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本科范文

2024-05-23

护理专业本科范文(精选12篇)

护理专业本科 第1篇

1 专业选择动机的内涵

心理学家指出, 动机是产生行为的直接动力, 并决定着思想行为的发展方向。动机能够激发个体行为、决定行为的强度、影响行为的持久性[3]。专业选择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 (包括地位、社会意义、未来发展) 和自身条件 (才能、兴趣、爱好) 等挑选专业, 使自身能力素质与专业需求相符合的过程。护理学生的专业选择动机是使护理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护理专业的动力和目的, 并决定着在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护理本科生的专业选择动机包括正面积极的动机与负面消极的动机两种, 积极的动机包括热爱护理事业、方便就业、个性适合、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等;消极的动机包括父母或老师的规劝、高考成绩的限制、专业调剂等。护理本科生在入学时抱有哪种动机会对其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 专业选择动机对护理本科生的影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事业取得成功的钥匙是兴趣和热爱。”一名护理人员如果从内心抱有对护理事业奉献一切的目的, 无论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对于护理事业的进步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因此, 从根本上热爱护理事业是护理本科生应该具有的基本专业思想。积极正面的专业选择动机会促进护理本科生增强自我学习的动力、规范专业自我意识、增强专业自豪感以及荣誉感, 能够使他们从内心热爱护理事业, 从而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稳定护理队伍。目前, 许多调查研究显示, 护理本科生在入学时没有明确的专业选择动机或者专业选择动机是消极负面的。邢凤梅等[4]在对142名护理本科生专业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中显示, 77%的学生入学志愿选择了护理专业, 但主要原因是谋职和家人意见, 36%的学生专业思想未巩固, 经1周临床见习后, 专业思想未巩固的学生达到了56%。由于护理本科生在入学时的动机是消极的, 因此导致了其在校期间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 专业思想不稳定, 并且经过临床见习后,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影响了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积极性, 降低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使其对护理产生了负面情绪,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思想。专业选择动机是护理学生选择护理事业的内在动力, 动机的积极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护理学生的学习、发展以及将来就业的好坏[5]。从狭义的角度来看, 如果动机是消极的, 护理学生失去了内在动力, 在校期间将会产生“混日子”的想法, 对学习不感兴趣, 对专业产生厌烦情绪, 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从广义的角度来看, 组成护理队伍的“元素”从根本上讲失去了兴趣, 必然会导致人员的流失, 护理事业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 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都是一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因此, 加强护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稳定他们的专业自豪感, 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是护理教育者不容忽视的责任。

3 对策

3.1 了解学生的专业选择动机

学生入学时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以了解每个学生的专业选择动机, 并根据学生的动机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3.2 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对于有积极动机的学生应该强化他们的专业思想, 定期做一些讲座或是开展一些护理活动, 如通过学习护理学发展史, 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举行授帽活动, 帮助他们树立更加明确的职业观以及增强他们的专业自豪感, 使他们更加坚定发展护理事业的信念, 稳定专业思想。对于思想不明确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参加具有护理意义深远的活动, 如请护理专家介绍护理工作的真谛, 分析护理工作平凡与伟大的关系等, 加强他们对护理事业的了解, 使他们从根本上喜欢护理事业, 将不明确的动机转化成具有积极意义的动机。对于择业动机具有消极负面意义的学生是护理教育者重点实施专业思想教育的对象。具体措施:首先应该消除他们对护理事业认识不正确的想法, 例如组织有先进事迹的护理模范做报告, 给他们树立成功的榜样, 增加他们对护理事业的信心和热心。鼓励他们参加有意义的护理实践, 比如与临床护理工作者联谊分享抢救成功的护理活动, 使他们认识到护理事业是奋斗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 增强他们的专业自豪感以及专业荣誉感。护理教育者应该定期做正面引导工作, 使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护理事业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例如通过讲述身边发生的一些具有鼓励作用的先进事例, 并且与学生展开讨论, 增强他们主动融入护理事业的意识。护理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 增加他们的信心, 并且在学习成绩以及社会活动中适当地给予肯定, 让他们能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包括哲学、人文学、法学等。对于经过许多措施也不能稳定其专业思想的学生应该考虑让其重新选择专业, 如果继续培养既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也是一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护理事业的发展就是每个护理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因此, 应从护理人员个人的发展出发, 稳固护理人员的思想, 护理队伍才会稳定, 护理事业才能更好更快的得到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芙蓉, 阎成美.护士离职意愿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11) :78-80.

[2]陈倩红.探讨护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因素及对策[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9, 16 (1) :20-21.

[3]付凤莲, 黄理稳.当前大学生的择业动机浅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2) :72-76.

[4]邢凤梅, 董胜莲, 马连娣, 等.142名护理本科生专业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教育, 2003, 9 (7) :560-561.

本科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第2篇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参与外科护理学Seminar教学法的学生96名,均为护理本科生,分为两组。实验组运用Seminar教学法,进行外科护理学课程授课,对照组应用传统授课方法,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学生授课老师讲授包括外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护理等疾病理论知识,详细阐述[2]。

1.2.2实验组学生在对照组学生的基础上,运用Seminar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病例分析,如在分析具体病例时除分析病例的特点外,还应对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该病例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进行讨论。各组有专门的专家指导老师帮助其解决分析讨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各组有专门老师给各组学生分配任务,从而保证每名学生参与进来,进而保证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控制讨论范围及方向,讨论主题偏离主线时,教师应及时干预[3]。

1.2.3评价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从以下几方面资料中采集数据: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和对外科护理学Semina教学方法的态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自主学习、自身能力提高、知识掌握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学生,且实验组大部分学生对Semina教学方法持满意态度。

3讨论

3.1Seminar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效果实验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是因为Seminar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养成主动独立思考和对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的习惯,从而增强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4]。Seminar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Seminar教学方法可以启发思维、扩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Seminar在临床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还能促进教师提高其综合素质。

3.2Seminar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Semina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不仅获得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各种检索方法,提高了自学的能力。学生通过制作PPT,根据病例作报告,针对病例提出问题并解答,最后各组成员辩论等过程,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思维,扩展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促进团队合作精神[5]。

3.3Seminar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求知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只要围绕教材备好课,学生只要认真听课配合教师教学,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教案范围内,教师强大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应付这种课堂教育,教师能力显得单一。在Seminar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如在病例讨论中,教师参与讨论,更多地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讨论中激烈的思想碰撞往往给教师带来灵感[6],学生讨论的内容也可促进教师的学习,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然而,Seminar也存在不足:

①Seminar教学方法需要对其熟练掌握的教师才能适应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

②要有与Seminar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教学评价标准,方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展现。

护理专业本科 第3篇

【摘 要】阐述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本科护理教育基础上探索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生培养策略:加强知识整合和能力提升;加强中医思维,凸显专业特色;加强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训练。

【关键词】本科护理教育 中西医结合护理 研究生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82-02

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我国独有的新型护理方法,是护理研究生的一个方向,是本科护理教育的延伸。由于该方向的知识磨合过程仍在探索中,未形成固定的培养模式与公认的优化路径,因此,在本科护理教育基础上不断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生的教育研究和思考,对该方向培养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一、具体培养目标

要完善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就要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内涵有明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是能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包括现代医学、现代护理学),结合中医理论知识和方法,探讨人类健康和保持健康的护理人才,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和护理学的组合。其优势在于对现代护理知识的扎实掌握,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自如运用,能够把两类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临床需要给予病情要求,把两种方法融会贯通地展现在工作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关于硕士的标准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是本科基础上的递进,更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该学科科研教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应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更应是一流的实干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指在“品德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方面达到研究生层次的标准。

按照以上标准,中西医结合护理硕士研究生应具备压力应对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共情能力等心理素质;具有敬业精神、善良仁爱等道德素质;有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与精湛的操作技能,有循证护理能力,有不断更新的国际前沿护理知识。这些能力应该建立在融合的中西医护理知识与文化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这就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生的培养要求和优势。

