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

2024-07-10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精选10篇)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 第1篇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由于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突然大量呕血和黑便, 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 病死率高。因此, 做好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护理, 可有效提高治愈率。临床护理5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人,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6例, 其中男40例, 女16例;年龄35岁~76岁;出血量少于500 mL 18例, 出血量500 mL~1 000 mL 30例, 出血量大于1 000 mL 8例;经过治疗与护理, 除1例病人入院3 d后家属放弃治疗, 其余病人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备好抢救用物

准备好抢救器材及药物, 如氧气、负压吸引器、静脉留置针、静脉切开包以及止血药、升压药。

2.2 选择正确的体位

病人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 取平卧位下肢抬高30°, 以保障脑部血液供应。呕吐时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 以免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窒息, 保持呼吸道畅通,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2.3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尿量变化, 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 每半小时测量生命体征1次, 做好记录。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嗜睡等意识变化。观察病人面色、口唇、指甲、皮肤颜色变化及四肢温度, 注意保暖。观察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量及性质, 若有再出血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新的止血措施。测每小时尿量, 应保持尿量>30 mL/h。定期对病人的血常规、电解质、血尿素氮进行监测。了解病人病情变化, 记录每日出入水量,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4 治疗及护理

迅速为病人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一条补充血容量, 另一条应用止血药物。做好输血前的各项检查, 必要时输血, 保证机体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因库血含氮量高, 易诱发肝性脑病, 因此, 输血时选择新鲜血, 应用止血药物如垂体后叶素、奥曲肽等, 静脉输注垂体后叶素速度不宜过快, 以防出现腹痛、心绞痛、血压过高。奥曲肽常用量为首剂100 mg静脉推注, 继以25 μg/h~50 μg/h静脉输注24 h, 可减少腹腔内脏血流量, 达到止血目的。应用奥曲肽时注意药液达到室温, 避免在同一部位穿刺, 减少局部刺激。该药可引起血糖调节紊乱, 糖尿病病人使用时注意监测血糖水平, 输液过程中注意控制输液速度, 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

2.5 口腔护理

病人呕血后, 口腔内残存有血液, 易引起口腔感染, 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出血。因此, 应注意及时清理口腔内的残留物, 并用生理盐水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

2.6 饮食护理

出血期间病人应禁食水。出血停止1 d~2 d后可选择温凉的流食, 如面糊。病人进食后无不良反应可逐渐给予半流食、软食。避免坚硬、生冷、粗糙、油炸、刺激性的食物。选择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 严格控制脂肪、钠盐、蛋白质的摄入。

2.7 心理护理

肝硬化病人由于病程长, 长期受疾病折磨, 有的病人反复住院, 精神和经济上都承受很大压力, 工作、家庭、饮食、睡眠都受到影响, 病人出现恐惧、情绪低落、失望。在病人出血期, 护士应陪伴在病人身边, 用真诚温馨的话语和病人交流, 及时清除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 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及抢救治疗。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娴熟, 抢救工作做到忙而不乱, 增加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度, 使病人及家属能够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8 健康知识宣教

饮食不当是消化道出血的第一诱因[1]。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做到少食多餐, 避免暴饮暴食。进食时注意细嚼慢咽, 以利于消化酶的分泌, 减轻胃黏膜的负担。严禁饮酒, 避免加重肝脏负担。保持乐观情绪, 避免不良刺激, 学会自我调节, 注意休息和活动相结合。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出血前先兆症状, 如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头晕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小结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 严重者危及生命。护士除严密观察病情,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外, 还要做好饮食护理, 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 使病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缩短病程, 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参考文献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 第2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18~60岁,发生窒息5例,发生肺水肿3例,入厕晕倒3例,发生肝性脑病5例。治愈50例,好转18例,未愈1例。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①减少探视,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注意保暖。②卧床休息以减轻胃肠蠕动,减少出血,减轻心脏负担。重者绝对卧床休息,采用抗休克体位或下肢抬高30°。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头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

2.2 治疗护理。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配血、留取各类标本,必要时给氧,床边备吸引器等物。②输液、输血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巡视,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快、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对老年人及心血管病患者尤应注意。③对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必要时可将输液液体放在温水中加温至接近体温,输液侧肢体宜用热水袋局部保温,这样,可使患者周围循环舒张,容纳较多的血液,降低门脉压,使消化道破裂血管易于止血,从而提高疗效。④为及时止血,常采用口服或胃内注入冰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素,可收缩局部黏膜血管而起到止血作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可采用腔管压迫止血及应用垂体后叶素有满意的止血效果。鉴于近年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的进步,目前已不推荐气囊压迫作为首选止血措施。⑤对神志恍惚、昏迷者严禁口服用药,以免呛入气管。呕吐严重者,也应避免口服用药。

