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统计范文

2024-09-16

流通统计范文(精选6篇)

流通统计 第1篇

1 数据来源

为了便于 提取数据 统一汇总 分析,入选的医院图书馆要满足以下标准:(1)使用“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且使用年限超过3年;(2)三级综合性医院图书馆。共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5家图书馆符合要求。

本研究只统计分析各馆中、外文热门图书的流通情况,利用“流通统计”子窗体下的“热门书排行”功能,筛选条件分别选择“中文图书库”和“外文图书库”,流通日期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选择“排行前100”的热门图书,导出Excel文件,利用Excel2003进行汇总分析。

5家医院图书馆统计的500册中文热门图书共出借5412次,册均外借频次10.82次;外文热门图书428册(有一家馆为28册),共出借1229次,册均外借频次2.87次。其中中文图书外借次数最多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图书馆,为2248次,占外借总次数的41.5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图书馆外文图书外借次数为528次,占外借总次数的42.96%,为5家馆中最多。

2 数据分析

2.1 出版年分析

本次统计的500册中文热门图书出版年跨度为1981年-2012年。其中1981年-1990年间出版的有10册(2.00%),外借59次(1.09%);1991年-2000年出版的有35册(7.00%),外借310次(5.73%);2001年至今出版的有455册(91.00%),外借5043次,占外借总次数的93.18%。

4 2 8册外文热 门图书出 版年跨度为1958年-2013年,其中1981年以前出版的有14册(3.27%),外借25次(2.03%);1981年-1990年期间出版的图 书有3 3册 ( 7 . 7 1 % ) , 外借56次(4.56%);1991年-2000年出版的有61册(14.25%),外借148次(12.04%);2001年至今有320册(74.77%),外借1000次,占外借总次数的81.37%。

相比较来说外文图书的生命周期更长,2010年出版的中、外文图书外借的册数和次数均为历年最高,说明医学类图书在出版3年后利用率达到最高。

2.2 热门出版社分析

500册中文热门图书共涉及到56家出版社,包括55家国内出版社和Elsevier出版公司(新加坡),另有一册为内部资料。

图书册数排名前10的出版社有图书418册,占图书总册数的83.60%。其中排名第一的人民卫生出版社有223册,占图书总册数的44.60%(见图1)。有29家出版社仅有一册图书入围。

流通次数排名前10的出版社共外借4540次,占外借总次数的83.89%,其中排名第一的人民卫生出版社为2614次,占总次数的48.30%。此外,海洋出版社虽然图书册数没有进入前10,但是凭借其出版的《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一书的高外借率,进入流通次数排名前10。

外文热门 图书涉及 到的出版社 比较复杂 , 由于更名 、合并、 重组、联合 出版等原 因不容易 精确统计。粗略统计共涉及到70余家国外出版社,主要有Amirsys、ChurchillLivingstone、Elsevier、Mc Graw-Hill、Mosby、Saunders、Springer、Thieme、Wilkins Wiley-Blackwell、Wolters Kluwer/LWW等。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等5家国内出版社也引进出版了部分外文图书。

2.3 热门图书分类统计

500册热门中文图书共涉及15个医学学科(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划 分的一级 类目 ) 及生物科学、英语学习、经济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其中“R医药、卫生”大类有481册,占总数的96.2%。

“R医药、卫生”大类中,外借册数最多的一级类目是R5“内科学”,共有109册,外借1108次,册均外借频次10.17次;流通次数和册均外借频次最多的学科是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有67册,外借1227次,册均外借频次18.31次(见表1)。

在二、三级类目中册均外借频次最高的是R441“症状诊断学”,册均外借频次为20.11次(9册181次);此外R741“神经病学”为18.8次(65册1222次);R33“人体生理学”为17.75次(4册71次);R322“人体解剖学”为15.89次(27册429次);R195.1“卫生统计学”为13.25次(8册106次)。

428册外文热门图书共涉及14个医学学科及生物科学部分学科。“R医药、卫生”大类有420册,占总数的98.13%, “Q生物科学”大类有7册,另有工具书一册。“R医药、卫生”大类中,外借册数最多的一级类目是R6“外科学”,共有88册,外借254次,册均外借频次2.89次;流通次数最多的是R5“内科学”,共有78册,外借268次,册均外借频次3.44次(见表1)。

