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成本范文

2024-06-16

混合成本范文(精选6篇)

混合成本 第1篇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使得一些金融机构财务状况恶化。无独有偶,20世纪80年代,美国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原则而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使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受到广泛的责难。可见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会对经济造成消极的推动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优缺点,以提出解决以上两种计量方式结合使用的混合会计模式。

二、历史成本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历史成本的优势

1. 历史成本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它能如实反映一个企业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的历史的财务图景,具有反馈和预期功能;如实反映资产的取得和负债发生的价值,其数据最大限度地来自已经发生的实际交易和事项,最小限度地来自估计(必不可少的费用分配与摊销也应力求可稽核、可复查、有规则)。

2. 历史成本具有较高的客观性。

其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它客观性的体现。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可以从现时市场上获得,因此其具有客观性。

3. 历史成本具有可验证性。

因为历史成本所提供的会计报表有凭有据,便于考核和验证。历史成本反映的是历史信息,而历史信息,正如美国FASB所述,具有反馈和预测价值,对经济决策,特别是对评估受托责任的履行是十分有用的。

(二)历史成本的局限性

历史成本的主要缺点是计量面向过去,与主体面临的现实和未来脱节。此外,一项资产如分次购入,每次交易的交换价格不同,严格地说,在这种情况下的该资产的金额,各项资产的小计与合计金额,都具有不可比性和不一致性。因此,历史成本计量是建立在两项会计假设之上的:第一,该主体是持续经营的;第二,该主体所赖以存在的市场,货币的购买力是基本稳定的。从长期看,除金融工具以外,其他商品的价格的轻微波动(影响每次主体的历史成本的波动)幅度小,有升有降,相互影响是可以抵消的。

三、公允价值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公允价值的优势

1. 公允价值会计能提供比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的资产、负债和收益信息。

众所周知,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基本质量特征,但两者又常常相互冲击,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可靠性可能有所削弱,反之亦然。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相关性与可靠性相比,居于更重要的地位。历史成本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采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一方面可以使那些没有历史成本的衍生金融工具得以进入财务报表,避免产生过多的表外项目;另一方面,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与其目前的价值一致,便于用户评价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管理当局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决策绩效,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的相关性。

2. 公允价值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

由于公允价值反映市场决定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使得不同时点发生的或不同企业所控制的相同的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一致的公允价值。相对地,在历史成本法下,不同时间取得相同金融工具,可能由于取得成本不同而无法比较。

3. 公允价值会计与积极性金融风险管理一致。

积极性金融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管理当局保持对所有金融工具的未来价格风险进行持续监控,随时根据未来经济条件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或平衡所暴露的风险部分,但这以能及时获取有关金融工具的市价信息为前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则能满足这一要求。

4. 公允价值提高了可预测性。

公允价值较好地代表了衍生金融工具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基础。

5. 公允价值计量的及时性、公平性和透明性。

公允价值计量的及时性、公平性和透明性无疑是它最大的优势。相对历史成本计量而言,公允价值紧密结合市场,以当期的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公允价值计量紧紧跟随市场,对于企业未来获得的现金流量的披露更具有及时性、公平性和透明性。

(二)公允价值的局限性

1. 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

毫无疑问,公允价值是按照有秩序、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反映金融产品的价值。在金融产品的市场价值持续上涨时,公允价值计量带给金融业许多的益处。但在金融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和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导致金融机构按市价大幅度减计资产,市场陷入了“按公允价值对次贷产品进行计量——确认巨额减计——大幅降低盈利水平和资金充足率—投资者恐慌—抛售持有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的股票—金融机构进一步确认资产减计——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正是这种“顺周期效应”,使得金融产品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中被过于真实和迅速地反映在了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中,因此有人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是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据美国彭博社数据统计,2008年全球银行已经计提了5 877亿美元的资产减值准备。

2. 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依赖活跃的、公平的交易市场。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形成一个主体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另一个主体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方面的应用与国际会计准则IAS39号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SFAS 157号的规定基本相同。这些金融产品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三个层次:如果存在活跃市场,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根据活跃市场的交易价确定;如果交易处于不活跃市场,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参考同类产品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或者采用有客观参考支持的价值模型确定;没有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其公允价值需要根据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和市场假设建立的估值模型确定。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市场是活跃的、公平的,这样的公允价值才有意义。

3. 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受个体主观意识影响。

前面提到的公允价值的确定的三层次理论,如果存在活跃市场则优先考虑第一层次,然后是第二层次,最后为第三层次。我们可以看到第三层次提出植入估值模型,这为个体在市场造假提供了机会。因此第三层次所得到的公允价值必然会受到个体主观意识影响。

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混合会计模式

前面我们比较了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的优缺点,为了使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能够对这两种计量方式扬长避短,本文提出以历史成本为主的混合会计模式。

(一)以历史成本为主进行计量的原因

1. 历史成本计量反映财务报告的本质属性。

历史成本计量主要提供公司过去的财务信息,而公允价值计量更多反映企业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历史成本侧重于解决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公允价值侧重于解决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从两种计量属性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方面看,历史成本具有较大的可靠性,但对未来决策缺乏足够的相关性(但并非毫无相关性),而公允价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但由于它是建立在主观判断和估计的基础上,存在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可靠性较差。历史成本的运用有两个前提条件,即币值稳定和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在这两个前提条件下,虽然短期内商品的价格会因供求关系出现波动,但从长期看,商品的价格是稳定的。

财务报告信息的本质属性是真实性和可靠性,历史成本计量正是体现了这两个本质属性。公允价值计量的难操作性会导致主观臆断,使其结果的可靠性大大减弱。对于财务报告而言,信息失去可靠性,无论其是否具有相关性都将失去意义。换言之,没有可靠性为基础,信息的相关性也将不成立。

