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竞赛活动论文

2024-05-19

大学生竞赛活动论文(精选12篇)

大学生竞赛活动论文 第1篇

一、大学生制冷空调科技竞赛简介

大学生制冷空调科技竞赛是由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和北京工业大学在2007年共同组织和发起的, 已成功举办了9届, 在国内众多高校、行业企业中引起了积极反响和普遍关注。大赛的宗旨在于配合高校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分析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 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吸引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发掘和培养制冷空调专业优秀的后继人才, 为制冷空调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竞赛内容包括知识竞答版块、创新设计版块和实践技能版块。知识竞赛版块主要考核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知识面;创新设计版块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需求或进行创造性设计的能力;实践技能版块重点考核学生实践动手和解决的能力。本竞赛可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以外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

1、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制冷空调专业课的理论性强、知识点琐碎, 大多数课程仍以课堂讲授为主, 且教学模式多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课后练习的形式, 学生自制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差等原因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科技竞赛作为教学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来讲不具备强制性,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自愿参加, 因此积极性高。

大学生制冷空调科技竞赛分为预赛、初赛和决赛三个阶段:预赛阶段由各高校在校内进行, 选拔出1-2支代表队参加省内初赛, 角逐出的优胜者参加最后的决赛。这些参赛机会以及可能获得的荣誉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 比赛的激烈性、对抗性及趣味性也使专业理论知识不再是教科书上枯燥的文字, 而是一项项实践技能, 当这些技能将有可能给他们带来荣誉或者毕业后良好的就业机会时, 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大学生制冷空调科技竞赛的知识竞赛版块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 学生在赛前培训及参赛过程中对专业课有了进一步认识, 且能深刻体会到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 提高今后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此外, 学生在课堂之外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 而且学到了课堂中教师可能会提到或拓展的知识, 这对学生学习课堂知识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原有理论、观点的突破和对过去实践的超越。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大学生自身具有的激情、斗志及强烈的求知欲, 多年求学所获得的相对渊博的知识、较高的理论水平、良好的修养, 高校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丰富的技术资源使得大学成为引领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主要力量, 而大学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但当今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普遍缺乏:具有创新意识, 单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思维敏捷, 但缺乏创新性思维方式;有创新灵感, 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具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 但缺乏毅力。

因科技竞赛所具有的科技性、探索性、创新性等特点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制冷空调科技竞赛创新设计版块的主题比较宽泛。2014年的主题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制冷空调技术”、2015年的主题为“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制冷空调技术”, 既引导了当年的创新设计, 又不限制大家的创新思维。作品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可以是样机、研究、论文、软件、专利、设计、报告、仿真演示等等, 只要能够体现“创造+新颖”特质的作品, 都可以报名参赛。无论哪个主题和作品形式, 都强调在作品的设计、制作、运行、调试过程过程中采用新方法、新思路或新技术, 这要求学生在赛前准备阶段要有意识地训练创新意识, 锻炼创新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发挥创新思维, 以使所设计出的作品具有理论上可行, 技术上创新、应用上广泛等特点。这一竞赛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学生兴奋点, 培养了创新能力。

3、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制冷空调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类工科专业,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实验课、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验课与认识实习教学过程短, 侧重本门课程内容, 且实验考核一般不纳入课程考核体系, 学生积极性不高, 实验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生产实习多流于形式, 学生从事与专业有关的技术性工作较少, 与既定目标脱节。

大学生制冷空调科技竞赛的实践技能版块要求参赛学生利用专业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以及利用热工、电工等常规仪器仪表对实际系统或设备的状况作出综合判断。考核的内容主要有:制冷管路连接, 制冷系统抽真空、制冷剂充注及开停机, 以及制冷系统故障判断与排除等。这一模块的考核在相关企业进行, 由企业专家进行成绩评定。通过这一模块的竞技, 有利于改进实践知识的获取方法, 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且通过本竞赛所获得的实践能力为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制冷空调科技竞赛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比赛中去, 每三人组成一个团队, 以不同的角度与认识、不同的知识背景去完成整个比赛项目。如果想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 团队成员之间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相互协作, 它要求团队成员之间, 成员与指导教师之间要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互动:目标一致、知识互补、虚心听取、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成长。通过比赛, 培养了学生组织、沟通、分工、协作的能力, 树立了团队意识, 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结语

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 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此外, 通过比赛加强了与兄弟院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在教学方面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摘要:大学生科技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以竞赛的方法, 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本文以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为例, 分析探讨了科技竞赛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竞赛,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琦, 夏宏达, 韦丽娃.科技竞赛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影响[J].大学教育, 2015.2.124-125.

[2]毕月虹, 李炎锋等.大学生科技竞赛与素质培养[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2012.12.31-33.

[3]杜芳莉.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4.27 (6) .140-141.

[4]胡艳维, 张义良.科技竞赛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26 (6) .103-105.

大学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第2篇

一、活动目的:

大学是学生由学校跨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们寻求着自我,遭遇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所有人都需要用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来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更好地去应对生活与学习中的挫折。通过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性的心理知识竞赛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心理健康知识,更好地关注自我,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心灵的成长,走出心理误区。

二、活动主题及内容

1、主题:“迎世博,健心灵,促成长”

2、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三、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5月6日18:30地点:21104

四、活动准备:

1、组队要求:各参赛系组织竞赛代表,后援团。各系选拔三名队员(男女比例不

限)组队参加,后援团每个系限带10人。

2、评委选聘:

中心老师系心理辅导员各一名

3、比赛方式:现场比赛。竞赛题由以下部分构成。

第一轮:热身赛:(七个案例,准备8个)第二轮:必答题(单选题)

小组1号选手必答题:共7题(准备8题)。小组必答题:共7题(准备8题)。小组共答题:共7题(准备8题)。第三轮:自选题(多选题)共15题第四轮:风险题10分题:多选题20分题:简答题。50分题:论述题。

第五轮:加赛题

多选题,准备2题,只用1题,抢答方式。

4、比赛规则:

竞赛题由热身题、必答题、自选题、风险题和加赛题构成。参赛队员(含后援团成员)不准携带任何参考资料。选手在每次答题完毕后,应宣布“答题完毕”。

1、热身题:同舟共济

每队抽取一个心理案例(由主持人宣读),派一名队员对心理案例进行分析,限时两分钟。在分析完后,请现场两名观众或评委对这个案例进行提问。最后由评委对此队的分析进行评分(满分100分),所得的分数为每队的基础分(计分方式: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2、必答题:你问我答(30分钟)此轮题型为单选题。(由参赛队抽取题组)

(1)各代表队都必须参加此环节,此环节分为三轮。第一轮为小组成员必答题,限定每组的1号选手回答。;第二轮为小组必答题,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在主持人宣读题目之前确定);第三轮为小组共答题,在主持人宣读题目之后,小组商量派一名代表回答。

(2)该环节每个代表队随机抽取各自题目。第一轮每题分值为5分,答对的加5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第二轮每题分值为10分,答对的加10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第三轮每题分值为10分,答对的加10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第三轮答不出可求助后援团,答出送出纪念品,团队不得分。

(3)主持人读完题,10秒后未答的则视为弃权。

(4)台上选手在回答问题时,后援团和观众要保持安静,不得提示,否则提示者所在系的代表队将被扣掉10分。

3、自选题此轮题型为多选题。

(1)该环节共有15道题,每题分值为5分。该环节是由代表队题版显示答案。

(2)答对的代表队加5分,打错的扣5分,不答的分数不变。

(3)台上选手在回答问题时,后援团和观众要保持安静,不得提示,否则提示者所在系的代表队将被扣掉10分。

4、风险题:勇者居上

此轮题型为多选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1)题目分为10分、30分、50分三种形式。每个参赛代表队选择两个不同分值的题目。

(2)难度随分值的增加而增加,答错、答漏或不答要扣去相应的分值。每小题可由各队任意一选手回答,但只限一人次回答,不得由他人补充更正。

(3)每个代表队可有一次向后援团求助的机会,答出该团队加相应的分。

5、加赛轮:一锤定音此轮题型为多选题。

(1)此轮在最后出现两队同分的情况下进行。

(2)此时则加赛一道抢答题。

(3)答对得分,打错对方得分。奖项设置:

大学生竞赛活动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学科竞赛;机器人;实践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冯钧(1983- ),男,江苏宜兴人,硕士,讲师,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 E-mail:fjyixing@126.com.

