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英语专业学生

2024-05-22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精选11篇)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 第1篇

1、持之以恒, 不断适应听力材料的速度

听力速度直接关系到听力测试的成败, 我们在平时的监考中会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因为一道题语速快没听懂而顿时心慌意乱, 并且可能会影响接下来的考题。我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要求班级的每个学生利用集中的时间强化去听写一些单词或语段, 如有时集中让他们听有关数字的题目, 有时听读音相似的单词, 让他们正确区分长元音和短元音。并且在听的过程中不允许他们复听和翻译, 同时要求他们根据单词的发音结合自己掌握的读音规则把不熟悉的单词写下来。起初学生们大喊大叫反对我的做法, 但在我的坚持下, 他们只能硬着头皮接受我这种“狂轰”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耳朵已经能适应我提供的材料的速度。

2、日积月累, 逐步掌握材料的语音、语调的规律

我们学生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常抱怨听的材料太难, 听不懂, 但如果结合听力原文听的时候又发现材料并不是太难。其实他们在听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句子中单词的连读、略读、弱读、重读和句子的升降调等规律。

(1) 连读

连读的现象在英语的发音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我们常听到的不是一个个发音清晰地词语, 而是一个个速度快的句子, 很难区分。如:

I’d like another cup of coffee. (这里的k和a连读;p和o连读)

Tell him to go away. (这里的l和h连读, 发/lim/)

Could you read the letter for me? (这里的d和y连读, 发/ʤ/)

Can’t you come here tomorrow? (这里的t和y连读, 发ʧ)

(2) 略读

在英语中, 有些在浊辅音前的清辅音通常不发音。如:blackboard, next day, that person等。

(3) 重读和弱读

我们都知道, 在英语的发音中, 一般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重读, 虚词弱读, 说话人常用重读来表示自己的观点, 表示赞同或反对等情感。

(4) 语调

语调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事某物的情感和态度, 或表示惊讶, 或表示怀疑, 或表示轻蔑。在听力试题中, 语气语调是进行判断的常用方法, 我们应从说话人的语音语调中揣测他们的情感。如:

M:Mary, have you heard the news that John has passed the exam?

W:What?↗I don’t believe it!He can’t have done that!

Q: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the news?

A.excited B.astonished C.worried D.indifferent

女士听到约翰通过考试的消息后, 她的反应是“What?I don’t believe it!”升调的语气表示了她大吃一惊, 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

3、专心致志, 注重平时记忆训练

听力考试不仅是考查是否听懂材料的能力, 还是考查学生短时记忆的能力。因此,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要注意提高大脑的记忆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 我建议我的学生:

(1) 应集中注意力去听、去理解;

(2) 尽量用简单的方法去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

(3) 听完之后, 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复述;

(4) 对照听力原文检查自己的复述是否正确;

(5) 找几个同学一起听, 通过同学间的比赛来刺激自己提高记忆水平;

(6) 平时多积累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4、多听多做, 总结正确的解题技巧

由于听力测试时录音播放具有瞬时性和不可重复性, 同时也由于听者的心理素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听者不可能完全获取所有的信息, 因此掌握一定的应试方法和技巧也是提高听力技能之一。

1) 沉着冷静, 树立信心

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带有恐惧心理, 由于紧张而精神不能集中, 甚至使很熟悉的信息变得陌生, 从而影响他们正常发挥。所以考试之前我都会和学生强调, 让他们进入考场之后立即静下来, 保持冷静, 提醒自己考试需注意事项, 排除一切心理负担, 积极主动考试。

2) 浏览试题, 预测内容

学生在拿到试卷后, 要利用正式放音前的一段时间, 把听力所有的题目内容浏览一遍, 力求从所给的文字材料和答案选项等线索中发现一些背景信息, 力求缩小谈话者的话题, 它能帮助我们大体了解所听内容的类型和结构等主题。

3) 精听材料, 勇敢选择

(1) 精听, 主要是听懂和获取信息。通过抓住一些关键词, 再进行理性分析, 选出答案。在听较长的对话或短文时, 主要是抓住其中心意思、主要情节、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并弄清楚他们的关系。

(2) 学会放弃, 把握文章的整体性。在有些学生做听力时, 他们常被个别听不懂的词所吓倒, 从而影响听的速度和质量。所以我们应避免过分注重每个单词从而影响对全篇中心思想的理解。

(3) 要尽量避免将每个单词和句子翻译成中文, 最好的办法是逐步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理解力, 还可以节约时间。

(4) 善于做笔记。录音中的细节, 比如较长的数字、人物和与“6w”有关的内容, 学生应有目的、有选择地加以记录, 这样就能快速准确地选出答案。

总之, 听力训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果我们学生坚持每天听英语半个小时以上, 同时加上掌握一定的技巧, 我坚信他们在听力应试方面会取得好成绩。

摘要:在英语教学听, 说, 读, 写这四项技能中, 听是最基本的, 最重要的技能。它不仅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 还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高师学生在参加pets-3考试后第一反应就是听力很难, 听力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解答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的情绪。本文就这一现象建议高师学生应从听力速度训练、素质培养和解题策略等方面下功夫, 不断提高听力水平。

关键词:pets-3听力,速度训练,语音语调,记忆训练,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第三级考试大纲 (2006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贺梦依:英语听力策略论——理论与实践,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闫书颖: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PETS) 三级专项技能全解, 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4].赵树人:听力技巧精讲及模拟练习,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5].高伟华、李庆玲:浅谈在CET 4中听力理解的应试策略[J], 考试周刊, 2010.10

[6].嵇纬武: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备考大全 (3级)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 第2篇

重庆赛区参赛通知

各参赛学校负责人:

根据《关于2013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精神,现对重庆赛区相关参赛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名及缴费。2013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重庆赛区决赛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承办,请各参赛学校于2013年9月25日前将报名表及报名费交至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

联系人:徐陶,联系电话:65323929,***。

四川外国语大学负责于2013年9月30日前将本赛区的报名总表及报名费上交至全国大赛组委会指定的邮箱及汇款地址。

二、缴费标准。根据重庆赛区的实际,每位参赛选手缴费标准为50元/人。

三、初赛及决赛时间。

全国统一初赛时间:2013年11月17日(星期天)上午9:00-11:30,各参赛单位统一组织考试、阅卷工作。初赛评卷后评出初赛合格(成绩在70分以上者)、优胜奖(12%)、三等奖(8%)和决赛参赛选手(前10%),并将名单及相关情况填表送交重庆赛区组委会(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徐陶老师)。

决赛时间、地点:2013年12月 7日(星期六)。四川外国语大学将另行通知相关事宜。

四、获奖比例:根据今年全国大赛组委会的规定,获奖比例为一 1

等奖4%,二等奖6%,三等奖8%,优胜奖12%,且为成绩合格(70分)的所有参赛学生颁发合格证书。本赛区的一等奖评定方式、标准等,按去年的相关规定执行,即一等奖中的2%在各参赛单位决赛选手中评出(按决赛成绩由高到低评出),另2%在其余的参赛选手中(即除去各单位前2%的一等奖获得者之后),按决赛成绩由高到低评出。

