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2024-07-31

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精选12篇)

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导入,策略

人们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教学也是如此。教学导入的好坏,关系到整堂生物课的成败。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它就像一首歌的前奏,又像是一部电影的序幕,能够为生物课堂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一个好的导入,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们平复课下的杂乱心情,让他们的注意力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到课堂之中, 从而为一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初中生物课堂的导入艺术。

一、利用音像图片导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生物课堂,已经开始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多媒体的使用教师一定不要忽略,它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 它的视频、图片等方式都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充实他们的视觉与听觉。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学生们学起来更容易。

比如《动物的行为》这一内容,因为动物行为的概念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们难以理解,尤其是动物的状态变化这个地方。所以我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进行导入,在授课之前,我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视频,里面有各种动物的不同行为:如雄鹰捕捉野兔的场面,现实生活中公鸡争斗情景, 蛇的觅食方法,鸟儿筑巢等精彩情节,都通过视频展示出来。 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这些画面展示,不仅引起了学生的高度注意,还帮助学生们理解了动物行为的概念,为后续内容的讲授奠定了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课堂上我们也要尽量为学生展示生命的活力,而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为生物课堂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们的印象非常深刻,让他们享受到美的熏陶。所以,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功能,这对我们的生物教学是有好处的。

二、利用教学实验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在生物课堂上,教学实验是离不开的。而新课标的要求中,也是要求把教学实验提到重要的位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在课前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如此,教学实验还可以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比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它又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所以一定要把知识点讲透。我在课前准备了叶子、酒精灯、烧杯等实验用具,并提出了问题:我们平时吃的马铃薯里的营养物质,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吗?学生们答案不统一,然后我让学生们带着问题看这个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也会适当地问几个问题。当实验做完以后,学生们对光合作用的理解也差不多了,我再稍加点拨,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轻而易举就完成了,而且学生们的印象还很深刻。

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提高。尤其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更会为生物课堂增添一丝新颖,能够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主动去学,去思考。所以,教师们一定要重视实验的作用,巧妙地运用实验导入新课,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利用诗歌谚语导入,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因为生物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很多人认为, 那些优美的诗句与生物教学不沾边。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生们学过诗歌,也都懂得一些谚语。教师如果用一些诗句或者是谚语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启发学生们的智慧。学生们在活跃欢快的氛围中学习,对提高教学效果一定有帮助。

比如在讲食物链的时候,我就为学生们准备很多关于春天的诗句:如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学生们的面前呈现了一片生机盎然、鸟语花香、 春色满园的景象。当学生们的思维沉浸在美景中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这春意盎然的百花园中,却存在着残酷的现象,那就是吃与被吃……然后我再一步步地讲解食物链的有关知识。学生们听了我的问题后,都急于知道原因,所以他们听得很认真,这样的课堂效果能不好吗?

利用诗歌导入,不仅帮助学生们建立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还增加了学生们对生物的兴趣,它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讲解,也融入了优美的元素。其实,除了诗歌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谚语、成语、俗语等导入新课。这些学生们都很熟悉的短语之中,包含着很多生物学科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与尝试,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生物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浅析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技巧 第2篇

奠基课堂基础,创设良好的课堂开端;沟通情感的桥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思维方向和学习目标。

1.2导入技能的原则

课堂导入要坚持启发性、目的性、关联性、和简短性原则。

1.3导入技能的程序

集中注意引发兴趣激发思维阐明联系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

在初中生物的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设置不同的导入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因此,恰当巧妙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将点燃 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都有哪些呢?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巧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减少教学盲目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如:在讲“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时,可这样导入:农谚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那么粪对于植物的生活有何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什么呢?这样使学生心中设下一个又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故事、典故导入法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生物学科的发现史和科学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中外史实中,妙趣横生的典故更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巧妙设计,变换形式,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

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章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1.为什么蚌能将鸟的嘴紧紧夹住,它靠什么结构?2.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3.珍珠是怎么形成的?4.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5.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6.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

三、观察、实验引入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生物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是极易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例如在学习“原生动物门”时可让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培养液,可看到培养液中有一白点在游动,这时老师问:“这些小东西是什么动物?它的形态、结构怎样?它是如何生活的呢?”这样就达到了自然引出新课的目的。

四、新旧知识联系法“温故而知新”。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然与其他知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内在联系。在导入新课时,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

系的支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设计“血液循环”导入时,先提问心脏的有关知识和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种血管?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设疑:“那么血液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的呢?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接着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血液循环的知识。这样的过渡可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

五、联系实际法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炎热的夏天里,人们坐在大树下与坐在广场中的大洋伞下相比较,哪种感觉好呢?学生会同声回答:“在大树下”,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时学生不知所措。教师解说到:“因为大树具有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周围空气湿度,并降低空气的温度。所以大树下乘凉感觉舒服些。那么,什么是蒸腾作用呢?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导入,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容易激发探究知识欲望”。