纵观全国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可以发现,近年来对护理本科学生的培养方案除要求其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越来越注重护理人才在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广西中医药大学就已经将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护理学毕业考核内容之一。但是这些针对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要求,都是基础性的,有关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评估及观察、创造、学习、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还未得到深刻体现。而中西医结合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则是在本科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更加细致和深化。除对临床“三基”更为熟练外,还需具备研究生要求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此才能体现该专业的优势所在。

二、培养策略

(一)加强知识整合和能力提升

本科生、硕士生两者之间的课程结构体现层次性、衔接性和递进式,形成纵向深化为主的知识结构。本科生基础课程设置宽广、厚实,硕士生是在本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加深。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要符合专业人士的职业需求,表现出多元综合的特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征要求专业学位应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这要求我们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生的培养时要衡量好基础课程与专业知识的比例设置。在本科阶段的基础专业课程有: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精神科、老年病、社区、急救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研究等。但本科生实行模块化学习,所有课程都是以单独的形式出现,并没有中西医护理知识点的整合,到最后在学生脑海中是两个护理知识体系。因此,研究生阶段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学习,要加大升级版专业课程的设置,找到两个体系的内在联系,真正形成一个“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理论知识体系,并提炼出实际操作的关键,这是本专业培养的一个要点。

研究生注重对专业知识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的提升。在能力提升方面,要从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两个方面入手。在基础知识上,除现代护理专业研究生所需的老年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外,还需学习中医学、中医护理、中西医结合方法论等中医相关知识,培养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观。在临床技能方面,除掌握现代护理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静脉输液、输血、导尿术等技术外,还需要掌握中医护理中的针灸、刮痧、敷贴、推拿等独特的护理技术,能够运用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方法分析病因、判断病位、辨别病性,根据不同的病情变化,给予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施护等整体护理。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时应尽量不设置专门护理课程,而以综合研究课程为主,部分升级版特色护理课程为辅。瞄准“中西医结合”做文章,开设一些有关的讨论课程,如“中西医结合要点概述”、“中西医结合老年护理研究”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然后结合有关病例,进行基于病例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技能的循证护理操作,引导研究生完成本科基础上的理论与技术提升。这样,才能紧扣大纲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生。

本科阶段学生只是在最后一年的实习中在各科室轮转,这种方式对本科护理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理论结合实际,全面掌握基本护理操作和护理技能。但是在一年内轮转10多个科室,主要追求的是在日常护理中尽快掌握常规的护理技能,不能深入思考。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计划要求专业研究生在临床上轮转两年到两年半的时间,科室包括内科、外科、急诊、门诊、手术室等,重点要求掌握该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其间要参加临床各班次工作,比如参加日常交班及护理查房,参加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负责分管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工作;熟练艾灸、中药涂擦治疗、烫熨治疗等中医疗法的操作。通过临床技能学习的这一环节的时间沉淀,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研究生能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掌握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学会中西医结合方法采集病史评估资料,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确立护理诊断,实施具体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规范书写中西医结合护理病历,完成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这里的转换点在于长时间的实践与思考中西医护理知识的提升与非板块化的融合,比较大比例的人文教育和导师按病种带教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加强中医思维,凸显专业特色

在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研究生的理论知识中,经典的中医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护理学本科培养当中,主要传授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以现代医学的护理理论为主,有关中医学的课程只是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两门。而中医学几千年的行程中,护理有关知识一直融合在专科知识中,比如不同科属的艾灸法护理、热熨法护理,不同证型病人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中医经典中关于护理的理论阐释等,都需要导师把这些知识与技能提炼出来,形成体系,传授给学生,没有这些知识,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不完善的。因此,研究生除掌握导师提炼出来的有关中医护理的知识外,还需自己多阅读中医经典书籍,培养自己的中医思维,多在临床上运用中医思维指导日常护理工作,真正做到运用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八纲辨证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

(三)加强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训练

护理本科的学生,由于能力、知识面的基础性,在学生阶段是不要求带教的,但是按研究生培养要求,研究生不仅要有相应的临床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教学带教能力。这个特点是知识能力结构转换的要求,是对研究生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提升。

带教分两类:课堂带教和临床带教。课堂带教是给低年级学生授课,临床带教要求在轮转科室担任高年级学生甚至实习生带教任务。这个阶段就是要培养研究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其掌握各类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循证教学法等,促使研究生主动学掌握新的护理操作技术,主动思考不同的护理技术身份并加以提升。在学生掌握该项技能前,导师的培养非常必要。如在培养学生掌握PBL教学法的时候,导师可以问他们“为提高经脉穿刺成功率国内外有哪些最新研究进展?”然后让研究生针对此问题自行查阅文献,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提炼出答案进行汇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该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掌握了PBL教学方法的实质,在带教过程中就能运用相应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有科研思路、独立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培养区别。研究生要学习统计学、DME方法学、循证医学、实验动物学基础、科研标书的写作等课程,从第二学年开始学位论文的写作工作,时间为1-2年。在选题上,要与导师进行充分沟通,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并在教研室范围内完成开题工作。在课题实施阶段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弄虚作假。在课题结束后需要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撰写好的毕业论文需按照“预答辩→校外专家盲审→正式答辩”的程序接受审查,只有最终通过正式答辩才能算正式完成。另外,研究生还应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积极参加学习组织的科研、论文讲座,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更好地服务临床,这也是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生培养的知识结构特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闫翠环,陈金金,刘云肖,等.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竞争力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9)

[2]何宗池,梅金姣,欧阳蔚.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及教学计划制订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3)

[3]蒋华,刘涛.护理专业本科生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4(8)

[4]林莉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8)

[5]施翠芬,巫向前.国内外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08(6)

[6]别敦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及其质量标准的学理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6)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院级教学研究项目(RKP201039)

【作者简介】秦明芳(1972— ),女,广西桂林人。

护理本科生专业能力的现状调查 第4篇

随着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方针的提出, 我国针对护理生专业能力的医患矛盾得到了充分的缓解, 尤其是对于医疗事业来说, 医患矛盾的缓解已经成为了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最主要保障了:随着我国科教兴国这一伟大国策的不断落实, 患者的护理知识的逐步提高, 患者对护理生的专业能力要求的也愈来愈高了, 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护理本科生队伍的专业化要求的加大, 且在整个护理产业的日趋大型化、复杂化的形势底下, 整个护理本科生队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一旦发生失误, 则会严重滞碍了整个护理本科生队伍的开展工作, 甚至产生医患关系纠纷, 进而影响到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甚至造成地方性的医患矛盾发生, 尤其对于一直依靠护理生来辅佐治疗的大型医疗中心来说, 护理本科生队伍的专业化要求固然给大型医疗中心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由于其医疗效果间接取决于护理生的专业能力, 护理本科生队伍能力一旦受到滞碍, 医疗服务产业的可靠性则会直接受损, 这就从根本上奠定了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专业化的重要性了。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方针的提出, 可以有效提高辅佐治疗的效率, 且在产生专业性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技术漏洞进行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弥补, 且能够省却传统的技术漏洞排查的工作, 充分实现护理本科生队伍利用率的最大化。同时, 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还能够与医生的医疗工作相互配合, 起到相互制约、相互联合的作用, 在相互配合从根本上凸显护理本科生队伍的专业化及系统化, 实现对医生的医疗工作的全方位控制, 缩减医院的用工成本及能源耗费。此外, 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与传统护理本科生队伍的根本性区别就在于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还实现了护理本科生队伍的现代化建设, 这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方便, 患者可以通过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及时获取更具可靠性的病情信息, 避免因为病情传达的不到位而造成的医患纠纷。然而,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与之配套的高校专业能力培训在我国的开展则未能得到全方位的落实, 这就使得我国的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的实效得不到有效保障了:高校专业能力培训的开展是将专业能力培训联合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 加快我国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现代化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由于我国现今高校的专业能力培训的开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部分院校对于专业能力培训的认识仍然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认识层面上, 这就意味着我国高校专业能力的培训人员对高校专业能力培训的认识仍然不满足于我国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时代的需求, 从源头上限制了我国高校专业能力培训的开展效力, 使其开展的效力得不到稳定的保障。这是基于我国国情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也是我国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全方位落实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如: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194位实习初期本科护理生专业能力进行了客观的调查。调查中包含了自评以及影响因素等。194例护理本科生调查自评评分如表1。将本组人群的专业能力总分和专业态度总分进行正态性检验, 两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 进一步作Pearson相关分析, 得到两者的相关系数r=0.49 (P<0.01) 。经过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是否在学校所在地医院实习、本科学制、是否独生子女、实习前的见习时间等分别对护生实习初期的专业能力总分或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对高校专业能力培训的要求

