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品质论文范文

2024-05-25

注意品质论文范文(精选3篇)

注意品质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观察,注意时机,三维目标

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潮流下,教育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实施与实现显得格外重要。中学的各学科教学大纲都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首要的就是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注意品质”。所以,在新形势下,教师更应有教育时机意识,以发现和捕捉教育时机。“没有时机意识的行为活动是盲目的,是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时机行为的”。离开时机意识的指引,我们就不能发现教育时机,也不能制定正确的教育时机策略,采取应有的行为。我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捕捉、把握和利用化学教学中观察与注意时机的问题谈一些见解,希望引起同行对化学教学中观察和注意时机的重视。

在教育教学中观察时机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于教育时机事件的感知过程。观察是意识之源,没有观察实际的时机事件,谈不上意识。而“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下面我就以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中“溴化反应”为例,谈谈教育教学中观察与注意时机的创设、捕捉、把握和利用,以及它们对“三维目标”的实施和实现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苯的“溴化反应”实验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怎样观察、探究实验现象和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怎样有序安装仪器和添加试剂?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冷凝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分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3) 三颈瓶左右两颈上的分液漏斗内试剂种类和操作次序有什么不同?

(4)当苯和液溴的混合物与铁粉接触后发生了哪些显著现象?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5)氢氧化钠溶液与反应产物混合时残留固体和油状液体的状况如何?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6)为什么插入锥形瓶中的长导管口只接近水面而不好插入水中?

(7)干燥管中试剂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8)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苯的溴化是取代反应?

以上问题我们如果不加以解剖,就直接抛给学生将给学生的思维造成混乱,更谈不上“三维目标”的实现。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采用了差异刺激,特意对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装。

(1)将冷凝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对换且水流较大(不提示学生);

(2)液溴用量偏多。

(3)在锥形瓶的水中滴加几滴浓氨水。

[投影1]集中注意力,观察并填写下表。

实验现象稍纵即逝,机不可失,所以我采用吸引注意中的指定性刺激,使学生注意到观察的重点。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边演示边提问,进行引导性刺激,促使学生注意,并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1)为什么贮存苯和液溴的试剂瓶均是棕色的?贮存液溴常采用水封法,目的是什么?(如何取出液溴?)———这些问题注意到学生思维的特点,为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埋下伏笔,能使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

(2)苯和液溴混合后,并没有分层,颜色也没有褪去,证明了什么?(苯可以溶解液溴,但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这一问题进一步说明了苯环结构的稳定性,也为证明苯和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埋下伏笔。

还应注意的是:在做完取代反应后,不要急于花时间来提问和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因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要做,那就是滴加NaOH溶液(浓度宜较大,滴加速度应快)。在滴加NaOH溶液之后,我们能见到三颈瓶中的蒸气颜色变浅,冷凝管中气流明显自上而下(这正是我创设的教学时机之一,“将冷凝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对换且水流较大”,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到冷凝管的作用和装置防倒吸的意义),且蒸气颜色变浅并逐渐消失。这一现象足以让学生明白滴加NaOH溶液的作用。

接着,让学生将实验现象逐一记下,并分组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

[投影2]发挥聪明才智,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产生上述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实验中哪些实验现象可以实现试验的目的?如何验证该反应是取代反应?该实验是如何实现的?

(3)氢氧化钠溶液、冷凝管及干燥管的作用各是什么?

该实验现象明显,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创设了循序渐进、科学思维的教学情境,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上也能有足够的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得以充分体现。所以,在该实验的教学中,我创设且捕捉了各个可以观察和注意的时机。例如,除了应用指定性刺激外,我还利用了多种唤起学生注意的刺激,如心理物理刺激(如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前后装置内颜色变化和气流方向、锥形瓶内“白烟”的产生等)、差异刺激(变化教材的内容:水流的方向、液溴的用量及锥形瓶内滴加浓氨水等)和情绪刺激。整节课下来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和注意能力得以充分发挥,逻辑思维得以充分体现,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具有典型的作用。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我们还应着力培养学生获取观察时机的能力。例如,能从实验装置的差异中去分析发现装置的作用(如改进实验中,导管进入苯中,导管口在石蕊试液和硝酸银溶液液面上,最后用倒置漏斗作尾气吸收);能从实验现象的细微差异中分析探索变化中揭示的本质(如:三颈瓶及冷凝管中红棕色蒸气的颜色自下而上越来越淡,分析冷凝管的作用)。

