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职业院校范文

2024-06-05

西藏职业院校范文(精选12篇)

西藏职业院校 第1篇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职业教育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工程,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扩大规模,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对继承和发扬藏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由此可见,包括西藏高职院校在内的高等职业学校,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持久地开展德育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而由于西藏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人文、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都有别于其他地方,加之,西藏高职教育发展的历程较短,因此,在西藏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意义尤为重大。

一、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理偏僻,信息不畅,经济社会发展与内地相比有较大差距,处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近年来,西藏高职院校把德育教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爱国情操、精神面貌、心理思维、价值追求、人生理想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由于受历史、地理、宗教、经济等因素影响,加之高职院自身特点,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发现,在西藏高职院校中,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校不够重视

西藏高职教育起步晚,2005年才有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院校,与内地几十年的职教发展历程相比,差距不光表现在规模、师资、硬件上,更突出的是德育教育一直欠缺,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专业配置、提高学生就业率上,不论是精力、资金、政策上,都没有把德育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忽视了最基础的德育教育。

2、学生德育意识不强

作为德育教育的受体,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调查了解,很多学生不知有德育一说,狭隘的认为,德育就是思想不出方向性的问题就可以,忽视了德育在品德修养、人格培育、指导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3、德育氛围不浓

从整个的社会大环境看,对德育教育普遍重视不足,大部分没有德育教育观念,单纯的认为高职学生在学校能够学到一技之长、不出什么问题就可以了,社会、家族、学校推动德育教育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人人重视的良好氛围。

(二)方式方法呆板单一

西藏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大都以课堂式的传授理论为主,强制性的对学生灌输道德知识,最后以高度统一的标准进行书面考核,及格者即为过关。这种以灌输为主的传道,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把德育教育当成了一门必修且必须过关才能拿到毕业证书的课程来消极对待,学者消极无味,教者呆板无趣。课堂互动极少,效果不明显,学生遇到问题特别是心理、思想方面的问题大多希望课后与教师单独沟通,不希望把私人化的东西曝晒在课堂上人人皆知,学生作为受体的主体化、个性化得不到满足,致使教育的效果事倍功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载体应用创新不足

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除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零星开展了一些学雷锋活动、三下乡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德育教育载体不丰富等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德育教育载体不足、吸引力不强、指导性不够等问题。很多教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而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反而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背离了德育教育的初衷。

(四)内容与需求结合不紧

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内容以传统为主,这些教材内容与西藏的实际情况吻合度不够,如,西藏传统上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地方,宗教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毫无例外,对学生也有方方面面的影响,学校的德育教育应在这一方面合理引导,把学生的心思、精力集中到学业中;又如,近年来,西藏在中央的大力关心关怀下,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传统生活随之有很大变化,新事物、新思想时时刻刻对学生的心理形成较大的冲击,而现行的德育教育在这方面涉及不到,难以回答学生的传统道德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的冲突问题,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人际利益关系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一旦离开学校,面对繁杂的人际道德关系只能是毫无准备一筹莫展。

二、创新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建议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决不仅仅是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的事情,需要学校、学生、社会各方共同关注、共同施策。要全面认识当前德育教育在在的问题,深刻分析问题原因,认真思考、积极应对,努力探索适合西藏特点、切合学生需求的德育教育之路,使培养出的学生既具高职特色、又具有高尚情操、爱国情怀、符合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一)统筹协调,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起到指挥棒、主心骨的中枢作用,统筹各方力量,建立起协调一致、运转有序、舆论良好的德育教育机制。高职院校要把德育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建立起党委统一组织领导、行政具体负责的德育教育机制。严格按照“政治坚定、品德优良、业务精通、勇于创新”的标准,建立一支充满活动、相对稳定、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德育教育工作者队伍,定期不定期给德育教育队伍培训、充电,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社会、家庭要充分理解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以包容的心态支持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以积极的良风习俗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改革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西藏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必须与西藏区情紧密结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1、要促进正确历史观的养成。

系统学习中国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认真学习西藏自古以来在祖国大家族中成长的历程,学习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央的关怀支持、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教育引导学生心向党、感恩党,使学生成为建设西藏、繁荣西藏的生力军。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西藏的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普遍敏感怕羞、腼腆内向,主要原因是学生大多来自偏僻的农村牧区,信息闭塞,与外界接触较少,普通话较差,考上大学进城后一时难以适应。同时,认为高职院校不是真正的高等大学,进入高职院校与其他进入普通高等院校的同学相比要低人一等,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学生多疑内向、胆小怕事。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学习、就业等压力排解活动,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干预体系,让学生健康成长,正确、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学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3、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使呆板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比如开设家长论坛,邀请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家长,讲述在某一方面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在亲情的激荡中思考人生、感悟生活;如开设名人讲堂,邀请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各界人士,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使学生树立起奋发向上、争做有用之人的良好品格。通过这些形式,将学校、社会、家庭都汇聚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由封闭向开放式转变。

(三)深化载体,提升德育教育活力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必须树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将德育教育与西藏实际紧密结合,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深化开展德育教育的载体,注重实践,切实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和活力。

1、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易于接受,对学生有良好的启迪、熏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想、行为和道德品质。藏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要注意将好的传统文化,如乐善好施、心存善念、珍视生灵、保护自然等等融合其中,使校园文化更接地气、更切实际,让校园文化真正成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2、创建德育教育基地

一个具有示范性、教育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基地,足以影响和改变一个人。西藏由于与内地相对联系较少,更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基地建设,把一些具有教育功能的烈士陵园、纪念展馆、红色场所等设为德育教育基地,学生身临其境,在对具体的人、物、事的感受中,激发兴趣、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3、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志愿实践活动

西藏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一定要让学生走出去,走到社会这个大熔炉,去体验和感知并领会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和重要意义。这其中,志愿服务就是非常好的一个载体,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一方面,提前接触社会,在与人交流中、在处事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参加“三下乡”、支农支教、服务西部等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服务帮助别人中理想更加坚定、信念更加坚强,品德、性格得到锻炼,使德育教育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2017年西藏全科职业医生试题 第2篇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晨起咳嗽加剧痰多见于 A:百日咳 B:肺脓肿 C:肺结核

D:急性支气管炎 E:喉结核

2、继发性头痛是指 A:丛集性头痛 B:偏头痛

C:紧张性头痛 D:神经症状头痛 E:脑梗死性头痛

3、下列均为便秘的机制,但除外 A:直肠平滑肌强力不足 B:腹肌收缩力减弱 C:肛门括约肌松弛 D:肠蠕动受阻碍 E:膈肌收缩力减弱

4、下列关于正常体温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腋窝体温一般为5℃~37℃

B:正常体温每日波动范围不超过5℃ C:一般下午体温较早晨稍低

D:一般肛门内体温比腋窝体温略低 E:剧烈运动或进餐后体温可略升高

5、男性,20岁,食欲不振,进食少,频繁呕吐2天,精神萎靡一天来诊。体查:血糖28mmol/L,血钠140mmol/L,BUN9mmol/L,AST 40U/L,尿酮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肠梗阻 B:急性胃炎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肝性脑病 E:尿毒症昏迷

6、家庭照顾的含义 A:家庭的系统评估 B:家访

C:家庭的治疗干预

D:强调家庭作用的患者照顾 E:家庭问题的预防

7、全科医疗连续性服务意味着 A:健康责任的连续性

B:从生到死的全程健康服务

C:对健康-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负责 D:建立社区保健网络 E:提供高新技术

8、引起腹痛的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见于下列疾病,但除外 A:功能性消化不良 B:胃神经官能症 C:慢性胰腺炎

D:胆道运动功能障碍 E:肠易激综合征

9、家庭的功能可分为许多方面有 A:生活功能 B:咨询功能 C:教育功能

D:满足情感的需要

E:预防和健康促进功能

10、下列疾病中,哪一项不会出现心悸伴心动过缓 A: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B:房室交界性心律 C:迷走神经张度过高 D:心包炎

E: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1、黄疸患者,同时伴有脾大,应考虑以下疾病,但除外 A:溶血性贫血 B:病毒性肝炎 C:钩端螺旋体病 D:壶腹癌 E:肝硬化

