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健康研究热点分析

2024-07-21

移动健康研究热点分析(精选7篇)

移动健康研究热点分析 第1篇

在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世界范围人口老龄化、政策激励等因素的刺激下, 移动健康研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壮大, 近几年来, 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它, 企业期望通过这座金矿获取利益, 普通用户期望借此达成消除疾病维护健康的目标。可以肯定地说, 移动健康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前景一片广阔, 人们对它关注度和期望值不断增加, 学者们对其的研究热度也与日俱增。本文以2006-2015年中国学术期刊 (网络版) (CNKI) 中收录的移动健康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文献进行阶段性分析, 直观反映出移动健康领域的研究现状、最新进展, 以期为移动健康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作为数据来源, 检索国内近些年发表的有关移动健康方面的学术期刊, 检索策略为SU= (“移动”and“健康”) 匹配选择“精确”, 期刊收录时间跨度限定为2006~2015。检索时间为2016年8月17日, 检索出相关文献记录共6570条。经人工筛选, 除去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 共保留791条记录, 每条题录包括标题、作者、关键词、机构, 发表年份、卷/期、页码等。

1.2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文献统计分析和信息可视化分析等方法, 利用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 SpaceⅢ软件, 通过可视化的科学知识图谱 (mappingknowledgedomain) , 生动直观地揭示本研究领域的知识发展脉络, 快速识别移动健康研究领域的热点前沿等[1,2]。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度文献时间分布

学术文献数量的增减变化可作为评价某一研究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下图1可看出, 移动健康研究领域在2006~2015年间的文献数量大幅上涨, 发文量由2006年的5篇增长到2015年的463篇。发文量的持续大幅增长表明移动健康研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和关注。整体上看, 自2006年以来, 智慧健康发文量表现为持续上升的增长态势, 2010年之前增长趋势较为缓慢, 文献数量较少, 2011年开始增长态势明显加快, 到2015年增长速度达到高峰, 这说明对移动健康的研究越来越热, 是目前一个相当热门的研究领域。

2.2 机构分析

本文统计的2006~2015年以“移动健康”为主题论文的发文机构, 据统计, 发文量较多的机构如下表1。表中列举了发文量排前20的机构及其发文数量。发文量最多的是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 各发表7篇论文。在发文量排名前20的机构中, 高校占据大部分, 其中8所大学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另外如中国科学院等权威学术机构也占据了不少席位。说明在移动健康领域研究中主要是权威学术机构和高等学府占据着领先位置。

根据Cite Space生成的移动健康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见图2) 可看出, 一定健康研究领域内的机构合作关系比较分散, 研究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较少。我国国内研究机构与学者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 以方便对此领域研究的深入与扩展。

2.3 研究作者分析

Cite Space能够生成显示某领域研究的热点前沿和其知识基础的以时间发展为主线的时区知识图谱, 这类图谱是由一组代表时间区的长条图形区域构成, 按照时间发展从左向右一次排列着每个时区, 从图谱中能方便看出各个时间段内核心作者, 对核心作者进行相关研究, 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科研究热点及前沿发展趋势[3]。核心作者的相关学术著作以及其研究方向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该学科的发展深度及广度, 可以说是学科发展的核心表现, 跟进领域内核心作者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有利于我们跟踪学科的发展趋势。利用Cite Space软件生成的核心作者时区知识图谱 (见图3) , 可得到2006~2015年之间移动健康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 由图3可知他们分别是姚志洪、张勇、吴效明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文5篇) , 王丹、孙小和、黄海峰、金新政、邓朝华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文4篇) 等。一方面, 高产作者数量很少, 另一方面, 这些核心作者的论文多数是发表在2011年及之后, 且产量不高。通过观察移动健康作者合作网络 (图4) 发现, 国内移动健康领域学者之间合作较少, 多是各自独立研究。说明国内的移动健康研究实际上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核心作者集群还未形成规模。之后的研究和发展应该着重关注前述核心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 各研究者之间同时也要加强彼此合作, 各展所长。

2.4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在一篇文献中虽然所占用的篇幅很小, 但却是对该篇文献主题的深度精炼和表达, 是整篇文献的精髓所在, 能够充分体现文献的研究方向。在一个研究领域中, 常常可以用关键词出现的频率高低来判断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4]。以下表2是截取的移动健康领域出现频次排名前十的关键词, 发现移动医疗、医疗健康、物联网、android和远程医疗等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主要主题。

关键词共现频率越高, 中心度越大, 研究越热[5]。利用Cite Space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可快速发现移动健康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节点年轮越大, 表明其出现的频率也高;年轮的颜色则对应该关键词出现的时间, 年轮不同颜色区域大小代表关键在该时间分区内出现的频率高低 (详见图5) 。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得出关键词的研究热度, 然而无法得出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这个时候, 我们可以通过Layout界面中的Timezone功能生成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 发现关键词的研究前沿视图 (见图6) 。在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中, 根据关键词节点大小确定关键的节点, 可发现移动健康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及其岁时间发展的态势。综合图5和图6的结果可发现移动健康研究领域2006-2015年之间研究热点和前沿的变化过程。2006-2009年间主要开始研究远程医疗、移动监护、电子健康档案等移动健康技术等方面, 2010-2012年注重研究物联网、移动终端、通信等移动健康设备的研究, 以及相关健康技术、健康管理、移动医疗理论和应用等。研究内容由医疗视觉扩展到整体健康促进这个更大的方向, 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移动健康关注的是包含医疗在内的大健康, 涵盖面广的特点。而2013-2015年研究内容延续了移动智能设备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 研究更注重于自我健康管理、移动手机应用的开发、数据的整合应用等方面, 研究面更广更深。

3 结论与建议

3.1 移动健康研究不断升温

从年度文献分布来看, 移动健康领域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相关文献发表数量正在每年大幅度增长, 该领域研究正不断持续升温。移动健康具有便捷、普及广、操作简便、智能化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特点[6], 对于卫生体系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可以很好的帮助改善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促进高效和可持续的卫生体系、强化患者参与和自我管理[7], 在满足高需多样的健康需求、改善卫生服务利用窘境等诸多方面能起到极大的作用。在研究者和普通用户眼中, 移动健康是一座亟待挖掘、潜力无穷的巨大金矿。移动健康研究越来越热, 成为当下热门研究领域是必然结果。

3.2 研究质量有待加强

从发文作者和机构来看, 移动健康核心作者集群和核心研究机构正在不断发展成长当中。由上述数据分析发现, 参与到移动健康研究中的学者和机构很多, 多集中于高校和科研机构, 但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数量及其发文数量较少, 作者以及机构内部合作较少、发文分散, 整体发文质量还有待提升。

3.3 研究方向需要拓展

从关键词分析来看, 移动健康研究目前多集中于移动健康相关基本概念、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之上。一个产业的发展成熟, 表现在多方面, 除理论和专业技术的支持, 服务模式的建立, 商业模式的成熟, 运营机制的制定, 行业监管和质量评价等, 都是一个产业市场化、真正进入大众生活发挥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系着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地运行。就目前移动健康领域的研究来看, 多建立在基础理论剖析和某一移动健康技术或平台系统的建设等研究之上。事实上, 这正是目前移动健康研究的一个局限性, 因国内移动健康研究起步较晚, 移动健康相关技术与服务都不成熟, 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没有形成很好的支持氛围, 在产业发展和监管方面都没有相应的模式或规章制度。在后续的移动健康研究中, 研究方向应该立足于整个移动健康产业发展的高度, 如何促进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 为移动健康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是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4 小结

本文利用文献统计和可视化工具对中文移动健康研究领域自2006年到2015年10年间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过程做出了全面的分析讨论, 发现我国移动健康领域处于研究初期, 受关注度较高, 其研究热度正不断升温, 后续的研究和发展很值得期待, 这需要学者们的共同努力。另外, 由于移动健康概念内涵和移动医疗存在交叉, 基于本研究的检索策略所获取的文献数据、以及统计处理、可视化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需继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Chen C, Ibekwe-Sanjuan F, Hou J.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citation clusters:a multiple-perspective co-citation analysis[J].J Am Soc Inf Sci Tec, 2010, 61 (7) :1386-1409.