2.1 培训方向需要满足护理本科生队伍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高校专业能力培训与传统就业培训的最主要区别, 就是高校专业能力培训具备了传统就业培训所不同的培训方向:在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的现代化建设要求下, 高校专业能力培训的开展作为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现代化建设工作中最主要的一个部分, 也必须与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形成一个患者病情信息网络, 决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随着我国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覆盖面的不断扩散, 我国高校专业能力培训的组成结构也逐渐复杂起来, 在建设患者病情信息产业链的过程中, 技术人员必须首先对患者病情信息的各个传输要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在确定病情信息传输要点后, 则应分别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将这些患者病情信息传输有点进行联合, 构成一个与护理本科生队伍相匹配且完整的患者病情信息网络结构, 通过各项病情信息传输设备将结构联合起来, 充分凸显专业能力培训病情信息的时效性。

2.2 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服务链。

高校护理专业能力培训产业是一项极具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工作, 且对学生就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较高, 在培训后对国家的医疗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就充分奠定了高校专业能力培训产业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全过程服务团队了, 这不仅仅是高校专业能力培训自身发展的需求, 也是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实现全方位覆盖的一个要求。其全过程服务的内容主要指从高校专业能力培训课程的设计到高校专业能力培训的实际开展的各个阶段的各项工作, 这就需要高校专业能力培训产业必须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服务链体系了。需要注意的是, 在建立这一体系的过程中, 必须首先对高校专业能力培训从设计到开展的各个阶段的各项工作进行明确和职责划分, 避免因为职责的不明确而使的整个服务链产生漏洞, 影响整个服务链的发展。

3 结论

在我国科教兴国这一伟大国策的逐步落实下, 我国的各行各业对于就职人员的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了, 尤其是对于从事医疗事业的护理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逐渐和医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迈向统一化:医患关系的矛盾点往往直接在于护理生的专业能力的低下与患者日渐得到普及的护理知识之间的矛盾, 且护理生的专业能力也是直接影响着患者病情的一项重要因素。基于我国国情, 如何使护理生专业能力的实效性得到更大的保障, 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医疗事业, 巩固国家地位的一个重要问题了。护理本科生队伍的专业化趋势, 则是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性工作。

摘要:由于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方针的提出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 整个产业链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尤其在专业能力培训上, 与之配套的高校专业能力培训的开展仍然没有得到落实。本文将从我国国情出发, 对高校专业能力培训在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中的开展的现状作进一步的探讨, 并提出相关的能力专业化建议。

关键词:专业化护理本科生队伍,高校专业能力培训,能力专业化

参考文献

[1]夏素华, 孙宏玉, 郑修霞.护理专业本科生评判性思维的测定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5) .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第5篇

【摘要】目的:了解ICU轮转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干预对策。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ICU轮转护士50人(试验组)和其他临床科室轮转护士50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及躯体化,强迫症,焦虑,抑郁及恐怖等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CU轮转护士压力较大,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ICU轮转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以达到护理人员资源共享的目的。

【关键词】ICU;轮转护士;心理压力;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不断发生。患者、社会、政府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护士作为医疗队伍中的主要群体,她们承担的护理任务多,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和交流的时间也最多。这就更加要求了她们要有很强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素质修养。轮转护士,她们刚通过理论考试合格,虽然她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她们工作年限短,技术不全面,急救意识,监护技术薄弱,在工作中不能单独胜任病人的抢救工作。ICU轮转护士她们面对着各种疾病的危重病人,精密的监护,治疗设备,封闭的工作环境,使她们成了心理压力产生的高发人群,压力过大易导致身心疾病。护士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因此,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不仅可以增加轮转护士的适应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现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我院ICU轮转护士50名(实验组),其他临床科室轮转护士50名(对照组),发放问卷50份,得到有效问卷46份,被研究对象年龄20-26岁,平均23岁,学历中专12名,大专及以上60名;职称:护士35名,护师15名。从事护理工作2-8年。

1.2 研究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对调查对象进行测试并与国内常模[2]进行比较。SCL90有9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评分前由组织者讲解答卷要求和目的,统一指导语,由被调查者以无记名形式单独填写。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多元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的基本项目比较:两组人员民族、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住址、宗教信仰、家庭结构、父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2.2 组人员SCL-90测试结果,见表1.

ICU轮转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及总均分高于我国常模(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ICU轮转护士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等因子分高于其他临床转科护士,且明显高于我国常模。结果提示ICU轮转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3.1 环境因素:ICU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封闭式的工作环境,这里没有家属的陪伴,护士面对的几乎都是危重的患者。从病人的治疗到生活护理这是一个连续繁琐的工作。而轮转护士从其他科室单纯的打针输液到对病人的整体护理,在角色转变上有一定的落差。工作程序的改变与工作量的增大,使她们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与常模比较(±s,分

项目试验组(N=50)对照组(N=50) 常模P值

躯体化 1.57±0.58 1.32±0.351.37±

强迫1.78±0.60 1.70±0.521.65±

人际敏感 1.78±0.61 1.73±0.551.5±

忧郁1.64±0.60 1.56±0.521.5±

焦虑1.53±0.53 1.42±0.411.39±

敌对1.63±0.62 1.46±0.481.46±

恐怖1.34±0.45 1.32±0.451.43±

偏执1.69±0.64 1.56±0.511.29±

精神病性 1.51±0.51 1.39±0.391.29±

阳性项目数 33.22±9.8331.32±12.3024.92±

3.2 工作性质:ICU护士面对的是各种危急重患者,具有病种多、病情复杂、病情发展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这就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抢救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而轮转护士的理论知识不全面,急救意识和监护技术薄弱,这就使她们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不自信。

3.3 业务因素:轮转护士在业务还不够熟练的情况下单独值班,易出现护理工作应对不良或护理差错。轮转护士单独值班时普遍存在着紧张、害怕出差错等心理;而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又容易导致出差错。因此,如何有计划地做好轮转护士的培训工作,合理地安排护士的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值得护理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轮转护士业务技术的训练起到全面、系统化的作用。

3.4 知识因素:面对先进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轮转护士必须不断学习,钻研业务,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与危重症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娴熟的护理与操作技能,在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心理压力。

3.5 人际关系因素:高年资护士及医生对轮转护士的要求过高,在抢救病人时要求她们像专科护士一样有熟练的抢救技术,紧密的配合,严密的观察等。如果犯了错,就会遭到护士老师和医生的批评和处罚。使她们认为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和认可,就会产生对工作消极的负面情绪。

4 干预对策

4.1 加强转科前的培训:转入ICU的护士的心理问题较多,这与她们的年龄大多偏低,心理素质不成熟,业务技术不熟练有很大关系。所以对她们进行转科前的培训非常重要,向她们介绍各科室的工作环境及特点 ,避免因陌生带来的恐惧。定期组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护理技术的操作训练,从而提高其专业素质,加强自身的信心。

4.2 定期进行心理指导: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人员对轮转护士进行心理调查,找出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在平时工作中应该关心,关爱她们,在指导工作的.同时给予一定的鼓励,提高她们对护理工作的兴趣,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4.3 管理者合理排班:管理者应根据轮转护士入科时间的长短,对工作程序,知识与技术操作掌握的熟练程度合理排班。从入科时的放手不放眼到单独管理一个病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入科不到两三天就单独值班,突然使她们的责任增大,随之压力也增加。

4.4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合理评价自己的能力,努力克服自卑感,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要善于自我肯定和自我承认,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

轮转护士是护理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也是护理工作的接班人,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因此对护理人员多一些关心和爱护,从而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生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

[2] 穆华芳.ICU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交通医学,(1):113

[3] 丘东友,刘秀如,余婵华.低年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医学期刊/护理学与医疗保健 [J].

