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研究范文

2024-06-28

参与式研究范文(精选12篇)

参与式研究 第1篇

一、教学理念上的变化

参与式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应试教育的影子一直挥之不去, 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课堂上大部分都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很缺乏。这不仅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沉闷无趣, 而且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留下相应的障碍。想要将参与式教学付诸实践, 首先需要教师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课堂上要更多地引发学生思考,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寓言故事, 很多故事非常适合学生来演绎。因此, 课堂上如果能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会很有作用。《乌鸦和狐狸》就是非常有趣的一篇文章, 整篇课文的内容都是由大段对话构成, 很适合学生来表演。课堂上, 对于教学内容有了相关铺垫与了解后, 我会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这个故事。学生头上分别戴着乌鸦和狐狸的头饰, 惟妙惟肖地表演了整个故事, 很好地体现了乌鸦和狐狸各自的心理变化, 有趣的表演经常激起其他学生的哈哈大笑。在十分愉悦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对于课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表演的过程也强化了学生对于文章的感受, 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过程的变化

一直以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都是遵循“接受—记忆—模拟和训练”的过程, 这种过程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十分被动, 学习的重心放在了记忆与训练上,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压制, 教学过程变得枯燥而乏味。参与式教学则必须转变教学模式, “探索—研究—创新”的过程才是值得采纳的教学过程, 才能充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想要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探索, 首先应当增加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直观体验。有时候对于有的教学内容, 如果能够给学生创设直观的课堂体验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讲授《秦兵马俑》时, 课堂上我特意带来了几个兵马俑的小雕像给学生看。在学习前我会将雕像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摩感受, 这个过程很受学生喜欢, 很多学生对于兵马俑爱不释手, 翻来覆去地看, 不断地研究, 待学生们对于实物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再开始对课文的讲解。有了直观的体验, 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也更容易理解。当碰到学生有疑惑的地方时, 我会再拿出兵马俑, 以实际的物体为参照, 给学生们做深入讲解, 这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提高学习效率。“探索—研究—创新”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也可以更多地给学生以启发, 帮助他们开启智慧之门。此外, 教师也需要适时给予学生肯定。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对于教师的肯定是很受用的, 教师的倾听、赞赏让他们很好地感受到被尊重与被认可, 让他们在课堂上更享受学习的过程。同时, 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在学习成绩、平时课堂表现上都有所差异, 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应该区别对待, 给予每个孩子相同的关爱才是对他们的尊重。

三、教学方法、方式上的变化

参与式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 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更多元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提升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对于课堂引入多下功夫。课堂引入的方式可以多样, 不同的教学内容也会有不同的方法。例如, 在讲授《黄果树瀑布》时, 为了让学生领略到黄果树瀑布的壮观与美, 课前我搜集各类关于黄果树瀑布的图片, 开课前我会向学生们展示, 让他们首先直观地感受到瀑布的壮丽。课堂引入是很好的课堂铺垫, 可以帮助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打下相应的基础, 这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能够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更容易了解与接受。

此外, 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一个途径就是将多媒体引入到语文课堂。多媒体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方式, 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例如, 在讲授《蒲公英》时, 我将课堂搬到了多媒体教室, 讲课的过程中, 结合课文我给学生播放大量关于蒲公英的图片及蒲公英飘飞的动态图画, 这个过程非常美, 尤其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真的看到蒲公英, 借助这些画面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蒲公英的状态, 从而领略到课文中对于蒲公英的描述的意蕴。这是一个温馨而和谐的课堂, 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同时也对学生内心情感是一种升华。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永远都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参与式教学的实践就是要让课堂变得更有趣, 而教学方法、方式上的变化将是让这一切得以实施的保障。

参与式研究 第2篇

研究情况汇报

工作站申报的省级课题《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自XX年1月经陕西省教育厅课题组评审立项以来,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进入了研究实施阶段。现将课题研究具体进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课题准备与启动阶段情况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的研究,自申报课题开始,课题组就开始积极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这一阶段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情况

(一)做好开题论证、明确研究内容

2月21日下午,工作站召开了关于《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开题会议。在开题会议上,课题主持人陈述了课题开题报告,对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分工和预期研究目标及课题研究保障条件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学校领导及课题专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对课题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议,并对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学校领导对课题组课题的研究表示了高度的支持,期望课题组能把课题研究工作搞得扎实有效,并拿出研究成果推进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二)抓好文献研究,提升理论水平

在2月中旬到3月初,课题研究处于文献研读阶段,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作了进一步的学习。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并及时撰写了文献研读心得体会。通过本阶段的学习,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因为,通过学习我们得知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着弊端。传统教学设计形式过于单一化,机械化,无法适应教学现实的丰富性与动态性,不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商;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便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在教师营造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地“表演”,那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参与”。

然而,参与式教学设计则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参与式教学设计具有独特的学习观。这种教学设计的理念提倡学生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这个过程本身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学习过程不再是学生去接受他人提前预设的、选取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其次,参与式教学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教学设计思路,改变了传统教学设计由教师独自进行设计的观念。它着眼于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设计,真正实现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能有效生成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案,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为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种对话与协商能创设出师生相互信任、尊重的氛围。通过参与到教学设计来,学生中对教师的教学构想和意图会更加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加清楚学生的个性需求。这种氛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提升。

