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导入范文

2024-06-27

创新导入范文(精选11篇)

创新导入 第1篇

一、歌曲影视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 能熏陶人的性情, 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的中学生很爱听歌曲, 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必修Ⅰ时, 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点, 让他们先熟悉音乐, 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 就从《丁香花》入手, 让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理解, 从而明确作者的丁香情结。影视导入生动活泼, 深受学生喜爱,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我尽量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 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 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许多相关的知识;在上曹操的《短歌行》时, 我先从网上下载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情节进行导入。这样做, 不但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更能带领他们从“武”和“文”两个方面去认识曹操, 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对联导入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 学生从小就熟悉, 但能理解运用的却不多, 大多数学生认为作对联是很难的事。在教学中, 我常用对联来导入新课, 即增加课堂的情趣来吸引学生, 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 对对联并不难, 真可谓一举两得事半功倍。例如在讲《孔雀东南飞》时, 我提前布置了预习任务, 让学生去读课文, 我写出了上联, “纫如蒲苇, 勇兰芝抗婚赴清池”, 让学生写出下联, 在下节课时交上来, 这样就能督促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其他, 如关于课文《药》的对联是:“治痨病小栓吃人血黄泉丧命, 群众愚昧落后;闹革命夏瑜丢性命刑场就义, 清府凶残暴虐。”《项链》的对联是:“一夜风头项链即锁链;十年艰辛悲剧实闹剧。”通过这些练习, 学生有兴趣去理解课文, 归纳概括, 用对联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三、创设情境导入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 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时, 可先让学生听歌曲《霸王别姬》, 音乐声响起, 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无限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教师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 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个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恰当的轨道上来,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再如, 《老王》的导语可这样设计: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 在我们无意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 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生活在阳光下的人在苦苦挣扎 (多媒体展示弱势群体图片, 配乐歌曲《从头再来》) , 这节课, 让我们通过老王这个人物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生的内心受到触动, 很自然地对这些“老王”产生深切的同情。

四、概括留白式导入

“留白”是一种国画技巧, 能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 是一种特殊的审美需求。而语文教学的导入, 提倡概括简练的粗线条设计, 以便能给予学生教学的整体感, 并留出“足够”的空白, 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 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 进入文本。如在教学《项脊轩志》一文时, 可如此导入:“本文可用三句话概括, 即‘一间破屋, 两种感情, 三个女人’, 请同学们带着这三句话进入文本, 寻找感觉。”在教学《赤壁赋》时, 则这样导入:“本文很美, 美在‘事’、‘景’、‘情’、‘理’的有机结合, 请同学们美读体会, 再畅谈感受。”而在教学《逍遥游》时, 导语可这样设计:“本文中有‘四笑’, 它们分别是谁在‘笑’谁呢?又是为何而‘笑’呢?请同学们在这些‘笑’中去揣摩庄子的大智慧, 领会庄子的思想。”

五、联系背景导入

中学课本涉及的作者多是名家, 从介绍作者出发来引入新课, 既顺理成章又显得自然, 也易激发学生的仰慕之心和学习热情。如教学《滕王阁序》时, 可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用一个故事导入:“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 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 因出纸笔遍请客, 莫敢当, 至勃, 泛然不辞。都督怒, 起更衣, 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 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而起, 曰:‘此真天才, 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 极欢而罢。”其实, 几乎每一篇课文背后都有与其相关的背景故事, 教师只要留意相关资料, 就能找出适合课堂引入的故事。

创新导入 第2篇

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思考 作者:牛冰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6期

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不同的厌学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把历史学好。在教学中应注重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其实,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所以,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关键离不开新颖的导入方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可以创设出热烈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无意记忆,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更容易接受课堂教学知识,发掘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因此,充分利用好“导入”这个环节,是教师应潜心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简要谈谈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历史故事导入法

在今天的历史教学中,与所学阶段知识有联系的电影、电视剧几乎涵盖了所有。只要在教学中随意择优一讲,学生自然会知道以下的故事。但故事毕竟是故事,它与事实、知识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只要顺着故事展开,再进行转折是最为直接的好的导入法。如在讲到《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从讲林则徐的故事开始,学生自然知道这场战争的背景,以下的学习就会很顺利了。

二、歌曲导入法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是最活泼的年龄段,他们对歌曲特别的喜爱。所以在课堂之前以与本堂知识有关的歌来导入,可是既新颖又易接受的好方式。在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时,引导学生听或者唱《国歌》是最好不过的导入法;在讲到《巴黎公社》一文时,引导学生听或者唱《国际歌》是贴切到家的做法。这样的方式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开课就被一种情绪所感染,达到气氛活跃、情境交融的目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会学知识,理解情感,达成目标。

三、复习导入法

这种方法的选择要求是新旧课之间知识连带比较紧密,在“温故”的基础上深化到“知新”、融通到“变化”。如在学习《楚汉战争》一课时,教师先复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的知识,说明“秦灭六国、统天下、实集权、修长城、攻越族、御外侮、齐三量(文字、货币、度量衡),其威多么显赫、其功多么巨大,但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灭亡了,是什么原因呢?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探究”,这样的导入方式,温习了上

节课的主要内容,又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悬念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教学活动与学生心境达成一致,顺利的实现教学目标。

四、名诗名言名句导入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了不少的古诗文、名言、名句等,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导入学习情境是十分自然的。在讲到《王安石变法》时,先以王安石的任何一首诗来引出作者,从而开始学习变法的过程与内容、影响。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时,从学生所学过的唐诗宋词引发,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以纪念性节日知识为引子导入

在近年的中考中,将现实生活中的纪念日或节日作为引子,检测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试题比比皆是。而在教学中,运用此方法导入教学过程也是很好的。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中用“禁毒日”导入,学生自然明白此纪念日的意义。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督教的产生》知识点时,与圣诞节只有三天的距离,于时,我特意提前准备了个圣诞老人和圣诞树模型,借用上了家中孩子们以前过圣诞节用的圣诞礼物,以过“圣诞节”为引子导入课堂,整个课堂情景十分活跃。

六、悬念导入法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人新课,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可设计下面的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德意日法西斯到处侵略,势如破竹,但最终还是惨败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们作战不勇敢了,还是他们装备不精良了?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再如讲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时,可如此导入:“同学们,关于科学家,我们已了解不少,人们也力图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判断出其中的最杰出者。美国曾经邀请50多位在全世界受到尊敬的科学家推举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在全部推选名单中,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每一份名单上,而且大多是名列榜首。同学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哪位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一同走进科学殿堂,去领略科学巨匠的风采。”

七、影视导入法

影视作品除具有与图片一样直观形象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情节波澜起伏等特点,更容易让感性认识、可塑性较强的初中学生接受和喜爱。如在讲抗日战争时,可播放电影《血战台儿庄》片断,在学生被惨烈的战争场面所震撼时问:“这部影片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什么时期的什么战争?战争的结果怎样?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再如讲述鸦片战争时,先播放电影《林则徐》或《鸦片战争》中有关“禁烟”、“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采取的措施的片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是由禁烟而起?

