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工程范文

2024-07-11

粮食工程范文(精选12篇)

粮食工程 第1篇

当前粮食行业的输送设备主要有提升机、输送机等, 其结构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粮食仓库运输中的不同作用。影响输送设备的因素有很多, 输送物料的特性对于粮食输送设备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粮食自身的重量对于设备的实际功率有要求, 粮食自然休止角影响设备设计的自溜角, 否则会对粮食有很大程度的破坏;工艺性能和排布要求输送设备选择更具影响, 比如说刮板输送机能够实现多点进料多点出料, 普通带式输送机只能够多点进料单点出料;在综合分析设备实现的功能、运行安全以及可靠性的基本要求外, 投资分析以及运行费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考虑因素, 另外就是建筑物对于设备尺寸要求、粉尘防爆、环保等因素。

工艺特性主要是考虑到输送机, 带式有托辊式和气垫带式。气垫带式输送机额可以分为全气垫带式输送机和上气垫式输送机。比如气垫式的设备也是具备优劣势的, 优势就是设备的封闭性良好、消耗小、密封性好, 能耗低, 劣势就是会造成粉尘的污染、设备的投资大。而对于托辊式就是维修量很大, 密封性不好, 所以一般是选用气垫式输送机。

提升机有斗式提升机、斜皮带提升机。斗式的占地少, 但是维修量大, 但是设备的效率领用率低, 发生的粉尘爆炸率大, 比如说玉米比较容易破碎, 所以粉尘浓度浓度很大, 容易放生粉尘爆炸。斜带式的提升方式主要优势就是安全可靠, 维修小, 但是占地面积很大。

刮板机是上层的输送设备, 用于粮食立筒仓中, 刮板机能够实现多点卸料, 位置安排较为灵活, 能够自封闭, 但是设备的动力很大, 浪费很多能源, 设备的故障比较多。

总之, 输送设备在综合考虑了物料以及设备要求的情况下, 同时要考虑运行费用和安全可靠性以及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 还要加强和钢铁、矿山、冶金的实业发热结合, 推动粮食行业的输送设备的发展。

2 粮食行业清理除尘工程工艺

在粮食输送流通中粮食除尘是关键环节, 保证通风除尘工艺设计能够保证粮食的安全, 所以除尘工艺设计变得十分重要。

除尘风网要根据作业环境, 设计成相互补充同时又相互结合的设备, 通常情况下接受系统设计成这样, 配置可以分为卸粮抗风网、输送风网系统、清理计量;粮食发放系统可分为

输送设备风网系统、打包或分散粮食风网系统。接收系统卸粮坑风网系统有单卸粮坑设计和组合卸粮坑两种, 对于火车卸粮坑一般早30m以上, 同时配置2组以上风网才可满足性能要求。清理计量和粮食输送一般在工作塔内, 组成设备一般有除请筛、提升机等。通常情况下粮食接收作业有1组除尘风网就能够达到效果。仓上水平输送设备一般也是配置1组, 可以插入式除尘器, 但是这种方式需要较多的除尘器, 日常维护费用很高, 仓顶为封闭的, 一般情况设备长度在100米之上就要考虑使用2组以上的除尘风网了。

目前市场上有脉冲袋式除尘器、离心式旋风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一般采用的是脉冲袋式除尘器, 有高低压两个档, 原理是压缩空气喷吹进而除去布袋上所粘附的灰尘, 这种除尘器的性价比很高, 一般来说过滤面积很大, 除尘的效率也很大。选择除尘器时还要考虑风量、风压以及阻力、设备体积、过滤面积等综合考虑选型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 设备产量大、除尘网长、作业环境宽敞时, 采用的就是高压除尘器, 这样才能够保证除尘的高效率,

粮食行业的除尘风机有低、中压两种离心风机, 通常效率在70%-90%之间。在设计中我们应该让除尘风机的所有压力之和等于主要环路的阻力损失的和, 风量和各吸尘点的风量和是几乎是1.1到1.2倍之间。至于型号和功率可以从产品的样品中查到。

风网的布置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要求管路剪短, 不能够影响别的工艺的操作, 保证有合理的空间;同时要能够选择合理的空间位置。保证设备的压力均匀, 一般情况下除尘器布置在除尘器的后面, 风机在除尘设备之间;除尘的管道要在80厘米以上, 这样就能够避免了管道的阻塞;要在每隔3-4米处设置灰口, 这样就能够定期清理灰尘。卸载粮食的坑要设置在粮食输送方向的前面, 达到不影响粮食输送的效果是最好的, 最好是能偶保证每一个卸载粮食的吸尘点布置一个吸尘点。工作塔内的除尘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这里是设备很集中的工作区域, 除尘网应该要做到节省空间, 简单方便, 垂直管道要设置在距离墙150到200厘米之间, 同时应在管道中设置防止爆破的阀, 以防止粉尘的爆炸。

通风除尘工艺设计的到有效的保证, 才能够保证粮食的储备以及安全的运输, 促进国家粮食仓储流技术的高速发展。

3 结语

粮食工程--生产管理培训生 第2篇

中粮家佳康是全国有名的肉食产业品牌,是中国体育代表团肉类食品的供应商。它拥有自己的生态养殖基地,自主天然饲料和自然的养殖方式。中粮家佳康牌的冷鲜肉不含激素、瘦肉精、抗生素等违禁品,产品营养健康。中粮家佳康肉制品秉持“新鲜真美味”理念和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健康理念,精选中粮新鲜优质猪肉为原料,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生产。中粮家佳康禽肉调理品和熟食是通过选用中粮自产新鲜禽肉为原料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和工艺精心加工制作而成。

中粮家佳康从源头开始,严格把控每一个生产环节,以完整的肉食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营养、安全、方便、美味的肉品。

抱着这样一种崇拜敬仰之亲,昨晚我去了常青花园中百仓储,对中粮家佳康肉品销售专柜家宴厨房以及相竞品牌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并对常青花园商储新快肉食品专柜也进行了相应调查。

第一,销售情况。通过询问中粮家佳康专柜销售人员家佳康冷鲜肉的销售情况,我得知该品牌的瘦肉、五花肉和后腿肉的销售量在冷鲜肉中是最大的。而家中粮佳康肉制品由于与金锣等其他品牌相比价格稍微有点高,因此其销售量较其他品牌相对较少。

