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2024-05-25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精选12篇)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管理,环境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到了冲击式的改变, 网络信息化技术逐渐被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渗入到各行各业中。图书馆作为人们共享知识文化的重要场所, 其信息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图书的信息化管理, 能够强有力地冲破固有桎梏, 加速信息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

1 传统图书管理的特点

图书的管理主要包括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和传递等工作内容。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导致工作人员要进行繁重的工作内容, 耗时、耗力;同时, 很多时候读者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在工作人员整理好的图书中寻找他们需要的信息。在图书的更新方面, 往往存在更新不及时、重复更新等问题的出现。可以说, 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讲求提速和效率的时代中显得不相和谐, 亟待有效的改变。

2 图书管理信息画的发展现状

在科技发展和网络环境普及的今天, 图书管理的功能与形式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对于图书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目前存在以下一个问题。

2.1 电子图书的利用率偏低

图书信息化的标志之一就是网络数字资源的丰富和发展。电子图书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内容, 它的社会认知度还没有普及。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 很多人对电子图书不了解, 听说甚少, 导致很多读者对数字图书馆虽一知半解, 但却缺乏相关的使用方法。因此, 电子图书的利用率偏低。

2.2 缺乏专业人才

信息化时代对工作人员的要求随之提高, 而现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并不完全适合信息化时代下的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由于现有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 而专业技能人才并不能进入到图书管理的第一线, 导致现代图书馆中对图书的管理无法达到正常水平。因此, 图书管理的信息化进度缓慢, 图书馆无法提供社会需要的高效服务。

2.3 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薄弱

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数字化资源等认知尚浅, 信息化的意识相对薄弱, 是导致目前图书管理信息化进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原因之一。目前存在有些图书馆工作人员没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 或是将信息化简单理解为多放置几台电脑、多安装一些图书管理的软件, 而忽视了对工作人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的培训以及对信息化的更新和建设。

2.4 读者的获取能力有待提高

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同样要求读者能够与时俱进, 掌握网络检索方法。这就要求读者在一定的文化程度基础上, 首先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 能够自助通过计算机进行图书的检索程序, 从而轻松找到所需要的图书。

但据调查显示, 目前有一大部分读者群体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掌握不熟练, 虽然拥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 但是在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时候, 对文献、图书等的检索技能偏低, 导致图书管理信息化的运用率较低。

3 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3.1 开启全架式服务

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大部分是手工管理, 工作效率较低。面对如今图书信息量庞大的工作, 单单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不能及时了解各类图书的信息, 无法及时满足读者们的不同需要, 从而无法更好地适应现代读者的借阅要求。同时, 手工操作管理, 势必会出现一些可以避免的错误发生, 如信息的遗漏、误编等。

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图书的信息化管理, 能够实现全架式开放服务, 更好的服务更多的读者, 读者能够更加从容、有效地挑选自己做需要、做喜欢的图书类型。

3.2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运用数字资源建立图书馆的网页栏目, 例如开设馆内规则介绍、机构设置、信息查询等内容, 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 拉近多种多样的图书与读者的距离, 使读者能够全面地掌握图书的信息和存储状况, 利于有效进行查阅。

3.3 图书容量无限增加

运用现代数字化信息手段对图书进行管理, 能够为图书馆的藏书增加容纳空间, 从而使图书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知识的宝库。

4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图书作为储存知识的宝库, 是现代社会主要信息构成之一。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当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 如何价钱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是当今社会环境下图书馆人亟需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4.1 更新观念

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系列的、全面的建设过程, 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推进作用。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意义不言而喻。因此, 我们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 更新固有观念, 做到与时俱进。

4.2 提高人员的素质

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管理过程, 因此, 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相对严格。在对图书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 不断加强工作人员信息化以及相关业务能力的培训极为重要, 并在实践中相互交流, 提高能力, 从而快速实现图书馆的科学、规划管理, 最终完成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4.3 加大投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 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载和依据。图书馆的规模和水平代表着文化的传承底蕴和文明的发展程度。因此, 加大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不断推进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 将使图书馆的作用在新时期起着更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大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将有着不容置疑的长远意义。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使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转变, 图书馆的数字化成为必然。我们一定要顺应时代需要, 积极转变思想, 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梁乃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 2008 (3) .

[2]杜华.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工作探析[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09 (3) .

[3]冯静.浅谈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2010 (2) .

[4]钟守真, 李培.信息资源管理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5]信影.信息资源网络化对我国图书情报服务业的影响[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6) .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2篇

在许多高校中,管理层往往不重视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些高校觉得图书管理只需要分门别类而不需要进行过多的信息化掺杂在其中,认为信息化与图书管理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或者,一些高校仅认为采购一些与信息化有关的电子图书或者电子设备就是进行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而忽视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思考,忽视了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对信息化制度的探索。

2.2图书信息难以共享

尚未做到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高校很难与其他高校进行优势互补及图书资源共享。另外,在当前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做的比较好的一大批高校中,互相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这也导致了很多可以互补的图书资源难以共享。当然,除了主观因素之外还有技术条件的制约。例如:图书管理系统有差别,共享资料的格式、标准不同等,这都制约了高校图书信息的共享。

2.3信息化推进程度难以一致

在广大高校中,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是不一致的。不仅有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的差距,还有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的差距。在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下,出现了很多民办院校,这些院校由于建设经验不足、资金不足、管理层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其图书馆建设滞后,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这就是笔者所说的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的差距。再拿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来说,重点院校在整体的建设经费、上级单位支持、技术支持等方面都有着超过普通院校很多的优势,这就导致了重点院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与普通院校之间存在差距。

2.4高校缺少图书管理信息化人才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析 第3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资源共享

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建设时期,新技术革命时代背景下,对信息资源的传递速度越来越高。在信息时代潮流助推下,图书馆不仅是人类知识储存宝库,更是现代社会信息机构。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背景下,图书馆加快建设信息化,是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完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项全新技术,在图书馆不仅应用于借阅流通管理,也应用于图书馆其他环节的工作管理。在图书馆应用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在图书馆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此为基础为广大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自身具有开放性、关联性等特征,在图书馆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说实现图书馆内部管理全网共享资源,在图书馆外部也加强了社会工作之间的交互性,全关联方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操之可行的便捷服务。在我国诸多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均已应用成熟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多部门交互建设各学科图书资源,为读者提供数字化的图书期刊,为读者搭建图书学习便利平台。