六、创设情境法

利用语言、电化教具、挂图、活动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思维。例如,讲授花和花的种类时,让学生观察彩图和标本,教师同时用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纶一幅春天的情境,使学生被感染,心里产生学习的动机。也可利用漫画、故事、音乐、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氛围。还可利用时事热点问题巧妙地设置导入情境,同样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2.14提问导入主要指针对新课内容、素村,直接提出恰当的问题,促使学生们带着认知突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以思促学的目的。例如,在《细胞的增殖》一课导入:“大多数动植、人都是由受精卵不断分裂和细胞生长而逐渐发育形成,但是不同的生物或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的大小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巨人症、侏儒症和正常人,象与鼠,个体大小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大小还细胞数量多少造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影响个体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细胞数量的多少;不同生物或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大小没有大的差异。由此引出问题:受精卵在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当细胞长大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生长,可能就要进行分裂了。那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地长大呢?”

直接导入经精炼、快速见长,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它对学生的要求偏高,尤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同时,在课堂之初就带着一定程度的有意注意参与课堂教学。

2.22经历回顾导入法

经历回顾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重视师生经历过的情境,回忆与课程紧密联系的生活经历,这种经历既可以是直接经历,也可以是间接经历。例如,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课导入,“2003年美国进攻伊拉克,在战争中众多的尸体虽然已经面目全非,但运用生物DNA技术,最终证明萨达姆的两个儿子已经死亡。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有重要的用途。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提取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有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由此可见,通过DNA测序可以对生物种类或个体进行区分。DNA有什么作用?我们2.23观念冲突导入法

观念冲突导入法是指针以某一自然或者社会现象,教师向学生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的观点,使学生产生激烈的认知冲突,从而萌发探索事物的强烈愿望,进而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课导入,“一提到糖类,我们通常认为像蔗糖、果糖那样,吃起来是甜才是糖。那么糖都是甜的吗?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这节的内容来认识它。”

以旧带新的导入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被使用。所以如此,是因为新知的学习并不是完全的零起点,未知总是在一定的已知基础上展开、扩展与深化。

可以通过学习这节的内容来认识它。”

2.31引用材料导入法可引用的材料范围极其广泛,只要能这主题服务的内容都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包括故事、谜语、诗、歇后语、成语、对联、笑话、典故等。

例如,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课导入,“同学们听说过„车胤囊萤‟的故事,„车胤囊家贫,常聚萤以缣囊之,照书夜读。‟晋代车胤年幼囊萤夜读,学识与日俱增,官拜吏部尚书。好学不倦,勤奋刻苦的车胤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给车胤提供光明的萤火虫发光这一生命现象同样值得我们探讨。我们知道能量是守恒的,那么萤火虫发光的能量从何而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例如,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导入,“同学们,在《世说新语•假谲》上写道:曹操的军队在一次行军中,由于路上缺水,士兵都感到口渴难忍。这时曹操用手指着前面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一听,嘴里顿生津液,都感觉不渴了,继续前进。这样就留下了“望梅止渴”的典故。这里蕴含着生物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今天,我们就学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课。”

2.33背景介绍导入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式还有介绍作者、文章写作背景、年代特征等,这就是背景介绍导入。亦即,如果文章形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有特殊历史意义和地位,那么,其相应的背景知识都值得教师在导入中有选择性地重点介绍。

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课导入,“恩格斯说过这样的话:„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质化学组成部分不断地自我更新。‟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蛋白质存在,也就没有生命。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有什么样的蛋白质就能表达出什么样的生物性状。由此可见蛋白质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2.51实验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探索原因,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先做个实验,用铁架台固定一个倒置的长颈漏斗,在漏斗口用玻璃纸封好,漏斗内倒入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一个盛清水的烧环,使漏斗口伸入水中,使漏斗内外的液面一致,然后静置等待观察。过一段时间后,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2.52活动游戏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探索原因,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第3篇

一、导入的设疑应切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的规律,设疑置悬,使学生急于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八年上册的“性别和性别决定”一节的教学初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学生们都很快地答出“受精卵”,于是我继续设问:为什么有的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则发育成雄性个体?同是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为什么会有男女之别呢?同学们想知道生男生女的秘密吗?面对一系列新鲜而又有意义的问题,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作答,但又迫切想知道为什么,由此形成了一种“知识饥饿感”。既激发了学生对新授内容的渴求,又为顺利进行新课的教学作了充分的准备。

新课开始的设疑犹如磁铁一般,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进行成功学习的欲望和达到成功学习的目的,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讲解重点或难点内容时,巧妙的设疑导入犹如画龙点睛,学生通过学习解疑可以一下子抓住知识的要点,加深对知识的领悟,牢固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导入应融于诗情画意、故事色彩之中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入到生物学教学的导入环节中,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要求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才智,启动自己的知识库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并把与教材有联系的蕴含于教材以外的教育因素和智能因素挖掘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两栖纲代表动物“青蛙”时,我引用了著名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西江月》作为导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几句诗句既达到了点出青蛙的生活季节和生活环境的作用,新颖别致,也使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审美,活跃了思维,优化了对知识加工的积极性和效率,增进了身心的健康。

