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关系分析

2024-07-25

中美贸易关系分析(精选12篇)

中美贸易关系分析 第1篇

一、我国汇率水平变化与中美贸易变化情况分析

(一)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阶段

自1994年1月1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截止到1997年人民币汇率从8.7逐渐升值到8.27, 大体升值5%。汇率升值以后, 我国对美国出口不仅没有减少而且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 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从1994年的62.8亿美元上升到1997年的130亿美元。1994和1995年的进口较高,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国内物价水平较高;而1996年以后的进口需求的下降, 一方面与国内经济速度的下降尤其是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关系密切, 另一个方面也在于1996年以后, 国内消费品市场的供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消费品市场开始出现供大于求, 企业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竞争激烈, 导致消费品市场价格下跌, 国内物价稳定使进口利润减少、增长放缓。显然, 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导致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 国内价格水平仍是影响进口的最重要因素。

(二) 相对稳定的汇率阶段

1998年到2005年人民币汇率相对固定, 一直盯住美元在8.27——8.35之间浮动。这一阶段, 由于经济的持续高增长, 市场的基础扩大了, 我国进口的绝对规模也随之增加, 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关税从15%逐年下降到2003年后的10%以下, 也刺激了进口, 使进口不断扩大。与此同时, 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 根据数据显示, 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了2116.3亿美元, 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1629亿美元, 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 顺差达到1142亿美元。其原因在于美国价格过高抑制了进口需求, 也在于国内市场替代, 对美国商品需求小;更重要的是, 国内价格水平没有超过美国价格。这充分说明, 贸易问题与国内和国际市场即经济增长、投资需求、价格关系密切。与汇率水平变动关系不密切。

(三)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自2005年7月21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几年的实践来看, 汇率升值没有抑制我国对美国的出口, 出口反而增长很快, 尤其是担心汇率升值的2005年, 贸易不仅没有出现逆差, 而且顺差比2004年扩大了。此后, 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而与此同时, 中美贸易额亦不断增长, 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3337.4亿美元, 比2007年环比增长10.5%。这再次证明汇率因素对出口的作用有限, 其他因素的作用更大。

二、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真正原因分析

究其根源, 中美贸易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原因是多方面的。贸易结构方面, 全球产业贸易结构整体调整和美国产业结构内部调整对中美贸易顺差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 中国出口贸易方式调整以及美国对华的技术出口限制, 也是使中美贸易顺差加大的原因。而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顺差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美国之所以要求人民币升值, 其真正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美方希望中国分担美国经济的调整成本

当前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为6%左右、美国的净外债占GDP的比重为25%左右, 其对美国经济的不利之处尚不明显。但其如果持续增加, 美国则难以承受, 因此美国希望减少其经常项目逆差和贸易逆差。其解决的思路之一就是美元贬值或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应该共同承担美国经济调整的成本, 他们认为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不是“美国制造”的, 而是全球储蓄过剩的结果。由此他也认为其他国家应该承担美国经济失衡的责任,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简言之, 美方希望全球共担美国经济调整的成本, 故而频频对人民币发难。美国的这种行为完全是霸权主义的表现。

(二) 美国相关利益集团存在各自的诉求

在美国,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一股主要势力是美国的制造业团体和代表其利益的政客。美国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下降, 利润总额不断减少而失业率不断增长。他们将这些问题推到中国身上, 认为主要是中国的重商主义政策 (包括人民币过度低估、各种出口补贴、出口退税政策) 造成了美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困境, 中国应该为美国的制造业下滑以及失业问题负责, 由此将矛头指向中国所谓的“不公平竞争”, 指向人民币汇率。通过压迫人民币大幅升值和浮动, 美国制造业团体希望借此减少失业, 政客希望借机获得选票, 政府希望借此推卸责任因此。因此, 今后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工具。

三、对策与建议

中国贸易顺差, 不可避兔的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同时, 对于中国来说长期的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毕竞不是长久之计。一个靠出口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来换取少量高科技设备与技术的国家, 在国际贸易交往中是很难拥有贸易优势的。因此, 必须要对这种贸易不平衡进行适当的调整, 转变我们目前靠出口数量获得巨额贸易顺差的局面。这种调整需要一系列的对策:1、双边统一贸易统计标准, 修正贸易统计数据;2、提高国内收入水平, 促进内需;3、扩大关国对华服务贸易, 提高服务进口;4、增加对关投资, 提高国际贸易地位;5、大力发展科技, 走自主创新之路, 进行产业升级。

摘要:文章探讨了1994年以来各时期汇率变动对我国与美国进出口贸易影响效应的有效性, 分析了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和实质, 继而对我国外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顺差,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丽娜《.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J].人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2]、柴晓常《.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顺差问题探析》[J].财经界, 2007 (4)

[3]、李佩林《.关于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中国经贸, 2007 (8)

[4]、陈炳才.《我国汇率制度变化与贸易发展关系的历史分析》[J].中国货币市场, 2008 (3)

奥巴马访华与中美关系分析 第2篇

美国有人提出“两国集团”(G2)—— 中国和美国,也有人提出中、日、美,还有人提出叫中、印、美,不管两国还是三国,都跟中国有关。

欧盟有人就提出,只有美国同欧盟,两大经济体可以成为主导世界的核心力量。因为欧盟的经济体比美国还大,而且美国同欧盟价值观一致,美国怎么可以跟价值观不一致的中国成为主导世界的核心力量呢,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要么G3吧,就是美国、欧盟和中国一起来主导世界。在这种背景之下,奥巴马总统来到东亚访问,他访问了日本、中国、韩国和新加坡。

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历史上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国经济的总量一年产出去年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不到,我们是4.4万亿美元,美国是14.4万亿美元。美国逼我们人民币继续升值,全世界都预测奥巴马此次中国行将会大力施压中国政府。然后让全世界非常吃惊的是,奥巴马没有施压中国政府,世界感到不可想象的吃惊。美国国人非常失落,这个总统怎么对中国这么软,太软了。其实,是我们这边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交大一百多学生表现得非常出色。

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就在现场结束的时候,中美还在尖锐地斗争。见面会由复旦校长主持,结束应该由复旦校长宣读,但美国总统结束讲话的时候把话筒递给了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杨校长一步冲上去把话筒抢过来,中方主持的主场怎么能让客人主持呢,但人家就不给你主持。我们的人冲上去,他们保安就冲上来,因为他们要保卫自己的总统,他们的保安冲上来,我们的保安也冲上去,双方斗争到如此紧张的地步。我们还怕他在这个会场上讲台湾和西方问题,如果奥巴马跟四百个学生谈台湾问题的话,那中美关系会非常紧张,我们事先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才保证不讲。他这里不讲,台湾那里就很紧张。所以奥巴马到了北京,跟胡主席谈话以后,在新闻发布会上照样讲了台湾,他这样也是为了安慰台湾的老朋友。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美两国的发展。日本去年GDP4.8万亿,今年到现在为止一路下降。我们4.4万亿,我们保8%,日本保1.8个%,那么我们就超过他,所以今年一定超过日本,这还是按1:6.8算。1 / 12

世界银行认为美元和人民币应该是1比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认为是1比2,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应该1比3.5,美国中央情报局现在调整到1比3.7,如果用这协会率来算,中国现在的财富产出已经是多少亿?1000万亿。所以这是一个基本面,我们实力很强大,政府的税收一年就是五六万亿。六七年前,2003年那届人大结束的时候,朱熔基总理结束任期时,一年是一万亿人民币的税收,现在是六万亿了,一年涨一万亿,政府可以做很多事情。

另一方面,看看美国怎么样?美国正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困难的阶段之一,那就是经济60多年来第一次绝对下降。本来美国经济年年上升,但是在世界经济这个大盘子中,它的比例逐步在下降,从二战结束以后的占世界GDP的50%到现在的20%几到30%,美国从全面掌控世界局势,到已经逐步失去控制力了,所以他需要朋友,美国在世界上有31个盟国。

从经济总量来看,美国去年走了下坡路。去年美国的GDP绝对是负的,增长率是负的。从家庭收入来讲,美国每个家庭平均年收入是4万多美元,交了税以后一个月大约三千美元,用人民币来算就是两万人民币,如果用1:1.2人民币来算,平均一个家庭一个月收入就六千人民币。但是去年又出现一个股市的损失,美国股市大约损失5万亿美元。所以美国人均失去的财富是非常庞大的数字,一年失去了两年的全年收入,这个失去都是在他买的股票里面失去的。美国人的财产一个是房产,另外是银行里面的存款的,再一个是股市。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是全体国民或多或少出现了财产损失。

另外,两场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安南在做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公开指出美国的伊拉克战争是非法的。联合国秘书长虽然不是哪个国家的领导人,但是他代表国际组织,说话份量很重。美国立刻报复,利用他们的关系在联合国批准的石油换美元的事情里面搞猫腻,伤害他的道德形象和正派形象。

这场战争给美国带来的伤害非常大,还有一场是表面上合法其实有问题的阿富汗战争。美国处在非常严峻的状态。就是两个战争都打不赢,阿富汗战争就是越南战争。现在资讯非常发达,美国政府很多人会把消息透出来。现在的情况一天花3亿美元,一年1千个人死掉,一年2500亿美元花在伊拉克、阿富汗和美国本土的反恐上,2500亿乘8就是2万亿人民币,什么概念?就是我们国家现在全部财政收入的45%。他现在正在做最后的赌博,赌赢了实现体面的撤军,赌不赢还得经历痛苦的撤军过程。

同过去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一样,朝鲜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合法战争,越南战争是主权国家要求的(1950年12月23日,美国与法国及西贡政权签订关于军事援助的正式协定),所以在国际上是合法的,但伊拉克战争是非法的。美国在阿富汗表面上合法,其实他不懂恐怖分子的心理。恐怖主义 2 / 12

有三个特征,一个是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第二个是攻击政府,要宣传他的主张。第三,关键是思想,恐怖主义者同恐怖分子是两件事情,一个人非法夺走别人的生命叫恐怖行动,但恐怖主义有他的一套理论和思想,他们在法庭上还要批判这些霸权主义者,他觉得美国是帝国主义。如果我们跟着美国,我们的思维美国化,跟着美国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就有点简单化了。美国不跟你反对一切恐怖主义,美国一定是做一套讲一套。美国现在很痛苦,他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恐怖主义。他把恐怖分子打死了,而他的儿子又变成恐怖主义分子了,这样一来这个仗就打不完。这些给了我们中国在本世纪有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我们的十六大召开时是在2002年11月,当时美军已经开打阿富汗了,我们知道他打不好。过去英国就没打好,苏联也没打好,你这样进去也打不好。美国还要去打,现在他灰溜溜地准备走了,这给了我们八年的发展机会,从2002年到2009年。

