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立足发展

2024-06-16

中小企业如何立足发展(精选8篇)

中小企业如何立足发展 第1篇

一、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体系已初步 形成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保险机构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高风险,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和广大保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体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 财政部门不断加大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并为他们提供一定额度的保费补贴。截至目前为止, 补贴品种已经覆盖了主要的大宗农产品,不但有种植业,同时还有养殖业、林业三大类15个品种。逐步提高了补贴比例,并根据各地不同的区域、险种情况, 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倾斜政策,起到了“蝴蝶效应”。与此同时,保险机构与地方政府还积极开展特色农业保险,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持续加大了支持力度。

2. 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逐步得到了建立。针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水灾、风灾、泥石流等灾害连续不断的状况,为了减少因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2013年财政部出台了《农业保险大险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制定了更加详细的准备金提取比例,从而为保证农业保险健康发展建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黑龙江、江西等省市通过实施大灾风险准备金与再保险制度,对受损农户进行了及时赔付与稳定经营。

3.形成了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体系。首先,由于我国农业灾害多、基础设施差等原因,保险机构紧紧围绕“保成本、广覆盖”的理念,大力推动农业保险全面发展,促进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013年农业保费首次突破1万亿元、投保农户2亿户次,农作物承保面积达到11亿亩。其次,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和涉及“三农”产品的供给增长迅速。经办农业保险的机构已达到20多家,这其中既有全国性的综合性保险公司,也有地方性专业保险公司,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范围、服务品种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再次,农业保险实现了盈亏平衡,增强了多元化农业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在政府优惠扶持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广大农户从参加保险中尝到了甜头,投保意识大幅提升。

二、挑战与机遇并存

众所周知,我国农业保险工作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和“三农”对保险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对我们保险工作者来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逐一解决。

1. 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与提高保障水平。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的实际保障水平比较低,以粮食作物为例,一亩粮食作物保险的保障费用在300元左右,但是生产成本就在400元以上。无法为农民完全起到保障作用,应按投入成本进一步提高理赔费用。同时,目前我国农作物的投保率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投保率,还有上升的空间,有待于经过政府部门和保险工作者的广泛宣传、发动,进一步扩大农户投保意识与投保能力,从而大幅提高农作物的保障水平。

2.尚未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式的大风险分散机制。由于我国农业保险开展时间比较晚,保险机构对风险种类、发生概率、受灾频率以及损失程度等相关数据了解、掌握得还远远不够。因此,没有建立较全面的大灾分散机制,同时也不能够全面、准确地向有关方面提供充分的理赔依据。一些地方虽然在第一时间为受灾单位与农户进行了积极的 理赔,但大都是临时救急性质的措施,无法形成完整、有效的大风险分散制度。

3. 对农户日益增长的补贴诉求没有科学地进行引导。近年来,中央财政部门陆续对主要农作物进行了补贴,各地都希望中央提高对当地农作物的财政补贴。但是,由于全国地缘辽阔,发展不一, 难以理清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因此,在积极支持广大农户参加农业保险、争取中央财政补贴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培养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 用科学和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战胜自然灾害,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另外,要积极引导农户对农作物的补贴诉求,尽可能地进行统筹考虑和大力支持。

三、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明 确事权,创新理念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今后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指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险机构与保险工作者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紧紧围绕“三农”工作这一中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奋力开创农业保险新局面。

1.要进一步搞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仍然要将政策支持的重点放在“保大宗、保生产、保成本”上, 紧紧盯住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这一重中之重。全体保险工作者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将保障粮食安全与大宗农产品安全放在第一位,明确农业保险政策重心,才能做好其他各项工作,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同时,要积极鼓励“突出重点,鼓励创新”,加大“绿箱”政策扶持力度,逐步规范市场,健全各项制度。另外,要根据各地总体财力情况、支农体系设计以及农业保险发展阶段等,发挥政策合力,正确处理好各项补贴之间的关系,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牢牢把握发展大势。

2.要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与覆盖面, 科学、合理地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首先,要提高对全国重点粮食生产大县农作物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覆盖面,做到“愿保尽保”,不留死角。其次,要深入基层,搞好调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对“老少边穷”地区,要因地制宜,推出结合当地实情并行之有效的险种,提高保障水平,让广大农户“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干得开心”,满心欢喜地愿意成为农业保险的使用者、受益者和推广者。