2.3 病情观察。①大出血时根据病情每30min~1h测量生命体征1次,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如患者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四肢冰凉提示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如皮肤逐渐转暖、出汗停止提示血液灌注好转。病情稳定后改为每1~2h测量血压、脉搏1次,逐步改为每4~8h测量1次。②准确记录出入量,如出现少尿或尿闭,提示周围循环不足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休克时留置导尿,测量每小时尿量,保持尿量>30ml/h。③观察呕吐物和大便的性状、量和次数,及时送检标本,以便估计出血量和速度。④观察精神和意识状态,应结合患者的原发病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者,观察有无并发感染、黄疸加重、肝性脑病等。⑤定期复查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以掌握病情动态,了解贫血程度。⑥再出血的判断:观察中出现下述迹象,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或再次出血。反复呕血,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黑便次数增多,质稀薄,暗红色,伴肠鸣音亢进;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积极治疗后未见改善或好转后又恶化,血压波动,中心静脉压不稳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测定不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在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肝硬化门脉高压者原有脾脏肿大,在出血后脾脏缩小,如不见脾脏恢复肿大则提示可能出血未止;持续从胃管内抽吸出血液者。

2.4 心理护理。治疗护理应迅速而不忙乱,对患者态度亲切,让其感觉温暖,让家属陪伴,使其有安全感。当突然发生呕血或便血时,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而精神紧张往往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增高,加重病情,诱发再出血,而出血又加重了患者的恐惧心理,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应及时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及家属思想工作。

2.5 饮食护理。一般主张先禁食,少量出血且无呕吐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流质,尤其是消化性溃疡患者,进食可减少胃的收缩运动,降低胃液酸度。出血停止后改为半流质、软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止血后1~2d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但要注意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饮食以少量多餐、细嚼慢咽为原则,避免进食坚硬、粗糙及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消化道黏膜而诱发再次出血。

2.6 生活护理。急性出血期应嘱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不可单独去厕所,以防晕倒。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d,发生呕吐后即用温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对于卧床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及老年人,应注意预防压疮。及时更换被呕吐物沾染的衣服、被褥,保持床单平整,排便次数频繁者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 其中, 男48例, 女38例;年龄47~82岁, 平均 (64.36±12.54) 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黑便25例, 呕血38例, 黑便伴呕血23例;隐血试验大便及呕血物均为阳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 g/L 者13例, 60~90 g/L者57例, ≥90g/L者16例;经病史、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B超或CT等检查, 均明确诊断为肝硬化, 其中肝炎性肝硬化54例, 酒精性肝硬化28例, 其他原因肝硬化4例。

1.2 诊断标准

消化道出血原因诊断标准: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急诊内镜检查, 食管静脉曲张诊断参考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制定的标准[3], 门脉高压性胃病参考Mc-Cormack[4]标准诊断, 同时结合X线、超声及CT等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

2 结果

2.1 B超检查结果

给予患者肝脏B超检查, 发现门脾静脉内径增加者75例, 为13.0~16.5mm, 平均 (15.13±0.82) mm;脾静脉内径增加者68例, 为10.51~13.12mm, 平均 (11.92±1.14) mm, 57例患者发现肝脏缩小, 42例患者发现脾肿大, 腹腔积液阳性者37例。

2.2 胃镜检查结果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急诊内镜检查, 8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2例, 占72.09%, 有门脉高压性胃病者13例, 占15.12%, 表现为胃或十二指肠黏膜有樱桃红大小斑点或弥漫性出血性病变, 消化性溃疡出血9例, 占10.47%, 不明原因2例, 占2.33%。

2.3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

58例发病前存在明显诱因, 占67.44%, 无诱因而发病者28例, 占32.56%。饮酒、饮食不当等诱因者32例, 占55.17%, 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26例, 占44.83%。

3 讨论

肝硬化是各型终末期肝病的共同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是其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发现,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脉高压性胃病以及消化性溃疡出血, 并且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占大部分。发病机制为[5]: (1) 肝硬化由于出现肝功能受损, 凝血因子合成明显减少, 同时脾功能亢进, 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增加, 血小板数量减少, 此为肝硬化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基础; (2) 肝硬化患者易发生门静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发生静脉曲张, 曲张的静脉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或饮酒、暴饮暴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诱因作用下发生破裂而出血; (3) 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道循环发生瘀血, 胃黏膜不能得到正常的血液供应而发生缺血缺氧, 同时肝功能下降, 对体内毒性物质的排出功能下降, 潴留在胃肠道黏膜下, 导致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损坏胃黏膜或微血管而出血。

所以,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并非全部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 应给予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的原因, 根据出血部位、程度以及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由门脉高压引起者应首先给予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 以减少出血量, 促进止血及凝血;由门脉高压性胃病以及消化性溃疡出血引起者应及时给予抑制胃酸的药物, 临床效果较好的为质子泵抑制剂, 以减少胃酸分泌, 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 促进止血及胃黏膜的恢复, 改善预后并防再出血的发生。由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发病多半有明显的诱因, 所以对于肝硬化患者, 应注意避免常见的饮酒、暴饮暴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诱因, 最大限度地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 并且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明显诱因, 应加强对诱因及病因的控制, 降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诱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 统计其临床常见病因, 并给予积极的治疗措施。结果 86例患者的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出血者62例, 占72.09%, 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者13例, 占15.12%, 由消化性溃疡引起者9例, 占10.47%, 不明原因2例, 占2.33%;其中58例发病前存在明显诱因, 无诱因而发病者28例。结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 并且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明显诱因, 应加强对诱因及病因的控制, 降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肝硬化,胃肠出血,病因

参考文献

[1]罗凤琳.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2) :51.

