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

2024-05-10

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精选10篇)

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 第1篇

一、科学预设,归还课堂小结的空间

通常来讲,课堂小结只需要控制在5 分钟之内即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环节可以就此在课堂教学中抹去.实际上,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并非没有意识到课堂小结的存在性,只是对它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经常让随堂训练、新知拓展等设计环节所占用.要真正保证课堂小结这个环节能发挥既定的作用,数学教师必须进行重新的教学设计规划,让短暂但精彩的课堂小结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绽放光彩.例如,在教学《二次根式的乘法》这一课时,大多数教师会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计算来引导学生逐步推出“二次根式乘法”的基本法则,即而后就进入一系列的随堂练习中,包括计算法则的巩固计算以及利用计算法则进行化简、解题等.但并非每一个教师都能控制住随堂练习的节奏,实际上,很多教师会由于学生练习的变化而不得已延长练习和讲解的时间,往往到下课铃响还未完成这一环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练习进行训练,不应让过多的练习时间占据本应属于课堂小结的空间,让教师能够利用短暂的几分钟引导学生凝聚零散的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二、巧妙留白,延伸课堂小结的“臂展”

调查显示,很多课堂小结的教学行为大体上偏向于单一性的知识总结,这种纯粹罗列新知的小结方法虽然能够对新知巩固起到良好的作用,但并不适用于任何课型和课时.因此,在这种单一方法主导下的课堂小结教学,常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从而迫使他们采取冷漠的态度来应付.课堂小结更为重要的任务在于是否能够为学生设置巧妙的留白,帮助学生拓展已有的数学知识面,让初中生的数学“臂膀”伸得更长.例如,在教学《绝对值》这一课时,教师基本上都会借助温度计观察、数轴认知以及气温排序等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绝对值的概念、绝对值的求法以及如何运用绝对值来判断有理数的大小关系等.所以,课堂小结基本是采取概念重复和强化的方式进行,没有为学生留下任何学习上的悬念和空白,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小结中消极对待.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绝对值》这一课,我们可以留下一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哪些等,还可以设置一些课后探究情境,如让学生充分观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绝对值模型”或“绝对值问题”,并将其改编成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同伴,等等.

三、创新方法,增强课堂小结的效能

课堂小结的核心取向不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将新授的数学概念、原理、公式或原则背得滚瓜烂熟,而在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新知,收获课堂小结的最佳效能.因为课堂小结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匹配性.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新型的课堂小结思路和环节时,应当在具体研究学情和课型的基础上,选择课堂小结的最佳匹配方法,可以是单一式的,也可以是多种方法的交替或结合使用.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时,这一课主要是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知识点.为此,课堂小结可以采用直接的知识回顾法,引导学生快速回顾“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推导过程,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印象.另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实际问题探究法进行小结,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对本课知识,甚至旧知进行比较全面的复习.如,有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圃,主人想在花圃中修几条小路,如图所示,已知AB=15m,AD=12m,BC⊥AC,你能利用所学知识求出小路BC、CD、OC的长吗?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

这种小结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能让学生再次充分地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进行解题实践.

总之,课堂小结不仅能够起到总结、强调、延伸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作用,而且有效的小结方法和内容的运用能让学生触碰到更多难以想到的惊喜和奇妙.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小结作为一个核心环节来对待,创新小结方法,巧妙地设置各种悬念,提高课堂小结的效能.

摘要:课堂小结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不仅能起到总结、延伸数学知识和经验的作用,而且有效的小结方法和内容的运用能让学生提高与发展数学的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 第2篇

一、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教师而言,它是对“教”的一种回顾

当我们进入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时,当我们面对学生提问“今天有何收获”时,学生在思考。教师也应当回顾,“这堂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课堂小结对于教师而言,应是一种回顾,回顾每一个教学环节,思索每一个教学细节。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此时,课堂小结犹如一面镜子,折射着这堂课亦或暗淡亦或闪耀着明亮的光辉。

2、对学生而言,它是对“学”的一种深化

虽然是简短的几分钟结语,对学生而言。却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把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课堂小结形式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常用的类型有:

1、知识梳理型

这是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①概括式的小结

例如,初中几何中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把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列出来,使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知道,有哪些条件可选,使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能力得到提高。

②问题式

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结构。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可为: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然后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加以提问,学生逐一解答。

③对比式小结

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似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似的内容得到了区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堂所学的内容的理解。

2、互动性小结

可先让学生比收获,教师加以补充,再谈疑惑,教师解答,然后提建议。教师和同学针对自己的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对当堂课内容基本都能消化。这样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课堂小结的特点

