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次学生范文

2024-07-27

不同层次学生范文(精选12篇)

不同层次学生 第1篇

一、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同一个量———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程序是: (1) 审题, 弄清已知什么, 求什么; (2) 找等量关系; (3) 设未知数; (4) 列方程; (5) 解方程; (6) 检验解的合理性, 并作答。在以上六个步骤中, 学生在找等量关系时感觉最难, 难在找不出等量关系或难以正确表述等量关系。对此, 如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同一个量进行表示, 就可以列出方程, 从而解决问题。

例1.用一队卡车运一批货物, 若每辆卡车装7吨货物, 则尚余10吨货物装不完;若每辆卡车装8吨货物, 则最后一辆卡车只装3吨货物就装完这批货物, 那么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分析:解这类题目中要把握住两个不变的量 (货物的吨数;卡车的辆数) , 将一个量设为未知数, 另一个量根据两种不同的情况用未知数表示, 从而建立方程。

解:设该队卡车共有x辆, 则货物的吨数可以表示为:7x+10或8 (x-1) +3, 因货物的吨数不变, 可得方程:7x+10=8 (x-1) +3。

解方程略。

例2.在等腰梯形ABCD中, AB=DC=5, AD=4, BC=10, 点E在下底BC边上, 点F在腰AB上, (1) 是否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平分?若存在, 求出此时BE的长,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2) 是否存在线段EF将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均分成1∶2两部分?若存在, 求出此时BE的长;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分析:解这个题目时要把握住△BEF的面积, 运用两种方法来表示面积。其一是:△BEF的面积等于梯形ABCD面积的一半;其二是:过A、F点分别作AG⊥BC于G点, FH⊥BC于H点, 可得△BFH∽△BAG, 其对应边成比例, 得又因为线段EF将梯形ABCD的周长平分, 所以BE+BF=梯形ABCD的周长的一半=12, 设BE长为x, BF=12-x, 所以:两种方法均表示了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从而顺理成章地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再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解: (略)

以上两题均是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 从而得到方程。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描述同一个量就可以找到解应用题的方法。

二、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同一问题———探究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理清脉络, 建构完备的知识体系。

初中阶段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四边形的研究较为深入。而这些知识往往知识点多而杂, 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清晰, 导致了部分学生顾此失彼。在进行了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活动后, 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回头看看, 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线索:定义—性质—判定。在研究性质时, 教师可分别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等方面依次入手, 在研究判定时主要从性质的逆命题入手研究;理清平行四边形的研究线索后, 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也就依此脉络展开,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结构, 克服知识点的繁杂性给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例3.如图, 在梯形ABCD中, AB∥CD, 过对角线AC的中点作EF⊥AC, 分别交边AB、CD于点E、F, 试分析四边形AECF的性质。

分析:如果学生在学习特殊的四边形时, 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平行四边形, 构建了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特殊性质的知识体系, 那么这一题的解决也就有章可循了。在判断出四边形AECF是菱形之后, 我们可分别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特殊性质等方面逐一描述。

研究特殊的四边形如此, 研究函数也是如此, 研究函数知识的线索:定义—表达式—图像—性质;对于函数的性质往往可结合图像进行:

把握住这一线索来研究二次函数就轻松多了。

三、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表述面积问题———等面积方法的探索。

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示同一个图形的面积, 即等面积的方法。在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的教材中, 对“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最为典型的有如下三种。

通过对等式的化简均可得到勾股定理, 在这三种验证方法中都存在同一种思想方法:即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加以表示, 通过面积相等建立等式, 从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称为“等面积方法”。

等面积方法着重于对同一图形的面积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例4.已知△ABC中, ∠B=90°, AB=6, BC=8, BD是AC边上的高, 那么AC=————, BD=————;

问题分析: (1) 直接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C;

(2) 三角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面积相关联,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其面积有两种方法表示:从而得到:AB·BC=AC·BD, 求出BD。

例5.把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AC折叠, BC边与AD相交于点M, 试说明△MAC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要说明△MAC是等腰三角形, 只需要说明AM=CM;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所以∠B′=∠B=∠D=90°, 那么AB′是△MAC边CM上的高;CD是△MAC边AM上的高, 所以又因为AB′=AB=CD, 所以AM=CM。

例6.把两边平行的一张纸条撕成两段后叠在一起, 得到的叠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试问平行四边形ABCD是不是菱形?为什么?

分析:因为同一张纸条撕成两段后, 它们的宽度相等, 那么平行四边形ABCD边AB上的高和边BC上的高相等。

∴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四、从不同层次来分析解决问题———解决开放性问题。

例7.怎样的两个数它们的和等于它们的积?

(1) 试写出三组这样的两个数;

(2) 试用适当的形式表述所有满足条件的两个数, 你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述?

(2) 第二问的解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加以思考。

方法一:方程的思想:设一个数为a, 另一个数为x, 由两数和与两数积相等可列方程:a+x=ax, 解之得:∴两个数表示为

方法二:该题涉及两数和与两数积相等, 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知:两数为一元二次方程x2-tx+t=0两根, 由求根公式知两数可以表示为

方法三:运用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可得两数表示为

对于这样的开放性题目的解决, 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 但如果教师经常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那么, 相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再平, 龚雷等.初中数学开放题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不同层次学生 第2篇

转载▼

标签:分类: 高考研究

高考

考生

寒假

复习

学习

应考

教育

期末考试结束了,高三生迎来了高中生涯最后的一个寒假。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寒假除了休息娱乐之外,复习功课和知识点也是非常必要的。数学

