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中色彩运用

2024-06-19

建筑环境中色彩运用(精选10篇)

建筑环境中色彩运用 第1篇

关键词:色彩符号,建筑,高科技

一、色彩本身具有符号象征性

生活当中当我们见到某种颜色的时候, 就往往会引起一些联想, 自然将某一种色彩与某种物体或者某种事物联系起来, 人们用色彩暗示某种物体或者某种事物特征的方法, 就体现了色彩所具有的符号象征性。在远古时代, 原始人认为人的血液是生命之源, 因此人的血液所特有的红色便被原始人视为是生命奥秘的象征。在世界几乎各个地区都发现, 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在埋葬死者的时候, 他们往死者身上涂红色的赭石粉。我国的山顶洞人在埋葬氏族死者的时候, 也是常常在其身上和他的周围撒上很多红色的矿石粉, 意味着血液在周身流动, 虽死犹生, 意在呼唤生命。那么由此可见, 在这里红色所表达的既是代表生者的意念的一种色彩符号。

色彩作为一种符号具有鲜明的标记性。色彩在人类生活中, 不仅能表达人的抽象的意念, 而且还被用来表示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具体物象, 具有鲜明的标记性。由于颜色与所修饰的物体之间有着妙不可言的关系, 所以当代国外的一些建筑, 及环境艺术就越来越注重发挥色彩的这种标记性功能。比如说像非洲的一些城市, 市政建筑大多有一个统一的色调, 要么是白色, 要么是蓝色, 要么是黄色, 它这样的话, 色彩就规范化、统一化了。比如说尼日利亚的拉各斯, 整个城市建筑的色调是深蓝色, 加纳首都阿克拉是白色, 摩洛哥的非斯是黑色, 苏丹的首都喀土穆是棕色。由于城市色调比较统一, 比较一致, 也很鲜明, 所以来这些地区观光的游客, 你向导游说明你是想去白色城市还是想去黑色城市, 导游就会一下子明白了游者的意向。我们国内的城市如青岛的“红屋顶”, 色彩符号也成为这座城市建筑的标记。

二、色彩符号历来与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

色彩在中国建筑文化中也是一种象征“符号”。中国建筑用色大胆、强烈。绚丽的色彩和彩画, 首先是建筑等级和内容的表现手段。屋顶的色彩最重要, 比如, 明清北京皇家建筑, 其基本色调突出黄红两色, 黄瓦红墙成为基本特征, 而且黄瓦只有皇家建筑或帝王敕建的建筑才能使用。黄色 (尤其是明黄) 琉璃瓦屋顶最尊贵, 是帝王和帝王特准的建筑 (如孔庙) 所专用, 宫殿内的建筑, 除极个别特殊要求的以外, 不论大小, 一律用黄琉璃瓦。宫殿以下, 坛庙、王府、寺观按等级用黄绿混合、绿色、绿灰混合;民居等级最低, 只能用灰色陶瓦。主要建筑的殿身、墙身都用红色, 次要建筑的木结构可用绿色, 民居、园林杂用红、绿、棕、黑等色。梁枋、斗拱、椽头多绘彩画, 色调以青、绿为主, 间以金、红、黑等色, 以用金、用龙的多少有无来区分等级。

清官式建筑以金龙合玺为最荣贵, 雄黄玉最低。民居一般不画彩画, 或只在梁枋交界处画“箍头”。园林建筑彩画最自由, 可画人物、山水、花鸟题材。台基一般为砖石本色, 重要建筑用白色大理石。色彩和彩画还反映了民族的审美观, 首先是多样寓于统一。一组建筑的色彩, 不论多么复杂华丽, 总有一个基调, 如宫殿以红、黄暖色为主, 天坛以蓝、白冷色为主, 园林以灰、绿、棕色为主。其次是对比寓于和谐。因为基调是统一的, 所以总的效果是和谐的;虽然许多互补色、对比色同处一座建筑中, 对比相当强烈, 但它们只使和谐的基调更加丰富悦目, 而不会干扰或取代基调。最后是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例如宫殿地位最重要, 色彩也最强烈;依次为坛庙、陵墓、庙宇, 色彩的强烈程度也递减而下;民居最普通, 色彩也最简单。

建筑色彩符号的象征含义脱胎于五色、五行与五方的传统文化观念。按照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五方、五色是相对应的, 典型如社稷坛方台上铺的五色土。五色土象征疆域国土, 中为黄色、东为青色、南为红色、西为白色、北为黑色, 以五色象征五行与天下五方的传统文化观念, 并与春夏秋冬四季流变相联系。具体些说, 即天下五方由五帝统治, 黄帝居中, 其色属黄, 土神是其助手, 手拿一根绳子, 雄视四方;东方太皞, 其色属青, 故称青帝, 由木神辅佐, 手持圆规, 以掌春时;南方炎帝, 其色属红, 由火神相助, 手握秤杆, 以司夏天;西方少昊, 其色属白, 故称白帝, 由金神相助, 手拿曲尺, 以管秋季;北方颛顼, 其色属黑, 故称黑帝, 由水神相佐, 手提秤锤, 以治冬日。与此对应的还有古代都城的城郭四门, 东方苍龙门 (对应青色) 、南方朱雀门 (红) 、西方白虎门 (白) 、北方玄武门 (黑) 。

天坛祈年殿的色彩象征兼顾皇家建筑与祭祀的主旨, 在明嘉靖二十四年 (1545年) 改扩建时, 三层檐由上至下分别覆盖蓝色、黄色和绿色琉璃瓦。而到了乾隆十七年 (1752年) , 祈年殿的三层檐统一为蓝色琉璃瓦, 其建筑色彩的象征意义更加单一、明确。祈年的主旨在祈求农事丰年, 以青绿 (蓝) 色来突出植物的生机勃发与天时的风调雨顺。祈年殿的西南方有一个斋宫, 是皇帝祭天期间斋戒的住所, 作为帝王寝宫, 当以黄色琉璃瓦覆顶, 但斋宫仍然铺蓝色琉璃瓦, 并且不是通常的坐北朝南, 而是坐西朝东。这是因为, 帝王虽为人君, 但作为“天子”, 应表现出祭天的虔诚, 因而在建筑色彩象征上也体现出了“奉天承运”的天命思想。

宗教建筑中以古塔的色彩象征最为典型。比如见于各地的白塔, 如北京的北海白塔、妙应寺白塔、辽阳白塔、扬州莲性寺白塔等, 塔体洁白, 意在暗示佛性洁净无暇, 而且白莲也常作为佛性的象征。此外, 琉璃塔五色斑斓, 其象征意义与佛经记载的佛国五色宝珠暗合。佛教建筑在佛教的教义中规定, 佛寺刷红色, 白墙面上用黑色窗框, 红色木门廊及棕色饰带。红墙面则主要用白色及棕色饰带。屋顶部分及饰带上重点缀镏金装饰, 或用镏金屋顶。这些装饰和色彩上的强烈对比, 有助于突出宗教建筑的重要性。佛教建筑中也可以用黄色, 但相反地, 红色在佛教中比较兴盛。不过不管是红是黄, 都可以给人一种极端的威严和肃穆的感受, 代表了类似皇权的某种地位象征。因此, 这在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 色彩符号也被严格地用来区分权贵。

三、色彩符号在现代建筑艺术中的作用

1、装饰作用

色彩符号在建筑中的首要功能就是装饰。通过色彩的装饰可以使本来平淡无奇的建筑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溶入周围环境或从环境中跳出来, 充分显示个性。除了使建筑物更吸引人外, 色彩还有一项更特殊的功能“伪装”, 通过采用与周围环境地貌或植被相一致的颜色, 建筑可以很好的隐藏起来, 尽量不引人的注意, 这种装饰通常具有特殊的功能, 主要用于军事建筑、能源建筑、机要建筑等。色彩在装饰建筑外观的同时还有重要的标识作用, 色彩可以在不同的建筑之间起到区分标识的作用、在同一栋建筑之间也同样可以起到区分标识的作用。各种类型的建筑, 都有相对适合它的建筑形式及色彩。包括居住建筑的色彩、商业建筑的色彩、办公建筑的色彩、景观建筑的色彩、文化建筑的色彩等, 它是一个集中的、完整的建筑色彩生态体系。城市色彩是指局限于一个城市范围内的色彩, 它涉及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涵盖了历史、气候、植被、建筑、文化等诸多因素。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 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良好的色彩设计正是改善城市面貌, 塑造个性魅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色彩符号能够调节和弥补建筑本身的缺点和不足

建筑物的尺度与比例会因场地等条件的制约而与建筑师的审美理想相矛盾, 色彩的变化恰恰能调节这一矛盾, 将建筑整体变成多个单体的组合, 使原本粗笨的形体变得挺拔、秀丽;平板的外墙对施工有利, 但缺乏空间层次, 单调乏味, 然而在需要突出的部分饰以明亮的暖色, 在需要后退的部分饰以灰暗的冷色, 并在色块边缘设突起的线脚, 则可丰富空间层次, 使立面表达生动;红色的建筑给人热烈喜庆的情感体验, 而大面积的红色则给人单调、浓艳、沉闷的感觉;水泥状的灰色给人压抑、郁闷之感。但红色与灰、白等高明度颜色相配, 带给人的却是爽朗、鲜明的感觉;灰色建筑局部与鲜艳的色彩相配, 则显得稳重、宁静, 更有活力。不同方向的建筑色块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情感, 水平方向的横向色块可表达舒展与宁静;垂直方向的竖向色块可表达挺拔与高耸;三角形与梯形的建筑色块具指向感;用不同颜色和大小的三角形做装饰可使平凡的建筑变得引人注目。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中, 合理巧妙地运用色彩, 可以使自己的建筑在灰色的"水泥森林"中不经意地张扬自己亮丽的个性。