二、无缝对接图书征订和选用

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系统,强化各工作环节的信息交流,无缝对接图书征订和图书选用工作,是一大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举措。图书管理的必要条件是图书供应,而图书供应意味着图书馆离不开和图书供应商顺畅的信息沟通交流。考虑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笔者提出“三主体、四步骤”的图书管理模式,即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图书馆广泛收集读者意见建议,和图书供应商之间就图书需求意愿进行深度沟通交流,共同确定图书编著和出版等事宜,以“读者需求-图书编著-图书出版-图书征订”的工作步骤,实现高效图书管理。在图书征订和图书选用的工作中,图书馆和读者、图书供应商基于信息系统进行图书信息查询、交流、征订、反馈等活动,不仅节约了图书管理人力资源,还节省了图书管理工作成本,大大提升图书管理效率。

三、优化图书信息收集发布机制

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摒弃“收-发+藏-用”的传统图书管理理念,创新图书管理理念,梳理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读者服务的工作理念,及时有效的收集图书信息,并将其准确的传递给读者,供读者学习、选用。第一,工作人员收集最新国内外图书成果,整理图书规划、图书建设、图书研究等信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国际图书信息,便于读者及时学习最前沿的优秀图书。同时,工作人员也要收集最新国内图书信息,在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内展示最新图书信息,供读者选用;第二,工作人员在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发布最新国内外图书信息,如图书作者资料、图书内容简介、图书版别和版次、图书定价、图书获奖、图书社会认可度、图书出版时间等。在图书管理中优化图书信息收集发布机制,利于更新读者知识,促进图书信息的流通。

四、加强数字信息化的推广

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数字信息化推广力度不足,读者对信息化图书管理不熟悉,甚至不了解、不知道。因此,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图书信息收集发布工作,还需要做好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宣传工作,利用图书管理的多渠道,宣传数字化图书馆。如,目前我国诸多数字化图书馆的创设,不仅取消了读者进入数字化图书馆的身份限制,还积极打造数字化图书馆开放式经营。尤其在微信等媒体平台发展推动下,数字化图书馆纷纷设有自己的公众号,举办电子阅读讲座、在线预约服务等活动,不仅加强数字化图书馆的推广宣传效果,也提升了数字化图书资源利用率。

五、提高图书管理队伍信息技术能力

面临日益变化的信息时代背景,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及时更新知识,紧随时代发展步伐。这就需要提高图书管理队伍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图书管理队伍培养,转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储备能力,促进其信息提取型能力的發展,尤其要注重培养图书管理工作人员自学能力,促进工作人员独立获取知识、理解知识、输出知识,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因此,图书馆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参与培训学习的机会,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补充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尤其要培训图书工作人员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技术等,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工作技能,助推图书管理转型,实现图书科学管理。

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助推下图书馆逐渐向虚拟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图书管理应摒弃传统管理理念,积极创新图书管理模式,共建共享图书信息资源。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基于图书内部管理视角,提出完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图书征订和选用、优化图书信息收集发布机制、加强数字信息化的推广、提高图书管理队伍信息技术能力五大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完善图书管理信息化工作。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飞,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4).

[2] 吴珍,关于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5(1).

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第4篇

近年来, 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普及, 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成为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巨大动力源泉, 同时这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综合国力的一个主要标志。所以, 进一步加快国内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水平、提高图书资料的管理效率等发挥着巨大意义。

二、当前我国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事实上, 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指的是借助网络技术对图书资料进行开发、整理以及使用。因此, 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将图书资料信息存储达到标准化、数字化的标准。然而, 当前国内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具体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点内容:

(一) 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十分缓慢

当前, 国内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在高校发展中, 其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对较成熟, 同时正朝着长远的发展方向发展。其中, 有些高校借助购买大量图书、建设网络数据库以及开发馆藏等方式, 进一步推动着我国图书馆资料信息化建设。然而, 从整体上来分析, 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依然相对缓慢, 因此, 当前,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快信息化建设发展。

(二) 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程度大不相同

当前, 因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与条件等存在一定的差别, 因此, 这必然会导致信息化水平也出现很大不同。例如: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 其图书馆资料信息管理设备都十分先进。但是, 在某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受理念与条件影响, 导致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十分缓慢。所以, 在当前国内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在将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信息化水平予以提高, 才能确保国内整体的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得以全面提高。

(三) 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 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飞速发展, 从而进一步推动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所以, 图书馆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对提高资料管理效率、加快图书资料管理行业的顺利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 才能从根本上打破传统图书资料管理存在信息比赛、重复工作等不良局面的产生, 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把图书资料管理效率予以提高。因此,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在将质量、速度等全面发展, 才能给将国内的图书馆资料事业取得巨大突破。这样一来, 还可以将我国的人口素质予以全面提高。

三、推动我国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 对图书馆资料信息化建设管理要引起足够重视

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文化建设一个不可缺失的内容, 特别是在提高人们整体素质、加快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功效。因此, 在当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身为图书馆里人员, 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推动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由最初的物质第一资源逐渐朝着知识第一资源观念快速发生转变, 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服务信息。

(二) 及时更新图书馆资料管理设备

为加快我国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必须有可靠的硬件设施作为基础。因此, 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 要引入各种高新设备、并且加快对新技术的研发, 为社会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 只有这样, 才能将图书馆资料予以充分利用, 并且又可以将数据库整体安全性提升高一个新台阶, 便于对今后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 将图书馆资料予以合理分配, 从而切实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

(三) 加快图书馆资料管理的网络化建设

1. 科学指导、有效组织网络化建设。

一般来说, 网络化建设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且其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因此, 要在网络化建设过程中,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图书馆所属的管理部门的不同来进行建设。由国家内部的专门图书管理部门进行科学的指导与组织规划, 从而有效减少重复建设、网络系统不能相互兼容等问题出现。

