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安装技术

2024-06-06

节水灌溉安装技术(精选4篇)

节水灌溉安装技术 第1篇

下面根据长沙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实施节水灌溉工程过程中一些安装实施经验做些介绍, 以供用户参考。

1 物料及施工准备

1) 根据设计备足工程物料。

2) 管材、连接件及附属设备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应抛扔和剧烈碰撞。

3) 塑料管材和连接件在贮存时应避免阳光曝晒。

4)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计划, 施工人员应通过技术培训。

5) 应根据设计, 核对工程物料的数量、规格, 并检查其质量。

6) 施工宜避开雨季;在地下水位较高地段, 应备好排水设备;物料场地应开阔。

2 管道施工

2.1 沟槽开挖

2.1.1 施工现场应设置测量控制网点

宜在管道中心线上每隔30~50 m打木桩并在管线的转折点、给水栓、闸阀等处或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加桩, 桩上应标注开挖深度。

2.1.2 管槽开挖的要求

1) 根据当地土质、管材、地下水位、土层深度及施工方法等确定断面开挖形式。

2) 根据管材规格、施工机具、操作要求确定管槽开挖宽度。槽底宜挖成弧型管床, 管床对薄壁塑料管的包角应不小于120°。

3) 管材与管件连接处, 管槽开挖尺寸可适当加大。4) 管槽弃土应堆放在管槽一侧0.3 m以外处。

5) 槽底应平直、密实, 并清除石块与杂物, 排除积水。超挖则应回填夯实至设计高程;软弱地基应采取加固措施;地下水位较高, 土层受到扰动时, 可铺150~200 mm的砂垫层。

6) 管槽开挖完毕应检查合格后方能敷设管道。

2.2 管道安装与铺设

2.2.1 一般要求

1) 管道安装前, 应对管材、管件进行外观检查, 清除管内杂物, 不合格者不得就位。

2) 管道安装, 宜先干管后支管。承插口管材, 插口在上游, 承口在下游, 依次施工。

3) 管道中心线应平直, 管底与槽底应贴合良好。

4) 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或其他建筑物时, 应加套管或修涵洞等加以保护。

5) 管道安装应随时进行质量检查。分期安装或因故中断应用堵头将此敞口封闭, 不得将杂物留在管内。

2.2.2 塑料管安装与铺设

1) 热扩口承插, 应将插口处挫成坡口, 承口内壁和插口外壁均应涂粘接剂。搭接长度应大于1倍管外径;带有承插口的塑料管应按厂家要求连接。

2) 塑料管连接后, 除接头外均应迅速覆土20~30 cm进行初始回填。

2.2.3 混凝土管道安装与铺设

1) 混凝土管采用平口式接头时, 宜用纱布包裹水泥砂浆法连接。砂浆应饱满, 纱布和砂浆应结合严密, 管内不应残留砂浆。采用承插式接头时, 承口内应抹1:1水泥砂浆, 插管后再用1:3水泥砂浆抹带封口, 接管时应固定管身, 管材连接后, 接头部位应立即覆20~30 c m厚湿土。

2) 内水压力和管径较大的管段, 接头用油膏连接时, 应在油膏外再用1:2的水泥砂浆沿承口边缘抹一个三角形的封口体。

3) 自应力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管连接应按JC/T 743要求进行。

2.2.4 管件安装

1) 安装带有法兰的阀门和管件时, 法兰应保持同轴、平行, 保证螺栓自由穿行入内, 不得用强行紧固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

2) 金属阀门与塑料管连接, 应采用以下方法: (1) 金属阀门与直径大于65 mm的管道用金属法兰连接。法兰连接管外径大于塑料管内径2~3 mm, 长度不小于2倍的管径, 一端加工成倒齿状, 另一端牢固焊接在法兰一侧。 (2) 将塑料管端加热后及时套装在带倒齿的法兰接头上, 并用管箍上紧。塑料管与金属管件的连接可采用同样的方法。 (3) 直径小于65mm的可用螺纹连接, 并应装活接头。 (4) 直径大于65 mm以上的阀门应安装在底座上, 底座高度宜为10~15 cm。

3) 截止阀与逆止阀应按流向标志安装, 不得装反。

2.3 管道检验

2.3.1 一般要求

1) 全部管道安装完毕, 管道系统和建筑物达到设计强度后, 应对各条管路逐一进行试水。

2) 管道试水合格后方可进行最终回填。

2.3.2 管道系统试水前准备工作

1) 安装好测压仪表。

2) 认真检查被测管道系统设备是否安全, 进、排气阀是否通畅, 安全阀、给水栓是否启闭灵活。

3) 认真检查被测管段覆土固定情况。

2.3.3 管道试水的要求

1) 管道试水时, 环境气温应不低于5℃。

2) 试水压力应为管道系统的设计工作压力, 保压时间不应小于1 h, 同时检查管道系统的渗漏情况并做好标志和记录;渗漏损失应符合管道水利用系数要求, 不允许有集中渗漏。