利用好实验,充分利用实验的特点,注意创设、捕捉、把握和利用教育教学中的观察与注意时机,对培养学生优良的“注意品质”、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如果具有时机意识,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材料或事件中创设、捕捉、把握教育教学的时机,合理充分地利用,必将使教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8.

公鸡精液品质的鉴定及注意事项 第2篇

1公鸡精液品质的鉴定方法

1.1外观评定

健康公鸡的精液颜色为乳白色, 如奶油状, 其气味一般略带有腥味, 异常时, 颜色不一致, 混有血粪尿等, 或者透明, 其气味为异常。

1.2射精量

射精量是指一次采精射出的精液量。一般采精在下午15时进行。实行现采现测, 可用集精杯上的刻度量出, 如集精杯上没有刻度也可能用1~2毫升刻度吸管或一次注射器量出。公鸡的射精量因品种、个体、季节和采精者的技术熟练程度而不同。一般精液量为0.3~0.7毫升。

1.3精液PH值

用标准试纸测试, 一般新采集的精液正常时PH接近中性。PH值过高过低对精子的活动都有影响;PH值偏低即弱酸性环境, 精子呼吸作用、糖酵解作用也降低, 精子活动受到抑制;PH值偏高即弱碱性环境, 呼吸作用、代谢活动及精子运动都增强, 耗费能量多, 容易死亡;在精液保存时, 常加入一些缓冲剂, 如柠檬酸盐, 磷酸盐以维持弱酸性, 防止PH值改变。

1.4精子活力及密度的检查

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粗略镜检法去检查精子活力及其密度。精子活力是指精液中呈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数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呈直线前进动力的精子越多, 获得受精率高的可能性越大。镜检时如精子在视野里像开水煮沸一样翻滚, 精子按直线方向前进运动, 即说明精子活力好。精子全部直线前进动的为1级, 依次十级递减至0.1级, 优秀种公鸡的活力一般在0.8以上。精子密度又称精子浓度, 指每毫升精液中所含的精子数。精子密度与受精能力为正相关。在显微镜下观察, 一般把公鸡的精液评为浓、中、稀3级。浓时, 整个视野完全被精子占满, 精子与精子间距离很小, 呈云雾状, 每毫升精子数约在40亿以上;中级, 视野中精子之间有明显距离, 每毫升约有20亿~40亿精子;稀时, 精子间有很大空隙, 每毫升精液约在20亿以下。

1.5畸形率检查

常用龙胆紫染色法检查。要求相对高, 在实际生产中很少检查。

2注意事项

2.1由于在检测的时候不使用保温设备, 因此要求迅速完成检测, 而且环境温度较高或较低时, 精子的活力都会下降得很快, 难于准确评定。

2.2为了操作方便, 选取低倍镜即可, 不用高倍镜。如可选用10×10或10×16等。

2.3操作过程中, 应避免精液品质受到危害, 各种用具使用前严格灭菌, 不能含消毒液成份, 检测时精液不能让太阳或紫外线直接照射, 载玻片、盖玻片等每次用完后都要用清水清洗干净并烘干。

2.4为了快速高效地检测, 可不用盖玻片, 但中间精液会较厚, 检测时可测周围精液。

2.5因为显微镜一个镜面视野所观察到的只是一滴精液的一小部分, 为了较准确评定, 要求对每滴精液至少取四个镜面观察。

注意品质论文 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课引入; 注意品质;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46-001

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新课引入要精心设计,也有一些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足,或是轻描淡写,寥寥数语,或是热闹非凡,不着边际,与主题不相干。殊不知新课引入还有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品质。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不同类型的新课导入对于学生注意品质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情境导入

