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行政范文

2024-06-12

学校行政范文(精选12篇)

学校行政 第1篇

1 学校行政督导岗位职责

我校督导室分为教学督导组和行政督导组, 是学校的独立处室。督导室由校纪检委书记分管, 督导员由校长亲自聘任并颁发聘书, 聘期1年, 督导员挂牌开展工作。

(1) 行政督导组负责对学生处、人事处、就业处、后勤处等各处室、2所附属医院等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 开展检查、指导、考核、咨询、服务等工作。

(2) 负责收集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运行情况及相关信息。并将督查信息和建议及时反馈汇报。定期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 听取并收集整理学生、教师对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方面的意见、建议。并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调研, 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3) 参与学校各种重大活动, 参与过程评价及经验总结。

(4) 对学校行政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调研, 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检查执行情况。

(5) 负责检查指导2所附属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和服务质量。

(6) 每2周在校园网上出一期督导工作简报, 通报督导工作情况。

2 学校行政督导工作具体做法和成效

2.1 加强引导, 积极推动行政科室工作创新

行政督导组在督导行政科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时, 积极倡导并推动科室开展创新活动。此项举措我们体会比较深的是在对学生管理系统开展督导工作时, 提出并协助学生处建立学生信息员网络。即在学校新生、老生班级中每班随机抽出5名学生、共在学校3个年级抽出了234名学生信息员。在此基础上, 与学生信息员通过学校局域网、电子信箱、QQ群等电子信息平台这行支流;发放学生及学生家长调查问卷;分别召开新、老生信息员座谈会;与信息员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交流。其中最受学生欢迎、最简便易行、效果最佳的是网上平台交流。通过交流沟通, 及时全面地了解了学生当前的生活、学习情况, 尤其是及时了解到了学生对学校教学、生活服务、校园软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建议。然后利用督导工作涉及全校各个科室的有利条件, 在征得领导同意的前提下, 与各有关科室协调沟通, 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 解释困惑, 把学校的意图、举措告知学生, 及时解决已经出现或在萌芽状态的问题。例如, 在我校更换物业公司之际, 新接手的物业公司对餐厅、门卫等部门的管理规定, 因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而产生了矛盾。督导人员通过信息员网很快发现了情况, 进行调研后及时将问题向领导做了汇报并通报给有关部门。在校领导的关注下, 经学生、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物业公司几方协作, 很快化解了矛盾, 问题得到很好解决。使学生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 使物业公司的管理有的放矢, 服务质量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结学生信息员网的主要作用, 一是使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密切了联系, 做到了沟通零距离;二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激发了参与学校管理、发展的热情;三是使职能部门增强了服务意识, 提高了服务质量。可以说学生信息员网是学校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质量的最好的验收平台。

2.2 准确定位, 确保行政督导的正性作用, 增加实效性

行政督导工作涉及学校各个行政科室。我们认为, 在开展行政督导工作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准确界定自身的角色、站位。行政督导既要通过主动联系、积极指导、提供服务、严格考核以促进行政科室工作质量提高, 又不能盲目插手、干预科室工作, 更不能“喧宾夺主”或“越俎代庖”。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督导人员应该是领导的参谋、科室工作质量提高的引领员、各科室之间的联络员、学生与学校的纽带、师生的良师益友。由于督导员在工作中注意到了自身的准确定位, 使行政督导工作能顺利展开并较有成效, 使个别科室人员从对行政督导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变成了乐于接受直至主动寻求合作。

2.3 重视调查研究, 增强行政督导工作的针对性

学校工作在整体目标前提下, 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重点。督导人员应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突出问题, 通过与科室人员谈心, 定期巡视校园, 网上征求意见, 参加科室活动等方式进行调研。将情况综合整理后, 有的以简报形式通报全校, 有的向主管领导汇报, 有的向科室反馈, 收到了实效。起到了其他某一科室难以起到的作用, 为学校决策提供了依据, 体现了督导机构为“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

2.4 及时客观的评价行政科室工作, 发挥督导工作的激励性作用

每进行一段时间的检查和调研, 都要尽快地按照评估标准及时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尽快向各部门反馈。在评价过程中, 注意发现先进经验和有创新的做法, 及时向领导汇报, 在中层干部例会等会议上作介绍, 使科室工作成绩能及时被全校了解, 先进经验得到迅速推广。同时将发现的问题及工作中的困难尽可能帮助协调解决。使行政科室工作人员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 也改变了个别人员懒散、不积极钻研业务的作风, 发挥了督导工作的激励作用。

2.5 在督导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和谐督导”的理念

进行行政督导是提升行政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而在行政督导工作中体现人性化工作理念是做好行政督导工作的重要保证。行政督导工作应强化指导、帮助、服务功能, 做到尊重他人, 与人为善, 避免居高临下的姿态, 以切磋的态度去探讨工作。

2.6 坚持校园巡视制度, 协助有关科室确保校园秩序和安全

设立行政督导岗位以来, 行政督导人员坚持巡视校园内的教学楼、宿舍楼、实训中心、体育馆、办公楼、餐厅等处。对校园公共设施、“四防”安全、节水节电、环境卫生等进行检查, 发现情况及时通报给有关部门。对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确保校园安全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经过2年多的探索实践, 我们对行政督导工作的内容、意义有了一定认识, 取得了一定收获, 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如:缺乏有关行政督导工作的理论学习、工作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认识问题还存在片面性、行政督导工作评价体系还不完善等迫切需要学习有指导意义的行政督导工作理论及成功经验。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和工作实践, 逐一找到改进行政督导工作的方法, 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行政督导工作的路子, 对提升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军海.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督导新思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10:100~103.

[2]周婷.广西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121~122.

学校行政办总结 第2篇

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与全体教职员工的支持和配合下,行政办有计划、有条理、求真务实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工作任务,取得了预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加强内部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做好协调工作。“让领导满意、让教师满意、让职工满意”是我们行政办公室追求的目标,为此,行政办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狠抓内部建设,坚持从高、从严、从全、从细要求,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发挥团队精神,做好办公室与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不贪功、不拆台、不越位、顾大局、识大体。

(二)规范公文收发,提高办文质量。

规范收文程序,包括登记、呈阅、督办、归档等环节,都能做到及时、准确,衔接有序。及时提醒领导及各处室对文件进行处理,增强办公室的督办职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得以贯彻落实。

在发文中,坚持从严把关的原则,严把时效关、公文体制格式关、文字关和校核关,力求达到传达信息准确、格式规范、准确及时。

(三)精心组织安排会议、活动和节假日工作。

作为学校的窗口部门,学校办公室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尽心尽力地组织好每一次会议,协调好每一次活动,安排好每次节假日前后的工作。

(四)坚持完善记录工作。

1、做好会议记录。认真协助校领导及时拟好会议通知,精心组织好会议并做好记录。另外,日常事务及重大事件,办公室都记录在案,以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严肃性,为领导进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做好公章使用的登记工作。学校每一次公章的使用都有记录。

(五)统筹做好迎检工作

一年来,行政办牵头统筹的迎检准备工作分别有如下几项:省卫生先进单位复评验收、省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评估、省职业教育强县(市)验收复评、“职业教育中原行——媒体采访团”来我校采访等。

每次迎检工作伊始,行政办都做出详细的方案和具体工作布署,与各部门有效沟通、通力协作,以确保各项迎检工作的圆满完成。

(六)做好教职工的考勤登记与管理工作。根据省规范化学校的要求,我校实行教职工坐班签到制度,并进行人性化的日常管理。同时,完善请假制度,做好程序清楚,归档有序。

(七)做好文字材料的拟定起草工作,提高办公室的文字处

理与服务能力。本学期行政办拟定的主要文字材料有如下几项:发布日常各种事务性通知;起草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整合和撰写学校工作总结;起草制定《许昌技术经济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制订《许昌技术经济学校迎接省卫生先进单位复评验收材料》;制订《许昌技术经济学校申报省绿化模范单位材料》;拍摄《腾飞的许昌技术经济学校》形象宣传片;制订学校管理方案;撰写《许昌日报“人民满意学校”专版文稿》等。

