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宜居范文

2024-06-17

和谐宜居范文(精选8篇)

和谐宜居 第1篇

新加坡的住宅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即政府组屋和私人住宅。随着新加坡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建屋发展局又适时推出了几种新的住宅类型, 如中等入息公寓、执行共管公寓和私人组屋等。它们仍是组屋, 但兼具政府组屋与私人住宅的某些特点。

新加坡组屋住区模式

按发展阶段, 新加坡的住区模式可分为三种, 即“组团邻里中心”模式、“棋盘式”模式和“21世纪新镇”模式。

1965年, 新加坡开始通过建设新城来发展组屋。这一时期的“组团邻里中心”模式的特点是在新城内规划了镇中心和一定数量的公共设施, 镇中配置规模较大的服务设施, 周围设邻里单位。但是由于相邻的邻里中心相隔太远, 居民日常活动仅局限于自己所在的邻里中心, 因而导致相邻邻里之间的资源不能共享, 镇中心的利用率也较低。

1970年以后首次出现了“棋盘式”结构的新城规划, 它标志着新加坡组屋建设开始注重社区精神生活。“棋盘式”结构的特征是把区块作为规划的单元, 活动场地、公园、学校、开放空间等公共设施均匀地分布于镇域范围内, 这样各种公共设施均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利用。

“21世纪新镇”模式类似于美国新城市主义提倡的公交导向型开发模式。新镇的各邻里之间通过轻轨或地铁联系, 道路系统恢复为以前提倡的网格状系统, 由轻轨和地铁组成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交通站点间距为300~350m, 通过轨道交通将住宅、教育、购物和娱乐功能整合成为一个紧凑的、适合步行的混合发展区。

【新加坡素有“花园城市”之称, 其政府组屋以人性化的设计, 宜人的居住环境, 齐全的配套设施成为新加坡人乐于选择的居住场所。】

目前新加坡全国分为北、东北、西、南、中5个区域, 共有55个规划区。其中, 33个规划区内包括23个新镇。组屋区的分级一般为三级:新镇、邻里和邻里中心。新镇一般由25000~50000户组成, 包括5~8个邻里;邻里可容纳3000~9000户, 包括6~7个邻里中心;邻里中心大致有500~1000户, 由4~8幢围合而成, 内设基本的服务设施和庭院。

新加坡组屋区注重整体规划, 在分级的住区模式下还有完善的分级配套设施与其相对应, 构成完整的住区系统。

配套设施设计

分级配套设施组屋区配套设施设计强调层级体系和与交通站点的有机结合, 并且注重邻里观念。

新镇中心是公交枢纽, 集中了学校、办公楼、商店、餐饮店、娱乐设施、邮政所、诊所、图书馆、民众联络所、老人院、游泳馆、体育场馆、宗教设施、公园等。

比新镇中心小一级的是邻区中心, 专门为居民提供日常所需的服务。为了保证居民10分钟内可到达社区中心, 相邻的邻区中心相距不超过800m。根据所在邻区的人口数量, 邻区中心一般为一幢建筑面积为5000~10000m2的综合楼, 设有商店、银行、诊所等, 由建屋发展局建成后租售给商户。

第三级中心是邻里中心, 主要设有便民商店、快餐店、自动存取款机和为老年人、儿童设置的娱乐设施。

镇中心设有体育场和室内体育馆、社区俱乐部, 并设有居民委员会;邻区中心设有1~2个游泳池, 邻里中心设置户外小型锻炼场。在目前新镇的规划中, 也有以提供6~8个休闲俱乐部的方式来代替各级分层的设施。

人性化设施组屋区环境设施的规划设计非常注重以人为本, 各组屋区内建有许多人性化的设计。

人性化设施—系统Linkway系统即连廊系统, 它不但连接小区内的楼宇, 而且连接楼宇与附近的巴士候车亭。因此, Linkway很好地满足了新加坡这个热带国家居民的出行要求。在出现雷阵雨时人们可以在Linkway里通行, 到达小区内任何一幢住宅楼或通向公交站点;而在高温天气时, 它又成为颇受人们喜爱的遮阳通道。

Linkway一般宽1.2m~1.4m, 高2.4m~2.7m, 只有在小区外围与道路相交处会适当加宽加高, 一方面便于车辆通行, 另一方面作为入口处的标识。Linkway大多采用当地木材料制成, 也有采用铝板遮盖的, 颜色鲜艳, 形态各异, 独具特色。

人性化设施—明沟排水系统由于新加坡经常出现雷阵雨, 而且瞬间雨量较大, 所以组屋区内雨水排放全部采用明沟, 以便雨水迅速排放, 避免了积水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和对小区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 小区地面大都采用渗透性较好的透水砖铺设。

人性化设施—无障碍设施小区内结合绿化铺设人行步道, 步行道系统既有踏步, 也设置缓坡以方便儿童、老人和残障人士。

商业设施新加坡居民可以使用的商业设施分为三级, 分别是:三级的市场、小贩中心;二级的居住区购物中心;一级的市中心商业中心。

市场、小贩中心是分散在居住街坊之间的商业服务网点, 以餐饮点、零售摊点、超市为主, 方便居民生活的最基本要求。在设置的固定桌椅桌子中有5%不配置座椅, 目的是为了方便使用轮椅的居民使用。

巴刹是一个集中售卖食品的小贩中心。“巴刹”一词来自马来语, 原来的拼法是pasar, 意思是市场、集市。巴刹里面充满了生活气息, 摊贩高声叫卖, 各种物品摆得满满当当, 到处人头攒动, 热闹异常, 已经成为新加坡特有的一种文化。

在公共住宅区核心位置设置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兼具商业、文化、娱乐及公交换乘功能。大厅的地下层, 一般是以该新镇或地区名命名的MRT (Mass Rapid Transit) 站点。即使是驾车来的居民也一般会选择在此直接乘坐MRT去城市中心的商业区, 既经济又减少了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景观环境设计

组屋区的景观环境设计方面有四个鲜明特色:

首先, 小区的绿地和外围的绿地、公园等连成一体, 给人一种连绵不断、绿荫无边的感觉。

其次, 小区注重立体绿化。例如在高层组屋的中间设置空中花园, 在阳台和屋顶上进行立体式绿化, 从而形成更加美好的视觉效果和居住环境。

再次, 尽可能利用原来的自然地形进行规划, 保留绿地和大树。公共住宅区的绿化环境设计以自然为主旨, 采用东南亚常见的热带植物品种, 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最后, 在营造绿化景观时强调人性化和实用性, 强调居民的可达性。例如绿化与步行道之间不设路缘石, 通过适当抬高路面解决积水问题;近人处采用低矮灌木与草坪, 局部点缀花丛。这些设计没有过多渲染斧凿的痕迹, 但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

道路交通设计

人车分行新加坡公共住宅区内的交通采用人车分行方式。

步行系统入口设有明显标识, 常常利用地面材质的变化来提示。步行系统贯穿整个小区, 与车行系统只有点的交叉, 没有线或面的重合。

车行系统结合主要出入口和集中停车场布置, 以住宅街坊为单位, 车行系统环绕于街坊以外, 而步行系统则贯穿于街坊之内, 集中停车场 (或多层停车楼) 则通常位于小区入口处, 小区内居住环境相当安静。

停车设施对于不同时期兴建的组屋, 采取的停车方式也不同, 其中主要有三种:地面停车方式、多层停车库方式和半地下停车库模式。

地面停车方式主要是在1970年代应用, 该方式将组团中心用作停车场地, 而居民的室外活动空间则置于中心用地的角落。这种停车模式的主要成因是地面停车可以免去停车库的建设费用, 从而降低组团中心营建费用。但随之而来的是组团中心由于车道及车位的占用无法成为室外休闲和交流空间。

从1980年代开始, 为满足居民对停车位的增长需求和营造组团中心环境, 政府开始兴建多层停车库。但多层停车库还需依靠良好的空间设计, 如车库的位置、车行道与活动设施的布局, 各楼与组团中心的联系方式等。在邻近城市交通干道的小区, 一般在干道一侧设多层车库, 有规律的横向线条的重复和舒展的立面形成类似裙房的效果;而高层住宅通过多层车库后退红线, 还起到了减少噪音对住宅的干扰作用。

