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特点范文

2024-07-17

品德特点范文(精选9篇)

品德特点 第1篇

关键词:课改,思品教学,知识与育人,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应注重学生的思想发展, 塑造人格, 培养健康向上、豁达乐观的人生观。在现阶段, 我们思品老师尤其要与时俱进, 积极发展正能量, 将我们的思品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环境相融合, 圆满完成思品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 我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将“十八般武艺”全部使出来, 联系学生实际, 努力上好每一堂思品课。

怎样才能做到既传授知识, 又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教书育人呢?

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

新一轮课改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以提高学习效率。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将学生分成五人小组, 分工合作。在合作探究时, 热情激励学生敢说敢做, 在不超出内容范围的原则下, 让他们放开思想, 大胆想象。允许学生说错, 做错, 并积极鼓励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做法, 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胆避开“师云亦云”、“书云亦云”的思维模式, 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细心观察周围环境, 观察社会生活, 发表不同的见解。引导他们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见解。这样, 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还能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自己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在讲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我们应该作有正义感的人”这部分内容时, 结合当前提倡正能量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 探究下列问题:1.我们所见到的行为, 哪些是正义的, 哪些是非正义的?2.非正义行为有哪些危害?面对非正义行为,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3.联系班上情况, 说说正义行为有什么好处, 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4.列举出你所知道的捍卫正义的英雄人物或英雄壮举。5.什么是正义感。6.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对以上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甚至争论, 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得更透彻, 并且培养了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了正义感, 使整个班集体也更加彰显了正能量。

二、采用多向思维法以激趣

所谓“多向思维法”, 就是遇到问题时, 从多方面分析思考, 以便把事情弄个清楚明白。比如, 我在讲“珍惜无价的自尊”这一课时, 针对我班张振同学的情况, 用“多向思维法”设计了一堂课。张振同学聪明, 进校分数高, 但是最爱拿别人的缺点和缺陷戏弄人。同学们都不理他, 以致他找不到自我感觉, 有些消沉。学习也有所下降。据了解, 他小学时不完全是这样。于是, 我针对张振的情况, 编纂了一个陈明的材料, 引导同学们多方面思考, 帮助陈明解决问题。

1. 逆向思考。

陈明为何消沉、成绩下降--同学们为啥不愿接近他—以前你接近他时他是怎样作的—一他开始就是这样吗?讨论中板书:尊重别人知耻无虚荣心

2. 换位思考。

如果我是陈明, 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哪些做法让人远离我—他们为什么远离我—我该怎么做?板书:不耻笑别人欣赏鼓励善待他人

3. 背向思考。

我们都像陈明对待别人那样对待陈明, 陈明会有何感受—是什么心理让陈明同学这样对待同学—对照陈明检查自己, 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4. 向未来思考。

陈明怎样做才能融入集体—同学们应该怎样对待他—那样, 班集体会是怎样一个局面?板书:获得他人尊重、自尊, 改掉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性和谐友爱, 互相帮助。这样处理教材, 突破了习惯性的做法。既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做人的原则, 明白自尊、获得他人尊重必须要先尊重他人的道理, 又高效灵活的掌握了知识, 还构建了一个和谐友爱, 互帮互学的班集体。这一堂课上, 张振同学偷偷的哭了。后来, 他真换了一个人似的。

三、面对课堂上偶发的不利因素, 幽默一下,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少老师在上课时都会遇到一些“好表现”的同学, 他们时不时给你来一个“小插曲”, 会让你气晕头脑。

有一次, 学生在起立、呼“老师好”时, 一个学生大呼“老师不好”!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我顿时气冲脑门, 火冒三丈, 大发雷霆。挖苦加训斥, 连带全班一起骂。这一来, 我因气急败坏而思路闭塞, 反应迟钝, 讲课痴呆;学生也因为挨了挖苦训斥而脸色难看, 心情极差, 无精打采, 爱理不理。整堂课死气沉沉, 效果极差。不要说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是非观念和健康人格等育人目标完不成, 就连书本上的知识也是模模糊糊, 连起码的“理解、识记”目标也没达到。课后反思, 后悔不迭。

吸取了这次教训。在另一个“小插曲”中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也是讲“珍惜无价的自尊”一课, 我补充了“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材料。教育学生, 做人需要保持起码的人格尊严。有个学生冒出了一句“老师, 你咋知道?你也和他在一起逃难吗?”当时我很生气, 很想骂人了。但忽然想到了那次失败的教训, 一转念:不, 不能像那次那样。于是我问:“不受嗟来之食的逃难者是哪个时候的人?”学生答:“春秋时期。”“那我是啥时候的人?”“现在的人。”“那么, 我和他在一起吗?”“在!”“哦, 那我不就是老神仙了?快回去叫你们家人来拜神仙啊!”学生大笑。“不过, 我不是老神仙。是大熊猫吧,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呃。”学生哈哈大笑。这样, 不仅使那个学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而且也融洽了师生关系, 活跃了课堂气氛, 舒畅了师生心情, 思路敏捷。更使学知识与育人巧妙地结合起来, 极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 由这“小插曲”让学生更加明白一个做人的道理:只有尊重别人, 你才能获得别人更好的尊重。