现在奥巴马面临困境,由于他的这两场战争打得不仁不义不合法,所以他讲话没有人听。美国的主要盟国坚决反对美国,这在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俄罗斯肯定反对,中国也反对,所以跟随他打伊拉克战争的30个国家基本上不出兵,只出一点钱。所以美国面临国际形象的严重滑坡,60多年来经济第一次绝对滑坡。问题是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到底有多长时间,大家都不清楚。我们注意到上一次大的金融危机是1929年到1946年(17年),由于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仗才拉动了经济,才使得美国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现在美国的失业率超过10%,说明金融危机较重,经济情况比较惨。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问题,两个国家在搞核武器。朝鲜搞核武器,伊朗搞核武器,当然我们没有抓到把柄,也没公开这么说。但是很多人认为,他们确实在搞核武器。我们现在最关心的是中国国家主权,中国经济繁荣。朝鲜搞核武器不影响中国战略,不影响我们对台湾、新疆和西藏的主权诉求,也不影响我们的经济现代化。这是美国最关切的问题,他关切经济安全、金融危机、反恐等,这些都不对我们造成首要的威胁,这些是我们可以同美国合作的一个方面。美国为了解决对他的首要威胁,就必须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合作,包括同中国的合作,向中国借钱。

金融危机造成的一大问题就是银行倒闭,本来美国政府有规定,美国老百姓在美国的各个银行储蓄一个帐户是十万美元以下,银行倒闭以后美国政府担保还给你这个钱,现在美国政府宣布不再担保。这么多银行倒闭,那么多人失去财产,美国政府都给买单,他没有这么多钱。钱拿不回来,大家也不愿意把钱借给银行。银行拿不到钱,银行的钱也不愿意借给别人,因为借给你会不会还给我都不知道。厂家要向银行贷款,银行不知道厂家会不会倒闭,你倒闭我只能拍卖企业,我拿回来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有钱都不敢借,金融就转不起来。没有钱向中国借钱,要不然就自己印美元。中国为了不让美国 3 / 12

印美元,少印美元,就只好把钱借给他。但是我们很担心,因为我借给你,你又去借给破产公司,被他们拿去分年底红利。所以我们还得担心我们的国有资产是不是会被美国政府合适地使用,负责任地使用。美国这么多年来没有碰到过的这么多的内忧外患一起爆发的局面。法国总统萨科齐认为美国的这种自由资本主义是不负责任的。象法国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要管很多事情,虽然不象我们有五年经济计划,但是他对很多东西要干预的,要监管的,是负责任的资本主义。他甚至在G20峰会上直接向美国挑战。你不答应法国的一些做法,如加强对美国银行监管,那么法国就不同意一起搞联合声明,所以,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也是非常深的。

美国的中产阶级现在有房子住,但是中产阶级住的房子是借钱买的。突然整个国家的经济不运转了,企业关闭了,华尔街证券公司也关闭了,中产阶级从一年20万美元的收入一下子变成只有6千了,储蓄没多少,只能卖股票,大家都卖,股票爆跌。现在还剩房产,但房价也在下跌,银行的损失巨大,你银行贷款还不了,三个月后银行就要收回房子,收回来的房子已经不是原来的价格了,这样不仅银行损失巨大,而且中产阶级也一下子变成了无产阶级,这就是美国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选奥巴马当总统,如果没有内忧外患这两件事情:金融危机和两场战争,奥巴马是当不了总统的。美国的白人还是比较傲慢,看不起他。今天让他成功登上总统宝座,明天也可能把他拉下来。如果美国人持续失业,经济持续下滑,接下来共产党、社会党,各种各样的党就会来了,就想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所以奥巴马要做的是,与其让你们来推翻,还不如我自己来改良。改良的第一条,就是拿政府的钱来救你的企业,企业活了,失业率就会下降。但是有一条企业高管不得拿奖金。即使发,一年也不能超过20万美元,就只能发你原来的一百分之一。另外,对这么多“房奴”怎么办,与其让房市崩溃,美国的制度崩溃,还不如现在不还钱也让“房奴”继续住,克服一切困难以后,让他们慢慢还,不要把他们推向无产阶级。所以奥巴马这次搞社会改良,向欧洲的国家资本主义学习。政府借钱给你的,那就是政府参股了。资本主义越来越走到高级阶段,政府要调节干预,其实是保护弱势群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奥巴马到中国来访问。今年已经来了几位高官,走的时候感谢中国政府,继续保持人民币有弹性的灵活的汇率增值。然而美国财政部长在参议院的听证会上说:我的总统说了,中国在操纵汇率,那么我们要用美国法律给我们各种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制裁中国。中国政府立刻回应,这个话说的不符合事实。

中国现在一年向美国卖三千亿东西,如果人民币再升值,那么出去的同样东西就变成四千亿美元。4 / 12

美国人买同样的东西,一年就要多付一千亿美元。由于我们的东西便宜,美国的弱势群体专买中国的东西,这样他们本来要濒临崩溃的经济状况还可以对付下去,所以我们这种做法是保护了美国。不管是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执政,他都要到中国来大量地采购和外包,这对中国有好处,使得我们千百万人能够上岗,这是互利互惠的。如美国人既要便宜东西过去,又不希望他的工作岗位转移到中国来,然后大家就博弈,不能博弈的,他就制裁我们,我们就报复他,最后大家都吃亏。所以大家非常清楚,就是一定要保护好这样一种互利的关系,对于说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操纵,我们是不能承认的。奥巴当时为了当总统,说了那样的话,是为了争取美国的蓝领同情他,作为一个有色人种竞选总统,他需要大量选票。胡主席给他打电话,他说那不是我做总统时讲的话,是我在总统竞选时讲的话。第二,我们正在制定评估有些国家有没有操纵汇率,我们希望双方合作。也就是正式评估的时候你给我做点事情,但是我会做出一个对你有利的结果。就是这样一个博弈。

美国财政部长后来到中国访问,到北大做了演讲,很客气,真是学乖了,他在报告中说中国没有操纵汇率。但是我们希望中国继续按照灵活的市场经济的原则,把它的汇率能够做得更加市场经济化。这个财长在北大做演讲的最后,用中文讲“中美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再后来美国众议院的议长(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女士访问,2003年1月起任美国众议院民主党领袖,2007年1月首次当选众议院议长,2009年获连任)十多年来第一次来华访问。十多年来她年年都要跟我们闹点事,这次来中国,美国主流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消息,几乎所有报道都提到了佩洛西“反华”的历史,紧盯着这位“反华”议长是否会在访问期间就人权、西藏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佩洛西被普遍视为是对中国最为严厉和最为公开的批评者。(上个世纪90年代,她一直反对中美贸易关系正常化,去年又呼吁布什总统抵制北京奥运。美国《华盛顿邮报》则称,佩洛西的访问本身就“令人惊讶”,因为她一直在人权问题上攻击中国,在去年拉萨事件后,她还公开会见了**。)与18年前佩洛西访华时相比,中国经济增长了10倍,奥巴马总统正在从气候问题到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等问题上寻求与中国的合作。而且《华尔街日报》注意到了奥巴马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变化,称虽然奥巴马政府上台只有几个月,但目前为止它已经淡化了人权问题在美中关系中的重要角色。今年2月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时,很少公开谈到这个问题,而是专注于经济问题。此次佩洛西访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中美环保经济能源合作,(佩洛西女士到清华发表了演讲,并与清华同学进行了交流。)

吴邦国委员长去美国访问,美国国会第一次在大厅里面设宴宴请吴邦国,这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在他们办公的地方设国宴。希拉里发表欢迎词,说希望吴邦国委员长到美国首都,充满着对他友好热 5 / 12

爱的心情,这么多年来这届美国领导人讲出来的话最温暖。

中美关系中,从中国来讲坚持三件大事,第一,你不反共,支持共产党领导。第二,要尊重我国主权。第三,不要逼我人民币升值。而美国跟我们谈的事情更多一点。第一要借钱;第二阿富汗问题希望中国做点事,中国能不能不光帮美国和阿富汗一起训练阿富汗的警察,这些警察今天做警察明天回家去,做警察的时候还吸毒。中国现在正在帮助训练阿富汗的警察,但是我们的军人不去,警察不去,我们把他们弄到中国来进行培训。同时美国希望我们能不能出动飞虎队,我们坚决不去。本来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同基地的恐怖主义两恶相争,我们没有必要去得罪一方,帮另外一方。除此以外,美国希望我们对制止朝鲜核武器的发展要加把力,让我们少买伊朗石油。我们只同意对伊朗进行核技术和导弹的制裁,但是我们要买以伊朗的石油。我们现在是第三大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国家,如果中国跟美国好,伊朗一生气不给石油怎么办?或者说我们追随美国不要伊朗石油了,体现了美国所要求的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国际形象,但是我们的经济就不要发展了?所以,这里边有双边的、中美之间的,也有多边的涉及到第三方的利益等等。

这次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有6400多字,本来中国要竭力把它弄成中美第四个公报,但没有成功。两国之间的法律文件是分等次,最重要的是法,如果是一个法,中美之间有一个文件,然后被美国国会批准,那就是美国的法了,那是最高的,很可惜一个也没有,只有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台湾关系法,那是没有跟中国商量,自说自话,而且又不是帮助中国统一,帮助中国繁荣发展,是威胁我们,有可能用武力干涉我的主权,所以中国坚决不能接受。但是美国说我是法制国家,法是最高的。但中国说国内法要服从国际法,国际法最高的在二战以后,国际法的法源,就是联合国一切法的根源来自那个地方,这里边一定有尊重国家法权。但美国说自己是法制国家,只有国际法服从我美国的法,哪有我的法要听国际法的,没这个道理。对此我们不能接受。我们加入WTO,都是把国内法规改成跟WTO一致。也就是任何国际法存在的理由都是维护我的国家利益,或者是两边要调适,我们有些地方作出妥协,你们也要妥协,大家都妥协。

法和规,都是法。一个是高位的,一个是低位的。全国人大定的是法,国务院制定的是规,国务院不可以制定规,但这个规是法的一部分,是低级的法,不需要人大通过,但法律意义是法。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的是规,是美国行政部门同中国行政部门,双方没有立法权的两个部门定的一个规。但中国认为这是一个国际法意义上的规,所以是国际规。所以美国国内法必须要服从国际法,这是第三个公报。第一个公报是1972年在上海双方发布的中美上海公报。第二个,就是1982年8月17日 6 / 12

中美通过的一个关于美国售台武器的限制的公报。美国是三个公报加一个法,那就是与台湾关系法,我们不太听,我们觉得这是干涉中国内政。奥巴马总统在回答一个学生提问的时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就是在网上有一个台商提出,“美国向台湾卖武器,是会影响两岸之间和平的”。我们念给他听,然后他就说了,美国会处理这个问题。他没有直接回答,因为他肯定还要卖。

我们想搞第四个公报,就是把你的手脚用另外一个文件捆起来,奥巴马很狡猾,他说不行,我们只能搞联合声明。联合声明没有规的法律意义,今天讲明天就会失效。江主席访问美国的时候同美国联合发布的声明没有法律意义,小布什和克林顿访问中国的时候跟我们联合发布的声明,有意义,但是没有用,明天就可以忘掉的。只有法律是永存不变的。所以我们要用法来限制美国。奥巴马在中美双边关系,地区和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环保等等谈了很多问题。第一个,就是现在引起争议的问题,我们把这么多年来美国公开不愿意承认的,跟我们领导人吃饭的时候私下里答应的事情要奥巴马写在纸上。

比如:江主席最后一次访问美国,到布什家里去,然后召开记者招待会,布什又讲了,我们讨论台湾问题,美国的意思是维持现状。江主席就希望你在外面跟我讲你刚才在跟我里面讲的话,他就不肯讲,他要留一手。江主席用了一个非传统的做法,他说刚才他在里面讲反对台独。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说不支持台独,不等于反对台独,这是两件事情,你不要自作多情。布什基本是老实人,江主席一说他就没话说,他没说江主席这么说是没礼貌的。

