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工作范文

2024-08-14

医务工作范文(精选12篇)

医务工作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郑州市市级综合医院医生和护士为研究对象,整群抽取6所市级综合医院,随机抽取一线医生和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317份,收回有效问卷1265份,应答率为96.1%。

1.2 研究工具

(1)暴力量表:根据WHO有关暴力的定义标准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及生活工作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所遭遇的暴力方式(躯体攻击、情感虐待、威胁恐吓、性骚扰)、暴力来源(患者、家属等)、暴力发生的原因(候诊时间或等待治疗时间过长、医疗费用过高、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对医生技术不满意等)及应对方式(与对方讲道理、委曲求全、不予理睬、报警等)。(2)工作倦怠量表:采用由朱伟翻译修订的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3]。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为情感衰竭(5个条目)、去人格化(5个条目)和个人成就感(6个条目),采用7点记分,与自己情况完全不符合记0分,完全符合记6分。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条目分总和。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越高工作倦怠感越高,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越低工作倦怠感越高。本次测量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40,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00、0.723和0.819。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公共卫生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统一调查方法。问卷以科室为单位集中发放,集中或单独填写,发放问卷时阐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填写方法、注意事项,当场收回并审核;资料由专人编码、录入、汇总、核对,并进行逻辑纠错。对于缺失项大于5%的问卷予以剔除。

1.4 统计分析

采用 Visual FoxPro 6.0建库录入,并进行逻辑审核和数字检查。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资料用undefined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本次共调查1265名医务人员,其职业、性别、年龄、最高学历及科室见表1。

2.2 遭受暴力与否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

全部1265名调查对象中至少遭受一种暴力的医务人员583人,暴力发生率为46.1%。至少遭受一种暴力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两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未遭受暴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暴力形式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

从遭受暴力形式来看,躯体攻击发生率为19.9%(252/1265);情感虐待发生率最高,为40.3%(510/1265);威胁恐吓为21.4%(271/1265);性骚扰发生率最低,为6.2%(79/1265)。遭受躯体攻击、情感虐待、威胁恐吓和性骚扰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倦怠的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高于未遭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同暴力来源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

遭受患者本人暴力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倦怠的去人格化维度得分高于遭受患者家属或探视者暴力的医务人员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这两个维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注:因暴力来源中其它来源频数较少,故此处只分析患者与家属或探视者的差异)

2.5 不同暴力应对方式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

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医务人员在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委曲求全或不予理睬应对方式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倦怠的去人格化维度得分最高,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较低,见表5。

3 讨论

医务场所暴力在损害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同时[4,5],还会影响他们的士气和自信心、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4]。本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综合医院医务场所暴力发生率为46.1%,低于国内部分城市的调查结果[6,7],但郑州市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仍不容乐观,亟需改善。

影响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相关因素众多,有学者认为相关性最强的因素为:角色多元性、工作负荷、年龄、耐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8],但对暴力因素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较少。表2显示,遭受医务场所暴力的医务人员在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两个维度的得分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遭受暴力者比未遭受者在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高,与徐莲英的研究结果一致[9],说明医务人员在遭受医务场所暴力后,容易引发情绪低落、情感衰竭、消极怠慢等。本研究未发现遭受暴力与否对医务人员个人成就感的影响,与姜小鹰的研究结果一致[10]。遭受不同暴力形式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倦怠的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遭受不同暴力形式的医务人员比未遭受者在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高,说明四种不同暴力形式都易导致医务人员身心疲劳、情绪衰竭、消极怠慢等。

不同暴力来源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有所不同。表4显示,遭受患者本人暴力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倦怠的去人格化维度得分高于遭受患者家属或探视者暴力的医务人员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来自患者本人的暴力更易使医务人员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产生怀疑,对患者缺乏耐心,对工作失去热情等一系列的去人格化倾向。

采取不同应对方式的医务人员在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谢文、张振路等报道一致[11],但与徐莲英的研究结果不一致[9]。采取以消极应对为主的委曲求全或不予理睬进行应对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倦怠的去人格化维度得分最高,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较低;而采取与对方讲道理的积极应对方式或以自我保护为主的报警其去人格化维度得分较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较高。由此可见,积极应对有利于稳定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医护人员的个人成就感;而消极应对则可能加重情绪疲溃感、工作冷漠感,降低个人成就感。

工作场所暴力可以导致医务人员身心极度疲惫、工作热情丧失,是影响其工作效率的重要职业危险因素。因此,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工作场所暴力对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影响,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地预防和制止暴力事件的发生。院内设置专门处理暴力事件的机构,制订预防、报告和处理暴力的工作流程,供医务人员参考。加强保安和监控设施,在病房、医生办公室、护士站与医院保安部门之间设置监控和报警系统,并供给医护人员通行的专门通道或紧急出口。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制度及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暴力的识别和应对方法、暴力事件的预防和报告,教会医务人员如何评估和识别可能发生暴力的有关因素和信号,学会自我保护方法,如警惕性方面、适当的防卫技术、如何脱离和回避等。暴力发生后,管理者应认真评估暴力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采取心理治疗、给予休假、物质补偿、外出进修等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医务人员所遭受的心理和身体伤害,从而降低其工作倦怠程度。另外,医务人员自身应当加强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认识到可能出现的暴力事件对自身工作和身心健康的影响,重视自我心理调节,选择适宜的自我调节和排解压力的方法,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与职务的挑战;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学会在处理科室繁杂事务中调整自身心态,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急躁情绪,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LeBlanc MM,Kelloway EK.Predictors and outcomes of workplace vi-olence and aggression[J].J Appl Psychol,2002,87(3):444-453.

[2]Henderson AD.Nurses and workplace violence:nurses’experiences ofverbal and physical abuse at work[J].Canadian Journal of NursingLeadership,2003,16(4):82-98.

[3]朱伟,娄小平,王治明.Maslas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在护理人员中应用的信度与效度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9):849-851.

[4]Merecz D,Rymaszewska J,Moscicka A,et al.Violence at the work-plac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nurses[J].European Psychiatry,2006,21(7):442-450.

[5]Lundstrom M,Saveman BI,Eisemann M.Prevalence of violence andits relation to caregivers’demographics and emotional reactions:anexplorative study of caregivers working in group homes for persons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Scand J Caring Sci,2007,21(1):84-90.

[6]李林涛,王廷哲,王声湧,等.深圳市罗湖区某医院暴力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0):3985-3986.

[7]寇长贵,李波,宁宇,等.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8):964-965.

[8]李皓明,史蕾,陆爱平.护士工作倦怠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9):79-81.

[9]徐莲英,唐荣兰.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106-108.

[10]姜小鹰,高骥,张旋.工作场所暴力与护士长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18-20.