在教学《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时,教师不急于去交代写作背景,而是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进入诗歌如诗如画的意境,康桥的美便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勾画出来,再结合以往所学的离别诗句,只需一二句便能勾起学生心中的离愁别绪,更能与诗人的内心贴近起来。

导入:配舒缓的钢琴曲《安妮的仙境》。

师: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来品鉴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情别绪。

反思:唯美舒缓的音乐,简短切题的导入,让学生既领略了古人无与伦比的诗情,又深深地进入了离别的情境。学生全情地投入,使得整个课堂情感氤氲,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兴趣导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语文课如能巧妙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那么,该课的教学效率将事半功倍,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我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民间流传一句话:上有天堂——

生:下有苏杭。

师:苏、杭指的是?

生:苏州和杭州。

师:看来这苏、杭两州是个好地方,是人间的天堂。其中苏州园林更是一朵奇葩,是我国有名的园林——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还有那花草树木的相互映衬……不论你站在哪个角度去观赏,呈现在眼前的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去苏州园林游览一次,去领略那里的风景之美,去体会苏州园林之美的真正内涵。(板书课题:苏州园林)

反思:苏州园林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学生早有耳闻,心向往之。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引发学生兴趣,激发起他们进一步探究苏州园林的欲望,根据以上前提设计导语,向学生简要介绍苏州园林在国内园林中的地位以及苏州园林“完美而不对称”的特点。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急着要“到苏州园林去游览、观赏”,在阅读时便会聚精会神,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三、背景导入

也有些文章——比如鲁迅先生的文章,写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之下,往往具有特定的含义。那么,我们就需要把介绍时代背景作为“导入”,让学生在“背景”下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下面是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的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我们并不感到陌生,我们曾学过他撰写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了他的童年,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孔乙己》。(板书:孔乙己)

小说取材于清朝末年。当时,政府腐败,民不聊生,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通过“科举”爬上了统治地位,但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但是,他们思想昏沉、精神麻木。执迷不悟地冲着“科举”二字一直走向自己人生的穷途末路。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活生生的典型。到1918年,封建帝制已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然统治全国;科举制度虽已废止,但封建文化和教育仍根深蒂固地毒害着广大人民。这年的冬天,鲁迅先生写下这篇小说,对其进行了无情的控诉和有力的抨击。

反思:如果老师直接让学生接触文本,进行阅读,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故事情节的发展。老师在课前的这一段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了孔乙己生活时代的封建社会背景。那么,学生在阅读时就会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从“一阵阵的笑声中”读出悲哀。

四、激情导入

《沁园春·雪》教学

课前准备:毛泽东照片,背景音乐。

导入: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红妆素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今朝之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就让来学习这首《沁园春·雪》,走进领袖宽阔的胸怀,走进诗人崇高的心灵。

反思:直观的照片,恢宏的音乐,极富情感的语言,营造了一种激情澎湃的情感氛围,很快地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而且,导入语不仅富有铿锵的气势,同时还高度概括了毛泽东的若干首著名的诗词,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已学毛泽东诗词的记忆,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蕴藉,耐人寻味。

文章万千,风格各异。有的以景引人,有的以情感人。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导入语依据不同文章的风格而灵活多变,最终殊途同归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孔夫子说“因材施教”,这一点不错。我们语文课的导入也应“因文而导”。归根结底,要有助于学生对文本思想意义的理解与领会。

当然除了上面列出来的新课引入方法,这一节课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很难说哪一种方法一定好,有时也会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充分发挥这些方法的优点。让学生一开始就置身于情绪高、兴趣浓、求知旺的特定情境中,这样一节好课一开头就能扣人心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注意品质论文】相关文章:

葡萄品质论文05-24

阅读品质论文05-24

品质试验论文09-09

人员的品质论文09-07

品质管理论文提纲09-09

工厂品质论文提纲09-11

产品品质论文提纲09-26

食品品质评价论文05-21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05-12

产品品质论文范文05-12

上一篇:乡镇发展下一篇:教师教育行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