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规划范文

2024-07-26

水利水电规划范文(精选12篇)

水利水电规划 第1篇

1 水利水电开发与规划环评

规划环评是指一项高效率的评价技术, 其可应用在水利水电开发的前端, 渗透环境思想, 提前识别环境敏感区, 避免水利水电项目造成环境破坏。规划环评在水利水电开发前期, 可以全面分析与环境相关的影响因素, 决策项目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便于水利水电的效益开发, 进而优化各项资源配置。水利水电开发必然破坏原有的环境, 而规划环评则利用环境评价技术, 提出合理的战略, 防止发生环境问题。分析水利水电开发中规划环评的建设, 包含内容如下:

1.1 基础建设

水利水电开发规划环评技术, 牵扯到复杂的生态问题, 必须强化基础建设, 利用可行的规划环评, 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1]。水利水电能够引发多方面的生态问题, 如:河流生态、绿化生态等, 规划环评的基础建设可以提供最根本的决策依据, 稳定环境评价。

1.2 生态修复

水利水电开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可通过规划环评制定一系列的修复措施, 尽快恢复生态环境的完善性, 避免引发更大规模的生态问题。水利水电开发中的生态修复, 必须以规划环评技术作为依据, 实行建设补偿, 与此同时跟踪开发中生态变化的指标, 充分利用监测途径补偿生态缺陷, 体现规划环评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与控制优势。生态修复结合规划环评的状态, 制定符合生态保护的方法, 补偿水利水电开发中的生态不足。

1.3 构建制度

水利水电的开发速度越来越快, 根据规划环评的实况, 我国相关部门应对水利水电开发提出制度约束, 通过构建制度形成环境评价的体系, 用于规划环评的实践中, 科学保护水利水电中的生态环境, 确保水利水电所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环境评价。

2 规划环评技术在水利水电开发中的应用

根据水利水电开发与规划环评技术的关系, 分析规划环评技术的实际应用, 体现技术性的环境保护, 由此确保环境保护下水利水电的顺利开发。具体分析如下:

2.1 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技术能够提高规划环评的应用效率, 满足水利水电开发的基础应用。环境评价技术可以根据水利水电项目的基本情况, 划分评价的范围, 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对象, 深入研究水利水电项目中的多个差别, 由此确保环境评价技术更加适用于水利水电项目的开发。水利水电开发中的环境评价技术, 主要包括数学模型和情景分析等, 利用系统的评价方式, 得出水利水电开发的环境依据, 避免水利水电开发偏离环境保护的要求。

2.2 区域分析

不同区域的水利水电项目, 对环境存在不同的影响。水利水电项目属于国家基础建设, 呈现区域性建设, 增加了规划环评技术的应用压力。为优化水利水电的开发, 需在环境评价技术中引进区域分析, 根据规划环评的以往经验, 完善区域性的环评分析。区域分析决定了水利水电项目中的环境规划, 同时明确环境在区域中的表现特征, 能够降低水利水电项目中环境规划的难度, 有利于提高环境的稳定度。环境评价技术中的区域分析, 归属于一类基础性的措施, 可以为水利水电开发的规划环评提供技术性的保障。

2.3 政策评价

政策评价是规划环评技术的核心, 辅助环境评价技术进行决策。政策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其可以发现环境评价技术中的差异点, 全面反馈水利水电开发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渗透到政策评价中。政策评价在水利水电开发规划环评中,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如: (1) 政策分析, 利用价值观念分析水利水电中的环境现状, 实行多维度划分, 进而实现多个层次的政策解析; (2) 政策预测, 利用定性的分析, 得出政策中的环评信息, 通过判断环境评价技术前后的政策形态, 估计环评的价值; (3) 政策评估, 利用实践规划出水利水电项目中的环评价值, 评估环境评价技术在项目开发中是否具备效益和效率保障。

2.4 风险预测

规划环评技术在水利水电开发中, 可以经过一系列的动态行为, 找出开发过程中引发环境破坏的因素或潜在因素, 并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2]。环境评价技术能够根据水利水电开发中的环境风险, 估计此类风险引发的损失, 包括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 而且风险预测具有一定的决策优势, 预先评估风险损失, 有利于控制开发中的环境破坏, 充分控制开发行为, 保护生态环境。

3 结语

水利水电开发中必须注重规划环评技术的应用, 通过规划环评技术的应用, 完善水利水电的开发与建设, 促使其处于优质的环境中, 进而避免造成环保负荷。水利水电项目与生态环境存在直接关系, 利用规划环评技术严格控制项目建设, 防止其出现影响环境健康的情况, 由此, 一方面保障水利水电的开发, 另一方面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香云.水电开发与规划环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04) :12-14.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第2篇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水总设[2004]122号

签发:段红东

关于报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督查报告的函

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

受贵局委托,我院组织专家成立了督查组,于2004年11月21日至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对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设计督查工作。现将督查报告报送贵局,供参考。附件: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计督查报告

受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的委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专家成立督查组,于2004年11月21日至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对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江设计院)承担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总体可研)进行了现场设计督查工作。

参加设计督查工作的有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长江设计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督查组听取了长江设计院关于总体可研设计工作的汇报,并分专业以座谈会的形式针对本次督查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讨论。现将设计督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督查范围和内容

本次设计督查的范围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研阶段的勘测设计工作(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

设计督查的主要内容为:

1、总体可研报告编制的进展情况。

2、长江设计院勘察设计力量的组织安排。

3、勘察设计工作进度安排。检查设计进度计划、保证进度按计划进行的措施及存在问题。

4、中间成果的设计质量。检查设计大纲和中间成果是否达到有关规程规范所规定的深度要求,是否与已审批的有关成果相符合,以及是否存在设计缺、漏项等问题。

二、勘测设计工作组织

根据水利部的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江委)为总体可研的责任单位,长江设计院为总体可研编制的技术总负责单位。在各省、市设计单位承担的各单项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各单项工程设计深度和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后,汇总编制总体可研。为保证总体可研的顺利开展,长江委和长江设计院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工作大纲(代任务书)》(简称工作大纲),对总体可研的编制原则、工作指导思想、主要工作内容、工作分工及组织关系、成果体系、进度控制及经费计划提出了原则意见和要求。水规总院于2004年8月4日至5日对该工作大纲进行了审查,并将审查意见上报水利部。长江设计院在对《工作大纲》做了修改、完善后将《工作大纲》印发有关设计单位作为工作依据。为保证总体可研成果设计质量,并促使总体可研报告的编制工作顺利开展,长江设计院在《工作大纲》的基础上,又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方案》,对工作内容、技术标准、组织分工作了进一步明确。2004年9月2日,长江委在武汉召开会议对总体可研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动员。9月17日至18日,长江委又主持召开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与水土保持总体方案报告书编制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有关工作,明确了任务、进度、职责及技术要求。

由于总体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长江设计院调动了全院资源,特别在人员组织上进行了落实,在项目管理与专业分工相结合的矩阵式组织构架下,由院长任项目负责人,副院长任项目设总,并配备了多名专业总工,同时,将任务按专业进行了分解,明确了各篇章和专业附件及技术专题的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各专业也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校审人员与主要设计人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为完成总体可研工作,目前约有五百人参加了总体可研的编制工作,参与报告汇编的人员超过百人,并已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

三、勘测设计计划安排

按照《工作大纲》安排,长江设计院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主要工作控制进度为:

(一)已完成的单项可研工作,根据审查意见于7月至9月进行修改完善,按统一要求报送长江设计院。

(二)未完成的单项可研工作于10月中旬完成,按统一要求报送长江设计院。

(三)各项专题研究于11月底完成。

(四)总体可研报告于12月15日完成初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

四、工作进展情况

长江设计院为保证总体可研按期完成,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了许多必要措施,完成了大量工作,总体可研工作目前进展情况如下:

(一)各分段(项)可研完成情况

1、水源工程

(1)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长江设计院承担的丹江口枢纽大坝加高工程可研和初设工作均已完成,其中可研报告已经水规总院审查和中咨公司评估,初设也已经过水规总院审查,目前正在按可研的批复意见对初设进行修改,水规总院正准备向国家发改委上报概算复核文件。

(2)丹江口水库移民安臵规划

长江设计院在去年完成丹江口水库移民安臵实物指标调查报告和建设征地框架报告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进行了安臵规划设计工作。此外,按照水利部要求,组织人员赴库区对部分实物指标进行了抽样复核,编制完成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水库淹没实物指标抽样复核报告》。目前,长江设计院组织各专业相关人员集中办公,进行报告汇总及统稿工作,已完成丹江口水库移民安臵规划报告初稿并已经院内和长江委评审。