3) 试水不合格时应对管道采取修补措施, 并在修补处达到预期强度后重新试水, 直至合格。

2.4 沟槽回填

2.4.1 回填要求

应按设计要求和程序进行, 有条件时宜采用水浸密实法。采取分层压实法时, 回填密实度应不低于最大夯实密实度的90%, 初始回填应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 回填材料应不含直径大于25 mm的石块和直径大于50 mm的土块。回填达到管顶以上15 cm后再进行最终回填, 回填料应不含直径大于75 mm的石块。

2.4.2 塑料管材的回填

因塑料管的刚度较之水泥预制管小得多, 为防止管材变形过大, 土料回填时应特别小心, 严格控制回填方法、工序和质量, 力求使管材的扁平度不超过5%, 回填土的容重接近原状土, 以确保和改善管材的水力学性能和力学性能。

1) 土料要求:含水率适中, 不得含有直径大于2.5 cm的砖瓦碎片、石块及干硬土块。

2) 回填顺序:依次为管口槽、管材两侧和管顶上部。

3) 回填方法:管口槽和管材两侧采用对称夯实法, 后用水浸密实法回填, 待1~2 d土料干硬后, 再分层回填管顶上部的土料, 分层厚度宜控制在30 cm左右, 层层水浸密实, 填土至略高出地表。

4) 土料回填前应先将管道充满水并使其承受一定的内水压力;夏季施工宜在气温较低的早晨或傍晚回填, 以防止填土前后管道温差过大, 对连接处产生不利影响。

2.4.3 水泥预制管的回填

土料回填应该先从管口槽开始, 边回填边捣实。分层回填到略高出地表为止。每层回填土厚度不宜大于0.3 m。视土质情况, 回填土料的密实可分别采用夯实法和水浸密实法。

2.4.4 管道系统的关键部位

对管道系统的关键部位, 如镇墩、竖管周围及防冲池地基等的回填应分层夯实,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3 附属构筑物

3.1 一般要求

1) 管道系统上的建筑物, 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工, 地基应坚实, 必要时应进行夯实或铺设垫层。出地竖管的底部和顶部应采取加固措施。

2) 附属建筑物应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

3) 承压附属设备的公称压力应不小于所接管材的公称压力, 与管道连接应密封、坚固。

3.2 给水栓

1) 给水栓结构应合理、坚固耐用、密封性好、操作灵活、运行管理方便, 水力性能好。

2) 给水栓应有密封水压值和局部水头损失资料。

3) 在高寒地区给水栓和出水立管应有防冻保护措施。

4) 不连接地面移动管的给水栓出口应设置防冲池。防冲池宜就地取材, 优先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地面移动管出口宜有防冲措施。

3.3 安全保护装置

1) 安全保护装置应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牢固耐用。

2) 限压通气管应设置在管道系统进口或可能发生危害性水击压力的位置。限压通气管内径应不小于管道内径, 管顶高出设置点设计水位应不小于30 cm。

3) 在山丘区, 管线地形高差变化较大或管道直径较大的管网系统中, 可采用调压井 (管) 等安全建筑物。调压井 (管) 一般设在干管与支管连接处并宜与分水建筑物统一考虑, 调压井 (管) 顶高程或溢流口高程应根据管道的保护压力确定。

4) 在管道轴线起伏段的高处和顺流向下弯处, 应设置进排气设施。

5) 在顺坡管道节制阀下游侧、逆坡管道节制阀上游侧, 以及可能出现负压的其他部位, 应设置负压消除设施。

6) 安全阀的排放能力, 在管道压力上升但未超过管材公称压力1.5倍时, 应达到管道的设计流量。

7) 在管道轴线起伏段的低处和管道系统的最低处, 宜设置泄水阀和渗水井。

8) 必要时, 在管道系统进口处应设置拦污栅、沉沙池等防护设施。

3.4 量水设备

1) 管道系统应设量水设备, 并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

2) 量水设备规格应与管道流量相匹配。

3) 量水设备应水头损失小、牢固耐用、维修方便;量水计量精度应不低于5%。

3.5 配水控制装置

1) 低压管道输水系统的配水控制装置可采用闸门、闸阀等定型工业产品, 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水、配水建筑物。

2) 配水控制装置应满足设计的压力和流量要求, 且密封性好、安全可靠、操作维修方便、水流阻力小。

3.6 交叉建筑物

1) 交叉建筑物应具有稳定性和密封性。

2) 管道与建筑物交叉时, 应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安全、可靠和经济性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交叉的位置、形式和施工方法。

3.7 镇墩

管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镇墩:

1) 管内压力水头大于等于6 m, 且管轴线转角大于等于150°;