3、色彩符号能够体现传统建筑和地方建筑的特色

色彩造型是创造建筑整体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筑的色彩不仅能满足人们享受色彩美的愿望, 而且能增加建筑的表现力, 突出建筑的个性, 体现地方的特色。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 曾出现过形式丰富的多种多样的民居, 这些民居都是人们再适应自然谋求生存的过程中, 针对当时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经过反复摸索而创造出的建筑形式。经济实用是它们诞生的灵魂, 材质是他们处世的面貌。可见建筑最初的地域差异是完全自发形成的, 而今天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城市中, 科技的高度发达使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局限越来越微不足道,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发达的交通条件使我们可以轻松得到在以往属于“特产”范畴的东西, 就地取材的传统民居在材质上所表现的特色正在削弱。全世界的城市都在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建筑材料, 全世界的城市都在流行着相同或相似的建筑风格, 既然趋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 那么在今天我们还有没有必要提倡地域特色呢?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 物质的进步促使我们舍弃一些落后的和不具备现实意义的东西, 使我们同化;另一方面, 精神的需要又促使我们去留住一些美的能够增强自我认同感的东西使我们多样化, 唐诗宋词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 就因为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使我们得以借之寄托对自身归属的荣誉感。因此, 在建筑色彩的设计中恰如其分的引入地方特色十分重要, 它可以提高建筑色彩文化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塑造城市形象的个性魅力、增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心理认为感。

4、色彩符号营造建筑的气氛和格调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电子技术也加入到建筑的色彩设计中。秉承科技奥运的奥运场馆建筑充分体现了后现代建筑的特质。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 为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鸟巢”的整体色彩语汇包含着深沉的灰、明朗与热情的红。将“人—建筑—环境—色彩”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中国红”灿烂热烈的色彩理念在奥运设计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水立方”是与“鸟巢”遥相呼应的水蓝色神奇建筑。白天, “水立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如同一片柔和温润的“泡泡”如诗如画;夜晚, 它的灯饰效果强调更加科学的照明方式。光与影的巧妙组合, 使之整体面貌更加曼妙多姿。水蓝色的水晶宫殿发出耀眼的光彩, 点亮了夜空, 演绎着梦幻色彩。“鸟巢”与“水立方”的红、蓝辉映, 加之奥运村主墙面“黑、白、灰”的水墨画效果, 中国传统色彩在奥运建筑中的运用达到了极致。高科技孕育而生的现代化建筑会透射出冰冷的气息, 但有了色彩符号的合理运用建筑又显得轻松、亲切与和谐。色彩符号则是最重要的气氛和格调的创造因素。

四、色彩符号应该与建筑紧密结合

色彩符号对于建筑来说不是装饰的、附加的, 而应在设计时以结构为出发点, 与功能、形式等相结合, 色彩变化也要与形体变化相结合, 这样才有利于表现建筑的性格, 体现建筑的特点。使色彩真正的服务于建筑, 成为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中国红”的运用。红色在大型建筑中非常难用, 由于红色的波长强、刺眼而跳跃, 用不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形象。为了体现建筑大气宏伟的感觉, 它的建筑外观色彩运用的并不是单一的一种红色, 而是从建筑本身的结构出发, 通过反复试验, 现场观察, 实物对比, 最后确定借用故宫红的色彩, 采取多种渐变的手法。于是, 就有了中国馆外表从上到下, 由深到浅四种红色的“退晕”渐变, 上面重一点, 下面轻一点, 既传统又时尚, 丰富了中国红的内涵, 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层次感和空间感, 极富生气和活力。“中国红”的合理运用, 传达出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 这是色彩符号在建筑中的成功运用。

色彩符号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依附于建筑的总体设计理念, 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而且是一种特定的符号, 传达特定的视觉效果和建筑的内容。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提到:“色彩就是力量, 就是对我们其正面或反面影响的辐射能量, 而无论我们对它觉察与否。”可见色彩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 光的合理运用以及新型建筑涂料等高科技手段的加入, 使色彩符号更具有时代特征。我们应该很好的把握和运用, 使色彩符号与建筑真正的结合在一起, 服务于建筑, 在建筑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l]张绮曼, 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2]高履泰, 蒋仁敏.建筑色彩原理与技法[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3]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4]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5]焦燕.建筑色彩的表现与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6]于雪.浅谈色彩符号的心理问题与居住环境[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 09 (9) .

空间环境中色彩运用的探究 第2篇

环境设计色彩的理论起源

远古时候人类就有了色彩象征与心理暗示的意识,古埃及人已经懂得了对色彩进行调节运用,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努力研究色彩运用的技能。歌德在1800年发表的文章《色彩基础理论》中讲述了人类为了彻底弄清楚色彩的关系理论,并且强调了色彩在生活中与人类密切的重要性。在这个社会发展迅速的时代里面,环境设计色彩是以色彩调节运用为中心,去创造作为具有新颖色彩运用机能的技术,环境的设计就是要根据色彩,物体的搭配已此来设计出让人心优的环境。

环境设计色彩的理论基础

环境色彩就是以色彩为中心,去创造具有新颖,色彩搭配非常完美的设计方案。在如今20世纪环境设计得到了重新登上了文明发展的舞台。它是一种技术,由于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里面的要素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人们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总是与一定的时代互相适应,因此空间环境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总是能表现出时代性。从公共场合、公园、交通,住宅等的建设和环境形式来分析所谓的风格和流派。人类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时代,又从工业时代发展到现在的信息技术时代,不同的环境设计风格和流派都是此消彼长、意义非凡,说明不同时代的人类对环境设计能力的认识和发展。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迅猛为环境设计色彩的运用方面提供了材料和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和创新,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新型材料和新型工艺可能给室内外环境带来的舒适美观的配色设计。一个安全、舒适、宜人的环境设计方案,从环境设计的功能来说,就是需要合理设计、安排、组织空间、完美的配色。环境空间的设计首先要保证人能在安全高效,便捷的环境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或者其他的活动。环境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可以通过视觉器官为人们感知,产生了物理和心理,生理等不同作用和效果,研究和运用这些作用和效果来为环境设计在色彩的探究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环境设计在色彩中运用的作用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深深影响到我们生存环境的方方面面,以信息技术为内涵的环境各要素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设计美丽环境时,环境设计中最重要的作用主体就是色彩,环境设计方面认为人和环境设计中色彩的相互作用表现是刺激和效果运用。人受到环境设计各个方面带来的刺激,就会表现出对环境设计还有色彩的运用的心理影响,这就是效应。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一般做法是把环境的布局方案计划好,以便物体色彩的搭配,设计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画面。每一个设计方案都是通过合理布置规划,设计出生态环境优美的环境体系。例如,在设计校园建设方面,我们会首先考虑环境文化建设,把绿色生态和校园建设相结合原则,这便是利用环保功能的 来提高环境质量、净化空气,并且在布局上考虑色彩在环境的运用和水景,适当穿插花蕾,树木高低错落有致有序形成非常完美的总体效果,达到色彩在环境设计中合理的运用。

色彩的表情

色彩本身就是没有任何灵魂的,它只是代表着一些意义,让人们可以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个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具有非常丰富的色彩世界里面,积累了许多的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和外来色彩发生了一定的呼应时,人的心理就会有某种情绪。每一个颜色它们都有自己的表情和代表意义。每一种色相,处于不同的颜色搭配关系时,色彩表情特征,就好像要说出每一个不同性格的特征困难,但是对于典型的性格作些描述,还是有些趣闻。例如红色和黄色是有着强有力的色彩,是热情、冲动的颜色代表。让人心理上感受到温度。象征着光明,活力,是让人激动的色彩。因此红黄色大量运用在游乐园,运动场等地。然而蓝色和绿色则是平静自由的颜色,天空,大海,森林显现的都是蓝色或绿色,会让我们联想到大自然无限的空间或者清新的空气,因此蓝色和绿色可以使我们的内心平静,所以蓝绿一般出现在医院,休息室等场所。信息社会环境中,不管是建设公共场所的建设还是装饰点缀,都离不开色彩搭配和运用的问题。在环境设计中色彩的运用需要根据不同地域、气候、人文或者其他因素,对不同的环境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以进行实用目的为主,统中有分、文中有合的全分位的色彩完美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好环境设计的最佳效果。色彩情感的产生,并不是它本身的功能,而是人们赋予色彩的文化特征,使它们具备某些意义和象征。所以在环境设计中,人们往往会采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因为人们会受到文化或者心理因素的影响,使人们对色彩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感受。

总之,随着现代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我们要根据不同空间场所的功能和环境,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环境色彩的合理运用,力求创建出舒适,美观的生活空间环境。