12、老年人便秘的特点是 A:大便量少,干硬 B:大便量多

C:多属器质性便秘

D:一般每周大便少于5次 E:多因药物所致

13、以下何种设备不宜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 A:心电图机 B:X线阅片箱 C:快速血糖仪 D:听诊器 E:骨折牵引床

14、有关家庭评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评估是对家庭结构的一种分析 B:家庭关怀度指数反映出家庭成员对家庭功能的主观满意度 C:家庭圈多用于家庭功能可能处于严重失调的家庭的评估 D:家系图属于家庭评估类型中的主观评估

E:家庭评估指由全科医生对患者家庭做的主观评估

15、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联系可以概括为 A:各司其职,提高成本效益 B:分工明确,互补互利

C:专科医生可为全科医生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的支持 D:通过会诊,提高全科医生的医疗水平

E: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完成对患者连续性照顾

16、家庭所在的社会文化传统规定而形成的权威,属于 A:传统权威型 B:工具权威型 C:分享权威型 D:感情权威型 E:供养权威型

17、昏迷患者的损害部位 A:脑干

B:网状激活系统 C:意识内容 D:丘脑 E:大脑

18、女性,40岁,主诉心悸、气短4个月,不能平卧2周,体查:心界无扩大,心率120次/分,律齐,腹水征阳性,肝肋下4cm,脾未及,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奇脉征阳性,腹腔积液检查为漏出液,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硬化

B:缩窄性心包炎 C:肝癌

D:慢性肾功能不全 E:结核性腹膜炎

19、急性胃肠炎时,引起呕吐的病因为 A:中枢性呕吐 B:反射性呕吐 C:喷射性呕吐

D:神经官能性呕吐 E:前庭障碍性呕吐

20、家庭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 A:家庭内外压力源 B:家庭适应度 C:家庭凝聚度

D:家庭相互作用模式 E:以上全部内容

21、患者需用很强的刺激方能唤醒,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各种生理反射存在,这是 A:嗜睡 B:浅昏迷 C:深昏迷 D:昏睡

E:意识模糊

22、全科医生首诊的任务为 A:改进患者的求医行为 B:对连续性问题进行管理 C:及时诊断和治疗疾病 D:确认并处理现存问题 E:提供预防性照顾

23、确定深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是 A:对疼痛无反应 B:全身反射消失 C:呼之不应 D:眼球固定 E:血压下降

24、全科医生应诊的主要任务包括 A:确认并处理患者的现有疾患 B:改善患者的就医遵医行为 C:根据生命周期提供机会性预防 D:管理患者的慢性病

E:为患者建立规范的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

25、学龄前儿童期全科医生关注的重点是 A: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B:提供有关孩子行为、情绪、个性发展等问题的咨询 C:提醒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 D:加速孩子智力开发和人格发展

E:预防保健的重点是意外伤害防范和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各种感染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病人教育的内容有 A:健康观、疾病因果观 B:疾病性质及其规律

C: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D: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 E:各种资源的作用和利用

2、有关肾性水肿的发生机制,下列哪项是不对的 A:水肿是肾脏病必备的表现

B:水肿程度与肾脏病严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C:急性肾炎水肿的机制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

D:肾病综合征水肿的主要原因是大量蛋白尿致低蛋白血症 E:肾脏病时,可有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加重水肿

3、对于腹痛的临床表现下列各项均正确,但除外 A:急性腹痛,病情重,转变快 B:慢性腹痛多为间歇性痛 C:腹痛部位即是病变部位

D:改变体位可使腹痛减轻或加剧

E:腹痛性质及程度对诊断病因有帮助

4、下列有关心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仅发生在心率减弱时 B:仅发生在心率加快时 C: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D: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 E:提示患有器质性心脏病

5、发作性咳嗽多见于 A:肺结核 B:支气管扩张 C:支气管炎 D:声带炎症 E:百日咳

6、家庭问题对家庭成员的健康影响有哪些 A:家庭经济收入

B:对疾病产生、传播、发展和恢复 C:对儿童发育的影响

D: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E:与人交往的障碍

7、女性,35岁,聚餐饮酒后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大汗,应想到以下哪种急腹症

A:急性胰腺炎 B:缺血性肠病 C:肠易激综合征 D:心肌梗死

E:急性细菌性痢疾

8、女性,58岁,反复右上腹疼痛,发热伴尿黄3年,昨日又出现右上腹绞痛,发冷,尿黄来诊,下列哪项体征对诊断最有意义 A:Murphy征阳性 B:季肋点压痛阳性 C:Courvoisier征阳性 D:肝脏肿大

E:腹部移动浊音阳性

9、全科医生通过家庭调查有助于 A: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 B:改善家庭功能

C:了解患者的真正病因 D:发现患者有意义的病史 E:治疗疾病

10、下列神经与咳嗽反射动作有关,除了 A:迷走神经 B:喉下神经 C:舌咽神经 D:喉返神经 E:三叉神经

11、女性,24岁,怕光、发热、咳嗽1月余。查面部红斑,心肺阴性,血沉增快,体温4~6℃,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上呼吸道感染 B:皮肌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光性皮炎

E:急性支气管炎

12、中年男性发现陈旧肺结核10多年,近2日反复咯血,咯血量逐渐增加,但无发热,无呼吸困难,无心悸气短,此时应首选的治疗药物为 A:止咳药 B:抗生素

C:输注单采血小板 D:凝血药

E:血管加压素

13、关系健全的家庭基本类型有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单身家庭 D:单亲家庭 E:复式家庭

14、引起中枢性呕吐的病因包括下列疾病,但除外 A:脑膜炎 B:迷路炎 C:颅内血肿 D:脑出血 E:抗癌药物

15、以下哪项因素可以引起便秘 A:脊髓损伤 B:结肠肿瘤 C:精神因素

D:食物中缺乏纤维素 E:以上都是

16、中年男性,突发恶心,头晕,呕新鲜血1000ml,出虚汗,无腹痛,查体:BP10/8kPa,巩膜无黄染,心率120次/分,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最可能的诊断为 A:胃癌

B: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C:十二指肠溃疡

D:马洛里-魏斯综合征(Mallor-Weiss综合征)E:急性胃黏膜病变

17、男性,30岁,低热、盗汗、乏力干咳2个月,开始时右侧胸痛,体检:右下胸部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胸腔穿刺抽出淡黄色胸腔积液,比重020,李凡试验(+),蛋白定量37g/L,白细胞数8×10 9/L、淋巴80%,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癌性胸腔积液

B:肺炎引起反应性胸膜腔积液 C:肺脓肿并发脓胸

D: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E:病毒性胸膜炎

18、应用口服石蜡油治疗便秘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适用于老年排便动力减弱患者

B:长期服用会影响胡萝卜素及维生素A、D吸收 C:不太适于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患者 D:可减少水分吸收

E:适用于进食少渣饮食者

19、下列疾病引起发热均为感染性,但应除外哪一项 A:细菌侵入机体后 B:病毒侵入机体后 C:支原体侵入机体后 D:感染后低热

E:寄生虫侵入机体后

20、男性患者,28岁,反复上腹正中疼痛,进食后疼痛缓解,4小时前突发全腹剧烈疼痛。查体: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下述哪项支持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的诊断

A:腹痛前饮酒 B:腹痛部位不固定

C:腹痛伴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D:腹痛伴黄疸

E:腹部受外部暴力

21、中年女性,喜生食蔬菜,2个月来时常发作右上腹钻顶样疼痛难以忍受,但可自然缓解。1小时前再次发作,下列哪项最有助于诊断 A:粪便查虫卵 B:急诊超声 C:尿淀粉酶 D:纤维内镜 E:立位腹平片

22、全科医生的预防医学优势体现在 A:专业性质上 B:地理位置上 C:服务时间上 D:服务特点上 E:服务内容上

23、全科医生应具备的能力不包括 A:处理常见疾病与疾患的能力 B:注重治疗各科疾病的能力 C:人际交往的能力

D:服务于个人、家庭、社区的能力 E:经营和管理的能力

24、咳嗽伴胸痛可见于 A:肺炎 B:支气管炎 C:支气管哮喘 D:肺脓肿

E:支气管扩张症

25、心悸就诊者的常规检查是 A:心电图

西藏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研究 第3篇

培养技能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想要获得发展,不但需要各种政策法规的引导和保障,也需要高职院校不断积极挖掘自身优势教育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为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就是这些措施中的一种比较积极的因素,是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产物,能够为高职政策法规的执行提供良好的制度平台。本文将对西藏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一、当前西藏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