[2]杨红梅, 冮怡琳.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2) :232.

[3]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诊断和治疗规范方案[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0, 17 (4) :198-199.

[4]Mc-Cormack TT, Sims J, Eyre-Brook I, et al.Gastirc Lesions in portal hypertension:inflammatory gastritis or congestive gastropathy[J].Gut, 1985, 26:1226-1232.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76-01

我国为乙肝高发地区,慢性乙肝继发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病率较高,其特点为出血量大、速度快,易引起休克、肝性脑病危及病人生命。根据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病人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病死率和严重并发症,为进一步手术治疗赢得时间和条件。本文总结了笔者在15例上述疾病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6月~2012年3月急诊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所有患者均经彩超、内镜检查确诊,就诊时表现为呕血、柏油便及程度不等的贫血症状,其中4例就诊时有休克的临床表现。

2 急诊护理

2.1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呕血量大,加上长期的慢性肝病史,病人对治疗表现为既消极悲观又病人恐惧紧张的情绪,休克患者甚至出现濒死感,这是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避免呕血吸入气管窒息。护理人员要忙而不乱、镇静自若,根据医嘱给病人吸氧,使用适量镇静药物。采取各项抢救措施的同时安慰鼓励病人配合治疗。保持抢救室安静,将与抢救无关的人员劝至室外。

2.2补充血容量护理措施 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尽快输液补充血容量,抽血送检验科做血液配型,防止因休克时间过长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输液过快引起急性左心衰、肺水肿。血液尽可能使用新鲜血,可补充肝硬化患者缺少的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

2.3止血护理措施 按医嘱静脉或肌肉注射止血药物。采用冰盐水加血管收缩药物让患者口服或胃灌洗,起到迅速收缩消化道黏膜血管而快速止血的作用。如上述止血措施效果不佳,则可采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为纠正休克后手术治疗赢得时间。放置三腔两囊管时,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口腔分泌物误吸入气管,每隔12小时气囊排空10分钟,防止黏膜受压缺血时间过长发生黏膜糜烂。

2.4病情观察 动态观察或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心率、呼吸频率,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口干、烦躁、尿量减少等休克早期的表现。记录呕血和黑便的色泽、量的变化。留置導尿管有利于准确记录尿量的变化。如出现出血量大,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尿量减少等病情变化时应立即汇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2.5预防肝性脑病的护理 消化道出血时血液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经肠黏膜吸收入血,加上肝病患者肝脏解毒功能低下,高血氨易引发肝性脑病。使用肠道杀菌药物减少细菌分解以减少氨的生成。灌肠和导泻剂的应用能减少血液和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灌肠使用酸性溶液,可与氨结合成铵减少吸收,能有效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2.6病情稳定后的护理 急性出血期应禁食,出血基本控制后食物从清淡无刺激的流食逐步过渡到普食,应限制蛋白质和氯化钠的摄入量,以免诱发肝性脑病和腹水。指导患者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粗糙过热的食物损伤脆弱的消化道黏膜。尽可能防止咳嗽、用力排便等引起腹压过高的情况,以免诱发曲张的静脉因压力升高破裂。

3 讨论

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1]。有效的止血措施、快速补充血容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抢救病人的关键,其中护理的作用举足轻重。急诊病人护理时,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等病情变化,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合理控制补液速度,根据具体情况运用止血措施,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心理护理、饮食方面的指导对病人康复的作用不可小视。护理过程中应做到沉着冷静,对病情评估准确,护理措施快速得当。我科收治的1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均有效防治了休克和肝性脑病等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病情稳定为其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门体分流术、胃食管断流术提供可能[2]。

参考文献:

[1] 令狐恩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3):48.

