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理解范文

2024-05-15

快速理解范文(精选10篇)

快速理解 第1篇

一、词义联想法

1.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活板》)

嘴唇是嘴的边缘,“钱唇”自然是钱的边缘,“唇”即“边缘”。

2.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赤壁之战》)

将领是率领军队的人,“将”在名词“中国人”前,作谓语,即“率领”。

二、字形推想法

1. 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啮,从“口”从“齿”,“口”、“齿”加于人不是“吃”而是“咬”。

2. 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引,会意字,从“弓”从“|”,本义是拉开弓,只能是向后拉,再加以联想,“引”即是“后退”、“退却”。

3.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怠,形声字,从“心”,“台”声,本义为“心脏”。从“心”的字多与人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人的道德品质有关。再联系“手指不可屈伸”和“弗”,可推断出“怠”的含义是由本义“怠慢”、“轻慢”引申出的“懈怠”。

三、语法推断法

1. 自放驴,取樵炊爨。(2000年高考题)

“樵”前有动词“取”,“樵”只能作宾语,应解释为“木柴”。

2. 食毕,复随旅进道。(2000年高考题)

“进道”前的“随旅”是状语,“进道”作谓语,意为“上路出发”。

3. 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修饰谓语“难求”作状语,可推出“信”即“实在”、“的确”。

四、语境推知法

1.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驰”是“公”对“败绩”的“齐师”采取的行动,故应为“追赶”。

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回乡偶书》)

“少小”与“老大”对应,“无改”与“衰”相对,“衰”就是从“少小”到“老大”鬓毛的变化,因此“衰”应为“稀落”、“衰颓”之意。

3. 世方奋同,毋以此贾祸。(1996年高考题)

贾,本义是买,这句是劝人的话,与“祸”搭配,可引申为“招来”。

五、成语印证法

1.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涉江》)

联想到成语“日薄西山”,其中“薄”是“接近”、“靠近”,用代入法可知这里的“薄”字词义与之相同。

2. 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2000年高考题)

联系“当局者迷,旁观者审”中的“审”,其意为“明白”、“知道”,代入可推知两个“审”意思相同。

3. 必躬造左公第。(《左忠毅公逸事》)

联想“登峰造极”中的“造”是“到”,此句,“造”也是这个意思。

六、对应求义法

1.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1991年高考题)

“顽鲁”与“贤俊”对举,“贤俊”是“有才识而又聪明”,那么“顽鲁”就应为“无知而又愚蠢”。

2.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其直,则佞化为忠。(2003年高考题)

“恶”与“乐”对应,“乐”是“喜欢”,则“恶”必是“厌恶”。“忠”与“佞”对应,从“化为”推出“过”必为“过错”;同理,可推出“直”为“正直的言论”。

3. 齐人追亡逐北。(2001年高考题)

“亡”与“北”对应,“北”是“败北的人”,“亡”就是“败逃的人”。

七、课本迁移法

1. 故事,天子当挂服举衰。(1998年高考题)

《六国论》中有“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可知“故事”指“旧例、先例”。

2.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2000年高考题)

联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的“因宾客”,可推断“因他”是“经由别的”之意。再联系《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可推知“信”作“使者”讲。

八、同反义类推法

1.(康)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晋书·嵇康传》)

“含垢匿瑕”处在“恬静寡欲”、“宽简有大量”两个褒义短语中间,根据同义并列关系推断,它也应是褒义短语;而“垢”、“瑕”是贬义色彩的词,与“含”、“匿”搭配,可直译为“隐藏”污垢斑点,把它转化为褒义短语可译为“包含、容忍别人的缺点”。

2. 张喜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萧然自得。(《大唐新语·卷之六》)

处在“有大志”、“萧然自得”中间的“不自异”,也应是一种美德。“亦不……亦不……”句式表明,“自异”与“下人”是两个相反方面,由“下人”即“下于人”,可推知“自异”应为“上于人”,即“抬高自己”。

九、借代析义法

1. 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言原指言论,这里以抽象代具体,指“著作”、“书籍”。

2.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快速理解 第2篇

“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人写作总有一个目的,都是为宣传某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种作者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思想感情。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呢?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又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

一、从题目

常言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例如:陆游的《书愤》。从标题上就可以推知作者抒发的是自己的感慨和忧愤之情。再联系诗歌内容,便知作者为国家无诸葛亮那样出兵、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为自己壮志未酬鬓先衰而感愤。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从题目便知诗歌抒发的是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从序言 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如姜夔的《扬州慢》、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三、从诗人

1、知人。了解作家的生平、主要的人生经历,由人生经历造成的思想经历的转变,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政治上的得意失意之于李白,安史之乱之于杜甫,亡国经历之于李煜,屡屡遭贬之于苏轼,抗金之于陆游、辛弃疾,亡国破家之于李清照,每个人的思想感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也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就诗人风格而言,明白李白的浪漫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达观豪放、辛弃疾的慷慨悲凉、柳永的哀婉缠绵、对我们理解他们的诗作不无裨益。

如果碰到不熟悉的诗人,而诗人所处的时代和思想经历对全面了解该诗很重要的话,我们可以通过题干或诗歌末尾命题人所提供的注解对诗人和所处的时代进行了解。

2、论世。就是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状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就社会状况而言,离乱社会多发黍离之慨,离别之感;太平社会多歌百姓之乐,渴求建功立业之心。

如: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从知人,辛弃疾是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救国;从论世,南宋统治者腐败软弱,偏安一隅,不思恢复。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的词中正反映了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决心和壮志未酬,白发一生的哀叹。