3.要接好地气,夯实基础,将涉及广大农户利益的事情做好、做细、做实。保险机构要全面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保证金制度,备好、备足大灾风险准备金,从而使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突发的各种大灾大难,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同时,要提高风险识别、防范、定价、分散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能力,防患于未然,做好农业再保险安排,进一步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另外,要利用大数据平台,将自然风险数据、保障水平、风险费率、分担比例等进行全面的测算,制定科学的制度框架,合理界定相关部门的责、权、利。

4.要狠抓改革攻坚,强化风险防控,确保农业保险健康发展。首先,保险机构要承担起市场主体作用,大力提升服务意识、能力与水平。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掌握基础数据,全面创新产品,争取更大的市场覆盖面。其次,保险工作者要发挥主体意识,主动适应新常态,将广大农户的利益与自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千方百计将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设身处地地为农民考虑和选择适合他们的险种,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该做的一定要大力支持,不该做的一定要坚决制止,规范监管制度,强化服务意识,推动农业保险快速发展。第四,宣传部门与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网络以及新媒体等都要有意识地广泛宣传农业保险的好处, 让农业保险对农民个人的影响、农业保险对经济的影响、农业保险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从而使广大农户、农民都深刻认识到参加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农业保险可以使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农业保险在农民收益和农业经济处在不确定的状态下,为农业生产者分散风险、降低损失应运而生。农业保险对农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起到了深远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保险工作者,一定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为了农村,一切为了农业。主动适应新常态, 进一步发挥“三农”保险在改善和服务农村民生、完善农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

摘要:“三农”工作历来是我国政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险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进一步发挥“三农”保险在改善和服务农村民生、完善农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

**原创文章的平台如何立足发展? 第2篇

1、用户体验

为什么要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吸引他们驻足浏览。我们原来总说“顾客是上帝”,现在对于用户来说也是如此。在自媒体崛起的大环境下“用户为王”的理念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商家的指导思想,因为他们的浏览可能会促成后期的消费,为商家带来更多利润,这也决定了**原创文章的平台要想立足发展一定要注重用户体验。

2、内容干货

这一点是说文章的内容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知识价值,不能像很多搞笑视频那样,看了之后一乐,乐完了没任何帮助。用户体验与内容干货相比来说,容易做到的是第二点(内容有干货)。而最难做到的,也就是现在大部分行业宣传口想做到但是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是用户体验。关于这一点如果大家想了解的更多,可以百度咨询万能**之家获得各种专业指导。

3、重复性练习

立足企业发展推进文化创新 第3篇

全面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北药集团自2004年重组改制以来, 通过强化管理、推进创新, 企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企业规模和实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是, 随着集团整体战略的不断推进, 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也开始逐步显现, 文化建设滞后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竞争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集团领导班子认为, 北药集团要想建设创新型长寿企业, 就必须在深化改革的同时, 大力构建具有北药集团特色的创新型长寿企业文化体系。

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研讨, 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员工逐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家普遍认为, 企业文化建设是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提高管理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是建设高素质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必然选择。企业文化对内起着导向和规范作用, 对外有利于铸造企业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各级领导班子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切实加强领导, 认真规划部署, 开创了上上下下齐心建设企业文化的新局面。

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框架

北药集团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集团实际的紧密结合, 坚持不断融合、不断创新、扎实推进、讲求实效。一方面邀请专业管理咨询机构和专家对集团文化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和策划设计, 一方面召开多种层次的座谈会、研讨会, 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通过对企业优秀文化传统的总结, 对企业内外形势的深入分析, 紧密结合集团发展战略的需要, 最终形成了《北药集团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北药集团管理信条》、《北药集团行为规范》等企业文化文本。

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 北药集团所属企业大都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集团对各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文化积淀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分析和梳理, 把其中优秀的文化因子纳入了集团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见表1) 。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 主要对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战略层和策略层文化进行了规范。在执行层文化中, 集团仅仅提出了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 给各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空间。北药集团强调, 在构建集团文化理念体系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重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和管理, 各企业必须与集团保持价值观的一致性, 并按照集团规范的渠道和固定的方式进行企业文化传播。同时, 还要求各企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形成整个集团“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

企业文化只有渗透于企业所有的管理活动之中, 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为此, 北药集团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着眼于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紧密结合, 制定了以文化力推进集团管理水平提升的《北药集团管理信条》 (见表2) 。

《北药集团管理信条》从我们的信念、经营政策、基本控制政策、人力资源等四个方面规范了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 对集团的经营管理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其作用就是要使理念与实践之间建立起紧密的、顺畅的链接。

