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式练习范文

2024-09-01

协作式练习范文(精选7篇)

协作式练习 第1篇

1 英语听力的技能与练习

学生需要学会听懂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每段对话的关键句子。英语听力的重点是内容, 而不是语言本身。学生进行英语听力练习时, 大部分精力放在听力内容的大致含义上, 而不是抓住每个句子的意思, 甚至每个单词的意思。英语听力教学针对速度、素质、记忆和理解等方面的技能进行相应的练习, 从而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听力能力。英语听力速度的快慢决定听力质量的好坏, 如果速度跟不上, 那么就会听得云里雾里, 完全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英语听力速度练习应该从英语本土使用者的正常水平出发, 让学习者逐渐适应这种英语速度。虽然一开始可能什么都听不懂, 但随着长时间的练习, 大脑就会逐渐适应这种速度。

在跟上听力速度之后, 就需要理解听到的内容到底讲了些什么。在英语听力理解的练习中, 学习者需要准确地听出关键的信息, 比如人物、地点、发生的事情。除此之外, 学习者还需要听懂整段听力内容的大概意思。因此, 英语听力理解练习需要结合精细听力和广泛听力, 该仔细听的时候就要听懂每个单词, 而该泛泛地听时, 就不能纠结于每个单词的发音和含义。英语听力理解之后, 就需要记住听过的内容。英语听力记忆练习需要学习者努力记住听力内容, 这可以借助于笔记。学习者边听边记笔记, 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 把有价值的信息和没有价值的信息区别开来。除此之外, 英语听力记忆练习还可以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让他们更加容易把握听力内容。

2 英语口语的技能与练习

由于场合的不同, 以及对象的差别, 英语口语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就是说, 在不同的地方, 对不同的人, 就要说不同的话。我国的英语教育对于英语口语的重视远远低于英语听力、阅读和写作等其他方面, 所以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只会一些简单的口语和日用交际语。但是当他们真正与外国人打交道时, 就显得不知所措。在学校教育里, 英语口语的练习机会微乎其微。而且学生也不会主动寻求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他们往往害怕开口。学习英语不只是要掌握英语知识和语法, 而是要使用英语。如果英语学习者只有满肚子的英语知识, 却不知道怎么应用, 就相当于白学了。

英语口语技能包括英语的发音、语调、节奏和语法等内容, 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练习, 可以全面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英语发音练习首先需要熟练掌握每一个音节的发音, 把每一个元音和辅音的发音都把握准确。只有把元音和辅音这些最基础的部分把握好, 才能够准确包围每一个单词的发音。英语口语音调练习, 需要掌握高语调和低语调。我们说一个英语句子, 并不是平铺直叙, 毫无音调的起伏。比如说, “I don’t want you to leave!”的高语调在“don’t”和“leave”上, 这也是整个句子最重要的内容。英语口语节奏练习的重点在句子的重音上, 也就是音调提高的音节。

3 英语听力与口语技能的协作式练习的主要内容

3.1 英语听力与口语技能在语调节奏上的协作式练习

每个英语句子在语调、节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有些音节会连读或者略读, 以至于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往往听不清楚每个单词。而许多英语学习者在说英语的时候, 总是喜欢把每个音节都发得非常清楚, 而且在节奏和语调上都是始终如一, 毫无变化。如果在英语听力练习中注重这些问题, 那么也可以对口语技能有所帮助。老师可以让学生看着听力材料, 静静聆听录音, 注意每个句子的重读音节。学生需要把每个重读音节都划上标记, 然后让老师检查是否正确。最后, 学生根据划出的重读音节, 朗读这些句子。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每个句子的理解, 而且可以让重读音节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而且这种练习方法还可以适用于英语句子的停顿, 以及升调和降调的变化。

一个英语句子可以分成几个小节, 对于小节的分段, 是把握英语口语节奏的关键。英语国家的本土使用者在说英语时, 需要把每个小节的重读音节发清楚, 所以小节内部的其他音节就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说完。所以, 总是有的音节清楚, 而有的音节相对很模糊。比如说, “Rock and Roll.”其中的“and”在口语中只表现为一个鼻音“n”。在听力练习时, 学生可以注意听这些地方的连读。然后据此进行反复的朗读, 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3.2 英语听力与口语技能在语法知识上的协作式练习

英语学习者可以看着听力材料, 听老师或者录音机朗读, 然后模仿其朗读。听的时候, 需要分好段落, 并且注意学生的语调和节奏是否准确掌握。老师可以给学生朗读一些英语句子, 然后让学生在材料上指出刚刚所读是哪一句。这样, 学生可以对英语句子的发音、形状和含义都有所了解。在进行能协作式练习时, 老师可以读一个英语句子, 然后让学生挑出或者写出句子里出现的所有单词。学生把单词排列成句子, 然后大声地读出来。老师还可以把句子里的某些单词替换成其他单词, 让学生自己造一个英语句子。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英语练习中, 而且也更加有趣。比如,

练习中时态变化从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到现在进行时, 再到一般过去时。同时也考察学生对人称代词she和he的掌握。

4 英语听力与口语技能的协作式练习方法

在老师或者录音机说完一段英语听力材料后, 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重复。这种情况下, 学生在了解整个材料的大致意思的前提下, 要尽可能记住所有的句子和单词。