品德特点 第2篇

――谈谈学习新课标的体会

襄樊四十二中

邱宜川

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思品课标)已正式颁布。为了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今年暑假市教育部门不遗余力地组织教师们学习新课标和新教材。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大规模地培训活动,从中获益非浅,教育观念上有了大的进步。

下面,我想就《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及如何在教学上把握谈谈个人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思品课标在其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一节里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思想性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 人文性

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 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3. 实践性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 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4. 综合性

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 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

整合。

思品课标用精练的语言、较少的文字全面阐述了本课程的性质、特点。虽然文字不多,但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思品课标那深邃的思想内涵。它使我们对思想品德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定位。我们作为思品课授课教师,不仅体验到了党和国家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也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与压力。因此,教师们应当正确理解思品课的特点,努力开展适合思品课特点的教育教学。

笔者认为,教师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更新教育理念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更新教育观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已经变 成今天教师们自觉的行动。谁的观念落后,思想落伍,谁就可能被时代所淘汰,潮流所淹没。我们再也不能停留于过去的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代之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的思品课标完全改变了现行课程“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取而代之的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知识的新的目标体系。新的思品课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不再仅仅是关注学生对于某个结论是否掌握或记住多少。2. 构建全新形式

现行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按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来限 定课程内容。而新的思品课标完全改换了这种方式,而是采用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架。这样,就给教学实施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大的空间。

新的思品课标其内容标准部分由学习领域(如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而至学习主题(如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等)再至目标要素(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理解情绪的多样性、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等),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就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和可操作的行为动词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描述。

3. 倡导自主学习

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品课标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新的思品课标将深刻的理论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道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因此,正确的价值引导与尊重学生的的思考、实践相统一就成为思品课所遵循的原则。4. 全面把握教材

从上述特点出发,教师们应当全面把握新教材。思品课的思想性是 本课的灵魂,如果说其它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性的话,那么思品课的思想性就已经包含了科学性的因素,没有思品课的思想性就不可能有思品课的科学性,反之亦然。

光有思想性、科学性是不够的,思品课的人文性是本课的立足点是根。人文性的特点充分说明,本课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精神、人的身体。总之关注人的生命一切。思品课的实践性是本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思品课的综合性,则是思品课与其它课程的最大区别之所在,应当把本课看成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它的理论来源于其它学科,它的方法存在于一切学科。正因为如此,思品课教师们任重道远。

品德特点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近几年,农村学校的德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地德育的成功经验经常见诸于报刊之上,但各地的情况各有不同,如何根据本地农村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笔者认为应注意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民族性原则

农村学生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存有极大的兴趣和偏爱,这是民族生存本能的表现。他们对历史故事谈起来津津有味;对依据历史题材改编的影视剧百看不厌;对诗词、对联、评书等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尤其对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等著名人物更是崇拜至极。基于这个特点,农村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应该坚持民族性原则。

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库中有着特别丰富、极具现实意义的题材,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挖掘、去利用。坚持民族性原则并不是排斥外来的先进的知识,应是立足于有利于本民族发展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外来的知识。毛泽东同志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华,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思想,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伦。如果不是立足于本民族的而是一味地照搬外国的模式,那就如没有根基的建筑,一旦洪水爆发,就会被冲垮。所以,德育教育不能脱离我国国情,尤其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来进行。

例如,我校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时,依据学生受传统文化影响,喜欢诗歌的特点,开展“诗歌进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在学生读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动脑,开始学写诗。队员们的热情,出乎教师的意料,写出了很多首诗歌。如《咏沙》:“奔流皆细沙,乘势戏波花。今生何处去?结伴到天涯!”代表了小作者的写作实力。在师生共同的参与下,我们组织的“诗歌进校园”活动达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较完美的结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学修养,是我校“以美载德”教育思想的一次成功实践。

二、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教育手段创新的原则

教师常下的一道禁令是不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理由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以免染上坏习气。这是脱离现实社会的唯心主义的表现。它产生的后果是越禁止,越来往。除了好奇心外,还因为他们是邻居、是街坊、是亲戚是朋友。鉴于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反其道而用之呢?我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去和“不三不四”的人接触,以此检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如:安排10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主动接近后进生(有的已辍学),并且教给他们做后进生工作的方法,经过说服、动员,还真把一些辍学生拉回了学校。好学生由开始怕学坏,到主动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有缺点的人,并且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可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坚持正面引导,利用榜样示范的形象性、感染性,让优秀学生去影响、去改变那些“不三不四”的人,这不正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延伸吗。

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应面对现实,对学生进行“推动社会进步,革除社会弊病为已任”的理想教育,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上经受锻炼、汲取营养、滤出毒素、增强“免疫”功能。我们认为,这是新时期学校德育教育的实质所在。