温家宝总理,在江主席访问以后2004年年底在白宫见小布什总统,温家宝讲话讲的很重,他说台湾是我们的核心领域,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为了保卫我们的核心利益,我们不惜付出一切努力和代价。你美国有没有必要为了一个不是你核心利益的问题同中国摊牌?就这么直接谈。中国的实力比伊朗、伊拉克、朝鲜、古巴、苏丹等美国讲的七个流氓国家加起来还要强,你有必要有能力同这样大的一个力量进行对抗吗?讲得小布什很受震动,接下来开记者招待会,美国总统公开宣布反对台独。他讲最近台湾领导人有台独想法,对此美国表示反对。他没有直接说美国政府反对,他把一句话拆成两句讲。温总理很激动,这是美国政府在中美建交以后第一次这样说。温总理一回到大使馆就会见中资、中国外交部门。中国在那边的留学生、访问学者都激动的不得了,吼叫我赢了。这么多年跟美国斗争,就是要斗出这句话来。因为陈水扁推动台独太厉害,有些东西中国可以让美国,不是什么都能让美国的,台湾是我们的核心利益,如果损害我们的国家统一,我们是解决不答应的。美国想来想去,中国没有对美国构成威胁。所以小布什用英语里面流氓的话骂陈水扁,台湾的联合报登出来了,就说美国 7 / 12

总统骂我们领导人。这些问题非常敏感。

这次奥巴马访华,我们想把美国私下跟我们吃饭时候讲过的,过去从来不肯讲的话全写下来,写到什么地步?中国要求美方按照中美关系的三个联合公报的准则,来认真谨慎地处理与台湾关系和台湾问题。也就是说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你卖武器给中国的一部分,显然是干预内政,那么你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没有讲理讲法。这是一个简单的思维。奥巴马回国五天以后,原来美国驻上海总理事,美国在台协会会长,五天以后要到台湾见马英九等领导人,安慰台湾说美国对台湾关系一点没有变。台湾民进党党首激动了,他说这是损害台湾的主权,因为我们不是中国一部分,你这么说是你把我们台湾放在中国的关系里边,而且是你们两家来讨论我的命运,我的命运不是你们背后可以决定的。

根据我们的理解,中美三个公报说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这是自作多情的说法。根据他的说法和解释,上海公报说中国政府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说住在这个大陆的上的人是中国人,住在台湾的人是中国人,他说这两个人都是中国人,就是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是你说的,我没有支持,但是我也没有反对,不反对不代表支持。再有一个,还是没有解决谁是老大的问题。我们认为美国只要不反对台湾跟大陆合起来是中国,有这个立场那也是一个进步了。上海公报这么说的,中文版,还是前面套话,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但是注意,我们从来不说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只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马上就不同意了。中文版继续读下去,美国承认中方立场。英文版不是这样的,美国认知中国的立场,是中方利用了英文里边的一词多意,翻成是承认。美国知道中方这么做,美国对此不持异议。我们只能把中美建交的四原则缩小成三原则。荷兰卖武器给台湾,我们把大使撤回,荷兰换领导向我们道歉。但是美国卖了多少武器,我们从来没有关闭过大使馆,既没关闭过这里的,也没关闭过那里的,也没有说这是降低外交关系,因为这里头的利益太大。我们有很大的合作的利益,有得利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大的争议。美国说,我们从来只承认我们认知中方立场,对于所谓的承认接受,他安慰台湾我们从来没有接受过一个中国。因为我们转过的实力越来越大,美国总统一边跟我们说了,一边又派一个地位不如总统高的人,让他去安慰台湾,让台湾感到一定的平衡和舒服,这就是美国目前玩的手法。

我们再来看国家层面的影响。原计划在日本两天访问时间,美国基地出现刺杀事件,总统推迟一 8 / 12

天访问,日本缩减为一天,中国三天,所以日本觉得很不平衡。

上海有同学问,你是不是用互联网等等。他说:说老实话,我不用。奥巴马非常聪明,我太忙了哪有时间用。但是我不反对人家用,而且我也听了很多意见。他手段比较高,很委婉,但是还是表达了这个东西,就是听意见是好事。包括他跟胡主席同记者的见面会上,他还是很婉转地讲,布什总统2001年说联邦大学的工作人员都是美国的工人阶级,他说我相信一个政治不开放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限度的,他的经济繁荣不可能无限地成长。潜台词是,中国别太得意,现在经济搞的不错,但是经济发展是有限度的,因为政治是封闭的。他也没点中国名,但他这么说。

奥巴马这次访华在上海的行程是星期天晚上到上海,星期一见市领导,然后到浦东科技馆,下午到北京,晚上赴胡主席宴会。第二天,双方会谈,谈完以后开记者招待会,还有一个参观长城,头一天还忙里偷闲地去参观故宫,大致是这样一个行程。在联合声明里面中方拿到了我们多年来在美国私下非正式的东西,应该说我们大获全胜。出乎我们意料,全世界都很出乎意料,奥巴马到中国怎么这么软。其实,奥巴马可能会认为对中国不是一次会谈就能搞定的。你看他已经多次同胡主席进行会谈,今年4月1日在伦敦,之后在G20的第二次峰会,明年胡主席回访美国,我想那时候应该是国事访问。所以他把这个作为一个过程,但在同时给中国戴高帽子,帽子戴的非常之高。就是美国民间提出G2,中国不接受,这次美国总统同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温总理都有会见,我们不接受G2。但是我们感觉美国已经内心上把中国作为一个不对称的不平等的G2成员对待了,也就是把你的地位已经提高了。

举一个例子,奥巴马现在在全球推行六个议程,包括:零核武器、全球气侯变化谈判、反恐怖主义等等。明年4月份要召开一个会议,名单里面有30几个国家,美国第一个邀请的是胡主席,放在4月份,你定好哪一天,我再通知其它各国。象日本、德国,就不是跟你商量了,而是你爱来不来不管。对胡主席则是,我给你半年的时间,你总归可以把时间调出来。这个我相信美国是发自内心的,他认为中国事情最多,中国最忙,他避开你3月份的“两会”,所以我想这个实实在在是对中国的尊重。这次虽然只拿了一个联合声明,没拿到联合公报,但是这是当前中美关系中能拿到的最主要的东西。

到底台湾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现在这个分歧已经公开化了。另外,去年布什总统下台之前卖了台湾一批军火,陈水扁的绿派控制着行政院,国民党的泛蓝控制着立法权,在这八年里面台湾没有买到一个武器。

/ 12

老布什总统在下台前,卖了150架F16战机,一个是为了给自己连任得克萨斯州铺路,结果还是输了,但是他给克林顿带来了好处,克林顿上来不需要卖武器,美国两党斗争两党还配合。奥巴马上台以后,去年卖了武器以后,美军同我们的解放军的两军高级的交流就停止了。我本来要参加中美高层的军方对话,也终止了,要到下个月在北京才能恢复。一直到几个星期以前,副总长率高级军官代表团去美国访问,10月份拖到11月。胡主席明年要去,如果在去之前又卖一批武器,那马上不一样。但是听说美国要调整策略,将来是多批次小数量,把一批几十亿美元拆成几批,不断地卖,每一批数量不多,但是让你发不了火,他又在改变一些策略。很显然现在国民党同时控制着行政院,这时候国民党采购美国武器,没有制度上的困难。当然我们也不怕,我们的第四台战机再隔一段时间就出台了。美国又不敢向台湾卖F22、F25。

**的问题,是我们强烈反对的。我们讲话讲的非常之重,但是还是有可能在奥巴马回国以后,用一种方式会见**。因为我们把话讲的很重,现在大家都很难办。如果他坚持见,我们怎么办,前面讲的要不要兑现。你伤他就是伤自己,中美之间相互关系非常依赖。你的军人不过去,你也没有了解他,对你也不利。另外一个,我们能不能镇住他,他有他的基本的选民人群。他的选民群,就是迷信**,西方的老百姓对美国官员的压力很大。比如我到圣路易斯出差,机场上广告牌上都是**,农村里面的稻田边的广告牌上也是**。**走到了美国农村,这些人看到他光着膀子,是个和尚,始终在笑,始终讲非暴力,觉得挺好,所以**在占领美国市场。我们认为他是分裂国家的人,西方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他们都说我支持他不是支持西藏独立。他说西藏是中国一部分,但我们说他是口是心非,他实际上的行动是要搞西藏独立。这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分歧。

再讲一个人民币升值。其实现在美国处境我们还是看不懂,他的股市上升,他的实体经济没有上升,实体经济是第三季度有3%的上升,可以看看第四季度上不上升。实体经济上升以后,才有更多的人上岗,美国的失业率才会下降。这是一种好的可能,但是也有可能继续出现不利的情况,所以不好说。但中国是世界上大家非常看好的,八年里面花了两年的人民币在市场上五千亿人民币流动,市场上钱很多,这样一来看不出什么萧条危机,店里到处都是人,我们靠这种强行输血,硬是把这一年撑起来,肯定不可持续的。如果我们接下来救回来了,那么万事大吉。所以整个世界还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但确定的事情是,美国犯严重错误的这个阶段结束了。美国进入了一个希望重整国力和国家形象的正面阶段。所以奥巴马要同世界各国对话,承认对股票的政策是错误的,同伊朗、缅甸关系还在改善。给我们带来了压力。缅甸是我们的奶酪,为了改善同美国的关系,缅甸军政府在果敢最近动了我 10 / 12

们一下,果敢是我们的奶酪,本来是中国的,但是划边界的时候我们送给他了,但是那边住的人还是中国人。我们很生气,你要改善同美国关系,你别这么伤害我们这边的华人。所以我们跟他之间进入新的一轮博弈。

总体评价奥巴马访华,我想应该是成功的,是多年来历届美国总统访华里面,中方得利比较多的一次。一个,这同中国国力上升有很大关系。4.4万亿美元,用过去2000年到08年我们实现翻两番,从1万亿美元到4万亿美元,这是希望我们在20年里面做到的,我们8年里面做到20年要做的事。社会主义小康达到了,接下来是进入高级阶段。当然我们市场不均衡发展,生态、环保等各种各样的事情很多,还有很多要去补课,所以不仅仅是两个GDP的数字表现出的,是整体的。按照过去的8年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果再来个8年,再来两翻意味着2016年我们拿到4千亿多少万亿美元,而美国绝对不可能经过8年时间,他可以从14.4走到18万亿,他做不到的,而我们不一定做不到。造成的后果是青藏高原的冰山积雪融化,大量的烧煤,我们购买石油太多,因为经济活动太猛烈,我们获得更多的国家财富去发展军力,威胁台独有更大力量。但另外一点马六甲海峡越来越重要。我们从缅甸拉一条输油管线,使得中国将来的油船可以少走这些国际危险水域。这就得跟缅甸搞好关系。我们对世界的依赖越大,我们在世界上用我们的意志塑造别人对我们友好的行为可能变大,但同时我们的脆弱性变大,也就是说中国越来越和平,和平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脆弱。