西藏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由国家投资,依靠政府来管理的,这必然会使得教育活动中具有过多的政府意图表现。这种模式明显存在管理模式单一、管理职能交叉等的制度问题,高职难以运行自身的自主权,无法充分利用和优化教育资源,进而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或者低效。一方面,西藏高职尚未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在操作中没有根据西藏产业的自身情况设定职业技能标准,只是一味地套用其他高职院校的标准,无法体现自身的教育特色,这会导致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对西藏高职教育是非常不公平的。另一方面,西藏高职教育的层次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其发展,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来讲,高职教育需要构建比较完善的层次教育形式,同时,要具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受政策和定位的限制,无法及时更新办学机制和合理定位办学层次,使办学模式过于单一,严重影响了西藏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2.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制度不完善

目前,西藏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体制还不完善,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教育投入制度。根据调查,西藏高等职业教育的政府财政拨款基本上都不到职业教育院校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再加上学生学费拖欠和部分专业免费,西藏职业教育的平均学生经费十分有限,院校发展异常困难。在国家和自治区政府以及相关教育部分的支持下,职业院校在创办初期基础教学设施一般都能够满足教育的实际需要,但是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西藏职业教育的投入资金一般很难满足规模拓展的客观需求,使得西藏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条件较为落后。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西藏高等职业教育的后续发展。

3.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不足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部分西藏相对贫困地区的居民对高职教育缺乏客观的认识和全面的评价,轻视高职教育,注重普通高等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部分学生和家长对高职教育比较轻视,他们只有在选择普通高校无望后才会选择高职教育。这种对高职教育认识的缺乏和企事业单位对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的片面注重,让很多学生在思想上鄙薄轻视高职教育,这无疑会让西藏高职教育的发展更为困难。第二,西藏高职教师的学历相对较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深,观念转变较为困难,在教学中不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只是一味地“满堂灌”,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不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更难以进行制度创新。

二、西藏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优化的建议

1.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为体现区域产业特色的高职教育生命力,满足自然条件下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西藏自治区政府要不断强化对高职教育的管理、监督与评价,继续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让社会力量和企业团体在改革中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同各种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引导它们共同参与高职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确保西藏高职教育改革的可持续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推动改革的持续深入。

2.加强师资团队制度建设

西藏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使得西藏高职教育师资专业结构也随之而变化,高职教育学科越来越多、越来越庞杂。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名教师,高职教师应具有很强的实施能力,并且能够胜任对门课程的教学。因此,和内地高职一样,西藏高职院校也必须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双师型”教育人才,制定各种人文关怀制度和优厚的人才预留制度,吸引和留住优秀教育人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优异的师资团队培养制度,注重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奠定师资基础。

3.完善资源管理制度

形成长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活力充沛的具体体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西藏的唯一性,使其具有很强的垄断地位。因此,政府和教育主管机构要及时转变教育管理观念,逐步建立层次多样的高职教育竞争机制,制定合理、有效的职业教育准入标准,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办学,逐步形成旅游、农牧、民族和民办等多种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竞争发展的局面,让各职业教育院校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进而才能形成完善的教育资源管理体制。

西藏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第4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西藏256名小学教师。其中男教师96名, 女教师160名;藏族教师195名, 汉族教师61名;教龄1~5年72人, 6~10年74人, 11~15年56人, 16~20年34人, 20年以上20人;重点小学教师96名, 普通小学教师160名;周工作量10节以下22人, 11~15节76人, 16~20节73人, 21节以上85人;班主任154人, 非班主任102人。

1.2 研究方法与程序

测验法。测验工具:Maslach编制、中科院李超平、时勘修订的工作倦怠量表 (MBI-General Survey, 即MBI-GS) 。该量表共有3个维度15个项目, 分别是情绪衰竭5个项目、去人性化4个项目和成就感降低6个项目。情绪衰竭主要评定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情绪反应, 去人性化主要测量对学生的态度及评估, 成就感降低主要测量对自己工作意义、价值等的看法。量表采用7级评分来评定自己在每个项目上的符合程度。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全部项目的平均分。情绪衰竭维度和去人性化维度得分越高, 同时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越低, 工作倦怠程度越严重。

利用陕西某高校“国培”计划培训及暑期函授面授机会, 对西藏286名小学教师集中施测, 收回有效问卷256份。使用SPSS13.0录入、整理和分析数据。

2 研究结果

2.1 西藏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整体状况

参照赵玉芳, 毕重增等将中数作为判定标准的方法对西藏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进行分析。本量表采用7点计分法, 中数为3。统计分析显示, 西藏小学教师情绪衰竭 (M=1.97, SD=1.11) 、去人性化 (M=1.24, SD=1.04) 维度得分不高, 成就感降低 (M=3.31, SD=1.12) 得分相对较高。西藏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量表每个维度上偏离1个标准差的人数比例基本均衡, 在12.89%~14.84%之间;三个维度中, 仅在一个维度上偏离的人数为63, 占24.61%;同时在两个维度上偏离的人数为21, 占8.20%;同时在三个维度偏离的人数为3, 占1.17%。总体上表现出职业倦怠的人数为87, 占33.98%。可见, 超出1/3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 其中1.17%的教师表现出严重的倦怠。

2.2 西藏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

对职业倦怠三维度分别进行性别、民族、教龄、学校等多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西藏小学教师情绪衰竭维度的性别差异 (F=3.466, p<0.05) , 去人性化维度的性别 (F=12.830, p<0.001) 、民族 (F=4.541,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得分 (M=2.38, SD=0.30;M=1.68, SD=0.24) 均显著高于女性 (M=2.02, SD=0.31;M=1.10, SD=0.25) 。汉族教师的去人性化得分 (M=1.62, SD=0.46) 显著高于藏族教师 (M=1.15, SD=0.43) 。各维度的教龄、学校、周工作量、是否班主任等变量及各变量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超出三分之一的西藏小学教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1.17%的教师表现出严重的倦怠, 该结果反映了西藏小学教师已表现出虽不严重, 但却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职业倦怠现象, 此现象同内地小学教师类似。其原因一是西藏小学与内地小学相同, 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年龄较小, 工作单调琐碎, 重复性工作多;二是西藏小学生尤其是农牧区小学生学习动机较低, 教师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西藏部分小学教师还有内地西藏班的升学压力, 工作很辛苦, 但是近年来教师地位提升, 待遇提高, 小学教学任务相对简单,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冲减了工作压力。西藏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低成就感。近年来西藏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 但与内地相比依然滞后, 尤其是基础教育。

研究发现西藏小学男教师情绪衰竭、去人性化表现比女教师严重。男性往往被认为是勇敢、坚强的, 而女性天生的丰富细腻的母性心理特征使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容易把握小学生的心理, 她们更适合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因此会产生较多积极的情绪反应。

研究显示西藏小学汉族教师相比藏族教师存在较重的职业倦怠。西藏小学汉族教师大部分是因工作从内地进藏的, 他们会产生气候环境、生活习俗、尤其是语言障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与藏族小学生的交流, 无形中可能产生隔阂。因此他们工作上会产生压力, 会有一些消极情绪, 也会影响对自己工作效能感和价值的认识。

参考文献

[1]Freudenberger HJ.Staff burn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74, 30:159-165.

[2]郑晓芳, 崔酣.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 2010, 23 (3) :80-82.

[3]郑晓芳, 崔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学因素差异探讨[J].医学与社会, 2010, 23 (4) :94-96.

[4]李超平, 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 2003 (5) .

[5]赵玉芳, 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19 (1) :80-83.

[6]乔富胜, 宋新国, 苗丹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 29 (1) :67-69.

[7]张丽华, 王丹.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 (9) :1029-1030.