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述一下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极好的一种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小结应围绕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而展开。

1、课堂小结要简明易懂

在设计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语言精炼。

2、课堂小结要有目

3、课堂小结要有引导性

在小结时,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小结或通过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多加思考,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堂小结可为: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请你说一说。

4、课堂小结要有针对性

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将新学的数学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非常精彩,教学资料积累丰富,教具卡片准备充分,但其中作为总结与反思的“课堂小结”往往被忽略。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课堂小结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体现形式与作用。

一、一句话总结全节内容,加强学生记忆与理解

在学习“单项式的认识”这节课中,同学们根据单项式的概念进行了多项练习,逐渐熟悉后,大家争先恐后的列举出了各式各样的单项式,教师都一一记录在黑板上,并适时地给予评价与鼓励。临近下课时,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同学们,单项式的个数是无限的,形式多样,但主要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单个数字,单个字母,数字与数字的积,字母与字母的积,数字与字母的积,如:2、a、2×5、ab、2a”。把学生列举的单项式都进行了上述分类,适当进行补充。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在无限个单项式的海洋中感到茫然之际顿时看到了海岸线,提高了知识,增强了理解判断能力。

二、启发学生归纳知识结构,引起学生的共鸣

古罗马数学家鲁达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的难点内容。几个回合下来进入课堂巩固阶段,李佳欣同学看着练习题还是难以下笔。师:“同学们,佳欣同学胸有成竹,不动笔就想出答案了。”李佳欣同学满脸通红说:“老师,我……”师:“好,佳欣同学,该题属于哪类数学问题?涉及哪几个数量?”佳欣:“路程问题中追击问题,涉及到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师:“完全正确,题目中已告知甲乙两人速度,所求的问题是时间,设为未知数。甲乙两人所行的路程相等吗?”佳欣同学:“相等,即甲行的路程等于乙行的路程。老师,我会了。”师:“很好,那上黑板来解答给大家一起看吧!”李佳欣很快就写出了正确解答过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地掌声。师:“同学们,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主要有哪些步骤呢?”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①审题,建立数学模型,设出未知数;②写出等量关系式;③列出方程;④解出方程;⑤检验并作答。

三、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堂课快结束时,教师进行了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运用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进行运算来判断该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与直角有关的物品,这些物品中的直角是否很规范呢?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进行验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课后,大部分同学都对身边的“直角”进行了探索,积极踊跃,兴趣盎然!让学生体验生活问题教学化的过程,感受教学就在身边。这就是学生的一个学习巩固的过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将知识与技能通过这个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的能力,享受情感上在此过程中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四、类比归纳小结

类比小结是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之一。例如:新旧知识的比较(如方程与代数式、解方程与解不等式),易被混淆的知识的比较(如非负数与正数、互为相反数与互为倒数),对立知识的比较(如乘方与开方、定理与逆定理)等。也可跨学科进行类比,例如学习“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时,引入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平常耳熟能详的古诗也包含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全面深刻地理解和巩固知识。

五、编歌谣小结

对于一些步骤较多,结构复杂,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不能仅仅是对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小结,要求学生死记牢记,更多的是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教授“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编成这样的歌谣:“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又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可以这样小结:“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可以,两组对角才能成。”这样,一下子就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娱乐化,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小结起到了“别样红”的效果。

总之,课堂小结很短,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课堂小结方法多种多样,如何合理的运用,提高课堂小结实效性,需要我們广大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明确任务,抓住重点,方式新颖,突出成效。完善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尾声再掀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参考文献:

[1]李祥.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实效性研究.《考试周刊》,2013(13)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环节不容忽视 第4篇

一、谈收获

我们学校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教学, 所以在这一环节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小组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回顾通过一堂课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技能, 学到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对整个课堂组成要素和学习过程的看法, 并要求学生尽量用知识的框架形式叙述出来, 一个小组回答完毕, 其他小组还可以进行补充.