2. 提高图书馆工作自动化管理水平。

通常来说, 图书馆工作自动化指的是借助计算机技术, 将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予完成。若针对某个图书馆来说, 是要建设一专门的集成化管理系统, 主要涉及到图书馆编目、咨询、检索等的自动化管理。所以, 提高图书馆工作自动化管理水平, 是对图书馆资料进行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同时这也是加快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一基础内容。

3. 加快图书馆网络管理系统建设。

图书馆网络化建设指的是为将资源予以共享, 并且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由信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紧密结合的所构建的一新式网络管理系统。另外, 我们也可以认为此系统为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和图书馆建设的一个结合体, 同时这也是确保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以及各项业务协调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所以, 我们必须作出以下两点工作:其一, 要进一步推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其二, 对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进行科学指导与规划, 根据国家颁布和实施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办事。相信在不就的将来, 必然会和国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相互接轨。

(四) 合理开发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1. 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

现如今, 我国已经进入到一个知识发展时代, 其网络技术得到全面普及, 因此, 网络成为了现代社会传递信息的一个主要手段。然而, 对于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建设, 指的是在网络中将各种信息资源予以传输, 而读者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进行读取与使用。然而, 在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建设过程中, 需要注意两点问题:第一, 把传统的纸质信息资源转变为数字信息资源;第二, 把已有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予以保存, 或者是利用压缩、转化技术予以下载和保存。

2. 对重点数据库予以改造。

在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要结合馆藏所具有的优势以及服务性质等内容, 建立多个综合性较强的数据库, 从而更好的满足不同行业的发展需求;传统类型较为单一的数据库, 当前依然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可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改造, 这样使每一种数据库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3. 逐步完善图书馆网络管理体系。

对于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来说, 需要有完善的体系来予以保障, 这样才能确保所搜集、传递以及使用的信息更好的被读者所使用。特别是在“九五”建设期间, 其正在建设的“CALJS”项目, 即使接着信息服务网络完成建设的, 具有多种功能, 如:检索、传递文献、采购、联机合作等, 这样一来, 能够将教育资源予以合理的分配。

(五) 推动图书馆资料管理体系建设

现如今, 国内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缺少一个相对统一的管理标准, 而且这也成为影响国内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因。虽然, 当前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了多部关于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 如:《图书馆分类法》、《文献著录条例》等, 然而, 已有的法律法规并不能满足当前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各种需求。由此看来, 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尽早将关于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予以完善, 从而能够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六) 切实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当前我国的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偏低, 那么将阻碍我国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进而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现象。所以, 为进一步加快国内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必须要全面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另外, 针对不同的工作, 选用不同的管理对策。对于图书馆里人员的培训与指导要不定期的开展。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提升图书馆里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同时, 还可以为提升我国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七) 对数字馆藏进行合理的定位

现如今, 国内大多数专家都认为, 为加快我国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必须有完善的保障体系, 换言之, 要建立三级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国家信息资源服务保障体系、地区信息资源服务保障体系以及行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若可以将这上述三大保证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 那么便可成为数字定位数字馆藏的主要依据。事实上, 建立上述三级体系, 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 此体系的建立需要较长的时间。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 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然而, 当前,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图书馆资料管理朝着现代化图书馆资料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方向发展阶段。因此, 在此背景下, 要死事先将当前我国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弄清, 深入探究由意识、制度以及人才素质培养等的有效对策。并且, 还要建立完善的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从而为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假设打下牢固基础, 进一步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图书馆资料信息管理必然会和国际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接轨。

摘要:近年来,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速度飞速发展, 这样一来, 便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所以, 人们必须借助各种现代信息技术, 把图书资料予以分析、整理与开发。本文主要对国内图书馆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基本现状予以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进而我们找出了大量问题。并且结合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诸多加快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图书馆,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邹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资料服务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24) .

[2]段娜.加强图书馆资料建设, 以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求[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0) .

[3]王磊.图书馆资料网上查询系统的开发技术与实施[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4) .

图书出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第5篇

AMT咨询认为,出版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既要遵循集团管控的一般规律,又需要考虑到我国出版产业的特点。研究贝塔斯曼、麦格劳希尔等大型国外新闻出版发行集团,可以发现其管控模式均为投资控制型,对于集团总部来说,核心职能是投资管理,重点的投资领域是出版行业或者跨介质的传媒行业。但是,我国的出版集团尚处于扩大规模的阶段,对出版主业的关注使得投资控制型的管控模式现阶段还难以实现,而基本上处于一种介于投资控制型和经营控制型之间的管控,即集团总部不仅是投资中心,还是主营业务的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随着各个出版集团的发展以及上市进程的加快,可以预见未来的管控模式将逐渐转变为投资控制型,总部的定位将转变为单一的投资中心。

对于目前这种混合型的管控模式,集团总部既需要在横向上对主营业务的各个关键控制点进行管理和服务,又需要在纵向上对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各项职能进行跨度和深度的把握,

显然,这种管控模式相对来说较为复杂,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有效管控。然而,从整体看,我国出版产业集团化进程起步晚,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许多集团目前仍处于规划和初步实施的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重复投资、信息孤岛等许多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出版集团如何借助信息化支撑并实现其管控目的呢?

