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规范语言范文

2024-07-02

过程规范语言范文(精选5篇)

过程规范语言 第1篇

一、播音主持人语言的规范化

播音主持人语言规范的核心就是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 是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同语言。长期以来, 包括播音主持人在内的广大语言文化工作者, 对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员的流动, 普通话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这种影响的扩大不仅仅是国家层面推行的结果, 还因为普通话以其字音清晰、悦耳动听等因素受到人民群众的真正喜爱。因此, 现代的播音主持人仍然应当注意遵照普通话对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的要求, 坚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现在有人把这种必要的语言规范视为生硬不自然、缺乏生活气息、泯灭播音的个性等等, 在播音主持的时候, 故意穿插些方言或者拿腔捏调的处理方式, 十分不妥。实际上, 说普通话生硬不自然、缺乏生活气息是站在自己所熟悉的方言的立场上产生的认识, 如果是使用另一种方言的人来听, 生硬不自然不是普通话, 恰是自己熟悉的方言。普通话之所以能顺利推行, 还是由于全国很大多数地区的人们认识到其说起来、听起来都自然流畅的原因。说普通话泯灭个性, 也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 每个人的语言个性, 并不是靠突破语言的必要规范展现出来的, 那种靠插入方言或拿腔捏调以显个性的做法, 可能自己以为很好, 但并不能得到多数听众的认可。播音主持的个性最根本的还是靠播音主持人的文化修养与内在气质等为依托。总的来说, 对于语言的规范问题, 播音主持人只要充分认识到其必要性, 认识到播音主持应该是个普通但却高雅的事业, 这就不是个问题。

二、播音主持人语言的艺术化

播音主持人使用规范的语言是一项基础的要求, 但要取得更好的播音主持效果, 在运用语言上还要讲究艺术性。所谓艺术性并不单指语言运用的技巧问题, 也不主要是指语言运用技巧的问题, 播音主持的艺术性的核心在于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 能够真切地、有效地将稿件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等传达给听众。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用心理解、真正领悟所播报文稿的情感态度、思想观点, 对于以情感人的文稿努力通过自己对语言的处理传达出以情感人的地方来, 对于以理服人的文稿努力通过自己对语言的处理传达出以理服人的地方来。情感是一切艺术之母, 播音主持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视为一种艺术, 因此, 播音主持也要以领悟感情、传达感情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功。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如果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或言简意赅, 发人深省, 或优美生动, 感发人心, 或幽默风趣, 引人深思, 用一句话说, 就是通过富有活力与亲和力的语言表达, 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受到强烈的感染, 打动听众的心, 这就是艺术性的语言。具体来说, 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 除了上面说的抓住“情”这个重要方面外, 实现运用语言的艺术还可以从下面一些方面来进行努力。首先, 播音主持人的声音要响亮润泽, 发音准确清晰, 因为声音响亮润泽、发音准确清晰本身就是对听众产生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基础。其次, 播音主持的语言要富有节奏性和起伏性, 单调而缺乏变化的声音, 无论内容如何吸引人, 也会让听众容易产生疲劳, 更不用说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了。这种情形在现实中很容易遇到, 同样一个故事, 让这个人讲述, 就平铺直叙, 呆板无味, 让另一人讲就曲折变化, 引人入胜。

三、播音主持人语言的个性化

与过去有很大不同, 现在的播音员或主持人的个性受到重视, 不少著名的主持人或播音员就是以他们的个性赢得了听众的喜爱。比如过去做播音主持的要求要严肃活泼, 人们往往习惯了播音主持的正式风格,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节目的日益丰富多彩, 人们的欣赏口味也多样化起来, 尤其是在日趋激烈的娱乐节目的竞争中, 个性化的播音主持风格才能吸引更多的听众, 这就给播音主持人发挥自己的播音主持个性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要做到语言的个性化, 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是语言的运用要与所主持节目的内容与主持场景相适应, 不然的话, 这种个性化与节目内容或主持场景相悖, 就是得不偿失。如何做到语言运用的个性化呢?一要多用生动活泼的独特的语言, 忌一直使用机械俗套的语言, 这样才能给听众以新鲜感, 打动他们。如果播音主持的开场白与节目连接语言经常是一些习以为常的套话, 从不考虑变化一下, 这样一来, 对听众而言有他无他都一个样。这对播音主持的事业来说, 应该是一件很悲伤的事。二是要多用自然朴实, 有亲和力的语言, 忌使用那些雕琢的语言。在人民群众当中, 有许多符合语言规范、而又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语言, 播音主持要善于汲取、提升, 化为自己的播音主持语言, 这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 既丰富了自己的播音主持语言, 彰显了自己运用语言的个性化, 同时也会让听众有很强的亲切感, 更容易产生共鸣, 受到感染。三是播音主持语言要避己之短, 扬己之长。这也是实现播音主持语言个性化相当重要的一点, 否则的话, 就极可能造成个性没有彰显, 倒暴露了自己的弱处, 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