(3)陶岔渠首枢纽

长江设计院承担的陶岔渠首枢纽设计工作,重点对枢纽原址加高和移址重建两方案进行了比选,目前已完成可研阶段工作。

2、输水工程

(1)总干渠北京段

北京市院已完成可研及初设报告编制,并已经水规总院审查和发改委的概算复核,水规总院正在办理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2)天津干线 天津市院完成的可研报告(送审稿)经水规总院初审后,设计方案发生较大变化,目前正在修改完善。

(3)总干渠石家庄~北拒马河段

河北省一院编制的可研及初设报告已经过水规总院审查,并经发改委审批,水规总院正在办理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4)总干渠漳河北~古运河段

河北省二院和一院共同编制的可研报告已经过水规总院审查,尚未完成审批程序。

(5)穿漳河工程

长江设计院已完成可研设计,成果将汇入总体可研报告。(6)总干渠黄河北~漳河南段

河南省院编制的可研报告已经水规总院审查,审查意见已上报水利部。总干渠穿焦作矿区段专题报告已经水规总院初审,需要补充完善,进一步深入比选确定。

(7)穿黄河工程

长江设计院和黄委设计院穿黄河工程联合项目组共同编制的可研报告已通过水规总院审查和中咨公司评估;初设报告已经水规总院审查,联合项目组按照审查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补充,修改后的初设报告已于2004年8月上报,目前正在上报国家发改委进行概算复核。

(8)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段

河南省院承担的可研工作基本完成,报告尚未正式提交长江设计院。

(9)总干渠陶岔~沙河南段

长江设计院承担的可研设计已本完成,工作成果将汇入总体可研报告。

3、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1)兴隆水利枢纽

受湖北省委托,由长江设计院编制的可研报告经过水规总院初审后,按照初审意见对报告进行了修改补充,并于近日通过水规总院复审。

(2)引江济汉工程

湖北省院已完成可研报告并提交长江设计院。(3)航道整治和闸站改造工程

航道整治可研已完成初稿;闸站改造工程可研设计工作尚在进行,需加快进度。

(二)相关专题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1、丹江口水库移民安臵规划

长江设计院在完成丹江口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后,又进行了农村移民区内安臵及外迁安臵规划、城(集)镇规划、工业企业迁建规划、专业项目复建规划、库区15片防护区的勘察设计等工作。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目前已编制完成了《丹江口水库移民安臵规划报告》初稿,并经过院内和长江委评审。

2、工程管理专题

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体制、机构设臵、人员编制及管理设施等内容的方案研究,并多次与项目法人交换意见,预计11月底完成专题报告编制。

3、丹江口水库分期蓄水专题

根据水利部安排,长江设计院正在开展丹江口水库分期蓄水研究论证工作。经过反复讨论,已拟定工作大纲,明确了工作思路与技术路线,目前已有初步成果,正在进行复核、汇总,预计11月底完成报告编制。

4、洪水影响评价

根据水利部要求,本阶段对有关河渠交叉建筑物应开展洪水影响评价工作。为此,长江设计院在总体可研工作大纲中已作出明确安排,要求各单位在提交分段(项)可研资料的同时,提供相应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长江设计院将对各段(项)洪水影响评价成果进行汇总,作为总体可研报告附件一并上报。目前,分段(项)成果资料正在收集。其中,穿黄河工程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已由联合项目组编制完成,并经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穿漳河工程洪水影响评价在部调水局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已委托天津院开展,预计在本月完成二维数模的计算分析工作。

5、其他专题

长江设计院开展的专题研究工作还有《总干渠水力学及调度专题报告》、《冰期输水研究专题报告》等。目前均已完成工作大纲编制,并开展了调研与资料收集工作,正在根据拟定的工作技术线路开展研究和报告编制工作。

(三)有关部门要求的专题工作情况

1、地质灾害评估及矿产资源压覆调查

根据国土资源部要求,总体可研中应附地质灾害评估及矿产资源压覆调查报告。为此,长江设计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落实。在分段可研中若已进行该项工作,则要求尽快提供相关资料;若未开展工作,则要求尽快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完成。长江设计院将对有关成果进行汇总,作为总体可研报告附件一并上报。

2、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可研阶段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前,各单位已基本完成分段(项)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将根据有关编制规程,对成果进行整编汇总,完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查审批。

截止目前,已有5个分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过国家环保总局批复,已经审查但尚未批复的分项工程有漳河北至古运河段、兴隆水利枢纽工程,还有6个分段或单项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在编制中。

中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共列七个专题研究报告,其中1个专题研究报告已于11月22日至23日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审查,4个专题研究报告目前已完成初稿,2个专题研究报告计划于11月底完成初稿。

3、文物保护专题

长江设计院于2004年7月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文物保护专题报告工作大纲》,并通过水规总院审查。根据丹江口水库文物保护工作需要,长江委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专家组和工作组,两个工作组已分赴湖北和河南省开展文物的核查及确认工作。目前,长江设计院已完成单价分析报告,库区文物保护专题报告预计于12月完成;总干渠沿线文物调查工作由相关省市负责、长江设计院汇总编制专题报告,目前该项工作尚未完成。

(四)总体可研报告编制

长江设计院在总体可研工作大纲基础上,要求各专业分别编制了专业设计大纲,对设计条件、技术标准、工作路线作了进一步明确。同时,对总报告及专业附件目录作了分解和细化,主报告各章节层次编目已确定,专业大纲、编写内容也已确定,报告体系构架已完成。此外,各专业对各省、市设计院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认真清理,为总体可研报告编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据长江设计院介绍,总体可研编制工作中的最大问题是收集各分段设计资料困难。各有关设计院出于对经费、设计招标等问题的顾虑,未能按要求提供资料,长江设计院希望尽快予以协调解决,除需各单位尽可能提供完整的分段(项)设计资料外,长江设计院在报告编制过程中,还可能需要有关单位对设计工作进行调整、补充;另外,报告附图需要各单位按照统一编目印制。从资料收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看,在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困难可能会更大。

在督查过程中,督查组分专业与长江设计院的主要设计人员就可研工作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总体可研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如下:

(一)水文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阶段采用的径流系列为1956-1998年,部分单项工程设计中将径流系列延长到2000年,经复核径流成果变化不大,本阶段仍可采用原径流系列和成果。初设阶段应提出兴隆枢纽的天然径流成果。

2、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初步设计、兴隆枢纽可行性研究均已进行过审查,有关水文成果已基本确定;汉江中下游局部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部分闸站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已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建议长江设计院及时了解水文分析计算情况,并对各单位的相关水文成果进行协调。

3、设计洪水及设计洪水位

(1)穿黄工程段,当沁河遇20年一遇以上的大洪水时其右岸堤防可能溃决,并将向新、老蟒河分流,新、老蟒河的设计洪水及设计洪水位的分析计算应考虑沁河分流的影响。

(2)对漳河、拒马河等省(市)界河流的设计洪水及设计洪水位成果或各设计单位交界断面的设计洪水及设计洪水位成果,应重点进行检查和协调,其成果应与洪水影响评价中的成果一致。

(3)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在总干渠分段设计的过程中,曾对本省市的暴雨洪水查算图表进行了复核,总体可研报告中应对这部分工作予以反映。

(4)对于较常遇的设计洪水,由24小时暴雨推求设计洪水,其暴雨历时可能偏短,建议采用3日暴雨复核有关成果。

(5)建议根据河流或河沟的实际情况,结合水工建筑物布臵,进一步复核检查工程前后有关断面的设计洪水位成果,对于设计洪水位差异较大的断面,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商有关设计单位进行合理调整。

(6)总干渠沿线穿越的大小河流众多,设计断面附近大多缺少实测水文资料,水文计算时资料条件差、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设计难度。对于设计洪水、设计洪水位、壅水高度等计算成果,应从计算方法、计算条件、采用参数等方面对计算成果作进一步的合理性检查。

4、冲刷深度

(1)建议根据有关河段的实际情况,分析检查含沙量取值、河床质粒径确定方法、计算参数等的合理性,对冲刷深度分析计算成果进一步复核。

(2)对于引江济汉进水口长江河段,水文专业可只分析天然情况的断面冲刷深度。

5、建议在分析黄河以北冰情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总干渠输水情况,研究冰情对工程输水的影响并在总体可研中提出处理措施。

6、受水文资料条件、人类活动和河道断面冲淤变化等影响,分析计算的水文成果有一定的误差,有关专业在使用水文成果时宜留有适当余地。

(二)规划

1、目前汇总单位收集的有关基础资料尚不齐全,承担各分段可研报告的设计院对设计标准理解不同,有些设计原则不统一,导致单项可研中部分设计成果之间不协调。各省设计院未参与总体可研工程规划部分的编制工作,总体可研报告汇总时,存在各段成果难以协调的情况,如:河流交叉建筑物及左岸排水建筑物断面尺寸设计规模把握标准不一;分段可研报告对渠线进行了局部调整,分段桩号与长江设计院原总体设计成果差异较大;长江设计院采用的汉江中下游需水预测成果与湖北省勘测设计院采用的预测成果有较大出入。建议有关部门会同长江设计院进一步协调有关成果。