[2]Chen C, Dubin R, Kim MC.Emerging trends and new development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a scientometric update (2000-2014) [J].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 2014, 14 (9) :1295-1317.

[3]王东雨, 宇文姝丽.国外精准医疗研究可视化分析及启示[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6, 37 (1) :13-18.

[4]何晓萍, 黄龙.大数据领域演进路径、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现代情报, 2015, (4) :48-53.

[5]江明尹, 刘胜林, 程菊等.国际移动医疗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 2016, 11 (3) :49-52.

[6]韩晓丹, 金新政.推行移动健康服务提升医疗保健服务[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5, 12 (6) :565-568.

移动健康研究热点分析 第2篇

近些年随着物联网的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可穿戴设备、移动健康服务也越来越成为研究和工业界热点[1,2,3]。可穿戴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在健康监测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 可以随时随地的监控使用者的身体与运动状态, 并提供相关服务[5,6,7]。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加快, 人群中亚健康人群比例的增加, 整个社会对可穿戴的健康监控的需求也会随之加大[8,9], 产生的健康方面的数据也会激增[10,11,12], 因此更好的管理以及分析大量的健康相关的数据并提供相关的增值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上述背景, 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的健康服务平台——飞活健康网平台。

飞活健康网平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实时且便捷的健康监控。健康数据的收集主要基于可穿戴设备、一体机以及智能手机。基于对相关健康数据的采集、组织、管理以及分析, 平台能够为慢性病人群以及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提供健康增值服务。与此同时, 基于云平台和物联网, 飞活健康网能够提供面向智慧健康的增值服务。飞活健康网平台能够展示、对比、分析长期的健康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都是从可穿戴设备、一体机设备、智能手机采集而来的。与此同时, 本平台还能够提供面向健康的增值服务比如早期预警和健康建议等。而上述服务的实现是基于智能分类、深度学习以及相关的数据挖掘算法。

本文的组织方式如下: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相关方式方法。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数据分析和增值服务。第四部分对结果进行展示。第五部分是总结。

2 相关方法

2.1 服务方式

2.1.1 数据采集

平台针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构建了健康监控网络, 可以随时随地的记录用户的健康状态。

●基于蓝牙的便携式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计步器和腕带。利用这些设备可以收集个人的健康相关的数据比如步数、距离、体温、心率、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

●面向社区的健康一体机设备:此一体机集成了监测体重、体温、血压、脉搏和血氧血糖数据的功能。

●基于IEEE Continua标准的第三方健康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欧姆龙等厂家生产的血压、血氧、血糖以及心跳监测仪等。

2.1.2 数据上传

●基于蓝牙的汇总方式:通过手机蓝牙, 将通过上述途径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

●基于JSON的健康检测数据的统一结构化, 将来自上述多个途径的不同格式的健康数据以JSON的方式进行统一的结构化并在手机端进行汇总与存储。

●手机端将最终整理好的健康数据通过手机网络上传至后台服务器, 实现长期的健康数据跟踪与分析。并为后期的健康增值服务提供数据基础。

2.1.3 数据分析

将健康数据以JSON的形式存储, 为后续的海量数据挖掘、分析、推荐等功能提供基础。

●基于健康数据的运动人群:根据上述采集到的海量数据, 通过对每一个数据对象中的年龄、性别、营养摄入量习惯、运动习惯、体重、血压、血糖等维度分析、比对, 本系统可以按照健康运动的标准将每一个对象划分至不同的群组。从健康运动的角度而言, 同一人群有着相同的身体状况以及饮食和运动习惯。

●基于健康数据的慢性病人群:同样根据采集到的健康数据, 本系统可以按慢性病的分类 (高血压、糖尿病) 以及其所处的不同阶段为标准将每一个对象划分至不同的群组。从健慢性病角度而言, 同一人群有着相同的身体状况以及饮食和运动习惯。

●为特定人群提供早期预警健康指导以及相关增值服务:本平台将不断学习并优化面向特定人群的最优的饮食、运动、治疗推荐流程与计划。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发布相关提示和预警。

2.2 系统架构

本平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图1) :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处理。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对健康相关数据的采集、集成、储存和上传。大数据处理部分主要分析健康相关的数据以及健康增值服务的推送。

2.3 服务模式的实现

2.3.1 健康数据采集

本平台采用了多种数据采集方式:针对个人的采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针对家庭的采用基于IEEE Continua标准的健康检测设备;针对社区的采用高度集成化的一体机。

a) 针对个人的可穿戴设备

计步器:基于蓝牙连接, 主要采集个人的运动数据。该计步器可以高效过滤噪声, 提高计步算法的精度;并且通过蓝牙和智能手机的连接, 随时随地管理运动数据。与此同时, 该计步器还支持24小时的全天监控, 包括白天的计步以及夜间的睡眠监测。

健康腕带:一种基于蓝牙连接的可穿戴设备。是一种健康体征采集设备, 可随时随地记录体温脉率、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大气压等信息。通过蓝牙将相关信息传送至手机端。

b) 面向健康数据采集的智能手机应用

智能手机集成了诸多传感器。其中,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采集计步相关的运动数据;手机摄像头可以采集指尖血氧浓度;内置的GPS传感器可以记录用户的行动轨迹。

同时, 智能手机也提供饮食数据的采集。通过用户的选择, 智能手机应用可以计算出用户饮食的主要能量。首先应用将食物分为主食、肉类、蔬菜等种类, 接下来根据对相应种类重量的选择计算出每餐所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糖分和热量含量。

c) 面向家庭的支持IEEE Continua标准的健康设备

IEEE Continua健康联盟制定了一整套包括基于蓝牙通讯的健康数据采集与传输标准。从家庭方面而言, 飞活健康网平台支持所有符合IEEE Continua标准的数据采集设备的接入, 比如温度计、血压计、血糖仪等等。因此本平台可以采集更广泛的来自于第三方设备的健康数据。

d) 面向社区的一体机设备

面对社区人群, 平台提供了集成多种检测和采集功能的一体机, 该一体机集成了诸如身高体重体温、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血糖等功能。社区使用者可以直接通过身份证来使用, 监控多种生理指标。采集后的健康数据将通过互联网直接上传至平台服务器。

2.3.2 基于智能手机的健康数据的管理和上传

智能手机应用可以接收来自于可穿戴设备、第三方设备、一体机设备的健康数据。这些数据以JSON的形式结构化并存储。下图展示的是计步数据的存储方式, 见图2:

智能手机应用可以管理本地的健康数据, 并且提供历史数据浏览、数据对比以及其它功能。因此,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管理并且浏览其自身的健康相关的数据。

智能手机应用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直接上传至服务器, 为长期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做准备。健康数据根据采集时间、种类等维度进行分类。每一个数据文件存储了一天内产生的所有健康数据。智能手机应用可以存储并上传相关健康数据。在默认的配置情况下, 用户每次退出智能手机应用都会触发一次上传过程。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将以时间戳的方式标记最近一次成功上传时间从而避免重复上传的发生。