摘要:一定意义上来看, 播音主持就是按照语言规律对稿件内容进行理解与领悟, 找到语言内容和形式上的美感, 并通过声音将这种语言美感传达给听众。实现这个目标, 播音主持人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语言的规范化, 二是语言的艺术化, 三是语言的个性化。

过程规范语言 第2篇

——北京路学校创建“昆明市语言文字示范校”汇报材料

盘龙区北京路小学建校于1964年,前身是盘龙区环城第二小学,2005年1月更名为盘龙区北京路小学。2009年分别完成与昆纺子弟小学、钟灵小学的合并。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323人。教职员工57人。其中专科以上的占98.3%,其中本科学历79%。小学高级教师36人,占63.2%;中共党员21人,占教师总数的36.9%;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2人,现有3位老师正在参评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9人,占教师人数42.1%。50岁以下教师普通话测试均获二级以上证书。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环境优美、校风优良、教学优质”的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提高质量,全面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学校各项工作均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民族教育、航空航模、围棋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昆明市中小学中属领先水平,学校航模队在国家级、市级比赛中多次获优秀组织奖,学生多人次在各类比赛中获一、二、三名。

学校曾评为“全省文明交通示范学校”自2012年以来学校被评为先后“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示范单位”、“昆明市我身边的好学校”、“昆明市少先队鼓号队A级达标学校”。2012、2013学年,我校在“第六届、第七届云南省青少年学艺大赛”中两次获优秀组织奖,41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一、二等奖,693名学生在比赛中获金、银、铜奖,其中224人次在书法、写作类竞比赛中获奖。自2012我校提出了“定位一个全新高度——教育现代化,积极建设一种全新的尺度——教育生态化,探索一类全新的宽度——视野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学校在创建现代教育示范学校过程中,遵循现代教育理念,实施现代教育管理,建设现代学校。

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工作当作一项常规工作来抓。通过建章立制、责任落实、活动深化、环境熏陶等措施,把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用语用字工作有机地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有力地促进了师生语言文字素养的提高,在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特色鲜明,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工作收到良效。为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申报昆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现将我校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 完善管理

我校历来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把它作为提高广大师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将语言文字工作落实在学校各个部门、各条站线工作之中,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网络。每学期召开语言文字专门会议,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卓有成效地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学校通过教师大会等各种会议和升旗仪式等集会活动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宣传和发动,增强了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校依据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将普及普通话和规范用字工作的目标设定为以下四项。(1)教师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2)高年级学生能讲一口比较标准和流利的普通话;基本掌握2500个常用汉字,能辨别比较明显的繁体字和错别字等。

(3)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校园语言。即师生在教学中100%使用普通话,师生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教师、服务人员之间交流100%使用普通话。

(4)规范字成为学校的基本用字。即教材(含备课、教学辅助读物)用字,教学、教育、公务和校园环境用字使用规范汉字。如在书法教学中确需使用繁体字的,须注明规范字。

学校将这四个目标纳入学校中长期和学期工作计划,语言文字工作小组负责进行监督、监测及督促整改。为保障我校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总结;教师的聘任条件、年终考核方案、评优晋级细则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均有语言文字方面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学校在组织各类活动时,均涉及到了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又通过自查、抽查、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检查,使语言文字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狠抓常规 求真务实

语言文字工作常态化是我校创建工作的一大特色。学校把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用语用字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一)落实课堂主渠道,抓实语言文字教学工作。

首先,明确相应的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 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因此,要实现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这一重要目标,语文课堂教学必然是主渠道。只有抓好教学工作,才能将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落到实处。

其次,开足开齐课程。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课时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在教学上的落实提供内容和时间上的保证。例如:自本学期起,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委的相关要求,在课程设制中增设了书法课。