三、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农村是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是比较富足的地方,也有一部分农民刚解决温饱问题。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有的学校为了落实《规范》,强调学生一律买学服,美其名曰,是让德育工作上台阶。家境困难的学生遇到了“二难推理”,不买不行。买,家里没钱。在难题面前,一些学生不得已离开了学校,失学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问题。更令人悲哀的是,他们不但没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一些人还步入歧途,这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利也有关系。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正视现实,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脚踏实地,精心搞好育人工程。

四、思想品德教育应坚持塑造现代人的原则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了新形式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当前我国教育的大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

农村学生由于受农民特有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弱点不可避免地在他们身上显露出来。如小农意识——易产生满足感;狭隘意识——易产生偏见;“好汉”观念——不分青红皂白,两肋插刀等。这些落后的意识,如果不能在学校教育阶段予以改正,那么,他们将继续带着这些“基因”步入社会。这与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所以,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应以塑造现代人为原则,重点从教育着手,如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审美素质培养等。要制定严密的培养计划,需要指出的是:做教育工作,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严要严在点上,帮要帮在根上,管要管在节骨眼上,说要说在心坎上。这样做,才算掌握了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诀窍。

品德特点 第4篇

一、观察明理

聋哑学生由于听觉障碍,主要凭视觉感知事物,他们观察事物的灵敏性及迅速性超过正常学生。根据这一优势,在思品课教学中,我最大限度地借助他们的“慧眼”明理。如在教学《走进青春期》教学内容时,首先让他们自己先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然后再让他们相互观察对方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这样,课堂激情立即点燃,全班同学争相用手语描绘自己的各种变化,并向我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我的身体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是正常现象吗?我的性格怎么变得急躁了呢?我因势利导,顺藤摸瓜,顺利地让学生掌握了青春期人的生理和心理突变,同学们应怎样面对等相关学习内容。再如在教学《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时,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铁人王进喜》《横空出世》《惊涛骇浪》《飞天》等电影,让学生从一个个形象感人的事迹中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大庆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大力协同)、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等等。

二、演示明理

七年级、八年级或者九年级的聋哑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口语基础,能基本看懂思品课教材文字内容,但由于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不及正常学生,头脑很难建立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具体联系,在思品课学习中具体表现在对政治概念和观点的理解往往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需要老师在课堂中通过实物或教具演示给他们看,使其从直观形象的事例中感悟道理。如在讲述“礼貌增进人际和谐”教学内容时,我亲自为聋哑学生示范几个生活小片段的礼貌常识:在升国旗、奏国歌时的表情和站姿;在上学路上遇见老师、同学或熟人时的手势语言;在上公共汽车时遇到老人或者小孩时的谦让举动;在进老师办公室时的请示动作;在课堂上想发言时的报告手语等等,让学生知道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并在课堂上让他们学习和模仿。再如在教学“生命是可爱的”教学内容时,我带着摄像机走进郊外,为学生捕捉一些可爱的动植物视频资料,当聋哑学生在课堂上看到我播放的“小鸭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嬉戏;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地采蜜;牛羊在草地上欢快地吃草”唯美画面时,很快理解了地球上不同生命的美丽呈现。

三、参观明理

聋哑学生好动,如果思品课教学一味地将他们禁锢在课堂中,久而久之,会使其视觉疲劳,对老师的说教会逐渐失去兴趣,我们可以将他们直接带到教学内容要求的场所,让他们亲眼观察,亲自体验,把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帮助聋哑生领会所学知识。如在教学《市场经济改变我们的生活》教学内容时,我利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特殊教育学校毗邻湘西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的优势,带领聋哑学生到雅溪民营小区参观琳琅满目的服装、日用品、装饰材料批发专用场地。当学生置身其中,看到仅学习用品批发就有一层大楼一百多个铺面时,纷纷竖起大拇指,用手语告诉我:“市场经济真好,它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再如在教学《违法必究》教学内容时,我将聋哑学生带到离我校仅一千米的吉首监狱,当学生看到高墙电网、荷枪实弹的武警岗哨时,心里产生很大的恐惧,我趁机告诉学生:“高墙里面关着的都是服刑的犯人,人一旦违法,必然受到法律的严惩,失去人身自由。”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要遵守法律,敬畏法律。

四、情境明理

很多聋哑学生擅长表演,他们能将动物的动作、电影画面、生活小细节模仿得惟妙惟肖。根据聋哑生的这一优势,在政治课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角色扮演方法,让聋哑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如在教学《多重角色多种责任》教学内容时,为了让聋哑学生理解“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规定了我们不同的角色、身份,同时我们也负有不同的责任”这一内容,我让他们分别扮演“当值日生的我”“在公园游玩的我”“作为儿子(女儿)的我”“作为好朋友的我”“碰到游客问路的我”“在马路上行走的我”有哪些不同的责任。再如在教学“我们也有监督权”内容时,我以教室为临时法庭,开展了一次模拟法庭活动:我提供了一段文字材料:一次,一名水果批发个体户贩卖西红柿,该产品超过了营业证范围,被税务所扣押了营业执照和产品,导致产品无法出售全部霉烂,个体户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税务所退还营业证和赔偿经济损失。课前,我要求一名聋哑学生扮演个体户,一名学生扮演税务员,一名学生扮演法院审判员,同学们有的准备道具,有的布置“威严”的“法庭”,有的记忆台词,由于准备认真,活动举办非常成功,同学们理解到了民也可以告官、每一个公民都有法律监督的权利和义务。