3 数据分析和健康增值服务

数据分析和增值服务主要面向两类人群。第一类是运动人群;第二类是慢性病人群, 主要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对于健康相关数据的分析主要包括分类和最佳生活模式提取。在服务器端, 健康数据以JSON形式被存放在Mongodb中, 并为之后的挖掘、分析、推荐以及其他功能提供服务。

3.1 运动人群

分析模型定义9个维度, 分别是:年龄/100、睡眠时间/24小时、散步时间/24小时、跑步时间/24小时、日消耗热量/体重、热量摄入量/食物总摄入量、糖/食物总摄入量、脂肪/食物总摄入量蛋白质/食物总摄入量。因此可以用9维向量来描述个体的相关体征, 比如:a={0.3, 0.33, 0.083, 0.0960.23, 0.121, 0.211, 0.321, 0.312}。

这里我们用余弦相似度[13]来评估两个对象的相似程度:

进一步可以得出a与b两个向量所代表对象的运动生活习惯的相似程度。因此智能分类机制就可以根据对象之间的相似度进行人群的智能划分、形成相似人群的群组, 保证每个群组内部对象两两之间相似度的值大于算法所设定的阀值。

在对象按照年龄、睡眠、运动、饮食习惯被划分至不同群组之后, 依照该群组的人群的上述特点, 系统将会自动学习并提取出属于该群组内部的推荐运动生活方式, 该生活方式同样是按照上述9维向量进行表示的。该运动生活方式将会作为推荐的运动生活方式推荐给同群组的其他对象, 并依照上述推荐生活方式作为模板对群组内的运动生活方式进行预警与建议, 例如:减少糖量的摄入, 增加睡眠时间、增加跑步时间等。

3.2 慢性病人群 (高血压、糖尿病)

对于慢性病人群, 除了采集到的健康数据如血压、血氧、血糖等, 系统还会对用户在博客、论坛、讨论中发布的相关文本进行分析。

分析模型加入了对健康数据如血压、血氧、血糖的分析, 系统同时会追踪并记录用户产生的文本信息并对其分析。分析模型定义了年龄、血压、血氧、血糖、睡眠、运动、饮食等若干维度。与前文所述相同, 系统仍然用N维向量来表示对象的特征, 基于对象之间的相似度值的大小将对象划分至不同的群组。对于文本的分析与分类, 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基于文档的相关属性, 比如关键词、作者、文本长度、发布时间等。第二种方式是基于文本的内部相似度, 比如采用的自组织映射方法将文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14]。

基于上述对用户产生的健康体征数据以及文本数据的分析, 每一个用户可以更加精确的被划分至不同的类别。系统会动态的自学习并在不同类别的内部根据其人群特点推荐饮食习惯。

与运动人群不同, 针对慢性病人群 (主要指糖尿病) 系统提供了预警功能, 主要包括对血氧、血糖、糖分摄入、睡眠不足等事件或生活方式的预警。因此慢性病人群 (主要指糖尿病) 的饮食睡眠等生活质量将被改善。系统分析方法的流程如图3所示。平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健康相关数据的采集、整合、分析、建模, 最终提供面向健康的增值服务。

4 结果

4.1 意义

医疗机构可以利用本平台提高照护的效果与效率, 增加用户的满意度, 并为医学相关的研究提供服务。平台的多种应用也可使用户采集并管理、浏览自己的健康相关的数据, 同时提供基于分析的健康增值服务, 为医疗机构和广大人群提供服务。

4.2 设计和开发

图1展示了平台架构。飞活健康网平台是基于Android SDK、PHP和Java开发;并且通过蓝牙、无线、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图4展示了网页端的用户界面。图5展示了智能手机端的用户界面。

4.3 实际用例

本平台目前已经被部署至www.fihuo.com, 并且有228, 499注册用户。

5 总结

移动商务消费行为分析研究 第3篇

在当今这个移动商务时代, 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庞大购买力的消费群体, 已成为各大移动电商重点关注的对象, 对于移动电商来说, 把握住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就等于把握住了现在和将来。大学生通过移动终端消费,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它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少, 价格更加透明清晰, 可选择性更多, 更加个性化。但是移动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行为也使大学生陷入了隐私易被泄露, 遭受恶意攻击的不安全处境。

1. 文献综述

移动商务是指利用电脑、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进行商务活动,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等所期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中所表现出的行为”。近年来, 随着移动商务与消费行为的紧密结合, 许多学者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胡娟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部环境对其行为的影响, 如商铺店面环境、代言人、评价等, 而且反映了消费者自身心理因素对其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可分为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喻爽璇将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取决于移动终端的机会, 移动电子商务与终端系统的结合会更好地使电子商务得到发展。刘喜怀认为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具有情绪性和示范效应, 追求新兴的消费方式。李庭春认为网络消费者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在于交易欺诈、合同纠纷等方面。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 大学生消费行为不仅受外部环境影响, 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调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征, 消费模式及消费安全这三个方面对提升用户体验, 促进移动商务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消费者调查的基本情况

2.1 调查方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 由小组内的3位成员走访各个班级、在各个大学设置有奖调查点以及在各个学校媒体上扩散该问卷邀请同学们填写。问卷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题型, 围绕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进行问题设置。

2.2 回收问卷情况

本次共发放500份问卷, 回收435份, 其中有效问卷428份, 回收率85.6%。调查对象有专科生, 本科生, 研究生。其中专科生居多, 占69.39%, 本科生占20.79%, 研究生占27.82%。

3. 调查数据结果分析

3.1 使用移动商务的终端

从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中有76.17%使用手机进行消费行为, 18.93%使用的是笔记本, 4.44%使用的是平板。手机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必备的物品, 它有着强大的通信和上网的功能, 易于随身携带, 可以随时随地购物, 玩游戏和社交, 因此多数大学生使用手机作为移动商务终端。在移动商务环境下, 使用手机终端进行消费的大学生明显多于使用笔记本进行消费的大学生。这种现象可以据以下两点来解释:第一, 笔记本虽然较台式电脑容易携带, 但是大学生一般只会在寝室、家里的情况下使用笔记本来购物和娱乐等, 它的便携性和随时随地性比手机差。第二, 手机不仅可以连WIFI, 并且可以使用数据网, 而笔记本联网存在空间的限制, 在外面使用笔记本上网较为麻烦。但是因为一些大学生的使用习惯问题和笔记本拥有的一些强大的功能, 比如浏览网页的便捷性和个性化, 笔记本的屏幕较手机屏幕更大, 看起来更舒适等等。所以, 仍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大学生使用笔记本进行消费。使用平板的就只有4.44%, 因为平板主要是用来学习和社交, 并且平板的大部分功能都可以由手机来实现。

3.2 网上浏览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女大学生浏览社交类、阅读类的比例比男大学生高几个百分点, 而在门户类、视频类, 尤其是购物类方面, 女大学生占比情况明显高于男大学生, 因为女大学生对服装、护肤类比较敏感。一般男生普遍比女生喜欢玩网络游戏, 但是现在网络游戏类型多元化, 覆盖面广, 对男女大学生都有吸引力, 所以男大学生在游戏娱乐方面只比女大学生高了几个百分点。男大学生喜欢浏览论坛类是占19.23%, 而女大学生仅有12.27%, 论坛里关于游戏, 社会现象, 时代前沿等方面的问题讨论较多, 而很多男大学生对这些比较感兴趣。因此, 男女大学生在浏览内容上虽然有共同点, 但是也有各自的偏好。在这个网络社交火爆的时代, 大学生中不管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 大部分都积极参与网络社交活动。但是, 男女大学生在浏览门户类, 视频类, 购物类和论坛类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别,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必然受其浏览内容的影响, 所以男女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会也有所不同。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 男女大学生共同促进移动商务的发展。