数学课堂导入的创新与实践 第3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导入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06-001

纵观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如何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型的课堂导入就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结合新课程的改革,笔者做了一些创新的实践,以下做一个系统的阐述与探讨。

一、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导入创新中需要具备的条件

1.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堂导入创新的首要条件

数学老师的创新意识应该体现在整个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则会扼杀学生创新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课堂导入创新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础。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直至解决问题,通过反复不断的质疑与解疑的过程,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要因时因地的运用创新的思维与方法,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有启发性的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并且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同时,让学生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提出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更大,更要敢于质疑。

2.学生的创新兴趣是课堂导入创新持续推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比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备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数学课堂导入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再比如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喜欢听趣闻轶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这样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也就是保持学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兴趣,可以让课堂导入的创新持续不断的发展。

二.课堂导入创新的实施策略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意识,来导入新课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乐学,也就是主动求知。教师在讲授新课前,根据课题内容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质疑,并激发起学生寻求解决该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新知的欲望。比如在教全等三角形“SAS”判定公理的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两边夹一角”的条件会使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事实,我先向学生出示了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玻璃板,然后拿起其中一个故意的打成两半,同学们立刻被吸引了,这时我举起被打成两片的残块,提出:“现在要重新配制一个与原来一模一样的玻璃板,你们思考一下,是否需要将两个碎块都带去?”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实物的操作并创设问题情境,成功地进行了课堂的导入,从一开始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整个的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鋪垫,从而也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理解了所要讲授的该堂课的数学知识的意义。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优化课堂教学

现在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因此授课的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入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利用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也能将教学中一些用语言难以让学生意会、感悟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加深理解直至领悟。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恰当使用多媒体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尤其是课堂的导入部分,新颖的形式,有吸引力的内容,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多媒体教学就发挥了最佳的作用,让学生直观的觉得立体图形的存在,这样既能从上课伊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出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看、想、听中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顺利的进行课堂导入的教学目的。

3.未学的知识联系已学的知识,恰当的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

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实质上有不少是和小学的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的,不过是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来重新探讨。那么,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导入新的课程内容,就是将以前学过的与即将学习的有联系的新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对称图形的性质”时,先复习我们在小学阶段所用的折叠的研究方法,即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而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学生在动手折叠的同时,也产生了继续研究这些图形的对称性质的兴趣,这样就成功的进行了课堂导入。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基础,将要讲授的知识是拓展与新的构建,它不是教师生硬地灌输,而是学生思维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的自然发展。

以上是几种课堂导入的创新实践的方法,笔者在长期的运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导入完成后,整堂课的表面都兴趣盎然,积极主动,牢固的掌握了教师当堂讲授的内容。

三、结语

不断的提高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是确保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我们认识到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把创新的课堂导入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并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了自己的创新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踊跃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总之,针对当前状况下学生的现状与特点,结合新课程的改革,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勤思、勤学、勤想,在课堂导入、展开、总结、课后复习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集思广益的进行各项创新实践,就能把学生引领到趣味横生,生机勃勃的数学世界,获得初中数学教学的成功!

创新导入 第4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呢?炎炎夏日, 老爷爷摇着芭蕉扇讲着故事, 身边总围着一群目不转睛的孩子;在我们眼中幼稚无趣的动画片却能逗着孩子们哈哈大笑, 手舞足蹈;刘谦手中那根神奇的魔法棒掀起了一阵对魔法的狂热, 更是引起了魔法书的热卖, 培养出无数蹩脚的小魔法师;大喊一声“老鹰抓小鸡”, 相信能使无数昏昏欲睡的孩子精神大振, 叫着跳着狂奔出门……这就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抛开传统的课堂, 老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听。根据孩子的喜好, 我灵活地使用教材,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文课导入。

二、寓教于乐, 其乐无穷

俗话说:只会学习不会玩, 聪明的孩子也变傻。但是怎么才能在课堂开始“玩”得恰当, “玩”得有分寸, 让“玩”为写作而服务呢?这是开课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 讲故事, 引想象

课前准备一则故事其中有几个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主人公, 用投影展示, 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故事主人公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描述中越来越丰满, 越来越有个性, 有血有肉。接着老师开始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呈开放性展示, 时间、地点、环境可以在师生互动中展开变换。孩子安静地倾听, 小脑袋中紧张地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不觉中, 一则童话的框架已经构成。

2. 设情境, 展思维

课前准备一段音乐, 其中包含虫鸣、鸟叫、车响、女人的喊叫、孩子的哭泣……然后音乐渐渐归于平静。上课, 老师在黑板上书:“夜幕降临”, 关灯, 放音乐。当音乐声结束之时, 老师重重地敲门, 问:“怎么了?”孩子们从刚刚的音乐中惊醒, 互相询问, 恍然大悟后, 各种想法纷纷涌现。

3. 做游戏, 促观察

任何游戏都能呈现出人物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是非常好的人物文章训练方式。课前选择场地需求小, 易于观察的游戏。上课, 老师宣布:“今天,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瞎子摸人。要求教室里只有瞎子可以随意走动, 其他孩子选好藏身之处, 原地不动, 屏息凝视。睁大眼睛, 看看同学们都是怎么做的。”孩子们顿时捂住嘴巴、放轻脚步、睁大眼睛, 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来。

4. 勤动手, 发深思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 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 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适当的动手不仅能让孩子印象深刻, 而且能让孩子积累起更多表示动作的词语。课前准备各种小饼, 洁净白纸。上课, 发下饼干和白纸。老师宣布:“今天, 我们用嘴巴咬饼干, 咬出美丽的图案。”学生先是觉得新奇, 然后纷纷动脑、动嘴、动手。通过亲自动手, 学生感触更深, 他们也乐于将活动记录下来。