医务工作总结 第2篇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了医务公开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向社会承诺医务公开领导小组下设“违诺投诉、举报受理办公室”。

二、公开内容

1、药房情况:

①公开就医程序,即公开挂号、诊察、取药等环节的先后顺序;

②公开岗位人员的姓名、职务、职称、职责及业务特长等,均实行挂牌服务;

③药物、医疗用品收费公开,在明显位置张贴药品价目表,合理收费。

2、临床科室情况:

① 服务程序公开,包括病人的病情告知、诊断、治疗以及进行特殊检查和手术应履行的程序,在就诊和治疗过程中高度重视的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② 公开临床科室应诊医生的姓名、职务、职称、职责及特长,实行挂牌服务,由患者自主选择医生,尊重患者就医的选择权;

③ 各项检查及手术费用公开。

3、防保科情况

① 公开接种程序及注意事项,在预诊室明显位置张贴“家长须知”及各种疫苗名称、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预防的相应疾病等;

② 公开防保科人员姓名、职务、职称、职责及特长,实行挂牌服务;

③ 公开一类不收费疫苗名称、接种时间,二类推广疫苗的收费标准、适宜人群等。

4、功能科室情况:

① 检查费用公开;

② 公开功能科室人员姓名、职务、职称、职责及特长,实行挂牌服务;

③ 各项检查注意事项公开,让患者知道在检查前需要准备的事项。

三、强化措施,推进承诺

①强对医务人员“践承诺、树新风”教育;

②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和法制教育;

③对公开内容行为严肃处理,取信于民;

④ 设立举报箱,公布投诉电话,指定专人受理对违反公开承诺人员的举报、投诉,协调处理,建档。

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的研究综述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28-01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务社会工作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当前,我国已有几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旨在培养专业的医务社會工作人才,甚至在一些高校社会工作硕士的培养方向也会有医务领域,总体来说,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不断增加。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也是开展本探究的重要原因。因为本人本科四年和研究生两年的实习基本都是在相关机构或者医院实习的,对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有很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开始对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一、有关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研究

(一)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必要性研究。

谭卫华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实习,而有效的实习模式也将成为医务社会工作教育通往专业和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准社工’正式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石礼华认为医务社会工作教学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生动、直观地学习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理解,增强专业认同感,同时可以提高专业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关于医务社会工作实习问题的研究。

齐建从实习制度、医院和教师这三方面探讨医务社会工作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她认为医务社工实习制度尚未建立;医院环境对医务社工的陌生和排斥;教师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不足,这三方面是影响医务社会工作教学实习难以开展的原因。谭卫华则从学生、学院、机构、医院、实习这五个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认为现在医务社会工作实习面临这样的尴尬,如学生与机构的匹配随机化;学院与机构的合作非制度化;学院与医院的督导非专业化;学生的专业信念非坚定化;实习的评估体系非科学化;实习模式的非传统化。

就地方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的探索方面,周丹红认为存在政府和实习机构对社会工作实习的专业性认同感不强;经济资源的相对有限,非营利性组织的缺乏,导致专业实习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以及专业实习督导的缺乏这样的困境。陈璐、徐选国、王荣、王志中认为造成学生受教育的片面化以及实习的低水平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实习三大主体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具体是指学校、机构和实习学生之间角色不清,三者不能很好的扮演各自的角色,不能很好的承担各自责任,更不能促成三者的良好沟通、协调合作;其次是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习中,附属医院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研究中,刘继同从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出发,指出3种模式:医院自发成立模式、外来进入模式、“无意识”模式(刘继同,2006)。同时,学者刘岚、孟辉则对医务社工的发展归纳了5种实务模式:历史渊源模式、社会工作推进模式、公共关系管理模式、医患纠纷处理模式、康复医学模式(刘岚、孟群,2010),学者祝平燕、曹富平、祝松则提出通过对患者生活场域的改变,将医务社工的工作范围扩大至家庭和社区,建立一套从医院到家庭再到社区的一整套服务模式,即“医院——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模式(祝平燕、曹富平、祝松,2011)。

(三)关于医务社会工作如何开展问题的研究。

齐建就实习教学提出这样的建议:一是建立专业的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模式;二是坚持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原则,具体主要是因材施教,从学生、实习医院的实际出发,同时重视社会工作理念(专业价值观)在医务社会工作实习中的地位;三是建立专业督导模式;四是重视对医务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评估;五是医科院校应发挥其优势,注重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教学。谭卫华就医务社会工作实习途径提出七点建议:一是互相沟通交流,打开良好局面;二是发扬职业水准,打消机构疑虑;三是自组专业实践,开创支持网络;四是利用专业特长,拓展实习空间;五是加速制度建设,确保专业实习;六是加快督导培训,力求督导专业;七是探寻实习模式,积累宝贵经验(谭卫华,2007)。

就地方高校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的探索方面,陈璐、徐选国、王荣、王志中提出可以这样建设医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首先,医院应该成为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的主阵地,具体表现在:一学校加强与医院沟通,提升医务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二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工作不应只停留在报告、日志编写等方面,而应当运用所学知识,为医院和患者服务。其次,整合利用资源,促成专业教育和实习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一资源整合,包括:课程实习与机构实习的整合、机构、学校及学生需求的整合和社区资源的整合;二开发利用潜在资源,包括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以及校际资源(陈璐、徐选国、王荣、王志中,2009)。

黄承香在医务社会工作学习型实习团队模式中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法,一是在实习前对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通用知识测试,合格者方能参加实习;二是配备数量足够的督导老师,实现一对一的督导方式;三是营造学习新知识、知识共享的氛围;四是建立合理的评估标准,调动实习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二、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如何做好医务室工作 第4篇

关键词:学校医务室,班主任,教学卫生,环境卫生,医德,医术,防病治病,主要职责

学校医务室的主要职责是做好防病治病, 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和教学卫生条件, 定期组织师生进行体格检查, 对体检结果进行归类分析研究, 对学生发育和健康状况做出比较、分析和评价, 建立健全师生的健康档案, 掌握师生的健康状况, 认真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与宣传活动, 培养师生良好卫生习惯, 强化卫生意识,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防治疾病发生。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本人从事学校医务工作十多年来, 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 每年都很好地完成了学校的医务工作。我就如何深入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以下几点。

1 加强沟通, 积极争取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

作为班主任的我, 深刻意识到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他们爱生心切, 只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校医工作开展就会顺利得多。例如在2012年春季流行性感冒比较严重时, 为了预防和减少学校师生感冒影响学习, 首先, 我在全校班主任会上, 详细地讲解了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以及如何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等等知识, 并将相关知识印成册, 分发到每个班上, 让班主任再到班上给同学们讲解。通过认识疾病, 了解疾病, 再到战胜疾病, 尽量消除师生们的恐慌情绪, 同时, 让有症状的、或感觉身体不适的同学积极配合治疗, 这样一来, 在全校范围内控制了疾病的蔓延。与此同时, 加强教室和寝室的环境卫生管理, 可有些学生根本不听学校的安排, 导致多名学生感冒, 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针对这种情况, 我就主动与班主任沟通, 由班主任深入班级做思想工作, 动员每一个学生要按时按量服药, 并加强教室环境卫生, 使得流行性感冒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 对残疾和体弱的学生, 加强照顾及心理卫生辅导。如学生XXX因发作癫痫病, 思想负担很重, 所以, 在叮嘱他按时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 我还和班主任一道, 给他精神上的鼓励, 使他病情得到很好控制, 能够坚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得到了很多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2 规范管理, 严格按照医务技术操作规程开展工作

要做好医务工作, 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我们医务室人员在学校后勤校长的领导下, 立足本职岗位, 按照“以人为本、保证健康”的理念, 服务育人, 多动脑筋, 努力探索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方式方法, 努力克服专业知识的偏差, 在现有的条件下, 在自己的岗位上, 全力完成好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工作。

1) 要切实搞好传染病防治管理。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 也是传染病、食物中毒及其他安全事件的高发地。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切实做好学校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的师生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 我们按以下程序处理:首先通知医务室→报告后勤校长→立即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通知相关医院专车接送→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区 (市) 疾病控制中心→采取预防措施, 防止事态扩大→配合疾控中心做好防疫工作。对传染病、食物中毒及其他安全事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防止事件发生、扩大和蔓延。