(八)通力协作,做好迎检材料的准备工作。在做好学校日常行政工作的情况下,行政办各成员在主管领导的指导下利用空隙自觉地做好日常迎检材料的准备工作。

(九)做好文印工作,为教学服好务。

(十)做好各种临时性工作。

二、下步工作设想

(一)加强理论学习,充实自己,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日常工作制度建设,规范办事程序等。

(二)深入实际,把每项工作抓实抓好,把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加强各科室的协调、督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切实做好助手,当好参谋,发挥好强梁作用。

如何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能 第3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 ; 工作效能 ;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11-02

学校行政管理效能的高低是学校管理者工作能力的体现,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关系。学校行政管理的效能高低对与教师的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社会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都有直接的影响。有的学校领导直接将行政单位的管理模式照搬到学校管理中,然而,导致的结果不如人意。所以说学校管理的效能要提倡科学化、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从而提高效能。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效能,要实施怎样的管理路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思考。

一、强化学校干部团队建设形成合力

學校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管理,就学校而言,学校领导班子的合力,应该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关键。一股绳的管理,容易在教师中形成凝聚力,集中全体人员的智慧,发挥各自的作用,实现高效的管理。领导班子不是一两个人的组成的,所以和也是一个集体,也需要协调和捋顺,需要团结和写作,从而才能带领全体教师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领导集体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执行者,是工作计划、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也是执行的监督者,管理队伍的建设,与学校的管理、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把领导班子的建设放在首位,有一个高素质的领导集体,那么学校的管理效能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树立核心意识关于突破

一个高效工作的集体必定具备以下的特点:不讲借口、不惧困难、敢于创新、勇于奋斗、顽强拼搏。具有这样的一个领导集体,相信他们的教师也一定会具有这样的精神和特质,这是一所学校的风气。领导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关注全体教师的发展。更不能安于现状,教育管理就怕踏步走,要敢为天下先,用于进行教学改革,引进更新的教学理念,做一个专家型的领导者。崇尚卓越,为学校的发展制定更高的目标。这样才是领头羊,才可以将学校引导到一个更新的高度,获得更高的社会满意度。

三、确定教师的培养目标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第一生产力,教师在学校的工作中是主体地位,也是学校工作的承担者。学校领导要为教师的成长着想,为他们的发展着想。一个老师很可能一辈子都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但是如果学校领导能给他们提供成长的平台和路径,那么他们很可能成为一名教育专家。因此领导集体不仅负责学校的管理,更要负责教师的成长。为教师的成长搭桥铺路,使教师的工作有奔头,体现出他们自身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教师的成长是与学校的发展密不可分的,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壮大的学校。因此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内容就应该是促进教师的成长,将这一学校发展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学校的办学目标自然会实现。

四、优化人员配备机制

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人的管理,高效能的管理标志就是人尽其才。让能人多干事,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学校对于中层干部的选拔要充分体现民主化、专业化。首先是中层干部上岗要实行聘任制,自己推荐自己,然后通过全体教师评价后上岗。上岗后给他们制定目标,一年内学会管理、两年内能够做好管理、三年内能够高效管理。让这些来自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岗位和管理岗位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选拔一批师德好、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中层干部队伍中,成为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形成学校内部能者上、中者让、庸者下的干部用人习惯,让每一名教师都有成为管理者的机会,从而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中层干部不能脱离一线教学,不能把优秀教师提拔起来后就脱离教学,那样无异于将优秀教师资源浪费。抓德育工作的人要负责学生的德育建设和行为习惯养成,管理教学的干部要让教师具备新课改理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相互协调,不能形成两张皮的现象,合理团结共同完成学校的管理工作。

五、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管理的结果是通过评价的形式展示的。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是高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体系,并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的评价体系要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富有激励性。应该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教师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的管理效能是学校办学能力的体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是促进高效管理的手段,但是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学校领导集体的建设,打造一支团结、合作、互补、上进、创新的管理团队,这也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核心问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人生价值体现提供通道,搭建平台。在教学活动中、在教育科研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平道路,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秉福.“能动生存人”:教学管理的逻辑起点[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4)

[2]覃业飞.论教学管理的监控职能[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2(04)

[3]池碎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作用的再认识和素质要求的几点思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2(04)

浅谈学校行政管理 第4篇

对于我们民办高中来说, 行政管理工作会对学校整体的办学效益、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工作理念和方法, 才能保障我们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一、学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导致学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管理理念陈旧、管理目标不明确、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淡薄等, 大量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严重阻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良性运行。

(一) 理论薄弱, 思想观念落后。忽视学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以为基于理想和热情就能解决问题, 传统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如僵化、不思进取、崇尚权力、轻视真理和知识、只唯上不唯实等等, 构成了影响学校行政效率的巨大障碍。其次, 传统的管理观念把教师和学生看作管理的对象, 在工作中表现为消极地执行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制度, 没能把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对象, 不能主动地改进工作方法、完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从而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 行政管理工作制度不够规范。要想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 需要有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 一切行政管理都具有基本的规范和程序, 各职能部门只有深入理解好学校各项制度, 才能明确职权和责任, 把关系理顺, 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三) 管理技术因素。管理技术和工具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种物质基础, 在现代管理中, 技术作用不能忽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信息空前膨胀, 如果办公手段只靠陈旧的一叠纸、一支笔及一部电话, 那么, 行政效率不可能提高。为此我们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 健全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管理队伍建设, 以适应学校发展的新需求, 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稳步提升。

二、如何完善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

(一) 提高行政管理的创新意识。创新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 行政管理人员要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敢为人先, 不断开拓, 勇于进取, 善于在工作中打破条条框框, 积极探索新思路, 不断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在工作实践中要及时更新观念, 牢固掌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新思想、新问题、新动态, 吸收最新成果, 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行政管理之中, 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行政管理中的问题。还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充分的自信心, 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不墨守成规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条件, 也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必要前提。作为管理人员要使行政管理工作具有新颖性和高效性, 就必须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 要善于研究新情况, 积极创造条件, 解决新问题。

(二) 健全管理制度。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本身是一份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工作, 但多数行政管理人员缺乏这种管理理念, 轻视自己的本职工作, 认为行政管理无非是为他人打杂、跑腿之类的粗活, 无须用心和动脑;还有的认为学校本身就重教师和教学, 轻行政人员和管理工作。由于种种不正确的思想, 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在为教师服务的工作中存在不积极主动、工作作风败坏等不良现象。为此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主人翁意识、服务意识的培养, 通过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服务行为。

(三) 以教职工和学生的需求为本。以人为本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 学校的师资人才、管理人才的素质与数量已成为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重新认识和发挥人的潜能是当前民办学校发展的新要求。在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 培养行政管理人员“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另一方面就是一切从教职工和学生的需求出发, 关心教职工和学生的根本利益, 肯定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创建和谐校园。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根本利益, 摆正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部门利益和群众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要以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现实、适时的需要作为价值取向, 把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 把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满意度作为第一目标, 把实现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利益作为第一追求;处处讲求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 乃至依靠人、塑造人, 处处从方便、体贴、适合人的需要的角度思考问题、落实上级决策、规划等等。既要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开拓日益广阔的空间, 又要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主动精神, 从而使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达到最佳的结合点,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氛围。