胡主席同奥巴马讲,哥本哈根的联合国关于气侯变化的峰会要开,现在看着美国领导是不是去开,我们领导不说我们会不会去开,先看。小布什领导的美国从京都议定书退出,现在美国不想承担责任,他退出。这样一来正中中国下怀,我本来就没指标。现在的问题他说要变,要减排,但是美国国会议员不答应。中国的财富产出还是美国三分之一,但是我们消耗能源已经跟美国的距离在缩小。美国国会认为如果中国不减排,而美国傻乎乎的就他发展技术,他去减排,GDP下降,美国人民可以见到的生活水平下降,其实他的生活从整体的角度来讲生活质量上升,但是人都是现实的。中国的国务院坚决反对,如果要我们减排,就意味着我们经济更减少,GDP下降,就业机会减少,共产党下台,这怎么可以做呢,这是核心利益,而我们现在的国力还没有到我们愿意花大量的钱做基础开发。我们认为目前可能还是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在国际上要分享共同的,但是有区别的责任。这个责任是这样的,大家减排是人类共同的,但是要有区别。你的人均GDP比我高,你的总体国力比我大,你以前的排放历史积累比我多,你今天投入技术的能力比我强,你先做,你多做一点。中国政府也做,我们相对减排,我们叫缓解,经济还在保8,如果同比的话你二氧化碳同比是不是增加8%,我们说不,可能7%、11 / 12

6%,绝对不会超过8%。就是我的增排的相对数比经济的增长相对数要来的快,总比不做来的好。我们什么时候决定减排,温总理表态过,2050年。2050年中国的GDP可能是现在的十倍,不是四万亿,是四十万亿美元。日本、韩国现在都提出,大概到2020年他们退回到1990年,也就是近来继续发展,但是我能源使用的效率提高,我少用能多办事,另外少用化石能量,所以能源总量是增加的,但是这些对人类有害的能源少用一点,这也是中国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不光是同美国斗争,我们还要同要求我们减排的发展中国家斗争。同印度不光在**问题上是有分歧,同时同印度要结成联盟,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要同印度坚定地团结,抵制发达国家要求中国减排的能力。台湾在推动台独,我们增加导弹,台湾赶紧让美国来救,总体上来讲我们周边格局发展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同印度的边界的问题,恐怕彻底解决不了。同日本之间关系现在双方领导人不来往。这两年日本经济不怎么样,老百姓思想保守,所以在下降。另外一个中国三十年不对外动武,由于台湾稳定,牵制我们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由于我们30年韬光养晦,美国卖武器给台湾,我们做潜艇,台湾的邻海就是我们的邻海,我们的潜艇埋在里面把他打掉完全是可以的。现在实力显著加强,我们军费700亿是世界第二大军费大国,美国是6800亿。

中国给了美国8000亿美元的货币,我们答应在未来的国库券没有成熟的时间,8千亿美元不投放市场的,这救了美国。他认为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多搞几件武器有什么了不起的,美国人民上岗就业要靠中国和日本去购买国库券,而中国买的比日本还多,这一切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趋向对我们更加和缓的双边关系。

我们还要抓住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第一个战略机遇期是美国误打阿富汗,给了我们8年。第二个,他会不会误打伊拉克伊朗。再一个阿富汗战争,他能不能避免重复错误,就是为了面子不断地征兵,想着撤兵,但是撤不了,这种痛苦你是看短期利益,还是看长期利益。就看这个奥巴马智慧怎么样。奥巴马有很多理想化的东西,说实话真不错。但是理想太高尚,肯定很难做到。他做不到说实话美国人受苦,世界人受苦。我们也只能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希望美国平安,但是又希望他有点事情。希望我们再抓住十年战略机遇期,这十年我们经济起码按照7%翻一番,按照8%是八年翻一番,但如果我们走的更好9%,那就七年翻一番。如果到2020年,只是我们刚赶上2010年的美国,差距就缩小10年。这里面还有人民币不可兑换购买力的影响。

袁鹏:美国内外政策分析与中美关系 第3篇

二是美国政治更加分裂了,政治极化越来越明显,两党在重大问题上几乎不能达成一致,而且两党内部也在分化。众议院议长博纳因为共和党内对他的不满而被迫辞职,第二号人物却不愿接任,最后推出瑞安。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来看,也是四分五裂,原本被视为最具竞争力的杰布·布什选情低迷,反而是非主流的人士都在领先,特朗普是个毫无从政经验的企业家,却在前面领跑。排在第二名的卡森是一个黑人医生,也是非典型共和党人。民主党虽然希拉里一枝独秀,但第二名也是一个被称为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所以美国政治处在分化重组阶段。奥巴马这些年在整合政治方面不是特别成功,导致大政方针贯彻执行力度和效果有限。

三是国际影响下滑了。因为美国经济“上去”是以国际影响“下来”为条件的。简单地讲,奥巴马全力拼经济,其他事务都尽量不管,对于利比亚、乌克兰、叙利亚危机,美国要么“幕后领导”,要么干脆不领导,导致乱局无从收拾。经济“上去”很大程度上也与美国引领新一轮能源和科技革命有关,但根本是源于美国大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大玩美元霸权,同时也源于美国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TPP和TTIP这些新的规则,因此美国的经济增长是一种“自私性的复苏”和“吸入式的增长”,是以别国的牺牲为代价换的。

影响力下降的第一个表现是对盟国的控制减弱。过去我们分析认为,美国经济增长应该带动全球经济,但现在的情况是美国经济上去了,日本和欧洲等其他国家仍在危机边缘徘徊。因为美国的自私性增长和吸入性复苏导致其他国家无法走出危机边缘,这就是欧洲国家逆着美国人的意愿加入亚投行的最深层次原因。美国无法拉动欧洲国家的经济,于是它们转向中国,这是中欧关系升温的大背景。

第二个表现是对重大国际事务的干预度下降。其意愿和能力都在下降。从乌克兰危机到叙利亚危机,美国都不出头,或者不愿过多投入,人们都认为它是在使用“巧实力”,但我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的能力在下降,管不了、不想管也不敢管。比如在叙利亚局势中,很难看出是美国在主导局面,而是俄罗斯和法国在冲锋陷阵,呈现群龙无首的混沌状态,导致极端伊斯兰势力在夹缝中顽强生存。

第三个表现是在重大问题上失去了道义制高点。中东乱局之祸因是伊拉克战争,这是美国制造出来的,但难民危机却让欧洲人来承担。奥巴马表示2016年能接纳10000名难民,但能否落实还是一个问题。现在已有将近30个州明确拒绝接纳难民,加上选举季马上来临,这些难民怎么安置?德国等欧洲国家嘴上不说,对美国的这种做法心中是有怨恨的。欧洲多国近期升温对华关系,对美国有些三心二意,与此有很大关系。另外就是在国际秩序问题上,从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到G20峰会,我们都很难看到美国像过去一样拿出像样的倡议,引领世界秩序的发展方向。

中国正好相反,经济虽在减速,但影响却在上升。中国经济减速是因为结构性主观调整的结果,而且在减速过程中,通过“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让很多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找到了希望。在南海通过填海造陆强势维权,客观上也顶住了美国的战略压力,使我们在与美国亚太战略博弈中逐渐由战略被动转入战略相持。而且通过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以及依据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处理问题(如邀请昂山素季访华)等,使多数东盟国家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因为东盟多国逐渐看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只是把它们当成遏制中国的棋子,并没有给它们带来实在的利益,反而还把东盟一体化的进程人为地割裂成两半,破坏了东盟最为珍视的团结。所以这些国家经过短暂几年的观察后,对美国的战略意图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国也开始重新思考。

所以,美国经济上去了,影响下来了;中国经济下来了,影响上去了。综合评估,中美力量对比仍沿着中升美降的大趋势在变化,只是这种变化并非直线而是有起有伏而已。这无形中凸显了一个问题,就是中美之间的全面战略博弈在全球格局中更加明显了。

在这种局面下,中美关系该怎么发展?美国在思考,中国也在思考。十年前美国提出中美是“利益攸关方”的概念,中美共同承诺既要做“利益攸关方”,又要做“建设性合作者”,中美关系由此稳固维持了七八年。

但是令美国没有预料到的是,正当其开始正面接纳中国崛起时,中国接连超英、赶德、超日,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已不是简单的崛起问题,而是突然间成为紧随美国之后的“老二”的问题。这个速度对美国人来说太快了,它的思想没有转过弯来。所以这些年美国一直在纠结。它能够接纳中国崛起,但是未必能够跟排在世界第二位的中国合理地打交道。

在这种局面之下,我在想美国是否正在犯第三次历史性的错误。

第一次错误是冷战之后,错把苏联的解体当成是美国战胜苏联的结果,进而对俄罗斯得寸进尺,最终把俄罗斯逼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第二次战略错误是9.11后错把各国对它反恐的支持理解成它对中东可以为所欲为,结果陷入了中东的泥潭。

这一次,美国会不会误把日本、越南和菲律宾因为岛礁争端对美国的欢迎,理解成所有东北亚、东南亚国家邀请美国来制衡中国,进而真的把中国当成对立面?我看它正在慢慢地陷进这种错误,明显表现是:

首先,对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太平洋足够宽广”等积极倡议没有从战略高度去理解,而是以偏狭心理寻找其中的所谓“战略陷阱”。

其次,对未来十年美国在全球面临的问题、威胁、挑战到底是什么,哪些是主要矛盾,美国内部没有形成共识。有人说是俄罗斯,有人说是IS,有人说是中国,导致美国对外政策十分凌乱。但给人的印象是,美国似乎铁了心在亚太跟中国耗上了,人们不禁要问,美国真的想清楚了吗?

再次,对中国究竟应该怎么样,是继续此前的对华战略方向,还是如有人建言“重新修订对华大战略”?美国内部也没形成共识,各个部门之间对华政策也呈现越来越明显的部门利益化现象,比如国防部与白宫在很多问题上不同调,导致总统的很多对华理念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

习近平主席对美国首次国事访问意义重大,最大的功效就是把当前中美关系稳定住了,也给两国海空相遇等危机管理提供了框架,确保中美关系不至于失控。但美国大选年即将来临,中美关系能否实现长期稳定还有待考验。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未来十年中美关系缺乏一个新的基础。也就是说:这个关系靠什么来支撑?目前看来,经贸合作这个压舱石有些压不住了。下一步靠气候变化合作,还是网络规则合作?反恐能成为中美新的合作基础吗?这个大问题不破解,小问题就会不断地涌现,偶然事件解决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中美关系确实到了一个临界点,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框架性的、战略性的、基础性的问题。

中美贸易关系分析 第4篇

在当今的世界贸易中,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服务贸易的相对份额不断提高, 但货物贸易仍居主导地位, 服务贸易的发展相对滞后, 受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与此同时, 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向及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制度安排, 国际服务贸易增长态势比较强大。此外世界上主要的货物贸易国家也是主要的服务贸易国家, 国际服务贸易是随着商品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两者关系密切, 从世界各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贸易总量上来看, 呈现出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在国际贸易中, 随着货物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大大促进了与此相关的国际运输、国际金融等服务的发展, 并带动其服务产品出口, 而服务贸易反过来也不断提升货物贸易的质量并优化货物贸易结构。服务贸易为货物贸易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创造条件, 后者则为前者的发展创造需求, 两者存在相互支撑的关系。因此, 对于正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国来说, 研究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认识、了解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关系对于一国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经济政策的实施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动协调发展量化分析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和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发展, 理论界对着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其中关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动协调发展关系的问题也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我国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在总量上是否已经形成互动、均衡的关系角度入手, 通过采用计量经济学中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来证实这一点。