再次,将教学质量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学校有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比制度,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备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教学工作及期末的质量检测都纳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中,以确保教学工作的质量。以语文学科为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考核教师讲课是否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发音是否标准,教师板书用字是否规范、正确;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是否得到纠正;教师教案书写是否有错别字及不规范字等。检查结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依据。

(二)提高教师语言文字素养 1.普通话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2012年2月,利用假期,学校组织50岁以下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全体教师认真对待这次考试,在测试卷上注上拼音,并且还集体校对朗读,个别测试等,测试员为每个教师指出了发音缺陷,让老师们学习了普通话的相关知识,并组织教师参加了普通话测试。努力营造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主体的和谐发展的社会语言生活。2.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不断充实与提高。我校就确立读书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重点。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着重提高教师们的读书质量。每年教师阅读量超过50万字,教师每学年写下的读书笔记字数近万。

在培训中我校注重品读引领教师们阅读品悟、吟诗诵词。志趣相投的教师们自发成立读书社,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畅谈读书心得,以“共闻书香同享书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等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为了使教师们看到自己行走的痕迹和进步的脚印,我们将教师们的读书笔记结集成册,从这些跃动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是正在萌生的体现教师职业价值观以及主体意识的理念的流淌。

阅读实践造就了一群心态平和却又充满激情的教师、一座地处闹市却宁静安详的校园。通过阅读积累,教师们的阅读品味和朗诵水平有所提高:我校教师自己编排的“现代教师风采”在“第18届盘教青年教师艺术节”中脱颖而出,喜获作品创作特等奖和表演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们的这个节目参加了五四文艺汇演和亚洲艺术节暨盘江艺术节的表演。

陆晴在教科中心组织的朗诵比赛中诵读《九寨沟》获得一等奖、杨瑞婕老师在社区举办的“科普之花到我家”诵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严蕾老师在教育局党办组织的建党90周年诵读比赛中获一等奖。六月假期,语文组的教师来到昆明市广播电台录播室把自己诵读的美文录制成光碟,参加全国语文教师美文诵读比赛,在七彩语文美文诵读比赛中获一等奖。3.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说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师傅展示课”“徒弟汇报课”、“教师磨课”、“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技能比赛”等活动,抓好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近年来,我校先后组织教师参加课赛,获得一个国家一等奖、两个省级一等奖、一个市级一等奖,四个区级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好成绩。特别是两学期来,通过邀请专家诊断教学问题、教研组内反复研讨、行政跟踪听课、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走进民办学校、手拉手学校、名校展示精彩课堂的五轮磨课,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让家长认识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让社会看到了学校规范的管理,全面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两学期来,我校参加区教科中心的质量检测,成绩稳步提高。4.延伸培训,提升教师生活品质。

学校抓住我校教师喜欢看电影,评电影的契机,组织教师们观看了《自闭历程》《热血教师》《叫我第一名》《心灵捕手》《生命因你而动听》等教育影片。观影后鼓励老师们通过发布个人博客、评价别人博客等手段,将自己的观影感受表达出来。观影活动后,教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过往,从学生的角度对教育进行重新认识,拓宽教师视野,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引发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注,并且通过制作观影交流演示文稿、视频片段等,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通过教研、培训、教师获奖论文层次明显提高,我校有四十五篇论文在省级论文评选中获奖,全面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规范学生语言文字行为 1.做好家长培训,为孩子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每学期,我们都邀请名师为入学新生家长做幼小衔接家长培训,从孩子的生活、物质、心理适应、行为习惯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重点强调孩子们写字时的握笔、坐姿、写姿,强调了孩子书写技能的必要性。直观的教会家长如何在培养儿童阅读和书写技能时做正确的示范与引导。

教会家长如何带孩子认识、习惯文字的横排、分行的规则、会翻页、拿笔的姿势等基本技能。通过培训,促进教师、家长对孩子掌握书写技能的重视,使孩子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预防近视,培养孩子初步的书写技能,为孩子顺利上一年级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扎实开展书法教学,学生写字规范美观。

在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素养方面,我校认真开设书法课程。请来省书法协会李老师,为我校教师做书法培训。教师认真开展书法教学,并对书法成绩进行考查,作为学生评优的条件之一。因此,我校学生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均书写规范、美观、整洁,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在省级以上各类征文、演讲、诵读、写字比赛中,一大批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