西藏职业院校 第5篇

摘要:对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在校藏族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困难,汉语水平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学生期望在大学课堂能采用藏汉双语教学,希望能够得到藏汉两种文字编写的教材。建议学校今后逐步增设藏汉双语教学课程,强化藏、汉语语言学习,加强藏汉双语教学队伍的建设,积极编撰藏汉双语教材,开展藏汉双语教学研究,配套藏汉双语教学的相关政策。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农业院校;双语教学;藏语文

资助基金:获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西藏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2013ZJJG17)、西藏自治区高校植物营养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双语教学是基于使用不同语言(包括文字)的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鉴而采取的包括探索其教育、教学规律在内的教学模式[1]。随着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各民族高校在实施双语教学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藏汉双语教学是藏族聚居地区针对民族学生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文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在藏区,当前采取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大体有三种:一是以汉语为主的教学模式。即把藏、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使用汉语版教材,主要教学用语为汉语。二是以藏语为主的教学模式。即把藏、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使用藏语版教材,主要教学用语为藏语。三是完全用汉语授课的教学模式。[2]

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当前采用的教学模式属于第一种,即把藏、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使用汉语版教材,主要教学用语为汉语。建校40年来,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为自治区培养了大量人才。但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学生对学习夙求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教学模式与学生夙求等方面的矛盾越发突出。如,学生学习兴趣低,补考率高等。有必要对现有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的社会需求。因此,如何改革,改什么,不仅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也取决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等因素。

为此我们在2013年3月对西藏农牧学院186名藏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试图了解藏族大学生对现行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态度,了解他们的学习意愿,从而分析和评价双语教学模式,并提出双语教育模式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是西藏农牧学院的藏族大学生,共186名。其中:男生77人,女生109人;一年级33人,二年级121人,三年级28人,四年级4人;来自西藏自治区182人,来自内地其他藏区4人;父母均为藏族的有183人,父母中有一人为藏族的有3人。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问卷编排后,召集多名学生进行预测,并修改了部分问题,最终形成正式问卷。调查时,向被调查者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鼓励学生大胆真实回答,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调查的同时,还与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汇集了大量信息,有助于深层次了解藏族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他们对大学教学模式的期望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藏族大学生汉语言水平及目前学习状况

1、掌握汉语的程度

在被调查的186名藏族大学生中,有80人认为自己能够熟练进行汉语听、说、写,占被调查人数的43%;其余106人都表示自己在汉语的听、说、写方面存在问题,占被调查人数的57%。

西藏农业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牧区,家庭语言环境为纯藏语环境,在小学才逐步开设汉语言课程,学生汉语水平普遍较差。

2、目前学习状况

被调查学生中,183人认为自己学习大学课程(纯汉语授课)有困难,占被调查人数的98%,仅有3人认为自己学习大学课程没有困难,只占2%。当被问及造成自己学习困难的原因时,183人中有74人认为是因为汉语水平低造成自己学习困难,占学习困难人数的41%;有37人选择因为课程太难导致自己学习困难,占学习困难人数的20%;另有72人认为是其他原因造成自己学习困难,占学习困难人数的39%。

从调查结果看,现行教学模式下,几乎全部藏族大学生存在学习困难,说明现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西藏高等教育的需要。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藏族大学生的汉语水平低,不能适应纯汉语授课环境;其次是大学课程难度大,学生不能吸收消化课程内容。

(二)藏族大学生对学习汉语言的态度

186名同学中,有175名同学认为在当今社会有必要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占被调查人数的94%;仅有7名同学认为没必要,有4名同学选择了“其他”。在被问到“汉语授课是否有助于提高汉语水平”时,有172人持肯定态度,占被调查人数的92%;仅有5人认为汉语授课对提高汉语水平没有帮助;有9人选择了“其他”。

藏族大学生普遍认同汉语言学习,认为当今社会有必要掌握两种以上语言,而且认为汉语授课有助于提高汉语水平。

(三)藏族大学生期望的教学方式

1、藏族大学生期望的课堂授课语言

有116名同学认为课堂上采用藏汉两种语言教学效果好,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2%;选择课堂采用单纯汉语、藏语教学的分别有45人、2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4%、12%;有2人选择了其他方式,占2%。186名同学中,有47人认为在藏汉双语课堂教学中应采用“藏语为主汉语为辅”的模式教学,占到25%;有62人选择“汉语为主藏语为辅”,占到33%;有77人持“藏语汉语各一半”的态度,占到42%。

一半以上的藏族大学生期望大学课程应该采用藏汉双语教学,认为这样的方式教学效果好。学生对藏汉双语课堂中藏、汉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没有明显的偏好。

2、藏族大学生对课堂藏语言的期望

被调查的186名藏族大学生中,有108人日常生活中使用拉萨话进行交流,占到58%;有54名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其他藏语方言(日喀则、山南、阿里、那曲)交流,占29%;22名同学日常交流使用藏语康巴方言,占12%;有2名同学使用安多方言交流,占1%。但在藏汉双语教学课堂中,有163人表示希望藏语授课教师使用标准的拉萨话,占到被调查人数的88%,其次有15人希望课堂教学使用康巴方言,占8%,7人希望使用其他方言,占3%,1人希望使用安多方言,占1%。

调查结果显示,藏族学生对藏语普通话――拉萨话的认同程度高,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课堂教学的藏语言为拉萨话,仅有较少的同学因为日常生活当中没有使用过拉萨话,而希望课堂教学使用当地方言。

3、藏族大学生对大学课程教材的要求

有140人认为应该选择藏汉两种文字编写的教材,占被调查人数的75%,选择只用藏文或汉文编写的教材的学生分别有17、25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9%、14%,另有4名同学选择其他模式教材。

大部分学生希望能使用到藏汉两种文字编写的教材,认为这样的教材对于学生学习有较大帮助。

(四)藏族大学生接受藏语教学的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有138名同学认为自己能够熟练听说写藏语文,占被调查人数的74%;有37人表示虽能够熟练听说,但是书写较差,占被调查人数的20%;有6人“勉强能够听说写”,仅占3%。186人中,有99名同学表示自己适应藏语授课“没问题”,占53%;有74名同学选择了“有一点困难,但可以克服”,占40%;仅有11名同学认为自己接受藏语授课“比较困难”,占6%;有2名同学选择了“其他”。

绝大多数学生对接受藏语授课信心充足,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自身藏语文水平有限,适应藏语授课比较困难。

(五)藏语教学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您认为目前藏语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调查中,被学生选择频率最高的是缺少教师,其次是教材不能配套和无扶持政策。这如实反映了目前开展藏汉双语教学的切实困难。就西藏农牧学院而言,全校专任教师中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藏族教师,全校除藏语文外,无一门课程有配套藏文教材或藏汉双语教材,学校鼓励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但未形成扶持藏汉双语教学的政策。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西藏高等农业院校的藏族大学生几乎都认为自己学习大学课程有困难,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汉语水平低,存在听说写方面的问题,不能理解教师所讲内容,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藏族大学生普遍认为在当今社会有必要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并认同汉语授课有助于提高汉语水平。

绝大多数藏族大学生期望在大学课堂能采用藏汉双语教学,认为这一教学方式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对藏汉双语课堂中藏、汉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没有明显的偏好。八成以上的同学希望藏语授课教师使用标准的拉萨话,仅有较少的同学因为日常生活当中没有使用过拉萨话,而希望课堂教学使用当地方言。七成以上的藏族大学生认为大学教材应该选择藏汉两种文字编写,认为这样的教材对于学生学习有较大帮助。

尽管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自己在藏语文听说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九成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适应藏语授课,信心充足。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来自民族杂居地区和其他因素,觉得接受藏语授课比较困难。

学生认为目前藏语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教师、教材不能配套和无扶持政策。

(二)建议

西藏高等农业院校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把藏、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使用汉语版教材,主要教学用语为汉语。由于大部分藏族学生汉语水平低,学习存在困难。很多藏族教师,在教学中,除使用汉语言进行教学外,还对难点、重点内容辅以藏语进行阐述、解释,以帮助藏族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3]。这些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为我们进行藏汉双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教学模式:

1、逐步增设藏汉双语教学课程

日常教学中,虽然部分藏族教师在汉语授课的同时,使用藏语加以阐述、解释,但全面开展藏汉双语教学还不成熟。一方面,各专业学生实行藏汉族混合编班,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但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西藏高校藏族教师数量少,多数有内地受教育背景,但藏语文水平有限,还不具备藏汉双语教学的能力。建议今后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在现有分级教学的基础上,个别课程或个别教师的课程实行藏汉双语教学试点,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增加藏汉双语教学课程,甚至设立藏汉双语教学专业。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藏汉双语教学或汉语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但切忌单纯使用藏语言教学,而造成学生汉语言运用能力的下降,增加今后工作、学习的难度;切忌搞一刀切,要根据每一位藏族同学藏汉语文水平,由学生自由选择是否接受藏汉双语教学。