在二、三级类目中册均外借频次最高的是R459.7“急诊、急救处理”,册均外借频次为7.17次(6册43次);此外R57“消化系及腹部疾病”为5.64次(22册124次);R655“胸部外科学”为4.14次(7册29次);R68“骨科学”为3 . 3 7次 ( 3 5册1 1 8次 ) ;R816“各部位及各科疾病的X线诊断与疗法”为3.35次(37册124次)。

2.4 热门图书排行

对500册中文热门图书进行汇总,合并同种同版本图书39种85册,同种不同版本图书14种28册,最终得到图书444种,重复率为11.20%。借阅次数在40次以上的图书有11种(见表2),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共有9种,其中6种为教材,包括“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教材系列(第1版、第2版),还有“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教材系列(第7版、第8版)等。此外,神经系统疾病的图书有5种,借阅记录主要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海洋出版社出版的Peter Duus的著作《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2、8版)是本次统计中外借次数最多的中文图书。该书是一部长久不衰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累计出版27版次,畅销达25年之久,已被翻译成英、法、日、俄、中等13种文字,被誉为世界医学名著,为神经内科定位诊断入门必备工具书。

对4 2 8册外文热 门图书进 行汇总,得到同种同版本图书12种26册,同种不同版本图书8种17册,合并后得到图书405种,重复率为5.37%。借阅次数在10次以上的图书有21册。405种外文图书借阅次数在15次以上的图书有11种(见表3)。与中文图书不同,热点比较分散,相比较而言内镜技术和微创手术方面的图书多一些。

3 总结

3.1 对图书剔旧和排架工作的启示

本次统计的500册热门中文图书出版年代为1981年-2012年,428册外文热门图书的出版年代为1958年-2013年,可以看出外文图书的生命周期要比中文图书长。2010年出版的中、外文图书外借的册数和次数均为历年最高,说明生物医学类图书利用率在出版后3~4年的时候达到最高。

本次统计的1990年以前出版的中文图书有10册,占总册数的2.00%,外借59次,占总次数的1.09%;外文图书1981年以前出版的有14册,占总册数的3.27%,外借25次,占总次数的2.03%。所以可以将1990年作为中文图书剔旧,将1980年作为外文图书剔旧的首选年代。

目前一些医院图书馆为了方便读者利用馆藏,将高外借率的中、外文图书混排,单独成库。本次调查发现,本次统计的热门图书中,2004年以来出版的中文书有407册,占总册数81.4.00%,外借4600次,占总次数的85%;2000年至今出版的外文书有334册,占78.03%,外借1042次,占总次数的84.78%。所以可以将2004年以来出版的中文图书和2000年以来出版的外文图书进行混排,作为热门图书库。

3.2 对图书采编工作的启示

高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图书馆要注重对重点教材的采购,方便实习学生和研究生使用。此外,从热门图书统计分析发现,当前一些综合医院在加大力度培养和扶持医院重点学科,打造优势学科,这些学科能够吸引更多实习学生、研究生和进修人员,图书利用率高。因此医院图书馆图书采编工作中要关注本院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的需求。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是中文医学图书的主要的5家出版社,占本次统计图书的72.2%,外借次数高达92.93%。诊断学(包括症状诊断和X线诊断)、急救医学、内镜技术和微创技术、人体解剖学方面的图书外借频次很高,出版社在选题时应加以重视。

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实施细则 第2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科学、有效地组织粮食(含油脂及油料,下同)流通统计工作,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粮食流通统计在服务粮食宏观调控和指导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粮食流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依据《中华人民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粮食经济现象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第三条 粮食流通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粮食购销存流通统计、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粮食市场监测预警、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粮食仓储设施和基础建设投资统计、粮食行业机构与从业人员统计、粮食科技统计等。