本阶段扎实的理论研究提高了课题组教师开展与推进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后期的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构建及运用研究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三)立足课堂实践,有序推进模式构建

为了能有序推进高中英语不同课型教学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研究工作,课题组积极开展了基于课堂实践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活动,并进行定期交流以了解研究的动态信息,对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模式作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本阶段,我们开展了高中复习课、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和写作课的课题实验课。每次上课前,课题组针对课型特点与学生情况确定具有特色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方案,并认真研讨。上课教师根据集体研讨的方案,进行个性化备课之后,组织学生执行参与教学设计方案,并做出评价与反馈。上完课后,课题组对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分析、评议与优化。每次活动后,成员都及时撰写了活动感悟和改进意见。

扎实有效的课题实践研究活动逐步提高教师了的教学水平、更新了教学设计理念、优化了教学设计模式,促进了教师成长。目前高中英语不同课型的参与式模式初步成形,但还需在后一阶段的实践运用中继续完善与改进。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繁忙,水平有限,目前尚未达到理想的研究效果。此外,课题组成员虽高度重视研究工作,并能精心设计、实施课题实验课,但在家常课中缺乏大胆尝试与勇于实践的精神与意识,造成了实验课与家常课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师生互动

目前,我国教育不断改革,参与式教學在我国不断地深化和推广,但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式教学的推广在我国还是有一些问题,如何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实施参与式教学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参与式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与式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接受知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也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1.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下面一味地进行知识的被动吸收消化,对于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由于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给教师增加了负担,对于学生而言,往往难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参与式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中心,而是与学生共同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学生可以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主观想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还能陶冶学生情操,学生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大大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语文课堂上参与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对小学语文课堂参与式教学对学生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学生而言,参与式教学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尤其是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启蒙思想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参与式教学。

1.营造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参与式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的一点就是民主公平,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应当一视同仁,不管是学习兴趣浓厚的好学生还是没有学习兴趣的“差”学生,都应当对其进行学习上的鼓励,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和创造的机会。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模式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公平的重要性,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正课之前先让学生观察一下生活中蒲公英与草地的变化,让学生提前感受一下事物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情景交融等趣味性十足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升华到理性的程度,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等。

2.建立师生交流的平台,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确保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这样一个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学习。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学生文章中有疑问或与标准答案不同的问题,教师对此应当予以鼓励。例如,在《灰雀》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对灰雀一定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讲述之前,可以先为学生留一个话题,比如你们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灰雀?你们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灰雀吗?这节课文真正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读全文后,经过讨论,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研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最终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3.师生互动机制的完善

在参与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可以在解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提问,例如,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章按照怎样的思路进行叙述等问题,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学生在一定意义上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作内涵,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创建一个融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获得平等公平的表达机会,通过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说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应当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对此应当不断加强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教师,角色定位

所谓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以学习者为中心, 充分应用灵活多样, 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 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 这种教学方式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在国外开始发展, 90年代初传入中国, 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当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用于教学、培训和研讨的方法。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它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不能像以前一样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 而是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 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录像、座谈等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参与活动实践, 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 自己寻找问题答案。“参与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 主要贡献在于把教学的中心从教师向学生转变。” (2) 参与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教学, 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 因此学生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种教学活动, 能够积极主动地发挥学习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并且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 加强学生学习的技能, 使他们有机会按自己的能力和进度学习。正因如此, 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角色较之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变化, 对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研究将更有效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参与式教学中,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如今的教学环境与传统的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探索更为生动有趣的课程形式成为可能, 而另一方面, 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 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 使得现在的小孩越来越“早熟”, 他们的心智更容易被五彩缤纷的世界所吸引, 所以, 在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 一味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 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性格特征。

在参与式教学中, 教师不必像传统教学中一样, 按部就班地忠实于教材的要求,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要根据课程的要求, 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 善于开发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目的、课程的结论等。对于教材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传授, 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课程过程的设计。如何将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 以一种更为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通过参与, 既掌握知识, 又提高各种能力。比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等。这些都是作为一个课程开发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二、参与式教学中, 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在参与式教学中, 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 这就很好地定位了教师在活动中的身份。虽然这种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但教师也是很重要的参与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教师作为组织者, 要善于控制整个活动各环节, 把握好整个活动效果, 并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做好总结;要积极培养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教学, 学会参与课堂教学, 乐于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 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性发展, 并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个参与者的身份, 教师也要向学生一样, 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出现, 扮演好一个求知者的角色。只有这样, 才能增进与学生的距离, 产生更为有效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环境下, 教师一改传统高高在上的威严形象, 成为一个和蔼可亲的大朋友。

三、参与式教学中, 教师是优秀的引导者

参与式教学中, 要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寻找答案, 由此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转化为一个优秀的引导者。首先要引导学生的整个参与式活动要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展开。虽然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基础, 但并不是说这种活动就是随心所欲, 漫无目的的, 作为一种教学活动, 它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师作为整个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必须对这一目的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并且在活动过程中, 要积极引导学生朝着预定的教学目的探索。其次, 在整个参与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并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加强合作。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听课”角色转变为主动的活动参与者, 自己探索知识。但我们知道, 各年龄阶段学生有着自己的生理、心理特征, 在他们心智还不成熟的阶段, 对问题的认识, 对知识的探求总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偏颇。所以, 教师要适时地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 帮助学生消除一些教学过程中消极的认识。