比如在六级英语听力考试长对话中, 有这样一个句子:Well, as your union representative, I have to warn you that it would take quite a while to force management to replace the old machines and attempt to get you transferred may or may not be successful.学生正确地重复这些句子, 是比较困难的。老师可以自己先朗读, 然后让学生仿造同样的语调、节奏。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分角色表演一个英语情景。也可以两个人进行对话, 一个人说的时候, 另一个人听。

针对叙述形式的英语课文, 老师可以让学生轮流朗读。每一个学生可以朗读一句或者一段。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并纠正。当一个学生朗读的时候, 其他学生都会仔细聆听, 注意他在发音、语调和节奏上有没有把握好。这样可以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 而且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技能。

5 英语听力与口语技能的协作式练习素材

英语课本上有专门的素材, 可以供学生进行练习。除此之外, 英语老师还可以利用不同的素材, 如诗、歌、影视作品等, 来提高英语听力与口语技能协作式练习的乐趣。有许内容积极健康、语言优美的英语歌曲, 学生可以一边聆听美妙的旋律一边跟唱。学生听着歌曲, 练习听力;同时学着唱歌, 练习口语。这样使得听力练习变得更加动感而有趣, 而且说英语也不再那么枯燥。这种娱乐和学习结合的练习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和口语技巧。

协作式练习可以利用电影来提高学生听力和口语的能力, 比如经典美国电影《律政俏佳人》中女主角有一句关于“wedding shoes”的精彩独白:And I won't be able to wear them since I obviously won't make the date for Emmett's fantasy baseball wedding given that I don't have a chance of getting those important congress people to co-sponsor my bill which I need to get a hearing to stop animal testing in order to reunite Bruiser with his mother in order to have them at my wedding in which I was going to wear the most perfect wedding shoes ever right inside that box.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 听英语对话, 并且学习主人公的语调、节奏甚至表情说英语。这样的练习会变得更加有趣, 而且更有效率。

6 结束语

英语学习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相应的练习, 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英语听力有专门的练习, 英语口语也有专门的练习, 但是两者并不是绝对分离, 相互独立的。在英语听力练习中, 可以加入口语成分。而练习口语的时候, 也可以加入听力成分。通过协作式练习, 可以把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结合起来, 共同提高两个方面的英语能力。英语听力与口语技能进行协作式练习的主要方法有许多, 比如重复或仿造、角色扮演、两人对话等。

参考文献

[1]王丰元.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教学与口语技能的融合[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 :54-55.

[2]陈小云.高职英语听力教学和口语技能融合的研究分析[J].考试周刊, 2010 (12) :127.

[3]黄佳燕.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口语能力[J].新课程学习, 2012 (9) :125.

[4]王卫星.农村中学英语听力口语能力培养之我见[J].考试周刊, 2012 (65) :88-89.

协作式练习 第2篇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拓展时、空、频等战场感知空间, 提高整体作战效能上有突出优势, 是近年研究热点。空间配准是进行有效信息融合的前提步骤, 在大量多平台多传感器协同的融合任务中起到数据支持的关键作用。

目前空间配准主要包括两大类[1]:离线估计和在线估计。离线处理方法以解决传感器系统偏差 (固定常数) 为主要目的。方法主要包括:最小二乘法 (LS) 、广义最小二乘法 (GLS) 、最大似然法和精确极大似然估计等, 对非固定误差因素无法给出有效评测。在线处理方法, 主要用于实时估计系统偏差, 能较好表现复杂环境、噪声影响及特殊运动状态下的误差动态变化, 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在线估计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卡尔曼滤波、改进的卡尔曼滤波以及无味卡尔曼滤波算法。利用无味卡尔曼滤波 (UKF) 可避免线性化近似的特点, 把估计偏差扩展作为系统的状态向量, 避免了计算雅克比 (Jacobian) 矩阵, 在满足精度同时实时性高, 可完成传感器数据之间的在线空间误差估计。

论文利用UKF在多传感器空间误差估计方面的优势, 提出了在同一空域范围内, 同一传感器配置下, 协同完成协作式目标和非协作式目标空间误差补偿的方法。仿真实验验证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2、模型描述

2.1 空间关系说明

在同一观测空域范围内, 设有两个传感器, 传感器A和传感器B, 对同一个目标MK的距离、方位角和俯仰角进行量测。配准原理如图1所示。

假设传感器A位于坐标原点 (0, 0, 0) , 传感器B位于 (u, v, w) 。MK表示第k个时刻的目标位置, 用 (r%A (k) , θ%A (k) , η%A (k) ) 和 (r%B (k) , θB% (k) , ηB% (k) ) 分别表示传感器A和传感器B对目标MK的量测值。用 (r A (k) , θA (k) , ηA (k) ) 和 (r B (k) , θB (k) , ηB (k) ) 分别表示传感器A和传感器B的真实距离、方位角和俯仰角;用{∆rA, ∆θA, ∆ηA}和{∆rB, ∆θB, ∆ηB}分别表示传感器A和传感器B的偏差。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 in (k) , i=1, 2, 3, 4, 5, 6为随机量测噪声。

