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式教学范文

2024-06-27

联动式教学范文(精选8篇)

联动式教学 第1篇

1.了解作者

师:今天我们一起读梁晓声先生的作品《慈母情深》。这篇文章节选自他的中篇小说《母亲》。题目为入选教材时编者另外添加。梁晓声是谁,预习时大家有了解么?

生:他是著名作家,写了很多作品。

生:我从网上查到,习近平主席接见过他,还和他谈话了。

生:他还是大学教授。

师:语言大学的教授,作家,习主席接见过的文化大师……梁晓声先生实在是让我们敬仰。这样一个大作家,会写出什么样惊天动地的文字,会和我们分享什么让人倍感意外的故事呢?

2.了解作品

师:梁晓声在创作《母亲》时,说了这样一段话:“父母总是这样,将为难留给自己,将快乐给予自己的孩子们。”结合课文阅读,大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作者要买书,当时很困难,但是母亲还是让作者买了。这就是“为难自己”。

生:当时作者很感动,用钱买了水果罐头给妈妈,反而被妈妈批评了。妈妈又给了作者钱,作者终于买了人生第一本书。

师:你们俩合作,居然把这篇故事的大致内容概括了出来。读了这样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结合故事,也可以联系梁晓声先生的话,自由谈。

生:我觉得他的妈妈很不容易,很伟大。为自己孩子爱读书的愿望,能够做出很大的牺牲。

生:我觉得他说的“父母总是这样”,不仅仅是指他的妈妈,每个妈妈都是这样。

师:你说得真好。不同时代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子女,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表现在不同的事情上。你能有这样的感受,真不简单。几乎和梁晓声先生的感受是相同的。他在创作时还说:“我的小学时代,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大多数人生活都很困难。我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含辛茹苦,这一代的母亲们,几乎都那样。”

生:我觉得梁晓声也很爱他的妈妈。一有钱,连自己的愿望都忘记了,就想着给妈妈买水果罐头。

……

师:大家的体会真好。梁晓声就是要用文字为母亲画像,为一个时代的母亲画一幅共用的像。也许世界上的母亲在某一个角度看都一样,但作家和我们的不同就在于,他能看到最本质的、最核心的样子。

【解析:本文为自读课文,更多交由学生自学。第三学段的自读不应仅局限于单篇,而应把“这一篇”放在更为宽广的视域中观照。所以,在课堂初始借助课文指引,让学生通过预习认识作者,通过教师介绍了解作品,结合师生对话阐述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学为路径,师生一起走进文本以及背后的文学世界。】

二、对比

1.第一人称视角

师:写母爱、母亲的作品非常多,母爱是大众都非常熟悉而且喜爱表达的主题。阅读《慈母情深》,你发现作者是如何把自己写进故事中的?

生:作者在故事中和母亲直接对话。

生:故事是作者自己的故事。

生:作者还写到自己的感受。

师: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把自己融入故事中,用“我”的见闻和感受与读者做分享,因此我们读起来就好像在看故事发生的现场。看来,若要让所写故事有真实感,我们可以怎么做?

生:可以用第一人称视角写。

2.第三人称视角

师:再给大家看一篇《慈母情怀》,你会发现不同的视角也可以表达慈母深沉真挚的情感。大家读一读,对比一下,发现什么特点?自己喜欢哪种?都可以说说。(出示,对原文有改动。)

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她勤劳、朴实,天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儿。清晨天还未亮,她就起床,忙屋前屋后,田间地头。干了一天地里的活儿,到了晚上她一坐下又拿起针线做鞋,还一边督促我们兄妹学习。

弟弟有时连脚都不洗就趴在书桌上打起呼噜来。母亲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将弟弟洗完送上床。

母亲每天都是这样。

生:这篇文章的作者用了“第三人称”视角。文中写母亲都用“她”,作者好像是一个观察的人,没有在故事中,感觉不如第一人称亲切。

生:作者也在故事中,否则怎么能观察到?

生:我觉得这样更容易写出作者的感受,更直接,还可以写评价。

3.全知视角

师:嗯,其实各有各的好。再看一篇《圣母之爱》,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出示,对原文有改动。)

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尽管农村出身,不识字,但对胡适的教育格外用心。3岁前即让胡适认字。上私塾时,给先生特别优厚的学费,嘱托先生为胡适读诗文,还要逐字逐句讲解。

冯顺弟仁慈质朴,特别爱胡适。一回胡适眼睛发炎,母亲听说用舌头舔可以消炎,真的用舌头去舔发炎的地方。

生:我感觉写这篇文章的作者不一定是胡适。

生:对,不一定是胡适,但一定很熟悉胡适家的情况,要不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生:也可能是事后查资料啊。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熟悉胡适家情况也好,查资料也好。有一点可以肯定:写作时,作者已然是“全知道”的。这就叫“全知视角”。你们今后也可以学着采用。三种视角,你们喜欢哪一种?

生:我还是喜欢课文中的第一人称视角,我觉得最真实。

生:如果要写自己的故事,用第一人称最好;如果要写别人家的,用全知视角更好。

师:第三人称视角呢?

生:我还没想到。暂时不用。(笑)

师:好吧,这一次学习,我们就先关注梁晓声先生的第一人称视角吧。

【解析:让学生了解“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通过短篇的对比阅读,初步感受不同视角下的不同表达效果。文本阅读不能仅带来“写了什么”的有限收获,更应开启“如何写”的方法探寻之路。毕竟课内得法,要更多运用于课外的读写实践。】

三、赏析

1.形式赏析

师:这篇《慈母情深》课前读过几遍,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文中的对话描写和我们作文中的不大一样:它是以一句一行排列的形式来呈现的。我把集中的一组对话描写呈现给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之后说说:这样一句一行的形式有什么用意?有什么效果?(出示)

“妈——”

“妈——”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男女生分角色试读对话)

生:我觉得一句跟着一句,很紧张。

生:对啊,我也觉得很有节奏感,一点都不拖泥带水的。看来妈妈一听说孩子要买书,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生:这样的形式节省笔墨,少了很多“某某说”。同时还拉长了文字篇幅,哈哈,凑字数时很管用。(生笑)

师:说得都挺有意思的。文中的两三处对话基本都是用这样的形式呈现,大家自己读读,加深体会。

(生自由读对话)

2.内容赏析

师:其实,在对话之间、之后,作者也还添加了一些文字,写了自己的感受、见闻。我们来看看,这部分文字内容到底带给读者怎样的阅读感受呢?(出示)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

生:我看到这里的“极其瘦弱的脊背”,联系他们之间的对话,我更为感动,母亲居然能这样为家庭辛劳。

生:这里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可见作者心里一直有母亲。作者不断重复“我的母亲”,其实,是心里的一种呼唤。