2、建议在进一步研究丹江口水库调度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丹江口水库可调水量,说明80年代以来汉江连续枯水段及上游引江济渭工程实施后对可调水量的影响。

3、各设计单位对总干渠分段流量设计原则不够一致,部分渠段设计流量已进行了调整。建议进一步复核优化总干渠各分段设计流量和加大流量,并明确流量变化断面位臵确定原则。

4、汇总单位尚未收集到河南省各分水口门供水资料,建议进一步收集各分水口门供水范围、供水量资料,在各分水口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供水过程线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复核各分水口门规模。

5、与总干渠原总体设计相比,各分段可研报告中在总干渠上新增了较多移民安臵生产桥,且生产桥设计方案不明确,对总干渠设计糙率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分析其对设计糙率的影响,进一步复核设计水面线。

6、由于总干渠局部渠线进行了调整,各省设计院在长江设计院原水头分配的基础上对部分渠段的设计水头也进行了适当调整,但仍存在局部水头分配调整不合理的现象。建议汇总时对总干渠全线水头分配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协调总干渠断面尺寸,复核全线设计水面线和加大流量水面线。

7、长江设计院对各分段可研报告中总干渠所有倒虹吸出口设控制闸门有不同意见,认为应进一步研究该闸门设臵的必要性及与总干渠定水位调度运用的关系。建议进一步研究总干渠调度运行方式,复核总干渠控制性工程(节制闸、分水口门、退水闸)总体布臵方案的合理性,并研究提出控制性工程正常运用设计水位及非正常运行工况特征水位,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8、由于洪水影响评价由不同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各设计单位洪水影响评价内容、工程影响评价范围及减免影响的工程措施等方面把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其工程投资难以按同等深度计入总体可研总投资中。建议进一步加快洪水影响评价工作。

(三)工程地质

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阶段地质勘察报告应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前提下,采用整编的形式提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地质勘察报告。

2、建议在总体可研中对全线渠道或建筑物地基依据规程规范要求对工程地质条件或结论予以复核。

3、对各比较线路应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就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推荐意见。

4、资料收集

(1)石家庄至漳河段缺少附表集,绝大部分交叉建筑物没有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没有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平面图和典型剖面图及综合图表等资料。应加快混凝土骨料碱活性控制试验工作。

(2)有的地段收集的是分段可研审查前的资料,建议使用分段可研审查后的资料。

(3)河北古运河~邢石界段长约60km,没有收集到勘察资料,建议补充。(4)大部分文字报告及图件表格等没有电子文档,建议补充。

(四)工程总布臵及主要建筑物

1、对已经审查批准的有关设计标准和统一规定,可作为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研的设计依据。

2、在总体可研中应按可研阶段设计深度要求,对陶岔渠首枢纽、潮河段渠线等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的选线(选址)补充完善;焦作矿区段渠线虽涉及的问题较复杂,但汇总时仍应提出推荐方案,以利控制投资或下阶段继续比选。

3、建议修订完善总干渠总体布臵设计原则。陶岔枢纽建筑物选型、天津干线输水型式,均需通过方案比选后确定。

4、对黄河以南各河渠交叉建筑物的选址、选型都应进行方案比选;位于不良地质段的渠道及建筑物基础处理方案,应按地质成果论证其合理性;需进行模型试验验证的建筑物,应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5、控制建筑物、穿铁路、公路及渠渠交叉建筑物的位臵、数量、设臵必要性及相应规模、标准和型式等,应按统一要求进行核实。穿铁路建筑物的型式、位臵及设计方案应附有铁路部门的书面意见。

6、对与工程量、投资和工程调度运用关系密切的专题,应加快进度,并能为设计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和措施建议,包括冰期输水、不良地质段基础处理、总干渠调度运用原则、输水风险分析及应急措施等。

(五)电工

有关供电、监控、通信三个总体可研专题的主要设计内容已基本完成,总体可研设计阶段建议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总干渠供电系统北京段、天津段的设计方案应经综合比选尽早研究拟定,所在地区电源基础资料及引接方案需尽早落实。应对河北、河南段35KV中心开关站的布设位臵、电源引接点(含引接线路)及供电变电站位臵和数量等应进行复核。

2、总体可研专题设计中应包含京石段应急工程连接段相关设计内容。

3、由于工程管理专题尚未完成,目前供电、监控、通信三个专题与工程管理难免有脱节之处,应根据工程管理机构设臵方案、运行及管理功能要求、各管理机构设臵地点及监控通信实际需求等基础设计条件,复核供电、监控及通信系统网络方案(含拟定通信路径)和设备配臵等相关内容的适应性。

4、为满足全线自动化动态调节控制需求,应考虑全线自动控制系统模型的研究及在此基础上运行监控软件的统筹配臵。

(六)金属结构

1、金属结构专业的总体可研设计工作进度与计划安排基本协调一致,同步进行。目前,由于各院设计成果提供的进度不尽一致,对总体可研报告的编制进度有一定影响。但金属结构专业不存在影响总体可研设计进度的控制性工作。

2、从中间成果看,总体可研的设计原则基本合适,总体布臵及闸门和启闭机型式的初步选用原则基本适宜,金属结构的防腐蚀和防冰冻的设计原则较为合理,但各院的成果略有差异。下一步工作中应注意和需要修改调整的工作内容:

(1)部分金属结构的布臵方案应根据水工总体布臵和规划的要求作进一步调整。

(2)进一步复核设计水头、闸门孔口尺寸等基本设计参数。(3)应加强设计工作中各院之间和设计院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以保证设计进度和质量。

(七)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与其它专业的协调配合,以保证提交资料和设计成果的准确性。

2、对永临结合的可能性如对外交通和施工供电等应统筹考虑。

3、施工占地应按分类统计汇总,特别是弃碴场地的规划布臵。各类施工占地原则上均为临时占地。

4、施工总工期应按2010年通水安排。交叉建筑物先行施工,渠道工程不控制工期,可按土方挖填平衡需求分批分段施工。考虑工程庞大,应留出足够尾工工期和全线通水调试时间。

(八)工程管理

1、目前长江设计院正在对全线的工程管理进行专题研究,鉴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作为跨流域、跨地区的长距离调水工程,工程建管体制较为复杂。建议有关部门对水源工程、输水工程、汉江中下游工程的建管体制、机构设臵、管理范围等提出明确意见,明确管理设计的外部条件,以便设计单位尽快提出工程管理设计。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批复文件应作为可研报告的附件。

2、建议本阶段结合总干渠调度运用专题研究,提出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实时调度运行方案、汉江中下游水资源调度原则。

3、建议根据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合理确定工程管理人员编制、管理占地和管理设施。

(九)工程占地

1、丹江口水库库区移民安臵规划已完成初步设计报告初稿,基本满足初步设计阶段深度要求。

2、总干渠工程占地由于相关设计单位提供资料的欠缺,给总体可研报告中工程占地处理专题的编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应协调相关设计单位尽快提供编制总体可研必要的基础资料。

3、在编制总体可研时应对占压煤炭等资源和对企业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商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4、建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具体情况,按照南建委第二次会议纪要,合理确定总干渠、水库淹没区、移民安臵区的土地补偿、安臵补助费倍数。

5、应对各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对各设计单位确定的占地范围、实物指标、安臵规划和投资估算等进行分析,并作必要的调整,以便使各设计单位在征地范围、实物指标、规划原则、安臵方案、补偿标准等方面协调、统一。

6、应加快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和汉江中下游文物保护规划工作,以满足总体可研编制的时间要求。

(十)水土保持

1、鉴于全线工程管理、左岸排水防护工程尚未确定的实际情况,建议在总体可研中统一协调工程管理区、左岸排水的水土保持设计、工程量与投资。

2、对已审但未将移民、文物保护水土保持费用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单项工程,应在总体可研中一并考虑。

3、总体可研应考虑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并估列投资。

4、鉴于主体工程对弃渣场表土剥离、临时堆放和防护未明确,水土保持方案应将此内容纳入总体方案,并将投资纳入总体方案估算中。

5、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应与主体工程投资估算保持一致。

(十一)环境影响评价

1、目前总体可研报告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篇章的编写目录已完成,其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基本可行。环境影响评价篇章计划与总体可研报告同时完成,同时考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的编制计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正在按国家环保总局评审后的评价大纲及其批复意见编写,并计划在总体可研报告完成一个月左右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及其专题报告。建议复核报告书与总体可研同步完成,以利于总体可研报告的审查和审批。

