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

2024-06-19

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精选12篇)

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 第1篇

小班孩子特别好动, 他们的想象夸张, 思维具有“拟人性”的特点, 喜爱童话故事, 特别喜欢游戏。他们常常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在他们眼里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而围棋中打吃、提、长、虎口、禁入点等对于他们来说显得那么空洞、深奥。老师如何能深入浅出地授予围棋知识?如何让孩子乐学、学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也是我们一直探索与实践的。下面, 我就谈谈小班幼儿围棋新授的教学策略方法。

一、故事激趣, 形象理解

就知识而授知识的学习方式过于呆板、沉闷。在围棋教学实践中, 对于好动、好奇的孩子们来说, 一些围棋的规则和术语比较深奥难懂, 如果不寻求变通的途径, 时间一长, 乏味的围棋学习就会使得幼儿渐渐失去对围棋的兴趣。

幼儿故事生动、有趣、浅显、语言夸张, 特别符合小班孩子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 我们就将一些围棋术语、定式编成有趣的故事情节, 让孩子在故事的轻松氛围中, 主动愉快地学习, 帮助幼儿从理解到运用。

如:故事“围棋的起源”让小朋友明白了什么叫“尧造围棋, 教子丹朱”, 知道围棋是中国人创造的, 是打仗的游戏。故事“小兔子历险记”让小朋友学习了打吃、提、长, 其中把只剩两口气的棋子比喻成“打瞌睡的小兔”, 只剩一口气的棋子则是“喊救命的小免”, 把长的小棋子形容成“聪明勇敢的救兵”, 把提子后的棋形比喻成“小兔子开花”。认识“虎口”, 我们将题型摆出后, 将它比喻为一只张着嘴巴的大老虎, 讲了“大老虎吃小兔”的故事。以故事化的情节来分解围棋知识的方法既形象又有趣, 幼儿非常爱听, 并能把围棋知识融会贯通。

另外, 我们还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 以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将呈现故事,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它能把抽象深奥的围棋知识进行分解和合成, 使之童趣化、具体化, 是我们围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在认识“气”的重要性课件中, 小棋子随着一口气一口气地被堵, 不断变化着惊慌、难受、折磨、恐惧的表情, 配上音效, 生动地展现了气对棋子的重要。在认识“星位”的课件中, 由天系中闪烁的星星逐渐隐现到棋盘上的星位, 说到天元时, 正中的星位开始闪烁。在认识“虎口”的课件中棋形上隐现张大嘴巴的老虎。课件让小朋友很快地进入情境, 帮助他们从空间感知、情绪体验中接受围棋知识。

二、妙用儿歌, 帮助记忆

在围棋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由于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 个体差异较大, 对于一个知识点, 有时老师往往需要反复讲解多次。话多了, 小朋友反而领不清要点。儿歌语句精练, 具有韵律美。我们将围棋知识要点以儿歌的形式来归纳和总结, 幼儿很乐意接受。因为它朗朗上口, 针对性很强, 又形象。幼儿学习时思路就很清晰, 记忆得特别牢固。

如围棋规则儿歌:“不下格子和直线, 棋要下在交叉点, 黑棋先下轮流玩, 落子无悔不耍赖”告诉幼儿:1.棋子的落子位置;2.下棋时黑先, 并且黑白棋要轮流下;3.一旦落子不能更改。

儿歌“夹子”———“中指宝宝在上面, 食指宝宝在下面, 棋足宝宝在中间, 大大肚子想上挺, 轻轻放在交叉点”。幼儿在边练边念中掌握了正确的夹子方法。

儿歌“数气”———“要找气, 横竖线。棋子最近的交叉点, 一个挨着一个数”。告诉幼儿:1.连着棋子横竖线上最近的一个交叉点, 这个交叉点才是棋子的气;2.教会幼儿数气的方法, 一个挨着一个才不会漏掉没数的气。

儿歌“星位”———“九颗星星排整齐, 九个位置叫星位, 边上一圈看仔细, 正中天元星位别忘记”。让幼儿知道:1.棋盘上有九个星位;2.九个星位的位置有的在中间, 有的靠边;3.正中间的星位还有一个名字叫天元。

围棋儿歌以其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便于记忆、便于教学等优势, 成为我们进行围棋教学的一种好方法。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术语, 都配以了儿歌, 我们还在早操中融入了围棋儿歌。幼儿常常念念儿歌、做做动作, 原来不喜欢围棋的孩子在童谣的朗诵中, 慢慢掌握了知识点, 进入了围棋的大门。围棋儿歌使幼儿的语言智能得到了培育, 有助于幼儿自主思维品质的形成。

三、游戏情境, 乐中化之

游戏在孩子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 自动自发地享受游戏的乐趣, 既让孩子感到好奇, 又愿意积极参与。在围棋教学中, 我们常用游戏来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和巩固围棋知识。

在复习“交叉点”时, 我设计了游戏活动“棋宝宝找家”。采用地面大棋盘, 请幼儿当小棋子, 围着地面大棋盘边走, 边有节奏地拍手和朗诵儿歌:“交叉点, 是我家, 棋宝棋丽找到它。” (棋宝棋丽是我园棋宝宝动漫形象, 分别代表黑子、白子) 说完后, 每位“小棋子”赶紧找到交叉点站好。这个游戏不仅巩固了幼儿对交叉点的认识, 而且巩固了落子的正确位置。

又在巩固知识点“星位”时, 我设计了游戏活动“找星位”。准备大棋盘和九个棋子。游戏开始时, 大家一起朗诵儿歌:“九颗星星排整齐, 九个位置叫星位, 边上一圈看仔细, 正中天元星位别忘记。”, 我随机把九个棋子发给幼儿。接着发口令“找星位”, 拿到棋子的九位小朋友就把自己的棋放到星位上。这个游戏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玩法:前两遍玩九个棋子可以是同色的 (如:都是黑子) , 小朋友只要找到星位就好。接下来可以在九个棋子中放一个不同色的棋子 (如:其中一个是白子) , 要求是这一个不同色的白子要放在天元的位置上。这种递进的玩法, 能给幼儿创造新的挑战, 激发他们的兴趣, 增进他们的自信, 锻炼幼儿间的协调和合作, 更能使他们享受到游戏和成功的双重快乐。

由此可见, 到中大班进行围棋教学时, 还可以充分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 将围棋游戏由原本处于静态的围棋知识变成动态, 使幼儿在看一看、找一找、站一站, 走一走、说一说的愉快活动中身心得以释放, 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内化围棋知识。

