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的面试技巧

2024-06-04

中职生的面试技巧(精选9篇)

中职生的面试技巧 第1篇

一、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分析, 80%以上的中职生都存在一种心理困扰, 一方面对自己生存的环境压力感觉比较大, 对未来前途忧心忡忡、茫然无助, 心理压力过大;但另一方面又缺乏明确志向, 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浑浑噩噩, 感到空虚、寂寞、茫然、郁闷、无聊与无奈, 学习上倦怠并充满消极不满情绪, 学生的心理问题、品行问题越来越突出, 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社会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 归根结底都是缺乏励志目标。因此, 在中职学校开展励志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专业技能, 又具有良好心态和健康心理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人才, 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工作。

二、励志教育的内涵

“励志教育”, 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 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 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 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 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 激发学生的潜能的教育。也就是指勉励学生树立志向, 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通过励志教育, 能激发学生的成功需要, 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从而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素质。

三、如何开展励志教育教育

1. 励志教育, 师先行。

首先, 教师要树立励志教育理念, 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不断学习现代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知识, 跟上时代步伐, 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观点、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其次, 教师作为榜样, 从严要求自己,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做到言行一致, 以身作则, 使学生觉得可信;以科学诚实的态度对待教育工作, 使学生觉得可敬;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使学生觉得可亲。第三,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励志教育, 通过不断调节学生的感情、情绪、思想和行为习惯等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建立完善的心智人格, 激励学生为美好的人生而奋斗。

2. 赏识教育, 寻找闪光点。

以赏识为先导, 激发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巨大能力, 让教育顺理成章地自然发生。因此对职教工作者来说, 第一要着是牢牢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 善于随时捕捉甚至是创造这样的教育情景, 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闪光点, 使教育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功效。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最充分、最真诚的赏识和激励, 通过爱心激励、动机激励和兴趣激励等方法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 关注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用爱心和耐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潜能;教育学生以学业进步、创业成才为奋斗目标, 对未来成功充满信心的健康心态。

3. 励志教育渠道。

(1) 读书励志。知识给人以力量, 给人以智慧, 给人以启迪, 给人以修养。有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阅读励志佳作, 如《唤醒心中的巨人》、《人的性格弱点》、《成功法则》、《智慧背囊》、《做最好的自己》、《一生中要懂得200个哲理》、《人性的优点全集》等励志书籍。

(2) 课堂励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励志教育,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同时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学会调节自己的感情、情绪、思想和行为习惯, 让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尊严和信心, 获得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专题励志。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定期地有计划地开展专题讲座, 邀请励志教育专家或者对此有研究的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励志教育讲座。还可采取记诵校风、校训, 聆听成功中职生的事迹报告等形式激发中学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潜质。

(4) 环境励志。学校应当重视并打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励志环境能熏陶学生, 让学生经常得到鼓励, 处处受到激励, 保持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成功要求。充分利用教室、寝室、食堂、阅览室、体育馆等校园空间或者宣传栏宣传励志格言, 营造励志氛围, 建设励志校园文化。还可定期开展诵读励志诗歌、唱励志歌曲、讲励志故事、看励志影片系列活动, 并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等媒体宣传励志事迹, 宣扬励志理念, 树立励志典型, 弘扬励志文化。

(5) 心理健康教育励志。在教育的过程中, 重视学生心理上的引导, 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 走到学生心中去, 促使学生养成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认识和处理问题, 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能够自觉调控自己的情绪, 学会解决心理冲突, 应对心理挫折。

中职学校开展励志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相信, 中职生的励志教育一定会乘风破浪, 取得成功, 使学生真正摆脱心理阴影, 享受成长的快乐, 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摘要:职业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会有一种无奈、失落, 有着沉重的自卑感, 有时很顽皮, 有些行为举止很不得当, 对前途没有具体规划、有些学生沉迷于网上浑浑噩噩过日子等等。因此, 本文针对当前中职生的现状, 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在职业中学如何开展励志教育:1.励志教育, 师先行;2.赏识教育, 寻找闪光点;3.励志教育渠道。

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第2篇

马东霞(山东曹县技工学校,山东曹县,274400)

摘要:职校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心理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中介。

关键词:情感;个性 ;自我意识;人际心理;择业心理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一)中职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职校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

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处于青年初期的职校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比少年期更为突出,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

2、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不少情感冷漠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漠不关心,有时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国外心理者指出:在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这在职校生中表现更为突出。

3、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面对当今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二)中职生的个性心理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

2、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现在的职较生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顺利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由于缺乏集体生活的磨练,职校生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少,社会认知方式不够合理,往往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分不清哪些是对的或错的,哪些事情对自己人生来讲是最重要的,而哪些又是次要的。

(三)中职生的自我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1、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但现实情况正相反,许多职校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2、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在职业学校生活中,相当一部分职校生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不少职校生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表现为时时处处事事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却很少自觉地关心他人和集体。

(四)中职生的人际心理

职校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而职校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职校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而走进了异性接近期。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性交往关系。由于情感的冲动性,不少职校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引发的职校生品德心理问题和性行为过错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

2、交往失度失范。一些职校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如今,不少职校生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在网络世界里,更有一些职校生有一种“特别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违背网络交往道德规范,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也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如粗言恶语、人身攻击、“灌水”、网恋或多角恋等比比皆是。沉溺于网络交往容易导致职校生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五)中职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择业就业是当前职校非常关心、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

1、择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2、择业思维定势心理。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职校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职校生是一个不

中职生的英语需求分析 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习;需求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探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内在需求,并指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真正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教材是育人之本,它不仅决定着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直接体现出培养目标和育人模式。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现行所使用的教材是否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教材的实用性,真正满足师生的需求,促进教学的展开和师生的有效沟通,并保证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呢?