[2] 张兆珍.上消化道大出血65例治疗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4):35.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符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5], 其中首次出血患者37例, 再次出血患者23例;出血量>1 000 m L者12例, 出血量在500~1 000 m L者22例, 出血量<500 m L者26例;导致肝硬化的原发病有乙型肝炎37例, 丙型肝炎11例, 酒精性肝炎8例, 不明原因引起的肝炎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 各30例, 常规组中男21例, 女9例;年龄26~58岁, 平均年龄为 (48.9±8.7) 岁;出血诱因:饮食不当15例, 便秘及剧烈咳嗽6例, 服用刺激性药物9例。干预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28~60岁, 平均年龄为 (46.2±7.9) 岁;出血诱因:饮食不当17例, 便秘及咳嗽8例, 药物刺激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常规组实行一般护理, 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及进行输液。干预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 包括: (1) 注意观察疾病高危人群, 如患者主诉腹中出现烧灼感、头晕无力、血压下降等征兆应及时通知医师。护理人员在夜间值班时应加强巡视,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交接班时对重点观察患者做到细节交接, 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科室应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值班, 夜间值班护士应有一定工作经验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患者出血期间, 注意观察患者呼吸、血压、意识状态及心率等指标, 以便及时发现休克早期征象, 如果患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会伴有意识不清、反应迟钝及恶心呕吐等, 应立即遵医嘱为患者补液。记录患者出血量、大便次数与性质、呕吐物性质等。 (2)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 避免引起腹内压升高。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时嘱咐其绝对卧床休息, 采取仰卧位或将下肢抬高, 改善循环。注意观察患者呼吸, 必要时可采取吸氧, 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避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影响呼吸。 (3) 消化道出血患者因血容量减少, 产生休克状态, 四肢血流量减少, 会引起患者体温下降, 护理人员应及时添加棉被, 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 (4) 为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及晨晚间护理, 每日两次, 保持病室环境整洁,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等。 (5) 抢救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及时为患者止血, 此外的首要步骤为补液, 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建立2条左右静脉通路, 进行血液配型, 及时遵医嘱为患者输血补液。 (6) 由于肝硬化疾病临床治疗过程较长且病情易反复, 当患者出现并发症时会出现紧张焦虑心理, 护理人员应及时安抚患者, 向其讲解疾病发展情况及治疗进展, 鼓励患者, 增强其治疗信心, 嘱咐家属进行陪伴。 (7) 遵医嘱合理应用药物, 在为患者输血输液时做好三查七对工作, 并注意控制滴速, 仔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情况, 防止出现药液外渗。 (8) 患者在出血期间应禁食禁饮, 病情好转后可以适当进食流质食物, 再视自身情况逐渐向普食过渡, 注意嘱咐患者及其家属禁止食用粗糙干硬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 预防便秘, 及时补充蛋白质。

1.3 观察指标

记录相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采用自制疗效测评表, 结果分为疾病治愈、病情恢复良好、病情有所改善、病情无进展四项。疾病治愈:患者经治疗后, 出血症状基本消失, 伤口愈合;病情恢复良好:疾病表现明显改善, 出血量较少;病情有所改善:疾病表现有所改善, 仍需住院观察;病情无进展:患者仍有继续出血征象。总有效率=[ (疾病治愈+病情恢复良好+病情有所改善) /总例数]×100%。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6]和抑郁自评量表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7]进行心理状况评价, 两评分量表的界值分别为50分和53分, 二者评分高低与程度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统计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包括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四项, 总分为100分。满意:90~100分, 对于护理服务高度认可;较满意:80~89分, 满足患者基本需求;一般满意:70~79分, 护理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不满意:69分以下, 护理服务质量较低, 患者基本需求得不到解决。满意度=[ (满意+较满意+一般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常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 干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 干预组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与常规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00%,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 干预组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 因病情凶险, 如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且患者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 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出现, 如腹水、休克、肝性脑病等[7]。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其可能对机体各大脏器造成的影响[8,9]。临床护理此类患者时应做到有预见性判断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 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可能恶化征兆, 安抚患者情绪, 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工作, 增加患者治疗信心[10]。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11], 对于临床治疗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全面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及临床疗效。本文经研究得出常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 干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 干预组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00%, 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 干预组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患者因病情的发展而引起的心理负担, 改善患者的对护理的认知水平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针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 临床采用早期全面护理干预措施, 加强对肝硬化患者病情观察, 能有效做到早期发现疾病恶化征兆, 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立即进行治疗、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改善疾病预后, 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小水.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12) :1106.

[2]张丽霞.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2, 10 (6) :498-499.

[3]侯艳丽.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 2012, 10 (30) :2822-2823.

[4]王亚红.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2) :2239-2240.

[5]黄艳玲.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焦虑状况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7) :1552, 1597.

[6]殷霞.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26) :256-257.

[7]杨海燕, 邵初晓.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11) :89-91.

[8]杜金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5, 24 (6) :683-684.

[9]何筱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4, 14 (15) :242.