总之,由于我充分运用聋哑学生的视觉、运动觉、触觉等优势,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这些特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比较抽象枯燥的思想品德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变得聋哑生乐此不疲,变得入脑入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无止境,虽然针对聋哑学生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思考、创新,课改之路还很艰巨和漫长。

摘要:聋哑学生是特殊的教育对象,对他们的知识传授需要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这些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比较抽象的道理和政治概念,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攻坚克难。该文根据聋哑学生的特殊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发挥其形象思维能力强的优势,采用其喜闻乐见的方式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品德特点 第5篇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主要学科,是我国学校 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对从小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

要实现思品课的教学目的,首先,必须力求突出时代特点,把“五爱”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着重提 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本文试图从教学中如何把握低、中、高各年段的教材特点 ,以及各年段应如何教学等两方面加以简述。

一、低年级的.教材特点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特点

1.低年级教材多采用童话、故事、儿歌、看图讲故事、浅显的寓言等形式,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不 知不觉地受到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2.根据思品课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向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教 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3.低年级的课文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教学建议

1.讲好图画,教给看图的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图文,抓住教学要点,运用图片、幻灯、儿歌、小表演等教学手 段,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教师还要结合课文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有目的地看,有比较地看,边看边想等看的 方法。

例如:《按时上学》这课教材,课文通过4幅图画,寓教学要点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教学中,教师应细心 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从中悟明道理和行为要求。第一幅图说明要按时起床。第二幅图说明上学路上不贪玩。 第三幅图说明只要做到按时起床,上学路上不贪玩,就能按时到校上课,这样既不影响老师讲课、同学听课, 又不耽误自己的学习,是一种好品德。第四幅图说明不能随便缺课,有病或有事应向老师请假。这样把为什么 要按时上学的道理和行为要求融于画面之中,形象而具体,便于一年级小学生接受。

2.讲好故事,培养听的能力。

低年级思品课教材中,以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教学中如何以故事中的榜样力量来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学生,让学生在故事的启迪下学知识、受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陶冶情操、明白道理,关键是要讲好故事。在备课时,教师首 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阅读教参中提供的故事,并要紧扣大纲要求,选定一则主要故事,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 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合情合理。其次,教师讲故事时语言要生动,感情要真挚,要把故事中各种 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上共鸣。

例如:《我要读书》这课教材,通过高玉宝在万恶的旧社会,天天想着“我要读书”的故事。使学生明白 在旧社会穷人的孩子不能上学读书的痛苦,培养学生更加热爱新社会的感情。教师

品德特点 第6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一)编排上如何取舍

初中的德育课程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后,主要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呢?在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并经过广泛的讨论后,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界目前已经取得了共识,即认为课程应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二)思想性如何体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颁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德育课程建设的文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怎样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怎样进行这种教育,提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要求。”

(三)国家的要求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关系如何处理

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党和国家对学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等要求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人生观如何引导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全方位向世界开放,与世界融为一体,各种文化、思想、观念的冲撞、交融将更加突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大大增强,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就成为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特点分析

(一)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现行课标“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虽然一般而言,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包括知、情、行三个环节,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发展相应地也应该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但是,在这三者之中,认知是“导向”而非“主导”,更应注重情感与行为的发展。这一点,已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多年来的经验与教训所印证。

(二)以全新的设计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現行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是按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来限定课程内容的。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完全改换了这种方式,而采用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架,这样,就给教学实施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大的空间。

(三)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改善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四)体现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例如,评价“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描述性评价、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

(五)“教材编写建议”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品德特点 第7篇

一、根据“95后”大学生的特点设计翻转课堂模式

(一)“95后”高职大学生沉浸于手机等媒体

高职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较长,陶醉于网络论坛获取各种资讯,或者跟帖讨论;热衷于QQ、微信等社交媒体;欣赏各种综艺节目,浏览明星八卦。调查显示,手机成为90%的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媒介,仅有50%的学生每周使用手机搜集资料,解决学习问题。

(二)“95后”高职大学生厌烦理论说教,抵制“填鸭式”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侧重于强制理论灌输;语言理论化,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容易让学生觉得很“高冷”,产生敬而远之的心理。基础课也不例外。很多学生在课上玩手机游戏、看综艺节目等,课堂上存在一大批“低头族”,导致课堂存在“抬头率”不高的现象,基础课的育人效果难以落实。“95后”高职大学生消极抵制理论灌输,因为他们喜欢在辩论中辨别真伪获取认知,而不是盲目认同某种价值观。

(三)“95后”高职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高,但辨别是非的能力欠缺

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热衷于微信、微博等各种论坛,参与政治话题讨论并发表观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制造各种热门话题,贩卖其错误主张,误导大学生。网络与大学生偏离主流政治价值观的相关度高,而且可能降低大学生对当前政府体制、政策和政治的认同[1]。