2.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一种相互交叉的关系。

公允价值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会计计量属性,它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而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历史成本、历史收入、现行成本、短期应收应付项目的可变现净值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的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此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并非是相对立的概念,而应是一种相互交叉的关系。在初始计量时,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者是一致的。在稳定经济环境下,一般认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不会产生较大差异。因此在物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后续计量,可以用历史成本代替公允价值。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历史成本计量的应用环境比公允价值计量要广阔。

(二)以历史成本为主的混合会计模式如何运用

在受经济稳定程度影响较小的项目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在少数与经济稳定与否密切相关的范围内,有条件有限制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在我国新准则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在我国新准则当中,历史成本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CAS1存货、CAS5生物资产、CAS6无形资产中,都规定应当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在不满足公允价值计量条件时,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即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当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在企业合并准则中,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应按被合并方账面价值计量,即历史成本计量。在CAS27石油天然气开采中,第五条规定的矿区权益应当按照取得时的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可见历史成本计量涉及的范围很广,体现了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

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的成本控制 第2篇

设备系统改造

燃烧系统改造

由于该沥青混合料拌和站购买时间较早,设备的燃烧烘干系统只能燃烧柴油,而目前柴油价格日益攀升,甚至柴油紧张期间买不到所需的燃油。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新型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的燃烧系统,我公司于2003年对设备进行了重油燃烧系统的改造,改造成了法国CBS低压雾化的重油燃烧系统,适应了当前重油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况,改造后,重油燃烧得非常充分。

导热油炉的改进

该设备配备的是原装60万大卡的燃烧柴油的导热油炉,考虑燃烧柴油的成本太高,我们决定购买燃煤导热油炉。购买时主要考虑了2点:一是要求自动链排,这样可以减轻锅炉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可保证导热油的温度始终围绕所设定的温度波动,从而保证沥青的温度在允许的范围内。二是选择100万大卡的锅炉,这主要是考虑煤的燃烧过程中,热量释放得没柴油快,功率更大,可以避免导热油的温度波动太大,从而保证沥青的加热温度。同时,考虑到后面需要现场生产乳化沥青,需预留加热功率。

设备日常保养

设备运转的好坏与设备的保养息息相关,针对公路养护工程的新情况、新特点,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强制保养的方法。强制保养主要包括一般保养和特殊保养。一般保养包括:日常保养(每班保养),即十字作业: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损。重点在于设备的润滑;月保养(250h),主要进行内部清洁、润滑、局部解体检查与调整等;年保养(2000h),主要对设备的主体部分进行检查,部分零部件更换整容等;下场设备保养,工程竣工后的设备要做到清洁、整容、机况完好。坚决纠正设备完工后失保失修现象,拒绝“病”机再度上场。

特殊保养,主要是磨合保养、换季保养和封存保养。

根据MAP260型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的特点,结合公司的强制保养措施,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设备保养方案,由站长现场督导执行设备保养工作。如设备保养支出超过1万元以上,由站长向公司汇报,经公司主管机械部长和主管副总同意后,由站长现场执行等。经过这14年的运行,该设备以良好的机况优秀地完成了各个项目的施工任务,设备完好率达到98%。

料场管理措施

轧石场的选择

轧石场的选择主要选择片石丰富的地方,但又要远离村民居住地。同时,选择离拌和站近的地方,最好跟拌和站在同一场地,这样能节约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如我公司福银高速项目,公司选中了高速公路路基旁的一座石山,拌和站也设立在此地,有效控制了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的堆放

材料储备是路面项目进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需要大规模储备碎石,但原材料含水量是影响拌和站生产成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此,公司将堆放场地做成一个缓斜坡,让雨水能及时排出场地;对于0~3mm的石屑,修建料棚,防止雨水淋湿原材料,从而保证拌和站生产时原材料的含水量较低,有效避免沥青拌和站烘干碎石时燃烧更多的重油。一般碎石的含水量每增加1%,拌和站的产量会降低8%,这种防护措施大大降低了重油的消耗,同时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现场矿粉生产

一般工地矿粉由水泥厂提供,到场价格一般在120元/t。水泥厂在生产水泥过程中从旁边侧口排出到矿粉罐车中,很多矿粉颜色发红或发黄,就是因为矿粉里面含土量较大,有些甚至是不合格的矿粉。考虑到购买矿粉的成本较高和矿粉的质量问题,项目可自行选购矿粉生产设备。

购买矿粉生产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点:①设备的生产能力与沥青拌和站的生产用量尽量配套,最好有富余。②选择在同类用户中口碑比较好的国内知名品牌,知名品牌质量有保证,同时选择最新技术的设备,这样能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③生产场地最好靠近拌和站的矿粉储存罐,这样可以用提升机直接输送到矿粉罐内,避免使用罐车。④尽量让矿粉罐的储存量大,可以使用2个甚至更多的矿粉罐来储存矿粉。我公司购买了生产产量为12t/h的上海某厂生产的高压矿粉生产设备。取代了传统的球磨机,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安装了2个储量总共为200t的矿粉罐,完全满足了拌和站的生产需要。

实施的效果

综合上述管理措施,通过设备的系统改造、进行设备强制保养以及对料场现场管理等措施,拌和站的成本管理效果明显,在降耗节能、设备效率显著提高的同时,能满足现有施工需要,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工程成本并避免了工期延后等通常出现的施工问题。