请各参赛单位负责人密切配合,做好本次大赛的宣传、组织等各项工作。

特此通知

重庆赛区协作小组

四川外国语大学代章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 第3篇

[关键词]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教师专业化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一门教育专业课程,但这门课程在许多高师院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另一方面,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深入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在我国师范教育界的逐步深化,在师范院校“终结性”教育理念下所实施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教师教育专业化与一体化的推进相去甚远。我们认为,改革《英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使其成为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英语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在必行。对于这一改革后的课程,我们暂且称之为《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本文拟对《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课程目标来源进行分析。

根据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对学习者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以及对学科发展的研究是课程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虽然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对这三个来源的关系存在不同认识,但这三个方面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下面我们从这三个基本维度来分析《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课程目标确立的来源。

一、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的新挑战与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现状之间的差距

我们认为,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传统培养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一方面,虽然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要突出师范性,重视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使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但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中,我们历来存在重英语语言知识、轻英语教学技能的倾向。另一方面,我们在英语教学技能的教学实践中,把重点放在采用微格教学对学生进行语音、歌曲、简笔画、板书以及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测试等方面的微技能进行控制取向的“训练”。我们在肯定这些微技能是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的重要元素的同时,还要意识到,我们在以下方面做得太少:培养学生综合的英语教学能力和素养,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成为研究型教师,成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组织者,侧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表演;打破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的传统模式,给学生提供机会以便展示所学所想,表达观点看法,表现个人风采;加强与中学英语教学的紧密联系,重视对学生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指导,等等。在一项对2000年“首届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成绩分析的研究中,罗晓杰也认为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包括:英语教学基础理论掌握不够,具体表现在对汉、英两种语言所属语系概念模糊、英语教学术语掌握不多、对英语教学评价形式和错误分析理论理解不够;运用所学英语教学理论分析、处理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面对教育、教学现象分析和选择对策的能力不强,对教学观点的表述能力欠缺;在微型教学决赛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教材处理能力尚可,但应变能力欠缺,具体表现为现场教学表演不够自然。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常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情景、教师工作方式以及对教师的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在“互动”、“开放”、“创造”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拥有很大的主动权。新标准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模式,会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处于一种时时受到碰撞、挑战和激励的状态,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深化思想、调整行为。在课堂教学情景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求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任务驱动型学习;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求涉及文化、情感态度和跨学科内容……教师从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成了创造者,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给教师很大的创造空间,需要教师很强的创造能力,同时要有广泛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的,因此,对教师的评价不再是平面的了,而是对教师在对待教学对象、使用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行为的综合性评价。

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怎样在大班里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怎样开展任务型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何保证?形成性评价如何实施?怎样使学生既具有能力又能通过考试获得好成绩?在高考制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否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新课程改变了过去教材控制教学的状况,把教师、学生、内容、环境等因素整合起来,构成一种动态的、发展性的"生态环境",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在教与学中,学生为主体,而能否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关键在于教师。在课程标准、教材、环境与教师等因素中,则应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力,新的课程标准需要教师具备怎样的技能?所有这些变化使英语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作为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培养准英语教师的一门课程,我们需要根据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新的专业需求,培养出既基于教育现实,又要根据教育先行的原则超越教育现实的中学英语准教师。

二、教师专业化时代对英语教育师范学生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提出的要求

改进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结构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我国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与教师专业化要求相比,明显滞后,

所以,教育研究者以及有关教育管理部门主张,要根据专业化的要求改革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拓展学术视野,增强综合能力,提高学术性、研究性,营造教师培养的宽厚学术氛围;调整培养目标,改进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培养的有效性。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条件。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国内外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有很多。台湾学者林本在1975年出版的《现代的理想教师》一书中,描述了国内外有关教师素质研究的个案三十多个;香港学者郑燕祥于1986年出版的《教育的功能与效能》一书中涉及的相关研究有二十多个。各种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关注的焦点也不一样。近年来,许多学者关注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例如,饶见雄认为教师素质结构由教师通用知能、学科知能、教育专业知能、教育专业精神构成;叶澜将教师素质结构分为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姚念章认为教师素质结构包括认知系统、情意系统和操作系统; 唐松林、徐厚道将教师素质结构分为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综观这些教师素质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了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其中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师专业技能研究方面,研究者使用了诸多的概念表述,如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师基本功,等等。美国托莱多大学初等和学前教育教授吉比尼、教育研究与测量教授威尔玛以个人能力测验图来分析评定实习教师的能力。评定内容分为五个方面:计划教学材料、设备和评估;教学策略、技巧方法;和学习者的交流;使学习者专注于学习、对学习者施行强化;职业准则。

澳大利亚的特尼等研究者将教学技巧分为七大类。①动力技巧:包括加强学生的行为,多样化刺激、入门、鼓励学生参与、接受并支持学生感受,表达温暖热情以及认识并满足学生的需求。②讲授以及交流技巧:包括解释、戏剧化、阅读,使用视听教学辅助器具,终止、使用沉默,鼓励学生反馈,澄清、表情、速度以及有计划的重复。③提问技巧:包括反复集中与指导、引导,高难度问题、歧义性与多样性问题以及激发学生主动性。④小组个人辅导技巧:如组织小型小组开展活动,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咨询、鼓励合作活动以及学生间的相互作用。⑤培养学生思考技能:如鼓励探索性学习,指导发明,制定概念,使用刺激手法,使用角色和游戏刺激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评价与判断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⑥评估技巧:包括认识与评价学生进步,确定学习困难,提出补救办法,鼓励自我评估及组织评估讨论。⑦课堂管理与纪律:包括认识专心与不专心行为,监督课堂小组工作,鼓励以任务为目标的行为,给予指导并解决多重问题。

教育界普遍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过程,“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就目前的师范院校状况来说,教师职前培养的功效是有限的,只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在“教师教育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需要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职业培训和在职研修通盘考虑,总体设计。作为培养准英语教师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来说,如何从英语教师专业终身发展的整体需要规划培育目标,协调机构功能,设置课程系统,改进教学方法,确定评价方法,是一个很需要研究的问题。英语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如果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再不重视对准英语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就会使高师英语专业毕业生失去与非师范英语专业毕业生竞争的优势。

三、我们应该为教师专业化时代的准英语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提供的课程

师范院校最初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是以英语教学法为核心的,即只重视教学法的理论阐述,使理论与实践隔离,其重“法”轻“技”的倾向曾是英语教师教育经常受批评的一个方面。既然英语教学法只是对英语教学理论抽象的讲解,无助于解决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那么不妨把学习的重点转移到教学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上。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了以微格教学为代表的强调教学技能训练的英语教师教育训练方法。这种微格技能培训方法将英语教学技能切分成诸如英文书写教学技能、英语歌曲教唱技能、简笔画辅助教学技能、课堂教学微技能、测试技能等单项的微技能进行逐项训练,以期形成学生全面的、扎实的教师专业技能。这种训练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对各项微技能的反复训练,各个击破,然后综合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可以自信地走上讲台。迄今为止,微格教学仍然是我国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英语教师技能培训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教师教育的教学理念由“训练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这种观念认为,每一个教师应该接受教育并自我建构,设计个人的发展计划,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教师教育应该是生物体的发展过程而不是机械的做功运动。在教师教育的教学中应该强调的,一是发展师范学生恰当的信念系统,以促进他们心理上的更快成熟;二是增强师范学生的职业感,发展他们的首创能力,而不只是拘泥于训练他们如何去做,帮助他们学会洞察、学会思考,鼓励他们进行意义学习而非纯粹的行为模仿学习。在这种理念下,各国的教师教育越来越重视促进教师的反思活动。通过反思,加强教师对其自身实践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教育实践。