2) 要认真做好饮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加强卫生宣传, 提高学生拒绝不卫生食品和垃圾食品的自觉性;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食堂的量化评分管理;规范落实岗前培训制度;加强对食堂、小卖部的监督管理工作, 认真清理检查校内食堂工作人员持健康证情况, 严禁无证上岗现象;加强食品采购、加工、销售环节的卫生监督,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厨房, 把好“病从口入”关;加强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检查, 每周对食堂、小卖部检查不得少于两次, 并做好书面记录、食品留样, 以备检查。

3) 要进一步规范师生健康体检。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 才能很好地学习生活。对此, 我们学校每年都要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健康检查, 为了方便学生体检, 我们把医院的医生请到学校, 由他们带来医院检查检测仪器, 按照要求, 对学生的视力、心电、胸透、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等指标进行逐项检查, 按照学生体检结果给每名学生建立学生健康卡片, 真正做到了早预防、早治疗。同时, 定期对学校教师和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对各类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并根据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确保全校师生健康。

4) 要切实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为强化学校环境卫生管理, 我们制定了《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增强全校学生环境卫生意识, 建立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通过近几年的努力, 学校的卫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变, 学生乱丢乱扔的现象大大减少, 减轻了清洁人员的工作强度, 校园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我们每周不定期进行卫生巡查, 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 鼓励先进班级, 鞭策后进班级,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共同创造了一个整洁卫生、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

3 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校医工作水平

作为一名负责几千名学生的校医务人员, 要真正做好全校学生的医务工作, 工作量是很大的, 除了要有较高的敬业精神, 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业务知识水平。对此, 我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 全面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和流行病的常用药物及其治疗, 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功底, 努力提高实践水平, 更好地为学校老师和学生服务。

首先, 是扎实实做好医务室的门诊工作。

1) 及时地购进药品, 并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数量, 保证能够满足学生的就诊需求。

2) 在门诊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合理、科学、严谨地处理学生的病情。热心对待每一个来访学生, 对日常病例如常见的感冒、胃疼、腹泻、软组织轻微擦伤扭伤等细心护理, 对于较严重的意外伤害或严重病人, 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地做好转运工作, 并及时地通知其家长或班主任, 在任何时候都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3) 积极遵守卫生局监督科的指导, 严格按照指导的要求做好工作。对于他们提出的不足之处, 及时改进。保证学校医务工作安全规范进行, 保证不出现医疗事故。

其次, 是积极参加培训, 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于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系统组织召开的各类培训班, 我都积极申请参加, 在学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同时, 还能不断拓宽我们的视野, 增强我们做好学校医务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 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充电, 经常在网上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 努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近年来,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 学校大部分同学都来自于偏远的农村山区, 并且很多都是留守儿童, 隔代抚养和教育的现象很严重, 所以导致很多孩子从小缺小父母的关心, 爱护和管教, 心里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所以在平时医疗过程中, 都感觉到自己这方面的知识欠缺, 想帮却力不从心。还好, 今年校领导特地安排我去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我知道这次机会难得, 这也是我自己多年的心愿, 我一定竭尽所能把它学好, 争取早日能为学生服务。

再次, 是加强与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沟通。每年春秋两季, 我都主动到区卫生防疫部门, 与卫生监督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 虚心向他们请教相关的卫生防疫知识, 认真学习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使自己尽快掌握相关防病治病知识, 能够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组织开展好全校卫生防控工作。

最后, 是定期开展卫生知识讲座。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每个新学期开始, 我们都定期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卫生防疫知识。一般用以下方式进行宣传。

1) 开设健康教育讲座3次。

2) 在健康教育黑板上张贴自制学校卫生健康板报不少于20期。

3) 在学校网站上传健康教育文章不少于20篇。

医务工作计划 第5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以急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急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巩固并壮大急诊队伍,使急诊医疗体系更加规范化,加快我院急诊发展。现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乡村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质量、平安、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平安、便利、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顺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胜利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平安相关的内容,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顺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置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继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平安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深入开展创立“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平安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加大在岗培训力度,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干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西医为用”方针,要贯彻以“中医为体。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依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罕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平安改革

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要搞好医疗平安改革顺利推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唿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

9.院前急救

医务工作 第6篇

《意见》明确了健康医疗大数据目标任务,对促进全国健康医疗发展,推进整体医疗水平提高发展,改善提高人民医疗供给及健康水平均有极大的战略意义与战术价值;然而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笔者为《意见》在基层的落实感到十分担忧,农村近7亿人口的健康医疗大数据能顺利获取么?又能化为百姓触手可及的红利么?

豫北农业大县原阳县50万农民,13个乡镇卫生院和760个行政村只有19名中级医务职称人员,2名高级职称人员和800余名村医,其中只有50名执业(助力)医师);截止到2016年6月底,全县卫生院只有2台二手双排螺旋CT、13台普通国产彩超及化验设备,大专医技专业人员只有6名,其它为转岗培训,只能做一般普通检查化验;2015年卫生院首诊率不到50%,总就诊量不足全县的30%,远程医疗会诊为零;全县30%村室不达标,只配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简易血糖仪,少部分村室配有心电图及普通显微镜,而村医医技能力差,结果可想而知。

作为庞大医疗消费群体的医疗供给,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不管是硬件还是软实力,均无法正确收集和使用医疗数据,尤其是村室村医,仅能提供一些仅有参考价值的健康医疗数据,如身高、体重、视力、血压、心率、空腹血糖及普通三大常规数据,况且还负责公卫、基本医疗、计免、妇幼保健、老年体检、慢病管理、健康档案等20多项繁杂工作,日前又开始家庭签约服务,这无疑给农村健康医疗大数据体系建设运行带来很大困难与障碍。而出现这此种现象主要原因,一是政府投资少,乡村医疗建设基础差,设施落后,二是医生数量少,专业水平低,三是包括基层医务人员在内的基层人群健康医疗大数据概念模糊,意识差,四是医疗信息化建设体系不完整,互联共享无保障。

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将对医疗模式产生突破性变革,极大促进提高医疗的进步与发展,它的互联共享,将极大有力推进缓解基层“看病贵看病难”。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认为,记录老百姓从出生到临终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不仅可以形成自我管理,还可以找到疾病的相关性及规律,进行精准治疗。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副司长张峰说,把老百姓就医的数据医学足迹完整准确的记录下来,有利于建一个预防、治疗、康复和自我保健管理一体化的电子云服务,一些疑难重症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方式进行分级诊疗。

毋庸置疑,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工程乃重要民生工程。那么,健康医疗大数据“蛋糕”,基层无力做,也不会吃,怎么办?笔者认为,要使该工程基层得到落实,政府就必需重视改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目前落后环境,根据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要求,需对农村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政府的基层医疗建设财政投入,特别是为保证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挖掘整理与使用,乡镇卫生院及村室必须配备必需必要的医疗设备仪器,二是提高农村千人村医比,并对乡村医生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规培,提高乡卫生院及村医的健康医疗数据的采集技能与使用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信息化建设政策制度,在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及农民享受健康医疗大数据搭建桥梁,让乡村也能参考使用健康医疗数据,四是加大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宣传,改善提高全民健康医疗大数据观念意识,共同推进基层医疗的发展进步与提高。

来源: 卫生计生委网站

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干预模式研究 第7篇

关键词: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干预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转型力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发达城市的甲等医院,不仅要面对改革转型的巨变,也要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面对着改革、医院人手不足、技术进步、医疗需求、政策制度等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在高压之下,医疗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出,医患关系紧张,职业发展受挫。为了保障业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医疗队伍的稳定发展,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缓和医患关系,就非常有必要研究如何有效缓解医疗人员的工作压力,并找到相应的干预模式。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对缓解医务员工心理压力问题进行了文献回顾性研究,以期为建立减轻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职业压力的研究情况