5. 亲自然, 掘天性

利用学校地处山区的地理优势, 把作文课堂放到户外, 带着孩子一起投身大自然中。让孩子观察静态的植物和动态的动物, 感受大自然的风霜雨露。在和煦的阳光下, 围坐在田野上, 将周围的植物和动物当成童话的主人公, 试着让孩子讲成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热爱孩子, 善于跟孩子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作文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孩子, 想他们所乐于想, 玩他们所乐于玩;和孩子们产生共鸣,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 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相信有了兴趣, 孩子会把写作文当成一种享受。在作文课上, 我努力引发孩子的兴趣, 创造出新奇的作文课导入, 使自己成为智慧的启迪者, 将学生引进快乐的作文课堂, 启迪学生的智慧, 开启学生的创意。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

[2]乌申斯基.乌申斯基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冯卫东.情景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李素环.让作文更轻松:小学作文高效教学36锦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余文森.可以这样教作文:24位名师的小学作文教学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创新导入 第5篇

作者简介:冯冈平(1963),女,汉族,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品牌管理。

摘 要: 企业自主创新管理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工商管理课堂教学导入自主创新企业案例研究,是促进创新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文章论述其教育意义,从案例内容、教学对象、教师能力和教学条件等方面提出此教学法的应用条件,通过案例选择等四个方面阐述其教学环节。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 本科教学 自主创新 企业案例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09)03003203

导入自主创新企业案例的教学法,就是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中,介入自主创新项目开发、自主创新企业管理的案例,教师传授企业自主创新管理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尝试给企业提出策略建议。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自主创新观念、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创新经营的距离,使毕业生将来更快、更有效地融入企业自主创新的经营活动中去。

一、 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意义

1. 体现大学的办学特色

自主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重要的战略决策,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随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不断推进,与自主创新相关的人才教育也逐渐被重视。以培养适合本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人才为目的的本科院校,责无旁贷。“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是高校的办学宗旨之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高校重要的办学方针。地方经济建设有赖于大学的人才输送,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需要,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成为我们本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本科教育融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体现了大学教育改革的特色。

2. 强化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过去20年,中国成为世界代工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尤其珠三角地区,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习惯于贴牌生产(OEM)代工生产,但随着贴牌模式优势日渐丧失,区域竞争力也日趋减弱。长期OEM“贴牌生产”,使企业家形成惰性,或者没有自主品牌创建开发的意愿,或者技术开发能力低,管理落后,严重阻碍了产业升级。

在本科教学中导入本土自主创新案例研究,能够在学生踏入社会前,了解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鲜明地确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并从微观上寻找、总结出科学的创新模式和途径,强化自主品牌创建和管理,推动其他自主创新项目开发的进程,真正使教育为企业和区域经济提升竞争力服务。

3. 提升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

案例研究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1]案例教学需要建立学习型团队,团队学习要求成员不断进行讨论和对话,以集体智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学习方式,期间学习型团队成员全身心投入学习,通过学习创造自我、创造未来。

团队学习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其一,队员在团队的学习中得到更快速度的成长,团队学习体现团结、互助的学习理念。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每个人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团队学习可以发挥个体的优势,同时通过优势互补,达到优势共享的效果;[2]其二,团队学习能完成一些个体无法完成的困难任务。团队学习中,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别人的启发和灵感,在研讨的过程中把每个个体的智慧汇集起来,引发对问题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推动团队产生出色的成果;其三,团队学习提升队员的沟通能力。在不断的讨论和争议过程中,队员在学习中不断寻找更利于表达观点、更利于别人接受的方式,逐步达到改善自我沟通和与外部沟通的能力。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创新是一条颇为艰难和曲折的道路。在本科教育中融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教学,能使学生了解未来团队合作的社会工作实际情景,有利于学生更迅速地与社会相适应。

4. 学生从中学习自主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途径和实施方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规模企业与中小企业,制造业与服务业,不同产品制造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创新模式各自不同。以新发明将竞争对手抛离;以众多专利的组合确立竞争优势;以一种从未使用过的技术生产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比如从前的BP机,从数字到汉显,再到手机,从手机再到短信,都是在不断利用新的技术;以新方法生产老产品推陈出新;开辟原材料的新来源或产品的新销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或重组产业改变生产模式,实现规模效应都是自主创新的模式。[3]自主创新在建设上也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和路径,本科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通过企业案例的学习,接触企业真实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学生对自主创新开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模拟,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条件

1. 要求拥有合适的自主创新案例

工商管理类课程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方法,具有自己独特的适应性。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备课围绕理论知识点,但案例教学备课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案例准备,而自主创新案例导入需要更精心的准备。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准备自主创新教学案例。一是对已经公开发表的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进行改编,使之与本科案例教学内容、难度相符合;二是教师利用平时积累的自主创新素材,编写案例,内容可以涉及自主创新的创建和维护、技术创新的途径和方法、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三是组织学生利用专业实践课程编写自主创新案例。

2. 要求对应于合适的教学对象

自主创新案例教学的教学对象为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因为高年级学生一般已先修经济学和管理学,曾经历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对课堂以外的企业经营实践有所体验,对现代企业革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法则、品牌建设和维护策略、自主创新途径等案例分析,相关的知识点已初步掌握,具并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班的人数也要合理确定。就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看,本科30到60人的班级是合适的,在100人的大班规模下开展案例教学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

3. 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教学法对教师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必须根据相应章节编排不同内容的案例;教师也需要熟悉了解本地区企业创新实践现状,以便准确地进行相关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链接分析;同时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具有投入教学方法改革的自觉性和热情;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和驾御能力,能够始终把握住案例讨论的主题,有效地调控讨论的时间和内容,及时给予引导,使课堂一直保持正确的高效率的研究讨论,并能对每个团队的案例分析结果做出精辟的评述。

4. 要求具有多媒体的教学条件

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书写、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和呆板,多媒体教学具有独特的浓缩和翻页功能,集聚较大的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创新的教学案例不同于其他,其教学更多地涉及商标、标识和图表等内容,无论是案例展示、案例分析还是教师的案例评述,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清晰和丰富地表达出来。由于没有空间制约,多媒体还可以进行教学内容前后对比和反复研习。

三、 导入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的教学环节设计

1. 案例的选择

自主创新案例内容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其一,案例必须与相关理论点想对应,可以是一个案例体现一个主要理论点,或一个案例同时涉及多个相关理论点,让学生在研究中有依据;其二,案例必须体现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长度,无论是描述性案例还是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还是探索性案例,需要有数据图表或过程的详细描述,过于短小和内容简单的案例研究难以达到团队学习应当实现的教学目的;其三,案例围绕本地经济发展和本土工商管理问题。广东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自主创新走过一条曲折和艰难的道路,研究本地案例有助于发掘本地企业创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找寻本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2. 构建案例团队