大力推进企业文化的贯彻落实

北药集团深知, 企业文化文本框架的形成, 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 更重要、更艰巨的工作是企业文化的贯彻与落实。为此, 计划在2008~2010年的三年时间里, 逐步建立起符合北药实际、具有北药特色、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企业文化体系, 有效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促使集团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一是要建立起统一的企业理念体系, 培育共同的价值观。二是要提升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 通过优化组织流程, 完善规章制度, 塑造企业品牌, 提升企业形象, 全面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三是要通过价值观引导、理念渗透和行为养成, 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 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四是要大力倡导创新精神, 不断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促进集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五是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沟通机制, 促进企业与员工、与股东、与政府、与社会、与环境、与合作伙伴的和谐, 缔造和谐共赢的文化氛围。

中小企业如何立足发展 第4篇

内容摘要:在21世纪,文化产业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让我国的文化企业立足本土市场,开拓海外市场。要做到明确定位,选择合适的目标顾客;创新观念,全面提升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重视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关键词: 文化产业

企业

现状

本土市场

海外市场

21世纪的文化产业被称为“黄金产业”,美国、日本经济学家将其称之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随着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着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作为中国未来最有潜力的产业,是党和政府今后若干年内要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如何发展文化企业,使其既能立足于本土市场,又能开拓海外市场,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文化企业的现状

2009 年7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等为重点,旨在加大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被称作中国文化产业里程碑的规划的制订,不仅表明社会主义中国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更意味着我国政府已经坚定地把发展文化产业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而进入2009年后,以网络游戏产业、电影产业、出版产业为领军的文化产业也是进一步呈现出了繁荣景象。2008 年底至2009 年初贺岁档期,《赤壁》、《梅兰芳》、《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四部国产电影国内票房总额突破10 亿元。“1 至5 月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其中新闻出版总产值平均增长30%左右,销售增长20%,显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创作数量稳定增长,1 至5 月份,电影创作已达到160 部的好收益,电影票房达到19 亿元,同比增长40.3%。”①

二立足本土市场

① 李舫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路向[J] 今日信息报 2009.09.16 第B 01版 文化企业要如何立足于本土市场,我认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明确定位, 选择适合的目标顾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的需求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地域、民族等发展密不可分。文化企业要想在本土取得好的发展,必须对本地区有充分的了解,明确定位。比如在广大农村地区, 人们对电影的需求量并不小,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 这部分市场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所以在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层次性,充分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不能盲目建设大型娱乐场、文化一条街、文化产业园区等,致使产品和服务价格居高不下,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脱节。文化企业要尽量通过科学定位和努力工作提高不同类型、层次人们的文化水平,不能一味地面对高端,开发针对少数群体的“贵族”文化,否则,难免会曲高和寡。同时,也不能一味迎合某些低级、庸俗的文化需求,不能单纯为盈利而媚俗。

(二)创新观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文化企业获取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所拥有的关键资源与核心能力的最佳组合”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优势、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培育市场主体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扩大文化产业领域的开放水平, 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其中内容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管理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利用内容创新, 掌握文化企业的核心资源;通过管理创新, 协调企业内各种资源、能力, 将其进行有效整合, 从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三)重视人才,培养企业的人力资源

文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在文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如何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管理和激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 我国文化产业的人才总量、质量、专业和分布构成都不容乐观,没有形成文化企业的人才群体, 还存在文化企业人才流失现象, 文化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的能力都还不完备。因此, 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管理, 尽快培养具备文 ② 郑茂林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J] 企业经济 2004年第7期 化产业的相关知识, 掌握现代科技、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文化企业应尽力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除此之外, “文化企业的专业人才个性鲜明,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更具有宽广的胸襟, 采取类似于目标管理的方式, 建立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心理契约”, 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③。

(四)承担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盈利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如此更有利于文化企业在本土市场的长远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公共责任、社会反应三个方面, 而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其社会责任更为明显。作为文化企业, 其产品不单是供人们使用那么简单, 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低俗文化会造成精神污染, 比环境污染的危害更大, 可以导致文化产品“人文内涵”的缺乏。比如某些不良的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网络等会严重影响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 文化企业在注重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同时, 也要肩负起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优秀文化的责任。