护理专业本科 第6篇

【关键词】PBL教学法;批判性思维;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4

批判性思维是护理人员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评价护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1]。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可能存在缺陷,而以问题为基础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在职护士实行PBL模式的护理查房的研究表明,PBL模式护理查房能够显著提高外科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1,2]。我校护理学院于2015年3月~6月,以2012级涉外护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進行了PBL教学学干预实践,并对效果进行了评价,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2012级涉外护理专业本科生2个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年龄22.35±1.04岁。男生5人(6%),女生79人(94%); 11人(13.1%)高考时为文科生源,73人(86.9%)为理科生源;68人(81%)通过了大学英语4级考试,其中21人(25%)达到大学英语6级水平。干预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英语水平、文理分科、入学成绩无显著差异,在校期间教学计划、所学课程、授课教师均相同。本研究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干预组36份,对照组48份,回收有效率为93.3%。

1.2 教学干预方法

干预组在常规课程基础上,于2015年3月~6月进行8次PBL教学干预,主题分别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与风湿性疾病、传染病。干预时,按学号分为4个讨论组,由组员推选1名组长。研究者提前将讨论主题提前告知各小组,由各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检索资料、组织讨论、制作资料、汇报资料、讨论及记录等工作,由组长统一协调,安排组员在各次讨论课中承担不同角色。

1.3 教学评价指标

干预结束后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评价教学干预效果。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教育背景、对PBL的认知。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由彭美慈教授设计,量表共有70个条目,其中30个正向条目,40个负向条目,测量学生7个方面的特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量表采用Likert6级评分法,1=非常赞同,6=非常不赞同;总分得分范围为70~420分,≥280分表示正性评判思维,≥350分为评判性思维较强,<280分为评判性思维弱;各特质得分范围为10~60分,≥40分为正性特质,≥50分为强特质。经检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推断。

2. 结果

2.1 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认知

46名(54.8%)学生表示听说过PBL教学法,但是并不了解其内涵,28名(33.3%)表示了解,另有10名学生(11.9%)表示从未听说过。36名干预组学生中,28名(77.78%)表示PBL教学对于专业学习非常有帮助,8名学生(22.22%)表示略有帮助,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发散思维(27.78%),促进形成临床护理思维、引导学生从临床角度思考问题(27.78%),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25%),加强课堂互动,促进自主学习(16.67%)。59名(70.2%)学生希望接受应用PBL教学法的专业课程,62名学生(73.8%)认为有必要在现有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在引入PBL教学法的范围幅度方面,43名学生(51.2%)赞同按需引入,即在必要的章节引入即可,4名(4.8%)认为应全面引入(每节课引入);6名学生(7.1%)认为应在理论课中引入,16名(19.0%)认为应在实验课中引入;在课程性质方面,41名(48.8%)认为应该在护理临床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法,2名(2.4%)认为应该在医学基础课程中引入。

3.1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266.26±37.81分,其中27名学生(32.1%)>180分,1名学生(1.2%)>350分。各特质按照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开放思想40.31±6.60分、求知欲40.10±9.89分、认知成熟度39.46±8.13分、寻找真相37.68±5.76分、分析能力37.24±8.76分、系统化能力36.05±5.27分、批判思维的自信心35.43±6.56分。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和对照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和各特质得分的方差分析详见表1。

3. 讨论

3.1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

本研究中, 32.1%学生具有正性批判思维,但是具有较强正性批判性思维的学生仅有1名(1.2%),提示涉外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尚有待提高。这一结果在国内对于护生的研究中处于中等水平,低于临床护士,与同类研究结果类似[4-6]。护理相关工作经验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内研究指出,职称和工作年限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显著正相关[4]。学生在求知欲、开放思想、认知成熟度三个特质具有较强的正性特质,而在批判思维的自信心、系统化能力特质的相对较弱,与国内研究类似,提示护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渴望,能够意识到遇到问题时应审慎做出判断并以宽容的态度接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训练,学生对自己的理性分析能力没有把握,不能有组织有目标的处理问题[3,4,7]。学者指出,现有的“填鸭”式专业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关注于权威的正确答案,而并非寻求解决问题,导致护生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差,不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8,9]。

3.2 PBL教学干预对于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

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开放思想、分析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特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PBL教学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6,9]。所有接受干预的学生均表示PBL教学法对于其专业学习有帮助,其中55.56%表示体现在促进学生思维转变方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发散思维(27.78%),帮助学生从临床角度思考问题,促进临床护理思维(27.78%)。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查阅资料、讨论、汇报,在此过程中,学生从具体问题出发,以理性思考的结果和查阅的客观证据去理解问题所在,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在讨论时对不同的意见采取宽容的态度,审慎地做出判断,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通过8次以内科各系统为主题的PBL讨论课,开放了学生的思想,提高了求知欲和理性分析问题能力的信心。上述内容均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是PBL教学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此外,在PBL教学中,学生角色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16.67%的学生认为PBL教学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且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5%),而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正相关[10],可能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另一途径。

本研究中,超过70%的学生希望接受应用PBL教学法的专业课程,并表示有必要在现有专业课程中引入;虽然干预组学生均表示PBL教学法对于其专业学习有帮助,但是對照组尚有11.9%的学生表示未听说过。由此可知,有必要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对于如何在教学中引入,认为按需引入(51.2%)、实验教学(19.0%)、护理临床课(48.8%)中引入的学生占多数,仅分别有4.8%、7.1%、2.4%赞同全面、理论课、医学基础课中引入。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涉外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对于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法的认同度和接受度较高;应在护理学专业课程中适当引入PBL教学法,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虹,彭美慈,汪国成,等. 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55-157.

2. 张红霞,成守珍,伍淑文,等. PBL护理查房对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59-61.

3. 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 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4. 邹颢宇,周乐山,刘怡素,等.ICU护士评判性思维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0):688-690.

5. 符丽燕,朱念琼,康丹.1113名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及特征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2):321-322.

6. 谢冰,刘冰,刘枫,等.PBL教学法在军校八年制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130-132.

7. 蒋小平,郑显兰,何英,等.不同层次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687-689.

8. 李小妹,Marcia A,Asako K,等. 中国与日本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30-732.

9. 何英霞,顾沛,陈利群. 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4):1004-1005.

10. 刘凤鹏,林平,高学琴.ICU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09,24(3):10-12.