基础课应该针对“95后”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开展课程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云平台为依托,翻转了教与学,突出了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二、“基础”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理科类学科,如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基础课则有很大的局限性。基础课兼有理论知识传授、价值观渗透和情感教育的功能。有的学者对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都留有遗憾,既没能解决情感和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也没能建立贯穿全学习过程的量化考核体系。笔者根据翻转课堂理念结合基础课教学实际,总结出了基于“95后”大学生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参见下页图)

基础课由课前预习、课堂内化和课后升华三个阶段组成。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划分为认知、认同和践行三个层次。把“基础”课的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相糅合,重新划分为课前预习———认知阶段、课堂内化———认同阶段和课后升华———践行阶段。

(一)课前预习———认知阶段

在本阶段,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做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有机结合。之后进行微课的设计,微课要求内容短小、精悍,时间以5到10分钟为宜,力求生动活泼、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测试题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师将以上教学资料上传到云平台,学生通过云平台观看微课,然后完成测试题,并对存在的疑惑进行在线交流。教师根据云平台大数据统计数据,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进度和知识掌握的程度,回答学生的疑问,并据此给出学生的评价考核,计入期末总成绩,以此督促学生在线认真学习。教师做好教学总结,完善教学设计。

(二)课堂内化———认同阶段

教师在完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将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实施个性化辅导,“学生最需要的并不是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而是其在问题解决中遭遇困难之时来自于教师的及时帮助”。[2]教师要做好讨论的引导,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既要防止讨论偏题跑题,又要避免讨论冷场。同时,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的表现,主动帮助“课堂沉默户”“活动孤立户”,并对学生考核评价,计入期末总成绩。除了组织学生课堂参与讨论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教育,培育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通过看(视频)、说(演讲)、唱(歌曲)、议(辩论)、演(角色扮演)等五项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获得深度情感体验,实现价值观的渗透,培养政治认同。

(三)课后升华———践行阶段

在课后升华部分,教师通过云平台布置实践性题目,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分小组确定选题,参加社团活动,开展社会调查,以照片、视频和论文等形式将作业提交到云平台,教师对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考核评价,计入学生成绩并总结反馈。

三、“基础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国,如何避免“水土不服”?为此,“基础”课教师在把这一理念“中国化”直至“思想政治化”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微课要坚持内容、方法和技术的统一

微课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微课制作切忌内容简单的罗列,微课不是视频化的PPT,也不是一大堆技术的滥用,避免陷入“过度技术化”的陷阱。微课切忌做得很酷炫、很花哨,避免内容娱乐化和空洞化,否则就失去了实质性学习内容。

(二)考核制度要到位

翻转课堂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既无法有效完成微课的自学,也无法解决学习中的疑惑,更无法实现政治认同的目标。为了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必须建立贯穿课前预习———认知、课堂内化———认同和课后升华———践行等三个过程的评价考核体系,针对学生在线学习、课堂参与度和课后参与社会实践的表现,给出相应的考核结果,计入学习成绩,以此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表现。

(三)坚持价值观、情感和政治认同的有机统一

基础课不仅担负着传授政治理论知识的任务,还承担着情感渗透和价值观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政治认同。在一般的翻转课堂模式下,难以实现这三重目标。因此,基础课教师必须改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加入情感教育的环节,利用看(视频)、说(演讲)、唱(歌曲)、议(辩论)、演(角色扮演)等五种实践教学法,全方位、立体式地开展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主流价值观,帮助学生培养政治认同。

摘要:“95后”大学生网络依赖强,厌烦理论说教,政治参与愿望强烈,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95后”大学生的上述特点,可以实现“教”与“学”的翻转,培养大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95后”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炳,贝静红.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与调控策略:基于浙江省高校的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0(4).

品德特点 第8篇

一、总体编排中,在六个层面上的特点

教科书的编排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6个层面(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逐级展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建构在人际关系的生态系统中。教师会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和世界领域)把价值观付诸于行动。”[4]教科书在每个年级中各设置了7个“家庭时间”单元,根据不同的主题,安排不同的家庭教育活动内容。家庭教育环节主要体现在“家庭时间”里。编写“家庭时间”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对象。在1~4年级,“家庭时间”是写给学生家长的,为家长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具体措施;在5~6年级,则以学生为对象,为他们提供一些在家庭中的学习建议,鼓励他们积极与家长和家人学习互动。表1统计了“家庭时间”在六大层面的分布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在不同层面中呈现出的一些特点。

1. 个人是家庭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孩子“肯定自己”是家庭教育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这体现在《我们准备好了!》、《好好地计划!》、《我是特别的》和《少年当自强》4个“家庭时间”。它们分别对应教科书的4篇课文:1年级主题二“我能够自立”中的第2课《让我们出一份力》和第3课《我的假期时间表》,2年级主题二“我能够自立”中的第1课《我能做好》以及6年级主题六“我可以做到”中的第1课《少年当自强》。通过学习,旨在教会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孩子;知道自己是特别的,对自己有信心;发挥坚毅不屈的精神,以负责任的方式应付挑战。