第四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与粮食流通相关的经营活动(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进出口、成品粮油加工,以粮食为生产原料的饲料、养殖、粮油食品及酿造,以及酒精、淀粉等粮食深加工)的企业事业单位,粮食流通行政管理部门和粮油科研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和本细则的要求,如实提供粮食统计资料和情况,不

第八条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统计人员专业队伍建设,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加强对基层单位和统计调查对象的业务指导。组织开展统计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新任统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第九条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统计人员和统计负责人的逐级备案制度。统计人员的调动,应当征求本部门、本单位统计负责人的意见,其中具有中级以上统计专业职称人员的调动,应当征得上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十条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计负责人、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协调本部门各职能机构的统计工作,完成国家统计调查、行业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制定和实施本部门的粮食统计调查计划,搜集、整理、分析、提供统计资料;

(二)组织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贯彻实施,对管辖区域内各类涉粮涉油企业实行统计监督;

(三)根据《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拟定本部门的统计工作规章制度,管理本部门的粮食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统计资料;

(四)组织指导本部门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第十一条 各类粮食企业统计负责人、统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第十五条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留存的各项统计报表,必须由统计人员签名、统计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单位负责人同意并加盖填报单位公章。

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统计机构在向主管部门报送资料的同时,应将基本统计资料报送同级政府统计机构。

第十六条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针对粮食流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和新特点,有选择地开展一些专项调查。专项调查应符合精简、效能的原则。

在统计调查和汇总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统计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揭示粮食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矛盾及其变化规律,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第十七条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做好统计资料的积累,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省级粮食统计数据库。统计资料包括统计数据库、统计台账、统计图表、统计报告、统计出版物及其电子文档等。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统计资料的审核、查询、订正制度,统计资料由本单位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妥善保存。统计机构调整或统计负责人调动,必须办理统计资料的交接手续,保证统计资料连续、完整。

第十八条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统计资料的发布实行集中管理,并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

第二十二条 国家粮食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80号)等有关规定,对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实行考核,考核结果同时作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重点考核事项“加强粮情监测预警”的主要参考依据。对在完成规定的粮食统计调查任务,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统计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三条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组织开展《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坚持日常监督检查与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相结合。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否存在虚报、瞒报、拒报、漏报、迟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二)是否依据原始经营记录,建立统计台账,按照期限规定保留粮食统计台账;

(三)是否依法设立统计机构或设置统计人员;

(四)统计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其调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五)有无侵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职权的行为;

(六)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泄露国家秘密、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企业、私人、家庭单项调查资料的行为;

(七)是否按规定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有无改变调查内容、调查对

第二十六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各类粮食企业的领导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强令、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统计人员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人员泄露企业、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确保《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下,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并报国家粮食局备案。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央储备粮油统计制度》并组织实施,并按要求向国家粮食局报送中央储备粮统计报表。《中央储备粮油统计制度》须先报经国家粮食局审核,再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县级商贸流通业统计的一点思考 第3篇

商贸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重要窗口,也是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级的助推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商贸流通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税收入、吸纳人员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全面的商贸流通业统计体系,准确客观地掌握行业结构、区域分布、经营业态等行业发展状况,了解和反映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规模、经济效益等情况,不仅是科学指导和服务行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全面反映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科学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的依据。

下面就某县商贸流通发展情况为例,阐述目前县级商贸流通业统计的现状及建议。

二、总体情况

1月~9月份,该县消费品市场呈平稳趋缓增长的发展态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017.8万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排在全市第四位。其中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67.1万元,同比增长18.3%,限上企业零售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46%。