三、导入应以形象直观的演示教具为道具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直观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为了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正确而牢固的生物学知识,不能只从抽象的定义和概念出发,更不能抽象地讲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是要求我们要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挂图、标本、模型、实物、幻灯、投影、视频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相关思维,变抽象的知识为具体鲜明的事物,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会观察事物、揭示规律的方法。例如,在介绍“观察昆虫标本”的活动时,考虑到初中学生比较热衷卡片,我便在课前将自己多年收集、制作的蝴蝶和蜻蜓标本贺卡发给学生观察,许多学生都未见过真实的蝴蝶标本,他们以为那些漂亮的蝴蝶都是假的,直到老师告诉他们这些图片上的蝴蝶都是将自然界中翩翩起舞的蝶儿,同学们赞叹不已又爱不释手,有的同学还要求我送卡给他们做留念。我说:“其实,你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认真观察它们的身体组成,如果你们都想拥有的话,只要你们都能认真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老师很乐意在课后教你们制作方法,相信你们会比老师制作的更漂亮,种类会更多。”就这样,全班同学个个都睁大眼睛细心观察,踊跃发言,这些小小的卡片确实发挥了大作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正确地组织和运用最合适的直观演示手段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从而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打下基础。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导入艺术探析 第4篇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导入内容的艺术整合

导入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根本依据和载体 基础,其艺术性和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导入的效果。

1.趣味性内容的艺术整合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导入内容的趣味性直接决定 着导入的效果,尤其决定着初中生对当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整个生物学科兴趣的持续性。通过教师的艺术选择和整合,能让原本充满趣味的内容更具有活力和魅力。

如在“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入时,教师可以以某一种生物为例,以漫画或 动漫的形 式,制作有趣 的Flash动画,让学生在这种充满趣味性的快乐学习中,去简单、概括地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过程,进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印象,去制作自己熟悉的生物进化过程的模型或某种生物从出生、成长到消亡的过程的模型,以此激发学生对各种生物进化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教材内容的学习和研究中。

在教学中,教师切忌过度娱乐化,否则会缩 减教学内容的科学 性和严肃 性;更要注意 趣味内容 的时间长度,以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布局;也不能让学生过于投入其中,牵制了学生对整堂课学习内容的专注性。

2.启发性内容的艺术整合

导入内容的启发性是其根本性的 特征。通过艺 术整合,起到两点积极的作用:一是对单节课内容的启发。主要是指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启发,使学生能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提纲挈领式领悟;二是对整个系列内容的启发。这种导入往往会建立在前后章节的联系上,尤其是在对前面学习内容艺术整合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

如在导入“单细胞生物”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或其他现代化教学设施,为学生展现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的比较图,让学生对整个“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的章节有着全面性、层次性与比较性的了解,进而去按照细胞及其分裂、生长的规律,展开对单细胞生物的初步思考。尤其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单细胞生物及其变化特点,更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学习启发。

在导入的教学操作中,切忌选择的 切入点太 难,这会直接导致学生陷入学习的沉重僵局,也不要太简单,否则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轻视感,应注意导入内容的线索性、总结性,使学生以此为主导、为方法,深入展开自主学习。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艺术方法

运用适当的方法是有效导入和艺术导入的关键,其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1.信息技术展现法

在当前,信息技术主要是指直接运用于教学的多媒体设施、“班班通”教学设施、电子白板技术以及其他以信息技术为教学载体的设施等。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其具备视频、声频以及现场制作的技术优势,且初中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也经常运用到此类的设施,因而,信息技术及其设施自身就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再结合教师对其作用的艺术性开发与运用,更能发挥出课堂导入环节良好开端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传染病及其预防”的课堂导入中,教师结合当前的埃博拉病毒 在非洲肆 虐的情况,艺术性地 甄选非典、甲流、麻风病与其他的传染病新闻、患者 图片、病毒样本图片与患者的视频记录,以及各种病毒的特征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从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受去深刻了解传染病的危险,增强危机意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使他们从学习之初就重视传染病,运用科学方法健身、预防和治疗传染病。

2.角色表演体验法

这是当前生物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及创造性的导入法之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针对其中的元素创作出精短的小品等,让学生开展角色表演活动,让他们在观察、思考和体验中,实现新课内容学习的自觉导入。

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学生分组的基础上,让不同的小组扮演不同的生物,如植物或动物等。且在不同的小组内又可以开展精细的分工,形成相对完善的食物链,然后,再在整个班级内组织形成地球内的生态系统。由此,让学生通过自身角色扮演,对各种生物的作用及其地位,有着较为直观的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选择与教学内容具有直接关系,或与教学重难点结合密切的体验小组,进一步开展深入教学,推动学生体验的持续深入和总结提升。