生:“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这段话让我明白作者也很心疼母亲。因为作者也很爱母亲,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爱的体会。

生:有了这些内容配合对话,我觉得情感就体现出来啦。

3.写法赏析

师:说得真好。其实,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写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再看看这一组对比。(出示)

原文: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改文: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母亲的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生:对比之后我觉得原文更好。原文用了排比的方法,让“我的母亲”变得很突出。这个和课题《慈母情深》更加吻合。

生:我觉得原文有一种强调的感觉。处处出现“我的母亲”,好像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一样。

4.总结与分享

师:真好。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特别是对比后我们发现了作者表现情感的秘密。我们用一个形象的等式来呈现。(板书:表达情感=形式+内容+写法)文中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情感。做标注后自由读。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和大家分享。

(后读后交流)

生:“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这句让我感觉母亲的工作环境特别差,而在这种环境下坚持工作,还支持作者买书,真是难得。因为挣钱不容易,首先应该顾及吃饭,而不是读书。

生“: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里有一个词叫“龟裂”,可看出母亲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作者很会描写,抓住了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我觉得正是因为爱母亲,所以才会看得见这个细节。

生:这里有一段和刚才的那段写法很接近。“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看来作者很擅长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现情感。排比的方法确实管用,很有效果。

……

5.质疑与发现

师:其实,本文中记录的“买书故事”很普通。然而,就是这样平凡的故事经过作者的描写就不一样了。究竟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让普通变得非同凡响呢?

生:我觉得这个故事的结局很意外。作者买了水果罐头,母亲生气,之后又给了作者钱。我们的故事都很普通,一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尾。而这个故事不一样。

师:看来,故事情节的安排是故事打动人的关键。

生:我发现这里除了写作者和母亲之外,还写了工厂里的其他人。虽然不重要,但是也不能少。很多时候要靠他们来说话。因为母亲不会说,母亲只会默默忍受。但是如果别人不说,不对比,连作者也不知道。现在,读者和作者都知道了。

师:这点说得特别好,故事中要有主角,也要有配角。

生:对工作环境的描写也很重要,从中我们能体会到母亲的艰辛。

师:是啊,好的故事要发生在适当的环境中,环境也会说话,也有助于体现情感。大家的发现都很有价值。看来,要表露深情,一定要顾及很多细节。情感,就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现在,你应该能体会到为什么编者要为文章添加一个题目《慈母情深》了吧?

生: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真的像海一样深。

【解析:本环节教学,通过对文章呈现的形式、写作内容、写作手法的赏析,引导学生发现“表达情感”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自主阅读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要表露“深情”,还应该关注各个细节。这无疑是一种写作态度的教育,是写作意识的养护。】

四、拓展

师:梁晓声,永远像一个孩子,他的文字,就如同儿童的眼睛一般纯澈。只要心中有爱,文字中就有情。有了情感,你就可以采用你习惯、喜欢的视角去表达,从而打动读者。

师:这个单元还有其他几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等,大家可以用今天的方法,尝试去品味出文字中的情感,去发现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关注内容,关注形式,关注作者的写作方法,你的发现就会与众不同。希望大家慢慢走,欣赏啊。

【解析:得法后用法,这是叶圣陶“用教材教”的理念精髓所在。教材教学要举一反三,要将每一次阅读经历当作学习体验的过程,当作自主阅读的练兵场。】

联动式教学 第2篇

【关键词】联动式 主体 主导 实质内涵 现实意义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已经提了多年,但由于缺少正确方法和理论的指导,多数情况是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师生联动”的教学模式为我们切实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值得借鉴并推广。

一、“联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质内涵

“联动式”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联动、互动,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立足于学科主干知识构建学科内知识体系,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是着眼于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强调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及政、史、地三科教师的活动。这一模式具体表现是:

1、政治学科内的联动

首先,把经济、政治、哲学观点统一起来,运用于平时教学,共同解决现实问题;其次,教材知识与热点问题的联动;最后是注意学科内的知识线索的合理运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以上要点的综合使用。毫无疑问,必将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加深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空间立体思维能力,实现多角度转化、变换,达到全方位思考,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2、师生之间的联动

教学案一体化,这是实现师生互动最有效的方式;另外,通过质疑,也可实现师生联动。特别是通过解决开放性问题,效果更佳。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性要素,因此师生配合默契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质量的高低。通过师生之间的这种有效联动,不仅融洽师生的关系,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当今国内国际大事,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德育、智育得到和谐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素质亦得到了提高,因为“教学相长”。

3、学科之间的联动

这是3十X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政、史、地三科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热点问题的研究、分析和解决来实现的。在文科综合的教学与考试中,政治起着先导作用,弄清楚了政治的背景,也便会为史、地问题的解决提供清晰的思路。因此,学科之间的联动代表一个方向,指引着各年级政、史、地的教学思路。

笔者认为,这一模式与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思想完全一致。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联动式”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都强调让学生产生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联动式”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联动式”教学适应了新形势下高考的形势和要求,有很多特点和优点,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大了学生的活动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

1、“联动式”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要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联动式”教学模式是对这一要求的实践。

2、“联动式”教学模式是适应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形成全面开放、全员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动的教学路子,是教研教改的一个方向。“联动式”教学模式着眼于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着眼于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应该是行之有效和值得推广的。

3、“联动式”教学模式是适应高考综合考试的需要

当前的“3十 综合科”高考特别注重知识的重组和整合,特别强调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联动式”教学模式推出学科内、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整合、互动统一,适应了这一高考改革的趋势。

4、“联动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偏重于在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开展教学活动,少有进入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层面的。

“联动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动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学习层次得到总体提升。因此,“联动式”教学模式在这方面是一个新的质的突破。

联动式教学 第3篇

一、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如何有效增强职业体验、夯实职业认知基础、提升职业素养, 成为了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由于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对象是中职新生, 尚不具备条件开展真实岗位体验, 因此借助信息化技术帮助中职新生形成职业虚拟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由“虚拟体验”至“知识内化”的知识迁移, 成为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及岗位群的有效途径。

(一) 建设“虚拟职业体验馆”型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

所谓“虚拟职业体验馆”, 指的是针对特定专业职业特点开发具有职业导向功能、交互功能、虚拟现实功能的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 该软件应能提供丰富的关于专业对口岗位群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 有利于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 能够引导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形成虚拟职业体验, 从游戏中挖掘专业知识切入点, 以任务为驱动, 化抽象为形象, 化被动为主动, 做中学、学中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相应的从业方向并进行岗位排序, 通过各层级岗位的组合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蓝本, 便于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本写作格式认识、仿写学习, 探索并实施中职德育“虚拟—现实”体验式游戏化教学模式, “角色体验—体验总结—知识迁移”层层推进, 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说教为快乐学习, 有效突破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重难点。