第二,放心程度。中粮家佳康科学严格的卫生管理模式、精细快捷的冷链输送方式为它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于中粮家佳康是中国体育代表团肉类食品供应商,消费群众对其的卫生情况尤其放心。

第三,建议。中粮家佳康家宴厨房专柜精品柜的肉品都提前经过精细分割包装,消费者有时候不能挑选到自己需要量的产品,比如说,买两盒了多了下次用就不是那么新鲜了,买一盒不够量。非精品柜的肉品也是经过提前分割的,同样也存在上述情况;该柜的肉品直接暴露在外面,虽说中粮家佳康的肉品质量不容置疑,但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好。

我省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进展顺利 第3篇

规划建设的10大工程2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26个项目和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累计完成投资80余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0.8%。2009年当年完成投资52.77亿元。

建设进度快是2009年我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的一大特点。重大工程引嫩入白渠首泵站已经完工,52.4公里输水总干渠已完成土方和建筑物工程,并实现通水;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目前重力坝及电站厂房、溢流坝、渠首闸的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具备过流条件;大安灌区三道岗子泵站主体工程完工,9台机组水泵及配套电机设备已调试完毕,变电所已通过验收。西部土地整理工程中的镇赉项目区哈吐气、建平片区基本竣工,新增耕地32万亩;大安项目区一区工程基本竣工,新增耕地8万亩;松原项目区已于2009年10月底正式开工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重点在30个产粮大县(市、区)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规模达700万亩,项目区主要糧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

续建项目中,大型商品粮基地项目田间工程完成渠道衬砌60公里,建筑物587处;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了18个标准粮田项目,现已建成35万亩标准粮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218万亩;饮马河等8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完成综合工程量518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25万亩;中部土地保护工程中的沃土培肥项目建设了榆树、大安、洮南、洮北、前郭、宁江6个旱作节水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旱作节水示范工程面积19万亩;黑土区治理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4平方公里;生态保障工程中的农防林更新改造项目,已完成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18万亩。

续建项目如火如荼,新建项目也是快马加鞭,当仁不让。中部引松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已于2009年4月28日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11月16日可研报告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扶余、舒东灌区规划正在批复过程中。良种培育和推广工程、生产技术集成、病虫草鼠害预防和空中云水资源开发项目纷纷开工建设,有些项目已经落地生金。

粮食工程中除尘风网的工艺设计 第4篇

1 吸风点的选取

1.1 灰尘的产生

粮食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常夹杂着大量的灰尘,其中包括泥灰、泥土、破碎的谷壳和其他细粒杂质。这些灰尘,在粮食输送、筛选时,很容易飞扬到空气中来。即使这些夹杂性灰尘在通过一定清理设备后可以除掉,但由于粮食的表面和腹沟中也往往黏附着很多灰尘,它们在有摩擦作用的清理过程中,又会逐渐从粮食表面拨刮下来而形成新的杂质性灰尘。同时,粮粒在各个生产工程中,由于不断经过自流管、输送设备和一些研磨机械,使粮粒表面又会重新起毛而形成黏附性灰尘。因此,在粮食加工厂中,每一台设备可以既是加工设备,又是扬尘设备,为了达到最佳的除尘效果,在设计时,应把除尘吸风点设置在扬尘点或灰尘浓度最高的地方。

1.2 输送设备除尘吸风点的选择

用于粮食加工的输送设备常见的有斗提机、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和螺旋输送机等,尽管每种设备的输送原理不同,但在物料的搭接点,必定要设置除尘点,因为有搭接点必定存在落差,也必然会产生扬尘。斗提机是用于垂直提升粉粒状物料的主要设备之一,装卸物料时会产生浓度很高的粉尘,因此不仅要在斗提机机座的下行端,进料口附近设置吸口,还要在机头出料口料斗上做吸口,目的是使卸料位置呈负压状态,防止粉尘外溢,消除粉爆的危险。带式输送机吸风点包含进料口吸风口、机头吸风口,另外在尾部和头部清扫装置处、重力张紧处也要设置吸风点。如果是多点进料或多点卸料带式输送机,每个进料点或出料口都宜设置吸尘点,每个吸尘点可以用气密蝶阀来控制开启,避免因吸口太多造成风网过大、能耗增高、投资增加的影响。刮板输送机吸风点类似于多点卸料带式输送机。

1.3 加工设备吸风点的选择

粮食加工设备一般都预留有吸风口,但在工艺设计中,为了达到工艺要求,除了设备本身的除尘抑尘,同时也要增加吸风口来兼顾着其他一些功能。如在米厂工艺设计中,在碾白、抛光工段中,碾米、抛光后的白米整理设备上都要考虑增加吸风点,除了除尘吸糠,也能起到增加米粒翻滚和凉米的作用;此外,慢速斗提机头部要进行吸风,特别在北方,碾米、抛光后的斗提机头部往往会聚集着白米带来的湿热潮气,时间长了机头内部会聚集发霉,影响产品品质。

2 风网的组合

除尘风网的组合根据吸风口配置数量的多少可分为独立风网和集中风网。

独立风网一般用于风量特别大的设备,如重力分级去石机,这些设备为了达到最佳的工艺效果,对风量、风压要求较高,都应该配置独立风网。

集中风网一次性投资少,管理方便,在粮食工程中应用很普遍。集中风网在粮食工程的组合配置是由生产线情况、尘源情况和吸风点数量决定的。在粮食仓储工程中,一般来说接收系统和发放系统应配置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除尘系统,如果是多线同时作业的项目,每条生产线也应配置独立的集中风网。如某产业园工作塔除尘风网配置(表1),共两条生产线,灰尘集中处理。该工作塔风网可根据生产线的运用情况灵活开启;筒仓进、出仓线与工作塔风网相互独立,避免串爆问题;筒仓进、出仓线风网由电动蝶阀控制吸风点,减少设备投资,降低能耗。

3 灰尘处理

灰尘处理方法根据工艺要求一般有集中收集处理、单独处理、灰尘回流等方法。集中收集处理、单独处理在粮食加工行业比较常见,而灰尘回流则在粮食中转、储备等物流项目中应用。