色彩在建筑中的运用和探讨 第3篇

自古以来, 色彩在建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色彩构成也是我们学习建筑设计的基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建筑色彩的认识也逐步提高, 彩色建筑也逐步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建筑师们通过运用各种色彩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结合新颖的建筑造型, 创造出一个个赏心悦目的彩色建筑, 这些建筑也成了城市的标志, 有的甚至成为世界建筑的标志。由此可见, 彩色建筑已经在建筑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建筑色彩搭配

色彩为人们的第一视觉, 它能影响人们心理, 能改变人们对建筑的认识。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 用科学分析的方法, 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 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 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 它与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同样重要, 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色彩是千变万化的, 如何使用色彩, 如何将色彩恰当地运用在建筑上, 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建筑, 是我们每个建筑师需要学习的。

建筑色彩的使用是否恰当不仅关系着建筑本身的形象, 有时甚至会影响建筑建设城市的形象。以北京来说, 灰墙、灰瓦构成了四合院建筑色彩的基调, 透露着北京浑厚、朴实、宁静的文化底蕴, 而故宫采用黄色琉璃瓦顶、枣红色的宫墙廊柱、汉白玉楼台, 体现着封建帝王的至高无上, 这种灰色和金色的相互映衬更能显示出首都建筑的特色。最近, 很多城市都出台了关于城市建筑色彩控制导则, 明确了建筑墙面主色调和建筑辅色, 现在每个城市建筑色彩都在强化个性, 想形成自身的色彩景观特色。笔者认为, 用建筑色彩来强化城市个性是可取的, 但建筑色彩一定要与当地的自然山水相协调, 与当地的城市空间相协调, 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协调, 不然就会反过来影响城市环境。

彩色建筑是要用两种以上的色彩, 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搭配, 进而形成具有彩色特点的建筑。建筑的色彩搭配主要有3种:第一种运用同种色进行调和, 通过色相、明度及纯度相互转化, 让建筑色彩产生明暗、强弱对比, 进而打破建筑色调的单一感;第二种运用相似色进行调和, 采用色相相近的色彩, 如红与橙、蓝与紫, 依靠他们之间相同的色相搭配让建筑上的色彩产生共生关系;第三种运用对比色进行调和, 采用色相相对的颜色, 如红与绿、黄与紫, 用一组或者两组对比色, 通过提高一种颜色或者一组颜色的纯度, 降低另外一种颜色或者一组颜色的纯度, 在这些纯与暗的色彩中再加入一些能够分隔和融合的色调, 如黑、白、灰等, 再通过颜色面积多少来划分, 让建筑的色彩既和谐又美观。总之, 色彩选择不宜过多, 以3种为宜。

3 彩色建筑实例浅谈

成功的彩色建筑让我们赏心悦目, 是它让我们在记住一个建筑的同时, 还记住了一个城市、一段历史。以下简单引入几个实例, 来分析一下彩色建筑的特点。

在巴塞罗那, 有一座被人们称为“小黄瓜”的地标性建筑物———阿格巴 (Agbar) 大厦, 这座大厦是由法国的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 (Jean Nouvel) 设计的, 建筑面积达39000m2。阿格巴大厦和英国的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体型虽然相近, 但两栋建筑外表皮色彩却是十分的不同。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外表皮全部为幕墙, 看上去就几道色泽深暗的螺旋线向上升腾, 然而阿格巴大厦的外立面颜色却是十分的丰富, 更具创造性, 它被多种颜色的表皮包裹, 入夜时分, 满天灯火, 整个大厦五彩斑斓, 光彩夺目。装在表层的颜色铝板和4万座红色、蓝色和橙色的窗户, 它们会随着太阳的升起落下, 表皮颜色从红色到蓝色逐渐变化, 极其富有流动感。而建筑顶部用玻璃和钢构打造的白色穹顶在变化的色彩中异常醒目, 极具特点。阿格巴大厦以它独特的曲线造型和外立面千变万化的色彩成为世界办公建筑的标志 (见图1) 。

三里屯太古里建筑群由欧华尔顾问公司指导, 日本前沿建筑师隈研吾领衔设计, 位于北京朝阳区工体北路与三里屯路交汇处, 占地5.3×104m2。它由19幢低密度建筑组成, 每栋建筑采用了大胆的用色和不规则的几何线条, 花园、庭院和小巷点缀其间, 打造着一种全新的开放式购物街区。绚丽的色彩和自然的材质, 使得三里屯太古里从众多的购物街区里脱颖而出, 成为北京的购物、休闲、娱乐中心。建筑师通过简单的几何造型和大胆的用色, 让太古里每幢建筑都极具个性, 创造出一种非常前沿的商业建筑设计。这种全新的建筑形式已经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外国人在这里休闲、娱乐和生活。三里屯太古里充满创意的理念与设计也吸引了很多商户来这里开设概念店和旗舰店, 呈现出了独一无二的品牌效应。三里屯太古里现已成为北京最著名的时尚地标, 也成为了世界商业建筑的标志 (见图2) 。

夏雨幼儿园由大舍建筑事务所设计, 占地面积9 900m2, 位于上海青浦新城区, 夏雨幼儿园采用清新艳丽的块状色来表达建筑的特点。俯瞰整个园区, 它真的很像白色瓷盘上装满带着绿叶的红色和黄色的橙子。夏雨幼儿园共15个班, 每个班以院落形式组合, 教室和办公部分被两个大曲线围合起来并形成各自组团, 以一实一虚形式存在, 两者通过主干道连在一起。在班级单元的设计上, 与院落相连的活动室全部设在首层, 卧室设计在2层, 卧室与首层相脱离并覆以红、黄、绿这样鲜亮的色彩, 这种色块使得建筑的漂浮感很强, 这种漂浮的色块让幼儿园生机勃勃。这样明快和鲜艳的色彩和孩子们纯真活泼的性格很符合, 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漂浮的色块建筑形式也形成了幼儿园建筑的特点 (见图3) 。

Skane校医院传染病研究中心由CF Moller建筑事务所设计, 面积25800m2, 这所医院是瑞典马尔默市斯科讷地区最大的雇主,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公司之一。这个建筑的成功之处在于体型和外观与众不同, 它的外形被设计成一个圆桶状。2~4层为病房区, 考虑到传染病防治的基本需求, 其内部环绕无菌走廊, 外部环绕玻璃阳台, 为加强这几层的日光照明, 在每个玻璃阳台之间设计一段橙色、红色、绿色的墙壁, 不仅使得整座建筑热情明快, 绚烂多姿, 而且可以让患着在康复过程中感到阳光带来的舒适和温馨。大厦1层急诊室以白色为主, 最上3层为诊断和治疗区以蓝色玻璃幕墙为主。整个建筑就像旋转的木马一样, 伴随着音乐心情就会飞上云霄, 像健康的孩童一样无忧无虑。建筑大胆的用色及用丰富的色彩进行辅助治疗, 成为医疗建筑的一大特点 (见图4) 。

4 结语

总之, 利用色彩可以美化建筑。特别是体型单一的建筑, 更需要用色彩来打造建筑的美感。彩色建筑非常宽泛, 其色彩关系比较复杂, 所以正确地使用色彩, 并通过正确的构图关系, 打造一个成功的彩色建筑是有一定难度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地学习色彩构成, 深入了解颜色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才能运用好色彩。建筑师在发挥创造性的同时要慎重考虑色彩建筑的地域性与时代性, 这样设计出来的彩色建筑才能增添城市的魅力。

摘要:简述了色彩的重要性以及色彩在建筑中的搭配关系, 通过对Agbar大厦、三里屯太古里建筑群、夏雨幼儿园、Skane校医院传染病研究中心等不同类型建筑色彩的学习, 使我们更加具体地认识色彩所创造出的精品建筑。色彩是丰富的, 同时色彩关系又是复杂的, 只有不断地学习色彩构成, 才能设计出一个个符合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精彩建筑。

关键词:色彩,建筑色彩,彩色建筑

参考文献

[1]程蓉洁, 伊德元.色彩构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陈飞虎.建筑色彩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3]刘古岷, 陈小兵.现当代建筑艺术赏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

[4]大舍.优胜奖:青浦新城区夏雨幼儿园, 上海·中国[J].世界建筑, 2007 (2) :26-34.