围棋是中国的传统棋种。围棋艺术, 千变万化, 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播人, 我们都要用心去教, 抓住儿童时期的心理特征, 寻求适宜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围棋的兴趣, 切忌拔苗助长。教师要重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围棋环境, 尝试把单一的围棋课堂教学和多领域教学结合起来, 勤于观察和反思, 勇于改革和创新, 不断探索有效的、适合于幼儿园的围棋教学之路。

摘要:文化校园, 特色办园, 就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教改, 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推动教改。自推行园本化的围棋教学课程研究以来, 作者尝试以游戏化的教学手段, 将故事、儿歌、现代科技技术等有机结合, 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逐步引导小班幼儿步入围棋世界, 以激发幼儿对围棋的兴趣为根本, 使幼儿掌握基本的围棋知识。

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 第2篇

【设计意图】“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得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 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设计评析】

小班幼儿早期阅读的教学策略 第3篇

【关键词】教学策略 早期阅读 小班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图画书,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结合幼儿兴趣,激发幼儿从小对图书的热爱,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培养了幼儿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前书写经验。这些活动为幼儿提供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中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产生一定的联想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是说阅读活动的开展,不是以单纯为了学习识字,而是以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对汉字的认識,早期阅读教学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小班幼儿的早期阅读特点

由于不同的图书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有不同作用,所以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图书有不同需求。处于小班阶段的幼儿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对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有限。因此,小班幼儿在阅读中的认知水平、联想、推理水平较低。他们的阅读有如下特点:

阅读的盲目性比较大。他们喜欢把书突然打开,突然一下翻到中间,又突然一下翻回前面,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这样不仅导致书本的损坏率高,而且阅读率十分低。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跳跃性,他们在阅读时经常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往往会先做后想,或一边做边想接下来怎么做。小班幼儿阅读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最多为5-10分钟,他们不懂得像成人一样长时间保持安静的状态去阅读。小班幼儿往往喜欢明亮的色彩,形象生动的语言,并一再重复的情节,书、绘本最好为单页单幅、画面突出感强的图书。他们在观察图书画面时,会首先选择较为突出的一些让他们自己觉得感兴趣的形象。小班幼儿由于眼睛对事物扫视的能力较弱,所以在一定时间内看到的东西相对较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每次观察到的画面较少。

2. 小班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策略

2.1阅读前的准备策略

2.1.1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小班幼儿喜欢听生活小故事、儿歌,教师可经常放录像给幼儿看或者放录音给幼儿听。区角阅读中投放的材料应该是适应小班幼儿的,小班幼儿识字少,对绘本阅读材料的翻阅相对较多。比如一些拟人化了的动物故事、颜色鲜艳、情节单一的图画书,最好为一页一幅图,内容一般能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这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应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切实贴近本地文化。

目前幼儿园中早期阅读材料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图书、标志、电视、电脑等。选择材料时除了要考虑图书所涵括的内容、重点、难点、趣味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总体把握阅读材料在小班的适宜性。

有些幼儿园以专家推荐的阅读材料为主,而有些幼儿园以幼儿园探究式活动为主,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确定材料,材料的不固定需要教师灵活选择。小班幼儿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比较差,因此,其阅读材料投放应相对简单,这样当教师组织阅读活动时,有利于教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从而提高早期阅读活动效果。早期阅读材料来源可以是去书店购买、让幼儿从家中自带、教师自制等。

2.1.2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阅读环境的创设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持续时间。阅读环境可分为阅读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家庭和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各式各样的阅读材料,如桌椅、靠垫、照明光线、室内的色彩、及声控环境等因素。此外,还需要有相应的心理环境,科学的阅读指导、良好的阅读习惯等软性环境。

充分利用幼儿园已有的室内环境,让墙饰成为幼儿阅读的引导者。如:创设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文字环境,或者在重要事物上贴上一些文字标签,比如在桌子上贴上自己的名字,在柜子上贴上柜子两个字。让幼儿经常使用这些文字。幼儿园教室中墙面的装饰是一项很重要的引导幼儿学习的项目,教师亲手制作的图画总是浓缩着教学内容和目的,这些装饰不仅能给幼儿以直接的视觉刺激,而且对幼儿早期阅读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面的墙、楼道的墙、活动区域、依据不同的场所设置不一样的画面,并在上面写上相应的词或句子,不仅提高了幼儿想象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就培养了阅读意识,充分发挥了环境对教育的功能。

2.2阅读中的指导策略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组织,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怎么指导。小班幼儿的早期阅读教学指导重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针对于不同幼儿特点让他们培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2.2.1精心的导入

导入活动的设计是教学活动指导的一种艺术,对整个阅读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导入时要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兴趣,对于小班幼儿可以采用游戏、直观材料、设疑、演示等多种方法。还可以在上课前创设一些适合小班幼儿问题的情境,通过这个情境给幼儿制造悬念,再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入到这个与阅读材料相关的问题情境之中,这种新颖有趣的问答方式可以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2.2.2具体的教学法

运用联想策略,是指阅读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关注书面语言。运用语义策略,是指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识字规律。复述策略,是指让幼儿重复教师的语言、复述教师的某个词语、反复观看某个图片、反复材料操作、复述重点标识、模仿教师某一肢体语言和分角色表演,绘画再现等具体操作方法培养幼儿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运用表象策略,可以培养幼儿书面表达能力。精加工策略,其中包括补充绘本中的细节,让幼儿回忆联想故事情节,推论判断某个问题或观点,创造类比,以及自主思考等等。组织策略,包括内容和架构,线索的搜寻,主题的概括,网络的构建。认知策略,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条件。其中,内部条件包括阅读前的准备水平。元认知水平以及阅读动机;外部条件为训练方法,变式与练习。

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 第4篇

1. 小班幼儿音乐游戏的特点

(1) 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进行音乐游戏的目的之一就是从游戏中逐渐学会遵守规则, 而游戏是最好的实现方式。音乐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 必然有相应的规则。不同于非音乐游戏, 它的规则需要结合音乐的节拍来进行, 不然音乐就会变成背景音乐而失去意义。一般来说, 教师要选择幼儿比较熟悉的音乐作为游戏音乐, 如果这首歌曲幼儿并不熟悉,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音乐, 并进行简单的教唱, 当幼儿对歌曲熟悉之后再开展游戏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游戏规则不能太难, 须以幼儿能够记忆住所有的规则为参照来进行设计。