(二) 建设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在开发“虚拟职业体验馆”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收集职业生涯规划范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典型案例, 制作课程微课、职业情景微电影, 介绍专题学习网站、行业门户网站、合作企业网站, 构建师生学习空间等方式, 构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以便于中职新生课内外自主学习。微课导学、游戏激趣, 任务驱动、信息搭台, 可视化知识架桥、信息技术为创设翻转教学环境、实现个体知识建构有效平台。

(三) 基于“云学习”的理念构建应用支撑体系

重视移动学习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开发能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电子学案和微课资源, 通过微信、QQ群、师生空间进行课外辅导, 降低信息技术的运用门槛, 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当中, 课外学生在“学做一体化”中增强体验, 课内教师答疑互动深化认知, 在“做中学”中形成体验, 在“学中做”中促成反思, 有效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强调多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

本着“多元参与, 需求引导”的原则, 通过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整合专业认知教育、就业市场调查、求职应聘准备工作、中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等教育教学资源, 发动任课教师、班主任、专业教师、就业实习指导工作部门以及学生工作部门的人力资源, 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平台构建活动联动、学科互动的渠道, 实现学生从资料收集、计划制订、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的全程参与, 具体做法如下。

1.案例教学, 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范本案例讲授、研讨。

2.信息化教学, 如自主研发专业针对性强的“虚拟职业体验馆”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或是播放企业宣传片、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影像, 增加感性认识;或是组织拍摄职业场景图片、专业教学场景图片以及职业情景剧主题微电影, 激发学生职业兴趣等。

3.情境模拟教学, 如召开模拟求职招聘会、模拟企业生产关系中的危机处理等。

4.游戏教学, 如组织开展团队游戏活动, 培养团队精神。

5.现场教学, 如组织学生参观合作企业, 实地感受企业生产氛围。

6.实践教学, 如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就业前景调查。

7.兴趣教学, 如以社团为单位开展格子铺创业实践活动。

8.拓展教学, 如组织学生参加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的“我爱我的专业”、“创业之星”、“我身边的诚信”主题征文比赛, “荣与辱”、“迎奥运, 讲文风, 树新风”主题Flash制作比赛以及“职业生活”、“生活中的美”主题摄影比赛, 帮助学生在参赛中获取成功体验, 增强自信, 从多种渠道强化对专业的认识, 实现素质拓展的目的。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联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师师互动和生生互动, 师生角色由主导型向伙伴型转换, 学生角色由被动接受的客体向主动学习的主体转换, 通过组成职业兴趣小组开展调查活动、求职应聘情境模拟、交流学生所制作的岗位序列表、召开就业前景调查汇报会等方式, 提供学生彼此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加强团队学习, 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和信息反馈, 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矫正。同时也加强了《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与校内外同类课程和关联课程教师间的互动, 例如调查报告写作与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交叉、求职应聘材料的准备和实习岗位的选择指导与班主任工作存在着交叉、对学生顶岗实习表现做出评价与专业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交叉等。任课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和了解所授班级学生的其他课程体系, 以便更好地设计互动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校内、外既有的教育教学资源, 尽可能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联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和谐教育理论的融入, 强调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强调教学资源的充分配置, 充分体现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的情境性、交互性、和谐性和创新性。

三、注重构建作业链和评价体系, 落实过程性评价

注重建立作业链和评价体系, 改善了传统教学信息传递单一化的弊病。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既有任课教师对学生完成“《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职业发展阶段层级阶梯设计图》—《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初稿) 》”作业链的书面评价, 又有以“学校推荐意见”方式的班主任对学生职业规划思维养成状况的评价;既有专业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表现所做出的阶段性评价, 又有任课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修改稿) (定稿) 》”中的设计内容与顶岗实习表现吻合度的指导性评价;既有学生以《自荐书》、《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实习小结》所做出的自我评价, 又有任课教师对一周期的互动教学活动所做出的定性评价, 评价形式呈多样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

1.认识学习阶段, 即学生在“多科联动, 多元整合”作用下开展联动学习的阶段, 尤其是学生运用“虚拟职业体验馆”数字化虚拟教育教学软件学习结束之后, 在软件引导下完成作业《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 (flash形式) , 配合就业市场调查报告、自荐表、求职应聘材料以及相关的第二课堂作品, 形成了职业认知作业链, 成为教师下一阶段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其中《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将成为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制订分阶段职业发展目标的蓝本。

2.实践学习阶段, 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文本阶段。本着“由易至难, 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根据学生上一阶段作业完成的综合情况, 指导学生对所习得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 让学生以《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为蓝本, 结合自身实际绘制《职业发展阶段层级阶梯设计图》 (以下简称《职业层阶设计图》) 。在《职业层阶设计图》中, 纵轴代表设计者职业发展不同阶段所处的时间轴, 横轴代表设计者在职业发展不同阶段所制订的职业目标, 柱状体内则需填写该职业发展目标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职业发展阶段一般划分为5~6个阶段, 设计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进行增删。结合《职业层阶设计图》, 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初稿) 》的写作任务, 而学生所提交的“《意向岗位递进序列表》—《职业层阶设计图》—《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初稿) 》”构成了一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作业链。此时, 教师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任务完成的合作者, 起咨询或指导作用, 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活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下一阶段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上一阶段的作业完成结果为基础, 同时学生所完成的作业链又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特点、求职意向的重要渠道, 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求职应聘指导的重要依据。

3.实习完善阶段, 即学生进入顶岗实习期, 根据实习岗位的职业体验修正学生个体的职业认知, 进而修正个体《职业生涯规划》。鉴于《职业生涯规划》并非是纸上谈兵的知识, 更应该放到实习实践当中反馈修正, 因此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联动式教学应延伸至中职生的顶岗实习期。本着“实践检验、按需完善”的原则, 教师对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开展追踪服务, 学生向教师反馈顶岗实习情况, 通过双方的信息互补评价学生所制作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初稿) 》与实习实践情况的匹配度, 据此来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初稿) 》的合理性及教学效果进行初评。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电子邮件、电话、QQ、微信等媒介, 通过在线辅导、实地考察、通讯联络等多维的课外教学方式, 补充和延伸师生间的交互活动, 指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初稿) 》进行修改, 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修改稿) 》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其职业指导作用。而学生最终修改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定稿) 》与其顶岗实习表现的匹配度则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从而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作业链的最后一环, 实现对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体系的构建, 引导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用上”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学生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掌握职业规划能力, 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提升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摘要:本文提出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开展嵌入式联动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嵌入专业认知教育、求职应聘教育、就业市场调查等任务情景) , 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强调多元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 注重构建作业链和评价体系, 落实过程性评价, 从而提升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质量和实效。

关键词:联动式教学,职业生涯规划,应用

参考文献

[1]彭晓玲.全程联动式课程化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2) .