多层停车库将组团中心用地还给了居民, 但也占用了大块组团用地。自1990年代初, 为了营造更加良好的居住空间环境, 半地下停车库开始兴起。车库位于组团中部, 周围为住宅楼环绕, 车道沿组团外部设置, 车库屋面被用作组团中心的地面, 上设儿童游乐设施及居民休闲设施。

外部交通每个居住区或新镇都有方便的公交线路可供选择。公交分为住宅区内部的环绕线路和对外联系线路两种。内部环绕交通路线是为规模较大的住宅区专门设置, 起始点与终点重合, 且起始点多与轻轨、地铁站点以及购物中心相结合。对外联系线路用来沟通居住区与市中心及主要公共区域, 大型起迄点和中间站点往往与购物中心结合设置, 方便居民购物和交通换乘。

新加坡经历了三个住区模式的发展, 以“棋盘式”结构应用最为广泛, 而现阶段的新建组屋则多采用新镇模式。这也是与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 非常值得我国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借鉴。

着力建设人水和谐宜居城市 第2篇

着力建设人水和谐宜居城市

本报讯(记者宋健军 通讯员刘裕君)10月24日,第三届中德市长峰会在德国波恩市举行,会议主题是“经济结构转型和城市建设管理——聚焦能源及水资源管理”。德国波恩市市长宁普奇、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在会上致辞;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泽君在会上作了题为 《着力建设人水和谐宜居城市——关于水资源和城市建设管理》的报告并推介了梅州市良好的投资环境,热忱欢迎德国投资者来梅投资共谋发展。

朱泽君在报告中指出,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血脉”,如何促进水资源与城市建设管理有机结合,做到城水相融、人水和谐,促进水资源永续利用、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城市共同面临的重要发展课题。我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交通是城市的骨架,产业是城市的支撑,水系是城市的血脉,建筑是城市的细胞,生态是城市的衣裳。就如何用好水资源等各项元素,着力建设人水和谐宜居城市,朱泽君谈了五点体会。

一是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切实保障水安全。随着全球工业化与城市化迅猛发展,水资源恶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们在城市发展中,必须把水安全作为一项核心工作抓实抓好,千方百计确保水资源量足、质优、防洪涝。首先要重视立法保护。梅州市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发展区,很重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制定了相关保障管理办法,确保河流水质优良,达到Ⅱ—Ⅲ类标准,有效解决了梅江上下游1500多万人口的优质饮用水问题。其次要重视源头保护。我们一方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产业发展门槛,实行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另一方面重视河流综合治理、防洪排涝,加强水质检测、提高应急能力,让水资源永续利用、让江河美丽流动。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优先,注重营造水文化。城市因水而美、因水而活,保持丰富的河流自然特征和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合理配置水资源、营造水景观、融入水文化,能让城市更有魅力、更具活力。我们要树立“大水利、大文化”的理念,跳出水利看水利,综合考虑防洪排涝、水上交通、水景观、水生态、市民亲水等水文化功能,促进城市水利建设与改善城市水质、修复水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体现 “水清、岸绿、景美”,以水美化城市环境、以水提升城市品位、以水提高城市价值。梅州市一直注重发挥好梅江水系作用,以城区为核心、以梅江为纽带,按照“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的思路,美化“一江两岸”,改造旧城、优化新区,努力建设彰显山水文化特色的森林花园城市。

三是坚持生态环保优先,注重保护水资源。山水秀美是城市亮丽名片,生态优美是城市最大后发优势。我们要树立保护也是发展、发展促进保护的理念,变“征服自然”的传统观念为“人水和谐”的现代理念,注重源头生态保护、终端科学治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梅州市一方面大力实施 “森林围城”工程,高标准种好管好水源涵养林,高水平建设营造城市景观林,既绿化美化城市,又保障“源头活水”;另一方面积极抓好 “清淤理河”工程,变“穷山恶水”为“青山绿水”,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四是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突出发展水经济。水利既是公益性、基础性的民生工程,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战略工程。梅州市紧紧依托梅江河大力发展水经济,将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与科学建设城市、高效管理城市充分融合,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与绿化美

化河道、营造亲水空间、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等有机结合,变城区防洪堤为滨水景观带、变城乡河流为景观湖面,构筑优美宜人的城市景观。通过搞活水资源、造好水景观,增强城市吸引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变水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强势。

和谐宜居 第3篇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检查结果每月上市政府常务会议通报,王安顺市长批示“精细化管理见的是内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各区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坚持数年让其养成一种习惯、文化”。

首都环境建设办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曝光环境问题,公示成绩排名,督促各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三年来共开展现场检查36次,现场抽检点位3718个,整治达标3006处,居民身边环境面貌不断改善,首都环境建设水平大幅提升。

一、检查的组织模式和内容

按照首都环境建设委的工作部署,首都环境建设办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市城管执法协调办,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工作。首都环境建设委员会成员单位领导带队,检查组成员主要由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市政市容委、市交通委、市农委、市水务局、市商务委、市旅游委、市社会办、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城管执法局、首都综治办、首都文明办等部门组成。采取“暗查”(即由首都环境建设办独立检查)和“明查”(即会同各区共同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分四个组分别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四个功能区进行环境建设月检查。

检查内容为16区的环境建设工作,包括市级环境问题治理、建筑垃圾综合管理、门前三包责任制、街面秩序管控等四个类别,主要有:环境曝光乱点、领导批示、主次道路(不含天桥和地下通道)及两侧环境、街巷胡同环境、公交场站地铁等交通集散地及周边环境、天桥地下通道、居民小区及周边环境、建筑工地及周边环境、集贸市场、学校、广场、医院等公共场所及周边环境、高快速路、铁路等沿线及周边、城乡结合部环境、农村环境等。检查涵盖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环境、秩序环境四大方面,并将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治理、市级重点工作组织落实情况、环境基础管理落实情况、街面秩序管控和中央单位、驻京部队、新闻媒体反映的环境问题纳入重点检查内容。

实际工作中将月检查与大型活动环境布置、建筑工地及周边环境检查、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检查、户外广告牌匾标识检查等相结合,实现了检查内容和检查资源的整合,增强了对各区现场检查指导,减少了检查频次,提高了效率;同时参照首都功能区定位划分,安排了差异化点位,即:首都功能核心区重点检查市容环境卫生,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检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发展新区重点检查街面秩序,生态涵养发展区重点检查生态涵养和保护;针对季节不同特征,分时期重点检查季节性突出的焚烧垃圾、堆物堆料、白色污染、露天烧烤、露天大排档、非法一日游、黑车黑摩的等环境问题。

二、检查的工作机制和方式

(一)工作机制

为了做好检查工作,首都环境建设办制定了检查工作方案,规定检查流程,细化检查标准,选取第三方检查队伍,建立了 “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工作机制。

“月检查”:形成了“三坚持、三固定、六遵守”的检查模式。“三坚持”即检查问题点位坚持问题性质或类型基本一致、问题难易程度基本一致、点位所处区域特征基本一致;“三固定”,即检查时间固定,每月15日下发台账,当月最后一个完整周实施检查,下月初发布检查通报;“六遵守”,即检查过程遵守检查标准统一、参检人员固定、检查程序一致、检查点位保密、现场集中讲评、背对背计分六个基本标准。

“月曝光”:首都环境建设办将城市管理热线、市长热线、暗查、网格、微博、微信、网站、便民信箱、政民互动平台、网格化城市管理、月检查、小卫星监测、信访、满意度调查、政风行风热线、新闻媒体、领导批示等多种渠道来源的问题形成环境建设台账。在市市政市容委外网网站,环境建设问题月台账采取“实时动态”的方式公开;首都环境建设“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排名结果、小卫星监测的大型垃圾渣土堆放情况、公众满意度调查得分和排名结果采取“静态显示”的形式定期公开。“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结果每月上市政府常务会,并在北京日报等主流媒体、市政府大屏幕和市市政市容委外网网站进行公示。

“月排名”:检查分市级环境问题治理、建筑垃圾综合管理、门前三包责任制、街面秩序管控等四个方面进行打分,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区四类功能区,对全市16个区分别进行排名。

