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论文

2024-09-16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论文(精选5篇)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论文 第1篇

量词是汉语里一个独特的词类, 也是留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无论是在我们日常口语交际中, 还是在书面材料写作时, 量词的使用都很普遍。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 对量词使用的许多规则性东西早己习以为常, 能自然而然地去使用。而外国人学汉语则不同, 在遇到量词时, 他们往往摸不着头脑, 使用起来也非常别扭。现代汉语中量词不仅数量庞大, 有些量词还具有褒贬色彩。同一量词, 可计量不同种类的事物, 而同一事物又可用多个量词计量, 这些量词往往都有着具体的分工。例如“人”, 可以用“个、位、名、条、员”这几个量词来计量, 其中“个”为中性, 可以修饰所有人;“位”带有尊敬色彩;“名”用于具体某种身份的人;“条”专用于“好汉、汉子”;“员”则专用于“官员、武将”。总的来说, 大多数量词没有感情色彩, 有些量词可归纳出一定的规则, 有些量词则是约定俗成, 它们跟那个名词搭配, 完全是根据说话习惯, 所以量词是很重要且令人头疼的一个环节。

二、量词在语言学中的定义

量词是汉藏语系中独有的词类, 印欧语系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类, 所以早期的语言学研究几乎没有对量词的研究。直到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正式提出“量词”这一名称, 书中说:“量词通常用在指示代词或数词的后面, 名词的前面”, 又说:“数词加上量词可以简称数量词, 如, ‘一个、两只’等。”该书首次将量词独立分类, 与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等平行。书中还把量词分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度量词和临时量词四类。由于量词作为独立词类进行研究起步较晚, 量词的数量又极其庞大, 在这方面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也不同。有的学者偏重于对其进行分类研究, 有的则运用认知理论、范畴理论等对其本质进行研究, 还有从语法修辞的角度进行研究。然而在当今全球“汉语热”的背景下,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量词进行的研究还很欠缺, 学者们也处于探索阶段。

三、量词学习中的偏误

现代汉语中量词搭配比较庞杂, 留学生在学习量词的过程中, 往往母语缺乏量词搭配这一问题。于是语言学习者总是在避重就轻地寻找一种最简单, 相对有效的方法, 他们试图选用一个日常交流中出现得最为频繁的“个”, 并将其视为“万能量词”。有的时候, 这种替代是合乎语言的搭配习惯的, 不会对交际表达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不把此类替代视为偏误;但有的时候, 这种替代是不恰当的, 是不合乎汉语搭配规则的, 我们将此类替代归结为量词“个”的泛化造成的偏误。加上一些教师在教授量词时也告诉学生, 实在无法确定使用那个量词时也可以选用“个”, 并且屡试不爽。一旦发现量词选用比较困惑时, 他们通常就调用这个万能量词“个”。虽说外国人对量词“个”的误用在交际中并不影响理解, 但是量词, 正如本文开始提到, 是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的, 在要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时, 选择贴切的量词将增色不少。但是, 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承认, 在不知何为正确的量词时使用“个”, 的确是一个万能的选择。在教学中, 教师对学习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同时也可适度宽容。

其次, 除了“个”的过度使用外, 留学生还常常多用、少用或滥用量词。如:她穿着一西装。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加强对学生量词搭配的训练。再次, 由于汉语的同音字所产生的量词的同音异形现象也导致量词选用的失误。在学习和使用量词的过程中, 留学生往往难以区分同音异形量词的不同用法, 因此也特别容易出现使用偏误。如“只”与“支”、“棵”与“棵”等。学生学习量词时首先是听教师的讲解, 对量词语音印象更为深刻, 所以在此类量词上容易出现失误。但这一类量词之间本身就有紧密的联系与区别,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适当运用语源分析的方法, 讲清楚该词的本来意义和演变过程, 能够恰到好处地解释同音异形量词的区别和特征。

最后, 还有同义量词的选择失误。意义十分相近的量词是学生容易出现使用偏误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片”和“块”都是用来计量有一定平面, 延伸感的事物, 所以当要表示这种类型的事物时, 二者混用的情况就很常见。如:“他生日的时候, 朋友买了一片蛋糕送他”, 这样的偏误的出现还是由于没有发现语义上的细微差别。那么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也就应该向学生解释量词“片”和“块”的细微差别, “片”用来计量“平而薄的东西”, 而“块”计量的物体则有一定的厚度。所以教师在教学生的时候要注意让他们根据这个量词跟物体的形状和字或词的原意的关系相结合, 这样就便于学习和记忆。