[2]李丽娟, 李洁, 等.专业课程联动式教学模式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 2012, (19) .

[3]杨小英.浅议参与式教学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 2013, (07) .

[4]贺伟.关于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信息化教学平台创建的思考[J].职教通讯, 2014, (06) .

联动式教学 第4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企业实务,校企合作,职业适应能力

“实务驱导, 校企联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物流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是新时期教学体制改革的具体表现,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此种教学模式将“教、学、做”三者连为一体, 使学生的理论技术知识能够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理论体系, 满足当前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

1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学校在《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无法跟上时代发展要求等问题,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1 缺乏正确的教学目标定位

很多学校在《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较为重视对学生的通识教育指导, 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很多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书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 忽视了当前信息技术快速更新和变化的事实。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热情度较低等问题, 不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1]

1.2 缺乏良好的教学实践指导

目前, 很多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中的概念、特点、接受原理、传输技术等内容进行指导, 而没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学生对于《物流信息技术》知识能够泛泛而谈, 却不会真正的应用知识进行灵活操作, 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脱节, 使学生在毕业后由于无法满足企业中的应用实践要求, 造成大部分学生找不到工作等情况。[2]

2 “实务驱导, 校企联动”式课堂在《物流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1 推动课堂和职场的有效过渡, 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实务驱导, 校企联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真实的任务为引导, 通过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真实的教学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真正感受到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流程以及操作方式, 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 锻炼自己的岗位适应能力, 提升自身的岗位职业素养, 感受实际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处理的重要性, 实现课堂与职场的有效过渡, 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例如, 在《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 关系数据库的构建、GPS与RFID的应用操作、物流标签的编码方法等知识较为抽象而复杂。如果仅仅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对这些技能的掌握程度会较差, 也无法亲身感受到系统或者技术的操作要点, 失去了《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 而“实务驱导, 校企联动”的教学模式, 能够通过具体的实务驱导, 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现课堂与职场的无缝对接。

2.2 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很多学校的教师都存在“上课来、下课走, 无更新、少交流”的情况, 讲授的内容千篇一律, 与行业实际严重脱节。而学生极少能接触到课本以外的职业引导, 心中的疑惑得不到解决。“实务驱导, 校企联动”理念在《物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该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让教师变成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教师在不断积累教学案例和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 要以学生的未来发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加强与在岗位中实习学生间的密切交流。通过与企业领导、学生个人、办公同事等多方面的沟通和了解, 掌握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并通过学生在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进行教学指导, 及时纠正问题, 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2.3 搭建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合作平台, 实现三方共赢的教育模式

“实务驱导, 校企联动”式课堂在《物流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能够将企业、学校的优势具体地展现出来。学校的优势在于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 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而企业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实践, 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 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务驱导, 校企联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物流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也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人才, 提升企业的工作水平。同时, 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不断促使学生形成具有一定逻辑性的物流思维能力和提高物流技术操作水平, 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教育模式。

3 结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运用“实务驱导, 校企联动”的教学模式, 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指导学生接触新事物、学习新技能,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思想素质, 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有效满足当前企业和社会对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 为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生.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科技, 2013 (11) :43-46.

[2]刘亚梅.基于工学结合的《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1 (3) :56-58.

联动式教学 第5篇

“精准农业”也叫精细农业或精确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农业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新兴综合的以达到农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精准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推动了一系列农业机械相关电子信息装备技术的实践与产业化进程。各种电子监视与控制装置已应用于复杂的农业机械上,如变量播种机、变量施肥机、变量施药机、带产量传感器和小区产量生成图的联合收获机。目前,精准农业已经形成一种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并被广泛承认,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对联合收获机自动监控设备的研究主要服务于智能测产、喂入量和脱粒质量等重要参数的监控。其中,联合收获机粮食产量分布信息获取技术在精准农业技术研究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内外常见的净谷粒流量测量方式:①冲量式谷物流量传感器。美国凯斯公司通过在籽粒提升机出口安装测力传感器,谷物沿引导装置周期性地撞击测力板,通过测力传感器信号可测量谷物流量,获得粮食产量信息。这种冲量式谷物流量传感器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是联合收获机的振动、谷物含水率、谷物的种类、流量变化和田间的坡度等因素对测量精度影响很大,其中振动对误差影响最为显著。②γ射线谷物流量传感器。英国福格森公司研制的粮食产量传感器采用投射式γ射线技术,从铅制的容器中射出,穿过粮层被碘化纳晶体所接收而发出闪光,其闪光频率与被测物体厚度呈指数关系,通过粮食层厚测量粮食产量。γ射线谷物流量传感器测量精度较高,但辐射对操作人员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使用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面积推广应用。③容积式谷物流量测量技术。其原理是测量谷物流的体积并按密度转换成质量,如传统的翻斗式容积计量器、搅笼容积测量装置和刮板式籽粒提升机光电占空比测量装置等,也可以实现粮食产量的测量。但这些方法误差率较高,比如谷物在翻斗或搅笼内的充满率极其不确定,谷物含水率和谷物的种类对测量精度也有影响。

针对联合收获机自动监控设备中的测产系统,研制开发了一种基于称重传感器和不完全齿轮机构在线实时间歇联动式农作物收获测产设备。

1 工作原理

本设备安装在净粮输送机的出口下方,粮食由进料口进入计量装置,分料板每旋转90°时将粮食分到左边或右边。当左边接粮时,右边开始计量,计量结束后,翻板翻转180°将粮卸掉;这时分料板旋转90°,右边接粮,左边开始计量,计量结束后翻板翻转180°将粮卸掉。这样不停地动作,可以实现对落下粮食的连续实时计量。

因为设备中的动力由连续旋转的直流电机或液压马达提供,而计量装置的执行构件需要实现周期性时动时停的间歇联合运动。不同用途的间歇运动机构有不同的工艺和设计要求,分别为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间歇运动机构。根据结构和设计要求选用不完全齿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是从一般的渐开线齿轮机构演变而来,与一般齿轮机构相比,最大区别在于齿轮的轮齿未布满整个圆周。主动轮上有1个或几个轮齿,其余部分为外凸锁止弧,从动轮上有与主动轮轮齿相应的齿间和内凹锁止弧相间布置。这种机构的作用是将主动轮的等速连续转动转化为从动轮的间歇转动,其优点是其动停时间比不受机构结构的限制,设计灵活,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一个周期内做多次动停时间不等的间歇运动。本设备通过3个不完全齿轮机构和不同传动比的精巧设计,驱动3个翻板周期性时动时停的间歇联合运动,实现上述要求。