集中收集处理根据设备摆布可以用溜管或输送设备汇集,输送距离较长的可以考虑气力输送。另外,尘源较多的加工工艺,如大米加工厂,用于清理去石、砻谷、碾米、抛光、白米整理等的除尘风网,捕集下来的灰尘成分不一,在设计中,根据工艺需要单独收集或混合。在某米厂工艺设计中,业主要求将砻糠粉碎后与油糠和白糠混合,因此在工艺设计时,就要优先考虑将相关风网的刹克龙集中布置,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物料输送的距离。

在粮食中转项目设计中,每组除尘风网灰尘回流都应回到流程末端的设备或溜管中,避免灰尘循环。

4 噪声控制

除尘风网噪声的产生主要由风机产生,运转中风机不仅会产生机械的噪声,而更大的噪声来源于空气动力。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粮食项目在生产时产生的噪声已成了项目验收的依据之一,因此控制好除尘风网的噪声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地方。在设计风网的时候,尽量选择中低压风机,转速不要高于3 000r/min,并且风机进出口管道处要考虑设置消音器,此外,在设备布置的时候,也可以把风机设置在屋顶或采用隔音间来降低车间内的噪声。

5 节能减排

在粮食加工项目中,如米厂、面粉厂等,风网的装机容量占了总装机容量的绝大比例,设计时充分考虑风网的优化组合和综合利用,满足节能、降耗、减排的要求。如在北方米厂的风网设计中,可以在碾米、抛光风网排空管处设置三通阀和回风管路,在冬季取暖季节时,将净风送回到车间,充分利用碾米、抛光产生的热量来提高室内的温度,同时,通过补风,平衡车间的负压,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6 结语

除尘风网是粮食工程设计的关键,合理、高效及灵活的除尘风网设计不仅保证了粮食加工和储运的稳定运行,也是最根本的安全保障。

摘要:介绍了粮食工程除尘风网工艺设计的基本要点。包括吸风点的选取、风网的组合、灰尘的处理、噪音控制及节能减排等。

关键词:粮食工程,除尘风网,工艺设计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叶国宏.粮食加工厂的风网组合[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1(3):34~35.

粮食局结对强村工程工作总结 第5篇

一、党委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

局党委十分重视机关干部挂钩“结对强村”工程,组织党委成员和机关干部学习贯彻启办发()21号文件《关于继续实施千名机关干部挂钩“结对强村”工程意见》,结合粮食局机关实际,研究制定了四项措施:一是成立了“结对强村”工程领导组,由党委书记、局长王振宇任组长,党委委员为领导组成员;二是制订了《粮食局机关干部挂钩“结对强村”工程计划》;三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位局领导结对一个困难农户开展帮扶工作;四是把“结对强村”工程成效作为对机关干部年终考核重要依据之一。

二、明确目标,开展调研活动。

按照“结对强村”工程目标,我们粮食局抽调部分机关干部,深入到近海镇爱民村困难户及部分农户中进行调研,与村干部、农民、帮扶对象座谈,就该村如何加快农业特色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意愿。在开展调研活动的基础上,帮助村级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围绕村级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环境整治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爱民村小康示范村建设计划,达到“六化”要求,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建筑美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同时,建好1个100亩以上的“四青作物”示范园,转移富余劳动力10人,使困难农户年增收2千元。通过帮扶,使爱民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市级以上文明村。

三、突出重点,真心帮实心扶。

开展“结对强村”工程是加快实现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的有力举措。我们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一主线,群策群力,迎难而上。通过结对帮扶,示范引导,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在帮扶中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努力改变农村面貌。为搞好爱民村环境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陆永安副局长带领帮扶小组同志,与爱民村干部一起建好村保洁员队伍,并落实保洁制度,落实垃圾“农户收集、镇村清运、集中处理”的长效管理。同时,机关帮扶小组全体同志参加爱民村义务植树和环境整治活动。

2、组织爱民村村干部参观了江阴华西村,聆听了老书记吴仁宝讲话,参观农家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

3、王振宇、陆永安两位局长带领帮扶小组同志去两位困难户家中探讨帮扶措施——通过种植青豌豆,确保了今年户增元。同时在8月份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通过多方筹资,为两位困难农户子女——近海镇中学初一新生郁江美、近海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陈佳丰捐资助学,鼓励他们克服苦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立志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

4、在爱民村开展“党员服务周”,慰问两位困难农户和两位生活困难老党员,帮扶两位有志创业人员,为养猪大户,送上《现代科学养猪》、《养猪300问》书籍,为天欣手套厂扩大规模后与有关单位联系帮助解决熟练工。

5、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让富余农民变成富裕农民。我们发挥机关干部自身优势,经多方联系,李红生、施建红到近海工艺刀具厂工作,李建康、李建昌、李建章三人到启东市交通工程公司工作,杨允辉、周志平、曹正扬到近海衬衫厂工作,龚晓红、顾红岩在天欣手套厂工作。让他(她)们从农村中走出来,从农业中走出来,增加收入。

6、坚持市场化这一根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爱民村9组杨永林、陆顺康为核心,建成一个种植青豌豆120亩的连片“四青作物”示范园。

四、注重服务建设,共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粮食工程 第6篇

【关键词】粮食;“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湖北省46个产粮大县(市)之一,具有高温高湿、地下水位高等特点,全市拥有宜渔低湖低产田13333.3hm2。水稻是潜江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0000hm2以上,土地肥沃,生产水平居全省前列。

1 粮食丰产工程执行情况

1.1 地点与规模

2012年粮食综合增产项目核心示范区以浩口镇苏港片333.3hm2,渔洋镇刘桥片666.7hm2为中心,辐射杨市办办事处,运粮湖管理区,老新镇等12个区镇处,辐射面积达10000hm2以上。湿地复合种养生态稻的研究与应用核心区以白鹭湖管理区213.3hm2,后湖管理区133.3hm2,积玉口镇320hm2三地核心区为中心,辐射带动渔洋镇,周矶办事处等8个镇(处),复合种养生态稻规模有12600hm2。