四、量词的教学

教师在量词的教学中应经常总结教学心得, 原理方法, 针对留学生习得规律, 对不同阶段的量词教学进行不同的教学安排, 做到有条理, 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针对零起点的学生, 教师首先应当从讲解量词的语法特征入手, 并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数词+ 量词+ 名词/ 动词”或“名词/ 动词+ 数词+ 量词”结构搭配形式, 这时应该尽量选用那些名量关系搭配单一的量词进行教学, 比如说一些度量衡量词进行教学, 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量词选用的基础阶段, 教师需要让学生多多练习, 对量词用法多进行巩固;而对有一定基础的中级阶段的学生, 则可以慢慢向搭配多元化的量词靠拢, 一个量词可以与不同的名词搭配, 一个名词亦可以用不同的量词进行修饰, 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尝试运用一些语源上的探析, 帮助学生对量词用法加深理解。另外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是将量词分组, 特别是一些意义相近, 修饰对象有交叉的量词进行对比, 跟学生讲解其区别和不同用法, 相对于单个地量词记忆, 采用相似量词的联系教学, 更能让学生对量词, 特别是意义相近的量词用法有所区分;在高级阶段, 基于学生对于基本量词的用法掌握已经比较到位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尝试向学生教授量词修饰抽象名词的用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不但要研究典型的量词认知与选择的问题, 更要研究中间状态及非典型的用法问题, 从而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学。在讲解期间从量词成词的源头及演变过程, 对量词用法进行分析, 让学生在理解量词理据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这样将会极大地减少使用的失误。

关于留学生认为汉语量词难学这一点, 主要还是由于不同的语言背景所造成的文化心理差异以及不同民族的人思维方式和心理认知上的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量词的文化内涵是很重要的, 教师应该由浅入深, 有顺序地引入, 使语言知识和文化相融合。

参考文献

[1]丁声树, 等.现代汉语语泫讲话[M].商务印书馆, 1979.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论文 第2篇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教学一直被认为是重点、难点。量词“个”以其高度的出现率、广泛的使用范围,在量词中占据要地位。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最先接触的是量词“个”,并在交际中大面积使用。本文将针对这种现象,以量词“个”为例,对其进行偏误分析,以偏误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让学生能正确理解量词“个”,在交际中能自如地应用,同时促进量词的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量词“个”;偏误分析;应对措施

“量词和什么名词搭配”、“在什么语境下使用什么量词”一直以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点和难点,首先,量词数量多,名词更多,两者组成的数量短语更是多之又多;其次并有没有一套具体的、完整的、准确无误的规则总结量词的使用规则;最后,个体差异的原因。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量词“个”十分万能,在汉语的交际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出现频率高,使用范围广。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他们找到“捷径”后,无论什么名词都使用量词“个”。所以本文以量词“个”为例,对其偏误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个”的本位描写

对量词“个”进行偏误分析前,应了解“个”的本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道:“个,竹枚也。从竹固声。”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行了详尽的解释,“?w或作个。半竹也。各本?o。”,我们可以看出“个”与“竹”有关,“竹曰个。木曰枚。”竹易分开,“竹”字分开便是两个“个”,单个竹就是“个”字,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与“竹”的关系逐渐疏远,后表示事物的数量。

“个”是个体量词,多用在没有专用量词修饰的名词前,但有的有专用量词修饰的名词也可以使用,主要依据语体色彩、语言坏境,多用于口、通俗色彩浓的语境中。量词“个”与数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即“数词+个”,一般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补语,也可以和指示代词组合,构成“这、那、哪+个”,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二、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一)量词“个”的偏误现象及类型

1.“个”的误用

量词“个”的泛化现象使得许多留学生误用量词“个”,或者有些学生没有学习过太多量词,有些名词不知用哪个量词修饰,或是有些外国学生对量词的用法不能完全掌握,造成一些有专有量词的名词也用“个”来称量,从而形成偏误。如:

一个(本)书 十个(张)纸

那个(只)猫是谁的。

妈妈喝了一个(口、瓶、杯、碗)水。

2.“个”的误加偏误

“数词+个”、“这、那、哪+个”这两个结构并非一成不变,有时量词“个”可以不加,但很多留学生并没有掌握这一知识点,认为所有情况都必须要加“个”,形成“个”的误加偏误,如:

有了这么多种类型的人,我们才叫做(个)社会。

到现在这三(个)和尚也自己的事自己干,愉快地过日子。

以上例句来自中介语语料库。

三(个)周

我看了好几(个)家鞋店的鞋。

3.“个”的遗漏偏误

“数词+个”结构最为常用,其中“序数词+个”结构容易出现遗漏偏误,如在表示时间段时,遗漏量词,易使表示时间段的数量短语变为表示时间的含义,如:

我在哈尔滨住了三(个)月。

在指示代词“这、那、哪+个”结构作定语时,也易发生遗漏现象,如:

我认为这(个)问题难以解决。

虽然我同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观点,可是我想再补充一个观点在里头就是学生和老师。

以上例句来自中介语语料库。

4.色彩义的误用

词的色彩义是表达作者、说话人的情感或语境的状态,留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是色彩义,所以在使用上容易产生错误。现以“太阳”为例,使用不同的量词修饰,表达效果也不同:

一个太阳/一轮红日/一颗红日/一抹夕阳

不同的量词描绘同一事物,呈现了不同的形态,塑造了各式形象。不同的情感也可以通过量词表达,如:一个老师/一位老师,变化使用量词后,更有尊敬、庄重的意味。

5.歧义造成的偏误

量词“个”搭配名词的范围广泛,所以极易产生歧义,如短语“一个朋友的灯笼”,我们不联系语境无法确定表量的是朋友还是灯笼,所以这个短语可以是一个朋友的/灯笼,也可以是一个/朋友的灯笼。如果我们把短语中的量词换为“只”,一只朋友的灯笼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短语的中心是灯笼,量词“只”是灯笼的表量。这种歧义容易出现在口语里。

(二)产生偏误的原因

1.量词“个”泛化现象

量词的语法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减弱,量词“个”语义模糊,使用范围广泛。各种教材、工具书都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规则总结用法,当然也很难有这样的规则。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个”的泛化问题,直至今日仍有这样的看法,不可否认量词“个”泛化现象十分常见。同时,许多教师在初级阶段鼓励学生用“个”来修饰所有名词,必须承认这样教学效果明显,但不利于日后的教学。

2.母语的负迁移

有研究表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偏误来自母语的负迁移。量词是汉藏语系独具特色的特点之一,留学生在初级阶段,汉语知识不扎实,只能借助母语的语法规则辅助学习汉语,母语对汉语学习的干扰极大。尽管日语、韩语中有量词,但日语、韩语中的量词不如汉语中的量词词类独立、用法多样、使用方法广泛,这种借用母语进行学习的方法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

3.目的语的负迁移

学习者用类推的方法用已学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教师讲解量词“个”后有意无意地向学生渗透“个”的泛化现象,学生也会认为“个”是个万能量词,便找到了使用量词的捷径,可以修饰所有名词,所以他们用这“规律”不考虑语境,部分情况肆意使用,从而形成偏误。

4.交际策略的影响

很多汉语初学者很难判断到底应该用哪个量词修饰名词,所以不少外国学生采取了回避策略,即不使用量词,有的留学生也会采取简化策略,用“个”来修饰所有名词,这十分影响留学生对外语的学习。

5.学习者的知识储备量不足

不少外国学生并没有学习很多量词,没有学习其他量词的使用规则,又因为教材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规则总结“个”的使用,所以他们用“个”来修饰,造成偏误。

三、应对措施

(一)关于“教”的方面

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保证教学大纲和学习者相适应。对量词的讲解,不能遇词讲词,而应有联系的地讲解,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张量词的“网”。对于“个”的讲解还应针对其本源、适用范围和搭配规则,不应让学生死记硬背,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不仅将学生母语中的量词与汉语中的量词进行对比,还要和其他汉语量词进行对比,避免偏误。练习时也要注重对比,保证趣味性,提高复现率。