2、强化藏、汉语语言学习

实行藏汉双语教学改革不是削弱汉语言在教学中的地位,也不是刻意强化藏语言学习。当今社会汉语已成为我国各民族共同交往的通用语言,汉语文是最新、最快、容量最大的信息载体,成为知识和科技情报最丰富的信息库。在西藏,藏语言是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的主要用语,是使用人口数量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语言。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调查结果显示,西藏高等农业院校大部分藏族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藏汉语水平低,运用能力差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增设藏语文和汉语文课程,针对藏族学生藏语文、汉语文掌握程度的差异性,在已有分级教学的基础上,细化分级,设立不同教学目标,针对性教学,使每一个同学的藏汉语水平都有提高。

3、加强藏汉双语教学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水平是教学稳步提高的关键所在,建设一支具备藏汉双语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实行藏汉双语教学的关键点。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藏汉双语教学队伍的建设,逐步提高藏族教师藏汉语水平和专业素质,形成良好的学术梯队。

4、积极编撰藏汉双语教材,开展藏汉双语教学研究

藏汉双语教材易于学生自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双语文化水平。建议在使用现有汉文教材的同时,加入藏文注释,并逐步编撰藏汉双语教材、辅导材料、工具用书(如专业术语藏汉语对照手册)。

积极开展藏汉双语教学研究,不断总结、提炼双语教学经验,规范和发展藏汉双语教学。

5、配套藏汉双语教学的相关政策

藏汉双语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改革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国家、自治区、学校应配套相关政策,鼓励和培养藏汉双通教师,为他们学习、培训提供机会和优惠条件,鼓励藏汉双语教材和图书的编撰,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藏汉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四、不足

调查中发现,有近40%的同学认为造成自己学习困难的原因,是除汉语水平低和课程难度大以外的其他原因。但问卷没有进行针对性设计,未能就这一问题做深入分析,有待以后研究。

参考文献:

西藏职业院校 第6篇

【关键词】西藏 畜牧业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标准 制定思路

前 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确定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围绕专业人才培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将西藏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技术和规范融入教学中。课程标准的制定,明确了课程开发与改革思路,是对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和内容框架等方面的具体描述,是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的依据,对课程改革起到指导作用,规定了任课教师的各项教学任务。

1 制定原则

1.1 刚性与柔性结合

课程标准对本门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框架,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而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材编写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不做硬性规定,但要提出指导性意见。

1.2 教学互动性

教学过程本身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课程标准制定中对教学建议的制定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教学互动。

1.3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对于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实践训练的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时应从职业能力培养出发确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内容框架,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1.4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不同于基础教育,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的了解,情感与态度的养成,更重要的是在课程目标中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 制定思路

课程标准的设计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区内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及执业资格证书种类的调研,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区内行业企业相关岗位对人才的技能需求确定课程内容,以项目化教学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

2.1 工作过程为导向

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首先应明确课程目标,结合职业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能力观,基于畜牧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构建,通过对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师生要求等各项内容做以描述,规范课程所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之中,实现“知”与“行”之间的“零距离”,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之间的“零距离”,提升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2.2 工学结合

学生在技能培养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设置学习情境,实现与工作岗位对接。

2.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根据区内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专业培养目标之下的职业素养、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提高。

3 注意事项

3.1 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以多数学生能完成为标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删除了解、理解和掌握等模糊词语,使用数词和量词阐述,目标定位力争准确,教学目标描述要精准,层次清晰。

3.2 设置实施建议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的内容,可指导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工作开展,制定要充分考虑前瞻性,设置实施的原则、方法和思路等内容,为具体实施留有提升空间。

总之,课程标准是对课程从产生到设计和实施的标准化规定,也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过程,需要经历调研、分析和设计等完整过程。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调研、分析、设计、实施、评鉴、反馈、修订的完整过程。开发适合西藏畜牧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标准,面临企业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参与度、课程实施考核和学生对接受程度等问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封家旺,金红岩,杨康林等.依托兽药重点实验室培养畜牧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湖北畜牧兽医,2012(7).

[3]杨长亮.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实施研究[J].职业通讯,2006(3).

[4]程凌.论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教育的融通[J].职教通讯,2004(10).

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第7篇

一、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998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设置了高职高专处, 统筹管理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 从此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迅猛发展。而西藏作为我国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状况等方面的特殊性, 致使西藏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 西藏唯一的高等职业院校———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就成立于2006年。目前, 西藏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仅1所, 高等专科学校2所, 职业院校专任教师430人左右, 其中教授仅1人, 副教授53人, 高等职业教育在学人数1.4万人, 职业院校占地面积955亩。

二、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

1. 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和办学实力。

西藏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办学历史短暂, 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都尚未完全成型, 缺乏西藏普通高等院校拥有的品牌优势和办学实力, 加之当前社会普遍存在“学生择校读书, 单位择校用人”的状态, 使发展初期的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 树立品牌意识, 实施品牌战略对于西藏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至关重要, 它直接影响着西藏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品牌战略是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办学规模、专业水平和师资水平的全面建设和提升, 打造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可以避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质量与效益的失衡,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2. 教育观念落后导致西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生源质量差。

受高学历观念的影响, 认为不上本科院校不算是进入大学, 同时, 高等教育市场的非公平竞争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精英缺失, 西藏3所职业院校都是从低师资、低起点、低质量的中专学校发展起来的, 加上西藏高职生源主要来自各地区及县属中学及本科院校筛选下来的学生, 优秀学生很少进入这个系统。这种低水平的起点和学生, 对教师传授的内容吸收得慢, 无法跟上教学的进度, 造成教与学不能同步。这种局面的直接结果是, 西藏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起点、竞争规则、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得不到平等竞争机会。

3. 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西藏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需要。

一是西藏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数量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增长的速度, 跟不上学校规模扩大和学生人数增长的速度, 学生师比不合理, 教师超负荷工作, 教学质量差。二是西藏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结构不合理。从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及专业知识结构来看, 西藏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都存在问题, “双师型”、高职称、技能型教师少, 年轻教师比例大, 兼职教师缺乏规范管理, 师资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很难满足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4. 人才培养模式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从表面上看, 西藏高等职业教育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但与内地相比, 西藏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等特点, 较内地适合发展民族手工业、农牧业、畜牧业, 这决定了西藏在推行高等职业教育时不能生搬硬套, 要根据西藏高等职业院校现有格局和条件, 寻找最有利于培养符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的道路, 要根据西藏经济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和课程。众所周知,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虽然西藏高等职业院校明确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但是在教学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基本上参照本科院校进行, 不能很好地对劳动力市场作出及时、充分的应对, 脱离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 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沿用本科模式培养, 片面强调学科教学, 忽视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内涵的发展与提高。

5. 尚未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西藏高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薄弱, 西藏高等职业教育没有以产业界为主导, 与西藏产业、企业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这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根本要求不符, 如实训基地条件差, 设备陈旧, 数量不足, 实训教师水平不高, 专业建设严重重复。从高等职业教育角度看, 西藏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与行业、企业结合不紧密;职业院校的功能定位不够科学,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取向不明显。

三、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1. 明确发展方向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保证。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面向地方, 服务地方, 办出特色”。所以西藏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方向上, 要以服务西藏社会经济建设为出发点, 充分发挥西藏区域优势, 要面向西藏打地方品牌, 办出有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 各地区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会逐渐提高, 这为西藏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根据各自不同情况, 办出各自不同的学校特色。职业院校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 以亮点、优势打造品牌, 提升实力, 形成核心竞争力。

2. 转变教育观念, 调整相关的教育政策。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观念是:普通教育优, 高等职业教育劣;普通学校好, 职业学校差。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或进行教育规划时, 应将高等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 在高校招生中,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很少有本科层次, 所以在提前录取、重点院校录取、本科院校录取的批次中, 难以见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影子。这种政策不改变, 难以修正社会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偏见。因此, 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应该考虑与普通高校同步进行。