(2) 音乐、歌曲、舞蹈、游戏、知识学习的结合。音乐游戏中涉及教幼儿欣赏音乐、唱歌、跳舞、学习其他内容 (如数数) 等, 这能够从多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在音乐游戏中, 音乐的选择需要注意音乐的强节奏性。如果有歌词, 歌曲的内容不能太复杂, 需要符合大多数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通过音乐的节拍、歌曲的内容,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游戏, 或者教给幼儿不同的动作。[1]

2.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通过音乐游戏学习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以专门课堂的形式来教学音乐或舞蹈并不现实, 小班幼儿的自觉性和纪律性较差, 很难集中精力继续学习, 很多幼儿并不喜欢唱歌或者跳舞, 教师生硬地教授让幼儿更加排斥。通过音乐游戏, 幼儿会将音乐舞蹈的学习认知为游戏娱乐的一种,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他们可以在玩中学会唱歌、跳舞。

(2) 通过音乐游戏学习知识。音乐游戏还可以帮助幼儿进行知识方面的学习, 针对大班的幼儿可以通过音乐游戏学习诗词等, 而小班的幼儿比较适合进行较为简单的数字学习。比如, 《数鸭子》这首歌, 幼儿教师应先确保幼儿能够理解数鸭子的意思, 如果幼儿不是很懂, 可以借助小鸭子毛绒玩具, 让幼儿先认识小鸭子这种动物, 然后让幼儿都作为小鸭子玩过桥的游戏。教室中可以搭一个拱门作为桥, 幼儿排成长龙, 随着歌曲进行到“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时, 教师可以给幼儿出题目——游过5只小鸭子, 让幼儿来自己计算截止到谁。[2]

(3) 通过音乐游戏锻炼幼儿身体协调能力。音乐游戏可以教会幼儿跟随节奏进行拍手、点头、摇头、摆手、跺脚等动作, 可以锻炼幼儿接受信息后的身体协调能力。

(4) 通过音乐游戏拉近教师与幼儿以及幼儿之间的情感距离。在进行音乐游戏时, 幼儿的心情是愉快的, 这是让幼儿快速融入集体生活的有效方式。通过音乐游戏, 可以拉近幼儿与教师、其他幼儿之间的距离。如以音乐游戏“小火车”为例, 教师可以播放儿歌《小火车》, 教师作为火车头, 后面的幼儿一个接一个抓住前面幼儿的衣襟, 根据音乐的节奏在教室内行进。为了让游戏更加有趣, 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提前做好情境设置, 如小桥、拱形的隧道门等, 提高幼儿的参与度。[3]

3. 总结

在幼儿教育中, 要从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 针对小班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教学时, 要尽量估计大多数幼儿的理解能力, 以便于让幼儿都能加入游戏中。音乐游戏作为一种适用于幼儿的教育形式已被大多数幼儿园所应用, 这种形式相比让幼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学习要有趣得多, 值得那些还在延续老一套幼儿教学方法的幼儿园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杰.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学周刊 (c) , 2012, (36) :92-93.

[2]赵燕.嬉戏中的智慧——浅谈在小班音乐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能力[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4, (10) :116.

幼儿园小班的教学设计 第5篇

故事《鞋子秋千》是一个充满友爱的情感故事。孩子在听听说说中,一定能感受到拥有朋友是

一件快乐的事情。同时故事中“森林”“威武”和“地动山摇”等好听的词汇也非常便于孩子们学习和

理解。其次,三个小动物间的对话,简单也重复,非常适合小班孩子学习和模仿。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

时,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幼儿用声音和动作来模仿小动物的对话,感受说话

的乐趣,让孩子们体会到语言学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积极地用动作和声音模仿小动物间的对话。

3.感受拥有朋友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和一张裁成四份的故事背景图。

2.五张图片:大狮子、月牙形的嘴巴、乌龟、小猴子、一双大皮鞋。

3.音乐(完整讲故事时运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激发兴趣。

1.出示森林背景图。

师:孩子们,看,这是什么地方?

幼:森林。

小结:这里可是比树林里的树还要多哦。有很多很多树的地方叫森林。。

2.出示图片狮子,感受狮子的大皮鞋。

师:那森林里住着谁呢?他来了。这是一只怎样的大狮子?

幼:美丽、凶猛的狮子。

师:我知道,你讲的美丽、凶猛就是很威武的意思。今天这只威武的狮子,脚上穿了一双皮鞋。看,这

是一双怎样的鞋子?

幼:特别大。

3.出示图片一,理解词语“地动山摇”。

师:对,这双皮鞋特别大,走在草地上,草地就会怎么样?(老师用震动动作辅助表达),远处的高山

也开始怎么样?(老师用摇晃动作辅助表达)

幼:草地震动起来,石头摇起来了。

师:地动了,山摇了。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就是“地动山摇”。谁会一边说这个好听的词语,一

边做动作?

4.小结:走在哪里,哪里就地动山摇——这是一双多么让人可怕的鞋子,狮子就是穿了这样一双大皮鞋

,出门去找朋友了。

评析:活动导入开门见山,用聊天的方式带着孩子轻松走入故事,效果很好。

当孩子说不出“威武”时,我们要善于从孩子的回答中捕捉他们可能的理解词汇,从而引领

孩子学习新词语。这不失是一个好策略。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学说对话

(一)狮子找乌龟做朋友

1.出示图片:“草丛里的乌龟”。引导幼儿观察乌龟壳的特征并猜测出乌龟。

师:走呀走,找到一个朋友。是谁呀?你从哪里看出来是乌龟的?

幼:硬硬的壳。

师:我们来学学看。你的壳在哪里?你真象一只小乌龟。

2.学说狮子问话。

师:仔细听,狮子要对乌龟说话了。狮子问:“乌龟乌龟,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师:乌龟没有回答,可能没听见。那我们一起来问问乌龟。

幼儿学说狮子问话。

3.学说乌龟回答。

师:乌龟终于听到了。他摇摇头说:“我才不愿意呢!你的大皮鞋会把我背上的壳踩出血的。”

师:乌龟答应了吗?为什么?

师:哦,乌龟害怕狮子的大皮鞋。它是怎么回答的?谁来学一学?

幼儿学说乌龟回答。

(二)狮子找猴子做朋友。

1.出示图片三:“森林里的猴子”,引导幼儿观察小猴长尾巴的特征并猜测出小猴。

师:乌龟害怕狮子的大皮鞋,拒绝了狮子。大狮子只好又继续往前走,走呀走,找到一个朋友,你猜这

回它找到了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来学一学小猴子的样子。

(1)学说狮子问话。

师:大狮子很想和猴子做朋友,它可能会怎么问呢?