优等生总结思维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讲,寒假期间,先研究平时做的题目为什么会做而没做对,把所有以前做过的错题和不明白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一分析。另一方面,就是学会总结学习的思维,做到快速解题,把所有的题目固定成一种思维,同时总结出变型的全部原则。高考数学考试的一个特点是研究题目就可以获得解题的方法,所以学生在寒假期间对06年-09年的真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解题的方法。而不建议高三学生在寒假期间再做模拟题,历年真题应该练习掌握。落后生看名人成功的案例

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发挥。建议看世界上名人成功的例子,增强自信心。寒假复习的原则是以课本知识点理解为主,做5到6套历年本省和全国卷的真题,结合课本看哪些方面是没有掌握的,根据题目把课本上涉及的知识点标出来。看看这些知识点在应用的时候有何先决条件,知识点如何反向应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在何处卡壳。在练习的过程中,建议学生采用分题型练习的方法,不要再联系高考模拟题,而是找出历年的真题每种题型坚持做一天,分知识点熟练掌握。一半学习一半娱乐

建议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和高考时间保持一致,适当地放松,可以在同学之间组织有竞赛性的娱乐活动,休息放松。开学前建议学生做总结,把寒假期间复习到的知识点不能理解、知识点不能简化、知识点不会用、标准化考试题目找不到解题方法、会做没有做出来的题目都纳入总结,这样才能够达到主动学习,新学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

优等生勤练听力

对于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讲,英语的阅读部分没有问题,所以没有必要把寒假复习的重心放在单词上。学生欠缺的并不是语法知识,完型填空、单选可以在寒假期间适当地练习。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听力部分的练习和进一步的熟练掌握。

很多人建议孩子看欧美影视大片,但是在高考考试当中,听力部分的语速相对较慢,所以并不建议采用这种方法。以前很多学生习惯采用听写的方式练习听力,但是先听后写,一句话至少在脑中要过两遍,中间有一段时间要回忆和揣摩,在考场中却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供学生回想听到的这句话,所以这种方法也不可取。

建议学生寒假期间多读,拿着听力资料原文,边听边看跟读,保证跟读的强调、语速与原文一致。这样就可以省去中间拼写的部分,之间从听力转到文章意思,更有助于听力的速度和质量。

中等生巧记语法

对于平时成绩居中的学生来说,高三的这个寒假正是补充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的好时机。虽然阅读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却并不是中等生在短短的寒假最需要补充的部分。单词相对来说,中等生已经比较熟练掌握,而语法是这部分学生与优等生差距最大的部分。死记硬背不适合考试,更不适合平时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牢牢记住,并且比较熟练地应用,还需要通过语意理解。任何语法知识都可以通过语意理解,明了精确的语意,很多语法并不需要去刻意记忆,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就可以轻松掌握。落后生加强单词记忆

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都有欠缺,因此不可能在短短的寒假全面提升。由于阅读涉及到英语学习的各方面,成绩落后的学生在这方面往往十分头疼。读不懂文章有两种原因,单词不认识和句子结构太复杂。建议学生最好把教学大纲中的动词、形容词重复记忆,另外阅读一些文章,适应英文说话的语言习惯,用英文语序来理解文章。

寒假里,考生的学习将由在校时的被动学习变为完全靠自己的主动学习。因此,考生要制订一套合适的学习计划和假期作息时间表,做到复习有计划,生活有规律。

高三生寒假在家里没有在校集体学习的氛围,但是不能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或学到哪儿算哪儿。假期复习计划一方面要包括学习知识内容的计划,比如寒假作业、薄弱学科的补习以及课外学习等;另一方面还要包括整个假期的时间安排,比如什么时间和家人串亲访友、什么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及什么时候学习等。

以往,很多考生放假后早上不吃饭,睡懒觉,尽情地放松,平时的生物钟完全被打乱。开学后,这些考生很难适应正常的作息时间,从而直接影响了新学期的复习状态。

陈艳燕认为,高三生在制订一份详细的作息时间表时,要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具体化,比如早晨几点起床,晚上几点休息,上下午时间如何利用等。高三生寒假里要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每天上午学习三个半小时,下午学习两个半小时。另外,每天还要坚持看半小时的新闻时事(电视或报纸),并留出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高三生制订完复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后,关键在落实。大家可以把学习计划及作息时间安排做成一张表格贴在书桌前。想偷懒的时候,它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让高三生真正把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考点梳理】

一、题型特点

填空题和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它们有许多共同特点:其形态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评分客观、公正、准确等等。

不过填空题和选择题也有质的区别。首先,表现为填空题没有备选项。因此,解答时既有不受诱误的干扰之好处,又有缺乏提示的帮助之不足,对考生独立思考和求解,在能力要求上会高一些,长期以来,填空题的答对率一直低于选择题的答对率,也许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其次,填空题的结构,往往是在一个正确的命题或断言中,抽去其中的一些内容(既可以是条件,也可以是结论),留下空位,让考生独立填上,考查方法比较灵活。在对题目的阅读理解上,较之选择题,有时会显得较为费劲。当然并非常常如此,这将取决于命题者对试题的设计意图。

填空题与解答题比较,同属提供型的试题,但也有本质的区别。首先,解答题应答时,考生不仅要提供出最后的结论,还得写出或说出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提供合理、合法的说明。填空题则无此要求,只要填写结果,省略过程,而且所填结果应力求简练、概括和准确。其次,试题内涵,解答题比起填空题要丰富得多。填空题的考点少,目标集中,否则,试题的区分度差,其考试信度和效度都难以得到保证。这是因为:填空题要是考点多,解答过程长,影响结论的因素多,那么对于答错的考生便难以知道其出错的真正原因。有的可能是一窍不通,入手就错了,有的可能只是到了最后一步才出错,但他们在答卷上表现出来的情况一样,得相同的成绩,尽管它们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解答题,则不会出现这个情况,这是因为解答题成绩的评定不仅看最后的结论,还要看其推演和论证过程,分情况评定分数,用以反映其差别,因而解答题命题的自由度,较之填空题大得多。由此可见,填空题这种题型介于选择题与解答题这两种题型之间,而且确实是一种独立的题型,有其固有的特点。