商贸流通企业数量众多,业态多样,区域分布不平衡,统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县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限上法人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不强。从企业数量来看,有限上商贸企业28家,全市共有368家,排名第五;其中批零14家,全市259家,排名第十;住餐14家,排名第三;批零企业数量滞后。从企业规模来看,目前在库的28家法人限上商贸业单位中,中型企业12家,小型企业16家;没有一家大型企业。可见,目前在库企业主要以小型企业为主,中型企业偏少,没有大型企业。从实现的零售额来看,限上企业零售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25%,企业规模整体偏小、竞争力不强。二是调度力不够,批零业呈下降趋势,几家中型批零法人企业增幅太低,导致总体增幅无法拉升,与市平均增幅差距大,比如:1月~9月份医药公司累计增幅为2.36%,海欣电器累计增幅2.16%,海燕家电累计增幅3.74%,尚田农机累计增幅0.28%,新四平家电累计增幅7.41%。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做大做强限上法人企业,培育快速增长点。一是从数量上增加批零企业数量,做大限上法人企业这块责任田。批发零售企业、餐饮住宿企业进行认真核查,对符合条件的一律动员申报“限上”企业。汽车行业培育能力强,全市目前有86家限上汽车销售企业,但本县还没有突破一家。有些单位观念上存在误区和错位,认为这项工作是统计部门的事,没有认真抓好对企业的指导、监督和督促,基础工作不扎实。建议:一是各职能部门加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报工作;二是各职能部门加强对限额以上企业的清理,及时将达到限额标准单位纳入统计。

2.大力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发展生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主题,建设一批具有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培育做大以老城区商业开发为带动的城区商业综合经济圈建设,结合县城龙江片区和滨江片区的开发,全力推动城区中心商圈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商业企业,在县城建设一批大型购物中心、高档百货商场、大型宾馆酒店、大型娱乐中心和高层商务写字楼。

3.围绕做旺县城活力,优化提升现代商贸业。没有商气的兴旺,就谈不上县城人气的集聚和可持续发展。为此,一是针对繁荣县城经济、提升县城品质,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工程,积极推进城北商务区,城南国际商贸城等三个重点商聚集区建设。投资6亿元的城市综合体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年底将投入运营,太平洋购物中心、凯莱大酒店已正式开业,天虹正在加紧建设。二是针对服务民生需求、满足群众需要,着力推进了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发展。三是针对促进产业城多功能融合,推进了综合体建设,采取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双向投入,重点加快推进公寓住宅、商业休闲、市政广场、行政服务为一体的工业园区世纪新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园区等项目建设,正在规划推进园区学校、幼儿园和医院等工程建设。

4.加强与乡镇和相关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商务、工商、税务等部门支持,及时协调解决商贸经济运行工作中的问题,加强督促指导,提高限额以上数据质量,密切跟踪限额以上法人企业经营情况,加强监测预警,督促企业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统计数据,做到“应统尽统”。

5.商贸流通企业数量众多,业态多样,区域分布不平衡,统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科学选取典型企业,为今后建立完整的流通行业统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上级统计部门就各行业选取企业采取联网直报平台报送,县级统计部门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各行业业态、企业规模及区域分布等特点,抓紧收集当地企业普查名录,及时进行摸底,掌握企业相应资质、经营情况及所具备的统计工作基础条件,保证典型企业选取的科学性、代表性。要制订典型企业数据管理规范,维护企业权益,加强沟通交流,致力于为企业做好服务,充分调动企业报送的积极性。要加快当地统计数据报送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为与全国统计信息平台实现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做好准备。

6.严格目标考核。县委、县政府将商贸流通业指标任务纳入对乡镇、县直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评先评优和干部晋级任用挂钩,保障统计工作顺利扎实推进。

本人参与并负责该县的商贸流通业统计工作,经过以上建议与措施,该县商贸流通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希望以上工作经验对大家有所借鉴。

摘要:商贸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县级商贸统计,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县级商贸流通业是当前发展趋势,更是反映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依据。

流通统计 第4篇

专项检查工作汇报

建三江粮食局:

按照建三江粮食局转发的黑龙江省粮食局关于开展《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场实结合际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对辖区内所有纳入统计日常管理和涉粮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大检查,现就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农场申请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企业9家,其中粮食收购企业6家,粮食加工转化企业3家,以上企业全部纳入了我场统计日常管理。

我农场粮食科设有专职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1人,副科长1人,科长1人。

二、检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为顺利开展好检查工作,我场粮食科成立了由科长任组长,副科长任副组长,统计任组员的统计检查领导小组,为企业转发了《黑龙江省粮食局关于开展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重点就各单位以下情况进行检查:

1、粮食统计职责落实情况;

2、企业执行国家数度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 3、2016年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热行情况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