我们认为,在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培养过程中,“训练模式”和“发展模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利用以微格教学为代表的训练模式,培养英语师范生从事英语教学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对于准英语教师的培养来说,英语教学的基本技能和反思能力都很重要。掌握英语教学的基本技能是从事英语教学和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前提,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教学能力,才能够对教学进行反思;但反思能力并不是随着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提高而自然而然增长的,是需要指导教师和师范生共同努力去培养的。

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建议,将《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这门教育专业课程与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这一教育实践课程进行整合,按照这样的基本思路来设置:大学课堂上培养基本英语教学技能和英语教学理论与英语科研方法——走向教育实习基地进行英语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指导师范生将教学技能和教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引导师范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培养他们沿着“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所需的反思能力,即“教学-反思然后知不足”,在教与学的碰撞中,在大学教室和中学课堂的多次转换中促进准英语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在师范院校的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微格教学侧重培养英语教育师范生的基本专业技能: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英文书写及教学、板书设计、规范教案编写、说课讲稿撰写、新课呈现艺术、英语课堂教学交际用语、课堂提问艺术、英语歌曲教唱、英语游戏组织等);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教学技能(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听力训练组织、口语训练组织、阅读训练组织、写作训练组织等);英语情景教学能力(简笔画辅助教学、教学挂图、幻灯片的绘制、直观教具制作与使用等);英语电化教学能力(录音机、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等);英语测试技能(命题、测试阅卷、试卷分析、测试结果分析等)。另一方面重视对师范生英语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如何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收集文献资料,如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物收集等方法获得一手研究资料,如何整理分析资料,如何撰写英语教研论文,如何做教育调查研究并撰写出教育调查报告,如何进行教育行动研究,等等。这是对学生英语科研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着重于英语教学理论的阐释,另一方面侧重于解决“如何做”这一方法问题。同时,我们要及时把最新、最先进的英语教学研究成果反映到《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教学内容中,内化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通过准教师这一载体转化为英语教育实践的活动,这也是使先进的英语教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所需的知识并非大多从大学里获得,对于教学的认识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师的学习需要以问题为基础,为实践提供问题解决的方向,教学和学习是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的,教学就是学习。”这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研究者的共识。对教师教育的这一认识使英语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在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愈加突出。被英语教学技能和英语教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师范生走向教育实习基地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实习基地的英语教师和大学的指导教师合作,共同负责英语师范生的培养。一方面实习基地的英语教师可以按照师徒制的模式带着师范生走向英语课堂教学,并参与到班级管理等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做中学;另一方面,大学的实习指导教师观察实习生的工作,组织实习生进行讨论,指导实习生进行教学实验,同时,启发引导学生界定教育研究现象,聚焦研究问题,当然,研究主题选择实习学校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学校中的教学实践紧密相关,是从学校中来,又服务于教学的。以教育行动研究为例:大学指导教师指导师范生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尝试做一个教育行动研究者。教育行动研究是人们为弥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寻找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点而提出的一种研究思想,它强调:(1)行动研究的目的指向实践;(2)教师即研究者;(3)行动研究的过程即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师范生作为一个研究者,从自己所观察到和所从事的教育实践出发,以所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反复的观察、审慎的反思,边实践,边研究,以实践促进研究,以研究指导实践,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觉的实践者,并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以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 罗晓杰.强化技能训练,提高高师学生的英语教师职业素质——对“首届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成绩的分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7).

[3]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叶澜.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初探[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1)

[6] 姚念章. 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与高师课程改革[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0(3).

[7] 唐松林, 徐厚道. 教师素质的实然分析与应然探讨[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6).

[8] 唐玉光.试论教师教育的专业性[J].教育研究.2002(7).

[9] 朱旭东.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1(10).

[10] 郭宝仙.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M].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4.

[11] 黄远振主编.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12] 肖惜主编.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外语系)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 第4篇

一、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教师职业技能培养

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未来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学开发与创新能力为主,而在目前我国高师英语专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把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作为检验一个英语专业学生是否能够走向课堂、是否能够指导学生完成学业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在未来的英语教育工作中不能最大程度的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造成了课堂效率低,教学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组织与协调能力差的一系列后果。

(二)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完全脱节,教师教学缺乏实践性

近年来,高校老师闭门造车,不能实际了解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学校课程设计缺乏实践性,导致人才培养脱离社会实际,同时,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多,高师英语专业的教师好多为刚毕业的学生,还有一部分直接留校的学生,刚刚进入工作岗位,对工作流程并不熟悉,教学经验的欠缺导致无法开展优质的教育教学工作,另外,在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失去学习能力,只注重职称高低,不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最终导致日益落伍与社会。这种重学术而轻实践教学,职称评聘以学术成果为标杆的教学模式。导致高校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完全脱轨,没有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高校人才培养与中小学教学质量互促机制。让师范学校失去了教师培养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师资源缺失,对中小学的英语教育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三)英语专业教师资源的短缺

高师英语专业教师资源的短缺问题在近些年来普遍存在,由于高中毕业生逐渐增多,各大高校为了扩大影响范围都对新生进行扩招,相应的英语专业人数也增加不少,可是教师的人数却没有应时代潮流而增加,为了正常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一个老师往往带好几个班,导致高师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教师几乎没有时间进行精细的课前准备工作,无暇顾及学生个体差异性,同时也减少了各种英语实践活动,英语研究性学习等,导致英语教学质量下降,学生们减少了实践的机会,受教育人群增加造成了学习资源配给不足,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给将来的中小学英语教育造成了隐患。

二、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策略

1993年,国家教委师范司发行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之后,首都师范大学又起草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经过专业人士审核之后,发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这个大纲是目前国家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培养的重要依据。以这一大纲为标准,学校需要根据本专业的特征,适当的修订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构建英语师范生的合理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使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教师技能的发展互相促进。上课时应该推广应用反思性教学,着重培养英语师范生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能力。注重学生英语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增强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性。英语是当前社会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人类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要想培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就必须重视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这就要求各个师范院校以实践训练为主要目标,注重培育学生素质的方法,

(一)重点对教师职业技能进行培养

在高师英语教育专业中,应该重视对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且把它纳入专门的课程体系中去,增加重视度,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大都要走向英语教师这一岗位。而身为一名出身高师的专业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完整的系统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首先最基本的就是符合教师身份的英语语言知识,另外还应该熟悉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英语教学法知识,无论面对何种状况都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英语技能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资源的摇篮,这样的地位迫使它必须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点培养方向,应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提高高师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教学能力。使之成为一名规范的、合格的人民教师,为我国英语事业做贡献。