2 工作参数

净粮最大喂入量/kg·s-1:3

间隔测量时间/s:2

消耗功率/W:90

产量测量精度/%:≤4

3 结构设计

3.1 总体方案

设备结构总图如图1所示。

1.进料斗 2.分料板 3.从动齿轮Z2 4.主动齿轮Z1 5.左计量室 6.主动齿轮Z3 7.从动齿轮Z58.左翻板 9.称重传感器(4支) 10.右翻板 11.集线器(2个) 12.从动齿轮Z4 13.右计量室14.同步带张紧轮 15.驱动元件 16.同步带轮1 17.同步带轮2 18.同步带轮3 19.同步带轮4

本设备安装在净粮输送机的出口下方,进料斗将落下的粮食收入以备计量,分料板在每旋转90°时将粮食分到左计量室或右计量室。当左计量室接粮时,安装有称重传感器的右翻板开始计量,计量结束后,右翻板翻转180°将粮卸掉;这时,分料板旋转90°,右计量室接粮,安装有称重传感器的左翻板开始计量,计量结束后,左翻板翻转180°将粮卸掉。这样往复循环的动作可以实现对落下粮食连续实时的计量。

本设备中的4个称重传感器在计量过程中处于间歇转动状态,其信号线输出通过从动齿轮Z4和从动齿轮Z5的轴端集线器实现。

3.2 不完全齿轮机构的设计

分料板用于把落下的粮食分到左计量室或右计量室,在相同旋转方向时,每次旋转90°,每转内有4个间歇工作位置。因此,设计传动比n1:n2=1:1的主动齿轮Z1和从动齿轮Z2是一对不完全齿轮机构。当主动齿轮Z1连续旋转1圈,Z2间歇旋转90°,分料板由一侧接粮变成另一侧接粮。从图1上可看出,因驱动元件是连续旋转,分料板就有4个位置,所以主动齿轮Z1为1/4齿的不完全齿轮,从动齿轮Z2为4段间歇齿轮。主动齿轮Z1的轴O1由驱动元件以同步齿形带传递动力匀速转动。

左翻板和右翻板是计量部件,翻板结构图如图2所示。当左翻板接粮时,右翻板对已接完的粮食进行称重计量,然后翻转180°卸粮;当右翻板接粮时,左翻板对已接完的粮食进行称重计量,然后翻转180°卸粮。这使左翻板和右翻板的工作状态有两个要求:一是两个翻板分别完成1次称重计量,然后翻转180°卸粮,正好为1个周期;二是两个翻板的工作状态相反。为使轴在左翻板和右翻板有一段足够的间歇时间,以便称重传感器能够计量落下粮食的质量,将轴O3与轴O4,O5的传动比设计为n3:n4=1:4(n3:n5=1:4),主动齿轮Z3为1/8齿的不完全齿轮,从动齿轮Z5与Z4为两段间歇齿轮,并且轴O3与轴O4和O5同处于一条水平线上,主动齿轮Z3在中间同时啮合齿轮Z4和Z5。主动齿轮Z3的轴O3与轴O1由一对同步带轮传递动力,传动比为2:1。

为保证测产的连续性,要求翻板的两个面都可以接粮和称重计量,因此设计在一个翻板上安装2支称重传感器,分别位于翻板轴的左右且方向相反,如图2所示。称重传感器上安装托板用于接粮。

图2中的4个称重传感器在计量过程中处于间歇转动状态,其信号线输出通过轴O4和轴O5的轴端集线器实现。

3.3 工作过程

假设分料板的初始状态是图1中位置,当粮食从进料斗落下,由分料板的作用使粮食落入右计量室,并最终落在右翻板上。由图2可知,右翻板的接粮托板安装在称重传感器上,因为右计量室在连续落粮,所以该称重传感器并不进行称重计量;当轴O1旋转1圈,在一对不完全齿轮机构主动齿轮(Z1)、从动齿轮(Z2)的作用下,分料板旋转90°,封闭了右计量室,落下的粮食进入左计量室;这时,右计量室没有粮食落下,右翻板上的粮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该称重传感器进行称重计量;称重计量结束后,在一对不完全齿轮机构主动齿轮(Z3)、从动齿轮(Z4)的作用下,右翻板旋转180°卸粮,另一面的称重传感器和托板翻到上面准备接粮。此时,左计量室和左翻板处于接粮状态;当轴O1又旋转1圈,分料板旋转90°,封闭了左计量室,使粮食落入右计量室,开始下一轮落粮和称重计量的循环。而左计量室的循环过程与右计量室刚好相反。由此,当轴O1每旋转1圈,就可以得到1个计量室的计量结果,将这些数据汇处理,就可以实现粮食累计质量的实时测量,工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每次称重传感器计量时间计算如下:设轴O1旋转1圈时间为T,分料板旋转90°时间为1/4T,不接粮一侧左计量室开始计量;计量结束后,轴O5旋转180°卸粮,而轴O5旋转180°时间为1/4T,这样理论上计量时间最多为1/2T。随后轴O1旋转第2圈,分料板旋转90°,另一侧右计量室开始计量。

3.4 数据的采集

采用嵌入式计算机并行采集4路称重传感器的模拟量信号。由于传感器随着翻板间歇性翻转,通过安装在齿轮上的接近开关来判断当前处于正常称重状态的传感器。为保证称重的稳定性,接近开关被设置在齿轮上的特定位置,当处于接粮状态的翻板将要转变为卸粮状态时,触发开关信号,计算机以1kHz的采样频率对称重信号进行采集;采集到的多个质量数据平均处理后,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上位机;上位机结合GPS信号和收获机前进速度,进行单位产量的统计处理。

4 性能试验

选取水稻进行试验,分别在不同流量3,2,1kg/s对该设备测试。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5 结论

1)间歇联动式农作物收获测产设备机械结构准确稳定,并采用成熟可靠的称重传感技术,直接有效地对谷物流量进行质量计量,去除了谷物含水率、谷物的种类、流量变化和田间的坡度对计量的影响。

2)经农机鉴定站检测,产量测量误差≤4%。该设备采集到的信号可传输到联合收获机自动监控系统,汇总为田间粮食产量分布信息。

摘要:针对联合收获机自动监控设备中的测产系统,研制开发了一种基于称重传感器和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在线实时间歇联动式农作物收获测产设备。该设备安装在净粮输送机的出口下方,其驱动元件为直流电机或液压马达,都是连续旋转的元件,通过3个不完全齿轮机构和不同传动比的精巧设计,驱动3个翻板周期性时动时停的间歇联合运动,实现对落下粮食的连续实时计量。

关键词:联合收获机,测产设备,自动监控,称重传感器,不完全齿轮机构

参考文献

[1]张小超,胡小安,张爱国,等.基于称重法的联合收获机测产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3):125-129.