1.2 实施成效

2012年9月中下旬经潜江市农业局专家组实产验收,粮食综合增产项目苏港示范片单产10635kg/hm2,比上年增810 kg/hm2,增8.2%;刘桥示范片单产10680 kg/hm2,比上年增840 kg/hm2,增8.5%。2012年潜江市水稻实现“三增”,面积34633.3 hm2、单产10290kg/hm2、总产35.640000t,分别比上年增4020hm2、30kg/hm2、42300t,增产效果显著。湿地复合种养生态稻万亩核心区在9月下旬经潜江市农业局专家验收组实产验收,平均单产9000 kg/hm2,其中白鹭湖管理区关山9队高产攻关田74.9hm2,取得了水稻平均单产9570 kg/hm2的高产成绩,全市湿地“虾稻连作”大面积平均单产8400 kg/hm2,增产450 kg/hm2,增幅5.7%。项目区虾稻产值68850元/hm2,其中成品龙虾1905 kg/hm2,平均单价22元/kg,稻谷8400 kg/hm2,平均单价3.2元/kg;新增纯收入37950元/hm2,经济效益明显,生态效益突出,全市13333.3hm2虾稻连作湿地复合种养生态稻模式新增纯收入5.06亿元。

2 科学技术应用与创新情况

2.1 技术集成示范应用

以核心试验区和丰产示范区为中心,进行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辐射带动全市及周边地区水稻生产。将优良品种的合理应用、水稻定量合理密植、集约轻简化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机与农艺结合应用、虾稻连作、虾-稻-鸭复合种养等技术进行集成应用,突出复合种养,粮食综合增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2 开展水稻合理密植

对不同密度下的中稻栽培定量研究,通过不同品种、不同密度试验,确立潜江市及江汉平原中稻高产群体的最佳种植密度,根据品种、地力、栽插时间等因素,中稻栽插密度以21~27万穴/hm2为宜,以22.5万穴/hm2为最佳,可充分发挥水稻品种的高产优势。

2.3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研究水稻高产条件下配方施肥技术,虾稻田秸杆还田及鸭粪对土壤肥力提升的影响。复合种养生态稻模式下鸭子与水稻共育时间为70d左右,放养鸭子195只/hm2,可产秸秆8700kg/hm2,鸭粪490.5kg/hm2,为稻田提供了大量的养分。秸秆与鸭粪还田后,鸭粪迅速泥化,融入土壤;秸秆养分快速矿化,积累在耕层,供作物吸收利用,化肥总施用量减少,平均少施82.5 kg/hm2,减少对土壤和环境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稻米品质。

2.4 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

通过应用复合种养生态稻模式的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运用虾、鸭、灯控制病虫草害,该模式下稻田病虫害明显低于其他稻田,蜻蜓、赤眼蜂、蜘蛛、蛙类等有益生物重现稻田,出现生物多样性,生态链结构得到改善,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提高科学种稻水平。

2.5 制定生产技术规程

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制订了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虾稻连作中稻栽培技术规程,潜江市中稻“稻鸭共育”技术规程,发表了《虾稻连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施肥对杂交中稻广两优476生长性状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等多篇论文,用于指导生产,强化管理,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种养,提高水稻产出,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与效益。

2.6 模式创新研究应用

研究虾稻连作、鸭稻共生,稻-虾-鸭复合种养等高效模式,探索出虾稻连作田进行稻鸭共育及稻-虾-鸭复合种养等相关种养技术规程,使潜江市13333.3 hm2中低产田变成高产高效田,实现了水稻平衡或综合增产。

3 科技成果创新与应用情况

3.1 科技成果的创新

项目实施中,湿地复合种养生态稻模式下的“稻-虾-鸭复合种模式研究与应用”已获得湖北省重大科研成果和潜江市科技进步特等奖,推广应用面积800hm2以上,在白鹭湖管理区建立一个“虾乡稻”生态稻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市13333.3hm2 “虾稻连作”生态稻的健康发展。

3.2 科技成果的推广

复合种养模式下生态稻是原生态绿色食品,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虾乡稻牌生态香米”在2012年12月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大米。通过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种养模式、统一肥水病虫管理、统一订单生产的“五统一”方式,落实各项措施,效果明显,周边地区如监利、江陵县等地农民自发前来观摩学习,促进了成果的轉化与应用,生产的“虾乡稻米”供不应求。

nlc202309020445

4 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

4.1 加强战略联盟建设,推进科技转化应用

强化公益性科技队伍的建设,强化责任与管理,年初签订责任状,年底检查验收,发挥专技人员和农村科技联络员的作用,加大科技宣传、培训、推广入户力度。

4.2 加强专家大院建设,完善科技服务方式

按照湖北农科院关于科技共建专家大院的要求,潜江市农业局在办公大楼高标准组建专家咨询室、“农技110”热线值班室、图书标本资料室、分析诊断室和电教培训室等五个基础功能室。通过咨询设备的更新与升级,QQ用户容量增至千人,添置“农技110”热线电话方便农民咨询。湖北农业远程教育网潜江分站每日IP点击量1800多个,居全省各地分站之首。

4.3 强化企业参与,突显一体化经营

本着“依托一个项目,扶植一个企业,创建一个基地,打造一个品牌,富裕一方百姓”的思想,推行“企业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体系,与湖北巨金米业、湖北虾乡食品等龙头企业联合,签订订单农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新建“虾乡稻”生产基地,提升潜江市稻米的品质与品味,打响“虾乡稻牌生态香米”品牌。

5 主要做法

5.1 加强领导,成立工作专班

为保证“粮丰工程”实施到位,成立以分管农业副市长刘冰为组长,当地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农业局副局长为组长,相关单位种养专家为组员的技术指导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市镇村实行层层负责、分片负责,层层协作、联合攻关,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5.2 科学选点,认真组织实施

按照“基础条件好、生产规模大、质量标准高、技术优势强、辐射带动广”的原则,在浩口镇、渔洋镇两地选择地貌、生态环境,生产能力、水平都具代表性且连片种植的地方实施粮食综合增产项目;在白鹭湖、后湖管理区、积玉口镇建立湿地复合种养生态稻样板核心区。认真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工作进度。按照实施方案与技术要求,将建设任务落实到相应镇、村组与农户,并细化到具体田块,做到示范片有技术专班、千亩田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指导员,实行对口衔接、分类指导、全程服务。