四、从意象

例如2002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解这道题的关键是弄清“折柳”这个意象的含义。“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又如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一个通过意象来解题的题目。我们知道: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布谷等,历代诗词中有关杜鹃的吟咏甚多,而因其叫声如同“不如归去”,所以其中表现乡思的作品尤多。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杜鹃”可以说是乡思的代名词。这就是本词为什么要写杜鹃啼叫声的根本原因。其次从写作上说,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来是应该心情舒畅愉悦的,但是因为听到杜鹃不停的叫声,仍然勾 起了强烈的思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做了反衬。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人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五、从形象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莅翁,独钓寒江雪。问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我们就要从诗人在诗中所塑造的渔翁形象入手。诗歌描写了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老渔翁竟然不怕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的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答案:作者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六、从典故

典故是指诗人诗中化用的前人诗文中的成语典故,包括历史故事、神话故事、诗文词句等。使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以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问诗歌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涉及到三个典故。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人间亦自有银河”暗含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的神话传说;“石壕村里夫妻别”,借用的是杜甫的《石壕吏》中年迈夫妻生离死别的故事。再由“莫唱”与“比-------多”,我们就可以看出诗人借典故写出民间夫妻离别的悲惨,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又如:2001年夏季上海卷 摸 鱼 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下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杨玉环、赵飞燕曾经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武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主和派(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

七、从诗眼

现在一般提“诗眼”往往是用来指一首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但过去更多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宋以后不少人认为,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我们题目中讲的“诗眼”,也就是指这样的一个字。例如:送别 王维

下马吟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近时。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我们就可以结合本诗的诗眼来分析。诗歌中的“不得意”三字是本诗的诗眼,不仅交代了友人归去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了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个字是理解着首诗歌的关键。答案略。再如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这首词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作者用”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的叶多花少,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颂,是这首诗的“词眼”。答案:海棠虽美,也要随着逝去的春光逐渐凋零,作者借此写出了青春将逝的烦恼和苦闷。

八、从议论性的句子。例如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与古人对“秋日”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回答这个题目就可以从议论性的句子入手。“我言秋日胜春朝”就点明了作者的态度。答案:古人悲秋寂寥,诗人却反悲秋习俗,认为秋日胜过春朝。借此表现诗人深处逆境也不灰心自弃,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表达出热爱生活、昂扬奋发的思想感情。

又如2002年夏季北京卷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1.考生必须知道王之涣的诗歌。2.这是诗歌比较题,必须对诗歌加以比较指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我们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议论句就可以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丽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九、从注释。例如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时飞球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联系整首诗,谈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抒发了自己远离故土,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这种思想感情从题目的注释上就可以看出。又如踏莎行 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淡连芳草。[注]寇准:曾任宰相,也曾“罢知青州”。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南征,逼近京城。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并在澶渊大挫辽军锐气。辽军有所惧怕,主动求和。第二年,双方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这首词题为“春暮”,通篇都写女主人公的伤感。今人或认为“寇准是个决‘澶渊之盟’的大政治家,观其一生,似无缘为思妇抒情”。你对此怎么看,为什么? 解题的切入点是什么呢?我们只能分析注释。注释告诉我们两点:

1、寇准曾经被贬到青州。

2、寇准在历史上的伟大功绩。这两点哪一点与作者抒发女主人公的伤感有关呢?我们只能从第一点来分析。看作者被贬青州与作者抒发女主人公的伤感有什么关系。

答案:词人在官场上虽然得意,但也有失意之时,如“罢知青州”。这种失意的感情很有可能在这首词中有所反映。词人把少妇比作自己,把那个“密约沉沉”的负心汉比作朝廷,抒发了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感情。这样的题如果不是从注释上分析真是无从下手。

如何快速提升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第3篇

关键词:英语阅读 阅读能力 词汇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73-01

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包括词汇量及阅读技巧等。

1 扩充词汇量

同学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词汇积累:(1)牢记大纲词汇。对大纲规定的词汇,必须牢牢把握。(2)注重“一词多义”。(3)积累“超纲词汇”。可预备一个本子对阅读中碰到的超纲词汇进行摘抄并记忆。

在词汇教学中,应让学生懂得英语构词的基本规则,以便更好地认知单词和记忆单词。

如善于运用联想记忆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continual一词时,可以联想与之拼写相似、词义却有区别的continuous一词,两者都有“连续”的意思,但是前者指“中間有间断的连续”,后者指“连续不断”。因此,It rained continually/continuously for the whole day.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指雨下了一天,但是前一句是指雨时断时续地下了一天,而后一句则指雨一刻不停地下了一整天。通过联想比较,学生就能很快记住这一对单词,并且能够准确地使用。

在做阅读理解时不但要认识大部分的单词,更重要的是还要时时巧妙地绕开生词。英语文章中不是所有的词的功能都是同等的,有些词担负着传达主要信息的功能,而有些词主要起语法作用或者它所传达的信息和下文的其他信息没有联系。这类词有:表示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遇到这些词,只要我们能辨认出它是专有名词,就能理解文章而不必知道它的意思。比如在下面的句子中:“In fact”,says David Dinges,a sleep special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ol of Medicine,“there’s even a prohibition against admitting we need sleep.”两个引号之间的部分就不必去管它。类似的还有:“We have to totally change our attitude toward napping,”says Dr.William Dement of Stanford University,the godfather of sleep research.我们不必弄清上面某些部分的原因是,它们的后面往往有一个同位语来解释说明它们的意思。这就引起了我们不用弄懂所有单词的第二个理由。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文章中的某一个单词不熟悉,我们还可以根据同一篇文章中的其他信息来帮助判断。这类信息有:同位语、下定义、解释、举例、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以及标点符号等。

2 通过专项训练提高快速阅读技巧

(1)快速泛读(fast extensive reading)。

要培养学生快速泛读的习惯。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和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要确定一个明确的读书定额,定额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切实可行,可多可少。

(2)定时阅读(timed reading)。

要培养学生定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定时快速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时先记下“起读时间(starting time),阅读完毕,记下“止读时间”(finishing time),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速度。同时检查阅读的效果,长期坚持,必定收到明显效果。