3. 立足西藏地方经济,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 也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没有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教师队伍, 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就办不出特色, 无法在人才培养的市场中生存。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 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同时要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 具有“双师型”素质, 这对职业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西藏区情, 为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就应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渠道, 实行开放式教师培养体制, 聘请行业、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来学校任教;利用产学两种教育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切实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适合西藏职业院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 是推动西藏职业院校健康发展、形成品牌的关键。

4. 立足西藏产业发展趋势, 培养西藏经济建设急需人才。

西藏职业院校的办学应以西藏市场为导向, 紧密联系社会, 加强与西藏企业合作, 直接为西藏区域经济和西藏社会进步服务, 在办学过程中, 把行业、企业需求看成是学校发展的源泉;专业设置应与西藏的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贴近,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西藏高等职业院校要冲破以学科为本位设置专业的传统, 要针对西藏产业发展趋势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设置专业, 认真分析、了解西藏经济社会的需求, 面向行业, 根据西藏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加强专业设置的预测和研究工作, 实现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 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 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

5. 调动企业积极性, 推动校企合作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加强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的产学合作, 是西藏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 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 是西藏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 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 学校必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式。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建立实践基地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然而, 实践基地的建立是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 所以, 西藏高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和西藏工商界的沟通, 例如, 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建立动态的、多元的课程教材体系;与企业合作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 保证专业教学的实践性, 另外, 企业还可以委托学校帮助培训员工, 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这些合作对企业和职业院校是互惠互利、双赢多赢的。因此, 紧密依托企业, 共同建立产学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 是西藏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周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 (1993-2007) .[M].中国统计出版社

[3].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

[4].陈至立.在2001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 200l.0l.15

[5].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 2005.11.10

西藏职业院校 第8篇

关键词:西藏旅游业,本地生源,导游专业人才,职业前景分析

西藏地处高原, 海拔较高, 而且位于我国西部边远地区, 地理位置比较偏僻, 气候严峻, 经济发展速度慢。但是西藏民风独特, 文化悠久, 旅游资源丰富, 发展潜力巨大, 特别是这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西藏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西藏旅游业, 不仅可以推动西藏的经济发展, 还能在旅游产业链中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防止西藏本土专业人才的流失。据此, 就西藏本地生源导游专业人才职业前景做出具体分析, 希望能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1 西藏旅游业发展迅速, 急缺导游专业人才

青藏高原拥有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色, 生活在高原中的各族儿女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 这些历史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淀形成了奇特的人文景观, 这给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先天的优势。因为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已经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代表的产业链, 再加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吸引了许多社会资金的投入。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盘活西藏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 中央先后于1980年、1984年、1994年、2001年、2010年和2015年, 召开了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每次会议都出台重大举措, 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历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中, 都明确提出来旅游业在西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经济建设, 做大做强西藏旅游业”, 在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 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突出抓好特色产业, 建设好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搞活商贸流通业, 把西藏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

根据资料统计, 十一五规划期间, 西藏共接待旅客2000多万人次, 旅客人数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30%左右, 西藏旅游业总收入200多亿, 旅游业年均增长速度29%左右。在十二五规划中, 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西藏生态旅游业, 要将旅游业和当地生态环保结合起来, 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办法, 实现旅游产业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把西藏打造成世界级的高原生态与藏文化的旅游胜地。截止到2014年, 西藏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 主要分布于旅行社、景区和饭店, 但大多数旅游从业人员都处于基层, 或者是从外地引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而具有导游资质的当地专业人才非常紧缺。根据上文资料, 我们不难看出旅游业已经成为西藏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 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 西藏旅游业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而导游作为发展旅游的重要环节, 未来一定具有更多的就业岗位, 这就为西藏本地生源导游专业人才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 规范导游薪酬制度, 导游小费合法化

在旅游行业中, 导游薪酬不稳定、不规范的问题已经存在多年, 有些导游每月的固定薪酬只有几百元, 更有甚者是零薪酬或负薪酬, 全靠旅客“人头”或旅客消费抽成来获取“回扣”。而导游是旅游服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其工作质量与业务素质对旅游业的声誉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可这种“回扣”形式的薪酬制度侵害了导游人员的正当利益, 这既不利于充分调动导游工作者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长足发展。针对这些问题, 2015年国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导游劳动权益保障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指出, 要大力支持和规范导游薪酬制度, 旅行社必须向签订劳动合同的导游提供工资、带团补贴、奖金以及社保等一系列薪资保障, 并且薪酬水平不得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这就意味着受聘于旅行社的导游可以按月领取工资, 并且享受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这就给导游从业人员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同时, 该意见还指出“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于游客自愿支付的对导游优质服务的奖励机制”, 所以未来“小费”制度还有可能会列入到旅游合同中, 导游可以通过给旅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从而获得额外的合法收入, 这就给高素质的导游专业人才提供了高薪酬的可能。

3 援藏导游存在的局限性

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导游队伍专业素质不高这一问题表现比较突出, 特别是外语导游的紧缺, 已经成为了当前制约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旅游局从2003年开始组织全国导游开展援藏工作, 截至到2015年, 共有约1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导游加入到援藏工作中, 而且今后每年都会从旅游业发达地区引进优秀导游入藏。援藏导游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藏导游人数不足和专业素质不高这一问题, 但这只能解燃眉之急, 不是长久之策。援藏导游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每年引进专业导游支持援藏工作, 成本太高, 而且援藏导游人数毕竟有限, 能起到的作用不大。第二, 援藏导游的工作时间短, 援藏工作时间一般在半年左右, 等把西藏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熟悉透彻了, 基本上工作时间也快结束了。第三, 西藏是一个多民族和宗教色彩浓郁的旅游区, 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语言文字, 援藏导游在介绍旅游景区时不能同本地导游一样游刃有余。援藏导游因为人数规模有限, 而且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并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旅客的需要, 由此可见, 本地导游, 特别是本地导游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可观。

4 导游本土化已成为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

在旅游业中, 导游本土化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给旅客提供旅游服务时, 西藏本土导游可以更加深刻的解读和介绍西藏的风景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 极大提高旅客的旅游体验。来西藏旅游的旅客有来自国内的, 也有国外的, 来西藏之前大多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对西藏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大多旅客受文化程度高, 旅游经验丰富, 消费能力强。来西藏旅游的主要目的, 就是想深刻体验西藏的历史文化和当前西藏的发展状况, 而且想看到和其他景区不一样的东西, 包括高原景观、寺庙和农牧区等。因此, 需要导游能准确了解和把握西藏本土知识, 并且真正满足旅客的需要, 给旅客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从导游素质方面来讲, 普通话或外语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去完善的, 随着工作时间越长, 语言方面的缺陷表现就越发不明显, 而对于西藏传统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的了解方面来讲, 这是西藏导游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但是这点却是当前许多外地导游存在的薄弱环节, 因为对于西藏传统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的了解程度来说, 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体验, 这也是本地导游相对于外地导游的独特优势。

西藏各高校培养的导游专业人才, 其生源大多数是西藏本地人, 学生从小就生长在西藏, 对于西藏的民族风俗习惯、西藏的历史文化和当前西藏的社会现状有深刻的了解, 并且他们热爱西藏这片土地, 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流露出西藏民族风俗的痕迹。所以, 加强西藏本地生源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不仅是对西藏旅游业发展的助力, 而且更是对西藏的民族文化的传承。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开始富裕了起来, 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比如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 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过大, 这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隐患, 有效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就是充分拉动就业。旅游业作为西藏的支柱行业, 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特别是给导游专业人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西藏的民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特点要求了导游人员应该本土化, 所以, 通过高校培养西藏本地生源导游专业人才更能适应当前导游工作的发展需要, 也符合了当前西藏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洁安娜姆.西藏导游人才本地化特点培养与需求分析[J].职业, 2007, (27) :38-39.

[2]赵曦, 李怡, 刘天平.西藏旅游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 2007, (3) :42-46.

[3]张月恒.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谈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J].商场现代化, 2016, (19) :161-162.