一、现行教材的情况分析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本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的由浙江省教育廳职成教教研室编制的一套新型教材,本套教材的特点面向全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初中英语教学相衔接,紧扣新大纲,而且所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也层层相扣,每个活动均为主要学习文本进行铺垫,使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本套教材共有四册,以分层教学为统领,以主题教学为主线,以单元教学为框架。每一个单元都有三个板块(Section A、Section B和Section C),每个板块均贯穿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又各自有侧重的分目标。

二、需求分析

1.学习需求分析的定义及理论概述

什么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国外,外语教学界专家对此含义有不同的解释。Widdowson(1981)认为,需求最恰当的定义是“目标需求(objiectives)”。它指学生目前的学习需求及未来的工作需求,即他们在学完这门课程后能够用这门语言去做什么。Berwick(1989)则认为需求可以看作是外语使用者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所谓的在外语学习中有必要或者说最好应该掌握的内容以及外语学习者本人希望从外语课堂中获取什么,即“期望与渴求”。

2.对中职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

(1)目标情景需求分析。在中职英语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大多数英语教师过多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他们注重语言知识本身而忽视了语言知识所传承的文化信息;课堂上只有教师的信息输入而缺乏学生的主动输出,这些都渐渐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

造成中职学生英语能力滞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学生自身的问题,有教材的问题,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课前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没有真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教学活动。

(2)学生需求分析。分为几方面:学生情况分析:在中职英语课堂上,老师好像是在对“牛”弹琴,学生大都是被动的听众,不敢也不会随便提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听“天书”。一节课下来,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大部分学生却不知所云,长此以往,英语课堂变成了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场所,而学生的知识却是毫无长进。

学生的心理需求:从需求角度分析,学生注重较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表现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少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学英语只是为了完成学业。因此,大部分学生要求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能用,够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学生的需求,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为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创造条件。

对课堂教学方法的需求分析:大部分同学希望老师上课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调动同学积极性,给大多数学生参与和锻炼的机会,学生希望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要从不同方面满足他们的需求。

对教师的需求分析:93.6%的同学希望老师具有亲和力;77.8%的同学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 68.7%的同学希望老师在教室里营造和谐的、民主气氛;68%的学生认为对英语感不感兴趣主要是看喜不喜欢其英语老师。?作为学生,他们总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因此,我们老师要有一定的亲和力,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多和同学们交流,让他们逐渐建立起自信。

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通过对中职生进行英语学习需求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很薄弱,学习习惯不好,自信心不足,他们英语学力基础的落差很大。如何针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如何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我们可以试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处理教材,实施分层教学

面对一个班级40多个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虽然我们的现行教材内容设计生活化,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但如果我们推进同一标准的英语教学模式,必然还是会使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无法跟进整体教学进程而选择放弃。改变这种状况的最好选择,就是按照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层次,实施分层教学。这样确保每节课、每一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改进教学模式,实现从“语言知识”到“语言技能”的转变。

根据我们对中职英语课程目标的定位,中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夯实语言基础,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语言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输出,即加强说、写能力的培养;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欲望,让学生从消极被动的语言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语言交流者。从而实现了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的三大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模式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注重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转变。

3.关注学生需求,增强课堂实效

中职英语教师经常忽视自己的教学对象,缺乏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从而导致教与学脱节,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低。《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必须要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

4.合理设置课程、重视实际运用

当前由于缺乏对行业、社会需求的调查,我国中职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需要和未来的实际工作要求存在差距,我国大部分英语课程仍以传授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课程设置中仍偏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关于实用英语知识的教学内容较少,涉及英语的实践课程就更少;因此,尽管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较低。为了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英语课程设置应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依据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设置适合发展要求的英语课程,以最终实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中职英语教学教师课前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充分的、深入的、客观地分析,切实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使教学活动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努力做到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达到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目标,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

[2]周敏芬,詹元灵,需求分析理论下的特色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黑龙江教育,2010,(9).

如何捍卫中职生的诚信 第4篇

对中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和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宁和幸福, 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发展,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也都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 中职学校的诚信教育要搞好, 就目前状况, 首先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诚实守信教育;在诚信教育的基础上, 要制定科学、严谨、易行的校纪校规, 并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制度、执行好校纪校规,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 加强社会公德意识。中职学校要坚持诚信教育与学校管理相配合, 广泛开展诚信的思想教育, 帮助学生加强诚信修养, 建立健全有关学校规章制度, 把学生的诚信教育融于科学有效的学校管理之中。逐步完善诚信教育与学校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 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 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诚信思想, 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