G642.0

近年来,机器人作为高等院校机械设计、电气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通信和智能科学等多学科领域交叉的一门综合技术,已经成为各高校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向,各级各类机器人学科竞赛活动也在全国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在培养学生综合创新素质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搭建多层次竞赛平台,机器人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起到了抓手作用,因而以举办中国机器人大赛为载体,培养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人作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机器人竞赛指导教师团队的成员,通过学院近3年对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活动的组织、指导和过程监控工作,对开展机器人学科竞赛的意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有效构建机器人竞赛组织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中国机器人大赛组织概况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是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机器人技术大赛,是当今中国机器人尖端技术产业竞赛和人才汇集的活动之一,涉及电子信息、通讯网络、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大赛内容包含机器人医疗工程创新创意项目、机器人旅游探险游项目、医疗服务机器人规定动作项目、医学工程机器人技术挑战赛项目、医疗分拣机器人和机器人舞蹈戏剧大赛等多个主题项目。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独立学院,近年来组织学生在机器人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多项好成绩。

二、开展学科竞赛的意义

开展机器人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主要体现在:

(一) 通过学术活动培养大学生科研兴趣

以自动化类专业学生为例,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机器人技术与本专业的关联度认知水平不高,但是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在提升传统制造业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未来会有更多自动化类专业学生从事机器人领域的岗位,使学生了解并积极主动参与机器人竞赛,提高其从事这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 积极引导学生创新方法

通过对比赛进行总结,引导学生采用新方法解决比赛中的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组织自动化类多个专业学生协作完成机器人竞赛项目,促使学生培养其综合创新能力,同时引领学生将最新的一些科学技术应用到学科竞赛或相关项目中,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机器人竞赛组织存在的问题

我校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至今已有8年,所获得成绩也是逐年上升。但在竞赛组织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竞赛组织与日常教学脱节

自动化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含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编程与应用、触摸屏技术与应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控制综合实训等教学环节,其教学学时约占总课时的近四分之一,这些机器人技术系列课程,充分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目前机器人竞赛项目的组织和学科竞赛内容的培训指导都基于这些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然而课程教学和学科竞赛的组织相对脱离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各自为政,缺乏联系,无法形成有效统一的整体。

(二) 学科竞赛参与度不高

机器人学科竞赛每年只有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辐射面相对较小,没有扩大到大部分学生,更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因而更多的学生没有能够得到机器人学科竞赛的训练,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扩大。

四、构建学科竞赛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一) 构建学科竞赛长效机制

在传统学科竞赛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学科竞赛模式,设立学科竞赛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学生在“工学交替”、学科竞赛等过程中的管理与考核,确保学科竞赛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

(二) 扩大学科竞赛覆盖面

为扩大中国机器人学科竞赛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对参加中国机器人学科竞赛的学生进行相应课程置换和学分认定,即参加大赛并获得相应奖项可以申请置换相应学分的课程。通过这些手段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中国机器人大赛中来,形成人人參与的局面,力争学科竞赛覆盖率达100%。

五、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格局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寻求新突破。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并尽可能地扩大参与面、可以全面有效地快速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和应用能力。机器人竞赛作为一项集专业知识和应用操作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竞赛,强调项目驱动、凸显创新思维,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通过广泛开展组织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活动,逐步探索出一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和机器人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在国内同类院校中示范并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地,杜玉红,王文涛.学科竞赛平台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6):11-14

大学生竞赛活动论文 第4篇

吉林市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部地理学科把这项活动安排在基地校博达中学。引领博达中学地理学科教师在地理课堂上指导学生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收获颇丰! 其中博达中学的张文光老师作为主要的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发挥地理教师们爱好和优势,培养学生们主动参与、亲自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参赛和培训

全国第七届地理科技大赛的试题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内容组成。 地理组的教师们首先把会务组在网上传来的客观题和答题卡备份复印出来,又把彩色图题部分下载下来,接着组织参赛的同学们,在微机室大屏幕下,共同来完成。答题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喜爱。看到了学生们主动参与其中感到的乐趣与带给我们的很多惊喜,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一活动的好处,让学生真的有所收获。

在参赛培训中,则侧重于主观题。教师突出“创新”本质,重点是把握住“新”“高”“精”三字。这方面的训练和锻炼,主要是通过解答竞赛试题得以体现。学生参加竞赛,会调动每一个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检验和促进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学习。学生们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大量的思考及实际动手工作。在启发学生、引领学生参与活动中,教师就更要动脑筋,真动脑就真的很累,需要做的就真的很多。博达中学的领导和地理组的教师们,做了很多的工作。

地理组的教师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活动尽显了多样性、富于变化和创新。学生们的一篇篇小论文,通过我们精心的装饰后再呈现出来; 有的通过书画、动漫、摄影、手工制作等方式直接呈现。让我们师生之间增加了亲密度,看到作品在不断的完善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欣慰和自豪! 还要安排一些理论上的培训和辅导,这些活动项目的安排,是在既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安排下完成的。在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教师们主要利用课间、眼操、自习时间,甚至是周末的休息日时间来完成; 主要利用学校的广播、微机室、开展演讲等形式进行辅导。其中,七、八年级学生一起集中培训辅导了2次; 七、八年级分别培训辅导了4次; 对每个班级的参赛同学单独培训辅导了多次。我们更是针对学生喜欢网络的特点, 从网上搜集近百幅各种艺术品种的防灾避险作品图片,利用课间时间、上传到20来个班级的电脑桌面上供学生参考。张文光老师还运用了行为艺术( 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创造力) 。编印参赛参考( 1 ~ 5) 发给每个参赛同学看,指导他们创作和制作等。为了不影响教研组其他老师们备课,我们利用周末时间来学校整理和修改学生的作品。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又分别做了一些讲座: ( 1) 意图与意志; ( 2) 心态与舍得; ( 3) 自由与自律; ( 4) 计划与效率; ( 5) 形式与内容; ( 6) 内涵与外延; ( 7) 借鉴与创新; ( 8) 综合与整合。我们认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训练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训练过程。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身教重于言教。每次培训,我们除了认真准备讲稿外,还利用板报的形式,开展一些主题宣传活动( 如奋斗理想、追求卓越、 快乐过程。窗、闯、创等具有启发和震憾力的字词等) 。让学生们在自己多想多做中,有所借鉴、取得及相互间的支持和帮助。用我们对工作的热情、 对地理学科的钟爱,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我们的学生们。