明晰集团的发展战略

集团发展战略首先是关于行业组合的决策,包括企业收购、出售企业、战略联盟和业务创新的决策,为自己的行业组合选择什么新的行业,它们应该具备的特点和把握的机会等等;其次是关于集团特点的决策,包括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采用什么样的计划和控制系统以及任命谁做子公司的经理等。行业组合与集团特点的匹配程度直接决定了集团竞争优势的发挥。

AMT咨询认为,出版集团的发展战略直接决定了信息化建设战略。

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图书现代化管理 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4-0181-02

一、传统图书和现代图书管理的对比

(一)传统图书管理和现代图书管理的载体不同

图书馆和纸质图书是传统图书管理的载体,而且图书资料繁多、难以统计,借阅时需要在大量的书籍资料中寻找,时间浪费很多,图书资源也不能被充分利用,这就是它的局限性之一。现代图书管理则是将大量的纸质图书转变为电子、数字资源,以数字图书馆的方式存在,存储没有限制,方便快捷,对图书管理者的工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二)传统图书和现代图书管理方式不同

传统图书是封闭式的管理,管理比较被动,管理者的管理服务多是程序性的,比如对图书的保护和读者借书归还程序负责。有时候附带做一些展览和咨询工作。这种被动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开拓图书市场。而现代化图书管理会自主拓展市场,不断提高效益和图书利用率。传统图书馆之间相互独立,在自行建设的同时也追求自身的效益,图书资源开发都是自主进行,资源不能共享,图书利用效率也不高。现代图书管理方式则比较开放,以网络信息化图书数据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图书资源可以共享,图书馆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有利于读者对图书资源的有效使用。

(三)传统图书和现代图书管理业务不同

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比较单一,多是根据图书展开,不会对图书资料进行加工,只提供单一的图书文献资料。而现代图书馆管理范围很广,信息技术运用频繁,例如图书文献数字化、电子化、资源共享,等等,管理工作深入且广泛,符合现代化对图书文献的要求。

二、图书现代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效的管理系统

当前,不少图书馆都是独立管理,图书管理系统也是独立的。尽管有图书馆采取了现代化管理措施,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还是缺乏健全的联合管理系统,图书馆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联合系统,原因在于图书馆相互的借阅机制很严格,手续办理效率低下,读者跨馆借阅图书很不方便,借用率不高。图书资料独立而且分散,缺乏信合信息平台,图书使用效率无法提高起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对书籍文献资料的浪费。

(二)图书信息化管理技术缺乏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已经被普遍运用于各行各业中,而图书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还比较缺乏。观念落后、创新后劲不足、高科技技术研发缓慢、现有技术薄弱等问题都是图书现代化管理的阻碍因素。新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滞后使得图书现代化管理效果不高,图书管理者不能根据形势发展采用新技术,影响了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速度。

(三)图书专业管理人才不足

由于图书管理学科的建设进程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发展,专业人员的培养机制无法满足图书的现代化管理发展。有部分图书管理者管理理念陈旧,业务技能水平不高,没有创新的动力。图书的现代化管理急需大量专业人才,社会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上的欠缺成了阻碍图书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原因。

(四)知识产权纠纷

图书现代化管理离不开图书信息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可以让读者更加便捷地查阅资料,同时也容易出现知识产权的纠纷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对文化建设相当重要,所以,图书管理者应该将信息化图书建设和知识产权产权保护联系起来,考虑到图书馆的利益和信息拥有者的知识产权问题。

(五)图书馆重复建设

不少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都没有从整体上来部署,有的甚至还在重复建设,既造成了图书馆的闲置,又浪费了相关的人力物力资源。因此,文化部门必须对当地的图书馆建设进行统一的科学规划,实地调查当地图书馆的发展形势,然后制定科学的战略措施,对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进行合理布局,不能为了追求功绩而盲目重复建设,一定要将各图书馆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如何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图书现代化管理

(一)统筹规划图书管理发展

图书现代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是造福后代的大事。图书馆和管理者必须要转变观念,根据新时期的图书管理发展要求来开拓创新。具体来说,要制定具体的图书信息化建设目标,完善图书目录登陆体系,建设智能化查找程序,以光碟化方式储存书籍文献内容,逐步贡献图书信息资源。图书馆应该结合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规划图书信息化建设,循序渐进地实施科学的建设措施。图书馆可以成立技术专家组,详细分析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情况,并设计出系统而科学的规划方案。

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综合处理,建设图书馆数据库,将主要信息要素提取出来,规范地存贮到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并将馆藏信息转化为能够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信息。书目数据库是图书数据库中最复杂的数据库,以书目数据库为基础的数据库,关系到电子图书文献的编目、流通、检索、阅读、文献开发等工作的自动化处理。所以,我们要对后台数据库的规范化建设给予应有的重视,这将关系到图书现代化管理的成败。

(二)构建信息化资源的联合保障机制

图书馆应该联合起来,以合作、共享、发展为原则,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规划未来。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图书现代化管理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并持续发展下去。图书馆在收集信息资源时不必要求面面俱到,也不能自主开发先进的、全面的、数量丰富的、实用性高的信息系统,更不能只依靠自有的各种资源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这不符合图书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所以,图书馆及管理者们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一个全面的信息资源共享合作机制,联合编目,实现馆际互借,加强网上协同参考咨询服务,另外,还可以根据地域性来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将各个图书馆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建设图书信息化资源的联合保障机制。图书馆应该牢牢把握住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机会,积极建设信息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优质而高效的服务。图书馆之间不断协调各自的资源使用利益,强化发展活力,持续建设全面的馆藏书籍文献资料,强化图书馆之间的联系,联合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现代化图书管理服务。

(三)加强图书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图书馆应该积极研究信息化应用建设,根据当前图书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有选择性地选择科研课题,推动研究和应用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并努力促进图书信息化建设能够科学地进行下去。并且,制定有效的人员在职培养教育措施,让管理者不断学习新的图书现代管理新技术,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对图书管理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提倡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及风险精神。提升图书管理者的业务技能,给他们创造机会去选修专业课程,例如在职攻读双学位、进修访问、业务培训、合作研究等等,这对图书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领会图书信息化建设的深刻内涵。当前的社会形势发展变化迅速,图书管理者不能故步自封,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才不会落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图书馆在规划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培养策略,要培养能力型人才,尤其是要重视培养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自学能力,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能够独立掌握、理解、转化、输出知识。对于图书管理人才来说,信息素质教育十分重要,这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才干。管理者必须要能够正确地获取信息,科学地创造知识,这样才能适应图书现代化管理,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援。