生物课教学课堂导入反思 第5篇

生物课教学课堂导入反思

 

琼海市嘉积中学海桂学校    董卫军

任何一门学科,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差,课堂纪律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和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更取决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那么该学科或该堂课必定就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生产生活实践和人的自身生长发育联系紧密,学生初学生物时基本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那如何将学生的这种兴趣能持久的保持下去,就要求老师在每节新课之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去。这就需要生物老师在不同教学内容上运用不同的导入技能,从一堂课上课开始就能牢牢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上。课堂导入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呢?本文就教学导入方式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1、采用多媒体直观导入

我们海桂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设施的投入,每个班级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这种多媒体导入方式也是本人运用的`最多的方式。多媒体直观导入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2、借教具导入

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产生尽快弄清这是什么东西的渴望。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比如,本人在教初二学生学习动物的运动一节时,先就直接出示人的手臂运动模型组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身体的了解进行组装,然后用模型做出伸肘和屈肘的动作。教师提问,“为什么手臂会伸和屈呢?”,由此引入新课,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对这节的知识点掌握的也很好。

3、通过设问导入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悬疑感”。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破解悬疑的渴望,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4、通过复习导入

教师可以设置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些练习,让学生在课前训练。最后一道练习中一般既要包含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要涉及一些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道题多数同学都能基本作答,但又不能完全明白道理。这样,在师生共同解题时,学生就会发现自己还不懂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新课中便会集中精力听讲。

探析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设计 第6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导言;重要环节;教师;学生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导言,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回到课堂上;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导言,可以把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如同在新知和旧知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导言,可以起到诱发学生思维,先声夺人的作用。但是,导言要紧扣教学内容,为新课搭桥铺路,引导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未知,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还要揭示矛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创设学生学习新知的最佳情境。因此,“导入”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

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恰当地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生活情境导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并且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创设最佳的课堂。如在讲七年级《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时,我先给学生们讲了故事如下:国庆节放假期间,我带孩子到草原去玩,我女儿把手中的面包和火腿肠揉碎撒到了草地上。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小草肯定也饿了,让小草吃面包和火腿肠。我笑着对她说:宝贝,小草饿了不吃面包,只要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同学们,你们能从我的这个小故事中提出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吗?通过学生的猜测性的回答,引出《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课题。

二、利用小故事引入

小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课下十分钟的放松状态尽快进入到课堂角色中来。如讲八年级《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达尔文的故事: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和表姐玛丽结婚。近亲结婚,祸及子孙。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玛丽生下了十个孩子,个个体弱多病。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的七个子女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精神病。三个女儿一辈子也不能出嫁,有三个儿子无生育能力,终生未娶。四儿子一生娶了四个老婆也没有抱上娃娃。听完,学生们议论纷纷,都想迫切地知道原因。

三、运用实验引入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如果在生物课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实验导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讲七年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我先让学生们两人一组做膝跳反射实验,待小组做完实验后,我又找了八个同学,其中被测者性格反差很大,其中两个平时在班内很安静,还有两个很调皮并且具有挑战精神。两人一组在讲台上做膝跳反射实验,下面的学生观察。结果四组有的组成功了,被测者小腿突然向前跳起,有的组却没有成功,被测者的小腿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突然跳起。台下就有同学说是台上的同学故意的,实验才不能成功。我看着同学们,说:“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却出现了两个结果呢?”从学生们的表现,可以看出这个实验的两个不同的结果已经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了“头脑风暴”,他们已经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偶尔还在交流。于是我就水到渠成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四、运用谚语导入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生活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它广为流传,通俗易懂。运用谚语导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在学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我说:“同学们,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自然界有没有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呢?同学们见过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入植物的蒸腾作用。

五、利用音乐导入

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还能激发人的情感。如在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我先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 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而后问:“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想?”学生会纷纷说出自己的感想,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谈谈对歌曲中小女孩救鹤献身的看法。由此导入新课。

六、运用小魔术导入

魔术,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投入到学习中来。如在学习七年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课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用淀粉溶液写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十五个字的纸张,对学生们说:“同学们,这是一张白纸,老师现在做一个小魔术,让这张白纸出现奇迹。”然后,我利用学生观察白纸的时间迅速地在白纸上喷上了碘液。白纸上出现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十五个大字,许多学生惊奇地张大了嘴巴。预习过新课的学生说这不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吗。我把出现大字的白纸帖在了黑板上,顺势引出了课题。

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第7篇

一、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索穿插在课文之中, 是课文的一个不可分割组成部分。在学习某些章节时, 教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 同时提出许多思考题, 通过实验中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 既能增加课堂趣味性, 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如讲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时, 可以运用资料分析“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这个实验引入新课, 在上课前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实验, 实验完成后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思考:澄清的石灰水为什么会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利用这一实验, 自然引入新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二、设置悬念导入法