二、成绩和问题

通过学生和地理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尽管初次参赛,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次大赛全国共有30个省区,1108所学校、11万学生参加。吉林市高中组只有市一高中参加,初中组只有博达中学参加。博达中学参赛报名的是166人,参与培训指导的学生是180多人。最后我整理送到北京参加竞赛的是130名学生的作品。此次活动,我校共计获得24个荣誉证书。其中获“地球小博士”1名( 全国只有70名) ,一等奖6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7名。我们博达中学获大赛组织奖,张文光老师获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

通过这次参加全国地理科技竞赛,使每个参赛学生开阔了视野和锻炼了能力。比如,获得地理小博士的杨汉华同学,他由刚入学时120多名,现在进入初三下学期一跃为昌邑区的前6名。同时也使一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个别学困生知道努力学习了,顽劣生知道遵守纪律了) 。看到我们做的一些细微工作,能触动那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变化,真是很欣慰! 在这里,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许多老师的参与和帮助。他们虽然没有拿到奖项,请记住他们与我们共同携手完成活动的每一个瞬间! 这次参赛也使我们得到一定的触动和提高,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多么像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啊! 这就是教学相长。

通过指导参赛和参加比赛,从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借鉴和参考。( 1) 在日常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的竞赛训练; ( 2) 对一些有特长的学生缺少了解和组织训练; ( 3) 参加的是科技大赛,但缺乏学科之间的整合能力,感到我们教师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在参赛中缺少了声、光、电等的运用,科技元素还不够多; ( 4) 我们电脑运用的不够好,由于编辑和保留工作中的不慎,使一些学生很好的参赛作品及一些领导和老师的影像丢失等。

大学生手册知识竞赛决赛活动总结 第5篇

为提高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严于律己的意识,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营造和谐礼让的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在校庆来临之际,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在丰富趣味的竞赛氛围中增强安全意识和熟知校规校纪,由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主办,材料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协办的“大学生手册知识竞赛决赛’终于在十一月三十日下午四点半在学术会堂隆重举行,本次大赛面向材料工程学院全体学生,并按专业不同而分为六组代表队参加本次决赛。本次决赛于十一月十日开始筹备,经过两次的正式彩排,以及赛前心理辅导培训,在决赛场上六组代表队以睿智,青春,沉稳,激情尽显当代大学生风采。

同时本次大赛也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院党委书记罗怀晓老师,学工办主任郭旭华老师,学工办吕宏老师等都莅临本次大赛,本次大赛最终在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这次大赛从筹备到开赛始终是在院学工办老师的正确指导和悉心帮助下进行的,并得到了校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筹备时间从2011年10月到2011年12月底,历时2个月。初赛时间为2011年10月20日,决赛时间为2011年11月31日。来自材料工程学院的18名队员参加了此次比赛,共有观众600多人次观看了这场比赛。决赛还邀请到校学生处主任,经过激烈的角逐,最后由第三代表队摘得此次比赛的桂冠,第四,第六代表队荣获二等奖,第一代表队、第二代表队、第五代表队荣获三等奖,这次竞赛的题目涉及的内容包含大学生日常行为准则、校史、校纪等,把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总是提升到大家广为注意的高度,并以趣味竞赛的方式丰富了材料学院广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的对学校管理制度的熟悉,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创建和谐校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此次活动总体上是成功的,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此次活动的工作总结:

一、活动前期筹备工作:

⑴、召开学习部内部成员会议即全体成员会议5次,全体委员会议 每周1次,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部门分工,确定了竞赛规则,流程。

⑵、组建出题小组,开展命题工作,分常规题小组和创新题小组。吸取上届手册知识竞赛出题仓促的经验,较早开始命题准备工作,并将出题工作细致分工到各部门。主席团,团支部,负责常规题命题工作,办公室负责图片及创新题命题工作。最后汇总整理修改编制了《大学生手册知识竞赛试题》。在题型上有所创新,在决赛增加了抢答题和风险题,成为此次比赛的一大亮点。

⑶、制作幻灯片。借鉴上届大赛的经验,请专门人员为竞赛题目量身订做了幻灯片。有办公室主任监制。并如期完工,使比赛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⑷、及时向各学院发送参赛表格,竞赛规则,由各班级组织人员参赛。各班级积极响应,先后召开两次领队会议,让各班级对此次竞赛有了充分的了解及准备。并在领队会议上及时纠正了一些竞赛规则中出现的小问题。

⑸、借助海报、口头动员等形式对活动做出前期宣传。共制作2期宣传海报张贴到各社区的宣传栏。及时把有关资料通知各班。便于各参赛班级及时了解活动动态。工作不足:

⑴、没有有效的利用广播电台和网络对活动进行宣传。由于人员变动等原因,学习部稿件组一直没有确定的人选写广播稿件。有些稿件由于质量问题返工没有及时有效播出。

⑵、《大学生手册知识竞赛决赛试题》出现许多错字及题目重复。出题组人员比较多,总题量比较多,最后编制由一人编制,出现了一些重复及错字。⑶、创新组效率不高,场景题目制作比较匆忙。质量不够好,导致场景效果不太好。

二、活动现场筹备工作:

⑴、邀请函的发送。给校领导,各院(系)领导发送邀请,并给各院(系)学生会负责人发邀请函,增进与各院(系)学生会联系。

⑵、现场布置及仪器调试。活动前一天在学术报告厅进行仪器调试及现场布置。及时发现了如缺少了1个话筒,抢答显示牌和抢答倒记时牌损坏等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了竞赛顺利进行。

⑶、现场秩序维护及考勤。吸取上次竞赛现场比较混乱的教训,此次组织部在现场派若干名干事负责各学院秩序的维护,包括不允许迟到,早退,擅自走动等。达到比较好的效果。⑷、后台操作及仪器操作。由两名干事专门负责抢答记分仪器的操作,保证了幻灯片选题和主持人读题同步进行。⑸、接待及颁奖。

由主席等主要负责人负责接待领导及来宾,决赛结束由部分来宾给获奖代表队及个人颁发奖状,证书及奖品。效果较佳。工作不足:

⑴、仪器借用时没有询问清楚,直到调试时才发现仪器缺少等问题,应付匆忙,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⑵、决赛出现提前退场现象。部分学院人员借中场休息时间提前退场,造成观众席凌乱。

⑶、新干事普遍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事情都是主要负责人亲自动手,人员调配很难到位。⑷、内部考评出现一些一些混乱,一些干事请假条不规范,一些难以及时到场。针对上诉工作中的不足,我们经过总结,觉得在今后工作中:

⑴、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对宣传部三个小组进行从新整合,每个小组找出负责人,并不断挖掘人才,力求做到迅速,准确。对稿件组全体人员进行应用文培训,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提高稿件质量。

⑵、由于上次《大学生手册知识竞赛试题》没有留下资料,所以编制比较困难,此次修改过的汇编存入办公室电脑,以备下一次活动参考借鉴。出题组必须设置两个负责核对的人员,保证资料的正确性。