四、参与式教学中, 教师是学生的伙伴

参与式教学中, 要求教师应该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中, 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 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下, 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朋友。这样便于教师更密切的与学生接触, 了解学生的想法与个性, 不仅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对长期的教育教学也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因为, 一旦教师的角色由长辈的身份转化为朋友的身份, 学生会觉得更亲切, 更便于交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良好的师生关系, 不是学生见了老师就毕恭毕敬, 紧张畏惧, 相反, 成为朋友, 才能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惑。在短短的一堂课程中也是如此, 朋友的身份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沟通起来障碍变小了, 活动的效果就更明显了。

结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 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学生能力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一门课程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相关的知识, 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是其中很重要的课程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善于运用参与式教学, 通过各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的组织,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也要把握好参与式教学中自己角色的转变, 从传统的说教角色向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引导者、学生的好朋友角色转变。贯彻与实践好参与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以活动为形式, 师生共同参与”的理念。

参考文献

①http://baike.baidu.com/view/3670452.htm·fr=iml

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第5篇

摘要: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源于科学的教学方法。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参与式教学法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既注重理论积淀,又重视实际操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应用;实践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7.037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7―0137―03

一、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提出

21世纪后,新型人才培养战略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职业发展上遇到障碍的矛盾凸显出来,教育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顺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新的教学手段被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由此产生了一些在知识传递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层面的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社会学项目实施中使用的参与式项目创新管理模式因其良好的社会效益而引起广泛关注,一些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将受助者参与项目策划、实施、管理、评价的方法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逐步开始在中小学乃至大学教学中推广开来。

二、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教学”一词由两个词素构成,即“教”与“学”。“教”体现在两个层面,“教师”与“教学”,“教”侧重教师的职责,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学”同样体现在两个层面,“学生”与“学习”,“学”作为与“教”并列的词素,意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拥有与教师平等的民主地位,对教学设计、课堂安排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学”一词从产生之日起就将“学”置于与“教”等高的地位,只是在过去的某些教学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学”,单纯在完成“教”的环节。

参与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的修正,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部分权力让渡学生,赋予学生参与课堂环节的权力,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充满活力的交往和互动中完成文化传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与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道授业,还要注意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能力基础、心理轨迹,让学生将丰富的生活感知与课堂内容碰撞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悟,释放自己的激情,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将传统教师的课堂变成师生共享的课堂。在不断的成功与失败、肤浅与深入、残缺与完整中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享其他同学的经验,完成理论变成实践的演练,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正向的学习迁移。学生也可以根据他们对内容的理解适当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程式、增设教学内容,在和谐的互动学习空间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有机结合,令学生最终实现发现学习、非指导性学习。

三、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把教学活动的中心从教师引向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看做是教学的主体。倡导教学中“非指导性”的原则和方法。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现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舞台,教师是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系列自我操作的鼓励者、支持者、资源提供者、情境创设者。人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的知识的吸取能力,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容易从主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学习变成人生的乐趣,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充满自主性、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主动学习、潜能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完成自我角色期待。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否定将教师和书本置于教学核心位置的做法,转变传统教师中心主义为学生中心主义,将教师课堂控制转变为学生主导,由学生来主导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并负责开展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二)合作教学理论

合作教学的实践在国外形成侧重师生合作与侧重生生合作两派,两派合作教学理论的初衷均以在互动中增长知识和在互动中提高个体能力为理论基础。改变课堂上教师主导、师生对立教学格局为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有利于提升其自尊心、自信心。合作教学方法因其良好的教学效果与被广大师生接受的程度在我国各地中小学、大学课堂上已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

(三)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以认知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主张教学应该从过去重视教材知识结构和学习结果转变到重视认知结构、学习的内部认识加工过程、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的培养,倡导过程中心、结构中心、学生中心的教学心理思想。教师起到辅助、支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图式中新旧融为一体的作用。

知识的连结与关联性的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打破定势思维,破坏知识结构的平衡,在不断的冲突与实践中建立新的图式,扩充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课堂互动中他人的经验分享、思维模式亦可丰富学生的主观经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内部驱动性结合外部合适的土壤令他们的知行意结合,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情感的合格学生。

四、参与式教学的特征

(一)师生的互动

参与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

从学习层面出发,在人的学习过程中经过精细加工的学习内容会在头脑中印象深刻,有利于大脑对教材的理解和信息的存储。从课堂管理层面出发,恰到好处地设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注意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时常会出现注意分散现象,问题提出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课堂回答是学生参与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相互理解,有利于学生以增长知识,消化教材为目的的学习与教师教学计划的顺利高效完成。