加强诚信教育, 必须在制度上下工夫, 要建立健全与中职生诚信要求相吻合的制度, 把诚信要求具体体现到各项规定之中。用制度规范引导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 用制度巩固诚信成果、遏制失信行为, 从而努力把一个中职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严格、科学的制度管理, 不仅是学生诚信养成的有力保证, 也是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和企业后受人欢迎、被人重用的有力保证。因此, 中职学校必须健全诚信育人制度, 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使学生有章可循, 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 用制度规范、引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强校纪校风建设。首先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制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 学校也应因地制宜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制定了科学、具体、量化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 严格执行校规校纪, 通过制度来约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正面引导是一种教育方式, 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严肃治理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欺上瞒下等失信行为, 让失信者受罚, 使想效仿者打消侥幸念头, 同时, 还应建立诚信奖惩制度, 对诚实守信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对不诚实守信者给予必要的惩戒, 违规行为进行适度的惩戒会在中职生诚信教育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班级的“法”也是学校的规章制度, 制定班规时实行广泛的民主。班规中在倡导诚信意识同时不应有损害学生自尊心的条款, 更不能有与教育规律、教学法规相违背的内容。班规要具体, 有可操作性, 要求学生做到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团结友爱等。不仅凭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成功与否, 既要重视行为结果的意义, 又要重视行为过程的正当性,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班规, 可采取两套管理系统。一是班干部轮换制。二是值日班长负责制。针对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特点, 把对学生的诚实守信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有机融合, 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规则意识, 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加强法制教育、普及法律教育的同时, 抓紧对学生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坚持育人为本, 重在实践,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努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以孝敬父母, 尊敬长辈, 热爱他人, 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活动, 培养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是为人立身之根本, 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做人不变的信条。要求学生讲真实话, 做诚实人。杜绝作业抄袭现象, 严禁考试作弊行为、撒谎等不诚信行为。学校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坚持设立诚信荣誉考场, 通过榜样领路, 进一步端正了考风, 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校风。大力宣传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从提高素质做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职学生更是祖国腾飞的基石,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我们应该兢兢业业的抓好诚信教育, 辅以法律法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形式, 使中职生自觉以道德为底线, 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警戒红线, 成为高素质、高修养的当代中职生。

出发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在中职生身上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应怎样来捍卫诚信, 在对中职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 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这是对中职生进行诚信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生,诚信教育,校纪校规,法律意识,社会公德

参考文献

[1]王淑琴, 等.信用伦理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2]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M].北京三联书店, 2003.

应届生的面试技巧有哪些 第5篇

在开始之前,大家要先记住三条法则。

第一条――黄金法则。在面试中,你应该担起80%的谈话而让面试官只需说20%。

第二条――白金法则。即你需试着控制面试的节奏和话题。

第三条――钻石法则。面试时,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还给面试官。

自我介绍

如果你只是用一分钟来复述你的简历,那你的印象加分可就丢了。给出的建议是,最多用二十秒介绍自己的姓名、学校、专业等基本信息,然后自然过渡到有关自己的优势或强项的话题。记住,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引发面试官的好感或兴趣。

【例】我叫XXX,英文名字XXX,XX省XX市人,今年6月将从XX学校XX专业本科(专科)毕业。除了简历上您看到的介绍,我愿意特别说一下我在XXX方面的特长/我最大的特点是……。正是基于对自己这方面的自信,使我有勇气来应聘贵公司的XXX这一职位。(看表)一分钟到了,希望我没有超时。(阳光的微笑)

一般来说,最后那句话会使面试官放松和微笑。资历略浅HR可能还会接着问:“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呢?”如果真的被问到,那么,恭喜你取得了控制这次面试的机会。

面试着装

应届生面试着装,首先是要选择色彩与你年龄相符的,有点朝气的色彩比较好。另外还要按照你的个性、年龄、以及面试的单位用人要求选择就可以了。比如是文职秘书,还是工程师、管理人员。要求都有共性的地方。比如大方,沉稳,有内涵等等应届生面试着装穿什么?应届生面试着装穿什么?。对面试而言,气质也是很重要,但是千万不要去追求所谓的“气质”,出现误区。

自我介绍

信仰坚定、对事业能做到无比忠诚。有每天超越自我战争自我的恒心和毅力,具有极强的吃苦精神,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给我一个机会,我将还您以夺目的光彩!

结束语

信仰坚定、对事业能做到无比忠诚。有每天超越自我战争自我的恒心和毅力,具有极强的吃苦精神,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给我一个机会,我将还您以夺目的光彩!

忌临阵怯场

1.面试前一天,与朋友彩排一下,准备好经常提及的问题的答案,让朋友提提意见。

2.面试前一小时,浏览一下自己的简历,特别是所获奖励等项。

3.面试前半小时,深呼吸,提醒自己以前再大的坎儿也闯过来了,今后找工作会经历更多的面试。

4.面试前五分钟,试着背一下唐诗三百首,或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放松一下情绪,以便投入紧张的战斗。

忌与众相同

“能介绍一下自己吗?”是面试时常问的问题,切记不要把自己的简历复述一遍。你甚至可以讲一个自己的故事,让对方了解你的性格特征。面试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速。要想让考官满意,你可以模仿他们的语速。

忌口直心快

如果考官刚说完问题,你就迫不及待地去回答,会显得不够稳重。当然了,如果每个问题都要想了又想,又显得过分谨慎,畏首畏尾。正确的做法是:大多数问题一经提出,你可以立即回答,边回答边考虑如何收尾。其他比较棘手或意想不到的问题,你可以采取下列对策:

