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林下经济范文

2024-06-04

山区林下经济范文(精选6篇)

山区林下经济 第1篇

1 生物学特性

天麻是特殊的种子植物, 没有根, 也没有绿色叶片, 不能自养, 必须依靠蜜环菌与其共生才能获得营养而生长繁殖。天麻及蜜环菌适宜在较疏松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土壤p H值以5.0~6.0为宜。最佳生长温度为15~25℃, 超过30℃时, 蜜环菌和天麻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抑制;而当温度低于15℃时, 天麻的块茎生长速度会减慢并停止;低于5℃时, 天麻的块茎会受冻害而腐烂。种植天麻要求平均相对湿度在70%左右, 在生长旺季时湿度小于60%不利于天麻生长, 高于80%又容易引起块茎腐烂[1]。

2 栽培技术

2.1 有性繁殖1代麻籽

2.1.1 人工授粉与采种。

每年4—5月种麻开始抽薹并自下而上依次开花, 应及时用棉花棒进行异株授粉 (俗称挑花) , 开一朵授一朵。授粉后20 d左右种子蒴果成熟, 成熟的蒴果有6条突起的黑线, 用手摸感觉微软, 眼观透明即可采收, 蒴果成熟一个采摘一个。1个果中有种子3万~5万粒, 种子细小如粉状, 在显微镜下呈纺锤形或弯月形。天麻种子寿命短, 应当天摘当天种。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播种, 将果晾2~3 h, 用牛皮纸袋包好放于4℃冰箱恒温贮藏。另外, 可将种子拌入萌发菌内保存, 5 d内就要播种。

2.1.2 场地选择。

林下栽培不仅省时省力, 而且林内小气候非常适合天麻生长。大别山区海拔500~950 m, 郁闭度大于0.6的近熟或成熟林下均可栽培, 土壤应选厚度55 cm以上的壤土或砂壤土, p H值5.0~6.0。坡度应在30°以下, 离水源不能太远。

2.1.3 播种。

首先要将林下清理干净, 再挖种植穴, 规格是长50 cm、宽50 cm、深40 cm。用5%~10%的多菌灵将穴内喷洒1遍, 一般每穴1瓶萌发菌、1瓶蜜环菌、8~10个蒴果。其中蜜环菌多为枝条菌, 称为菌枝;萌发菌多为树叶菌, 称为菌叶。种植时先将萌发菌倒入干净盆内, 把树叶菌撕成指甲盖大小, 把蒴果子轻轻捏开, 将粉末状种子弹撒在菌叶上, 尽量撒匀, 不断翻动使种子和菌叶混合均匀。将拌过种子的树叶菌分为2等份, 然后把蜜环菌菌枝倒入另一个干净盆内, 均分为2份。先在底层铺1层10 cm厚的沙拌木屑, 再在沙上面铺1层2 cm厚的浸泡过的树叶, 然后把拌过种子的萌发菌的一等份均匀撒播在树叶上。平行摆放1节蜜环菌菌枝, 两头各放1节, 摆放时要尽量贴近砍口。将另外1/2菌枝撒在木材空隙处, 用沙将空隙填实, 至木材微露即可。用同样的方法再播第2层。播好后, 再盖10 cm厚的沙, 最后盖3 cm厚的稻草等覆盖物。用同样的方法播种第2穴, 与第1穴可间隔10 cm, 中间用沙填实。

2.1.4 播后管理。

调节温度, 天麻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是22~25℃, 播后麻床用树叶或杂草覆盖, 以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控制湿度, 覆盖的沙要经常保持湿润, 及时洒水, 做到勤洒、少洒、宁旱勿涝。