比如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节后进行课堂小结.我首先由小组讨论学完本节课的收获, 讨论结束时我请一名同学回答, 他说:“这节课我学会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方法1:两角对应相等, 两三角形相似. (包括平行线得相似) 方法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两三角形相似.方法3:三边对应成比例, 两三角形相似.另外我觉得使用哪种方法要看题目提供的具体条件而定.”这名同学刚说完, 其他小组就立即有补充:“我们小组讨论觉得,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的数学思想, 和全等三角形联系起来记忆, 有SAS、AA、SSS, 只不过把原来的对应边相等改成对应边成比例, 说理的时候也可以仿照全等的方法先寻找题目提供的条件再结合图形寻找隐含条件, 如公共角、公共边等.”我正为学生们的高度概括感叹时, 又有小组准备发言:“我们小组还觉得探索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应先分析两个三角形中已具备哪些条件?还缺什么条件?如果题目已有一角对应相等, 可再找另一角对应相等或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如果已有两边对应成比例, 可再找这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或第三边的比值与前两对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如果出现平行线, 可找‘A’型的相似三角形或‘X’型的相似三角形 (前面在教学中提过这两种类型的三角形) .”我很欣慰我的课堂小结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 这样我的学生可能就只能记住书上强调的几种方法, 而不能产生这么多的智慧火花.我想这样的方式让他们真正地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而且在这种不断的训练下他们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设疑解惑

本环节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1) 由学生提出在本节课学习中的疑惑和不懂的问题, 老师做解答; (通常这个时候学生不太愿意提问题, 还有待日后的教学中改进) (2) 由老师提出问题, 学生来解决.我的问题就来自在上课过程中发现的学生解题过程中最典型的错误, 我先以板书的形式展示错误做法, 然后由全班讨论帮其解决.初中数学中有许多题目, 其求解思路不难, 但在解题时, 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刻, 对问题考虑不周全, 凭经验想当然导致思维障碍, 通过课堂的及时解决, 剖析易错原因, 能很快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

比如在学习分式加减运算时, 如果不能细心地处理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对约分、通分不能熟练掌握, 就容易出现一些计算上的错误, 在课堂小结时, 我在由学生归纳总结出分式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后就个别同学错误进行板书如下:

提问:上面解题过程中有什么错误?很快有学生回答:“第一个错误是符号的错误, 1-x变成x-1时因为它们是相反数应该要改变符号;第二个错误是在变成同分母加减时把分母去掉了.”我又提出我们在碰到相类似的运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有同学回答说:“ (1) 变为相反数时要改变符号”下面立即有学生回应:“不对, 那要看是奇数次幂还是偶数次幂.”该同学立即纠正:“对, 变为相反数时如果是奇数次幂则改变符号, 偶数次幂则不变; (2) 不能把分式加减运算和方程的去分母混淆, 要保留分母, 分母不变, 分子相加减.”通过这样的形式, 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时间里, 及时地帮助一些同学纠正了错误.

三、组内成果汇报

由小组长快速统计组内成员完成课堂练习情况, 并向全班进行汇报.由于我校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已经形成, 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较强, 全对的小组成员通常很兴奋, 这时我就提出建议希望同小组的能够互相帮助, 再下节课上能够有好的表现, 通过小组的力量帮助一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我准确地知道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掌握情况, 并且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同学进行适当的辅导.

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 第5篇

摘 要:数学科目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小结是对整节课堂的回顾、总结与反思,因此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课堂小结,采用科学先进的课堂小结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突显教学成效。本文通过对课堂小结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简要介绍几点课堂小结常用方法,希望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课堂小结 常用方法

在每堂课程或者每一个重点概念、公式、性质等内容讲授完结,教师应该对上述内容进行提炼与归纳,这个过程被称之为课堂小结。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是关键环节,也是重点环节。课堂小结是教师对一节课中主要内容、重点内容以及难点内容的概括总结,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具条理性与系统性,能够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弥补,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希望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对课堂小结加以重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一、课堂小结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每堂课程或者每个章节讲授完成后,教师会以文字、表格或者图形等方式来进行归纳与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将数学知识结构系统化、条理化的串联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对学生日后学习数学科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其次,课堂小结由于是对之前所讲内容的回顾,因此在回顾过程中,可以使教师重新反思之前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疏漏,从而对这些疏漏进行补充,以达到知识的完整性[2]。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有时教师的思维没有灵活运作,没有及时回应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或者回应的效果差强人意,这时可以利用课堂小结的时机重新对学生生成性问题进行回应,有助于弥补其中的不足。同时,在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时,学生也会对自己进行反思,发现自身学习方向、方法的错误,找到自己不能完全掌握的问题,从而在课堂小结时,再让教师仔细进行讲解,以达到知识的深入内化。

最后,数学科目是初级的科学科目,因此逻辑性、系统性以及连贯性较强,并且数学知识还具有理性化、概念化、抽象化等特点,导致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往往难以形成数学知识结构框架。而通过教师的课堂小结,往往能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将以往学习内容与现在学习内容进行联系,避免学生将个别知识点遗忘,从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3]。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方法