浅谈中职生的“网德”教育 第6篇

关键词:因特网 机遇与挑战 网德教育

一、因特网的发展对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广泛性、趣味性的特点,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运用现代化手段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信息,已成为学生的基本需要,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通过网络达到获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目的,网络以全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当代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模式。据某省对该青少年互联网运用现状的调查所得的结果显示,“触网”的青少年已占到被调查青少年总数的100%;在城乡网吧泡吧人群中,青少年占到80%以上。青少年学生上网呈现几个主要特点;一是普遍对上网有着浓厚的兴趣;二是上网多数以寻求心理调节、欲望满足和精神刺激为动机;三是75%的学生都喜欢选择在网吧上网;四是玩游戏占62.57%、交友聊天占57.84%、看娱乐性节目36.82%;五是网上交友已成为学生人际交往中一个新的发展动向;六是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网络会对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多数学生并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觉,更谈不上如何主动地去节制自己的行为。调查还显示,当前学校及家庭对中小学生上网还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多数学校只是简单地对学生上网加以限制,未曾对学生进行网络方面的道德教育与行为指导,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不到两成。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德育而言,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改变了院校德育的工作环境,为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次,增强了院校德育的有针对性,它能够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情绪和所关心的问题。第三,会使我们的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第四,拓宽了德育教育的领域,使之更广泛,宣传渠道更宽阔,从而拓展了德育工作的空间。总之,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院校德育工作的观念转变、内容更新、方法改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但是,同时也给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第一,许多学生因上网玩游戏而无心向学,厌学逃学;第二,一些学生因长时间上网而导致心理疾病;第三,一些学生因网络如浏览黄色网站、过度消费而道德失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第四,许多学生有心理问题都通过网络来调整,而不愿意告诉老师或家长,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二、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网德”教育的若干对策

(一)加强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作为职业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了解网络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对院校德育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对德育教育信息的获得、加工、传递所带来的技术手段革新,培养较强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的能力,为德育教育进网络奠定必要的基础。为此,必须对全体教师特别是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德育工作者掌握了足够的网络知识技能,就可以借助于网络的支持,深入把握上网学生的基本思想状况,使德育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德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水平提高,工作的主动性越强,反之,就不能真正走进上网学生的思想世界,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网络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网络所涉及的各种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又要大担当起监控网络的任务,依法抵制各种各样的网络违法活动,推动网络法制化建设,引导学生自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减少网络中的道德失范现象。

网络德育工作者必须以建设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网络文化为己任,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校园网建设成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阵地;必须结合新时代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生活的需求,通过思想教育创新,不断繁荣更新思想文化教育内涵,把学生紧紧吸引到网络教育工作上来;必须努力工作,不断探索,创立崭新的符合学校网络教育工作的网络思想模式,推动网络教育工作的发展,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二)高度重视、积极引导上网用网

面对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和青少年学生高涨的上网热情,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宜“疏”不宜“堵”,它既是尊重学生上网权利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现代科技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网络中的各种行为引发的各类问题均涉及道德教育和责任教育。如黑客、网上侵权、不负责任的乱说乱贴、浏览黄色网站等,对学生影响很大,易产生道德失范行为,如《中国青年报》于2002年5月18日刊登的“大学生因网恋,踏上死亡之旅”,给很多人敲响了警钟,但很多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多的德育工作者也都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建立起思想上的防线。这种被动局面必须改变!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作用,提高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学生掌握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是要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绝不能让他们受那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迷失自己思想上和学业上发展方向。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网络上传播、下载的各类信息,其中一些内容是有政治性的,有些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中带有倾向性的东西,如“法轮功”的网上宣传等。体现在网络道德上的倾向性和意图更为明显,教育学生应认识到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不是世外桃源、空中楼阁,它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要教育广大学生提高政治的观察力,有选择地借鉴,有鉴别的吸取,自觉抵制不良网络内容的诱惑。

其次,要强化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每位莘莘学子应具有较高政治素质,道德情操,具有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无论在网络外还是在网络上都应如此,决不能对现实上窥探与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各类侵权行为和伤害别人的行为不以为然或无所谓,甚至不认为是犯罪。要教育每位学生,在网上遨游时,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不要损害别人计算机的工作,更不能对网上的正常访问造成伤害,要严守网络道德规范,在网络上学会尊重别人和理解别人,不做网上的“害群之马”,不做“不良信息内容”的奴隶,自觉塑造网络健康人格。

(三)尽快建立网络教育机制

1、要规划和建设好学校主题网站。校园网要有网德教育主题网页的全面规划,努力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整合与互补,主题网页建设必须主题鲜明、目的明确,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性、广泛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原则,切实针对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与学生专业学习成才有关问题,努力增强网上德育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满足网上德育教育工作台的需。

2、采用“交互式”开展网络心理咨询服务。进入21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开始转移到学生心理咨询方面。院校必须利用或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进行研究,同时,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内容,用于网络咨询,创设心语聊天室,设置心语信箱,開通院校领导和处室负责人电子信箱,安排教师定期在心理咨询室轮值,实现与学生零距离的心理接触,加强与学生平等密切的对话沟通,使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健全学生人格教育,为学生解决心理难题,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投入紧张的学习中。这样,在网外了解学生心理思想情况,用于网上教育;在网上咨询获得信息,又返回到现实中,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往返进行多次,实现德育工作者与学生的心灵的多次沟通,做到在网外的学习生活中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网上是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这种网络“交互式”的教育方法,把院校德育工作与网络教育技术有机结合,为网德教育开拓新的教育领域。