设置悬念, 最大限度地利用诱惑的冲击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如在学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内容中水分吸收的动力时, 可以应用俗语———“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但绿色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却能从低处往高处流。比如, 在夏秋季节的早上,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植物叶片的边缘有小水珠要滴落, 这些小水珠就是从根部流上来的。植物根部的水分为什么能够能从低处流到高处呢?提出了耐人寻味的问题, 设置悬念,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用生物学史或生物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

生物科学史知识是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之一。教学中, 适当介绍一些生物学史或科学家的传闻轶事, 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讲述一些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或现象时, 最宜采用这种方法。如在学习“细胞”一节之前, 先简介细胞的发现史:1665年,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 发现软木是由许多蜂巢状的“小室”构成的, 他给这个“小室”起名叫做“细胞”。从此, “细胞”一词便诞生了。其实这个“小室”是死去的软木细胞的细胞壁, 只是细胞的一部分。那么, 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是怎样的结构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由此引入新课。

四、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

在生物教材中, 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前后有联系的, 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既复习了旧的知识, 又在复习的基础上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 再结合学生的求知心理, 便可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因此, 复习式导入成为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如在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时, 通过复习茎的结构以及韧皮部、木质部的构成导入新课, 为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作铺垫。

五、引趣开讲, 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 有许多奇闻趣事, 恰当地引用,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解“激素调节”一节时, 先布置学生阅读童话《格列佛游记》, 上课前我让同学们讲述童话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故事, 然后提出问题, 这样的国家存在吗?在现实生活中, 比一般人高大得多的巨人和比一般人矮小得多的侏儒存在吗?你们想知道人长得高与矮与什么有关吗?这样就很自然引入“激素调节”的学习。

关于生物课堂的导入 第8篇

一高中生的认知分析

生物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教师若能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纳入教学系统中, 去引导学生共鸣、思考、组装、批判、修正、改造、升华和发展他们的科学世界, 必将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生物学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当学生通过课堂引导表现出了某种良好的行为时, 教师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 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某种心理满足, 形成愉悦的心境, 从而激发其继续进行探讨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有了学生主动的参与, 教师开展课堂就会变得更加轻松。

二课堂导入设计

导入, 作为每堂课的开端, 能否激发学生兴趣, 能否吸引学生, 是判断导入是否成功的关键。

1. 导入步骤

第一, 集中学生注意力。课堂上, 老师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状态。因此, 洪亮的嗓音、饱满的精神、大方的笑容是每个老师渲染课堂、吸引学生的最有效手段。

第二, 引起学生兴趣。当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地被抓住之后, 教师要趁热打铁, 及时地用适当的方法引出本堂课的相关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第三, 形成认知冲突。当学生的旧知与新学产生碰撞时, 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真正的答案, 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认知来解答引导中所提出的问题。

第四, 激发学生思维。这个步骤, 教师对需学知识可以做适当的扩展, 使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状态, 并且能够体会到将要学习的内容是有用的。

第五, 进入学习课题的过程。通过以上步骤, 学生的学习情绪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但是教师也不能直接生搬硬套、照本宣科马上开始教学, 应用一些适当的语言, 达到自然的过渡效果。

2. 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情景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目标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导思点拨法;诗词、谜语导入法;提醒注意法等。无论哪种方法, 在形式、内容、容量、声势上都应讲究方法和技艺, 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

三高中生物课堂导入例析

下面就人教版生物必修课本里的一些章节设计导入。

1.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利用多媒体播放5·12汶川地震的图片,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许多遇难者的面目难以辨认, 那么他们的亲属要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亲人?通过情感上的渲染后, 学生会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 当他们进行讨论后, 能够说出可以进行DNA鉴定这样的答案。那么教师可以再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鉴定DNA就能够找到自己的亲人?通过这样的提问抓住学生的心理, 引起他们对DNA相关知识的求知欲, 教师就可以承接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进入学习课题的过程。

2.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师准备好一个白色瓷盘、一个鸡蛋、一把小刀, 利用投影仪来做一个实验。首先, 将鸡蛋打在白色瓷盘中, 请学生观察鸡蛋黄的形状。提问:为什么鸡蛋黄能够保持圆形结构?第二, 用小刀在蛋黄表面划一下, 再请学生观察现象。提问:为什么蛋黄会流出来, 蛋黄表膜有什么作用?对这些问题进行展开, 再进行新课的教学。

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作为必修二内容的开端, 教师应先对遗传与进化做一介绍, 避免直接进行必修二生搬硬套的概念教学。在这堂课的开头, 教师可以引用一对父子的照片, 来说明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指的就是遗传。而亲子代之间的差异指的是变异, 当有利变异逐代积累, 几千几万年之后, 生物就不断地进化出新的类型, 此为进化。接着, 教师再提出问题:亲代如何将自己的性状遗传给后代, 依靠的是什么物质。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接着再引导学生学习在遗传学中至关重要的科学家——孟德尔。