浅谈色彩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第4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装饰;室内;色彩;应用

色彩是装饰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建筑色彩是再现建筑第二生命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正确地观察和掌握客观物体的色彩规律能提高建筑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建筑色彩造型的能力,是建筑色彩表现的关键。因此,要提高设计者的色彩表现水平,不仅要强化色彩意识,还要掌握建筑色彩的整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1建筑装饰色彩的组成

通常建筑在装饰设计中都会将色彩分为三大类型,即主体色彩、陪衬色彩以及点缀色彩。只有让色彩层次分明,才能突出艺术设计人员想要表达的主题,也能使建筑装饰更富有艺术气息。以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来讲,其色彩的组成分别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1.1主体色彩的运用

在对建筑的室内装饰进行设计时,通常需要确定一个主体色彩,这种色彩是体现建筑装饰效果的主要主导色彩,占据室内装饰的大部分色彩面积。主体色彩的选择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作用或者业主的个性喜好来确定是选择暖色系或冷色系。目前较为常用的主体色彩大都是以白色为主,或者在白色的基础上稍微加入其它色彩使其色相有些许变化,如粉色系等。主体色彩的选择是否恰当对于后面陪衬色彩与主体色彩的搭配效果有着很大影响。在具体的建筑装饰设计中,主体色彩需要根据实际的环境、功能、喜好需求来确定,通过灵活运用实现理想的装饰效果。

1.2陪衬色彩的运用

所谓陪衬色彩的运用,其主要作用就是利用不同的色彩运用达到对比、烘托或加强主体色彩。使装饰效果更佳的一种设计手法。陪衬色彩的选择是根据主体色彩的性质来确定的。因为在装饰设计中若只采取一种色彩,整个空间会显得特别单调空洞。而利用各种不同的陪衬色彩则能够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帮助室内装饰呈现出缤纷色彩,千姿百态的艺术效果。使室内形成一个统一而又有层次的和谐空间。

1.3点缀色彩的运用

在建筑装饰设计的色彩运用中,点缀色彩的运用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设计手法,其往往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给整个装饰设计效果再提高一个层次。点缀色彩的占用比例非常小,但却是装饰效果中最吸引人们眼球的部位。通常点缀色彩的整体色调要与主体色彩呈强烈对比的方式,这样能够突出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感官上的视觉冲击,赋予建筑室内空间更大的活力。但点缀的色彩不宜过多或过杂,以免产生杂乱无序的感觉。

2色彩意识的强化

物体的色彩来源于光源的色彩和不同质物体对光的选择吸收与反射的能力。对于物体的色彩,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地点,对其认识和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建筑装饰中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使用色彩,必须对色彩有全面的了解。

2.1色彩形态的理解

色彩与形体是建筑色彩的重要因素,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正是形与色产生的建筑形象使我们获得了艺术的享受。形体的色彩主要来自构成色彩关系的三方面,即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光源色是由于光波的长短不同,形成了光的不同颜色,绘画上称为光源色。光源色是光自身的色彩倾向,它影响物体的色彩。自然界中的色彩现象正是由于光源色的差别及其变化才使物体的色彩变得丰富多彩。

固有色是受光物体对光源色的色彩吸收与反射作用形成的,由于各种物体吸收与反射色光的性质不同,在人们的视觉上形成了不同的颜色,我们称物体上所呈现的颜色为固有色。固有色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世上本无固有色。

环境色是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尤其是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另外在暗部中反映较明显。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能够微妙的表现出物体的质感。也大大丰富了画面中的色彩。所以,环境色的运用和掌控在绘画中非常之重要的。

2.2空间色彩的把握

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色彩与空间的关系才能解决本质问题。空间距离近的,物体轮廓清晰,明暗色调差别大;空间距离远的,建筑物体轮廓模糊,明暗色调差别小,建筑物体明暗面层次不清且色调统一。我们在装饰设计房屋时,除了要考虑它的实用性,还要考虑建筑装饰的美观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协调性;建筑物装饰不仅反映出其本身的实用性,同时也能带给人们美的视觉感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常常利用一座有装饰特色的美丽建筑物作为这个国家和地区的象征,这充分反映了建筑色彩的艺术价值。

2.3建筑装饰色彩与色彩的关系

科学实践证明,物体的色彩是因光的照射形成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色彩是光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光是其发生的原因,色是其感觉的结果。建筑装饰中的色彩分装饰色彩和建筑表现色彩两大类。装饰色彩着重研究物象固有色的对比、协调及颜色组合、色调问题,在色彩运用上较之建筑表现色彩注重色的单纯和大色域对比,主观性较强;而建筑表现色彩也考虑不同建筑固有色因素、不同材质色调的协调问题,但它更注重不同光照条件下建筑的客观色彩变化以及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各种色彩关系。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相互联系,都各有特长又都有局限性。

3整体观察和表现在建筑色彩中的运用

3.1整体观察

任何物体的色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认识色彩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整体观察、互相比较,分析和发现色彩的关系。整体观察是为了把握和控制画面的基本色调和大的色彩关系而对描绘对象的整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比较是整体观察的深化,是认识客观对象的第一要素,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建筑体间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进行反复比较,分辨色彩倾向,寻找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和差异,才能掌握对象诸种因素的正确关系。

①色调比较

色调是指各种颜色不同的建筑体所构成的色彩在明度、冷暖、色相、纯度等方面的总倾向,也指建筑效果图的主要特征。调子之间的比较,目的是为了确定调子的明度、冷暖和色相的倾向,使描绘内容有一定的气氛特征,统一本来彼此不协调的色彩。因此,首先要看到一个整体的、和谐的大小色块所组成的总的色调特征,其次把对象、光源、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全面地观察比较,在整体比较中捕捉色彩.

②明度比较

建筑色彩的明暗差别,即深浅变化为明度。建筑色彩的差别又包括某种建筑色彩的深浅变化和不同色相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在比较明度时一定要把重要的颜色找出,再把亮的颜色找出,然后由深到浅排列,建立一个次序。

3.2整体表现

正确表现色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整体-局部-整体。首先控制建筑场景的基本色调,把建筑场景的背景与主体、一处风景的天空远景与近景等概括归纳为几大色块,抓住对象的总的感觉,通过比较找出较为细微的变化,找出局部在整体中应处的位置,并始终以整体调子和冷暖、明暗关系来检查反光和环境光对色调的影响,又以大的色彩关系去衡量局部细节的准确度,再提炼概括。

4结语

色彩能滋润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情感,丰富我们的生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为提高环境艺术质量,必须重视环境色彩的研究,才能避免环境色彩中色彩混乱、单调、贫乏、大同小异或是“色彩污染”现象在建筑和城市环境中到处泛滥。

参考文献:

[1]魏永利.美术技法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色彩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第5篇

1 建筑色彩与造型的关系

色彩与造型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果说造型是物体的躯体, 色彩则是物体的衣表, 二者统一整合就能充分表达该物体所具备的意义。建筑作为审美信息载体的视觉语言, 通过实体的物质表现, 以视觉符号组合的方式呈现视觉的价值。在建筑的造型语言表现中, 色彩成为物体形态的表达工具及情感象征的要素, 以其独特的功能且完善地配合, 让人们便捷对建筑审美的分辨与情感的认知。

色彩与材质关系:物体造型构成的要素中与色彩息息相关的, 主要是材质及加工程度和色彩的面积, 色彩与材料本性、加工程度, 对用色及其效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色彩是材料的天然属性之一, 各种材料都有它的自然本色与自然环境有很强的亲和力。随着科技进步, 材料科学的发展, 用于设计中的材料日益增多, 其中包括新发现的天然材料和新创造的人工材料。因此作为建筑审美情感表达的色彩, 也更加绚丽多彩。而各种材料的质地、质感更加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

材料的质地是它的表面的粗糙或光滑的程度。有的材料表面质地有增强色彩的效果, 反之, 则有减弱色彩的效果。如纹理明显的暗色木材就可以强调其本身的色彩。有花纹的材料的表面适用刺激强烈的色彩, 反之, 适用刺激薄弱的色彩。有光泽的材料表面能强调其色彩的表现效果, 凹凸起伏的质地则抑制色彩的表现效果。另一方面, 由于粗糙材料的反射率比较低, 所以在粗糙表面的材料上的色彩看起来要比在光泽材料上的色彩浓重一点。反过来色彩对改变材料的视觉效果也有一定作用。由于色彩具有冷暖, 远近, 软硬, 轻重的特点, 将适当的色彩运用在某种材料上, 可以相对的改变材料给人的感受。比如景观环境中的树桩造型的水泥墩, 用暖黄棕色的涂料能将冰冷的水泥墩刷成很舒服的树桩色彩。运用色彩对比的铺地块体装饰地面, 可以增加景观的美化效果, 创造人们行走的乐趣, 还可以成为环境中有效的视觉导向。

色彩的面积效应:客观的物像无论点、线、面、体一旦在视网膜上成像, 都占有面积, 没有面积就不能成像, 没有面积就不会有形体感, 所以视面积是色彩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视面积的大小对研究色彩心理的影响有较大的关系。视面积大, 心理作用强;视面积小, 心理作用弱。人对色彩的感觉及情感反应因面积不同而不同, 而且差别是明显的。

建筑环境工程中的室外环境, 色彩的使用一般都是大面积的, 面积对色彩的效果影响极大, 色块越大, 色感越强烈。一般情况下在小块色板上看来很清淡的色彩, 一旦涂到墙面上可能会使人觉得鲜明和浓重, 在建筑上使用颜色, 除小面积以浓重鲜明的颜色作点缀外, 一般应降低彩度, 否则难以获得预期的视觉效果。

2 环境色彩的配置关系

色彩本身没有绝对的美或不美, 应该说只有不美的色彩组织, 而没有不美的颜色。它的美是在色之间的相互组合的关系中所体现, 我们研究色彩就是揭示它的“关系”, 强调它的“组织”作用, 色彩配置关系中经常使用的主要有同类色相、对比色相、邻近色相、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等几种配置关系。当色彩配合的形式与人心理形式相吻合时, 人就会感到和谐愉悦。

同类色相的配置:同类色相是指色距很近的色相, 同类色相的配置既有色相上的同一基调, 又有色调冷暖、明暗、浓淡的细微变化。是一种“大同”中有“小异”的同类色调和方式。它具有平和、大方、简洁、清爽、完整静寂的性格。最能使环境色彩取得整体协调和完美统一, 常用于庄重而高雅的空间, 它也可以使那些形态杂乱、陈设繁杂的空间得以整顿。