(3)略读(skimming)。

略读又称跳读(reading and skipping)或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并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意,从而加快阅读速度。一般阅读的目标是在保持一般阅读速度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理解水平,通常达到70%或80%。略读时,理解水平略低一些是预料之中的事,平均理解率达50%或60%就可以了。

(4)查读(scanning)。

这一阅读技巧主要用于从大量的资料中有目的地,快速寻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问题及信息。如在目录或索引中查找有关某一问题的论述,在词典中查阅词语,查寻某一问题的答案、事实等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略去不读。这种阅读技巧的主要优点是读者可以节省时间,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查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按照资料编排形式寻找所需材料;利用章节标题或说明等查找自己所需材料的范围;迅速查读包含所需信息章节,直到找到所需信息为止。选一篇带有儿个阅读理解题的文章,先用略读技巧粗略了解文章,然后读所提出的问题,再用查读方法找到涉及问题的答案或线索。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准确率高。

3 加强套题的定时定量训练并坚持持之以恒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规定出完成每篇的时间,而且对每篇的时间要求要逐渐过渡到略高于高考的要求。只有平时加强这种训练,才能使学生在高考考场的紧张气氛中从容应答。对阅读训练,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篇幅不要很多,但要天天有,天天读,读后思考,决不轻易放过不懂的词、句或段,彻底弄懂,并做读后小结。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阅读上的长足进步。

4 分类阅读,循序渐进

分类阅读就是把文章按体裁分类,如说明文类、记叙文类、应用文类、议论文类等;或按内容分类,如人物类、地理类、历史类、新闻报道类、广告类、科普类、说明书、风土人情等。

总之,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运用各种技能技巧强化训练才能快速提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具备大容量的英语词汇是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关键,然后运用各种做题技巧去坚持不懈地训练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水平。

参考文献

[1]Michael J.Wallace.Study Skills in English[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Z].

快速理解 第4篇

关键词:助跑起跳,心理定势,快速,阶段

助跑技术和起跳技术在跳远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是使运动员在起跳前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跳远的成绩与助跑速度和起跳角度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跳远运动员必须具备很好的助跑技术和短距离跑速度,同时必须具备很强的起跳能力。

在跳远训练中,教练员为了使运动员的速度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由快速助跑技术自然地、高质量地转入快速起跳技术动作,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强化运动员跳远各环节的技术,目的就是使运动员在完成技术中体现一个“快”字。那么,运动员又如何来理解这个“快”字呢?

一、逐步建立运动员在助跑技术中正确的心理定势

运动员在助跑技术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助跑后程减速,减速意味着失去助跑的意义,并且与我们提到的“快”字恰恰相反。怎样解决这种现象达到高速的快速助跑技术,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首先运动员不应当有助跑到了起跳板就是跳远结束的错觉,而是在训练中逐步建立这样一种心理定势,即把起跳板看成是要以最快速度冲过去的距离中的一段,不是停止减速,而是继续冲过去。其次,在训练中要使运动员建立起一种适合个人特点的稳定的节奏,一种相信自己能有力而又平稳地跑上起跳板的自信力。离起跳板越近,随着支配手脚快速摆动的神经冲动的加强,助跑的冲击性也就不断提高。要培养这种节奏感和自信力,运动员就必须在助跑道上或跑道上进行大量的、反复的助跑技术和速度练习,从而形成稳定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助跑技术与助跑节奏。

二、解决快速放脚起跳所造成的重心落后的错误

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中快速起跳,技术难度是相当大的,要解决这一技术环节,第一,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的步幅要小于助跑途中跑的步幅,其目的就是使身体重心下降,使起跳的动作速度超前,达到快于助跑速度的要求。第二,运动员在起跳时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踏板,也就是所说的起跳放脚动作。由于运动员的快速放脚起跳动作,使得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跟随前移不够,造成身体后仰,身体的重量没能完全压在起跳腿上,影响了运动员的最后用力和起跳效果。要解决好以上的技术和存在的问题,达到技术各环节完美的统一,关键在于快速起跳时的身体重心跟随和前移技术,只有身体重心跟上起跳速度的要求,才能充分完成快速有力的起跳技术,达到合理有效的起跳效果。

三、处理好起跳技术中的三个阶段

起跳技术中的三个阶段为:开始支撑阶段、缓冲阶段和起跳蹬伸阶段。三个阶段的技术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同类型的运动员在完成起跳技术整个过程中各阶段所占用的时间也不同。

起跳时,采用脚跟先落地迅速过渡到全脚的起跳方法,由于起跳时的过渡期较长,使运动员的起跳支撑和缓冲两个阶段时间加长,影响了运动员快速起跳技术的提高。这种类型的运动员往往体重较重,腿部力量较大,人们称为力量型运动员。这种类型的运动员的优点在于起跳时蹬伸阶段的时间较短。

对于体重较轻的技术型运动员来讲,虽然起跳时的支撑和缓冲两个阶段时间较短,但由于起跳时腿部膝关节没有达到合理起跳技术的角度要求,使运动员在起跳时显得起跳力量不够,起跳不充分。要想科学合理地达到快速起跳技术,必须使起跳中的三个阶段时间合理分配,互相弥补,使起跳技术中的三个阶段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快速起跳技术的要求。

快速理解 第5篇

解答语句填充题,首先可从话题统一和前后照应的角度思考,遇到散文性文段时,意境协调、句式一致、音节和谐也是常涉及的考点。因此,总结可从以下五个关键点进行突破:

一、话题统一

“话题统一”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实现话题统一的两种手段:

1.保持主语一致。现代汉语的话题一般由主语来表示,共同的主语是贯穿语段中各句的灵魂,是联系各句的纽带。所以,说话时要尽量保持主语的一致性。

2.保持陈述对象一致。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是做到话题统一的重要方面。陈述对象一致与主语一致有一定重合的地方,但并不等于主语一致。陈述对象一致还包括语段内部句群间陈述内容的一致。