4. 伴性遗传

学生分做一个关于学校红绿色盲家庭患病情况的调查。上课后, 请各小组同学汇报调查结果, 并以表格形式呈现。接着教师引导各小组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比对男女患病概率以及遗传的特点等, 此时, 学生就会产生疑问,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龚雷雨.浅谈高中生物学教学模式的转型[J].生物学教学, 2012 (3) :19~20

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第9篇

教学的目标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颖、精湛、巧妙、得体地导入新课, 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状态。作为一名生物教师, 如果想把课讲得兴趣盎然,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参与兴趣, 那么, 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现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试就生物课堂导入法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以疑为始, 问题导入

科学从发问开始, 以解疑为终。实践证明, 疑问、矛盾和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 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 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新课伊始, 教师要通过有目的地设置问题, 引发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 留下悬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学生释疑、探究的动机, 进而导入新课。我在教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课时, 通过设置问题导入新课:大家知道, 萝卜放久了会空心, 水果储存太久就没有甜美的滋味了, 过了冬的蒜瓣会变轻, 这是为什么?把手伸进表面潮湿的谷堆里, 会有烫手的感觉, 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提出后, 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学生听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 学生们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题作出了一些回答。在此基础上, 我顺势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疑为始, 以解疑为终的过程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以趣为主, 故事导入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 绝大多数学生在智力因素上相差并不悬殊。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不同的学生在同一门课或者同一学生在不同的课上的表现差异很大, 实践证明, 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兴趣、情感、意志、品质和性格等诸多非智力因素中, 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导入时, 我有意识地利用一些与生物学科有关的故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维生素C”时引入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二百多年前, 一英国船队到大西洋去探险, 航行中一些水手得了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牙齿松动的坏血病, 病人越来越弱, 终致死亡。探险队为保存有生力量继续航行, 就将快死的水手丢到荒岛上, 结果奇迹出现了, 继续在海上航行的水手又相继得了坏血病, 而丢在荒岛上的水手却神奇地活过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开头, 很快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我顺水推舟, 讲述了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故事的魅力引人深思, 学生克服了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达到了忘我境界, 探究的欲望高涨。我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中, 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女舞蹈家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的追求, 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 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你那样聪明, 像我一样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婚, 她能梦想成真吗?”“可能会”、“不一定”。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我接着追问其中的原因, 同学们议论纷纷, 虽回答得不全面, 但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借机导入了新课内容。

三、激发思维, 实验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材中, 把强化实验、通过实验探索知识、培养实验能力等都提到了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索穿插在课文之中, 是课本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实验操作导入新课, 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 探索规律, 既增长了知识, 又学到了技能。我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课时, 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 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 课中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 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一个脆, 另一个却焉了。利用这一实验, 很容易就引入了新课内容根对水分的吸收。

四、激发情感, 情境导入

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学生一旦进入情境, 就会与画面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学起来必然有兴趣。教师要利用图画、音乐、幻灯、电视、录音等手段, 为学生再现教材, 提供情境化教学场景,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讲“生存斗争”一节时, 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内容, 而是在黑板上展示了一幅蛇岛的春天彩图, 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是蛇岛的春天, 满山春色, 鸟语花香, 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 你们能想到在这百花盛开的密林里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吗?”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分析这里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揭示出蛇岛上存在的生存斗争现象。

五、精心设疑, 悬念导入

学生学习新知识是一种特殊的情智相伴的认知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 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 教师要巧设悬念, 精心设疑,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从而使情智的交融达到最佳状态。我在讲“伴性遗传”时首先提问:“咱们班有没有同学是色盲?”真巧, 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他是色盲。我又问他家里还有谁是色盲, 他说他舅舅也是色盲。这时我告诉他们, 我以前的一个男学生是色盲, 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学生们都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没急于解释, 又进一步发问:“你们听说过有哪个女孩是色盲吗?”学生们面面相觑, 摇头摆手, 底下又是一片议论声:“真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学生们充满期盼的目光中, 我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这样导入新课, 效果良好。

六、积极启发, 现象导入

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 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 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叶片的结构”时, 我把学生带到室外去, 叫他们轻摇小树, 注意观察叶子的下落情况, 重复几次后, 把他们带回教室, 问学生“叶片下落时是正面向下还是反面向下?”学生齐声答:“正面”。但是没有人知道原因, 停留片刻, 我接着说, 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叶片的结构有关, 就这样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再如, 讲授“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时就要讲到心率、心动周期等有关知识, 就可以用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用右手摸到左手脉搏后, 说明这是桡动脉, 它的搏动和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让学生数一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 半分钟后停止, 统计每分钟80次的人数、每分钟70-79次的人数、60—69次的人数,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静坐在教室里, 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却不完全相同呢?心脏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动, 为什么不会疲劳呢?从而导入新课。再如, 讲述“植物的营养繁殖”一课时, 我了解到不少学生对果树嫁接有一点感性认识, 据此设问:“要使一棵苹果树上既结出国光苹果, 又结出富士苹果两种果实, 应采取什么方法?”学生顿时情绪激昂, 跃跃欲试, 齐答:“嫁接。”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最后我们导入了新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七、生动有趣, 成语导入