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毕业之后大都要走向英语教师这一职业岗位。而身为一名出生高师的专业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完整的系统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首先最基本的就是符合教师身份的英语语言知识,另外还应该熟悉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英语教学法知识,无论面对何种状况都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英语技能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资源的摇篮,这样的地位迫使它必须把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点培养方向,应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提高高师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教学能力。使之成为一名规范的、合格的人民教师,为我国英语事业做贡献。

(二)重视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方法

在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这两个字上,学生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也是“被培养”的主要角色,主要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升,不断的提高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而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组织者,主要负责在培养过程中指导学生认真思考、细心观察、整理归纳、实践锻炼,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争取达到初始的教学目的,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英语课程的实践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步步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1.上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次学习内容,让学生模拟老师,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总结,最后教师提出最终观点,对好的方面进行表扬,错误的地方进行更正,赏罚分明。

2.教师讲解新技能的内容,训练的目的、意义、要求、所遵循的原则,训练的步骤、方法、形式等。

3.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4.依然以小组为单位,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组的讨论成果,为同学们做演示,与此同时,其它组的学生也不要闲着,要积极观察,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在旁指导。

5.最后,由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大致内容,学生做填补工作,查漏补缺。

正确的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种方式,在授课中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为学生传授教育教学方法,多让去学生体会去理解,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受益,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

结语

面对经济的全球化、生活的信息化,英语的地位日益突出,现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使用最具广度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方法还在发展与探索的阶段,并且有望向更高层次发展。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提出要求我们的高师院校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教育学生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职业道德,以专业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未来英语基础教育,争取多元化发展教育模式。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提出耳目一新的高师教育主张来增加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应该具备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为中小学英语教育工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尹国杰.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江秀玲.高师院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兼谈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3:41-43.

[3]王盼盼.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

[4]李旭明.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 第5篇

万方数据

地理专业要加强灾害课程体系的建设,将灾害知识融入自然地理专业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提供条件让同学们能够对自然灾害有直观认识,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起到更大的效果。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然灾害,我们该怎么办?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地理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在校地应对灾害的知识越丰富,那么将有更多的人受益。当前很多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对全民开展灾害教育,因此,面临自然灾害的逃生技能应该列为地理师范生的必修之课,每位同学必须掌握基本逃生技能,并且与其它必修科目一视同仁。但怎样加强同学们对逃生技能的掌握呢,这就必须要将这门课程社会化。高校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灾害知识,特别是逃生知识,而邀请校外人士来校培训我们的同学对灾难有着常人不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若能邀请他们作为我们灾害防治课堂的一部分,那将起到较大另外,相关地质灾害研究单位(例如地震局)或相关野外考察等工作,他们有着丰富的防治灾害的应对能力,他们的现身说课必将起到良好的教育课,同学们在心理上有着新鲜感,因此他们对校外人士的讲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因此易于接受他们所传播的知识。所以,邀请校外相关人士为学生当学生掌握了大量应对自然灾害的知识时,怎被认为是一个“不合格”的中学教师,这一奇妙的学识和较强责任心的教师,如果缺乏教育方法和技巧,其实际效果可能大相径庭【6J。我们师范生都受过专业的课堂授课训练,但是灾害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地理知识教育,因此,重点培养师范生推广灾害首先,应该让我们的师范生理解提高学生的感于自然灾害涉及知识面广,具有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等特点,所以必须要让师范生一方面要在保持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学会把现代教育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动静结合,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教学情景【7】。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资源,眼前。这样就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公选课“地质灾害与防御”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但是由于课堂大量采用了地质灾害影像资料、地质灾害实例图片,非地学专业的学生仍然获益匪浅pJ。由此可见,让我们的师范生掌握现代多其次,要大力推广自然灾害教育,我们的师范的人群做报告,那么不管是发达的城市,还是偏僻的山村,只要有我们的地理师范生在,那么就可以最大范围的把自然灾害知识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灾害,并且也知道在遭遇自然灾害时我们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我国作为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还有日趋严重的发展趋势,因此普及灾害教育理应理知识的生力军,加强对他们的灾害教育对于灾害知识的普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鉴于此,高师院校相关地理专业应加强灾害课程体系的建设,为灾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学生灾害教育研究

作者:舒成强,翟有龙,蒋良群,舒秋贵,Shu Chengqiang,Zhai Youlong,JiangLiangqun,Shu Qiugui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刊名: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INSTITUTE 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11(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7条)

1.胡茂焱.刘大军.郑秀华地质灾害与治理技术 2002

2.郑居焕.李耀庄日本防灾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07(02)

3.张改玲.隋旺华公选课-地质灾害与防御-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期刊论文]-中国地质教育 2007(03)

4.王静爱.史培军.朱骊中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的区域分异[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1994(01)

5.郑菊花.钱建江国内外自然灾害教育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绥化学院学报 2008(01)

6.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 2001

7.蔡庆丽高校地理情景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期刊论文]-福建地理 2005(03)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 第6篇

职技高师英语专业是培养中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摇篮。它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中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和管理为终极目标。目前职业技术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偏差, 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1) 重学术学习, 轻师范训练。这种重课堂讲授, 轻实践训练的趋势使得师范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后需要更长“适应期”。 (2) 师范生缺乏及时有效指导。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心里难免产生迷茫与困惑, 有待教师跟踪观察和帮助。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应该突出“师范性”特色, 才能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职业技术高等师范本科生职业技能训练模块的内涵

职技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将各种职业能力训练的内容以科学合理的逻辑编入体系, 依托于导师制的监督和各级各类竞赛的考核方式来完成四年不断线的学习, 最终使毕业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

1、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

教师的基本功对教学起到关键而深远的影响。口语表达能力是英语教师必备的沟通能力之一。积极的口语表达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友好氛围。教师纯正语音语调的、有信服力言语技巧、优美动听的歌声是本模块训练要求达到最终目的。这个针对一年级学生展开训练主要包括三个内容:英语朗读能力训练、演讲能力训练和英文歌曲演唱能力训练。通过集中授课、分散训练的方式使学生在课上集中接受相关指导, 在课余时间里自我提高。电子课件科学应用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这些技能是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基本训练内容。该模块主要包括英文的钢笔字训练、板书训练、PPT电子课件设计训练三项内容。

2、课堂授课能力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核心。

教师的实际授课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模块是系统的核心部分。本模块包括三门课程来:教学法课程、测试学课程和微格教学课程。英语教学法课程包括七种课型的授课技能 (听、说、读、写、语音、词汇、综合课程) 及各种教学法的合理应用、教案的设计、教师角色的发挥、教学评价等内容。为了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每位学生学期内能够有2-3次课堂授课的机会, 积累一定实际授课经验。英语测试学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测试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使学生熟练掌握科学的测试原理, 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和分析测试的结果, 学会评估英语教学的质量;学会编制出科学、有效的英语测试题。微格教学是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职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的典范。它包括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等步骤。微格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指导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班级管理的能力或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学顺利实施有力的外部保证。