3.3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

3.3.1 追求方便快捷

信息化的时代为我们带来了出行和沟通交流上的便利, 也带来了日常消费方式的转变。相对于其他群体, 接受新鲜事物迅速的大学生们, 对各种新产品热衷的程度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在很大程度上, 他们只是单纯地享受新事物为他们带来的方便, 尤其是在消费过程中的省时省力。把握住这个特点, 对于各大电商平台来说, 十分重要。根据图2我们调查问卷所反馈的结果来看, 73.13%的受访群体都表示最看重的是消费时的方便快捷。离开家长开始接触社会的大学生们, 生活丰富多彩, 时间根本不够用, 他们会想尽办法挤出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因此, 在消费过程中, 方便快捷是第一要素。刚接触社会的他们, 不喜欢成人世界的复杂, 更不喜欢购物的繁琐。购物除了是一种生活乐趣、是对辛勤工作的犒赏外, 更多的是一种生活需求的满足, 是对自我生活的规划和调节。

3.3.2 小额消费为主

目前来说, 八成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没有独立经济能力, 经济基础限定了他们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数额。根据我们对此项的问卷调查总结情况, 95.98%的大学生每个月可自由支配的金额在2500以下, 而在这之中又有60.07%的大学生低于1000元, 基于他们所处的特定人生阶段, 基本不会出现大笔消费支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调查公布数据显示, 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25.3万人, 应届大学毕业生765万。这么一个庞大群体, 其消费能力毋庸置疑。电商平台如果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销售战略, 所带来的效益一定十分可观。

3.4 消费行为的保护

3.4.1 消费者的安全问题

目前, 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 使得移动商务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网络安全变得极为重要。科技不断发达与进步, 给予人们极大的方便, 但是网络安全这一部分依然有着不小的隐患, 网络诈骗行为时有发生, 不仅是消费者自己本身, 更多的还是移动商务平台带来的问题。数据表明, 有55.61%的人认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缺乏是让他们感到困扰的, 33.64%的人认为移动商务信誉度不高会对他们使用移动商务存在担忧, 凸显了移动商务在安全方面不足。消费者对于消费安全是很重视的, 移动商务在这方面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3.4.2 消费者隐私权限问题

随着应用软件在手机, 电脑和平板上的普及, 为了更好地使用软件, 给生活带来方便, 消费者在注册时就会提交自己的信息, 使得软件可以了解自己的消费需求, 但往往软件就会让消费者开放一些比较隐私的权限。像消费者设备信息, 短信, 联系人, 通话记录等类似的隐私权限, 如果后台没有很好地保护用户信息, 会给用户带来很多的麻烦。推销和诈骗之类的垃圾短信占了很大的比例, 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本来短信是为了减少话费支出而推出的一种低廉文本信息服务, 本身意愿是为了给广大消费者带去方便, 现在却造成骚扰短信泛滥的现象。因此, 在使用软件时关于开放各种隐私权限的问题, 消费者不要随意地开放任何与自身信息相关的隐私权限, 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结语

目前, 消费者在消费行为方面比较关注商品购买方式, 消费额度及消费者自身信息的泄漏问题等情况。大学生对于网上购物进行消费的行为是比较提倡的, 他们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 享受自己购物的乐趣, 直接在手机或电脑上挑选商品, 不仅节约时间而且可以买到他们所需要的任何商品。虽然大学生消费主要是以小额消费为主, 而目前我国大学生所占的基数是很大的, 说明大学生消费市场有发展的潜力。同时, 既然是使用软件进行消费, 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问题, 其中比较关注的就是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问题了。当然, 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会让他们对于自己的隐私信息重视, 但有些由于刚刚从高中校园过渡到大学生活, 对于隐私保护意识不是很强, 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对其进行诈骗, 最终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每个消费者都有着不同的消费方式, 消费态度, 尽管消费者行为会有差别, 但最终消费者行为本质不会发生改变。大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 勇于尝试。情感趋势两极化, 爱憎分明, 面对自己满意的商品评价极高, 而对自己不满意的商品评价极低。

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调查, 提出建议:

(1) 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来制定开发策略。当代的大学生喜欢新事物, 追求时尚, 商家可利用这一点开发大学生喜欢的产品, 在网上宣传产品, 一方面是大学生喜欢上网, 另一方面也可为商家节约宣传资金。

(2) 商品不仅要美观时尚, 质量也要有保障。大学生购买商品, 首先关注的是商品的外观, 然后就是商品的质量问题, 企业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会有很大的收获。

(3) 培养大学生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大学生未来的消费能力是很可观的, 若企业能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产品有连续购买的欲望, 培养大学生成为自己的忠实客户, 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基础。

(4) 用户信息绝不泄密。在进行消费时, 企业对大学生消费信息进行保密, 不泄露任何有关个人隐私信息, 如真实姓名、电话号码等, 使大学生能够放心消费。

在此次调查中, 所得的样本仅来自于个别学院,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能否代表大学生群体, 仍需进一步调查。希望此次调查, 对相关专业的人士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行为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6, 03:144.

[2]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02:297-300.

[3]喻爽璇.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之——移动终端的机会[J].现代商业, 2013, 19:58.

[4]刘喜怀.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及市场开发[J].学术交流, 2013, 03:216-219.

[5]李庭春.网络消费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消费经济, 2009, 05:80-83.

移动健康研究热点分析 第4篇

当前某省移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电信、联通运营商纷纷出手抢占移动市场, 抢夺移动客户, 对我们自身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分析某省移动在上述三大市场上存在的热点问题, 制定相应的建议策略, 并在此基础上从拓展新话务、新业务的角度出发,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对市场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2 某省市场热点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之前已经将某省移动客户按照客户的通信消费习惯、通信偏好、宣传渠道的接触情况、聚类属性特征等特点分为高校、城市、农村三类市场, 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便, 在此对三类市场做进一步的细分, 可以对客户消费行为有更加明确的了解。因此基于三类客户的通话行为和数据业务使用行为进行因子分析, 对三类市场的客户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总共分为8类客户。

农村客户:农村超低、农村本地、农村长漫

城市客户:城市低、城市中、城市高

高校客户:高校语音、高校数据

2.1 某省移动市场热点问题分析

我们按照客户的地域划分及消费行为特点将某省移动目前客户分为三类, 高校市场客户、城市市场客户和农村市场客户。在不同的分类市场, 我们发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1 高校市场竞争热点问题

高校学生客户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客户学生时期的使用习惯深深影响到其以后的行为, 因而在高校培养学生的品牌认知度、归属感和忠诚度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移动在高校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联通和电信份额相对较小, 所以他们常常采取一些极端措施来挖掘高校市场。

当前在某省地区竞争对手主要的进攻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行学校一卡通来捆绑学生客户, 目前联通和电信在一些学校推行一卡通, 对移动威胁较大, 而移动主要采取被动应对, 以积极参与谈判但不推动进行的态度来解决该类问题;二是联通电信依靠宽带全业务进行融合营销, 在高校推行融合产品, 挖掘学生客户, 在这方面联通表现比较明显;三是其他运营商以低资费和送终端来吸引新客户, 在某省一些地市, 移动资费完全不具备一丝一毫的竞争优势。

2.1.2 农村市场竞争热点问题

农村市场成为通信市场新增的主要来源, 且农村宽带需求日趋旺盛, 因而竞争较为激烈, 电信和联通都加快了农村竞争, 表现明显的是电信及联通的宽带捆绑政策、联通虚拟组网政策。