(二)关于“学”的方面

留学生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量词的知识储备量不足的问题,准确掌握老师讲授量词的各方面知识,所以留学生们必须要巩固基础,牢记语言点,活学活用,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避免母语知识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负迁移。当然也不能面对量词问题回避,不敢使用量词,更不能所有情况都用“个”来代替。

四、结语

量词“个”以其高度的出现率、广泛的使用范围,在交际中常被使用。留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因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负迁移、交际策略以及自身知识储备量等问题造成量词“个”的偏误现象,这些偏误一般为“个”的误用、误加、遗漏、色彩义的误用或是歧义造成的。所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深入教材,讲解得当,并与实际交际相结合,还要关注学生个体。通过对量词“个”的偏误分析,要举一反三,对其他量词的教学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论文 第3篇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量词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使用范围广泛,量词有着独特的语法及语义表现,在实际运用上也比较灵活、多变,因而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很多留学生由于对量词意义的理解不够充分,无法正确得当地使用量词,本文结合汉语本体中量词的研究成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的量词使用的偏误类型进行全面分析,对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索,并进一步提出增强留学生对量词掌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对外汉语;量词;偏误;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5

一、量词的定义及类型

我国汉语本体研究中,各家学者对量词研究的角度不同,量词的定义及分类因而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量词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量词的数量不断增多,对量词的研究也逐步完善,量词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种独立的词类,不仅在语言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其语法、语义特征也呈现出自身的特色。

由于量词和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大词类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相对连续的体系,量词在实现计量功能的同时,也成为了名词的词类标记。目前,对于量词的类型还没有统一的划分,不同的学者对量词划分的角度及标准不一,所划分的量词类型也会有所差别。

吕叔湘把量词分成9类。分别是: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

器量词、临时量词、度量衡量词、自主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胡裕树先生将量词分为三组:第一组如尺、寸、斤、两、公斤等,这是用来修饰限制名词、形容词的。第二组如个、只、件、条等,这组量词是修饰名词的。第三组如:下、次、遍、趟等。这组量词是用于修饰动词的。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偏误分析

1、“个”的泛化偏误

“个”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比较广泛的量词,使用的频率极高,外国留学生在使用“个”时,极容易产生不顾词语搭配、句法等的滥用和误用,这种偏误严重影响了句子的准确性。

如我会说两个(种)外语,一个(种)是英语,一个(种)是汉语。

那个(张)脸是满脸皱纹的一个老妇人的脸

他们三个人一起挖一个(口)井。

从以上的偏误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外国留学生由于对汉语的量词缺乏深入的了解,认为“个”是计量使用的,因而常常忽略了汉语的形象搭配及不同量词的确切意义。如“脸”是用“张”来修饰的,而“井”用“口”来修饰则更具形象色彩。

2、同音异形量词的使用偏误

现代汉语中的同音异形量词也是外国留学生常常出现偏误的地方,如“颗、棵、课”,“幅、副”等,这些偏误主要是由于留学生对量词的把握还不够到位,在书写及量词的意义理解上还不够充分。因而,同音异形量词的使用多出现在书面语的表达上,在口语交际上则不存在。

如:连忙回答说:“不是”,“那为什么这幅(副)苦瓜脸了”。

我在家门口种了一颗(棵)樱桃树。

3、对使用范围相近的量词上的偏误

现代汉语的量词是极为丰富的,常常会出现相近的事物却用不同的量詞表达的情况,而留学生对这些具体的量词使用中出现偏误的频率较大。

2、偏误原因

2.1教学方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可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基于认知水平的不同,他们对汉语量词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也会有所差异。特别是在汉语本体的量词研究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在解释某些量词时很容易陷入困境,只能将量词的使用归于汉语的习惯。根据《汉语水平词汇及汉字等级大纲》的要求,甲级词汇里共有46个需要掌握的量词,但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只有出现了才会进行讲解,而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训练,以致学生无法充分地掌握量词的有关知识。

2.2语言习得方面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的负迁移是不可避免的,外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自身母语的影响,对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中量词使用很少,虽然在使用上不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但是汉语中不同的名词、动词的量词修饰,在英语中被大大简化,因而留学生在记忆大量的汉语量词,并掌握使用范围及固定搭配情况,也是极为困难的。