师幼:“小猴,小猴,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2)学说小猴回答。

师:小猴会答应吗?为什么?

幼儿自由猜测。

师:是呀,小猴害怕狮子的大皮鞋,小猴子连忙跳到树上。谁来学学小猴子是怎样跳到树上的?猜猜它

可能会怎么说呢?

师:对,小猴子站在树上,低着头,看着狮子,大声说:“我才不愿意,你的大皮鞋会把我的尾巴踩断

的。”

师:狮子站在树上没听到。我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帮猴子回答狮子吧!

(3)师幼交换角色练说。

(三)感受狮子由伤心到快乐的情感变化。

1.出示图片狮子伤心的表情。

师:找了半天,大狮子没有找到朋友,你猜他的心情怎样?(将大狮子的嘴巴贴成伤心的样子。)

小结:朋友们都害怕大皮鞋,都不愿意和狮子做朋友。所以狮子伤心地哭了。怎么办呢?谁来帮狮子想

个办法? 让小乌龟和小猴子都不怕这双大皮鞋呢?

幼:不要穿这双鞋了。

师:那可以用这双大皮鞋做成什么呢?

幼1:可以做成小汽车,带着小乌龟和小猴子去旅游。

幼2:可以做成花瓶,插上美丽的花。

幼3:可以做成小船,让小猴和乌龟去划船。

2.出示图片四:狮子的“鞋子秋千”。

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多。大狮子很聪明,也想了一个办法。看,(将狮子的大皮鞋贴在两棵树中间。)

这就是他想出的办法,谁看懂了?

师:原来,狮子把鞋子做成了一个什么?

幼:鞋子秋千。

师:乌龟和猴子看见了,都来荡秋千,都愿意和狮子做好朋友了,现在狮子的心情又会怎样呢?

幼:高兴。(老师及时把狮子嘴巴贴成开心的样子。)

评析:小班孩子的学习是充满游戏趣味的。老师很讲究教具的设计,把乌龟藏在一个草丛里,只露出一

个乌龟壳,不仅巧妙地激起了孩子们帮助狮子找朋友的兴趣,而且还帮助孩子们尝试学习根据动物的局

部特征猜测动物的方法。

老师的衔接语很自然地设计了一个狮子与乌龟对话的情境,让幼儿积极地尝试用粗粗的、轻

轻的声音、有礼貌的问话或者慢慢地说话四种不同的方式学说狮子和乌龟的对话。所以,学说对话的过

程真是溢满了乐趣与情趣。

老师把猴子图片藏在了一棵大树下,只露出一点卷起的尾巴,增加了猜测的难度和趣味,符

合孩子由易到难的学习特点,同时也避免了单调的重复,让故事处处充满惊喜。

有了第一次的对话练习的基础,孩子们已能主动尝试用故事中的对话句型模仿学说狮子与猴

子间的对话。因此,为了让第二次对话练习照样“粉墨登场”,让孩子在学说的过程中再次强烈地感受

语言学习的乐趣。于是,教师巧妙地引导幼儿边模仿猴子跳到树上,翘着长尾巴、低着头看大狮子等动

作,边学说对话。所以此环节的对话练习过程真是动感十足,趣味浓浓。

活动延伸

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观察与建议 第6篇

3~4岁孩子的数学认知发展状况到底如何呢?我做以下总结大家探讨。

一、对数的认识

这个年龄段孩子在点数实物后能说出总数,并且能按成人说出的数字选取相应数量的物体。如孩子知道用三个棉签可以拼接为一个三角形。可以独立排列出至少5个雪花片,并且经过老师的锻炼和引导,孩子能够以很快的速度进行点数。

二、对量的认识

纲要中指出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比较2~3个物体间量的差别(大小、长短、高矮),并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3个以内)。如:(1)在物体间量的差别认知方面,孩子能够比较游戏时围成圆圈的大小的差异;孩子可以指出自己家小区楼层高,幼儿园的楼层矮等。(2)在量的描述上,能够对常见事物匹配正确的量词进行描述。如:一只小鸟、一支笔等。(3)反义词认知方面,通过与老师进行反义词游戏,孩子对较常用的反义词也能较好地理解,并通过动作进行展示。

三、对形的认识

3~4岁的幼儿能准确认识和区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能根据成人提供的范例找出与之相同的图形。根据老师的提问,孩子能够列举出汽车的轮子是圆形、太阳是圆形、门是长方形、钟表是圆形、切块蛋糕是三角形等。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通过直观的方法(孩子自己推动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积木,观察运动的特征)理解轮子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其他形状。

四、对关系的认识

孩子可以按照给定事物的其中一种特征进行归类或者排序,但不能统筹思考。如孩子能将大小不一的草莓和苹果分别放置(分辨种类),能够将一样大的草莓和不一样大的草莓分别放置(分辨大小),而不能把大草莓、小草莓和大苹果、小苹果分成四个部分(同时辨别)。在玩拼接玩具——雪花片时,孩子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分别拼成轮子、莲花,而不是五颜六色的轮子,可以将红、蓝圆柱形积木交错搭建等。但是,幼儿虽可按长度或大小或颜色将物体排序、归类,却不是一种整体思考与有系统的排序,而是在尝试错误中完成排序任务。如在上述同时辨别的例子中,孩子需要一次次的自己操作,并由教师指出问题所在,孩子再次操作才有可能完成。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能够自己比较高矮来排队;能够根据海、陆、空三个领域对交通工具进行归类等。

无论是幼儿数学还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高等数学,数学都有其自身逻辑严密性的内在要求,容易让大多数人觉得枯燥乏味。而有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过于死板,甚至在教学态度上也一味只强调最终知识的获得,而忽略孩子有意义接受的过程,导致幼儿对数学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在此,有以下建议和大家分享:

1.教学方法的直观性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3~4岁的孩子还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简单用语言或其他抽象的符号来描述自己的经历,但不能脱离现实客体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只靠口头讲述树上有四只小鸟,飞走了一只,还有几只时,孩子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只有教师出示小鸟图片或道具时,让孩子自己去点数原来的四只鸟,当教师再拿走一只鸟,孩子再次进行点数,才能说出此时此刻树上还有三只鸟。这要求教师在帮助孩子进行知识的建构时,不仅要呈现直观的、孩子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具,还要用孩子们能够体验、理解的直观的展现方式。