⑶、增加创新组人数,挖掘创新人才,做到不断创新及早准备,并联系技术熟练人员拍摄场景。⑷、仪器调试应该及时,最好在比赛前3天调试,调试时间为2次。确保仪器 的完整及安全。⑸、在现场应该成立一个机动组,由总负责人直接调动,处理突发事件。(6)、各部门应该及早作好人员调配,让所有干事对活动流程有个大致了解。(7)、规范考评,请假制度。对与无故缺席自律会重大活动的要求其自动退会。

大学生竞赛活动论文 第6篇

【关键词】竞赛活动 大学英语 教学 应用 反拨意义

在我国许多高校中都会有各式各样的英语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的举办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为以后就业发挥大学生的高质量的综合能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高校教师一般都会组织学生去参加各类英语竞赛,学生也会认真去准备,从另一层面来说促进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提高,学生在参加英语竞赛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心理和学习体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一、开展高校英语竞赛活动的必要性

通过举办英语竞赛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际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多数学生在参加英语竞赛时或多或少会有点紧张,缺乏自信,这个时候需要教师的不断鼓励,很多学生参加英语竞赛后希望还能参加,极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也能调动其他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改善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推动英语教学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通过举办各类英语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分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便于职场交流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竞赛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开展背诵竞赛活动。在选择背诵的单元时,可以选择那些难易程度适中的进行背诵,限定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查,了解他们的背诵情况,教师应跟学生讲清楚时间的紧迫性,比赛形式采取“抢背”的方法进行,教师喊了口号之后哪个先上台,哪个学生先上台就获得背诵名额,对于背诵的内容不要求完全正确,只要能背出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其他学生在台下可以纠正背诵学生的错误部分。例如,错词漏词,对于那些挑出错误的同学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2.开展词汇听写竞赛。词汇比赛形式采取以两个班为竞争双方,在课前布置好听写的任务,并且双方商量好比赛的规则,各班选出代表上黑板听写,两名代表的比赛成绩直接与所在班级的成绩挂钩,比赛输的一方班级会不甘示弱,决心下次在扳回来,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其他没有上台的同学在下面进行听写,相互间交换听写纸进行批改,只改对错,不纠正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班级为竞赛单位,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为集体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3.开展小组活动。运用小组来完成活动是英语课堂中常出现的一种形式,对班级进行分组,男女搭配,优生和差生分到一组,全班可以分成10个小组,每组选出自己的代表并设计出自己的组名,设计相应的小组口号,与学生商定好比赛的规则和评定的标准,奖励时不一定要是全对的,让学生明白比赛重在参与,使参与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从上课的开始,就应该让学生体会到竞争,并将这种竞争意识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定期进行总结,最后按照各小组的名次对小组成员进行评分,对于分数比较靠后的组进行适当的惩罚,惩罚的方式可以是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唱歌跳舞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缓和紧张的竞赛氛围,又不会因此而影响到落后小组的学习积极性。

三、竞赛活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反拨意义

1.竞赛使英语学习更加有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多种语言实践的机会,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及创造欲望,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较强的学习要求和饱满的学习热情,如果竞赛活动设计得当,学生愿意参加,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学生从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到现在的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强化,增强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的竞争也是越来越强,大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小到班级群体的竞争,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引入各类竞赛活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竞争观,作为高校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并为学生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进行适当的指导和一定的心理辅导,这些都将会使学生更加乐意的去参加竞赛。很多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竞争压力,而这种压力又会给他们带来紧张感,这种心理变化会使他们渐渐的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来进行交流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入各类竞赛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竞赛当中去,有助于学生英语技能的提升,让学生接受竞争意识,可以为他们以后工作成为有竞争力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春玲.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词汇竞赛的探索[J].海外英语,2011(15):50-51.

[2]韩秀莲,冉亚维.探析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之实施策略——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J].大家,2011(6):178-179.

大学生竞赛活动论文 第7篇

关键词:信息学,竞赛,乐学精神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NOI) 已成功举办了三十三届, 该竞赛的举行与开展为我国培养和选拔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竞赛活动培养了选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严谨的科学态度, 努力攀登高峰的奋斗精神。举办这么多年的竞赛活动到底培养了怎样的学生?曾多次荣获NOI金牌的湖南长沙雅礼中学何林同学在给清华大学吴文虎教授的信中就写到, “五年的信息学生涯让我真正学到的是习惯、态度和方法。学会了批判性的看问题、学会了用开阔的胸怀去接受所有不同的想法、我学会了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乃至提出问题的一系列方法和经验。这些才是无价之宝, 是一辈子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会丢的宝贝”。

但是, 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 信息学竞赛只是课外性质的因材施教活动, 所涉及到的内容如算法、编程等与中高考无关且比较深奥, 易使许多初学者望而却步, 错失进一步与编程亲密接触的机会。笔者从事信息奥赛指导工作十多年, 对于如何通过竞赛活动唤起初学者的学习动机, 提升浓厚的学习兴趣, 积累了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未来成功的渴望

所谓乐学精神即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达到提升自身精神修养, 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乐学出自于由学习目标产生的意愿和自信。为什么需要学编程呢?在课堂中, 我告诉学生们, 人们日常使用滴滴出行, 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理财, 用高德、百度地图导航, 用铁路12306手机购火车票, 用携程订购酒店, 这些生活当中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智能手机、软件APP, 无不依赖程序员编写的程序驱动。编程可以操控一台电脑、或具有微处理器的任何电子设备, 指挥它们来完成特定任务, 一些重大应用程序甚至具备改变或影响世界的能力。可以说, 大多数孩子对编程是喜爱的, 但是面对编程学习的艰辛和枯燥, 即便是聪明孩子也很难坚持到底, 这需要教师平时认真耐心地引导。

一些心理学家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两种:“交往性动机”, 表现为为博得家长、老师的满意和学生的赞誉而学习;“成就性动机”, 表现为在社会上取得一定成就, 达到一定目的而学习的愿望。这两种动机直接源自学生的自身需要, 都是乐学的一种心理基础, 是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在竞赛教室书柜里, 我购买的众多IT丛书, 除了许多竞赛书籍还有众如《编程之美》、《数学之美》、《浪潮之巅》之类的图书。像《黑客与画家》是我建议学生假期必读的图书, 我要让学生们明白, 在计算机时代, 引导时代进步的就是计算机编程, 它更容易给编程的人带来成功和喜悦。在课堂上, 我经常会以优秀学长为榜样来要求学生, 给他们讲述优秀学生的发展前景, 要求他们多问问自己来参加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争取在哪个层次的竞赛中获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学生厘清前进目标后, 我会帮助他们划分学习的步骤, 督促他们按照计划实施, 一步一步地接近梦想。在帮助学生树立成功意向的过程中, 我十分注意从正面引导, 如:“遇到此类的问题, 你该如何运用已学的知识呢?”, 避免以消极的言语暗示或刺激学生, 使学生产生因无奈而就范的感觉。另外, 我还经常用“有创意、你的想法太绝了、比以往学生想法更棒”等话语去激励学生, 杜绝以消极的言语暗示或刺激学生。在我看来, 乐学精神不仅包括由目标产生的意愿, 而且还包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二、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构建宽松的学习氛围