三、营造氛围 增强实效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育人环境。

我们坚持文化立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管理理念,丰富和完善了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团队文化构成的北京路小学文化体系。我们坚 持“尊重差异、赏识个性,让每个生命的色彩更加绚丽”的教育理念和“生活化教育、体验式成长”的教育模式,确立了“为把具有现代素养、世界眼光,富有人格魅力的人送给社会打好基础”的培养目标,突出实践体验,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体性,促进了师生快乐和谐的发展。尊重、欣赏是北京路小学的核心教育价值,也是学校管理文化的核心。

今年第十六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我校以此为契机,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办专栏橱窗、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做手抄报、朗读比赛、硬笔书法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语言文字知识培训等形式在校园内大力开展推普宣传,对发现的不规范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清理,清除了校园不规范用字,净化了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我校创建语言文字示范学校以来,所有的老师积极投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老师们加班加点带领学生设计板报,一年级以安全教育为主题布置班级文化;二年级的班级文化展示的是一年多来孩子们诵读经典《子弟规》以及阅读绘本的收获,三年级以书、写、画出自我作为班级文化特色;四年级以“向名人学”激励孩子不段超越自己,五年级的文化建设则将《品德与社会》引入教室,布置到每面墙壁上,让孩子们身边充满了伟大先人的故事、时刻感受着灿烂的中华文化魅力;六年级的班级文化充分整合了三生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以“珍惜生命之源——水”为主题。二十四个班的班级文化可谓班班有特色。

这个学期,我校迎接昆明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检查,全校又以语言文字宣传工作作为主题,二十四个班分别做了宣传教育展板,在师生 中大力推广使用标准普通,写好每个中国字。通过“规范语言文字标语牌”进行宣传。在校园的显著位置张贴长久性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牌和各类语言工作的宣传海报。在班级文化中彰显语言文字规范化内容,教学楼楼梯张贴名人名言。为全校师生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氛围。

这些成果都离不开我们充满智慧的老师的辛勤付出,正是他们无私的付出,让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生动了起来,正真是让校园、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育人的芬芳。

(二)开展丰富的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活动。

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宣传动员,以每年的“推普周”为契机掀起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热潮。学校要求每个班级设置写字展览版,按课程表上好书法课,写好汉字,每周择优展示写字作业,有效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学校还开展了“小小朗诵家”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啄木鸟行动、写字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

2013年3月20日,南博会在我们昆明举行,我校积极在校园内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每周国旗下的讲话、开展“小学生眼中的南博会”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每个班级制作“做好南博小主人”主题宣传栏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收集南博会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南博会会给我们昆明带来怎样的变化与发展。我们的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们布置不同任务,让孩子们把自己从从网络、报刊查阅到的关于南博会的知识牢记于心,然后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共同了解什么是南亚博览会。虽说孩子们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在孩子们认真的表情和争先恐后表达中,能感受到我们学校的孩子对未来美 好生活的憧憬。这也正是我们老师培养孩子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学校培养孩子社会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的重要体现。我们还通过短信、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将这份社会责任感传递给我们的家长,让家长参与其中,为提升昆明城市形象及城市核心竞争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好评,2013年3月20日,昆明电视台对我校南博会系列宣传活动进行了“昆明小学生眼里的南博会”报道,提升了学校知名度,我校原创的学生诵读《喜迎南博》在盘龙区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和原创作品奖。

四、注重创新提高素养

为努力建设书香校园,我校开展了以古诗文名篇诵读为主体的读书活动。教务处起草并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最是书香能致远》,力求该活动能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并分年段推荐阅读书目,鼓励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很多班级都印制了阅读笔记本,他们将本子取名为“我爱读书”、“书香为伴趣无穷”、“书山有路勤为径”、“书香满屋”等,学生每周将阅读情况进行记录,老师、家长共同给予评价。在老师们的耐心引导和家长的大力配合下,学生学诗词、背诗词、感悟诗词在各班已形成良好风气,学校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汇报活动。今年中秋,三年级(3)班邀请家长走进教室与孩子们共度中秋。孩子们与家长通过同讲中秋传说故事、共读与月亮有关的绘本、听设计师爸爸讲月门的美好寓意、看厨师爸爸演示月饼制作过程等环节共享了中秋佳节的团圆美好。边品尝月饼,孩子们还边自发地背诵起了自己两年多来背诵积累的与月有关的三十六首古诗。通过活动,孩子们不 仅更加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增进了亲子关系,还在集体中展示了自己在诵读经典中的丰厚收获。