三开拓海外市场

我们的文化企业不仅要在本土发展的好,还要在国际上发展的好。

(一)扶植大型文化企业,培育知名品牌

要想使文化企业走向世界,必须要把文化企业发展为大型的文化企业集团。我们要支持文化企业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实施水平或纵向的兼并重组,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形成大型的文化企业集团。当今国际市场的文化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的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所以我们要积极寻找本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积极挖掘其文化特色,打造品牌文化产品及服务。在打造知名品牌的进程中,其文化建设要落实到具体的品牌塑造、策划、推介、营销上,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能代表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向国际市场发展。

(二)构建国际信息平台,加强国际合作

③杨春丽 史萌 浅谈文化企业的特性和发展对策[J]山东经济 2009.05 第3期

要想使文化企业能够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政府要“积极建设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迅捷的信息以促成对外合作,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以及参观学习海外同行的发展”④。一些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海外市场开发部或者国际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我们的文化企业只有充分的了解国际信息,做到与国际接轨,我们生产的文化产品才能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才能够开拓海外市场。

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我国必须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文化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基本战略思想,立足本土,开拓海外,不断壮大我国文化企业的实力。

参考文献:

李舫 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路向[J] 今日信息报 2009.09.16 向勇 文化产业这十年[J] 北京商报 2009.11.16 杨春丽 史萌

浅谈文化企业的特性和发展对策[J]山东经济 2009.05 第3期 郑茂林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J] 企业经济

2004年第7期 王春雨 关于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J] 理论月刊 2005年第11期

傅守祥 文化经济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管理[J] 深圳大学学报 2007.03 第24卷第2期

立足服务内需发展国内物流企业 第5篇

1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目前国内的物流企业正在寻求突破, 而国际物流服务商却在为潜在的需求做全面进入准备, 双方都发现了国内物流服务的巨大市场空间, 却都不能适应需求的实践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物流服务环境的巨大差异、物流外包业务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持续走低导致驱动力降低。

广大的区域物流企业面临着如何实现物流供应与需求的平衡, 基础服务与高端服务的取舍, 发展与竞争、自立与合作或者离开物流市场等诸多选择。本质上存在两条可选之路:一是立足国内市场需求, 实现自身发展, 走出一条符合国内物流发展实际的综合物流服务发展之路, 积极参与全球服务竞争;二是以基础物流服务为目标市场, 提供基础服务, 与提供高端物流服务的外资企业合作、共享国内市场, 实现与国际接轨。

本文针对以上现实问题, 从平衡物流供需为基点, 选择了立足服务内需、发展国内物流企业的道路, 以最终实现国内物流企业对国内市场的主导为目标, 提出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类型, 为企业实现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2 平衡物流供需前提下的发展分析

传统的物流服务立足于国内物流需求的发展实际, 长期的自足服务形成了与相关产业互补共存的服务体系, 提供有限的基础和专业的物流服务, 但是面对快速对外开放的物流领域, 依然站在较低服务层次的国内物流企业与已经站在高端的国外物流企业由于能力与目标市场的差异, 多数不能实现有效跨越, 在选择发展的策略上疑虑重重, 都不能及时、准确出手去发展、满足国内巨大的需求。

国内物流企业在实现市场跨越、成长过程中时常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 在追求“过”或追求“不及”中迷失了自己。国内物流企业更加熟悉国内需求的现状与变化, 经营更加具备灵活性。国际物流服务商综合能力虽然强, 却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在中国市场开展高端物流业务。这样就留给了国内物流企业一个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立足内需发展是可行的。

3 立足内需以整体进步为目标的发展定位

国内物流企业作为整个产业的主体, 对于产业振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到中西部正在开发或等待开发地区, 如果没有物流供应的升级与服务的提升, 没有需求市场的整合与规范, 就没有其他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更谈不上现代物流产业的振兴。

归纳以往的文献研究及结合其他国家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经验, 我国广大物流企业由于服务的经济区域、业务环境、供应主体、需求目标的差异, 对于发展的策略与方法的采用存在差异。因此, 采用平衡物流供需能力为基准, 以立足服务内需为前提, 避免陷入盲目追求速度或坐失良机的误区, 同时避免被国外物流企业兼并或收购的命运, 将区域物流企业发展划分为以下四种定位, 供不同企业实践选择。

3.1 高端物流市场服务商

高端物流市场服务商, 既代表物流产业的水平, 也代表一个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层次, 高端物流市场服务商的成熟是产业振兴的标志。对促进国内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全球竞争、构建全球供应链与服务链, 具有重要作用。