1. 单位根检验。

本文以1982年-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数据作为考察的样本 (其中S代表服务贸易和G代表货物贸易) , 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单位根检验, 得出结果如下:

根据上表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变量LNS和LNG的ADF值都大于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 (H0:序列数据存在单位根) , 即上述两个序列为不平稳时间学列。变量ΔLNS和ΔLNG的ADF值都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即拒绝原假设, 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所以序列LNG、LNS是一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2. 协整检验。

由上述单位根检验可知, LNS和LNG的原序列为不平稳时间序列, 但均属一阶单整过程, 所以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充分列用序列中长期信息找出变量间的长期线性均衡关系。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LNS和LNG这两个非平稳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为T=-2.778469<-2.627420 (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 , 所以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 表明LNS与LNG之间存在一阶单整关系, 从而得知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

三、政策建议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探究了基于总量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因此需要使得我国服务贸易与和货物贸易协调发展。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涉及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明显依赖货物贸易, 而忽视服务贸易。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法律和银行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与货物贸易息息相关, 而我国货物贸易的增长与服务贸易增长发展不平衡, 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于货物贸易。因此政府应当大力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匹配的服务贸易, 才能提高其发展规模, 提高竞争力, 以实现其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通过推动国际服务贸易来推动货物贸易的发展, 既可以对我国的服务贸易产生新的推动力, 又可以改善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 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2. 提高新兴服务贸易参与度。

服务贸易的发展会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 尤其是那些与货物贸易联系紧密, 对货物贸易有支撑作用的服务。我国传统服务贸易, 运输服务贸易同货物贸易的互动比较紧密, 但是新兴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互动还不够紧密, 其影响程度可以有大幅提升。应加强对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政策, 发挥其高附加值的带动作用, 促进货物贸易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卢仁祥.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动关系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2008.

[2]徐光耀.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相关性和比较差异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袁霓.中国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和GDP的计量经济分析.商业研究.2010年第402期.

中美贸易关系分析 第5篇

——用战国的视角看待中美关系

经过课堂上老师对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结合我最近观看的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我提出了个人的一点愚见,希望老师不吝赐教。

以我个人看来,当代世界貌似和平,然大国之间博弈暗流涌动,美国、欧洲、俄罗斯、阿拉伯世界、中国、日本、东盟等各个力量都在为了自身利益纵横捭阖,颇似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的明争暗斗,历史是一面明镜,会让我们免于重蹈覆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是美国,即战国之霸主。而在美国眼中,中国无疑是挑战其霸主地位的最主要力量。美国虽然自身实力强大,然而他仍然通过缔结联盟以“合纵”来遏制中国,在这一方面,我认为美国人的做法甚至比秦国还要高明。秦国虽然强大,然而却使其他六国纷纷想要攻秦,而美国,虽然自身实力强大,却使用了战国时期“合众弱以攻一强”的弱国战略。就中国周边来看,美国对中国的半月形包围圈已经形成,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已然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盟友,甚至于蒙古也成为了美国的下一颗棋子。对于这些拉拢而来的盟友,美国也以其文化输出来统一其思想,通过其所谓的自由、民主,美国人为其对外扩张找到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针对这一格局,中国也需要从战国的思想中汲取营养,突破美国的包围。美国既然“合纵”,我方则应“连横”,美国的同盟者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各怀鬼胎。从棱镜门事件中可以看出,美国与其西方同盟者之间猜忌重重,互不信任;日本经济深受美国逼迫日元升值之害,甚至国家依然受美国“占领”;韩国与日本之间因历史问题摩擦不断;菲律宾、越来只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跳梁小丑…...针对他们之间的矛盾及特点,中国要采取对应的策略分化其联盟,各个击破,而且周边各国基本都沿袭中华文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发扬,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意义同样重大。此外,战国时期秦国的“远交近攻”战略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发展与非洲、拉丁美洲的关系,以提升自身对抗美国霸权的力量。相对美国来说,作为一个弱国,我们仍需要运用“合纵”之术,中国应该视俄罗斯为盟友,并寻求与印度、欧盟的合作,已达成制约美国的目的。

中美贸易关系分析 第6篇

摘要本文运用1998-2012年月度数据,基于贸易引力模型,通过经典的时间序列分析工具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及其它相关因素对中美经贸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本文发现:相对于中美两国的实体经济而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很小;人民币汇率对中美经贸的影响符合“J曲线效应”。另外,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美经贸引力模型影响

引言

美国和中国在彼此的国际贸易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国;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国。两国间的进出口贸易额也持续高速增长。

中美巨额的贸易顺差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人民币汇率也是经常被提及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认定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低汇率是造成中美两个之间巨大贸易差额的重要原因,那么,要解决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就有必要使人民币升值。事实上,美国政府近年来曾多次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本文着重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

本文采用1998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进行统计检验。进出口额数据、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中国工业总产值均来自“中经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美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IFS数据库。名义汇率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实际汇率由名义汇率、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计算得出。

(二)实证分析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于实体经济——中美双方的经济规模的增长都会显著促使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增长,而且美国经济(需求方/进口方)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中国经济(供给方/出口方)的影响。对于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影响最大的依然是需求方,即中国经济。美国经济对向中国出口的影响不显著。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系数都显著为正,这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会“使得”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减少。

结果显示,中国向美国出口短期模型中,汇率滞后项的系数为负,表示如果人民币贬值(升值),在短期不仅不会造成出口的增加(减少),而且可能会带来出口的减少(增加)。另外的几组回归中,人民币汇率的估计系数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对于中美经贸的短期影响是不显著的。

(三)方差分解

我们运用方差分解的方法来分析各个经济变量自身冲击项对进口、出口、双边净贸易额变动的“贡献度”。根据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中国经济,人民币汇率的“贡献度”最小,约为美国经济的三分之一。对于双边贸易差额,在短期(半年内),中国经济的“贡献度”大于美国经济,半年之后,美国经济的贡献处于主导位置。人民币汇率的贡献度更是显得微乎其微,仅为美国经济贡献度的十分之一。然而,就中国从美国的进口而言,“贡献度”最大的是人民币汇率,其影响力远超过了两国经济规模的影响力。可见,相对于出口而言,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对于我国进口的影响要大得多。

(四)稳健性检验

使用贸易品价格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理论上讲能够得出更为合理的结果,但由于以往的文献多是用贸易双方的CPI作为价格替代的;为了对本文的结果进行稳健性分析,我们也使用已有文献中传统的替代方法,即按中美两国CPI数据来计算实际汇率并进行回归,发现本文的核心结论不发生改变。

三、总结

文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对于时下中美经贸关系的讨论、对于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尤其是出口政策具有指导意义。首先,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会对中国向美国的出口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中美双边的净贸易差额无显著影响。第二,来自美国的需求是影响中美经贸顺差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三,实证分析显示,人民币兑实际汇率升值会“使得”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减少,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的对华出口限制。最后,我们从理论和实证上验证了人民币汇率对中美经贸在短期和长期的不同影响符合“J曲线效应”。同时,加入WTO对于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影响不显著。

参考文献:

[1]安辉,黄万阳.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中美和中日贸易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9,10:83-93.

[2]刘尧成,周继忠,徐晓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经济研究.2010,5:32-40.

[3]谢里,隋杨,张娅.人民币汇率与商品出口结构——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投资研究.2011,8:38-50.

[4]邢予青.人民币汇率及其对日本美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金融研究.2010,7:45-58.

[5]叶永刚,胡利琴,黄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对外贸易收支的关系——中美和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6,4:1-11.

[6]Georgopoulos G. J,The J-Curve Revisit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Canada,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2008,36(3),pp.315-332.

中日投资与贸易关系分析 第7篇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研究为数众多, 主要的观点有三种。

一是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起替代作用, 代表性人物有Mundell (1957) , 他认为一种商品可以通过贸易或投资的方式进入他国市场, 投资会替代贸易, 当两个国家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相接近时, 这种替代效应尤为明显;[1]冯鹏程 (2009) 基于数据面板进行回归分析, 指出日韩等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结果, 使得日韩对美欧的出口转变为我国对美欧的出口, 导致了贸易方向的转移, 产生了出口的替代。[2]

二是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起到促进作用, 代表性理论有小岛清 (1978) 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论”, 认为当投资国从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时, 一方面东道国容易吸收和消化外来投资, 提升技术基础;另一方面, 投资国可集中优势开发更新的技术, 两者结合可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条件, 因此, 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呈现促进效应;[3]Wang、Buckley、Clegg (2002) 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的扩张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提升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4]唐杰英 (2009) 通过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分析日本对不同东道国直接对外投资的贸易效应, 得出日本的直接对外投资是互补效应, 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有明显的长期促进作用;[5]杨逢珉、周琳妲 (2011) 指出中日贸易是基于两国的要素禀赋、按照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 日本主要出口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 中国则出口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和部分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 两国贸易有较强的互补性。[6]

三是认为关系不确定的, 如薛晓航 (2011) 认为日本在华直接投资企业以“资源获取”为目标时所表现的投资与贸易为互补关系, 以“市场占有”为目标时所体现的中日贸易与投资为替代关系。[7]

综上所述,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到底是促进、替代还是兼而有之, 大家的看法各不一致。本文将通过实证的方法对中日投资与中日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之间到底是促进关系还是替代关系进行分析, 以期为中日贸易更好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1 中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特点

1.1 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额比重不断下降

近10年来, 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从2001年的427.97亿美元和449.58亿美元不断增长至2011年的1945.68亿美元和1482.98亿美元, 但是其占中国对世界进出口额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 (见表1) , 并且出口额的比重下降明显。

数据来源:2001~2010年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的

数据整理计算得出;2011年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http://comtrade.ur1.org/db/) 整理计算得出。

1.2 中日贸易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逆差不断加大, 技术密集型产品从逆差转向顺差

根据表1可以看出, 从2002年开始中日贸易出现逆差, 并且逆差不断扩大。结合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0—SITC4类为初级产品, SITC5—SITC8类为工业制成品, 在工业制成品内部, SITC5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和SITC7 (指机械及运输设备) 类商品归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SITC6 (指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和SITC8 (指杂项制品) 类商品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因SICT9为未分类的其他商品和交易, 故本文不放在研究范围内) 。中日贸易的逆差在1992-2001年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共同构成, 且两者相差不多, 2002-2010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额从逆差转向顺差, 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逆差则扩大加剧 (见图1) , 2001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逆差为61149.55万美元, 2010年扩大到1443547.35万美元, 翻了一番。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得出。

1.3 中日贸易以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为主

根据HS编码的分类, 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在此, 本文主要以中日贸易额前六位的商品类别为例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得出。

从出口来看, 1992~2010年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制成品中以纺织品和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为主, 其总比重从1992年的27.54%不断扩大至2011年的50.71%, 并且近10年一直保持在50%以上。其中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的出口比重不断扩大, 纺织品的出口比重却出现下降 (见图2) 。此外, 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的出口比重虽不高, 2000年开始占总出口额的5%以上, 但是其在出口排名中一直徘徊在第五、第六位。