[10]孙兰珍, 王素珍, 李晓琴.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4) :1263-1265.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体会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男54例, 女26例;年龄在35~69岁, 平均年龄53岁。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临床表现

失血性休克患者5例, 出血量在1500ml~2500ml的患者28例, 出血量在200ml~1500ml的患者29例, 出血量少于200ml的患者18例。患者均出现呕血并柏油样便症状, 单纯性黑便的患者有11例。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常规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让患者多卧床休息, 注意保暖。二是预防压疮, 患者便血后应尽快用温水清洁肛门周围, 注意保持肛周皮肤干燥。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勤翻身, 床铺使用舒适干净的软垫, 预防压疮发生。第三保持口腔清洁, 患者呕吐后要及时漱口, 对昏迷、禁食者必须有医护人员给予口腔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如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 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测, 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 配合以人性化的心理辅导, 具体方法如下。

1.3.1 普及健康知识

患者在住院期间, 组织医务人员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讲解、授课, 综合使用图片、宣传手册、病友聚会等方法, 使患者了解病因, 掌握平时应注意的禁忌, 改正不良嗜好, 戒烟、戒酒, 保持大便通畅。医院给患者开具的处方药物, 医护人员针对药理药性和使用方法等对患者进行详细指导, 使患者了解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医嘱;指导其正确使用护肝药物, 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或激素等刺激性强损害黏膜的药物, 以免引起再出血。

1.3.2 加强病情观察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 医护人员必须每隔15~30min记录患者的呼吸、脉搏、输入液量、血压、出血量及尿量一次。护士在例行查房时要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 以掌握病情的细小变化。

1.3.3 合理的饮食计划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计划必须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而制订。患者出血时须禁止进食, 出血情况停止24~72h后给予清淡的流质饮食, 如牛奶、藕粉、果汁、菠菜汁等, 酌情每日4~6餐, 每餐不超过200ml, 必须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 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同时严格控制蛋白质以及脂肪的摄入量, 以防止发生肝性脑病等并发症[2]。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应多食用富含各种维生素、脂肪含量低、盐分少、高优质蛋白的食物, 如鸡蛋、瘦肉、豆类、鱼等;忌食生、干、冷、辣、硬、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以减轻肠胃负担;大蒜、辣椒、醋、碳酸饮料等食物的刺激性也比较大, 患者要少吃。

1.3.4 心理辅导

肝硬化病程长, 患者经受了长期的病痛折磨;消化道情况容易反复, 治疗费用高, 均易致使患者产生消极心理[3]。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心境平稳、情绪良好、热情主动与患者沟通, 充分理解患者的心境。积极向患者介绍病情和疾病的演变, 使患者了解不良情绪易导致病情恶化, 出血频繁, 相对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则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 有利于治疗恢复, 最终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相应的护理后, 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实验组死亡1例, 对照组死亡5例, 两组死亡病例差异不大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从出血情况的发生到治疗痊愈, 不能只依赖药物治疗或进行手术治疗, 还必须依靠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密切合作。据资料显示, 实验组40例患者病情变化速度较快, 病症特点及心理状态都呈现出比较显著地阶段性分期。通过医院护士的严密观察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不仅能仔细掌握患者各个阶段的病情, 还能及时发现其中的变化因素;有效地与医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协助医生制订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极大地赢取了抢救时间, 且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敬华.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例出血48例临床分析[J].中华西医学, 2003 (9) :16.

[2]高颖.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07-508.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第7篇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情观察,护理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晚期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1]。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57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7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45例,女12例,年龄29~70岁。经住院治疗、护理后康复出院55例,占96.49%;未愈自动出院1例,占1.75%;死亡1例,占1.75%。

2 病情观察

2.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腹胀等出血先兆,一旦出现,立即通知医师处理,并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准确作好记录;患者出现脉搏细速、脉压变小,提示可能出现出血性休克,应特别注意血压变化,并备齐急救物品及药品,如三腔二囊管、氧气、吸引装置,急救车内药品齐全,以便及时抢救;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皮肤湿冷、收缩压降至80 mm Hg以下,脉压小于25~30 mm Hg,心率增快至每分钟120次以上时,说明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应立即进行抢救,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观察呕血、便血的性质,正确估计出血量[2]。

3 护理

3.1 基础护理

大出血时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略抬高下肢,保证脑部供血;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做好口腔护理,2次/d,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协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每2小时1次,使骨骼突出部位交替受压,对昏迷、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患者,应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的发生。

3.2 用药护理

配合医师快速、准确实施输血、输液等抢救措施,以利于快速补充血容量。输液滴速开始宜快,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输液速度。止血药物在临床上常用醋酸奥曲肽(商品名善宁),在静滴善宁时,严格掌握药物浓度、输液滴速、使用时间,最好使用输液泵,根据患者病情及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输液滴速,以保证用药效果,同时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对给予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口服止血的患者,应严格掌握服药时间,并嘱患者在服药后缓慢变动体位,以利于药物与胃内出血面充分接触而更好地发挥止血效果。