高端物流市场服务商的发展, 以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为基础, 依据其卓越的业务网络与拓展能力, 不断提升物流服务, 连续超越需求, 同时能够实现组织的成长, 在对市场的服务过程中, 体现系统服务增值, 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终实现业务的持续升级, 服务国内高端物流市场, 具备为国内与国际特定对象提供系统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综合咨询服务的能力, 同时为综合物流服务商与专业物流服务商提供技术与信息服务的支持。

3.2 综合物流市场服务商

综合物流市场服务商的目标市场是服务于区域产业群, 对促进区域产业的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后勤服务的支持。为国家的重点与基础产业提供完整的产业链物流服务, 以综合物流集成服务为中心, 依附于不同的行业, 以行业的发展振兴为基础, 建立完整的集成服务体系, 对基础业务、专业服务、系统服务进行纵向整合, 提供同一行业的全程物流服务, 实现不同层次的物流功能服务与市场需求的满足。

综合物流服务商的发展, 是以专业物流企业为基础, 根植于国内或国际的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的物流外包业务, 并随着物流的发展而成长的区域物流企业或物流企业联盟, 是区域产业调整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其所提供的物流全程服务, 对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至关重要, 各个行业主管部门或机构应在制度与政策上给予扶持与帮助。

3.3 专业物流市场服务商

专业物流市场服务商的目标市场是服务于不同行业的专业物流服务环节, 以自身的专家或专业能力为依托, 为相关的行业重要环节提供服务, 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或重构, 促进实体经济提升效率与效益。

专业物流服务商的发展, 是以专业服务为前提, 以服务供应为出发点, 逐步延伸到物流信息服务, 将业务向横向不同行业渗透, 依靠自身的专业优势, 整合特殊资源, 通过提供专业物流服务, 实现供应与市场需求的平衡, 满足物流市场对专业服务的需求。

3.4 基础物流市场服务商

基础物流市场服务商的目标市场是中低层次的基础物流功能服务, 以有限的资源与能力为基础。通过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或企业间的合作, 为中小企业提供基本服务, 共享基础市场机会, 为专业物流服务商与综合物流服务商提供辅助物流服务, 实现基础功能服务的流通增值、高效服务。

4 结论

物流企业立足服务需求发展, 通过对自身服务现状与发展目标的设定, 针对目标市场与自身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发展定位, 培育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最终使企业的发展符合供应链、经济链与技术链的要求。

通过建立适合国内物流市场需求的完整的物流服务体系, 建设符合国内各个产业发展与调整的现代物流服务综合体系, 将高端物流服务、综合物流服务、专业物流服务和基础物流服务融入到区域现代产业体系中, 形成优势互补, 实现协调有序发展。构建金字塔形的国内物流服务体系, 推动并帮助正在寻求成长突破的实体经济建立信心, 尽快走出世界金融危机对企业实体在业务、市场、收益上的不利影响所产生的消极心态的阴影, 步入持续发展之路。

摘要:本文从国内物流市场供应与需求两方面入手, 结合物流企业在正确分析市场供需的前提下, 实现自身发展, 以适应国家物流整个产业的调整振兴, 最终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 提升综合服务水平。通过针对物流企业发展的供需矛盾剖析、企业发展定位, 提出可以适合企业实践运作的发展策略, 对目前国内物流企业的调整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服务内需,企业定位,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张良卫.全球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8.

[2]本杰明.布兰查德.物流工程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丁俊.“求同存异”构建长三角综合物流服务体系[J].物流技术, 2009 (11) :8-10.

中小企业如何立足发展 第6篇

一、培训方式的选择

企业培训的具体形式是多样化的,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 存在连种不同性质的培训方式。我国常见的培训形式就是培训者在课堂上系统地﹑层次分明的﹑定义严格的讲授要让学员们懂得理论和概念, 下课后, 被培训者要独自复习课堂所学, 完成教师布置得阅读与练习作业, 并参加考试。这类培训都是代理培训。比如:授课法﹑学徒培训﹑辅导培训﹑网络培训等。亲验性培训在近年来各培训活动中, 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多, 方法也层出不穷。主要包括:案例讨论﹑现场操作﹑工作模拟﹑管理游戏﹑工作轮换﹑角色扮演﹑心理测试等。

二、全方位开展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是职工教育工作的重点, 是提高干部职工的重要途径, 也是促进和保证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1. 突出重点, 加强领导干部培训。