假设 (x (k) , y (k) , z (k) ) 为目标Mk的实际笛卡尔坐标,

假设目标的真实笛卡尔坐标为 (x' (k) , y' (k) , z' (k) ) , (x' (k) , y' (k) , z' (k) ) 为目标在公共笛卡尔坐标系中X, Y, Z方向上的位置, 相应地标的速度为 (v x, vy, vz) 。则目标的状态矢量可以记为ξ (k) = (x' (k) , v x, y' (k) , v y, z' (k) , v z) , 目标的运动状态方程:

上式中:Φ (k) 为状态转移矩阵, V (k) 是零均值的高斯白噪声。

2.2 状态模型和量测模型分析

首先我们将目标的运动方程和传感器的偏差配准模型组合在一起, 就形成了状态空间模型, 再利用UKF滤波方法进行状态和偏差的联合估计了。

扩展后的的总的状态向量为:

则传感器配准的系统状态方程为: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和笛卡尔坐标转换可得观测方程:

由于量测方程对状态向量是非线性的, 因此可以用UKF方法进行状态估计。

3 协作式目标与非协作式目标在空间配准中的协同运用

3.1 基于UKF空间配准方法[3]

UKF算法中由于具有噪声项, 需要对状态进行扩维处理, 具体的算法流程如下:

1) 初始化以及Sigma点的计算:

式中:Q为状态噪声方差, R为量测噪声方差。

相应地每个Sigma点的权值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λ=α2 (L+κ) -L。其中:α为尺度因子;k为第二尺度参数, 通常取为0;β为状态分布参数, 正态情况下最优值为2。

根据比列修正对称Sigma点采样公式, 分别求出状态预测方程、量测预测值和协方差。

其中:Kk+1为滤波增益矩阵

3.2 参考坐标系选择对位置估计精度的影响分析

如前文假设, 传感器对目标观测是以球坐标系表述, 涉及:距离r、方位角θ、和俯仰角η, 即 (r, θ, η) 。对目标位置的有效描述一般采用笛卡尔坐标系, 即, 两者之间关系有:

对上式求的偏导的:

在前文分析中, 选择传感器之一作为主参考坐标框架坐标原点, 分析可知以原点为中心的传感器误差相对较小, 不在坐标原点的传感器的转换的精度差一些。若非指定模式, 必须考虑可带来更高精度位置估计的选择方案, 若两传感器系统误差明显存在优劣, 则择优即可;否则, 应根据综合考虑三个变量r, θ, η的影响, 来选择坐标原点。同理, 参考坐标轴存在同样问题。在某距离范围内, 应考虑θ, η的动态特点予以调整, 有望获得更高精度的误差在线估计。

3.3 协作式目标与非协作式目标在空间配准中的协同运用方法

参见图2。首先针对协作式目标, 可借助多种手段获取其状态信息, 明确目标轨迹, 在先验知识支持下, 获得较精确的误差估计值。然后用于对非协作式目标的状态估计包括动态误差估计, 进而修正其运动轨迹。基本步骤如下:

4、仿真实验

4.1 对于协作式目标是匀速运动UKF的空间配准

对两个传感器A、B进行仿真研究, 假设协作式目标是匀速直线运动, 确定传感器A位于坐标原点, 传感器B位于 (u, v, w) , 在系统公共参考坐标系空间中, 目标3D轨迹空间解析表达为=130, ) =4*k 130, =20, 其中U KF的参数设置为:α为1, β为2, κ为0, B点坐标为 (90, 30, 0) 。假设每个传感器都有900m的距离偏差, 0.0035rad的方位角偏差和0.0157rad的高低角偏差, 即:Δr=0.9km, Δθ=0.0035rad, Δη=0.0157rad。对于协作式目标仿真结果如图:

如图3、图4可以看出配准随着轨迹的时间和所测的轨迹长短有大关系, 刚开始误差呈波动, 随着测量轨迹延伸, 配准数据逐渐逼近真实值。

如图5所示, 我们可以从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使用的测量估算算法是比较好的, 随着测量时间的加长和目标轨迹的延长, 过了15个采样点后, 估算效果越来越好。精度在0.25m

4.2 利用测量协作式目标的误差补偿到非协作式目标中

假设非协作式目标在协作式目标上方飞过, 轨迹方程为:xB (k) =3*k+120, yB (k) =100, zB (k) =40, 然后利用我们在协作式测量的误差对非协作式目标进行配准, 配准后如图6。

图中仿真示意, 协作式的配准精度在初期反而不如非协作式的好。分析原因, 是因非协作式在每一步估计中, 都运用了协作式的位置补偿, 因而在状态模型描述恰当的情况, 可达到较好的估计结果。这也提醒我们, 在二者结合使用时, 经过一个时间段后的配准结果具有高可信度。这种配准方法在直线匀速运动模型下理论上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度, 但针对更加复杂的机动目标, 其估计过程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5、结语

本文研究了利用协作式目标对非协作式目标进行空间配准, 以匀速直线运动为例描述了利用协作式目标配准的误差补偿到非协作式目标当中。从配准后的图来看该方法能够很好的估计目标真实位置和传感器的偏差,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多传感器空间配准任务中的一个难点就是球坐标系向笛卡尔坐标系转换带来的非线性因素, 利用UKF可有效实现空间测量误差的非线性在线估计。在同一传感器组合配置下, 提出了一种利用协作式目标空间误差补偿信息, 进一步改善非协作式目标空间位置补偿精度的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于非协作式目标状态及位置误差的有效估计。

关键词:信息融合,空间配准,无味卡尔曼滤波,在线误差补偿,采样策略

参考文献

[1]贺席兵, 李教, 敬忠良多传感器中传感器配准技术发展综述[D]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10:11-14.