对比色相的配置:对比是两种以上不同个性的色彩的对抗程度, 对比色双方不包括对方的色素, 形成强烈、鲜明、活跃的环境性格, 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运用感充满力感的色彩配置, 在空间环境里要特别注意色块的“面积效应”, 慎用大面积的对比色块和同等面积的色块对比, 以造成色感紊乱。

邻近色相的配置:邻近色相的色距, 介乎同类色相的短色距和对比色相的长色距之间。邻近色的组合, 既保持色调邻近的亲近性, 又显现色距拉开的差异性。邻近配置的色域较广, 色彩的幅度较大, 可以收纳的色相较宽, 它在环境空间中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和宽泛的包容性。

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的配置:有彩色系的各种色调与无彩色系的黑、白、灰都很容易取得和谐的视觉效果, 无彩色系显得平静、素雅。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的配置既可避免无彩的过分沉寂, 也可避免重色的过分喧闹, 在环境艺术中不论是建筑单体还是内部空间环境, 都运用的非常广泛。

建筑环境色彩造型设计, 所遵循的色彩配置结构原理, 必须综合考虑建筑所处的具体位置、面积、环境要求、功能目的、地方民族传统、服务对象等因素, 根据建筑所传达的不同的信息与意义作整体规划, 应用色彩的特性来为建筑所传达意义服务。

3 色彩对建筑环境的创造

色彩可建立在建筑形体之上以传达人们认知情感, 色彩对视觉效果影响是十分强烈的, 它往往给人非常鲜明而直观的视觉印象, 同时它是建筑造型中最直接有效的表达手段, 它使建筑造型的表达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

在建筑的活动中, 往往会受到功能、造价、技术以及设计规范等多方面条件的约束, 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 以致建筑往往难以摆脱平庸和单调, 而色彩的使用则为建筑提供了创造富有独特魅力的建筑环境的可能性, 为建筑增添了难以言表的生机和活力, 使我们的建筑造型大大的丰富起来。

对空间层次关系的再创造:运用色彩远近感的差异可以对已有空间层次加以强调, 可利用适当的色彩组合来调节建筑造型的空间效果, 并对建筑的空间层次加以区分, 增加空间造型的主次关系, 建立有组织的空间秩序感。

对空间比例关系的再创造:建筑的尺度和比例一般受地段的条件及建筑面积的制约, 建筑立面上各种构件的尺度和比例也是由各种具体条件所限定, 建筑师应该满足这些要求, 但适用的尺度与比例常常会和建筑造型的审美意愿发生矛盾。通常可以运用色彩造型的方法调整建筑形体和界面比例。对建筑中同一性质的表面施以不同的色彩可以使尺度由大划小, 造成适宜的、或较小的尺度, 给人以亲切、精美之感。反之, 也可使若干个零乱狭小的空间立面用统一的色彩组织起来, 以达到对空间比例的重新划分与组合。

材质的表现超本质的创造:建筑是各种材质的集合表现, 材质是反映建筑造型界面的基本特征, 色彩的表现可以对杂乱的肌理得到整顿而变得统一协调, 也可以使得过于平淡单调的材质变得丰富多彩, 超过材料本色的表现力。

摘要:色彩在环境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是环境艺术的重要视觉元素。首先掌握色彩的重要特性及色彩的配置关系, 色彩与造型的形、质关系, 综合考虑色与光, 色与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建筑环境的地域具体位置、功能、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等因素进行建筑环境的创造, 让环境通过色彩等视觉元素, 来传达环境的信息与情感。

关键词:建筑,色彩,造型,色相,对比,诱目性

参考文献

[1]张亚洁, 张康宁.浅谈建筑环境中色彩的运用, 山西建筑, 2009-02-10.

浅谈色彩在环境艺术中的表现与运用 第6篇

一、从不破坏形体到变化形体

就自然界而言, 在其中的任何物体之所以能被人们所感知, 主要原因便是由于该事物所具有的形体和色彩在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就人们的主观意识而言, 为了能够正确的反映自身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表达自身的主观情感, 他们必须要做到事物的形体和色彩在表达上的内在和谐。就色彩在事物中的表现而言, 首先由于色彩有着优于其他视觉元素的特征, 它与环境氛围、建筑空间、形体构成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环境艺术。建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 正是由于色彩在建筑中的运用, 才能够使建筑不仅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巧合地融合在一起, 还能够增强建筑形体的可识别性。事实上, 建筑作为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自身所具有的美感也是通过形体和色彩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这其中也给我们昭示了色彩在建筑中的一个重要作用。

此外, 色彩除了赋予建筑以可识别性, 还为建筑提供了形体在创作中的可能。在设计中, 通过色彩之间的简单的对比, 便可以创造出很多形态丰富的样式, 从而增加建筑形体的内涵。而色彩自身所具有的远近差别, 则可以给人们在感知方式上造成前后、远近等不同视觉上的错别。根据色彩的这一原理, 我们可以在建筑的色彩上进行适当的调节从而来创造建筑形体之间的空间效果, 从而使其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空间层次, 增加形体的趣味性和丰富感。

二、从不模糊结构到穿透结构

对于建筑来讲, 轮廓线的清晰性很重要, 建筑形体主要由建筑边缘的轮廓线反映出来, 建筑的边线包括屋顶轮廓线、竖向转角以及地面线三种。用色彩来强调建筑的外轮廓能够使建筑的形体得到更好的表现。例如, 在建筑中, 用色彩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建筑的小型部件或者对门窗洞口的边框, 都能起到突出建筑内轮廓的作用, 从而使整个建筑的轮廓结构显得更加清晰。此外, 随着色彩性格的发展与转变, 色彩间的位置关系显得更加微妙, 这不仅在张力表现上色彩能够引起视觉的延续, 而且还能够使空间的秩序发生移位, 从而将色彩的表现渗透到结构边缘并无限延伸, 其结果便是给人造成在视觉上的不完整性和透明性。色彩在建筑中所引起的这种结构的变化便是现代环境中的穿透视觉, 正是这种视觉的运用才使环境在视觉交错的空间中完成了虚实之间的转换。

三、对建筑的配合、从属、补充到主导、冲击、跨越建筑

色彩在环境艺术中, 不仅能够反映建筑造型界面的一些基本特征, 而且还能够将建筑杂乱的肌理变得统一而又协调。进入现代以后, 伴随着新艺术观念的不断发展, 色彩在艺术中的表现也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形式。这不仅表现在色彩在新艺术观念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具有力量, 而且还表现在色彩在于结构的结合中不再仅仅是附属、补充, 而是起到了一种主导的作用。

其中色彩对建筑空间中的层次、空间比例关系、材质的表现等方面而展开的再设计与创造不仅使建筑的空间造型显得更加主次分明, 而且也使空间显得更加具有秩序感。而新色彩的运用则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不仅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更为重要的是新色彩的运用还改善了传统建筑中的形式特点。以墨西哥著名景观设计师路易斯·巴拉干的作品进行分析, 纵观他的设计作品, 我们可以发现设计师路易斯·巴拉干在设计中追求鲜明的个人特色。其中主要表现在各种色彩浓烈鲜艳的墙体的运用上, 通过各种艳丽的色彩, 使几何化的简单构筑物透出丝丝温情, 并用色彩塑造空间给空间加上魔幻诗意的效果, 毫无羁绊的表达着他的情感。色彩不再受建筑的风格、构思、材料、结构、空间等许多方面限制, 其创造性地使用, 将直接改善和提高建筑与人的情感沟通, 表述实用美术与现代艺术碰撞后引发的思考, 使建筑不仅满足人们物质需要, 更能体现建筑时代精神。

四、对情感的表达、隐喻、象征到精神及物质的片段、整合和错位

“人着色于物体”改变了被着色物体的“自身本质”, 色彩无声地传达了各种思想、感情和情绪, 可以说色彩变成了语言、思想和感情, 让人们在一定的色彩环境中, 感受到色彩的无限魅力。建筑造型和色彩造型的精神效应和情感表现力, 既涉及色彩刺激, 又涉及不同人对色彩的不同的生理反应, 既有关于观者的视觉经验, 也与个人的记忆、刺激等心理活动发生联系, 还取决于个人环境的关系。

以越战军人纪念碑为代表, 众所周知, 越南战争在美国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为了表达对越南战争中死难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在该纪念碑的造型设计上, 将纪念碑设计成两个直边相连接并成一定角度的直角三角形嵌入凹陷的坡地的形式, 从整个造型上来看, 该作品是由黑色花岗岩砌成的挡土墙形象, 纪念碑上铭刻着每一个在战争中牺牲战士的名字。在视觉上, 随着人们缓慢地进入凹地, 纪念碑上的名字也越来越清晰, 心情也随着逐渐沉重。这种情感的实现无疑是纪念碑在设计上的定位所决定的。这也正是这个纪念碑的设计者的设计出发点。在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者紧紧围绕着设计的主旨, 用纪念碑在空间与色彩上的表现来表达设计的内涵, 也完全抓住了人们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的心理审美特征, 以情感环境空间语言和色彩的造型形式语言, 控制了处于这个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思想感情, 使人们的心理空间和情感空间取得了一致的效应。在此基础上, 作者又把色彩的象征意义、隐喻趣味和固有的色彩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以黑色所具有的压抑、沉闷、罪恶、恐怖、悲哀、严肃、深沉、不幸等色彩心理和情感联想充分表达, 并与材质紧密结合。通过多种要素的绝妙运用, 新色彩完成了精神与物质的片段重组, 最终造就了这个超凡脱俗的公共环境设计作品。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在现代环境设计领域内, 色彩需要以人文立场面对现代的生存环境境和精神处境, 从美学属性上以更新的姿态和更高的层面来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社会进步与观念转变, 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作为一门新兴产业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确立启示人们, 研究新色彩美学的特点, 发现它的核心, 正是对现今环境进行新艺术观念的整理和规划。我们试图用新色彩设计显现出一种其他设计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色彩不仅包含着设计者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体验, 而且以其独特性打动人心, 并能够使环境承载设计师独特的审美趣味及文化趣味, 使环境拥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色彩观念。