(二)检查方式

首都环境建设检查工作主要采取暗查和市、区现场评议明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着工作的开展,首都环境建设办总结经验,在保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检查方式。

2013年4月-8月,采取市级环境问题点位法,实施“一个区县、综合百分”排名方式。

2013年9月-2015年12月,进一步完善检查内容,突出市级重点任务和区域环境短板改进,实施“一分四”精细考评方式,按照市级环境问题治理、建筑垃圾综合管理、门前三包责任制、街面秩序管控四个专项,分别计分排名(城市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得分由现场检查占20%、专业检查占80%加权形成),区县最终得分由上述四项加权平均得出。

2016年1月起,检查采取“2+1”模式,即每个季度的前两个月采取“暗查”、第三个月采取“明查”的方式,“一分四”精细考评打分不变,各区陪检减少,检查通报内容增加,从实施情况来看,得到了首都环境建设成员单位和各区的一致认可。

三、检查的组织实施

(一)年初制定检查计划,每月制定专项检查方案

为了确保检查有序推进,首都环境建设办年初制定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检查工作计划,提前与首都环境建设委成员单位沟通,确定每月检查的重点内容和检查组成员;每月制定专项检查方案,结合环境建设阶段性工作重点和季节性环境特点,确定检查点位和路线、带队领导和检查组成员,细化专项检查评分标准,确保检查顺利实施。

nlc202309082347

(二)合理选取检查点位,确定检查路线

为了更全面、真实地了解全市环境问题分布,首都环境建设办委托第三方,按月对全市环境进行暗查。此外,每月从市级环境建设台账中随机抽取七个点位,以点串线,形成检查路线。

(三)现场打分评议,书面通报首都环境建设委成员单位

现场检查人员按照指定的月检查现场评分标准表,对检查点位整治情况和沿途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评议打分,并与被检查人员现场沟通反馈,对于整治不达标和沿途发现的新问题,要求所在区加大整治力度。首都环境建设办根据现场打分汇总形成检查排名和成绩,检查结果每月上报市政府常务会,同时书面通报首都环境建设委成员单位。

四、检查的主要成效

一是环境检查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了一批居民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公众对环境建设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逐年提升。

三年来,首都环境建设办摸排环境建设薄弱点,检查组走进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现场检查36次,行驶里程9万余公里;现场抽检点位3718个,整治达标3006处,达标率80.85%。环境问题整改达标率环比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同比水平增长较大(图1)。问题改善较为明显的是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小广告治理等。三年来,纳入市级台账问题29470处,当月处置完成25384处,处置率86.29%(图2),当月未处置完成问题滚动纳入下月台账。参照市级“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检查模式,各区建立了自查机制。三年来,各区开展自查1.2万多次,解决了60多万个问题,大大改善了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农村等薄弱地区的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品质,公众对环境建设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逐年提升。2011年上半年,公众对环境建设满意度为72.1分,到2015年年底,公众对环境建设满意度为77.16分,提升了5.06分,表明“月检查”机制发挥了有效的督促和激励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检查的激励引导作用,巩固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经验做法,积极推广社会治理模式。三年来,各区在环境建设中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比如门前三包责任制,就是社会治理的一个很好的模式。为了使其重焕新机,我们将其列入“月检查”的重要内容,每个月在每个区抽取两条街巷胡同、十家商铺的门前三包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从2013年9月起,全市共检查了5400多家商铺。在检查中,积极推广密云挂牌公示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经验做法。截止到目前,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工作已基本覆盖16区的建成区,有的区还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如海淀区出台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的意见,丰台区建立了“群众参与、全民管理、执法保障”的“门前三包连片制”新模式,引导商户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三是以环境检查为抓手,强化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不断探索环境建设精细管理的新模式和长效管理机制。自开展环境检查以来,各区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自上而下建立了市、区两级检查机制,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管理体系逐步完善,16区的主要领导协调解决重大环境建设事项的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强化,建立“1+1+N”工作制度(即区政府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环境建设工作协调督办会,每月在区政府常务会上播放一次环境建设问题曝光片,每月区领导带队拉练检查不少于一次)。各区围绕管理短板和年度重点任务,立足总体规划和疏解非首都功能,以重大活动为契机,打造亮点工程,把人口规模调控与环境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管理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整体规划,协同推进,逐步从末端治理向解决深层次问题转变,不断探索、创新环境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下一步,首都环境建设办将继续做好“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工作,健全体制,创新机制,理顺关系,理清责任,培养引导全民参与环境治理意识,形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文化,进一步提高首都环境建设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环境治理人人参与,美丽环境你我共享。

(责任编辑:王然)

和谐宜居 第4篇

2008年, 拼搏进取、干事创业的河东区建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根据天津城市建设总体发展规划, 结合国务院对滨海新区的发展规划和重新定位, 围绕创建最适宜人居和建设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 按照“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的要求, 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干事创业上下功夫, 从全区发展大局出发, 以迎奥运为契机, 努力构建和谐城区建设, 加快交通体系、环境工程和市政公用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河东区建委坚持高起点搞好城市规划、高标准搞好城市建设、高效能搞好城市管理, 努力搞好“三个结合”, 即: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 城市建设与保持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结合, 城市建设与关注民生结合, 着力增强四大功能,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功能, 发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并以组建专项工作指挥部领导方式, 推行扁平式管理、三维管理、权威管理, 积极推动全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20项民心工程事事关系发展, 项项牵动民心, 体现了全市人民的意愿。河东区建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 把20项民心工程摆在各项工作首位。紧紧围绕着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 以高昂的斗志和拼搏精神, 全力落实推进河东区承担的重点民心工程。河东区建委领导班子每周一早晨七点半召开专题会议, 逐项研究落实20项民心工程任务, 精心组织、科学安排, 细化工作、分解指标, 层层落实、责任到人。还组织人员利用周六、周日公休时间, 逐项、逐点位列出落实20项民心工程项目表, 排出完成任务时限表。做到项目点位、完成时限、责任部门和负责领导的四落实。加强对施工现场督查力度, 确保各项工程质量。克服各种困难, 不断加快还迁房建设步伐, 抢抓工程进度, 全力为拆迁居民建好新家园。一批还迁房相继竣工入住, 在建还迁房快速推进。

2008年, 河东区建委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真抓实干, 完成税收3.18亿元, 比去年增长38%;招商引资内外资全年到位额分别为16.19亿元人民币和1080万美元, 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区委九届六次全会召开后, 河东区建委积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按照“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目标要求和“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的基本思路, 以实现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 为民心工程服务、为增加税收服务、为拉动经济服务, 努力实现城建经济指标新突破、大项目好项目招商新突破、重点工程拆迁点位新突破和还迁房民心工程新突破。

据了解, 今年, 河东区建委将努力完成房地产开发、道路建设、铁路建设、地铁建设、重点工程建设等7项目标任务。其中, 包括拓宽改造真理道、泰兴北路等10条道路, 抓好26条支线里巷道路改造工程;加快天津至保定“津保铁路”建设;协调推进天津站交通枢纽、地铁和城建快速路建设, 完成地铁二、三、九号线站点拆迁建设工程;积极推进欧亚会馆、南站新站开工建设和嘉里中心、九龙建业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河东区建委将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破解难题, 制定了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狠抓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 狠抓20项民心工程进度的具体措施, 努力为房地产开发建设搞好全程服务, 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拉动全区经济增长。该委还将狠抓经济指标的落实, 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 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好落实, 认真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推行招商引资增税奖惩机制, 组织力量逐项进行监督考核, 调动全体干部职工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全力推进拆迁工作取得新成效

河东区建委按照市区有关要求, 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发扬“五加二, 白加黑”的奋斗精神, 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 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建设和拆迁工作。全年计划重点工程拆迁30片、41万平方米, 实际完成拆迁49.13万平方米, 其中, 居民拆迁41.13万平方米, 公建拆迁8万平方米。