由于班额不断扩充,学校原有阅览室改为了教室。2012年,武截斌校长来到我校后,为让书香在校园内飘荡起来,努力向上级部门申请利用原教导处和大队部将图书室重新建立起来,由于阅览室空间小,我们采用密集柜装放图书,并委派责任心强的童明老师专管学校图书。如今,学校上万本图书上架,并实行电子借阅方式供师生自由借阅图书。学校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息,学生阅读热情高涨。读书活动深入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师生语言文字素养的提升。

我校每学年开展科技节和艺术节活动,这些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加了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凝聚力,使每个在北京路小学学习的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也推动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开展和普及。

规范语言 不容忽视 第3篇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大家不难发现——師生中的书面或口头语言时常出现失误。比如:

(1)老师,谢谢您们的关心,我又重新返回校园。(2)运动员们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他们一个个洋洋得意。(3)开学以来,全校师生员工争当优秀学生。(4)在那吃人的旧社会,有多少穷苦人背井离乡、家破人亡。(5)通过学习本文,让大家进一步知道了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上面五句话均存在一些问题。(1)句里用词不当,人称复数不能写“您们”,应改为“你们”。(2)句里褒贬混用,“洋洋得意”可换成“喜气洋洋”或“兴高采烈”等褒义词。(3)句显然不合理,难道老师和员工也要去争当“优秀学生”?(4)句滥造成语,“背井离乡”约定俗成,不要随意改变它的结构或替换汉字。(5)句缺少成分,简要处理可删去“让”字,句中主体成为“大家”就站出来了,否则成了缺主语的病句。

如上语言的辨析处理,暂且告一段落,下面看一看常出现的语意不明朗的“病号”。(1)我们处处防止不出安全事故。(2)看病的是我们班长的父亲。(3)如含恨校园里吵架的现象已基本根除。(4)退休的陈老师经常思念过去令人心动的往事。

以上“病号”的共同问题在于表意不清。(1)句否字不当,“防止”否定词意是不让出现发生,而句后又是“不出现”,双重否定合为肯定,真的“事与愿违”——有谁希望出事故?(2)句指代不明,“看病的”可能是医生,也可能是病人。(3)句前后有矛盾,“基本上”不是100%,而“根除”已是完全没有。(4)保有用词重复了,“过去”跟“往事”为相同性质,两者不该并列在同一句中,只取其一就行。

要想准确地进行语言交流、传递信息、写诗作文,使得每一个独立的语言没有歧义,言者或笔者必须冷静斟词酌句,表白要清楚有定论,指供要透明不含糊,判断要准确不矛盾,先后要一致不多余。

如何处理语言不连贯的问题?例如:55个同学的性别为男生28人,女生27人。这是搭配不当,“人数”与“性别”是不匹配的。

看来,要使行文井然有序,应努力让语序连贯紧密得体,让句子词序分明,搭配适宜,并准确地使用好关联词才行。诚望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当中,应切实打好句子规范运用的初步甚础,在语言文字表达实现“确切化、明朗化、连贯化”中多下工夫,努力清除上述内容的三大失误。

其实,一个人无论是在求学、生活,还是文学创作或即兴演说,文明规范的语言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理所当然地告诫学生,你们如果是语言大师的追星族,就得努力寻找语方大师的风格艺术,不失时机地抓住金色岁月,博览群书、博采精华,加紧锤炼“妙语连珠,妙笔生花”的基本功,让自己的文彩为祖国的母语锦上添花。

过程规范语言 第4篇

关键词:动态规范,语言规范,语言学家,可能规范,效率原则

早在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就主持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议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在其后的一个时期里,广大语文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围绕这一中心任务有组织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成绩斐然,有目共睹[1]。但是,三十年后,现代汉语规范工作的情况依然令人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戴昭铭先生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汉语规范思想从而颠覆了以往关于汉语规范的一些既定理论。其思想上的探索及其学术价值在八九十年代就已获语言学界的认可,对我们今天的语言规范工作仍有重大意义。

