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的大学生德育

2024-06-13

学分制下的大学生德育(精选5篇)

学分制下的大学生德育 第1篇

1 学分制的特点和优势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 衡量学生学习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所依据的思想基础是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在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把追求个人的和谐、自由发展视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通过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自由选择专业、课程和修业期限, 修满学校规定达到毕业水平与取得学位所需的学分总数, 即可毕业并取得学位。与传统的学年制相比, 学分制更注重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自主化, 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和弹性化, 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个别化, 学习方式的指导性和主体化。实施学分制有利于因材施教,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个性化, 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综合办学实力。

2 学分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长期以来, 高校形成了学校抓院系、院系抓年级、年级抓班级的德育管理模式, 以班级为主要载体, 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形式。学分制的实行, 对学生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影响:

2.1 对高校重理论灌输、轻道德实践德育方法形成新的挑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品德的形成源于个人道德上的需要和自觉, 其形成过程受社会道德的影响。然而, 长期以来, 高校普遍存在着重道德理论灌输、轻道德实践的现象。一些学生工作者较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把道德教育的过程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道德教育过程, 将教育者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 通过考试的形式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服从。这种只注重道德信息从师到生的单一流向, 必然使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 不利于学生将道德意志内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和外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造成学生道德理论与道德行为脱节。

2.2 学分制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学分制给学生的思想意识带来深刻影响表现:一是学习动机呈现多元化。学生在缩短学制、提前毕业的驱使下, 重业务轻政治、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分轻技能培训的倾向时有发生。二是学习过程呈现复杂化的趋势。与学年制相比, 学分制放松过程管理而重视目标管理, 学生们自由选课, 只要考试通过, 就能获得学分, 这使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章法, 忙于应付考试, 在允许范围内重修课程增多, 延长了学制。

2.3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降低。学分制的实施, 给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表现为赋予学生较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强调竞争, 讲究效益,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导致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同时, 偏重学科成绩考核, 容易使学生重视学习而忽视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从而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

3 实施学分制后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实施学分制是高校教育体制的一场深刻革命, 它必然带来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巨大变化, 使高校学生思想意识发生变化。”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形势需要, 积极更新道德观念, 努力探索高校德育工作新思路, 建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1 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 把德育渗透到其他课程中去,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两课”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深化“两课”教学改革, 以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作为思想武器, 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把传授“两课”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3.2 建设高水平的德育教师队伍, 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康德说过:“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更要注意的是, 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换言之, 即只有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作为德育教师队伍必须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优良德行, 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真正在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正确的做事、做人的态度, 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3.3 抓好行政班的班集体和团支部建设, 增强德育工作载体的凝聚力。在学分制条件下, 原来以专业、年级为基础的行政班逐步淡化, 学生中离合频度增大, 在学习中出现较大的流动性。自然班作为教学组织的功能消失后, 作为学生的一个基层组织仍有存在的必要。学校从新生进校就应选拔和培养一支班级骨干队伍, 设立党团支部, 抓好党团组织建设,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党团活动和组织生活来进行, 特别是注重学生党员的培养, 用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模范性做表率, 保证各项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

3.4 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环境, 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网络环境是科学技术浪潮对高校德育工作所提出的现代命题, 着力研究高校德育工作的网络建设, 是把握高校德育工作时代性的根本出路。在实际工作中, 学生工作者通过校园BBS、主题网站、博客、QQ等实现德育工作主阵地的网络化建设, 弘扬主旋律, 用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高校学生网络文化建设。同时要着力培养高校学生在网络中的主体自觉和自律, 通过德育工作与制度管理并举的方式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综上所述, 学分制的实行, 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显著变化, 必须转变传统的德育手段和方法, 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不但适应学分制运行的要求, 将高校的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摘要:德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行学分制的高校, 德育工作者要理性审视德育工作现状, 在实际工作中更新观念, 探索有效对策, 才能不断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德育工作,对策

参考文献

[1]舒莉.试论学分制条件下高职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7

[2]王德广.当代中国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与困难[J].中国电力教育, 2004.3