(四) 推动管理制度的改革与落实。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学校高效率运转的基本条件。要健全管理制度, 一是要落实决策层的负责制。由校领导、各部门的主管领导组成的决策层在重大事项上, 如在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等方面, 起到领导和决策作用。“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 如果决策层人云亦云, 不对形势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 那就很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而影响大局。所以决策层的每个成员要有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 要克服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 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和公正性。二是要落实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制。每个职能部门虽然分工不同, 但共同目标都是为学校师生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在某些方面可谓是息息相关, 所以应有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 不能各自为营, 各自为战。在涉及学校的整体利益和发展规划时, 各职能部门应团结协作, 共谋计策, 共促学校各项事业的进步与繁荣。出现问题时, 各部门不能互相推诿, 应协商解决。三是要改革考核分配制度, 完善激励机制。在对行政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上, 要进行思想品德、管理能力、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业绩等方面全方位的考察, 同时, 还要收集部门主管与同事对该行政人员平日表现的反馈意见, 进行综合考评。在效益分配上, 要克服以往的“大锅饭”或“一碗水端平”等思想, 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 使物质利益与绩效挂钩, 做到“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对于表现优秀者除提供一定额度的物质奖励外, 还可为其提供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 最大限度地挖掘行政人员的潜力, 有效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提高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学校行政整改方案 第5篇

遵照《**县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学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教[]22号文件)的决定,针对学校实际情况,**中学行政班子成员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一次“走进教职工心中”的活动,与广大教职工交心谈心,广泛听取教职工对学校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认真梳理,结合民主评议中反映的问题和总结分析中查找的问题,现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主要整改项目

1、学习力度不够,班子成员整体素质需与时俱进。

2、工作不够务实,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

3、交心谈心不够,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4、―学校收费不规范,制止少数教师乱收费力度不够。

二、整改目标及措施

(一)关于学习力不够,班子成员整体素质需与时俱进的问题。

整改目标:以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科学决策能力、廉洁自律意识、文化知识层次为目标,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

整改措施:我们已于7月初开始,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教育,努力提班子成员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1、深入学习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复深化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努力从思想理论认识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从思想观念上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

2、为了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坚持“周五学习日”制度,开展工作交流、业务探讨,形成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从20下期开始,将班子成员学习情况列入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奖惩内容,把领导班子成员用理论指导工作和搞调研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作为检验学习、掌握和运用理论的尺度。

(二)关于工作不够务实,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的问题

整改目标:在增强班子成员学习力、提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的认知力、执行力、督查力;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多办实事、办好事。

整改措施: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并将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切实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领导班子及成员建立联系群众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善于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倾听教职工呼声,关心教职工疾苦,把教职工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2、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制定和落实调研计划。求真务实,强化作风建设。要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善于发现问题,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勇于纠正错误,大胆而不敷衍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以诚待人,注意团结全校同志一道工作,时时鞭策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经常从源头治理的角度,积极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三)关于交心谈心不够,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的问题。

整改目标:以建设朝气蓬勃、和谐共事的领导团队为目标,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切实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整改措施: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并将继续坚持下去。坚持以人为本,更新管理理念。工作中,要认真落实深入群众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多倾听教职员工的批评和意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解放思想,把握高标准,维护和实现教职工根本利益。在近阶段,我们组织了多次谈心会,通过谈心活动的深入开展,基本达到了坦诚相见、相互沟通、增进团结的目的,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已经有所增强。

(四)关于2004―度学校收费不规范,制止乱收费力度不够的问题。

整改目标:创造安全、平稳、有序、和谐的学校教学秩序,为家长减负。

整改措施:廉洁自律,严把收费关。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改造世界观,淡泊名利,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物欲所扰,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干事,清清白白做人。要求教职工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要求教职工不做的,班子成员首先不做,勤政廉政,以实际行动做表率、带好头,为全校教职工树立勤政廉政的形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责任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加大依法治校力度,严格执行收费政策,严肃收费纪律,加强收费管理,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具体措施是:严格执行“一费制”规定的项目标准及管理要求;坚持收费公示制,使用统一的收费票据,增强收费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防止班级乱收费行为;努力争取政府投入,不再向学生收取军训费和桌凳费;杜绝以购买各种书刊、辅导资料和开办艺体培训班为由向学生强制收费、超标收费等行为;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收费管理。

关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第6篇

关键词:学校 行政管理工作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7

1 引言

学校行政管理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着保障、协调、参谋、激励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学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着机关化倾向比较明显、干部素质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和教育发展需要等问题,影响了学校行政管理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转变学校行政管理观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校行政管理队伍、加强对学校行政管理问题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行政管理的措施。

2 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提及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對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

学校的管理者,也包括很多其他的相关人员,都有这样的一种观点即教学是学校的第一要务,我们不可否认,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没有一流的行政管理队伍的话,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从何说起呢?

第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要想真正做好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支高素养的队伍。从目前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尚且没有完善的行政人员选拔体制,这样就会相对降低行政管理人员的准入标准,甚至影响到各种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完善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第一,树立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

俗话说得好,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只有首先意识到行政管理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才能采取更好的措施去实施、去践行。为此,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相关的管理人员,都要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而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心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真正做好这项工作,为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第二,尽快行政管理人员选拔制度,促使高素质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应该力求做到:

首先,健全管理干部队伍考核评价机制,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照岗位职责,对管理干部的思想表现、知识水平、管理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进行综合科学的考核,不断推进“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

其次,要在分配激励机制上淡化身份,从强调岗位的理念出发,根据不同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确定相应的岗位聘任津贴。学校要积极为管理干部提高素质创造条件,建立一支学习型的,精简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要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管理干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职工作自觉进行教育科学和教育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既懂管理又懂教育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要对各层面的管理干部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培训,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另外,加快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刻不容缓。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而言,懂得教育科学,了解教育规律,尊重知识和人才。学校行政管理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和政绩观,要淡泊名利,顾全大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能及时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机遇,对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善于有效地协调沟通,把不同才能的人恰当地组织起来,发挥整体效能,能与同事和领导融洽相处,能够妥善处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配合,达到优质高效的管理目标。管理干部要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为人先,不断开拓,勇于进取,善于在工作中打破条条框框,积极探索新思路,不断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具有较强的文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善于撰写各类公文。具有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适应教育发展的国际化,包括外语能力,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等高科技手段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不断加强实践和锻炼,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一靠学习理论,二靠实践锻炼。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行政管理干部要敢于压担子,鼓励和支持他们敢于实践和创新,善于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强化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决策判断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公关能力等。多形式、多渠道锻炼干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磨练意志和韧性,能上能下,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良好的干部运行机制。

第四,学校的经营理念要适时变化

首先,学校经营理念的市场意识

传统的行政管理注重照章办事强调如何贯彻、落实、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强调对上负责,寻求行政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的生成和发展势必受到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双重制约,学校必须根据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确定自己的位置。市场意识对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有一种学校生存的危机感,认识到学校必须经历生源竞争,教师流动等考验。

其次,学校经营理念的服务意识

对学校的管理者来说,其服务意识体现在;要树立教师才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办学思想,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挖掘教师的潜力,焕发教师的斗志,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把先进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共同建构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

再次,树立学校发展的品牌意识

对学校管理者来说,根据教育市场需求,创造特色“品牌”和质量“品牌”,通过“品牌”,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生源市场,使学校具有一定的经济资本,从而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学校“品牌”,由此形成学校品牌-生源市场-经济资本-学校品牌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郭武军.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意义及措施[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6.