3.3 三腔二囊管的应用与护理

首先向患者告知本治疗方法的目的和过程,以取得配合。插管前仔细检查管道否通畅,胃囊、食管囊有无漏气,确定后分别做好标记,抽尽囊内气体备用。备齐用物后,协助医师插管,根据患者出血状况选择单用胃囊压迫止血或胃囊、食管囊同时压迫止血,并做好牵引固定。每12小时将气囊放气并放松牵引,以免压迫时间过长引起食管及胃底黏膜糜烂、坏死,30 min后再将气囊充气,做好牵引固定,气囊压迫时间一般3~4 d;置管期间做好鼻腔及口腔的护理,保持口、鼻腔清洁;定时观察出血是否停止,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量;床旁放置好备用物品,以便紧急换管时使用。出血停止后保留管道继续观察24 d,未再出血可考虑拔管,拔管时动作应缓慢、轻巧,以防撕裂粘附于食管壁上的黏膜,引起再出血。

3.4 饮食护理

患者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指导患者进食温凉、清淡流质饮食;出血停止后逐渐改为低盐、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热、过冷及粗糙等刺激性食物,最后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3.5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病情重、病程长,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此时应关心、安慰患者,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各种检查、治疗的目的,告知其保持情绪稳定有利于止血;大出血时应陪伴在患者身边,使其有安全感;抢救结束及时清除血迹、污物,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利于疾病康复。

4 讨论

近年来通过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使我们认识到,及早识别出血征象,严密观察患者周围循环状况,迅速准确的抢救治疗和细致到位的临床护理,均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切实做好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努力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郝文君.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急救和护理方法[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7):809-810.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及治疗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参考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 , 男性32例, 女性18例;年龄42~64岁, 中位年龄45.2岁;肝炎后肝硬化35例, 酒精性肝硬化5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7例, 心源性肝硬化2例, 其他原因肝硬化1例。Child-pugh A级19例、B级20例、C级11例。患者均表现为腹胀、腹痛、乏力、头晕、贫血、消瘦、呕血及黑便等, 合并休克4例。B超检查门脾静脉内径 (14.1±1.9) mm;脾静脉内径 (1.16±0.14) mm;腹腔积液阳性者43例。血红蛋白测定 (45~78) g/L, 红细胞计数 (2.00~3.50) ×1012/L, 红细胞比容0.168~0.256, 三者均呈不同程度急剧下降。

1.2 出血原因

急诊内镜在出血后48h内进行, 出血量大。特别是伴有失血性休克的患者, 先给予输血、止血、补液及其他对症治疗, 待病情平稳后再行胃镜检查。50例患者中有45例镜下见到出血灶 (新鲜出血、白色血栓或血痂) , 阳性率为90.0%, 其中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27例, 门脉高压性胃病8例;胃溃疡出血5例,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例, 另有3例患者未找到出血部位。

1.3 治疗方法

绝对卧床, 保持呼吸通畅, 暂禁饮食, 必要时吸氧,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呕血与黑便情况;补充血量, 少量静脉输血、血浆;口服凝血酶, 或与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静脉滴注善宁、维生素K1;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注射;补充支链氨基酸、白蛋白、血浆及抗生素;保护肾脏,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使用保肝药物如甘酸二铵;必要时三腔二囊管压迫及内镜下止血。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无活动性出血, 72h大便转黄, 隐血试验阴性。有效:无活动性出血, 1周内大便转黄, 隐血试验阴性。无效:出血不止超过1周以上, 甚至死亡者。

2 结果

显效15例, 有效30例, 总有效率90.0% (45/50) ;无效5例, 其中3例死亡, 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1例, 肝肾综合征2例, 肝性脑病1例。

3 讨论

肝硬化是终末期肝病的共同病理变化, 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为15.7%~35.0%[2]。虽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但是只要抢救及时, 措施得当, 上消化道出血又是肝硬化合并症中可治疗的并发症之一, 因此, 正确的查找出血原因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本组资料的研究发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和门脉高压性胃病, 而消化性溃疡导致出血居于其次;极少数患者出血原因不明, 可能与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球后降部、水平部或屈氏韧带以下等因素有关。门脉高压性胃病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胃黏膜病变, 其发生机制:门脉高压使胃肠道黏膜等始终处于淤血状态, 食管、胃微循环发生障碍, 产生缺血低氧, 使黏膜修复能力下降, 胃黏膜缺血低氧, 可出现糜烂、溃疡;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乙型肝炎病毒经血传播到胃黏膜, 对胃黏膜产生直接损害, 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胃黏膜血管内皮细胞中沉淀引起炎性反应, 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损伤[3];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的加重, 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出血的概率明显增加[4]。因此, 在临床不能一概认为出血都是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 尤其对于肝功能较差的患者更要应考虑到门脉高压性胃病或消化性溃疡等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因素所导致的出血。