3、开辟网上专题论坛。如一个时期国际某方面的热门话题、国内经济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党建理论、精神文明、招生就业、勤工助学和心理咨询等,都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这既可以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能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社会和他人,正确对待自己和未来,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院校在网络德育上可以组建三支队伍即专家队伍、科研队伍和组织实施队伍。通过专家指导,整体把握网络德育的方向和效果;通过科研队伍,研究、策划网络德育活动;通过实施队伍,实施网络德育活动。可以积极尝试进行班级网络德育教育,倡导网络同伴教育活动,也可以推出师生共同参与各专题管理的政策,学校可以出台《版主管理办法》和《文章管理办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判断、筛选、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BBS的创建和管理过程中,参与者队伍不断壮大,先是老师,再是学生,以后还有家长的校园之外的客人。这样,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甚至学校与师生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学生可以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大胆而且富有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对学校管理提出大量建设性的意见。这特殊的“动感地带”将成为学校关注学生成长的重要空间。学校不可以通过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征文和各类知识竞赛活动,促进师生共同参与论坛建设,让论坛体现人文精神,这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论坛的氛围与素质教育的推进紧密相关,甚至是测量素质教育的“晴雨表”。

4、设置网上教学答疑系统,做好释疑解难工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增加学习情趣,针对学生多而教学资源紧张,教师少而教学答疑辅导条件差且形式单一的等问题,院校应设置网上“教学答疑系统”。这种系统不同于“远程教育”,又有别于常规教学,而是利用网络新载体、新手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解难点。在网上教学答疑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中具体问题,可以通过发“帖子”,使全体学生参与讨论,这样受益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整个集体,其效果是常规教学答题中无法达到的。师生通过在网上平等、无拘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变得更为个性化,做到寓教于网、寓教于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这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四)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加速涉网立法

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具有多样性,反映在青年学生身上各有不同,有些思想问题总是靠德育教育、网络责任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强化网络法制教育,制定涉网法律。要教育广大学生学法守法,增强网上法制观念,做执行网上法律的模范。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如何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网络法律制度体系,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法律学者都要积极参与研究,使涉网法律规范与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网络行为相适应,为网络德育工作保驾护航,创造良好的网络法制教育环境,保证网络世界的各种活动有序健康地发展。

网络管理教育是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另一重要内容。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建立校园网的管理制度,建立对各类终端负责人BBS站点主板负责人、各种电子屏幕负责人的责任范围和奖惩办法,使他们努力工作、认真管理,对网上不良现象及时处理、及时纠正、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从校园网的管理上不要出现疏漏,确保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教育到位,不允许违反社会公德的各种倾向伺机泛滥,甚至无人管理,产生更多的自由化的东西。二是要从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上,教育学生做好自我防范工作,校园网管理不仅仅是机器的技术管理,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教育。随着学生上网频率的增加,教育学生自觉抵御和防范黄色网站的侵蚀,已成为网上学校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要采取技术措施提前预防,如在服务器上对信息进行检测,根据IP地址对浏览黄色网站的用户进行跟踪,对一些经教育不改的用户应视情况轻重给予处罚,要教育学生格守道德规范,遵守学生文明准则;追求崇高的精神产品,抛弃低级趣味的精神垃圾;访问高雅网点,与教育工作者聊天;采用信息安全程度高的軟件,学习掌握好的软件应用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和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思乐.德育的真正基础: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J].教育研究,2005(10).

中职生的就业心态分析 第7篇

中职教育曾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但走向双轨制后,随着扩张的无限延伸,又使人们重新燃起了希望。在2010年3月13日、14日闭幕的政府两会上,与会代表密切关注民生问题,两个为热点话题:一是房价问题,即如何调整房价使百姓买得起房子,住得起房子;二是教育问题。两会关注教育,确定年内抓好五个方面。其中之一———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扶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中国的教育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依赖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套“马车”,而职业教育均分三色的分量逐渐加重。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1]在2004年,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七部门出台措施合力推进职业教育;十六大以来,国务院先后三次召开或批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2002年、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2]2008年,全国中职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技校)共有14767所,年招生规模达到810万,在校生2056万人,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示出国家倾斜职业教育,严格控制高校规模(尤其是扩招)的态势。

借助这种政策和环境,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数逐年剧增,中国的职业教育又迎来了一个蓬勃的新时代。这既让人振奋,又让人心存忧虑。首先,从历史背景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或更早的中职生面临的是国人学历偏低,但他们好歹是知识分子;但如今,大学生如过江之鲫,层出不穷,相比之下,中职生的学历已微不足道,因而这种学历教育首先受到高学历教育的挑战。其次,中国人比较重面子,爱虚荣,眼瞅着别人家的孩子是个大学生,自己家怎么样也不能示弱,即使孩子未必是块读书的材料,想尽设法也得达成他的愿望,这就造成学生素质有待提高,除非认为实在没有希望考大学,最后才无奈选择中职学校,这种现象在城镇家庭中比较普遍,之所以农村能幸免于难,得惠于政府的减免和优惠政策,借此拓宽了优秀生源进入中职学校的门槛,总算不幸之万幸。

这几年,中职学校不断发展,也在成长过程中历经社会考验,尤其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其造成冲击。纵观中国的国情,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国家的根基是民生问题,而民生的关键则是就业问题。13亿人口的就业是严峻的,也是棘手的,虽然这是全球现象,但因为中国的人口因素越发显得较突出。中职生们也摆脱不了这一漩涡。因而在中职教育中,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如何扩大办学规模,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就业。