护理专业本科 第7篇

庆覼m南穴芽娴雅?p理学候猫理本職巨业mu2o画年1995年9月, 原湖南医科大学护理系迎来了, 第一批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他们通过高考录取, 分数都在重点本科线以上, 学制5年, 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20年来, 利用中南大学优厚的教学资源, 湘雅护理学院有了长足的发展, 取得了瞩目的专业建设成缋。正如首届护理系主任周昌菊教授预言:我们不仅要有本科护理教育层次, 还要培养护理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如今中南大学护理学专业已经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多层次教育格局。迄今为止, 培养了护理本科生近1000余人, 为众多的医学院校和医疗单位培养了大批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专业人才, 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国内、省内护理领域的骨干力量, 甚至成为国内知名护理专家和学者。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专兼职教师68人, 其中有教授 (含主任护师) 18人, 副教樹含副主任护师) 30余人, 博士后合作导师2人, 博士生导师8人, 硕士生导师33人。中青年教师中有出站博士后2人, 在站博士后4人, 已获得博士学位的24人。专职教师90%有出国留学经历。专业建设成果突出1.湖南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2001年, 获批护理学硕士点3.2004年, 依托临床医学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4.2011年, 获中国首批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5.2012年, 获中国首批护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2012年, 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 排名全国第四位7.2014年.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入围国家五星级专业近五年科研和教学成果科研项目:国家自科和社科项目4项, 其他近80余项论文发表:SCI收录84篇, EI收录8篇, CSCD收录论文200余篇专著、教材:主编国家规划教材7部, 其他70余本获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获奖: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及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首届湘雅护理本科生毕业合影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_應^⑩I对家精品课程钍区栌理学护理学博士后卿流动站中ffl人力资源和社会倮鶊抑全®博士后資鋈会科木学护理要m-m-Jm^床Ml/极4^5‘_z

有多少白衣天使满怀激情为护理事业不断努力、不断耕耘, 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激昂的赞歌, 树立了一座又一座感人的丰碑, 为护理学科迎来了新的机遇, 为护理工作增加了新的内涵, 为护理事业创造了辉煌而美好的明天。为迎接国际护士节103周年, 纪念湘雅护理教育104周年, 祝贺湘雅护理本科教育20年,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秉着“传承天使大爱精神, 弘扬湘雅护理文化“的理念, 面向全院师生举办了“我与护理有约”征文大赛。体裁上除诗歌以外的任何形式均可, 字数不限, 围绕主题自拟题目;要求感情真挚、内容真实;并强调不得抄袭, 必须是原创。自征文通知发布之曰起, 全院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截至2015年3月20日, 共收到稿件21•篇。随后, 在全院师生的共同监督和院领导的支持下, 学院组织了相关专家、老师进行初审、再审, 共评出一等奖6名, 为;毛雨巷、杨佳欣、熊静雨、杨晨、胡双、朱读伟;二等奖11名;三等奖15名。学院领导与获奖代表合影“我与护理有缝文比赛颁奖伩式•;与护, 约:^比赛颁奖仪式2B WT:蓬_唐四元院长与一等奖获得者合影征文比赛组委会仔细研计大赛评审规则与护理有约”征文比赛颁奖仪式罗军飞书记与二等奖荻得者合影编._1王红红副院长与三等奖代表合影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r Mm a南穴芽M雅职理㈣理本雌业mu2oms1年, 征文大赛展现师生护理情i

&1S«B南穴芽SB雅JPil㈣方弘埋本概巨Uli&11120固3Ejp年, 成就护理本科学子卓ji Li2〇年来, 本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有坚实的医学和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 能在医院、社区等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 或者在医学院校从事护理教学、科研工作, 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的高层次护理人才的理念, 专业办学特色突出。一直与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泰国清迈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十余所国际名校有科研、办学的合作, 是湖南省出国护士培训基地, 具有丰富的国际科研和教学资源。着力打造了一批具备国际视野, 在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 在高等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 在国际护理人才市场能够展示风采的高级护理人才。2 () 1 () 年毕业生获得学位后合影优秀毕业生代表1995级毕业生-湖南省胂瘤1996级毕业生-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护理19%级毕业生-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到珊2000级毕业生-妒理学院副院长_李现红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刘翔宇部^护士长-邬巧玲2001级毕‘生-卫生政策博士后-郭佳2丨) 02级毕业生-湘雅二医院精神科护士长-2002级毕业生-湘雅医院中心ICU护士20 () 3级毕^k#:弗念德斯大学^tutelle汪健健长-孙士昌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师一王婧

护理专业本科 第8篇

1 护理学专业免疫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护理学专业免疫学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免疫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 是学生正确掌握各专业知识的基础。但从课程本身来看, 所涉及的知识面广, 免疫机制深奥难懂, 授课中难度很大;从学生角度来看, 长期以来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 不懂得如何学好一门课程, 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 对课程渐渐失去兴趣, 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相对于免疫学这样的基础课而言, 护理学专业学生通常更重视临床方面的知识, 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 越接近临床, 越贴近生活, 也越容易接受, 而这些都是免疫学课很难做到的。因此以上这些方面都影响到护理学专业学生对免疫学课程的学习。

2 转变护理学专业免疫学教学的观念和形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医疗条件改善和水平的提高, 对人才的需求也向高素质化转变,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基础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这就对基础医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基础教学应当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研水平、不同专业层次、不同社会需求来进行教学改革。目前教学改革工作仍处于尝试阶段, 不同院校或不同专业, 对改革的认识不同, 改革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改革的效果也不同, 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免疫学教学观念和形式的改革也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

2.1 重视教学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无论是教学内容、形式还是观念的改革, 都不能改变基础教学的性质。免疫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其教学的重点就应当放在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上, 重视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 使学生将来能够应用到本专业的学习和工作中。因此针对免疫学的教学, 应当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和更扎实的基础知识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让学生知道, 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对任何专业学生都是很重要的, 只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 只会使自己一知半解, 无法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想要完全学好本专业的知识, 就必须要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 另外通过学习各个专业的理论知识, 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 提高将来工作中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学生重视的前提是教师自身首先应当重视, 无论是备课还是教学, 都应当重视护理学专业免疫学的教学, 通过认真备课, 生动的讲解, 结合互动[1]和讨论[2]等形式, 将学生拉回到课堂上来。基础理论教学是非常枯燥的, 教师不好讲, 学生听不懂, 这是基础教学客观存在的问题, 因此提高教学实用性是吸引学生的另一种方式。为让学生易于接受, 可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而扩大学习范围, 多从生活中找到与免疫学的交叉点, 如疫苗、常见病、器官移植、过敏反应等, 增加教学的实用性,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2.2 转变授课角度加强课程融合

护理学专业的各个医学基础专业教学, 其难点就在于基础知识教学与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不一致, 多数学生认为基础课与本专业无关, 所以没有学习兴趣。但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远高于学习基础知识,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改进教学内容, 有条件的话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内容, 如果没有条件, 我们也可以在学习基础课的同时, 将实验操作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动画或录像, 吸引学生, 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和加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免疫学的教学中也应当加强免疫学与其他学科的课程融合[3]。过去我们只重视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免疫学教学, 所以都侧重于基本和重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结合相关临床疾病进行教学。但是现在的教学环境与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 尤其是各个专业纷纷独立出来, 如口腔专业、护理专业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思维, 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就应当进行与相关课程的融合。如何进行护理学与免疫学课程的融合就成为教学改革的难点部分,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教师应当了解护理学专业课的内容, 将免疫学教学与内科护理学等专业课联系起来, 让学生建立基础与专业的联系, 了解在护理某些特殊疾病的患者时也会应用到免疫学的知识, 这样就有可能增加学生对免疫学的重视程度。

2.3 开展专题讲座及课内外讨论

护理学专业的免疫学课时较少, 在有限的课时内又要占用大量时间来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而临床免疫学的课时就会减少很多, 有的章节甚至会被删掉, 这样在临床免疫学授课的时候, 都只能向学生简单介绍, 既无法满足一些学生的求知需求, 学过之后也没有什么印象,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 来改变这种状况。在临床免疫学部分, 可以一次课可以进行2~3个专题的讲座, 如以讲座的形式介绍自身免疫病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中的艾滋病, 移植免疫中介绍某个器官的移植等等。内容不限于免疫学, 可以结合皮肤病学、内外科学、病理学、解剖学甚至是内科护理学, 目的是让学生对这一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将来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会印象深刻。现代大学生无论从学习状态还是知识范围, 比起过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单纯的课堂授课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学生求变的要求较高, 因此教师自身在教学形式上也应进行改变。如在教学中可以先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相关内容, 由教师设计题目, 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的形式应丰富一些, 可以是小组讨论, 也可以是以演讲的形式, 也可以让学生撰写论文, 总之让学生远离枯燥的理论知识,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 这些都比单纯的教授理论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3 展望