一般出血量较大, 循环状况差, 易合并休克, 故应及时治疗补充血容量, 补充血容量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心率、循环状态及贫血改善而定, 补液只宜补葡萄糖, 不补充糖盐水, 应注意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快、过多而引起肺水肿。静脉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后胃液pH迅速上升到6.0以上可稳定已形成的血栓, 对肝源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尤为适用;生长抑素因能选择性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明显减少内脏血流量从而减少门脉高压患者肝脏的血流量, 降低门静脉压力和曲张的食管静脉压力, 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者;三腔二囊管的气囊压迫仅是临时性止血措施, 有条件的医院最好在内镜直视下注硬化剂至曲张的静脉, 或用皮圈套扎曲张静脉, 不但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而且可能有效防止早期再出血, 是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手段[5]。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极易并发腹水, 早期使用白蛋白及血浆可有效预防腹水形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低血容量与缺氧可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使血氨增高, 易诱发肝性脑病, 应早期使用支链氨基酸。出血可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损害, 使用保肝药物, 改善肝内循环, 保护肝细胞。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后出现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 早期使用抗生素、纠正电解质紊乱, 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

总之, 对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的患者, 在出血停止和 (或) 病情平稳后做急诊胃镜检查是必要的, 对治疗和进一步预防出血有一定的作用, 在未查明出血原因及部位时, 不要盲目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在常规止血、输血的同时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和制酸剂, 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及早行急诊胃镜检查, 明确出血原因, 以利于进行针对性治疗,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及避免因为盲目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而带来的其他并发症。另外, 预防再出血尤为重要, 在出血停止后24~48h, 给予少量流食, 米汤、豆浆、藕粉等碱性食物中和胃酸, 收敛黏膜, 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长期服用普萘洛尔, 普萘洛尔为非特异性β2受体阻滞剂, 能阻止心脏受体内脏血管床的受体, 减低心排血量及内脏血流量, 同时还可以降低奇静脉血流, 从而预防曲张静脉再出血[6]。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有45例镜下见到出血灶, 阳性率为90.0%, 其中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27例, 门脉高压性胃病8例;胃溃疡出血5例,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例, 另有3例患者未找到出血部位。治疗显效15例, 有效30例, 总有效率90.0% (45/50) ;无效5例, 其中3例死亡。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 发生出血原因是多方面的, 应及时进内镜检查, 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在采用一系列止血措施的同时, 要考虑预防并发症及再出血。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 2001, 40 (1) :62.

[2]段文斌, 闫永平, 王波, 等.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肝脏, 2005, 10 (3) :177-178.

[3]张顺财, 石碧坚, 王伟岸.慢性肝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244.

[4]李霞, 陈东风.肝炎后肝硬化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98例[J].重庆医学, 2003, 32 (6) :752.

[5]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85.

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 第9篇

【关键词】 奥曲肽;凝血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110-01

近几年,肝硬化发病率呈升高趋势,是临床中较为多见的疾病,导致肝硬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病毒性、免疫性及胆源性等方面。肝硬化病情程度往往会表现为不可逆性发展[1]。肝硬化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等严重症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出血量大、起病快等特点,若不有效迅速治疗,往往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选择10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观察奥曲肽联合凝血酶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经相关检查而确诊。其中对照组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3.7±3.6)岁;出血量:450~1860ml,平均出血量(964.5±150.8)ml。观察组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3.8±3.5)岁;出血量500~1890ml,平均出血量(960.7±152.0)ml。两组年龄、性别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者[2];②患者未发现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等功能障碍;③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等患者;②伴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者;③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等药物者。

1.3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行常规处理措施,主要内容有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营养支持、保肝、输血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0.6 mg奥曲肽(生产单位:长春金赛药业;批准文号:H20051860)治疗,将其溶于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连续泵入24 h,输注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泵入速度(25~50μg/h),在出血情况有效改善后,继续治疗三天。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行2000 U凝血酶(生产单位:珠海经济特区生物化学制药厂;批准文号:H44023936)治疗,将其溶于15ml 0.9%NaCl溶液中实施口服或胃管推注,1次/4h。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 疗效评判标准[3]:①显效:治疗24h内,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血压、脉搏等均恢复正常水平,大便次数、颜色恢复正常;治疗48h后,大便潜血检查结果显示阴性;红细胞数目及压积等指标无继续降低情况;②有效:治疗2d内,呕血、便血等症状消失,血压、脉搏恢复正常,大便次数3次/d;治疗72h后,大便潜血检查结果显示阴性;③无效:治疗2d后,患者仍伴呕血、便血等症状,生命体征不稳,便意频繁。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观察指标:再出血率:指成功止血后1d内再次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临床情况分析比较 观察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及再出血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几年,肝硬化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肝炎、酒精中毒等因素。其病理变化为肝细胞结节样及纤维组织增生,从而使肝窦受到压迫,进而引起门静脉高压,当其压力过高时还会造成侧支循环开放,最终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等[4],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诊断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奥曲肽属于八肽环状化合物,它可有效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等因子的分泌,另外它还对胃酸、胰高血糖素等因子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同时奥曲肽还能够明显降低门静脉等血管的血流量,进而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从而改善病情。然而单纯使用奥曲肽止血效果不甚理想。凝血酶从家畜体内提取分离,它可快速作用于出血点,进而产生凝血块,促进出血病灶的快速愈合。另外凝血酶还有利于加快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止血效率。凝血酶联合奥曲肽应用于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协同及优势互补作用。综上所述,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能够有效降低止血时间及再出血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秀. 凝血酶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15):144-145.