(二)生生的互动

小组讨论是常用的参与式教学法,以5~7人为一单位,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组员的有限性逼迫每个成员必须参与讨论,同时为了在讨论中更好地展示自我,满足青少年的尊重需求,学生在每次讨论前都会深思熟虑思考讨论主题,准备发言内容,与同学的每次切磋、探讨都会加深自身对讨论主题的认知。同学之间因文化学习而产生的讨论让同学之间加强了互动,增加了相互了解,有利于同学友谊的增长。因英雄所见略同、惺惺相惜而结成的学习小团体更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思维,促进学生向更高目标的学习迈进。

在掌握基本的理论之后,将理论内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是重要的一步。应用型专业都非常重视这个教学环节,而情景模拟是提升操作技能的练兵场。将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角色分配,学生将具体情境下应然行为在模拟场景中表现出来,由同学点评,老师总结,这是理论化为实践的关键一步。

(三)多方面兴趣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完成任务,同学的多方面能力得到锻炼。

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个体立足社会的必备能力,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必须的素质。社会、工作是一个团队,需要有团队精神的人一起来完成一项工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宽容、理解、信任。在经历过与人相处失败而造成合作失败、学习失败、工作失败后学会人相处下的包容、接纳与自我的收敛,完成人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成功过渡。

语言表达能力:在社会互动中首先要言简意赅地把自己想要告知他人的内容表达清楚。这要求学生学会阐述问题的技巧,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阐述清楚,将所要表达内容进行分点分类阐述,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思维能力:在合作中观察别人看问题的视角,思考问题的方式,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在经验累积中转化思维模式,扩大思维视角,由常规思维向发散思维发展。学会于众多观点中抽丝剥茧、推理演绎与概括总结。

五、注意事项

(一)教师角色定位

参与式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权威地位发生转变,由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课堂严苛的管理者角色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实行参与式教学方法不是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责任、备课任务的减轻,而是对教师的全面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了解青少年的爱好兴趣。其次,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实现因材施教。最后,教师要能有力管理课堂秩序。参与式教学虽然因将课堂部分交与学生而使教师在知识讲授方面的时间减少,但是教师在课堂筹备方面的压力增大,要花费更多精力在课堂安排上,并且做好多方面准备,以平衡好因权利下放而带来的管理上的困难。

(二)教学技巧

人的个性具有多元性,无论怎样努力,给予什么样的自主学习,总会有学生不够积极,甚至不参与。有同学会不参与小组讨论、不准备讨论资料,不进行小组总结发言,这样的小组学习不仅不能有效调整参与式教学的效果反而可能不如传统教学的效果明显。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度,严格控制小组的人数,从外在环境逼迫小组必须按人员进行分工,每个同学必须按计划去完成作业任务。如若个体仍不活跃参与小组学习及课堂表现,教师要及时了解原因,采取措施推动其学习积极性。小组讨论如果应用不当极易产生课堂教学一盘散沙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要较准确预计讨论需要时间,要时刻观察课堂,在关键时候进行课堂秩序干预。此外,要想提高讨论效果,还可以采取激励机制,如本次表现优秀的小组下次优先发言等,累计优秀次数给予奖励,如参加各种活动机会等,提高大家的参与度。

六、结论

参与式教学法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需求、掌握角度出发来进行课堂安排,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每个环节。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获得个人的全面发展,体现我国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实现路径。

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也强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文化的传播不能作为教师教学的唯一目的,身为人师在高等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就动机、意志力、创造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拥有,将是他们在社会立足的根本。这些能力的培养仅靠学生自身的不断摸索需要较长时间,教师应在课堂互动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完成我们的素质教育。经过不断地摸索前行,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将在参与式教学中获益。

主动参与式有效教与学研究 第6篇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好坏的评价不单单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从学生在日常与人交流中英语的使用情况以及语法的应用是否得当。因此,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不能够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中被动的学习与参与,而要转换角色,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与讨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通过以学生为本的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利用多种途径与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意识,从而实现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一、设问质疑、主动参与

创设情境、设问置疑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启迪学生才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活知识的储存,使问题与激情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问难,主动探索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利用信息技术等,摆脱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电脑三维画面营造出立体、生动的场景假设,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趣。教师设疑和学生思疑后所提的问题很多,但值得探究的问题必须要有价值,且有一定的挑战和水平,不可太易或偏难,太容易就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太难就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在教学时,教师在这时就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对重点难点进行讨论。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述,学会相互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学会在思辨中与他人撞击智慧火花,在解疑中共同分享快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中探索,人人参与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力。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参与式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不仅仅是让少数人能够与教师形成良性的课堂互动,而是让课堂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中积极发言,踊跃参加课堂的讨论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教师在上课时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需要的前提下,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目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倡导学生“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后参与,自主延伸

传统的教学只让学生完成书面作业, 其实课后参与有它丰富的外延。而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有所改变,不能一味的布置一些枯燥、识记性的题目,作业量要“少而精”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率。

例如,在学了“Festival”一文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有效地将课堂内的知识学习继续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国内外的某一节日进行自主的课外探究,包括节日的由来、节日当天的习俗活动以及风俗习惯等等。并在课堂上以一定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学生可以以个人或是小组的形式对他们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材料搜集与资料查询,通过类似的具有创新性的、拓展性的课后作业的布置,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很好的扩充。,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结束语