1.归纳式总结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式总结方法是课堂小结的常用方法,一般是在教学内容结束后,利用课堂剩余时间,教师将本节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学习思路以及各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纳与总结,从而通过语言阐述与板书绘制图形等方式表现出来,以便突出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掌握知识内容。归纳总结法的优势在于既能够将各知识点进行完整归纳,又能够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

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平行四边形》的内容时,教师将平行四边形的构成条件一一罗列,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平行四边形的构成条件形成系统认识,然后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构成条件来识别哪些图形属于平行四边形,从而使学生对平行四边的知识概念加深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对比能力[4]。

2.悬念总结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为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做好基础。在课堂小结中适当引入悬念总结法,用问题去刺激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精神,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实数》一节时,教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来说一说20/7是无限循环小数还是有限小数?”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器计算后说:“20/7的结果是2.857142857,所以是有限小数。”教师微微一笑又说:“那你将计算器上的小数位数设置为5位再看看。”该生通过设置后得出结果是2.85714,然后恍然大悟,原来计算机默认的小数位数为9位,所以显示的是有限小数[5]。最后学生经过用笔计算得出结论,原来20/7是无限循环小数。然而教师又问:“同学们再算一算的小数形式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1.414213562;有的学生说是1.414;也有说1.41421的;还有学生因为已经有了之前计算器位数设置的经验,所以选择用笔来计算。然而,最终教师进行揭秘,上述学生们的结论都是错的,因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无法写出它的具体小数形式。于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代入之前所学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知识进行推理,最终得出结论是无理数。利用这种带着问题去总结的方式,有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3.活动总结法

中学生正处于爱玩好动的阶段,如果一味以讲授的方式来进行总结,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活动总结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方式来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几何图形初步》一节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临时教具,如教材书本、钢笔水瓶、保温杯、篮球、多边笔筒等;再让学生们根据这些教材绘制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形、多边形等。通过这种活动总结方式,使学生们在绘制过程中,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小结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重视课堂小结的设计,采用恰当的课堂小结方法,从而使课堂小结能够生动有趣,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此外,教师还应遵守课堂小结原则,要保证其科学性、目的明确性,并组织好语言,使总结内容干练、不拖沓,从而突显课堂小结的启发意义与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方法运用刍议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小结 方法运用 有效教学

构建教育学认为,课堂讲解是由众多环节、众多理念、众多方略组建而成的实践体系。其中,课堂小结是整节课整体效果和表现“总结陈词”的阶段,它是构建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课堂小结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让学习对象对教材知识要义、解题策略的认知和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传统教学活动中,课堂小结活动“任务”经常由教师直接“代替”,“到嘴到肚”地直接将本节课教材内容要义“灌输”告知给学习对象,导致学习对象在被动接受中,缺乏动脑思考主动意识,也不利于他们对学生学习实情的及时、准确掌握。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活动中,要实现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画龙点睛”的陈述、“引人深思”的小结等目的,就必须科学实施课堂小结方法手段。鉴于上述感触,笔者现就如何进行课堂小结做探讨。

一、通过数学问题进行课堂小结

教育实践学指出,解决问题,其本质实际就是巩固强化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技能的发展过程。找寻解法策略,本质是梳理归纳已有数学内容的实践活动。学习对象有没有掌控本节课要点精髓,可以通过实际解决活动的反馈情况进行实时了解。教师可以在具体操作中,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为引领,根据课本知识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设置和提出问题,组织初中生进行思考分析,开展实践活动,让初中生在自主实践或合作讨论等过程中,带着问题总结归纳,巩固强化课堂教学要义。如在“矩形的性质”教学活动总结环节,教师借助问题载体,通过设计如下问题的形式进行该节课的课堂小结:

1.请同学们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形状具有矩形的特征?

2.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矩形,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判定呢?