学校行政 第7篇

一、淡化官气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 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 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如今的中小学校长多少都带着点官气, 这与教育的本质与理想脱节了, 引发了社会诟病。

去掉学校的行政级别, 更能凸显学校的本质。学校是什么?网络中定义:学校 (英语:School) 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名称起源于民国。由此看出, 学校不是官场, 而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去掉学校的行政级别, 能够让校长以及管理者都知道自己的责任, 知晓学校的使命, 从而自觉地运用教育理论去办好学校, 而不是刻意地去提升学校的级别, 使自己水涨船高, 而获得对应的官位与权力。

去掉行政级别, 能够使办学之风更纯洁, 更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为民族的振兴助力。试看我国古代的各类学校, 除了皇家的学府有身份与地位, 绝大多数散落于民间的私塾都是帮助孩子启蒙, 进行必要的伦理教育, 没有任何官位与地位可言, 但就是他们造就了我国古代盛极一时的教育, 也造就了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 没有官本位的教育是自由的、民主的, 更是充满人性与活力的。

去掉校长的行政级别, 更能激发校长的潜质。笔者, 曾在《教学与管理》中刊文《上好课, 一个基层校长的底线》, 讲述了校长不是官, 而应该是教师中的教师, 是学校的首席教师。去掉校长的行政级, 就是去掉办学过程中的官本位枷锁, 能够让校长有更灵活的办学思考, 更能从教学的一线去思考、去谋划, 办学的愿景, 提升质量的路径, 了解师生的需求, 让学校在理性的轨道上向前突进, 而不是围绕长官意志在办学。

从陶行知先生的乡村师范学校的办学历程, 我们能够体会到真正的办学民主、教学自主、人性自由等。再看享誉世界的“伊顿公学”, 尽管他出胎于皇室, 但他却不具有官的性质, 而是一所为皇家培育人才、为民族培育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 校长要脱离官, 成为一个有理想、更有思想的教育家, 这样他所在的学校才会摆脱官气, 成为为孩子负责、为民族负责的教育圣地。

二、淡化利益

面对学校去行政化的政策, 很多校长们都在担心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没有官衔, 学校的利益如何保障等。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而是近30年的真实存在, 社会已经认同了, 各方面的利益也伴随着这一制度在衍生着。去行政化改革虽然有利于学校的正常发展, 有利于教育的理性发展, 但利益的链条会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因此, 教育的改革就得满足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关注教师群体利益的需求, 在众多利好的基础上将改革推行下去。

一要给予必要的政策保证, 只有这样, 教育才会顺利实施, 既定的利益才能获得保障。首先要淡化行政决策, 教育管理部门要运用科学的机制来评估学校的发展, 评价校长的作为, 而不是以行政级来衡量。其次要打造均衡教育, 要去行政化, 就得从教育资源的配置开始, 把一碗水端平, 保证每一所学校都能获得必需的资源, 以满足发展的基本需求, 从而消除以官级来配置资源的诟病。最后要打破用人机制, 实现区域内定期轮岗的机制, 用法规来保证人力资源的均衡, 从根本上消除名校、名师、名校长扎堆的怪现象, 打破区域局限, 使所有学校都是平等的, 所有校长都是平等的。

当我们在政策法律的框架下, 保证教育的均衡, 以官阶争取资源的现象就会消失, 优质生源、优秀师资也会得到合理分流, 从而实现教育的公平, 社会、家长就会信任每一所学校, 伴随我们多年来的择校风就会烟消云散。

二要给予学校办学自主的保障, 让校长走出利益的阴影。去学校的行政级, 本质在削弱办学中的官气, 让学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去行政化, 能够让学校逐渐从政府视野中淡出, 从而有效地减少行政审批等对学校办学决策的无端干预, 让学校在民主、自由和理性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实, 办学更能贴近群众, 更能满足学校的发展, 更能适应孩子们的成长。

当然, 只有淡化利益的竞争, 才能保证教育的公平, 也才能使学校去行政化之路愈加平坦顺畅。

三、淡化升迁

学校去行政化就是在遏制政府与校长的“权钱交易”, 使校长摆脱在府为官的行为,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改革之中。青岛、马鞍山等地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 代之以需要定期考核评定、可上可下的“职级”的改革, 可谓开了先河, 让校长们不再为官的升迁而忙碌。

淡化行政级别的升迁, 能够促使校长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办学上来, 用到提升自身素养上来。同时, 施行的多级别校长制度也给校长提供了希望和前进的动力, 如马鞍山博望区的最高职级———“特级校长”, 每月可享受职级津贴1000元。这种措施不仅让校长获得既有的经济实惠, 也给校长提供了奋斗目标。同样, 青岛的“四级十档”校长制, 也能让校长们走出官本位, 同时, 还能激励我们的校长在业务上、能力上、事业上多做努力。

实行校长职级制, 有效地打破了“官帽”。“职级制是让校长的级别和学校没有挂钩, 是去行政化的一个环节, 更侧重的是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这是权威的解释, 我们从中能够领悟到校长不再是官, 校长终身制的铁饭碗被打破了, 这就需要校长转变思想, 要从原先的意会上级官员的思想办学转变为解读民生需求、本校实情、教育规律等去办学, 不怕职务的升迁所带来的困扰。

施行职级校长制, 实质在强化校长的自我发展意识, 使其明白“校长不是官了, 而是能上能下的首席教师”。这样就能促使校长把财力、物力等都用在学校发展上, 教师的业务培训上, 学生的生活改善和学习条件改善等方面上。同时, 当学校获得充足的发展时, 校长也会随之升级, 那么就达到教育人办好教育的理想效果。

“去行政化的关键是管办分离, 但是现在政府部门既是主办者, 又是管理者, 又是评价者, 这是导致学校行政化的根源”。职级制改革虽然不可能改变学校的归属关系, 但它能够改变校长本身的性质, 让校长走出为官升迁而不择手段的怪圈, 从而潜心地办教育, 静心地做学问, 精心地服务于师生。

谈谈高等学校行政体制改革 第8篇

一高等院校的体制结构现状

(一)行政化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公办高等院校一般属行政厅级,说一所高校的行政机构像一个国家的政府机构是一点也不过分,其机构之多甚至超过许多小国家的政府机构设置。就拿拥有13亿人口的我国国家机构相比吧,党中央、国务院每有一个“部”、“委”、“办”,高等院校就有一个“处”、“委”、“办”与之对应(与教育部对应的是教务处、与国防部对应的是保卫处、与外交部对应的是外事处等),党中央、国务院没有的而高校还有各种学院和专业系及处室(一般有几十个)。这些部门的书记、院长、处长、部长、主任、总经理等,都享受国家行政正县级待遇,再加上享受副县级待遇的各部、办、处、系中的副职(若干/每单位)和享受正、副科级的各种中心(数十个)的负责人,及一些没有行政职务但享受一定级别待遇的行政管理人员和具体做事的办公人员,不难计算出高校里行政官吏的数量。而且这些机构和这些机构中的人数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有的人还没到退休的年龄,后来的人要向上提,怎么办?增加机构、增设职数、副职享受正职待遇、正职享受高一级待遇退到二线(上班随意,待遇不变,直到终生)等等,这些都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办法。行政人员的办公条件、岗位津贴等待遇都由学校确定,数额远超过他们作为教师的所得。

(二)行政体制带来的乱象

试想在这样庞大而复杂的官僚机构管理下的高等学校如何良性发展,这样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导向上有明显的偏差。学校的行政人员甚至比国家机关的行政人员享有更多的实惠,不少学校领导就是将学校按照政府机关的模式来管理。真就有一些个别的学校领导在大会上讲,教师只会讲课是不行的,而行政人员能做好专职工作就行,这不是怪事吗?难道教师就不能把教学当成正经事做吗?教得再好也没有出息吗?因此,不少教师都向行政上靠,心思都用在讨好领导上,哪有心思钻研教学。

其次,在关系到教职工利益的制度上也一定要出现偏差。很多学校的各种制度是由少数有行政职务的人起草的,再在行政会议上通过就付诸实行的。就算有些拿到职工代表大会上讨论,那也改变不了什么,因为学校的职工代表中行政官员占绝大多数。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很多,首先不少学校在选职工代表时就明确规定一些官员必须当选;其次是行政官员本身就多,再加上大学里的近亲现象(一是血缘亲、一是师生亲)严重,其选票足以使官员在代表中占绝大多数。这样的职工代表大会只会使官员们不合理的想法变成合法的制度。还有不少高校的分配方案是由行政人员利用儿个月的盘算后,再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花几个小时宣读和说明(主要是起草人如何辛苦地得出上述文本之类的),让代表们在几十分钟内讨论后,再由领导批准实施。事实上还有不少学校的分配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而修改直至变得面目全非。