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科技含金量是重要砝码,但专业技术型人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3]未来我国的目标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把劳动力资源强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借助的就是职业教育这一平台。社会的环境及未来的趋势将会极大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规模化、格局化将是早晚的事实,现今只是曙光前的迷雾。所谓万事开头难,如今正处在急需突破的关卡,一旦跨入,形势将扭转,局面将豁然开朗。每年不断扩大的招生队伍正是在印证这一事实,同时又在揭示另一现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以后直接进入社会,他们将参与社会的岗位竞争。如果说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办学成功的标志是升学率,职业教育成功的标志则是学生的就业率。由此看来,学校当务之急是,一方面能把更多的学生招收进来,另一方面能安排他们及时并满意就业。因而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就业是决定其能否经受检验的重要参照物,招收规模影响就业率,就业率又反过来制约招收规模。

就业是学校终生的事业,是学校百年的基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学校可谓殚思竭虑,但即便如此,效果仍然有限。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根源在于学校。为了顺应市场,追求效率,学校开设了若干热门专业,但也许学校根本就缺乏优势条件,如此一来,毕业的学生自然在市场的激流中被淘汰出局。

其二问题出在学生,主要是学生的就业心态有待调整。目前,中职生的就业心态存在以下几种倾向。

1. 学生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认识就业市场的形势。

个别人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总幻想着干轻松、收入高的工作,有朝一日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从事管理,更有个别人盲目乐观,高估自己,自以为是“人才”而沾沾自喜。例如:有的同学找工作时对于非管理层的工作不屑一顾,更毋庸说基层单位和生产第一线;也曾有许多同学谈到自己的目标时,显示较另类:当比尔·盖茨,甚至比比尔还牛;当总裁,年薪500万。事实则相反,部分学生表现出严重的逃避行为,一旦不如意则逃之夭夭。如要他们面对现实,降低要求,他们则解释,在生产第一线干活的人属于民工的范畴,自己是文化人,不能辱没身份。现代社会是通讯和资讯发达的社会,现代人文明的标志表现在充分利用一切科技手段,中职生也不例外,在校学生几乎六成以上都拥有手机。不论是家长出于联系的便利抑或自己攀比的需求而提供,总之他们都能灵活运用其功能,尤其是上网,曾有一个学生在随堂考试中,因回答不出“中国的省份有多少”便马上拿出手机找答案。但很遗憾,他们唯独没有利用网络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与自身命运攸关的问题———就业,这是极其矛盾的,它进一步揭示出学生的鸵鸟现象———逃避现实的蜗牛心态。

2. 中职生的自卑心理造成严重的自轻情结。

由于学历低,因而他们害怕走向社会,尤其面对激烈竞争的岗位,一味退缩。中职生在校表现一般,学业得过且过,一旦毕业仿如梦境;迈出校门,内心迷茫,面对社会,底气不足,至于主动竞争者,更是寥若晨星。

由于大部分中职生家庭条件窘迫,生活的贫穷造成他们胆怯、懦弱的性格,缺乏迎接挑战,承担责任的勇气、胆魄;在为人处世上往往表现出缺乏个性,唯唯诺诺,但又过于敏感,做事过于循规蹈矩,缺乏斗志、朝气;受到社会舆论导向关于人才定位的影响,轻视自身,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为此丧失拼搏的冲劲,从而走向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不求上进之路。

再者,中职生在就业时,常被用人单位找茬拒之门外,这就加重了他们的自暴自弃,也给他们的学习和理造成了不良的阴影。

3. 漫不经心的处事风格带来无所谓,甚至茫然的心态。

许多在校生虽说经过两年的学习,但很遗憾,常常是网游时间超过了听课时间,梦游时间超过了用功时间。临近毕业,却摆出一副铿锵仇深的姿态,埋怨学校,埋怨老师,指责社会,指责同学,唯独“独善其身”,好像自己多无辜,多委屈。所以他们的口头禅是:什么都没学到,不知道出去干什么。这种现象比较普遍。退一步说,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刚进校的新生身上多多少少说得过去,但发生在毕业班同学身上,实属滑稽。毕竟耳睹目染的就业压力,学校与老师的形势教育,搁谁谁都不应无动于衷。所以,这实际上反映同学们逃避现实的一种现象:做人没计划,做事没安排,得过且过,事到临头,手忙脚乱,只有听天由命。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剧。未来的社会基石如此薄弱,如何支撑高楼大厦屹立不倒?

挽救中职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未来。为此作为中职生应脱胎换骨,重振新风。这首先应从调整自我,树立正确的心态做起。

1. 理性评价自己,谨防两种极端表现。

(1)不可妄自菲薄。记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对自己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既要看到自身的劣势,又不应忽略自身的强项,尤其在实践操作上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的训练。(2)不可好高骛远。努力认清自己的能力,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谋取一席之地。禀记一句话“事情无大小,重在亲历亲为”,牢牢记住“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如此,才能踏踏实实迈出进入社会的第一步,迈向通往成功的道路。

2. 积累就业资本。

一个人的就业关系到自我与社会的结合度。要顺利就业,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有赖于个人长期充足的准备。培养全面的职业素质是关键的一环,学好专业,练就本领,走向成功指日可待;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约束自己,努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职业道德贯穿于职业生涯发展始终,由于它无处不在,使人能在细节中彰显个人的品行。