2.1.5 1代麻籽采收。

11月至翌年3月1代麻籽均可采收, 收获的麻籽应及时栽种, 否则要沙藏, 沙藏一般不超过15 d。

2.2 菌材培养

蜜环菌属白蘑科真菌, 可以分解木质素, 以腐木或活植物体为营养。其幼嫩的生长点和菌丝可发光, 在林地腐殖质土层含水量在50%以上才能生长良好, 蜜环菌与天麻是共生关系, 其菌丝是天麻营养的运输桥梁, 因此培养好菌材是天麻丰产的前提。菌材除松杉等含油树种外的杂木均可, 大别山区在天麻播种前3~5个月培养菌材较合适, 春播一般10—11月开始砍树, 砍树断筒后20~30 d下窖培菌, 6—9月可边砍边下窖培菌。菌材长度50 cm, 直径5~12 cm, 直径大于12 cm的菌材可劈开成2~4块, 菌材下窖平行排开, 间隔1~2 cm, 中间用砂壤土填实, 然后将蜜环菌点播在树皮上, 菌材两头都要放置, 50 kg菌材用蜜环菌1 kg, 播好后用河沙或砂壤土覆盖, 覆盖厚度10~15 cm, 然后开好排水沟[2]。

2.3 场地选择

应选择海拔400 m以上, 坡度25°以下, 土壤厚度50 cm以上的壤土或砂壤土, 坡向一般要求选择阴坡或半阳坡的林地。

2.4 栽培方法

将培养好的菌材依次挖出, 沿原菌床平行摆放, 菌材间隔10 cm左右, 中间用砂壤土填实, 然后将刚收获的1代麻籽均匀撒播在长满菌丝的菌材上, 50 kg菌材需麻籽250 g, 然后用壤土或砂壤土覆盖, 厚度15 cm左右, 上层用阔叶树落叶、茅草、稻草、玉米秸等物覆盖, 覆盖厚度2~3 cm。菌材边挖边种, 既省时省力, 也可提高菌材成活率[3]。

2.5 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物防范

腐烂病由多种病因引起, 俗称烂窝病。防治方法:严格挑选麻籽;加强圃地的水分管理, 做到防旱、防涝。蛴螬以幼虫在窖内咀食块茎为害。防治方法:灯光诱杀成虫;用90%敌百虫800倍液、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其他尚有蝼蛄、蚜虫、蚂蚁等为害菌材和块茎等, 应注意防治。野生动物防范, 林下种植天麻的主要动物危害是野猪, 可用细铁丝或白色绳索围绕天麻场一周, 离地高度30~50 cm, 野猪是非常警觉的动物, 看到障碍物会绕开[4]。

2.6 收获与加工

10月后, 天麻进入休眠期即可采收。林下1代麻籽栽培技术, 500 g麻籽可产天麻15 kg左右, 不仅可以提高林农收入, 还可提高天麻的品质。采收时细心将表土扒去, 勿损伤麻嘴或块茎, 待菌材现出后, 先取菌材, 再取天麻, 将商品麻、种麻、麻米分开盛放。种麻作种, 麻米继续培育, 商品麻加工入药。加工收挖的箭麻及大白麻应及时加工。加工时先洗去泥土, 再用谷糠或稻草加少量水反复搓去块茎上的鳞片、粗皮和黑迹, 最后用清水洗净。

一般用水煮法加工, 待水烧开后, 将天麻投入水中, 再放入少许明矾。一般5 kg天麻加100 g明矾。150 g以上的大天麻煮10~15 min, 75~150 g的中天麻煮7~10 min, 100 g以下的小天麻煮5~8 min, 等级以外的天麻煮5 min。煮好后用火炕烘烤。初始温度应控制在50~60℃, 便于天麻体中水分蒸发。若开始时温度过高 (超过80℃) , 天麻外层因水蒸发过快易形成硬壳。温度过低 (低于45℃) , 会引起天麻腐烂。当天麻的含水量为70%~80%时, 取出用手压扁, 继续烘烤。此时, 烘烤温度应在70℃左右, 不能超过80℃, 以防天麻干焦变质。天麻全干后, 要立即出炕。

天麻加工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硫磺熏蒸法, 也尽量少用明矾, 烘干后若要长期保存, 可密封保存或低温冷藏。

摘要:阐述了天麻的生物学特性, 介绍了大别山区林下天麻的丰产栽培技术, 包括1代麻籽繁殖、菌材培养、场地选择、栽培方法、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物防范、收获与加工等内容, 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麻,丰产,林下栽培技术,大别山区

参考文献

[1]徐锦堂.中国天麻栽培学[M].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

[2]王秋颖, 郭顺星.天麻人工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1-46.