英语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于,其需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地训练与交流才能够真正的掌握,这也是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而真正意义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知识的形成。“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真正将课堂学习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把时间的流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升课堂的教学与学习效率及有效性,真正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与交流能力。

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实施的研究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现存问题

世界各国普遍认为,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实践”的基本要求。要使教育达到这些要求, 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我国从2001年开始正式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也对教师的素质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 当前国际趋势和国内的发展都要求教师素质的提高。要提高教师素质, 一个重要的途径, 就是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一、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对我省小学教师进行的参与式培训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成功,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有教师参与方面的问题, 也有培训本身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参与意识还有待加强

虽然教师表示, 在培训过程中希望改变自己作为“被动的接受者”, 非常希望的有40人, 较为希望的有150人, 这二者占总人数的57%。很少希望的95人, 无所谓的有45人, 后二者占总数的43%。但是也不难发现, 还是有一些教师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培训活动的主体, 自觉主动地改变自己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在对教师进行的访谈中, 一些教师的谈话也和我们进行的问卷调查一致, 一部分教师在参加培训过程中, 只是听培训者讲授、记笔记, 完成上级安排培训的任务, 认为只要认真听培训者的讲课就是参加了培训、完成了任务, 也能够得到提高。

2. 培训课程设置不合理

很多教师认为现有的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问题。在调查中, 有35位教师认为教师培训中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有125个人认为比较合理, 这二者占总数的48%, 有116人认为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有点不合理, 占36%;有54个人选择的是“说不清”, 占16%。

3. 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

在对培训内容所做的调查中, 教师所接受的主要培训内容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有64%, 学科知识与更新与扩展的有38%, 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的有35%, 教育教学方法及技能的有33%, 有关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的知识的有30%, 选择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和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都是占27%, 与教育科学研究有关知识的有15%, 与学校管理等有关的学科知识的仅占2%。可见, 对教师进行的培训内容方面很多, 但主要还是一些教育理念, 还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等。

4. 培训者的素质偏差

培训教师是培训中的灵魂, 是课堂上的主持者、协作者、促进者。其作用在于支持、鼓励、引导和促进参与者的学习, 要善于创设活动情境挖掘参与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 促使教师在原有经验上反思、交流;要善于捕捉培训过程中的有效信息, 提出有针对性的关键问题, 引发教师在思考和观点上相互碰撞与交锋;与教师一起通过主动建构获得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在每个培训中, 培训者不仅要学会倾听和观察, 更要学会贡献和分享, 要善于积极地想、说和做。

二、改革我国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的基本策略

1. 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教师参与式培训属于终身教育范畴, 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用法律手段保障教师参与式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制订长远的、切实可行的教师参与式培训的教育规划, 确定参与式培训的权利和法律地位。政策法规可以引导、规范、约束、激励人的行动。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的政策法规可以引导小学教师参与培训, 规范、约束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过程中的行为。

2. 重视培训机构的建设

参与式培训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 不仅需要实践者对参与式培训的理论进行不断地审视与修正, 还需要得到教育主体及社会环境的系统支持, 这样才能确保参与式培训突破传统教育学模式的束缚, 促进参与培训教师的发展。

在推进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实施的过程中, 政府机构、相关的教育部门都要成为参与式培训实施的后盾, 对参与式培训的全过程进行支持, 自始至终地参与实施, 这样才能保障培训的顺利实施

3. 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有效实施参与式培训, 培训者很重要。国外教师进修机构非常重视专职教师的遴选, 对他们的选拔标准与要求要比一般学校中的教师标准和要求高得多。相对于国外教师进修机构教师严格的遴选方式, 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同时, 参加培训的教师还希望能听到一些对提高实际工作质量的合理策略和可操作的建议, 以便从中获到有益的启发;还有些培训者他们不是针对学员的特点和需求准备授课内容, 而是开设专题不厌其烦地埋头解释论证“他的理论”, 讲一些自己的学术成果、研究思路, 参训教师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 一堂课下来, 既浪费了参训教师宝贵的休息时间, 又没有什么收获。

4. 增加对参与式培训的经费投入

管理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 第8篇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 它既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的特点, 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抽象性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既要重视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又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应用, 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运用。传统的《管理学》教学过于强调课本知识和教师的权威性和绝对性, 理论知识很少有机会运用于实践, 考核方式也是“终结性考核”, 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动手能力较差, 很难适应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灵活、高效与创新, 因此, 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 牢牢树立“以就业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 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 以提高学生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提出管理学参与式教学是比案例教学更优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法尤其强调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从机械地听和记, 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 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

2 管理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设计管理学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通过构建学习团队、任务驱动、辩论比赛、创业大赛等活动, 在教学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 既注重具体的管理方法、技巧的讲授, 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将原来众多的管理学流派的思想进行梳理, 只保留其中基础和重要的部分, 如科学管理理论只简要介绍泰勒的主要思想, 行为科学理论只介绍人际关系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等。同时, 增加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相关的实用性内容, 如增加企业管理改革与创新章节, 引进了管理前沿的最新理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调整、理论知识与实训环节的交错开展。继续完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让学生身临其境, 真正感受一个企业经营者直面市场的精彩与残酷, 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2 设计多元化课堂组织形式