3.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未来社会的发展,将日益体现合作、互助、协调,因而中职生必须学会尊重他人,建立积极有序的人际关系;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礼仪,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这将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学会克制,学会忍耐,摒弃自私和霸气,用成熟和理智浇灌友谊之花,让友谊为成功添砖加瓦。

一颗种子孕育在不同的土壤里必然表现出不同的成长高度,个人应努力拓展自己,拓宽道路,犹如试飞的小鹰,应伸展翅膀,拥抱蓝天,只要用心,只要努力,就能“心有多高,梦有多远”,就能展翅飞翔,拥抱未来。未来是个大舞台,只要尽心,只要付出,就能得到回报,就能在这一大舞台中,主宰自己,主宰命运,唱响悠扬的生命交响曲。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分析中职生的就业心态, 以促使中职生摆正位子, 端正心态, 走向有所作为的新天地。

关键词:民生问题,就业问题,人力资源强国,就业率,就业成本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际发改委等七部门出台措施合力推进职业教育.云南日报, 2004-6-20.

[2]王继平.教育部2009年第九次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2009.5.26.

刍议中职生的自信教育 第8篇

中职生入校基础差,各方面素质明显低于同阶段的高中学生,自信心不足。探究中职生自信心丧失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初三时就被分流或放任,表现为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上课经常迟到早退,经常性地违反课堂纪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差,时常受到外界的批评和奚落,甚至被视为“异类”。久而久之,有的就形成了敏感、缺乏自信、乖张暴戾的性格。于是,他们不再配合教师的教育,与教师抵触对抗,让父母也束手无策,甚至绝望和无奈。

其次,职业学校中的大多数学生曾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与他人在学习成绩上的落差导致了自信心不足,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反过来这种不良心理又对技校期间的学业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们人生没有目标,前进没有方向,进入技校后,不知道该干什么、学什么,混日度月,无所事事。

最后,目前的社会和家长仍把升入大学作为衡量一个人有出息的唯一标准,老师也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升入高中考进大学的名额是有限的,这样就把有限名额以外的学生放在了“遗忘的角落”。在“上大学是唯一正路”的思想导向下,到职业学校学习就成了低人一等、被迫而为的一件事情。

如何在技校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认识到培育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什么是自信心呢?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体验和评价,是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简言之,自信心就是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见,如果在学习开始阶段,让学生感觉和接触到前所未闻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崭新环境,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将有助于他们振奋精神,昂扬斗志,激发追求成功的欲望。有关专家认为:青少年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概率成正比。自信心越强,越能够不畏失败,不怕挫折,不懈进取。自信心越大,越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进取激情,排除一切障碍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小琛同学是个顽劣的学生,在某中学担任校长的姑父做了不少思想工作他才进入技校学习。进校的第二个月,学校召开运动会。体育方面的跳高项目是他的强项,获得了年级组第三名,由于取得了良好成绩,他在班级中拥有了不少人气。另外,通过谈心了解到他利用假期学会了驾驶,对姑父的驾驶技术已“不值一提”。但他的缺点同样突出,上学每天迟到,上课必讲废话。在与小琛的数次沟通中,我告诉他几个信息:体育老师认为他跳高过杆时动作改变一下,成绩还能提高,并有夺冠希望;在校学生中能驾驶汽车的人很少,能看到他人驾驶中的不足更是一种优秀能力的体现;迟到和讲废话是需要迫切改正的缺点,不要让欣赏你的师生们失望。事实上,他在不断进步,他的父母重新燃起了对他的希望。

由上面的案例可知,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帮助他看准自己的优缺点,是非常重要的。在鼓励发扬长处的同时,督促他们积极克服自己的缺点,即使反复或失败也不要灰心丧气。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有可能不断地学习和改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本领。不要把自己的定位脱离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抬高自己或贬低自己都不可取。自己所确立的目标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逆潮流而动,即使成功了也是短暂的,最终还是会失败,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把自身目标与客观实际有机结合,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追求,锲而不舍,必能取得成功。

(三)帮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体验成功的喜悦,不可一蹴而就,而应让学生通过尝试积累微小的成功。美国人布朗尼科夫斯基主张“通过一次微小的成功来增强你的自信心”。一个屡遭失败的人,很难建立起自信心。所以,确立切合实际的“期望目标”是建立学习自信心的关键。目标定得过高,他将再次遭遇挫折,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目标定得过低,容易放松自己,得过且过。在课堂提问或课后作业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课题,教师要让学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通往成功之路的最大动力。“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通过培养学习兴趣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和挫折,使其消除学习负担。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电工常识”没有兴趣,哪怕只要求完成一项日光灯的双联接线练习,他也会暝思苦想,苦不堪言;而当一个学生对学习“电工常识”,尤其对线路控制特别感兴趣时,他就会把控制技术与PLC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创新,从而当作是一种享受。为了一种新的设想,他会翻阅各种资料,克服困难实地考察,自费购买各种材料,乐此不疲去完成,直到满意为止。技校学生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多数都有良好的学习愿望,但由于基础知识较差,学习习惯不良,动力不足,故导致他们在学习上负担很重,因此,培养技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从而减轻其畏惧学习的心理负担,使之拥有健康的学习心理,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

(四)通过赏识教育唤醒学生的自信

赏识教育的一个根本条件是要看到学生的长处。马克·吐温曾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他深刻地揭示了表扬与赞美的力量。同样,技校的学生也是喜欢接受表扬与赞美的。因此,我们应时刻以欣赏的眼光看到身边的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多鼓励、多表扬、多欣赏,坚持正面教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观察我们的学生,就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会有闪光之处。