[2]李教.多平台多传感器多源信息融合系统中的时空配准及性能评估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3.:57-60.

[3]王兵, 王建华, 张冰基于无味卡尔曼滤波的多平台多传感器配准算法[D]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245-247.

[4]韩崇昭, 朱洪艳, 段站胜.多源信息融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9.

[5]梁彦, 潘泉, 杨峰等复杂系统的现代估计理论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4.

[6]何友王国宏等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12.

[7]Dana M P.Regist ration:A prerequisite for multi2ple sensor t racking[C]//Multitarget Multisensor Tracking:Advanced Application.Norwood, MA:Artech House, 1990:155-185.

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模式 第3篇

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空间。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模式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 创造协作学习的环境, 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进行交互和合作, 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

一、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对于围绕着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探究学习, 各国的研究者们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验研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斯卡德玛利亚 (M.Scardamalia) 等人在这方面做了最早的尝试, 创设了“计算机支持的目的性学习环境” (Computer-Supported Intentional Learning, 简称CSILE) , 后改进为“知识建构共同体” (Knowledge-Building Community) , 旨在利用网络来支持跨课堂的协作性知识建构。近来, 国内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在网络协作探究学习方面也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尝试, 以Web Quest模式最为流行。建构探索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国际上网络教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因此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模式的理论

1. 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一个主要认识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情感和认知是学习者精神世界的不可分割部分, 是彼此融合在一起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与教师两个完整的精神世界的互相沟通、理解的过程, 而不是以教师向学生提供知识材料的刺激, 并控制这种刺激呈现的次序, 期望学生掌握所呈现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迁移效果的过程。在网络时代, 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流减少, 运用人本主义可以有效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使教学过程从关注学习者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转换为促使学习者得到全面发展, 促进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假设每一个学习者必须个别地、有选择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 每个学习者都有一个用来建构知识的“工具箱”以便解决现实环境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其他学习者或教师的角色是提供有关的环境、提出挑战及提供有关的支持以便能够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在于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 但其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 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

2. 基于网络的三种基本的协作方式

(1) 竞赛

在竞赛方式下, 教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展开竞赛。学生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 不服输的性格,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为完成任务, 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 使学习效果比较显著。通过竞赛方式开展协作学习, 既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公事的能力, 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与合作并存。

(2) 协同

在协同方式下, 学生为完成某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而组成特定的小组, 通过利用E-mail或者BBS方式不断进行针对特定任务的讨论。这整个过程是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参与讨论, 自我测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精神的过程。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 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学生运用BBS与协作组成员及老师交流、汇报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 互相提出评价与建议, 取长补短;尤其是与老师交流, 能及时获得必要的帮助。利用E-mail和BBS,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使协作学习突破了时间、地域等的限制, 学生为某个共同的学习任务, 可以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寻找合作学习伙伴, 此外对某些问题除了可以与老师讨论, 向老师请教外, 还可以及时的向有关专家请教, 接受专家的指导。

(3) 互教互学

在互教互学方式下, 学生可以通过与一起学习的同学交流问题, 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 彼此之间互教互学, 发现自己的不足, 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彼此共同提高认知水平、提高自身素质, 使得在传统教学中学习伙伴的作用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延续。

三、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 交往性

学习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 是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各种媒介 (口头语言、书信、电子通讯手段等) 进行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中, 参与者结成了多边多向的人际关系网络, 在这个网络体系中, 认知与交往相结合, 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隐性促进作用是协作式教学特别关注的, 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 在学习中交往。

2. 参与性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 由教师或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主题, 学生可以按兴趣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 然后协同制定活动计划, 计划实施过程中每个成员承担不同的责任。如以《制作小板报》为一主题,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小板报的设计任务, 如有的上网收集、下载所需信息, 有的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有的进行美工设计制作, 有的负责编辑等等, 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到这个任务当中, 负责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任何一个人不尽力完成自己的责任, 不承担自己的责任, 都有可能使整个小组的任务失败。此外, 在整个活动的进行中, 老师负责监督管理, 提建议, 而由学生自己掌握主导地位, 每个学生为了使自己不落后与别人, 每一小组为了使自己小组的劳动成果优于其他小组, 大家都会积极参与, 献技献策, 在各个环节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于经过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的活动计划,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活动成果是最棒的, 使出浑身解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活动体会和活动成果, 其他同学也会毫无保留地评价别人的成果, 整个竞争过程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也让大家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活动提供经验教训。协作发生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 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过程让学生体验了协作, 体验了参与其中的快乐。