从进口来看, 1992~2010年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主要为塑料及其制品、钢铁、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器设备及零件、光学、照相和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其中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器设备及零件的进口额从1992年至2011年一直稳居进口比重的第一、第二位, 该两类商品的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50%左右;光学、照相和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的进口比重一直排在前五位, 自2003年开始进口比重维持在8%以上;钢铁的进口比重自1992年开始一直在前六位, 但是其比重从1993年的13.47%开始不断下降, 1999年开始一直徘徊在6%左右;塑料及其制品的进口比重也一直排在前六位之内, 其所占比重比较平稳, 2005年至2011年维持在5%~6%之间。此外, 中国从日本进口车辆的比重又开始增加, 从1996年1.78%的低谷期恢复至2011年的8.62%。

2 日本FDI对中日进出口贸易影响分析

2.1 回归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贸易之间的关系, 同时鉴于2001年中日之间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差额发生较大变化, 因此本文选取1992~2001年和2001~2010年两个样本区间, 在参照高欣关于贸易与投资的计量模型基础上, [8]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 LEX分别为取对数后的中国对日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和取对数后的中国对日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贸易额, LIM分别为取对数后的中国对日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贸易额和取对数后的中国对日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贸易额, LFDI为取对数后的当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流量, LFDIC为取对数后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存量, LGDPR为取对数后的日本国民生产总值, LGDPC为取对数后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 α0、α1、α2、α3、和β0、β1、β2、β3均为待估系数, μ1和μ2为随机误差项。

2.2 数据说明

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出口额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得出;FDI流量和存量的原始数据1992~2004年来源于日本大藏省数据库数据, 2005~2010年来源于刘昌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及其对策》, 然后在参阅周弋 (2000) 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分类基础上, 将日本对外投资制造业中的食品、纺织、木材造纸、钢铁冶金、石油工业、橡胶、皮革工业、玻璃、陶瓷工业的投资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投资, 化工医药、一般机械、电气机器、运输机械、精密机器工业的投资归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 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FDI流量和存量;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来源于国研网。

2.3 结果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 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看:

(1) 1992~2001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增加1%, 中国对日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减少0.07%, 进口减少0.03%, 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0.05%, 进口增加0.07%;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增加1%, 中国对日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0.59%, 进口增加0.49%, 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1.19%, 进口增加0.44%。这表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上短期内表现为替代关系, 从长远看则表现为促进关系;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表现为促进关系。

(2) 2001-2010年, 日本对华的直接投资流量增加1%, 中国对日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0.37%, 进口增加0.47%;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增加1%, 中国对日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0.58%, 进口减少0.52%。这说明从短期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技术密集型产品起到促进作用, 从长期看对出口起促进作用, 对进口起替代作用。

(3) 2001~2010年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出口模型的拟合度不高, 说明日本对华的直接投资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线性关系不显著。

2.4 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1) 1991~2001年, 日资企业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 以直接投资的方式把中国作为其组装生产的出口基地, 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和零部件除在中国采购的外, 其余主要来源于日本, 同时生产的产品又被返销日本, 这增加了中日之间的进出口, 因此从长期看, 日资企业这种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日贸易。

(2) 1991~2001年间, 日资企业将在中国生产的部分产品返销日本的同时, 部分产品又在中国进行销售, 从而减少了中国从日本的进口, 以1995年为例, 当地销售和向日本返销分别占销售总额的44.7%、29.0%, (1) 并且当地销售的比例还在提高;其次日资企业为了适应当地的消费市场, 扩大当地采购率, 如1995年为34.1%, 2000年提升到40%, 这些意味着中国从日本进口量的减少;此外日资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转移本国夕阳产业, 这会带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从而产生新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产品信息等, 使日本的消费者转向购买性能更好的产品,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日本从中国的进口, 因此日本对我国的直接投资短期内又会减少中日贸易, 即对中日贸易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但是这部分作用的效果非常小。

(3) 2001~2010年,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收入快速提高、消费市场迅速扩大, 相比较而言日本国内的企业面临国内市场需求有限和行业产能过剩的状况, 因此日资企业的投资战略发生转变, 向以生产主导同时开发占领中国市场的复合型转变。以2010年第四季度为例来看, 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销售额为518.1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2.2%, 其中, 当地销售329.53亿美元, 向日本返销117.72亿美元, 向其他国家出口70.88亿美元, 分别增长24.1%、21.3%和15.4%, 分别占销售总额的63.6%、22.7%和13.7%。 (2) 由此可见,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促进中日贸易的同时, 由于日资企业的产品在当地销售量的增加从而减少了从日本的进口, 这种外资企业产品本土化销售的情况又使得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短期内表现出替代作用。

(4) 2001~2010年, 对于投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日资企业来说, 随着中国工资水平迅速提高导致经营成本提高等原因, 出现少数在华日资企业撤退, 而大多数日资企业则是扩充和拓展各种海外功能, 主要扩充和拓展在华的销售功能和生产功能, 其余是物流功能、研究开发功能和地区统管功能, 对前者这部分功能的投资长远看能促进中日贸易, 但是对后者这部分功能的扩充和拓展的投资不能直接带来中日间进出口额的增加, 因此造成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与直接投资关系不紧密。

3 结论及启示

通过实证分析可知,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之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虽有替代作用, 但这种作用非常小, 所以总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中日之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在上世纪90年代起促进作用, 到21世纪则对出口起促进作用, 对进口起替代作用。

通过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 为中日贸易更好发展也提供了一些启示:

(1) 虽然日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开始拓展其他功能, 但是结合中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差额来看, 日本把应该由其国内出口的产品转为从中国出口,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的摩擦, 因此要加快促进日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中国的产品升级, 改变中国作为日本向第三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跳板”的局面, 促使中日贸易健康发展。

(2) 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日资企业, 通过学习其核心技术提高本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且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 缩小中国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异, 优化中日间的贸易结构, 实现中日贸易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

摘要:关于中日投资与贸易关系到底是促进还是替代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1992~2001年和2001~2010年日本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的直接投资额, 通过实证的方法得出中日投资与中日之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有替代作用, 但这种作用非常小, 所以总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 对中日之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在上世纪90年代起促进作用, 到21世纪则对出口起促进作用, 对进口起替代作用。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替代效应,促进效应

参考文献

[1]R.A.Mudell.: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Mobi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7 (6) .

[2]冯鹏程.日韩对我国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及效应的比较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9 (1) .

[3]Kojima, Kiyoshi.: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A Japanese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M].London:Croom Helm, 1978.

[4]Chengqi Wang, Peter J.Buckley, JeremyClegg.:The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Chinese exportperformance[Z].2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European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ademy, 2002 (12) .

[5]唐杰英.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及其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 2009 (12) .

[6]杨逢珉, 周琳妲.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11 (4) .

[7]薛晓航.中日贸易与投资关系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11 (8) .

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第8篇

一、中俄两国贸易关系现状

中俄两国虽然是邻国, 但是双边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不到0.5%, 与中欧、中美、中韩之间的贸易额相比差距较大。两国贸易领域狭窄, 商品结构单一, 双方长期以原料加工产品、轻工制成品与资源性产品等初级产品进行的贸易为主, 产品的附加值不高。这与中俄两国自身的条件有关, 两国大都基于自身的优势进行产业间贸易, 贸易的扩展程度和产品的加工深化程度都不够。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发展遇到瓶颈。

二、当前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 贸易领域狭窄

中俄两个的贸易领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制成品和原料能源产品方面, 贸易领域狭窄。俄对华出口以能源资源为主, 主要是石油、木材、化肥等原料初级产品和一些稀有金属。而中国对俄出口以服装、纺织等轻工业制成品为主, 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附加值低, 高科技产品在我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小。

(二) 中俄企业间存在认知误区

中俄两国的人们都存在一个的“媚”美心理, 对发达国家的产品即使价格高也较容易接受, 而两个企业相互之间了解度不够, 交流不够, 缺乏品牌认同感, 甚至对对方产品存在一些误区, 致使出口的产品在彼此国内销量不高。

(三) 贸易体系不够开放

统计显示, 中国出口俄罗斯的产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 从俄罗斯进口以资源密集型为主, 双方产品皆技术含量低, 且没有共同的交汇点, 企业双向投资较少, 贸易规模小, 贸易层次低, 贸易的商品并没有完全的开放。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所占比重不高都制约着贸易规模的发展。

(四) 双边贸易制度不完善, 贸易秩序欠规范。

除了有经济结构方面的问题还有制度方面的问题,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制度与法规还不够健全。两国出口的产品在彼此国内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保护, 贸易壁垒时有发生, 贸易秩序建设滞后于两国经贸的发展, 不能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与有利的后盾是制约两国经贸发展的瓶颈所在。

三、解决措施

1.大力促进自身经济发展, 扩展贸易领域、改善贸易商品结构, 促进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利用。

2.加强两国企业之间的互助合作, 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 展现自己的优势, 使企业之间找到更多的利益共同点, 深化中俄两个企业间交流合作, 破除两个人们崇欧美的思维定式, 树立产品认同感, 打造品牌效应。

3.加强中俄贸易服务体系建设, 努力健全从生产到运输到出口的一条龙式的服务模式, 确保贸易信息积极共享, 使双边贸易更有保障。

4.完善贸易体制,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贸易渠道畅通, 消除贸易壁垒, 加快推进中俄贸易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

5.在加强能源领域合作的同时, 加大在农业和高科技产业等方面的合作, 促进贸易结构多元化, 在双边贸易、直接投资、信贷等领域推广使用本币。还可加强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为经济贸易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四、结语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领邦, 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同时还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金砖五国之一, 因此中俄之间的贸易关系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对中俄双方自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两国因为先天优势, 经济结构互补性强, 合作的平台广泛, 因此应该在未来的多边经贸关系上达成更多的共识、寻找更多的利益共同点, 加强产业间互助合作, 推动两国的贸易发展、投资合作和产业的互补。另外随着中俄两国领导人访问交流的深入和态度的明确化, 中俄两国政治背景稳定, 再加上世界经济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 未来中俄经济贸易的发展将呈上升势头。

摘要:当前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对于我国来说已经非常严峻, 如何在这种形势之中获得利益显得尤为重要, 而研究和探索近几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的经贸关系现状, 指出存在的弊端, 并提出该领域的解决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本文通过对中俄双方在贸易领域、贸易总量、贸易结构以及贸易制度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俄贸易,贸易总量,商品结构

参考文献

[1]林晓东.浅谈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J].中国商报, 2011 (02) .

[2]曾立东, 方俊强.浅谈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J].中国商报, 2011 (02) .

[3]陈春华, 夏陈星.中俄双边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特刊, 2011 (05) .

[4]李青青, 张爱平.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J].国家建筑发展导刊, 2010 (10) .