经济效益分析

燃烧器改造成本约20万元,改造后,燃烧重油的成本约为柴油的60%,低压雾化比高压雾化节约重油10%,节约成本效果明显。导热油炉改造选购了无锡某锅炉厂生产的自动链排100万大卡的锅炉,成本合计15万元左右。效益非常显著,一般的烟煤的热值是5000大卡,而普通0#柴油的热值是15000大卡,但是煤的市场价格是650元/t,而现在柴油的价格是6500元/t,甚至更高,也就是说,用煤来加热沥青的成本只是柴油的3/10,成本效益非常明显。

混合成本 第3篇

一、国有企业职工就业身份变化成本

在计划经济时代, 国有企业职工往往被认为会永久就业至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 除非职工因为触犯法律等原因而被开除。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 现代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纯粹竞争主体, 企业完全可以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框架内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职工表现等决定是否辞退职工。但在实践中, 当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或混合所有制改革时, 由于非公战略投资者的引入, 国资将变为控股或参股身份, 这时原国有企业职工可能认为自己的永久就业身份发生了变化, 从而要求支付用于“身份转换”的经济补偿金。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导致该项改革成本是否必须发生存在不确定因素, 国有企业可以据此进行主动的判断取舍。

(一) 法律依据不明确

历史上国有企业改制时曾经对职工以支付现金或者从国有净资产中预留补偿费用的方式进行补偿, 但这方面政策依据较少, 只有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的“859”号文中对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国有企业放宽过这方面的限制。随着法律规章日益严密, 尤其是《劳动合同法》的出台, 上述经济补偿行为愈来愈缺乏政策依据。例如, 《劳动合同法》第33条明确规定,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 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第40条规定,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 可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综上所述, 可以认为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 如发生正常的辞退职工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只需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即可。

(二) 补偿范围难确定

企业集团在哪一产权层级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确定领取经济补偿金的职工范围影响很大。如对集团母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由于企业集团母公司的人数往往较少, 这部分改革成本从规模上不会太大, 但如果要考虑在全集团范围内考虑补偿, 那相对于国有企业动辄数万人的职工队伍而言这部分成本过于庞大, 而且从监管角度而言, 大笔的国有净资产预提将会使国有资产减值, 这对国资监管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二、原福利费用取消或超标费用降标

(一) 福利费用取消

改制前国有企业职工可能会享受一些福利待遇, 在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 如果新非国有股东从精简运营成本的角度考虑不再接受这部分成本, 而原国有企业职工仍要求保留这些福利待遇, 那么就有可能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由原国有企业单独承担这些福利费用, 承担的方式可以是在测算之后一次性支付现金或者从国有净资产中预提一部分费用用于日后支付。

(二) 超标费用降标

部分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待遇、医疗报销标准、企业年金标准等福利待遇可能会超过属地社保规定标准, 而这些超标费用一直由原国有企业承担。如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新进入的非国有股东不再接受这部分成本, 那么这部分成本也将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时的成本, 需要一次性支付现金或者从国有净资产中预提。

三、“三类人员”费用精算预提成本

由于历史原因, 国有企业常常背负着较重的员工福利包袱, 最主要的是离退休、内退和遗属“三类人员”费用, 混合所有制改革 (或者改制上市) 会使得以往未确认的隐性员工福利负债和费用显性化。这是因为, 一方面福利负债精算评估工作作为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一部分需要满足人员安置与财务披露工作要求;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与政府监管部门需要了解包括员工福利负债在内的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从过往经验看, 国企改制上市确认的“三类人员”负债规模少则数亿, 多则数百亿, 因此国有企业在改革阶段必须对上述成本进行妥善处理。根据央企改制先例, 通常就纳入新公司 (混合所有制公司或股份公司) 范围的三类人员未来补充福利支付进行精算计提确认预计负债, 并相应冲减国有净资产。在《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 (财企[2009]117号) 中, 明确规定了三类可以计提费用的情形。

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企业而言, 任何一项改革必须要付出成本。国有企业进行体制改革过程中, 势必伴随着各种短、中期成本的产生, 尽管很多成本的支付在财务处理上纳入了企业的当期费用, 但我们更应该从战略上将改革成本的支付看做是一项“资本性支出”, 都是以未来国有企业的体制优势和市场活力作为中长期回报的。当然,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 国有企业也可以采取通过申请一部分国家政策性专项资金支持的方法来减轻企业这部分的改革负担。

摘要:国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对于收益和成本的平衡是企业决策层进行改革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在中长期才能体现和释放的改革红利, 改革成本的发生往往具有当期化的特点, 因此, 国有企业在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时, 必须首先对改革成本的结构、性质、规模进行仔细考量和测算。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身份转换,费用预提

参考文献

[1]《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 (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

混合成本 第4篇

家居零售连锁企业根据经营主体的差异可分为专业家居连锁模式和混合家居连锁模式。专业家居连锁是由产业链中的制造商、品牌商发起,利用品牌知名度向产业链下游拓展,以直营店、加盟店等形式覆盖目标市场,自建销售渠道销售本企业、本品牌的产品;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大都不生产产品,而作为专业的零售商嵌入产业链条。在家居连锁零售业态中,混合家居连锁模式为主流,是近几年受电子商务冲击较大的业态形式,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在传统的家居产品流通渠道中,除了经销、代销、直销、连锁等方式,网络销售近年来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多年来,混合家居连锁企业以其辐射地域广、产品线广而深、售后服务相对完善等优势成为家居产品流通渠道中最重要的环节,但这种情况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而逐渐被打破。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大范围“脱媒”,标志着家居产业已由渠道主导演变为渠道主导和制造商主导共存的格局。面对电子商务的巨大冲击,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应当转变视角,从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的角度出发,重塑自身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二、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在供应链中地位和作用的变革