二、考查功能

1.填空题的考查功能大体上与选择题的考查功能相当。

同选择题一样,要真正发挥好填空题的考查功能,同样要群体效应。但是,由于填空题的应答速度难以追上选择题的应答速度,因此在题量的使用上,难免又要受到制约。从这一点看,一组好的填空题虽然也能在较大的范围内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但在范围的大小和测试的准确性方面填空题的功能要弱于选择题。不过,在考查的深入程度方面,填空题要优于选择题。作为数学填空题,绝大多数是计算型(尤其是推理计算型)和概念(性质)判断型的试题,应答时必须按规则进行切实的计算或者合乎逻辑的推演和判断,几乎没有间接方法可言,更是无从猜答,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难有虚假,因而考查的深刻性往往优于选择题。但与解答题相比其考查的深度还是差得多。就计算和推理来说,填空题始终都是控制在低层次上的。

2.填空题的另一个考查功能,就是有效地考查阅读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在高考数学考试中,由于受到考试时间和试卷篇幅的限制,在权衡各种题型的利弊和考查功能的互补时,填空题由于其特点和功能的限制,往往被放在较轻的位臵上,题量不多。

三、思想方法

我对班上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疏导 第3篇

一、注意对优秀生的心理疏导

我在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培养教育和心理疏导时,不仅抓好课堂教学,让他们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重视引导他们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帮助弱者,与人相处;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动手动脑,把书本知识与实际锻炼结合起来。如开展“一帮一”学习互助活动,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结成对子,成为同桌。他们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生活上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为了让优秀生能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改掉自命不凡的毛病,我组织同学们上了“夸夸我们班的×××”心理疏导课,要学生互相只说对方的长处,而且要说得具体、真挚。心理疏导课上,同学们纷纷互说对方的优点,比如说:“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你的作业本上的字写得特别工整。”“同学不会做作业,你不厌其烦的帮助。”“每天放学,你总留下来对齐桌椅,打扫卫生,你真是个称职的劳动委员!”同学们通过相互夸赞,改变了对同学的看法,缩短了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优等生也懂得了从多角度看问题,懂得了欣赏别人,提高了认识的全面性。

二、重视对中等生的心理疏导

班級里大部分是中等生,因他们暂时处于中游,安于现状,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学习上缺乏动力,缺乏刻苦攻读的意志和毅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通过给每一个同学创造当班干部的机会促使他们向优秀生靠拢,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每小组成立一个班委会,选出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体委员、各科课代表,制定班干部职责,每个组负责班上一个月的管理工作。在同学们上任之前,我让他们以书面的形式在周记中向我谈谈他们将如何开展工作。在给每一个学生的周记批语中,我使用了暗含期待法,对那些中等生给予了特别的期待与鼓励。我暗示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聪明的,有发展前途的,是能够将班干部工作做好的。在各种场合,我都流露出对这些学生的亲近感。由于老师的期望,同学们自信心大增,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对做好班务工作更充满了信心。许多中等生在做班干部时,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干,增强了自信。小组长也实行轮换制,组长由每次单元测验获最高分的同学担任。这一制度也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竞争中更加努力,进步也愈加明显,扬起了他们力争上游的风帆。

三、加强对后进生的心理疏导

后进生往往是班级中学习较困难或思想品德较差的学生。但他们并不是不思上进的学生,如果给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后进生也是可以转化的。首先,对于厌恶学习的学生,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苦乐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我还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了“学习是苦还是乐”的讨论会。让全班同学自由发言,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举一个最能说明自己观点的实例做论证。要求学生只谈自己的看法,不对别人的观点予以评论。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我引导他们对苦与乐进行初步的、辩证地认识,教育他们要学会科学地安排时间和精力,既要刻苦学习、孜孜不倦,又要真正做到乐在其中。

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我还从每一个人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深入了解他们的情况,因势利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积极地关注他们。

不同层次学生 第4篇

1. 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业评价标准重视理论而忽略实际操作

当前高中化学的教学, 其实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上的偏差. 同时, 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业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评价方式多为标准化的考试———对书本原理和教案内容的一对一考察. 例如, 在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这一知识点上, 就只考察过滤或是蒸馏的定义和简单区别, 而不注重对知识点的延伸与拓展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考察.

2. 教学过程过于预设忽视生成, 学生最优发展未能有效落 实

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上, 教师习惯用预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来给学生上课, 而没有对课堂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突发情况做充分的准备. 例如, 在进行钠与水的反应: 2Na +2H2O = 2Na+ + 2OH-+ H2↑或者是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 + 2H2O + Cu2 += 2Na++ Cu ( OH) 2↓ + H2↑时, 由于操作失误或者是杂质混入导致的实验结果差异, 教师大多采取重新实验的方式, 而不会停止实验, 向学生做出深入的解释和说明.

3. 单一教案教学, 忽视学生多样性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在备课时期准备的教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也就是说, 像《化学与材料的发展》这一单元, 大多数教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教授方式都是一致的, 从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到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的原理和应用, 这四大知识点的讲解详细程度和深度都没有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做出调整.