在各单位开展自查的同时,我场粮食科组织人员对7家企业同时开展了检查,我们从企业是否有专职统计,统计经费落实情况,统计培训情况,统计工作相关制度建立情况、统计原始数据是否整理规范,保存完整,统计台账是否建立,记载是否完整,统计报表上报是否及时、保存是否完整、原始单据、台账、报表之间数据是否一致等方面开展了认真的检查、核实。

三、检查结果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统计制度执行和统计管理工作中,我场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有专门的科室负责人成立工作机构,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具体,工作开展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对涉粮企业的法规政策宣传,及时下发了粮食局印发的《粮食流通统计制度》,针对各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做了业务指导和培训。

从各单位自查情况和我科室抽查情况来看,中储粮创业直属库洪河分库、洪河农场粮食处理中心、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东方佳粮粮食收储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飞越粮食贸易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洪河米业有限公司这几家收储企业都设有专职统计人员,且企业原始数据,台账等保存基本完好,数据基本符合统计标准要求,每年都参加中储粮系统的统计培训,粮食流通统计管理有关工作都能顺利开展,黑龙江建三江物资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绿之宝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为加工企业,且近几年均处于停产状态,有专职统计负责数据报送和报表业务。

四、存在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是个别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统计人员不稳定,新上岗统计人员业务为熟练,造成统计档案资料缺失、不完整。

二是部分企业因故未能开展经营,虽有企业之名,但无经营之关,经营业绩空白,所以数据报送未能正常及时。

对以上个别企业存在的统计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统计业务不熟练的问题,统记台账中出现的不规范的问题,档案资料丢失不全的问题,要求企业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同时要求所有企业的统计人员要积极加强统计法规政策和统计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洪河农场粮食科

流通统计 第5篇

ILASII2.0流通管理子系统的功能十分强大, 它满足了图书馆内部管理的基础要求。比如其流通统计窗口, 实现的是对图书流通情况的业务统计。在此过程中, 统计功能主要分为两个主要环节, 针对读者环节的统计工作, 应用于文献统计环节的统计工作。

文献借阅与还回统计的分析工作, 这个统计过程是针对某一时间段来说的, 它包括文献借阅环节、还回环节, 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 借书、还书、续借。根据图书馆的不同环境, 进行相应的检索, 可统计的分类项目包括出版者的名字、馆藏地点、流通类型、书目分类号等一系列的馆藏特征。我们通过对可选择的统计值的应用, 来满足对日常借阅、还回环节的文献种类与册数的统计。

读者借阅统计环节也是该系统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通过对文献种类、读者的特点进行分类, 通过对个时期内馆藏地点的读者借阅的文献情况, 进行一系列的借出环节与续借环节的统计。它利用系统日记的相关信息, 进行读者借阅规律的分析。统计值环节包括册数、人数等, 它可以有效反映出读者的阅读的倾向, 从而明确馆藏结构与读者群的配置问题。

读者阅览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它对某一时间段, 阅览室内期刊阅览册数、人数的统计。统计结果具备去重性, 它的册次统计是不合并的,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以册数为统计结果。流通财经事物统计, 是对某一时间内的流通财经情况的分析, 通过工作人员、时间等进行统计范围的划分, 进行统计报表的输出, 包括图书丢失赔偿环节、超期罚款环节等。

关于预约环节、预借环节、闭架借书统计环节的应用也是该系统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针对日常工作中的闭架借书事务、预借、预约等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记录。从登记的那一刻开始, 进行读者特征、其他事务特征的限制, 比如读者的单位、类型等, 一般来说, 可统计的分类项目包括读者分类、读者流通类型、送书地点、状态等, 可选择的统计值包括人数、册数、种树等。它满足了图书馆日常工作的需要。日记统计是对工作人员的流通子系统的运作环节的状况计量, 进行统计表的输出, 其流通日记统计主要包括, 操作人员、工作站及其日期范围等, 在格式设计模式中存在不同的参数, 它根据项目的繁简与统计重点而发生变化。日志统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各个工作环节的统计, 进行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岗位的安排, 进行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 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2 关于ILASII2.0读者统计功能的分析