对于母语中存在量词的留学生而言,他们在使用中很容易将母语中的量词知识套用到汉语量词的使用中,这样也会导致量词使用的错误。

三、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对策研究

1、加强对汉语本体量词的研究

量词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使用历史悠久、运用范围广,而且使用灵活,具有丰富的语义色彩。

2、运用对比分析教学方法

由于外国留学生已经具有较为完整的母语语言体系,因而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受到母语的负迁移作用而影响汉语量词的学习,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国家母语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留学生的视角来判别汉语量词与母语的关系,通过对比教学及多角度分析,加强学生对于汉语量词的感知,从而减少母语负迁移对留学生的干扰。

3、运用情景化教学模式

量词的适用范围广泛,能够修饰不同种类的名词、动词,学生不仅要记忆量词的语义及使用方法,还要记住不同形式的固定搭配,对于留学生而言记忆量大,容易影响量词学习的效率。教师在量词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作多元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加迅速地理解并掌握量词知识,如利用多媒体讲解量词的搭配,运用场景模拟的方法,增强学生对于量词使用的记忆。通过有针对性且生动活泼的情景化教学,在提升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也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量词的使用。

4、分阶段分层次教学

语言的学习使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已经熟练掌握母语语言的留学生而言,他们在语言的学习中受到的干扰因素更多,对汉语量词的掌握也更加困难,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量词使用的频率、难易,以教材为基础,对学生实行分阶段、分层次教学,如对于初级阶段的外国留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掌握“数+量+名”、“动+数+量”的基本搭配规律,并使学生熟练掌握具体事物的量词使用方法,为量词的深入学习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四、结论

综上所述,量词的数量多、适用范围广,且能够根据词语及环境进行灵活的搭配,量词的学习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从留学生对量词使用的偏误情况来看,“个”的泛化运用、相近范围内的量词使用偏误较多,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既包括教学层面的,也包含学生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为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加大对汉语量词的本体研究,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分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促使留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量词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岑运强. 语言学基础理论[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2、惠红军. 汉语量词研究[M].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 011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量词教学浅论 第4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量词,常见偏误

量词在汉藏语系语言中, 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具有重要地位。尽管量词是现代汉语词类划分中最后一个分出来的类, 但是经过历代学者百余年的努力, 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量词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使得量词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外族学生能否掌握好量词成为他们能否学好汉语的一个重要标杆。但是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对量词教学都有一种畏难情绪。一是教师觉得量词纷繁复杂, 常以汉语习惯为由进行汉语教学。二是外族学生本身原因, 认为量词只是习惯使然, 是汉语学习中最不重要的组成成分, 加上量词的复杂性, 导致外族学生常常忽视对于量词的学习和使用。

一、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中出现的常见偏误

(一) “万能”量词的泛滥使用。

这种现象在印欧学生中出现的次数尤其多, 因为印欧语言中本身缺少量词的使用, 所以在她们学会使用量词后就会大量使用所谓的“万能”量词, 如:留学生发现“个”量词使用频率非常高, 于是会大量使用“个”。

“个”:一个人、一个名字、一个苹果、一个女孩、一个夜晚、一个国家……于是就出现:一个羊、一个车、一个山、一个牛奶、一个饮料、一个河、一个头发、一个书……

使用这样的量词搭配方法, 对于中国人而言, 听得懂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实际上, 对于留学生而言, 他学到的是不标准的汉语, 是不符合汉语表达思维和汉语习惯的使用方法。

(二) 同音但异形量词的混用。

这里的同音不仅包括拼音、声调一致, 而且包括拼音、声调不一致的量词。因为对于留学生而言, 汉语的声调本身就很难学习和记忆, 因此, 他们会经常犯一些拼音一样但声调不一样的量词使用错误。如:“课、棵、颗”“副、幅”“只、支”等。

对于“课”, 大部分留学生能够清楚分出“今天我们上第几课”这种句子, 原因在于这种句子和他们每天的生活有关。但是换成“一%%%%树/药”这种句子, 他们就很难准确分清到底应该填哪个, 同样还有“一%%%%眼镜/画”“一%%%%手/笔”这种句子。