权力、权利、权威本不是相等的,但在目前的一些高校就被划上了等号。在不少高校不存在学术之争,只有权力之争。对所有辩论的问题,你只要搞清楚了谁的官大也就知道谁的观点是正确的。校长说的比副校长对,副校长说的比系主任对,正主任说的比副主任对,这样看起来也很方便,因为每个官职的级别在国家的政策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所有的问题都好定论。比如说教研室副主任说太阳绕着地球转,教师就不能说地球绕着太阳转;但如果教研室正主任说地球绕着太阳转,那么副主任和教师就不能说太阳绕着地球转;此时如果系副主任说是太阳绕着地球转,那么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师就明白了:只要没有更高官职的人提出不同结论之前,太阳就一定是绕着地球转了!

当然也有些问题在高校一直有争辩,那就是书记与校长谁更正确,副书记跟副校长谁的权力更大,等等。这些问题对那些时刻研究权术的大小官员来说是不难的,他们很容易在适当的时候找到适当的答案,对不醒官事的教师来说就会遇到不少的麻烦。

现在一些高校的官风甚行,风气不正到了教师如果认真教学而不钻营就是不正常的程度。在这种环境熏陶下的学生也是官气十足,在学生中班长对同班学生大呼小叫而对高一级的学生“官员”低头弯腰。

外行管内行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也存在,表面上看现在的高校官员都有很高的学历,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专心于为官艺术的研究,随便在哪个高校官员的书架上都可以找到几本乃至几十本为官之道的书。由于在高校里行政职位是专职,岗位所得都远超过他做教学工作所得(岗位津贴是由前面所说的程序确定的,且比国家规定的工资高出几倍),所以他们把学历只当成敲门砖,至于为他们装门面的科研成果怎么办呢,真正的科研肯定是不行了,那就在所谓的管理方式、模式、方法、名称等上面做文章,反正这些东西无法验证,在教学上可以创造一些什么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这些方法都无一有效却很能折腾人)等等。而且现在的论文刊登一靠关系二交钱,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好办的。更何况他们手里还掌握有某某大学学报,发表论文事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说在一些大学里是最不尊重知识和人才你可能不相信,实际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学里的官员们都是高学历、高职称,是所谓的“学术权威”,你教师能算得了什么呢。

分配制度上出现明显的偏差,让教师很难安心教学,更谈不上把教学搞好。在一些学校经常能听到谁在何时打牌输赢多少钱(输钱的叫书记,赢钱的叫营长)的对话,但很难听到关于教学方面的讨论。很久以前曾有一种人,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做学问,在如今的大学里谁敢如此。不说你不敢不参加书记校长、主任副主任召开的会,你就是不参加教研组长副组长召开的会就够呛。想生活得好吗?除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会议外,你还要随时打听谁的儿子要结婚,哪个的女儿要出嫁,如果是当官的家里除了通常人们认为是大事(包括结婚、生子、过年过节、生病、升学、家人去逝、升迁等)你必须参加外,他们的生日你也必须从他任职那年开始,每年一小庆,五年一中庆,十年一大庆。

因为部门庞杂,官员众多,所以管理条例多而杂,各部门都有,每个领导都要制订一套规则,换个领导便要加上几条(这很重要——它显示权威和理论水平),几年后条例都能编成几册。如果只是写写倒没什么,最可怕的是由于缺乏科学性的条例的实施,与这些管理条例配套的各种记载表就多如牛毛。就拿教师上课情况记载和统计吧,众所周知,教学情况有正常与异常两种情况,显然异常的情况要少得多,记载异常情况所花的人力和财力要少得多,统计起来简洁明了。但有些院校对正常和异常情况进行流水账式的记载,而且学生要记载、教师要记载、教务管理员也要记载,学生记载的还要教师签字,还美其名曰规范化管理。这样做既浪费人力和财力,又降低管理效力,更可怕的是对人的观念有不良的影响,无形中让人们形成了复杂就等于规范的观念,使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培养出来的学生机械,死板。就拿学生的点名表来说吧,不少学校的学生在点名时,到堂的学生后面记“√”,没到的记“×”,迟到或请假等都另有标记,你会发现很多次学生全到时他们会在每位同学的后面都记上“√”,整张表格会写得满满当当。如果你只对少数异常情况作标记就有人说你做错了。

高校如此管理现状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既有学术方面的,也有人文环境方面的,更可怕的是它快速地向社会传播。

一些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研也实在令人堪忧。按现行很多院校的规定,在学校写论文比课堂教学更重要,也更划算(这也是很多学校领导经常讲到的大实话)。于是很多教师都把主要精力和兴趣放到写论文上,对课堂教学应付了事。如果说真能写出些有价值、具有推广意义的科研教研论文来那倒也是好事,但事实绝非如此。不少教师这儿摘、那儿抄,东拼西凑,人云亦云,毫无新意,写出的所谓论文除自己外没有读者(当然不小心也会有想抄袭的人来看看)。如此导向带来抄袭成风,以前是剪刀加浆糊出论文,现在多了一个复制加粘贴,托关系付上版面费就成了科研教研成果。更省事的还有花钱买论文。这样下去的后果是显然的:真正搞教学的人少了(说“傻了”更准确些),抄写或花钱买论文的人多了(反正买论文的钱又可以从学校和评职称上捞回来),教与学的风气变坏,大学校园内行走的理论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但名下却“果实”累累的人多了,甚至从不进教室的人也写了不少的教研论文,而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少。真是教将何教,学将何学?由于这样的管理体制、这样的教学环境,很多教职工想方设法往行政部门靠,这叫趋利避害。在行政部门求得一个官职的方法也简单,现在高校的人事权大了,向个别领导示好,对其他领导弯腰就行,利益非常明显。应该说只要不是傻子就都会这样做,不费多大力气就能得到地位、金钱、权力为什么不干呢?不少高校一个副教授每年辛苦教课300节,可得津贴不足万元,而刚毕业到任何一个行政岗位上,得的津贴每年可过万元;评上副教授得等十几年不定,作行政过三五年升个副科长、正科长的事也寻常。只要当了官,再评职称机会就大了。

行政权力过大一定要产生腐败。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每年从学校进出的钱多了,高校里贪腐案件急剧增加,最近被查出的湖北、浙江、河南、云南等地众多高校的贪腐案件就是证明。历史必将进一步证明高校的贪腐远远超过已查明的程度。

(三)正在进行的改革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在进行着各种改革,其大致观点就是以就业为指导,变学历教育为就业教育,不讲学历讲能力,重在素质和技能培养,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等等。于是就有不少学校大砍基础理论,工科学生少学或不学物理,金融、财会专业少开或不开数学。好象砍掉一部分就够用了,同时,象征技能的各种技能证、资格证、等级证全面开花,似乎这些证书才是取代学历证书真正体现一个人能力的凭证。如果说学历代表不了能力的话,那么各种技能证书也就更说明不了什么。众所周知,知识是人们学习技能的基础,掌握了知识就能在工作和学习中学到技能,发挥创造力,没学好知识,尽管一时掌握了一种或几种技能也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我们知道,会打算盘可是上世纪中国六、七十年代一种很有用的技能(当时还流行着“能打六归七二五,走遍天下不受苦”的话),可进入八十年代后谁还打算盘呢?可以说,理论知识是永恒的,而技能都有它的寿命,科学技术越发达,技能的寿命就越短。学习就应该厚基础、宽口径,知识与素质和能力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很难谈得上有高素质、强能力,重知识本身就是重能力。改革不在于推翻,而在于继承和创新,我们要继承的是永远具有价值的基础理论,要舍的是那些已经过时和将要过时的技能。要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技术。