[3]丁荣国.高校德育低效原因探析与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7.1

德育学分制中职学生管理探讨论文 第2篇

我国的中职院校的专业课老师比例不高,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也普遍存在不足,如果老师的师资队伍不改观,很难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学分制教学模式下管理。随着我国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也要保证人才质量,在平常的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智慧与技巧。对于中职院校设置课程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老师要想适应课程的需要,就必须接受不同形式的培训。另一方面,要想对中职院校的教师建设水平得以提高,是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在对教师的培训中,培训资金的筹集不是一所院校就能够完成的,它还需要各地方财政的筹措,对专业骨干老师、专业的负责人的培训工作给予相应的补助,对教师的精品教材的开发与技能大赛给予相关资助。

2.2促进中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

要想保证德育学分制的教学方法在中职院校得到推广,就必须要促进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手段的改革。学分制需要涉及到教育工作的各个层面,包括家长、教师、校方领导、管理者、教育部门等。首先,中职院校上下要思想一致,坚持学分制的“以生为本”的教学宗旨,树立起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把促进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学的基础,建立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新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一切人员的积极性。然后要完善学分制的教学模式下的管理制度,增加选修课程与相关课时,实现弹性教学的手段,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重新编制相应的教学指导方案。取消留级制度,允许学生采取分阶段完成学业。在教学过程中,切记不使用“必须、一定、应该、开除”等强硬的字眼,多加利用“可以、行、不错、很棒”等人性化的语言[2]。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允许学生在完成本专业的学分情况下,再去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

2.3营造良好德育的校园环境: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进行学生管理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是离不开所有师生的支持,全体师生需要共同的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把构建一个良好人际关系的校园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对校园的管理工作秉承科学化、人性化的原则。对于学校来说,最大的工作莫过于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教育不是老师单方面的工作,也还与全体学生息息相关。对于心智与思想都不是很健全的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只知对学生采取满堂满灌教学,是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营造良好德育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有归属感,才能真正从心里接受老师的德育教导,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达到满意的效果[3]。

3结语

学分制下的大学数学分级教学的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大学数学 分级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31-02

大学数学作为高等教育中最基础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反应能力和思维扩展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的指示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学校在不断地进行着扩招,学生的来源从精英化逐渐向大众化转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所以,传统意义上统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状的改变。尤其是数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比较高深和复杂的课程,经常会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两极分化强烈的现象。因此,分级教学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仔细研究分级教学的模式及实践操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因材施教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一线数学教育工作经验,以目前大学数学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具体论述了大学数学教育中分级教学的实施原则和模式,以期能够提升大学数学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

如前所述,扩招使得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对于大学数学的接受程度差别很大,导致很多学生完全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学习压力大,主观上拒绝学习。但是大学数学又是必修课,为了不挂科,能修够学分顺利毕业,很多学生不得不学习,生产心理上的焦躁感。这种学习环境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况,已严重影响了大学数学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即使有很多学校和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相应的开展了一些分级教学,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1.分级教学的开展受到制约

现在各个高校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为了争夺优秀的学生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大量的教学资源都分配到那些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方面去了。这种情形之下,分级教学就极大的受到了制约。同时,作为大学数学的任课老师,应该是对分级教学最有发言权的,但是他们通常不能安排课程的分配,使得大学数学分级教学很难推进。

2.分级教学涉及的课程较少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这3门课是大学数学最基础和最主要的课程。但是对目前高校数学教学的调查结果来看,要么没有实行分级教学,要么仅在高等数学中有所涉及,后面的两门课程基本上没有考虑到。

3.分级教学没有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

现在的分级教学一般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将他们从好到差分为A班、B班、C班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正确处理学生的学习心理,会使得A班学生产生优越感,导致其他学生产生自卑感。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分级教学的具体实施原则

针对上诉情况,想要做好分级教学的落实工作,必须要把握以下四点基本原则。

1.教学目标分层次原则

一直以来对于大学教学的教学目标都是统一的,这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文科或者艺术专业的学生和理工科学生掌握一样深度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变统一目标为弹性目标,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因材施教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2.作业分层次原则

作业是反映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最直接的指示。作业分层次原则与目标分层次原则是对应的,根据学生们学习目标的不同,作业也可以分为基础性习题、提高性习题和发展性习题三个层次。

3.同态管理原则

教师对待不同层级的学生要有相同的教学态度,不能显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而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向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迈进。