(三) 意义相近但是有区别的量词。

汉语本身就存在着大量的近义词或意义相近的词, 因此要正确使用量词就必须正确区分这些词义相近的词。如:“根”“条”, 在“一%%%%面条”“一%%%%马路”中, 面条明明是条状却使用“根”, 马路明明很宽, 但是使用“条”。再如“一%%%%筷子”却又使用“根”。这些都给留学生造成了困扰。这时候大部分老师为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会以汉语习惯来回答学生。因为在大部分国人不知道为什么会区别使用, 因为中国人从小就这么用。

(四) 集体量词和个体量词的混用。

留学生对于集体和个体的概念认识不清, 导致对于集体量词和个体量词的混用。如:一个书籍、一个/位夫妇、一只船只等, 这是个体量词修饰集体名词时混用。再如:“我买了一行树”“一副手机”“一对饮料”等, 这是集体量词修饰个体名词的混用。

(五) 量词修辞色彩的错用。

汉语的每个量词都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 留学生不会使用具有修辞意义和色彩的量词, 是造成他们不会使用量词的最大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如:“一个尊敬的老师”“一位小偷”“一伙学生”等, 留学生使用这几个量词的频率极高, 但出现这样的错误是他们对量词色彩的不理解。

“一个尊敬的老师” (简单的量词表达尊敬的人, “尊敬”是褒义词, 使用“个”不妥。)

“一位小偷” (该量词带有尊敬色彩, 但“小偷”是贬义名词。)

“一伙学生” (“学生”是中性偏褒义词, 但量词具有贬义。)

二、偏误出现的原因探索

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时出现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从汉语本身来讲, 量词是最晚才从词类中划分出来的, 学界对它的研究年限相对于其他词类比较而言是有限的。但是量词本身又是非常丰富, 用法极其复杂的一项词类。在教学时, 由于教师可引用参考的文献相对有限, 只能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摸索教学。其次,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迥异, 大多数留学生母语里没有量词这一项, 日韩学生虽然母语中有少部分量词, 但是还没有单独划分成类。因此各个国家的留学生出现量词偏误的原因和现象都不一样。最后从留学生角度来讲, 他们对于量词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留学生认为量词是习惯用法, 初学者只需掌握最基本的“个”类足已, 但如果长期受汉语和文化影响, 则量词的学习和使用不成问题。

三、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 对于量词学习的分类不应过于复杂。本文以黄伯龙、廖旭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里量词的分类为标准, 将量词分为两大类:名量词、动量词, 下文主要以最新版的新HSK考试六个级别的考试大纲为标准, 整理出大纲中出现的量词如下:

(1) 物量词

A.专用:度量衡量词:磅、吨、分、分钟、公斤、公里、毫米、角、刻、里、立方、毛、秒、日、元、克、两、米、升

个体量词:本、册、层、场、次、栋、段、顿、份、幅、个、根、件、节、届、棵、颗、课、块、粒、辆、匹、篇、片、艘、岁、所、台、条、听、位、则、张、只、支、种、株、幢、座

集体量词:对、堆、副、串、类、批、群、束、双、套、扎、阵、组

不定量词:点、派、团、些

B.临时借用:借自名词:滴、朵、锅、号、壶、画、家、卷、口、筐、楼、路、门、盆、票、题、弯、碗、窝、夜、页、月、圆、枝、州、舟

(2) 动量词

A.专用:遍、趟、番、回、下B.临时借用:刀、脚、圈、站、

由上述分类可以看出量词中物量词占绝大部分。度量衡类量词是留学生最容易学的一类词。因为度量衡类量词大部分是国际通用的, 所以标准化、通用化的原则可以将量词教与学的过程趋于简单化, 但是由于量词本身的特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掌握量词教学的标准, 特别是临时借用的量词及文学类使用的量词尺度和标准很难衡量。留学生对于汉语量词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不能立刻就学会准确得体地使用量词, 而只能从量词的基本用法开始逐步深入了解量词的使用规则和过程。因而量词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分阶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初级阶段量词教学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汉语初学者, 尤其是母语中没有量词这种近似用法的学习者。本阶段量词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数词+量词+名词/动词”的结构, 掌握部分常用的量词。

该阶段出现的量词绝大部分属于名量词, 初期教学中首先应该强化度量衡类量词, 包括一部分时间量词。其次应介绍一部分的个体量词, 包括上文所说的万能量词“个”以及语义相对单一的“本、次、块、篇、只、种”等类量词。最后应教授一些集体量词, 因为集体量词教授相对简单, 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教会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以给出固定的量词搭配为主, 以连词搭配、选择填空为辅, 在没有语境影响下教授一些基本搭配。如:“一个苹果、一本书、一次课、一块蛋糕、一篇课文、一只小狗、一种动物”等。