【例题1】 在人类的历史上,文明冲突的现象一直存在,或者说,政治和经济的利益常常披着文明精神的外衣发生冲突。但另一方面。甚至可以说,冲突具有短暂性,而融合具有留存性和长远性。在许多情况下,冲突本身也成为融合的工具。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A.文明更是融合的 B.历史更是融合的

C.文明也是融合的 D.历史也是融合的【解析】与前文的“文明冲突”相对应的应是文明融合,而不是历史融合,故排除B、D。由后文的“甚至可以说”可知作者要突出的是文明融合,故用表递进的“更”比较贴合文意,答案选A。

二、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指语段中的信息要前后吻合,彼此呼应,在表意上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前后照应的三个角度:

1.词语照应。此种照应指的是正确选项中的词语与文段中关键词语之间的照应。

2.观点照应。此种照应指的是正确选项中包含的观点应与文段的整体观点相一致。

3.问答照应。此种照应指的是问句中问与答、肯与否之间的协调一致。

【例题2】 “让人人都过上好日子”这种说法是没错的。但是是否因此就可以认为“提倡艰苦朴素”这一口号已经过时了呢?我们今天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了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十分明显,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如果我们缺乏清醒的头脑,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从全面的观点看,当然不能这样认为

D.只要想想我们的发展远景,我们就应该承认这个问题必须考虑

【解析】从整个语段看,衔接句是一个作答句。第一问是“是否可以认为”,第二问是“要不要发扬”。问题一正一反,从表意上看,前者强调的意思是“不可以”这样认为,后者强调的是“要发扬”。A项的回答只暗合了后者;C项的回答只暗合了前者;D项“这个问题”指代不明,也并未对所问作答;只有B项符合。

三、意境协调

“意境协调”指整个文段在情感、态度、色彩、气氛、视角等方面的一致性。

意境协调的五个方面:

1.情感上,或悲或喜。

2.态度上,或褒或贬。

3.色彩上,有鲜明、暗淡的区分。

4.气氛上,有热烈、凄清的差异。

5.视角上,有高、低、俯、仰之别。

【例题3】

。崖壁下有好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填入划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保证意境协调。题干的语句中,荒坟残碑,瘦水枯石,构成了一种凄冷沉寂的意境。而A项的“夕阳”、“烘炙”、“五彩”渲染的是一种热烈的氛围。D项“透明的羽翼”透着“亮”色,格调清新,跟文段意境不符。C项虽也出现“枯草”、“落叶”等衰败的景物,但“闪着……光”、“巨大”、“矗立”所体现的并非凄清冷落之感。只有B项中的“冷”、“萎落”、“瘦削”含凄凉感,与原文气氛一致,为正确答案。

四、句式一致

“句式一致”指组成文段的语言结构形式,前后具有一致性。句式的整齐一致,既可以增强语势,又可以加强语句的通畅性,给人以思路清晰的感觉。

句式一致的两种情况:

1.排比或对比关系的句子。

2.并列关系的句子。此种情况并列成分之间常用分号隔开。

【例题4】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是人类所观察到的癌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分析这种趋势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现代食物的品质越来越差。于是时不时有人发出“某某食物致癌”的言论,总能吸引一堆眼球;如果指出这种“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那就更容易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

B.那就应该分析其关联性到底有多大

C.那也不能作为反对现代技术的理由

D.那么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往往只是初步的【解析】由句中的分号可知,前后分句间为并列关系。前句的“总能吸引一堆眼球”说的是人们对“某某食物致癌”言论的反应,因此空缺处的句子所表示的含义也应是人们对前文“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这一论述的反应。选项中只有A项的“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与“吸引一堆眼球”同为动宾结构,句式一致,故当选。

五、音节和谐

“音节和谐”指语句格式的对称、整齐、协调、顺畅与语音的押韵1 等形成的长短参差美、押韵回环美。

音节和谐的三个方面:

1.上下句的句式对称。

2.上下句押韵。

3.上下句字数相同或基本相同,如果是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常将音节少的放前面,音节多的放后面。

【例题5】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应是()。

(1)有一次,听到了山林里的猿啼。那声音,忽远忽近,或呼或和,飞动如闪电,高亢如天风,比人类伟大天才谱出的乐章更为神妙动听。

(2)北平郊外,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语言来形容。

①激越如奔泉,飘逸如闲云

②飘逸如闲云,激越如奔泉

③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

④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快速理解古典诗词意境的方法初探 第6篇

关键词:高考语文,古诗词,意境

赏一直是难点。在考试中, 部分学生读不懂, 做题仅凭运气、说套话, 得分很低。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出了几条经验, 希望能抛砖引玉, 让学生碰到古诗词时不再一头雾水。

解偶读一篇文章境”难求————《夜雨, 颇有感慨寄北》英译。之对比分题为《“意古较析》, 得。出结论文中选:许渊冲先生和孙大雨先生的择中外名翻译的作品进行比典/出来的作品文译作更为传神, 意, 境全无有原作。可见之精神, ;意境的重要而国外翻译诗小丛性。诗词中的意境是在诗词中表现出来的词者的审美时峰情调和境界。间这, 但同样也会使中学生在鉴种境界在审美上能延长读意气质赏时无、言神韵从下手, , 不知所措不如言境界。王。有境界同国维曾说:“, 本青境想也;气质要快速、准确地理神韵束也。解诗词的意境有境界二者随, 之矣不容易。。”的高考语文试卷而这两三题往往会, 难住一部分考生古诗词鉴赏是必。其实考题, 方不能理解要顺利答, 那就麻烦题并不难, 了但。如何才能迅速读懂若是连诗词意境都法词的意古诗呢?境关。而且考题中有键在于迅速地、很多就是直接考准确的理解古诗初如何理解察诗词的意境。古诗的意境, 笔者在平常教探一学中总、知人论世结出了一些, 方法初探意:境