(四)持续投入信息化建设资源

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图书现代化管理离不开大量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众所周知,图书是我们的文化智慧结晶,详细地记载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不管是国家还是地区,或者部门、院校,图书馆的规模和图书管理水平都标志着它们的文化底蕴,也是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图书是人类重要的知识宝库。根据当前社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图书现代化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任务,努力加大投入,推动图书现代化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促进社会文明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作。图书馆应该以信息化建设满足用户的需要,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知识困难。要进一步扩宽信息知识服务的受益层次,为社会、高等教育事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服务。由此来讲,努力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有着长远的社会利益。从图书馆的角度来讲,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但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手段;图书馆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能够使得图书馆更加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体现了知识经济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其服务对象素质的要求。图书馆通过信息化建设为信息化人才甚至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信息服务和教育,从而帮助克服教学科研中阻隔信息的“壁垒”和制约创新的“障碍”。

四、结语

总而言之,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图书现代化管理是现代图书管理的发展要求,其中的关键就是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建设,而发展模式就是开放性的智力经营服务。由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现代图书管理正迎来发展机遇。所以,图书馆要将高素质技术人员培养和信息技术运用结合起来,促进现代图书管理事业快速发展,并逐渐向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国际图书管理方式靠近,实现图书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继坤.浅议图书管理现代化[J].安顺学院学报,2008,(3).

[2]王艳.信息经济与图书管理现代化[J].北方经贸,2007,(6).

[3]李岩.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0,(6).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研究 第7篇

1. 创新图书管理理念

图书管理创新工作的真正落实, 首先要创新图书管理理念, 可以说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开展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图书管理适应时代要求, 提高图书管理质量, 需要从三方面创新理念:第一, 加强特色图书管理。在图书管理现有资源基础上, 重新组合优化配置, 在共享资源下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第二, 创新图书馆传统发展模式, 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多是封闭式的经营管理, 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信息建设需求, 需要强化图书馆区域合作交流, 在社会领域共谋发展;第三, 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 按照信息化建设规则, 对图书馆功能进行重新定义, 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

2. 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 图书管理对制度体系创新提出全新要求, 可以从四方面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第一, 创新图书管理综合制度, 如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图书管理人员编制、图书管理职责执行、图书管理岗位设置、图书管理权限等;第二, 创新图书管理行政制度, 如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晋升和奖惩;第三, 创新图书管理业务制度, 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 重新界定图书管理工作的操作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馆藏资源的采编等;第四, 创新图书管理服务规范, 基于图书读者的需求, 界定读者权利和义务, 创设舒适的读者阅读空间,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为读者服务至上,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提高读者图书借阅率。

3. 创新人员管理制度

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 为满足图书管理创新需求, 应同步创新人员管理制度, 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 将市场竞争理念引入图书人员管理工作, 创设开放竞争的工作氛围, 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制定人员发展规划和管理计划, 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提升人员工作技能, 完善人员管理培训机制, 在图书人员管理制度内构建良性竞争体系, 实行终身培训机制, 为图书管理提供人才支撑;第二, 基于图书管理的人员实际需求, 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 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 并稳步推进员工考核机制, 强化员工工作危机意识, 提高员工图书服务能力, 确保图书员工相对稳定性。另外, 图书管理应鼓励员工自我学习, 自我管理, 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研究图书管理知识, 培养优秀的工作员工。

4. 重视安全建设

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下, 不仅要求优化图书硬件, 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建设视角下, 图书管理创新模式, 意味着图书管理硬件设施的优化建设, 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 利于图书馆优化阅读资源, 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但是, 在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中, 应时刻具备危机意识, 时刻关注工作中的风险, 高度警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防止发生信息被盗、信息丢失等现象, 定期检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实时监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运行, 及时发现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管理漏洞, 避免系统危险发生, 做好图书安全管理工作。

5. 创新技术应用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 图书管理技术创新应用, 就是加强探索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领域的应用。当今社会中信息化进步, 对产品服务有推动发展作用, 促使社会进入电子商务时代, 图书馆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分析总结相关图书信息, 剖析电子图书的特点, 创新图书管理机制, 最大限度地将电子图书引入图书管理工作, 让电子图书成为最便捷、最快速的信息传播渠道, 最大化发挥信息化功效。另外, 图书管理创新技术应用, 就是加快建设图书硬件设施, 创设良好的读者阅读环境, 为读者更好地汲取知识服务。图书工作人员在提供服务时,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图书服务理念, 不断加强图书服务技能培训, 创新图书服务方式, 促进图书多样化服务发展。

总之,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 图书管理应与时俱进, 创新图书管理理念、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创新人员管理制度、重视安全建设、创新技术应用, 以读者需求为导向,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科学规划图书管理人力资源, 实施标准规范的图书服务要求,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安全的图书环境下, 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完善图书管理体制, 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

摘要:近年来,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给社会各领域带来极大变化。图书管理也不可避免地受信息技术影响, 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需要基于信息化建设创新图书管理, 以促进图书管理更好地发展。本文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 对图书管理创新工作进行研究, 从创新图书管理理念、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创新人员管理制度、重视安全建设、创新技术应用五方面提出图书管理创新路径。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图书管理,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于欣, 浅析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15 (1)