基础教学是为其它医学专业服务的, 随着各个医学专业的发展, 其对基础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目前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必须要进行改革, 才能适应各个医学专业的发展。护理学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个学科, 因此护理学专业的各个基础课教学也应当尽快进行改革, 以真正适应护理学专业的需求, 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只有这样护理学专业才能稳步发展。

摘要:针对护理学专业学生普遍只重视护理专业课, 忽视医学基础课的现状, 对护理学专业基础教学中免疫学教学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免疫学教学形式和观念的改革等方面进行讨论, 使免疫学教学真正成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的基础。

关键词:护理,免疫,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勇, 李琼, 朱参胜, 等.关于护理专业免疫学教学的探讨.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7, 9 (1) :6~7

[2]张彩娥, 马仁福, 王淑娟, 等.讨论式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医学免疫学》中的应用.护理学报, 2006, 13 (6) :72~73

护理专业本科生元认知的调查研究 第9篇

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策略的知识的认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 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2], 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以帮助个人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但在医学院校, 没有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培训, 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 也很少见到结合医学课程对医学生实施元认知培养的研究报道。鉴于此, 如何以医学课程为依托, 加强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元认知培养, 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我们首先对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元认知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 旨在为以后将元认知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 进行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采用问卷的形式对2009级护理专业本科生 (国际交流方向) 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51份, 收回有效问卷46份。对调查信息采用百分比法进行统计处理。

2 调查内容

根据元认知的3个基本要素设置了10个问题, 以调查护理专业本科生在元认知意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3 调查结果

3.1 护理专业本科生元认知知识状况调查 (见表1)

3.2 护理专业本科生元认知体验状况调查 (见表2)

3.3 护理专业本科生元认知监控状况调查 (见表3)

4 讨论

4.1 元认知意识

元认知意识标志着一个人高层次的认知主动性。较强的元认知意识可使一个人自觉、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元认知知识, 掌握元认知策略, 加强对认知的指导、监测和调控, 从而提高学习成效[3], 并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愉悦的认知体验, 增强自我效能感, 激发和培育进一步掌握、运用元认知的动机和需要,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元认知的核心是元认知监控, 个体的监控意识基本能反映其整体元认知意识的强弱。

表3显示, 元认知意识不太强的学生占65.22%~84.78%, 元认知意识缺失的学生占6.52%~13.04%, 这直接导致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的缺失, 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行为的减弱, 因而必然影响认知效果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快速形成和提升。大部分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处于被动的朦胧状态, 感觉好像知道点什么, 但又不清楚;想要做什么, 却不知怎么做。由于医学院校没有开设认知心理学或相关的心理学科, 学生在认知心理上得不到老师的启发、指导, 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快速形成。在护理教育教学领域, 如何以医学专业课程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使学生将认知的主动性提升至元认知层次, 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4.2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体系的基础, 是有关认知活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知识, 可分为主体知识、任务知识和策略知识3类。主体知识是指认知主体关于自己作为认知加工者在认知方面的知识;任务知识是关于认知活动的任务要求方面的知识;策略知识则是关于策略及其为达到某种认知目的而有效运用相应策略的知识[3]。

元认知知识状况调查显示, 很清楚和清楚自己为了什么而学的学生占71.74%, 很清楚和清楚自己要为将来准备哪些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占65.22%, 很清楚和清楚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特点的学生占50.00%。这说明, 大部分护理专业本科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需要以及自身的学习方法和特点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必须看到, 这些零散的知识缺乏系统性、条理性, 对于元认知监控策略的指导和实施远远不够。而且尚有28.26%的学生不清楚或不太清楚自己的学习动机, 34.78%的学生不清楚或不太清楚自己的学习需要, 50.00%的学生不清楚或不太清楚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特点, 元认知知识非常缺乏, 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的瓶颈。如何以医学专业课程为依托, 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总结认知经验, 发现认知规律, 丰富元认知知识, 是摆在护理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另一个问题。

4.3 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是作为认知主体的人在认知活动中, 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感体验[3]。认知过程中, 任何一个认知者都不可避免地因经历困难而焦虑、烦恼, 因遭遇挫折、失败而痛苦、沮丧, 或因顺利、成功而欣喜、愉快。但不论是成功的体验还是失败的体验, 对认知者的作用都有两面性, 随着认知者的自我价值观、意志力和归因方法[12]不同而异。成功的体验既可提高内归因者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 也可使外归因者获得暂时的满足, 但无助于元认知能力的长远发展, 甚至使没有良好自我价值观者骄傲自满, 固步自封, 最终导致失败。而失败的元认知体验, 尤其是反复的失败体验, 虽然易使意志薄弱者产生挫败感, 导致自我效能感下降, 但也可使意志坚强者在失败和挫折中总结教训, 从反面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认知规律。

从调查结果看, 17.39%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有效的认知策略, 即归因于自身内在的认知能力, 这对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元认知意识的激发都有着强烈而持久的推动作用;而63.04%的学生的认知体验只是建立在成功的表面, 19.57%的学生的愉快体验源自于外部的奖励性刺激, 这种成功体验所产生的刺激和推动作用是弱而短暂的。鉴于此,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何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 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元认知体验, 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逐步丰富元认知体验, 激发元认知热情, 进一步强化元认知动机和元认知意识, 推动自主学习能力的良性发展, 也是有待护理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者研究、解决的问题。

4.4 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监控是指在认知过程中, 认知者通过对认知主体能力水平、认知对象特性的分析, 根据认知任务制订认知计划, 确定认知策略;认知活动开展过程中, 对认知过程的各要素、各环节尤其是认知效果进行实时监测评估, 并将评估信息反馈给认知者, 认知者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节认知策略, 使认知过程的各因素、各环节相互协调, 以达到最佳认知效果, 保证认知任务的完成[3]。元认知监控是一个动态的、随认知活动滚动前进的反馈、监测、调控体系, 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 也是元认知的目的, 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构件。

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的元认知计划策略、对认知主体的监控、对认知对象的监控、对认知成效的测评、对认知策略的反思和调控等方面的意识和行为都比较弱。在没有良好的元认知监控状态下, 认知过程的各要素、各环节无法进行良好的协调、整合, 处于无序的活动状态, 认知效率较低;认知者不能自觉、主动地总结认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不能有意识地去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元认知知识的积累速度很慢;由于学生缺乏元认知监控意识和实施技能, 无法体会运用元认知策略对认知进行监控的效力和魅力, 学生不能将成功归因于元认知, 导致元认知体验的贫乏。这些都将导致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缓慢, 严重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和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重要的在于护理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中, 指导学生通过实例完成认知监控的每个环节, 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掌握元认知监控策略和技能, 逐步将这些知识、技能内化并学会运用, 通过有意识地努力, 最终将认知水平提升到元认知层次, 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和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使学生从被动、茫然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头脑清晰的开拓进取者。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Flavell.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M].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81.