2008年, 该委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制, 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明确责任, 倒排工期, 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确保拆迁工作如期完成。他们面对拆迁工作重重困难和被拆迁单位存在的困难多, 需协调解决的问题多等实际情况, 迎难而上,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对拆迁工作的研究管理, 做到统筹管理、任务分解, 忙而不乱;因地制宜, 科学用人,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能力, 把人用活;责任到人, 任务包死;灵活机动, 分合结合;集中力量, 攻破难点钉子户;及时调度, 抢抓机遇;新老结合, 齐心协力, 克服时间紧、任务急、难度大的困难, 拆除200余个单位和门脸房, 协助单位清理租赁户30余个。

在重点工程拆迁工作中实现了五片突破, 打了五个漂亮仗。一是完成了欧亚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拆迁任务, 为挂招牌奠定了基础。二是完成了90号院拆迁问题, 确保了海河东路改造工程的顺利畅通。三是攻破了东纵铁路楼, 打通了东纵快速路的屏障。四是采取多种办法, 较快解决了唐口南里6号、12号楼拆迁难题, 确保了小张贵庄路拓宽改造工程的实施。五是大干一百天, 圆满完成了十一经路75号楼和针棉大楼及市政一公司等拆迁任务, 确保了奥运迎宾线的景观工程顺利实施。

在五个漂亮仗中, 尤其是集中力量、全力以赴, 打好了以迎奥运为主题的规划拆迁攻坚战。十一经路75号楼位于奥运迎宾线上, 2008年1月1日启动拆迁, 涉及拆迁居民82户, 拆迁面积3960平方米。为了完成艰巨的拆迁任务, 河东区建委主要领导亲临一线, 带领拆迁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连续作战, 以忘我的精神加大入户动员力度, 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动员工作。针对困难拆迁户, 帮助他们多途径解决周转房和二手房源, 对于长期无人居住的拆迁户, 通过多种途径联系查找, 充分发挥大王庄街道和居委会的作用, 发挥楼门、楼长的带头作用, 形成合力, 做到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和睦拆迁。经过85天的艰苦奋斗, 一鼓作气完成了十一经路75号楼的拆迁任务。截止到3月25日, 最后一户拆迁户搬离现场, 提前6天圆满完成拆迁任务, 为奥运迎宾线全线贯通做出了贡献。

下大力切实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城建工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在创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河东区建委把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列为重要发展任务之一, 紧扣“民心工程得民心”这个主题, 大力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城市建设发展的成果。

2008年, 河东区建委围绕东纵快速路、海河东路等12条道路、富民桥、国泰桥等7座桥梁重点建设工程, 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工作, 使各项工作取得可喜进展。12条道路工程主要包括:东纵快速路一期完成;海河东路一期完成、二期扫尾;龙峰路、龙潭路、王庄子大街拓路改造完成;真理道、凤凰路拓路改造已完成工程量的50%;六纬路延长线、晨光路、武当路、武功路和八纬路等正在拆迁。7项桥梁工程主要包括:富民桥、国泰桥两座跨海河桥建成竣工通车;沿京山线相交的五经路桥和京山复线相交的张贵庄路桥这两座涵洞桥建成竣工通车;李公楼桥、大光明桥和赤峰桥这三座改造桥建成竣工通车。

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相继竣工。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全国中长期铁路网络规划建设中的重要项目, 是环渤海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7月, 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8月1日正式全线运营。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标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具有设计标准高, 技术含量高, 环境保护好, 抗灾能力强, 管理体制新等特点, 这使京津间的路程被缩短到不足半小时, 为京津两地的广大群众充分带来了“同城效应”的极大便利。

同时, 轻轨六纬路沿线神州花园、三号路、十一经路、七经路四个出站口, 三个出站口主体工程已告竣。七经路出站口已完成拆迁, 正在进行施工建设。地铁2、3号线后广场地下换乘工程已竣工, 2号线新开路、顺驰桥、益寿里、沙柳路四个出站口已完成拆迁, 正在进行施工建设。

抓民心工程促老宅供热补建

老宅供热补建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项民心工程之一。为此, 区建委精心设计, 科学施工, 积极争取热源, 高标准、高质量全力推进老宅供热补建工作, 共完成补建面积36.69万平方米。

河东区建委积极与市供热部门联系, 特别在资金、路由、规划等问题上, 主动协调、争取支持。并从路由、热源、破路、破绿、换热站选址等方面, 对全区未实施供热的老住宅进行了拉网式调查, 以街道为主进行核查, 摸清底数, 不留死角。干部职工放弃公休, 研究制定符合住户要求的设计方案。同时, 区供热部门还定期召开现场会、动员会, 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无热源的地区, 多次走访协调有关供热单位, 采取调整规划等措施, 确保36.69万平方米补建任务全部落实到位。与此同时, 该委还完成新建住宅新增供热面积43.1 9万平方米, 全年合计完成新增供热面积80.6万平方米, 超额完成20万平方米。

在做好入户摸底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实施蓝天工程, 河东区建委主动协调、参与节约资源, 安装保护环境的小锅炉并网工作。2008年共完成9座小锅炉的并网工作, 其余6座小锅炉将于2009年全部并网, 并网率居全市第一。

为了使供热工作安全稳定, 河东区建委供热部门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先后成立4个安全小组, 分赴21个供热单位, 对供热锅炉、管道设施等进行拉网式大检查, 对事故隐患及时做出维修方案, 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供热期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他们还成立了抢修小分队, 开通24小时便民供热服务热线, 并派专人24小时值守, 确保有问题及时沟通,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确保供热安全顺畅。一年来, 先后接听热线电话300余个, 组织维修、检修和处理突发供热问题120余次, 做到了件件有回音, 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旧楼区改造和公建配套取得新进展

环境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柱, 旧楼区综合整修工程不仅使环境和谐优美, 而且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2008年, 河东区建委共完成36片、86.74万平方米的旧楼区综合整修工程, 占全区整修任务的75%, 使当地居民提早享受到了整修成果, 其生活、出行环境更加优美、顺畅。

2008年以来, 河东区建委将旧楼区综合整修与“三创”、旧路里巷改造、旧楼供热补建等工作有机结合, 有效解决了这些旧楼区存在的出行难、存车难、环境差、治安乱等问题。据了解, 河东区建委在去年完成的36片、86.74万平方米综合整修的旧楼区中, 完成绿化新建和充实面积73780平方米, 硬铺装新建和维修面积793620平方米, 共使6万余名居民直接受益。

该委围绕全年配套工作计划, 加大工作力度, 完成了11项非经营性公建配套项目和小区配套建设。海河新天地幼儿园和翠阜小学建设项目已竣工;第六大道中小学已开工建设;丽苑居住区内的幼儿园和卫生院交接工作完成;阳光星期八、芳芯河畔、第六大道等四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配套建设完成。共新建自行车棚5900平方米, 新建绿地78500平方米, 新建小区道路222000平方米, 进一步改善了居民群众的居住环境。

由于存在产权不明、资金难筹等实际困难, 部分社区没有安装路灯, 这给周围居民群众的出行带来不便。河东区建委积极与市路灯管理处协调, 统筹安排工期, 抓好路灯补建工程。该委配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路灯光明行”惠民活动, 出资274万元, 对全区245片旧楼区补建安装路灯1 028盏, 并在新建小区安装路灯366盏, 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高标准高质量加快还迁房建设

2008年以来, 河东区建委认真落实20项民心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 以创一流工程为目标, 高标准、高质量地加快危陋散片平房改造、定向还迁房、周转房等建设,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使全区还迁房建设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日前, 河东区建委进一步加快大直沽粮库定向还迁安置用房建设步伐, 使该项目已全面竣工, 拆迁居民正陆续进住。大直沽粮库还迁房, 共建有17栋楼, 建筑面积为7.65万平方米, 重点安置轻轨三号路、李公楼桥改造、轻轨七经路等5片拆迁居民。现已有8栋楼, 近300户拆迁居民办理入住手续, 其余人员将陆续入住, 重点工程项目拆迁居民得到妥善安置。

河东区建委在承担的大理石地块、中山门D地块、水控厂地块、丰盛园二期地块和部分周转房的建设施工中, 努力克服工期紧、任务重、人员少等困难, 精心组织, 科学施工, 严把质量、进度、安全关, 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努力把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满意工程。