我们在教授古诗词时, 一定要让学生

去了解作者, 了解其生平经历。有时, 了解还不够, 更多时候, 我们有必要走进作者内心, 与之对话。古诗词的作者距离现在已有几百上千年, 离我们非常遥远。所以赏析古诗词时候, 只有“知人”, 知道他是什么身份的人, 他有哪些经历, 他喜欢什么, 讨厌什么, 进而才能理解他写的诗词。

例如在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 我先让同学们讨论作者辛弃疾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经历?同学们交流后, 教师可以补充:辛弃疾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 不久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 收复失地。提出很多建议, 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上任时他认真革除积弊, 积极整军备战, 又累遭投降派掣肘, 甚至受到革职处分, 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词意了, 辛弃疾调任镇江, 登临被古亭, 感叹空怀报复, 报国无望。由眼前联想到孙权与刘裕, 表达对这两位英雄的向往。最后一句“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更是直接道出了心中夙愿。

在平时教学中, 教师应该多让学生了解一些诗人词人, 了解其生平经历。最好让学生分类整理。比如:可将仕途不顺者归为一类;可将向往田园生活者归为一类;这样去积累, 一定会有收获。

二、抓住典故, 领会意境

古诗词中的每个典故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能带给读者丰富的阅读体验。当我们读懂这些典故, 并能抓住典故进行分析时, 就能准确理解诗歌意境了。

还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 词的下片“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就是借南朝刘义隆匆忙行事、致使北伐失利之典故引出国破之悲, 进而道出词人年老而不忘报国之情。

再如李白就常用典故来表露心志。得意时, 有“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 从中, 我们看到了豪放骄狂的李白。失落时, 有“淮阴市井笑韩信, 汉朝公卿忌贾生”诗人借韩信贾谊自比,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受打击, 但依旧狂放的李白。更有“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典故出自《论语·微子》, 诗中竟然嘲笑孔子, 诗人心中的愤恨骄狂已然到了极点。当我们抓住了这些典故, 诗歌的意境就不难理解了。

三、结合意象, 分析意境

大千世界中万物皆能入诗, 一旦进入诗中, 它就不仅仅是纯客观的事物了, 其往往被附上了诗人主观的情感。我们抓住这些意象, 分析其特征, 往往能迅速走进诗中, 理解诗意。“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 我们在教杜甫的《登高》时, 让学生抓住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 如:首联中的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六种景物, 点明了时节, 渲染了清寒的气氛。紧接着又以“萧萧落木”与”滚滚长江”这两个意象, 托出诗人壮志难酬之情与对年老体衰的感伤心境。在此诗中, 意象的叠加点明了时节, 烘托了气氛, 点明诗人心境。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都有这些作用, 所以抓住意象, 分析意境, 是迅速理解诗意的好办法。

四、广泛阅读, 增加积累

对于高中生, 光想在语文课上就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是不现实的。语文课上仅能以少量文本为依托, 学到一些鉴赏方法, 但要想做到能单独鉴赏古诗词, 更需要平时的积累。

以古诗阅读为例, 学生可以按照诗歌分类, 按顺序有计划的阅读。如阅读山水田园诗时, 可以精选以下几首进行阅读积累:王维的《鹿柴》、《山居秋暝》、《鸟鸣涧》、《渭川田家》, 张籍的《野老歌》) , 聂夷中的《咏田家》, 韦应物的《观田家》,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样分类积累之后, 在学习和考试中分析意境时, 大可以联想回顾所积累的诗歌, 从容应对了。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法宝。学生不仅要积累知识, 也要积累生活经验。诗人词人也是人, 都有七情六欲, 而他们写诗写词也都是有感而发。当一位诗人送别友人之际写下一首诗, 凭借生活经验, 我们可以去站在诗人角度思考, 我们会想到诗人此时心中有着离别之苦, 但舍不得有留不住。诗人会想:自此一别, 何时才能再重逢?诗人会希望对方旅途艰辛多保重。

学习古诗词, 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需要积累, 沉淀。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的快速猜词技巧 第7篇

一、根据定义或解释猜测词义

定义或解释形式多样, 常由is、that is、in other words、call、mean、to be、refer to、be known as、define、represent等词汇或破折号来表示。其目的就是作者对一些重要、难懂的术语或词汇进行解释。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利用它们猜词义比较容易。

例如 (1) Anthropology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man.由定义可知anthropology的意思为“人类学”。

(2) In slang, the term“Jam”consititutes a state of being in which a person finds himself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由句意可知Jam指“困境”。

二、根据同义、反义、同等、同位、因果等关系来猜词义

在此部分中, 构成同为关系的两部分之间多用逗号连接, 有时也用破折号、冒号、分号、引号和括号等, 有时还会用or、similarly、than is、namely、or other、say等副词或短语出现。

例:Semantics, the study of the meaning of words, is necessary if you are to speak and read intelligently.