合理组建案例团队是案例研究教学法的第二个步骤。团队组建方式可以由老师随机确定或学生自由组合,团队学习的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因此随机组合更符合现实状况,一般以奇数成员总数为好,每组大约3-7人更利于展开讨论,每个团队设立一个组长。为了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增强案例教学趣味性,团队可以自行设计队名。团队成员需要进行分工合作,阅读相关理论和自主创新案例,查阅案例背景资料。对不同章节的学习,可以不同的团队独立完成一个案例,也可以几个团队同时完成一个复杂案例。

3.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一个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的阶段。首先成员发言,提出案例研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把自己的分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初步陈述,组长仅需对案例分析的过程进行适当引导,这是一般案例分析课堂都要安排的教学环节。而围绕自主创新的案例研究,需要结合自主创新的内容进行讨论,从问题的提出到原因剖析、提出解决方案,除了对常规管理上问题进行诊断,更需要针对自主创新展开研究,组长的角色还起到提醒和启发小组讨论紧扣主题的作用。这一阶段是多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顾忌较少,讨论气氛热烈,遇到分歧可进行激烈的争论。

4. 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可视为团队学习中小组讨论后的第二个学习阶段。各个团队在课堂上演示本团队的研究成果,过程包括陈述和答辩,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案例背景描述和研究结论的阐述。

期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其引导体现为案例教学过程中互动程度的有效控制,应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和时间,启发学生大胆提出创新观点,鼓励不同观点的思想碰撞,但不能随意发表具有倾向性意见,或左右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和内容。

5. 教师案例评述

案例评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积极讨论和踊跃发言的结束时刻,期待着一个对他们的研究结论进行全面、客观、比较性的评价。[4]工商管理案例结论通常是开放式的,难有统一和绝对标准的答案。自主创新案例背景各有不同,在规模企业或者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存在差异,一个独立团队完成一个案例时,完成案例研究的资料搜集和问题分析困难程度不同;同时,案例讨论的发言也不是人人机会均等。因此完全精确的评价难以做到,以标准分数衡量更难。要求教师着重考量学生能否指出存在问题的实质、分析思路是否清晰、相关理论的运用是否正确、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等。

成思危认为,案例教学“提供切合实际的管理情景,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结合自主创新的企业案例引入,更能树立学生自主创新的思想,更容易促进学生自主创新的行动。

参考文献

[1]李相银,胡 希.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知识转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122

[2]杨家珍,王 琪.团队创新-有效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方法[J].理工高教研究,2006(10):91

[3]毛建军.解析企业自主创新[J].科技促进发展,2006(1):31

[4]秦兴军. 管理案例教学的价值与不足[J].科学大众,2007(4):125

[5]成思危.认真开展案例研究,促进管理科学及管理教育发展[J].中国科学基金,2001(4):193



Teaching Method for Case Stud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orporation in Undergraduate Course

FENG Gangping, LI Suangmei, ZHANG Chengk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P.R.China)

Abstract:

Universitie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tal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ase stud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orporation into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of

management talents with such abilit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ethod, and proposes the conditions for applying the method from four aspects like case content, subjects, teachers’ capability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It also expounds the teaching steps in four ways such as case selection.

Key words: specialty of Business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business case; case instruction method

创新教学思路重视高中历史教学导入 第6篇

一、故事导入法

这是比较传统, 但是同样适用于新课标之下历史教学的一种导入方式。由于历史课程本身的性质, 决定了历史课极具故事性的知识构成特点, 即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论述。从日常教学中也反映出, 大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历史课感兴趣, 首先也是对历史故事比较好奇。所以利用一些历史小故事进行课程的导入, 不仅符合课程的需要, 也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并激发其探究兴趣, 吸引其注意力。

比如, 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Ⅰ关于古代希腊的内容时, 就可以运用“木马计”或“马拉松长跑”的故事进行导入。这两则历史故事同学们虽然熟悉, 但不了解其起源, 以此导入不仅能调动其学习兴趣, 还可以拉近历史课内容与同学之间的时空感,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世界史的内容在学生心中本来就陌生, 时间与空间上的巨大差异, 让他们本来就没有兴趣, 若是导入过于枯燥或直接讲授, 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课堂的排斥,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只要运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导入, 其效果就会立竿见影, 教学成果也会事半功倍。教学实践也证明,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导入方式, 得到众多教师的青睐。

不过, 对于这种导入方法的使用, 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之余能够多多搜集一些与历史课程有关的历史小故事, 或历史人物故事, 或历史事件故事, 或成语故事等, 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而不能将思维局限在教材之上。对于课堂导入故事的运用, 要注意学生的实际状况, 尽量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历史故事, 这样才能引起共鸣。

二、影视及音乐作品导入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界人士对于教育的日益重视和支持, 也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 很多地方的中学已经开始普及多媒体教学, 这也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表现之一。所谓多媒体教学,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通过教学设计, 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 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 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 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简单来说, 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即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 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 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 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 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所以, 多媒体教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 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

三、兴趣点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 是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程导入的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提高其对历史课的兴趣和上课的效果。因为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 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 是入门的向导, 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

通过兴趣点的导入, 也同样可以提出问题, 设置悬念,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抓住学生的内心,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方法能结合教材重点, 把教材中最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用设问存疑的形式诱导学生, 给学生以极大的悬念, 紧扣学生的心弦,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导入新课, 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复习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很传统的做法, 但是却久用不衰, 为老师们所喜爱。传统“五步教学法”第一步为复习旧课, 我认为, 复习旧课不宜与新课相互孤立, 如果把复习与导入结合, 将复习有设计地变为复习导入, 则艺术性与效果性更佳。复习式的导入, 即在于巩固新知赖以建立的基础, 在旧知的体系里找出新知所要就的具体位置。如讲述“祖国两岸关系”一课, 通过复习内地与台湾的历史关系, 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引起学生的共鸣, 激发爱国情操, 这样在感情上的投入和引导, 使学生积极投入课堂的学习。

创新导入 第7篇

本文笔者在对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提问导入方式及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及体会, 探讨提问导入更新的有效性、可操作性。

