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2024-07-25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精选6篇)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第1篇

放眼四方, 我们可以看到各样各样的化学变化, 五光十色的化学现象遍布我们的周围。 人们的生活所需, 离不开化学变化, 化学知识的形成与探索更离不开生活。 因此, 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化学的生活化属性, 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并将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现象与化学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为学生搭建生活与化学的有力桥梁, 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 并对化学理论知识产生深刻记忆, 从而加强自身的化学应用能力, 构建完整的化学理论体系。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生活经验, 对于化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索, 有几点具体思考与总结。 总体而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与方法合理地展开化学科目的生活化教学。

1.理论源于现象, 由生活现象切入课堂

化学科目的教学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噱头引入相关知识,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从学科的方面提出问题来引入, 而生活化的教学可以借助一些相关生活现象, 以此带来相关知识的引入,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知识本身。 例如, 我们在教学酸碱反应时, 可以抛出一个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作为引入:“在炒菜时, 为什么要放料酒, 尤其是烹调一些肉类、 鱼类食品时放料酒可以产生更好的烹调效果? ”这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 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从而得其背后的化学原理:料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 而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 二者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 即我们所学的酯化反应, 从而生成乙酸乙酯, 而酯类是普遍带有一定的香味的, 从而掩盖掉肉类、鱼类本身所带的腥味。

2.化学源于生活, 由生活经验解答化学疑难

由于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因此许多化学上难以解答的疑难与抽象的化学概念都可以由一些生活经验解答。 如果我们尝试着用知识来描述知识, 用理论解答理论时, 往往容易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 换一种角度, 用他们所熟悉或了解的事物解答化学疑难, 可以使他们轻松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例如, 在学习常用的化学元素“钠”时, 我们了解到它是一种质地柔软, 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必须妥善保存的一种化学物质。极易与水反应, 在空气中不能单独放置, 必须封于石蜡中, 是人体肌体组织与神经组织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我们可以举一个最常见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食盐, 食盐中的重要化学构成是“钠”, 钠可以腌制一些常见的肉类、蛋类, 满足我们食用的各种口味, 还是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微量元素, 它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 钠的缺失或不足容易使人的大脑产生兴奋性, 导致身体无力或者发生颤抖, 是人们维持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

3.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化学知识的揭示源自生活, 但它的本质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中。 无论我们学习到多么复杂或抽象的概念, 最终它的功用还是要实现为人们所用。 化学揭示了一套物质之间的联系与规律, 形成了一套理性的科目理论, 便不能脱离生活孤立地理解化学本身。 因此, 教师除了在教学中增强科目与生活的联系外, 在练习与训练环节, 也应增强题目的生活气息, 充分发挥练习素材的素质教育的功能, 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题目中完成知识的解答, 能力的提升。 这对教师的题目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展开生动教学

大千世界, 包罗万象, 生活中有丰富的经验与现象可以供我们采撷,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生活这个巨大平台。 为学生选择相关的、有趣的、代表性的例子及现象, 供学生思考, 使他们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 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化学本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目,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些生活中相关的材质与物质, 为学生搭建相关化学实验, 可以增强学生的亲切感, 使实验课堂生动有趣, 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生活是无穷无尽的, 只要善于观察与发现, 便可以发现更多、更实用的化学道具与素材, 充分利用这些素材, 为学生展现不一样的另类课堂, 使高中化学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

5.创造宽松的课堂环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应建立在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关注学生需求, 营造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真正感觉到被重视, 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及独立思考, 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本是一门探索与实践性强的应用科目, 教师在课堂上要着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大胆探索, 鼓励学生创造与设计自己的新设计与新途径, 鼓励学生发展动手实验的能力, 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升华, 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断尝试与探索, 可以为学生带来相关成功与喜悦感, 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保持一定热情, 保持对真理的探求和渴望, 不断攀高, 创造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罗志.高中化学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价值与策略研究.2010.

[2]林景钢.探究化生活化绿色化现代化——谈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验教学.2011.