[3]黄柱, 陈能刚.林间天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4) :38.

多举措发展林下经济 第2篇

林下经济产业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林业生产的参与式林业与农业经营方式,是采取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是协调森林保护与发展经济非常有效的模式。

一、林下经济的兴起

21世纪以来,我国林下经济发展迅速,在国家的政策引领,财政扶持和技术支撑下,近年来全国各地林下经济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二、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部分领导层和决策层对发展林下经济在农民增收和巩固退耕还林,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作用和潜力认识不足,主管部门和乡镇在改变农民传统种植养殖习惯的示范引导不够。

(二)林产品加工规模小或无加工企业,缺乏林产品收购的定价和竞争机制,导致林产品收购价格低,林业的综合效益差,影响了农民植树造林建设产业资源基地的积极性。

(三)政府对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的扶持力度不大,没有专门的扶持资金。

(四)林地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既增加林产品运输管理成本,又只能是靠天吃饭,很难在肥水上确保林产品稳产高产。

(五)林业产业企业或业主在发展中不能及时兑现有关协议内容,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纠纷。

三、多种措施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

(一)明确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

充分利用林木,林草、林地、林萌等森林资源,改变人们纯林、纯田、纯土、纯圈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习惯,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实现林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地实施“科技兴林,产业强林”战略,推进从重生态向生态产业一体化转变,从林业小县向产业强县转变,提供为生态安全提供森林支撑,为农民增收提供产业支撑。

(二)明确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目标。

着力发展“两大产业”地参、雪莲果,大力推广林下种植、养殖模式两大模式,到2017年打造十亿产业,助推亿元模式,地参产业高产基地和雪莲果高产基地转换面积达10万亩,林地资源利用达到40%以上,产业资源培育,产品加工一体化上规模上档次,达到森林资源少剩余甚至无剩余的要求,实现兴林富民目标。

(三)突出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重点

地参,雪莲果在广安、前锋、南江等地已多年试种成功,能食药两用,具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很具有开发价值,将其打造成现代林业循环经济的示范产业,对 其他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十分巨大。

1、坚持四项制度,促进地参、雪莲果高产高效。一是先进科技应用推广制度;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三是政策激励制度;四是建立参、果产品收购定价听证制度。

2、抓住四个节点,提升产业素质。

一是抓住培育和引进不同经济成份和不同产业环节的地参、雪莲果加工企业发展的节点;二是抓住差别扶持的节点,重点以地参、雪莲果加工能力超千吨、超万吨加工企业发展;三是抓住培育知名企业,知名企业品牌节点,增强社会知名度和认知度;四是抓住扶持有机无公害绿色产品和农产品产地认证节点,提高产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3、破解两大难题。

一是破解地参地上部分茎叶销售难问题;二是破解雪莲果地上茎叶未能利用难题,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和发展林下养殖,将地参、雪莲果茎叶物转化成猪、羊、牛、鸡、鸭、鹅、兔等饲料,可循环利用的现代林业循环经济示范产业。

四、强化组织领导,各方协调配合。

(一)科学规划,引导合作。

科学确定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重点,规模布局,处理好家庭承包与规模经营的关系,林业与农业,林业与畜牧业的关系,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经营,转变森林经营理念,推动部门合作,促进林农林畜互动,提 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增强林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强化服务,示范推动。