护理专业本科 第10篇

1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养生、疾病的预防、治疗疾病用药的副作用愈来愈重视。而祖国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 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 在这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从古到今重视整体观念、天人合一、治未病的思想, 许多中药经研究能调节人体免疫系统, 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还有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 例如中医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耳穴等护理具有现代护理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目前社区护理正在蓬勃发展, 众多老年人迫切要求了解传统的中医护理知识。许多传染性疾病正在危害人类健康, 例如甲流、手足口等疾病, 这些传染性疾病重在预防, 而中药在这些方面发挥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为人类疾病的预防及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课程设置的体会

一般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能在各级医院、基层、农村医疗单位从事临床护理及预防保健、社区护理等工作。而中医是我们国家的瑰宝, 在疾病的临床治疗、护理、预防保健、社区护理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出的护理人才, 应该在掌握现代护理观的基础上, 掌握最基本的中医护理知识, 更好地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发挥中医护理特色, 以满足社会对中医的渴望, 适应当前社会医学的形势。然而目前很多医学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将中医护理学设置为考查课、选修课、甚至不开设这门课程, 那么培养出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连最基本的中国传统医学知识都不懂, 或者了解的很少,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该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的缺乏或缺陷, 就很难适应目前社会医学的形势。建议医学院校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本专业师资状况水平, 逐步开设这门课程, 并逐步将中医护理学列为选修课、考查课、考试课课程体系

3 中医护理学教学体会

3.1 加强中医传统治疗与护理方法的教学与实践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 预防保健及社区护理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一方面, 同时也是用人单位看重的重要知识领域。然而在预防保健及社区护理方面, 中医传统治疗及护理方法例如针灸、推拿、刮痧等, 疗效较好, 较西医预防及治疗无明显的副作用,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社区的喜欢, 已经成为康复保健治疗的重要部分。鉴于此医疗护理人员就需要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知识理论体系, 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因此, 在课程中就应突出对中医传统治疗与护理方法的学习, 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并且加大针灸、推拿、刮痧等方法的实践力度, 可以到实习医院进行见习观摩。

3.2 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即PBL教学, 是以教师为引导, 以学生为中心,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基于本科生思维能力较好, 反应较为敏捷, 自学能力较强的特点, 可以将中医内科疾病的护理采取此方法的教学。具体是提前选出病案,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将病案及讨论的问题告诉学生, 让学生进行自我收集资料。几天之后进行病案分析与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患者病因病性、辨证分型、邪正盛衰、治疗的原则, 从而提出该病人护理对策、健康指导等内容,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对问题进行补充或纠正。

3.3 提到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大多西医院校将中医护理学设在西医基础医学之后, 学生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等实证科学之后, 将会不适应中医的思维模式, 认为中医难学、较为枯燥乏味、甚至认为中医是唯心的, 缺乏科学性, 对中医的学习缺乏兴趣。鉴于一方面例如在导论章节强调中医存在的必要性, 中医及西医在治疗疾病上的区别及各具的特长, 阴阳学说的科学性、甚至国外医学专家潜心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现状, 还可适当介绍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成果, 来激发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以及自发的对中医产生热爱, 让学生了解中医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医学的认同感。一方面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上要下功夫, 多穿插图片, 视频等进行教学, 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理解。例如在阴阳学说章节加入阴阳太极图, 五行学说章节插入现实生活中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 四诊章节中插入不同病人的舌苔、面容以及脉象的图片, 中药插入讲中药的彩色图谱, 方剂插入方剂中每一味中药的图片, 以上这样就更加简单、直观的容易被学生所掌握与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 在中医护理整个教学环节中, 最好将西医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直击2010本科新专业(二) 第11篇

上一期,笔者为大家介绍了“纳米材料与技术”“生物制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从这几个专业的就业领域来看,已经形成高度的市场化。本期,就让我们继续走近高科技专业。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十世纪计算机科学的一项伟大成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目前。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也终究是虚拟的,它与人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隔离开来的。在网络中,很难感知现实世界,时代呼唤着新的网络技术。传感网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新网络技术。从目前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果来看,不难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传感网络将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传感网,指的是将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是不是听上去有点似曾相识?没错,传感网又可以被叫做“物联网”。而传感网技术,正是物联网涉及的各项技术中最为关键的一项。

传感网技术。主要由传感器、通讯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构成,具有实时数据采集、监督控制等功能。凭借这种技术,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各种环境、设施及内部运行机理等成为可能。如何理解“实时”一词,是弄清传感网技术概念的关键。举个简单的例子:手机、电脑等设备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地图、天气等资料,前提是这些资料必须已经存在于你所访问的服务器上。而传感网不同。如果你身处火灾现场,传感技术会通过周围已经布好的传感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迅速为你制定出一条最佳逃生路线(这些可不是能事先能准备好的数据)。借助传感技术,消防员也不必挨个房间寻找被困的人,从而能更高效地灭火、施救。正因为这种特点,传感网技术被美国《技术评论》评为未来改变世界十大技术之首,并指出信息时代将从“网络就是计算机时代”进入到“网络就是传感器时代”。

在无线传感技术方面,我国的研究几乎与发达国家是同步启动的,并且侧重方向也有所不同。本世纪初以来,国内的许多高校也掀起了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热潮。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纷纷开展了有关无线传感网络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因此,同学们大可不必因担心传感网技术这个新专业课程太难或者太新而不敢填报。

其实,教育部开设传感网技术专业。除了响应国家政策以及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我国在传感网络这一块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模仿式应用为主体,应用效果体现不足;基础技术研究不足,标准制定进程缓慢……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着未来几年内出现的传感网技术专業人才来解决。

在民用方面(这也是同学们未来主要的就业阵地),传感网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等领域。国内从事传感可应用的大企业目前为数不多,小企业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这里不——细说。只列举几家,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在专业学习中有所侧重,从而在将来就业时能更有优势。

1.北京鼎天软件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经承担扬州电子政务和扬州应急指挥系统;2.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智能交通方面的工程,已经承担上海市内、外环智能交通工程;3.嘉兴中科无线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在数字航道、城市应急系统、机场监控等方面有较好的技术背景。另外,沈阳东软、北大青鸟、亿阳信通等企业也传感网应用方面有所涉足,当前主要在电子政务方面,同时也在向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拓展。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海洋的重要性是始终如一的。尤其在世界面临资源缺乏的压力下,海洋产业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核心技术,在整个海洋技术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发展迅猛,各种配套技术和装备呈日新月异变化态势,极大地推动了海洋开发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拓展。

新设立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内容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化学、药物资源开发技术。由此可见,这个新专业的综合性非常强,它涉及的内容似乎是将以往的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药学等诸多学科整合到一起。

难道这又是一个形式大于内容的“万金油”专业?我想,第一次看到的同学都会有这种想法。其实不然,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首先,这个专业的课程不是简单拼凑在一起的(海洋资源,确实包含着方方面面)。每个方向都可以单独存在,并且有对应的就业市场;其次,我们更应该关注以往的海洋相关专业没有的新内容。如海洋油气、海底采矿、海水淡化、海洋能开发等,这些方向在国外已经是热门行业,有着相当不错的就业前景。

海洋油气开发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其产值已占世界海洋经济的60%。特别是当前的海上油气开发已经向深海延伸,更需要高新技术作为支撑:1.油气勘探技术;2.深水海面采油技术;3.水下作业技术。我国海洋油气产业10年中约增长18倍,2010年熔盛重工建造的亚洲第一艘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1”顺利出坞。也标志着我国即将进入海洋油气时代。

海底采矿大洋底散布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太平洋的储量约1.7万亿吨。锰、镍、铜、钴的储量分别为陆地的52、83、9、359倍。而且使大洋采矿成为一种产业,业界专家认为至少还需要20年,其发展潜力可见一斑。

海水淡化海水占地球上水量总体的97.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世界缺少淡水的压力越来越大,而通过淡化海水取得淡水是人类的一个自然选择。

海洋能开发海水运动和温度、盐度的差异分布。蕴蓄着巨大的能量,温度差、盐度差、潮汐、海流均可被利用来发电。如今,潮汐能的开发已经达到了工业应用水平,而海流、盐度差等作为能源利用,由于技术问题仍未达到实用化、商业化水平。