2.教学的童趣性

孩子在三岁半的年龄,除了上述的认知发展特点外,自己不能同外界的事物区分开来也是尤为重要的特点。孩子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和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感情。他们觉得小草有妈妈,小兔子的妈妈也在等它回家;白云的幼儿园在蓝天上,小鱼的幼儿园在湖水里,等等。在半日开放的亲子游戏“老鹰捉小鸡”中,鸡妈妈每次躲开了老鹰的攻击后,会清点一次鸡宝宝的数量,孩子们开心的同鸡妈妈一起进行点数,此时此刻,在孩子的心里,大概他们觉得自己已是小鸡,小鸡就是他。当小鸡的数量没有变化时,孩子们开心的跳跃着,因为老鹰一只小鸡都没有抓走。当数量发生变化时,孩子们能指出哪只小鸡被老鹰抓住,被抓走了几只。利用童趣性的教学语言、教学方式,更能让孩子乐于接受。

数学本身的特质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就课程开展的过程来讲,教师完全可以发挥个人优势,让自己的数学课程诙谐有趣,达到教者不累、学者有兴的效果。作为教师,应该终身学习、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向孩子学习,更好地服务于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在此,我希望能和更多有经验的老师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郭俊格.小班幼儿数学学习适应性[D].重庆师范大学,2015.

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 第7篇

一、为小班幼儿科学 “选球”, 鼓励他们积极探索

科学绘本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小班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如何将精彩的绘本故事演绎为生动的科学教育活动呢?首先需要教师选择适宜的绘本,如《小蓝和小黄》、《咦,这是什么形状?》、《影子是我的好朋友》等都非常适合小班幼儿阅读。而每一个科学绘本中,又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探索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抛给孩子的“球”有很多,究竟选择怎样的“球”抛给幼儿去探索很重要。有的探索点很深奥,没有必要让小班幼儿去探索;有的探索点跟目标关系不大,没有必要作太多的展开;有的探索点尽管隐藏得很深,却很重要。例如:本来难以启齿的大小便,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却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从科学的角度阐释了这个问题,让幼儿学会了以科学的眼光来坦然面对光明正大的生理问题。这个绘本的探索点有很多,如不同动物便便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小班幼儿的眼球发育不够完善,所以观察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不够的,于是我抓住便便的形状和大小两个方面展开探索,进行动物和便便的图片匹配。对于绘本的最后情节,即小鼹鼠以以牙还牙的方式报复了大黄狗。这个内容跟科学教育的关联不是太大,而且这样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对儿童有不良示范作用,就不需要幼儿去深究。因此,在科学绘本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要仔细地审视每一个探索点,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问题,选择与教育目标相关度大的问题。

二、营造“抛球”环境,激发小班幼儿的探索欲望

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较小,直接让他们参加科学活动,可能会使他们不喜欢科学活动。因此,我在图书角里提供了一些生动、直观的绘本,阅读后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他们在科学活动区内操作相关的材料,也就是说让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探索的兴趣后,再进行探索活动,这样探索起来的积极性会高涨很多。

一次餐前欣赏,我从图书角里拿了一本科学绘本《糖球儿的虫虫国历险》,我问:“你看这只叫糖球儿的小猫,他还没有一只昆虫大,为什么他会这么小呢?”先让孩子们开动小脑筋。“可能是刚刚出生吧?”尧尧猜测。“刚出生的小猫也比他现在要大很多。”我说。尧尧摇摇头,表示猜不出。“好吧,还是让我来介绍一下吧!”翻开书,我开始给他们读“前情介绍”:淘气包小猫糖球儿无意间惹恼了蝴蝶精灵,被她用咒语变成了糖豆般大小…… “原来是蝴蝶精灵用咒语把糖球儿变成这么小的呀!”尧尧恍然大悟。听完故事,大家还意犹未尽,我马上说:“没关系,大自然中有许多有趣的昆虫,我们可以去观察、了解它们。”午餐后去散步,孩子们马上在草丛、种植园等地方寻找昆虫。此后的几天,孩子们对大自然中的昆虫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一次餐前欣赏,一本科学绘本,就激发了孩子们去大自然中观察昆虫的欲望,这就是“抛球”的魅力。

三、艺术地“抛球”, 提高小班幼儿的探索水平

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表达方式,甚至不同的语气、语调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巧妙地给孩子“抛球”,孩子不仅有能力接球,而且会接得很快乐。如开展绘本教学《小蓝和小黄》时,我让孩子们用颜料操作,将颜色宝宝“你到我家来,我到你家去”,然后观察颜色的变化,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当他们发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就会发生变化时,惊呼:“颜色变了!”追问:“原来的颜色宝宝哪里去了呢?”于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生成了,孩子们都思考着、回答着,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不仅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培养了小班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对于上述问题的答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们已经感觉到:科学对他们来说,竟如此神奇。如果单纯地让小班幼儿探索颜色的变化,孩子们可能觉得很深奥,不一定感兴趣。但通过对绘本《小蓝的小黄》的阅读,再进行科学探索,就轻松地把深奥的科学道理传达给了幼儿,提高了他们的探索水平。

浅谈小班幼儿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第8篇

一、深入分析, 提升能力

(一) 提高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

实验证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 3 岁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三五分钟左右, 4 岁幼儿注意持续10 分钟左右, 五六岁的幼儿注意能保持20 分钟左右。在活动中能够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注意对象的新颖、生动程度。

结合这个结果, 我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绘本阅读。我选择了《咕咚》这本绘本, 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具有神秘性, 让幼儿能带着问题“咕咚到底是什么妖怪?”随着画面一页一页的翻, 孩子探究的欲望激发的越大, 当书本翻到最后第二页时, 很多孩子不约而同地问咕咚到底是谁呀?当揭开谜底的一刹那, 孩子们顿时乐开了, 原来咕咚就是青蛙跳到水里的声音啊。整个活动中, 孩子的眼睛一直被画面牵引着, 跟着老师一起去探究谁是咕咚, 在第二遍讲述的过程中, 孩子的注意力也很集中地看着绘本, 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阅读了这本绘本。虽然活动时间超出了小班孩子注意力的黄金10 分钟, 但孩子对这个绘本还是很感兴趣, 希望能再阅读一遍, 可见孩子的注意力的确会随着注意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教师在挑选绘本时注意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具有神秘性的、能让幼儿想去探究的内容让幼儿阅读, 每次都将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拉长一点点, 久而久之, 想必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性、稳定性会更好。