第一,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管理事件和问题, 再通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 情景模拟教学。通过设定一定的工作场景, 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让学生体验工作情景, 培训学生的技能。第三, 游戏教学。通过商业游戏和团队练习, 做到寓教于乐, 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管理知识, 掌握管理技能。与其他方法相比较, 游戏教学法具有更加生动、更加具体的特点。游戏围绕着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 它帮助学生思考、反应、操作, 更重要的是会有很多启迪。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 让他们在非正式的轻松的情景下学会管理技巧。第四, 调查研究。事先应拟定好调研内容, 教会学生基本的调研方法, 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开展这一工作。采用这种方法教学, 有利于学生通过直接经验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 多媒体教学。通过建立管理学课程网站、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录像和企业工作实景光盘等, 这种教学方法形象直观,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2.3 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各项量化指标体系, 尽量减少主观因素, 以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 既注重考核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质情况。比如,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 其中包括平时课堂表现 (考勤、作业、回答问题) 、实践环节 (学习团队、工作任务、案例分析、管理游戏、情景模拟、个人管理实践、参与社会管理实践等) 和团队协作三大部分, 总结性考核 (即为期末考试) 成绩占总成绩50%, 其内容包括知识性考核与能力性考核两部分, 知识性考核占分30%, 能力性考核占分70%, 这样, 学生在平时学习时就会更积极主动, 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 管理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以能力导向为主的参与式管理学教学模式在我校的教学实践中开始应用, 边实践边完善,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 激发了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

管理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管理知识, 掌握管理技能。如在讲解“决策”时, 就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一下:在生活当中自己做过哪些决策行为?你认为什么是所谓的决策?然后可以提问几位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老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最后经过几次提问之后, 教师再进行总结, 正式介绍课本中的定义。如此一来, 学生就一起参与到教学中主动地思考和学习了。在讲授管理学的第一章第一节时, 通过组织10个同学进行解手链的游戏来解释说明管理的职能。在沟通一章, 组织两队学生进行传递信息的比赛。在领导一章, 组织学生进行“官兵捉贼”的游戏。这些管理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学生课下阅读管理书刊, 课上踊跃参与讨论, 思考管理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提高, 自我管理能力增强。

3.2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能够配合教师的安排, 参与教学改革的实践。通过强化能力导向的参与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如编写案例、案例讨论、情境模拟、课外调查、课下讨论等, 学生都有较好的表现。2014年6月, 学生参加“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获得华东赛区二等奖。2014年12月, 学生参加邮储银行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 能力得到了锻炼。

3.3 促进了师生情感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 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 不仅传递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 而且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着师生间的人际情感。参与式教学可以使学生都关心所谈的话题, 融入学习, 成为课堂的主人, 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教”转变为积极引导学生、组织课堂, 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转为主动。教师鼓励学生参与问题的研究, 合作学习, 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 合作发现研究问题的答案。

参考文献

[1]狄寒梅.《管理学》教学方法改进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5) :127.

客户参与式的关系营销的研究与分析 第9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消费者逐渐掌握了市场主权, 传统的营销格局和干扰式的营销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企业必须将各种公众资源整合, 以顾客为导向并与之建立更亲密的工作关系, 这也就是所谓的关系营销, 它是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传播策略与效益关系人建立的长久互惠关系, 其中效益关系人包括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政府机构等公众群体。而客户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环节, 是现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 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问题。所以如何建立和发展好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是现代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核心。根据调查显示, 若一个企业可以与30%的顾客保持长久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那么较之传统的交易营销, 企业至少可以提高18%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中客户参与式关系营销的主要优势以及目前我国这种创新型营销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日益深入, 我国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建立稳定的营销体系迫在眉睫, 客户参与式关系营销把企业制造的产品与消费者需求匹配, 而且把产品如何走向市场与不断变化着的客户方式相匹配, 为企业带来超越期望的利润。据一项调查显示, 2010年推广和施行客户参与式关系营销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70%以上, 这一数值是2000年的12倍以上,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客户参与的重要性。然而我国在关系营销这方面起步较晚与欧美等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具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受传统营销策略的影响, 由于发展水平的差异, 企业的管理层对于客户参与式关系营销没有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仍然在沿用传统的4P (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理论, 注重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品销售为目的。而忽略了客户在企业营销策略中的核心作用, 调查显示, 企业的客户保持率每增加5%, 行业平均利润增加幅度在25%-85%之间。

第二, 由于各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关系营销管理理念普及的差异, 导致未能对客户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 难以选择适当的关系营销水平, 去盲目地扩大客户源建立关系, 并未对客户的特征和价值进行识别和筛选。客户参与式关系营销与客户建立长久良好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同一阶段不同市场背景以及不同的微观和宏观环境, 都要求有不同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客户参与进来, 这就要求企业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进行客户细分和准确的市场定位。

三、就客户参与式的关系营销中如何与客户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关系提出几点意见和对策

在分析了客户参与式关系营销目前在我国企业中这种创新型营销模式的现状之后, 就我国企业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 针对国内企业中对于关系营销的认识程度问题, 从一线员工到高层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 把客户参与式关系营销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以顾客赢利能力为中心, 选择适当的关系营销水平进行关系建立, 维持投入产出比, 控制关系成本实现效益最优化;