[2]赵玉军, 浅谈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8篇

1 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管理现状

在当前, 传统图书馆普遍将工作的重点放置于对知识、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等方面, 并没有认识到知识信息传播和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在信息时代环境下, 如何将知识信息实现有效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宁夏固原图书馆, 由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因素, 只能够向一定范围内的群众提供服务, 所服务的读者较为有限。但是随着网络系统平台的不断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局限性, 使得图书馆大大拓展了自身的服务范围。但是随着而来的问题, 信息大爆炸使得现在网络信息繁杂多乱, 用户需要在众多信息来源中精挑细选, 甚至无从下手, 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才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对象。这种信息泛滥的现象使得人们对于高质的信息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宁夏固原图书馆应该抓紧这次机遇, 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向读者提供高质服务来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2 宁夏固原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⑴展开读者调查, 优化资源配置。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 是图书馆开展活动所围绕的重要主体。图书馆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对读者展开各种调查, 比如问卷形式、采访形式, 深入了解读者的心理和需求。图书馆还能够在读者群中组建一些团队, 比如读书协会, 在这些团体内部发放调查问卷表, 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落实读者调查工作,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 持续性提高固原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保证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完成调查工作, 得到足够的反映信息和措施建议, 为图书馆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⑵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宁夏固原图书馆来开展数字图书馆研究的过程中, 需要积极地吸取发达国家地区建设数字资源库的经验, 要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手段,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找到适合自身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途径。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应该尽量的采用国际化标准, 对于并没有根据相关标准组建的资源库, 需要充分的考虑数字项的描述, 设置灵活的接口, 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保证以后的数据信息转换和衔接工作。图书馆在对数字资源库进行整理加工的时候, 需要注重其版权问题, 真正的在根本上尊重知识产权, 为我国数字图书馆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管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⑶提升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指的是人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水平, 它不单纯是一种能力体现, 同时也是一种基础素质。可以这么说, 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环境下, 图书馆馆员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首先, 图书馆员在信息获取、收集、整理、使用、下载的相关信息活动过程中, 需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 要自觉地抵制不良信息。在信息大爆炸的环境中, 图书馆员需要培养优秀的信息意识, 才能够更准确的把握信息, 加深对信息的认识, 不然将会对图书馆的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快速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宁夏固原图书馆需要定期的对图书馆员展开培训, 提升他们的信息应用水平, 提高他们对信息的鉴定能力, 更好的解决图书馆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图书馆培养高素质的馆员, 能够更出色的识别网络信息, 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 向广大读者提供更为适用的服务, 使得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获取数据资源的导航者。⑷加强对多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图书馆的根本在于信息数据。在现代化社会中,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是丰富多样的数字资源库, 离开了数字资源谈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无异于空口白话, 没有实际意义。宁夏固原图书馆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不断地实现自身馆藏资源的数字信息化, 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不仅要包含中文信息资源, 同时也不能放轻对国外专题数据的引进力度, 明确自身馆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建立相应的特色资源库, 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赢取更多读者的选择。⑸树立人文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人文化管理。要构建和谐的管理文化, 固原图书馆需要树立人文管理理念, 从根本上讲人看成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对象, 要注重对人本体价值的挖掘, 要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图书馆内外部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 以读者作为图书馆服务中心, 明确图书馆所开展的各项工作根本出发点是为读者提供便利, 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图书馆要树立以图书馆员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培养服务创新的态度, 要充分的尊重和关心图书馆员, 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以良好的治学态度来落实图书馆各方面的工作, 解决管理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 塑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不断推动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脚步。

3 总结

传统图书馆的管理运作模式已经逐渐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信息的传播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宁夏固原图书馆需要紧紧跟随时代, 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能够展开读者调查, 优化资源配置, 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 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培训力度, 提升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质, 同时加强对多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树立人文管理理念, 真正的使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 为广大读者所接收。

参考文献

[1]邓尚民, 刘文云.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对策[J].情报科学, 2002年06期.

[2]张玉凤, 梁晓天, 王凤翠.图书馆在科技信息化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5年01期.

[3]陆怡.数字图书馆发展引发的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6年.

[4]姚水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职教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 2002年.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9篇

目前我国图书情报管理实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政府建设的主要课题, 因此为了巩固职业学院图书情报管理的整体管理水平, 必须要强化信息化建设, 才能进一步实现情报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而且图书情报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 并且图书情报管理涉及的管理内容非常繁杂, 所以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必须要建立信息化管理措施, 才能有效的扩大图书情报管理的范围, 并未实现图书情报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管理要求奠定基础。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情报管理的价值。

一、职业学院图书情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阻碍

(一) 图书情报管理软件缺乏统一性

图书情报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计算机为载体, 但是由于各个学院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样, 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软件不兼容等现象。并且暂时还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图书情报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 因此造成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情报管理软件缺乏统一性, 从而严重制约了图书情报管理的稳定发展[1]。

(二) 图书情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不够

图书情报管理必须要建立在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上, 才能有效地发挥管理价值, 并且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可以优化管理秩序, 从而实现系统性管理。但是由于大多数学院图书馆藏书量和藏书类型较多, 所以为管理增加了难度。并且图书情报管理基础较薄弱, 所以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 因此目前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院校来说, 信息化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严重制约了管理的范围。

(三) 图书情报管理信息化管理技术薄弱

图书情报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但是由于大多数职业院校对图书情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技术要求掌握的比较单一, 并且缺乏实践指导, 从而导致信息化管理技术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并且技术一旦落后, 就会造成图书管理缺乏更新, 从而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要求。并且目前大多数情报资料的收集和存档都完全依靠信息网络技术, 包括文件传输、文件存储、资料共享等内容都是信息化处理, 因此技术薄弱的信息化管理会导致图书情报管理严重滞后[2]。

(四) 图书情报管理人员信息素质不高

信息素质主要是指信息技术, 因为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管理人员的操作管理实现的, 所以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专业的信息技术和精湛的实践操作经验, 才能胜任信息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各大院校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入职门槛设定的较低, 从而导致信息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普遍较低。并且院校还缺乏信息化专业培训, 从而导致学院的图书情报管理的整体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

二、实现图书情报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一) 建立完善的网络情报系统

首先, 在学校建立完善的网络情报系统, 包括公共服务网和其他社交网站, 并把学校内部的各个网站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可以互动的网络集合, 从而便于实现一体化管理。同时还可以利用校内网站进行图书情报收集平台和信息宣传交流窗口。此外, 还要更新情报管理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保证机器能够正常运作。最后, 还要为情报管理的资源共享创建平台, 并制定相应的故障制度和约束措施, 进一步保障图书情报资源的原始性、安全性、可靠性奠定基础。

(二) 配备统一的管理设备

前面我们说了由于大多数学院为了节省成本, 所以往往使用的计算机型号和规格都不一样, 从而为统一管理增加难度。因此必须要整顿学院的管理设备, 包括对计算机以及存储装置的配置。因为要想把情报管理体系覆盖整个学院, 就必须要实现设备上统一, 才能实现技术上和资源上的统一。因此, 只有实现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设备管理, 才能为职业学院单位图书情报管理实现信息化提供硬件保障。

(三) 建立复合型管理队伍

复合型管理队伍有两层含义:一是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二是加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专利技术[3]。因此一个是精神层面的管理, 一个是行为层面的管理, 所以只有将二者很好地结合才能实现复合型管理目的。总的来说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 因此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正确的正式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才能有效地突破管理障碍。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 并将考核机制与培训管理相结合, 才能有效地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 并且通过考核标准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 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图书情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许多棘手的问题, 所以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才能有效地改善落后的发展现状。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不断有新技术应用到信息化建设中, 从而有效地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并且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 信息化建设将会成为院校图书情报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要大力倡导和宣传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才能进一步为提高图书情报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准确性创造条件, 从而更好地为构建系统化、一体化图书管理标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璐.我国职业学院图书情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科技信息, 2011年22期.