戴昭铭先生认为,绝对静止的共时语言系统只是一种假设,语言系统是因被使用而得以存在的。它是由千千万万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人应千差万别的交际背景的需要而说出或写出的“言语”构成的集合。真正的语言系统也是一个沿时间之流而变动不居的系统。[2]

由此,他提出语言规范是发展中的规范,人们现在称之为“动态规范”。而他这一“动态规范”的语言规范思想在其语言规范定义、形式、规则及语言学家的定位等多个方面均有体现。

一.何为动态规范

动态规范观念的核心内容是 :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 , 规范的标准也应该随之而发展变化 , 语言的规范是发展中的规范 , 语言的发展是规范指导下的发展。[3]动态规范即是“对语言变化的评价和抉择”,在方法上它注重把语言描写和评价、抉择相结合,把约定俗成和语言控制相结合。[4]

正如戴昭铭先生所举事例,叶圣陶先生在1950年5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类乎“喝饭”的说法》,在当时引起了广大语文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影响很大。叶老举了二十二个从《人民日报》上摘下来的例句,指出其中词语搭配不当之处,加以分析。有一例是“……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叶老说 :“‘成绩’是做出来的,可以说‘做出’。已经做出来了,可以说‘有了’。‘成绩’不是外在的东西,所以跟‘取得’搭不拢。”从事理上讲,叶老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成绩”不可能像东西一样,摆在那儿让人去“取得”。但是三十多年过去了,“取得成绩”的说法至今几乎天天能在报刊上看到,比如“当前我国……经济调整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现代汉语词典》在“取得”条下举了三个例子 :“取得胜利”“取得联系”“取得经验”,从事理上说也都应该归于“取得成绩”之列。[5]

由此可见,言语使用的目的在于表达和交际。用于表达和交际的言语形式是由交际情景“应运而生”的 , 其中包含着对各种可能使用的言语形式的选择[6]。而叶老对语言的描写只是对语言相对静止状况的揭示,而忽视了语言材料在使用中的选择过程和价值所在。若要避免类似错误,就需要坚持动态规范思想。

二.对语言规范的定义体现了动态规范思想

戴昭铭先生认为,语言规范包括“自发的规范”和“自觉的规范”。而自觉的规范——以国家民族的总体利益和长远发展为目标 , 是在对语言文字发展变化的总规律的认识了解基础上进行的 , 目的是要推行一种全国或各民族共同使用的标准语 , 从而消除由种种原因产生的形形色色的语言变异所带来的交际障碍 , 促进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和实现由旧规范向新规范的过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规范化[7]。

通过对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动态描写,他明确指出 :语言规范化的对象是语言的变化,语言规范化工作的性质是对语言变化的评价和抉择[8]。以汉语中一些尚存争议的叠架形式为例,他坚持使用“无罪推定”原则,尊重习惯用法,尊重语言发展的事实,从“无理”中寻找合理性因素,使用弹性尺度 , 区别对待。[9]同时,从戴昭铭先生有关语言规范的史论观中也可以看出语言规范应以语言变化为对象这一主张 : 上古和中古时期,“雅正”规范观所维护的语文标准基本上代表着在文言体制范围内的正确标准,但语文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在现代(五四至建国前)雅俗两种力量的较量使语言演变本身呈现出了由俗到雅和由雅到俗的“二律背反”方向[10]。由此,语言学家因势利导,坚持通俗化、大众化方向,创造出了适应现代大众需要的新型白话文。而中国当代,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为语文规范化工作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课题,如语言文字信息处理问题。

三.对语言学家的定位体现了动态规范思想

罗常培、吕叔湘在《现代汉语规范问题》中曾言 :“在规范化的工作中,语言学家不是无能为力,而是能起很大作用的。”[11]戴昭铭先生也同意此观点,但是语言工作者自身就存在很多问题,如不少语言工作者没有过文字关,有些专家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却又没有把握等。所以他认为,语言学家应该集中目标,探求与语言运用有关的规律,使辨别语言运用中的是非标准具有比较坚实的理论根据[12]。