和谐宜居 第5篇

2017年,我县以《**县“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总体规划(2017–2020年)》为引领,结合脱贫攻坚和旅游发展,按“以村为主,连村成片”的工作要求,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年活动,打造安寻安定线沿线村庄立面整治示范样板线,着力做好贫困村村庄整治、环境美化、乡风文明、和谐平安等重点工作,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贫困村村庄整治全覆盖。

一、进展情况

(一)组织部署情况

我县已调整2017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结合脱贫攻坚调整新农村建设挂点领导责任安排,经过强力指导推动,各乡镇相应调整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乡镇新村办,调整新农村建设分管领导并确定联络员,各贫困村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点也先后组建了理事会;县、乡、村各级的考察学习和培训规模空前,多次举办“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专题培训,参加培训人员累计近700人,前后近1000人外出考察学习;已下发《**县“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总体规划(2017-2020年)》、《2017年**县重点交通沿线村点建筑立面整治提升实施方案》、《**县农村民房庭院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县“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已从20个部门单位中抽调政治过硬、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领导干部,组成20个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督查小组,每月开展一次督查,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二)选点布点情况

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为总体目标,按照“以村为主,连村成片”的工作要求,坚持“不少一组,不漏一户”,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力完成419个新农村建设点的村庄整治建设任务(其中省级村点数177个,自建村点数242个,涉及户数为30086户,人口总数达到144126人)。重点围绕60个尚未退出的“十三五”贫困村,在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基础上,建成18个整村推进精品示范村,“以村为主,连村成片”打造出安寻线、版天线等2个具有**特色的沿线片区,建设安寻线—安定线沿线村点建筑立面整治样板线。

(三)资金落实情况

全面统筹整合省市专项资金、涉农项目资金、信贷融资共计4.9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使每个整村推进贫困村投入建设资金500万元以上,每个贫困村整村推进精品示范村在原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的基础上再增加500万元使建设资金达到1000万元,投入建设资金1亿元打造安寻线安定线立面整治示范样板线,全力保障建设力度。制定《**县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县新农村建设资金项目公示制度》,保证资金使用情况公开透明。

(四)立项规划情况

各乡(镇)已完成对60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和重要交通沿线立面整治提升项目的摸底工作,聘请专业设计团队于4月30日前制作完成贫困村整村推进村项目规划文本,并制定了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县精准扶贫办、县新村办和县财政局完成对乡镇申报项目及预算资金的二次审核,并将项目批复下达了各乡(镇),要求乡镇按批复做好项目建设。

(五)宣传发动情况

以打造新农村建设文化品牌为目标,制定了《**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宣传方案》,从新闻宣传、网络宣传、专报宣传、社会宣传等四大模块入手,做到“三个有”、“五个一”,有计划地开展对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的深入报道宣传,重点宣传全县各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成果和特色亮点以及先进典型事例,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大角度宣传新格局,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在全县形成上下一盘棋、干群一条心,激发全县上下的建设热情,营造“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浓厚氛围。此外,县域重要交通路口设置高炮台,每个村设有2条固定标语,同时,结合精准扶贫走村入户宣传新农村建设,充分调动农民主体意识,让“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

(六)开工启动情况

新村办已制作《“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点分布示意图》、《**县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施工指导手册》及《**县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案例》文本,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挂图作战。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督查组完成5、6月份的两次督查,并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要求乡镇及时整改到位。

一是全县60个尚未退出的“十三五”贫困村已基本完成通村主干道硬化和路面油化,大部分通组公路正进行硬化,各整村推进贫困村中心区域分户补助项目及部分无需招投标的项目(如立面改造)陆续启动建设,大部分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正按程序招投标,全县乡风文明建设氛围浓厚;二是将村庄整治和平安创建两结合、相促进,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平安创建工作,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积极作用,保证新农村建设项目所建之处必有平安创建措施跟进落实,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做好绿化亮化工作,着力提升美化村庄环境,切实抓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的常态化运行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农村垃圾清扫、保洁、转运、处理的日常运行监管。3月份,我县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按。

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总投资26963万元,拨付资金3717万元,完成改水3140户,改厕2130户,完成立面改造1179栋,完成坡顶改造198栋,建设通组路142公里,硬化入户便道6636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拆除建设点内“空心房”73万平方米,建成村庄污水处理设施1处。

二、特色亮点

(一)坚持以村为主,连村成片推进

县委、县政府立足高远,早谋划、早布置,在省、市正式方案出台前,已按照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要求,高定位、高标准谋划了本县新农村建设行动总体规划,确定“以村为主,连村成片”的工作思路,按照“不少一组,不漏一户”的原则,重点整村推进60个尚未脱贫的“十三五”贫困村的整治工作,连村成片打造安寻线示范样板线。投入4.9亿元资金,整村推进60个贫困村,强力打造18个特色中心村、安寻线安定线示范样板线,建设力度空前,力求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指引下,实现新农村建设新发展、新突破。

(二)创新“五合一”,发挥联动效应

我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将新农村建设与精准扶贫、打造大旅游、农村公路示范建设、产业发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有机结合,创新出符合县情的“五合一”模式,充分整合资源,发挥联动优势,立足本地特色,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助力脱贫攻坚,合力推进村庄整治,打造“生态环境优美、客家风情浓郁、农民宜居宜业”新农村,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狠抓组织落实,强化督查机制

为确保我县贫困村整村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定人定点定目标,组建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专项督查组,实行一月一督查,并且不定期同乡镇对接工作进度。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专项督查组由20个督查小组组成,分别从20个部门单位中各抽调政治过硬、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1名科级领导和2名工作人员共60人,每个小组负责全面督查指定的三个尚未退出贫困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的工作开展情况,整合数据并形成督查报告,进一步强化了督查机制,全方位强力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1.整体推进速度较慢。前期规划、项目摸底等基础性工作时间过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速度。

2.农民主体意识不到位。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主体性缺失情况较为明显,公众参与程度较低,投入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遵循建设要求。坚持“三不”原则,坚决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防止大拆大建和过度整治,不能脱离农村现实,照搬城市模式,确保最大程度地保持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要因地制宜谋特色(60个贫困村要按照目前已确定的特色方向推进落实),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和乡村风俗,重视文化传承,突出乡村风格,让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实现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

2.抓好建设重点。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贫困村“脱贫摘帽”,以整村推进项目为重点,优先完成好八大类十六小项项目,着重做好改水、改厕、入户便道硬化、“赤膊墙”粉刷、庭院整治等分户工程项目,尤其属于贫困村内“赤膊墙”房屋的,要组织和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进行全面的立面改造。要按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将60个整村推进贫困村精心打造成中心村,要突出核心区域建设,在严控规模的同时,将核心区域建设成为集服务、交流、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实用活动中心。

3.加强工作调度。各乡(镇)主要负责人要进一步加强人员力量的调配力度,在规划的引领下有的放矢,抓重点、抓细节,保证完成八大类十六项指标、“七改三网”基础设施、“8+4”综合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切实抓好各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的推进速度,实现户脱贫、村退出,助力县摘帽。

4.把握时间节点。要求乡镇制定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时间安排,严格把握各项目的时间节点,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为迎接各级考核评比做好充分准备。分户工程项目必须在7月底前完成建设,综合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必须在9月底前完成建设,全县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点范围内的民房庭院必须在9月底前整治率达到100%,其他项目按规定时间完成建设。确保整体项目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

5.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村庄整治工作要在均衡推进的同时,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考察学习力度,科学借鉴外地先进做法,将可取之处同本地实际有机结合,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如,会昌县珠兰乡大西坝村,泰和县马市镇车田村、苏溪镇旗山村等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借鉴意义,各乡(镇)可通过有针对性的考察学习,寻找完善自身建设的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

中共**县委农村工作部

和谐宜居 第6篇

方国强:要打造好一个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福地”,就要把我们的“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

金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那就是“好在生态,美在环境”,这是我们金坛最好的资源。因此,我们在产业化发展、城镇化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都把金坛的山水资源保护好,合理、科学地加以利用。这也体现了我们“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理念。这是我们作为执政者和实践者需要坚守的理念和宗旨,也是我们打造“江南第一福地”的第一个要素。

第二个要素是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我们的百姓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提高,也需要精神层面的提升。