中韩商品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9篇

中韩两国同处东亚地区, 两国地理位置相邻, 双方经济关系紧密、贸易合作频繁。截止2011年, 中韩贸易总额已达到2456.3亿美元, 与1992年两国建交时贸易总额50.3亿美元相比, 增长了48倍, 而目前韩国已成为中国第六大贸易出口国和第五大贸易进口国, 中国也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和进口国。在2012年5月1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国政府及大韩民国政府关于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于北京正式签署, 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式启动, 这无疑会使中韩两国的贸易关系较之过去更为紧密。

有关中韩贸易关系, 已经有诸多学者做出了分析。张玉和通过对中韩技术水平、商品结构以及出口市场等因素研究[1], 认为中韩贸易特征由互补转向竞争;金英姬认为由于中韩两国的产业间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正逐渐减少,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相比以往有所增加, 中韩两国贸易竞争性逐渐增强[2];张秀明、冯巍巍则认为中韩经济发展迅速, 双方合作关系日益紧密, 中韩经济仍有很大的互补性[3]。

二、数据分析

(一) 出口相似度指数

出口相似度指数用来描述两国在第三国市场 (或世界市场) 上出口商品的相似程度[4], 本文将选取世界市场作为参考, 计算中韩两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相似程度,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注:数据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UNCOMTRADE) 有关数据计算, 商品分类根据SITC REV.3规则进行分类, SITC 0~4分为初级产品, SITC 5、7分为劳动密集型制成品, SITC6、8分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SITC 9由于包含种类繁杂, 本文不做讨论。

从商品结构上看, 中韩两国在资本技术型制成品的出口相似程度最高并呈现上升趋势, 由于韩国在国际商品贸易中一直以资本技术型制制成品出口为主, 因此这个现象反映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正逐渐向资本技术型偏转的事实;与之相反, 在初级产品上的出口相似程度最低并且呈现下降趋势, 实际上韩国在近几年一直处于初级产品贸易逆差, 而中国除了在农副产品上保持贸易顺差外, 在其余类别的初级产品也长期处于贸易逆差, 因此两国在整个初级产品市场上并无激烈竞争;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方面, 中韩两国的出口相似度指数保持稳定, 维持在22左右, 与资本技术型制成品相比中韩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市场虽具有一定的竞争但不如在资本技术型制成品市场激烈。

总体上看, 通过出口相似度指数对中韩出口商品的纵向对比表明, 随着中国的资本技术型制成品出口比例逐渐增大, 中韩两国整体的出口相似程度逐年上升, 从2002年的71.734增长到2010年的81.656, , 增长幅度为13.8%, 两国出口商品竞争在未来会变得更加激烈。

(二) 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用来描述一国某类商品的国际竞争力[5], 具体表示为一国某类商品的进出口差额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 公式如下:

计算结果显示, 近几年中国和韩国的TC指数均大于零, 表明中国和韩国的商品贸易保持顺差, 两国均处于竞争优势, 但初级产品 (SITC 0~4) 的TC指数显示, 中国食品和活畜 (SITC0) 的TC指数均大于零并且远大于其他初级产品, 说明中国食品和活畜具有比其他类初级产品更为明显的竞争力, 而韩国因为几乎所有的初级产品的TC指数均小于零而处于竞争劣势;在制成品方面, 由于中国近几年国内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过渡,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 (SITC 6、8) 的TC指数呈现下降趋势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SITC 5、7) 则表现上升趋势, 但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明显高于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说明中国在制成品的竞争优势仍然来自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结合贸易相似度指数的分析结果以及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韩商品贸易中的同类商品竞争力横向对比分析表明:由于中韩两国出口商品结构趋同, 在未来两国国际商品贸易的竞争性将会增强, 且随着中国技术水平提升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中韩两国商品竞争在未来将会更多集中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

注:数据来源同表2.1

(三) 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反映一国出口商品与另一国进口商品符合程度, 常用来研究两国贸易互补程度[6], 具体公式如下:

注:数据来源同表2.1

从计算结果上看, 韩国整体的商品贸易互补指数要大于中国商品贸易互补指数, 这说明韩国出口与中国进口相符程度高于韩国进口与中国出口相符程度。在整个商品贸易中, 中国对韩国的依赖程度要小于韩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这个结果是与韩国对中国贸易长期保持顺差密不可分的。从商品结构上分析, 中国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贸易互补指数普遍高于韩国, 说明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上相对于韩国更具有比较优势, 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成品方面, 韩国的互补指数仍然高于中国但双方的差值正逐步缩小, 这反映了韩国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成品相对于中国的比较优势正逐步缩小。

由于中国和韩国的要素禀赋, 经济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导致两国商品贸易的竞争优势来源有所不同。通过上文中分析可知中韩两国对外出口商品结构日趋一致, 两国商品的竞争性逐渐增加, 但两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具有互补性, 中国可以更多的向韩国出口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 而韩国则可以向中国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 因此实际上中韩两国也拥有者巨大的商品贸易合作潜力。

三、总结

从目前来看, 中国在中韩贸易往来中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2011年中国向韩国的出口总额为1627.1亿美元, 而从韩国的进口总额为829.2亿美元, 贸易逆差为797.9亿美元。就中韩双边贸易来说, 根据金英姬 (2007) 统计, 中国主要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 而韩国主要向中国出口资本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 中国在农业、矿业等低附加值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而韩国则在机械、电子等高附加值行业具有比较优势, 中韩两国贸易以互补型的产业间贸易为主。实际上, 由于中国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 中韩贸易模式正由过去中国以低附加值产品换取韩国高附加值制成品的互补型贸易逐步转向双方高附加值的制成品间的买卖, 从中韩贸易互补指数来看, 中国在对韩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依赖程度逐渐降低, 因此可以说中韩双边贸易中的互补性降低而竞争性增强。

从两国向世界市场出口角度上看,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资本和技术制成品所占比例不断增大, 而初级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所占比例逐步减少, 中韩两国的出口相似度指数正逐渐增大, 两国出口商品结构逐步相同, 中韩两国向在第三国市场竞争将会比以往更为激烈。就商品角度而言, 根据贸易竞争力指数计算, 中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上的竞争力比以往增强, 这意味着中国相比过去会赢取更多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市场份额, 而韩国一贯以以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为主, 由此可知中韩两国在今后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上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总之, 随着中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的贸易模式会因此发生改变, 通过前文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 中韩贸易关系在未来势必会由互补逐步转向竞争。

摘要:随着中韩经贸关系的日趋紧密, 中韩两国已成为各自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 因此有必要对中韩两国贸易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本文通过对中韩贸易关系中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的研究, 认为中韩贸易在未来仍有较大的合作潜力, 但两国贸易的竞争程度尤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上的竞争会变得尤为激烈。

关键词:中韩贸易,商品贸易,互补性,竞争性

参考文献

[1]张玉和.中韩贸易模式的变迁[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2005 (5)

[2]金英姬.中韩经贸关系:互补、竞争与合作[J].韩国研究论丛.2007 (4)

[3]张秀明, 冯巍巍.中韩双边经贸关系及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前景问题分析[J].中国商界 (下半月) .2010 (3)

[4]成荣, 程惠芳.中印贸易关系:竞争或互补——基于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全视角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 (6)

[5]柳承灿.中韩贸易中的互补竞争之辩[J].商业时代.2009 (19)

中美贸易关系分析 第10篇

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美国、阿根廷和澳大利亚是前三大进口来源地,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包括日本、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等。结合上述因素,本文研究对象选取与中国农产品贸易量较大的五个国家为代表,分别为美国、日本、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通过分析中国与这五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对中国农业贸易关系持续期进行研究。

一、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

1. 影响因素选择

影响农产品贸易的因素有很多,结合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实际情况及既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即GDP。通常,经济规模大的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需求会比较大,贸易状态比较稳定,贸易关系持续期会相对比较长。

(2)贸易伙伴国的人均GDP。人均GDP水平决定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可支配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也较大,贸易关系相对比较稳定。

(3)初始贸易规模,即每一个贸易关系中第一年的贸易额。初始贸易额越大,交易双方彼此的信任度越高,贸易持续期也就越长。

(4)贸易国间的空间距离。通常空间距离越远,贸易成本越高,运输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也就越大,贸易关系长久持续下去的概率越小。

2. 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过程中,为了直观及全面地剖析各影响因素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果,采用生存分析法,通过绘制K-M生存曲线,对各影响因素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关系持续期中的影响进行研究。

二、影响因素生存分析

在具体影响因素的划分中,根据贸易伙伴国的GDP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GDP小于4万亿美元、介于4万亿与7万亿之间及大于7万亿;根据贸易伙伴国人均GDP水平,划分为人均GDP小于1万美元、介于1万美元至4万美元之间及大于4万亿美元三个层次;根据各贸易关系的首次贸易额规模,划分为首次贸易额小于10万美元、介于10万美元与100万美元之间、介于100万美元与1000万美元之间及大于1000万美元四个层次。

图1为从中国出口贸易对象国的GDP、人均GDP、地理距离及首次贸易规模四个方面对贸易关系持续期进行的生存分析,每条曲线代表在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贸易关系持续期的生存情况。可以看出,每条曲线都呈现出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即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贸易中断的风险率随贸易持续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图1(a)是按照出口目的地国家经济规模即GDP水平衡量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效果。整体而言,与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之间贸易关系在各持续期生存下来的概率要高于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即与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倾向于长久的持续下去,说明一国经济规模对贸易关系持续期有正向作用。图1(b)中也呈现出贸易关系生存率与人均GDP规模的正向关系,这可由贸易伙伴国人均GDP水平越高,居民富裕越,对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大,贸易关系的稳定性也就越强来解释。图1(c)中,贸易关系生存率基本呈现出与距离的反向关系,即贸易国之间距离越大,生存率越低,这可能是由于地理距离增大而增加了货物的运输成本及运输风险,给贸易关系的持续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图1(d)为首次贸易规模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首次贸易规模较大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首次规模稍小的贸易关系。这可能是由于贸易国之间进行大规模的交易表明了贸易双方之间信息透明度高,不确定性小,贸易风险较小,贸易关系稳定性也就越强。

在图1中对中国出口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因素测度中个别分类下的影响因素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与上面的得出的总体的影响趋势存在一定的偏差,如在图1(c)中,代表中美之间距离11210千米的曲线所呈现出的贸易关系生存率高于其他3个与中国地理距离更近的国家生存率,产生这种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样本国家数量有限,个别国家出现偏离情况,属于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不影响整体的变化趋势;二是由于中美两国都是世界农业生产和贸易大国,两国农产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美国一直是我国农产品最大的进口原产国,中国也是进口美国农产品最多的国家,中美之间贸易关系的亲密性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双方间贸易关系的稳定性。

图2为各影响因素作用下中国对五个贸易伙伴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关系持续期生存情况。与出口相同,GDP、人均GDP、首次贸易额对贸易关系持续期都表现了正向的影响,贸易国间的距离表现了负向的影响,但各影响因素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不如出口贸易中显著。图2(a)、(b)、(c)中各条曲线的排列较图1排列密集,表明在进口贸易中,贸易对象国的特质对贸易关系的影响不如在出口贸易中表现的那么显著,进口贸易中更多的还是由中国本身的需求、农业发展状况等特质决定。

三、小结

本章主要是对中国农业贸易持续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采用生存函数曲线对贸易关系持续期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主要结论包括:中国农业贸易伙伴国的GDP、人均GDP及贸易关系中的首次贸易规模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显著为正,且贸易伙伴国GDP及人均GDP水平影响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对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发展要更多的从国内本身的需求特质考虑;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对贸易关系持续期的影响显著为负,即地理距离越大,贸易成本相对越高,贸易遇到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贸易中断的风险率越高,持续期越短。

参考文献

[1]Besedes,T.A search cost perspective on duration of trade[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8,16(5):835-849.

[2]Besedes,T.,&Prusa,T.J.Ins,outs and the duration of trade[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6,39(1):266-295.