二、推动高中化学课堂上实施适合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1. 调整教学方式, 关注学生心理

首先, 适合教育是针对学生多样性的教育, 由此, 在具体实施适合教育之前, 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多样性表现. 具体说来,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传递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让他们愿意并且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同时, 教师应在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和兴趣进行观察. 例如, 在教学课程中可以采取“问题研究型”教学, 在上课之前, 提出类似“ ( 1) 哪些离子在复分解反应中不能共存; ( 2) 在同温同压下, 同体积的气体是否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 3) 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是否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这样的引导式教学问题, 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融入到课堂讨论当中, 活跃课堂氛围.

2. 关注学生多样性和统一性, 实行分层次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时,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高中学生都有一定的共性, 但也有很多的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 应针对这一特性, 对课程设置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 在高中化学无机部分的教学过程中,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将课程上要求的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纯碱: Na2CO3; 小苏打: NaHCO3; 大苏打: Na2S2O3等无机物的讲解和实验作为重点, 而对接受能力强、学习需求旺盛的学生, 就可以进一步扩展天然碱和口碱: Na2CO3; 石膏 ( 生石膏) : CaSO4·2H2O; 熟石膏: 2CaSO4·H2O; 熟石灰、消石灰: Ca ( OH) 2等, 这些在课程设置上不作要求, 但是有利于学生拓展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延伸教学.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向前发展

适合教育的一大特性就是要促进学生不断向前发展. 具体说来, 在化学课堂的教学当中, 就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学术钻研能力, 这才是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方式. 也就是说, 在平时的化学课堂教学中, 可以多提出“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氯化氨溶解度与温度变化、络盐的配位数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氢钙的临界转化研究”等研究性课题, 鼓励学生自主组队进行研究性学习, 从而实现能力的提高.

4. 坚持能力为重, 加强实验教学与操作能力培养

适合教育的另一大关键是坚持能力为重. 对高中化学教学来说, 就是要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增加实验演示的时间,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例如,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2Na +2H2O + Cu2 += 2Na++ Cu ( OH) 2↓ + H2↑或者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2O + 2H2O = 4Na++ 4OH-+ O2↑的讲解, 就可以直接通过实验来进行, 同时, 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 以此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识记, 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总之,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合教育对高中化学课堂教育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 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共性, 也有个性, 因此, 推动高中化学课堂上实施适合教育是一个复杂、长远的过程, 它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摘要: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下, 高中课堂上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 实行“单一式”教学的问题.本文将以高中化学为立足点, 对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并在探讨高中化学课堂推行适合教育实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实施适合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适合教育实验,分层次教学,共性,个性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鲍时安, 刘文桃, 谈中学化学教育中的绿色教育[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6.

不同层次学生 第5篇

作者简介:闵星(1990-)女,黑龙江鹤岗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摘 要:听力一直是外国留学生在考试中觉得最困难的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常常忽视了留学生在听力中的层次和个体的差异。因此本文把留学生在层次上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他们层次的听力技巧。此技巧的目的是在保证他们多做对题目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不仅在HSK等考试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能在日常生活中达到良好的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对外汉语听力;层次分级;听力技巧

一、初级层次学生听力技巧

(1)训练学生在听力时预判、猜测的能力。

要培养初级层次学生能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对生字词意义进行猜测的能力。在正式考试时不能查字典,因此不能让学生对字典产生依赖心理。猜测、预判能力要求学生能通过短时记忆对听力题目进行筛选和分析,根据题目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基本的猜测和预判。

在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学生有些疲劳的时候,不妨为学生讲解一些听力中的小窍门,不仅会让学生从较为枯燥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于初级层次的学生来说,在考试中如果遇到不会的题目,靠这样的小窍门,“蒙对”的几率也会提高。

例1:

A:喂?请问张经理在吗?

B:他正在开会,你半个小时以后再打好么?

Q:张经理在不在?

这是一个典型的电话找人的短对话问题,遇到这种类型的听力问题,在初级阶段可以教给学生这样的小技巧――提前判断。告诉学生,这种情况下一般找的人都不会在,所以一定要抓住回答的句子中的关于“不在”的关键词语。在实在没有听懂的情况下,选择“不在”会有很大的几率。或者看下面这样的一个例子:

例2:A:小芳你星期天有空么,陪我去逛街好么?

B:我很想陪你去,但是周日我得去奶奶家。

Q:星期天小芳去哪里?

在这里,我们告诉留学生,中国人一般都很含蓄,不会像英美人那样直接地拒绝别人的邀约,一般都会找一个适当的理由委婉的拒绝去拒绝别人。因此在听力对话中邀请别人的时候,别人一般都“想去”但是“没空”,所以告诉学生在遇到这样问题时,在没有听懂的情况下,选择“不去”会有很大的几率。

当然在这里要告诉学生,不要依赖于用“小窍门”去做题,要扎实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对提高听力能力有所帮助。

(2)培养学生准确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

处于初级层次的留学生一般听力水平较差,不能完全的理解听力原文中每个词、每句话的正确含义。因此在听力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准确地捕捉、记忆、记录关键词的技巧与能力。而短文中的中心句,根据调查显示,一般都是听力课文的第一句或者是最后一句。学生要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选择用中文记忆、母语单词记忆、符号记忆、在脑中记忆等方法去记忆这些关键词与中心句。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多鼓励学生,教师不应急于要求学生听懂全部文本的内容,而是要教给学生利用听懂的关键词,理解整个语段的内容。[1]在此阶段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有错必纠,只对原则性错误进行适当的纠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批评,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把内心想法和问题提出来。

二、中级层次学生听力技巧

(1)培养发音、词汇、对话的能力。

对于中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听力方法和技巧,听力能力水平跟初级层次的时候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时应该逐渐地培养学生从听到说,逐步地培养学生的发音练习和词汇练习。学生的发音标不标准、词汇量的多少、能不能根据场景进行即兴对话,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听力水平。