3.请同学们说说你对矩形性质的感受和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时,运用问题开展小结活动,要结合初中生个体之间的学习情况,不能设置“超越”他们认知实际的问题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学习情况,设置具有层次性、递进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全体初中生获取实践时机,获得成功快乐。

二、通过设计图表进行课堂小结

数学学科知识要点抽象、复杂,知识点严密、深刻、丰富。学生在学习认知和探究研析时感到较困难。图标符号能够将深奥、复杂的事物进行形象、直观的体现和呈现。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结尾环节,教师在总结本节课所教、所学数学知识内容时,可以将事先制作好的数学图表进行展示,组织初中生根据图表内容,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提炼”,开展完成图表的填写活动,在图表填写中归纳总结数学学习所得,进而巩固所学知识。如在“菱形的性质”一节课的课堂小结时,教师设计关于菱形性质的空白图表,展示呈现给初中生,组织初中生根据图表内容,进行独立填表活动。初中生在填写菱形表格的过程中,对菱形的边、角、对角线的特征进行了再次巩固和强化,既培养了初中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又提高了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素养。又如在四边形章节复习课中,教师引导初中生结合四边形学习活动所得,提出让初中生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四个图形,按其内涵外延特性,进行图表制作活动,以此让初中生对特殊四边形的从属关系及内在特性有明晰、科学的认识。

三、通过当堂测验进行课堂小结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高效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习对象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助力他们提升自身数学素养。当堂测验,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检测教学成效的有效途径。初中生对某一知识点认知和掌握情况,可以通过习题完成情况予以呈现。教师应将当堂测验作为课堂小结的一种有效方法,帮助初中生及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当堂测验课堂小结的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教师在测验习题的设计中,可以在设置本节课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基础上,融入下一阶段需要学习的习题,为预习下节课的新知埋下伏笔。

四、通过前后联想进行课堂小结

各个知识点之间具有深刻、密切的关联,从而构建成系统、复杂的知识架构体系。教者在总结归纳活动中,应结合知识要点的密切关联特性,组织和指导他们进行前后练习、前后联想、前后对比,从而准确认知要点“本质”,在由此及彼、类比对比中达到巩固总结之功效。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讲解结束时,教者可以组织初中生联系以前所学的有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内容,引导他们初中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与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二者之间内容的异同点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探析,帮助他们更深切、全面地领会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内涵,助推学习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举措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类比推导、探究问题等方式进行课堂小结活动。初中数学教师要遵循新课改要求,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紧扣教学要素内在特性,科学实施课堂小结,让初中生在科学课堂小结进程中,更深入地学习探知,更自由地“遨游”数学“海洋”。

参考文献:

[1]李勤.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小结[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

[2]牛帅.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03).

[3]王新奇.有效总结精彩生成——对《幂的乘方》“课堂小结”环节的评析与思考[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09).

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 第7篇

一、归纳式的课堂小结方法

所谓归纳式,就是对授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概括。

例如对于课上学习的“用方程解决应用题”的内容课堂小结上。可以将其解题步骤总结为:一审题、二设未知数、三列方程、四解方程、五验证、六作答的程序,然后用一个具体的应用题的事例加以说明,学生就会对方程的应用问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又如在“有理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已讲完的知识内容进行一个总结:一条规定、两种运算方法、三条运算规律、四种运算法则、五个基本概念。然后再给予相应的简单介绍,带着学生一起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做小结归纳的时候,尽可能的做到语言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楚、抓住主要宗旨。

二、悬念式的课堂小结方法

所谓悬念式,是指引用与数学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事例、设置一个悬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标。

例如:在课题“三角形”的稳定性中,可以采用案例:在地震中,如果实在无法马上逃出室内,那么应该在室内躲在哪个地方的安全性会高一些,学生会给出类似桌下、床下以及有坚硬东西挡着的地方的下面等等的答案,教师可以给出最佳的答案:躲在墙角安全系数最高,然后学生会对其中的缘由很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引入下堂课要讲的有关“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课题。

悬念式的课堂小结应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不能仅仅为了故作高深、故弄悬殊,最主要的应该是与相应的课题结合,为下节课做好铺垫,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利用音韵式的课堂小结

音韵式主要是用于方便记忆一些公式、法则上,通过编一些顺口溜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知识点。

例如在“有理数”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效率。

利用音韵式的小结方法,对于学生在重要知识点的记忆上,可以使其记忆更方便且更牢固,并且还能清除的区分容易混淆的公式、法则。但同时也要注意,教师不能过于依赖音韵式的方式,不能将一些不能连接在一起的知识强制联系起来,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四、设问式的课堂小结方法

设问式的课堂小结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些与教学课题相关的问题来对课堂内容进行一个大总结。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课题大总结中,可以通过提问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1两个三角形只有一边一角相等,是不是全等三角形

2两个三角形的三角都相等,是不是全等三角形

3两个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是不是全等三角形

……

通过设问式的课堂小结,可以将学生掌握的知识重新复习一遍,并且在脑海中再次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认识和了解。

五、运用表格式的课堂小结方法

表格式的课堂小结方法主要是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表格呈现其一些特征,以供学生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捋顺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四边形”的学习课程中,通过表格的方式可以直观的展现几种特殊的四边形的性质特点。

通过表格的方式,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并将一些知识加以区分并建立一些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可以有效的优化脑海中的解题方案。

六、结语

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 第8篇

一、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常见的几种类型

1. 知识梳理型

这是一种常用的结尾方式.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小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时,师生共同小结,教师提出: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去分母.)