信息学竞赛教学实质是精英教育, 参与竞赛学生基本都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 因此我的竞赛课堂不拘一格, 更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努力避免“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我认为好的课堂不是靠纪律来控制和维持, 而是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 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到讲台上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允许学生上课交头接耳讨论老师的发问, 回答问题不必举手, 也不必站起来。在学习中, 我不仅尊重每位学生, 而且还学会赞赏他们, 赞赏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及对自己的超越。注意学生间的“传”、“帮”、“带”, 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每次训练课, 我都注意留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自由讨论, 安排他们轮流上台讲解思路, 普及推广高水平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

信息竞赛实施的方式是上机编程, 编程序解决问题, 很多竞赛题是没有固定现成的解法, 甚至有多种解法。而信息学竞赛评测采用的是“黑盒子”测试的评价方式, 评分的唯一标准是看通过测试数据的多少。这意味着竞赛学生除了能够编出程序, 还要具备设计测试数据的能力, 只有对已编的程序进行充分的测试, 才有可能得高分或满分。有一次我在讲评一道试题时, 通过课堂讨论, 得出了时间复杂度为O (n2) 的算法, 程序已然能得满分, 通过所有的测试数据。同学们都觉得问题解决了, 此时我“蛮不经意”提醒他们, 这个算法无法通过某些特殊的超大数据, 以前学长们曾研究出时间复杂度为O (n*logn) 的算法能解决问题。同学们都愣了, 悬念陡增!下课后就有许多同学要和我讨论, 此时我给他们列出了部分与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点, 让他们查找相关文献, 几天后, 真的有几个同学最终找到了完美解法, 上台给其他同学介绍他们的想法和代码。

三、培养学生生活情趣, 提高对程序和算法的审美意识

程序虽然很难写, 却很美妙。要想把程序写得好, 需要学好一定的基础知识, 包括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古人云:见文如见人, 其实编程同样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功力和风格, 好的程序读起来非常善心悦目, 微软的面试题就有“展示一段自己觉得写过的最好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讲, 程序设计是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 和数学一样, 程序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门艺术, 就象画家作画, 音乐家演奏, 它能把人的抽象思维过程通过程序语言组合起来, 有严谨、简洁、统一、和谐、清晰和可靠等种种表现, 给人一种唯有心灵深处才能体验其美的意境。

有一年, 我在带一名自学起步的初中生时, 发现他的代码写得不规范, 代码实现能力比较拖沓。在研究图论专题, 发现他虽然理解问题能力很强, 但做题却非常磨蹭, 代码要反复修改和调试, 效率极低。我觉得必须彻底改变他的编程习惯, 否则会影响他的发展, 因此课后给他精心准备一些样例程序, 让他阅读分析。结果第二天, 他很高兴的跑来告诉我, 说那些样例程序写得真美, 太漂亮了, 真没想到程序可以这样写。我听了特别高兴, 因为代码除了让计算机执行, 其实还应让同行能够读懂, 一个初中的学生能评价程序代码“太漂亮了”, 包含着学生从对编程的爱好上升到对程序设计美的追求, 审美意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每次在给学生讲到排序算法时, 我总是提醒他们从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方面对不同的算法择优使用。有一次, 竟然有学生在课堂上问我, 哪种排序算法最美?我觉得真不好回答, 然而此问题却引起了各种算法拥趸者激烈讨论。在我的课堂上, 奥赛学生爱说“这个代码太棒了”, 这正是他们对程序设计美的感受的一种表达方式, 优雅的程序和简约的代码使他们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更为炽热的情感。当然, 欣赏美不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的, 更值得追求的培养学生创造美的境界。

四、加强学生价值观指导,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信息学竞赛学生与其他科竞赛不同, 他们成天使用着被很多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的电脑和网络, 即便指导老师盯得再紧, 他们也有很多放纵自己的机会。如果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完整的人格, 是很容易迷失和堕落的。我的竞赛学生, 在第一天踏入竞赛教室时, 我就告诉学生, 学习编程是一项有趣的智力活动, 是用来影响和改变世界的, 而用电脑来娱乐和消遣时间, 不是一个奋发有为的年青学生在求学阶段该做的。一个人如果无法战胜自我, 无法成功的自我管理好, 在这项竞赛中是很难有成就的。平时培训中, 我注意教育学生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念, 曾经有学生自学黑客技术篡改网站成绩, 在QQ群里沾沾自喜地炫耀。为此, 我专门开了班会, 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 让这名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曾经有一位很自私的学生, 常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之上, 虽然竞赛成绩优异, 最终被我劝退。我认为德行不好的孩子, 能力越高将来有可能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只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 将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质, 才能更好促进他们学习钻研信息学知识的兴趣, 才能更好地对社会做出贡献。针对一些学生参加奥赛活动, 患得患失, 心理负担重, 我会教育学生, “有付出不一定有收获, 但是如果不付出, 一定没有收获的!”。鼓励学生要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拼搏。几年来, 我的那些已升学的学生, 假期回家都会主动探望班主任和教练, 感谢教师对他们的培养。他们明白, 作为一名学生不仅要知科学文化, 而且要明做人的理, 胸怀一颗感恩的心, 平时他们谈得多的是学校的关怀、集体的温馨和报效社会的决心。在竞赛培训中, 会出现学生不愿公开自己的源程序, 不愿意讲题, 但在我的坚持下, 最终每位学生的解题方法都一律公开, 相互交流。这样做, 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 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员如何做人和与人交往, 今天的学生如果不懂得怎样与人共事和协作, 将来很难在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五、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爱心融入学生的心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的对编程执着和学生的热爱、敬业精神都将激励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 增强着他们的兴趣。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 学生面对枯燥训练、对待挫折逐渐形成了一种锲而不舍的态度, 保持深入探究的精神, 知道不能仅满足眼前的成功, 也不仅仅是在竞赛获奖, 而是个人心智的成熟和人格品质的提高。竞赛中, 师生的情感交流十分重要。学生普遍地存在着一种希望自已被教师所重视的倾向, 充满爱的师生情谊是教师引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这么多年的竞赛生涯, 我对学生始终保持着关心和热爱, 嘘寒问暖, 经常给学生购资料、买水果。教师敬业爱生, 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有一位学生天资聪明, 初中时受到各科教师的青睐, 让他参与种类繁多的竞赛活动, 奖状得了不少, 并曾获亚洲城市数学邀请赛金牌。但就是这样的孩子, 高一年参加分区联赛时却受挫。这次失败给他带来了负面效应, 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情绪低落, 缺乏积极进取的锐气, 课堂上表现出思维随性。为此, 我与他经过几次长谈。最终使这位学生坚定方向, 重新制订了冲击省队的学习目标。当然, 教师的作用不能仅定位于吸引学生参与活动, 而是要以负责的态度为他们发展创造空间。曾有一位学生, 跟着我学习了半年信息奥赛后, 我却发现他的潜质和兴趣更适合于其它学科, 于是支持他转向。最终他在生物竞赛上表现出众, 以较靠前的名次取得省一等奖并被保送中科大。一对双胞胎兄弟通过信息学竞赛携手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后, 他们的父亲感动地说:他正是信任老师, 所以放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做编程。而孩子的成功, 让他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名师的力量。他再三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 将来一定要报效母校和老师们。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 激发学生的乐学精神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动因和核心, 特别是在基础性课程阶段和发展性课程阶段。信息学竞赛要在高考各学科的夹缝中生存发展, 要让学生乐学, 首先要关爱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和成功方向, 创造条件使学生对编程产生快乐感, 最终能实现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自己未来从事事业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指导》.吴文虎、王建德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竞赛活动论文 第8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为国家教育部倡导的四项学科竞赛之一,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参加这项竞赛, 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 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以此为风向标, 省、市、学院各级组织都很重视。例如: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TI杯电子设计与制作大赛, 由苏州大学、苏州市科学技术局、苏州市电子学会联合举办了多年苏州地区高校“AMD”杯电子设计竞赛,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了苏州市首届技能状元大赛。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也开展了首届竞赛月活动。电子产品设计竞赛列入了该竞赛月活动。在这次竞赛月活动中:

1、领导重视, 组织有力。

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 专门成立组委会, 各竞赛项目有项目负责人。应电教研室, 具体负责电子设计的技能竞赛工作。大家认真研究了省级电子产品及制作技能大赛的规则章程, 组织实施了适合我院的电子产品设计用制作技能大赛章程和竞赛规则, 组织相关人员对竞赛场地、设备、器材等软硬件设施精心准备。

2、加强宣传, 广泛发动, 精心准备。

组织应电、电信相关专业各年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在学生中广泛发动, 让广大学生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特别是动员一年级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竞赛分项目的比赛, 为明年的省赛发现、储备人才。一年级报名人数达59人。我们还对报名选手进行了必要的培训,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也提高了竞赛的效果, 达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培训总课时达80课时。我们还提前购置了必要的工具、耗材, 并让选手赛前熟悉, 客观上也提高了竞赛的效果。

3、明确责任, 精心组织。

本竞赛项目组认真做好项目计划、报名、竞赛、评分等工作, 及时公布竞赛信息, 切实做到了比赛“公开、公平、公正”, 顺利完成各竞赛分项目。我们分别组织了电路板焊接项目、电子电路板设计项目、单片机软硬件设计项目、数字系统 (FPGA) 设计项目的竞赛。

电路板焊接项目中, 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和指定场地内, 根据规定的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 进行局部电路和元器件参数的选择性分析, 完成电路焊接, 利用仪器仪表进行电路测试与调整。竞赛结束后提交实物:完整的元器件测试清单, 焊接完好的印刷电路板图。

电子电路板设计项目中, 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和指定场地内, 根据规定的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 进行局部电路和元器件参数的选择性分析, 完善电路设计, 利用电脑软件画出对应电路的PCB板图 (组委会提供PROTEL 99软件) , 编写相应的技术文件。主要考察学生对EDA工具的应用能力, 包括原理图的绘制、元器件制作、封装制作及印制电路板图设计等。

单片机软硬件设计项目中, 根据竞赛发给的MCU技能大赛题目, 进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程序的编写及调试, 展示仿真结果或实物硬件结果。

数字系统 (FPGA) 设计项目中, 以FPGA作为大赛任务的主控芯片, 软件设计以库模块设计单元、图形编辑连接、逻辑图, 加载给定的IP核为主。

4、认真总结, 不断提高。

现在我们正在对本次活动月情况进行认真总结, 做好活动的资料整理和存档工作。针对学生技能竞赛情况, 我们已经在酝酿一系列电子系统设计的相关课程与实验内容的教学改革方案, 实行电子系统的四大结构模块与九课程模块交叉运行的电子系统设计教学体系, 并将先进的电子系统软硬件引入数字系统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借助multisim仿真软件, 简化计算, 注重电路功能和拓扑结构的演变, 参数通过仿真实验去选优。强化电路焊接技能的训练, 包括贴片的手工焊接技能。强化PCB的设计与制作。将单片机、EDA、电子测量整合为现代电子设计与调试, 以典型竞赛题为任务, 由粗到细, 分解模块, 再由简到繁, 完成任务。

就电子设计竞赛这个项目而言, 我们经过3个月的精心准备、广泛发动、悉心组织、认真总结, 圆满完成4个分项目的竞赛, 参赛人数多达101人, 评出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

今年, 我们也已经取得了苏州“AMD”杯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赛区二等奖的好成绩。

电子设计竞赛使那些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 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学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他们不循规蹈矩, 不死读书本, 而是积极进取, 学以致用, 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通过赛前的培训以及大赛的洗礼, 使他们在各方面更加成熟。

我们还扶持了一支名为explore的学生电子科技团队, 一届一届, 星火相传, 不知不觉, 已有5年。他们是电子大赛的主力军, 是教师科技项目的好助手。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研究的环境, 展现新思维、新设计的舞台, 我们建立了现代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实验室的设备先进, 配置比较齐全。现有10台计算机联网, 10套单片机开发系统, 10套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装置, 20套通用电子仪器, 1台400M数字存储示波器, 1台无线电综合测试仪, 1台频谱分析仪。并根据竞赛形势的变化, 不断添置新的设备, 例如, TI的MSP430开发板。现在, 各种传感器、功能电路模块, 可谓琳琅满目。创新设计实验室面向课外科技团队及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学生开放。把现代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 交给他们使用、管理, 他们也正好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我校历年参赛学生都会被学校大力推荐给好的用人单位, 特别是一些校企合作开发项目的企业, 这也为他们的进一步施展才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些学生, 工作仅仅2年, 就被委以项目负责人。成为该公司唯一的大专学历项目负责人, 该公司的人才部经理深有感触的说:“像这样的学生有多少我们要多少”。这些学生的成才, 也对低年级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现在,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越来越成为有关高校检验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的试金石, 竞赛证书成了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依据。

《福建电脑》投稿须知

《福建电脑》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2782;国内统一刊号CN 35-1115/TP) 是福建省计算机学会主办、福建省科技厅主管的计算机学科综合月刊。欢迎投稿:

1.本刊设基金项目论文、研究与探讨、应用与开发、教学与管理等栏目。

2.编辑部收到作者稿件后, 5个工作日内返馈初审意见 (电子邮件) 。

3.编辑部投稿信箱:fjdnbjb@vip.163.com联系电话:0591-87814718工作QQ:2661504015

本刊采用的稿件将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等全文收录。

参考文献

[1]刘渝妍解永刚岳强.以竞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2012-12-25

[2]廖继红.从电子设计竞赛谈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7-01-11.

竞赛活动要注重实效 第9篇

那么如何让诸如“行为规范竞赛”、“礼仪知识竞赛”等竞赛活动起到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作为管理者应创新德育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用笔试的方法只能考查出学生知道或不知道, 而创设德育情境进行考查, 则能考查出学生能不能做到。比如, 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测试情境:设置一段测试区域, 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 由测试的老师带领完成。测试情境一:负责测试的老师带领学生上楼梯, 如果学生靠右行, 则该项测试得分, 否则不得分;测试情境二:负责测试的老师带领学生经过故意设置的废纸区, 如果学生能主动捡起废纸, 则该项测试得分, 否则不得分;测试情境三:安排测试老师经过测试区域, 如果学生能主动问好, 则该项测试得分, 否则不得分……如此等等。

测试后进行讲评, 告诉学生安排了哪些测试内容。即便是有的学生得零分, 也不要紧, 至少他知道以后该怎样去做。这样的竞赛活动或许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实际意义可能更大。

其次, 作为育人者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也就是说, 作为育人者不仅让学生知道理论上该怎样做, 更要让学生知道实践中该怎样做。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汽车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 福特前往应聘, 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 在其他人面试时, 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 发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 于是习惯性地弯下腰捡起了它, 准备扔到纸篓里。这时, 董事长说:“您好, 朋友, 请看看你捡起的纸团吧!”福特迟疑地打开纸团, 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数年以后, 福特便成了这家大公司的总裁, 他把公司改名为福特, 并让福特汽车走向了世界。