混合家居连锁企业除少数企业兼具生产职能外,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供应链的中下游环节。在家居行业的垂直化分工体系中,供应链上游的家居产品制造企业与中下游的销售及服务配套企业一直各自为政,混合家居连锁企业既没有与上游品牌商、制造商形成稳固的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也没有与其他服务配套企业(如装修装饰公司)等进行跨界合作,且未能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并进行有效对接。近年来,各大品牌家居卖场都不约而同地提速扩张。同时,原材料、物流、人工等成本的持续上扬,卖场租金的上涨,运营成本的提高,使得家居制造企业及经销商的利润不断被摊薄,家居行业进入高渠道成本时代。在“渠道为王”的指导理念下,许多家居制造企业及经销商被大型混合家居连锁企业“绑架”,作为其攫取利润的主要来源。

电子商务的崛起,为家居制造企业提供了新的渠道,许多家居制造企业或自建销售网站,或入驻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在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相关成本,利润率大幅度提高。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受到了巨大冲击,与网络平台的矛盾也不断尖锐、激化。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2013年天猫“双十一”期间,全国19家连锁家居卖场联合抵制天猫的“线下体验、线上消费”活动。

一方面,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应意识到自身目前的困境;另一方面,虽然B2C、O2O在撬动产业链、行业整合等方面正在发力,但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具有区位、规模化经营、实体体验等先天优势,依然是厂商稀缺且重视的渠道资源。因此,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应以降低供应链成本为原则,进行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将相关企业纳入产业利益共同体,形成品牌效应或品牌集群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部分行业中,担负垂直整合责任的企业都是制造产业链最终产品的企业。但是对于家居产业来说,由于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垄断渠道资源,“渠道强,制造商弱”的局面长期存在。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家居产品需求的衍生性、配套性要求的增加,“体验家居”的消费新模式正日益形成。因此,要求混合家居连锁企业以自身为纽带,将供应链中原本孤立的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有效衔接起来:向上,打通传统供应链中零售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分工隔离,在卖场平台及合作伙伴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产业供应链进行逆向整合,将收集到的消费者数据反馈给厂商,指导厂商进行产品的研发、生产;向下,依托数字化平台,整合设计、物流、支付等服务环节,打造全方位“一站式”体验情境,线上吸引客流,线下引导消费,形成良好的闭环购物体验。在新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应以企业为主体对供应链整体进行优化设计,采取措施有效缔结供应链上、下节点,从而推动供应链的整合。

三、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关键成本节点分析

混合家居连锁企业的供应链如上图所示。从整个供应链分析,混合家居连锁企业成本的发生主要有以下节点:

(一)物流成本

1. 采购成本。

对于混合家居连锁企业来说,产品采购不仅是操作层面的职能,而且是企业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应当营造一种供需双方友好合作的环境。因此,对采购环节的管理已具备供应链整合的相关特征。传统的家居采购有直接采购、间接采购、谈判采购和委托招标等方式,其缺少主动性,采购周期冗长,出错率高,效率低下,对市场的响应能力较差,安全库存量高。在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已成为业内的共识。电子采购的战略目标是集中采购、统一采购过程中的业务流程,实现采购信息共享、整合,优化供应商群体等。

2. 配送成本。

大部分家居产品本身体积较大,消费者对家居产品的运输要求较高,产品外观破损、时间延误等都会影响购买行为和顾客满意度。因此,如何选择适宜的配送模式,有效降低配送成本,是混合家居连锁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配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及销售企业的评价。

混合家居连锁企业产品的配送成本主要包括总部配送成本和各分店(地区配送中心)配送成本。目前常用的配送模式有:①自营配送。企业自建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并对其进行统筹管理,承担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②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将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分散企业经营风险,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及满意度,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三方物流的实施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选择具备资质的第三方物流商、由卖场和物流供应商共同组成配送中心、做好重要环节的服务工作、货款回收等。③混合配送。总部向各分店(地区配送中心)的配送由供应商或自营物流系统完成,而各分店(地区配送中心)向消费者的配送则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担。

三种配送方式的成本支出有很大差别:自营配送由企业自行租用仓库、自购运输车辆、自养运输工人,初始投资较大,且产品附加值越低的产品,其仓储物流成本的比例越高,这将直接拉低企业利润空间;第三方物流节省了庞大的初始成本,减少了对仓储、车辆保养、安全隐患的担忧和对人工的管理和保障,但对企业的管理能力及协同能力要求较高。

3. 库存成本。

库存管理是价值链全方位管理的首要环节,库存效率直接关系到各分店(地区配送中心)的销售以及配送环节的运作效率。对于混合家居连锁企业来说,库存费用在流通环节整体费用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如何系统管理订货和产品流、优化库存、降低库存成本,是混合家居连锁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混合家居连锁企业的库存成本包括总部(总部配送中心)的库存成本及各分店(地区配送中心)的库存成本。

(二)运营成本

混合家居连锁企业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成本、水电成本、人工成本、线上运营成本、营销成本等。在各种运营成本项目中,土地使用成本、线上运营成本、营销成本所占比重较大。目前混合家居连锁企业的土地使用情况分为自营物业、租赁物业和混合式三种。对于租赁物业的企业来说,由于近年来物业租金不断上涨,以叠加值的方式计算成本,如果其中有一个环节成本增加,将导致价格上涨,从而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自营物业可以凭借资产向银行贷款、融资,从而扩张规模,因此,其运营成本会比租赁物业低30%~40%。长期来看,优质地产还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也很可能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年中国家居建材超市十大品牌企业排名》发现,10家企业均开设独立主页,用于提供产品及品牌信息,其中有6家企业拥有B2C商城式主页(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百安居、月星、金海马、好百年),有4家企业入驻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金海马、好美家),10家企业均开通了官方微博及微信平台。以上调查表明,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已全面涉足网络运营,开辟了O2O的运营模式。针对不同网络运营模式进行成本分析:独立主页、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运营费用较低;与B2C商城式主页相比,入驻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成本较低,但在促销方式、产品展示、互动交流、支付方式等方面均受到所在平台的限制,而自建的B2C商城式主页赋予企业较大的发挥空间,但对于企业资源和成本支出要求较高。