参考文献

[1][英]理查德.豪厄尔斯.视觉文化.葛红兵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2]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环境中的建筑色彩与人的心理感受 第7篇

一、建筑色彩的发展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知道运用色彩来装饰和美化他们的居所,从彩陶到石窟内的彩画和刻染都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对色彩的应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纵观我国历史,从西周奴隶主的等级用色到战国时期的木构件施色再到汉代的阴阳五行理论…每个时期都有大量经典案例印证了建筑色彩设计的快速发展。

所谓的建筑色彩,和建筑形式一样,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它包括居住建筑的色彩、商业建筑的色彩、办公建筑的色彩、景观建筑的色彩、文化建筑的色彩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抵风挡雨的遮蔽物早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人们憧憬的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所,是用不同色彩构成的不同建筑的和谐统一。

二、建筑色彩与社会发展的结合

建筑具备多重属性,它与人的行为、工程、科学、社会行业有关,又与美感与艺术有关。建筑色彩的形成,除了与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密切相关外,还与其形成的特定的区位条件、特定的地域特征和特定的自然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都受当时各自社会发展的制约。例如:(1)意大利

圣十字大教堂十二世纪中期欧洲兴起哥特式艺术,哥特式建筑外表的严峻同内部的华丽装饰形成鲜明的对比。用色方面,外部多用红、橙、绿、土黄、黑、白等色;内部以红色、金色、黑色、藏青色、胭脂红等色为主。彩色玻璃窗画是哥特艺术的一项创新,阳光照耀时,教堂内部五彩缤纷、光彩夺目,彩色玻璃的广泛运用,给教堂建筑带来了许多神秘的光彩,使色彩进入了人的精神境界;(2)中国紫禁城明、清时期,琉璃制品盛行,用色丰富华丽。走进紫禁城,映入眼帘的是湛蓝的天空下金碧交辉的琉璃瓦屋顶,映衬着绿树红墙,使人赏心悦目。紫禁城在色彩设计中广泛运用对比手法,如蓝与黄、红与绿、白与深灰等,使得紫禁城的总体色彩效果强烈而鲜明,同时也反映封建社会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利。

建筑色彩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受其制约,反之又影响社会生活。合理的色彩设计为人类创造了日趋惬意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相反,不合理的建筑色彩设计不仅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全球趋于相似,传统文化和区域特色也将逐渐消逝。因此,城市建筑色彩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正确处理建筑设中的色彩设计一定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三、建筑色彩的心理作用

色彩运用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色彩对感情的传递。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这些视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就会在人们心理引起情感的变化。单从人们对色彩的感觉而言,会让人产生两种性质的感受,一种是情绪式的,它与每个人的经历和文化教养等因素有关,也称作感情功能,这种功能依赖于人的联想,也就是一定的色彩在大脑中与先前的经验、思想、知识相结合,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心理效果。如看到蓝色,人们便会想到大海、湖泊;看到绿色,人们便会想到植物。这类颜色给人健康、平和、轻松、自然的感觉,因此这类色彩在环保类、医药类商品包装、广告商运用较多。另一种是共同式感受,它是人类长期观察并共同传达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建筑形象和建筑空间的设计和处理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人们面对色彩通常有以下几种心理感受:

1.轻重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和纯度,即明度和纯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和纯度低的色彩感觉重。所以色彩又有轻色和重色之分。在建筑设计中常利用色彩的轻重感来协调建筑在视觉上的平衡和稳定。

2.冷暖感:在色彩中,把不同色相的颜色分为冷色和暖色,人们把红、橙之类的颜色叫暖色,把青类的颜色叫冷色,黑、白、灰和金银等色称为中性色,中性色同冷、暖色配合会改变冷、暖感觉。我国南方建筑多是粉墙黛瓦,配以绿水青山,组成一个冷色环境,在心理上减弱了酷热感。而我国北方建筑多采用中等明度、暖色来协调人在心理上的冷暖知觉。

3.距离感:色彩可以分为前进色和后退色,或称为进感色和远感色。色彩的距离感与色相和明度有关。一般地说,暖色和高明度的颜色具有前进感,而冷色和低明度的颜色具有后退感。建筑设计中常用色彩的距离感来改善空间的层次关系和调节空间的大小感觉。

四、结束语

由于地域和特色不同,每个城市的建筑色彩设计很难有相同的模式可以依循,我们唯有实实在在的探索,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增强人们对色彩的认知辨别能力,从环境的角度把握城市建筑中各视觉元素间的色彩关系,因地制宜的建设出不同风格、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的城市建筑色彩。总之,建筑色彩文化是极其丰富的,我们对她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摘要:建筑本身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而在建筑设计中,色彩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建筑色彩中的设计实践,探析建筑色彩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寻求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思想,牢固建立人类心理感受基础上适宜的、安乐的和清新的色彩方案开辟行之有效的道路。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色彩,心理感受

参考文献

[1]尹思谨著.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尹青著.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初探绿色建筑技术在环境中的运用 第8篇

1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概况

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不断推进, 人们对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从最初探索的单一技术, 比如太阳能的运用、遮阳技术的探究、保温技术的研发等, 到现在能进行多方面综合应用阶段, 中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效。总的来说, 绿色建筑技术是针对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排生产弃物、大量排放污染物为特征的现代建筑技术提出的, 是一种以改善环境为目的的绿色技术。通过绿色建筑技术, 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室外环境, 将人、建筑与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共生的目的。绿色建筑技术在环境中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节能建筑。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 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达到节能环保的功效。 (2) 建筑的安全性。实行绿色建筑技术, 必须保障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 确保项目建设管理、建筑使用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二次污染。 (3) 人与建筑和谐共处。建筑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在于为人所用, 环境中声、热、光、风等设计都能给人带来舒适的心理感受, 这也构成了绿色建筑技术的主要部分。 (4) 建筑技术在环境中的创新。不断关注建筑新资讯, 审视建筑对周边居住环境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发挥绿色建筑技术的综合效益, 使人类从中受益。绿色建筑技术在未来建筑和环境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绿色建筑》一书中提到“绿色建筑的植物系统设计与组织”。此章节介绍了绿色建筑中植物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公里内、设计组织和具体的技术手段, 从中对屋顶、外墙、室内的各种类型的绿化作了详细的讲解和方法阐述。书中提及“绿色建筑的生态化改造与生态修复”的概念、内涵与技术措施。绿色建筑技术在环境中起着两个层面的作用: (1) 在整体层面上, 它将突破设计思想上的局限性, 设计思想是一个设计师的灵魂与内在动力, 可做到对周边环境的了解和对布局规划的全局把握, 也在单体设计上起到开发与突破的作用; (2) 绿色建筑技术在细节部分的合理运用, 例如雨水收集、遮阳系统、降温设计等。

2 绿色建筑技术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

绿色建筑技术的出现可追溯到古时候的一本书中——《易传》, 里面所指的“天人合一”正是当下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意识。目前, 绿色建筑新技术对环境的推动是极其重要的, 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学科的冗杂使得绿色技术在发展上遇到了一些问题, 主要有: (1) 新技术的引进还需要与实际相结合。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相对迟缓, 与国外相比, 悬殊较大, 为此, 我国不断学习、借鉴国外的绿色评估标准和相对成熟的经验, 与此同时, 还引进外来技术。但如何有效因地制宜地把技术合理化, 减少购买成本, 成为了当前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 产业链衔接的不完善导致生产达不到理想化。只有绿色建筑产业的整体水平提高了, 才能有效满足绿色建筑对环境的要求。而施工行业的水平达不到要求、技术跟不上、缺少有素质的团队及管理, 大大降低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效果。 (3) 成本的投资与利用率之间的博弈。有效地选取技术手段能够获取最佳的生态利用率, 过多的投资和盲目的研发只可能偏离绿色建筑设计的最初理念。只有将技术系统化、信息集成化和技术择优化, 才能使绿色建筑在环境中的意义最大化。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简单的论述, 阐明了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 并提出了目前所面临的诸多困难, 绿色建筑技术在环境中的发展定位应该更加显著。在设计中, 我们应该更深入地去考虑地域气候、建筑规模、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 宏观把控项目概况, 有效制订绿色建筑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 适当调整技术理念、调整技术路线, 开拓思考方向, 确保绿色建筑能有效、长远地发展。技术决定着绿色建筑的设计水平, 所以要保证绿色建筑技术的体系, 注重监测、能源和环境中的各个关键环节, 有效地打造一个系统优化、节能环保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自然本身, 不能只关注技术层面。社会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效益的增长、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微妙的关系, 三者相辅相成, 而技术的开发是调配三者的手段。只有技术在环境中合理开发和运用, 才能保证绿色建筑的长久发展。