西藏职业院校 第9篇

西藏发展工作意见中提出:实施“科教兴藏”战略, 内地西藏班是我国一项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 符合我国国情, 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是维护国家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件中规定, 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在西藏本地统一人口招生, 送往内地相关学校, 由内地学校组织教学与管理。这对于我国而言, 有利于我国民族团结, 能够切实增强民族凝聚力, 有利于提升西藏地区的人口素质, 同时对内地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一种促进。

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自1993年开始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招收西藏学生, 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培养历史, 以中职生为主, 先后培养了4000左右的西藏学生。平均每年招收的西藏学生数约200余人。其中中职幼师是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培养学生中最具特色的专业。该专业自己2011年开始对西藏进行招生。至今已有400余毕业生。从整体就业情况来看, 经过学院培养的西藏学生回到西藏后其就业率为100%。

2 学生基本情况剖析

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所招收的学生中, 男女比率较适中, 以2013、2014、2015年所招收的学生为例, 所招收的西藏学生中, 女生约占53.2%, 男生占46.8%。生源情况来看, 来自于城镇的西藏生占总人数的7.6%;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占总人数的92.4%。从这些基本数据来看, 湖南民族学院西藏学生中, 女生配对较多, 来自于农村的学生较多, 贫困学生较多, 这是西藏生最显明的特点。西藏学生中, 父亲的职业, 是工人的占18%, 是个体户的14%, 是教师的9%, 是自由职业的16%, 是农民的43%。可见, 西藏中职幼师班学生中父亲职业为务农者居多数。而母亲的职业调查中, 是工人的占4%, 是个体户的7%, 是教师的6%, 是自由职业的13%, 是农民的70%。可见, 西藏学生家庭中, 母亲职业为务农者多于父亲, 其他职业所占比例也比父亲要低, 这说明, 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绝大部分家庭月收入在1000左右, 结合家庭的基本人员数计算, 多数家庭其月收入在3000-4000之间。这说明内地西藏学生家庭收入不高, 家庭经济情况一般, 有些家庭收入相当不理想, 其中贫困线上的家庭较多, 由于国家减免相关学习费用, 加上民族政策的照顾, 以及其他福利待遇, 他们才能够安心在外读书。许多家庭只能给学生提供基本生活费用, 此外不能再提供其他更高层次和更优越的生活条件, 这从学生的月生活费上可见。

从文化水平来看, 汉语水平普遍性差, 这是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学生的一大特点, 也是一大弱点。在西藏地区, 汉语在不同的地方其普及度不一样, 如林芝地区, 门巴族在西藏主要从事林业、牧业。该民族有自己的地方语言, 无文字, 通用藏文, 对藏语比较精通, 而对汉语则表示不太了解。

3 学生管理难度

(1)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调查发现, 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所招收的西藏学生中, 学历水平差异较大, 有小学毕业、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技校毕业生、还有几个小学都没有毕业者, 年龄层次的差别也比较明显, 年龄层次差别也较大。由于语言不同, 在汉语表达能力、知识接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 与内地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

(2) 自我要求不严, 行为规范差。由于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不同, 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理想目标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怕吃苦、行为懒散、缺乏纪律约束等现象较严重。

(3) 无升学压力, 学生不了解所学专业, 缺乏学习兴趣, 上进心不强。学习上缺乏计划性, 由于没有升压力, 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 加上语言沟通障碍, 学生学习能力差, 专业知识学习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4 学生管理对策

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各级领导对于西藏班的教育高度重视。每次开课前, 领导开会研究西藏的教育教学, 且西藏班的管理各种事项通常由院长助理亲自管理;系主任兼任班主任, 同时配备优秀的任课教师, 构成了西藏班的加强的师资体系。目前学院明确指出了西藏班管理工作总的纲要是:让爱心弥漫西藏学生的心田。

(1) 做好入学调查。了解西藏学生的真实情况, 让学生认真填写入学登记表。包括姓名、民族 (注意:不是西藏地区都是藏族) 、地区、性格和爱好, 家庭情况, 饮食习惯, 地方信仰, 家庭文化、家庭收入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学习状况, 汉语水平, 切实做好入学考核。

(2) 做好疾病控制。为了保障西藏学生的健康, 学院为学生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 进校就做体检。并且做好了硬件保障, 例如到校统一换上新校服, 强化他们洗澡和个人卫生意识, 加强医务室的对藏族学生常发病的救治能力, 针对特殊传染病建立了紧急预防措施, 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医生, 专门为西藏中职班学生做到防病治病, 做到预防在先。

(3) 做好心理疏导。生活老师、班主任和宿舍管理老师经常沟通, 每天形成例会制, 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对于女生的生理期、学生的青春期、情感困惑等问题我校还配备了心理诊疗室和专门的心理指导老师, 配合生活教师和班主任对特殊时期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对生病的学生加强关心, 多进宿舍寝室, 进行安抚, 让他们静心疗养。我们老师在生活中细节的这些发现, 拉近了我们师生的感情距离。

参考文献

[1]陈琳.现代教育技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西藏职业院校 第10篇

一、西藏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西藏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多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讲授, 学生记笔记的讲授法。课堂上, 教师按照自己教案中设计好的内容、方法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讲授, 首先对上次课所讲授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接着开始讲授新课, 讲解概念、分类、程序、方法步骤等;最后设计几个问题, 进行问答, 巩固所学知识, 以此实现“教学目标”。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觉得只要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思路, 记好笔记, 做好答案, 考前死记硬背足以应付考试。另一方面, 西藏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 底子薄, 厌学情绪重, 学习重结果、轻过程, 重考试考核成绩、轻素质能力提高, 慢慢地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效果不佳。因此, 仅仅靠这种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方式是无法真正掌握那些浩如烟海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的, 对《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西藏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 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践工作的基本技能。为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实现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师就必须改变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体会、理解、思考、应用管理知识。因此, 管理学教学就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探索适合西藏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新教学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三、西藏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要点探讨

经过实地调查研究, 结合笔者自身几年教学实践, 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西藏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入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现场, 深入角色, 再现案例情景, 让学生根据这些典型案例所提供的资料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解决实际问题、着重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欧美国家管理学教学中使用较多, 比如: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就经常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明显区别于讲授法的体验, 从而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案例教学法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倡导发散思维和多向思维, 不求唯一标准答案, 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 还应该大量引入学生熟悉的、又有机会和条件能够亲身接触到的西藏本地企事业的案例,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管理思想、理论与方法有切身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针对当前企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建议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企业文化时, 引入西藏百益商贸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等企业文化案例。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所创设或模拟的管理情景中, 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运用所学知识, 开展各种相关知识实际操作, 模拟演练、积累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围绕某一管理课题, 从管理实践活动、案例中收集相应素材, 编写成情景教学的“剧本”, 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 从中学习和运用管理知识及操作技能, 实现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素质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或模拟的管理情景, 营造了一种氛围, 让学生有“心临其境”的感觉,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较好地完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任务。

3、管理游戏教学法

管理游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管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领会管理知识、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游戏过程中, 学生面临更多切合实际情况的管理矛盾和问题, 能或不能、好与不好解决管理矛盾的可能性都存在, 它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游戏, 运用管理理论、原则, 对游戏中所设置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进行分析, 并采取有效方法解决矛盾和问题, 争取取得游戏的胜利。这种方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虽然受时间、地点、道具等限制, 游戏的选择和开展有一定难度, 但是只要开展管理游戏, 同学们的积极性就非常高, 并且可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学效果良好。

4、网站教学法

当今的大学生普遍一“网”情深, 教师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 设立相应栏目, 随时共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背景、课件、案例等。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站公布练习题、布置作业或直接要求学生在论坛版块展开讨论、模拟实践活动等。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积累知识、开阔视野。这样, 学生解决矛盾的思路、分析问题的角度也更开阔和全面。同时, 学生可以以无记名的形式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等提出意见建议, 使教师充分知晓学生的真实需求。

5、实习实践教学法

充分依托校内外实习基地, 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调查咨询、实习实践, 让学生亲自了解企事业单位管理的现状。例如,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每个系都建成建立了院内外实习基地, 我们就可以与这些实习基地联系, 安排学生进行假期实习实践。此外, 我们还可以邀请实习基地的管理人员走进课堂, 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等, 与学生直接交流, 使学生在接收理论知识的同时直观地建立起一个现实管理系统的完整印象。运用实习实践教学法可以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基层岗位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教学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 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本文分析了西藏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从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管理游戏教学法、网站教学法、实习实践教学法等几个方面对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西藏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浩, 唐珊珊.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改论坛, 2009, (2) .

[2]李宗华.《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7 (4) .