切实加强对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的指导服务水平,坚持常态化先进科技推广应用制度和重点林产品定价听证制度,聘请专家建立不同类型科研平台,帮助农民、林业专业合作企业解决资金、技术、生产、销售等问题,抓好不同发展模式的试验示范,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做法,表彰典型,推动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向纵深发展。

(三)完善政策,扶持发展。

山区林下经济 第3篇

在山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下中药材占据了一定程度的比重,并逐渐成为支撑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市场环境以及具体管理体制的改革,呈现出了光明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山区林下药业的全面了解,分析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将这其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林下药材在山区经济中的发展前景

在人们物质生活已经拥有基本保障的情况下,逐渐开始注重医疗保健。在这种情况下,医药保健行业就开始迅猛的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化学合成药本身存在着较大程度上的毒副作用,人们开始对天然药材进行关注,从而增加了中药材的市场需求量。但是山区中的野生药材数量始终有限,随着人们开采力度的逐渐加大,这些野生药材资源终究会面临枯竭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山区森林就成了宝贵的天然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林下药材的具体发展,将能够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在中草药种植方面,修水县已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渊源,不仅如此,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有着天然药库之称。不仅如此,修水县政府将中草药种植作为发展修水县特色经济的主要支柱,并从政策上进行了大力扶植。在修水全县发展中草药种植的情况下,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已经达到了近5万亩。修水县的特色药材不仅有白术、石斛、黄精、贝母、菊花、车前子,还有百合、青钱柳、白芨等多种药材。

1.1林下药材在山区中的具体发展前景。①森林分类经营。这一经营方式的有效实施,使得林下经济的整体发展能够拥有一片优良的沃土,奠定了一个基本前提。在这一经营方式有效实施之后,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对公益林的整体采伐,在这种情况下,公益林就受到了有效保护,在此基础上,生态环境开始趋于稳定和平衡,使得生态经济发展能够拥有深厚的基础。在造林成果初步展现出来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合理的维护和开发,在此基础上利用山区环境中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林下药业,这样一来在能够对山区整体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的同时,改善山区人民的经济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只要能够以山区自然条件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药材栽培,将能够使得山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②林改。针对山区经济的发展现状,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林改政策,这样一来林药行业的发展就能够以政策作为后盾。在相关政策逐步发展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制度性措施,有效促进了林地的整体经营效果,并极大推动了林地生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林改政策使得山区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激发,能够为林农提供系统性的权益保障。③国际化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开放,中药行业凭借自身的无污染天然优势,也开始逐渐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随着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走俏,使得我国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在此基础上,中药在我国的出口总量也开始急剧攀升,极大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④中药生产工业化。在市场需求下,中药逐渐开始了工业化生产,这样一来就使得中药种植逐步形成了规模化。在相关配套技术的发展下,针对中药材开始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这样一来就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经过国家的大力建设,已经能够围绕中药生产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一来中药就拥有了更重要的市场价值。

1.2林下药材在山区发展的整体优势。相对于平原来讲,山区在进行药材栽培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性优势,能够为药材的生长提供优良的环境。在山区针对药材进行具体栽培过程中,能够对自然环境以及地域性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强化药材的天然性,花费的成本较低。不仅如此,还能够摆脱市场需求的人工化干预,从而保证药材生长的天然周期,保证药材的药用价值。

二、林下药材在山区发展的天然优势

2.1药材研究不足,相关技术落后。对于野生药材来讲,我国有着丰富的资源储备,针对很多药材已经发展出了成熟的栽培模式,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栽培技术,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体来讲,不仅有银杏以及生地,同时还有丹参以及金银花等,很多野生药材已经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人工栽培。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中药需要通过采挖的方式,才能够进行具体利用,资源十分有限。不仅如此,针对很多药材没有系统研究,不能够了解药材的生物特性,对具体的栽培技术也不能够详细了解,同时没有进行深加工的计划。不仅如此,在整个栽培过程中,针对选种和生产并没有足够的关注,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来进行具体的种子质量评判。针对很多药材都没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在具体的管理技术上同样不够成熟。