(二) 加强幼儿语言表述的能力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从一岁半开始, 儿童正式进入语言发展期, 在语音形式上, 从1- 15 岁开始, 儿童就学习发成人词的音, 虽然孩子在发音上还有些许困难, 到2、3 岁时, 孩子开始有语音意识, 他们会开始自觉的辨别发音是否正确, 并自觉的纠正错误的发音。在语法上4- 5 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说一些复合句, 所以我们常常会要求幼儿重复一句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话, 帮助幼儿巩固这个经验。如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 整个故事都以一组对话“: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 你看———”孩子们在阅读这个绘本时都非常喜欢, 在老师讲述第二遍的时候就开始附和着一起说了, 一开始我只让孩子选择一句话来说, 孩子们选择了各种小动物的回答“不是我, 你看———”。这句话的结构和字数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因为2- 2. 5 岁的孩子就能说出一定数量的简单装饰语了, 再一次集体阅读时, 孩子们就开始和我一问一答的一起将故事讲完了。相类似的绘本还有很多, 如上文提到的绘本《咕咚》, 它除了具有神秘性以外, 其中的语句也非常简单, 就是一句“快逃, 快逃, 咕咚来了!”。再如绘本《挤呀挤》里的“好舒服的床, 让我也睡一睡吧!”这些话都比较长, 一开始就想让幼儿完整地表达出来是很难的, 但是这些话在绘本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孩子们不断的阅读, 朗读中获得了锻炼的机会, 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多方关注, 寻找方式

(一)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教室里创设出一块安静的区域, 比如教室的拐角处, 或者钢琴背后的一小片区域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地方。在这片区域里, 我们可以用花布, 用珠子或者用KT板做一块门帘, 创设一个隐蔽的空间, 同时在地上铺上厚厚的地毯, 投放一些小玩偶或者靠垫在其中, 让孩子们爱上这温馨而又安静的阅读角, 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书中的奥秘, 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二) 尝试多样的阅读形式

1.集体阅读, 提高阅读效率。在孩子未入学前, 周围出现最多的只有亲子阅读这种阅读形式。我发现在入园后孩子对每周固定的集体阅读时间很感兴趣, 于是每天餐后我就组织孩子集体阅读了一本绘本, 孩子们非常认真, 小眼睛盯着书本, 每次一遍讲完孩子还意犹未尽的希望再阅读一遍, 而且集体阅读后我发现孩子们很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其它游戏时间将内容讲给同伴听。

2.自主阅读, 增强阅读能力。集体阅读很重要, 但是自主阅读也同样重要, 它是集体阅读的升华, 孩子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更细致的感受书中的奥秘, 如在《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的书中, 孩子一开始先自主阅读, 初步了解故事人物, 出现了什么。随后在集体阅读中孩子们知道了故事的大致内容, 接着在游戏时间孩子再次自主阅读能发现更多的绘本中更多的细节, 比如颜色, 线条等。

摘要:绘本阅读通过丰富的画面, 通俗易懂的语句, 开发幼儿的智力,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幼儿观察画面的能力。现如今幼儿园在绘本阅读上都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外界对孩子早期阅读的关注程度也日渐提升, 本文就小班在绘本阅读开展时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寻找出一些有效开展绘本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绘本阅读,注意力,语言表述力,开展方式

参考文献

[1]周兢, 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 第9篇

1 多媒体课件的简述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一种新型工具, 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产物。教师主要是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为基础, 融入自己的创意与教学技巧, 将需要制成多媒体课件的主要信息进行分类, 将图形、动画、视频、音乐、艺术字等符合教学内容的素材通过幻灯片形式展现出来。首先, 多媒体课件具有独特的文字及图像展示优势, 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较为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幼儿;其次, 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共享性, 主要表现在不同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 可以互相交流, 互相借鉴。

2 多 媒体课件在小班教学应用 中的主要优势

多媒体课件对于小班教学活动有着很多积极的意义, 这是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所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 主要分为课堂时间与业余时间。课堂时间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习内容, 业余时间主要包括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 开展一些手工、美术、音乐等方向的课程, 课堂时间较为枯燥, 学习效率较低, 学习效果不佳。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大胆地突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 小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中, 根据幼儿的发育特点, 通过选择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动听的音乐、简短的视频, 都能够提高幼儿上课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他们开拓视野、开发思维, 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 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

2.2 多 媒体课件教学能够集思广 益, 内容丰富

幼儿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 不同教师的理解不同, 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 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开动智慧, 共同设计完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不再依赖枯燥的课本, 而是将课本的内容转化成了融合知识与趣味的课件, 使得课堂教学形式更加活泼。同时, 课本上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 不能展现各种生动形象的例子, 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丰富了幼儿教学的内容。

2.3 多媒体教学能够促进幼儿创 造力的培养

幼儿对于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一直在探索这这个陌生又未知的世界。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 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满足了幼儿对于万事万物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 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有利于幼儿形成创新性思维。

2.4 多 媒体教学为幼儿课堂营造 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给予幼儿们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课件的展示, 让幼儿都投入到了课堂中来, 参与关于教学内容的讨论。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都有着较频繁的交流, 这就使得幼儿能够感觉到课堂气氛温馨, 学习氛围浓厚, 提高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改变了墨守成规、暮气沉沉的课堂氛围。

3 多 媒体课件在小班教学中的 应用策略

幼儿园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条件直接影响到多媒体设备是否存在, 是否具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物质条件; 教师作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者, 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与带领者, 是多媒体课件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主要取决于幼儿园、教师两个方面, 下面我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制定具体的策略。

3.1 从幼儿园方面来分析

首先, 要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采购和投入使用。很多幼儿园受到自身发展与财力的限制, 或者是为了节约教育成本, 都被迫或者主观上未能为幼儿教育安装多媒体设备, 这就使得小班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失去了基本的物质前提。因此, 幼儿园应该加大对于多媒体设备的购置, 合理利用幼儿园资源, 加快建设多媒体化的教学环境。其次, 要加大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 通过经常组织培训, 提高教师接触多媒体的机会, 组织教师学习如何更好地制作多媒体课件, 运用多媒体设备, 提供教师的业务素质。最后, 要不断地加强对于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考核, 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与改进自我教育水平, 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 更好地投入教育事业。

3.2 从教师方面来分析

首先, 要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自学、参加集中培训、讲座、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于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幼儿园, 熟练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巧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巧; 其次, 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通过共享自己的多媒体课件, 取长补短, 学习优秀的制作经验, 不断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 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 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多媒体的广泛应用, 在现代幼儿小班教学活动中也更为广泛地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 由于幼儿对于动漫、声音等动画方面的偏爱, 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好促进幼儿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邹霞.如何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J].科学大众, 2013 (07) .