神秘西藏 人文西藏 第11篇

庞家俄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先后数次走进西藏感受藏地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按他的话说是“数度闻进神秘的西藏,寻找心中的梦想”。近年,他又从四川来到北京,在香山脚下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潜心描绘对西藏的印象。黑白是其作品基础色,神秘感和人文精神则是灵魂。

《神山》、《祈》,《珠峰神女》、《春》、《盐路》等,解读着他对西藏社会、宗教、艺术和哲学的理解。雪山草地、寺庙村落,走到离天最近、离神最近的雪域高原和藏民之中,家俄说“全身的血管无端的膨胀起来……在他们的脸上永远只有平和与满足。尤其是朝圣路上,他们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只有纯粹的希望与自豪……我陶醉于它的自然神秘,更醉心于人文情怀。”

家俄不全用写实的方式还原生活,更多运用超现实的手法来表现。其作品体现出国画般的色彩效果,充满大胆想象,构图单纯,笔触灵动,极富当代艺术感。

家俄的作品又极具批判精神,他摒弃了五颜六色,忸怩作态的软弱抽象,表达出对信仰、对美学的朴素认知。表象上体现自然而纯粹的藏地风情,实质反衬出画家对现实世界的强烈批评。而通过抒情和英雄主义情节来创作,使他的作品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神秘、冷峻,浪漫,而又人文精神十足。

西藏职业院校 第12篇

一、西藏高职院校现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特征。但是西藏高职院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不鲜明,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没有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 致使高职教育特色不明显, 导致西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过程教学监控不全面。

目前西藏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管理只注重对过程教学的监控, 特别是课堂教学的监控, 而对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监控或监控不力。

(二)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西藏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评价时主要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学督导评价等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方法。评价过程没有引入社会、行业企业、政府等人员的参与, 忽视了社会化质量评价。

(三) 教学质量监控范围狭小。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它不仅限于教学质量, 还包括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所有工作的质量, 如管理水平、教学硬件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而西藏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仅限于对教学秩序、课堂教学、考核等方面的监控。而对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与辐射重视不够, 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对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缺乏深入的研究, 没有寻找出有效的培养办法。对管理水平、课程设置、教材等则疏于监控。

(四) 教学督导结果缺乏有效反馈跟踪与落实。

西藏高职院校都作了大量的教学督导质量的监控和信息采集工作。即使发现问题, 也往往只是提出问题, 而没有解决的方法, 或者虽然有了解决方法但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 更没有限期整改或跟踪进行检查。因此, 督导问题在每次的信息收集汇总时依然存在。

二、构建符合西藏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 教学质量监控目标。

构建起一中心 (学生) , 三系统 (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教学质量衡量标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四率 (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学生学业完成率、专业教师社会服务参与率) 、三高 (就业率高、用有单位满意度高、社会评价高) 、五满意 (社会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 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使学校教学活动得到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与控制, 从而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提升育人水平。

(二)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内容。

西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是由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教学质量衡量标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构成。

1. 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

主要收集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和学校教学全过程相关信息。具有搜索、归类、统计、动态反馈功能, 能满足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评价等要求, 为体系提供分析样本支撑 (具体见图1) 。

2. 教学质量衡量标准系统。

以专业建设为中心, 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 以课程开发为重点,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动态监控教学全过程相关的标准及指标建设。教学质量衡量标准系统包括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实训实习标准、课堂教学标准、职业素质标准、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教学质量指标、教材标准等九个方面的内容。该系统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目标支撑 (具体见图2) 。

3. 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1) 外部监控评价系统。一是政府监控。政府监控是通过制度化的检测监控和周期性的检查评估, 对学院教育教学进行质量监控。同时政府对学院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起导向作用。政府多方收集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建议, 重点监控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目标、方向、效益、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社会适应性、职业技能水平等, 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意见。二是社会监控。社会公众对学院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同类院校中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就业后的就业质量;办学条件和社会知名度。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最具有发言权的是社会。社会监控是评价学生质量的最终依据, 要做好这一工作就必须准确把握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必须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定期与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保持联系, 征求他们对学院教学工作和毕业生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以改进教学工作。

(2) 内部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一是师资队伍评价。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素质是否满足教学的需要;是否根据教师考核和激励机制完成对教师的考核、奖惩工作。二是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评价。教学经费的投入是否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生均教学经费增长的情况是否达到要求;相关部门和各系 (部) 每年的教学经费使用情况等。三是教学设施评价。教学设施是否满足教学要求, 包括现有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网及体育设施等;教学设施的维护是否正常。四是专业评估。专业建设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所需经费到位和使用情况;检查专业建设规划的落实情况;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学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是否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专业特色是否形成。五是课程评估。检查课程建设规划的落实情况;课程建设所需经费到位和使用情况;课程建设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精品课程的评审等。六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师教学基本文件及其执行情况;教师执行教学进度、按课表教学的情况;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进行教学检查的执行情况;考试管理和考场纪律情况;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各级领导和教师听课情况;企业人士参与评教情况。七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各系 (部) 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的50%以上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实践教学基本文件及其执行情况;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是否齐全;毕业设计 (论文) 、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及质量等。八是毕业生跟踪调查。主要进行毕业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九是制度建设评价。主要评价各项与教学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以上内容的评价, 形成一中心 (学生) , 三系统 (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教学质量衡量标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四率 (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学生学业完成率、专业教师社会服务参与率) 、三高 (就业率高、用有单位满意度高、社会评价高) 、五满意 (社会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 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四率”、“三高”、“五满意”为主要指标, 由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家长、学生等共同参与对教学全过程实行节点监控、过程监控及评价。教学过程结束, 进行终结性评价和反馈, 最终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为学院的教学质量目标提供保障。具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见图3。

三、西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成效

(一) 实现了教师从课堂走向课程。

通过教学督导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课堂走向课程建设, 主要表现在一是要注重课程设置, 强调基于岗位职业能力标准进行课程开发, 完善课程体系与结构, 使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对应, 使各门课程的教学“紧密围绕典型的职业活动”, 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二是要注重课程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通过课程标准、案例、课件、录像等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课程网页的建设,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课程平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要注重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这主要是让课程考核方式更加符合课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的特点, 避免因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而影响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判断, 使课程改革无法彻底。

(二) 促进了学校从局部走向整体。

通过教学督导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促进学校从局部走向整体, 即从单纯关注显性课程走向综合考虑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整体建设。隐性课程作为显性课程的有益补充, 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职业氛围营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校园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学校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学生社团建设,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职业氛围的营造, 实现对学生职业精神的熏陶, 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平滑过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 积淀高职院校的特色与传统, 传承高职教育的文化基因, 从而为形成高职教育的文化奠定基础。

(三) 促进了教师从单一教学走向教科研相结合。

教师通过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就是促进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与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培养, 并让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成果在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与职称评定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凸显其主体价值, 避免教学改革中出现矫枉过正的错误。

(四) 促进了监控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从封闭走向开放是高职院校开放式教学的必然要求。开放式教学不仅意味着有更多的行业、企业与社会人士参与到教学中来, 也意味着教学质量需要接受来自行业、企业、政府、社会等更多利益相关方面的监控, 还意味着必须有更为开放的监控途径。因此, 具体做法:一是强化外部监控队伍的建设, 需要建立融合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监控队伍, 使教学质量监控的标准与行业标准、企业与家庭需求相结合;二是在进一步发挥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的监控作用的基础上, 加强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在其职业生涯的开始必须培养的能力:三是采用问卷、访谈、个案分析、在线问答等实证性的监控方法, 获取更为具体、有效的信息, 提高质量监控的时效。

(五) 促使学校从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从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意味着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拓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信息采集面, 将毕业生在就业岗位的发展情况与发展需求纳入到调查范围中来。因此, 通过教学督导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西藏高职院校承担起了更多的岗前培训、职业考证服务、在职培训、成人教育等任务, 为个体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成为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功能型机构。

四、结语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侧重点将有所不同, 但目标是相同的。西藏高职院校只有建立起符合自身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形成良好的教学工作运行机制, 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完善,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从而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道路。

摘要: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突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特点和可操作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Z].2006

[2] .袁晓成.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 .王云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医药, 2014

[4] .张爱民.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及主要要素分析[J].才智, 2014

上一篇:地质工程测量技术下一篇:政府预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