2、受工程设计进度、经费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单项(分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尚未完成,个别工程段环评报告的电子版和图件收集不全影响总体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的编制进度。建议有关部门督促环境影响报告书承担单位,尽快完成分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按要求提交有关资料。

3、要保证总体环境影响报告书按期完成,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将有关工程设计成果提交环评单位,建议有关责任单位加强督办。

4、专题研究报告和单项工程环评报告书的编制、协作合作单位基本上为水利系统以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时间紧,任务重,在经费未落实的情况下,要垫支保证外协工作进度较为困难,建议有关主管单位加强协调工作,尽快落实环评工作经费,以确保工作进度。

5、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篇章中汇总主要环境因子的预测评价与对策措施,加强运行期的环境监测,提出环境保护工程量。已审分段工程只列环保总估算表,细化未审查分段工程环保投资表。

6、建议对全线普遍存在的环境影响问题,各分段工程环评报告书评价深度不够或未评价的,应在总体可研环评报告书中,按统一深度评价;对于各分段环评报告书中不易体现的环境内容应在总体环评报告书中统一考虑。

(十二)投资估算

1、同意工程总体可研投资估算的组成内容和表现形式。组成内容即总投资由水源工程投资、总干渠工程投资和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投资三部分组成。表现形式即上述三部分工程投资由相关单项工程投资和分段工程投资组成。

2、在总体可研投资估算中,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已批准或审定工程的投资按审定数额计列,剩余工程按2002年主材价格进入工程单价并按2004年下半年价格水平补差计算投资。

3、供电、通信、监控、工程管理等专项工程应尽快明确现地部分与总体部分的接口,保证总体部分的投资不重复、不漏项。

(十三)其他建议

1、对照计划进度安排,目前总体进度已明显滞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关省、市设计单位未能按时全面提供有关成果和资料是进度滞后的主要原因,给总体可研编制带来很大困难。长江设计院已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和加快工作进程,但从目前情况看,长江设计院要在今年底提出总体可研报告难度很大。建议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研责任单位及技术总负责单位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督促各设计单位按要求尽快提供总体可研编制中所需的有关设计文件和基础资料,特别是电子文件,以提高效率,加快进度,确保按照规程规范要求的深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总体可研报告。为使总体可研报告内容统一、连贯、协调,建议长江设计院尽快商请各设计单位派员参与总体可研相关部分工作的调整、补充和修改。

2、为保证总体可研顺利通过部内审查,有关单位可对未完成审查的单项工程可研成果,以检查、督查或研讨等形式提前介入,以便减少可能发生的修改工作量,缩短编制及审查时间。建议长江设计院对黄河以南渠段的可研设计及时进行预审,使各段设计深度基本协调一致。

3、建议在总体可研中补充瀑河水库的有关规划设计及投资估算内容。

4、建议将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中有关连接段的设计内容汇入总体可研报告中。

5、建议将有关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单项工程的审查意见、评估意见、批复意见和各地区、部门的有关意见汇编成册作为总体可研报告的附件。

6、建议长江设计院抓紧落实总干渠沿线各段的地质灾害评估及矿产资源压覆调查工作。

7、建议进一步加快洪水影响评价及其审查工作,及时提出审查意见;并将各洪水影响评价审查意见中涉及到的防护工程的规划设计内容及投资估算一并纳入总体可研中。

8、建议尽快协调国家环保总局,确认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复核评价报告书成果体系。

南水北调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参与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的各相关单位都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加大协调和提前介入的力度,加快工作进程,严把质量关,扎扎实实推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体可研报告编制工作,确保该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工程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水利经济规划发展路径探讨 第3篇

关键词:水利;发展;经济

一、水利经济发展概述

水利经济是指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工程为要素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统称,水利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水利经济的发展。我国建国以后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水利经济也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水利行业逐渐的形成了以水利建设的勘测、施工、运行管理为主的产业结构,我国水利企业无论在人员、规模及技术方面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企业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但如何使水利经济的发展能够更迅速,水利企业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二、水利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水利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水是一种自然资源,以一种生态要素的形式出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但当水以一种经济资源存在时,其在经营活动中就是一种生产要素,能够增值且有经济效益。以水为原料的生产包括:水产养殖、水路运输、水能资源开发、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水的自然属性和公益性作用,而忽视了水的經济属性,这使得水利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很多机会,影响了行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可以说水利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水利经济与实行水务管理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极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我们既要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要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水资源科学管理、统一规划。只有协调好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及科学利用。

3.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与交通、通讯、电力等行业相比,水利同样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行业,而在发展中却明显落后。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利经济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要超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水利行业要根据水资源的双重属性创新水利的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财政的力量,加大水利投入的规模,加强安全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的建设,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牢固的基础支撑及保障。

三、关于发展水利经济的主要措施

1.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对于水利建设资金的凑集要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的办法,要挖掘民间资本,推荐民营水利建设。对投资大、收入高的项目可成立股份公司,在行业内部或是面向社会凑集资金,水利企业的内部员工可以参与投资入股,共同开发水利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水利建设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设计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水利建设部门必须对相关审批严格控制,对水利公共事业的安全性负责。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来满足城市水务建设的需要,将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引入来做大做好水利项目。目前我国很多的公司已经和水利部门合作参与到水利市场中来,共同来发展水利经济,并在水务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这样水利部门达成了预定的目标,参与企业也实现了经济效益,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

2.法制经济、依法收费

水利建设必须形成一种法制经济,目前中央及地方也出台了很多保障水利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水利建设实现法制经济还是存在着法规不完善、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水利行业要坚持实行依法收费,将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真正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要杜绝企业内部资源浪费的现象,做好水土资源保持工作。

3.实行体制改革

我国现行的区域分割治理方式容易造成地区利益争夺,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力,会出现一个地方水资源充沛浪费严重,而另一个地方水资源又极度紧张的情况。所以要注意城市供水由水利管理部门统一分配、农村用水要由水利行政部门管理、发动地方群众参与当地的水利建设兴休等问题。

4.重视人才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技术及经验的载体,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中培养了很多懂水利建设的人员,但精通管理、善于经营的人才却较少。所以水利行业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人才的培养、培育,企业内部要重视人才,建立起人才培育的体系。另外,企业也要敢于在市场中引入高端人才,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

5.提高科技含量

相对于欧美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水利科技的发展程度、水利科技的含量都较低,水利行业内部员工的素质、科学文化水平也都不高,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我国水利经济向世界一流水平前进。我国水利行业应该改变原来那种仅仅依靠经验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思维方式,变成依靠高科技、劳动技术、经验等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水利建设科技化发展。加快水利企业技术改造,鼓励水利企业技术创新,努力形成低投入、高产出的企业经营状态。

参考文献:

[1]王作军:依靠科技发展水利经济[J].吉林水利.

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的规划 第4篇

关键词:河道整治,规划,类型,原则,内容

1 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

河道整治规划是指:根据河道演变规律和兴利除害要求, 为治理、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河道在挟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 常处于变化状态;在流域治理开发过程中, 某些工程的实施也常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 并影响其上下游、左右岸。河道整治规划通常要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并成为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

2 类型

2.1 按河道自然条件, 分为山区河道整治规划、平原河道整治规划和河口整治规划

(1) 山区河道的两岸多为基岩, 河床多由基岩或粗沙、卵石组成, 河床坡度陡、流速大、水位涨落快, 但河床变形强度较小。山区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航运、工农业取水等, 规划中应根据要求对渠化、治导等工程措施作出全面安排。 (2) 平原河道两岸多为冲积土壤, 由于河道水沙作用和河岸土质的差异, 形成微弯、蜿蜒、分叉和游荡等4种基本河型。平原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城市建设等, 规划要根据不同河型和整治目标提出工程措施。对蜿蜒型河道, 要力求通过整治使其成为微弯河道;对过度弯曲的河段, 可考虑实施人工裁弯;对分叉型河道可考虑堵汉并流, 将其整治成单一微弯河道, 或使其形成稳定的汊道河段;对游荡型河道可护滩定弯, 以弯导流, 稳定河槽, 控制流势。如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典型的裁弯取直治理的河道有:蜿蜒河 (36.3kni) 、七星河 (140.5km) 等。 (3) 河口段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影响, 河床演变复杂。整治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滩地利用等。规划可研究采用固滩护岸、堵汊并流、疏浚导流等工程措施。

2.2 按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 分为库区河段整治规划、坝区河段整治规划和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