2. 从总体分布上看,在家庭教育环节,各层面涉及次数从多到少依次是学校(13次)、国家(10次)、家庭(8次)、社区(5次)、个人(4次)、世界(2次)。相对于家庭和社区,学校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如何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学校生活,这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3. 世界层面在1至4年级并没有出现,在5、6年级各出现1次。《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世界层面只适用于小五和小六。”[5]这种分布状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4. 体现国家层面的爱国主义是教科书的重点,在家庭时间里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虽然都是围绕国家层面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但低、中、高三个阶段,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所变化,从低年级强调日常生活,到中年级强调历史文化,最后到高年级强调社会规则。参观国家博物馆、参观日常生活用品展览、参观文化遗产花园、和孩子一起制作特别的午餐盒,这些活动融合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吃喝玩乐”,比较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文化遗产旅游路线”、了解和游览本地古迹,这些活动则更多历史文化意味,也更多地能让中年级小学生接受;到了高年级,则直接面对社会生活,学会在紧急状况发生前做好准备,学会遵守规则,促进宗教和谐。

二、在教育内容上,突出六大核心价值观,兼顾其他价值观

除了六大层面,家庭教育还突出了六大核心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指出,一个具有良好品格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新加坡公民,必须以核心价值观(尊重、责任感、坚毅不屈、正直、关爱与和谐)为基础。当一个人能自我肯定和肯定他人时,他就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尊重);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了解他对自己、家庭、社区、国家和世界应尽的责任,并满怀爱心、全力以赴地履行职责(责任感);一个坚毅不屈的人拥有坚强的意志,面对挑战时不屈不挠,展现其勇气、乐观的态度和应变能力(坚毅不屈);一个正直的人会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而且有道德勇气为正义挺身而出(正直);一个懂得关爱的人待人处世表现出爱心与同情心,并为改善社区与世界积极做出贡献(关爱);一个重视和谐的人寻求内在的快乐,提倡社区团结,他重视多元文化社会中求同存异的精神(和谐)。这些核心价值观指引学生明辨是非,帮助他们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并认清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4]

六大核心价值观在整个小学教科书中呈现出反复出现、不断强化的总体趋势。每个“家庭时间”都围绕所在的主题展开,对应一篇课文,强调某一种或几种核心价值观。在考察核心价值观时,“教学成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的“教学成果”不是《新课程标准》中对全年级教学成果的总体概括,而是分别对每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的概括。它位于课文开头,由一到两句简洁的语句组成,用第一人称表述,直接说明这一课的主旨,并直接点明对应的核心价值观。教学成果是理解编写者思路和意图的重要依据,在教科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每一个“家庭时间”所对应的课文中的“教学成果”中明确提到的核心价值观提取出来。具体内容见表2。

第一,利用教材中的其他教学材料。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的教材涵盖了课本、作业、教师手册、活动安排和视听材料等诸多方面,“家庭时间”充分利用了这些教学载体。其中“活动本”是用得最多的一种。表3列出了与“活动本”相关的“家庭时间”统计情况。

这些与“活动本”相关的“家庭时间”列出了详细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例如《我们准备好了!》中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我们准备好了!’,这个游戏就在活动本第6~7页。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怎么为紧急时刻做好准备。”再如《为家庭尽一份力》中建议学生:“你可以先向家长了解家中每个月的开支,包括水电费、电话费、交通费、食品杂货和日常用品的花费等。把这些开支记录在活动本第8页。告诉家人你打算怎么减少自己的花费,并和他们一起计划怎么在家里节省水电。根据你们的计划,请在活动本第9页写下你的承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可以鼓励家人互相提醒,一起实行节省水电的计划。最后,请家人在活动本里为你写一些鼓励的话。”活动本已经成为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也是学生和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互动交流的平台。学生在活动本上记录自己的学习内容、所思所感,家长在活动本上写下他们对学生的鼓励、赞扬与期望,这样有利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品格的形成和公民意识的生长;同时,家长自身的品格与公民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第二,利用社会上的其他教育资源。新加坡价值观教育的形式、途径具有多样性,注重政府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四位一体的立体网络;重视社会环境的教育作用,价值观教育重在潜移默化。[8]家庭教育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建立教育立体网络的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家庭时间”建议家长与孩子到附近的公园或各大公园去散步、慢跑或骑脚踏车(《美丽的绿色天地》);使用公共卫生理事会和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为学生设计的一份核查清单,引导孩子爱护环境和社区(《爱护环境,从家里开始》)。为了让学生明白维持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建议学生利用5元钞票上的香灰莉树图案,与家长或家人说一说这棵古树的历史意义;了解新加坡植物园里其他一些树木和地点的历史意义;安排家人一起到新加坡植物园游玩,并在那里享受野餐的乐趣(《寻找历史的脚印》)。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国家博物馆参观日常生活用品展览,看看新加坡以前和现在的生活,让他们体会自己所拥有的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进而加强他们对国家的归属感(《我是新加坡人,我在这里成长》)。安排家人一起参观滨海湾堤坝或新生水展览馆,“为自己是新加坡人而感到骄傲”(《我们的水源》)。为了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建议家长带孩子参观“滨海湾花园”中的文化遗产花园,以了解在不同主题花园里的植物如何巧妙地结合新加坡的文化(《游园乐》)。