作文心灵与生活息息相关 第2篇

我出生在农村,只是一户普通人家的孩子,我并不像城市里的孩子有那么多物质上的满足以及精神上的满足。但我生活在农村,拥有更多农村孩子身上拥有的品质:诚实、诚恳,懂得必要的自力更生,这是我所拥有的财富。

小时候,我经常在田野里跑动、嬉戏、玩耍,虽然我们生活的年代处于日新月异的年代,并不再像父母小时候那般模样,但小时候的田野同样使我充满了渴望。我们一群小朋友会在一起玩游戏,这也养成我开朗活泼的性格。城市里的孩子只能呆在“狭窄”的空间里生存,而我却有广阔空间以及一群同龄人可以玩耍,这为我的心灵空间开了一扇大门,生活空间的大小让我心灵空间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作为农村孩子,我的社交圈可能没城市孩子社交圈的范围广,阅历也没他们丰富,但我的社交圈拥有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龄人,我们可以一起玩耍、一起长大。我结交的是同一类人,这是优点,当然,对空间拓展而言,这亦是缺点。

心灵空间的大小是由生活圈子的宽窄决定的,我的心灵空间与我的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高中,我来到了这里学习,这里的生活环境必将对我产生影响,影响我的生活,也影响我的心灵空间。高一分班后,高二我来到了新的班级,并担任了班长,虽然高三下册我卸了任,但我很清楚,当班长的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什么,成长了多少。文科班的集体生活对我的影响有多大,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我的心灵空间由于这个生活圈子改变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我的心胸变得更加宽广,我的眼光变得更加长远,这样的生活圈让我受益匪浅。都说人的性格、品德是在下意识中形成的,而生活环境正是人性格、品德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土壤”,生活环境影响了人性格、品德的形成。

人的财富或许会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而显得多或少,而人的心灵空间亦是如此,心灵空间会因为生活环境而发生大的变化,心灵空间的大小是由生活圈子的大小决定的。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第3篇

2020年收入翻番。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会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人口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扶贫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保障

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环保

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健康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创业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价格

减少政府价格干预。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反腐

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税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演讲稿 第4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xxx的xxx。

我演讲的题目是《税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我们迎来了全国第23个以“税收•发展•民生”为主题的税收宣传月。

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税收是维持国家运转的手段,是维持国家行政开支的手段,是和国防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和我们普通的大学生似乎远隔天涯,而我所理解和接触的税收就是一群“大檐帽”和一顶“草帽”农民的争吵,以及和推着一辆小车走街串巷的小贩们,你进我退的游击战。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才发现我对税收的认识是那样的偏颇和狭隘。

税收是和国家相伴产生的,中国是税收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商周时代开始便有了税收,如:“商周井田制”、“曹税屯田制”、“西晋占田制”、“北魏均田制”等等,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它是一份“天价之宝”,一份“世界文化遗产”。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居住在农村,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同生活,他们生活条件很是艰苦,而他们却能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受着教育,并且完成九年义务课程。而这一大笔教育经费从何而来?不言而喻这些钱源于税收。有了税收的取得,国家财政才能统筹支出,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农村的孩子实现大学梦,能够像大家一样走进大学校园,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为祖国做贡献!

在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税收与我们的联系也是异常紧密的。当你从超市买了一瓶饮料、一袋洗衣粉在收银台付账的时候,其实你已经上交了税;当你在大型广场购物买衣服时,你会收到购物单和发票,而这发票就是你交税的另一种方式;当你从网上购买物品提交订单时,也有着发票一栏;所以,我们大学生也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一句:我们是纳税人!