一、提问导入的现状

反观目前的课堂提问导入, 主要存在以下几大误区:

1. 提问导入的公式化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 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导入问答:“What’s your name?”“How are you?”这种见面时的常用导入问答本来无可非议, 但是如果经常的反复, 千篇一律的回答反而容易让学生养成倦怠的情绪, 从而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2. 提问导入的单一化

课堂提问导入仅限于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 忽略了师生的双向交流以及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看似有问有答, 实际上形式单一, 失去了交际的实际意义。

3. 无效倾听

课堂经常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在等待一位学生的回答时, 眼睛注视着另一位爱开小差的学生;或者不等一位学生回答完问题, 就急着打断该学生, 叫另一位学生作答。这些无效倾听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提问导入的运用

有效的课堂提问导入, 需做到“巧”“趣”“精”与学生的反问相结合, 方能形成教育合力, 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1. 巧问:把握提问导入的时机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 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提问导入应该使学生处于“相求明白而不得”的状态, 教师此时的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让学生有一吐为快的冲动。

加里·D·鲍里奇认为, 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导入时, 要留出两个重要的等待时间, 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指刚开始问一个问题后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第二等待时间”在一个学生开始回答之后直到评价其答案是否正确的这段时间。专家建议, 对低层次的问题, 等待时间为3—4秒, 对高层次的问题, 等待时间应该增加到15秒。

2. 趣问:把握提问导入的节奏

提问导入时, 教师不能按部就班用事先准备好的导入问题提问学生, 应及时根据课堂情境, 即兴调整导入提问的节奏。课堂提问导入的节奏可以时急时缓。开始时, 就学生熟悉的话题展开, 尽快让学生进入状态, 高潮处, 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合作讨论时间, 方能进入下一提问。例如,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导入来巩固want to do something这个语法项目: (1) 教师拿起粉笔, 说:“I want to draw something.But what?Can you guess?”提示让学生使用句型“You want to draw…”。 (2) 教师每次画一两笔, 让学生继续猜:“You want to draw…”, 直到他们猜对为止。 (3) 在这之后可以让其他学生来画, 让学生继续猜:“He/She wants to draw…”让学生体会不同人称的表达形式。

3. 精问:把握提问导入的难度

一般来说, 根据导入问题的难度, 可以把导入问题划为基础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结构, 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把导入问题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课堂提问导入成为每个学生能参与并适应的教学活动。

4. 反问:把握提问导入的方式

教师问学生答是传统的课堂提问模式。新课改理念鼓励广大教师转变观念, 实践探索, 尝试适合学生提高与发展的新教学途径。

笔者认为, 可以在突出学生个体的同时, 促进学生的有效提问导入。⑴学生提问导入, 教师作答。“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课堂上,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问。学生得到了鼓励, 活跃了气氛, 发散了思维, 提高了课堂效益。⑵学生提问导入, 学生作答。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就某一Topic在规定时间内互相问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只有问题的提出, 才有问题的解决。

三、提问导入的反思

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 教师们习惯了向课堂要质量, 向学生要分数, 在素质教育的强烈呼声下, 政府的“五严”规定下, 英语教师, 我们该怎么做?“减负增效”“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各环节导入的方法、途径、角度, 通过科学的课堂导入, 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 充分发挥导入的有效价值, 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 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观念, 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才能事半功倍,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摘要: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活动的主阵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现代课堂,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教学, 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对于一堂英语课来说, 教师的组织导入, 直接影响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必须重视提问艺术,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学好英语。

关键词:英语课堂,提问导入,实效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3].吴炜.“谈英语教学中的‘留白’的运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9年第8期.

创新导入 第8篇

一、习旧启新式的导入

所谓习旧启新就是有意识地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沟通, 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追求未知上来, 以旧引新, 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若运用得当可使学生脑中形成知识链, 一环套一环, 环环相扣, 稳步前进。例如, 在讲“西安事变”时, 可以先给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北伐战争一课中涉及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具体做法:在黑板上画上如下数轴让学生根据数轴上时间的提示简述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讨伐北洋军阀, 但是当北伐胜利进军之际,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发动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从此国共十年内战开始。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态度分别如何?两党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发展?通过这样的总结提问, 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并且清晰地联系了前后知识, 使学生脑中形成环环相扣的知识链。

二、创设悬念的导入

所谓创设悬念就是有意地设计疑问, 创设问题情境, 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悬念, 以勾起学生释疑解惑的强烈欲望。这种导入设计有一种很强的冲击力, 能够促使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 带着好奇和紧迫的心情去学习新的内容。这种方法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于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和把握。如, 在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 教师可设计导入如下:师:今天老师问大家一个课外知识, 世界上有五大宫殿, 大家知道是哪五个吗?知识面广的学生可能说出一二, 教师给予肯定表扬, 并且补充完整。教师接着问:那为什么现在只有英国的宫殿里住着王子、王妃呢?对于初中的学生, 直接给其讲解“政体”这样一个抽象的字眼, 可能会很难理解。但是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问题的设计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直观形象的导入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挂图、图像、图表、模型、电影、影视资料等直观地导入新课。这种导入使看不到、摸不着的历史形象生动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 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历史概念。如, 在讲“卢沟桥事变”时, 教师可先展示卢沟桥风光秀丽的图片, 将学生带入情景, 然后设问:大家知道在七十八年前这座桥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导入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这种导入方法要求教师展示的教具要有很强的目的性, 不能为了展示而展示, 在演示的同时, 还要配合必要的讲解和恰当的提问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角色模拟的导入

所谓的角色模拟的导入就是指让学生模拟社会生活中的职业角色, 就某个历史问题谈自己的看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能给学生找到适当的角色, 如医生、法官、裁判、谋士等。如果这种方式运用得当, 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去。如在学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课时, 教师上课时出示一个纠纷案件——“由0~9十个数字引发的官司”。原告:印度人;被告:阿拉伯人;印度人告阿拉伯人侵犯了他们的知识产权。教师给学生一个法官的角色, 让学生判定这场官司。这样的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并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做出的贡献。这种角色模拟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 也通过模拟社会角色的形式表达的自己了观点,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观察社会的能力, 切实地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浅谈高中政治新课创新导入 第9篇

一、故事导入,创设全新教学情境

导语是课堂的开启环节,一般情况下,教师大多喜欢用复习旧知的方式导入。这种导入方法虽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学生面对千篇一律的导入形式会产生厌倦感。所以,教师要学会改变,用超出学生意料的形式展开导入,学生自然会为之一振。不妨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高中生对故事有一定的敏感性,只要教师设计合理,学生还是会非常受用的。教师在设计故事时,要用情节和人物来打动学生,让学生对故事背后的政治因素形成思考,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教材文本之中。这样的导语故事就是成功的。