第二, 数字化被忽视的结果就是客户注意力的被碎片化, 关系营销中客户细分和市场定位对于企业来说是迫在眉睫的, 与客户内的各层人员建立关系, 发现客户背后的客户, 根据客户消费能力和潜在的行为思想和需求进行细分, 企业只有了解了不同顾客或顾客群对企业的利润贡献, 并据此进行细分和市场定位, 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为企业带来利润。

第三, 企业首先要进行自我诊断, 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或领域中, 与客户之间有积极的互动价值, 并对客户满意度的分析, 把企业营销过程中对于价值增值贡献率较高的相关环节和领域加大客户参与率, 利用附加收益去提高顾客的感知价值, 建立客户的忠诚度, 从而降低关系成本, 让企业的关系营销策略可以长久地施行。

四、总结

企业营销的最终目标是使本企业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状态, 以面对同行业竞争对手以及在外部环境中潜在的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威胁, 而传统的营销模式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已经不再适应大多数企业了, 所以对于客户参与式的关系营销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近年来这种新的营销模式对于企业竞争能力加强和经济效益提高的显著效果也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希望本文对于关系营销理念的分析和研究会对企业营销提供一点帮助和借鉴。

摘要:近年来,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 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激烈竞争, 外资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 在这个大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寻求一种适合自身企业特点的营销理念, 与客户建立和维系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使交易双方获得“双赢”的保障, 所以关系营销应运而生。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关系营销在社会经济大背景下对于企业营销的作用与意义, 接下来重点分析了企业中客户参与式关系营销的主要优势以及目前我国这种创新型营销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应目前国内市场发展需要, 就如何与客户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关系提出几点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营销理念,关系营销,公众参与,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大林.基于中国文化的关系营销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18) 。

[2]邓永成.中国人际关系营销的制度基础[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02) 。

[3]胡泳.关系营销[J].商务周刊, 2005, (08) 。

[4]芦苇.浅谈关系营销[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07) 。

设计类课程的参与式教学研究 第10篇

设计课程是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基础上,为巩固和加深对设计原理的理解,掌握各类设计的基本内容、方法、手法和技能而设立。应能将学校与社会融合,培养学生调查问题、分析问题、综合思考与直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结合各类设计的功能和特点,达到因地制宜、经济技术合理、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设计成果要求既具有导向作用,又便于操作实施。

1 设计类课程的传统教学程序

传统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采用“三步曲”方式,旨在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基本理论,锻炼与培养解决社会实际业务的动手能力。首先,教师将自己收集到的某一区块的地形地质图、人口、房屋建筑、交通等现状资料提供给学生,对学生作出一定的解析。然后,主要指导学生用三角板、丁字尺、圆规等绘图工具一步一步地绘制完成设计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等,提高学生手绘的能力,其中当然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多次交流、辅导。最后,辅导学生用计算机绘制相关图件,提高学生计算机制图能力。

2 设计类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1)设计类课程参与式教学是工科专业的实践性决定的。工科专业很强的实践性使得专业教学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也是培养学生毕业后分析与解决工作过程中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学生应结合专业的功能和特点,自觉培养调查分析与综合思考的能力。设计成果要求既具有建设的导向作用,又便于操作实施,做到技术合理、因地制宜。

2)设计类课程参与式教学是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工科类专业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接触社会,需要接触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因此,学生要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来,学会怎么去了解现状,在调查、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发展脉络、结果,然后采取什么措施与手段、方法与设计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设计水平。

3)设计类课程参与式教学也是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改变以前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主动性。当前,“90后”学生思想开放、活跃,充满各种奇思妙想,只要合理引导,完全可以营造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教学课堂。

3 设计类课程的参与式教学重点环节

3.1 设计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的参与

设计课程应根据其特点与程序安排一定的野外教学天数,让学生亲身体验设计的环境,如:地形、水文、建筑、本土文化等。改变基础设计资料的教师“给予”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野外调查与收集相关资料。一方面,锻炼与培养学生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体会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社会调查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现场咨询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收集和分析现状基础资料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分析设计地块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现场调查分析报告。

3.2 优秀设计方案的搜集与学习

有的教师在学生动手设计前,先讲解一典型设计案例(教师自己收集的或教师自己的社会实践成果),后让学生模拟或参照。这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可将学生分成n组(一般为每组3人),让其从期刊论文、公开出版发行的作品集、规划院所实际成果、网络等处收集优秀设计案例,每组一例。将每案例的主要内容做成PPT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鉴赏、评析。通过该参与环节,学生既学到了一定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又锻炼了交流汇报、资料收集分析与总结的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3.3 设计方案成果评析的参与

设计类课程应与社会接轨,注重学生设计成果汇报交流能力与方案评析能力的培养。学生设计方案完成后,可进行三个层次的交流活动。首先是组内交流,将学生分组(一般为每组5人~6人),组内各同学充分发表自己对其他同学设计方案的意见与建议,由各组长主持活动。然后,在班内各组间进行自助交流,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主持活动,各同学充分发表自己对其他组同学设计方案的意见与建议。最后,再邀请任课教师、其他设计教师、校外专业设计专家、有兴趣的管理人员等对学生中较优秀的设计方案进行评析,提出需进一步修改之处,帮助学生完善、优化所做的设计方案,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4 设计类课程的参与式教学设计