联通在农村推行虚拟网, 且组网政策灵活, 从几人到几千人均可组网, 网内价格极低或互打免费, 并且有些地方入网送话费, 面对资费的优惠, 移动农村客户流失严重。

农村目前对宽带的需求越来越急切, 宽带发展成为保留农村客户的强有力的手段。联通电信依靠宽带优势绑定了新客户, 对移动影响极大。虽然某省移动也在其他一些乡村开展了WLAN试点, 但效果并不显著, 因为竞争对手的全业务优势对某省公司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

2.1.3 城市市场竞争热点问题

城市市场是运营商收入的主要来源, 因而竞争比较激烈, 尤其是集团、家庭、中高端市场表现最为明显, 对手主要通过以下进攻方式掠取市场:

(1) 终端优势:以终端优势挖掘高价值客户。

(2) 低资费策略:以极低的价格挖掘低价值客户;以3G低价格、长市漫低资费挖掘高价值客户。

(3) 全业务融合:宽带、固话、手机捆绑促销, 从全省来看联通宽带占有绝对优势, 电信主要分布在城区。

(4) 无线座机:电信无线座机在沿街小商贩中广泛推广。

2.2 热点问题策略建议

针对上述提出的热点问题, 再此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以备后期参考。

2.2.1 高校市场热点问题策略建议

校园一卡通策略:积极参与校园一卡通竞争, 对手有意向及竞争激烈的高校, 加快校园一卡通建设

宽带应对策略:移动专线/铁通覆盖区域加快有线宽带建设, 有线宽带覆盖不到的区域, 高校集中区及规模较大的高校加快无线宽带WLAN建设。

非常规竞争策略:建立一套完善灵活的竞争信息反馈体系, 针对对手非常规竞争区域, 给予当地下方权限, 采取灵活应对措施, 以成本优势来应对对手低资费。

2.2.2 农村市场热点问题策略建议

应对“联通村”是农村工作当务之急, 加快农村宽带布局是决胜未来关键。

为了解决农村“联通村”的问提, 可以从以下几个点入手:

(1) 加大移动虚拟网宣传力度;

(2) 在重点区域联通有意向区域先行推行, 与联通进行竞争;

(3) 在联通村适当降低资费以应对竞争;

(4) 改变虚拟网模式;

(1) 固定月份包通话时长, 超出部分低资费;

(2) 固定月份通话优惠

在解决农村宽带竞争情况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将农村宽带建设提上日程, 可以考虑农村宽带建设布局规划, 从农村经济发达区域开始着手;

(2) 农村竞争激烈区域试点进行宽带建设;

(3) 铁通或移动专线覆盖的区域, 积极发展客户;

(4) 有线宽带覆盖有限且对手比较强势的区域加快无线宽带WLAN建设运营, 积极参与宽带竞争。

2.2.3 城市市场热点问题策略建议

城市市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城市的家庭业务融合和无线座机业务。

针对家庭融合业务我们可以积极拓展家庭套餐, 对客户进行捆绑。

(1) 手机之间融合

(1) 家庭客户之间手机融合, 设定一个主号码, 可以添加几个附号码, 客户之间统一支付

(2) 客户之间资费比大众市场优惠

(3) 添加语音包, 赠送家庭客户之间通话时长

(4) 家庭客户之间数据业务融合, 主号码开通数据业务, 附号码免费赠送, 若是互联网型业务按流量计费

(2) 手机与无线座机融合

(1) 家庭无线座机与手机之间统一支付

(2) 无线座机免月租、来显等费用, 抢占电信家庭固话市场

(3) 无线座机与手机包月, 无线座机与手机之间互打免费或前多少分钟免费

(3) 发展家庭虚拟网, 可以采取网内客户通话优惠或者送通话时长的形式

针对电信的无线座机优势, 某省移动可以在城市沿街商铺开展扫街活动, 对城市新增商户或者原有电信客户提出优惠活动, 主推无线座机。

3 业务提升策略分析

本章节的提升策略目的在于通过下述策略的制定使目标客户更具针对性、业务产品更具实用性、产品组合更具灵活性, 从而通过新业务、新话务的提升达到客户价值提升的目的。下面从产品优化、业务包设计、数据业务匹配、数据业务组合四方面提出相应策略建议。

3.1 产品优化策略建议

产品优化目的是使套餐组合更具灵活性。如动感地带可以采用灵活套餐组合方式, 包含的数据业务种类、短信条数、流量数等可以自由组合, 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例如在原有动感地带20元月租及单纯的短信包及流量包的基础上, 可以加开2元、5元、10元、15元价位不等、包含数据流量及短信条数不等的业务组合套餐包, 以备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偏好。

3.2 业务包匹配策略建议

业务包匹配策略推行的目的是将现有业务进行整合, 对症下药, 找到合适的目标客户, 有针对性地推广。

如图1所示, 针对不同的客户群, 我们推行相应匹配的产品包。这些产品包绝大部分是已经在某省移动推行的现有业务, 只不过有些产品包的推广并不具备针对性, 仅仅是在全网泛泛推广;有些产品包只是在特点的时间段推出, 过后便销声匿迹。在此对这些产品包进行集中整理, 有目标群的进行推广, 使营销活动更具备针对性, 从而达到创造新话务量、新业务量的目的, 达到最终的价值提升。

3.3 数据业务匹配策略建议

数据业务匹配策略同产品业务的匹配一样, 目的在于精确聚焦目标人群, 加大宣传力度, 达到最终目的。

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市场上比较成熟业务为手机上网、无线音乐、飞信 (学生比较喜欢, 使用率较高, 但开通手机客户端客户仅为0.2%, 需要重点推广, 增加客户粘性) , 有潜在需求的排名靠前的数据业务种类为通信助手、手机阅读、手机电视、手机游戏、139邮箱。

农村市场上较成熟的业务为手机上网、来电提醒, 比较有潜在需求的数据业务为通信助手、无线音乐、手机报、手机阅读, 对于农村的低价值型且在网内保持稳定的客户, 可以考虑将来电提醒、手机上网、无线音乐、手机报等捆绑在套餐内以增加客户响应价值, 开发客户需求。

城市市场上数据业务的需求因为消费水平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别, 一般来讲手机上网业务是客户需求量比较大的数据业务, 另外通信助手、手机电视、手机报的普及率都比较靠前。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城市人群的特殊群体, 应该向其重点推荐手机上网、通信助手和手机电视, 该类人群对此类数据业务需求比较大。

总之无论是数据流量的推广还是短信数量的推广, 推广方式都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

一是:单纯的业务推荐, 针对的目标客户是没有开通流量包的客户;重点目标客户群体是农村本地、城市低ARPU值、农村长漫客户、城市中高ARPU值客户。与其他客户群相比, 该类客户群对数据业务都存在一定的潜在需求, 使用数据业务的概率较大, 可以通10086外呼、发短信等宣传方式一对一宣传推广。

二是:对数据业务升级包的推荐, 针对的是已开通流量包, 平均每月流量使用量接近或超过包月临界值客户, 重点目标客户群是高校客户、城市客户、农村长漫及农村本地客户, 该类目标客户使用群体多以年轻人及商务人士为主, 对数据业务的需求量较大, 该种累加型的业务推广可以满足客户真实需求, 同时也会避免因为超过数据业务流量包而造成的费用的浪费。

为了更好地推广数据业务, 可以有选择地做到以下几点:

(1) 适当降低套餐外流量费用:目前套餐外数据业务流量费用10元/M, 与竞争对手相比资费较高, 可适当降低套餐外流量费用, 以促使流量提升;

(2) 剩余流量提醒:针对包月客户, 每月20号进行流量提醒;