2.1 读者分类统计环节是ILASII2.0系统的主要应用环节, 它对特定数据范围内的读者进行一系列的分类统计, 包括对累计借数、人数的统计, 这种统计检索途径包括其单位、姓名、证号等, 通过对其他读者状况的界定, 进行读者统计功能的实现。一般来说, 可统计的分类项目有读者的流通类型、单位、读者的分类等。第一统计值缺省为人数, 其他统计值可选择各种累计数, 如累计借数、累计过期次数、累计丢失册数、累计损坏册数等等。读者借阅量统计是按指定数据范围对读者进行分类统计, 包括人数、累计借数。检索途径主要有读者证号、读者记录号等, 并可以进一步按文化程度、职称、行政级别进行各类读者借阅的数量统计。

2.2 读者增长统计, 是对特定范围内读者增长情况的有效统计, 而后进行统计报表的输出, 对此时间范围内的新老读者进行单独统计, 进行两者之间的百分比计算。一般来说其检索的途径包括对读者记录号、读者证号的应用, 进行读者增长情况的有效统计, 确保其对读者数量变化的有效分析。读者分析能够统计指定范围内的读者平均的累计数。本统计功能是两个数据之间对比并计算平均数的典型例子, 要求统计值1必须是累计数, 各种累计值是为快速输出与统计用的专门, 已在流通中自动累计, 统计值2必须都是人数, 统计值3应选择“/”。检索功能与读者增长统计相同, 区别在于“读者增长统计”的检索结果作为增长率的分母。

3 ILASII2.0统计功能应用措施的注意点

3.1 为了保证ILASII2.0统计功能的有效应用, 我们要进行ILASII2.0日志、数据信息的保护, 避免出现修改、删除的情况, 只有确保系统日记与相关数据的完善, 才能促进ILASII的统计功能的实现, 以确保统计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

因此对于该系统内的工作站IP、读者分类、馆藏地点等参数设置信息, 是不能轻易进行更改删除的。对馆藏库、预约库、流通财经库等数据库进行维护时, 要考虑可能会影响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 毕业离校学生读者的信息过一段时间后可利用的价值不大, 但也不要作删除处理, 删除会影响统计数据, 可以采用批注销的方式来处理。

3.2 我们也要明确读者统计环节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读者统计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对纵向分类统计项的应用, 在读者统计环节中, 种类是不能被选择的, 有些统计人员由于自身的疏忽容易进行错误选项的选择。所以在对读者进行统计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选项。读者统计格式选项中根据需要选中“其他”和“合计”选项, 结果中“其他”类型的数据结果表示网上读者续借的情况。如果统计结果“其他”类型读者中有较大的数据时不要产生误解, 这表明读者较好地利用了网上的自行续借功能。

3.3 ILASII2.0的流通子系统中还具备图书借阅排行的功能, 有利于促进读者环节的进行, 保证图书馆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 统计工作人员要进行各个统计环节的信息数据的收集, 并通过各种统计措施进行信息分析, 以便工作统计数据的准确、合理。对ILASII2.0系统统计功能的综合开发利用, 不仅会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更重要的是可利用该系统的统计功能提高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和管理水平, 更进一步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结语

图书馆日常的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离不开对俄ILASII2.0流通子系统的统计功能的应用, 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图书馆管理系统日益健全, 在此过程中, 也出现一系列图书馆计量化管理环节的弊端, 为了有效促进图书馆管理的质量效率的提升, 我们要进行ILASII2.0的流通子系统的健全, 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ILASII2.0,统计功能,管理措施,方案深化

参考文献

[1]彭强.ILASII2.0流通子系统的统计功能分析[J].图书馆学刊, 2008 (6) .