3. 个性化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 每个人是协作小组中的一员, 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确定自己的任务后, 按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条件, 借助网上优势,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由制定学习计划, 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地点, 先通过自己思考、探索来完成任务, 然后再与他人交流。对于任务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 可以深入学习、探究, 对于遇到的问题, 可以与老师、同学交流, 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有关专家学者咨询, 是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由于每个人都有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都受到自身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 虽然经过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辨析、评价, 可还是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因而, 在完成活动成果后, 各小组互相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努力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思考、分析、接受别人的观点, 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 还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论公共管理的协作式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公共管理,协作式,资源共享

随着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出现, 公共管理越来越复杂。一些突发事件出现之后的处理应对不仅仅由政府来负责, 也包括社会组织和私人部门的介入, 公共事件往往涉及多个组织或部门发挥职能明确分工来协同处理。如何构建公共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 合理安排资源高效地进行流程的运作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公共管理的协作式发展的目的在于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使处理问题的时间迅速, 方式便捷, 方法得当, 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协作性公共管理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变革中满足不断变化的新现象的新要求, 是现代公共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1 协作性公共管理兴起的背景

国际上对于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研究已经有十年之久, 20世纪70年代末, 公共行政部门在行政中出现了机构裂化和公共服务碎片化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 英美等一些国家开始新的管理路径探索, 利用网络化技术联合协作呈现出协同政府形态, 这成为了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改革。这场改革强调整体性思维, 把政府机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组织职能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信息化的便捷条件, 把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用信息化手段包装,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这场变革具有深刻的背景。

一是社会变革论。这种观点认为协作性公共管理模式的兴起是由于当前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政府在转型期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呈上升趋势, 政府面临的跨边界的新问题不断涌现。社会化条件下, 各种资本融合使公共部门和管理者必须以复杂的关系交流合作, 共同面对困难, 共同解决问题。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之间的依赖性增强。过去的公共管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单一, 一般局限在政府所辖的范围内, 无须跨区域、跨部门来解决。现在各部门各单位在新的问题面前都要出让一部分权力放入公共领域, 并在公共领域中协作进行管理, 实际上是权力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信息通讯技术为协作性公共管理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信息化政务工作中, 用网络来实现信息共享加大了协作管理的效率, 为多部门协作提供了可能性。

二是认为部门失灵。当前的公共管理边缘越来越模糊, 不能按照传统的边界来划分管理归属。公共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部门, 甚至某个部门也无法独立解决当前的管理难题。网络时代的公共管理呼吁多个社会活动者协同行动, 公共管理工作已经再无明确的边界。现代公共管理以渗透性和关联性为特点, 只有开发跨领域、跨部门的协作性管理才能在复杂问题面前有效应对。单个的部门无法解决在区域经济领域、环境、跨界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取代传统官僚管理模式的是现代碎片化的管理形态, 所有的公共管理都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 以资源整合为方法, 打破政府、社会组织、管理者之间的界限, 共同协作为一个目标而创造价值。

2 公共管理的协作式实践模式

公共管理协作式实践已经走过十余年, 在现代公共管理部门都已经认识到协作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公共管理者在过去的十年间对协作式公共管理有着不同程度的新拓展, 协作性公共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公共部门管理者的一项核心活动。

2.1 跨部门协作性公共管理

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协同政府”改革。协同政府是现代化政府的新形式, 强调机构、政策和项目的一致性使协作成为可能。协同政府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共管理开拓了道路, 是探索跨部门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典范。协同政府所协同的是不同的政府部门本来有不同的分工, 但由于在系统内部各部门与所管理的内容有关, 通过组织拉进行内部整合, 再与其他部门发展外部的协作。协同政府可以打造一站式服务, 排除跨部门工作的障碍, 利用有效方法收集公共信息。通过各部门的协调合作进行整合服务, 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跨部门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关键在于要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和协议, 确定协作时要遵守的规范和协作战略。各个管理主体之间要消除界限就要适当放权, 避免权力交叉和重复运用。协作式公共管理重点打造整体化环境, 要成立跨部门委员会对跨部门协作统筹安排, 对所需要的财政支出做统一管理, 战略规划、财务、交通、卫生等管理环节都要由跨部门委员会来实施具体分工。此外, 还要成立跨部门的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各组成成员的活动, 保障跨部门协作顺利进行。在公共事业方面, 协作式公共管理的范畴较广, 比如开展联合检查就需要铁路、航空等交通部门的协作配合。比较常见的是政府部门、社区、志愿部门的联合协作, 公共事务在公私搭建的伙伴关系中更容易优势互补, 还有一些营利部门和非营利部门也可以按照共同的目标建立公共服务。采用协作式的管理模式目标就是在利益最大化中创造公众价值。

2.2 跨地区协作性公共管理

经济全球化对跨地区协作性公共管理提供了外部条件。国家层面的跨区域合作在经济领域不断进行, 很多国家都在搞区域一体化发展。英美等国家在协作性公共管理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在英美国家的公共管理中, 跨地区协作已经成为地区间联合共同发展的基本策略。比较流行的就是成立协会和协作机构, 共同处理一些跨地区边界的公共问题。针对区域发展和区域建设, 这些协会联合制定公共区域的规划, 各个地方政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来完成协作式公共管理。