班级管理包含了班级日常管理和课堂管理。拙劣的班级管理是阻挠教学效果实现的重要因素, 一切知识的讲授和教学技能实施将无从谈起。该模块实施时间是大学四年级阶段。训练方式是通过课外活动设计、班主任训练等实践课来集中讲解管理方法: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方法、了解受教育对象的方法、指导学困生学习及班级日常管理的方法等。

4、实习是能够检验学生实际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

小实习主要是师范生跟随导师深入班级旁听、协助管理班级, 成为导师助手。学生接触到庞大班级的管理后将积累班级管理和授课的实战经验为未来真正的实习做好充分准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前奏。在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 师范生深入班级实际授课, 与学生亲密接触, 体验成为教师的苦与乐。学生实习结束后回校进行实习授课汇报, 实习反馈座谈会, 探讨当下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 分享心得与体会。

二、导师制:职技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实施的有效保障

本科生导师制是本模块中的创新部分。它突出因材施教原则,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导师不仅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加以指导,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尤其是心理方面给以指导、帮助和疏导。其具体要求是:一名导师教师负责3-5本科学生指导工作。在指导过程中导师可以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专业技能水平等,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使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合理规划自身发展, 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导师制的实施为模块真正切实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提供有效保证。

三、职技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在实施中初显成效

对于各种技能的考核, 我们采取“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参加个级别比赛, 同时我们也主办各类别比赛。以比赛来促进和检验学生对所掌握的技能进行考核。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促进了各校交流, 加强学生的合作力。进过六年的循环研究实践, 该模块的实施初显成效。我院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近年来, 我院共有150余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各项比赛, 如朗读比赛、辩论大赛、演讲比赛、师能大赛、配音比赛、戏剧比赛、歌曲比赛等。其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名, 国家级二等奖5名, 三等奖28名;省级、校级奖共45名。

四、职技高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们看到该模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要充分重视《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合格证》。合格证书的形式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综合职业技能, 也为分散训练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素红、陈航宇:《高师院校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竞赛探析》,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06.2。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 第7篇

1 自主学习

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 国内外学者还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 但是对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了。国内外的教育专家认为,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 它是需要通过专门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训练而获得的。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主观的需求, 利用已有的资源规划自己的行为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监控、调节和修改自己的行为, 最终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的过程。韩清林 (2000) 认为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 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而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 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 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陈水清 (2000) 认为“自主学习”, 就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 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给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在学习结束之后如何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这些能力恰恰反映了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元认知。

2 元认知

美国学者Flavell认为, 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具体的说, 就是认知主体在对自我认识过程的基础上, 对自我认知进行自我控制与调节并反省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目标、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在学习中, 元认知知识主要指对自己学习的目标、方式、方法特点的了解, 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和掌握的了解以及对学习任务和制约学习任务胜利完成的因素的了解。元认知体验是指在认知活动中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如:在学习前预测的学习结果的成功或失败;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的体验;在学习结束后对取得成绩的喜悦或对失败产生的困惑等。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它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监控和调节。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元认知监控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而制定出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选择有用的学习策略, 积极反馈学习结果, 灵活修正学习策略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元认知的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促进学习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进行。

3 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掌握现状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发挥空间得到最大的发展,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程、调整学习方法, 这些都是元认知知识范畴内的内容。因此, 学生必须掌握元认知相关知识。然而, 从笔者在本校的调查结果来看,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约占80%) ;没有制定过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约占60%) ;对于自主学习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约占65%) ;完成作业后就无所事事 (约占56%) 。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学生在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学习活动中, 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之后, 学生无从下手, 不知道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如何评价学习结果。长期的机械记忆填鸭式的灌输使得学生们渐渐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英语阅读为例, 面对新知识的时候如何去了解背景、查找单词短语的意思、研究句法结构, 掌握文章篇章布局、深层理解文章意思, 这些环节应该层层深入地去一一解决。不仅读懂文章的字面意思, 还要结合实际体会文章的深层深远的含义并用其指导生化和学习, 指引人生方向。因此, 教师不仅要将教学重点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教会学生如何学是一项比教会学生具体知识更加困难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教学生了解什么是元认知策略。让学生找一找自己在日常的学习中有哪些活动是在元认知范畴之内的并有意识地强化这些活动。哪些元认知活动是自己必须加强的, 有意识地去进行这些活动。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 通过评价和反馈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活动, 使之能够更加科学、不断进步, 最终达到完全的自主学习。

4 培养元认知意识促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生来就具备的, 它是通过不断的培训获得并不断发展的。在英语课上, 老师有责任给学生介绍元认知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元认知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期开始时, 让每个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包括整个学期自己的学习计划, 短期计划是以周为单位进行设计的。在做计划之前, 要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 如何分阶段完成这些目标, 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计划具体包括的内容如下:一周阅读多少篇文章、掌握多少单词量、进行几次听力训练、专门的口语练习如何进行。到学期末达到什么水平?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具体该干些什么, 并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完成这些计划。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要对学习结果进行阶段性评估。如通过小测验、问卷、随堂评价等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要每周对照自己的计划统计哪些完成了, 哪些没有完成, 为什么没有完成, 利用什么时间补上等。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安排是否合理。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 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缺陷并纠正, 制定更适合自己学习计划, 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 元认知监控和调节策略在提高自主学习中的运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要时刻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监控, 如果发现不适合自己的方法, 就要及时地纠正。以英语阅读为例, 在预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对自己的注意力进行监控;在平时的考试中, 要监视自己的速度;在学习过程中, 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某一方法对于在学内容是否适用等。在平时的练习中, 要注意自己的做题时间和正确率。学生一旦意识到自己对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或做题时感觉难度大时, 就要找出问题所在, 如:词汇量的问题、句子结构问题、语法问题、背景知识的问题等,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一旦发现某种学习方法不适用于某一学习内容时, 要及时调节恰当选择。如果一个人自始至终只会用一种学习方法, 不能因地制宜, 那么他最终不会成为拥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元认知监控和调节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不足并改正, 使自己处于最高效的学习状态,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6 结语

培养和训练元认知策略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只有学习自主了, 学生才具备了更大限度的发展自己的能力。因此, 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将其作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一部分,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学会学习,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元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元认知策略的掌握。本文分析了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情况, 通过加强元认知策略的指导和使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英语专业

参考文献

[1]韩青林.对语言学习策略分类框架的质疑[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12) :34.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 第8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阜阳市城区五所中学中20名体育骨干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对五所中学的20名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进行了访谈, 了解在体育教学实际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1.2.2 调查法

此次调查根据教学实际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设计问卷, 以20名中学体育骨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发放问卷20份, 回收问卷20份, 其中有效问卷20份, 回收率为100%。

1.2.3 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电子表格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常规数据统计处理

1.2.4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 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 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应是多方面的, 它体现的是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的程度, 进而影响体育教育的质量, 因此必须得高度的关注。根据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访谈和调查, 经过归纳整理, 体育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情感素质、敬业精神、业务素质、科研能力、自我挑战。 (见表1)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 有100%的被调查者认为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 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同时一个教师的业务工作素质体现的是他能否出色的完成体育工作的能力。情感素质在此次调查中有85%的优选率,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才可以将心比心, 用自己的真心、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85%的被调查者认为科学文化素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科研能力在此次调查中也有较高的优选率, 达到90%。因为体育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 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很强的科研意识, 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同时自我挑战的意识也有75%的人认为这应该是体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有了挑战意识才能勇敢的向着目标前进。