流通统计 第6篇

关键词:城市化,商贸流通业,统计分析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我国城市化进程维持了较为迅猛的发展速度, 城市化程度日益提升。与此同时, 我国商贸流通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其产值与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如何促进并保障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和谐发展, 已成为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

一、相关理论概述

城市化又名城镇化、都市化,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而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城市化一直以来都是诸多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从概念上来讲, 城市化可以概括为某一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一般来讲, 这种转变多为农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结构的转变。与此同时, 这一转变过程也囊括诸多其它区域性改变, 例如乡村转变为城市、地区人口职业变化、自然环境变化、土地资源变化等等。作为一种广泛发生的经济社会现象, 诸多学术领域均针对城市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形成了诸多针对城市化问题的不同看法与见解。

与学界对城市化研究专业上的广泛性不同, 针对商贸流通业所进行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经济领域。近年来, 伴随着商贸流通业的迅速发展, 我国经济研究学界开始认识到针对商贸流通业进行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针对商贸流通产业的概念定义问题, 也形成了诸多差异性较大的学术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对于商贸流通业而言, 其范畴应囊括经济流通领域中一切流通类型部门, 即包括实体性经济流通部门, 也包括非实体性经济流通部门。这一理论认为, 诸如物流业、零售业、餐饮业、金融业等产业均应划分为商贸流通产业的范畴之内。与此同时, 我国一些学者对商贸流通业的概念定义与囊括范畴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如一些研究学者在定义商贸流通业的过程中, 采取了区域概念拆分法对其定义, 这一学术观点认为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主要由以下几个基础流通门类构成, 即科技、信息、仓储、流通加工。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 这一定义是在综合研究现代经济社会的基础之上得来, 是对人类城市化商贸流通过程的分步骤总结。

而笔者认为, 在对商贸流通产业内涵进行准确划分之前, 首先需要解决商贸流通产业是否应囊括非实体经济门类这一问题。对于诸如金融产业、保险产业等信息流通领域而言,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 其产业流通并不产生实质性的商品服务, 其服务多以虚拟的资金、信息流动为主要实现方式。而在研究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之中, 诸如此类非实体经济门类与实体经济门类是有一定区别的, 同时也是难以进行数据化研究分析的, 因此诸如此类非实体经济类别不应作为商贸流通业的一部分予以考虑。与此同时, 社会层面中一些特殊类型的商品流通也不可放入商贸流通领域范畴内进行研究, 例如人力资源流通、国土资源流通等等。综上所述, 本文认为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 商贸流通业的范畴可以定义为五大范畴, 即仓储物流产业、餐饮住宿产业、零售产业、批发产业、其它商贸流通产业。而考虑到研究所需数据的准确性, 本文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商贸流通业水平展开分析, 即餐饮产业、零售产业、批发产业以及住宿产业。

当前我国研究学界已经展开了针对城市化进程与商贸流通发展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学界对二者概念内涵的定义差距以及研究分析方式的不同, 研究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研究学界对于城市化进程与商贸流通发展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学术观点并不统一。由于学界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争论与分歧, 相关研究理论难以助力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城市化进程与商贸流通二者关系的研究, 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有鉴于此, 本文将首先通过总结相关研究数据, 论述分析城市化进程与商贸流通业发展间的关系, 进而选取我国相对而言有代表性的城市化地区, 通过构建不相关SUR模型的研究方式对其进行论证分析。

二、对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产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1. 城市化水平与零售业发展关系分析

在前文对商贸流通产业的定义中, 零售业是其组成部分之一, 对其经济总量高低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城市发展而言, 零售业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地位, 零售业的存在、繁荣均十分重要。应该说, 零售业发展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通过将零售业与城市化水平进行对比,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贸流通发展与城市化这二者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整理, 根据国家相关统计数据, 得出我国2008年至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如表1所示。

通过研究数据的整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 得出我国2008年至2013年城市化率水平, 如表2所示。

通过分析表1与表2数据, 我们不难发现, 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存有一定的联系。自2008年开始, 我国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上升状态之中, 与此同时, 我国社会消费总额也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之中。例如在2013年, 无论是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二者的增幅比例均在1.3%左右。

与此同时, 在2010年至2011年这一时间区间范围内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这一时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与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 因此提升速度在小范围内出现了陡然加速的情况。但是, 这一时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出现了同步加快的现象。综上所述,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应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 城市化与商贸流通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1) 模型的建立