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 第10篇

关键词:小班幼儿,水墨画,教学四要素

水墨画———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 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面对宣纸、毛笔、颜料,孩子们往往会不知所措,有的甚至不敢尝试,参加水墨画活动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再加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小肌肉的发展特点, 开展一次成功的小班水墨画活动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展水墨画活动, 使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呢? 首先应从兴趣入手,孩子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能激发活动欲望,从而喜欢水墨画。兴趣做主情趣引路,在鼓励中激发幼儿的创造表现。通过实践和观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为幼儿营造生动有趣的环境,培养幼儿对水墨画活动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班幼儿年龄小,接触的事物不多,生活经验缺乏,老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墙壁区域、游戏角等地方,尽可能让幼儿多了解周围的事物;通过图书、网络等多种渠道,开阔幼儿的眼界,这样,幼儿看得多了,认识得多了,画画时就不会不知所措了。

例如在水墨画活动《吹泡泡》前,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在室外进行吹泡泡比赛,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泡泡的形状特点。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为幼儿展示泡泡有大的、小的,甚至还有各种形状的泡泡,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幼儿多了解所画的事物,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对于绘画活动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为幼儿选择生动有趣的水墨画内容,提高幼儿对水墨画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 往往对自己接触过的熟悉的物体才有兴趣。兴趣是水墨画活动的重要动力,小班幼儿作为绘画教学的初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刚接触水墨画的小班幼儿来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再加上手眼不协调把毛笔握住是非常困难的,更别提控制毛笔画画。在小班上学期,我们就选择了一些贴合幼儿生活的活动内容,开展了一些有趣的水墨画游戏让幼儿活动, 在活动中不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逐步提高他们对水墨画的兴趣。

例如小班幼儿很喜欢吹泡泡,在用瓶盖画泡泡时,我们就设计了“小熊吹泡泡”。我们给幼儿的纸上画上一直可爱的小熊,小熊手里拿着吹泡泡的工具和瓶子,要求幼儿大胆地在小熊周围的空白地方上添画出各种颜色的泡泡。一开始,孩子们不敢下手,但是在我们不断的鼓励下,孩子们画出了红泡泡黄泡泡、蓝泡泡……孩子们画出一幅幅迥然不同的作品,开心地笑了。

三、为幼儿选择丰富有趣的水墨画材料,提高幼儿对水墨画活动的兴趣。

小班孩子由于生活经验少,动手能力比较差,如果选择难度较大的绘画材料,孩子们就容易产生惧怕感,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 才能使幼儿对水墨画活动感兴趣,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棉签进行作画;树枝进行拍画、点画;提供瓶盖、积木让幼儿印画等等。

四、为幼儿选择生动有趣的评价方式,培养幼儿对水墨画活动的兴趣。

评价活动是美术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然而它受到的重视程度却比较低。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往往有的教师把它省略了。《指南》中艺术领域指出:“成人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每个孩子的动手能力不同,绘画能力有个性差异,教师评价幼儿作品不能以眼光评价,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多倾听其中包含的涵义。每个幼儿都喜欢别人称赞自己,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教师对他的肯定。教师要对他们的绘画作品表示认可并予以恰当的赞扬,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信心。如果成人能够创造宽松的氛围,不给任何压力,饶有兴趣地观赏评价,随时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周围生活、大自然和艺术作品中的美那么孩子对绘画就会有比较持久的兴趣。

暗示教学对小班幼儿活动影响的研究 第11篇

一、暗示教学的内涵

暗示是教师教育幼儿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暗示往往彰显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暗示可以在无形或有形中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让受教育者朝着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迈进,教育者并非直接表达自主意愿、想法,而是通过非常委婉的方法旁敲侧击式的去让受教育者受到教育。将暗示教育运用于小班幼儿活动中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教育效果。

洛扎诺夫(G·Lozanov)首创的暗示教学的精髓在于充分运用暗示的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暗示教学法倡导的是愉悦教学的育人理念,将认知和情感、有意识和潜意识巧妙联结在一起,并合理、睿智借助于暗示让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产生双向互动,从而开发受教育者的大脑潜能,大大提升受教育者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创新能力。

暗示教学法有其鲜明的特征:暗示教学法具有直接性、容量大、速度高、精确性、经济性等特征,能够有效地非迂回的渗透到受教育者的心里,能够让受教育者超乎寻常的进行信息的贮存、加工、输出,能够让受教育者更加快速的处理信息。

暗示教学可以在小班幼儿无意识的前提之下对幼儿产生影响。教师可以凭借语言或其他形式对小班幼儿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人们常说的“言传身教”实质上就是一种暗示教育。暗示教育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教育,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育方式比较含蓄,有利于保护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有利于呵护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暗示教育对小班幼儿的心理、情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二、暗示教学在小班幼儿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暗示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化的教学方式凭借着含而不露的魅力,彰显的是育人无痕的智慧境界。教师在幼儿园小班活动中应科学、合理、有效地充分运用好暗示教学法去对小班幼儿施加教育影响。

1.巧用语言暗示对小班幼儿活动施加影响。“语言是人的别样存在。”暗示是影响幼儿心灵的一种不可低估的动力,能唤醒幼儿心灵中无坚不摧的意念。教师应以含蓄、委婉的语言去鼓励小班幼儿参与活动。比如,有些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不善于表达,不善于说出心中的想法,此时,教师切忌训斥,切忌语言粗暴,切忌大发雷霆,而应以比较含蓄的方式去鼓励小班幼儿在活动中积极表现自己,鼓励小班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应多用语言进行暗示,进行鼓励:“老师多么希望小朋友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表现自己,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我们会为你出色的表现点赞!”诸如此类的语言暗示会对小班幼儿参与活动起激励作用,让小班幼儿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活动。

2.巧用眼神暗示对小班幼儿活动施加影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眼神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好的情绪。在小班幼儿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眼神去鼓励幼儿参与活动。比如,课堂上或区域活动中小班幼儿表现积极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眼神去鼓励小班幼儿更积极更主动地表现自己,让幼儿表现得更棒。当然,当小班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甚至是消极被动时,教师也可以用眼神去暗示幼儿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变客体为主体,让小班幼儿看到胜利的曙光。眼神是“无声的语言”,能够有效减少因语言交流而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时眼神的暗示能对幼儿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