2.2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首先, 作为一名当代的体育教师, 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包括身体健康、运动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见表2)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到, 100%的被调查者认为一个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应是身体健康。体育教师常常会被别人当做是健康的标尺, 所以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体育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其次, 运动能力占到了90%。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 只有有了良好的身体状况和一定的运动能力, 才能充分体现作为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优选率是85%, 即将毕业的学生可能还未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所以这两项也是作为体育教师所不能缺少的。因此, 对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来说, 对他的身心素质能力要求应该是全方面的。

其次, 精湛的教学技能也是必须的具备的,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示范能力尤为重要, 这样在教学中, 学生才能够通过体育教师形象生动的体育术语和准确无误的动作示范, 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因此体育教师语言教学技能的高低, 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动作的结构和要领的掌握。

再次, 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这样在教学实践中, 才可以不断总结经验, 掌握体育发展动向, 根据需要不断的创新, 以适应现代体育发展的要求。同时更能将创新的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去, 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再将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的各种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从而使教师的基本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最后, 体育教师要上好体育课, 还必须拥有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很清晰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结构, 合理的安排时间和组织教法, 以形成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法方面, 要能够到抓住重难点, 因材施教, 多运用合作式、启发式等好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更重要的是保护措施要做好, 严防伤害事故发生,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3 要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见表3)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最关键的环节和部分就是专业知识结构, 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往往会由他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的多少及其运用的能力所决定的。通过表3, 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体育教师的最基本能力应是教学示范和组织教学能力。所以两者的优选率分别达到了95%和90%便不难理解。同时教师运用标准的示范动作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建立运动表象,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动作技能, 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后, 75%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 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损伤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必要的, 这样在出现一些运动损伤等突发事件时, 我们就可以很从容的进行急救治疗了。

2.4 体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及现状

2.4.1 高师体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目前在中国高校中,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具有体育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及丰富的人文、科学教育知识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并能胜任学校中日常的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要能够把现在的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因此, 体育专业学生应从高素质、强能力、厚基础、宽口径等方面进行着重培养, 要不断的发展个人修养、教学、科研、技术训练、社会适应和创新能力等, 完善高师体育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综合知识结构。

2.4.2 从培养目标看, 体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见表4)

由表4可知, 教学能力的优选率为100%, 所以作为一名体育专业的学生, 教学能力应该是最基本的一项能力。要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合到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去, 才能体现出体育人才的价值。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比例均为95%, 这说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更新, 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体育课的兴趣, 进而提升体育学生的培养质量。审美能力仅为50%, 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对审美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 但是对于组织能力、自学能力、训练能力、保健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优选率还是相对较高的, 分别是90%、85%、80%、75%、65%。因此, 对于体育专业学生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适应时代发展的。

2.4.3 体育专业学生的素质现状

高校现行的教育模式中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但目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 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专业学生中开展不够深入, 而这些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建立和协调人际关系起着基础性作用。其次, 体育专业学生往往专业技能和理论学习没有很好地融合, 理论知识相对欠缺, 同时专业技能也仅仅是自己的专项稍微强一些, 其他专项较弱。再次, 学生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校园文化氛围中, 除了学生干部和一些专业技术较强的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锻炼提升自身能力之外, 其他学生没有通过学校的文化活动平台得到很好的锻炼。除此之外, 对高校体育专业本科学生来说, 在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不够, 科研能力弱, 实践能力更差, 因此学生的教育基本技能很弱。对于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工作者而言, 如何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适应体育工作相关岗位的需求, 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 结论

(1) 通过对20位中学体育教师的调查, 我们知道了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情感素质、敬业素质、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和自我挑战素质是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这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更是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

(2) 教学示范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裁判能力、训练体育特长生能力、运动保健能力、运动损伤的处理能力和运动选材能力的运用能力是体育教师基本功的体现, 更是体育教师能否上好课, 带好训练的一个标杆。运用教学示范和组织教学能力更决定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3) 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体育教学, 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自学能力、训练能力、保健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只有全面把握这些能力, 才能更好的适应体育教学实际, 为体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4 建议

(1) 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出发, 不仅要重视培养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要与基础教育的发展相匹配, 只有不断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才能造就各层次的高质量体育人才。

(2)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塑高等师范教育, 加强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体育教学实际。要用创新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去设计、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塑造高质量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3) 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传承、创新、发展轨迹来看, 未来培养模式的发展应是:第一, 以“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调整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为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框架。第二, 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为培养模式改革的三大支柱。第三, 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团结创新、一专多能、全面发展”为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4) 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多方宣传体育事业发展前景, 通过我国在体育世界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来激发和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之情。二要丰富人文底蕴。增设人文与科学的课程, 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的。三要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将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得到综合的运用, 转变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状况, 提高在实践中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威.基础教育体育师资要求与高师体育人才培养关系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12) .

[2]于春堂.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J].中学教师, 2009 (6) :29.

[3]白莉.新课程背景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11) :143.

[4]杨秦, 赵雅玲, 罗舰.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探析[J].林区教学, 2008 (3) :89.

[5]黄德春, 毕明福.浅析高师体育院系学生综合素质基本内涵[J].科技信息, 2008:401.

[6]尤国辉.试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与培养[J].魅力中国, 2009 (6) :101.

[7]张丽娟.浅谈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8 (4) :352.

[8]王欣.浅谈当今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培养途径[J].科技信息, 2010.

[9]姜元, 刘天海.新体育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师素质与能力探析[J].考试周刊, 2008 (19) :23.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 第9篇

一、高师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河南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的抽样调查和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 除部分优秀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可圈可点外, 还发现了以下在毕业论文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选题方向陈旧, 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主要表现在论文选题重复率过高, 选题范围过窄缺乏新意。2.抄袭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重视不够, 缺乏正确的科研精神。3.收集资料途径单一, 论据论证不充分, 缺乏说服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从学校知网上下载相关论文, 收集资料, 并没有查找其它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 收集资料途径单一。4.相当一部分毕业论文语言质量亟需提高, 结构相对混乱, 缺乏逻辑性和层次感。5.文体风格偏离论文要求, 格式缺乏规范性。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的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论文的语体风格, 遣词造句趋于口语化, 甚至将毕业论文的语体与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的语言混为一谈, 堆砌华丽辞藻, 喜用描写手法, 随意主观抒情, 背离了毕业论文的文体风格。其次还表现在个别学生对学术论文的格式不重视。其实这样的问题在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二、改进高师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之后, 本文特针锋相对地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与措施。