(2)什么样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才可以用去分母法进行求解呢?

(系数中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3)你觉得去分母的根据和方法是什么?

(根据的是等式的基本性质2;方法是方程两边都乘上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最简公分母.)

(4)你认为去分母时应该注意什么?

(①没有分母的项也要乘上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②当分子是多项式时,去完分母后要用括号将该多项式括起来.)

(5)你能完整地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吗?

(学生回答,教师随即完成板书.)

这时,板书就变成了这样: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化系数为1;

(6)检验.

这样不仅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而且梳理、辨清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

2. 首尾呼应型

有时我们常常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结尾时,不妨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消除悬念.这种结尾方式,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又照应了开头,因而使课堂教学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主体.例如,教学“等式的性质”时,在课堂引入中提出问题:用观察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

(1)3x-5=22;

(2)0.28-0.13y=0.27y+1.

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归纳:

(1)等式的性质有哪几条?用字母怎样表示?字母代表什么?

(2)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最终必须化成什么形式?

(3)你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本课引入时的方程3x-5=22吗?(第(2)个方程在学了后续的知识后再解答.)

这种首尾照应式的小结,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并为下节课的进一步学习埋下了伏笔.

3. 兴趣激发型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尾如果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能让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课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妙趣横生的.例如,某教师在进行“概率——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教学时,这样小结:通过一学生有表情的配乐朗诵故事:“相传古代有个王国,国王非常阴险而多疑,一位正直的大臣得罪了国王,被判死刑,这个国家世代沿袭着一条奇特的法规:凡是死囚,在临刑前都要抽一次‘生死签’(写着‘生’或‘死’的两张纸条),犯人当众抽签,若抽到‘死’签,则立即处死,若抽到‘生’签,则当众赦免.国王一心想处死大臣,与几个心腹密谋,想出一条毒计:暗中让执行官把‘生死签’都写成‘死’,两死抽一,必死无疑.然而,在断头台前,聪明的大臣迅速抽出一张签纸塞进嘴里,等到执行官反应过来,签纸早已吞下,大臣故作叹息说:‘我听天意,将苦果吞下,只要看剩下的签是什么字就清楚了.’剩下的当然写着‘死’字,国王怕犯众怒,只好当众释放了大臣.”

并针对该故事情节进行提问:

(1)在法规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为什么?

(随机事件.)

(2)在国王的阴谋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为什么?

(必然事件.)

(3)在大臣的计策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为什么?

(不可能事件.)

学生通过听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活跃.在对概念进一步巩固内化的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借这样一个趣味故事,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融入其中,借助故事很好地完成了课堂小结,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课外延伸型

若是考虑因材施教,还可以用延伸式进行课堂小结.这种方法是指在课堂小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把课末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活跃第二课堂.让学生用新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用生活知识充实、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真正体现新课程“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理念.例如,教学“统计”时设计这样的课堂小结:

(1)今天学习的统计图一个单元格代表多少?

(2)刚才统计的数据都是不超过50的小数据,如果是超过50的乃至几百、几千的数字,又该怎样制作统计图?

(3)如果我让你们到家中去统计你家一年中每月的支出费用,同时制作好统计图、统计表,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二、初中数学课堂小结中的常见问题

1. 对课堂小结重视不够

在平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导入很重视,因为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教师对新知识新环节的学习很重视,因为它们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教师基本功发挥出彩的地方;数学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很重视,因为它是发现问题、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方面,是课堂达标的主要检测指标,唯独对课堂小结重视不够.由于对前三个方面重视的内容太多,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是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或已经敲响了,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使课堂小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或缺少了该环节,整堂课显得不够完美.

2. 课堂小结中“作秀”的味道太浓

特别是在讲课比赛的课例中,由于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比赛课的课堂小结成了千篇一律的内容,都成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感受”,千人一面.例如,某参赛教师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时,课堂小结如下:

师:现在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感受与收获,请自由发言.

生1:我觉得数学应该是宇宙,只有宇宙才能包含她的博与深.