2) 管内压力水头大于等于3 m, 且管轴线转角大于等于300°;

3) 管轴线转角大于等于450°;

4) 管道末端。

镇墩应设在坚实的地基上, 用混凝土构筑, 管道与沟壁之间的空隙应用混凝土填充到管道外径的高度, 镇墩的最小厚度应大于15 cm, 并应有规定的支撑面积。

4 竣工验收

1) 竣工验收应在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并在运行一个灌溉期或经冻融期考验后的一年内进行。不能按期进行竣工验收的, 经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同意, 可适当延期, 但最长不超过6个月。

2) 竣工验收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组负责进行。

3) 竣工验收组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有关地方政府与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运行管理单位的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组可设组长1名, 副组长及成员若干名, 组长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代表担任。

4) 建设单位、勘测、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应派代表参加竣工验收, 负责解答竣工验收组提出的问题, 并应作为被验收单位代表在竣工验收鉴定书上签字。

5) 竣工验收前应提交下列文件:规划设计报告和图纸、工程预算和决算、试水和试运行报告、施工期间检查验收记录、运行管理规程和组织、竣工报告和竣工图等。

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第2篇

发展节水灌溉,工发和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综述节水地面灌溉、地下渠道、滴灌、污水喷灌、碱水灌溉以及利用空气中水分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实践证明具有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作 者:陈黎星 蒋金狮 作者单位:陈黎星(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分有限公司,福建福清,350304)

蒋金狮(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福州,350005)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第3篇

我国现有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工程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以及田间节水技术。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由于灌溉渠道在输水过程中只有一部分水量通过各级渠道输送到田间为作物利用,而另一部分水量却从渠底、渠坡的土壤孔隙中渗漏到沿渠的土壤中,不能进入农田为作物利用(一般情况下,无节水技术措施的土渠渗漏损失占总引水量的 30%~50%)。所以,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就是为减少渠床土壤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种工程技术措施。渠道防渗适用于所有的灌溉土渠,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措施。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是指由低压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灌溉的一种工程形式,简称为低压管灌。是指通过一定的压力,将灌溉水由分水设施输送到田间,避免了输水过程中水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管道一般在低压状态下运行,常用的管材有塑料硬管、混凝土管等。其特点是出水口流量大,出水口所需压力较低,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同时具有节水、省地、节能、增产、省工省时、适应性强等优点。

田间节水技术。田间节水技术主要分为垄膜沟灌、畦灌、滴灌、小管出流灌溉和微喷灌等,就是使灌溉水进入农田后,通过采用良好的灌溉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灌溉技术。好的田间灌水技术不仅灌水均匀,而且节水、节能、省工,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物理化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从而获得最佳效益。

另外,我国不同地区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也不相同,主要包括西部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

我国西部许多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水资源短缺、灌溉用水浪费等一直是该地区经济发展受限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黄河中上游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暴雨或雷阵雨多出现在夏季,对土壤的补给水量很少,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因此,黄河中上游地区应采用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田间节水工程,山丘贫水区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外,应主要发展集雨微灌技术。内陆区包括新疆、青海两省,该区干旱少雨,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内土地资源丰富,光热充足,适合瓜果、粮、棉等作物生长,但是因蒸发量明显大于降水量,因此该地区的节水灌溉应采用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桂、湘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冬温夏热,湿润多雨,光照充足,水资源较丰富,但该区降水分布不均、灌溉工程配套差、供水能力不足也限制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所以桂、湘地区的节水灌溉大多以渠道防渗工程技术为主。同属亚热带气候的西南地区,光、热、水资源充足,但因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土壤的保肥能力差,干旱就成为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该区的节水灌溉技术应以喷灌、微灌以及渠道防渗为主。

华北地区属东亚季风气候,冬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及产量均占全国之首,但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干旱灾害频繁,是我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华北地区目前多为井灌区,其节水技术模式是基于区域持续性潜在水资源,以供定需、合理开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压缩冬春高耗水型作物,建立区域适水型节水农业结构,集成以低压输水、畦灌、非充分灌溉制度和秸秆覆盖等经济实用型技术为主体的良田综合节水灌溉模式,最大限度、合理高效地利用地下水、科学地调控土壤水,从而实现提高降水利用率和农田水利用率与产出效益。

华东地区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较为发达,但水资源极为紧缺,人均占有量仅为 334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 1/6。由于当地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初步改造的节水工程面积仅占全省灌溉总面积的 30%,因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成为山东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目前山东已基本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技术与措施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水源开发与优化利用技术。如雨水集流及配套的灌溉技术、劣质水利用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井渠结合——地表水、地下水互补技术和储水灌溉技术。(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如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膜上灌技术、抗旱点浇技术和沟畦灌技术。(三)农业耕作栽培节水技术。如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和化学制剂节水。(四)节水管理技术。如改进和完酱灌溉制度,用节水型的灌溉制度指导灌水、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水预报技术、灌区配水系统水的测量与自动检测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模式论文 第4篇