金坛位于经济发达的苏南,民生的改善、社会的保障、居民收入的提高、城市和农村生活环境的优化都要下大力气。我们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基础,分好蛋糕是做大蛋糕的目的。要带领金坛的老百姓从现在的全面小康向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迈进,要让金坛市民感受、享受到现代化的水平、现代化的生态、现代化的环境。这是我们执政者的理想。

“福地”,是生活在金坛这个城市的人们的共同愿景和期盼。生态环境好,呼吸的都是新鲜空气,喝的都是放心的水,既有城市,又有现代化的农村,“亦城亦乡”;既有江南的风情和格调,又有现代化的设施和配套,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经济和社会、民生事业都能和谐共荣,协调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这一目标,要靠我们金坛人自己来打造。所以,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提出:重点建设好“实力金坛、创新金坛、人文金坛、宜居金坛、和谐金坛”五个金坛。

按照这一目标,我们要把金坛的经济、社会、民生、环境、生态建设好。金坛完全有条件和基础实现这一目标,把金坛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的城市,在今天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福地”。这也是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否则,经济上去了,环境损害了,老百姓感受不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不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宗旨。

《经济》:“实力金坛”需要现代企业的支撑,现在金坛的产业结构如何?

方国强:金坛原有的传统产业主要为化工、农药、建材和服装。近年来,金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整体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型,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当然,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关键是要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鼓励,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工艺和流程,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升级换代,对环境影响大的传统产业彻底淘汰。近几年,金坛在这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和代价。

譬如服装企业。金坛有400多家服装企业,年出口量5亿多美元,也解决了金坛50%以上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就业经济。那么,政府怎么鼓励他们进行升级和转型?

我们的做法是,一、政府鼓励服装产业做产业化联盟,抱团发展,上下游配套,相互专业化合作,可以抵御一定的风险和市场波动;二、服装是消费经济,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首先认知的是品牌,所以,我们鼓励企业做自己的品牌;三、做节能。节能的目的是为了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我们现在的服装企业,如晨风、利步瑞,都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即中水回用。利步瑞厂房的屋顶上还建了3兆瓦的光伏发电,更好地体现节能。工厂内部,树,郁郁葱葱,水,清澈见底,是生态型低碳化的工厂。

再碧如化工产业,我们现在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大力支持转型,向新兴产业转型,向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在这一方面,政府给企业政策和支持,使企业在政府引导下有序转型。化工在金坛的产业中目前比例接近20%,我们在产业化过程中要对旧的化工设备、老的生产工艺、落后的产能、对环境影响大的企业实行转型、转移、转产“三转”,确实达不到环境容量标准的彻底关停。

我们有一个“环保行动三年计划”,2011年提出申请的有33家化工企业,对其实行“三转一停”,去年全部实施到位。金坛对化工企业的整治力度十分大,开发区原有一个盐化工区,通过这两年的整治,传统化工企业已经不让进来了,已经落户的化工企业也在进行转型、转移、转产。

建材也是如此。金坛原来有很多建材企业、采石企业、采矿企业,目前仅存一家,其他的全部实现了关停,这对我们的生态资源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还有一个水的问题。金坛的地理格局是“两山两水”。金坛有一个很大的长荡湖,水域面积80多平方公里。另一个钱资湖,水域面积5平方公里。还有20多个水库。丹金溧漕河是贯穿全市的水运大动脉。

水在金坛非常关键。我们对长荡湖的治理花了很大代价,前几年,围网养殖面积从6.5万亩压缩到了3万亩。这是要花大代价的,要动员养殖户拆除围网,还要给予其经济补偿;将湖里的餐饮船全部靠岸,集中规范整治,污水排放全部接管;在长荡湖大面积种植芦苇,净化水质。另外,实施长荡湖清淤。通过这几个工程,长荡湖的水质明显好转。金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就是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水质保护、青山保护放在了第一位。

在新兴产业方面,我们着重发展了光伏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五大产业。

目前,光伏新能源产业在金坛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金坛开发区目前有36家配套企业,到今年年底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1/15,集聚效应十分明显。有两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在县级市中处于领先地位,是江苏省发改委评定的“光伏高技术产业基地”,省经信委评定的“江苏光伏特色产业集群”,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评定的“光伏产业示范基地”。光伏新能源已成为金坛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第二个板块为新材料,目前方兴未艾,正在蓬勃发展。在金坛引进的光伏配套企业中,很多都是新材料企业,如光伏的EVA、背板、银浆、切割等都是新材料。切割钢丝原先都是从国外引进,金坛也有了。目前,新材料企业在金坛已集聚了15家,在国内很多行业都是具有代表性的。2010年,金坛获得了国内首个“中国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第三个板块为高端装备制造,主要是国内、国外知名企业支撑这一板块。金坛原来的装备制造基础较为薄弱,现在我们吸引了欧洲第一大精密机床制造商——埃马克进驻,开发区一家企业斥资一亿欧元收购了德国埃马克集团50%的股份。

上述这三个板块,并不承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是在一张图纸上描绘着最新、最美的图画。因为原先是空白,金坛有很大的后发优势,因此新兴产业基地发展的标准和程度最高。

“宜居泸州”不是终点 第7篇

从多年建设经验和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战略来看, 笔者认为, 泸州的人居环境改善之路将以高标准、高水平为目标, 以城市规划、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和政策利好为驱动, 继往开来, 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人居呼唤规划规划引领人居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首要的问题是科学规划, 特别是要做好城市的总体规划, 规划的核心是搞好城市的总体布局, 将城市中的各种物质要素合理地进行空间分布和有机的组合, 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依据, 最终打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 为满足“人居”需要, 突出城市风貌和特色, 泸州在省内率先编制了《城市风貌总体规划》、《色彩规划》、《旧城包装整治规划》等专业规划和特色规划, 修编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重要地区、重点地段、重要节点专门进行了城市设计, 先后编制了《沱江两岸概念性城市设计》、《南城片区城市设计》、沙茜片区城市设计等, 科学指导城市建设。

随着规划的到位和综合调控作用的发挥, 龙马大道、蜀泸大道、江阳西路等一大批城市道路, 大梯步广场、百子图广场、玉带河湿地公园、江北公园、城西公园、双桂广场等一大批城市公园相继建成或即将完善, 已经启动的沙茜长江上游区域性RBD的规划和建设, 使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并为城市未来发展积攒了日益丰厚的人气。

“产业+技术+文化”保障体系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与是否宜居关系密切。“经济是基础”, 经济发展得又好又快的城市才有财力改善人居环境, 给老百姓更多实惠。近年来, 通过着力培育房地产业, 泸州市的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2006-2008年, 泸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连续三年增长。2008年全市房地产完成税收同比增长137.78%, 占全市地税收入的19%, 开发完成投资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城区内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7.63平方米, 实现了较大地突破。

房地产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寒暑表”, 房地产业的繁荣说明了沪州市经济发展具有强大活力和内生动力。但当前房地产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二是开发企业资金紧张, 融资困难和销售不畅的影响, 减弱了企业的持续投资能力, 同时也增加了在建工程出现烂尾楼的风险;三是住房供给结构不尽合理, 保障性住房供给任务艰巨。

从产业层面建立适应“宜居泸州”发展要求的保障体系, 需要继续努力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 切实抓好住房保障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努力促进市场销售、稳定开发投资;加强监管, 防范烂尾楼风险;精心把握土地供应节奏, 释放供过于求的压力;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全面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工作措施;努力争取金融信贷支持;提高行政效能, 改善政务服务;加强宣传舆论引导。

推进积极、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作保障。泸州城市建设的历史和经验验证了这一理论。本地开发商十分注重楼盘的品质和创新, 外来有实力的开发商更是将在大城市运用的新人居理念、新技术手段、新节能材料等融入泸州房地产开发, 使泸州近几年新建设的楼盘综合开发水平显著提升, 2007年, 规模为20万平方米的四川省首个国家康居示范小区在泸州市通过建设部组织的验收。