5.3 宣传培训,强化技术支撑

要搞好“粮丰工程”,工作措施是主体,技术支撑是保障,农民种植水平是保证。采取技术培训与讲座、专题报告、现场解疑等方法,提高农民学科技的热情,提升种养水平。服务上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强化宣传引导与技术指导,印发《水稻综合增产技术手册》、《虾稻连作生态稻栽培技术规程》等资料6.2万份,《水稻阶段性技术通知单》5期共3万份,《潜江农业》6期3.6万份,《病虫情报》4期2.4万份,《农业情况》6期180份,在农事关键时节,组织技术专班,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白天到田间调查,夜晚对农户进行培训、技术指导与农事安排,确保技术进村入户,措施落实到田。

5.4 订单生产,强化统筹结合

项目实施中,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切实做到“五个统一”;与专业合作社结合,实行规模化种植、保优栽培,推进集约化经营、生态稻优质优价;与省市龙头企业结合,联合开发,共同生产,强化企业服务,实行订单生产、,推进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服务专业化、生产机械化、方式集约化,做到农机与农艺结合,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企业采取直接到示范田收购生态稻湿谷,运回烘干的方法,减少农户收晒成本,障显优质服务。收购价比市场价高0.44元/kg,达3.2元/kg,突出优质优价。

5.5 观摩学习,强化示范推进

在水稻生产关键时节,市农业局组织全市干部、科技示范户现场观摩粮食综合增产示范片、虾稻连作、复合种养生态稻模式基地,学习水稻旱育秧(拋秧)、机械插秧等系列轻简化实用技术,学习虾稻连作、鸭稻共生、稻-虾-鸭复合生态稻种养等新模式,举办7场(次)现场观摩会,1.8万人(次)农民受益。通过展示与观摩学习,农民印象深刻,深刻认识到开展“粮丰工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促进全市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二五”粮食科技丰产工程项目

粮食工程 第7篇

粮食安全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国泰民安的前提。中国是人口大国,粮油生产、加工和消费都居世界之首。粮食行业正在为我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占有国民经济的巨大份额,因此随着食品行业的壮大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高校也有针对性地开设粮食工程专业。该专业包括粮油贮藏、粮油加工、粮机制造等诸多工程技术领域,具有监管粮食安全和成品油供给的重大责任,在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各大高校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为粮食行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促进粮食行业的发展。

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南京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曾对粮食工程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粮食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呈现出多元模式,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职责设计行政、管理、设计等诸多行业。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我国的粮食行业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尽管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粮食工程专业,但仍很难满足需要,因此粮食工程专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各高校应加强宣传推广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粮食行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

其次,与其他专业类似,我国粮食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很强,但实践能力较弱,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粮油购销员和粮油竞价交易员等是粮食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这些职位更需要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受长期教学体制的影响,学校只注重课本知识和理论学习,忽视了实际应用,导致学生在工作初期要花费很常时间进行适应。

最后,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严重不足。粮食食品行业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武装,还需一定的实践管理能力进行支撑。广大高校已渐渐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在不断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联合校外的一些相关企业对学生进行短期的实习和实践活动,但时间和深度都远远不足,无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此外校内缺少相关的实践场所,也为学生实践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笔者立足于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认为粮食工程专业学生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不足,主动学习能力不强

粮食工程专业是我国的一个新兴热门专业,因此学生和学生家长对于专业前景和现状还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专业招生往往会面临困境,常出现专业冷清需要调剂的状况。对于一些粮食专业学生来说,其理工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未来工作信心不足,因而会选择出国或考研,进一步导致粮食行业人才丧失。

教学模式较为僵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主导进行讲解,而学生被动的接收,学生很难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导致长期以来学生思维僵化,不懂得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学生书本理论知识丰富,实际处理能力薄弱

课堂讲解和实验室教学会强化专业学生的理解,但由于教室的实际环境限制,很多实践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实际工作中很难独自处理问题,因此高校应思考如何尽快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进粮食专业的意见和方法

拓宽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演讲、辩论、表演等。同时高校也可和实习单位进行深入合作,在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多媒体信息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辅助设备,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兴趣,将相关的工作流程用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也可进行一些电脑模拟操作,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具体的加工过程可使用相关的专业视频,教师也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完善培养方案,提升综合能力

学生进入高校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因此高校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高校应重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粮食学科的实践中,教师应将基础实验进行有机组合和提升,形成综合实验,使学生预设、加工、检测和评价等环节的能力获得全面的提升,并在活动中亲自动手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不时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小实验,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解决实验中的一些突发问题,学生的能力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也会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其主动性。

扩大实践基地建设和完善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很多高校对粮食行业专业进行专门的实习、实践基地对接,使学生可在校期间充分的接触行业工作,锻炼实践能力。但即使如此,我国的粮食行业仍存在巨大人才缺口,出现专业人才和岗位不匹配的现象。高校应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并在工作中应用其扎实的理论知识促进粮食行业的整体发展。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赛事

粮食工程 第8篇

这13个粮食主产省 (区) 分别是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四川、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

“在当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市场供应趋紧, 粮食安全形势异常紧张的背景下, 必须认清‘十二五’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全面系统部署粮食科技工作。”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

他对“十二五”粮食科技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提高认识;二是突出科技创新, 促进粮食丰产技术集成和大面积均衡增产;三是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四是强化粮食丰产科技基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增加粮食科技投入。

“十一五”期间,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突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 立足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 强化了攻关田、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一田三区”建设。

过去五年,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政府引导和市场为主体有机结合, 即“一机两翼”的农村科技创新创业行动, 推动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有效实施。

统计显示, 通过工程实施, 全国五年累计建立“三区”面积8.35亿亩、增产粮食4866万多吨, 增产粮食占全国同期的17%以上;单产增加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

此外, 工程带动集成了180套具有区域特色的粮食作物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使核心区化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农药用量减少25%以上, 灾害损失降低15%以上;创造了长江中下游单季稻亩产超900公斤、双季稻亩产超1325公斤、黄淮海地区小麦亩产超750公斤、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亩产超1700公斤的新纪录, 为实现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粮食工程 第9篇