关于“压力”一词,最早出自拉丁文,有捆扎、用力、抽取的概念。之后,更多的内容被赋予于“压力”一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职业压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有很多学者加入到职业压力的相关研究中,渐渐有学者在研究造成职业压力影响因素的内容。

1964年,“五个压力来源”的观点由Kahn、Wolfe和Quinn等人提出,他们认为,职业压力的产生分别是由角色模糊、角色冲突、成员人际冲突、工作符合过度,以及无法实现的希望这五个方面组成的[1]。

Weiss(1976)则从组织的角度,对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重新归纳,他认为,影响职业压力的因素有五种,分别是职业发展、内部人际关系、工作本身、组织结构和风格以及组织中的角色[2]。

Marshall和Cooper(1978)针对当时的企业白领进行抽样调查,依据调研结果得出,有六种职业压力影响因素,分别为角色压力、职业发展、工作自身、组织结构和变革、工作与家庭、内部人际关系[3]。

Decotiis等人(1983)提出,影响职业压力的因素有六种,分别是组织结构及氛围与沟通信息的方式、角色方面因素、职业发展、组织承诺和责任、工作本身、特征和环境以及职业发展前景[4]。

Camenron等(1995)提出,职业压力来源于四个方面,分别是时间压力因素、情景压力因素、期望压力因素和互动压力因素[5]。

Greenberg(1996)将职业压力影响要素分成五个方面,为组织结构和氛围、工作关系、组织生涯的发展、组织角色和工作本质[6]。

纵观这些关于职业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学者们虽然角度、出发点、因素的分类不同,但大多是大同小异。

(二)干预模型的研究情况

随着职业压力影响因素理论的发展,学术界已经不再用单一的、固定的观点对看待职业压力反应,而是发展为从动态的、系统的角度去认识、分析压力特征和动因,并寻求解决的方案,于是,关于职业压力干预模型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有以下几种干预模型影响力较大:

个体—环境匹配模型:于1972年由美国学者French和Caplan提出。个体—环境匹配模型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个体特征和外界环境是否匹配之上。如果两者匹配,就会达到良好的平衡状态,一旦双方不对称,就会产生压力。

工作要求—控制模型:在1979年由美国学者Karasek提出。这个模型中,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工作要求,另一个是工作控制。工作要求,即压力的影响因素;而工作控制,即个体影响和决定如何工作的自由程度。当工作中出现工作要求高出工作控制的状况,就会产生工作压力。

交互作用模型:在1995年由学者Lazarus提出。Lazarus将个体—环境匹配模型进行了改进,Lazarus认为,要看到压力反应是根据时间、空间和工作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应该静态地看待。因此,在工作中如发生刺激事件,个体即可判断相应事件对自己的影响程度,会出现是否对自己产生挑战和威胁的看法,如果个体判断自己无法应对挑战和威胁,就会产生职业压力。

付出—回馈失衡模型:由德国学者Siegrist在1996年提出,Siegrist从社会交换论出发,探究了职业压力的产生机制和作用机理。付出—回馈失衡模型是指个体在工作中的付出相对应的回报,也即当工作中的付出和回报发生不平衡时,就会产生职业压力。

罗宾斯压力理论模型:由美国学者罗宾斯在1997年提出。他认为,压力不是表面的,而是一直潜在的,导致压力从潜在浮出水面,变成现实的条件就是活动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活动结果的重要性。他将压力来源分为“个体、组织、环境”三个因素而建立了模型。这三个因素和个体差异间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压力的体验,从而会导致相应的压力结果。

这些来自国外的工作压力干预模型,对我国职业压力及其解决方案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基础。

二、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巨变,给当代的职业人带来了职业压力,由此,有关职业压力的研究也成了很多学者关注的新方向。在论文研究的过程中,笔者也参阅了大量关于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及干预模式研究。相应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寇博轩、姜忠(2013)以苏州市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分析出苏州市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作者选取了苏州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提炼出9个影响职业压力的因子,按照各因子的平均得分依次排序为:医疗风险及保障、个人价值、工作任务与医患沟通、政策变动与市场影响、职业发展、管理方法与流程、工作制度与待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随后,作者依据医院实情,展开对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的课题讨论,寇博轩认为,工作压力产生之所以会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医务人员对自身的职业价值感的认同开始动摇,由于政府社会支持不足,医疗风险压力日益突显,医患沟通出现障碍、信任感逐渐丧失,医疗任务过重、个人晋升压力又较大等。针对这些原因,作者对解决医务人员职业压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政府要增强管理职能,做好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社会要加深理解互信,共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内部要优化管理,尊重职工付出;医务人员要坚定职业信仰,积极正视压力[7]。

任素娟(2014)则以锦州医院医务人员为例,针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及职业压力情况进行调研。根据结果看到,医务职工的职业倦怠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集中于中观层面的因素。由此,任素娟提出,要建立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机制,如建立医患冲突防范系统,形成医务人员健康档案,加强沟通技巧培训,实行多元考核模式,实施绩效薪酬激励制度等[8]。

戴敏、周朝当(2015)以医务人员职业压力水平及与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的关系为主题展开了研究。他们针对在职的150位医务人员进行“压力源诊断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调查,依据问卷调查情况,做出医务人员职业压力水平分析。对医、护之间、不同专业之间、不同技术职称级别之间的职业压力差别进行交叉对比。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整体职业压力水平以轻度压力比重最高,应付方式以解决问题—求助为主的成熟型得分最高,其有效性也以这两个因子比例最高;医、护之间医生职业压力多数因子得分高于护士、压力水平等级也高于护士。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部分压力因子得分高于初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同专业间职业压力差别不明显。因此,他们的研究结论是,医务人员整体职业压力以轻度为主,部分压力因子达中度水平。医生压力因子得分和压力水平等级高于护士,整体应付方式较为成熟,有效性高[9]。

目前,社会各界开始重视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各医疗机构也能纷纷开始针对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做出努力。总览国内关于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及干预模式研究情况,基本上都是抽取样本,调研分析后,总结出影响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因素,然后依据事情给出干预模式,以求解决实际的问题。然而,鲜有人从医务社工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和干预模式。也没有人立足于当前的实际,针对发达城市三甲医院进行研究。其中,大部分医院仍主要采取由医院党政工团等部门牵头开展的以行政干预为主的方式;而由医院社工部组织开展的具有专业体系的干预方式,由心理医生牵头开展的以提升医生心理成长为导向的巴林特小组等方式相对较为新颖。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会填补这些学者的学术空白,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和大都市甲级医院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Kahn R.L.,Wolfe.D.M.,Quinn.R.P.,Snoek.J.D.,Rosentha I.R.A.Organizational stress: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M].New York:John Wiley&Sons,1964.

[2]Weiss.Effects of 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on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M].1976:257.

[3]J.M.Ivancevich,M.T.Matteson.Stress and Work:A Managerial Perspective[M].New York:Scott Foresman,1980:220.

[4]白玉苓.工作压力、组织支持感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舒晓兵,廖建桥.工作压力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国外关于工作压力的理论综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121.

[6]Greenberg J.S.Comprehension Stress Management[M].Dubuque:wm.C.Brown&Benchmark,1996.

[7]寇博轩,姜忠.苏州市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影响因素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3,(8):78-82.

[8]任素娟.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压力源因素分析——以锦州某医院的调查为例[J].医学与哲学,2014,(4):32-33.