国内研究学界在针对城市化与商贸流通关系的分析工作之中, 大多采用了时序取样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虽然这一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无疑可以有效避免横截面取样过程中的时序问题与方差问题。因此, 本节研究中, 本文将运用这一研究方法选取较为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

首先设定模型。通过构建两种不同类模型全面研究城市化与商贸流通间关系、商贸流通与城市化之间关系。

(2) 数据分析

模型中相关城市化数据均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数据而引用。商贸流通业相关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及相关经济部门统计数据得出, 但不包含非实体性经济商贸流通数据。

最终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

(3) 对结果的分析

最终通过回归关联法对多方程结构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前文对2008年至2013年这一区间范围之内我国城市化率与商贸流通发展之间数据的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二者的发展呈现出正相关态势。但是由于商贸流通数据的单一性与不稳定性, 因此本节通过建立回归数据模型对这一研究结果予以了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商贸流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双向性质的, 同时也是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之中的。一般情况下, 商贸流通的发展会造成城市化率的提升, 促进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但也存有一定的特殊情况, 诸如地方政府控制人口流入、生产力进入科技创新阶段等。以上情况均可以影响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率。

三、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商贸流通业和谐发展的建议

1. 统筹城市化发展进程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

一方面, 我国商贸流通产业需要紧握历史发展的机遇, 借助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惯性动力, 充分利用城市化为自身产业发展带来发展动力。也要切实发展自身, 建立高效科学完备的商贸流通产业体系。另一方面,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应积极遵循政府领导, 不断创造机遇, 努力开拓内需市场, 近一步增加城市市场的活力与潜力, 不断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加良好的战略区位条件。合作, 可以将二者间的互补性予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进而极大的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反之, 如果采取不作为、不合作、不统筹考虑的思维模式, 最终甚至可能引起国民经济发展的混乱。城市市场对于商贸流通而言, 是其最为重要的一处市场。与此同时, 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 也可以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吸引人口进入城市, 填补因城市化发展而造成的人口空白, 为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进行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保障。

毋庸置疑,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农村人口往往会大量流失, 并开始逐渐进入城市发展。这种转移本身既是对城市化进程的支持, 同时也是对商贸流通产业的支持。城市经济生活的繁荣、消费市场的拓展, 均十分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

2. 完善政府层面对城市化进程的监督监管

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之中, 我国社会各界依然需要对城市化进程进行监督, 国家层面也需加强对城市化进程的控制与管理。在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过程之中, 政府必须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与职责, 对商贸流通产业进行预先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其市场、引导其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方式促进其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健康发展。

虽然我们不能将城市化进程简单的理解为城市规模的扩大, 但是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处置大量的土地资源。其发展之复杂, 规模之大, 只有政府层面才能进行有效合理的掌控与引导。我国在一系列的经济发展规划中均提及了城市化问题, 因此, 对于当前的政府工作而言, 仅需要做好针对城市化进程的监督引导工作既可。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之间的关系协调工作,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市场本身进行调节。

3. 大力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化发展

对于我国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而言, 其产业链条相对薄弱, 产业结构相对混乱。因此对于中国政府而言, 必须加大在城市化进程之中对商贸流通产业的扶植引导力度, 促进其产业化发展, 引导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实现。在新的发展时期, 流通领域势必需要做出一定变革来适应于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与发展。城市化过程, 为商贸流通领域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 更是发展的机遇。对于我国当前的商贸流通而言, 尚没能建立自身的洗牌意识与产业化发展意识。这种对于行业发展方向的模糊性, 使得商贸流通行业出现了整体性的混乱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 尤其需要政府加以引导。

四、结语

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所必须经历的历史变革, 市场化进程的成功与否关乎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 也涉及到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切身利益。城市化进程并不代表单纯的城市用地的扩大, 往往意味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一系列变化。而在城市化进程之中, 诸多影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商贸流通因素。有鉴于此, 本文集中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做了分析与探讨, 进而得出了本文观点, 即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唯有国家加强管理引导, 社会各界承担起自身监督职责, 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娜, 康学芹.中国流通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3 (17) .

上一篇:定位计算下一篇:驱动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