第三,利用网络资源。新加坡十分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新加坡教育部开发了一个网络素养在线教育平台(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yber Wellness Portal),该在线平台对网络素养教育的概念、网络素养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模式等,均作出了指导性的解释和建议。[9]在家庭教育环节中,利用现代科技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品格与公民教育,这是一大特色。1~4年级的“家庭时间”建议家长先参考“滨海湾花园”中的文化遗产花园的网址,了解相关情况后再带孩子参观(《游乐园》);和孩子一起到新加坡文物局设计的文化遗产旅游路线官方网站查询更多的资料(《文化遗产之旅》);与孩子一起浏览国家公园局网站,了解更多有关怎么善用社区公园的信息(《美丽的绿色天地》);和孩子一起上网,搜寻一些有关人们怎么成功应对挑战的故事,并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我会变得更坚强》);和孩子一起上网搜寻有关资料,了解本地的古迹(《历史的脚步》)。5、6年级的“家庭时间”建议学生浏览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的网站,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的水务管理系统、滨海堤坝和新生水,并和家长或家人分享有关的信息(《我们的水源》);通过新加坡公共卫生理事会的网站分享自己和家人爱护环境的方式(《我们也能尽一份力》);查阅新加坡植物园网站,了解一些家庭活动的建议(《寻找历史的脚印》);通过有关网站学习如何准备紧急袋(《我们的紧急袋》);浏览新加坡道路安全委员会的网站,点击代表骑士公路安全和儿童公路安全的标志,然后阅读有关的建议(《我们一起来遵守规则》);通过网站(例如“新加坡宗教联谊会”、“族群与宗教互信圈”)了解宗教团体所举办的一些活动(《宗教和谐》);和家长或家人一起上网,找出新加坡一些志愿福利团体的网站,例如新加坡红十字会和“慈援”等,进一步了解他们怎么关怀和帮助其他国家的灾民(《伸出援手》)。为了便于家长和学生的使用,大部分所提到的网站都在教科书中标明了网址。

四、在教育方法上,重视体验式学习,强调核心价值观与两大技能的融合

品格与公民教育是新加坡21世纪技能框架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核心,它强调“核心价值观”、“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与公民道德相关的技能”(又叫“公民意识、环球意识与跨文化沟通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六大核心价值观与两大技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核心价值观是品格的基础,提供行为指南;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让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与处理人际关系,做出负责任的决定;与公民道德相关的技能让学生能够成为积极、办事效率高的公民,对新加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鉴于此,《新课程标准》将核心价值观、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与公民道德相关的技能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这种紧密的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品格与公民道德至关重要”。[4]

《新课程标准》明确将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对自己的价值观及想法进行反思。学生能在现实情况中应用所学到的技能和知识,深化个人的价值观。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因此能够积极地把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在新的情况里。学生根据深化的价值观思考、分析和做决定,并把价值观付诸于行动。[4]为了强调体验式学习,实现核心价值观与两大技能的融合,家庭教育环节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第一,提倡家长与学生双方在语言和感情上的沟通交流。这是最常见的教育方法。关于这一点,不论是六个层面还是六大核心价值观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家庭层面,建议家长和孩子讨论什么是负责任的行为(《负责任的孩子》);在学校层面,根据新生入学的特点,建议家长与孩子分享自己当年上学的经验,和孩子聊聊自己以前最喜欢的老师、科目、游戏和食物等(《我上学的日子》);在社区层面,建议学生看一看家长或家人小时候在游乐场所拍的照片,请他们谈一谈当时游乐场的设计特色,并请他们说一说当年在游乐场玩耍时结交了什么朋友以及朋友之间怎么互相关怀(《游乐场的使命》);在国家层面,建议家长说一说自己的童年生活,让孩子更了解这个他成长的地方,使他们更爱新加坡(《我是新加坡人,我在这里成长》);在世界层面,建议学生与家人或家长谈一谈自己了解的世界上很多贫困儿童的生活情况,并请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或分享他们所读过的相关资料(《小行动,大影响》)。

第二,注重行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价值观和获得相关技能。品格与公民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家庭时间”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诸多具体的活动建议,在活动过程中达到教育的效果。例如,在1~4年级,教科书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国家博物馆参观日常生活用品展览(《我是新加坡人,我在这里成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家庭拼贴图,贴上喜爱的家庭照,然后放在客厅里展示(《我是特别的》);带孩子参观“滨海湾花园”中的文化遗产花园(《游园乐》);和孩子一起动手准备一个特别的午餐盒,把代表新加坡不同文化的食物装入盒中(《特别的午餐盒》)。在5、6年级,教科书建议学生安排家人一起参观滨海湾堤坝或新生水展览馆(《我们的水源》);安排家人一起到新加坡植物园游玩,并在那里享受野餐的乐趣(《寻找历史的脚印》);与家长或家人一起把家里的紧急袋准备好,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我们的紧急袋》)。值得一提的是,教科书注重家长的教育行为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呼应。例如在3年级主题一“新起点”的家庭时间《我能成功》中,建议家长:“您的孩子在学校里自制了一个吊饰,让他把吊饰挂在家中,提醒他要坚强地面对挑战。当他实践所学时,您可以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或赞赏。”