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第8篇

1. 1 医务社会工作定义。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在医院领域, 并且对医学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制度改革的前提下, 医院对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扩大, 为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良好的医院形象, 医院急需开设社会工作部分, 专门处理医疗纠纷等事件, 维护医院形象和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1. 2 医务社会工作的起源。医务社会工作兴起于英国, 因为英国是最先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国家。英国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 虽然带来了经济飞速发展的喜讯, 却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人民贫富差距拉大等, 这使穷人看不起病, 医疗问题有待解决。这是便出现了专业的济贫者, 他们帮助病人看病同时慢慢出现了社会慈善组织等, 这就是早期医务社会工作的雏形。随后, 美国和日本根据本国国情, 在医院内设立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1. 3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方法。医务社会工作者将个案、小组等专业方法运用在解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中。医务社会可以对患者记性个案访谈, 提高患者对医生技术的信心同时勇敢面对疾病, 战胜病魔, 让患者以乐观积极配合的心态面对接受治疗的阶段, 同时医务社工可以运用小组工作方法, 召集五到七名患者家属开减压小组, 缓解家属照顾病人的压力和悲伤的情绪, 提高家属的抗逆力, 可以给患者加油打气战胜疾病。医务社工与患者和家属形成良好的关系, 有利于维护医院的服务态度和良好形象。

2 我国大力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2. 1 社会政策的倡导。为了解决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现状, 我国大力实行了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实行城镇和农村医疗保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 处理对疾病的担忧又多出对报销情况的困扰和担心。医务社工在医院内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国家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措施, 以及如何在医院内进行报销。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医疗保险政策和方法, 同时减少患者向主治医师提问相关医疗政策的内容, 减轻了医生的负担, 让临床医生专心于治病救人。

2. 2 缓解医患纠纷和矛盾。随着现代疾病种类增多, 患者增多, 医院内资源紧缺等现象, 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 医疗纠纷现象严重。在医院内招聘医务社会工作者, 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和家属对医学专业知识了解少, 不能理解医生的治病方案, 导致患者在最适合做手术、接受治疗的时候放弃, 耽误在最佳时间抢救。一般的患者和家属都选择保守治疗。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 以第三方的身份,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医生的治病方法, 用最通俗易懂的词语, 让患者和家属理解并接受及时治疗。既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同时也防止医患矛盾的产生。如果有医患矛盾和纠纷产生, 医务社工以第三方的身份来调节双方矛盾和关系。社会工作者张默一定的政策和法律, 一定会最合理和最妥当的处理问题。

2. 3 增添医院伦理和价值观。医院内应该加强人文关怀思想建设, 巩固和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理念和工作伦理和道德。医学生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说明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 对待患者要以人为本, 体贴关心, 态度温和, 不能因为患者的提问而觉得烦, 要耐心回答。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医院增添人文关怀建设, 从医院的环境到医生的思想培训等。让医院不在只有冰冷的感觉, 让患者在医院有家温馨的感觉。

2. 4 应对灾后患者的心灵修复。自然灾害和一些大的世故危害是不可避免的, 它们发生的太突然并且有巨大的创伤力。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是渺小脆弱的, 家园再次修建的速度很快, 但心灵的伤害是很难恢复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心灵方面来改善患者的伤害程度, 可以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把患者从心灵痛苦的深渊中带出, 看见美丽的未来。社工可以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进行分析和治疗, 通过团体游戏增强社会参与度。

2. 5 资源链接者。医务社会的开展, 可以帮助贫困的患者链接社区和社会资源, 筹集资金, 解决因为贫穷而不能得到治疗的困境。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链接社区的权威人物, 从小区内挖掘资源, 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和看望, 也可以是物质上献出点力量, 医务社会工作者与慈善组织负责人联系, 呼吁社会爱心人士一起贡献一份力量。

3 现状分析与策略

3. 1 医务社工缺少国家政策支持和职业认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的现状是既缺少职位也缺少工作人员。国家大力倡导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但社会工作缺少职业资格认定, 没有加入到专业认定职业类型, 这是需要完善的, 希望社会工作可以向教室职业一样, 职业定位准确。医务社会工作缺少在社会上的立足点, 医院内对医务社工有大量需求, 但经费有限, 资金紧缺, 并且找到专业性强的社工很困难, 社工人才数量少。

3. 2 社会对医务社会的认知度低。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是新兴专业, 目前最高学位是硕士。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了解非常少,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良好, 得到百姓的认可, 但在北方及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社会认可度较低, 需求小。社会工作要实现南北平衡, 东西发展的局面, 必须通过媒体和实践的传播, 让百姓感受到医务社工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3. 3 加大医务社会工作专业队伍。我国目前缺少专业的医务社工, 应该加大高校对医务社工的专业培养。可以在医学院校开设社会工作, 在医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结合的背景下, 培养优秀的工作者。医务社工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 既掌握医学知识又具有社会工作的人文关怀和技巧。医务社工做好岗前培训,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摘要:我国进入现代化和工业化时代, 伴随着高速的经济发展, 国家结构不断调整, 医学领域出现新的问题。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生压力和负担过重等情况越来越突出, 这些问题急需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分析和解决, 让医务社工走近医院,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文明医院形象。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杨桂林.加强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卫生人才, 2008 (5) :61.

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调查及其原因剖析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河南省1192所医院中的部分医院进行调查,样本抽取量为医院数的5%,共计60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个,二级医院28个,一级医院24个,未定级医院6个。在这些被调查的医疗机构中,随机抽取人员参与医务人员自我情况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986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3.9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男性481人,占50.2%,女性478人,占49.8%;“22-35岁”年龄段共476人,“36-45岁”共339人,“46-55岁”共127人,“56-65岁”共39人;中专学历84人,大专学历315人,本科学历424人,硕士研究生140人,博士研究生7人;正高职称53人,副高206人,中级386人,初级333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工作负荷调查

采用被调查人员自我评价其工作负荷的情况,该题目共有5个选项,分别为:非常重、重、适中、轻、非常轻,通过比较不同程度的工作负荷的频数,可以观察出被调查人员对自己工作负荷的直观评价。

1.2.2 工作压力

该项目共设5个选项,分别为:非常大、大、适中、小、非常小。通过比较各自的频数,可以得知被调查者对自身工作压力的评价。

1.2.3 工作压力大的原因

该项目共设7个选项,分别为:医疗工作风险大、工作负荷重、急危重病人多、技术进步要求高、所在科室人员过多、所在科室人员过少、其他原因。对不同压力原因所占到不同频数的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些因素是被调查者所普遍感受到的,哪些又是大多数人所忽略的。

1.3 统计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工作负荷情况

在对被调查医务人员工作负荷的数据分析中发现,有167人认为工作负荷非常重,占17.0%;507人认为工作负荷重,占51.7%;仅有少数人认为工作负荷“轻”和“非常轻”。也就是有68.7%的被调查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负荷重(见表1)。

2.2 被调查者的工作压力状况

在被调查的医务人员中,认为工作压力“非常大”和“大”的人数分别为158人和495人,二者占总人数的66.3%。这与前面的工作负荷调查中认为重的比例相差不大,说明这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见表2)。

2.3 被调查者工作压力大的原因

对于工作压力大的原因调查时,排在首位的为医疗工作风险大,往后依次为工作负荷重、技术进步要求高、急危重病人多、所在科室人员过少、所在科室人员过多以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见表3)。

3 讨 论

作为医务人员,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职业、生活、社会和心理。工作繁重、专业要求很高、工作与家庭的时间冲突、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工作环境、工作氛围的不和谐、晋升的机会渺茫等,这些都是由工作而产生的影响因素,形成对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3.1 因工作而产生的学习压力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要求严格的学科,学医必须要培养思维缜密,手巧心细,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古语一样,在医学知识的海洋里,学无止境,要不停的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样才会使其免于被淘汰。据问卷调查显示,工作上的压力主要是专业压力和工作繁忙。特别是那些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在完成繁重的医疗任务同时,还要时刻关注本领域内的国内外最新动向,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研压力也很大,看资料、写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还有教学任务以及带教学生见习、实习任务。长期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的工作、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形成巨大的压力。