[2]陆再英, 钟南山. 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60-62.

[3]王兴鹏主编.现代胃肠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68.

[4]马玉亮.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4,21(18):39,4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0例与B组35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超声、CT、胃镜检查确诊,排除出凝血功能障碍、肿瘤、糖尿病、心肌梗死等患者。A组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8~79岁,平均(48.9±10.2)岁;病因为肝炎后肝硬化24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其他2例;肝硬化病程2~12年,平均(5.4±3.2)年;出血量800~1500mL,平均(1050±250) mL。B组35例患者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35~76岁,平均(47.3±9.8)岁;病因为肝炎后肝硬化26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其他2例;肝硬化病程1~13年,平均(5.3±2.6)年;出血量750~1350mL,平均(980±270) mL。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出血量等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合理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禁食、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在以上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加用奥曲肽,首先0.1mg静脉注射(5min),随后以0.3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通过微量泵以25μg/h的速度连续静脉滴注,12h给药1次;奥美拉唑60mg加入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2h给药1次。B组患者加用垂体后叶素注射液144~288单位,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通过微量泵以每分钟0.2~0.4单位连续静脉滴注,12h给药1次。两组患者均首先给予保守治疗,如治疗72h后出血仍未得到控制则转入我院普外科行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保守治疗过程中补液量、止血时间及便血持续时间,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3]

显效:患者于24h内完全止血,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无便血及活动性出血;有效:患者于72h内完全止血,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无活动性出血,可见暂时性粪隐血阳性;无效:保守治疗72h后仍无法完全止血或死亡患者。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A组72h内完全止血28例,止血无效转手术治疗2例,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为93.3%;B组72h内完全止血26例,止血无效转手术治疗7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2.025,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补液量、止血时间及便血持续时间比较

A组补液量、止血时间及便血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不良反应

A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症状,B组出现心悸2例,经调整剂量后消失。

3 讨论

肝硬化在我国成年人中发病率约为2/1000,每年超过30000人死于肝硬化[4]。肝硬化的一个主要后果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是肝硬化病人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在肝硬化、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肝门静脉血栓形成,肝门纤维化和其他浸润性疾病中,均可见门静脉血流阻塞而导致的门静脉高压。以前,用垂体后叶素(vasopressin)和特利加压素(terlipressin)治疗静脉曲张,它们可直接收缩肠系膜小动脉,减少门静脉血流,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仍有一部分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出血得不到有效控制。

本研究A组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和奥美拉唑静滴,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奥曲肽能直接抑制血管舒张激素如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并间接引起内脏血管收缩。其是人工合成的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据有关文献报道[5],静脉推注奥曲肽50μg后以50μg/h持续滴注,可以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力。此外,在内镜治疗前使用奥曲肽可减少出血,并为内镜治疗提供更好的视野。这显示奥曲肽在临床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及适应范围。多数学者认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理还可能与胃酸分泌增加及黏膜屏障功能下降致H+逆行弥散损害胃黏膜屏障有关。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出血的基础上,由于胃酸的影响,使得上消化道出血时体内的止血功能受到阻碍,因体液和血小板诱导的止血作用只有在pH值>6.0时才能发挥作用,而在少量酸环境下血小板抗凝聚及血块形成会受到抑制,这就使抑制胃酸分泌治疗显得十分必要。奥美拉唑能够有效的抑制胃壁细胞中的质子泵H+-K+-ATP酶,阻断胃酸分泌通道从而发挥强力的抑制胃酸作用,为消化道止血提供良好的环境。本研究A组患者应用奥曲肽、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较B组应用垂体后叶素效果更加理想,总有效率较B组明显提高(P<0.01);同时A组患者止血时间及大便隐血时间也较B组明显缩短,由于失血量相对较少,使得A组患者补液量也得到明显减少(P<0.01)。本研究结果证实,联合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缩短止血及便血持续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0例与B组35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 此外A组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 B组给予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①A组72h内完全止血28例, 止血无效转手术治疗2例, 无死亡病例, 总有效率为93.3%;B组72h内完全止血26例, 止血无效转手术治疗7例, 死亡2例, 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χ2=12.025,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②A组补液量、止血时间及便血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③A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症状, B组出现心悸2例, 经调整剂量后消失。结论 联合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可以缩短止血及便血持续时间, 安全性较高,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

参考文献

[1]吴婷婷, 吴志勇.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新认识[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2012, 6 (2) :1-2.

[2]刘畅.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21) :102-105.

[3]李旭声, 郑宗茂.奥曲肽联合普奈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19) :71-72.

[4]雷启武.奥美拉唑联合善宁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 (12) :1752-1753.

上一篇:法律的占有下一篇:部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