在素质培训对象上, 应以决策层、管理领导干部为重点, 以全行员工培训为基础。还要从实际出发, 加强领导干部培训, 举办处长、行长、科长、股长、所主任培训班, 以总行统编的书为基本教材, 通过学习, 提高领导干部的经营管理和组织指挥能力。

2. 层层培训、加强基层培训管理。

要强化对干部职工的普及培训, 加强对基层支行的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是加强计划管理, 抓好协调、检查和服务;二是委托地市二级分行干校举办辅导员培训班解决师资困难的问题。三是为各支行提供基本教材、参考资料、教学录像和录音带。四是解决培训费用。五是从实际出发, 紧密结合改革和操作实务, 采取业余自学、专题辅导、岗位练兵、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 广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3. 结合各专业特点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

要坚持结合各专业特点对干部职工进行按需培训。同时通过委培、自培方式进行岗位培训, 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新业务、行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 努力使干部职工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手段, 为业务发展和开拓奠定基础。

三、强化企业员工素质培训管理

1. 明确评估标准, 实行质量管理。

素质培训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 目标是提高学员的基本素质。所以素质培训必须狠抓教学质量管理, 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应试教育是以分数为目标, 以考试为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培训教育必须以素质为目标, 以科学管理为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抓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是要明确提出符合企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质量评估标准, 规定教学的各种项目和环节都必须实现“达标”要求。在主要教学项目的管理上, 提出定性定量的标准要求, 并严格按标准检查、评估、奖惩, 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2. 制定规章制度, 实施规范管理。

制度体现为某种办事的规程。有了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 才能使教学各个环节的运作达到严而有序的规范要求。要严格管理, 确保办学质量。严师出高徒, 严教出人才。要严格而科学地管理。招生、考试、函授、面授、自学等都要从严把关, 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放松。要根据总行规章制度体系, 结合企业教育实际, 制定一些规章制度、硬规定和硬措施。通过这些规章制度给教师讲课, 学员到课、自学、作业、考试以及党性锻炼等, 都有量化规定和质量要求, 使素质培训得到规范管理。

3. 改革考试考核制度, 治理考风考纪, 严格考试管理。

要从严治考, 实行易地考试或交错监考。严肃执行考纪, 凡有抄袭行为者, 一律按零分处理;违纪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找人代考者予以除名。考场如战场, 严格考试管理是从严培养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 切不可轻视。改革考试考核制度, 要增加考试考核的全面性, 把能力测试切实摆到重要位置, 作为“硬指标”, 不能可有可无, 也不能搞形式主义。各门课程的考试, 要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 增加理解分析、判断的分量。既要重视考试的考核功能, 又要重视考试的教育功能, 严明考风考纪, 考出水平, 考出成果。

3.采取激励措施, 促进自我管理。素质培训绝大多数是在职干部职工, 他们自觉性强, 一般都能做到自尊、自重、自省、自励。他们既是管理对象, 也是管理主体。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精神。尊重学员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重视提高学员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的管理, 调动教与学的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教学相长;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校风校纪建设, 促使学员端正学习的动机和态度, 增强学员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要让学员自己管理自己, 自我加压, 主动学习, 勤奋学习, 学到真才实学。所以必须采取评比、奖励、树立榜样、正面激励等措施, 促使他们自我管理, 提高自身素质。

四、结束语

企业培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认真分析市场环境。紧跟时代步伐, 挖掘企业自身优势, 找准企业祷求, 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 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培训棋式是当前现代企业努力实现的培训目标, 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简单思路能够为企业培训工作者提供帮助。在应对加入世贸及与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 面对不断扩展的业务规模和涌现的新技术、新知识, 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企业培训机制来吸引、培育及保留高素质人才已是当前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任务。

摘要:为适应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 尽快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员工人才队伍, 是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素质培训是企业员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本行业的职能相适应, 素质培训以培养本行业改革和建设以及发展需要的素质干部和人才为根本目的。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不能沿用一般的传授式的教育, 也不是一般的职业技能教育, 而是面向全员进行的综合的素质教育。

中小企业如何立足发展 第7篇

近年来,吉林省坚持把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作为金融服务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省内中小企业众多,融资供需发展不平衡,融资是企业发展迫切需解决的问题。从融资难角度出发,应提高总量、调整结构、增强效率方面增强力度;从融资贵角度出发,需政策引导、规范收费、资金接续方面创新手段,助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2016年,相对于东北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整体下滑的趋势,吉林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2 790亿元,实现了稳中有升。但是间接融资比例较大,债券发行总量同比增长161.4%。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7.55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0.76万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5.57%,较去年同期增加1.23百分点。