地方政府之间要按照具体的管理目标制定合作契约缔结关系, 成立机构委员会协调整体管理工作。大城市的公共管理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 划分指定区域, 把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制定管理规划; (2) 市政府和县区政府之间形成协作关系, 把市政府的职能分派到下级政府进行服务性的管理; (3) 建立区域资金, 由区域各管理主体来筹措资金, 把资金整合到一起集中分配; (4) 地区之间打破边界限制, 协同管理。政府实现社会治理目标要促进各个组织之间的协商、交流与合作, 把各个组织力量汇聚在以政府为中心的周围, 形成协同政府。公共服务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具有碎片化的特点, 这种特点意味着只靠现有组织的单独行动难以回应公共政策的目标。只能按照服务对象的需要寻找协同的组织跨区域跨组织边界开展行动。协同政府实际上提供的是整体性的公共服务。

3 当前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启示

协作性公共管理是现代公共管理的一种手段, 目前来看, 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新课题, 但我国对于协作性公共管理还尚处于雏形阶段, 相对来说, 西方国家的协作式公共管理已经趋于成熟。我国政府对于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实践随着近年来的突发事件而发展。2002年的非典就是需要进行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典型案例, 以全国为单位跨区域跨部门的整合, 各级政府建立协作关系, 全社会调动资源。此外, 地震、雪灾、劣质食品、流感和气候变化等突发性或蔓延性的恶性事件都需要协作性的管理模式, 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性公共管理在当今时代十分重要, 人们必须尽快建立起协作式公共管理的机制。党中央要求大部制改革就是要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中央对协作性公共管理已经引起关注, 我国在行政管理改革中不断迈向新台阶。协作性公共管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只有健全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机制, 理顺权责关系, 才能使各个区域部门联合成一个整体发挥其各自的职能协调运转发出合力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

在协作式教学模式中整合信息技术 第5篇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能利用计算机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并对结果做出一定解释;培养学生搜集信息, 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 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体验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教学重点

能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教学难点

能对制作好的统计图做出分析, 获取有用的信息, 做出相应的解释。

4.媒体设计

以网页形式出现, 在主页上分为四个界面:信息资源库、动手操作园、成果交流区、课外世界。

(1) 信息资源库:此界面是师生在网上搜集到的有关资源, 同时还增添了搜索引擎, 以方便学生上网查找其他资料。

(2) 动手操作园:此界面提供的是一个可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程序。学生在此界面制作好一个统计图后, 将其保存, 以便对学生的制作结果做出评价。

(3) 成果交流区:此界面主要的特点是师生、生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外世界:此界面主要安排了统计图的课外知识。

●教学片段

讲授新课前, 学生已按要求搜集消息。

师: (启动网络平台) 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来处理你们小组找到的这些信息?为什么?

生:如果选取的资料只反映数量的多少, 选择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制作;如果选取的资料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选择折线统计图的方式制作;如果选取的资料反映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选取扇形统计图的方式制作。

教师将平台切换到学生的作品。

师:你们是用什么形式处理收集的数据的?从制作的统计图上你们获取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学生点击“信息资源库”, 查找数据, 选择信息。分析数据, 思考用什么形式的统计图来处理信息, 为什么? (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用手工制作统计图是以往的事, 如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快捷、更精确的技术, 这堂课充分利用媒体技术, 代替手工制作统计图, 从两方面去反映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理念。首先, 表现在数学知识实践操作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上, 改动笔为动鼠标, 释放了课堂大量的时间, 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分析、与他人的交流上。其次, 在这一环节中安排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相互交流区, 师生或生生可以相互自由交流, 实现了数学教学评价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功能。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开放评价过程,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方式,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方式, 精心呵护他们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欲望, 以引导学生个性积极发展。

●点评

从学生和作品的反馈情况看, 本案例的实施已达到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输式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合作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方式, 教学方法则从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 教学手段从过去单纯的教具演示转变为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主体地位, 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创造力。由于在教学过程中, 几个同学共同组成一个协作学习小组, 共同对学习的问题进行探讨、协商、辩论, 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作用, 思维和智慧为小组所共享, 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 还可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与协作,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学生的发展。

上述案例采用的是“协作式教学模式”, 它试图以小组学习的形式,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成长。它的基本程序如下:提出问题或课题→合理分组→竞争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和反思。

实施这一模式的第一环节是提出问题, 如果这一环节管理不当, 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诸如小组成员参与不平衡, 有的“积极”, 有的“搭车”, 有的“逃避”, 使成员之间的合作退化为“劳逸不均”;小组内组织协调不利, 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不能统一起来;学生缺少科学的研究方法, 使探究活动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师对小组探究的启发和引导跟不上, 学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等。为使小组探究真正收到实效, 教师应做好以下几项教学组织工作。

第一, 组建学生小组。充分考虑“质”和“量”两个因素。在人员“质”的方面, 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来搭配;在人员数目上, 规模不宜过大, 一般为三到五人。

第二, 选定小组组长。小组长要善于组织讨论、分析, 使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接纳和支持, 最后达成共识。

第三, 分配成员任务, 以达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分工时要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 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第四, 提供学习的支持。 (1) 引导学生正确选题, 使课题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而且还有利于他们在认知、技能、情感和品质等方面共同发展。 (2) 介绍科学研究方法, 使学生了解科研的基本思路、过程和手段, 减少盲目性。 (3) 解答学生疑难, 提供反馈意见, 并就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 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指导与监控之下。 (4) 提供研究资源, 如有关信息、资料、物品、经费等, 以保证协作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当然, 在学生没有请求帮助时, 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打扰”, 以免影响他们的自我指导和独立创造。