从技术层面建立适应“宜居泸州”发展要求的保障体系, 要依靠科技进步,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技术, 提倡广泛采用四新技术, 努力开发出适合资源节约型住宅的建筑体系, 兴建健康住宅。今年开展的质量年活动, 将在规划、设计、建造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全面提升住宅品质。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城市的本质就是文化, 城市的人居环境一个不可忽视的要求就是文化性。以文化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泸州已开展了初步的尝试。和几年前相比, 如今的泸州, 宽阔平坦的迎宾大道, 花木扶疏的沿江路, “十里画廊”的长、沱两江滨江堤岸, 载歌载舞的百子图、大梯步广场, “酒意盎然”的国窖广场, 繁华又宁静的白塔中心区, 特色鲜明的张坝桂圆林, 无不彰现出历史与时尚交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浓厚文化氛围。

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 城市建设以文化为保障就是要适应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并有意识的发挥积极的影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设想与要求, 下一步, 泸州将着力“打酒城牌、唱两江歌、建生态市、练文化功、造休闲地”, 进一步突出城市和地域特色, 着力打造宜居城市, 努力提升城市品质。

创建园林城市+基础设施带动

在推动泸州人居环境改善的过程中, 泸州市注重了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带动。2006年, 还确定了创建园林城市的目标, 决心2009年全力争创四川省园林城市, 并进一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近年来的实践表明,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带动, 配合“创园”工作的举措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泸州意义重大。

到2008年底, 泸州已有城市道路365.3公里, 地下水管长度达540公里, 建成多座跨江桥梁, 并正在修建沱江一桥复线桥和国窖长江大桥;城市公用事业快速发展, 公交、供水、供气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区城市绿地总面积达1812公顷, 绿化覆盖面积2026公顷, 公园绿地面积517公顷, 建成区绿地率34.11%, 绿化覆盖率38.13%, 人均公园绿地8.02m2, 已初步形成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框架。城市园林绿化这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建设宜居泸州中正在彰显生动的活力。

建宜居城市“首善之区”

泸州城市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地理区位优势、交通运输优势、人居环境优势、房价低廉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政策利好优势等众多条件的泸州, 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是一个起点, 而不是终点。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建设中, 泸州以“宜居泸州”为目标, 建宜居城市“首善之区”为更新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思维、广泛发动, 朝着市民的需要、城市的追求方向而努力。

层层“有情”择“宜居” 第8篇

用“层层有情”的标准去择居宅,以自身之经历、经验并参考一些大师的实践,体会是八句话,三十二个字,即“楼盘审势,楼栋观形,楼层依命,家相要正,关键看门,煞重慎择,层层有情,宜居安居”。八句话,三十二个字,后两句,后八个字是结论,“煞重慎择”串穿择居之始终,前五句话,二十个字是“层层有情”之内容。

(一)

楼盘审势。这里的楼盘,包括居住小区或虽达不到小区之标准但具有一定规模之住宅建筑群。审势就是审视这一居住小区或一定规模之住宅建筑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等居住建筑之大环境,就是风水中所说的山形水势,这是需要我们在千尺之外或站在居住小区(或楼盘)太极点的最高处(如太极点不是最高处,可选择居住小区或楼盘的最高处)之目及范围内认真观察的。

登高审势,审“有情”之大环境,分不同之地形地貌:山川谷地,最理想的模式,莫过如“四灵风水”之形与势,即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建筑基地背后有座山主峰“来龙”,且有连绵之高山群峰为屏障,左右有低岭岗阜“青龙、白虎”环抱围护,前有澄池或河流婉转流过,水前又有远山近丘的朝案对景呼应,小区基址(或楼盘基地)处于这山水环抱之中。关于山川谷地之审势,笔者在《“四灵”风水与宜居环境》、《“有情”才是真风水》等文中,均有较详细的论述。江河湖海之基址审势,首先要看,建筑基址是否选在汭陾——即江河湖海变曲成弓形的内侧之处,其基址三面环水,这种形势称为金城环抱。平阳之地之小区或楼盘,其审势标准,仍然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不同的是平阳之地无山,有的有水,有的无水。无山无水,“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有水审真水,无水审虚水,或低者为水,路为水。水和路在平阳之地或两者兼有,或二居其一,均可套用山川谷地之形势,真水要曲折有情,路之虚水要正弓向我,不得反弓。总之无论山川、江河湖海,还是平阳之地,审势,都应以“有情”为标准。大环境除审山、水之形势外,还要选基址形态之势,基址形状之势,如有三角形,其尖角之处,最好有绿化补齐。

小区、楼盘审势,从广意而讲,远不止这些,这里将风水名著《洞林别诀》的有关内容摘抄如下:《洞林别诀》将不宜建住宅之地归纳成了“十凶”,一曰天败,其地曾遭洪水推荡,龙神不安,犯之子孙流离;二曰天杀,其地曾经雷霆震霹、龙神惊恐,犯之子孙愁困;三曰天穷,其地落处孤单吐舌,龙神不聚,犯之子孙孤独;四曰天冲,四面低垂,八风交吹,龙神不定,犯之子孙游手;五曰天倾,明堂斜泻,四水不归,龙神不住,犯之财帛星散;六曰天湿,明堂潮渍,草汀臭秽,龙神不吉,犯之疫病缠绵;七曰天狗,在山肘外,并无六建,龙神反背,犯之子孙恶逆;八曰天狱,地在深坑,不见外阳,龙神暗昧,犯之子孙愚顽;九曰天魔,土色虚浮,脆弱不坚,龙神浅薄,犯之子孙贫贱;十曰天枯,皮毛焦硬,干燥不润,龙神凶败,犯之子孙妖艳,“十凶”之地既凶,当然不是“有情”之地了。

(二)

楼栋观形。这里的楼栋,指的是我们选定一个小区或一个楼盘之后,具体选择哪一栋楼呢?就要“观形”了。“百尺为形”,在“百尺”左右的范围内“观形”,观什么呢?观三个方面的“形”:一是观形煞;二是观形局;三是观形态。“百尺”左右范围内,形煞危害尤烈,应验尤快,特别是与理气之煞叠加,更凶不可言,故在“百尺”左右的范围内观形,首先要观的是有没有形煞。有关形煞的内容,笔者在《辨“煞”识“煞”话宜居》一文中已有论及。风水无论是形势派还是理气派,在楼房、楼宇、楼栋、居宅(房屋)或单元的形局问题上,都有一个“坐实向虚”和“坐虚向实”问题,“形势派”因朝向不同,有一个“坐实向虚”和“坐虚向实”问题;理气派之旺山旺向,宜“坐实向虚”,上山下水,宜“坐虚向实”,即所谓“坐满朝空”、“坐空朝满”,也有一个“坐实向虚”和“坐虚向实”问题。但无论是“坐实向虚”还是“坐虚向实”,其形局都要成“有情”之局。居住小区或虽达不到小区之标准但有一定规模之住宅建筑群,有山以山论,无山以建筑物(楼房、楼宇、楼栋)论;有水以水论,无水以路论,无论“虚”、“实”,都要朝我,护我,环抱我,不能背我,反我,反弓我,压我、迫我。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笔者在《“有情”才是真风水》一文中,也有相关论述,这里不再展开。

至于观形态,百尺观楼栋之具体形态,是指楼栋本身之具体形态。楼栋本身之具体形态,又分平面形态和立面形态两种。

平面形态重点在山向。在“山向”问题上,宜首选正向即四正向,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正西北东南,正东北西南。四正向看上去是四个方向,实际四是八个山向,即坐南朝北或坐北朝南,坐东向朝西或坐西朝东,坐西北朝东南或坐东南朝西北,坐东北朝西南或坐西南朝东北,向正则气正,气正为有情。平面形态,在形的问题上,有正方形、长方形、锯齿形、“T”字转弯形,双塔三角形等。《中华建设》杂志2011年第3期发表过笔者《端正圆满,均衡界定,四平八稳吉祥宅》一文,此文虽然是对“吉祥宅”而言,但“四平八稳,均衡界定,端正圆满”之标准,也适应于楼栋。