2.2药材生产欠缺市场导向。受到山区的地域局限性,很难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很难对整体的市场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够对药材市场进行深刻认识,难以把握市场的整体运作规律。尽管通过对药材种植的大量投入,保证了药材的质量,但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药材价格将会呈现出较大程度上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林农的种植也将会呈现出波动和起伏。很难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考虑,对市场前景将会过于悲观。

三、林下药材在山区发展的具体对策

3.1强化研究工作,建立科学经营。在科研方面加强资金投入,使得针对药材的研究工作能够得到系统性建设,通过深入的研究工作,加强对相关药材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栽培或者保护,使得药材资源能够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行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同时强化相关技术及知识的推广工作,使得林农能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循科学规律,使得整个经营系统向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修水县政府的大力扶植,针对中草药种植建立了大量的生产合作社,这样一来,有力促进了中草药种植规模化,并逐渐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着。在合作社的促进下,农民的种植技术得到了系统培养,能够进行科学种植,并能够有意识选育优良品种,减少了种植过程中的盲目性。同时还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自主品牌,在武漢以及南京等地已经广泛流通着修水县的古市花椒。

3.2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意识。在进行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能够强化林农的市场化导向意识,能够对市场运作的基本规律有所了解,在生产中能够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在此基础上,能够加强与市场的联系,能够实现生产销售一条龙,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还要能够将市场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关信息,及时反映给林农,使得林农能够对自身生产经营作出科学合理安排,从而能够从容应对市场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采收以及储藏工作,从而保证药材质量不会受到影响,强化市场竞争优势。

结语

林下经济典型材料(三篇) 第4篇

----记官北沟村师建军

近年来,我乡“林下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林下综合发展种养业效益十分可观,我乡官北沟村师建军结合自家现有林地资源,依托近来林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林下育苗、林地多层次套种,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师建军是我乡官北沟村六组的农户,家有4口人,家有32亩承包的果园。近年来,他依托自家现有果园,大胆创新种植模式,引进优势品种,改良现有树种。至目前,他的32亩果园已经完全变了样,成为多树种,多品种的复合型果园,经济效益也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师建军根据不同树种对光线、空间的不同需求,逐渐把自家果园建成为上层为杏树、苹果树等乔木树种,下层为松树苗圃、丁香,空闲地全部种植苜蓿的复合型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空间、光线的利用率,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果园的整体经济效益。他的果园现在不仅生产各类水果,还生产松树、杨树、柳树等树种的苗木,为我乡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西峰乡林下经济典型材料

----记蒲莱村四组白耀兵

白耀兵,男,肃州区西峰乡蒲莱村四组农民,今年40岁,全家4口人,2个劳动力,承包果园2.53亩。昔日的他,由于思想观念守旧,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仅靠种植小麦、玉米维持生计,年收入不到3000元。夫妻俩辛辛苦苦一年忙到头,精打细算也只够维持生计,日子过的艰难不说,还让人瞧不起。如今的他,依靠培育苗木,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为蒲莱村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2004年春季,为了改变生活的窘迫状况,他开始尝试林木育苗。最初,他尝试着插了1亩新疆杨,由于刚刚接触林木育苗这个行业,缺乏苗木扦插及管理技术,造成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致使所育的1亩新疆杨树苗不但美誉哦挣到钱,反而赔进去1000多元,他的首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强烈的致富愿望,他一边向专家虚心请教,一边购买了基本林木育苗的相关书籍,加以认真学习和研究。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学习,他终于掌握了科学的扦插育苗和管理技术,2006年春,他便胸有成竹的扩大了育苗面积,当年以新疆杨、垂柳、馒头柳为主,育了2.53亩地的树苗。在他的精心管护下,苗木发芽整齐、成活率高、生长健壮,次年春天,便收入1.2万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劳动,不仅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也让他看到了林木育苗的发展前景,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发展林木育苗的决心和信心。2008年,他的2.53亩果园年收入达到1.5万元。但他没有因此而满足,2012年,他依托近来林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多树种育苗,已扩展到了松树、丁香等多个树种。