(1) 库区河段整治规划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变动区的整治。水库回水变动区具有天然河道和水库的两重特性。汛期受回水影响的河段发生累积性泥沙淤积, 使原河床边界对水流的控制作用减弱, 局部河段河势发生变化, 河道向单一、规顺、微弯方向发展, 航道、港口码头和取水口的条件将有所改善;某些港口码头和取水口可能因泥沙淤积而受到影响。规划中可以采取修建整治建筑物、疏浚等工程措施。 (2) 坝区河段整治规划是配合水利枢纽工程设计, 研究枢纽上下游局部河段的整治措施, 控制枢纽上游近坝段的河势, 保证泄水建筑物、电站的正常运行和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畅通, 充分发挥水利枢纽的防洪、航运和发电等效益。这项规划对于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径流式枢纽或航运枢纽尤为重要。 (3) 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研究针对建坝引起的下游河道变化所采取的整治措施。由于建坝后水沙条件的改变, 坝下游河道一般发生冲刷, 水位下降, 河势也有变化, 这些对下游河段的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港口码头建设都可能带来影响。规划中要对上述变化作出预测, 并提出整治方案及措施。

2.3 按整治程序, 分为河势控制规划和

局部河段整治规划。对于整治工程量大, 或情况比较复杂的河道, 特别是大江大河, 整治工程只能分阶段实施。河势控制规划是通过分析河段的演变过程, 研究促成和稳定有利河势的工程措施。通常采用护岸工程, 辅以其他措施。局部河段整治规划是在有利河势基本稳定的基础上, 研究对局部河段进一步整治的方案, 以满足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以及港口码头建设的要求。

2.4 按各部门的要求, 分为航道整治规

划、桥渡河段整治规划、取水口河段整治规划、堤防护岸工程规划等。这些以某一部门要求为主的河道整治规划, 也需兼顾其他部门的要求, 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3 基本原则

主要是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是统筹考虑各方面要求, 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明确重点, 兼顾一般, 以达到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具体分析本河段的特性及其演变规律, 预测其发展趋势, 并总结本河段已往整治的经验教训, 提出适合本河段的整治工程措施。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是指规划中需包括整治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 分清轻重缓急, 有计划地实施。

4 主要内容

4.1 河道基本特性及演变趋势分析包括

对河道自然地理概况, 来水、来沙特性, 河岸土质、河床形态、历史演变、近期演变等特点和规律的分析, 以及对河道演变趋势的预测。对拟建水利枢纽的河道上下游, 还要尽量就可能引起的变化作出定量估计。这项工作一般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4.2 河道两岸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情况

调查分析包括对沿岸城镇、工农业生产、堤防、航运等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的了解与分析。

4.3 河道整治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通过

对已建整治工程现状的调查, 探讨其实施过程、工程效果与主要的经验教训。

4.4 河道整治任务与整治措施的确定根

据各方面提出的要求, 结合河道特点, 确定本河段整治的基本任务, 并拟定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

4.5 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分析包括分析整治后可能减少的淹没损失, 论证防洪经济效益;Sk整治后增加的航道和港口水深、改善航运水流条件、增加单位功率的拖载量、缩短船舶运输周期、提高航行安全保证率等方面, 论证航运经济效益。此外, 还应分析对取水、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效益。

4.6 规划实施程序的安排治河工程是动

态工程, 具有很强的时机性。应在分析治河有利时机的基础上, 对整个实施程序作出轮廓安排, 以减少整治难度, 节约投资。

5 设计标准

5.1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整治洪水河

槽的设计流量, 需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 选取相当其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 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中水河槽的设计流量可采用造床流量或平滩流量, 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可根据通航等级或其他整治要求, 采用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 其相应的流量即设计流量。

5.2 整治线。河道整治后在设计流量下

的平面轮廓线, 称河道整治线。平原河道整治线分洪水河槽整治线、中水河槽整治线和枯水河槽整治线, 其中对河势起控制作用的是中水河槽整治线。洪水河槽整治线即两岸堤防的平面轮廓线。堤线与主河槽岸线之间需根据宣泄设计洪水和防止堤岸冲刷的需要留足滩地宽度。

水利水电的工程生产安置规划论文 第5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安置;移民;安置规划

0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建设和发展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内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难免会对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对土地的占用、居民的迁移等,所以生产安置工作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发挥着决定作用。

1当前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生产安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综述我县农田水利工程规划问题 第6篇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现状与问题;规划思路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主要农田基础建设之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县水资源,具有“短、平、快”的优势,在规划中可以充分利用我县地形等优势,采取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地统一规划,确保为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现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农田耕地灌溉而建造的,如渠系配套工程、灌溉工程以及各类引水工程等。自从建国后,我县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思想指引下,大力推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复垦平整、治水运动。在水利工程设施方面,我县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大部分水利设施骨干工程修建于六、七十年代,已运行近五十年甚至超五十年,加之修建时受条件所限,目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毁损,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现象。

(2)渠道多数建于“边设计、边施工”的六、七十年代,渠系存在着干、支、斗、农、毛配套不完善,以致于在供水时节,农户从干渠或支渠直接引水入河道,再送水入田,普遍存在田与田之间串灌的现象。此外,自流渠区仍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模式,输水渠道绝大部分都是未经衬砌的土渠,在灌溉输水过程中渠道渗漏严重,输水损失惊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8,灌溉保证率相当低,用水矛盾突出。

(3)由于机电灌站运行成本费用较自流灌溉高,增大了粮食生产成本,且一般无提取折旧费,农民承受程度有限,致使运行费维持最低标准,加之机电提灌设施年久失修,目前勉强维持运行。

2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存在问题

(1)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不够深入,部门配合意识不强。尤其在建设初期,未进行统一规划。如永丰灌区内部存在两支水源,一支为自流灌区水源(水源为京杭大运河)位于高处,在高程上可以控制整个灌区,但由于引水量限制,只能灌溉不到三分之二的面积。而另一支圩区水源位于灌区的最低处,在灌区内部不能直接引水进行自流灌溉,必须从灌区以外的河流提水,但输水距离长,投资高而且管理不便。因此,该灌区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规划利用了一支自流水源进行灌溉,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灌溉面积的扩大,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2)没有规划足够的水利工程设施,导致有效灌溉能力较弱,经调查发现我县六十年代初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 45%,随着规划建设的不断完备,有效灌溉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95%,并从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运行几十年,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显著衰减。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思路

3.1 规划思想

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显然应调整规划思想。目前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产品质量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村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从而统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

根据“统一规划、渠道不变、项目管理”的原则,以规划整合项目、项目整合资金,提高涉水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为我县粮食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2 规划原则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田基本建设的总体安排,同时是指导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以及建设的重要依据,其规划原则除需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外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我县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实行总量控制。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制定出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灌溉与排水相结合规划方案。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等,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尤其是重点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2)坚持经济合理原则。结合我县经济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和操作性较强的措施。

(3)坚持突出重点产业的原则。规划时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出分阶段目标,突出粮食增产以及农民收入,重点体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坚持工程规划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原则。工程规划建设应具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从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3.3 规划重点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必须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规划中应突出抓好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进行节水改造,努力实现节水改造项目全面建设。

规划中还应该全面推行农业节约用水,大力推广渠道防渗技术,实行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大力发展小型、微型水利,并实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供水抗灾能力,形成镇、村、社、户供水体系,实现农村小型农田的增产及旱涝保收。

3.4 规划内容

笔者总结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高效节水灌溉。针对高效农业产业基地的喷灌、微灌、管灌的改造与新建,少量的渠道防渗设施建设工程。

(2)雨水集蓄利用。规划应充分利用我县平原地区湖泊、湖荡和河网密布等现有条件。

(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强化小型灌区渠系、小型灌溉、排水泵站、控制面积 3 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续建及整治力度。

(4)灌区末级渠系。大、中型灌区范围内建设并完成主干渠建设的区域工程(包括渠系配套、建设、部分的自动量测、PIC 卡管理设施的建设)。

(5)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续建配套以及涵闸等建筑物改造工程。

3.5 规划目标

关于水利综合规划中防洪规划的综述 第7篇

1 防洪规划综述

防洪规划是指河流域或区域对于水量过大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措施和方法, 是为了防止洪水灾害带来损失而制定出的河道总体安排方式。根据流域或河段的自然特性和实际地质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进而制定出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流程。在防洪规划中通过研究和设计而提出总体布局,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防洪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对防洪工程进行和谐统一规划。规划类型主要分为所在区段流域的防洪规划、河段防洪规划以及河堤防洪规划等。防洪规划必须要以河流经过地区的实际地质情况为依据进行合理全面的安排, 同时要充分的了解河流流域的洪水特征, 包括自然、天然河流的河道形成模式为基础, 进而建设全面可靠的防洪河道和拟定水利防洪措施。可以说在目前的防洪工程是一种战略性计划安排措施和方式, 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同时对河道管理和防洪设施的建设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