3.巧用表情暗示对小班幼儿活动施加影响。“表情是人情绪变化的晴雨表。”小班幼儿在活动中教师的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次满意的点头、一个轻轻的抚摸都会为幼儿参与活动提供动力源泉,会让幼儿明白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得到了老师的关爱,而教师的一次皱眉、一次摇头或许会让小班幼儿明白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有待进一步完善。

4.巧用榜样暗示对小班幼儿活动施加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或整个幼儿园内挑选几个活动表现出色的幼儿,让小班幼儿去模仿榜样,受到榜样的耳濡目染,从而增强自己活动的适应性。比如,小班幼儿在午餐时,教师可以挑选班级吃饭最讲文明、最干净、最卫生的幼儿作为榜样,让小班幼儿向这类榜样学习,以培养小班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又比如,小班幼儿在午睡时,如果教师能让其他幼儿以先睡着的那个幼儿为榜样,一定会让幼儿们很快入睡。教师应多為小班幼儿树立榜样,这样才能让小班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投入。

【结 语】

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 第12篇

一、化繁为简———阅读更轻松

故事《爱吃水果的牛》虽说篇幅短小,但突破常规思路,处处体现出鲜活的创意,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牛的形象鲜明生动,把原本爱吃草的牛描写成“喜欢吃黄黄的香蕉、喜欢吃像星星一样的杨桃、喜欢吃红红的草莓……”拟人化了的形象。不仅如此,当主人与他的邻居感冒生病的时候,这头牛非常关心主人,居然会产出许多水果牛奶、黄色的香蕉牛奶、红红的西瓜牛奶、紫色的葡萄牛奶……绘本教学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各种水果及挤出来的水果牛奶这些可以依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孩子们发现。孩子们在寻找过程中积极性都很高。

二、直观形象———互动更便捷

孩子们对绘本内容已经很熟悉。可将语言活动拓展为语言表演活动,但表演前需要道具。没有道具孩子们是无法进行表演活动的,因此我提醒幼儿说:“要表演这个故事,我们需要什么呢? ”孩子们刚开始不能自发说出需要的材料,于是我便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专题讨论:(1)爱吃水果的牛在哪里? 它爱吃什么水果? (2)水果长在什么地方? 是谁喂给牛吃的? (3)主人和邻居生病了,牛是怎么做的? 问题刚一提出,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说起来。小波说:“爱吃水果的牛在山坡上。”宇豪说:“在水果园里。”小孙说:“地上有小草和小花”……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丰富着故事背景。“既然需要这些东西,我们现在没有这些东西该怎么办呀? ”我问。孩子们说:“咱们自己做吧。”为了丰富幼儿对这些画面的感受,我运用电子白板的背景图功能,以各种图片为背景,并根据背景图进行讲解、注释,使幼儿的关注目标显得更美观生动,有助于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幼儿根据白板图片的效果找来一个大箱子,有的纸箱分成几段,分段贴上苹果、香蕉、西瓜、橘子、葡萄,就这样一个水果山就制作了出来。做完后,我帮助孩子们把这些道具摆好,学着爱吃水果的牛的样子自发地表演起来。

三、化解难点———创意更多样

幼儿在熟悉故事内容,背景制作完毕后,有了表演欲望,但发现绘本只有叙述性语言,没有对话,成了表演的难点。虽然如此,但创作空间更灵活,可以根据画面创编对话。我们和孩子能创作出牛和主人之间的对话, 并利用电子白板的播放器功能,将这些对话用录音录下来,直接导入背景图片,这样表演时起到辅助作用。由于人物比较单一,我又为幼儿增设其他动物的形象,这样增加更多素材。为帮助孩子理解小动物的特征,促进幼儿有创造性地表演,我们将幼儿与家长共同搜集的图片收集好事先存放在资源库中,进行此环节时,直接用幼儿搜集的图片,丰富幼儿知识经验的同时,幼儿参与其中。在感官上让幼儿感知到这些小动物的特征: 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大象有长长的鼻子、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然后,我引导幼儿用多种动作表现小动物的形象,要求他们用动作表现。当我提到小兔子时,孩子们开始做起动作,但我发现他们只是将两个手指放在头上,双脚跳过来,动作比较单一。无论我怎样用语言提醒,他们都不能有其他动作做出。看到这种情况,我便做了一个小兔子甩着长耳朵左右跳的动作,以启发孩子。老师的感染力很大,我的这个动作给了孩子们很大启发。接着杨叶文做出了小兔子一低头、一抬头跳来跳去的动作;宇豪做出了抬着小前爪用脚尖走来的动作; 何徐宇做出了小兔子抬起一条腿跳来跳去的动作……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启发下,后面小动物形象的动作就更丰富。孩子们更愿意动脑筋想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孩子们注意自己的动作幅度,夸张地、形象地、生动地表演,真正体现故事中小动物各自不同特征,使动物形象更鲜明。活动中,老师的形象启发性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孩子们不能有新动作出现时,老师做一个新动作,能再次激发孩子们想象兴趣,大大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创造积极性,拓宽思维,使孩子们自创出许多动作,有的是连老师都意想不到的动作,真正体现出孩子们创造的特点,同时为孩子们表演动物形象积累丰富的动作形象, 有待表演时参考、应用。

四、巧用工具———兴趣更浓厚

幼儿动作比较形象,可新的问题又出现。该谁上场时,孩子们又不知道。在“爱吃水果的牛”的表演中,我为他们提供了头饰,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色彩鲜艳的动物头饰就拿起来戴在自己的头上。我帮他们说旁白,当说到大象来水果山吃水果时,戴小兔子头饰的、小猴子头饰的都走来了。我便提醒他们说:“现在该大象上场,你们是大象吗? ”听我这么一说,“小兔子”、“小猴子”都回去了。为了让幼儿明确自己什么时候上场,我利用小兔子、大象、长颈鹿等不同音乐形象提醒幼儿该谁上场,使幼儿对某一段小动物的音乐有深入感受和了解,随音乐表演。运用白板独特的附件功能让教师在活动中进行图片和声音编辑,对所有内容执行拖拽、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动作。当“黑板”填满内容后只需要新建另一个“黑板”即可,节省大量翻找图片、固定图片、擦除书写痕迹的时间,把所有要用的有关图片、视频、动画、音乐放在附件中,只需很轻松地在白板上双击图标,动物音乐和画面就会呈现在孩子面前,感受音乐的性质。

上一篇:引导学生快乐学拼音下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