[2]朱珺.图书情报管理的个性化与信息化发展研究[J].兰台世界, 2013年05期.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10篇

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及特点分析

1.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分析。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第一,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的提升了图书馆信息的时效性, 为图书馆数据资源的管理、存储与查询等提供了便捷。第二, 在新时期背景下,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应了图书馆改革的步伐, 为图书馆实现智能化管理目标提供了支撑。第三, 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其图书检索方式较为单一, 读者使用不方便, 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极大的丰富了图书检索方式,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完成对图书馆资源的检索, 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文献等。可以说, 图书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是图书流通工作人性化服务的一种体现, 同时该工程建设的应用也有效的提升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为整个图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第四,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等要求比较高, 因此, 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满足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能积极应对读者提出的问题, 为读者高效和高质的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等创造了条件, 也为图书馆服务形象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现阶段,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扩大资源的无限性。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将图书馆实体文献资料转化为数字化资料是其中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而存储数据库的建设, 一方面扩大了图书馆的存储空间, 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文献资料等的存储总量。另外, 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这样一来也就为图书馆间文献资源的共享、交流和利用等提供了支撑, 补充了图书馆资源不足的现状, 为图书馆知识、文化等传播功能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满足读者在阅读方面的不同要求, 为人类社会、文化以及科技的进步创造了的氛围。

二、探析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

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单位重视力度不够是造成其发展缓慢甚至是停滞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图书馆领导层认为, 信息化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设备、软件以及相关系统等, 故而在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为了降低投入成本, 只是购买了计算机, 并安装了一些相对较为简单的软件, 而这一现象的存在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使得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受阻, 对图书馆长远发展不利。另外, 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受到领导层不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在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中, 积极性不高, 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深度不够, 对自身专业素质水平要求不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进步。

2. 工作人员学历和知识结构水平不高。

现阶段, 部分图书馆馆员学历和知识结构水平还比较差, 尤其是高学历人员占有比例比较小, 同时在计算机信息化人才方面也比较缺乏。受到这些人才因素的限制,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效率和质量还有待提高。例如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而言, 对计算机信息化、图情知识等人才的需要比较大, 但是部分图书馆在这一方面的人才比较少, 一些专业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另外, 传统管理模式对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并不高, 但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提高了对馆员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方面的要求。但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馆员却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日益加深的背景下, 技能型与专业型人才是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而图书馆人才配置比例失调、配置不合理以及专业水平差等现象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使引进的一些先进化技术设备应用出现问题,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无法提高现代化图书管理信息化利用效率。

3. 图书馆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完善。

在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中, 高效的、规范的以及标准化的资源管理机制是保证整个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但是, 当前部分图书馆在资源管理机制方面还有所欠缺, 例如资源管理机制规范性、系统性以及标准性等还不完善, 造成由其所提供的参考资料, 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指导意义不大, 加上相关协调机制的不完善等, 都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外, 在部分图书馆资源管理中, 各个资源库相对比较封闭, 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不大, 导致图书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信息资源的最佳化利用受到影响, 使信息化管理在图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便捷性无法充分表现出来。

三、探究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应对策略

现阶段, 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 因此, 应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探究出最佳的应对策略, 以有效的推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 提高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

通常情况下, 图书馆自身对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决定今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第一, 图书馆领导层应当提高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到重点工作中去,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硬件和软件等设备的投资力度。例如对于软件方面, 图书馆应当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软件, 提升对资源的管理效率, 为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最佳化利用提供基础。第二, 图书馆馆员应当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和研究力度, 提升自身对信息化设备以及软件的操作运用水平, 通过参加一些操作技能、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 为今后图书管理信息化设备的操作应用提供基础。最后, 各地方政府及单位等也应当注重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必要情况下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图书馆员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对整个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图书馆应当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及专业的管理队伍。第一, 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 提高在职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增强其信息化建设意识, 同时还应当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充分调动馆员的参与积极性, 为今后图书管理信息化开发项目的开展, 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另外, 还应当提高馆员信息化意识和素质, 为其提供训练信息化技术的机会, 让其掌握相关设备的具体操作内容, 为信息化建设实效性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 引入一些高层次、高素质、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因此, 图书馆方面应当提高对人才引入机制的重视力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选拔一些优秀的、高素质、专业性强的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以及图情专业人才的加入, 为今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基础。

3. 完善图书馆资源管理机制。

资源管理机制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 图书馆应当结合社会市场发展与读者特点等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资源管理机制, 使其具备一定的多样化特点。社会市场发展和读者的要求是图书馆发展定位的重要依据, 对此, 图书馆应当提高认识, 将社会发展、读者需求和自身情况等相结合, 制定针对性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控制和管理策略, 为实现网络资源的吸收和整合提供基础, 进而提升图书馆资源信息的服务水平。图书馆资源管理机制的建立和执行必须依靠相应的硬件设备, 因此, 图书馆应当加大对相关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 引入一些先进的设备, 为图书馆资源的最佳化利用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

4. 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 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公众, 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读者的需求, 以切实保证信息化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创新传统“电脑、网线”单一的管理模式, 例如图书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应当注重对阅读自由性、快速性等方面的服务, 这样一方面读者可以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网络化服务模式来自由选择相关的图书资源, 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 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拓展读者的知识面, 提升其专业素质水平。图书馆可以通过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 对网络资源信息进行重组和整合, 以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滞后性,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民众精神文化的提高。基于此, 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 图书馆应当提高认识, 加大重视力度, 全面推动信息化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小艳.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现代交际, 2016 (7) :235.