有这样一幅漫画,画面里呢是金鱼缸漏水了,标题为:(↑)税漏了,鱼儿还能活吗?是啊,税收和民生发展不正是水和鱼的关系吗?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税收与自己毫无关系,如果你拿着工资单反复的抱怨为什么每个月都要从自己的工资里扣掉那十几二十块人民币,那么请看看我们的周围吧:一座座大厦的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的四通八达、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不断改进,居住环境的不断提高,这些靠的是什么,很显然两个字:税收。税收它是我们国家命脉,国防安全、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国之血脉税收。没有税收哪有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哪有遨游太空的神州飞船;没有税收哪有幼儿园里孩子天真的笑声;哪有敬老院里老人灿烂的笑容呢?税收为了发展,发展为了民生。当我们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撰写着大国崛起的传奇时,民生二字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人的一生,只有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避免的“。道出了了税收和人生的密切联系。不要以为税收是国家的事情,和我们个人无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个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而税收就是连接每个人,家庭和国之间最重要的经济纽带。税收政策可以使社会资源在最大范围内最深程度上实现分工与整合的可能,幼者得教、老者得养、弱者得助、病者得医。我今天可以在这样优秀的大学里读书,还有和诸位这样优秀的同学交流,大家听我这

样在台上慷慨激昂粪土万户侯般的发言,就要感谢税收。在座的各位,能够牵着手与自己喜欢的人漫步在大学校园里,也要感谢税收,别忘了是国家财政税收投入建立的大学,你才有这安静优美的环境,而且还没有城管来收费。所以我们在付出的每一分税款的同时,也在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成果。

税收——让自己和家人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只有诚信纳税,才能够在国家危难之时,实现民族自救;在国家昌盛之时,实现民族振兴。最后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今后当您在外就餐时如果有服务员问您是选择打折还是发票的时候,您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他:发票。

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 第5篇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让化学课更有趣呢?让学生能动手去做或者说有做的欲望是当今化学教学改革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学生生活中的化学做起。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时,教材中有一个演示实验:“鸡蛋放入白醋中”。我把它改成家庭小实验,布置学生独立探索。由于学生普遍对这个实验现象很感兴趣,我坚信只要学生有兴趣,他们就有愿望,想知道的更多。首先我让他们就本实验提问,陆续有一些学生提出了问题,如:气泡是怎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鸡蛋会上浮,但一会儿又下沉,如此反复?最后的液体是白醋吗?还能吃吗?我肯定了学生敢于提问题的勇气,并告知他们:“这种气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气体,请你们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上,他们的猜测就集中在氢气、氧气、二氧化碳这几种气体上。接着,我指导学生查阅教材后面的内容,让学生对自己猜测的气体提出检验方法。有些学生从教材中查到了蛋壳中含有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些学生从醋瓶的配料说明中查到食醋中有醋酸的成分。然后,我安排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蛋壳中的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随后,我补充演示了鸡蛋放入稀盐酸中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师生讨论出了鸡蛋的浮沉并不是因为蛋壳反应质量减少,鸡蛋轻了浮上来,也不是因为反应后溶液密度发生改变,使蛋浮上来,而是因为气泡附着在蛋壳上,使蛋浮力变大,当蛋浮上来气泡跑了一些后,浮力减小,蛋又沉下去,如此反复。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要注意情感的诱发,以趣诱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课堂上教师扣人心弦的开场白、精彩的结尾、幽默的故事、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创新的方法都能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兴趣的持续保持,使课堂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的境地。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初中化学;教学衔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3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理科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提出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分科-综合”的理科教育体系。具体而言,中小学十二年的科学教学体系,应是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及能力培养交融在一起的螺旋结构。在这“合-分”一体的体系中,六七年级的科学课程是第一阶段综合教育的后期,九年级化学则是第二阶段分科教育的前期。做好这两个阶段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课改进入“深水区”,随着广大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认为理清两门学科的相关主题、各自的内容和要求,并从统一的科学概念和相同的实验探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关内容的梳理和比较,是衔接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线教师实施衔接教学的重要抓手。