2 新三板市场扩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挂牌新三板的门槛较低其费用较少,适用于多数中小企业,有利于企业在股转系统的平台上进行宣传推广、树立品牌形象,更加便捷地进行融资。新三板的融资途径有定向增发、优先股、中小企业私募债、做市商制度、资产证券化等,其中企业主要采取定向增发、优先股的方式,利用股权融资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新三板定向增发,在股权融资方面,允许公司在申请挂牌的同时或挂牌后定向发行融资,可申请一次核准,分期发行。同时优先股对中小企业也十分有吸引力,解决企业管理人要保持公司控制权和避免股权稀释问题,又利于投资人的资金能够得到相对稳定的回报、分红。

不仅如此,2016年末,新三板市场整体交易量攀升,资本活跃度不断增强,其中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指数分别上涨5.36%和1.88%,十二月新三板流动性显著好转,成指成交金额猛增至199.50亿元,创新层和基础层成交金额分别为133.93亿元和144.39亿元,呈现稳步提升趋势。三板市场流动性的增强,使已挂牌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总量及融资效率方面都得到提升。

3 吉林省新三板市场发展,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应着力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尤其突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对企业直接融资的指导,加强企业对利用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等融资辅导,引导企业提升融资能力。

截至2016年11月30日,新三板共有9 764家挂牌公司,吉林省有74家新三板企业,占比0.8%;其中29家企业有市值,占比39.2%。吉林省新增挂牌企业32家,其中,创新层4家、基础层25家,协议转让19家、做市转让10家。从细分行业分布看,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共挂牌8家,其次是医药制造业7家、农副食品加工业6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5家等。

但是吉林省新三板挂牌企业整体市值不高,其中仅有29家企业有市值,仅1家企业市值超10亿,还有9家企业市值不足1亿元,而市值在1~3亿元、3~5亿元、5~10亿元的企业分别有11家、4家、4家。

基于吉林省新三板市场分析,挂牌公司数量的增加和融资规模的扩大,都给新三板股权融资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省政府对新三板发展出台相关利好政策,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也逐渐健全,共同为吉林省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及服务的支持。

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不仅有利于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更有利于企业健全财务制度、清晰认识资本市场、提高经营理念及管理水平、以及加强企业信用意识和资本运作意识,促进企业更全面的良性发展。因此,为促进吉林省中小企业利用新三板拓宽融资途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直接的股权融资比例,企业可以加强对其负责人的培养制度、提高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加强政府扶持力度等。

摘要: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壮大与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需求增加,更多企业选择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资金、资源的配置。2016年以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逐渐增多,挂牌新三板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新方向。

中小企业如何立足发展 第8篇

一、管理文化:坚持制度化与人文化相结合

我们认为, “管”要依法而治, 管而有度;“理”要依情而理, 理而有节。

1、坚持民主管理。

我校在坚持原有的党务、政务、财务公开规范化的基础上, 广泛征求全体教师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完善了高滩小学《各级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德育工作者评选办法》《各级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各级优秀学生干部 (优秀少先队干部) 、三好学生 (优秀少先队员) 评选办法》《各级先进班集体、红旗中队评选办法》《教职工过程管理办法》《教职工学年度综合考评办法》《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师生争光奖》等相关管理制度, 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只要制度健全与公正, 就能使全校师生在稳定、有序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只要每位教师严格按制度办事, 就能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形成良性循环, 保障学校健康发展。

2、强调劳逸结合, 提高幸福指数。

我校集中使用教师的福利费、工会费、活动费, 认真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主题活动、特色活动、实践活动。在传统节日里, 我校都组织教工开展篮球比赛、乒乓球赛、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旅游考察祖国大好河山 (武隆仙女山、雅安碧峰峡、遵义会议遗址、成都西岭雪山、宜宾蜀南竹海、九寨沟、长江三峡) 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让全体教师认识到, 所谓“干活”, 就是好好干, 好好活。

二、环境文化:坚持重细节与造大美相结合

1、新做校门和文化形象墙。

我校对原有的狭窄、危旧的校门进行了改扩建, 并结合学校的教育特点做了精美的装饰, 使之成为学校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在校门处新做了一道长7米、高4米的文化形象墙, 将校徽和办学思想展示出来, 让全体师生明白学校和师生的发展愿景。