营销成本是指企业产品在由最初所有者到最终所有者的营销过程中花费的代价。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实体店及在线经营的营销成本均呈现上升趋势。实体店受到网络销售的巨大冲击,大部分企业采取的对策是加大促销力度,具体体现在降价幅度较大、促销活动频繁等。虽然促销活动的增加短期内提升了销量,但是由此增加的营销费用也抵销了销量增加带来的毛利,使很多混合家居连锁企业陷入“有量无利润”的尴尬境地。与此同时,在线经营的营销费用也居高不下。以2013年入驻天猫的居然之家为例,它需要向天猫缴纳的费用有:15万元保证金、6万元家居技术服务年费(年销售额达18万元返还50%年费,年销售额达60万元返还100%年费)、扣点(每笔成交金额的2%,不包含邮费)。此外,还有高额的广告成本,如果顾客从天猫首页位置点击进入并成功购买,商家就需要向天猫支付30~50元不等的费用。

(三)售后服务成本

售后服务是整个销售活动的最终环节,也是直面消费者的“第一阵地”,售后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评价及后续行为。混合家居连锁企业的售后服务成本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层面,两个层面的成本既包括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也包括由于企业管理不善而产生的额外售后服务成本,如企业发错货物或发货数量、型号出错,导致运输费增加、售后服务人员服务时间过久等产生的成本。

四、优化混合家居连锁企业供应链的建议

基于以上对供应链各成本节点的分析,笔者将成本管理嵌入各个环节,对以混合家居连锁企业为主体的供应链节点加以完善,从而达到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和盈利的目标。

(一)改变供应链合作方式,建立新型产供销合作体系

国内的家居流通渠道大多经历“制造商→经销商、品牌商→家居卖场、建材超市→消费者”四个阶段。通常在家居产品进入经销商阶段后,价格就开始大幅度上升。原因在于,经销商以4~5折的价格从制造商那里进货后,将产品零售价中减去进货价的差价作为毛利,而毛利的45%~60%分摊给了卖场租金。经销商要想获得既定的利润水平,就需要将卖场租金加在销售给顾客的产品的价格上。零售价格升高,导致销量减少,经销商难以承担高额的卖场租金,只好继续加高价格,由此陷入恶性循环,与零售企业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对此,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应转变营销理念,重新审视自身与供应商的关系,与供应商结成战略合作联盟,通过代理销售、联合经销、特许经营、买断经销等方式与供应商、制造商合作,逐步取消租金、进场费。同时,为上游企业承担调研、促销、品牌维护等营销任务;引入厂商直供模式,缩短供应链层级,从根本上降低商品采购成本,打造新型供应链合作模式。

对于混合家居连锁企业来说,打造ODM、自有品牌,进行供应链逆向整合,也应是其未来战略部署的重要环节。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可根据其规模优势及掌握的消费者信息,以品牌拥有者、销售者、服务者的多重姿态嵌入供应链,开辟新的利润来源,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价值和竞争力。

(二)实行一体化物流外包,打造精细物流

调查10大家居建材超市后发现,家居连锁零售企业在末端物流的运作中均选择了外包,但外包的方式不尽相同。具体的操作方法有:①以零售连锁企业为主体的一体化物流外包模式:由零售连锁企业制定统一的一体化物流外包方案,按照统一的标准选择物流供应商,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②零售连锁平台下代理商、经销商单独外包模式:由卖场中各代理商、经销商自行寻找外包合作伙伴。后一种方式在服务水平、响应速度、顾客满意度等方面明显存在劣势,因此,对于混合家居连锁企业来说,一体化物流外包模式可以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服务,实现物流业务的整合,提高零售企业对物流环节的掌控,从而产生较强的联动效应。

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在物流系统中不应当充当局外人的角色,而应该作为品牌商代表参与物流系统的构建、布局,与物流服务供应商配合,将同一区域的物流任务进行整合,从根本上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企业借助ERP或SAP等软件将与物流服务供应商、保险公司、厂家售后等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流程化,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合作流程信息化,加速物流信息在合作伙伴间的流动。同时,根据消费者个人需求设计物流方案,实现物流服务客制化,打造精细物流。

(三)双管齐下,全面优化库存管理

1. 引入利益相关体,分担库存成本。

在传统的供应链中,零售企业自己管理库存,根据自身的需求向供应商发送订单,供应商仅负责在接到订单后根据合同规定实现商品的地点效用和时间效用。目前,国外许多企业都在采用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即由供应商负责零售商库存的管理,供应商共享零售企业的销售和库存信息,并根据即时信息调整零售企业的库存。在结成战略合作关系的VMI框架下,供应商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混合家居连锁企业的库存任务,库存压力由零售企业向其上游的供应商转移。

VMI的实施以供销双方的深层次信任和信息共享为前提,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由零售商向供应商提供有关市场需求变化的实时数据,使多个企业在统一的信息系统下实现协作经营以及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从而获得成本优势,增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混合家居连锁企业还可与供应商签订独家分销协议,将供销双方结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营造诚信和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 借助信息技术,动态管理各分店库存。