第三,提供具体建议,以方便家长和学生操作。家庭时间具有“操作指南”的性质,因而十分注重可操作性。教科书建议家长教导孩子主动与邻居交谈,例如看见邻居的时候说“叔叔,早安!”、“阿姨,下午好!”、“太太,晚上好!”以及“您好!”;教导孩子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对邻居表示友好,例如微笑和挥手(《好邻居》);和孩子一起做一张小卡片,写下五个方法,帮助孩子学习被欺负时该如何应对(《五个方法》);和孩子谈一谈:(1)自己的名字是怎么取的?(2)自己的名字的含义是什么?(3)自己的名字有什么文化意义?(《我们的名字》);多认识孩子结交的朋友,和他说一说维系友谊的重要性,并说一说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友谊永固》)。

第四,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及时反馈,正面强化。教科书在“家庭时间”中提到“鼓励”、“支持”、“肯定”、“赞赏”、“感谢”共有28次之多。这些反馈大多体现为总体建议,常见的表述为:“(对家长建议)如果您的孩子在做某某事时为实践所学,请对他表示肯定或赞赏”;“(对学生建议)请记得向家长或家人表达谢意”。例如:“如果孩子能够对环境表现关爱,则对他表示肯定或赞赏”(《爱护环境,从家里开始》);“如果您的孩子想出了各种应对挑战的方法,或自己成功克服了困难,您可以对他表示肯定或赞赏”(《我会变得更坚强》);“在参观过后,请家人说一说他们的感想,并感谢他们有机会安排这次家庭活动”(《我们的水源》);“紧急袋准备好以后,记得向家人说声谢谢”(《我们的紧急袋》)。也有一些涉及到具体做法,例如《负责任的孩子》、《爱的行动》、《互相关怀》和《我做得到》4篇课文借助于活动本,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肯定与鼓励。除此之外,还针对其他形式的反馈方式给出了具体做法,例如鼓励孩子使用自制的钱箱来储蓄,当孩子达到设定的储蓄目标时,在钱箱上签名以表示肯定(《我不乱花钱》)。

参考文献

[1]白晓忠.世界各国教育概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257.

[2]佚名.家庭价值观首份草件邀公众提意见与建议[N].联合早报,1994-2-16(2).

[3]Student Development Curriculum Division,Ministry of Education,Singapore.《好品德好公民》课本(1~6年级)[M].Singapore:Marshall Cavendish Education,2015.

[4][5][6][10][11]Student Development Curriculum Division,Ministry of Education,Singapore.2014课程标准·品格与公民教育·小学[M].Singapore:Marshall Cavendish Education,2014.9、10、13、2、1、31.

[7]霍利婷,黄河清.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和谐教育——新加坡“教育合作伙伴”概念引介[J].外国教育研究,2008,(12):73.

[8]田玉敏.新加坡编织青少年共同价值观教育立体网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12):60.

品德特点 第9篇

考试改革是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考试内容改革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改变以前只重视学生学业成绩,忽视学生非学业素质发展的状况,全面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成就。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提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思想品德中考命题改革方向

1.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中考思想品德命题改革的重点。

2.注重政治概念和政治规律形成的过程,以考查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3.增强探究性与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命题要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重大时事问题。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个性。

6.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

二、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特点

1.热点与知识相结合。

从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看,命题者将热点信息与课本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创设灵活多样的试题,使试卷富有时代气息。这就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

2.灵活创设情境,注重情感能力测试。

近几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以文字、漫画、表格等材料为背景,多角度设计问题,如“如果你是法官,该怎么判”、“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创新性与开放性相统一。

中考思想品德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认识同一问题。开放性试题形式各异,分值比重大。针对开放性试题答案多元化的特点,有的评分标准还设置了创意分,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角度作答,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4.重视主体参与探究,注重实践性与综合性。

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常出现以创设活动情境来设计现实问题的探究题,多以“找对策”、“主题班会的安排”、“调查报告的草拟及上交”、“请你发言”等形式出现。这类题置学生于测试的主体地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对策略

1.注重记忆重点知识,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网络的构建。

只有注重记忆重点知识、积累知识,在分析解决问题、组织答案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知识供选择使用。中考试题综合性强、跨度大,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记忆重点知识的同时,抓住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2.关注时政热点,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提高自身能力。

关注时政热点,要求同学们平时多看报、多看电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在阅读与活动中,多分析、多思考,找出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同时,在面对材料时,试着多角度设问、多角度解答,使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与训练中不断提高。

3.答卷要注意“意在笔先、先易后难”。

上一篇: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一篇:教学方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