关键词:粮食战略,河南核心区,建设模式

一、中国土地资源和粮食供给状况

我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 耕地总量的增加是困难的,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减少。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4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 2004年全国耕地净减少80万公顷 (合1 200万亩) 。从往年土地变耕调查结构来看, 全国耕地面积由1996年10月底的13 006.67万公顷 (19.5亿亩) , 减少为2004年10月的12 244.43万公顷 (18.4亿亩) , 耕地减少了760万公顷 (1.1亿亩) ;人均耕地由0.106公顷 (1.6亩) , 降为0.094公顷 (1.4亩) 。耕地面积的减少直接造成粮食供应不足。2004年, 全国耕地面积12 244.43万公顷 (合18.4亿亩) , 当年粮食种植面积10 161万公顷, 占耕地面积的82.6%, 粮食产量4 694.7亿公斤, 平均亩产309公斤。其中, 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 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5%, 粮食产量占70%以上, 商品粮占80%以上, 粮食平均亩产超过330公斤。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28亿人, 按人均消费粮食400公斤 (每年) 的标准计算, 我国2008年的粮食需求为5 312亿公斤, 而2008年粮食产量5 287亿公斤, 实际缺口25亿公斤。据预测, 到2020年, 我国人口将达到14亿人, 若按人均400公斤 (每年) 的粮食需求, 则年需求粮食5 600亿公斤。按粮食单产不变 (2004年平均亩产309公斤) , 则需要粮食种植面积12 120万公顷 (18.2亿亩) , 相当于目前的所有耕地面积,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2004年粮食种植面积15.2亿亩) 。

在耕地面积减少的同时, 我国耕地质量也在不断的下降, 优质高产农田在减少, 劣质低产农田在增长。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的资料反映, 中国位于城镇郊区和村镇周围的耕地减少五分之二左右, 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五分之三, 这些区位的耕地通常都属于优质高产田。此外, 交通、水利建设和工矿用地也大多集中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平原地带, 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农业比较发达的省份, 丧失的多为优质高产田。与此相反, 新增长的耕地一般都分布在边远省份和丘陵山区, 从区位看, 主要集中在降雨稀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丘陵山区, 大多是制约因素较多的劣质低产田。2004年, 各项建设占用的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占72%, 补充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占34%;建设占用的耕地多是居民点周围的优质高产农田, 补充的耕地多来自未利用的荒地开发。

二、河南粮食生产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状况

2008年, 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8 407.78亿元, 增长12.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305.39亿元, 实现利润2 150亿元, 分别增长19.8%和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 400亿元, 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 662.55亿元, 增长23.2%;出口总额107.14亿美元, 增长27.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 009.1亿元。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落实16项惠农补贴100.5亿元, 比上年增加45.8亿元。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 实施了一批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改造中低产田186万亩,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万亩。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 074亿斤, 增产25亿斤, 2009年为1 077.8亿斤, 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

围绕构建以“郑汴新区”为核心增长极、以郑汴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以中原城市群其他7市为紧密层、以周边9个省辖市为辐射层的“一极两圈三层”的现代城镇体系, 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 进一步拉动内需, 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动力。强力推进“郑汴新区”建设, 创新管理体制, 形成发展合力;按照复合城市理念, 统筹编制“大郑东新区”和“汴西新区”总体规划, 制定产业集聚区和基础设施专项详细规划;把涉及“大郑东新区”的石武客运专线等5个铁路工程、京港澳高速郑漯段拓宽改造等4个公路工程、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2个物流工程、海马 (郑州) 15万辆轿车等3个战略支撑产业、郑州机场7个改扩建工程等项目, 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以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纽带, 加快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全面启动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 积极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与互补, 逐步实现现有九市与周边9个省辖市发展融合。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 在抓好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的基础上, 引导产业集聚区根据比较优势, 科学确定产业定位, 加快集聚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吸引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提升对城市产业、人口、环境的承载能力。

三、河南核心区建设模式

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基础, 没有工业支撑的城市化只能是过度城市化, 而城市化严重滞后的工业化也只能是过度工业化。如何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在世界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 不少国家和地区结合本国和地区实际做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 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如欧美发达国家、亚洲新加坡、日本等等。但是, 目前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问题, 还有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即农业现代化问题) 。如何实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条件下,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当前, 发生在中原大地的传统农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城市区模式, 破解了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 探寻出了一条不牺牲农业的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城镇化) 的新路子。河南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同时, 保持粮食年产量1 000亿斤以上 (逐年增长) 。因此, 很有必要对复合型城市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复合型城市区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城乡统筹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目标, 不同于过度工业化也不同于过度城市化的新兴城市发展模式。具体来说, 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 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区总体发展规划:建设生态、易居、产城融合的田园城市, 项目向园区集中 (工业化) , 农民向社区集中 (城市化) , 土地向规模集中 (农业现代化) ;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就业市场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结合国家功能区发展战略, 在省级统筹基础上, 地市 (联合) 实施复合型城市发展模式。

(一) 坚持规划先行原则

规划方案体现了中原大地复合型新城区的共同特点: (1) “三化”协调发展。产业向园区集中, 实现工业化;农民向社区集中, 实现城市 (城镇) 化;土地向规模集中, 实现农业现代化。 (2) 田园城市。园在城中、城在园中, 林在城中、城在林中, 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田园生态城市, 实现用田园控制城市用地无限扩张的城乡和谐共生的城乡统筹理念, 避免了传统城市那种摊大饼式的无序发展模式。 (3) 功能复合。即对生产功能、人居功能和服务功能进行统筹安排, 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循环发展, 使城市、近郊、社区、农田、湿地、河流、湖泊、森林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单元既空间独立, 又紧密联系, 形成复合的生态结构。打破单一土地利用模式, 在城市建成区之中穿插一些生态农业示范区, 实现土地混合使用, 防止分区之间功能割裂, 减少交通能耗。打破行政区划及城乡界限,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 产业支撑是复合型城市区建设的核心