在理论上, 我们都知道应该主动捡起地上的废纸, 但有多少人能主动做到呢?和福特一同应聘的几个人不是也没有做到吗?德育就是要在“做到”上下功夫, 而不是在“知道”上。当然我们的竞赛活动, 也应该测试学生能否“做到”, 而不仅仅是是否“知道”。

再次, 作为管理者要重视德育过程, 而非竞赛结果。

开展竞赛活动只不过是促进学校德育的一种方式, 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学生行为, 让学生遵纪懂礼, 而并非只要一个结果, 所以重视德育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要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和礼仪的过程中下功夫;要围绕如何让学生“做到”, 在德育的实效性上做文章。只有德育过程扎实、有效, 其结果才可能令人满意。

在活动中解数学竞赛题 第10篇

现就以数学中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为例来探索一下: 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与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带给学生的快乐与收获。

一、由数学问题引发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 两车同时相对开出, 8小时后相遇, 然后各自继续行驶2小时, 这时快车距乙地还有250千米, 慢车距甲地还有35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学生读题后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于是, 就可以以这道题的要求为规则进行活动: 让两名学生扮演两辆车根据要求进行活动, 其余学生一边观察, 一边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独立解题。第一次活动后有31.2%的学生完成;对于没有理解题意的学生让他们继续观察第二次活动 (但有一个提示: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这里的“距”表示的是已行的路程还是未行的路程) , 再解题, 结果有43.75%的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剩下的25.05%的学生先活动再观察, 观察时除了得到上述的提示外, 还可以再得到一条提示:活动中8小时行的路程是多少?2小时行的路程用式子怎样表示?经过第三次活动后剩下的学生也解决了问题。这样, 就把一道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给解决了, 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活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思维。

二、由活动引出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更大的潜能, 解决一些竞赛题, 能让学生体验到解竞赛题的成功, 克服对竞赛题的恐惧心理。例如:在一次活动中, 我把班上的32名学生以3人为一组分成小组, 按要求进行活动, 以第一组3人为例:李昭、严伟站在100米跑道的一端, 丑建祖站在100米跑道的另一端, 当口令发出后, 三人同时相向而行。不同的是李昭与丑建祖是匀速行走。而严伟则是匀速跑, 跑的规则是:当严伟遇到丑建祖后, 立即掉头向李昭跑, 遇到李昭再向丑建祖跑, 这样不断来回, 直到李、丑二人相遇为止, 学生参与了活动后, 操场上顿时是欢笑声一片, 其中也不乏阵阵疑问声:一个人为什么要来回跑呢?面对学生的质疑, 我趁机发问:“刚才活动中, 每组中的三人用的什么相同?哪两个人所行的路程和是100米?”学生经过讨论后获得了这样两条信息:三人用的时间相同;以第一组为例:李昭与丑建祖所行的路程和是100米。看到学生如此轻松的获得了相应的信息, 我又提出了更深一层的疑问:在每组活动中, 来回跑的那个学生所行的路程怎样算?面对如此发问, 学生自然的围成了几堆进行探讨, 最后结论是:往返跑的那个学生所行的路程是他的速度乘他们相遇的时间。在学生获取了相关的信息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数学竞赛题:甲、乙两个车队同时从相隔33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甲队每小时行60千米, 乙队每小时行50千米, 一个人骑摩托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在两车队中间往返联络, 问两车队相遇时, 摩托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在我认为很难的一道题, 学生却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全部解对。而且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青少年电子信息竞赛活动 第11篇

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核心技术的竞争,科技的自主创新依赖于高科技的技术人才,而人才的基础和未来在于青少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指出,要让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培育和选拔青少年科技储备队伍,关乎人才自身成长和产业振兴繁荣的重心,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基础保障。

自2012年起,中国电子学会陆续策划和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广大中小学生的电子信息科普类竞赛活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竞赛活动

Feature Story有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创新大赛和全国青少年智能创新大会。

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创新大赛

电子信息技术与科技发展和生活紧密结合,是当今社会发展速度最快、青少年最感兴趣的学科之一,也是引导青少年体验科学探究、踏入科学殴堂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作为中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权威的学术团体,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引导青少年进行科学探索,中国电子学会汇聚产学研用多方教育资源平台,形成了以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创新大赛为引导,青少年电子信息技术能力等级为评价体系的全方位电子信息普及和培养体系。

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创新大赛是面向青少年的电子与信息领域内的专业竞赛,是一项纯公益赛事,自201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过3届。其宗旨是通过竞赛激发青少年对电子信息的兴趣,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高校选拔和输送一批具有电子信息专业水平和专业兴趣的人才。大赛主要面向在校青少年,包括初中、高中、中专、职高、技校等。

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创新大赛面向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通信网络、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征集创新实用作品,比如自行装配调试的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与通信系统、综合智能控制(如智能家居、智能温室等)或是其他包含电子信息系统技术的实用作品。作品应具有原创性、先进性、新颖性、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是一个含有硬件的实物,而不能仅仅是软件、程序、创意或论文。大赛鼓励参赛选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社会热点和实际生活中寻找灵感,开发有创新、有个性的作品。

每年5—6月大赛开始启动申报,9—12月举行分赛区比赛和总决赛,分赛区和总赛区比赛过程全部在现场完成。所有参赛队伍公开竞技,评委现场打分,比赛现场向所有选手、教师和家长开放,现场颁奖,竞赛评比流程开放、透明、公正。

分赛区各组参赛作品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奖。总决赛各组参赛作品设一、二、三等奖及单项奖。单项奖包括最具创意作品奖、最具商业价值作品奖、最实用作品奖等。

以2015年大赛总决赛为例,总决赛分为“创做”比赛和“创想”比赛两个环节。创做环节又分为笔试、答辩、展示3部分,主要考查作品的创新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在作品中学生自己参与动手的程度,作品现场演示等方面。而创想环节则是该届大赛的一项突破,在国内首次采用商业路演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商业规划能力,评委会从产品市场定位和亮点、类似产品的考察、市场策略、产品广告语、团队结构及分工等方面对选手进行评审。

本届大赛参赛作品有智能盲人手杖、旋转电极特斯拉线圈、电动车便携式小广告清洗器、超车变道安全提醒装置、助老按摩机器人、自动刹车转向灯、智能花盆、车内遗留人员监测与报警装置、美食小助手等,作品均与民生息息相关。

比赛过程中,组委会除了积极引导参赛学生关注名次、决出优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通过比赛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未来可能深入研究的方向,以及了解社会、产业对技术应用的趋势。为此,每届大赛组委会都邀请到阵容强大的评委团,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电子工程院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们担纲评委团主力,同时结合产业特点,组委会不定期邀请国内著名创投机构的合伙人、投资总监等参加评审。

为提高大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中国电子学会特别重视活动的推广,形成了传统现代、线上线下、教育媒体

电子信息媒体为一体的宣传方案,得到了各方好评。代表性宣传平台和媒体包括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科普网、中国电子学会官方微信、CCTV—10、新浪、搜狐及其他教育类媒体。