(3) 推广数据业务的半年包或者年包, 可以有效避免客户对数据业务的使用, 增加捆绑粘性:如:30元包200M, 半年内使用完;60元包400M, 一年使用完;

(4) 选择性推广流量叠加包:针对已经办理流量包月客户加开2元或3元流量叠加包;

(5)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与知名互联网游戏公司合作, 开展在线候机游戏竞赛等。

3.4 数据业务组合策略建议

数据业务组合策略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做到相关性强的数据业务可以捆绑出售, 起到提升新业务使用的效果。

3.4.1 高校客户数据组合

通过对高校客户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得出一组相关性较强的产品:来电提醒和短信回执, 相关系数为0.17, 建议推行。

高校客户手机上网普及率达到92%, 通过外呼调研发现, 高校语音型客户手机上网进行手机阅读占17%;数据型客户手机上网进行手机下载的占19%;结合外呼问卷分析可考虑推行两组产品包:

(1) 手机上网+手机阅读, 可重点推广

(2) 手机上网+MM, MM普及率较低, 且终端受限较多, 可在学生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高校试推

3.4.2 农村客户数据组合

对农村客户的消费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发现手机电视与手机上网, 相关系数为0.13, 建议打包推行。

3.4.3 城市客户数据组合

在城市市场相关性分析之后发现结果如表1所示:

(1) 结果如下:来电提醒和短信回执两项数据业务匹配性较高, 可以打包推荐;

(2) 向国际长途电话较多客户推荐手机证券、或推出国际长途通话时长+手机证券组合包;

(3) 向国内长途通话较多客户推荐手机电视、或推出国内长途通话时长+手机电视组合包;

(4) 手机电视+手机上网组合包

移动健康研究热点分析 第5篇

1.1 命名的必要性

在设计一个移动Agent系统时要综合考虑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命名是移动Agent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灵活性、有效性和可扩展性。

1.2 对移动Agent的命名及名字解析机制的研究与分析

目前大多数移动Agent系统的命名是基于主机名加端口号,并通过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解析。如美国Darmouth College的Agent TCL[1]和IBM的Aglets[2]就是使用这样的名字。

在这样的系统中,当一个Agent迁移之后,它的名字也要跟着改变,这使得应用程序在跟踪Agent时变得很复杂。因此,最好是能在应用层上提供一个位置透明的名字。达到这样要求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为远端的实体提供一个本地的Agent,该Agent封装了它们的实际位置。当实体移动时,系统负责更新它们的位置信息,由此在应用层上提供了位置透明性。如Voyager Info-Systems的Voyager[3]就是使用这种方法来为Agent命名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全局的、与位置无关的名字,即使实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它的名字也不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提供一个名字服务,将命名实体象征性的名字映射到它的实际位置上。在美国Minnesota大学计算机系开发的基于Java的移动Agent系统Ajanta中,所有的实体都是采用的这种全局一致的名字。显然,使用第二种命名方法对移动对象的跟踪和通信完全可以实现位置透明性,极大地方便了移动Agent系统通信模型等的建立。因此可见,使用全局的、与位置无关的名字是解决移动Agent系统中名字解析问题的理想选择。

2 移动Agent的定位

2.1 移动Agent定位机制的研究

由于移动Agent可根据特定的任务和路线,在不同的主机上灵活迁移,这种位置上的不确定性也造成了移动Agent定位的困难。一般来说,定位移动Agent可有3种机制[4]:(1)使用日志:移动Agent会在它访问过的每台主机上留下跟踪信息,这些信息指明了Agent移动的下一站,通过跟踪这些信息可以定位Agent。那些无效了的Agent的跟踪信息会被垃圾收集程序依据一定的过期时间或Agent发出的通告自动收集。可以通过沿路跟踪和重定向两种方法来使用跟踪信息定位Agent。(2)蛮力搜索:在多个目的地中搜索Agent,以便将其定位。搜索可以在多个目的地中并行或顺序展开。(3)注册:Agent在一个预定义的名字服务器中更新它的位置信息。该名字服务器允许Agent进行注册、注销或定位。别的Agent用这个名字服务器来定位这个Agent。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通信的Agent须事先约定一个名字服务器。如果每一个Agent服务器都相应有一个名字服务器的话,就可以简化约定的达成。当多个Agent来自同一台源主机或到达同一台目的主机,它们只需简单地共享与它们的源主机或目的主机相联系的缺省名字服务器就可以了,无需事先交换名字服务器的地址。

2.2 移动Agent定位机制的分析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知:使用日志的方法需要知道Agent的源主机或其访问过的任意一台主机。蛮力搜索方法易于在应用中实现,且独立于外部机制,如跟踪信息或名字服务器。而应用注册方法的一个典型场合是多个Agent同时就一个任务被分配到多个地点工作,若它们之间需要通信的话,只需共享源主机的名字服务器就可以了。因此,对于不同的系统,我们可以依据系统的安全和性能的需要来具体选择使用哪种定位机制。

3 移动Agent的消息传送机制

目前许多移动Agent系统均提供了与其它移动Agent的远程通信机制,在现有的移动Agent系统中,Agent间的消息传递机制按照实现方法一般可分为[5]:广播法,链状追踪法,基站法和集中注册法。下面分别加以介绍和分析。

3.1 广播法

发送消息的Agent从其根节点开始发送,按照某种规则(如深度优先、广度优先)向网络中所有可能接收消息的Agent所在的主机进行广播。接收Agent当前所在的主机发现消息的接收对象正运行在自己的Agent环境中,则接收该消息并将其转交给目标Agent,而其余主机不接收该消息。广播法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对于局域网来说,广播法不失为一种简单的消息传递机制,其最大的优点是算法简单、通信速度快。但对于广域网来说,发送方很难预先知道接收Agent的移动路线,这就造成了其难以克服的弱点。

因此可知,广播法只能适用于小规模的应用,而不适宜在大规模的应用中。

3.2 链状追踪法

移动Agent每当移动到一台新的主机N,就把其新的地址通知给上一次所逗留的主机P,这样P就会为该Agent生成一个记录项,记录项中会包含该Agent的ID和一个指向主机N的指针。通过这种方式就会形成一条从Agent的初始主机到当前所在主机的指针链,这样发送方只要根据接收Agent的ID找到其初始主机,然后沿着这一指针链即可找到目的Agent并将消息传递给它。链状追踪法的原理如图2所示。

广播法类似,链状追踪法的优点也是算法直接、实现简单、运行开销小。但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通信效率低下、响应速度缓慢;消息的传递存在路由迂回问题;系统的容错性和健壮性较差;可能会无端占用了主机的资源。

3.3 基站法

在基站法中,在整个移动Agent环境中设置一台专用的主机作为基站(Home),所有的移动Agent都要在创建它的Home中注册,每次迁移

成功时,移动Agent都要向Home发送其新位置,因此Home始终知道移动Agent当前所在的位置。当移动Agent之间进行通信时,消息首先发送到Home主机上,Home主机根据其记录的移动Agent的当前所在主机地址将消息转发目标Agent。基站法的原理如图3所示。

该算法实现简单且迁移和消息发送的开销不大,实现了分布式处理,具有较好的健壮性和可扩展性,其缺点在于:(1)在移动Agent生命周期内必须保证基站主机的长久连接,容易产生Home通信瓶颈问题;(2)每次迁移和定位移动Agent都要与基站通信,对Home的依赖性性很强;(3)不支持Agent迁移的异步运行。