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时,我讲了一个故事:去年广东海洋大学教授、湛江市人大代表王某,驾驶豪车撞到了一位过路老人,这位人大代表不仅没有将受伤老人送去就医,也没有及时报警,而是亮出人大代表证,随后驾车离去。这位人大代表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我们不禁要问:人大代表难道就有特权吗?关于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论述是怎样的呢?很明显,学生听故事非常认真,而且对故事里的相关情节非常关注,对这位人大代表充满激愤。这个导入设计就非常成功,它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到了教材学习中。

二、时政导入,链接社会政治生活

高中生有关心国家大事的心理诉求,教师在联系社会时政的时候,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将教材文本内容和当前时政热点联系起来,通过对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剖析,实现教材与时政的有效接轨。高中政治教材与现实社会存在诸多链接点,教师要注意挖掘时政热点问题内涵,形成政治观念和政治视角,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认知的提升。高中政治的时政性体现了学科特点,也符合高中生认知规律。

高中学生对时事比较关心,如果能够巧妙地将教材和时政有机联系起来,导入效果还是不错的。在学习《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节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则导语:我给同学们爆个料,晒晒我这个月的账单。我工资是3800元,手机话费100元,电脑消费100元,穿衣服消费600元,旅行800元,私家车消费600元,生活费500元,人情来往800元。而后提出问题:从我的账单消费情况来看,你掌握了哪些信息?学生讨论了半天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月光族”,一个消费面很广。我趁机将话题转移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学生很自然就进入了学习情境。

三、悬念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所谓悬念,就是指对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高中政治课堂导语设计,要结合教材文本内容,或者是联系当前时政等角度,针对学生的关注点,设计学生希望知道却无法知道的相关话题。悬念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这对集中学生精力有重要作用。悬念导语设计关键要体现巧妙构思,不仅要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还要注意对教材文本内容的深度挖掘,将学生认知与教材内涵建立起有效链接。

余秋雨说过:“人生的吸引力主要由悬念构成。”高中政治新课导入采用悬念,完全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心理。在学习《宏观调控》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金融危机爆发时,中美两国都提出救市方案,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美国救市方案难产,很久难以出台;我国一夜之间就出台三大利好政策。为什么美国政府拖沓而我国政府神速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就陷入沉思,这说明悬念设置成功了,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四、媒体导入,点燃课堂学习气氛

多媒体已经进入课堂教学,政治课堂导入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导入方法。教师要根据教材文本内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精美课件,用微视频、画面、歌曲等形式进行导入。高中生虽然不像小学生那样热衷于多媒体,但多媒体声光电优势依然不可抗拒,关键还是要看教师导语设计的技术。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关注点,只要能够抓住学生心理需求,多媒体就可以成为导语设计的重要选项。

在学习《神奇的货币》时,我先播放电子课件。先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然后展示古今中外的钱币,学生对这些画面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外币更是充满好奇,大家议论纷纷,对这些钱币身份进行判断猜测。我问道:这些钱能够干什么呢?学生一听都笑了,好像感觉老师的问题太简单。有学生说:有了这些钱,什么都可以买的。我随手拿出一副手套:这是我老妈给我编制的,你能够用钱买到吗?学生顿时愣住了。课堂教学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探索阶段。

创新导入 第10篇

关键词:家用手电钻 设计创新 人因工程价值 行为记录与分析方法 易用性评估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024-04

1 家用手电钻的设计简述

手电钻是一种便携式小型钻孔工具,随着个性化、DIY在家庭装饰、装修中的兴起,手电钻成为了家中必备工具之一。许多女性、青少年、中老年用户也成为了手电钻的使用群体,使用现有的手电钻产品进行工作时,经常要求佩戴胶皮手套、防尘眼镜、胶布鞋等装备;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钻头的旋转方向和进给方向;加工结束后不要立即接触钻头,以免烫伤皮肤;对操作中产生的灰尘和杂屑需及时清理,避免进入人眼或呼吸道妨碍工作。此外,因操作不当、防范措施疏漏、缺乏使用经验经常会对使用者造成误伤,导致工作失败。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继续发生,我们的设计团队利用人因工程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设计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家用手电钻。图1为家用手电钻与普通手电钻的对比图。

家用手电钻的设计特点如下:第一,钻头前面有一个塑料透明罩,可以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杂屑和粉尘收纳在罩内,随时倒出清理,防止灰尘、粉末进入人眼中或吸入口鼻中,无需再佩戴防护装备;为了更好地增加操作稳定性,防止灰尘外溢,在透明罩前端的钻头出入口处添加了一圈橡胶垫;第二,塑料透明罩的正面与操作面贴合,使钻头和操作面形成90。垂直夹角,可以增加操作的稳定性和打孔的精准度,防止错误操作造成打孔失误;第三,电钻顶面的控制按钮可调节钻头的使用方式,电钻既可以去掉透明罩作为普通电钻使用,也可以加上透明罩,通过钻头伸缩来使用;第四,电钻可以向打孔面投射打孔基准点,这样更容易进行定位打孔和阵列打孔;第五,在塑料透明罩上设有标尺,可以辅助测量打孔深度。具体的设计效果图如图2所示。

2 家用手电钻的人因工程实验

由于这次人因工程的实验研究对象为手电钻,需要研究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体上肢、手部、眼睛视闽等;需要研究机器的因素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形态、色彩、材质、细节等;需要研究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

人因工程实验的步骤:第一步,设定测试的内容,提出试验计划。第二步,邀请三组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分别为13—25周岁的青少年10名(男女各一半),25—50周岁的成年人10名(男女各一半),50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0名(男女各一半)。第三步,建立实验所需模拟场景。第四步,安排实验所需记录人员,布置实验记录仪器。第五步,准备家用手电钻的样机模型。第六步,使用者依次按照自己的习惯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几个指定的操作动作,记录人员依次进行记录。第七步,使用者填写实验调研问卷,汇总实验结果并制作数据表和图表。笫八步,得出实验结论,对家用手电钻的样机模型进行评估。