在他的影响下,周围的农户也逐步开始搞起了林木育苗生产,他把自己多年摸索出的种植管理技术,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了周围的农户。同时,他还注重销售信息的收集,并积极联系各地客商,在销售自家苗木的同时,还帮助周围农户打通销售渠道,增强他们发展林木育苗的信心,带领农户走共同致富之路。

西峰乡林下经济典型材料

----记蒲莱村四组白兴明

白兴明,现年45岁,家有4口人,有耕地7亩。1985年,便在自留地和承包地里栽植了梨树和苹果树,品种分别以苹果梨和国光为主,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成片定植果树236亩,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林品种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90年代中期,果园由于品种老化,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等多方面原因,果园效益低下,大部分农户纷纷毁园种粮。而他却没有因此而动摇发展林果业的决心,积极找原因,想办法,多方寻求有关林果业的科技信息,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从林业推广部门引进了市场需求大、销售渠道宽、品质优的红富士苹果、库尔勒香梨、李子等多个树种和品种,对自己的果园逐年进行嫁接、改良,淘汰品质差、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更新果园品种结构,进一步扩大栽植面积,品种也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真正做到了市场需求什么,果园产什么。

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探讨 第5篇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要求;模式

所谓的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将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发展于此的经济作业,其中包括了林下、林中以及林上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可以缩短林业经济周期,保护生态的稳定与安全,提高林业经济附加值,从近年来各国有林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林下经济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1 广东省国有林场基本情况

广东省共有国有林场188个,分布在21个市、84个县、经营拥有的总经营面积73.9万hm2,林地面积60.7万亩,约占全省林地面积的7%;在有林地面积中生态林面积占51%,商品林面积49%。2008年底统计:林蓄积量合计约3 384m3,占全省森林资源总量的8%。在职职工1.5万人,全省林场资产总约35.5亿元。201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到2015年,全省发展林下经济面积在186.7万hm2以上,林下经济产值在450亿元以上。

2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

2.1 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综合效益较为低下

如今省内部分国有林场中,现有的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林区的发展,旧模式导致林业资源被浪费,使得林区经济的综合效益相对较低。在国有林场中,仍有很大一部分延续过去造林伐木传统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大量的林地资源未被综合有效地利用,经济效益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使林区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充分的提高,而且对生态平衡发展具有破坏性的危害,直接导致林区的林业资源逐渐枯竭,林区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保效益形成对立矛盾的态势。

2.2 实现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多元化的林下经济是转变国有林场的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国有林场探索出一条以林业为主,林下养殖、种植、森林旅游综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以充分地利用林区丰富的林地资源及广阔的林地空间来提高林区整体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产出效率。将单一的林区经济发展模式拓展为综合利用林区多层空间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林下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科学发展国有林区的经济。同时,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发展可以使得林区的职工通过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在相对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收益,以避免由于林木收益周期较长所带来的急功近利破坏生态的问题。整合林区的整条林业产业链,实现既能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又能在长期保护生态维护树林,长期与短期协调发展,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整个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2.3 节约型林场及环境友好型林场的要求

充分利用林场内的各种资源,实施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林场节约林业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林场和环境友好型林场的要求。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以及森林旅游,既可以扩增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强化水土的保持能力和水源的涵养能力,为林区的生态平衡打下水源基础。同时,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将牲畜从室内养殖转移到林间放养或圈养,既可以提高牲畜的品种质量,减少病菌传染的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还可以使林区的整个生态系统更为一体化,生物资源的循环更合理,以促进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成。