2、新做文化长廊。

在操场西侧的围墙做成了长65米、高2米的文化长廊 (用丙烯颜料绘制) 。从春天的生机、夏天的蓬勃、秋天的收获、冬天的沉思几个主题, 涵盖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3、新做浮雕石刻墙。

将操场东侧堡坎做成了长70米、高4.5米的浮雕石刻墙。将一些中国古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故事做成仿青铜浮雕, 同时还雕刻了20余条古代格言警句, 如“自强不息”“谦受益, 满招损”“见贤思齐”“言必信, 行必果”“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众志成城”“百闻不如一见”“父母者, 人之本也”“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公生明, 廉生威”……可以说是涵盖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和精髓。

4、对校园进行绿化、香化。

对校园中原有单一、零散的绿化重新统筹规划, 近3年共投入近5万元, 新建、改建绿化面积2700多平方米, 像银杏树、金桂花等名贵树木也在我校安了家。高滩小学校园将更加绿树成荫, 满园花香。

三、师生文化:坚持重创新与求实效相结合

一个人若是“人云亦云”, 则会被旁人视为“没有原则”。办学也是如此, 要坚持学校办学“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则必须让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都认识到, 我们在办学进程中都是亲历者, 不是旁观者。因为这是“我”的学校、“我”的课堂、“我”的目标、“我”的荣耀……从而激发每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1、确立师魂、校规。

一是我校结合教育实际自创的《高滩小学教师“八荣八耻”荣辱观》, 如“以教书育人为荣, 以误人子弟为耻”“以真情关爱为荣, 以歧视体罚为耻”等, 已使我校全体教职工自觉践行, 也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它已成为我校的师魂。二是修订学生校规。我校的校规共有17个字, 即“爱妈妈”“考试不作弊”“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我校用了9句“自问”来解读校规, 如“今天, 你帮助他人了吗?”“今天, 你知错就改了吗?”等。

2、课题引领。

自从2009年我校永川区特色学校建设子课题《小学生榜样教育实践研究》开题以来, 我校紧扣“榜样教育”这一办学特色目标, 从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师生文化品味提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情趣盎然、扎实有效的校园活动。目前, 我校已评选表彰校级骨干教师5届共29人次。在学生中培养“礼仪之星”“孝敬之星”“艺术之星”“健康之星”等校园小明星37名。

3、发掘身边的“名言警句”。

我校一改过去只要提及格言警句, 就局限于将马、恩、列、毛, 或司马迁、屈原等伟人、名人、古人的言论挂出来, 而是在此基础上又放眼于我校的师生, 即从小处着手, 深入挖掘校园原创“名言警句”, 并制作成精致的匾框, 让这些文化小标识上墙、上树、进花台。

教师的“名人名言” (摘录) :

只要懂得欣赏, 一个孩子的可爱之处是无法数落的。 (宋世益)

让学生获取自由, 放飞想象的春天。 (蔡明华)

基础教育应心系祖国未来而践行自我当前。 (陈开杰)

教育的成功, 首先在于发现并肯定学生优点, 其次才是指出和修正不足。 (黄猛)

明日生活的丰富甜美, 全靠今昔的辛勤努力。 (余泽茂)

教鞭可不能指着学生, 它是拿来指向未来的。 (汪小川)

学生的“名人名言” (摘录) :

请不要把杂物连同道德一起丢进便槽。 (2013级2班:李代伟)

垃圾也有家, 全靠你帮它。 (2013级1班:陈雨)

生命是柔弱的蜡烛, 经不住我们折腾。 (2011级1班:周云飘)

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 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2012级1班:袁霞)

园丁辛勤, 花儿香艳。 (2016级2班:陈俊良)

事事不可能顺心, 事事可不能灰心。 (2011级1班:文健)

四、办学文化初显成效

近年来,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 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 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近几年曾获“永川区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永川区首批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永川区首届小学十佳校报”“永川区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文艺汇演一等奖”“永川区红旗大队”“永川区小学教学质量一等奖”“永川区教育论文 (案例) 评选团体一等奖”“永川区语文学科先进奖”“永川区数学学科先进奖”“永川区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优秀奖”“永川区五好基层党组织”“永川区先进女职工基层组织”“永川区先进职工之家”“永川区师德先进集体”“永川区人文校园”“永川区首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等殊荣。

教育最感人的旋律是爱和奉献。我们认为, 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能产生强烈育人作用, 这对于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发展是举足轻重的, 并促使学校在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形成亮点和特色。

上一篇:计算机维护员下一篇:应急卫生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