每当说到教育改革,就有人说到国外教育,进行比较后就指出中国的教育这里要改、那里要变。我认为对于高等教育,中外差别主要在于学校管理体制、管理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外语教育、政治教育、就业环境和就业后的考核制度等。从目前的高校现状及变化趋势看,已经进行的和正在改革的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二改革方案

如前所述,我国的高校管理体制有严重的弊病,机购庞杂,人员拥挤,管理体制不改,其它方面进行的任何改革都是难见成效的。

高等教育改革虽然涉及的部门和内容很多,但管理体制、评价机制、课程设置等改革是必须进行的几个重要方面,其中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关键。

首先是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应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限制学校的非教学人员职数。可以这样说,学校出现的贪腐、不公平、怪事、荒唐事等一系列乱象,都与学校的行政体制有关。行政人员不教学,他们用着别人送的高级物品、喝着别人送的茶、抽着别人送的烟(这些都已经是可以公开的,甚至是可以炫耀的)、不用辛苦就能得到很多的津贴。只是这样还不行,还要想着如何向上爬,爬不上去的就想哪个位置比较肥(在学校你可以经常听到“某某会搞,升得快,某某跟谁有什么关系”之类的对话)。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不能让教师有时间来思考和谈论他们所做的事情,于是开各种与教学无关的会议来分散教师的精力,填各种无用的表格来占用教师的时间,各种考核的条例、记载要教师去读,去签写,一句话,现行的行政体制及依附在其上的行政官僚是长在高等教育(也包括基础教育)机体上的毒瘤!它不仅压迫高等教育使之前行艰难,而且还在逐步腐蚀那还健康的部分,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行政体制改革,这一步不做,做其它任何工作都没有意义。

高校中与行政体制相关的近亲繁殖也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后果严重的现象。一是血源近亲,不少夫妻双方各自把持一个部门。二是学术近亲,经调查发现各学校留校的学生中相当比例的是因为行政官员的关系,这些人以官员的学生的身份,对行政官员感恩戴德、唯命是从。首先它不利于学术交流,更谈不上博采众长,它更是学校种种不良风气的源头。

其次是对教师、教学考核评价方面的改革。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教学,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学本身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的工作,一个教师能在熟悉几门相关课程中精于一到两门课程的讲授就很好了。不少学校要求一个教师能讲授多门理论课,会指导多门技能课,这样提倡是没有错的,但如果强行要求(甚至采用某种惩罚措施)就值得商量了。

学校的科研工作对教师来说应属于选做项目,教师的教学工作完成了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包括跟报酬相应的职称),科研论文对教师来说只是锦上添花。教师所撰写的论文应由同行进行评价,不能以是否在某刊物上发表为质量依据(事实上现在的杂志出版质量令人堪忧)。国家可建立专门的科研教研网站,教师将撰写的文章分类挂在网上,由各高校选出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进行评价,再将评价结果转到对应学校作为相应的评价依据。只要程序设计适当,这样评价的结果一定比现行的评价结果公正、科学,而且工作量比起各省的职称评定小得多。

再次是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学生在校所学的课程除必修的专业课外,非专业课都实行选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对于外语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外语,但调查结果显示即使本科院校的学生所学的外语有用者极少,其原因之一是绝大多数人的工作与外语无关,其二是他们辛苦学习的外语达不到有用的程度(考得的英语等级证并不能帮他们的忙)。高职院校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在高职院校里,相当一部分学生既没有学习外语的基础,又没有学习外语的兴趣,而且可以预见到将来的外语对他们用处不大(外语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强行要求这样的学生花这么大的精力学习外语是没什么效果的,就算他们好不容易得到了三级(或四级)证书也并没什么用处。当然我绝对不是反对学外语,相反我希望人人都能学好外语、用好外语。

对于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应改革,在我国的政治教育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不给学生自由辩论的机会,因而他们缺乏兴趣,学习不认真,考试被动应付(调查发现政史类课的考试时夹带舞弊条子的最多),这样的学习既没效果,又影响学习风气。政治教育课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可以通过辩论来理解和接受,在辩论中增长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在参与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探究 第9篇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1 高校行政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高校的行政管理, 是高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 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 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 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 带领和引导广大师生、员工,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带有明显的科层制特点:校长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院 (处) 长对校长负责, 系主任 (科长) 对 (处) 院长负责, 形成明显的金字塔式的权力机构而部门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也层次分明, 各级行政管理根据上一级管理层的管理目标制定自己的分目标, 学校行政决策“由上而下”逐级落实。

2 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高校也正处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发展时期, 在这新形势下,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具体包括[1]:高校行政管理权力泛化, 机构膨胀, 人员臃肿, 行政权利挤占学术权利;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部门间缺乏协作精神, 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不注重效益;高校行政管理法治观念淡薄, 权利缺少制约, 决策缺乏民主特征。

高校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中, 最让广大教师和学生感触深的应该就是工作人员的效率问题。而究其原因, 则有很多种, 而对于新教工和老教工也有不同, 对老教工来说, 究其根本原因从某种角度来讲, 高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 是目前我国社会中除政府机关外为数不多的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 高等学校的用人制度与实行完全聘用制的公司、企业不同, 高等学校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多少失业压力, 因此直接导致了其缺乏工作积极性, 工作效率低下。

对于这几年刚进入学校的新教工来说一个主要的问题则是待遇偏低, 特别是近几年, 随着高校分配制度改革向教学、科研大量倾斜, 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更是远远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 还有就是学历、职称偏低, 高校的教师随时可以去脱产进修学习, 或攻读学位, 而行政管理人员没有这种机会, 或者机会很少, 导致学历很难提高。这些都导致了待遇偏低引起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对行政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也导致了行政管理工作不能达到最佳状态:一是高校普遍把管理当作一般事务性工作, 没有形成对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认为管理工作“人人都能做, 人人都会做”。管理人员大多是直接留校的高校毕业生, 也有专业技术岗位转岗的。在安排家属工作的时候, 如果没有一技之长的一般都安排在行政管理岗位。这种不重视也导致了年轻的、学历和职称高的人员, 认为行政工作没有前途而不愿从事管理工作。即便有些从事行政管理的高学历、高职称者, 则都是教学、管理“双肩挑”, 很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管理工作中由于中层领导, 对于管理的不熟悉或不能专心, 也导致下面的工作人员很难高效的工作。

还有就是体制不完善。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 或者缺乏监督机制, 导致行政管理人员没有工作压力, 很多事可干可不干, 可加紧干可慢慢干, 可认真干可随便干。

另外随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断增加, 导致机构臃肿, 人员冗余。岗位职责划分不清, 部门设置过多, 导致责任不清, 扯皮现象越来越多。科室人员过多, 导致相互推诿,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3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目标与途径

高校行政管理的目标则是通过提高效率和效益使高等教育目标得以实现。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必然要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秩序、速度和管理者的素质。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主要靠满意度进行评价。行政管理的满意度, 要由行政管理的服务对象即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从行政管理本身来说, 要对职能处室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有比较明确的质量要求, 并把工作完成的质量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同时加大服务对象对行政管理质量考评的权数。强化行政管理者的素质, 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等。这是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的关键。为此要通过加强培训使行政管理者不断学习以提高行政管理知识和技能外, 还应充分引入岗位竞聘机制和管理合约机制, 使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到行政管理队伍中来, 并按照合约高质、高效地履行岗位职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2]。