如, 我以“山青水秀, 鸟语花香”导出森林的生态作用, 以“鹜蚌相争, 渔翁得利”导出软体动物与鸟类, 以“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小虾”导出食物链, 以“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引出生物界的种族类间竞争, 以“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导出生物的遗传, 以“一母生九子, 九子各不同”导出生物的变异等等。生物课往往都是不受学生重视的一门课, 这固然有许多原因, 但照本宣科是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通过设计良好的导语,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生物课成了同学们喜欢的课, 这也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八、声情并茂, 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代化手段。多媒体手段包括投影、幻灯和录像等, 尤其是录像有立体感强、声图并茂的特点。我讲“环境保护”时, 一开始就放映《清清的渭河》 (自己录制的) , 学生们看到我们往日所熟悉的渭河河水已经没有了村民们洗衣服的身影, 没有了天蓝水清的场面, 有的只是浑浊的河水, 学生看着此情境, 情不自禁地说:“好脏呀, 我们的河怎么变成了这样呢?”我点拨说:“我们国家有许多地方的河都像这样的, 这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就是这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学生很自然地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这堂课上了。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第10篇

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新知识与旧知识;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可以起到诱发思维、先声夺人的作用。

一、新课导入作用与原则

1. 导入的作用。

新课开始时,老师若通过恰当巧妙的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可在极短时间内稳定学生情绪,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新颖的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开动脑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2. 导入的原则。

引人入胜的导课应具有新颖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简洁性、探索性。创造出轻松、有趣、新奇的情境,联系实际精粹巧妙地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的教学内容,即精、趣、巧、启、连。

二、导入的方法

1. 问题法导入。

人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环境的某种刺激作用。在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法导入虽是一种传统的导入方式,但却是卓有成效的。

2. 娱乐法导入。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导入,如:猜谜语、角色扮演、讲故事、唱儿歌等,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

3. 实验法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导入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动手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以蚯蚓为代表学习“土壤中的生物”知识前,布置学生每人挖掘几条蚯蚓,上课时学生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方式,继而进入课题。又如: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时的结果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老师可告诉学生这是因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学生必然产生“二氧化碳是从哪儿来的呢?”的疑问,导入学习“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新知识。

4. 生活实际导入法。

利用生活实践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现象事物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这些事物虽然熟悉,但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用这样的现象再作为情境,学生必然有要探个究竟的心理,激发出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由现象深入事物本质的探究精神,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蒸腾作用”一节,从生活实例中引入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炎热的夏天里,人们坐在大树下与坐在广场中的大洋伞下相比较,哪种感觉好呢?学生会同声回答:“在大树下。”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时学生不知所措。教师解说道:“因为大树具有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周围空气湿度,并降低空气的温度,所以大树下乘凉感觉舒服些。那么,什么是蒸腾作用呢?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导入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容易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

5. 音乐导入。

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还能激发人的情感。如在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而后问:“大家听了这首歌,有何感想?”让学生谈谈对徐秀娟救鹤献身的看法,由此引入新课。

初中生物多样的导入设计初探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导入设计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就像是一首乐曲的“引子”,一本书的“序言”,一场戏剧的“序幕”,它渲染气氛,酝酿情绪,提携全篇,表达主题,渗透思想,引人入境。导入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整堂课的情绪和精神的好坏。良好的、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能够抓住学生的所有感官,使其能夠精神高涨,智力兴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问题导入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引导学生进入课程相关的内容中去,从而进行有目的、有效果的思维活动;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刺激学生自觉地产生思维兴奋,从而积极思考、探索,培养良好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所以,启发式的提问导入是教学中最常用到、也是最有效的导入方式。例如,我在讲授“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时候,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一下,如果每天载我们来学校的大巴,没有了油,会怎么样呢?(不能发动,不能带我们来学校……)那么如果我们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学生们纷纷回答,会不能呼吸、会缺氧、会死……)那么,假如世界上没有了绿色的植物,又会怎么样呢?绿色植物对自然界到底有多重要呢?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并且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故事导入