立体形态,风水上也将宅之立体形态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此种分法虽然是对“宅”而言,也适用于楼栋。金型宅,又称武曲金形宅,凡宅屋墙垣严整,四檐相应,屋宇明洁之宅称谓“武曲金型宅”;火型宅,凡宅屋建筑中间正堂高而左右建筑低或中间正堂高而前后建筑低或前屋檐椽尖露象牙形或前屋阔而后屋尖,屋边倾斜好比拖尾样的等,都属火型宅;土型宅,凡宅屋结构正堂均正,四周方合,遇地基高低而屋檐也随之高低者,称为土型宅。其中屋宇方整、四檐均平、形制严谨、富于气派者为巨门土型宅;木型宅,凡宅屋东方木位连建几间,把屋顶切向一边并且直披向前或整个建筑呈一字型高耸或一字形排列的,都属木型宅。其中,屋脊高耸、四檐拱照端严且墙檐四起者,称为贪狼木形宅;水型宅,凡宅屋正堂浅阔,旁屋低平,整个建筑分散而不集中或墙面高低起伏,好比水浪型的为水型宅。风水上,各种立体宅形,虽然也分九星,也配上方位及有没形煞论吉凶,但大抵以武曲金形宅,巨门土形宅,贪狼木形宅,即楼顶墙垣严整、形制严谨、顶部平整者为吉,坡屋顶次之。以上内容概括起来,即对具体一楼栋来讲,在大、中、小环境都为“有情”的前提下,以楼栋基址方正,楼栋平面方正,楼体方正,楼顶方正者为最好。

(三)

楼层依命。所选楼栋定下来后,具体选该楼栋之哪一层的居宅(或单元)为好呢,风水学在这个问题也有不少讲究,目前较流行的有五种选法:一是运用五子河图选层法。所谓五子,即五子运。六十花甲一甲子中,十二地支配十天干,一甲子六十年,子年出现五次。以子为首,一次十二年一循环,一循环定为一子。具体来说,甲子至乙亥十二年为一子运,定为水运;丙子至丁亥十二年为二子运,定为火运;戊子至已亥十二年为三子运,定为木运;庚子至辛亥十二年为四子运,定为金运;壬子至癸亥十二年为五子运,定为土运。确定了每一子运的五行属性之后,即可确定每“子运”出生之人五行了;再依河图之数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确定楼房每一层之五行。此定楼层五行法还规定,凡超过十层的楼房,每层之五行以其个位上的数循环确定之。这样就可确定楼房每层楼之五行了。两个“五行”确定后,就可以依据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论和相生相比即为“有情”之理论选层了。

这里的生年以农历计(下同)。如1947年立春后出生之人,1947年花甲年份为丙戊,属丙子二子运人,二子为火运,生火者为木,助火者为火,依河图之数二七层为火,三八层为木,所以对该业主来讲,二层、三层、七层、八层或十层以上的楼层,尾数为二、三、七、八,都为旺层,都在可选之列;二是运用生肖河图选层法。其楼层的五行仍用河图之数定五行,与五子河图选层法不同的是,河图五子选层法是以业主生年花甲的五子运选层,而生肖选层法,则是以业主生肖之五行属性结合河图之数选层,仅仅将出生五子运之五行换成了生肖之五行。如生肖为亥之业主,亥猪五行属水,河图之数一六为水,四九为金,宜选一、六、四、九和尾数为一、六、四、九层之单元;三是运用穿宫法选层法。所谓穿宫法,其要点是:将楼栋以坐向分成两大类,四正坐向之楼(或)房为金宅,即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向之楼栋为金宅;四维坐向之楼(或房)为土宅,即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坐向之楼栋为土宅。金宅第一层五行为金,再按五行相生确定其他楼层五行属性。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即第二层为水,第三层为木,第四层为火,第五层为土,第六层又为金,如此五行循环相生,定出每楼层之五行;土宅第一层为土,要按土→金→水→木→火→土之相生关系,循环定出各层五行属性。楼栋之每层五行属性确定后,再以业主花甲子纳音之五行配层。

六十花甲纳音表(如下)

例如,一九六四年立春后出生之业主,欲在一坐北朝南之楼栋购房,选哪一层单元之最合适呢?金宅一层为金,其他层五行属性按金→水→木→火→土→金循环,即一层为金、二层为水、三层为木、四层为火、五层为土、六层为金……。业主1964年生,六十花甲为甲辰年,甲辰年纳音为覆灯火,火命。其相生比旺楼层分别为三层(枯火)、四层(比旺)、八层、九层以及层数尾数为3、4、8、9层的单元。四是以元运起楼层五行选层法。以元运起楼层法即按楼栋竣工的元运数定首层数,按顺数定其他层数。如8运竣工的楼栋,首层为8,顺数分别为9、1、2、3、4、5、6、7、8进行循环。1—9九个数字,在风水中是有其五行属行的,即八为土,九为火,一为水,二为土,三为木,四为木,五为土,六为金,七为金,八为土,于是,各层之五行就一一对应而确定了,再以业主命卦五行配之,选与业主比旺生旺之层。五是以四柱八字用(喜)神选层法。稍有命理知识的人都知道,人之四柱八字,无不蕴藏着一个重要信息——用(喜)神。所谓用(喜)神,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用(喜)神五行再配河图之数之楼层五行,相生、相比的楼层即为“有情”之楼层了。除这五种选层法外,还有直接以河图数定楼层五行配命卦法或以首层为土以相生循环定楼层五行配纳音五行法等,五花八门,其结果也不乏矛盾。但笔者以为,各法皆有其理、其验,不能因为矛盾而肯定某一法否定某一法。以笔者之经历之经验,认为第五种方法较好,因为他更贴近某一具体的人(业主),而不是一群人。有心的读者如要进一步研究,也可以配之以权重法。

(四)

家相要正。所谓家相要正,指的是依有情之形之势定小区或楼盘,依有情之形定具体的楼栋,依有情之层选定楼栋之层数外,就要身历其境地选择具体单元了。具体单元的选择,其“有情”之标准就是家相要正。关于家相要正,笔者在《端正圆满,均衡界定,四平八稳吉祥宅》(见《中华建设》2011年第3期)一文中,也有详细论述,这里亦不再展开,就是单元之地平面要方正,无凸无缺,特别是无过渡之凸和缺就叫正,正就有情。除凸和缺之外,著名易学家,建筑学家欧阳羽锋先生还针对现在有些建筑,或因立面变化之需要,或因受地形之限制,或因标新立异之心理而出现的户型不端不正的状况,明确提出了十一种户型不宜首选:

一是菜刀形户型不首选;二是锯齿形户型不首选,要选只能放二选;三是尖形户型不首选;四是手枪式户型不宜选;五是冲锋枪式户型不宜选;六是拐把式户型不宜选;七是曲折式户型不宜选;八是多边形户型难掌握;九是三角形户型大不宜;十是走廊形户型不宜选;十一是飞翼户型不首选。

十一户型图(如下)

这可能不仅仅是一家之言,供业主择房时参考。

(五)

关键看门。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命卦、宅命相配、门命相配,弃宅从命之我见》(见《中华建设》2012年第1期)一文中,已有较详尽的论述,本文要强调的是,风水曰,“一门定吉昌”,选单元不可不看门。“关键看门”,要以一家之主的命卦来选择门,要以命门相配来择门,其他因素参考之。

(六)

煞重慎择。本文开宗明义就说了,煞重慎择,贯穿择居的始终。前面,我们讲了各个层次的“有情”,但如有煞,则“有情”就“无情”了。

就小区或大型楼盘而言,忌形局无情;中、小环境忌反弓、冲煞;实体环境忌家相不正。以上内容除本文中已提到的之外,笔者再次推荐有兴趣的读者可阅看《中华建设》2010年第11期《辨“煞”识“煞”话宜居》、2011年第3期《端正圆满,均衡界定,四平八稳吉祥宅》、2011年第7期《“有情”才是真风水》等文章以及该杂志2011年11期后续各期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对有关“煞”及其煞害,都分别有些论述,可供业主参考。

(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和谐宜居】相关文章:

宜居生活05-06

健康宜居06-05

宜居城市07-12

宜居社区09-08

宜居环境思想08-08

生态宜居性评价05-25

宜居性居住环境07-19

城市街道宜居性07-26

宜居性评价论文08-17

大众宜居城市范文05-29

上一篇:纪录片人物细节描写下一篇:汉语对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