在网络商城及网络旗舰店的大数据支撑下,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平台开放等手段,通过收集在线商品点击率及购买率,结合实体店经营的相关数据,来判断分析客户的潜在消费需求,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各个分店产品的销量,将客户可能购买的产品提前运到当地的仓储或配送中心。这种以预测销量为基础的库存管理模式,可以在保证门店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下,缩减商品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

(四)关注成本管理,实现客户资源整合

对于运营成本和营销成本的管理,企业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运用目标成本法对企业的各项目标业务进行成本的计算、设定和分解,为企业提供客观、真实的成本信息,做到有效的事前控制;然后,利用作业成本法细分实际中发生的运营成本、营销成本,将各项成本科学地分摊到各项业务中。同时,在特定的业务活动中尝试成本的改进(例如以自主式交流系统取代以往的部分人工服务),以使产品或服务的预期成本与其目标成本保持一致。

家居产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消费者多为一次性购买,即使发生重复购买,其购买周期也较长。因此,企业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客户的价值。从客户需求的角度看,家居产品满足的是消费者安居的需求,但是消费者还可能有休闲旅游、美食娱乐、健康养生、培训、理财等方面的需求,家居零售企业可以与能够提供这些增值服务的机构进行跨界合作,由各方共同承担相关成本。例如,针对刚性消费群体,如因结婚而购买家居产品的顾客,企业可以寻求与婚庆服务机构、母婴品牌的合作,共同为顾客提供整合后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发挥成本的增值作用。

(五)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打造全面售后服务体系

由于大部分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已步入双线经营(线上线下)模式,因此应从网络和实体店两方面共同改善售后服务的质量。

1. 线上服务的一致性以及与实体店服务的协同整合。

在O2O模式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产品信息或完整的家居配套方案、装修方案,消费者网上下单并完成支付,然后到实体店体验消费。消费者在线上获得了良好的虚拟体验,才有可能到实体店将其转化为真实体验。因此,企业需要为线上服务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等,以标准化的服务规范来体现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从而为消费者带来良好的购物体验。同时,顾客可以从实体店感受、体验商品,直接在网上下单,并去就近的实体店自提商品。网购的家居可以去实体店维修,从实体店购买的商品也可享受一系列在线服务。线上线下销售、服务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

2. 实体店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在调查中发现,在供应链各环节中,售后服务是整合度最低的环节之一,各混合家居连锁企业除了其自有品牌及ODM产品由卖场提供统一的售后服务外,其他各品牌的售后服务均由供应商、品牌商自行负责,由此产生售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客户评价褒贬不一的弊端。售后服务是企业与客户接触的最终环节,也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最直接途径,因此,对售后服务的整合已成为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刻不容缓的任务。在目前售后服务承担对象较分散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进行高度整合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因此,建议以混合家居连锁企业为主导,为进驻的各品牌商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售后服务,统一服务质量,将各品牌的售后服务体系纳入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打造一致、稳定的服务形象。

另外,可由混合家居连锁企业牵头,由同种或相似类别的品牌商结成战略联盟或合作伙伴关系,整合各方的售后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高标准的服务。例如,大自然地板四川公司和圣象地板四川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出“地板管家”服务——针对所有遇到地板问题(包括所有地板品牌)的家庭,由圣象和大自然共同派出维修服务团队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对于实力雄厚的混合家居连锁企业,也可自行组建售后服务系统,以租赁的方式将各项服务分拆或打包提供给各供应商、品牌商。

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行业中(如家电、汽车保险设备),售后服务外包的呼声日益提高。对于家居零售行业来说,售后服务外包在将来可能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就目前的行业情况来看,企业之间还不具备售后服务外包所需要的信息实时共享、联合反向预测与补货、决策同步化、协同激励等条件。因此,企业售后服务质量的提升应在现有的供应链和企业自身条件范围内进行。

五、结语

本文针对混合家居连锁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从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的视角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整合、优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研究的不足在于文中提出的供应链优化建议对企业的要求较高,主要适用于大型混合家居连锁企业,而中小型家居零售企业由于其商业模式、经营规模等的差异,不适用于文中的情况。但是中小型家居零售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为中小型家居零售企业寻求改进办法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摘要: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家居产业已由渠道主导演变为渠道主导和制造商主导共存,混合家居连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受到了巨大冲击。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对混合家居连锁企业的关键成本节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新型的产供销合作体系、一体化物流外包、全面优化库存管理、实现客户资源整合、打造线上线下全面售后服务体系等方式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实现供应链整合和优化,重塑其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混合家居连锁企业,供应链,成本节点,整合

参考文献

谢莉娟.流通商主导供应链模式及其实现--相似流通渠道比较转化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7).

刘广生,陈强.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营销成本预算模式[J].财会月刊,2013(8).

刘细萍.家居卖场末端物流外包模式的比较研究[J].江苏商论,2014(12).

吴革.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的融合[J].财会月刊,2004(10).