3.2 因工作而带来的社会压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律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社会保护弱者意识的增强,加上宣传舆论的导向,医疗行业在服务过程中也就由主动变为被动。特别是层出不穷的医患纠纷也给医生造成很大的压力。由于不少地方片面强调“社会稳定”和“保护病人利益”,轻视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处理医疗纠纷案时,常常会出现病人或家属“越闹医生赔偿越多”的不正常现象,以至于社会上竟出现了专事“医闹”者,这种现象令广大医务人员产生不安全感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

舆论对于医生的评价日趋严苛,收受红包、弄虚作假、商业贿赂……这些负面报道虽然只是针对个别现象,却无形中给整个医生群体罩上了“紧箍咒”,影响了广大医务人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挫伤了医务人员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随着医疗改革的市场化,私立医院的兴建、医院股份制转型、变相出卖的信息影响着医务人员工作心态,影响着医务人员对工作保障、个人前途的担忧;同时,与原来的同事弃医从商人员(医药代表、医疗器械代表等)收入不菲的经济待遇对比,也使医务人员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造成了心理失衡[2]。

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也不可小觑。传统的医患关系主要因为医生掌握医疗信息,病人缺乏信息而完全依赖医生,也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医生的地位高高在上。随着信息的公开化、卫生知识的普及化以及医疗市场化的推进,医患双方的社会地位也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医生的收入不仅跟医疗技术密切相关,能否留住病人,也成了医生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另外,医生要与病人、病人家属、医院同事以及其他各方人士打交道。同时要处理各种不同的关系,人际互动比较复杂。如果是良性的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如果稍有偏差,就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医院是个公共场所,又是个惹事生非的场所,由于小偷、流氓、酒醉者、黑社会等经常光顾医院,稍不如意就殴打医务人员[3],因此很多医生在提供服务的时候都非常担心,生怕出点差错。目前,看病难给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而看病难的主要责任除了归咎政府的政策外,矛头又直指医院,甚至现在社会对医生有妖魔化趋势,一方面担惊受怕,一方面又要遭到社会的谩骂,医生的心理难以达到平衡,很容易出现挑剔、多疑、敏感的心理状况,降低了工作效率,对生活也有不良影响。

3.3 因工作而引起的家庭问题造成的生活压力

通常医疗机构对病人的服务是具有连续性的,医院的轮值规定也就决定了医务人员需要不定期的值夜班,即医务人员的时间基本上不是自己能够安排的,这样无规律的作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处理家庭和朋友的关系。

比如业内流传这样的说法,外科医生必需具备“能站”(长时间的站立,如胸外手术达8、9个小时以上);“能忍”(手术台上不许小便大便,要知道水火不留情,只能忍);“能饿”(正在手术时,饿了也必须得照常干活)。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会使医生的心情变得很焦虑、紧张,生活无规律状态,造成严重的睡眠不足,完全处于亚健康状态,医生带病为病人看病也是经常的事。

医生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不能全心照顾家庭。很多医生的大多时间都在医院度过,不能照顾孩子和家人,导致和家人的关系疏远,维系不好家庭的担心也在逐渐增加。甚至因为工作忙,家庭不和睦乃至离婚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也对医务人员的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负担[4]。家庭属于支持系统,如果家庭都不能给予支持,更容易造成医生的心理疾病,把不良的情绪带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周红伟.临床医生的压力来源及其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12(6):369-370

[2]中国卫生产业.压力面面观——解密医生压力[Z].中国卫生产业,2008(5):70-74

[3]党伟等.北京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医生工作及身心压力调查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0(6):565.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管理理念,模式创新

医务社会工作产生于现代临床医学理念和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时期,致力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医疗服务的水平, 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实务领域,其职责范围广泛覆盖医院非诊疗和非生理性疾病诊疗活动以外的社会福利服务。“医务社会工作者是医院临床服务体系中位于医患之间的‘第三方’专业服务人员”[1],是“致力于消除病人的环境或他个人态度中的障碍,从而配合成功的治疗,协助其进行有效康复”[2]。医务社会工作对医学治疗具有重要的辅助和补充功能。医务社会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医护人员改善和解决患者及家属治疗过程中非病理性困难,而且可以分担医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负担,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还可以有效缓解医患冲突,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但是,如此崇高而重要的行业在我国却尚未广泛开展起来,只有极少数城市的医院在积极探索医务社会工作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医务社会工作情况作比较分析,力图为全国发展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提供思路。

1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国内外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均处于初级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史和重要意义的介绍,“要加大对医务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政府要从制订政策、落实岗位等层面支持这项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培训”[3]。关注社会工作理论在医务社会工作中应用,“为了让全科医学尽快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尤其是强化心理与社会的部分,可以考虑在进行全科医学诊疗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4]。强调医务社会工作在解决医患纠纷方面的积极功能,“帮助病人及家属解决非医学专业问题,促进医务人员与病人的沟通,解决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功能与价值是医务社会工作调解医患纠纷的重要基础”[5]; 构建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学校、医院与社会三方合作模式,“基于现代医学模式理论和全人照顾理论,建构医务社会工作学校、医院与社会合作模式”[6]。虽然早在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就建有“社会服务部”,但至今名副其实的医务社会工作部仍屈指可数,且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 深圳等经济发达的特大城市。医务社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务之间的隔离,不仅使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浮于表面,始终停留在对医务社会工作内容及重要性的介绍上,更重要的是导致了医务社会工作无法真正服务于医院及医疗过程,无法被真正需要医务社会工作的医院及医务工作者认知。

2目前我国主要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介绍

2. 1北京模式

北京市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发展医务社会工作,但发展缓慢,明显滞后于上海市和深圳市。200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务社工部正式成立,标志着医务社工正式植入医院组织。近年来,也有社会上的社工组织开展医务社工服务的尝试,如海淀区睿搏社工事务。但正如其负责人所言,“由于社工本身不具备医学专业背景,而介入医疗又是一个很长的服务过程,在医院的体制之外的社工是很难融入到医院的大环境中的”[7]。事实上,医务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和服务场所有严格要求,无形中设置了医院之外社会工作者进入医院场所开展实务的障碍。目前尚未建立社工组织与医院之间的正式合作机制,因此该种模式几乎没有发展。在北京市,相比于城市社区社会工作、青少年司法矫正和残疾人社会工作,医务社工方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2. 2上海模式

上海市是中国大陆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先导者,实现了 “五个第一”: “建立了第一家医务社会工作部,建立了第一个省级医务社工学术组织———上海市医学会医务社会工作学分会, 制定了第一份推动医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政府文件,编印了第一本《医院志愿者岗前实务培训手册》,编印了第一本《医院志愿者手语培训手册》”[8]。到目前为止,上海市已形成制度化、专业化、团队化的社工体系,已经有包括东方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华山医院、第六人民医院、儿科医院、长征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等152家医疗单位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覆盖17个区县,其中三级医院35家、二级单位7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家,医务社会工作者300名以上,52600余名医务志愿者先后为近800万人次患者提供导医、交流、探视、 心理舒缓等服务。每家医院发展医务社工都与其自身的特色专科和就医人群特征密切相关。上海市东方医院以志愿者导医开始发展医务社会工作,其志愿者队伍在社工部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上海市志愿者人数最多且管理规范的医院社会工作部的典范。该模式适应了其以大病成人患者为主体的服务对象, 志愿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生活阅历,更容易与重症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进行良好有效沟通,大大增加了患者配合医学治疗的依从性。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是以病患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医院,该院以专业的社工人员为主,其以专业的社工服务和显著的成效赢得全体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是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领头羊和示范基地,其产生发展道路代表了医务社工“上海模式”的主要特征———医院自发产生,政府政策支持,同行竞争发展。上海儿童医务社会工作的成功与医院的性质和医务社工部的负责人不无关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世界健康基金会合作共建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成立之初就设有社会发展部( 医务社工部的前身) ,从建院伊始就具有国际化视野, 追求国际化水准。近年来,由医院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成立医务社会工作部,而且负责人接受了专业化教育和培训,发展成为了社工专业的技术性管理人才,这些均为儿童医学中心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丰厚的资源。在政府层面, 上海市政府根据上海市各主要医务社会工作发展需要及时制定和推出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尤其是政府逐年增加了医院发展医院社会工作在精神文件评比中的分量。以政府导向刺激和引导医院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事业,促进了上海市医院社工的快速发展。