三、大学数学分级教学的模式

在掌握了分级教学的原则之后,我们还要明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我们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力争改变现在教学质量低下的局面。而且,在目前普遍采用学分制的情形之下,不管学生们如何选择,只要修够学分即可毕业,使得分级教学变得易于操作。一般来说,大学数学分级教学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局部分层次模式

所谓局部分层次模式指的就是对于某些学生较多的专业进行分级数学教学,而对于那些整个专业学生也仅有一个班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2.分类教学模式

分类教学模式指的是针对不同专业,大学数学设置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3.完全分流模式

完全分流模式指的是打破专业的限制,根据学习的数学能力、兴趣或者入学时的高考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级进行数学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目前大学数学教学来说,分级教学可以说是一种高效且适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思考如何才能使分层教学更科学更合理,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的管理阶层也应该思考如何给予支持,将教育资源分配得更加合理,这样才能有利于分级教学的深化,为国家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路,赵德钧.大学数学分级教学的思考与教学[J]. 大学教育,2012(8):100.

学分制下的大学生德育 第4篇

为了发动教师人人参与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促进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经研究决定实施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根据当前本校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德育管理的对象:本校的全体学生。

二、持卡登记人:本校全体教师。

三、登记的主要内容:

1、在学校内课堂外发生的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及本校有关规定的行为。主要有骂人、讲脏话、打架、抽烟、留长发、戴首饰、衣衫不整、攀折花木、践踏草坪、赌博、酗酒、不佩戴学生卡等。(详见《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德育学分实施细则》)

2、在学校内的各种各样的好人好事等值得表扬、肯定的行为。

3、在学校进行专项整治时,把专项整治项目为重点登记的内容。

4、学生在学校外打架、抽烟、喝酒、男女同学行为过于亲密、与社会上混混混在一起等行为。

四、登记卡的管理

1、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由德育处印制并发放到教师手中。发下的登记卡不够可到德育处再领取。

2、教师每批评教育一名违纪学生或见证一名做好事学生后,根据《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德育分学实施细则》扣除或奖励该生相应学分,并填好《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学生德育学分登记卡》。

3、教师将已经记载的登记卡当天投入德育处设置的专用信箱。

4、德育处及时输入电脑,并以Email形式发至各教学部信箱。

5、教学部、班主任及时查阅,并向学生通报学分奖扣情况。

6、课堂内学生违纪管理扣分不记入《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由各任课教师自行登记,统计好后每天或每周连同登记原始材料交班主任统一计入班级学生德育学分奖扣表。

五、登记卡记载情况的考核

1、在学期末教师教育考核时,教师参与学生德育管理登记情况将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其权重占教师德育考核的30%。

2、《学生德育学分管理》每记载1次违纪情况1分,以公式a×30/b计算后计入考核分。其中a为本人记载次数,b为所有教师中记载最多的次数。每人每周暂定不得少于1人次(以后视学生违纪情况,可酌情减少),按月统计,及时公布。

上海师大天华学院的德育学分制实践 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德育学分;德育工作路径;生动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1-0055-03

改革开放后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今天民办高校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上海为例,目前民办高校共19所,其中5所为本科层次、14所为专科层次。民办高校数量占沪上高校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在校生规模占全市20%左右。[1]要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结合民办高校实际,探索创新德育工作的新路径,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落到实处,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对德育学分制的探索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实行德育学分制的动因

(一)设立德育学分体现了大学教育的育人目标。德育学分制是高校德育管理的制度,是根据德育要求和大学生活的阶段特点,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载体于一体,以集体评议为基础,以学分评价为手段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在德育学分制中,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状况及行为表现,以及其在德育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拓展等方面的成绩都以学分的形式予以肯定。德育成为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学习和提高的一种素质。[2]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能仅仅教会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自建院以来就提出了“坚持专、通、雅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和“诚信和责任”的办学思想,积极营造育人氛围,创新育人方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讲究诚信、有责任感的好公民,找到工作、胜任工作的职业人,善于思考、是非清楚的明白人,举止文明、富有教养的“儒雅人”。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引导大学生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知行合一,德才并进。

(二)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呼唤德育工作的创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长期养成追求分数的行为习惯。近年来大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选课制、学分制等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使传统的年级和班级基本的管理单位的组织能力变得比较松散,传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模式日显缺乏约束力和管理实效。