对于纪律差的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主动帮助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为表扬创造条件,通过表扬这一手段去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解目标,降低难度”的办法消除畏难情绪和消极心理,从而建立自信心。

综上所述,自信心培育是学生获得成功人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营造出一个让未来建设者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同时,也要避免陷入一些误区,如激励成功演变成好高骛远,心理疏导抽象为道德说教,挫折教育诱发出悲观情绪,等等。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中职生,自信心,自信培育

参考文献

[1]技工学校语文课教学大纲.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职护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第9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中职护生;职业素养

一、我国中职护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状况

近年来,对我国中职护生职业素养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我国中职护生自身的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以及规范在整体上是较好的。

其中表现较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方面,中职院校对学生护理知识以及护理专业技能的培养比较重视,所开设的课程比如护理基础课以及专业临床课程等等都比较齐全,对校内以及校外的资源也能够做到充分利用,通过实习、见习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做到培养。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资格证考试比较重视,能够加强考前辅导,使得护理职业资格的通过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但是其中依旧存有一些问题,主要是中职学校的护理专业自身的文化课程的教学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很难真正做到为专业课进行服务,另外也很难或者是没有和职业意识、职业规划、职业行为习惯以及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进行结合。比如说,计算机和数学课的教学往往只注重自身学科体系的教学,没有真正意识到中职教育环节的总体目标。另外,政治课以及语文课的教学也没有对学生自身的思维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学校开设的礼仪课程以及心理学课程也脱离学生自身的年齢实际,没有和社会需求以及用人单位需求进行结合,在对学生职业语言、职业行为习惯以及交流沟通等多方面的教育也十分匮乏。

二、加强中职护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教育与就业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尤其是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当下,就显得更为重要。现主要从以下几点就如何加强中职护生职业素养教育进行分析。

1.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对于中职护生来说,职业能力主要就是指学生自身的护理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对职业发展适应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交际和沟通的能力等等,但是这些能力都是相互联系相互相成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说,对于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来说,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显得十分重要,这就不仅需要从专业课程的教学入手,更应当从其他课程入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你比如说通过政治、语文以及数学等多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以培养,对中职学生护理专业非专业课程的教学做到强化,使得这些非专业学科自身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能够更好的为中职护生自身的职业能力进行服务,使得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2.培养学生职业文明习惯

所谓的文明习惯主要是有行为习惯、语言文明、职业形象、仪表仪容等等。这些文明习惯要想养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和加强,同时还应当和中职学生自身行为守则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等加以结合,对于中职护生来说,养成职业文明习惯,能够使得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公民,有助于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使得学生能够陶冶情操,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得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得到良好的提升;如果中职护生自身无法培养起良好的职业文明习惯,就会在面试这一基础性的环节遇到阻碍。此时,教师在对学生职业文明习惯进行培养的时候,可以借鉴中职毕业成功人士的行为典范、文明标兵等,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行为习惯加以践行,使得学生能够逐步培养起良好的职业文明习惯。

3.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

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学校应当积极利用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职业观念以及职业理想方面的教育,使得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自身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或许不是最有成就的,但是却是社会最为需要的。学校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校毕业生成功的典型案例以及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得学生逐步养成勤学苦练、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得学生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培养自身的职业理想,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使得学生自身养成团结协作以及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使得学生走向社会之后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4.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培养

当前我国的社会竞争力十分大,尤其是就业压力方面更是有增无减,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发过程中对于护理专业的人才十分需要,可是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依旧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上很多医疗单位所需要的护理专业的学生都是要有大专以上文凭,这就使得中职专业的学生会有较大的就业压力,另外很多就业单位不仅对学历有要求,同时还对学生自身的护理职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此外,很多中职学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在对自己职业进行定位的时候不够清晰,或者是有错误的定位,一心想留在大城市,不想到基层或者是农村的卫生所工作,这就需要学校以及教师应当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加强引导,引导学生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以及市场要求,从而使得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

首先,教师以及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就国际以及国内的市场进行分析,对当地的护理专业市场以及就业的动向进行积极的掌握,真正引导学生做到自身定位工作;其次,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加强对服务的认识,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到基层到农村到艰苦的地方贡献自身;再次,要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就业能力以及职业理想以及人生价值等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使得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比如说,普通基础学科更偏重于自身学科体系内的教学。另外,由于中职护生大多数是由初中毕业生组成,在学科基础和学习能力上相对薄弱,并且很多学生是带着高中没考上的无奈心理来到学校,难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加之,初中毕业时的年龄多在14-16岁之间,还处在青春期比较波动。这就要求学校和家长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树立他们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但是学生在校的学习中,专业课的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因而对学生职业语言,职业行为习惯以及交流沟通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就显得相对匮乏或者比较片面。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于护理专业人才也越来越需要,同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社会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从多方面对学生素养加以提升,比如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就业能力、职业理想以及职业文明习惯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更好地为社会以及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汪力斌.浅谈护理伦理教育与中职护生职业素养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

[2]卢玉彬,马佩芬,杨雪梅,张彩云,邢小玲,郭岩,郭艳春,寇桂香.院校联合构建中职护生专业认知行为及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1(1)

[3]黄丽微,唐玉荣,陈捷,袁汉创,曹伟宁,陈志胜.中职护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的构建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16)

上一篇:火力打击网络下一篇:供应链融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