2 内容和要求的梳理

2.1 确定共同主题

初中科学和化学是以各自的主题编排的。化学学科是以分科知识确定单元主题的,而科学学科的主题是融合型的,它是以物质、能量、信息为基本结构,以科学、技术、社会为综合的基本线索,以跨学科领域确定主题的。也就是它们确定主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那么怎样确定共同的主题呢?就必须从统一的科学概念及相同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编排共同的主题。根据这样的原则,在研究中我们共确定了七个主题:实验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能源、水、空气、溶液、金属。

2.2 理清学习内容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两门学科相关的学习内容有很多,有些内容还分散在不同的主题中,那么在梳理时,怎样在共同的主题下,来编排两门学科的相关内容呢?在研究中,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原则。

2.2.1 核心知识梳理原则

有些主题的知识很多,涉及的面很广。如主题“水”,其中水的分布、水的含量、节约用水等知识,由于不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对此没有进行梳理,以确保梳理内容的精炼化。

2.2.2 分散知识整合原则

有些知识分散在几个主题中,为了便于两门学科的比较,我们将分散知识进行了整合。如主题“空气”,我们把化学第四章“燃烧与灭火”知识整合到第二章“浩瀚的大气”中,这样就和科学学科的主题保持一致,便于进行比较。

2.2.3 知识点编排原则

在具体的编排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各自的主题有差异之外,其知识内容的编排也是不同的,为了使两门学科的教师都能方便对照,我们采用了按知识点编排的原则,这样避免了按某一学科编排的不足。如“实验探究”主题,我们按知识点分成:了解实验室、实验技能、实验设计。

3 明确各自的教学要求和相互关系

3.1 明确教学要求

科学学科与化学学科有许多主题涉及的学习内容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充分体现了内容主题下知识点内在的发展性。所以必须正确把握各自的要求,并且以比较清晰的方式把各自的要求呈现出来。这里我们以专题二“构成物质的微粒”为例说明该主题下两门学科所对应的学习内容的各自要求[1~2],见表1。

3.2 明确学习内容间的关系

通过梳理和比较,我们发现科学与化学的内容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为我们研究衔接的方法和策略提供了帮助,在研究中我们初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以下三种关系:

3.2.1 内容相同,但要求是递进的关系

如: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3.2.2 内容相同,但要求是对接的关系

如:溶液

3.2.3 内容相同,但要求是补充的关系

如:水

3.2.4 内容相同,但要求是完善的关系

如:金属中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科学与化学学科相关内容的要求不同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正是符合“综合-分科-综合”的理科教育体系。使得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及能力培养,在不同的阶段,成为交融在一起的螺旋结构。

4 教学建议

在理清了两门学科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后,如何很好地进行两门学科的衔接教学呢?

4.1 注重知识的正确把握

正确把握知识,就要做到认知要精准,理解要到位。如科学“溶解”一节教学中,对溶液的组成,我们只要求掌握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不必掌握。对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是初步学会,还没有到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程度。

4.2 注重三维目标的全面提升

梳理和比较更多呈现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所以在具体的衔接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衔接研究,实现三维目标的螺旋上升。例如初中科学和初中化学都有“溶液的酸碱性”一节的教学内容,内容也十分相似,但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是螺旋上升的关系,见表2。

4.3 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之后,最后还要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设计上。通常情况下,教师比较注重化学课如何衔接好科学课,至于科学课如何更好地为化学课的衔接做好准备研究较少,所以要做好化学与科学学科的衔接,两门学科的教师要对各自学科和衔接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要认真研究,通过备课活动研究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下面以“物质的溶解”一节的整体设计为例,说明整体设计的重要性。

由图1可见,科学课设计每个活动时把学生引向“做”中学、“想”中学和“用”中学。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探究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亲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过程,为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打下扎实基础。化学课设计教学时,对科学相关内容作了充分的了解,在原有学生能力基础上,借助于现代实验技术,将学生易混淆、较抽象的知识显性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经历。

此外,我们还要研究知识点的内在规律,考虑学生的实际起点,注重衔接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只有这样,衔接教学才能接得准、接得顺、接得好。

参考文献:

[1]王运生.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19~20.

上一篇:古诗词高中语文下一篇:策略培训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