例如,以增长学识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但和学分不挂钩的各类讲座,增加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各种课外活动等,由于其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强制力量,往往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消极被动,甚至游离在外。

在遵守学校纪律方面,大学生还处于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化状态,既没有职业纪律下职场的约束和自觉,又自我意识较强,在大学比较崇尚科学和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更不适用简单的批评和劝诫的管理方式。

大学的管理者和教师们普遍感觉,对大学生的教育缺少管理的抓手,似乎除了一纸毕业证书以外,少有约束手段可以对学生产生规范作用。而毕业证书的约束力量又是和学分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能否如考核学生成绩一样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考核?如果对学生的德育进行考核,量化的难题如何解决?已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和管理办法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的学业学分制是否可以借鉴到德育学分制中?德育学分制是否适用于90后的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对改革德育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大胆创新和探索适应民办高校现状的德育学分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德育学分制比较符合民办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近年来随着考生数量的下降,高校招生出现生源不足的状况,而且预计还将持续几年。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面临着更大的招生压力,今后必须以提高质量来应对生源危机。从生源情况看,民办高校学生在录取时属于最后批次,因此学生普遍状况是知识储备不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方法欠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较晚。要回应社会和家长对学生成才的要求,保证民办院校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明确育人目标和定位,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创新举措。否则要在生源质量原本就较差的基础上,去提高和坚持育人质量也就成为空谈。实行德育学分制就是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状况,而采用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

教学改革、管理改革的许多举措不需要层层审批,也没有太多掣肘的力量,这为民办高校适应社会的需要,灵活快速地进行调整改革创造了条件。在制度设计层面,只要管理者的思想通了,就可以快速投入实践。大胆创新和实践。因此民办高校有可能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在所有高校的前列。如果德育学分制改革取得实效,那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人,更可以扩大民办高校的影响,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德育工作要提高实效,离不开制度创新,因此,要努力形成符合民办高校办学性质的,与教育规律一致的,有世界眼光的,充满希望的民办高校德育工作模式。

二、破解德育学分制实施难题的具体方法

(一)采用民主的方式,保证德育学分制的推行平稳有序。德育学分制管理条例和实施方案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大改革,如何结合民办高校特点,设计具体操作条例和细则,需要充分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意见,采用民主的方式推出,实行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

天华学院实行德育学分制经历了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过程。在制度设计和意见讨论稿出台时,先自下而上,经过反复讨论和征求意见后,提出征求意见稿,最后经学代会讨论表决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然后正式公布德育学分制运行方案。德育学分制从酝酿到出台的慎重举措,不仅避免犯脱离实际的错误,而且保证了德育学分实施中的民主、规范、有序。

德育学分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民主权利。学生如果对按德育学分制条例和实施细则要求生成的学分有异议的,可以行使申诉权。学生可向学院设立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为保证德育学分制实施的平稳有效,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所以必须对新生和老生区别对待。天华学院德育学分制的实行范围就对老生和新生进行了区别对待,保持一个合理过渡的时间段。天华学院规定德育学分与学籍结合只从2011年9月以后入学的新生中开始执行。全体新生必须签字承诺遵守德育学分制条例,并以此作为取得和延续天华学院正式学籍的必要条件。2011年以前入学的在校学生,仅通过“行为自律”模块进行考评,并且不与毕业关联,从而避免了在校园中产生过大的震动,保证了德育学分制平稳有序地推行。

(二)以模块方式设计德育学分的修学方法,力争化繁为简。天华学院的德育学分以模块方式进行总体设计,德育学分总分设定为120学分,分为三个部分:境界修养模块,总分20学分,最低毕业达标要求不低于12学分;行为自律模块,总分80学分,最低毕业达标要求为不低于48学分,且每学期至少达到6学分;素质拓展模块,总分20学分,最低毕业达标要求为12学分。三项合计,德育学分毕业最低达标要求为72学分。

第一,“境界修养”模块内容。该模块主要考察学生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境界方面所作的努力。总学分20学分,采用加分计算法。要求学生完成规定数量的修身课程,参加修身苑文化长廊主题学习活动,阅读30部经典著作,经考核合格后取得学分,累计修满12学分方可申请毕业。