1.1新建井灌区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按照“以水定井,统一规划,合理开采,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新建的井灌区发展节水增效灌溉。以开采有稳定可靠补给来源的浅层地下水为主,将井灌建设和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建设成节水型井灌区,做到既促进农业的发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环境恶化的结果。这种模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进的成井工艺提高机井质量,配套小型移动式喷滴灌机等节水灌溉设施。红旗镇按照这种模式可建成中心灌区26.7hm2,辐射区80hm2,项目区建成后灌水定额将会明显下降,年节水预计10万立方米,在全部农田实现全生育期灌溉的同时,地下水将得到有效控制,灌溉期间地下水位将基本保持不变,可有效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由于取消了田间输水土渠,还可节省渠道占用耕地面积。

1.2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模式

由于红旗镇原输水渠道防渗衬砌率低,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点区域,特别是田间工程部分,由于以群众投入为主,是当前节水灌溉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这类灌区在对干、支渠等输水工程进行防渗的同时,对田间工程进行节水改造。改造的模式是:对斗、农渠进行防渗衬砌,平整土地,重新确定沟渠规格,采用小畦灌、沟灌、长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开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和采用覆盖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渠灌区全方位节水。

1.3节水抗旱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由于七台河市处在十年九春旱的季节性缺水地区,这类地区在农作物播种季节经常性地发生干旱,而在其他生长季节或生育阶段降雨可满足需水要求,如不采取抗旱灌溉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对这类地区,采取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选用适宜当地的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如坐水种、软管灌溉、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等和植树种草培肥土壤、覆盖保墒、合理耕作、采取节水灌溉制度相结合。红旗镇可采用坐水种节水抗旱灌溉模式,利用行走式注水点播机,将开沟、注水、点种、施肥、覆土一次作业完成,主要用于玉米、大豆的抗旱点灌。

2推广对策

2.1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

发展节水灌溉必须要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普及,实现干部群众观念上的变革。由单纯的浇地向浇作物、科学节水转变,用科学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同时,做好节水灌溉的科技交流,让群众认识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先进的取水、输水设施,先进的微灌、喷灌机械,先进的滴灌、渗灌、微灌方法,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2.2政策配套,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由于节水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灌溉用水的市场机制不键全,农用水价偏低,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在推行节水灌溉中,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最不为人们重视的环节,重建设、轻管理仍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灌区的农田灌溉水的水价仅为供水成本价的1/3~1/2。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水、种、肥农业生产投入三要素中,种子投入占27%,肥料占34%,而灌溉用水只占7%~9%。在一些引河灌区,水费支出仅占平均纯收入的2.1%。由于水价太低,导致农民不爱惜水,不舍得在购买节水灌溉设备上花钱;由于水价太低,灌溉管理单位收取的水费入不敷出,反而鼓励农民多用水;由于水价太低,水利工程难以维修更新,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效益日趋下降。在节水灌溉管理中,加快水价改革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1998年中央水利工程供水出库价或河道取水的渠首价平均1.3分/m3;地方水利工程的平均供水价格(批发价)为2.9分/m3;农业用水零售价5分/m3,适当提高水价,逐步达到成本水价,是水价改革的方向。目前不少灌区已开始适度提高灌溉用水的水价,但达到成本水价还很困难。为避免因水价上提,引起农业生产成本轮番上涨,应实行鼓励节约用水的科学水价制度,如容量和计量两部制水价和累进制水价,对于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实行惩罚性水价。此外,在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灌溉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也还远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条件对不同类型,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地实行股份制改造、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大中型灌区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通过提高水价和加强管理,逐步实现以水养水,达到节水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灌区内部管理,精简机构,分流冗员,落实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责任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进一步强调因地制宜,克服推广中的盲目性

目前可供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但都有一定的适宜范围,必须因地制宜,做好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和多方案比较,特别要考虑当地的实情,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尽管在发展节水灌溉的过程中,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但是当前各地在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中,仍然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如:不按规律办事,行政干预较多,不根据需要和可能,不充分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沿国道成线、成片修建仅为供参观用的所谓样板工程或旅游农业;有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本已有比较完整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又在上面重复修建喷灌工程,上级参观时开喷灌,实际生产时用管灌;有的井灌区已严重超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本应通过修建节水工程减少地下水用量,改善和恢复生态平衡,但却继续扩大灌溉面积,地下水开采量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加等。造成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而且还挫伤了农民发展农业节水的积极性或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

3结语

由于红旗镇地域广阔,各村经济条件不同,作物类型有别,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取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发展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形成各种节水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发展节水灌溉还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增产、增收为目标,通过发展节水技术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各种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用显著的经济效益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发展节水灌溉。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下一篇:宫角异位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