3.4 集中注册法

与基站法相似,在集中注册法中,整个移动Agent环境中也需要特殊的设置一台主机作为专用的通信服务器(Communicator),所有移动Agent的ID及其当前位置都记录于该服务器中。当移动Agent迁移成功时,需要立刻向Communicator注册其当前位置。当移动Agent之间进行通信时,对于通信发起方,其直接将接收方的ID和待发送消息发送至Communicator,由Communicator转交给通信接收方。若通信接收方当前正处于迁移状态,则将该消息暂存于消息队列中,直至通信接收方完成迁移并向Communicator注册,之后Communicator将保存的所有消息都转发给通信接收方。集中注册法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

通过分析可知,该方法有以下优点:(1)集中注册法的通信效率较高;(2)专用服务器的引入实现了移动Agent之间的透明的通信;(3)减少了通信失效现象的发生。其缺点是:由于Communicator的使用,形成了限制系统性能的瓶颈,因为系统中所有的通信都必须通过服务器才能实现,所以这种集中式的通信方式必然会造成服务器的负担极重,一旦服务器出现异常情况,则必然导致整个系统陷入瘫痪。

4 通信失效问题

4.1 通信失效的定义

一般而言,移动Agent系统通过消息交换以实现Agent间通信[6]。但在移动Agent的通信环境中,由于Agent的自主移动特性,常会导致消息被发送到某一网络节点但接收者己经离开而无法收到该消息。这种因为通信主体物理位置发生变化而造成的通信不正常现象,我们称为移动通信失效[7]。通信失效与网络和节点故障无关,是纯粹由Agent的移动造成的,它使得协作中的Agent不能及时得到协同信息,从而导致协作的失败甚至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是移动Agent系统的致命缺陷。

4.2 通信失效解决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产生通信失效的原因在于,移动Agent在通信过程中位置发生了变化,造成发送方获得的是一个失效的地址。目前对于通信失效问题的解决有三种方案:鸵鸟法、预防法和检测法。

其中,鸵鸟法忽略问题的存在,不采取任何措施,无法提供可靠的通信,故很少被采用。

预防法被目前各种移动Agent通信算法普遍采用,具体可以分为两种,即同步法和Home存储转发法。同步法采用同步通信的方法从结构上避免通信失效的发生,虽能彻底解决通信失效问题,但代价太高,不仅会增加因同步带来的通信开销,而且会破坏移动Agent的自由移动性,属于“移动受限通信方式”。文献[8]的算法属于此类。Home存储转发法要求Home缓存所有的消息,然后再通过Push或Pull的方式转发给移动Agent。该方法虽然没有限制移动Agent的自由移动,属上“自由移动通信方式”,但却大大增加了Home的通信负担,使之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而且系统的通信总流量会加倍,造成通信延退较大。文献[9]的算法属于此类。

检测法是在通信失效发生后,采取其他方法最终将消息正确地传递给目标。检测法采用异步通信的方法,对移动Agent的移动不加任何限制,通信开销少,效率高,设计合理的情况下还可以解决消息追击问题。文献[10]使用了检测法。

综上所述,采用预防法控制复杂,代价高昂,效率低下;检测法既符合移动Agent自由移动的天性,又能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5 小结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移动Agent作为Internet和移动计算应用与发展的催生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通信又是移动Agen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有效的实现Agent之间的通信,有必要解决好通信过程中常见的通信技术问题。

摘要:本文研究和分析了移动Agent系统中常见的四个通信技术问题。这四个问题分别是:移动Agent的命名,移动Agent的定位,移动Agent的消息处理及移动Agent通信可靠性。

关键词:移动Agent,命名机制,定位机制,消息传递,通信失效

参考文献

[1]Darmoulh College.Agent-TCL[DB/OL].http://www.cs.darmoulh.edu,2000-10-22.

[2]IBM.Aglets Workbench[DB/OL].http://www.trl.ibm.co.jp/aglets,1999-1022.

[3]ObjectSpace.VoyagerCoreTechnology[DB/OL].http://www.objectspace.com/voyager,2000.

[4]黄萍,曹阳.移动Agent系统中命名和寻址方案的分析与设计[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48[1]:55-58.

[5]褚永丽.一种高效可靠的移动Agent通信模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5.

[6]Tanenbaum AS,Van Steen M.Distributed Systems Principles and Paradigms[J].Prentice Hall Inc.,2002.57-66.

[7]Tao XP.Research on Internet based mobile Agent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D].Nanjing:Nanjing University,2001[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8]孙艳,刘弘.一种改进的移动Agent通信算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6[4]:104-105.

[9]王继曾,满自斌.基于邮箱的移动Agent通信机制的改进算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6]:238-240.

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第6篇

关键词: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对策

1 概述

1.1 移动学习含义

中国移动学习研究始于2000年, 历经近20年的发展, 已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体综合的研究区域, 目前中国移动学习的研究正处于反思阶段[1]。移动学习的定义, 目前还没有形成较统一的概念, 中国学者黄荣怀教授认为“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非固定和非预先设定的位置下发生的学习, 或有效利用移动技术所发生的学习[2]”。笔者认为,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使用移动设备,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有效学习。

1.2 移动学习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目前中国移动学习中使用较普遍的电子设备主要为学习机、智能手机、便携式手提电脑和平板电脑等, 移动学习设备功能趋向多样化;在应用资源上, 近年来以英语为主, 但随着应用的深入, 学习资源涉及多个学科。应用群体上, 主要为在校学生和年轻的工作者, 实际应用主要有电子词典、学习机、手机内置软件、校园网、校校通等, 未来移动终端会与学习者融合更多, 学习者将扮演内容消费者和制作者双重角色[3]。

2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了解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 调查问卷的设计从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知程度、移动学习的效果以及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问卷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校园内通过纸质文件, 以班级形式进行发放和收取。二是通过邮件、QQ、微信等方式进行电子版传输, 邀请省内各高校同学进行调查。学生范围覆盖文史类、理工类和艺术类。

3 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7份, 有效问卷共计272份, 有效率为94.8%, 大一学生56人, 大二学生70人, 大三学生89人, 大四学生57人, 其中包括男生103人, 女生169人。文史类学生所占比例为33%, 理工类占52%, 艺术类占15%。调查结果从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知程度、移动学习的效果以及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这3个方面进行分析, 具体结果如下。

3.1 对移动学习的认知程度分析

在移动学习中, 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学习, 而此类移动设备能够有效地提供学习者需要学习的内容, 并且能够使学习者和教师进行有效地交互。鉴于此,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了解和认知程度, 如表1所示。

调查显示, 当问及“对移动学习非常了解”时, 仍有18%的同学持否认态度, 而且, 仍有4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课程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仅10%的同学对此完全持否认态度。将近30%的同学忽视使用移动设备查阅学习资料的重要性。近20%的同学对“学习随时随地发生”持怀疑态度。从这几点可以充分说明, 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了解程度不深, 对移动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校对移动学习的宣传与支持力度不够, 没有特意强调移动学习的重要性。

在没有学习目标的前提下, 14%的同学认为学习不会发生, 仅有14%的同学认为学习可以发生, 也就是说有70%以上的同学对此观点持怀疑态度, 这说明了学习目标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 仅有24.6%的同学认为学习可以发生, 将近70%的同学持怀疑态度, 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知程度不够,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传统学习方式的长期束缚, 大学生并没有养成移动学习的习惯。