2.1 家用手电钻的把手测试

在实验之前,实验人员需对使用者的手部进行了多组尺寸测量,如图表1所示。如图3所示,在持握状态下,对手指的最大围合面积进行测量,从中得到最舒适的围合面积范围。由于电钻把手在使用时与人频繁接触,在设计时采用曲线形态,通过由粗到细的变化和形态的转折,限制了人手在持握电钻把手时的范围。为了确保把手的舒适度,在实验过程中,利用3D打印机打印一个电钻把手中心横截面,并安排多名使用者进行持握测试,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把手的面积,再次打印并进行实验,使电钻更易于持握和使用,如图4所示。

在手持电钻操作时,手掌因持握工具将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于使用手电钻会产生震动,考虑到手掌的生理因素,需要对进行受力分析,如图5所示。针对长期使用工具容易造成损伤的手掌区域,需要避免持续、高强度受力。对手掌最佳持握姿态、手腕最佳持握角度、手指最大力度和活动范围等依次进行测验,通过把手形态设计、功能按钮位置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产品时产生的疲劳,并且更高效地完成操作任务。

nlc202309012357

2.2 家用手电钻的定位打孔功能测验

为了测验家用手电钻的各项功能是否合理、有效,我们利用3D打印设备制作了等比例的家用手电钻样机模型,如图6所示,并对使用者的操作情况加以记录。根据人机工程学对人眼观察范围的记录,人眼以中心视线为基准,向上、向下各30。的夹角范围为最佳观察视域区,如图7所示,其中,以中心视线位置为最佳观测点,并向两侧削减。当正常的被测试者使用家用手电钻时,电钻发射的坐标射线、电钻透明罩上的观测打孔深度刻度表、钻头位置等需要实时观察的部位均在最佳观察视域之内,并靠近中心视线周围,坐标射线和打孔深度指示标的颜色均为红色,清晰、醒目方便观测。

经过在不同情况下使用家用手电钻进行打孔的实际测试,证实了电钻的坐标射线、打孔深度刻度表这些设计在电钻前端透明护罩上的辅助功能确实能够对打孔起到预想的作用,便于使用者观察,提高打孔效率。

2.3 家用手电钻的打孔精度实验

通过试验记录图片资料可以了解以上几种操作情况下人体的受力区域主要集中在上肢,其中小臂和手掌受力最多,直接参与不同姿态的操作。经图8分析,当操作手电钻的手掌用力方向与钻头方向平行时,操作打孔准确度最佳,而且最省力。为了确保操作手电钻的手掌用力方向与钻头方向保持平行姿态,电钻透明罩的前接触面设计为平面。

经实验,电钻透明罩的前接触面为平面,与操作面贴合,使钻头和打孔面成90。夹角,使操作手电钻的手掌用力方向与钻头方向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平行姿态,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打孔准确度。

2.4 家用手电钻的用户主观因素调研

当受试者使用电钻实验结束后,需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可以研究使用者对电钻的整体感受。例如“问题1、电钻的钻孔控制按钮给你的感受是:A.更加舒适便于操作B.与以往产品并无区别C.不舒适不符合操作需求”;“问题3、电钻的调节按钮位于电钻的正上方中间位置,是否符合操作需求:A便于操作B.不便于操作C.建议设置在其他位置,如_____”;“问题6、电钻的整体造型圆滑、过渡均匀,给你的感受是:A.具有亲和力,容易被接受B.外形美观,作为购买的因素之一C.更喜欢棱角分明的产品D.只注重使用性和价格”;“问题8、在使用电钻是你需要在哪些部位加入如橡胶类软质有弹性的材质,以增加使用舒适度:A.把手内侧B.把手外侧C.按钮D.透明罩下部E.不需要”。

根据用户的选择,汇总问卷问题,以数据为实验结果的标准,再综合评价每一个题目得分最高的选项是否与电钻的各项设计相符,假如用户对电钻的某一方面存在异议,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作为深化设计的重要参考,如图9所示。如对问题3汇总30份调查问卷,得到结论:有25人选择A选项(便于操作);有3人选择B选项(不便于操作);由2人选择C选项(建议设置在其他位置),其中—人认为调节按钮位置应更靠近把手的位置,可以延中心线向后移;另—人认为调节按钮的位置可以设置在电钻一侧。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调研确定了调节按钮符合83.3%受试者的使用需求,并且还发现了新的设计可能性。

3 家用手电钻的人因工程价值评估

该实验验证了家用手电钻的设计创新确实能够改善现有手电钻的使用问题,增加操作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家用手电钻的研发具有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效应,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评估。

3.1 设计创新的引导作作

家用手电钻的可伸缩钻头以及电钻前面的支撑面创造性地解决了电钻打孔失误问题,符合人因工程学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并解决了粉尘、杂屑的收纳问题。随着手电钻内部结构的革新,家用手电钻的概念将转变为现实产品,并作为经典案例对电钻产品的研发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同时,家用手电钻的优势还在于将多种实用性功能进行整合式设计,对于设计者而言,这是进行设计创新的有效途径;对于使用者而言,这无疑提供了更多便利,给人更多的关怀:在同类产品中,是更有竞争力的选择。

3.2 使用方式的规范作用

家用手电钻的设计力图为使用者提供一种正确地、安全的使用方式,经人因工程实验,可以减少操作失误和对人产生的伤害。同时,通过设计透明塑料护罩在操作方式上引导使用者更准确、安全、舒适地进行作业,将以前需要一定使用经验才能顺利进行的工作简单化,为更多需要做此类工作且无操作经验的人提供便利条件。对于青少年用户,家用手电钻可以发挥鼓励使用、锻炼动手能力、发展创造力的积极作用,消除手电钻产品的不安全隐患,将以往的被动式使用电钻转变成积极、轻松地主动式使用。

3.3 使用环境的优化作用

家用手电钻设计更好地优化了使用环境,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操作环境。避免了因局部施工使用电钻工具而影响家庭环境的整洁和卫生,或对一些家庭设施造成不易清理的困难。同时,通过电钻本身解决的灰尘、杂屑四溢的困扰,可以省去佩戴防尘眼镜、防护口罩、橡胶手套等繁琐的程序,更符合家庭环境下使用电钻的需求。

3.4 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产品设计的每一次革新,都会对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如同“蝴蝶效应”,一个局部的革新,也许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升级。就手电钻产品而言,从人工手动打孔到电动工具辅助打孔,再到越来越多的先进的电动打孔工具推陈出新,其目的始终是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人因工程领域知识在产品设计、生产各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生产、生活环境将不断地改善,社会生产力也会不断提高。