廖宏福.基于ABC法和TCC法的企业营销成本分析及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混合成本 第5篇

根据笔者的专业背景, 本文从消费者成本的角度出发, 针对限购政策给消费者成本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研究混合型汽车限购政策下消费者成本的意义重大。从微观上看, 限购关乎每位居民的切身权益。无论是竞拍还是摇号, 都会使购车成本上升。竞拍成本直接表现为竞拍价格;摇号中签方式要求有强烈自驾需求的消费者必须承担漫长的等待时间以及相应的成本。从宏观上看, 由于每位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上升, 社会整体生活成本上升,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挤出效应, 影响社会其他方面的消费。

一、模型

本文以消费者成本为切入点, 得到两种成本的表达式, 从而构建均衡成本模型。

1. 均衡成本模型

在混合型汽车限购政策下, 假设政府每月发行个车牌, 通过摇号进入市场的比例为ε, 通过拍卖进入市场的比例为 (1-ε) , 即摇号的车牌数为Aε, 拍卖的车牌数为A (1-ε) 。假设本月希望得到车牌的总人数为N, 其中参与摇号的人数比例为α, 参与竞拍的人数比例则为 (1-α) , 即参与摇号人数为Nα, 参与竞拍人数为N (1-α) 。则摇号的中签率为, 而竞拍成功率 (本文定义为竞拍车牌数除于参与竞拍总人数) 为

上述变量中, α是唯一内生变量, α的大小将会改变摇号、竞拍的成本, 但消费者成本 (用C表示) 的变化又会导致α的变化。

当参与摇号的人数比例α上升时, 即参与摇号的人数增加, 摇号中签率将下降, 获得车牌的难度增大, 致使等待时间增加, 摇号成本增加。另一方面, 竞拍成功率为, 当参与摇号的人数比例α越大时, 参与竞拍的人数比例就小, 竞拍成功率越大, 获得车牌更容易, 竞拍成本将越低。综上, 摇号以及竞拍成本函数图像大体如图1中显示的函数图像。

当摇号成本与竞拍成本相等时, 市场实现均衡状态。均衡状态实现过程如下:当参与摇号的人数比例较低 (如α1) , 参与摇号的人数为Nα1, 摇号成本为C1, 等待时间较短, 成本较低。参与竞拍的人数则为N (1-α1) , 竞拍成本为C2, 远远大于摇号成本C1, 有一部分参与竞拍的消费者会觉得竞拍成本过高, 进而转移至车牌摇号市场。从而致使参与摇号的人数变多, 当比例达到α2, 此时参与摇号的人数为Nα2, 摇号成本为C2, 即造成参与摇号的消费者等待时间较长, 替代成本变高。以此类推分析, 最终, 当摇号成本与竞拍成本持平时, 消费者才不会在两个市场中进行流动, 达到了均衡点。在图1中, E即为均衡点, 均衡点时的参与摇号的人数比例为αe, 均衡成本为Ce。因此在混合型汽车限购的政策下, 只有当摇号成本等于竞拍成本时, 市场才达到均衡。

2. 具体分析摇号成本

如前所述, 摇号成本可用替代成本来衡量, 因此摇号成本取决于等待时间以及单位时间内的替代成本 (二者之积) 。摇号等待时间为一随机变量, 根据侯幸等 (2013) 的分析, 可以通过对其概率密度进行计算, 得出平均等待时间。

假定等待时间T的分布函数为F (t) , 概率密度函数为f (t) , t是T的观测值, 即事件已经持续的时间。摇号中签率为。侯幸等 (2013) 计算出概率密度函数为:

因此可得摇号方式抽得车牌的平均等待时间为:

假设r为每月的等待成本, 则摇号总成本C为:

二、应用

1. 摇号与竞拍成本估计

(1) 摇号成本的估计

考虑到实际上的中签率是比较低的 (一般会低于10%) , 我们选取中签率p从0至0.1之间的二十个数值, 再利用MATHMATIC软件求数值解。将所得数据描点得到图2。

由图2可看出, 各中签率下的等待时间与曲线所对应的结果十分接近, 因此本文用曲线拟合等待时间。

考虑到居民出行交通方式不同, 本文假设消费者人均每月出行费用为600元, 即消费者的每月等待成本为600元。

(2) 竞拍成本的估计

竞拍成本的估计中, 本文选取部分现已实施混合型汽车限购政策城市———杭州、天津、广州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数据来源方面, 除天津有部分数据来源于天津网, 其余数据均来源于各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信息系统。其中, 杭州、天津和广州数据的时间跨度分别为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和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

根据上文关于竞拍成本的理论分析, 我们需要获取的数据为竞拍价格和竞拍成功率。在实证分析中, 考虑到竞拍价格均在万元以上, 为了避免数据过大造成的一些误差问题, 本文选择各地车牌竞拍的对数平均价格Ln (C) 为竞拍价格 (因变量) 。另外, 竞拍成功率Ratio (自变量) 可由车牌投放数量和总投标人数来计算得到。

通过Stata软件, 本文分别得到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下的回归结果, 具体见表1。

因为Hausman检验拒绝原假设随机效应的概率为0.1628, 大于0.1, 所以取随机效应结果。则竞拍价格与竞拍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式 (公式下方第一行为t值, 第二行为Prob, 即伴随概率) 为:

该检验结果表明, 竞拍价格和竞拍成功率呈负相关关系, 与理论分析吻合。在混合型汽车限购政策中, 竞拍成功率为, 因此在混合型汽车限购政策下, 竞拍成本和竞拍成功率的具体关系式为:

2. 均衡成本估计

本文将根据理论分析和上文对两种成本的估计进一步计算杭州市车牌均衡成本。其中, 基本数据见表2。

均衡成本的计算要求:

对竞拍成本做线性近似处理, 即可得:

将Nα和表2竞拍和摇号个人有效申请编码数代入摇号成本, 可求得均衡成本, 具体结果如表3。

3. 估计结果的解读

本文对估计结果的解读从均衡成本的绝对值与增长率两个角度展开。

第一, 从均衡成本的绝对值来看, 该指标一直在稳策更具合理性, 且均衡成本的平稳变化会使得相应的政策评估结果更具稳定性。

第二, 从均衡成本的环比增长率来看, 图4直观地显示, 其远高于CPI的环比增长率。这意味着, 随着均衡成本的逐步增长, 如果消费者在当月未能得到车牌指标, 他在下月将面对更高的购车成本。若要维持与上月相同的福利水平, 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增速必须高于购车成本的增速, 但在现实水平下这难以实现, 因此消费者福利面临负向影响。