3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是指依靠林地资源,以科技为技术支持,合理选择适宜林下生长的菌类及微生物、动物、植物的物种,并施以系统化地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既实现林地生物品种的多样性,又在农业、林业、牧业三方面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最终实现整个生态圈的平衡稳定可持续的循环发展。

国有林场是宝贵的优质资源之一,森林资源和辽阔的林地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功探索出多种高效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如林下种植模式、林下养殖模式、森林旅游模式等,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3.1 林下种植

国有林场拥有极其丰富的林下资源可供发展种植业。可供考虑的发展模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4.1.1 林+花模式

即在林下大批量种植各类耐阴的观赏类植物和花卉。

4.1.2 林+菜模式

即在林下种植喜阴的经济作物。

4.1.3 林+药模式

即在林下培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或其他作物。

4.1.4 林+菌模式

即在林下种植各类菌菇类。

在连山壮族瑶自治县,许多乡镇在山上的枫树林下便会长出一朵朵天然的灵芝,因其具有促进和调整免疫功能、抗自由基、抗神经衰弱、治疗高血压、治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抗过敏作用等功效,药理价值极高。在各地区市场需求都很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经济收益可观,可作为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模式的首选之一。近年来,该县以“林+菌”模式作为该山区乡镇农民主要的致富创收项目进行推广,并对灵芝种的林区施以各项全面的生态保护措施,有效保障林下的生长环境以适合灵芝的生长。

3.2 林下养殖

除了林下种植的模式之外,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国有林场林下廣阔的空间发展进行多层次立体的养殖。可供考虑的发展模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3.2.1 林+蜂模式

即利用林下的空间放养适合的蜜蜂品种以发展养蜂业。

3.2.2 林+畜模式

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猪牛羊兔等各个品种的家畜。广东省连山林场部分职工在林中放养东山羊,收入十分可观。

3.2.3 林+禽模式

即在林下畜养鸡鸭鸟鹅等各种禽类。

3.3 森林旅游

在发展林下种植及林下养殖之外,发展林下旅游业也是国有林场发展经济的高效模式之一。利用该省优越的地理环境,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极佳的生态环境,在合理地开发规划下,发展以纯天然的森林景观为主,以周边天然林下资源的产品为辅的旅游业。具体而言,可开发森林氧吧、疗养康复、休闲度假等各类功能的森林旅游开发区。近年来,广东省已先后开发并建成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正逐步成为国有林场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如省乳阳林来局和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合作建设合同》,该公司将在5年内投资5.5,建设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能促进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开辟林家增收渠道,提高林地使用率,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通过利用林下经济产业各项产品资源,从加工到流通销售将其打造成一条经济产业链,进一步使林下经济的发展高效化,形成国有林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 杨馥宁,周水金.江西国有林场发展森林旅游业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04).

思茅林下经济探索与思考 第6篇

【关键词】林下经济;种植;养殖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复合经营活动,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近年来,发展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型生态产业。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林业资源优势,思茅区拓宽林业发展思路,挖掘林业发展潜力,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力争使林下产业成为林区百姓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善力推进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思茅林业概况

思茅区位于云南省南部,是普洱市政府所在地,介于北纬22°27′—23°06′、东经100°19′—101°27′。东土地总面积394529公顷。林业用地面积329464.1公顷,其中:国有林地117763.6公顷,集体林地206377公顷,个人5325.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0.28%。有“绿海明珠”、“林中之城”、“天然氧吧”之美誉。

2.林下经济的基本认识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林下经济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十年树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相对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对林业发展以及对林改后农民发家致富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只有让林地早点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巩固林改成果,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

3.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3.1发展林下经济是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

发展林下经济是改变传统林业以采伐为主的生产创利模式为依托林地资源,以种养培为主的生产创利模式,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企业员工就业增收、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成功实践

在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而林区职工要生存、要增收,只能向林下经济要效益,来实现员工增收的目的。