[2]马朝兴,李耀明,徐立章.联合收割机谷物流量传感器的现状与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8(7):74-76.

[3]胡均万,罗锡文,阮欢,等.双板差分冲量式谷物流量传感器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4):69-72.

[4]佚名.有测产功能的谷物联合收获机[J].南方农机,2010(6):16-17.

[5]陈树人,李鹏,张漫,等.GPS技术在联合收获机测产系统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学报,2005(5):25-28.

[6]张小超,胡小安,张银桥,等.联合收获机粮食产量分布信息获取技术[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S1):137-139.

[7]郑世宇,陈进,李耀明.联合收获机多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11,42(S1):66-69.

联动式教学 第6篇

一、高校科研经费的两个控制程序

管理讲求秩序和效率, 常用不同角色的参与和控制来保证事物运行的不偏不倚。在高校, 对科研经费的管理, 有两个线索明显的控制程序。

一个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资金控制程序, 偏重经费的规范和效益管理, 通常有计划、流入、流出、评价几个环节。另一个是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主抓的业务流程, 偏重经费对科研实体活动的支撑作用, 分为论证、立项、审批、实施、终结几个常见环节。由于控制目的不同, 这两个程序存在长度和节点的设计差异。

从程序起点看, 科研先于财务。科研的萌芽阶段并没有纳入财务的视野, 年度科研经费计划, 基本是按上一年度数据的合理估算。论证、立项前期准备等工作费用, 没有完全纳入单一科研项目成本中。

从程序末端看, 财务也不能同步于科研。财务上一般不核算待批项目, 对结题后项目的后续效益也不再延续计量和评价。

从程序节点看, 财务以经费到账来代表科研业务活动的开始, 通常滞后实际。财务的关注点是立项科研项目可带来的现金流量, 而科研人员更加关注资金对业务的支持和保障。

在对科研资金管理的控制着力点上, 财务和科研存在内涵上的不一致。财务上抓的是经济内容实质, 而科研上花钱更考虑的是进度和节奏。

两个流程存在信息流交集, 一是外来信息同一, 但反馈不同, 如一笔差旅费, 财务上是证明某项目的出差费用, 对应在科研上, 就可能是反映项目进展到某一阶段了。二是以信息为介质的相互牵连。两个部门互为信息源, 同时互为反馈。

二、财务控制程序的风险识别

从控制功效来看, 目前对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过程存在一定的失控, 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事前控制形同虚设。在科研项目的创意、申报、立项等前期工作中, 财务管理是一个可以忽略或者无关紧要的环节, 财务人员的参与, 很难突破例行程序的需要而做出更能动、更有效的专业服务, 尽管近期中央科研经费管理做出重大改革, 创造性设置了一个科研财务助理的角色, 但也只是一两个会计人员负责, 仅仅在各类申报时候挂名, 并没参与实质性的科研活动。

(2) 事中控制乏力低效。科研经费项目多总量大, 来源渠道复杂、管理规则各不相同, 以被动等待式的传统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财务管理难以应付自如, 仅完成记录、报告等常规工作, 尚不足以主动掌控科研活动的节奏, 为最终审计、结题提供完美支撑。繁杂的规则和手续, 亦消耗管理者与科研人员大量精力, 控制过程中双方的痛苦指数都较高。

(3) 事后控制尚未涉及。在完成科研经费审计等工作后, 对其管理往往终结, 少有事后的分析评价追溯总结, 对某一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般也不予以扩大成普遍问题而进行变革。在很多高校, 审批不通过形成的报废项目成本, 常常因科研人员的报账便利需求, 挤占在其他科研项目中。而一些通过验收的项目, 在财务上却拖延数年不办理结账。

失控首先危害经费安全, 然而, 其次生危害更加巨大。利用会计信息实现资源调配的高校财务机构, 无法跳出既定规则的桎梏, 手握着财务管理的平衡杆, 走在受托管理的钢丝绳上, 努力与业务人员共同进取、实现本位利益最大化。这场智力和体力的博弈, 可谓步步惊心。最终导致教师身心疲惫, 对规则无休的抱怨, 犹如雾瘴, 弥漫于高校可触及的各个角落, 不仅侵蚀健康的高校科研机体, 也诱发了社会偏见, 对高校科研的负面猜测和质疑随处可见, 科研人员难以专心于自身价值的提高和社会贡献最大化, 社会尊重度每况愈下, 高校占有应用科研资源却难以持续创造效益, 科研活动传统概念以及重要地位受到挑战。

分析失控原因, 一是宏观政策的影响, 科研经费管理政出多门, 缺少与高校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紧密衔接;二是在科研活动中, 财务地位和功能不清晰, 会计人员身份基本被约束在审核报账上, 难以作为;三是人文环境制约, 科研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以及单位群体偏好习惯等, 都会影响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四是, 会计人员自身修养不足, 体现在政策解读能力、沟通能力、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

三、同频联动式科研经费管理程序设计总体构想

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 好像车之双轮, 同向同频, 方可稳步向前。也就是说, 只有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两个程序和谐共振时, 科研活动才可能呈现出最为活力的状态。财务机构应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达成同频联动管理, 做到定位准确、权责清晰、各司其职, 信息流畅。以下系统构想是从财务角度出发, 基于内部控制原理, 假定科研机构的管理程序处于稳定且合理的状态, 设计以财务的变来应对科研的不变。

1. 角色定位和权责分工

从科研项目牵连的各种权属关系来看, 科研人员有申请项目、在合同框架内自主研究、获取合理费用支持等权利, 有按照合同要求履约、接受学校等相关部门管理的义务。财务处和科研处作为高校的职能部门, 存在权力交叉和责任依存关联。

按照目前高校机构设置的常规模式, 学校最高权力机构下下设科研处和财务处, 代表学校行使国家法规授予的科研管理权力以及相关的学校内部管理权, 只负责对学校员工特定科研行为的管理, 不直接参与科研项目研发等自主性质的具体业务。

科研处主要是规范程序性质的科研活动行为。有义务受理科研人员的合理诉求, 有义务按照相关方要求及时提供科研信息、督促校内科研人员履约。相关权利则包括:对科研项目的审核权和推荐权、检查权, 对违规行为处罚的建议权, 科研合同管理权, 其中包括代表学校与科研项目委托方签订合同活协议。

财务处则主要规范履约性质的经费使用行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行使审核权、检查权, 对违规行为有处置权和检举权, 财务处有执行相关科研经费管理规章的义务, 并按照各方要求提供相关会计信息。