2 防洪规划现状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人地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同时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涌现, 洪涝灾害作为主要的自然灾害, 发生频率不断增加, 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防洪规划是防洪建设和洪水治理中以预防为目标的主要手段, 也是目前政府行使社会监督与管理职能的重要依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各地、各流域都开展了较多的防洪规划项目, 同时也建立了很多水库大坝、河道堤防等工程项目, 确保了多个河流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的完善。在我国近年来的洪涝灾害中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但是就管理体系和而言, 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主要有管理系统还不完善、各种建筑设施存在着明显的薄弱环节, 因此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良好、平稳、持续发展, 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以洪水风险管理与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为基础, 结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深入研究, 制定完善的防护规划从根本上防控洪涝灾害, 以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与新要求。

3 规划目标和编制

规划目标的制定是以区域河流的洪水特征和历史灾害为依据, 对国民经济建设中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区域的政治、经济、技术和其他条件, 全面考虑, 确保其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能够满足防洪需要, 降低破坏性灾害。防洪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现状,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同时还要从可持续发展、社会福利和环境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和规划。防洪规划是以防洪建设和洪水管理为主要的基础模式, 也是目前政府行使社会监督权和管理权的重要依据。在目前的防洪规划措施中, 通过对流域各方面问题进行综合统一的处理, 确保防洪规划能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 制定以蓄泄兼备为宗旨的设计规划。

4 规划原则

防洪规划的原则是“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遵循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在具体方案研究中, 还要充分考虑防洪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要求, 处理好蓄与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并注意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4.1 局部与整体

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 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防洪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全局出发, 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 合理安排洪水。为了保全大局和重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 有时要做局部牺牲。重点保护对象一般指:洪水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毁灭性灾害的地区, 如重要城市、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文物古迹或大面积农田等。

4.2 近期与远期

洪水灾害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历次洪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别。要根据各地区或部门对防洪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财力, 分轻重缓急, 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和一般地区防御常遇洪水灾害的要求。

4.3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在防护工程中通常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部分, 工程措施一般耗资很大, 并需占用大片土地;非工程措施可用较少投资减轻洪灾损失, 是防洪灾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规划中要研究二者的结合, 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安排和建设。

5 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防护对象、治理目标、标准和任务;研究确定防洪体系布局, 包括设计洪水与超标准洪水的总体安排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防洪措施, 划定洪泛区、蓄洪区和防洪保护区, 规定蓄滞洪区的使用原则;对拟订的防洪工程措施进行工程方案比选并初选工程设汁特征值;拟订分期实施方案, 估算所需投资;进行环境影响和防洪效益评价;编制规划报告等。

5.1 调查研究

收集、分析流域与保护区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气象与洪水等资料;了解历史洪水灾害的成因与损失、社会经济现状与今后发展状况;摸清现有防洪措施与防洪标准, 广泛收集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探工作。

5.2 拟订防洪标准

根据规划范围内自然地形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将其划分为若干防洪保护区, 根据保护区不同防护对象的重要性、洪灾损失的严重程度, 结合可能的防洪措施条件,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并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 合理选用。

6 结论

水利综合规划中的防洪规划研究 第8篇

关键词:水利规划,防洪规划,规划思路

一、引言

在我国常见的10多种自然灾害中, 洪涝灾害就是其中之一。我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洪涝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区, 即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 历史上饱受洪水灾害的威胁。洪水是由于暴雨、融雪、融冰等引起河川、湖泊及海洋的水流增大或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洪水的发生是每条河流的自然现象, 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 当洪水超过一定的限度, 给人类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带来损失与祸患时, 称为洪水灾害;另一方面, 洪水也有有益的一面, 如补充地下水源、冲刷河道、改良土壤、维持湖沼、为鱼类提供大量繁殖温床等。近年来新兴的防洪减灾思路是对洪水灾害风险进行管理, 调整人与水的关系, 对江河的整治由过去以防洪为主要目标逐渐转变为以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改善环境及生态系统等为目标的综合整治, 并且由对水系的整治转变到对全流域的国土综合整治,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协调流域内人与水的关系, 由“防御洪水”转向“洪水管理”。

二、水利综合规划中的防洪规划思路

(一) 合理确定防洪体系。

防洪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类型的洪灾成因, 其防洪措施和防洪体系是不同的。一是江河上游沿岸城市的防洪体系, 一般应由河道整治、修筑堤防和修建调洪水库构成。特别是在上游修建调洪水库可以有效削减洪峰, 减轻洪水对城市的压力, 减少河道整治和堤防修筑的工程量, 降低堤防的防洪标准, 而使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防洪标准显著提高。二是江河中、下游沿岸城市的防洪体系。一般应采取“上蓄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体系。江河中、下游地势平坦, 当上游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和修筑堤防仍不足以安全通过设计洪水时, 在城市上游采用分、滞洪措施是提高城市防洪体系的抗洪能力之最有效对策。三是沿海城市的防洪体系。沿海城市和河口城市地形平坦, 风暴潮是造成沿海城市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一般采取所谓“围起来、打出去”的对策, 其防洪体系应由堤防、排涝泵站、挡潮闸构成。四是山区城市的防洪体系。山洪防治应在山洪沟上游采用水土保持措施, 中游修建小水库调洪或采用修建谷坊、跌水缓流, 在山洪沟下游采用疏浚和筑堤等措施, 组成综合防洪体系, 使设计洪水安全通过市区。五是河网城市的防洪体系。河网城市的堤防布置应根据城市被河流分割状况, 采用分片封闭的形式。其防洪体系由堤防、防洪闸、排涝泵站等防洪设施构成, 分别采用“围起来、打出去”的对策, 实行各区自保。

(二) 合理确定防洪标准。

所谓防洪标准, 是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后城市所具有防御洪水的能力, 防洪标准高, 可以防御比较罕见的洪水, 防洪安全程度大, 但投资多;反之, 如选择较低的防洪标准, 所需投资虽少, 但一旦发生较大洪水, 市民生命与财产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即承担的洪灾风险较大。因此, 城市防洪标准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政治、社会、经济与环境等因素, 其中包括从具体到抽象、从定量到定性、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等处于不同层次的多种因素。虽然洪水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在与洪水长期共处的形势下, 根据不同城市的形态, 在弹性范围内采用分区设防的措施, 可以更为合理地确定防洪标准。根据规划范围内自然地形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将其划分为若干防洪保护区, 根据保护区不同防护对象的重要性、洪灾损失的严重程度, 结合可能的防洪措施条件,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并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 合理选用。具体而言:如果河流分隔或地形起伏已形成或分为几个防护区, 则可按各个防护区的重要程度和非农业人口数量, 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洪标准。不论洪水量级大小, 一旦受淹就是一大片。不同量级的洪水主要影响的是淹没的深度和淹没的持续时间。平原、洼地的城镇主要依靠堤防保护, 一旦溃决, 损失巨大, 后果严重, 对这类可选用较高的防洪标准。

(三) 进行环境影响和防洪效益评价。

防洪工程以减轻洪水灾害、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主要目的, 它本身是一项环境工程。但是, 防洪工程的实施也会带来一些负作用, 如牺牲局部保全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三废排放”、移民安置等, 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过程中, 还应注意对环境敏感因子进行调查,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防洪效益是指防洪系统实施后所能减轻的直接与间接洪灾损失。防洪经济效益计算能用货币表示的部分, 以年均效益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年平均效益的计算一般用频率法或长系列洪水资料逐年计算法推求。由于年均效益并不能全面反映防洪措施的实际效用, 因此, 必须对典型特大洪水年进行计算分析。为了考虑实际防洪效益的不确定因素, 应作敏感性分析, 并根据防洪对象的具体条件, 按预测的平均经济增长率, 估算计算期内各年的效益, 以反映洪灾损失随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计算的经济效益只是防洪效益的一部分, 此外, 还要对不能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加以定性分析。