第4届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创新大赛将于2016年举办。

全国青少年智能创新大会

全国青少年智能创新大会(以下简称“创智大会”)的口号是“科技因创新进步,生活因智能精彩”。主要宗旨是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从创意到产品、从团队到工程的社会化科技创新环境,让学生通过比赛体会创意创客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引导他们对科技能力的追求。

目前的科技类比赛,大多要求有一定的专业基础,限制了学生参与的覆盖面。而创智大会就是一个入门比赛,不需要有多少技术,只要对科技感兴趣,就可以参加,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培训,就可以很好地参与。

大多数国内会议、竞赛领域都较为单一,比如机器人、智能硬件、计算机等。而创智大会力求融合最近潮流技术与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兴趣。对于入门级的学生来说,在这里会接触到多领域的学习,从而能够作出更好的选择。

对于学生而言,每个人所擅长的方面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学生适合做领导者,有的适合做技术研发,有的喜欢做设计,还有的擅长团队交流和沟通。在创智大会里,研发一款产品恰恰就是需要领导者、技术工程专家、设计师、运营专家融合在一起。通过现场组建工程项目团队,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岗位角色,对产品进行早期研发,通过实践,学习研发产品的方法,为项目的市场运营提出全面的设计和构想。

大会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通过一系列团队合作环节设计,比如团队破冰、创客之夜晚会等,让参赛学生们快速打破陌生的局面,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这些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受到学生的欢迎。

大会会期5天,主要包括创新论坛、全国青少年智能创新挑战赛及主题晚会等系列活动。大会每年寒假、暑假各举办1期,全国各地的中学生都可报名,现场组队,不受地域和学校的限制。

创智大会竞赛部分设置了里程碑奖、最佳团队奖、最佳产品奖、最佳项目经理奖等,这些奖项不同于常见的科技比赛奖项,更突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团队意识、市场意识的建立、提升和评价。

创智大会搭建了一个从0到1的平台,参与者本身并不需要已经具有较好的技术能力。通过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启蒙式的科技创新培养环境,引导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开拓视野,了解当今科技潮流,体验科技创新的工具、方法、流程,具有鲜明的活动特色。

2015年创智大会,吸引了中国科协科普部领导的观摩,并对大会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给予了较高评价。《北京科技报》、《知识就是力量》等科普媒体对参会中学生团队做了现场采访并进行了宣传报导。

第2届Mind Tomorrow创智大会分为北京和深圳2场,共有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未来创客们,以及多位创新领域的成功创业家、资深专家等到场参与。在创智大会的两个核心模块Beta新奇酷论坛及智能创新挑战赛中,未来创客们围绕电子商务、生活服务、智能家居、可穿戴智能设备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进行脑洞大比拼。

在Beta新奇酷论坛中,3位嘉宾以亲身经历和多年来的实践为例,生动并深入地解读诸如电子商务、同城社交、互联网、计算机、产品研发、管理运营等多个领域的前沿观点和现象,现场更是全程与未来创客们进行互动,激发了年轻创客们对智能创新的热情。在场的每一个学生都以高度的专注力努力为自己的团队争取资源和优势,为之后的里程碑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能创新挑战赛是围绕未来智能创新而展开的一场综合竞赛。创客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担任不同角色完成工具竞速与里程碑作品领域的选择,再通过完成对研发创新产品的前期数据理论调研,制订出创新产品的形式架构,确定目标人群,确立功能定位,策划营销推广方案等一系列创新优化方案,最终完成里程碑作品。同时,现场召开发布会展示自己的产品方案,接受嘉宾评委和其他创客们的提问及建议。

在该届创智大会的舞台上,众多创新产品横空出世,让在场创客及评委们感到十分惊喜。比如北京场的T001队研发的里程碑作品“方·城·式”,是一款针对无社会经验及外来工作人员的城市生活智能平台,通过输入用户信息,自动完成生活、办事、出行等各方面信息智能匹配方案,让用户尽情畅享移动互联时代城市生活应用带来的便利与快乐,畅想城市新生活。

参加创智大会的年轻刨客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科技原理,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提升了他们在创新方案策划及成果展示中的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和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创智大会目前已成功举办过3届,第4届创智大会将于2016年暑期举办。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电子学会于1 962年在北京成立,现拥有个人会员10万余人、团体会员600多个、专业分会45个、工作委员会8个、编委会1个和秘书处1个。

中国电子学会的45个专业分会覆盖了半导体、计算机、通信、雷达、导航、微波、广播电视、电子测量、信号处理、电磁兼容、电子元件、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所有领域。中国电子学会编辑出版学术类、技术类、科普类和产品信息类等各种类型的期刊20余种。

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中国电子学会设立了“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优秀人才和优秀科技成果的研究者,鼓励发明创造,激励创新精神。

试论分组竞赛活动式教学法 第12篇

一、教学目标

分组竞赛活动式教学法, 以学生认知规律和内在需要为基础, 以学生主体能力发展为目标, 借助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主题实践活动, 来构建具有教育性、宽松性、自由性、竞争性、合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全程教学形式, 着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质疑能力、书写能力, 将学语文和学做人结合起来, 使学生具备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创新精神, 在竞争中有所收获, 在活动中有所感悟, 教师充当“辅”“导”“引”的角色, 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

二、分组竞赛活动式教学的内涵、结构和原则

1. 内涵

分组竞赛活动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将学生分成两个或几个竞赛小组, 采用知识竞赛的活动形式来教学, 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为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个性才能,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为目的, 寓教于乐, 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2. 结构 (课堂框架)

预习。首先教师布置预习任务, 提出要求, 这样学生就会有目标地按照规定积极有序地进入自学状态。自学方法是:“三读二查一见疑”。“三读”, 就是对所学文章读三遍, 第一遍, 初读文章, 圈点字词, 粗知大意;第二遍, 朗读文章, 理清思路, 把握情节, 筛选信息;第三遍, 把握要点, 推敲文章, 感悟、品味全文。“二查”, 就是要求学生查找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资料, 借助工具书查找字、词、成语的注音和解释。“一见疑”, 就是要求学生将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标注在书上, 并写出自己的看法。这一环节是学生积极获取新知识, 新技能的过程,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也为竞赛活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分组。竞赛活动前可将全班学生分成红队和绿队两个方阵, 也可以分成男、女两组, 还可以分成多个组, 原则上每组人数相等, 学习成绩相当, 在下一次竞赛时人员可以进行调配, 分组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更。

竞赛。这个环节一方面对学生的预习起检查作用, 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形成一种你争我赶, 人人不甘落后, 个个想当第一的学习氛围。

探究。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这是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教师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化。这是教学活动中的最高境界。教师利用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新知识, 结合竞赛中出现的得失, 设计出新颖和较有深度的话题和练习, 将触角伸向更深、更广的天地,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和大胆创新的能力。

3. 原则

全员性。就是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竞赛活动中来, 体验到参与竞赛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 特别是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 设置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 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师再适时地对其给予鼓励、赞赏, 让这些学生有一种被人肯定的感觉。

全面性。就是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 不仅智力因素参与, 非智力因素也要参与;不仅思维参与, 听、说、读、写也要参与, 使每位学生身与心、知与情都调动起来参与竞赛活动。

深入性。就是指要通过竞赛活动使学生的观察、概括、推理、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得到锻炼, 重视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借助竞赛, 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协作性和社会责任感。

上一篇:防渗施工水利工程下一篇:《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