2. 3深圳模式

从2008年,深圳市开始大力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深圳市是我国市场改革的前沿阵地,市场化程度高,而且毗邻香港,深受香港社工模式的影响,积极模仿香港医务社工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政府推动、民间运作”为主要特征的深圳社会工作体系。深圳市成立了社会工作领导小组( 后更名为社会工作联席会议) ,该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市各主要部门和各区为成员单位,市民政局成立了社会工作处,充实和加强了深圳市社工协会的力量,政府以购买医务社工岗位或项目的形式,不仅促进了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也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民办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积极性。此外,初步建立了一线社工———督导助理———初级督导的职业晋升体系,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社工培训制度体系、督导体系、评估体系、监督投诉体系等[9]。深圳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3我国三大医务社会工作模式比较

比较三个城市的三种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分析每种模式的形成背景、发展方式、特征表现,探寻促进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积极因素。

三种模式具有类似的经济和政策基础。三个城市均属于经济发达城市,具有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坚实物质基础; 中央政府关于发展社会工作的政策文件对于三个城市的效度基本一样。不同之处有: 政治文化背景、市场化程度和公民社会发育程度。可以通过政府作用和社会自治两个指标来表现三个城市的差别。( 图一) 位于华北地区的北京市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政治与政府因素在整个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社会发展更多依赖于政府的政策倾向,在没有得到政府的鼓励和实际支持的情况下,社会自发动力不足,所以北京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缓慢。位于华南地区的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市场经济发展早、市场化程度高,社会充满活力,而且毗邻社工发展相对成熟的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社会内部自发产生了对医务社会工作的巨大需求。在供给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积极承担起了搭建合作平台和沟通桥梁的重要职责,学习和模仿香港模式,形成了政府购买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模式。位于华东地区的上海市上海自身的国际化水准为社会工作在医院内部自发产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地方政府高度认可上海市医务社会工作的社会效应和成绩,进而制定政策文件来保障和推动上海社会工作发展。由此可见, 地方政府在上海市和深圳市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我国当下的社会治理框架下,政府仍具有绝对的强制整合能力,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文件的形式对管辖机关或指导机构具有刚性约束力,能够高效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在政策引导下,上海市和深圳市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已经形成医院之间、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之间的竞争机制,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 在医院系统内部已经形成了自觉发展的动力,这是医务社会工作走上正常化、可持续发展轨道的根本。

4我国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对策建议

4. 1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制定政策与构建机制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发展

社会互依理论认为,每个人生活在彼此相互依赖的环境当中,人们会通过关注情景中他人的目标和偏好来调整自己的行动策略。每个医院作为医院系统中的一分子,也必然受到其他医院的影响而改变自身策略。医院内部的多方主体也同样会受到其他主体积极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行动的影响而改变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识,增强理性选择的能力,进行策略化调整, 做出与多数人或者与集体目标趋同的选择。但是,正如帕森斯所言,“在决定自己行动的时候,每一个行动者都依赖于另一个行动者,但是,他人的行为是不确定的,除非两个行动者受到同一个相互期待的框架的支配”[10],因此,就需要国家( 政府) 这个“超越”社会的力量在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关涉主体之间建立一种一致和稳定的图式相互关系,为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和期待提供可能。

医务社会工作的现阶段发展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征,因此在收益不显著和外部性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有限理性指导下的医院会选择观望和不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功利性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责任和有必要承担起主导和构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框架的职责,通过提供政策支持的方式引导和调动医院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做法有: 搭建医院与大学、社会组织合作的平台,为发展医务社会工作解决人才需求和培养问题。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原则下,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医务社会工作组建和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方案,建立医院之间的竞争机制,形成医务社工管理机制和工作格局,完善医务社工人才培养、管理、评价、流动、 激励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一支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队伍。

4. 2更新医院管理者理念,突破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

价值标准体系是人做出行为选择的逻辑起点。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上海东方医院成功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医院管理者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知水平和评价高低是决定医院是否组建和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关键因素。如果医院管理层忽视或否认医务社会工作对医院发展的积极意义,那么就不会在医院组建医务社会工作部门,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医院管理者本人及管理层的医院管理理念对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极为重要。医务社会工作产生于现代化进程中,是临床医学和医院管理由生物医学模式向全人医学模式变迁的必然产物。现代医学要求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兼顾医学治疗与医学伦理两大原则,从关注疾病治疗转到关注患者身心全面健康上来。医院管理与医学治疗是医院活动中的两大主体,医院管理较之医学治疗的职责更加侧重人与人关系的健康和谐,更加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原则。医院管理实质上是对医院资源的分配与调整,而医院资源分配模式决定了医院的文化模式与医院的服务水平。医院发展也存在阶段性差异,一般分为医院的生存阶段、医院发展阶段和医院完善阶段。在医院的生存阶段,医院管理者往往将资源集中于医院的营利和医学水平的提升上,但是到了医院的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医疗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医院管理应当转向关注医院文化建设,注重改善患者及家属就医环境、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提升整个医院的人文环境,以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医院建设目标。只有具有人文关怀和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者及管理层才能够充分认识和积极发展医务社会工作,为医务社会工作在医院的组建创造可能性前提条件。

4. 3创新实务模式,探索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根本出路

决定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分别是专业的社工人才和必要的资金基础。这两个方面的资源匮乏是所有医院在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时面临的共同困境。在专业社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方面,可以学习和借鉴美国医务社会工作者培养模式,社会工作者从业需要具备由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 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认证的资质,而资质的获得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具备硕士以上学位,二是在具体临床部门完成至少2年或3000个小时工作量的实习工作。而且美国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四等级资质认证考试[11]。就医院而言,首先,医院需要建立具有吸引力和激励性的人才引进、培训和晋升机制,吸引广大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从事医院临床社会工作事业。其次,医院与学校合作建立医校共建合作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工作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低成本资源,例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多家医院建立了医校合作基地。再次,充分利用社会志愿者资源, 实现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合作模式,形成专业社会工作者负责专业化要求较高的临床工作,比如心理疏导、应急心理调试、临终关怀等,和组织、协调和培训社会志愿者的管理工作。 志愿者提供一般性社会工作服务,比如导医、与病人及家属交流等,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大学联盟建立了医务社工与志愿者服务基地。打造医务社工专业化队伍,不仅解决了社工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而且解决了医院专业社工和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上海市在医院社工与医院志愿者队伍合作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加强医务社工和医院志愿者队伍建设,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项目获得2014年全国十大医改新举措入选名单。

参考文献

[1]刘继同.国内外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国医院,2008,12(5):2-3.