3.3发展林下经济是满足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现在人们更加注重生态食品、绿色食品、安全食品,而林下产品就是利用林地资源生产出来的健康绿色环保食品,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兼备,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4发展林下经济是全面深化林改、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抓手

农村改革分田到户,实现了农民增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而林改也要实现林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林下经济则是实施林改的有效措施。

4.多措并举发展林下经济

4.1加强沟通与协作,注重规划与引导采取公司+林场+林户的模式,成立林下经济公司,以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将林下经济作为公司的主要产业来发展,并将其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惠民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实。林场与林场之间、林场与林户之间,林户与专业协会之间要不断地加强沟通与协作,以点带面,扩宽发展思路,使林下经济实现产业化、规模化。选择林下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适时召开林下经济现场会,加强经验交流和现场学习观摩。对林下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要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技术上的帮助。

4.2加强技术服务,提高产业发展效率。

每年要定期和不定期举办林下经济种植技术培训班,聘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等,全面系统的讲述了各种种植、养殖、培植项目的全部技术环节,为全面开发种养培等产业,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使一些种养殖户少走弯路,提高他们对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提高产业的发展效率。

4.3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建立林权交易中心、林产品专业协会和林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林下经济发展。按照性质不变、渠道多样、捆绑使用的原则,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在资金使用上完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公司也可对发展好的林户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投资奖励,加大其投入力度,推动其快速发展。

4.4创新发展模式,多方向发展林下经济。

(1)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品种主要是石斛、砂仁、重楼、茯苓、草果、八角、灯台叶等生物药材,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不仅仅满足于吃,还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展林下种植前景非常广阔。

(2)发展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大力发展林禽、林畜、野生动物驯养等模式。比如牛、羊、猪、鸡及麂子、孔雀、天鹅等,由于这些产品的生长环境在森林中,与家养的有着很大区别,既有营养,又健康环保,近年来,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3)发展森林旅游。充分发挥林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森林观光和生态旅游等,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4)发展林下采集加工业。充分利用林下资源采集加工业,如林下鸡枞、大红菌、牛肝菌等野生食用菌的采集和初加工业,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5.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5.1思想认识不够高

农民对林下经济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信心不大,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可能受到以前种植失败的影响,农民形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定性认识。

5.2资金投入不充足

林地经济潜力巨大,但资金投入不足,农户和企业发展林下经济受到限制,困此,限制了林地经济的良性发展。

5.3项目包装不成熟

由于林下经济没有更多的外地经验可资借鉴,自己挖掘力度不大,没有去调研、包装和打造林下经济的精品项目,即使找到好的项目,也很难达成共识,从而导致项目储备及发展模式严重缺失。

5.4技术推广不得力

示范推广力度是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推广的基础。目前,林下经济技术推广落后,没有配置专门班子、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新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没有举办林下经济专题培训班。

5.5龙头带动不显著

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借力、借势,仅仅依靠农民放鸭式的发展林下经济显得势单力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则是明智之举。尤其要网罗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的多家龙头企业加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行列中来。

6.建议

6.1政策扶持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策划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以“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确保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有计划、有步骤、统筹推进。

6.2宣传引导

坚持“适宜、适度、适用、适当”的原则,加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高度引导。通过实施林下经济试点,动员、引导农民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探索林下经济等多种复合林区发展新模式,注重产业引导的超前性和适度性,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思路梳理。建立农、林、牧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农林资金渠道的作用,发放种养殖适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等资料,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6.3技术服务

整合技术服务资源,以科技为支撑,成立林业、兽医、农技等部门为指导的技术服务组织,分片包户、定期下乡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解决林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6.4科学规划

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无公害产品,畜牧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 6 大方面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着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种养殖集中小区林下经济的发展。

7.结语

发展林下经济能够优化林业、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林业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科]

【参考文献】

[1]翟明普.关于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产工业,2011(3).

上一篇:情感设计元素下一篇:旅游文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