从思想开始转变, 明确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岗位职责, 加强教育, 要让每一位行政管理人员明白行政就是服务型岗位, 就是要为教师服务, 为学生服务, 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高校行政管理应为教育目标服务。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增强竞争意识。强化岗位聘任和岗位考核, 打破了职务终身制;强化岗位职责, 以岗定薪和按劳取酬, 落实管理人员待遇, 增强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办事效率。

同时高等学校实行行政管理人员的聘用社会化, 这样有利于加强岗位竞争, 激发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危机感, 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首先, 通过综合测评来评价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由三方决定, 分为领导评分、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培训。直接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积极利用学校现有的培训资源和社会力量提高在职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现有队伍的考核、监督, 在选拔使用上任人唯贤, 提倡竞争。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是提高其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引导管理人员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意识, 认识到新工作的开始也是新的学习的开始, 不断探索高等教育教学规律, 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重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重视和加强行政管理工作, 各部门的领导和全校师生要认识到行政工作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行和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能认为行政管理可有可无。同时积极引导管理人员在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 从积极的角度认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引导管理人员树立服务意识。

加强办公自动化, 提高办公效率。提倡无纸化办公, 改领导签字为数字签名, 通过在电子邮件中增加数字签名, 就可以让领导能够随时随地作出决策并通知下去。随着信息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加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现代化进程, 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4 结语

由于长期以来很多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一直都是这样一种传统, 人浮于事, 所以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这一风气,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 如果行政管理再不与时俱进, 不把自己摆在提供服务者的位子上, 必然要影响到高等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志伟, 王亮.高校行政管理刍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5 (3) .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作用与机制 第10篇

关键词:学校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行政,心理健康教育

尽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不断发展,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 在各级各类学校中, 心理辅导室依然不是一个独立的科室, 系属政教处、教导处或者团委学生处, 因此心理辅导工作缺乏统一的工作纲领。这些因素明显地限制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是突破心理健康教育瓶颈的一大法宝。学校心理辅导行政是指根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组织, 选择合适的心理辅导教师, 拟订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计划, 运用领导、沟通、协调等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切实有效地执行, 并评估其成效, 以实现心理辅导的工作目标。鉴于此, 本文欲探讨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并分析学校心理辅导行政能有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和发展的原因, 从而促使教育者更加明确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功效及其内在机制。

一、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作用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作为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制度体系,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一)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地位的提高

当心理辅导室成为学校独立科室, 心理辅导室主任成为学校中层领导时, 广大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激活,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里也将变得“看得见, 摸得着”。心理辅导室主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教育的要求, 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心理辅导计划, 指导、推动教师实施, 并进行工作评估与考核, 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里“有作为, 有地位”。如果心理辅导室不能成为学校的一个独立部门, 而是挂靠在学校的政教处 (教导处、学生处) 、教务处、团委 (少先队) 或者教科处, 心理辅导工作将会由于缺乏专业性而使得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 心理辅导对教师、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难以发挥, 最后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满意度也难以提高。

(二)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能有效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后, 心理辅导室主任进入学校行政的决策层, 在学校行政会议上有话语权、有投票权, 可以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校务会议上直接提出动议, 并有机会直接说服其他校务会成员理解、支持、参与活动, 对学校的其它教育教学活动提出心理教育层面的意见或建议。如果心理辅导室主任不能参加校务会议, 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会由于学校各部门领导的不理解而得不到支持, 只能“胎死腹中”。这些都体现出了心理辅导行政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另外,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强调制度体系的建构, 这促使了心理辅导工作随时间的推移而得到持续。即使人员更换, 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也将按照制度持续地落实和开展。

(三) 促进学校整体育人环境的改善

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具有一定心理辅导理论与技能素养的带头人。心理辅导室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 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节技术、保健方法, 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巧、心理辅导方法等, 从而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提升, 改善学校内部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之间的关系, 促进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氛围的形成, 促使学校教育的心理氛围保持健康平衡的状态, 教育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教育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如果不开展心理辅导行政, 心理辅导室助人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持久性难以发挥,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难以广泛深入地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就难以体现。

二、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作用机制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提升了心理辅导工作的自身力量, 即本身执行力, 且改善了外在支持力量, 即外在人际氛围和可用资源, 从而提高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绩效。

(一)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本身执行力

执行力是决定一个部门或单位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而将学校心理辅导负责人提升为学校的中层干部,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心理辅导工作的执行力。因为它使心理辅导工作负责人处于学校的一个特殊位置, 接受、落实校长的任务, 并传递分配给其他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 甚至任课教师。学校高层制定了周密的教育决策后, 交由心理辅导机构负责人这一中层干部, 由其直接执行, 这使得心理辅导工作直接得以落实。另外,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负责人成为中层干部后, 他不断地开展学校心理辅导机构的建设, 完善心理辅导机构制度, 扩大心理辅导队伍, 通过培训和学习提升心理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而这些都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执行的保障。最后, 学校心理辅导机构负责人提升为学校的中层干部, 大大提高了其工作积极性、工作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总之, 心理辅导行政通过提升心理辅导工作的本身执行力这一内在因素, 从而提高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成效。

(二)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外在人际氛围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创建了建设性的人际氛围。首先, 学校心理辅导获得了学校高层的认可和支持。因为学校心理辅导负责人提升为中层干部, 保证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能够始终如一地信守学校教育的信念, 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保持一致, 并不断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认真地贯彻和落实学校的各项教育方针与目标, 从而使心理辅导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总目标, 更好地纳入到学校的常规教育, 更好地与学校教育的总方针和理念接轨, 更好地促进学校的整体教育, 因此, 学校高层给予高度的赞赏和支持。其次, 学校心理辅导获得了学校全体教师的认可。因为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使得学校心理辅导更好地为全校教师服务, 学校心理辅导负责人提升为中层干部后, 他不断地寻找途径“走出心理辅导室, 将心理辅导带向教学”, 试图将心理辅导知识运用于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学校的常规工作。这使得更多的教师了解和认识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 体验和感受心理辅导所带来的帮助, 接纳和认可心理辅导工作。最后, 学校心理辅导获得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因为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后, 心理辅导工作本着“服务广大学生”的原则, 逐步扩大心理辅导员队伍, 争取为在校的每一位学生提供心理服务, 协助学生自我成长。

(三)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可用资源

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物质资源, 而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的组织设施和组织资源, 需要学校的基础设施、财力、物力、信息等。实行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后, 学校心理辅导室成为独立的部门, 由校长直接负责, 因此, 具有更多的活动资源, 且在资源的分配上也享有更大的自主权, 这为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 这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条件。总之,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提供了丰富物质资源。

综上所述,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能有效促进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落实和开展, 其内部机制是心理辅导行政提高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执行力, 其外部机制是创设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建设性人际氛围, 提供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丰富资源, 从而改善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54.

[2].肖旻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

[3].樊富珉, 古怡.台湾青少年心理辅导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参考意义[J].清华大学学报, 2000, (2) .