[3]Nitsch,V.Die another day:Duration in German import trade[J].CESifo Working Paper Series No.2085,forthcoming in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08.

[4]何树全,张秀霞.中国对美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研究[J].统计研究,2011(2):34-38

中美贸易关系分析 第11篇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和产出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间之所以存在这种关联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深化,一方面在一国范围内不断发展,形成多层次的分工体系。从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部门内的分工,再到企业内部工种间的个别分工。另一方面。这种社会分工越出国界在国际上不断扩展和深化,在相邻地域空间乃至全球范围内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分工体系。

产业关联效应:是指经济系统中某一产业的变动将会引起相关产业的连锁变动,而且这一变动将连续波及下去。正因为产业之间存在产业关联,因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而高级化的产业可通过产业波及媒介发生扩散效应。当投资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为了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就要求国内或地区内为其提供有关投入要素和配套服务的产业提高自身素质,争取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并形成一种产业结构的整合力。一方面,企业要求上游供应商提高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企业会对流通领域中的信息提供、交货保证、付款条件、售后服务等有更高的要求,希望得到低成本的全球融资能力、国际市场上的营销能力、风险回避能力,得到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法律、咨询服务的能力,否则将转向全球采购。

产业关联主要通过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对外贸易在影响各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加强了产业结构间的关联或相互依存关系。对外贸易对不同国家产业结构的影响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在国内首先开发新产品,形成国内市场,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便大量出口该产品,开拓国外市场;其出口方向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当在发展中国形成生产能力以后,再以更低的价格将这种产品返回本国市场,以促使该国收缩这一产业,为新产品、新产业发展留出空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产业的发展先从进口发达国家的某一产品开始,利用进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引起该产业在本国的发展;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成本显著下降,再利用本国某些生产要素禀赋方面的比较优势,向发达国家和其他国家出口,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二、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分析

我们以自然资源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例来探讨二者的关系。

(一)从产业内部来分析:

自然资源产业,我们已经在跨国公司的资源导向型投资战略中作过论述,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服务业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不明显,这是因为,服务业虽有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但在全球范围内它一般不存在垂直性的分工与协作,因而也没有投资国与东道国的垂直性的贸易;另外,虽然它与母公司是水平型分工与协作,但几乎也不存在水平性贸易。

(二)从产业间联系来分析:由于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使投资和贸易相互促进。

投资国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东道国1进口自然资源,从而引发公司A到东道国1投资建立对外子公司A开发资源,投资国从其进口自然资源,这就是逆进口效应。

投资国公司B在东道国2建立对外贸易子公司B1(第三产业),从事批发或者开拓市场,以促进母公司的出口。随着公司战略的需要,母公司直接在东道国2设立制造子公司B2,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B2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对母公司的相同产品的出口构成替代,这就是出口替代效应。

制造子公司B2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一些中间品,不是由母公司提供,而是由国内公司C提供,从而又促进了公司C的出口。

公司D是一个服务业公司,可能是银行、广告公司、保险公司、会计事务所,运输公司等,跟随公司A和公司B的跨国经营活动而直接到对外设立服务子公司D1和D2,也就是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对外投资引致第三产业的投资。

服务业的对外投资对投资国贸易还有进一步的影响。对外子公司A所需要的矿业设备需要从投资国公司F进口;服务业子公司D1和D2,贸易子公司Bl所需要的支持设备等也需要从投资国公司E进口。

从上述看,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取决于产业的关联度,关联度越高,对外投资对贸易的促进越大。因此,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很重要,只有那些对国内经济发展辐射效应强和对国内产业关联度高的对外投资,才可能产生投资与贸易相互促进的正的积极效应。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基准

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必须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客观要求,反映宏观经济的总体目标,也就是通过开展对外投资来带动本国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促进外贸规模增长、结构升级、效益改善。为了促使国际直接投资的企业行为与国家整体利益相协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应基于以下两个基准:

第一,”产业相对优势基准”。产业相对优势是最基本的选择基准,指的是投资国与东道国同类产业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这里所说的“产业优势”既不是产业的绝对优势,也不是指产业的全球优势,而是相对于某一特定区位即相对于东道国而言的比较优势。

第二,“产业内贸易量基准”。这是指某一产业内生产所需要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之间的交易频度和交易数量。产业内贸易量与产业的关联的深度和广度呈正相关关系。选择对国内产业的关联大的产业对外投资,可以带动和扩大国内的技术、设备、半成品、零部件和原料的出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之一,是要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效应。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产业内贸易量”的大小。因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就是要在“比较优势”的前提下,优先选择那些产品供求链长、产业内贸易量大的产业。

中美贸易关系分析 第12篇

一、指标的选取和数据的收集

(一) 指标的选取

1、金融发展指标的选取。

对于金融发展指标, 大多数学者采用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股票市场发展水平四个指标来反映。第一, 金融发展规模指标用由Goldsmith (1969) 提出的金融相关率指标表示, 等于金融资产总量与名义GDP之比。由于湖北省数据的缺乏, 同时存贷款余额之和占金融资产的大部分, 参照周立 (2002) 的做法, 选取存贷款余额之和代替金融资产总量;第二, 金融发展效率指标, 有很多关于衡量金融发展效率的表示方法, 我们选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来表示;第三, 保险市场发展水平指标用保费收入与GDP之比表示;第四, 股票市场发展水平指标, 一般用股票市场的筹资额与GDP之比来代表, 由于无法收集到湖北省股票市场的直接统计数据, 但是其他三个金融发展指标间接包含了这一因素, 因此放弃该指标, 选用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作为金融发展的指标。

2、对外贸易指标的选取。

对外贸易指标一般使用贸易开放度来进行衡量, 最早是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表示贸易开放度的, 即用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表示。虽然这种度量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完全反映对外贸易开放度的变动, 但是由于这种度量方法简单直观, 在实证分析中一直为研究者广泛采用。因此, 本文采用进出口总额与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对外贸易开放度的度量指标, 梁莉 (2005) 做了相同的处理。

在以下部分, 外贸依存度用WNYC表示, 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分别用GM、XL、BS表示。

(二)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说明。

本文所有数据来自《湖北省统计年鉴》各期、《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湖北省统计局网站与中国统计局网站,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和计算得到, 样本期间为1980~2009年。使用Eviews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虽然无法收集到湖北省1994年之前保费收入的统计数据, 但是通过线性相关性分析可知, 1995~2009年湖北省与全国保费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9895。因此, 使用1995~2009年的数据对湖北省与全国的保费收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然后使用外推法预测1980~1994年湖北省的保费收入。

二、实证分析

(一) 数据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

由于宏观经济变量指标的绝对量基本上都是非平稳的, 所以在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之前需要做平稳性检验。下面采用最常用的ADF检验法对WMYC、GM、XL和BS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可见, 这4个变量都是不平稳的时间序列, 具有时间趋势;但是, 其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 即上述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因此, 对于这些不平稳的变量不能采用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需要采用协整方法进行检验分析。

使用基于回归系数的Johansen协整检验来检验上述4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可见, WMYC与GM、XL和BS之间至少存在两个协整向量。这说明外贸依存度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由于协整关系只能表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但是不能确定具体的因果关系。因此, 需要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下面采用非平稳序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湖北省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因果关系, 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可见,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拒绝了GM不是WMYC的格兰杰原因、WMYC不是GM的格兰杰原因、XL不是WMYC的格兰杰原因以及BS不是WMYC的格兰杰原因。表明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以及保险市场发展水平是对外贸易的格兰杰原因。但从对外贸易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看, 对外贸易是金融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原因, 并不是金融发展效率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格兰杰原因。

(三)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格兰杰因果关系只能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但是不能分析整个系统中某个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产生影响的大小。要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单位变化如何通过其内在联系引起对整个系统的扰动, 以及各变量对这些扰动的综合反应, 就需要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变量之间的相互冲击进行分析。

下面根据上述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使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这些因果影响的正负和大小。各变量之间的脉冲响应如图1~4所示。以图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长度, 纵轴表示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响应程度, 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 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图1表明金融发展规模给对外贸易一个单位冲击后, 对外贸易对此的响应先是负的, 随后从第5期开始变为正的, 而且逐渐减小, 最后趋于0, 显然金融发展规模对对外贸易基本上有正的影响;图2表明对外贸易给金融发展规模一个单位冲击后, 金融发展规模对对外贸易的响应是负的, 在第6期的负值达到最大, 之后逐渐衰减到零附近;图3表明金融发展效率给对外贸易一个单位冲击后, 对外贸易对此的响应基本上是正的, 在第7期达到最大, 以后逐渐减弱;图4表明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给对外贸易一个单位冲击后, 对外贸易对此的响应是正的, 在第8期达到最大后基本上保持不变。

综上所述,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判断金融发展规模与对外贸易之间、金融发展效率对对外贸易以及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对对外贸易的影响的正负效应, 但是不能得出各个指标之间的贡献度。

(四) 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表示的是当某个变量受到一个单位冲击以后, 以变量的预测误差方差百分比的形式反映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程度, 其基本思想是把每个内生变量的变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随机扰动项相关联的各组成部分, 以了解各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

下面分解对外贸易的预测误差方差, 以分析金融发展的三个指标对对外贸易的相对重要性, 方差分解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可见, 在不考虑对外贸易自身的贡献率的情况下, 金融发展规模在第2期仅为1.36%, 到第4期迅速增加到38.84%, 达到最大, 之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保持在36%左右。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对对外贸易的贡献度呈现逐步增加的态势。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对对外贸易的贡献度基本上比较稳定, 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由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可知, 选取的三个金融发展指标: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是对外贸易的格兰杰原因;对于对外贸易来说, 它仅仅是金融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原因, 并不是金融发展效率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 湖北省的金融发展给对外贸易带来了发展动力, 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 对外贸易的发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 并没有带来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和保险市场的发展。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 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这三个金融发展指标都会对对外贸易产生正向的影响, 而对外贸易对金融发展规模会产生负向影响。

方差分解结果显示, 虽然金融发展规模对对外贸易的贡献度到第3期才超过金融发展效率的贡献度, 但是长期来看, 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对对外贸易的贡献度仍然比较大, 稳定地维持在36%左右。相比之下, 虽然金融发展效率对对外贸易的贡献度处于逐步增大的趋势, 但是长期来看, 其贡献度基本在7%左右, 与金融发展规模的贡献度相比, 显然小得多, 这与金融发展的效率不高有一定关系。湖北省的保险市场发展水平对对外贸易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长期来看其对对外贸易的发展只有大约1%的贡献度。这与湖北省保险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覆盖面较为狭窄有一定的关系。

湖北省金融部门的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落后, 这会制约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 促进金融发展不仅对湖北省的金融部门而且对对外贸易部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金融发展, 可以为外贸企业提供更有效的融资渠道, 提高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高效率的金融体系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 为了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湖北省应发展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 大力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 促进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 提高效率。推动证券市场发展, 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直接融资渠道, 满足外贸企业对金融支持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证券、银行和保险业的良性互动, 全面发挥金融业进行资源配置的功能, 尤其要加大保险业的发展, 这需要加强宣传力度, 使人们正确认识保险的作用, 从而实现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莉.区域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研究[J].现代财经, 2006.2.

[2]沈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动态演进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数据[J].世界经济研究, 2006.6.

上一篇:英语新课的导入方式下一篇: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