由句中两个逗号之间短语与生词semantics的同位关系, 即可猜出此生词的意思为“语义学”。

三、根据文中举例猜测词义

恰当的举例能够为学生提供猜测生词的重要线索。例如, The consequences of epochal events as wars and grea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re not confined to a small geographical area as they were in the past.由句中“战争”和“重大发现”等我们可以猜出epochal的大致意思为“重要的”“划时代的”。

四、根据上下文猜词义

在句中或段落中, 若事物和现象之间构成因果关系, 我们可以根据这种逻辑关系推知生词词义。例, Nadia’s English was perfect, kate was perplexed, she couldn’t understand why Nadia did not like to speak……句中划线词词义由上下文可知为“迷惑, 不得其解”。又如……so an elephant matriarch signals the family to gather around her, then they all lift their trunks in the air to smell the unfamiliar caller……由上下文可推测猜得划线词的意思为“雌性领头羊”。

五、利用构词法知识猜词义

最常见的就是根据前缀和后缀来猜词义。例:He fell into a ditch, semiconscious, for a few minutes.由词根conscious (清醒的、有意识的) , 结合前缀semi- (半部分、不完全) 可知该词的意思为“半清醒的、半昏迷的”。例:The vapor may change into droplets.后缀“-let”表示“小的”, 词根drop为“滴下、落下”, 由此可知该词义为“小水滴”。

例: (1) I’m illiterate about such things.由否定前缀“il-”可知“illiterate”译为“一窍不通、不知道”。

(2) His neighbour is a drunkard.由后缀“-ard”译为“不好的人”, 与drunk结合可知其意为“酒鬼”。

六、根据同义词的替代关系猜词义

作者往往在句子中为了避免重复而使用同义词, 由此句中词意不难猜出。例:Doctors believe that smoking cigarettes is detrimental to your health, They also regard drinking as harmful.由句意知划线的两词是同义词, 译为“有害的、不利的”。

七、运用生活经验和常识来猜词义

例 (1) The snake slithered through the grass (译为爬行) .

(2) A:It’s really cold out tonight.

B:Sure it is, my hands are practically numb (译为冻僵、冻麻木) .

快速理解 第8篇

一、英语阅读的目标

大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目标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2.发展和运用英语的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逻辑思考。4.加强对西方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5.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些目标, 在日常的英语阅读训练中, 学生应该尽可能快速地阅读和理解以英语为母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 (对学生本身而言难易适度) 的文章或材料。在阅读当中, 首先学生们应该能够分析出他们所阅读的文章;从文章中形成推论并明白其真正的含义, 而不仅仅是其字面意思。其次, 学生应选择新单词不超过文章总字数5 %的阅读材料, 这样他们能够抓住文章中心思想, 并能够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测生词的意思。如果文章中生词太多, 学生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和阅读信心。再者, 学生必须善于运用英语字典, 如《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能够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也能解决文章中大部分的难点。综上所述意味着在阅读时学生们应该准确, 高效地进行阅读;阅读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上。

二、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 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因素应该如下:1) 有些学生总是慢慢地, 仔细地阅读。他们总是对每个细节都给予密切地关注, 并试图理解每个单词和每个小点, 却不能对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有个清晰明朗的理解。2) 也有些学生阅读速度非常快, 但对细节部份没有引起充分的注意, 从而忽略了对细节部分的详细理解。3) 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通过上下文线索猜测生词;除非他们翻阅本字典, 不然, 那些他们不熟悉的单词, 让他们在整个阅读理解过程中总是感到紧张不安。那么,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学生必须培养对单词的理解能力。学生可以使用下面一些方法来培养对单词的理解: ①通过上下文线索分析生词的含义。最常见的上下文线索包括:定义, 同义词, 反义词, 例子等。例如:You can select any of these periodicals: New York Times, China Daily or Readers Digest. 在这个例子中, “Times, Newsweek or Reader’s Digest”这些文中线索告知读者periodicals意思是“杂志, 期刊”。②通过词干和词缀。在猜测生词的含义中词干和词缀也是一条重要线索。学生应该记住的由前缀, 后缀和词根所形成的这些频繁出现的单词的含义。例如:There was an impatient expression in her face。从“im”这个前缀, 读者可以理解“impatient”这个生词。③通过自己的经验或一般意义上的含义。有时候, 读者可以根据直接或间接的经验, 理解生词的含义。如:The young man has a glorious future before him and the old one has a splendid future behind him. 当学生看到“the young man, the old one, before, behind”, 一般的常识告诉他们“glorious”和“splendid”的意思是“光辉灿烂的”。

2.培养阅读习惯用语与语义单元的能力。短语, 词组固定搭配和习惯表达都属于语义单位范畴, 这些语义单位可以表达完整的意思。扩大阅读的语义单位也是扩大“视距”, 对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非常有用。

3.掌握理解长句的技巧。长句通常包含许多修饰成分, 并列成分以及多种语言结构。一个修饰成份可以是从句, 介词短语, 副词短语, 短语不定式等。通常情况下, 当你去掉修饰成分, 你会看到句子的中心思想。

4.提高理解整篇文章的能力。学生通常习惯于逐字逐句的阅读文章, 满足于字面意义或表面意义而不理解其隐含的意义。获取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技能。学生应该学习区别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差异;认识重点和支持细则;了解作者的目的, 意图, 偏见等;寻找主题句, 主题句通常是一个段落或文章的中心句, 通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 中间或者结尾。在此之后, 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准确的推断。

三、如何提高英语阅读速度

长期以来, 提高英语阅读速度一直以来都被加以强调。在大学英语水平测试中, 快速阅读也是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和快速阅读能力是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阅读理解的。然而, 许多因素可能影响阅读的速度, 如读者本身的知识背景, 词汇量, 心理状态, 阅读习惯等等。在考试中, 要取得文章的主旨大意, 就必须非常仔细地阅读题目, 段落标题, 每个段落的第一个句子。学生要善于通过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来猜测生词;用略读和扫读的方法来寻找特定问题的答案。

总之, 阅读理解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语法知识, 掌握丰富的词汇量和良好的词汇分析能力。通过对阅读技巧的训练, 学生们应该知道如何快速理解文章, 尤其是如何应对考试中阅读理解题。英语快速阅读解理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必须有大量的实践。学生文阅读文章越多, 越能更快速, 更有效地阅读。

摘要:本文在对阅读目标的阐述说明了理解和速度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 提出应从单词的理解方法、习惯用语与语义单元、理解长句的技巧、提高理解整篇文章的四方面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从各方面包括词汇、阅读方法等方面提高阅读速度。