以区位优势和工业发展水平及工业基础条件为依据, 依托产业聚集区, 合理科学规划复合型城市区内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商业等生产性和生活性的服务业。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便利, 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条件为承接当前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强大的吸引力, 从而使复合型城市区内“三化”协调发展前景和商机又为融资提供了坚实基础。因此, 复合型城市区发展模式是良性循环, 扎实推进, 而不是跑马圈地, 遍地开花。通过产业聚集吸纳就业, 聚集人气, 以就业推进城镇化;又以城镇化来推进工业化和土地规模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最终使复合型城市区内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既克服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的城市化滞后问题, 又避免出现拉美现象———“城市病”。

(三) 政府主导

规划一经确定, 必须严格执行, 坚持政府推动, 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复合型城市区是实现我国社会由几千年来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有效模式, 堪称千年巨变。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积极作用。由于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是成本最低的创新形式, 同时政府为个人和团体创新提供了外在制度环境的支持或约束。因此,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农村改革过程来看, 尽管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形式由安徽的小岗生产队所首创, 但其后来的推广却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复合型城市区建设从开始规划到付诸实施都是由政府主导, 因此, 政府推动是复合型城市区建设的关键。

总之, 当前发生在中原大地的以“规划先行、政府推动、产业支撑、群众满意”为根本, 统筹“工业化、城市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城市区发展模式, 是党的科学发展观的全面体现。 (1) “规划先行”。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出发, 结合本地实际, 科学制定 (专家论证) 总体发展规划, 而不是向过去那种靠拍脑袋、凭长官意志做出决断。 (2) “政府推动”。复合型城市区发展模式使我国社会由传统农耕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的千年巨变成为现实。在这重大制度变迁过程中, 只有政府推动才是变迁成本最小化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 。因此, 坚持政府推动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 (3) “产业支撑”。

产业支撑是复合型城市区建设的核心,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区最终是跑马圈地, 结局只能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二个“巴西”。产业基础也是选择复合型城市区的先决条件, 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工作作风。 (4) “群众满意”。复合型城市区建设过程中, 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 都要有群众代表全程参与, 直到群众满意为止。因此, 坚持群众满意原则, 正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季松.科学发展与中国循环经济战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

[2]达捷.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2007, (2) .

[3]赵保佑.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科学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4]耿明斋, 等.许昌推进区发展调研报告[R].2009, 12.

粮食工程 第10篇

一、太康县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在田间的沟、渠、机井、排灌站等基础设施。因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太康县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

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数建设年代时间过长, 又因为各级政府财政紧张, 拨付的水利专项资金远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 水利工程更新改造的速度更是大大低于工程老化的速度, 而且由于各类水利工程分布点多面广, 难以管理到位, 加之普通民众爱护水利工程的意识淡薄。目前大多农田水利工程都年久失修, 毁坏严重而且由于一些不同领域的生产进度难以保持一致, 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生产需要而随意截流沟、堵坝、把渠道弄得支离破碎, 千疮百孔, 逐渐失去供水功能。而与农业生产最密切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当前农田水利设施最薄弱的环节, 因为建设直接把水引向田间的短渠道所需要的资金, 根本就没有纳入各级财政资金的预算。

2. 资金投入不足。

经研究分析, 要稳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水利基础, 未来的十年农田水利建设将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虽然中央财政投入资金比例增加, 并且国家投入的资金也能及时到账, 但地方资金却不能及时兑现, 致使很多水利工程不能及时开工。税费改革后, 广大群众不能很好理解费税改革的意义, 不愿意承担他们应当履行的义务, 导致农民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与过去相比也大幅下降, 增加了修建水利的难度。又由于投入资金的不足, 新修建和改造农田水利的建设标准普遍不高, 导致项目建成后没多久, 引水渠道就开始堵塞, 泵站也毁坏严重, 很快就失去其使用价值。

3.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混乱。

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所有者的主体就一直处于模糊状态, 即“集体”所有。而我国的法律又没有规定集体行使管理权限的具体流程, 导致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能确定、管理责任不能落实。为了维持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 地方政府不得不承担起管理职责, 结果就出现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本来是农民自己要干的事情, 结果变成了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要求农民干的事情, 甚至被群众误认为政府在把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强加到农民身上, 形成农田水利有人使用、无人管理的状况, 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失修而老化、损坏较严重。

4. 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落后。

由于当前农民素质不高, 政府对农民技术培训投入也不够, 致使广大农民不能掌握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再加上农民自身资金投入能力弱, 所以导致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落后。太康县当前的农田灌溉模式仍然是传统的大水漫灌, 此种落后的灌溉方式不仅对水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并且有时灌溉后会遇雨造成灾害, 导致农作物减产。

二、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1.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

首先对全县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进行统计, 以便很好管理。其次对已经损坏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和维护。第三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 使管理人员安心工作, 并结合实际情况,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 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还要不断进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培训工作, 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提高管理人员的自学积极性, 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2. 当地政府应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只靠农民或只靠政府的力量还不够, 所以就需要政府支持农民参与。因此, 县政府应设立专项水利建设和维护资金, 以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要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维修改造, 以便适应当前水利发展的需要。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 县政府还要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 积极引导、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水利建设维护资金。

3. 明确产权, 做到依法管护。

农田水利工程验收合格后, 应该随即明确产权归属, 依据不同情况, 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 来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和设备可以由乡镇级水利站进行统一管理;位于田间的水利工程可由村或农户分散管理。在农户分散管理中, 把工程管理和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挂钩,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 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朝好的方向发展。

4. 加大节水灌溉的推广应用。

依据太康县情况, 除了对现存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外, 还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 通过引导、鼓励农业种植大户优先采取高效节水技术进行灌溉。大量的实践说明, 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是解决农业用水和抵御农田旱情的有效途径。

维系粮食产能 确保粮食安全 第11篇

关键词:粮食安全;困难;压力;关键;措施

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是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果粮食和农业出了问题,谁也帮不了我们。

一、确保粮食安全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我国现有13亿多人口,人口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人均耕地不足1.4亩,约为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1/3,我们要用8%的耕地养活20%的世界人口,其压力是巨大的。近十年,我国人口年均自然增长数略有减缓,约为800万人。而同一时期,粮食年均增产量与此前的20年相比,从1037万砘锐减为164万砘。所以,相对于人口而言,粮食增产能力匮乏,确保粮食安全的压力在逐年增大。2008年前后,世界性粮荒的蔓延给我国敲响了警钟,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二、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维系粮食产能