有许多留学生的读写能力水平很高,但是听说水平却一直提不上去,这就说明了听力训练还很不到位。以黑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例,韩国和俄国的留学生比较多,他们都喜欢跟本国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用母语交流,因此对中文的听、说就很少。

(2)培养学生掌握句型能力

在总结听力材料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听力中的句型和对话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在历年的HSK考试的真题中,有许多的听力材料的题目设置的提问句型就十分类似:

1.关于听力原文中每一组对话几乎都设有主题、中心思想的提问,例如: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主题/中心是什么?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出听力原文的中心。在前面提到过,一般对话或短文的中心就在于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因此在听力时就要求集中精力,对首句和尾句进行重点记忆。

2.关于细节性问题的提问,即就听力课文中对话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人与人的关系、原因、结果等方面进行提问。例如:小芳几点到学校?/这个女人来医院做什么?/这个男人叫什么名字?在听到这类题目的听力时,我们要注意这类型题目的顺序通常都是跟听力原文中所叙述的顺序保持一致的。

3.关于推理性提问,即在听力原文中不能直接找到问题答案的提问,需要对所听到的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才能获取到有用信息的提问。在这一类型的提问中,“可能”和“最有可能”[2]这类问题的关键词。例如:这两个人可能在哪里进行谈话?/谁最可能在说话?因为这种类型的提问涉及到了说话情景,因此当进行听力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对话中的情景进行想象,弄清楚谁在讲话、在哪里讲话、讲了什么内容这样对作对题目和听懂语料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高级层次学生听力技巧

(1)培养学生速记原文的能力

在高级阶段的听力材料中,一般都是长对话或者短文。因此,学生仅仅凭借短时记忆是很难记住所有的听力的内容的,而且高级阶段的听力材料播音语速较快,要凭借记忆关键词的方法也很难做到记住全部的有用信息。因此在此时,我们要借助于速记来记住听力原文。这要求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记下人物、时间、地点等细节性的内容。由于汉字的笔画多、书写困难,此时留学生可以借助于母语、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图画等方式代替汉字进行速记。在速记训练的初级阶段,可以放一句录音,暂停,然后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记下所听的内容,接着循序渐进,渐渐地加长音频时间,最终让学生在不暂停的情况下迅速地记录下整个较长的听力材料的原文。

(2)培养学生自己总结听力方法技巧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已经较好的掌握听说能力和听力技巧的留学生来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特点,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听力的方法与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有的学生在听力时,不喜欢边看题目边听,也不喜欢边听边记,而是在整个听力过程中闭上双眼,让自己所有的记忆力都集中在耳朵,然后把整个所听到的内容都印入脑海,到做题的时候再从大脑提取记忆。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如果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与技巧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水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并且从中吸取教学经验。汲百家所长才能为今后的教学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不仅能提高听力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他们的听力成绩。(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于娜,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综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不同层次学生 第6篇

关键词:学习障碍;差异教学;策略选配;操作范式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19-2

一、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

1.英语学习障碍的理性思考。

关于学习不同模型的假设有三种不同的流派:一种是直接传递的模型。假设学生的头脑是一张白纸,教师是画师,在白纸上画出美好的图画。第二种,学生的头脑是“黑箱”,不去研究头脑内部发生了什么,给学生某种条件刺激,期望学生行为变化,学习就是行为变化过程。第三种,假设学生原有的认知是稳定和平衡的,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打破了这种平衡,只有通过炼制才能获得认知新的平衡,这个过程称为学习。不管哪一种假设,学习必定是一种复杂的人脑活动过程,在这种活动过程中,每个人、每个事件必定会有差异。差异可能来源于学习环境,也可能来源于学习策略和方法,或者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天赋,我们把产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差异的原因与现象定义为学习障碍。

2.英语学习障碍的类型分析。

学习是有条件的,主要是情感态度、策略方法和认知起点。除了先天性智力障碍以外,还有学习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语言学习而言,语言环境非常重要。排除智力障碍的因素,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心智活动的障碍,主要反映在记忆、爱好和语义转换三方面。如:长期的学习失败或者学习负担和压力过重造成情感的缺失,许多学生的学习障碍首先来自害怕英语、厌恶英语;因记忆方式单一造成记不住单词造成的学习障碍;由于英语的学习和汉语的学习在文化视野中时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语文的转换也带来了英语学习的障碍。另一类是由语言环境、文化差异造成的学习障碍,英语与母语的语言环境不对称而造成的学习障碍主要反映在语音、语法、阅读习惯和方式方面。

小学生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虽然呈现的学习障碍是单一的、具有类型特征的,但是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某一位学生产生的学习障碍很可能是多因素、长时间造成的,因此,帮助学生跨越障碍也不可能依靠一种手段在短期内解决,而是要有针对性计划,这便是差异教学的理论逻辑起点。

二、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差异教学

1.差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级集体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1]它区别于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

1)差异教学的理念和概念界定。

差异教学是在班级集体中立足于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认知起点的差异、性格特征差异的发展性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帮助每个学生跨越学习障碍,开发自己的潜质,扬长避短,促进健康个性的全面发展。一般教师往往会把教学与课堂等同起来,认为只有课堂教学才是教学,课外只能称辅导。其实,教学是教和学互动的完整概念,课堂教学是狭义的教学,仅是教学的一个部分,是指限制在四十分钟以及教室这个物理空间内的教学活动而已。而差异教学是广义概念的教学,包含学业指导、心理指导、策略和方法指导的全过程。