(四) 防洪措施。

1. 加强河道整治。

目前, 河道恢复措施已经比较成熟:在河流两岸各设置一定宽度的缓冲带是最重要的河流恢复措施。除了营养物质减少过程之外, 缓冲带和它的植被还对河岸起稳定作用, 并形成一个具有截留和拦蓄泥沙的多样性生态环境。为此, 任何河流恢复方案的首要任务应保护和建立沿河两岸缓冲带。广种植物。一旦河流两岸留出缓冲带, 可以自然地重新生长植物或重新种植, 促使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减少侵蚀泥沙进入河道, 同时利用缓冲带植物减少污染物进入河道, 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降低边坡。当已经配置了缓冲带时, 降低边坡将是最有效的恢复措施。一是可降低河岸塌方频率, 从而减少直接进入河流的泥沙;二是降低边坡能够增加河道的宽度, 形成类似于洪泛平原功能的区域。洪峰期间, 河流可以漫到洪泛平原, 从而消耗洪水能量, 减少水流对河岸的冲刷, 同时水面扩大后, 降低了流速和输沙能力, 从而使泥沙沉积在边坡上, 减小下泄水流的含沙量。曲流河谷。弯曲河流拥有更复杂的动物和植物群落, 而且水流在河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 营养物的滞留和螺旋位移特性越强, 从而增强水系的自净能力。同时河流上游河道的弯曲能减少下游洪水流量, 降低防洪压力。

2. 建设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是指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特性的人工驳岸, 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 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自然型驳岸。种植植被, 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 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 (设有鱼巢) 等护底, 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 斜坡种植植被, 实行乔灌草相结合, 固堤护岸。二是人工自然型驳岸。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 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圆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 并向其中投入大的石块, 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 形成很深的鱼巢, 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 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3. 加强湿地保护。

目前, 我国不少天然湿地都已成为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承泄区, 水质污染严重。湿地周边应严格控制开发建设, 建设截污工程以遏制湿地水质的恶化情况。同时, 适当培育水生植物以更大程度发挥其防风、消浪、固岸、护堤的功能。同时, “退耕还湿”工作是恢复湿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的围湖造田, 开垦湿地、湿地开发等人类活动使湿地面积持续减少, 防洪功能减弱。必须采取“退耕还湿”等水土保持工作增加蓄水面积, 确保湿地的调蓄功能。

三、结语

总之, 面对洪水的袭击, 不仅要求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 而且要求保持或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此, 我们要不断加强防水患意识, 综合利用各种措施, 实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侯松岩, 陈权.扎龙湿地对防洪减灾的作用[J].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3, 6

水利水电规划 第9篇

1 城市水利工程建设注意事项

1.1 城市规模扩大对淡水资源的影响

随着人聚集程度的不断增加, 城市的发展速度越发快速, 扩大了城市规模就扩大了城市人口对水的需求量。逐渐减小的城市水面, 不断降低的雨洪调蓄能力及占据了大片的农田、河道、鱼塘的市政建设, 导致了越来越大的土地面临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加上城市污染逐渐增加, 空气粉尘对水体的污染, 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流入河道,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厄尔尼诺现象严重, 水位洪峰过高、水量过大, 或者水资源枯竭河道干涸等成水力资源问题, 都是我国对相爱难带话水利建设工程开展方面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水利科技部门也正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争取早日找到最合适解决办法。

1.2 日益恶化的城市水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经济与工业在与环境保护问题上的矛盾越发尖锐, 不少城市由于工业化速度过快导致环境资源枯竭, 同时工业化发展对于城市水资源的破坏也非常严重。非常多的工业污水未经净化就排入河内导致很多河水里的磷、氯、氮、等元素严重超标, 河水的自身净化能力已无法承载如此多的未经进化的污水。这种现象在工业发达的城市更为普遍, 也就造成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很难找到较为清澈的河流。由于上述原因, 水利部门正研究解决日益恶化的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

1.3 日益加剧的城市水资源短缺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因此人口基数大是我国直接面临的发展问题, 我国的资源分布及不平均, 因此很多城市发展单一化经济的模式, 却不知道在发展单一模式的同时对我国的城市发展是一种限制,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会直接导致环境问题, 因此在我国很多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属与水资源缺乏或者极度缺乏的情况, 因此在我们发展水利和科技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可持续发展主题开展行动。

1.4 要求越来越高的水环境、水景观

我国有很多城市有非常不错的城市景观, 这都依赖于城市内有河流穿过, 有的城市甚至有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为了提高一个城市的品味, 城市水利建设不仅要从城市水利工程的实用功能考虑, 还要从城市景观建设考虑。为了体现城市的人文历史, 城市水利工程布局应最大限度的与城市景观相结合。

2 城市水利规划有如下的三个特点

2.1 做好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规划是城市水利规划的重点

城市水利的特点决定了城市水利的重点是保证城市的防洪排涝安全, 做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保障城市的供水安全, 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因此, 针对城市水利的重点, 从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等方面出发, 研究当前城市水利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规划措施, 指导今后的水利工作, 是当前城市水利规划的重中之中, 也关系到城市水利建设的成败。

2.2 提高管理和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城市水利规划的关键所在

城市水利规划作为城市水利建设的前期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是水利工作者根据城市水利的现状和自己的愿望对未来城市水利前景的一种设想。因此, 城市水利规划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编制相关人员是否具有先进的治水理念、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2.3 协调各级规划的关系是城市水利规划的难点

城市水利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城市供水等专项规划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水利规划的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与这些规划衔接好。然而, 这些规划隶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 都有自己部门的立场和出发点, 相互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冲突。做好水利规划与其它规划之间的协调对增强水利规划的可操作性十分重要, 但又十分困难。

3 接下来的是对城市水利规划的三点思考

城市水利规划是城市水利建设的起点, 是城市水利建设的龙头。下面作者结合靖江城市水利规划实际, 谈谈自己对城市水利规划的几点思考。

3.1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防洪、排涝是城市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 靖江在上个世纪末就着手编制了防洪排涝规划。但是, 随着靖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变化, 很多地区对防洪、排涝标准的要求发生很大的变化。另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 城市洪涝的水文特性和成灾机制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日益严重的城市型水灾害也迫使我们对城市防洪排涝模式、体系作深入的研究。因此, 修改完善现有的防洪排涝规划, 保护现有的水域面积, 严格控制人为侵占, 合理设置新的调蓄面积, 建立科学的城市雨洪管理体制, 对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至关重要。

3.2 环境友好发展水力资源开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河道水体污染严重, 城市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水环境整治已成为水利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靖江在水环境整治规划方面, 特别是从水系梳理、水环境整治和水景观设置等方面作了很好的规划。这个规划已经通过了市政府的审批, 从总体上为靖江的水环境建设提供了依据。但要使河涌水系规划的先进治水理念能真正落到实处, 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水环境整治规划, 在河涌水系规划的框架下, 因地制宜地做好每一个片区的水环境整治规划, 实现从面到点的细化, 为具体的水环境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3.3 水力资源发展注意事项

上述关系到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的三方面规划是当前我们水利规划的重点, 要做好这些规划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处理好水利规划间的一些矛盾, 如水安全与水环境, 水安全与水资源利用间都存在一些矛盾,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对水利规划的成败至关重要。 (2) 做好城市水利规划和流域水利规划之间的衔接。无论是防洪排涝, 还是水资源、水环境规划, 都必须考虑城市在整个流域中的位置, 做好点和面的协调。 (3) 做好水利规划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土、市政等部门专项规划之间的协调。水利规划的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与这些规划衔接好, 在规划阶段做好与上述规划之间的协调, 对增强水利规划的可操作性, 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 对保护城市水域面积, 提高水利部门的影响力也十分重要。

4 结论

在我国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不能忽略环境保护问题, 因此在我们离不开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上更要秉承着环境友好的目的去开发。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双向发展我们的水利技术逐渐成熟, 因此找到一种有效地、环保的水力资源项目开发方式就是今后水利工程工作者的工作目标,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利工程现状以及对一些技术的浅要分析目的就是警醒水利工作者。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快, 诸多关于水的问题随之产生。例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城市化水灾害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的关注, 特别是水利从农村相继进入城市中来。在新的时期, 城市水利规划已经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广的思路, 水利规划工作也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传统的水利已经逐渐被现代水利所取代。然而为了城市防洪促进城市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分析和研究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十分重要。

水利水电规划 第10篇

关键词:水利规划,原则,核心内容,策略

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利用和保护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与环境而修建的各项工程建设的总称。因此水利工程涵盖的内容较宽泛, 除了防洪、防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航运、渔业、水资源保护等工程, 还包括蓄、引、提、调及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 总之水利工程不仅利在民生还有利推进了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自古至今水利建设都是国家建设的根本,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 水利建设越来越趋于完善, 无论是大型、中型或小型的水利项目落成的总量还是水利工程的质量都相较从前有所提高, 这要归功于水利建设单位严谨的内控管理体系。若要保证水利项目的施工质量, 首先要做好水利项目的规划工作, 明确规划的重点以及确定项目主要功能, 抓住规划的核心部分, 做好这些工作是保障水利施工质量的前提。

1 水利规划的基本原则

1.1 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水利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可豁缺的重要资源之一, 许多与水相关的行业生产依赖于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才能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进行生产。在生态环境的需求下原有的水利工作已无法满足现在的生产、生活需求, 因此水利部门对当下的水利规划工作要进行及时调整, 完善其生态保护、利用开发的功能。