(二) 中级阶段量词教学

这一阶段的学习者已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汉语学习, 具备了一定的汉语文化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这一阶段的量词教学目标主要是在单一词语的基础上适当增强量词语义的拓展性, 同时注意近义量词的区别性。该阶段的量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多对一”, 如:“一个苹果、一块苹果、一片苹果、一箱苹果、一堆苹果”等, 这些量词后面的名词一致, 但是使用的量词不同。这就需要教师用具体的图文展现出这些量词之间数量、范围、形状、大小及语义语体色彩方面的区别。另一种是“一对多”, 如:“一张纸、一张弓、一张口、一张钱”等, 通过这种对比, 可以展现出同样的量词有不同的使用意义。“张”既有“片”面、很薄一片的意思, 又可以从动词转化过来, 如“张口、张嘴、张弓”。这充分说明了量词的灵活性, 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了“必须根据语境来选择量词”的观念。

(三) 高级阶段量词教学

高级阶段的学生汉语水平已经非常高了, 所以这一阶段量词教学的重点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得体性的原则, 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准确使用量词。如“一团和气、一派繁荣、一叶扁舟”。同时要加强临时量词的教学, 如“一身汗、一肚子坏水、一轮明月、一道彩虹、一锅蚂蚁”等, 临时类量词大多带有修辞功能及感情色彩。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融入于量词教学中。如:“一个尊敬的老师”“一伙学生”“一位小偷”。

总之,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应着重强调循序渐进、分层次、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使学生逐步掌握如何正确规范地使用量词。但是一味强调量词教学的“系统化、单一化、规范化”教学是不可取的, 这不仅违背汉语量词的丰富性, 而且只能使学生掌握汉语的皮毛。

参考文献

[1]黄伯荣, 廖旭东.现代汉语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增订2版) .

[2]唐淑红.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8, (2) .

[3]王思思.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5) .

[4]戴梦霞.对外汉语名量词选用的一点探索[J].汉语学习, 1999, (4) .

[5]李月炯.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论文 第5篇

摘要: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学习中文,然而在他们的汉语学习之路上,量词则作为一座大山阻挡在无数人的面前,因为量词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本文首先列举了量词误用的几种典型的例子,其次结合理论剖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给出了一些对外汉语中的量词教学策略。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量词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量词是汉语里一个独特的词类,也是留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无论是在我们日常口语交际中,还是在书面材料写作时,量词的使用都很普遍。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对量词使用的许多规则性东西早己习以为常,能自然而然地去使用。而外国人学汉语则不同,在遇到量词时,他们往往摸不着头脑,使用起来也非常别扭。现代汉语中量词不仅数量庞大,有些量词还具有褒贬色彩[1]。同一量词,可计量不同种类的事物,而同一事物又可用多个量词计量,这些量词往往都有着具体的分工。例如“人”,可以用“个、位、名、条、员”这几个量词来计量,其中“个”为中性,可以修饰所有人;“位”带有尊敬色彩;“名”用于具体某种身份的人;“条”专用于“好汉、汉子”;“员”则专用于“官员、武将”[2]。总的来说,大多数量词没有感情色彩,有些量词可归纳出一定的规则,有些量词则是约定俗成,它们跟那个名词搭配,完全是根据说话习惯,所以量词是很重要且令人头疼的一个环节。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的误用及其原因

2.1 量词的误用

(1)“个”的泛化偏误

“个”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比较广泛的量词,使用的频率极高,外国留学生在使用“个”时,极容易产生不顾词语搭配、句法等的滥用和误用,这种偏误严重影响了句子的准确性。如我会说两个(种)外语,一个(种)是英语,一个(种)是汉语。那个(张)脸是满脸皱纹的一个老妇人的脸他们三个人一起挖一个(口)井[3]。