2)差异教学与分层教学、个别教学的内涵区别。

分层教学是针对集体教学“一刀切”的弊病提出的,其分层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学习的结果来分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学习风格特征,往往从调整行为刺激着手,追求行为结果的变化,这种以认知起点为标准、分不同层次展开的教学,不免会伤害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个别教学在《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一书中提出了两点不足:①班级人数30~40人不可能实施;②教学过程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教师无法调控,从实践意义上讲,目前整班化教学环境很难实施,而课外的个别辅导则会加重师生的负担,只是一种教学理想,而不具备实际的可操作性。[2]

差异教学并不分层,即使优秀同学,也有学习障碍,只不过每个人的障碍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差异教学是关注每个学生学习优势以及矫治他们学习弱势的教学,而且这种关注渗透在学校生活的全过程,从人格整体性方面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

2.差异教学的策略体系。

差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一般学习方式分类来确定策略的。根据日本辰野千寿提出的学习方式差异基本分析框架[3]:共分六大类二十一种。其中英语学习涉及六类七种,分别是表象方式类的听觉型、认知方式类的偏好型、记忆方式类的机械记忆型和理解记忆型、思考方式类的直觉反思型、注意方式类的抵触和应变型、反应方式类的积极和消极型。不同学生的学习环境和习惯是完全不同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元化的,学习障碍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也是千差万别的。差异教学的策略体系就是一个丰富的、多维的网络结构,我们在实施差异教学的时候不要追求策略的新奇,而要关注策略选配的合理性和匹配性,只有与个体差异匹配,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致力于学生对学习态度的转变,其次加强学习行为的意志力培养,最后才是认知方式的多样化选择。差异教学把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形成看作是态度和方法的结果。

1)情境体验活动和学科学术符号性学习相结合的策略。英语学习障碍产生的大部分原因是语言环境不对称。营造语言情境是帮助学生跨越障碍的最佳策略。例如英语节、英语角、英语剧表演等,都是从时间、空间、环境等方面加强英语的语境设计,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

2)组织和调整的策略。目前英语教材比较多样,一种是完全引进国外的教材,一种是中国式的英语,两种都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发展。教师是开发课程的主体,要组织和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和教材内容,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学习需求出发,组织学习活动,开发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学习模块。

不同层次学生 第7篇

1 调查内容、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多媒体使用有何不同?哪一层次学生能更有效使用?如何改进欠有效层次学生多媒体使用方法?

1.2 调查对象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08级大学英语分层班A级1~10班, 共610人;B级1~10班, 共600人。分班是根据学生入学时的高考英语成绩及本人意愿综合考虑的, 确定A级、B级人数后, 按分数高低均匀分班, 同一层次内各班学生成绩基本相同。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2 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会使用多媒体吗?你经常用多媒体做什么?”A、B级学生都会使用多媒体。A级学生既学习英语, 又做其他事情;B级学生只有60人表示偶尔学习英语, 占10.0%。当回答“你有没有多媒体英语学习的目标和学习计划?”时, A级有205名学生表示有听、说、读、写的目标和计划, 占33.6%;有405名学生没有多媒体学习的目标, 占66.4%。而B级学生只有2人表示有英语学习目标和计划, 占0.3%。当回答“你能否经常与教师和同学在网上用英语进行交流?”时, A级学生选“能”的有503人, 占82.5%;而B级学生只有89人, 占14.8%。在回答“你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有何意见或建议?”时, A级学生认为教师过分强调以多媒体为中心, 忽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媒体教学仅是教师照“屏幕”宣科, 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教学, 单调乏味等。A级学生的建议有:重视互动, 多安排一些听、说、读、写环节;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课件应图文并茂, 生动活泼, 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B级学生没有意见和建议。在回答“你对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是否满意?”时, A级学生有123人表示满意, 占20.2%。有487人表示不满意, 占79.8%, 他们认为多媒体教室的音响设备效果差、噪音大;多媒体教室过大, 中、后排看不清屏幕内容;教室座位太紧, 互动时不方便;多媒体教室无自主学习系统等。而B级学生100.0%满意。在回答“你认为多媒体对学习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能力有没有帮助?”时, A级学生回答全部是肯定。B级学生中87人表示有, 占14.5%;223人表示不知道, 占37.2%;290人表示自己连课本都学不好, 没必要用多媒体, 愿意首先从课本学起, 占48.3%。

3 启发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A级学生对多媒体的利用较好, 而B级学生则较差。A级学生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十分关注;而B级学生对接受多媒体教学的信心不高, 仍然认为书本是主要学习资源。因此, 要转变B级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 让他们认识到多媒体的优点并学会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学习。

为了让学生转变观念, 认识到多媒体的优点, 可将学生集中起来, 在教师指导下, 每天利用多媒体学习20~30分钟,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听、说、写作。

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还要帮助他们制订适合自己的多媒体学习目标和合理的学习计划, 指导其根据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 并在学习之后进行自我评价, 以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提高情况。教师要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 使其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

教师还要利用课堂教学情境, 及时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尤其要加强对B级学生的指导。为此, 可指导学生定期填写自我评价表, 内容包括: (1) 是否确立了学习目标? (2) 有无学习计划? (3) 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4) 能否调整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5) 能否独立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6) 能否积极进行听、说、读、写、译? (7) 对自己学习能力是否有信心? (8) 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通过填写自我评价表,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情况进行分析, 使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 坚持认真学习, 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另外, 教师对A、B级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 A级学生可较多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 B级可较少;A级学生的课堂教学与多媒体学习课时分配可为1∶1, 而B级学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学习课时分配可为2∶1。

4 结语

调查发现, A级学生与B级学生利用多媒体的态度不同, 多媒体的使用情况也不同。说明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较为有利, 但对于基础较弱、自觉性有待提高的学生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 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 对不同层次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蒉