信息技术在协作式整合教学模式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主要是交流和讨论的作用。

首先, 在提出问题或课题的时候, 主要是要让学生明确问题、建立起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情境创设、目的展示的工具,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合理分组阶段, 学生首先是查找相关的资料,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资料查询。进入竞争合作、交流讨论阶段,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讨论、数据计算及记录的工具, 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在网上, 可以使用BBS、E-mail等进行操作, 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合作研讨,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作为讨论的工具。另外, 文字处理软件可作为协同写作工具, Power Point可作为表达的工具。

信息技术课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 第6篇

●●为什么要开展分组协作式学习

1. 信息时代呼唤学习方式的变革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倡导自主、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其中, 自主学习体现了一种个性化的学习, 是后两种学习的基础;而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多人为单位分组学习, 以培养协作精神和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两者又密不可分, 自主学习是协作学习的前提, 协作学习又会促进自主学习。教育的首要任务由传授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转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特别是“学会学习”的人。只有学会自主、协作学习, 才能成为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才能使他们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自主与协作的能力

信息时代学习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21世纪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全球一体化。人与人, 民族与民族, 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会越来越高。学会共处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提出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命题。学会共处, 就要相互交流, 分享成果。虽然现在各学校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 但课堂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 如仍然沿用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讲, 学生被动地听, 学生的主体性很难体现;学生无论学习能力的高或低、接受得快或慢, 教师都无法及时掌握与平衡, 学习效率低下。基于以上背景, 我认为中学信息技术课开展分组协作式学习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3.竞争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纵览当今社会,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往往与企业员工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有重要的关系。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中这种精神尤为重要, 一个优秀的计算机软件从设计到投入使用如果依靠个人的能力根本无法完成, 因此, 我们往往将一个大型的软件模块化, 交给程序员分工来完成。如果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分组协作式教学法, 必然能使学生尽早地进入角色。

●●开展分组协作式学习的作用

我在给初中学生上课的过程中, 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分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将全班学生长期分成几个小组, 以任务为驱动,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学习、上交作品、进行交流展示, 大任务再分解为小任务分给各组, 最后全班汇总。这样学生带着各自的任务, 做起来就更积极, 更有凝聚力, 课堂始终笼罩着协作和竞争共存的学习氛围。分组协作式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1.协作学习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在传统学习中, 一个学生的成功往往使别的学生成功起来更加困难, 那些努力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学生被看作老师眼里的“红人”, 而其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容易信心不足。相比之下, 在协作学习中如果学生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的话, 学习活动就会被赋予积极的意义。正如在运动会中的4×100米项目总是备受瞩目, 就是因为每个队员的成功都会给全队带来集体荣誉。所以, 在协作学习的小组中个体活动被重视, 也正是由于它有助于全组取得成功。

2. 协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首先在协作学习中, 能够增进友谊, 互相帮助。在传统的教室里, 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只能缩在座位上希望老师别叫到自己, 而在协作学习里, 学生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一个学生如果在全班回答错了一个问题的话, 很可能会被大家笑话;而在协作学习中就不同了, 组员都抱着“我们都是一体的”态度, 其他组员将尽可能地帮助他而不会嘲笑。其次, 对于没能理解透彻的某些知识点可以通过讨论来共同提高。而当学生在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时候, 就必须想办法理清思路, 组织语言, 像个“小老师”来详尽地阐述认知的细节, 理解力也就提高了。

3. 协作学习有助问题的解决

在协作学习中, 由于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 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大家在学习中不断地扬长避短, 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因此, 我认为,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 分组协作式学习不仅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对于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开展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展望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对信息科技的人才需求必将愈来愈多, 要求也愈来愈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能广泛推广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 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他们的集体协作精神。

任务驱动引导下英语协作式指导之探 第7篇

一、同桌互说“ 话任务”, 交流空白

英语学习中的任务话题其实就是围绕各自的空白进行对话的载体, 是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融合贯通。 利用同桌之间的亲密关系, 引导他们在相互对白中提出疑难问题, 让他们能够在找准任务话题基础上更加适应教学需要。

同桌相互对话, 让任务话题更有深度和广度, 便于他们在交流空白的基础上产生探知的动力。 如, 在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的“ Reading When in Rome”任务话题指导中, 我根据Jenny和Daniel的交流, 建议学生围绕“ How many greets in the world?”引导他们进行同桌对话, 帮助他们在了解语篇表达主题大意的基础上打开思维话匣子。 在此基础上, 我要求学生在同桌交流中就“ How do you think‘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 do?’” 和“ Do you think greet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everyone?”等话题进行交流, 让他们在主动说出自己疑难困惑中主动搜集相应的破解策略方法, 帮助他们完善相应的知识体系内容。 按照学生在对话中的内容, 多给他们提供具有导向性的思考话题, 让他们能够带着目标任务进行主动探知, 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境地。