无论天真烂漫的童话故事、神奇奥妙的科幻故事,还是动人心弦的真人故事,都是伴随着学生的不同时期,一同走过来的一部分,所以青少年都爱听故事。而生物科学,它的发现史、发展史中都充满了动人的励志故事和一些妙趣横生的典故,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给学生讲一些相关的故事片段,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对白,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巧妙设计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生物的遗传”和“生物变异”之前,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话说,从前美国有一个美丽的舞蹈明星,她很漂亮,很多的高富帅都追求她,她都不理睬,但是她却向长相极为普通,又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们纷纷摇头)这个明星在信中写道:“如果咱们两个人结婚,我相信,咱们的孩子一定会像我一样漂亮,像你一样聪明。”同学们,你们说要是他们结婚了,能遂了明星的心愿吗?(学生们很疑惑,有的说可能吧,有的说不会吧……)那你们为什么这么觉得呢?你们觉得爱因斯坦会怎么回答这位明星美女呢?学生议论纷纷,但是都不能准确地回答,于是我就趁热导入新课:等你们学完这一课,就知道答案,也知道爱因斯坦的回答了。因此,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三、实验导入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实验这种主观性和趣味性并存的教学方式来导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时,关于植物是通过叶片散失水分的部分,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作为课堂导入:现时准备两种相同的枝叶,一枝带有绿叶,另一枝则摘掉了绿叶,只剩树枝,将它们都用白色的塑料袋密封,放在教室窗台上,接受日光的照射(课前准备好)。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塑料袋的内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

四、联系实际导入

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来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的熟悉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且还能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生物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如果能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就能给学生设计更多富有生活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就能使学生在平时对周遭事物的了解中学习生物知识,同时学会生活,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永胜,沈雁.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生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汪忠.走进课堂:初中生物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中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第12篇

1 运用诗词设置情景

有很多古代诗词蕴有生物学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利用诗词引入,可使得教学内容活泼,使生物教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勾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导入新课,并且巧妙地把诗中的语音环境换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谁先知?”的问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深刻理解环境;讲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句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青蛙的繁殖时间和环境的密切关系。

2 图片的直观导入

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教学中就得多用形象的、立体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学中笔者就常用图片或照片引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由此,自己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2.1 通过课本相关图片导入

例如:在学习“种子植物“这节课时,利用一朵妖娆的荷花的图片引出”千年莲子“开花引入种子植物产生种子的基本特征;又例如:在学习与免疫有关的疾病这节课,上课开始时采用图片展示法:首先直接展示艾滋病感染者的图片,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会感受到艾滋病患者的痛苦、病毒对身体的摧残。学生就会产生为什么会感染艾滋病、有哪些感染途径、是什么原因使人的身体受到这样严重的摧残以及如何预防等一系列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上课就关注这种疾病的病因,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

2.2 热点、焦点新闻图片导入

为了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更深刻,更牢固,笔者采取了展示宝马汽车和我国生产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图片,再教育学生尊重“中国制造”的同时,告诉学生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造出中国的“宝马”汽车——比亚迪,从而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将来买什么样的汽车,自己选择车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学生的选择笔者做出了自己的评价,引导学生在将来购买车辆是要坚持节能、减排、环保、绿色的购车标准。同时提出为什么要选择节能减排环保的车,引出大家应关注环境问题,进而切入此节课的主体“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的办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导入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要认真去学习好此节课内容的想法。

3 影音资料导入

影音资料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的感受,多重刺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关注相关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的办法,这样有利于课堂学到的相关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殖“时,笔者上课直接就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在”人的生殖“中讲授分娩的内容时,笔者会让学生听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从中教育学生要尊重父母,孝顺父母。

4 谚语

通过形象、生动的谚语导入新课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谚语都与生物学知识相关。例如:在引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章时,笔者就运用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让学生明确为什么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讨论,明确实质是生物种族的延续,进而导出生物的遗传问题;“一母生九子,九子九条心”谚语,让学生去思考同一种生物为什么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进而导出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内容。又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时引用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让学生明白种子的萌发与环境的关系。

5 联系实际法

生物学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教学中运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和关心的生物学实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可通过对照某一学生出生时和现在的身高、体重,然后问:“为什么我们能由小长大?”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你能分析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吗?教师解说到因为大树具有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周围的空气湿度,并降低空气的温度,所以大树下乘凉舒服些。那么,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一连串的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感觉亲切、熟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 温故知新导入

运用已经学过的以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引入新知识,也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首先以复习、提问等方式开始,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交叉点,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该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从而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如在讲“血液循环”一节时,通过复习心脏的有关知识和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种血管?学生回答后,提出血液是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导入新课,为学习血液循环的知识做铺垫。

7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还可以通过典故和仿生学以及一些广告词等知识导入新课。总之,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根椐教学内容以及选择何种方法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来确定。采用的方法要恰当和贴切,并能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因此,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而脱离教学要求。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生物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卢勤泉.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0(27):130.

[2]王金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2005(2):73-74.

[3]任江敏.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浅议[J].科教文汇,2012(8):91.

[4]田春芳.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37.

上一篇:康复期护理下一篇:无机化学实验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