不同层次学生 第8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 新技术发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已经制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 很多地区已经开展普及了中小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造成高校新生计算机水平起点有所提高, 但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又导致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 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难以满足这一现状。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改变教学手段, 更新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成为每一个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者都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为了更好地针对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进行教学改革, 我们根据我院已开课的04-06级9个专业学生500人展开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410份。

2 传统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新生入学水平提高, 高校计算机教育起点低

目前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所包含的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及office软件操作、网络基础、多媒体基础知识内容在中小学阶段大部分已经学过。通过问卷调查, 43%的学生已经学过windows及office办公软件, 10.5%的学生已经学过程序设计的内容, 33.2%的学生利用计算机娱乐, 14%的学生具有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而只有少数偏远地区的学生可能还未接触过计算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统一教学内容、要求、考核方式, 难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难以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往往要兼顾没有基础的学生, 从零开始讲解, 目前课时紧张, 讲的多练的少, 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 考核过死,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潜能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传统教学模式考试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其中, 实践技能也是通过验证性的题目考核学生, 难以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潜能。

2.3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 教学内容基本相同

目前我院所有专业讲授的计算机基础内容基本相同, 只是64学时的课程增加了一章常用工具软件的内容。课堂上用同一个教学目标, 这种现状越来越不适应各种专业的个性教学特点。

2.4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学轻实践,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创作的空间

计算机教学是实践很强的课程, 过多的讲解和过多的分配学习任务,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完成各项实验任务, 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 平时的教学中缺乏学生自主学习和创作的空间。

3 调查分析与改革方案

3.1 学生附加学习模块内容调查结果与改革方案

3.1.1 学生附加学习模块内容调查结果

我们对学生提供了10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微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网页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与应用、flash动画设计、数据库基础与应用、程序设计、经济统计与分析软件spss、国家等级考试相关内容。通过调查, 我院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和应用及网络技术和应用比较感兴趣。最受学生欢迎的前五项内容见表1。根据不同专业选择的结果, 教研室将不同专业学生选择的最受欢迎的项目列为该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附加模块, 附加内容见表2。

3.1.2 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方案

(1) .提出在原有教学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与不同的专业结合密切的附加应用模块, 让学生自主选择。

(2) .针对学生目前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 教研室提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采用统一进度, 分级辅导的方式。

(3) .提出建立丰富网络空间, 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在统一教学的基础上, 调用网上资源学习和练习,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满足自己不同水平的学习需要。网络空间可以使学习场地和时间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四十五分钟, 大大拓展了学习空间。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 都能在网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手段, 使学习资源从“教师+教材”向信息网络、参考资料及实践中拓展, 形成课堂内外相融合, 增加学生学习自主权。比如, word排版内容, 我们可以在网上增加基础性实验内容, 综合性实验内容和创造性实验内容三部分。没有基础的内容可以练习基础性内容, 加强对软件功能的理解和记忆;有基础的同学可以做些综合性题目和创造性题目, 利用所学内容设计出一些作品, 加强对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3.2 讲授和上机实践学时分配调查结果与改革方案

3.2.1 讲授和上机实践学时分配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 学生希望上机学时所占比例的人数统计如图表1。

3.2.2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 而且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模块内容大部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软件, 内容不是很难理解, 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有一定的基础, 所以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应用水平。因此, 我们经过研究讨论提出如下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1) .调整讲授和上机的学时分配, 由原来的1:1调整为1:2。增加上机实践时间,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 .提出尽可能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将讲课地点选在机房进行, 边讲边练, 使所学内容能够马上消化, 加强记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 .在课堂上, 要精讲多练, 给学生更多自由上机的练习机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着重问题的创设, 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成为协助者, 注重提高机房授课中的教学质量,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让学生在实践中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

3.3 考核评价内容调查结果与改革方案

3.3.1 考核评价内容调查结果

在调查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的计算机水平达到什么程度的题目中, 只有8.3%的学生希望能够应付考试。

在调查学生希望教师布置哪种类型的作业题目中, 有12.4%的学生选择课后练习;有34.4%的学生选择开放性思考题;有53.7%的学生选择制作个性化作品;15.1%的学生选择和同学合作完成作品。

3.3.2 考核评价改革方案

考试对学生学习和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不合理的考试方式会阻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会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评价制度上应有适当的改进, 具体改革方案如下:

(1) .减少基础验证软件功能方面的题目, 增加易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创造性题目, 给学生更多的发挥创作空间。

(2) .调整评价机制, 将考核评价由原来的平时30%, 考试70%改为平时20%, 作业30%, 考试50%。使学生能够以评价机制的改革为杠杆, 将以考试为目的转移到注重平时的学习评价。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平时表现;作业包括w o r d、e x c e l、powerpoint的综合作业和附加应用模块的作品设计内容;在考试软件中只考核计算机基础和网络基础知识、w i n d o w s和internet应用、打字、word和excel一些基础的验证性题目。

3.4 学生学习计算机目的调查与改革方案

3.4.1 学生学习计算机目的调查

在调查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的计算机水平达到什么程度的题目中, 有42.2%的学生希望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有55.4%的同学希望熟练使用常用软件。这说明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

3.4.2 面向应用的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包括两个层面:一层是作为工具性的计算机应用;更高一层是使计算机与专业紧密结合与交融的深入应用。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专业, 要研究和推动计算机与专业的结合。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有限的情况下, 围绕应用开展教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是操作使用能力。它是最基本的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层是应用开发能力。它是在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领域中的能力。第三层是研究创新能力。它指能独立地、创造性地根据本专业领域的需要进行有关计算机应用的研究课题。在构建计算机知识体系时要明确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然后确定知识与能力结构, 最后设计课程体系, 确定课程内容。具体我们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1) .以应用为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提出以应用为目标, 所有教学活动和教材选择均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使教学更有实用价值,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变实践操作内容, 培养应用能力