生2: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作品,感受了自己的成功,我觉得这节课学得很开心.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感受吗?

生众:想.

师:一句话.同学们的创造力无限.

本来这样的小结也无可厚非,只要教师引导得好,把时间恰当地留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也是很好的课堂小结,但由于教师留给学生课堂小结的时间太短太少,结果课堂小结就成了学生进行简单表演的过场戏.笔者认为,好的数学课堂小结是教师和学生对一节课的高度梳理和概括的重要环节,是发现后续问题、前后知识纵横联系的必要阶段,它能把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数学建构,内化到学生自身的知识系统中去.

3. 对数学思想和方法重视不够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小结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本节新知识的梳理,对定义、定理、法则、性质等知识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而忽视了对本节课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及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中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就要看他对整节课的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程度.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学习的价值不只是记住几个数学结论,解决几个习题而已,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策略的,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在里面.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对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认识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升华.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对于定理的证明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它所内含的数学转化的思想.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前,学生大脑中的180°的角有平角,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成的同旁内角,证明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就是将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为平角或同旁内角的过程.那么在小结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概括这种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有了这种转化思想,就有了思维的方向,也就有了行动的方向.这是数学中最常用的思想方法.又如,在进行“余角和平角”的课堂小结时,补角的定义与性质可以通过类比余角的定义与性质得出,同时本节课中的运动的观点、方程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在小结时都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过程知识进行高度概括.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再如,在进行“配方法”一节的课堂小结时,应引导学生概括配方法的实质就是将一个一般式的方程转化为一个数或式子的完全平方的过程.

在小结中不断让学生体会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让学生用数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 第9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小结一般作为总结本课, 开启下一课的钥匙。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受到时间、学生心态、教师课堂设计水平等因素的限制,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在运用的过程中呈现出多种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其最主要的原因则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力度不够。心理学专家在当代少年儿童的大脑结构分析基础上所做出的研究表明, 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前15分钟, 个别注意力比较好的学生能坚持到15~25分钟,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从25分钟到45分钟之间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则出现了逐渐下滑的趋势。由此可见, 教师在做初中数学课程设计时, 仅仅按照传统习惯将课堂小结作为课末总结的方式并不科学, 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下探索延伸起不到推动作用。

由此, 在新的知识环节讲解和学习的过程中, 对课堂小结的设计, 教师应该通过巧妙的规划, 实现温故知新, 而这又是对本堂课程的总结和反思的过程, 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渐进性, 环环相扣, 同时要为学生的思考和课下探索的延伸留出独立的空间。因此, 按照具体的操作, 本文以浙教版初中数学“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课堂学习为例, 对课堂小结的运用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拨迷梳“理”, 温故知新

七年级“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多边形、什么是内角、如何求内角和、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此种计算方法。新课标要求,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对课程重点内容的了解和领悟主要是以他们自身的动手操作为主, 这也是教师在教案设计时的主要切入点之一。在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之后, 教师需要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并找出与本堂课有关联性的知识点, 在课程初始时作为引导, 通过对以往知识点的回顾, 如三角形、相交线等已学知识点引出本堂课的重点。而后面即将学习的课程, 如“多姿多彩几何图形”等的相应测试, 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堂及课后的延伸知识点, 在教师的课程讲解过程中予以贯穿。当然, 在课程设计初期, 教师要尤为注意的是, 应根据本堂课知识点的重点排序, 由主到辅、由简入深地安排好具有节奏感的讲解内容及小结, 而作为延伸思考的知识点在每个小结部分可以按照其相关性和重要性进行穿插安排。

二、动手操作, 注重反思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中, 多边形的概念是本课各个难点展开的基础, 按照多边形的概念,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线、卡纸、铁丝等工具自行制作凹多边形或凸多变形, 以体验多边形的曲线美。引导学生尝试以拉伸和缩小的方式构架出凹多边形和凸多变形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体验来描述二者的区别和相同点, 并以此作为小结。当学生做完归纳后, 根据本课“多边形的内角和主要以凸多边形为主”的教学目标要求, 教师可提问:“同学们目前已经了解了二者的区别, 本堂课要讲解的‘多边形内角和’主要以凸多边形为基础, 但是为什么我们不以凹多边形为基础呢?请同学们仔细想想原因。”教师的这种讲解模式既可以为下面对“内角和”的重点讲解作铺垫, 又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之前对凹凸多边形的描述是否恰当, 是否符合多边形的数学性规律。