传统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一般采用学生边设计、教师边辅导的方式。由于现在“90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要求的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等,迫切需要改革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教学环节上应有创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应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形成各具特色的设计成果。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符合设计当地的环境风貌、地形地貌、民族色彩、生活习性,使设计成果既具有建设的导向作用,又便于操作实施,得到当地老百姓、管理人员的认可。我们设计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几个环节,如:设计资料的调查与收集的参与、优秀设计方案的搜集与学习、学生手绘设计、设计方案成果评析的参与、学生计算机设计等。表1是我们对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要求的具体设计,供各位同行参考与交流,以进一步提高我们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城乡包容性发展与规划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洪光荣.设计课程的阶段式教学方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8):177-178.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参与程度;实践特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和特点一般都是通过简单易懂的教学手段去传递一些数学知识理论,但是一般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率,因此,从教学的主客体角色角度出发,教学的对象应该获得更多的教学参与,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一、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可行性分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平常基本的数学教学内容是随着其心智的逐渐成熟而不断增加的,同时课程的设置也会从小学低年级的简单易懂向高年级的复杂、课程密集逐渐转变,因此对于该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发起者往往可以人为地限定一些数学知识的安排并且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权威,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自身对知识的分辨能力还不是特别强,所以,教学的参与性也就会相应地得到限制,总体来看该阶段小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主要是受到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所变现出的主导性所影响的,其实对于整个教学方向而言,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看法和意见有很大的话语权,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某些数学理论的讨论和实践才是整个小学阶段需要教师重视的主要方面。

二、参与式课堂教学实施的实践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保证基本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所接受并且学生可以将具体的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同时学生尽可能地将一些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比如,教师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对分数在应用题中的应用,往往会出现某一企业的产量比上年增加几分之几,然后求今年的产量,像这类应用题主要就是将单位量运用到具体的社会生产中,这对于学生而言其实就是对分数计算的拓展练习,因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这类的题目解答中,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地对这类应用题有一个共性的分析,这些是参与式教学需要看到的局面,同时也是该类教学的实践意义的良好体现方式。

总体来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研讨数学知识热情进行着重强调,并且对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具体的表现形式进行系统分析,这对于后期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

参考文献:

王玉莲,王洪梅.小学数学参与式教学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参与式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参与式理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难点之一,经过多次的尝试和改革依然处于教学效率低下的状态,因此寻求改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论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参与式理论与教学特点

参与式学习的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在参与平等 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环境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在社会沟通中体现自我个性。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自己的主人,而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就是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分组、问答、情境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体验参与学习的乐趣。

高中语文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1.参与性。这里所指的参与性包括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每一位参与的主体都存在其自身的价值与意义。教师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建立全新的沟通模式,以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情境性。参与式写 作教学的基础是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写作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来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3.合作性。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可以与学生相互沟通,学生在小组内沟通,也可以与其他小组沟通。合作性成为参与式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桥梁。4.创造性。参与式写 作教学本身就具有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写作方式、写作成果以及写作内容上的创新。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不同,参与式写作教学时要求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主动地发挥创造意识,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参与式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作文题目构思的参与

教师贯彻新课程理念,让学生自己命题选题。学生在命题选题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获取素材,还需要通过创新思维来构思。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题目的情 景创设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创设身边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难忘的________画面”,“忘不了的_________ ”教师可以提供各种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体裁来让学生自由选择。当学生完成题目的选择后就需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确定。在参与式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将讨论结果归纳在笔记本上,教师再对 各个小组 的结果进 行点拨与 引导。在确定立意后学生开始参与文章的选材。在参与式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工具来为学 生提供灵感和信息。

2.作文正文表达参与

作文正文表达参与一般就是指教师在布置作文 任务的时候都要自己首先尝试写下水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亲身体会学生在写作中的问题,从中找寻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以及在写作教学中的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教师进行作文正文表达参与,能够选择更加适合学生写作的体裁与题目,以便选择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写作内容来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2.作文修改方式参与

目前大多数高中语文评价都是以教师审阅为主,学生和家长并没有参与其中。有的教师只是对作文进行批阅,再布置下一篇作文;有的只是先讲评一下,然后继续布置下一篇作文,忽略了写作评价的重要性。在参与式写作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批阅法、自主批阅法、交换批阅法等,这些灵活的批阅方式都可以被教师广泛运用在写作评价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这些批阅方式之前应该告知批阅主体批阅的方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在批阅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对于存在疑问和质疑的作文教师要进行点拨和引导。灵活综合应用多种批阅方式,不仅仅让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到写作的评价当中,还能够有效地减轻批阅的负担。

3.作文展示交流参与

在参与式写作方法下教师进行作文展示交流时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集中作文选。将全班的优秀作文复印成册,将复印好的作文在教室的学习天地中张贴。2. 教师可以在校园网页中展示优秀作文,让全校学生浏览阅读。这样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作文赏析中, 还能够对学生起到鼓励作用。

上一篇:征管个人所得税下一篇:高端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