这就要求语言学家为建立规范而进行的描写,要如实地记录标准语的正确用法。而所谓正确性,也不是指在各种变体中只能确立非此即彼的一种,而是当所指相同的各个变体的功能已有所分化时,就应当承认它们都是合乎规范的,同时还应就不同变体的各自功能作出描述[13]。正如50年代,罗常培、吕叔湘先生指出的那样“真正的描写语法必然有规范作用。仅仅把不同的事例罗列在一起,不能算是正确的描写。必须说明哪是一般的,哪是特殊的,哪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哪是违背这些规律的,这样就是指出规范所在了”。[14]但是,只有观念的更新仍不足以全部解决规范工作的科学性,因为语言学家所描述的语言规范常常难免掺入个人主观因素。

由此,兹古斯塔曾有“两个规范”的提法 :“规范1即语言系统内客观存在的这一部分,和规范2即语言学家对它的描写”。[15]在戴昭铭先生看来,这两个规范可以称作“客观规范”和“主观评价规范”。语言规范工作的科学性尺度,也就是主观评价规范同客观规范相符合的程度。[16] 语言学家在坚持动态规范思想进行语言描写时,要尽可能地减少语言描写中的主观因素,使主观评价规范尽可能的接近于发展着的客观规范。

四.对规范形式的探索体现了动态规范思想

在语言规范过程中,语言学家如何减少因主观因素而导致的规范性错误?戴昭铭先生提出了可能规范形式这一概念。他指出,“可能规范”的概念可以给我们增加一个观察语言现象的理论视角,使我们在规范工作中具备宽容的态度和弹性的尺度,力求从交际功能方面去分析语言变化,从中寻找合理性因素,从而避免因主观武断造成的规范性错误。[17]

那么,何为可能规范?可能规范既是规范观念,也可以是规范形式。作为规范观念,它指语言因实际交际功能的需要而进入的可能世界,是言语的可能状态,这种可能状态因其达成目标而被视为合乎规范,故而称为可能规范。可能规法的概念因其是对言语表达过程中的语码形成机制的一种看法,因而是一种规范观念。但它也可以指称语音、词汇、语法的任何一种具体规范形式。如可以说dai是“呆”字读音的可能规范。[18]

此外,戴昭铭先生进一步指出,“可能规范”的性质有 :现实性(现实性是指当前的现实存在和未来的可能存在而言 , 而不是指过去的存在而言)族类自似性(语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可能会变得“面目全非”, 但无论变化多大 , 总是带有祖先语言的主要特征 , 仿佛得到了遗传一样 , 这种现象就是所谓“族类自似性”)功能的适合性(“功能”除了效率功能外 , 还应当包括语体功能和语用功能。“适合性”解释为“语言作为表达所指意义的工具 , 它满足语言使用者的需要的能力”。)可接受的创新性等。语法学家可以据此更好地判断哪些是可能规范,从而减少因主观性因素而导致的规范性错误。

五.对规范规则的确定体现了动态规法思想

如何辨别可能规范呢?戴昭铭先生提出了效率原则,即准确和经济,既不排斥旧规范中的任何有效形式 , 又从语言规范的动态本质出发 , 贯彻了向前看的原则 , 力求维护一切有价值的创新形式的合法地位 , 并能积极促进由旧规范向新规范的过渡 , 保证语言的健康发展。[19]就此原则,戴昭铭先生举了多例来解释之,如“恢复疲劳”“救火”“养病”等。他认为从效率原则的角度来看,这种类型的搭配是相当合理的,因为它只用一个动宾结构却传递出需要两个动宾结构的信息量,而且准确无误。情况如下 :[20]

这种结构涉及的是两个方面,它既跟“恢复”“救”“养”有关 , 又跟“疲劳”“火”“病”有关。对于接受信息的人来说,不会出现误差。如此看来,“恢复疲劳”这类所以能约定俗成,并不是因为人们无端地容忍了它的不合事理,而是因为它符合讲求效率的原则。

从跨体式新闻语言看传媒语言的规范 第5篇

从跨体式新闻语言看传媒语言的规范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常常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向广大的受众宣传政策法规、传递信息、普及文化科技、进行审美娱乐等.其中,由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所形成的传媒语言及其规范问题,直接关系到大众传媒功能的实现和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化水平.本文结合大众传媒的功能和语体学的理论,以跨体式新闻语言为例,并在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传媒语言的规范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作 者:周芸 ZHOU Yun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昆明,650222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38(6)分类号:H0关键词: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 传媒语言 语言体式 跨体式新闻语言 规范

上一篇:佛教世界下一篇:钢琴伴奏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