第二,“行为自律”模块内容。该模块主要考察学生在学习、安全、整洁、文明、纪律等方面的操行情况,总分80学分,采用减分计算法,要求学生模范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和天华学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养成基本的公民素质,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每学期按规定取得相应学分,8学期累计修满48学分方可申请毕业。

第三,“素质拓展”模块内容。该模块主要考察学生从思想进步、公益服务、实践技能、社会工作、文体活动等方面提升自我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总学分20学分,采用加分计算法。要求学生“专、通、雅”协调发展,在大学期间参与各种服务、活动、竞赛、考证和社会实践,经申报认定后取得相应学分,累计修满12学分方可申请毕业。

(三)德育学分的评定突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近年来大学去行政化的呼声很高,引进国外大学管理章程和大学制度的作法正由政府机关牵头推进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学生管理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民办高校加强德育工作,必须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改变以往类似于高中模式的较严格的辅导员“严看常查”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自我成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在实践中,必须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针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的特点,用德育学分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完成德育学分要求的相关学习内容。

天华学院成立德育学分制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工作负总责,学保处具体负责德育学分制的推进和日常运行工作,专设大学生德育学分记录中心,负责全校学生德育学分的录入、统计、输出和档案管理工作。各系成立德育学分综合考评小组,由系正副主任、党支部正副书记、团总支书记、正副辅导员、系学生会主要干部组成,负责各系学生德育学分自评成绩申报部分的审核。各班级由辅导员牵头,经班级选举产生不少于5人的德育学分审议小组,由各班正副辅导员、班干部及学生代表组成,对学生申报德育学分自评成绩进行初审。这些德育学分制的管理机构,负责解释德育学分制的内容,受理学生的申述,听取学生建议,并参与德育学分制的进一步改革完善。

德育学分制的检查、成绩录入等管理工作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校学生会学习部、校学生会生活部、学生巡逻队共同参与,其中主要工作由学生完成。如,行为自律模块采取时时计分制,如发现学生日常表现中有与德育学分规定的行为规范不相符合的行为,应当场书写记入“大学生日常行为监督记录单”(校学生会学习部、校学生会生活部、学生巡逻队的记录内容须有带班教师签字确认),记录单一式三联,一联当场交予学生,另两联送大学生德育学分记录中心,中心核查无误后第一时间录入德育学分操作平台,另有一联送学生所在班级辅导员。领导小组、辅导员、教师、学生本人皆可对学生德育学分情况实时查询,了解学生在该模块中的学分情况。此模块的德育学分每学期汇总一次(分别于3月和9月进行),统计完成后告知学生该学期是否取得相应学分。实践证明,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四)创新制度设计,破解德育学分“不及格”后重新考核难题。德育情况纳入学分就和学业成绩一样,需要核定分数,因此,也会有成绩高下之分。但出现不及格的情况时无法像学业考核那样采取重修、补考等方式进行重新学习和考试。也不能采取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和有损学生自尊的某种惩罚措施,特别是对于不遵守纪律,在个人行为习惯方面发生问题,没有完成行为自律模块学分,从而影响德育成绩的学生,如何把德育学分当作帮助学生成长的措施,而不仅仅是一种考核的做法。这也成为实行德育学分制面临的难点之一。天华学院在不断的探索中,摸索出一套可行的考核方式。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境界修养模块未达最低学分要求的,须在毕业前继续选修或重学相关课程,重读相关经典著作,补足学分方可申请毕业。选修和重学不另收费。

其次,素质拓展模块未达最低学分要求的,所缺学分,须在毕业前按加分项目类别自行补齐(如参加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认定在获得所缺学分后,方可申请毕业。

再次,行为自律模块未达到学期最低学分(6学分)要求的,需在下一学期放假后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行为自律训练营课程,全部训练科目认定合格后,此学期该板块学分记为6分。仍不合格的,记录在案,全部补齐后,方可申请毕业。

行为自律训练营课程内容与新生入学初进行的军训内容相似,学生放假后集中组织起来,进行磨练意志品质的学习、训练。由在天华学院担当副辅导员的军队退役士官组织培训,以军人的进取精神和荣誉感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提高学生自律能力。

参考文献:

[1]沪民办高校推出强校、强师工程[N].解放日报,2013-04-19.

[2]柴世钦.我国现代高校德育解析[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132.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副教授,博士

上一篇:马达加斯加的旅游业下一篇:盐酸普萘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