创新导入 第11篇

一、感官聚焦导入法

【案例1】人教版必修Ⅰ模块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首先利用投影播放自制影音文件“抗战版满江红” (PPT) , 音频采用歌手罗文演唱的《满江红》 (岳飞词) , 上阙播放日军暴行和中国军民抗战图片, 下阙播放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新版教科书、日军遗留细菌武器, 以及中国人索赔事件、保钓事件等图片。观看影音文件后, 教师讲述:一曲悲壮的《满江红》, 带着我们走进那段充满硝烟的战争年代, 也引导着我们审视今天的世界。

【剖析】据心理学家研究, 人类通过五官获取信息的比例是:视觉80%、听觉11%、嗅觉3.5%、味觉1.0%, 通过视听获取的信息高达90%以上。案例1通过制作影音文件, 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采用影音风暴的形式, 在短时间内将大量视频、音频、图片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感知具体、真实的历史, 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起到感官性课堂聚焦的作用, 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为后续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奠定积极的情感基调。

二、文艺鉴赏导入法

【案例2】人教版必修Ⅰ模块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投影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手稿, 让学生欣赏书法的同时, 教师朗诵诗文, 然后讲述:“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占领了南京, 毛泽东听到消息后异常振奋, 挥毫写下了这首气势恢弘、铿锵有力的著名诗篇, 表达了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 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 从历史的角度来感受一代伟人的豪迈情怀!”

【剖析】文学作品以情感和美感取胜。案例2教师通过朗诵, 引导学生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酝酿情感, 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历史感悟, 弥补历史教学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的缺陷。俗话说, 文史不分家, 文学艺术作品也是广义上的史实, 用文艺作品导入新课, 能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的视角, 完善学生的史料观, 有利于文化史与政治史、经济史知识的整合, 有利于文史知识的整合。

三、价值申述导入法

【案例3】人教版必修Ⅲ模块第六单元第17课“毛泽东思想”。投影文字资料: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说, 毫无疑问, 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 他的思想将继续指导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 一直到太阳永远不再升起, 如果仅仅是从中国的范围来衡量他的划时代的作用, 那将有损这位非凡人物的荣誉。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说, 由于毛泽东的逝世, 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教师导读上述文字后讲述:诸如此类对毛主席的评价, 不胜枚举。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剖析】学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动机在非智力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学习动机与任务价值呈正相关关系, 当学生看重任务的价值时, 就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相反, 如果学生觉得任务没有什么价值, 就会采取逃避的方式, 不会真正付出努力。案例3通过引用名人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任务的重要价值,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吸引学生自发地参与学习, 并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四、先行组织导入法

【案例4】人教版必修Ⅰ模块第三单元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教师讲述: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 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狭义上主要指政体, 即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宏观上来看, 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制型的政治制度, 国家一切权力掌握在一少部分人或个别人手中;一种是民主型政治制度, 国家权力由不同的机构掌握, 采用集体决策方式。中国古代建立的是专制型的政治制度, 西方近代追求的民主政治制度,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西方建立民主制度的最早尝试。

【案例5】人教版必修Ⅰ模块第三单元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师讲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采用代议制和两党制, 成功地探索出了适合于英国国情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对立法、行政和司法权进行了较好的分割。近百年后, 美国建立了联邦政府和相应的政治制度, 对立法、行政和司法权进行了独特的划分, 这种制度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何异同?其原因何在?

【剖析】奥苏贝尔认为, 学习者只有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有效学习, 知识结构才能不断发展。据此, 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即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 提供一定的材料 (先行组织者) , 以便于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合起来。先行组织者分为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说明性组织者是指为新知识提供一个上位的一般性的原理或概念, 再转入新知识的学习, 如案例4中教师介绍了“政治制度”这个上位概念, 有利于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学习。比较性组织者是通过提供前后学习内容的异同或联系, 提高两者的可辨别性, 避免容易产生的混淆, 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有意义的学习, 如案例5中先介绍已学习的君主立宪制, 既能降低学生学习美国政治制度的难度, 又能使学生掌握英美两国政治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五、观点质疑导入法

【案例6】人教版必修Ⅰ模块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字幕投影, 教师讲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对此, 马克思给予了高度关注。1853年他热情地肯定了太平天国: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 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 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 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但在1862年他却说: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 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的全部使命, 好像仅仅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显然, 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为什么马克思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 拨开历史的迷雾。

【剖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朱熹说:“学则须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学会质疑恰恰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换句话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前提。对于批判性思维而言, 我们希望能让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批判性的态度、特质和倾向。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以传授教材现成结论为取向, 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的想象力被扼杀殆尽。案例6通过讲述马克思对太平天国前后不同的评价, 引导学生质疑思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带着批判的精神开始学习新知识。

六、目标期待导入法

【案例7】人教版必修Ⅲ模块第二单元第7课“启蒙运动”。教师讲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欧洲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什么叫启蒙运动, 为什么会发生启蒙运动, 有哪些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启蒙运动有哪些重要影响?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西方这段重要的历史。

【剖析】主动地设置目标是动机的一个重要来源, 当学生确定了学习目标并认为自己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时, 他们会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与学习目标相对的, 是表现目标, 即学习为了取悦老师和同学, 赢得他们的肯定和尊重, 得到社会和群体认可, 表现目标过强, 会干扰学习目标的实现, 学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上, 而不是关注学习的程度和效果。案例7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增强学习目标导向, 并能起到介绍性课堂聚集的作用, 还能引导学生学会相关的学习策略, 在学习历史事件时, 知道应该从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等方面着手。

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课堂导入, 会逐渐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反之, 运用多媒体手段, 将现代教学理论融入到课堂导入, 遵循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 设计出形式新颖、内涵科学的课堂导入, 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促进学生全面而持续地发展。

摘要: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 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在新课程背景下, 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采用感官聚焦导入法、文艺鉴赏导入法、价值申述导入法、先行组织导入法、观点质疑导入法和目标期待导入法, 对历史课堂导入进行创新和优化,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导入,创新

参考文献

[1][美]考其克著.伍新春等译.学习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4.

[2]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2.

[3][美]J.布罗菲著.陆怡如译.激发学习动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创新导入】相关文章:

音乐导入05-14

导入方式05-15

高效导入05-19

导入优化05-19

知识导入06-05

精心导入08-09

做好导入08-10

教材导入09-10

模式导入09-12

数学导入09-19

上一篇:农业经济系统下一篇:岗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