关键词:英语阅读,快速阅读,阅读理解

参考文献

[1]郑书趟, 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2]张长松, 阅读技巧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快速理解 第9篇

一、怎样理解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等有关概念,是重要的化学概念,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学生从以分子、原子、质量的概念为基础的知识体系,过渡到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量化体系,经历了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而面临变化快、跨度大、要求高的困难。要在原有的量化体系基础上,建立以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为核心的新的量化体系,核心问题就是让学生理解摩尔在宏观和微观两重世界之间的“桥梁”作用。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 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

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分子、离子等,是微小量,看不见又难以称量;而实际中的各物质都是可以称量的。引导学生根据感性经验来认识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要在微观和宏观之间设置物理量,架起一座相关的“桥梁”,进而引出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概念。要解释清楚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物理量一样,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介绍完了概念之后要进行强调:“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其单位是摩尔,应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如:1摩尔H2, 1摩尔CO2等,但不能说1摩尔苹果,1摩尔铁等。

2. 物质的量概念的延伸

国际上规定: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基准数是12克12C所含的碳原子数,这里可以根据摩尔概念来引申说明:1摩尔碳原子所含原子数与12克12C所合碳原子数相同,说明摩尔与微观粒子之间可建立定量关系,反过来,1摩尔12C原子的质量是12克,说明摩尔与宏观量质量之间也可建立定量关系。这样根据概念就初步说明摩尔确实既有联系宏观又可联系微观,起到了“桥梁”作用。

利用1摩尔物质质量来说明摩尔的“桥梁”作用。因为任意原子的原子量都是以碳原子的质量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一个原子的质量比应等于它们的原子量之比。例如1个碳原子和一个氮原子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原子量之比,即12∶14,然后推导如下:1摩尔碳原子有6.02×1023个碳原子,质量为12克,再推导出1摩尔氮原子有6.02×1023个氮原子,质量应为14克。利用推导的结论可充分说明1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粒,其质量在数值上与物质的原子量(或分子量)相等,再次根据摩尔的概念来说明摩尔的“桥梁”作用,最终得出公式:n=m M,并且应用到具体的计算中。

二、有关物质的量与N﹑m﹑V﹑C之间关系式的理解

1. 物质的量与质量﹑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用符号M表示。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 mol,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对于某一纯净物来说,它的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而物质的质量则随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1molO2的质量是32g, 2molO2的质量是64g,但O2的摩尔质量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还是32g/mo1。根据科学实验的精确测定,知道12g相对原子质量为12的碳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6.02×1023个。

2. 对于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

含义: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有的体积在数值上近似相等。人们将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它的常用单位是:L/mol。气体摩尔体积是一个与温度、压强相关的物理量;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摩尔体积是一个定值。22.4L/mol是气体在特定条件下(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不能笼统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与此相关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即以NA为背景的选择题一直是全国各地高考命题的热点,现将这部分知识常考查的知识点归纳如下:“在标况下(0oC, 1.01×105Pa), 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均约为22.4L,围绕这句话的是高考命题的最热点;关于这句话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点: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体积约是22.4L。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只要有一个要点被忽略,就很有可能导致选出错误选项,一定要当心。如论述对象不是气体、所述体积不是标况下的体积,等等。为此,要特别注意以下物质在标况下的状态:H2O(固、液混合)、SO3(固)、Br2(液)、CH3OH(液)、碳原子数5的烃为液态或固态、CHCl3(液);HCHO(气)、CH3Cl(气)。

3.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

首先要复习一下溶质的质量分数,它是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引导同学们用其他方法来表示溶液组成,那就是物质的量浓度,然后以物质的量为桥梁引出公式:nB=CBV,并且举例子以方便理解和掌握。例如:200ml, 0.5mol/L的NaOH溶液中所含溶质NaOH的物质的量为多少?通过多个不同例子进而总结出一些需要注意的点: (1) 溶质可以是化合物, 也可以是离子; (2) 对于一定浓度的溶液,取出任意体积,其各浓度均不变,但溶质物质的量要随着变; (3) 带有结晶水的物质溶于水时,溶质为失去水后的物质。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首先要复习初中所学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通过举例让学生看到引用相对分子质量不方便计算的地方,因为数据有时大而且不是整数,进而把方便解题的物质的量引入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如何把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中呢?下面举个具体的例子。

由此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因此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可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可见,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他方法中使用。守恒法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利用它可以很快建立等量关系,达到快速计算的效果。

“物质的量”并不难学,关键要搞清各概念,理清相互间关系。要求学生多做些练习以便掌握相关公式,大大降低解题难度,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物质的量及其相关内容。

摘要: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来分析产生“物质的量”难学﹑难理解的原因, 并且提出在新课标下学习“物质的量”及其相关内容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学难点,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刘红云.如何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汕头市丹阳中学.

[2]百科名片.摩尔质量.

快速理解 第10篇

在英国, 食品卫生是新的地方当局执法监控系统 (LAEMS) 3个主要的风险评级守则分数之一。LAEMS的目的是实施有效的检查和执法, 以维护和改进对食品法的遵守情况。

ATP生物发光检测技术提供了一项简便、快捷的方法来监控清洁、卫生和风险状况。该技术的应用已经有25年以上的历史, 也有许多相关文章发表。毫无疑问, ATP生物发光快速卫生监测已被广泛用于验证卫生和清洁程序的有效性。ATP快速卫生检测更广泛的益处包括以下几种:实时预警信息, 可及时对风险采取纠正措施;关键点监控数据和趋势分析;清洁卫生的证明;优化清洁程序, 可节约25%~50%的清洁剂使用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保质期。

来自世界各地应用表明, ATP测试是一个直接、客观, 主要用于检测表面物体上产品残留物的方法。ATP检测的目的不是替代传统的平板法微生物检测, 它是产品的残留测试, 两者是互补关系。本文目的在于阐明ATP卫生监控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ATP卫生监控