3.2 移动学习的效果分析

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 移动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移动设备的多样性决定了移动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何种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更有帮助, 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根据调查可看出, 比较受欢迎的移动学习方式主要集中在特定的移动学习平台、交流软件和网上下载学习资源3个方面, 可以看出, 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交流的方便性和获得资源的难易性, 对使用何种方式进行移动学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从以上学习方式可以看出, 移动学习具有随机性, 因此移动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像传统学习方式一样有既定的评价标准, 只能从侧面检验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对移动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笔者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分析:学习兴趣、知识的增长、学习自主性、知识的管理。结果如表2所示。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 “兴趣是学习者最好的老师”, 可是有27.3%的学习者并不认为移动学习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 持中立态度的占46.7%, 由此可以看出, 学习者并不认为移动学习方式可以激发自己的兴趣。只有35%的学习者认为移动学习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 由此可见, 学习者对移动学习并不信赖。40.3%的学习者认为移动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由此可见移动学习对发挥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有正向作用。而对于知识的管理, 只有22%的学习者赞同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 大多数学习者认为效果不佳。因此, 在学习兴趣、知识的增长、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知识的管理这4个方面, 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3.3 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总地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指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比如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外在因素主要是指影响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的外界环境和设备性能等。笔者根据实际情况, 创设了一个有关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的多选题, 具体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从上述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 内在因素居于首位的是学习者认为移动学习所获得的内容碎片化, 因此影响了移动学习的效果。外在因素中学习环境居于首位, 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除此之外, 增强学习者自控力, 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移动设备性能等也至关重要。

4 相关对策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移动学习将越来越受重视, 因此, 首先需要学习者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中, 提高移动学习的意识。其次, 要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 增强自己的学习自主性, 找到适合自己的移动学习方法和技巧。除了自身的努力外, 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移动学习。

4.1 校方出台相关政策, 大力支持移动学习

在学校大环境下, 受传统教育的长期熏陶, 使得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局限在了课堂上和纸质材料上, 有些高校甚至明令禁止学生携带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进入课堂。以上种种都制约了移动学习的实施和发展, 由此看来移动学习的实施和发展需要校方大力支持, 移动设备走进教室势在必行, 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 学生使用移动设备查阅相关资料, 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研究, 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还可以促进知识的增长。

4.2 丰富移动学习方式, 传统与移动相结合

从以上的调查中可以发现, 大学生移动学习方式比较单一, 主要集中在上网查阅资料和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学习, 都是线上的学习方式, 学习者个体比较独立, 学习者之间缺乏协作与交流。因此, 线上、线下相结合, 传统、移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更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线上学习者根据任务查阅相关资料, 撰写笔记日志等, 线下通过课堂学习、图书馆查阅资料、小组协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知识巩固。这种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扩宽学习者的知识面, 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4.3 加强校园数字化环境建设, 为移动学习保驾护航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 到2020年绿色、文明、安全的数字化校园基本建成。为响应号召, 各大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 硬件基础设施大量引进, 光纤走进各个教学楼, 有线网络覆概率高达90%以上, 但无线网络覆盖率却很低, 给学习者的移动学习带来不便。因此校园内无线网络覆盖是实现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4.4 创设移动学习平台, 开发系统化学习资源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 网上学习资源的碎片化是影响学习者移动学习的重要原因, 因此, 高校开发系统化的学习资源、建设适合自己的移动学习平台迫在眉睫, 开发专门的学习平台, 学生根据个人账户登录, 将碎片化的知识保存进去, 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也有利于知识的管理。另外, 创造或购买一些资源也十分必要, 例如专业性知识较强的MOOC平台、精品课程、数字图使馆等都是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大学生青睐, 笔者通过对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认为转变大学生学习观念至关重要, 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也是重中之重, 希望得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王佑镁.近二十年中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2, (1) :49-55.

[2]黄荣怀, 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移动健康研究热点分析 第7篇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及移动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普及, 企业电子商务正逐渐借助移动方式发展自身业务, 这种商业模式的转换, 同时推动着企业电子商务营销领域的进步。企业越来越重视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 而移动平台、终端及无线互联技术的应用, 恰恰有利于企业营销水平的提升和营销效果的提高, 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模式应运而生, 成为现代企业开展营销行动的新宠。

1 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的涵义

移动电子商务营销是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改进, 它具备了电子商务的基本优势特征, 在此基础上利用移动终端和无线互联技术实时随时开展营销活动, 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子商务交易的优势效果。

2 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移动网络的安全度威胁

移动电子商务营销是以移动网络为媒介, 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开展的营销活动, 交易能否成功取决于移动网络是否稳定, 是否能保证网络交易环境的安全。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涉及到企业及用户的各项信息, 如用户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送货地址、银行账号、交易密码等, 只要移动设备丢失或设备本身的运行环境不安全, 用户的隐私信息将有泄露的风险, 甚至有些用户的移动终端设备绑定了多种支付工具及沟通软件, 且设置自动登录、免密支付并不设验证, 这样就不仅限于信息的泄露还将造成资金的损失, 继而将降低移动电子商务营销的成功几率。

2.2 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的手段缺乏创意

互动营销在营销活动过程中要突出交易双方都应“动”起来的效果, 只有抓住交易双方各自关注的利益点, 找准时机, 实施相应的营销策略, 才能使双方紧密结合, 实现买卖双方双向互动。目前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出现了许多互动式营销新手段, 如移动社区、移动微博、二维码关注等, 但这些新形势往往还只是停留在企业实事新闻、宣传视频等信息的传递上, 并没有达到通过移动手段实现真正的互动式营销的目的, 也就是交易双方只“连接”未“行动”。

3 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模式问题的解决途径

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应用领域虽广, 但是由于市场运行时间较短, 终端工具普及仍有限,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必须面对这些阻碍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 才能真正发挥出互动营销的魅力。

3.1 注重私密信息保护, 营造安全互动环境

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 决定了电子商务交易中更多会涉及私人信息, 而且网络环境极易造成这些私密信息的泄露。在移动终端更多的应用安全设置和信息过滤功能, 如动态数据跟踪、个人身份认证、位置定位等技术, 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 提高私密信息的安全, 促进移动沟通环境的和谐。

3.2 强调沟通, 打造专属服务

企业对移动电子商务营销过程中的专属服务开发和特色打造更加重视。企业会根据客户的网络行踪、消费记录、用户资料、沟通记载等数据进行分析, 归纳消费者的喜好和消费倾向, 以定制化的方式为每位客户打造自己专属的服务, 通过移动终端呈现给客户, 与客户沟通与共享, 由此让客户产生新鲜感, 获得满足感。这样, 既做到了企业品牌的标新立异, 又实现了个性化服务的提升。

4 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的应用模式

4.1 移动扫码模式

在移动电子商务环境和网络服务商、移动运营商的支持下, 企业可以快速、方便的通过网络移动终端将企业信息转化并传递给用户, 同时能获得用户的反馈信息。移动扫码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即是这种双向的信息沟通与获取方式。对于任何可视性的识别码, 均能通过用户移动终端及时、准确、可靠地识读,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用户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参与, 如会员等级提升、忠实用户奖励、新产品优先体验等, 便于提高企业与客户之间良好的互动性和可控性, 是移动电子商务成功营销的有效手段。

4.2 移动终端应用模式

移动电子商务营销过程中, 企业会自行研发相关的移动终端应用, 并通过企业推广或用户自主安装等方式植入客户终端, 继而实现与客户沟通交流的直接性与便利性。移动网络中的各种企业APP应用的推广与植入, 让客户能实时查阅企业及商品信息, 与企业进行网络交流磋商与交易。

5 结束语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移动电子商务运营环境将不断成熟, 在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持下, 互动营销的手段与模式也将朝着创新方向前进, 集移动网络技术、移动终端及应用、企业、客户为一体的互动营销价值链将顺应市场的潮流,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拓展空间, 势必会在电子商务今后发展历程中展现别样的风采。

摘要:本文从移动电子商务营销的发展与应用入手, 重点研究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的模式应用及其问题分析。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互动营销,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倡导内涵式教学下一篇:电力大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