摘要:绿色建筑技术超越了传统形式的建筑技术, 更多地采用了节能、环保、低能耗、高能效的建造方式, 将人与自然巧妙地结合, 把现在和未来融会贯通,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将绿色建筑技术运用在景观中较晚, 也存在着一些难以突破的地方, 但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简要阐述了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建筑环境中色彩运用 第9篇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地铁之一,伦敦地铁不仅在运营、管理等方面展现出高度科学性和效率性,更在其视觉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以色彩为主导及以用户为核心的先进设计理念与人性化主张。伦敦地铁的视觉设计,着重强调色彩在信息辨识、视觉感知、情感关怀等方面具有的功能,并完全基于用户需求进行色彩运用与色彩环境构建,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与借鉴

关键词:伦敦地铁;视觉设计;色彩运用;色彩环境

中图分类号:J53 文献标识码:A

色彩是光的物理属性,人可以通过色彩视觉从外界环境获取各种信息。不同的色彩和色彩搭配,都会从不同层面上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从视觉传达层面上看,色彩能够吸引人注意,对人的行为、判断及情绪施加影响;从信息传播层面上看,色彩可以和信息形成形式和涵义上的契合;从空间和使用功能的划分上看,色彩能唤起受众与空间之间的交互。

由于历史的原因,伦敦的城市气质趋于古典,在这里,你能看到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而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历史积淀的珍惜,这些建筑大都被完好地保存至今,屹立在大街小巷中。在英国特有的阴雨多雾天气和全年较短的日照时间映衬下,伦敦的城市色彩环境总体显得厚重、深暗与老旧。甚至在某些时候,这样一种过度低沉的色调会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抑郁与阴霾。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伦敦还是一座缺乏色彩的城市,正相反,它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气息与色彩节奏,并体现着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色彩运用观念。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伦敦地铁交通视觉设计中得以印证。伦敦地铁的视觉设计,正是将色彩运用和色彩环境构建与用户功能诉求、行为模式、情感特征等重要因素进行了准确对接,因此呈现出很好的视觉效益性与适用性。

一、以信息辨识为核心需求的色彩运用

伦敦地铁的视觉设计,很好地利用了色彩来进行信息的归类与系统呈现。伦敦地铁总长超过400公里,共有包括贝克鲁线(Bakerloo Line),中央线(Central Line),环线(Circle Line),区域线(District Line),东伦敦线(East London Line),汉默史密斯及城市线(Hammersmith & City Line),朱必利线(Jubilee Line),大都会线(Metropolitan Line),北线(Northern Line),皮卡迪里线(Piccadilly Line),维多利亚线(Victoria Line),滑铁卢与城市线(Waterloo & City Line),以及船坞区轻轨铁路(DLR)等在内的13条线路,串起361个站点。面对这样一张无比巨大且错综复杂的地下交通网,以何种方式对其进行交通信息的视觉呈现,将直接关系到其信息传递的效率高低。色彩,成为了应对这一难题的关键。通过实地调研及实践体验发现,伦敦地铁的交通信息呈现,完全是以色彩为主导,以用户需求作为信息构建依据,通过信息筛选、信息归纳、视觉引导,逐步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具有实时引导功能的、高效率的公共视觉导向体系。

(一)地铁图设计——利用色彩进行表层信息的有效化筛选和转换

针对复杂的线路呈现问题,今天的伦敦地铁线路图延续了电子工程师哈里·贝克最初的设计思路,并结合道路的发展和用户环境的改变,进行了有效改良。

1. 仅显示线路的起止、站点的连接,而不与实际地理位置挂钩,因此完全以直线及45度斜线重新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信息系统。尽管不忠实于地面实际信息,但却使查找和使用都更为便利。

2. 用色彩与线路进行一一对应:棕色——贝克鲁线;大红色——中央线;黄色——环线;绿色——区域线;橙色——东伦敦线;粉红色——汉默史密斯及城市线;银灰色——朱必利线;紫色——大都会线;黑色——北线;深蓝色——皮卡迪里线;天蓝色——维多利亚线;浅蓝色——滑铁卢与城市线;淡青色——船坞区轻轨线。对于地面1~6区的区划信息,用白色和浅灰色作间隔示意。通过这种方式将人们对于线路的辨识过程,由地理方位信息辨识和相关文字信息辨识转化为色彩辨识。因此,不论是对于伦敦常住用户,还是外来观光客都只需记住目标颜色即可在相关线路上查询站点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查询效率。这种模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城市的地铁和巴士路线图的设计。

(二)视觉导向系统的全面色彩化——提升认知能力

导向设计应不仅仅局限于标志设计上,它应该广泛地包括一切可以帮助使用者导引方向的设计,它是一个系统设计[1]。和我们所看到过的其他地铁导向设计不同,伦敦地铁的导向设计,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呈现与引导方式的全面色彩化,它完全不受制于各种所谓的“标准”概念与“常规”方式限定,而是根据实际用户体验及实地环境构造,突破常规地进行色彩使用方式的尝试与探索。首先,在全面延续伦敦地铁图的线路色彩前提下,符号化地将“线路”概念植入到站内空间中,使其成为方向引导的主要视觉形态。站内的各级指示牌,都以不同色线为主要元素构成。其次,采用“节点式”和“实时性”的双重引导方式。除了通过各级指示牌进行常规的非连续性节点式引导外,伦敦地铁还充分利用各种通道结构,利用色线进行全程实时性引导。全程的实时引导为通过人群提供了一种路径式的查询方式,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任何距离、任何位置、任何视角情况下,核对自身位置正确与否,从而降低在路线寻找过程中放慢或停下脚步的几率,增强安全感受与行进效率。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且非常务实的色彩运用手法,它将色彩对于人的认知行为的影响与号召力发挥到了极致。瑞士学者Jurg Nievergelt和J. Weydert就曾经论证过关于三个认知形态的重要性:定位、模式和轨迹追踪。他们的见解可以解释为三个基本需求:对过去的认知,对现在的认知和对未来的认知[2]。对于地铁用户而言,对过去的认知意味着要了解自己是如何进入当前状态的;对现在的认知即要了解当前状态下,相对于我们的起始点和目标点,我们所处的位置和可进行的选择;对未来的认知即对预期结果的了解。显然,伦敦地铁导向设计的全面色彩化,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这三个基本需求。即使是对于首次使用这个信息系统的人来说,都能毫不费力地通过色彩引导迅速找到目标信息。相比较而言,欧洲其他一些城市的地铁视觉设计,比如法国巴黎地铁,也沿用了色彩描述线路系统的做法,但在视觉识别和信息导向中并没有因势利导地发挥色彩的作用,而只是将其标准色贯穿于整个信息导向中,标准色的运用对于乘客辨别与区分行进路线并没有产生任何作用。

二、以视觉感知为基本考量的色彩呈现

一般来说,人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色彩学上将色彩被感知的容易程度称为易见度。色彩的易见度通常受制于色彩本身的面积大小以及所处的光线环境。色彩面积大则易见度大,色彩面积小则易见度小;光线太弱时,色彩易见度差,光线太强时,由于眩目感,易见度也差。当光源与面积一定时,色彩能否被清晰感知,则取决于目标色与背景基调色在明度、色相、纯度上的对比关系,其中尤以明度对比作用影响最大。明度对比强则清楚,明度对比弱则模糊。色彩易见度概念,对于在视觉设计中建立起色彩宾主和层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增强标识的导向功能,引人注目。

伦敦地铁视觉设计的色彩使用,正是试图在良好光线条件下通过增大色彩面积和提高色彩对比来提高信息色彩的易见度,从而实现信息色彩的最佳化呈现。如上所述,伦敦地铁的信息色彩,除了在各级指示牌上作一一对应显示外,还设置在绝大多数通道的全程之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信息色彩的绝对面积得到了扩大,更使信息引导效能得到了无限提高和延续。同时为了突出其存在感,几乎所有的通道背景都是采用高明度、弱色相、低纯度色彩,使之与信息色彩产生强烈对比,提高易见度。长久以来,我们在进行公共视觉设计时,总是在强调色与色的协调与统一,强调视觉设计用色与公共环境整体色调的融合。特别是在进行非商业性公共视觉设计时,回避高纯度高亮度色彩的应用和高对比性色彩关系的出现。因为传统观念认为,这些色彩的出现会破坏整体色调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事实上,这是对统一色彩关系的狭义解读。从视觉层面上讲,统一意味着整体的和谐一致,而局部的跃动与对比能活跃整体色彩环境,调动视觉情绪。从功能层面上讲,醒目的色彩关系通常能使人在查寻过程中更便捷更及时地获取目标信息。从心理层面上讲,相关研究表明[3],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时间占80%,而形体感觉时间占20%;2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可见色彩不仅能快速吸引人的注意,更有使人增加识别记忆的功能。