1.2 满足水资源“自身”发展的需要

无论是和河流还是湖泊, 都是有承载限度的。因此水利规划工作一定注重和研究河流的承载能力, 以长远的眼光进行水利规划。

1.3 满足协调防洪、水利用、生态保护三者关系的需要

在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工作中, 一定要注意防洪、水利用与生态保护三者的密切联系。只有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才能有益于防洪和水力资源的长期利用。

1.4 将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规律作为规划原则

水利规划工作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要求。

1.5 将符合自然规律作为水利规划的重要原则

对生态水进行治理和开发是消弭水资源潜在的危害, 使其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规划时要区分于地域及河流的不同结合实际资料, 选择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理。只有遵循水的自然规律, 采用顺乎规律的治理措施, 才是最科学合理的开发水资源, 造福人类。

2 水利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

从水利设施所具备的深运价值着手, 国家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兴建水利设施, 从而确保整体水资源调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推动水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水利工程的价值[2]。水利规划作为水利项目建设前最为关键的工作之一, 为项目流程有序进行起到了指导作用。而水利规划工作的有效实施, 则需要考虑和落实一些核心内容。

2.1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水利规划方案的最基本内容, 是进行规划的依据。其基本内容包括:具体的治理目标或者开发项目, 治理目标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等综合条件, 以及达到最终冶理目地所需要的要求。按照规划的要求, 采取最恰当的调查方法, 所有调查获取的资料都要确保其准确无误且要有所依据, 确保在对所获取的调查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时不会出现错误的判断, 这样才有利于对后期的规划工作的制定。

2.2 统筹兼顾

水利规划作为水利项目的建设依据, 一定要注重统筹兼顾、统一部署的原则。水利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涉及国土的规划和利用, 关系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权益。最大限度的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处置好水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考虑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是一个完整的水利规划所必须具备的内容。

2.3 综合分析

依据环境发展的需求, 对生态资源的保护越来越重视, 因此, 水利建设工程也必须顺应生态环境的需求向生态水利的方向发展。从我国政府对生态水利建设逐年递增的投资趋势不难看出水利建设所具备的利用价值是非常可观的, 其价值体现为: (1) 环境价值:生态水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资源, 具有较高的可利用价值。其主要源于地下水、地表水, 且多数由雨水、河流等蓄积而成, 这些都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水利工程可合理、有效的对其进行调控, 进行引流、储藏等水利项目开发, 从而确保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规避了生态水资源盲目开发的危害。 (2) 经济价值:水利工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其主要表现于灌区的农业灌溉及蓄水发电等, 其利用生态水资源的蓄积进行调配转换而实现水利工程自身的经济价值。 (3) 发展价值:从国民经济发展来看, 原有的水利建筑已无法满足与水相关行业的社会发展需求, 为避免在对水资源调配时不必要的损耗, 必须加快水利建设, 并对原有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和加固, 保证水利建设的发展。所以在进行水利规划时一定要依据其价值进行综合考虑, 在确保可实现水资源保护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水利工程来实现生态水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规划时可先创建工程模型, 对各环节进行分析, 得出最科学的施工方案。

2.4 掌握规律

水利工程项目说到底就是按照人类的意愿改造自然。按照人的设计与规划对自然环境进行调整和改造, 就需要掌握自然和环境的规律, 如地质规律、自然灾害规律等。掌握了这些规律, 才能够在规划阶段采取综合的措施来防治危害的发生。

3 做好水利规划工作的策略和建议

3.1 按照需求进行规划工作

水利工程设计需求无外乎五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经济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3]。现代化的水利工作就是要根据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目前, 许多地方的水利规划工作并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和客观事实来制定, 难以实现按需进行的要求。这恰恰就是水利规划工作在策略上应该做出的调整和进步。只有实现水利规划工作的与时俱进, 才能够实现水利工程的发展和与时俱进。

3.2 学习先进经验, 完善水利规划工作

从水利规划工作的发展状况来看, 东部沿海城市是值得西部地区借鉴和学习的, 东部沿海地区的水利规划工作已经进入了现代化时期, 水利工作的重心已经向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水污染的预防、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转移。对于具备条件的地区, 应该充分学习先进的工作方式, 进行水利规划的工作, 帮助本地区解决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又解决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的问题。

3.3 水利规划工作以地方经济状况为策略导向

水利规划工作不是千篇一律的, 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因为区域地质水纹特性的不同、气候特征不同、经济发展方向不同, 致使所涉及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就会有所不同。故此在进行水利规划时一定要以规划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为依据来制定, 要满足地方水利规划的需求并明确地方水利建设的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1]张国浩, 温首威.新形势下水利规划工作探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3, 19 (8) :64-65.

[2]何静.水利规划与建设方针的核心与实施[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3, 22 (11) :21-22.

浅议水电行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第11篇

【关键词】水电行业;人力资源;规划

1、引言

由于水电行业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地域分布广,且工程项目大多处在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外部环境十分复杂,驻项目的员工作为企业的派出工作人员,代表着企业的实力与形象,肩负着重质量、展实力、出效益、创品牌等任务,决定了员工资源与实力的保证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工程项目的好坏,因而,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将深刻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是企业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加强对人力资源规划的管理要做到科学、有效,保证人力资源充沛,充分发挥好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人才利用效率,保证企业各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实现。通过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来保证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至企业正常运转和发展壮大。水电行业企业也纷纷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竞胜之道。怎样开发适合生产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怎样将所需要的人才引进来,将其成功留住并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是令大多数水电行业企业非常棘手的问题。下面就谈谈对水电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

2、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概述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和重要领域。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对人力资源规划问题进行研究,发展至今,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形成了一套专门的理论体系。所谓人力资源规划也叫人力资源计划,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保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职能性策划,以确保组织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必需的人力资源的规划。简单来讲,人力资源规划就是对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人员供给和人员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人力资源的供给。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目标就是保证企业拥有足够的、其技能适合未来要求的员工。

3、水电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现状

3.1因循守旧,观念更新慢

水电行业企业大部分经历了事业单位转企业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采用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深刻,其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思想观念也没有根本的转变,简单地认为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一种进新员工的计划表。

3.2缺乏创新,制度保障不完善

目前,水电行业企业大都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效率不高、相关制度没有完善、缺乏实现高效率人力资源管理所必须的制度平台和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等问题。很多水电行业企业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缺少岗位测评体系、工作绩效测评体系、科学系统的薪酬体系等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严重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各项目标的实现。一些水电行业企业甚至根本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认为可有可无,导致人力资源规划的相关职能收缩,使人力资源规划形式化、边缘化。

3.3资源匮乏,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水电行业企业技术人才的流动性逐渐加大。虽然说人才流动有利于人才资源配置进一步趋向合理,但是从实际工作上来说,人才的流动使得大部分水电行业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所需的管理技术人员缺乏,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由于部分水电行业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的不够重视,使得相应的人才计划跟不上生产的需要,人才成长滞后,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更缺乏技术骨干。有劳动能力的正式职工逐年递减,造成项目管理人员短缺的局面。

4、加强水电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建议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人力资源的充分保证,水电行业企业也不例外。应当说,加强水电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水电行业企业要发展,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改善人力资源规划,因此加强水电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要做到:(1)加强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完善企业组织架构,设置专职的人力资源部门,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组织、监督、激励、协调和控制等职能;(2)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技术以及考评技术。考评技术设计的关键在于标准的确定,要根据水电行业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本行业企业实际的考评指标实施考评。同时,将考评结果与使用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绩效水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3)重点向本行业企业中、高层领导灌输现代人力资源意识,使他们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关系到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影响到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重点加强岗位分析和人才测评工作。通过对人和岗位这两方面的要素都进行全面而彻底的了解,实现企业的员工与岗位的合理匹配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5、结束语

目前,我国水电行业企业正处在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此新的形势下,对水电行业企业的的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前,水电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模式进行的,缺乏主动性,随着市场经济和水电行业企业的高速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这也是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此时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也就显得更为重要。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规划将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最为重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将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颜爱民.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水利水电规划 第12篇

“十二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 按照水利现代化的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十二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目标, 以需求为导向, 以应用促发展, 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利用, 完善信息化工作体制与发展机制, 提升水利综合决策能力, 努力为解决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及水土流失严重等突出水问题和民生水利发展新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着力做到“从局部单一发展向整体全面推进转变、从信息技术驱动向应用需求带动转变、从信息资源分散使用向共享利用转变、从片面强调建设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从满足日常需求向提升综合决策支撑能力转变”, 全面实施“金水工程”, 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上一篇:财经类院校下一篇:炼油化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