[2]陶继华.信息化服务背景下女性馆员职业困境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以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 (3) :27-30.

[3]刘园园.高校图书馆资料信息管理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思考[J].办公室业务, 2016 (5) :169-170.

[4]蔡丽秋.基层党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赤子, 2016 (1) :164.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图书管理工作 信息化建设 阅读服务 途径

中国分类号:G25

在高中图书馆里工作中推行信息建设,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并且对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管理,从而方便为学生进行服务。图书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以提供更加健全、广泛的阅读服务。

一、以人为本,凸显阅读功能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的工作理念,时刻将学生与教师的阅读需求放在第一位,尽可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图书资源,并且最大限度地服务读者,使图书资源能够向更多的人开放。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一般采用的是图书实体借阅的方式,读者一般采用登记的方式完成借阅流程,对馆藏的图书类型、数量、位置没有一定的概念,因此存在着沟通上的误差,影响学生正确查看图书资源。而实现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工作能够将图书资源登陆到网站上,学生可以实现快速检索和浏览,查找图书的位置、数量和状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实现借阅。同时,网络上还有海量的图书资源,将其余高中学校图书馆藏进行结合,就能够让学生方便地浏览网络图书资源,从而扩大阅读面,全面掌握知识。

二、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需要的仅仅是书架、纸笔、登记卡等工具,在工作过程中劳动力较大,处理信息的速度较慢,无法实现高效阅读服务。而信息技术下的图书管理工作,应增加计算机、网络等基本设施,开通网络图书管理系统,设立自助查询网站,在图书馆内设立自助借还书系统,制作并发放图书借阅证,实现一人一证制度,根据学生手中的借书证来决定学生借书的数量,方便学生自助查询借阅时间,并预定、推荐书籍。通过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大大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图书管理人员不用再用纸笔对学生的借阅情况进行登记,并且能够方便整理读者信息,为图书资源的流通提供合理的建议,为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阅读服务。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管理

随着图书管理工作逐步向着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应得到提升。获取信息化人才主要有两方面的途径,首先是加强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招聘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新员工,使其能够在当前图书信息系统中加入更多高新的管理技术,并且对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维护,保障图书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定期进行升级。其次,学校应对原有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使用图书管理系统的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使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在提高工作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熟练掌握电子借阅流程,在学生刚进入高一时,要對学生整体进行图书借阅流程和规范的介绍,让学生能够明确检索图书、查询信息、使用借阅证的主要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电子图书资源获取的方法,从而使整个自助借阅系统都能够顺利投入应用。

四、完善图书资源建设,实现沟通共享

在对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进行完善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电子图书资源的整理,并将非电子资源转为电子资源,不断增加图书馆文献信息,实现图书资源一体化,满足学生和教师对于阅读的需求。与此同时,要实现学生与图书管理人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两者之间搭建信息的桥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建议,让读者与管理人员共同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和完善,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促进图书馆各项设施的完善,以方便两者的沟通,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图书资源共享。例如,管理人员可以在校园图书网站上开辟“意见箱”,让学生踊跃提意见,对于学生推荐的书籍,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采买,满足学生对于各类图书的需求,也可以开辟校园图书馆微博、微信等公共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咨询,与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沟通。

五、结语

高中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期望。作为图书管理人员,我们应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为高中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卢晶. 中学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的意义[J]. 吉林教育,2014,30:32.

[2]李文勇,阮礼银,马振华. 信息化条件下创新图书管理研究[J]. 金田,2014,11:394.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12篇

1.1 重要性

《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动高校图书馆发展进程,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图书馆信息的处理速度,能够实现图书馆日常办公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拓展图书馆功能模式,打破传统时空界限,改变信息资源结构和信息获取方式,极大的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建立信息化教育体系,能够有力促进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搭建知识化教育平台,进而开展社会化远程教育,拓展了社会化利用途径。

1.2 必然性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使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优势和特点,对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将知识、信息与需求者之间的交流从纸质形式发展为网络虚拟形式,实现了资源共享的发展需求,这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此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虚拟网络的快速发展,文献资料的展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网络信息化也开始展现出比纸质资源更为优越的地方,这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

2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任务

2.1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思路

正确的思路保证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彻底解放思想,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充分认识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优势作用,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高校应重视高新技术发展优势,了解并认识信息化建设的规律与特点,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区域优势,改善网络环境,探索“分散建库、集中联库、分散服务、资源共享”的新型信息化图书馆发展道路;此外,高校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还应提高技术水平,保证信息标准,力争信息规范。

2.2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任务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数字化、网络化基础上的系统工程,需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这样才能够结合图书馆自身特点,进行充分有效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首先,结合高校图书馆自身特点进行信息资源库建设,包括文献库建设、网络资源开发、数据库建设等;其次,进行管理、服务等系统建设,比如联机检索、文献采购协作、文献传递、数据库检索、网络查询、馆际互借、联机合作编目等;最后,通过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这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任务。

3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与管理建设的路径选择

3.1 注重信息建设软硬件的投入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图书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学校专业建设、教学研究、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基础。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要结合图书馆特征和信息化特点加大软硬件的投入,要保持超前意识,始终与社会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前沿保持一致,能够在网络信息发展进程中完成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匹配与更新。此外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既要有自己独立的系统,同时又能够与社会系统实现兼容,这就需要借助局域网、互联网的优势,统一软硬件标准,以便信息共享和利用。

3.2 积极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推动下,逐渐拓展其服务范围,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这就要求其服务模式必须适应市场化发展趋势,能够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这也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路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加大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服务建设,依托信息化系统向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以及推介性服务,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形式,比如信息的网络推送、电子邮件、网络平台、公众号或公众平台等。

3.3 注重信息数据库的特色建设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体现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平台化、共享性等特征,另一方面也要紧密结合高校图书馆自身特征,要突出图书馆自身的特色优势,建设具有高校自身特点的数字化图书馆。依托高校自身特征和优势进行准确定位,注重特色建设,处理好当前需求与潜在需求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凸显高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和学生研究成果,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满足广大师生和社会读者的需求。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建设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以其丰富的图书资料成为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图书馆自身特点的优势,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上一篇:从严管理下一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