三、以情感关怀为根本意图的空间色彩环境构建

当技术满足了基本需求,用户体验便开始主宰一切。大多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体验都要经历六个成熟等级,即:实用(有用)——可靠——可用——便于使用——令人愉悦——意义深远[4]。在这个需求等级模型中,前三个是基于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后三个则是基于用户、行为、环境之间的情感关怀需求。从行为学的视点来看,人类生活的空间不是地理性的或物理性的,而是行为的空间[5]88。因此,对于一个好的公共空间环境而言,除了能满足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外,实现用户行为过程中的情感关怀显得至关重要。而据相关研究表明,不同色调环境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国外学者Srivastava和Peel在堪萨斯大学的艺术陈列馆曾经进行过一项实验,用计时器测量人们在不同色彩环境陈列馆中停留的时间。被测试者分为两组,陈列展品和陈列方式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装修的颜色。结果发现:被测试者在深棕色陈列室中的步数较大,涉及面积较大,几乎为淡米色的一倍,但逗留的时间却比淡米色的要短。这充分说明空间色彩环境对于用户行为与情绪能够产生直接影响。伦敦地铁的色彩环境,正是充分考虑了受众在通行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感受而构建的。除了在视觉识别与信息导向上发挥色彩作用,满足用户“引导与识别”的基本功能需求外,更是通过环境色彩的合理使用,使空间以一种符合于人的行为与情感特征的方式存在。大面积的中性色的运用,使乘客的行走环境变得更加单纯,同时也更利于提高导向信号的辨识度。由上文提到的试验可知,深色容易使人对所处空间产生心理紧缩感,进而导致生理上发生行为频率加快的反应;而淡色容易使人对所处空间产生扩张感,进而发生行为频率变慢的舒缓反应。因此,在空间相对较大的车站入口,都保留了原有建筑的老旧深暗墙体颜色,而一旦进入到狭窄区域,特别是通道区域,则多以明度较高的浅色作为空间环境用色的主色调。伦敦地铁通道为管道状,空间并不宽敞,因此也被称为“Tube”。遇到上下班高峰时段,人流量极大。对于这样的一种空间状况,通过合理设置通道环境的色调与光感就能起到舒缓人群紧张感的作用。

四、结 语

用户行为是操作、认知与感性的综合。操作性与认知性强调的是功能的一面,感性强调的则是功能性行为受感情支配、驱使和影响的一面,同时也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来体验精神上的愉悦[5]57。伦敦地铁的视觉设计,正是通过色彩这一最为核心的感性因素,从信息辨识、视觉感知、情感关怀等三个层面,对用户功能性行为施加影响。其充分利用了色彩对于用户行为及心理产生积极作用的各种可能性与可行性,在满足用户视觉识别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以用户视觉感知习惯与情感诉求为依据,以用户体验为直接评价标准,按照从实用性——可靠性——可用性——易用性——愉悦性——意义深远性的功能需求与功能实现层次,来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设计,因而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益性与高度的适用性,并充分体现了设计的人文关怀。通过分析与总结其色彩运用与色彩环境构建中所体现的先进理念与科学方法,能为国内公共交通视觉环境的构建提供一些积极的参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1] 戴力农.当代设计研究理念:用户体验·超人性设计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29.

[2] Donald A. Norman.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M].张 磊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05-206.

[3] 朱 慧,张宇东.基于实验心理学的色彩心理探究[J].中国包装工业,2008 (7):48-51.

[4] Stephen P.Anderson.怦然行动:情感化交互设计指南[M].侯景艳,胡冠琦,徐 磊,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12.

[5] 范圣玺.行为与认知的设计:设计的人性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建筑与色彩环境的关系研究 第10篇

建筑色彩既影响环境的整体色, 同时又受环境色的制约。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除了考虑建筑本身的形体与环境谐调外, 还必须研究它与所处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是否构成一个符合审美要求的整体。色彩本身并无美丑之分, 色彩的魅力在于色彩与色彩之间关系的协调。发挥色彩优于其他视觉元素的特征, 与环境氛围, 建筑空间, 形态构成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环境艺术。二十世纪开始被称为是进入“色彩的时代”色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运用。“色彩作为当代人的全部生命感知本质的一个最普遍的存在, 几乎影响到人类生命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

色彩与造型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果说造型是物体的躯体, 色彩则是物体的衣表, 二者统一整合就能充分表达该物体所具备的意义。建筑作为审美信息载体的视觉语言, 通过实体的物质表现, 以视觉符号组合的方式呈现视觉的价值。在建筑的造型语言表现中, 色彩成为物体形态的表达工具及情感象征的要素。在城市环境中的建筑色彩, 必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设计建筑色彩就应服从城市的统一色调, 根据其所在环境中的地位、性质以及所起作用来选择色彩。一个单体建筑的色彩对其环境影响不大, 一旦形成建筑群体就会影响到整个城市色彩的特定风貌。

我国苏州、绍兴的建筑大多是白墙青瓦, 鲜明的黑白对比形成了朴素典雅的建筑风格, 成了苏州城市建筑色彩的主要特征。为了与原来的城市风貌取得协调一致, 众多新建筑仍沿用了白墙青瓦。在一些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 一方面要保护原有的古建筑和文物, 一方面又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环境, 这就较难处理好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 一般使新老建筑达到协调的方法是从建筑造型与色彩着手, 有的在新建筑形式处理上适当采用某些传统手法或仿古处理, 有的设计造型完全现代化, 而在建筑色彩上尽可能使其与周围原有建筑和环境达到统一谐调, 中国许多古老城市都不乏这种实例。

现代建造的旅游疗养性建筑, 非常注重在建筑形式及色彩上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这类建筑多数是采用和环境色彩形成一定对比的手法, 如背景为青色山峦、绿树浓荫, 建筑则多用线、亮色调, 有的在色彩上采用有别于环境色的色相, 以形成对比, 在对比中去取得一定的协调。

建筑色彩设计中, 选择好材料色彩, 可以增强形体和空间的表现力, 并可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通过恰当的色彩设计创造出特定的气氛, 以达到一种与环境统一的审美效应。色彩可建立在建筑形体之上以传达人们认知情感, 色彩对视觉效果影响是十分强烈的, 它往往给人非常鲜明而直观的视觉印象, 同时它是建筑造型中最直接有效的表达手段, 它使建筑造型的表达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在建筑的活动中, 往往会受到功能、造价、技术以及设计规范等多方面条件的约束, 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 以致建筑往往难以摆脱平庸和单调, 而色彩的使用则为建筑提供了创造富有独特魅力的建筑环境的可能性, 为建筑增添了难以言表的生机和活力, 使我们的建筑造型大大的丰富起来。

色彩在室内环境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如应用暖色的温度感、色与色之间的距离感、亮色与暗色的轻重感、色块面积大小的尺度感等, 创造出适应建筑性质、层次、美感的色彩环境。在室内设计中, 应根据空间的性质、地区、民族习俗来确定色彩基调, 并使之贯穿整个建筑空间, 然后再考虑局部的和不同部位的适当变化。室内的墙面、地面、顶棚、家具与陈设的色彩均应统一基调, 起到相互衬托的艺术效果。一般墙面不宜采用高纯度的色, 宜用纯度低而明度高的色彩, 以构成柔和、温馨与扩大视觉空间的效果。地面色彩有衬托墙面与家具的作用, 宜选择稳重、沉静的色彩, 在明度上应低于墙面与天顶, 并避免与家具色在明度和色相上过于类似, 达到既协调又有差异的美感。

室内天棚的装修除了在造型上的美化外, 其色彩在以自然光为主的光环境中, 多采用高明度的颜色, 因明度高的色有利于自然光的反射, 可增强室内的亮度, 还可形成上轻下重的稳定感。如何处理好色彩的对比与协调, 是室内环境设计的关键, 要达到既协调又不单调, 一般采用大面积调和与小面积对比的手法易于取得好的效果。近现代室内设计, 在色彩环境的设计中常采用“微差效果”来创造一种既统一又富有变化的色彩环境, 即运用色相相同而明度有差别的色彩来形成统一色调, 在统一的色调中利用各部分色彩明度之差造成和谐、宁静、高雅和富有节奏感的艺术效果。一切色彩都离不开光, 各种色彩都是在一定的光源照射下才呈现出它们不同的颜色, 因此在处理室内色彩环境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光源色的相互关系。

建筑与色彩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整体基调。任何一幢单体建筑或一组群体, 包括其所处环境, 都应有一个整体基调, 单体建筑的色彩要配合群体, 并从整体的协调中适当形成对比, 达到相互辉映的审美效果。

色彩在环境中, 通过附载在具体的物体上表现出来的。“人着色于物体”, 改变了被着色物体的“自身本质”, 无声地传达了各种思想、感情和情绪, 可以说色彩变成了语言、思想和感情, 让人们在一定的色彩环境中, 感受到色彩的无限魅力。色彩能滋润我们的心灵, 影响我们的情感, 丰富我们的生活, 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为提高环境艺术质量, 必须重视环境色彩的研究, 才能避免环境色彩中色彩混乱、单调、贫乏、大同小异或是“色彩污染”现象在建筑和城市环境中到处泛滥。

参考文献

[1]、《建筑外观色彩的表现与设计》焦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1、《建筑外观色彩的表现与设计》焦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2]、《超媒介:当代艺术与建筑》费菁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2、《超媒介:当代艺术与建筑》费菁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

[3]、《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刘永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3、《建筑外部环境设计》刘永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上一篇:填筑施工下一篇:梁拱组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