三、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1.通过对理论及其应用的讨论, 本文总结出以下两点关键性结论:

(1) 摇号成本与参与摇号人数的比例呈正相关的关系, 而竞拍成本则刚好相反。消费者会根据摇号和竞拍成本的差异在两个市场流动, 最终实现两个市场成本的一致。

(2) 杭州车牌市场上均衡成本的波动明显小于竞拍价格的波动, 但其环比增长率始终高于CPI的环比增长率, 这给居民的收入增长带来很大压力, 因此消费者福利面临较大负面影响。

2.根据以上结论, 本文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 消费者和政府决策者应该理性地看待车牌市场上竞拍价格的高涨与低落, 特别是高涨的时候。应该采用均衡成本这一综合反映消费者购车成本的指标来评估限购政策的效果。

混合成本 第6篇

2013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三大运营商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TD-LTE) ”经营许可。相对于3G制式, LTE以高速率、低时延、低成本以及更高的容量和覆盖范围具有明显技术优势。2014年6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家企业在部分城市开展LTE混合组网试验。8月, 工信部批准扩大FDD LTE/TD-LTE混合组网试验范围至40个城市。

TD-LTE与FDD LTE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技术规范下的两种不同的接入方式, 都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从技术层面上看, TD-LTE具有更大的带宽, 更高的频谱资源利用效率, 更适用于流量高峰热点区域集中覆盖。而FDD LTE在广域覆盖方面更有优势。TD-LTE和FDD LTE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趋势。

多模多频需要产业链协同演进

通过混合组网, 一方面, 解决各制式网络互操作等技术难题, 验证多网络覆盖环境下的网络资源调度策略;另一方面, 通过试验, 中国LTE多模芯片和终端产业链的信心将得到提振, 推动4G多模多频终端市场的不断成熟。混合组网在终端层面, 要求移动终端具有多制式、多频段网络的支持能力, 这就对多模多频终端和芯片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

从用户方面来看, 移动用户体验要求移动设备实现无缝网络连接, 而当前全球范围内, 不同国家和区域2G、3G、4G的覆盖范围和程度各异。与此同时, 全球移动终端销量不断增长, 根据Gf K多终端市场研究, 多屏已成为移动终端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如Phablet、7英寸通话平板等终端成为新的细分竞争市场。用户拥有更多终端, 实现无线网络连接。而在应用层面, 视频、音乐、游戏等越来越成为移动终端市场的重要消费内容。此外, 多屏移动终端不断发展普及带来的将是移动流量的爆发增长。同时流量呈现区域集中化的趋势, 直接对移动网络容量提出挑战。移动设备的连接性能是消费者体验的基本要求, 在不同的网络制式、不同的频段组合之间承载不同的业务, 从网页浏览到图形处理, 再到视频应用, 多模多频是用户体验的基础, 也是无线市场演进的关键。

运营商业务组合优化需要多频互补

运营商方面, 未来多制式将共存发展, 支持多模多频的终端更加符合运营商的发展需求。4G发展要求多模多频着眼于全球LTE的市场发展。运营商需要在原有多模基础上增加4G工作频段, 同时要满足不同国家和区域频段的适应性。发展4G用户, 终端是重要推动力。要减少用户过渡到4G的成本, 一方面要解决对于2G、3G网络的后向兼容,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区域网络的连接性, 尤其是全球化漫游的适应性。在不同的网络制式、不同的频段组合之间承载不同的业务, 实现网络间的优势互补, 从而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

集成化与低成本化是多模多频芯片方向

多模多频, 终端层面最关键的是芯片商的解决方案。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必须在通话、功耗、体积、应用、市场等多方面不断完善且成本不断降低, 达到市场规模化发展的临界点才能实现高速增长。对于多模多频手机来讲, 下游产业链的需求和厂商的激烈竞争, 将大大加快上游芯片商对于LTE多模多频芯片的研发进程, 推进芯片解决方案不断成熟, 价格不断降低。

终端支持多模多频, 面临性能、体积、成本等一系列挑战, 这与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射频前端、天线设计均具有直接关系。多模互操作的实现主要影响基带芯片, 同时模式和频段的增加对射频芯片和功放也会产生影响。由于TD-LTE和FDD LTE在标准协议层面存在约10%的差异, TD-LTE和FDD LTE基带芯片没有技术门槛和难度。由于不同厂家的市场定位不同, 国内芯片商在FDD LTE/WCDMA领域积累相对不足, 研发进度各异。

目前4G手机市场, 国际厂商高通、Marvell在LTE的多模多频So C芯片系列不断丰富, 且向低价位市场下探, 而国内芯片商联发科技的多款多模芯片解决方案也预计在2014下半年大量进入市场, 搭载联芯、展讯多模芯片的终端产品也将在低价位市场推动多模终端市场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芯片商华为海思, 在LTE芯片方案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4G市场发展前期, 部分芯片商凭借领先的技术经验优势, 暂居领先地位, 但随着下半年更多芯片商多模多频方案的成熟及推向市场, 市场格局的发展在很大成度上取决于主要芯片商对于整体移动终端产业链的把控能力。

多模多频方案需求与成本应并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混合成本】相关文章:

混合对策05-08

混合水泥05-15

混合免疫05-16

自动混合05-17

混合分布06-04

混合参数06-06

混合培训06-09

混合产权06-10

配料混合06-18

空间混合06-20

上一篇:子公司吸收能力下一篇:高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