(2)同音异形量词的使用偏误

现代汉语中的同音异形量词也是外国留学生常常出现偏误的地方,如“颗、棵、课”,“幅、副”等,这些偏误主要是由于留学生对量词的把握还不够到位,在书写及量词的意义理解上还不够充分。因而,同音异形量词的使用多出现在书面语的表达上,在口语交际上则不存在。如:连忙回答说:“不是”,“那为什么这幅(副)苦瓜脸了”。我在家门口种了一颗(棵)樱桃树。(3)对使用范围相近的量词上的偏误

现代汉语的量词是极为丰富的,常常会出现相近的事物却用不同的量词表达的情况,而留学生对这些具体的量词使用中出现偏误的频率较大。

2.2 产生的原因

(1)教学方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可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基于认知水平的不同,他们对汉语量词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也会有所差异。特别是在汉语本体的量词研究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在解释某些量词时很容易陷入困境,只能将量词的使用归于汉语的习惯[4]。根据《汉语水平词汇及汉字等级大纲》的要求,甲级词汇里共有46个需要掌握的量词,但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只有出现了才会进行讲解,而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训练,以致学生无法充分地掌握量词的有关知识。

(2)教材的编写方面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共有量词136 个,分别出现在甲、乙、丙、丁级别的词汇项目里。但像《初级汉语课本》《新实用汉语课本》《桥梁》这几本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中量词达不到大纲规定的量词数量,且这些量词大多为甲级量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量词的教学任务在初级阶段就已经基本完成了,且这些教材中出现的乙级量词只占了《大纲》规定的25% 左右。丙级量词只在《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出现了一个,在其他教材中丙级和丁级量词都未被提及,而不少的超纲词汇却出现在两本初级教材中。

词典的标注不当也是造成学生出现量词偏误的原因之一。《现代汉语八百词》把“个”解释为“‘个’,通用量词[5]。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个”是“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有些名词除了用专用量词之外也能用‘个’)”[6]。这些模糊的解释容易造成留学生理解偏差,留学生出现量词选择困难时就会依赖性地选用量词“个”。(3)学生的学习方面

首先是母语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初期母语对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干扰作用。例如: 英语中“piece”可以用来形容纸、面包、好意,“a piece of paper /bread /kindness”,汉语中却说“一张纸/一片面包/一番好意”。

其次是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量词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是中高级学生常犯的错误。量词“个”的泛化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学生发现量词“个”能与很多词语搭配,一旦不知道该选用什么量词时就用“个”代替。

最后是他们缺乏对汉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汉语的量词不仅有表示数量的意义,还具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感情色彩等特有的含义。留学生如果对这些意义不了解的话也会产生量词使用偏误。

三量词教学的策略和建议

1、合理的编排教材

教材应根据《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为量词所做的分级来编排量词部分的教学,量词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大纲》所规定的136 个量词应在教材中得到体现,对丙级和丁级的量词要加以关注。教材的编写者应尽量把常用量词设计到课文的不同语境里,提高量词的重现率。同时应该增加课文中对量词的例释,且课本中应适当地增加量词训练题的数量。

2、运用情景化教学模式

量词的适用范围广泛,能够修饰不同种类的名词、动词,学生不仅要记忆量词的语义及使用方法,还要记住不同形式的固定搭配,对于留学生而言记忆量大,容易影响量词学习的效率。教师在量词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作多元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加迅速地理解并掌握量词知识,如利用多媒体讲解量词的搭配,运用场景模拟的方法,增强学生对于量词使用的记忆。通过有针对性且生动活泼的情景化教学,在提升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也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量词的使用。

3、分阶段分层次教学

语言的学习使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已经熟练掌握母语语言的留学生而言,他们在语言的学习中受到的干扰因素更多,对汉语量词的掌握也更加困难,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量词使用的频率、难易,以教材为基础,对学生实行分阶段、分层次教学,如对于初级阶段的外国留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掌握“数+ 量+ 名”、“动+ 数+ 量”的基本搭配规律,并使学生熟练掌握具体事物的量词使用方法,为量词的深入学习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四总结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使用范围广泛,量词有着独特的语法及语义表现,在实际运用上也比较灵活、多变,因而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很多留学生由于对量词意义的理解不够充分,无法正确得当地使用量词,本文结合汉语本体中量词的研究成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的量词使用的偏误类型进行全面分析,对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索,并进一步提出增强留学生对量词掌握能力的对策。

参考文献

上一篇:通信故障检测下一篇:面临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