[2][美]洛伊斯·A·考尔斯.医疗社会工作:保健的视角[M].刘梦,王献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

[3]郭永松.医务社会工作处理医患纠纷的机制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9,30(6):32-33.

[4]赵汝成.浅谈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12):92-94.

[5]郭永松,吴水珍,张良吉,等.医务社会工作价值与医患纠纷的调解[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1):33-34.

[6]琴安兰,吴继霞.医务社会工作学校、医院与社会合作模式[J].医学与哲学,2014,35(2A):47-50.

[7]闫冰.医院社工在中国的探索[EB/OL].(2012-12-25)[2015-5-25].http://www.gongyishibao.com/newdzb/html/2012-12/25/content 4710.htm?div=-1.

[8]施捷.医务社工志愿者工作获选去年全国十大医改新举措[EB/OL].(2015-01-11)[2015-05-25].http://sh.eastday.com/m/20150111/u1ai8532341.html.

[9]深圳市民政在线.深圳市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5-04-10)[2015-05-25].http://www.szmz.sz.gov.cn/xxgk/ywxx/shxx/zcfg/201411/t20.

[10][法]达尼洛·马尔图切利.现代性社会学:二十世纪的历程[M].姜志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52.

医务室的“五朵金花” 第11篇

我走进医务室,“五朵金花”早已站成一排。她们在排练一首女声小合唱《哎哟,妈妈》。她们异口同声地抱怨:“你这位节目主持人总是姗姗来迟!”我这人活到现在还没主持过一个节目,现在竟荣幸地被加冕为“主持人”,实在由衷感到欣慰。我站一边静静地观赏她们的表演:“河里的青蛙,从哪里来……甜蜜的爱情。从哪里来?是从那眼睛里到心怀……年轻人就是这样相爱!”歌声应该到这里嘎然而止,没想到这“五朵金花”同时作了个风趣、恢谐的表情,接着又添唱了一句:“唉!年轻人就是这样没出息!”

我被逗乐了,随着也长叹一声:“唉,你们可实在是没出息!”我这叹息,随即引来“金花”们的反击:“没出息,是这首歌中的年轻人,可不是我们!”对她们的反击,我只能举双手投降。谁要说我们医务室的这朵朵金花没出息,可实在是天大的冤枉;正相反,她们每天的工作以及她们救死扶伤的精神,实在是写于我这瓶墨水也写不完。

我们这恩济庄干休所,过去是慈禧太后的宠幸李莲英的故居——也有人说是太监们养老的地方。现在,在这里养老的却都是些在党旗下、军旗下南征北战过数十年的老军人(我也算是其中之一吧!)这干休所的环境很幽雅,隔墙有一片苍松翠柏,有季莲英的墓和墓碑。雕梁画栋的座座古建筑,早已修饰一新。不过众多的老军人都聚居在这里,嗑头碰脑都是苍苍白发或龙头拐杖,确会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迟暮感。幸好有医务室的“五朵金花”,天天在这里盛开,无冬无夏,常春常秋……

这“五朵金花”本来都是人民解放军304医院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为了保证这些从前线、从第一线上退下来的老军人,能长寿。能永葆青春,经过院领导的精心挑选,才把她们选拔到了这里。刚来的时候,有几位还真不愿意来呢。护士张海青说:“我这人性子急,就喜欢在急救病房搞急救。那里什么急病、怪病都有,从早到晚都像冲锋陷阵;可是到这儿,安安静静,潇潇洒洒,连医务人员都像住进了疗养院。”话虽这么说,实际上满不是那么回事儿——急救的事,也多得数不胜数,我随手翻开放在桌上的医疗登记手册,一页又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心肌梗阻、脑溢血之类的种种抢救。大多是在深夜。张海青接着说:“一个电话铃响,马上就从床上一跃而起。把熟睡的孩子被子掖好,背起药箱就直奔病员家中……我的爱人常年出国在外;我得顾这个小家,更得顾全干休所的大家……”

医务工作 第1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医务工作者,教育

医疗卫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它关系到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医德医风、行业作风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 也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随着现在医生和护士的年轻化, 我们对日益庞大的年轻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后, 在这个与西方国家有着密切交流的新时代,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老一辈有着很大的不同, 以前陈旧的思想教育方法急需改革。在新时期下, 如何加强年轻医务工作者的思想工作, 是急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根据年轻医务工作者的特点, 要了解年轻医务人员的思想状况。只有了解到他们思想上的缺点, 才能帮助她们彻底克服思想上的缺点和不足, 帮助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自觉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努力学习。他们所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过于简单, 对问题认识不足。有的人缺乏冷静的理性思考和分辨能力, 思想简单, 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存在忧虑和认识不足。认为口号一喊, 标语一举, 腐败就除了, 贪官就倒了;认为只要进行改革开放, 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对于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各种问题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

(2) 服务观念淡化、专业思想不稳定。有不少人认为医务人员就是“伺候人, 没出息”的工作, 因此, 工作劲头不足, 抱着混日子的心态, 得过且过, 不主动积极学习业务知识。

(3) 工作目的不明确, 不求进取。有些人认为进入医院就有了铁饭碗了, 既无考职称的压力, 也无提高技术的动力, 缺乏新的奋斗目标, 满足现状, 不思进取。

(4) 轻思想性、重娱乐性趣向。这主要表现在参加医院文化活动方面, 只愿意参加那些喜闻乐见、娱乐性的活动, 而对那些政治性、思想性较强的活动则不愿意参加或被动参加, 把参加政治教育和政治学习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甚至还产生抵触的情绪, 这直接影响到了其政治觉悟的提高。

通过综合上述因素, 对于有针对性地对年轻医务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及途径。

综合分析年轻医务工作者普遍存在的思想状况,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对年轻医务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 不断改进工作, 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医疗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5) 积极为年轻医务工作者施展才华、成就事业创造条件

应该公平的为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提供工作、学习的条件, 结合医疗工作的性质和各医院的实际情况, 经常性地组织各种学术讲座、病例讨论、护理技术练习评比等活动。支持其广泛深度地参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鼓励参加各种学术会议, 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 使年轻医务工作者开阔视野,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才能。对于医务人员普遍关心的职称评聘问题, 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坚持以人为本,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6) 提高年轻医务工作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当前我们的年轻医务工作者队伍从整体上看是健康发展的。各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 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理想、有作为、有贡献的优秀人才。在健康发展的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 由于我们的工作 (也包括思想政治工作) 在某个阶段或某个时期有或多或少的失误, 或多或少的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 医务人员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医德标准错位, 容易被眼前的经济利益所诱惑;对待工作有消极埋怨心理, 把单纯地追求物质利益作为最高准则, 收受红包、接受吃请等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扰乱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这些现象是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着直接关系的。其中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是这些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所以, 我们必须要对加强年轻医务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对年轻医务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 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是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需要。

开展针对年轻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亟待着手进行的问题, 需要通过广泛的社会努力和持续的坚持, 这样, 才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我国医疗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郭艳, 计晓月.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6) .[1]郭艳, 计晓月.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6) .

[2]刘心仁, 甘友斌, 潘宏志.对200名医科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分析.西北医学教育, 1999, (9) .[2]刘心仁, 甘友斌, 潘宏志.对200名医科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分析.西北医学教育, 1999, (9) .

[3]张玉梅.关于高职临床实习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报告[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6) .[3]张玉梅.关于高职临床实习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报告[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6) .

[4]苏元成, 王海虹, 任建峰.加强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 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J].职业圈, 2007, (4) .[4]苏元成, 王海虹, 任建峰.加强医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 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J].职业圈, 2007, (4) .

上一篇:文化生活建构下一篇:数字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