开发海洋对工程技术有高度的依赖性。辽阔的海洋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无疑为海洋工程技术(其中又以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为主导)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实践证明,

没有海洋工程技术的创新或高技术的突破,就没有海洋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就不能充分开发海洋,也就不能实现海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是海洋大国,但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许多关键技术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依赖进口,以致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深海技术装备制造业、深海采矿业等深海高技术领域,我们还有许多技术难以突破。一旦有所突破,势必带来巨大的产能。而实现突破的机会,就可能产生在你手里。同学们,如果你热爱海洋,并乐于奉献,那就赶快加入其中吧!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除了上表中的5所学校,长春工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以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也获准开设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随着我国自然环境承载力下降与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需求和外贸出口迅速增长等都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支撑。目前,我国每年消耗的矿产资源总量已达60亿吨,对重要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已导致我国在石油、铁矿石等资源领域对外依存度超过50%,使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制于国际市场。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刘强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利用再生资源与原生资源相比,由于省去了矿山开采、烧结、冶炼等能耗大、污染重的生产环节,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显著。可见。要改变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状况,就要充分重视对于废旧物资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再利用。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主要包含两类:一是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括产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二是再生资源利用,主要包括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前一类综合利用工作在我国已开展多年。利用量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面临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第二类,伴随消费升级而来的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如此看来,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也算是“产业升级催生新兴专业”的典型之一。该专业的诞生。旨在为社会培养循环经济、再生资源等领域的急需人才,满足“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等国家决定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的需要。

目前,美国的再生产业规模目前己达5000亿美元,超过汽车行业,成为美国最大、就业人数最多的支柱产业。2008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超过8000亿元。然而,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问题:规模化利用程度不高;再生利用技术水平低,关键技术急需突破等。其中,技术水平的局限是关键。

护理专业本科 第12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独立本科段教育,调查分析

为了适应社会需要,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专门在高职高专院校设置了独立本科段教育, 为在读专科生提供了学习机会, 使其能在同一学习时间内获得专科、本科“双文凭”, 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校是甘肃省教育厅自学考试委员会经过考察评估后, 第一批进行试点的11所院校之一。我校于2004年开始, 连续开展了7届护理专业独立本科段教育。经过多年实践, 已有1 000余名学生参加了该种形式的学习, 相继获得了本科学历, 拓宽了知识面, 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大部分学生未能参加独立本科段学习, 我们就这一问题在护理专业学生中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我校2007、2008级护理专业26个班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65份, 收回有效问卷865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0%。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匿名调查。问卷分为2部分, 第一部分为学生一般情况, 第二部分为学生对独立本科段教育相关情况的调查。每题均设计多项备选答案以供选择。

1.2.2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 实验数据用百分构成比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调查的865名学生, 均为我校三年制护理专业普通专科二年级和三年级在校生, 其中女生843名, 占97.5%, 男生22名, 占2.5%;农村学生752名, 占86.9%, 城市学生113名, 占13.1%;年龄为20~23岁。

2.2 参加独立本科段教育情况

2.2.1 参加独立本科段教育人数

被调查的学生中, 有314名学生参加了独立本科段学习, 占36.3%;未参加551名, 占63.7%。说明大部分学生尚未参加独立本科段学习。

2.2.2 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学历的需求情况 (见表1)

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历不满意, 希望能通过独立本科段学习提高学历, 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在临床实习后, 深深感到学历与工资、晋升职称、医院的重视程度等有直接关系, 加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很辛苦, 很难保证学习时间、精力的长期投入[1]。他们目睹了带教教师为提升学历所付出的艰辛, 既要履行岗位职责, 又要兼顾家庭, 还要完成本科学业。因此, 学生认为在校完成本科教育是最好的选择。

2.3 学生未参加独立本科段教育的原因

有551名学生尽管有通过在校参加独立本科段学习提高学历的愿望, 而未加入其中, 主要有以下原因。

2.3.1 经济条件不允许 (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学生

来自农村, 家庭经济条件不佳。有303名学生因经济条件不允许, 未参加独立本科段学习, 占55.0% (303/551) 。参加独立本科段学习的学生, 每年同时要交纳专科和本科学费, 这种“双学费”使大多数家庭一时无法承受。因此, 经济状况是制约学生参加独立本科段学习的主要因素。

2.3.2 担心不能完成学业有139名学生担心不能完成学业, 占

25.2% (139/551) 。独立本科段教育是全日制在校生同时攻读专科和本科课程的一种学习模式, 因学生志向、毅力、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的差异, 其面对独立本科段这项额外的学习任务时表现不同, 部分学生望而生畏、心有余而力不足, 缺乏自信心。2.3.3不了解独立本科段教育有109名学生因不了解独立本科段教育, 未参加独立本科段学习, 占19.8% (109/551) 。说明学生缺乏对独立本科段教育有关政策、形式、学习过程、考核形式等方面的了解。

2.4 历年参加独立本科段教育学生课程过关情况 (见表3~5)

调查结果显示, 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国家统考8门课程的过关率逐年提高, 但总过关率不高;另外, 学生过关课程门数差异较大, 有的学生一年能过6~8门课, 有的只能过3~5门课。学生的课程过关率也会影响其参加独立本科段学习的自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掌握情况较好。因为护理专业的专科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重视护理技能教学, 日常训练较扎实, 这给参加独立本科段教育学生参与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奠定了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论文答辩过关率不高, 说明学生科研能力较差, 缺乏撰写论文、总结工作经验能力, 这与专科教育阶段不开设护理学研究课程, 本科阶段的护理学研究教育不够有关。

3 对策

3.1 改革收费方式, 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将每年9月份一次性收学费改为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2次收取, 以缓解学生家庭经济压力, 满足学生参加独立本科段学习的需要。

3.2 设立奖学金, 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学校拿出一部分资金, 专门为独立本科段教育设立奖学金, 根据学生每年2次参加国家统考课的过关情况, 将奖学金分为4个等级, 给予表彰奖励。使部分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学生也能顺利完成本科学业。

3.3 提供优质服务, 使学生了解办学模式

为了让护理专业全体学生充分了解独立本科段教育, 采取4项措施: (1) 新生报到致家长一封信, 让家长了解独立本科段教育模式, 以取得家长的支持。 (2) 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平台, 使他们了解独立本科段学习模式。 (3) 工作人员与学生互动, 对学生不了解、有异议的问题进行答疑。 (4) 将独立本科段教育的有关政策、教育模式、学习方式、考核情况等以问答形式制作成展板进行专题介绍, 使学生及时了解具体情况, 避免错过学习机会。

3.4 抓好教学质量, 提高课程过关率

3.4.1 抓好课堂教学

将独立本科段与专科段教学计划与大纲进行对比, 对相同科目、相同内容进行融合, 制订本科教育实施性教学计划, 认真落实。利用晚自习、周末开班上课, 不影响专科段课程教学, 保证学生能参加独立本科段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

3.4.2 抓好考前辅导

在国家统考课程考试前, 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安排一定时间, 对开考科目进行集中辅导, 对学生平时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对题型、考点、答题技巧等进行训练, 使学生做好考试准备。

3.4.3 把好论文质量

加强护理学研究课程教学工作, 使学生掌握护理科研基本方法, 加强论文书写技巧训练, 开放电子阅览室, 提高学生科研写作能力。在学生完成了独立本科段教育的全部课程后, 为学生安排指导教师, 对选题、内容设计、收集资料及答辩等环节进行指导, 并帮助学生修改论文, 提高论文质量和科研水平。

3.4.4 练好实践技能

在每次的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前, 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进一步规范技能操作程序和手法, 力争使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临床实践技能。

总之, 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建设高水平护士队伍的基础。在高职高专设立独立本科段教育, 是在校专科层次护理专业学生提高学历, 促进护士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为学生做好各项服务。

参考文献

上一篇:题设问题信息下一篇:语言意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