该方法通过荧光素酶将化合物三磷酸腺苷 (ATP) 转换成光信号, 经仪器测量后给出检测结果——相对光单位 (RLU) 。荧光素酶反应是非常特异的, 它只针对ATP而不是ADP或AMP。ATP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检出限通常是10-15moL ATP) , 数秒钟就能给出结果;同时具有良好的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但是, 由于ATP测试是一种生物检测, 因此变异性 (即低精度和低准确度) 要高于化学试验;此外, 样本分布和采集也可以对结果产生影响。比较不同的ATP检测系统时, 重要的是要理解出现误差的原因以期获得合理的测试结果预期。ATP是种能量载体, 存在于包括我们吃的食物、自身的体液和微生物等所有活的有机体内。食品和体液中ATP含量非常大, 通常比微生物体内的ATP含量高数百万倍。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大小和代谢功能的不同所致。

ATP检测测定的是所有ATP, 不能区分不同来源的ATP。由于污染物并不是均匀分布在产品的接触面上, 因此ATP卫生检测不是一种绝对和精确的表面污染测量方法, 而是一种成熟的卫生状况和潜在风险的敏感指标测试。

ATP检测结果与食品生产设备中的微生物数量

ATP检测结果与食品生产设备中的微生物数量是一个平行关系。清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产品接触表面的残留物。有效的清洗不仅可以清除支持微生物生存和生长的物质环境, 还可以清除微生物本身。因此, 在ATP卫生监控和微生物计数方法之间存在着直接关联, 但这两种方法的关联性不可能达到100%。因为这两种生物方法检测的是不同的分析物, 而且也都有一定的变异性。一些公布的数据显示两者的相关性有的可以达到80%~90%, 而有些只有67% (见表1) ;这主要是由于有些残留物中不含有活的微生物, 因而无法被微生物试验检测到。所以理想的清洁效果检测应该是一种产品残留检测, 可以快速给出结果以便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 这也是GMP和HACCP认证不可或缺的。ATP卫生监控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ATP试验

如果细菌数量足够大 (通常大于10000CFU/mL) , 并且无任何其它来源的ATP, ATP试验就能检测细菌。不同的检测系统在没有其他来源ATP存在条件下, 其微生物的检测限值并无实际性差异。

大多数生产设施不太可能在有机物质尤其是食品缺乏的情况下存在有大量的微生物。同样, 产品接触表面的清洁标准在食品行业里通常是<100~800CFU/100cm2, 这远远低于ATP的检测限。因此, 卫生监控中纯粹以检测微生物数量为目的来进行ATP测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RLU

ATP的测量单位被称为相对光单位 (RLU) , 与长度或重量单位不同, RLU不是一种标准测量单位。同样RLU也不能等同于CFU (菌落形成单位) 。RLU值的大小取决于不同仪器的构造和试剂/拭子的配方。每家生产商都有自己的荧光素酶配方和仪器设计, 所有系统对ATP的检测都呈线性, 具有类似的灵敏度和重复性。用户期望不同品牌ATP检测系统的RLU值尽可能地接近, 但不同系统的RLU数值范围和输出值会存在差异, ATP生物检测本身和样本分布及采集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变数。因此, ATP卫生检测不应被视为一种精确的测定, ATP卫生监控主要是对清洗效率和风险的一种灵敏、直接和客观的测试。

当比较不同的系统性能时应该注意一些事宜。对于常规工业应用来说, 因上述因素的存在, 仅比对RLU值并无实际意义。比对两个系统时最好的方法是看两者的整体性能, 即相同检测条件下“通过”和“不通过”的样本数量。表2显示了常规应用中两个ATP检测系统的对比情况, 结果显示两者的总“通过”和“不通过”样本符合率接近100%。

光检测仪器

目前主要有两种ATP检测系统。一是光电倍增管 (PMT) , 它采用的是电子放大光信号的玻璃真空管, 需要高电压。光电倍增管的缺点是较为昂贵、易碎、具有高本底噪音和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出现漂移等, 常常需要定期维护和校准。虽然PMT系统理论上讲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但由于设计和操作的复杂性以及高本底噪音等缺点往往限制了PMT系统性能的发挥, 使其难以真正具有高灵敏度。另一种是采用固态、半导体装置的光电二极管ATP检测系统。其特点是坚固耐用、具有较低的本底噪音、低电压、不随时间漂移等。因此采用光电二极管的ATP检测系统如Hygiena公司的SystemSURE和EnSURE系列等通常都比较轻巧、耐用, 使用中基本不需要维护;同时价格也相对便宜。

具有高RLU数值范围的ATP检测系统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RLU数值取决于仪器的设计和构造, 根据需要显示不同数值范围的“相对”值。一般而言, 高数值范围可以更好地区分不同结果之间的细小差异, 但这只适用于高精确度的检测结果。而ATP卫生监控显然不属于此类范畴。

任何分析方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本底干扰, 其直接影响低浓度水平测定的可靠性, 限制了检测的灵敏度。ATP生物发光过程中的干扰通常来自仪器本身和配套试剂配方。SystemSURE Plus和EnSURE因其独特的系统设计和试剂配方, 使其具有非常低的本底干扰。表3显示了PMT仪器高本底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即本底干扰越大, 空白样本差异也越大, 仪器的灵敏度也就越低。同样, 差异的增加也会导致精确度的降低。

低本底干扰的仪器因具有较少的变异和更为可靠的低RLU值检测, 从而提供更好的灵敏度和更为可靠的趋势分析预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快速理解】相关文章:

快速检验05-19

快速代谢05-23

快速设计05-25

快速显示05-26

快速配置06-05

自动快速06-09

快速迭代06-27

快速填充07-04

快速综合07-16

快速定量07-17

上一篇:通信设备资源信息管理下一篇:干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