2. 程序并轨

从长度统一和功能互补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端点前置。财务程序调整到从项目立项批准时开始, 通过账簿设置, 反映应到科研款项和实到科研款项, 用两者的动态差异控制科研经费流入。

二是端点延后。必须有科研项目审结后的分析和追踪记录, 配合科研处的统计、推介等工作。比如, 对取得的专利, 及时登记无形资产, 对转换后的科研成果, 及时准确地核算收益, 反映高校科研的社会价值。

三是断点修复。主要针对科研费用归集和对象化上的不及时不准确。现行各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已经明确划分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但高校还没有统一规范的操作规则。那么, 可以借鉴制造业会计的做法, 粗略划分科研地各个阶段, 区分直接科研成本和间接科研费用, 实行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对, 以此控制科研经费流出。

3. 网络条件下的无缝对接

数字化校园平台上的数据共享以及无纸化办公, 对科研经费管理系统的框架、节点设计提出更高要求。设计时, 不仅要考虑满足本校科研业务的管理需求, 同时, 要考虑协同创新条件下, 跨行业、跨区域、跨单位的科研活动新特点, 预留一定的管理空间和对接端口。

4. 会计信息的精准解读

目前, 科研经费下拨部门用款项进度代表业务进度来考核科研活动, 是现行管理条件下一个无奈的选择。尽管理论上, 会计核算可以实现人脑能想象出的会计记录精细化, 提供了科研经费的收支余情况, 然而,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却未必能够从这些看似细腻的数据中把握住一项科研活动的脉搏, 比如业务人员购买了某项设备或者去某地出差, 并不能精确佐证科研活动的进展。因此, 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精准解读, 在信息反馈环节, 设计一套转换密码, 方便科研人员阅读, 最大限度发挥会计信息的调控作用。

四、可延后考虑的几个问题

办事分轻重缓急, 对于不紧迫, 对科研经费管理效果影响较小且又有管理价值的问题, 可以暂缓考虑解决, 等主程序改革平稳后, 再行升级。

一是管理格局调整。高校科研管理机制法定形成, 微观上, 个体触动规则的代价巨大, 但在其硬性框架里尽量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 形成外方内圆的管理格局, 还是有可为的。

二是孵化器反映。高校科研成果鉴定完毕, 往往就脱离了会计人员视线, 使得孵化器至今还是一种不稳定的雏形。对完工科研项目, 应考虑会计记录真正延伸到科研终结后, 担当起科研成果转化的促进者角色。

三是淘汰项目管理。科研萌芽的培育成本应如何归集和分摊?可否建立数据库单独管理未能立项的项目, 通过再利用来提高其收益?

摘要:本文依据管理的最基本原理, 按照全过程控制的内控理念, 构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 财务与业务两条管理程序的并轨及联动, 以供参考。

联动式教学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中, 男43例, 女18例, 年龄42~67岁, 平均 (55.69±6.42) 岁, 病程1~14年, 平均 (5.24±1.27) 年;研究组59例中, 男39例, 女20例, 年龄43~68岁, 平均 (56.39±6.96) 岁, 病程1~15年, 平均 (5.96±2.03) 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模式。

包括群体健康知识教育, 实验室相关检查, 掌握患者健康行为、出院后随访 (饮食自控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健康行为评估) 。

1.2.2 研究组予以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

方案具体如下: (1) 个体健康教育指导。责任护士参照《DM饮食自控手册》内容向患者讲解关于DM饮食自控的相关知识, 并为其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书[3]。叮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的同时注意控制含糖量, 要求患者立即改变过量饮酒、吸烟、暴食暴饮等不良饮食习惯。小组成员在离院前2天对患者相关指标予以评估, 依据指标制定针对性康复计划, 并录入至电子信息库;离院前1天对患者及其家属予以健康教育, 其中内容主要包括饮食、用药及运动等康复指导。 (2) 信息管理。建立患者的健康管理相关数据库, 将患者信息与出院前的资料均入库, 内容包括基本资料、血压、心率、生活状态等情况并制定康复指导。于患者出院后把资料传输至社区专职的管理人员, 然后专职人员进行备案。待患者就诊时, 护理人员调出患者的基本信息为指导后期治疗。 (3) 群体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针对性以DM相关健康行为及知识为主予以及时解答, 且同时了解患者对疾病知识或健康行为的掌握情况。 (4) 出院时对患者予以实验室相关检查, 且对其DM知识了解程度、饮食自控能力、健康行为等予以评估。出院后则定期随访, 可采用电话或邮件方式, 叮嘱患者出院后半年返院予以实验室相关检查。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参照密西根糖尿病相关知识测试表 (DKT) 对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予以评估, 总分23分;>20分为良;15~20分为一般;<15分为差;掌握率=[ (良+一般) /总数]×100%[4]。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 (FBG)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餐后2 h血糖 (2 h PG) 变化情况。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WHOQOL-BREF) 评估两组生存质量, 共包含四个维度, 分值均介于35~90分, 生存质量与分值成正比[5]。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为96.61%, 高于对照组的81.9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指标水平较护理前均下降, 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物质功能、社会关系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3) 。

3 讨论

DM作为一种慢性疾病, 目前仍无法彻底治愈, 但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 DM患者心脑血管逐渐出现病变, 故大多数DM患者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掌握率为96.61%, 高于对照组的81.96%, 提示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DM延续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分析原因可能为给予患者系统健康教育培训与行为干预, 并形成社区与医院间信息交流平台, 医院与社会、社区与专业护士、护患间的互动, 从而建立医院-患者-社区及家庭共同参与的联动式教育模式, 显著提高患者对DM知识的掌握率。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指标水平较护理前均下降, 但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提示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DM延续护理中可有效调控患者血糖水平, 促进快速恢复, 从而提高预后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联动式健康教育的有效应用, 能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DM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 使其充分了解运动、生活方式对血糖控制的意义。通过对患者出院时DM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率与健康评分调查, 可充分了解其住院期间DM知识掌握程度, 有利于患者进一步强化DM相关知识。建立患者的健康管理相关数据库, 将患者信息与出院前的采集资料均入库, 内容包括基本资料、血压、心率、生活状态等情况制定康复指导。患者出院后把资料传输至社区专职的管理人员, 然后专职人员进行备案。待患者就诊时, 护理人员调出患者的基本信息为后续指导参考。出院后延续护理方案中继续对患者病情给予评估及监督, 并对患者及其内心存在问题予以及时反馈, 进而达到有效控制糖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物质功能、社会关系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这与张艳[7]等人文献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 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DM患者延续护理过程中, 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 控制血糖水平, 而且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 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雅杰, 马骏.PDCA循环法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6) :1493-1494.