1.重视论文反拨效应, 改革写作与语法课教学相结合。鉴于一部分高师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语言表达能力亟需提高的情况, 应对写作课进行适度改革。首先, 应改革写作课的教授方法与内容, 对写作课多进行分文体教学和实践训练;其次, 应改革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 多采用交互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方法, 重视师生间的课堂交流和学生的反馈;再者, 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过程中的辅导, 拓展写作课的教学空间和外延;最后, 应加大学生的写作输出量, 并统筹兼顾量的输出和质的提高。重要的是要让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写作课的学习, 养成自觉用英语进行写作的习惯, 并在实战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这样就能为将来的英语论文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 针对高师英语专业部分毕业论文中语法错误百出, 句子结构混乱等问题, 改革语法课教学也是势在必行。整体而言, 目前语法课教材相对陈旧, 其中讲授的很多内容在高中阶段大多学过, 语法课本身就枯燥乏味, 再加上部分老师上课时照本宣科, 这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语法课的兴趣, 从而忽视对英语语法的进一步学习。故语法课教师应上升到语言学的高度, 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来系统讲授, 重要的是要查漏补缺, 让学生对英语语法有整体认识, 并且能够在语法课的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盲点, 并进行改进。

2.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将论文写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主体,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 重点应加强学生的学术训练。应从前期教学环节入手, 将毕业论文与专业课程学习联系起来。英语专业其它课程也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义务, 并使之贯穿到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 应重视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社会实践报告、毕业实习报告等论文训练环节, 比如在高年级的专业课如语言学、文学和翻译课程中可要求学生写简单的学期论文;搞好写作课程的讲授和协调, 在三、四年级由经验丰富的专业课教师开设学术写作课程, 介绍常见的论文写作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既要把学术训练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 也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术写作训练, 把毕业论文教学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为最后的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打破壁垒整合教学资源, 实现学科交叉和拓宽写作领域相结合。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创新性较低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知识面较窄, 不能灵活融会贯通其它学科门类的知识于自己的论文创作中。要改变这一现状, 除了英语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理论修养之外, 可以借助本校其他专业的人才优势, 如经济、历史、法律和旅游等, 实现师资和教育资源共享, 践行跨系上课或学生跨系选修课, 形成“大文科”意识, 打通专业之间的隔阂, 实现学科智慧和视阈的融合, 有效平衡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深度广度的关系, 培养外语流利的、有智慧和思辨能力的人才。这样的教学改革将会使学生的知识面、综合素质和能力获得大幅的提高, 并且也会直接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研究商务英语、英语文化史、法律英语以及旅游英语的学生人数也就会相应增强,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创作范围将会大大拓宽。

4.实施论文创作全程指导, 导师制和班主任制的管理模式相结合。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可以试行论文创作全程导师制和班主任制。学生一进人大学, 在给其配备班主任的基础上, 可以再配备一名导师, 导师应由英语专业的老师担任, 除侧重对学生进行学术和学习方面的指导外, 还应与班主任紧密配合, 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进行科学研究,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 培养和塑造其科研能力。本科生导师制和班主任制的优越性大致有以下几点:有利于学生的英语专业意识培养;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科研论文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学习和科研环境, 烘托学术气氛。该制度虽然践行起来有一定困难, 但是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方法, 能够从源头上改善学术风气和氛围, 引导学生把对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进行科研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5.加强学术资源建设, 引导合理利用资源和完善收集途径相结合。高师英语专业部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收集资料的范围过窄, 没有能够合理地利用各种学术资源。在学术资源建设方面, 各高等师范院校应充分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术资料和资源。学术资源建设和规划要着眼于长远, 着眼于实际, 能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供必要条件。无疑英语专业相关的学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重要的学术资源应该成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学术依据和参考。但是学校也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多关注相关科研书籍和调研报告, 查找更为详实的论文写作所需的资料。如果条件允许, 高等师范院校之间可以尝试学术资源和网络资源共享, 拓宽学生毕业论文创作查找资料的途径。必要的话也可以在导师的引导下, 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收集相关科研资料。收集资料是论文撰写中的重要一环, 只有资料详实, 才能做到论据充足, 论证有力, 才能使论文的创作真正做到“有血有肉”。学校、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 充分的利用一切可能的学术资源, 为提高高师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创作质量创造条件。

三、结语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阶段的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针对高师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些改善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以期能够对提高高师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毕业论文工作对提高高师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剖析高师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些改善高师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质量的对策和措施, 主要包括: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将论文写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打破壁垒整合教学资源, 实现学科交叉和拓宽写作领域相结合等, 以期对提高高师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师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孙文抗.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J].外语界, 2004, (03) .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 第10篇

1.提问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学水平上,贝拉克(Bellack)等人1966年的研究揭示,“在所进行研究的课堂上,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经常还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在这项研究中,有72%的课堂谈话是由教师承担的,其中近7%的谈话是用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余的谈话则用于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评价学生的发言。可见,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其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

2.提问这种职业技能的普遍现状

(1)调查的基本情况

第一项调查:通过对数学系本、专科生两届4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对提问的作用、重要性、提问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以及如何设计提问等问题,结果有80%的学生认为提问能力不是重要的职业技能,90%的人不能全面地认识提问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79%的人认为提问不需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只需在教学中根据情况临时发问,80%的学生不了解提问的类型及特点。

第二项调查:对这些学生在实习学校的表现进行专项跟踪调查,在实习期间特别是在实习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生的提问除引言有所设计外,其他都是随机进行临时发问,基本上是不进行课前设计的。

(2)调查的结果分析

从问卷调查和专项跟踪调查的结果看,数学师范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并没有注意提问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与日本的课堂提问研究有共同之处:特别注意区分了“重要的提问”和“徒劳的提问”,认为后者劳而无功,影响甚至破坏教学的效果。师范生因为无教学经验,对提问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容易使提问不起作用——即“徒劳的提问”,这种提问劳而无功,影响甚至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这类提问之所以徒劳无功,是与提问时不重视教材分析,不考虑提问的对象,不讲究提问的效果,而漫无目的、随心所欲分不开的。它表现为:①零散,不成系统;②无明确目标;③对提问对象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能力大小不深入研究;④语言不精,表述不明;⑤感情用事,不重师道;⑥不顾提问的基本方式方法,无候答、停顿与理答。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教学提问仅有56%。这即是说,教学中尚有将近一半的教学提问是无效的或是低效的。这种现状使我们不得不对提高师范生的提问能力有所重视,如何提高师范生的提问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务必及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提问能力的重要体现

教学交流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新的内容,所体现的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在课堂语言上的交流对话。从我国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的。许多研究表明,课堂师生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师的提问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1.使学生明确提问的重要性,强化学生自我提高提问能力的意识

提高对提问的重视是一个观念问题,是使学生对提问这项职业技能有更加清楚的认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问是课堂教学提问实施的重要环节,如何发问,问什么,既是教师提问艺术水平的体现,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有一次给学生讲课时,忽然把身体侧过去,让学生看他的头脑的侧面形象,并比划着说:“假如由我的眉毛,沿着额角、头顶心、后脑勺、头颈直到脊柱,画一条弯曲的线,那是标点符号中的什么号?”学生立刻回答说:“问号。”

对了,我们人类头脑的侧面形象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人生在世,一定要勤于、善于提出问题啊!假如我们不善于提出问题。我们就对不起自己的模样。就不配称个“人”字,可见,教学提问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它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合理完善