在此种引导方法下, 学生会按照下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来反思之前的小结是否具有全面性。在反复的思考和对比过程中, 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及对知识点的重复性推敲和反思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一旦学生在思考和探讨的过程中, 摸索到数学本身的规律, 并从复杂多样的数学知识点中找到其原本的架构, 自然会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符合自身记忆和领悟需要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大道从简, 循环渐进

大道从简, 按照初中数学的知识点架构来看, 每堂课的每个知识点都可以在被重点提炼之后作为节点来布置课堂小结。以数学的逻辑思维传承性为基础, 课堂上的下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作为反思和推敲上一个小结的试金石, 如此循环往复后, 课末的最终知识点总结则对本课所有知识点小结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完善, 进而延伸出下堂课以及与本堂课重点内容相关的其他数学知识点的探索和思考。

当然, 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借助教师的渐进式诱导, 学生会自主加入到课堂探索中, 通过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逐层递进式反思和讨论提升在课堂中的兴趣度和专注度。

初中数学的课堂小结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堂小结;常用方法

课堂小结是每个教师上课末尾都会进行的一项总结性工作,是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性的概括。精彩而恰当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概括全课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帮助理解记忆、激发探究兴趣的作用。笔者用举例的方式谈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课堂小结方法,希望对同行有所启迪。

一、归纳总结式

归纳总结是我们所熟悉的办法,即对所讲知识进行完善的概括。例如,在学习“用方程解决应用题”时,可将方法归纳总结为:一审,二设,三列,四解,五验,六答。之后再用一个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通过归纳这个解题步骤,学生就会对方程的应用问题有了全面的熟悉、系统、了解。

例如:货轮从A港口到B港口,去时速度为每小时50km,比计划早到1小时;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35km,比计划晚到1小时,求A、B两地的距离。

分析:此题为行程类的问题,首先考虑计划时间与去的时间、回来的时间比较,其次再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后列出方程。

解:设计划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50×(x-1)=35×(x+1)接下来,就是解方程。

简洁明了地分析题意,总结归纳,能让学生较快地理解题意,接受新知识,在遇到实际行程类的问题时能自信应对。

二、背诵口诀式

朗朗上口的口诀是人人都喜欢的记忆方式,在我们每个人的幼年时期,就通过口诀对一些简单的知识进行理解。在数学课堂小结时口诀也可以很好地被运用。比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运算方法归纳为: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再如,教学完全平方公式、一次函数性质、勾股定理等,都可以引导学生用口诀的形式归纳出来便于记忆。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应用口诀帮助理解和记忆好像是“小儿科”。其实不然,口诀对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新知识有不容小觑的作用。

三、兴趣激发式

学习的本质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对于那些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来说,学习毫无意义而且让人感觉疲惫。对此,教师要利用最后的小结,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线段、射线、直线”的课堂小结时,让三个学生分别代表线段、射线和直线,然后让他们自己结合生活实际,分别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说说自己和别人的相同点,以及具体的特征和这些特征的作用。这种新鲜的扮演方式对于刚接触知识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效果,他们的学习热情很容易被激发出来,通过互相之间的角色扮演和交流,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日后的解题热情,以便有信心来应对深层次的难题。

四、比较异同式

比较异同是学习知识的有效手段。在初中数学中,有些已学概念和新学知识点看上去大同小异,很容易被学生混淆。对于新概念的特征与已学概念的相似处,教师要进行特殊强调和对比,加深学生的理解。对此,教师要突出强调菱形的性质和概念,同时复习矩形的性质,再讲解两者的本质区别。通过针对性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在习题中有明确的应用。例如:在教学计算(1)a3+a3;(2)a3·a3时,容易把运算性质混淆。因此,教师要进行思路引领:第(1)题是单项式的加法,合并同类项就可以了。第(2)题是同底数幂的乘法。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就可以计算出结果。在总结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比较习题的不同点、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即同类项可以合并,只有系数的变化,底数和指数都不变;而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五、拓展延伸式

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如何让死寂的知识生动起来,这是我们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授课时,可以同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起来,拓展延伸知识的可塑性。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后,可以让学生扩散思维,举几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一定,飞机飞行的时间与飞行速度成反比;小明拥有的硬币数量一定,他购买玩具的数量和玩具的单价成反比。这样的拓展延伸,使数学知识丰富多彩起来,也让学生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小结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充分重视课堂小结的作用,同时也要尝试一些新颖有用实际的小结方法,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王永健.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漫谈[J].数学大世界,2013(6).

上一篇:收购制度下一篇:高中生如何学好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