[2]刘丽红, 丁静, 阎爽, 等.延续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 (14) :1336-1338.

[3]黄子杰.预防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03.

[4]刘维维, 杨铁花.社区护士糖尿病延续护理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2) :114-115.

[5]程霞.延续护理对糖尿病院外使用胰岛素泵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3) :10-12.

[6]雷佳芳, 李荣, 秦玉菊.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 2015, 14 (1) :7-11.

联动式教学 第8篇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选取12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符合全国第三届眼科会议对DR诊断; (2) 经眼科医生扩瞳眼底镜或荧光造影术确诊; (3) 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 (1) 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2) 精神障碍、意识模糊者; (3) 临床资料缺少无法随访者。根据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60) 及对照组 (n=60) 。观察组男34例, 女26例, 年龄38~78岁, 平均 (52.3±3.4) 岁, 病程1~12年, 平均 (7.1±2.2) 年;其中增殖型视网膜病变22例, 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36例;其中Ι期22例, Ⅱ期18例, Ⅲ期12例, Ⅳ期8例;学历小学10例, 初中12例, 高中18例, 大专或以上20例。对照组男32例, 女32例, 年龄36~80岁, 平均 (53.3±3.2) 岁, 病程1~12年, 平均 (7.4±2.3) 年;其中增殖型视网膜病变22例, 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38例;其中Ι期20例, Ⅱ期20例, Ⅲ期14例, Ⅳ期6例;学历为小学12例, 初中14例, 高中14例, 大专或以上20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应用常规健康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 (1) 健康宣教: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进行口头健康宣教, 包括DR日常注意事项、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及并发症监测等, 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2) 出院指导:出院时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 了解患者对DR知识、健康行为及饮食依从性情况。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并嘱咐患者定期回院检查。

1.2.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联动式健康教育, 具体措施如下。

1.2.2.1成立联动式教育小组对住院期间的患者进行连续5天全日制DR疾病自我管理教育, 眼科医师、内分泌医师、糖尿病护士、眼科护士、营养师、运动康复医师、心理医师及指定合作的社区医师对组成联动式教育小组, 共同DR患者进行系统化疾病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DR发病机制、饮食、用药、运动、心理、中医治疗、疾病管理及监测、并发症情况等;同时指导患者学会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饮食调配及烹饪, 让患者反复练习以提高患者掌握技能。

1.2.2.2发放健康手册住院期间向患者发放《DR健康教育指南》, 患者通过每天阅读指南, 了解及掌握DR相关知识、健康行为及饮食情况。

1.2.2.3社区健康管理患者出院后将资料挂靠在指导的社区医院中, 建立社区健康管理档案, 社区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及指导, 并定期为患者举办DR疾病知识讲座, 讲座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分组讨论,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定期邀请康复效果理想的患者现身说法, 以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

1.2.2.4出院后随访联动式教育小组每个月对DR患者上门随访1次, 每周对患者电话随访1次。上门随访时测量患者血糖、血压水平, 并了解患者居家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耐心解答患者疑惑;电话随访时了解患者康复情况, 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1) 疾病知识:采用自编《DR患者疾病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评价, 问卷包括血糖控制知识、饮食知识、日常作息生活知识、运动锻炼知识、DR防治知识、用药知识等维度, 题目采用5级评分, 0分为完全不知晓, 1分为基本不知晓, 2分为部分知晓, 3分为基本知晓, 4分为完全知晓。问卷经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sα检验信度值为0.867, 效应尺度为1.050, 能较好地反映患者糖尿病疾病知识水平。 (2) 自护能力:该问卷是在Orenm自护理论的基础上制定的, 量表共包含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等4个维度共43个条目, 总分为172分, 分值越高患者自护能力越好。 (3) 生活质量:采用简易健康量表 (SF-36) 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 该量表8个维度分为生理健康领域 (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 和心理健康领域 (包括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 两部分, 共36个条目, 采用累计各维度得分法记录患者得分, 分值越高患者生存状况越好。各维度得分为0分 (最差) ~100分 (最好)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水平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联动式健康教育对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影响

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对DR患者进行系统化疾病管理及行为干预, 并建立社区健康档案, 建立医院与社区的信息交流平台, 形成专科医生、专科护士与社区医师间的互动, 从而建立医院-患者-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 提高了DR患者疾病知识及疾病管理能力[4,5]。本研究在DR患者入院及如何出院后建立联动式健康教育, 使患者与家属更好地了解DR疾病知识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管理能力, 有助于患者病情控制及转归。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控制知识、饮食知识、日常作息生活知识、运动锻炼知识、DR防治知识、用药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联动式健康教育可提高DR患者疾病知识。

3.2 联动式健康教育对DR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护技能评分及自护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 (P<0.05) , 表明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DR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护能力。DR作为慢性疾病, 在长期疾病管理过程中涉及饮食、运动、用药等行为习惯的改变及调整, 这需要提高患者疾病知识和治疗依从性[6]。而联动式健康教育通过对DR患者进行连续5天的全日制强化教育能帮助患者全面、系统地了解DR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7]。另外通过建立社区健康管理档案, 定期对DR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及门诊随访, 能帮助患者建立长效的日常管理行为, 避免DR疾病管理过程存在的知识遗忘及管理漏洞, 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及管理疾病[8]。

3.3 联动式健康教育对DR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活质量是用于评价患者身心、精神及社会多方面的主观感觉及满意度[9]。它是个体对现有机能水平与自我感觉理想状况比较后, 对生命整体进行的主观评价[10]。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义 (P<0.05) , 表明联动式护理有助于提高DR患者生活质量, 改善DR患者在生活、心理、精神、健康及医疗服务上的满意度, 有助于缓解患者对日常生活及治疗的负性情绪, 促进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综上所述, 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充分整合了医院、社区的医疗资源, 重视患者自身潜能的发挥, 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自信心, 有利于提高DR患者生活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雪琼.自我护理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4, (16) :2646-2648.

[2]刘虹.系统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 2013, 14 (3) :103-104.

[3]陈小芬.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3, 11 (21) :1991-1992.

[4]代美虹, 唐丽, 李艳, 等.氩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术前与术后护理[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4, (2) :74-75.

[5]吴凤琳, 袁曼, 吴红玲, 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干预[J].吉林医学, 2015, (16) :3690-3691.

[6]赵烨, 刘明曦, 张阳,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8) :2751-2752.

[7]崔建蓉.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5, (33) :4197-4199.

[8]冯慧兰.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4, (12) :106-107

[9]彭美娣, 龚亚驰, 王雪琴, 等.医院-社区-学校模式对社区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0) :5112-5113.

上一篇:早临床教学下一篇:新建三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