加强内功一向是中学教师最重视的专业修养,形象的比喻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学生提高提问能力的理论保障。而专业知识的掌握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合理完善为标准的。从而,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完善程度是能否提出深刻而有启发性问题的前提,只有全面地把握知识结构,明确知识体系中各部分知识的作用、地位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有可能对哪些是关键性知识,哪些是重要的内容有深入而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对设计提问有所根据,才能掌握发问时机,在教材关键处设置问题。

3.完善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加强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教学理论是进行教学的准则,一切教学过程和技能必须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中的提问设计同样要遵循这一原则。有了完善的教学理论,对提问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作用有明确的认识,能进一步把握各种提问在设计中的比重。而不是一味的贪多求全,不根据情况掌握问题的设计,从而违反教育教学原则。例如在发现型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大量使用启发性、创设情境的问题;而在讲解习题课时则应多设计类似波利亚解题表中关联性、回忆性的问题。

4.提高心理学素养,明确教育教学中学生心理产生的作用

心理学是师范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课,其主要功能就是为师范生在将来的教师岗位上合理进行教育教学的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是在其心理上产生矛盾,寻求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因此,制造心理上的冲突是教学中教师最应掌握的技能,不论是教学的导言,还是情境设计,都以能否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冲突为主要标准。因此应提高心理学素养,使之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时时刻刻关注提问在学生心理上能否造成矛盾冲突,以提高提问的作用。

5.重视学生分析教材的能力的培养

分析教材是进行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对教材的背景分析、功能分析、结构分析、要素分析以及学习类型与任务分析,对于在何处设置提问,设置何种类型的提问会有更有理有据的把握。就是当学生处于孔子所讲的“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例如:在讲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对教材的分析使我们知道数列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应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去教学。因此,有的教师这样设计提问:“大家上楼梯的时候怎样上,能否把你上楼梯的楼梯阶数写出来……”生活化、亲近化的提问使学生一下拉近了与数列概念的距离,再接下来的学习便顺理成章了。

6.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言的清晰、明确性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 第11篇

关键词:音教专业,实践能力,主要途径

一、引言

高师音教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主要针对音教专业的学生进行如何成为音乐教师的培养和训练, 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教别人, 从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学能力。

二、音教专业教学实践必备的能力与素质

为适应教学的需要, 音乐教师应该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它包括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能力, 普通话水平, 心理素质以及使用现代化教具的能力等, 这些都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保证, 因为在教学中每一个基本要素都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实施。如果面对一个乱哄哄的课堂, 让一个专业知识很好, 却没有能力来组织教学的人上课;或者让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人来上课, 不难想象其声音发抖, 弹唱脱节的样子……, 教学活动则无法顺利完成。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1. 以身作则, 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人的道德行为的培养。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讷于言而敏其行”。他认为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不能“听其言而信其行”, 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墨子指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不仅要求言行一致, 而且要求把科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也就是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可见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不论是思想、品德和作风上都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正所谓“度德而师之”, 培养文明的行为和良好的品质, 平时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热爱自己的职业, 平等待人,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思想纯正、情感健康丰富、志行高洁的人;平常教育中提高理论修养, 加强学生对好坏、善恶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等活动, 在活动中把自己获得的道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 从而提高道德修养。

2. 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 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包括乐理、和声、声乐、器乐、指挥、教学法、音乐史等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学习对于音教专业的学生来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多数学生在入校时音乐素质比较差, 而且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 学习音乐的能力也不一样, 个体差异比较大, 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遵循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渐提高学生学习水平;选择乐曲要考虑乐曲的难度及其驾驭能力, 选择适合其程度的乐曲来进行训练, 切忌盲目拔高、急于求成, 而学生则通过课后的练习获得技能的巩固和提高。

3. 加强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及实践, 提高弹唱水平。

弹唱即钢琴和声乐有机地结合为一种表现形式, 自弹自唱则是音乐教师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学生在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要么会弹不会唱, 要么会唱不会弹。要想学生的弹唱能力的提高, 除了加强钢琴伴奏及声乐的学习外, 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就应要求学生边弹边唱, 练习中边弹边随琴唱是最好的方法, 不管是左手弹奏还是右手弹奏, 倾听弹出来的音高, 跟着琴唱, 学会放声唱歌, 歌唱中注意歌曲表现力, 同学之间相互配合, 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歌唱及弹奏能力。

弹唱能力的提高还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生通过呆板的和声理论学习和课后的练习获得了一定的能力, 但在实际综合运用中因没有得到过实践锻炼而显得不成熟。有的学生自己在下面练习得很熟练了, 但是一配合的时候就老是合不上, 经常出错。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弹唱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例如开展弹唱比赛、歌唱比赛等, 相互之间担任伴奏, 搭建学习的平台, 同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及学习的积极性;或者让学生给声乐教师或舞蹈老师担任伴奏, 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伴奏能力及弹唱的水平。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站在讲台上就会手足无措, 出现紧张、不自信的心理, 顾虑的东西太多, 导致语言表达不流畅、不敢弹、不敢唱等现象, 而弹唱是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无法顺利完成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是增强自信心, 学生之所以心里紧张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经历和经验, 缺乏自信心。学生日常练习都是一个人在琴房进行练习, 没有听众, 也没有评论者, 在公众场合表现的机会不多, 加上练习得不是很好, 顾虑的东西太多, 造成回课、考试等都会出现紧张得手指发抖、大脑一片空白的现象。因此在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的培养上首先要求学生对技能练习要有恒心和毅力, 讲究练习方法, 勤于思考练习而达到熟练掌握, 这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其次, 教师的教学态度应友好、和善,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耐心地讲解示范, 有助于学生放下思想包袱, 增强自信心。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弹奏或演唱错误严厉地加以指责, 反而会加重心理紧张的程度, 导致失去信心;第三就是多上公开课和观摩课, 组织大家都来听, 都来观摩交流学习、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第四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校内外的实践活动 (如参加演出, 比赛等) , 让其弹奏心理或演唱心理的承受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从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5. 重视教学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平时的学习仅局限于知识性的学习, 缺乏实践性的锻炼。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课内外实践包括教育实习、社会实践、舞台实践、担任伴奏、到实训基地听课、观摩、担任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工作等。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专业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的职前训练, 是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实践活动也要有明确目标, 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在教育实习前的试讲活动中主要和学生一起讨论作为准教师应该具备的仪态、气质、精神面貌及如何设计好完整的一堂课教学 (包括重点、难点、课题导入等) , 从写教案、备课、试讲、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课堂检查、总结等, 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地加以分析和指导, 使学生在不断的总结学习中积累经验而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平常在教学中应多举办课堂教学观摩、带学生到实训基地见习、邀请实习基地的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讲课及说课的指导等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大学生社团活动, 如大学生艺术团、舞蹈队、合唱队、演讲协会等, 使学生在思想上和实践能力上得到全面的锻炼, 促进经验的积累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

[2]王汉君.从教育实习看音乐教师必备的几种能力[J].艺术教育, 2010, 47.

[3]丁天华.论加强高职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7:4.

[4]李长毅.加强理论学习, 突出技能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7:55.

[5]于淳.小学音乐教师知识结构探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9, 11:13-14.

上一篇:电站运行下一篇:水利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