指导学生在同桌对话中找出各自的问题, 让他们在随心所欲的交谈中各抒己见, 更利于他们深化理解感知。 引导同桌相互说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让他们在表达中达成共识, 在对白中交流认知, 更能够使得学生获得更多感知体验。 根据学生的不同感知体验, 鼓励学生从文本素材中摘录相应的信息, 帮助他们在主动筛选提炼的过程中形成有在针对性的学习意见方法, 让他们增强理解感知的广延度。 多以巡视倾听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问题和不足, 多通过指导点拨的形式来帮助他们主动探知, 让他们在深入领会和积极互动中强化感知, 提高综合运用敏锐感。

二、小组讨论“ 探任务”, 深化体验

任务式基于语言交际基础上的协作互动, 也是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的重要环节。 注重小组讨论任务, 让学生在深化认知体验的基础上主动拓展延伸, 更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理解感知, 有效提高英语学习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探讨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对着问题, 让他们在参考中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探讨任务, 使得学生在彼此议论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好奇心。如, 在八年级下册Unit 2 Travelling的“ Reading A trip to Hong Kong”的任务探究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就“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 和“ Can you introduce Hong Kong?”等问题进行讨论, 让他们能够在主动表达自己意见基础上形成更为全面的语言感知。 同时, 我要求学生结合文本素材中内容, 引导他们就其中发现的有效信息, 围绕“ What d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Hong Kong?”进行相互讨论, 让他们能够在灵活运用素材的知识点中生成敏锐语言感知与思维方法。

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任务中, 应多给他们创设多元化的思考题目, 让他们能够在语篇整体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更加自由选择和灵活表达运用。 关注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思维感知, 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感悟主动表达。 创设的任务应该体现开放化, 让学生能够在发挥各自感知积累作用基础上灵活自如运用。 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 鼓励他们能够提出各自的观点, 帮助他们在综合运用中不断开阔视野。

三、组间竞赛“ 争任务”, 活跃气氛

课堂协作是一种互动过程, 更应该体现出竞争之意。 注意发挥学生的群体智慧和力量, 引导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PK, 能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组间竞赛, 赋予任务话题更多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竞争中产生激情。

组间竞赛, 让任务更有“ 嚼劲”。 如, 在八年级上册Unit1Friends的“ 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学中, 结合学生对“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friend”的不同理解, 我给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目“ Which character of your friend do you like best?”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各自的理解差异主动表达交流。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相互争论, 让他们在充分竞赛的过程中, 对“ How do we should learn from good friend?”形成更为全面深刻的印象。运用组间竞赛任务, 使得学生更加注重从学习探知过程中归纳思维方法, 让他们真正在课堂上唱出悦耳的声响。 根据教学任务要求, 多为学生创设友好、愉悦的环境氛围, 让他们在积极参与和主动争论中大胆展示才能。 多参与学生的争论过程, 支持他们在争执中阐述观点, 点拨他们能灵活运用。 多给学生肯定性表扬和激励, 让他们在备受关注的过程中主动抒发自己独特的个性, 让他们在自由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四、师生沟通“ 论任务”, 反思生成

培养学生敏锐语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也是促进他们知识技能发展创新的有效途径。 走出师讲生听的传统学习模式, 让学生主动与教师平等对话, 围绕学习话题自由畅谈, 为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师生沟通任务, 让学生在主动谈论中找到学习的触发点, 帮助他们在积极探究中总结方法经验。

师生沟通应以“ 谈任务”为中心, 帮助总结反思。 如, 在七年级下册Unit 1 Dream homes的“ Reading A Homes around the world”的任务指导时, 我没有要求学生就查阅的相关资料阐述自己的意见和主张, 而是提出了“ Can you tell us char-acter of your favorite home? ” 和“ Why do you think your fa -vorite home is very wonderful?”等问题, 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真实想法主动表达。 以这样的方式谈论任务, 帮助学生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生成丰富语言感知。 借助这样的话题来交流教与学, 让学生有更多自我表达和倾诉的机会。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能使得课堂更加亲切和谐, 更利于学生在主动靠近教师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看法, 增强学习信心动力。

谈论任务过程, 是教师延伸教学过程的基石。 师生沟通应找准教学中的重点, 围绕话题任务多角度拓展延伸。 谈论任务时应多给学生反思的机会, 引导他们在二次回顾中总结思维方法, 让他们能够在自觉调整策略中提高整体运用技能。

总而言之, 活化任务, 给学生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方向, 便于他们在紧扣要点中有效探知;合作交流, 让学生能有互动展现的机会, 便于他们产生思维灵感。 以创设和谐情境为起点, 注重开放化与生活化有机融合, 让学生在争相合作和主动探知中找到兴奋点, 定能使得他们将任务探知当成是一种学习自觉, 让英语课堂更加生意盎然和丰富多彩。

摘要:本文以任务教学为阐述要点, 提出协作化教学模式对完成任务教学活动的推动功效。依据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 紧扣任务主线, 注重同桌对话、小组互探、师生沟通、组间竞赛等方法运用, 帮助学生在增强理解感知体验基础上形成敏锐语言感知。探讨任务原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有着正面迁移意义, 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协作,探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2011)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唐丽丽.任务型阅读运用对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影响[J].成才之路, 2012 (11)

[3]蔡亚雷.任务驱动引导小组合作探知——英语教学中团队互动教学模式运用之谈[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 (32)

上一篇:讲课方法下一篇:财务管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