[4].刘华山.台湾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1996, 1

学校去行政化要把握好四点 第11篇

中小学校去行政化,谁的利益损失最大?不言而喻,是校长。这些校长原先是有行政级别的,一旦取消,多多少少心里都会有些落差。校长居然有着行政级别,不知道这是不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

校长“行政化”,其实不利于学校发展。学校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不是一个有着尊卑高下之分的社会,所有的教师都是平等的,也在平等地教育学生。一旦学校这个神圣的地方有了三六九等,这种尊卑有序的旧式封建思想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校去行政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以师为本理念的彰显。

但是,学校去行政化,最大的阻力来源于校长。这么多的校长,如何安置?其实,将职务化为职级,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校长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是有能力有实力的“教育家”,他有着自己的职级。这样,所有的校长殊途同归,最终都成为“特级校长”。

将校长的职务化为职级,是教育中一件伤筋动骨的大事,也是学校去行政化的关键。学校去行政化的效果,最终得看这所学校的校长有没有失去事实上的“职务”,心甘情愿地做一名没有行政级别的“教育家”。唯此,学校管理才能真正回归本真。

二、支撑点:化行政为行事

现在,一些学校“衙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红头文件”频频发布。一些学校管理干部,尤其是校长,将自己视为高高在上的“领导”,用行政里的那一套来治理学校,因此产生干群对立、彼此猜忌等不和谐的问题。

学校不是衙门,教育不是行政。学校管理与社会管理之间还是有着一堵厚厚的围墙,将外面的条条框框搬到学校里,难免会水土不服。因此,学校管理层,尤其是学校校长要注意:教育是心的艺术,是事的结晶。只要你将心投入教育,用心去做事业,长此以往肯定会成功。

校长要确立一种观念,即学校管理不是在“管”,而是在“理”,也就是说,不是在“行政”,而是在“行事”。教育上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大大小小、琐琐碎碎的事情,这些事情,需要管理者改变管理理念、升华管理艺术,用一种为所有教师服务的心态去对待遇到的事情。所有的不解、误解,都是自己的事情没有沟通好,而不是靠着行政权力去压服教师,求得表面上的“威信”。

三、着力点:化级别为差别

学校居然也有级别,科级处级甚至厅级等,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学校都是在做教育,为什么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级别?同样人数的学校,也几乎同样的教学质量,凭啥人家高我一个级别?学校级别化,不但带来了学校的衙门风气,更让学校的管理者无心从事教育,一心只想跳到级别高的学校,完成自己的“晋级”计划。

因此,学校去行政化的着力点,就是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让辖区内所有的学校都能够有同等的机遇、机会去从事教育竞争,而不是凭着直属学校的垄断地位,谋求利于自己的政策。学校级别化,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衙门化、行政化,是教育行政化的根源所在。改革就要切中时弊,找到问题的纠结之处,找出对策来。

我们承认,由于教育事实上的不均衡发展,学校之间有差别,有时差别还是蛮大的。但是,大家从事教育的热情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将教师分出优劣高下之分,无形之中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将学校之间级别的差异,化成办学质量的差别,有助于学校找到问题的本质,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四、攻坚点:化提拔为选拔

学校行政化的趋势,不是学校自己的事情,教育管理部门也在推动着这种现象的发展。现在一些学校校长、中层干部的任免,完全是行政化的方式,所谓的民意测验,也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在一些地方,校长的任命只要局党委通过就可以了。这种提拔校长的方式,无形当中推动着学校衙门化的趋势。许多地方也进行了“公推公选”之类的干部选拔模式,但这些点缀式的举措撼动不了干部选拔的主流。

教育不同于其他部门,将校长进行行政化管理,空降到一所学校,或频频调换,不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要改变提拔这种单一决策的模式,采取公推公选之类的海选模式,切实改变教育干部选拔模式,将真正能干事情的人选拔到教育管理队伍中来。

化提拔为选拔,其实是革教育局的命,他们手中的权力会减少,因此,这是攻坚型的任务、也是战略性的举措,需要教育局拿出决心来,真心真意、真刀真枪地改变教育干部选拔模式。

学校去行政化,是对教育本真的回归,是对管理理念的更新。期间会遇到风风雨雨,只要我们心无旁骛,定然会成功。

如何提高学校行政执行力之我见 第12篇

由此看来,行政执行力至关重要,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说决策是“做正确的事”,那么行政就是怎样“正确地做事”,这个“事”就是指决策层既定的“正确的事”。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战略和决策都实现不了,那么怎样才能提升行政的执行力呢? 下面结合所在学校的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形成学校文化,提高执行力

学校文化来自于学校行政在管理实践中的深层次思考。学校文化管理是以文化为基础,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并利用文化要素和文化资源实施调控的学校管理活动。如何形成学校文化,提高执行力呢? 在这个方面学校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厚德,乐学,践行,创新”的校训让大家振奋,“文明,勤奋,求实,和谐”的校风让师生走近理想,“严谨,博学,爱生,奉献”的教风让师生领略教学真谛,“尊师 ,勤学 ,善思 ,进取”的学风让学生快乐成长。

其次, 确立正确的办学思路。办学思路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清晰的办学思路是办学思想的具体化。我们抓德育工作,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工作,创“人文校园”;抓读书教育,创“书香校园”;抓学校管理 ,创“和谐校园”;抓信息技术 ,创“数字校园”;抓安全教育,创“平安校园”。

再次,校徽、校歌、校刊凝聚学校精神。校徽是学校的标志,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对学校校徽进行创意设计, 学校教代会通过由美术老师设计的校徽图案。校刊就是学校的“名片”。首期“小荷”校刊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各界人士纷纷赞誉。课前课后,“荷花飘香,池水荡漾, 如画的校园和风送爽……”优美的歌声飘荡在校园。老师利用教师例会前十分钟时间学唱校歌,广播室定时播放,班班传唱校歌。通过不同形式培养师生爱校荣校的思想,增强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让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灵魂、老师的灵魂、学生的灵魂。在学校优异的文化氛围中,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大家目标明确,心里有着同一个念想,工作开展、执行起来自然顺利多了。

二、建立健全制度,提高执行力

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依据政策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我校花时间修订、重建、完善制度或考核细则,规范各类规章制度。当然,辅之以制度落实的考核评价也属规范之列。如教师岗位目标考核细则、教职工考勤办法、教研组及教师教研成果奖励办法、学期奖考核办法等,这些集众人智慧、反复修改的学校制度通过教代会审议、通过,为新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有这些都是在强化学校管理制度,使之逐步形成内驱力、约束力,还要把铁的纪律制度和活的“人情制度”进行卓有成效的组合,使学校工作在人性化管理中逐步开展,不断推进。有了这样的机制保障,提升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就有了基本依托。

三、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执行力

加强和优化教学管理,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要根据加强和优化教改的要求,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做到精细化管理。

1.认 真制订计划 。

各教研组能根据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实施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制订好工作计划, 各教师应按本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研室规定的统一进度教学,教研组长对此定期进行检查,保证计划顺利实施,教务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学科教学进度及执行情况。

2.严 格教学秩序 。

教师严格执行“三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安排表),杜绝私自调代课、挤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岗等现象。认真执行学校教师请假制度, 确保学校教学秩序正常进行。教务处、行政值日教师继续加强巡课与随堂听课力度,加强课程计划执行与管理。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尝试和探索,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3.做 好教学工作 。

要求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教案,制作的教学案目标明确,质量高,要求做到三结合。上课要求做到三不,即不上无准备之课,不上目标不明确之课,不上一讲到底之课。促进教师把“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行为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互动得当,信息反馈及时。作业布置与批改落实到位。辅导要及时,针对性要强。特别重视个别辅导,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力求打造真实、朴实、扎实、高效的常态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师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4.加 强阳光监督 。

根据教育局实施“阳光监督岗”工作方案及期初教务工作会的指导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学校“阳光监督岗”实施方案,不断细化公开内容。工作中以身作则,认真履行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行政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保障学校各种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运作,推动教学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四、优化评价体系,提高执行力

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是对学校教师和管理者的考核评估。对他们工作实绩的评价得当、中肯、全面,领导和教师之间及周边社会环境的凝聚力、向心力就愈强,学校开展工作时的执行力就会提升。

学校管理设计中肯而公正的评价,交由教职工、学生,再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然后议定评价方案和细则。学校管理中的评价不光看教育结果,还看教育过程,看学生动手学习实践的体验感悟、师生互动与交流;既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积累,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学习能力和性格。评价由学校公选的领导小组、教师、学生或家长代表组成小组进行审查,做出形成性(终结性)评价。允许被评价者提出异议,方显评价的公开、公正、公平性,让其信服,从而调动个体与整体的积极性,执行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上一篇:高职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下一篇: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