粮食安全问题按其影响因素可细分为市场性粮食安全问题、能力性粮食安全问题、灾害性粮食安全问题、人造性粮食安全问题。四种粮食安全问题中,前三种最终的成因都是因为粮食产能不足、产量下降。所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點在于维系粮食产能,提高粮食产量。

三、维系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

(一)构建合理粮价体系,维护粮食稳定产量

所谓市场性粮食安全问题是指生产者对粮食价格的反应而诱致的粮食安全问题。粮食产量的增减变化与粮食价格起伏密切相关,两者变动趋势表现出基本同步性。比如,1994~1997年期间,粮食价格连续处于高位,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51230万吨。1999~2002年期间,由于粮食价格持续走低,粮食产量在2003年滑到了低谷,仅43070万吨,以至引发了粮食安全问题。

维持粮食价格相对稳定、适度增长的状态,是确保合理的种粮利润空间,促进粮农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构建合理的粮价体系,首先要规范农产品交易市场,避免粮农利益被非正常侵占;其次要健全农产品供需平衡体系,避免丰收粮贱的现象。①2010年出现的大蒜、绿豆等农产品的价格风波,充分暴露出我国对农产品市场监控失力的弊端。我国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简化、净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建立完备监控体系,打击不法行为,避免农民利益受损。②建立农产品供需平衡体系。首先建立强大的农产品收储系统,在2008年前后的世界性粮荒中,我国之所以未受大的冲击,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1.5至2亿吨储备粮,为当年粮食消费量的30%至40%,是世界粮食储备安全水平的二倍。其次建立农产品余缺调控系统。扶持粮食深加工产业的建设,以实现对陈旧粮的开发利用,实现粮食的动态供需平衡。

(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所谓能力性粮食安全问题是指是否具备必要的粮食生产能力而诱发的粮食安全问题。粮食生产能力主要包括耕地数量和耕地性能两个方面。

1.耕地数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础。1980-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年均减少约400万亩。为不突破我国耕地18亿亩的红线,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①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②对于因土建、化工、开矿等活动造成耕地损毁的,损毁方必须采取事后恢复措施。③加强对脆弱性耕地的保护,提高其抵御洪涝、沙化等自然破坏的能力。

2.在维持一定耕地数量的同时,维护提高耕地产出性能是十分必要的。①增加投入,推进对中低产农田的改造工程,不断提升优质高产农田的比重。②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模式。测土配方施肥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量,并可避免化肥使用不当对耕地的污染性破坏。③大力推行有机肥工程。有机肥可更新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生物活性, 提高土壤的吸收性能、和抗逆性能,从而提升耕地产能。

(三)加强粮食生产抗逆能力,降低粮食生产受灾程度

所谓灾害性粮食安全问题意指自然灾害诱致的粮食减产和绝收的粮食安全问题。近十年,我国粮食生产年均成灾面积约为2.7亿亩,年均造成粮食损失约300亿公斤。自然灾害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可通过事前预防措施来降低其负面影响程度。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度和破坏程度。我国投巨资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旨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②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耕地防涝抗旱能力。抓紧实施病险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改造工程;以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兴建山区小型抗旱水源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③推行种粮优种战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国家应加大优质粮种推广力度,从而实现粮食生产减灾增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粮食工程 第12篇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 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 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 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 增产制约因素增多, 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粮食余缺空间有限, 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为实现我国粮食基本自给, 国家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设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力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成效, 直接关系到土地产出率, 关系到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千亿斤粮食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 是国家21世纪粮食增产和粮食供给能力潜力最大的地区,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黑龙江省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 省委、省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立足省情, 着眼长远, 制定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在规划中对黑龙江省所辖各市县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要求。

2工程建设布局

从历史上看, 洪灾曾一度是制约同江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 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 经过近些年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 同江市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已基本建立, 对保证粮食生产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洪灾已不在是同江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看, 旱灾和涝灾将成为制约同江市粮食生产的主要矛盾。

同江市水利工程建设总体布局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区域特点、流域特性和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总体要求, 并需与同江市水利发展规划相衔接。

本次规划结合同江市综合规划, 针对同江市旱、涝灾害特点,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提出同江市水利工程建设总体布局, 加速水利工程建设, 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

2.1东部区

东部区的水利建设重点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大力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继续提高农田防洪治涝工程的治理标准。

开发利用黑龙江水资源, 建设临江灌区工程, 规划灌溉面积30.72万亩, 可新增水田灌溉面积30.12万亩, 改善水田灌溉面积0.60万亩。

续建鸭北涝区工程, 对东部易涝区域进一步进行治理, 为临江灌区建设提供排涝保障, 涝区总面积92.15万亩, 规划治理面积35.72万亩。

东部区域的东部沿鸭绿河一带为三江湿地自然保护区, 由于近些年的气候干旱, 保护区的湿地缺水严重, 可通过临江灌区退水及灌溉非高峰期的补水来改善湿地缺水现状。

2.2西部区

西部区的水利建设重点是:大力建设过境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大力发展水田灌溉、旱田灌溉与蔬菜等经济作物灌溉;继续提高农田防洪治涝工程的治理标准。

开发利用黑龙江水资源, 在西部区域的北部沿黑龙江一带建设三村灌区工程, 规划灌溉面积37.74万亩, 可新增水田灌溉面积30.51万亩, 改善水田灌溉面积7.23万亩。

在西部区域的南部, 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规划新建应急水源井500眼, 同时可利用该部分应急水源工程发展旱田节水灌溉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灌溉, 大力发展多种经济。

续建青龙莲花河涝区工程, 对西部易涝区域进一步进行治理, 涝区总面积119.83万亩, 规划治理面积119.83万亩。

摘要:为保证粮食安全, 国家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设目标, 黑龙江省制定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在规划中对黑龙江省所辖各市县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要求。同江市根据该规划在充分分析全市水利工程现状基础上, 提出了全市的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和建设布局。

上一篇:竣工规划验收下一篇:设计素描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