改变实践操作内容, 多设计一些综合运用练习题目。在设计综合实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 多模拟工作项目, 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实生活的需求,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又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举一反三, 开阔视野,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自由发挥, 展示自身能力。

(3) .任务驱动教学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 起到提出任务, 并对任务分析和指导, 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作用。先提出要完成的任务, 展示样例, 让学生明确要学习和实现哪些操作, 在逐一实现。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 由具体到抽象, 由实际到理论, 由个别到一般。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 并且了解求解问题的一般思路, 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4) .面向应用, 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 始终贯穿“理论与实践结合, 以应用为主线, 实用为目标”作为该课程的教学知道思想。教师要精心设计应用案例和教学过程, 使案例能覆盖学习内容的主要知识点, 而且注意案例的连贯性, 由易到难递进。在教学中, 要有效组织教学, 分解应用案例, 各个击破的方法掌握相关知识点。还要加强启发和引导, 作业点评,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提高应用能力的目标。

4 总结

针对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 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一系列改革方案。提出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 增加学生感兴趣的附加应用模块教学内容;提出在同一专业统一进度的指导下, 丰富网络资源, 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任务,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使不同基础学生在原有起点更上一步, 做到因材施教;提出改变考核评价方式, 加重对学生平时的评价, 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应用, 组织教学, 始终坚持以应用为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方案为下一步实施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 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一系列改革方案, 为下一步实施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专业,层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分层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不同学历层次住院医师培训方法研究 第9篇

关键词:不同学历,住院医师,培训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医师的成长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熟练的临床技能。住院医师培训是临床医师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的必要阶段,也是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有阶段。从1993年起,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逐步展开,2003年卫生部又启动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课题研究,成立了“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下发了专科医师培训试点的相关文件。

目前,上海已成立了“上海市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硕博士研究生也被全部纳入了培训。目前医院招收的住院医师大多数为硕、博士研究生,由于其学位类型各不相同,且各校的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过程差异很大,致使其临床实践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的住院医师虽有工作经历,但由于培训医院的不同,其临床水平也各不相同;而目前在三甲医院工作或晋升等对学历、学位均有要求,使本科生在学习临床技能的同时,也希望能拿到学位。

为了使不同临床经历的住院医师得到适合自身的培训,提高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的积极性,以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应充分考虑不同背景住院医师的学制、临床技能上的区别,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儿科继续教育学院协助科主任为不同层次儿科住院医师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并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考核、考试以保证培训计划实施。另外,为加强临床技能培训,强调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掌握,开展了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本科生除严格按照卫生部、交大医学院培训细则培训外,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在职申请学位研究生培养相结合,要求本科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第2年起)参加交大医学院开设的相关课程,累积学分,通过在职研究生全国考试并完成课题后可申请学位。

1 方法

1.1 制定轮转计划

根据卫生部的培训要求,医学硕士、博士可根据本人原有临床工作经历,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轮转计划,若缩短第一阶段的培训时间,必须达到以下要求:①在经过认可的医疗机构和科室达到必要的临床实践时间。②按照专科培养标准细则要求完成相关病例、病种的管理。③考核考试合格。

1.2 完善管理制度

为提高培训质量,完善了管理制度,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建立导师制。

1.3 加强考核、考试

包括轮转出科考试(免轮转的专业考试)、缩短轮转时间的考试、阶段考试。考核/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如下:①轮转出科考试:包括考核及考试两部分。考核占35%,住院医师每轮转完一个科室由该科主任主持,按照培训实施细则要求,对住院医师在本科室轮转期间医疗道德、工作态度、专业业务技能等进行考核评分,考核结果记录在培训登记册上。考试占65%,包括专业理论、临床技能(操作)、临床思维(病例分析)、专业外语。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考试后由考核老师填写“儿科住院医师轮转考核评分表”,科主任签字后上交管理部门。专业理论和专业外语由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试,考后交科主任评分。符合上述基本要求的硕士、博士住院医师在该专业轮转满1个月也可参加出科考试。考试成绩低于80分者必须重新轮转该专业。②免轮转的专业考试:由儿科继续教育学院组织。考试项目同出科考试,评分满分为100分。符合上述基本要求的硕士、博士住院医师可参加本考试,考试成绩低于80分者必须重新轮转该专业。③缩短轮转时间的考试:由儿科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临床工作时间3年以上(包括读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的临床轮转)且已完成各亚专业轮转者可缩短轮转时间,但必需通过儿科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临床能力考试。考试项目:包括专业理论、病例分析、专业英语等。考试分数低于上年度年阶段考试的平均分者不能缩短轮转时间。考试分数高于上年度阶段考试的平均分者可参加交大医学院组织的第一阶段考试。未通过第一阶段考试者仍需按原计划参加轮转。④阶段考试:阶段考试分四大模块,理论考试、体格检查、临床诊疗操作和病例分析答辩。理论考试由交大医学院医管处统一组织,其他3个模块由儿科继续教育学院/儿科学系组织实施,医管处将对整个考试过程进行督导。

1.4 相关课程学习

对本科生除严格按照卫生部、交大医学院培训细则培训外,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在职申请学位研究生培养相结合,使学员在掌握临床技能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以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要求本科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期间(第2年起)参加交大医学院开设的相关课程学习,累积学分,通过在职研究生全国考试并完成课题后可申请学位。

1.5 培训项目

为加强临床能力培养,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在第一阶段(1-3年之内)必须参加由儿科继续教育学院/医院组织的,以“三基”为主的培训项目,包括高级生命支持、小儿神经系统检查、耳镜检查;眼底镜检查、小儿液体疗法、临床营养支持、呼吸治疗及机械通气的临床技术、哮喘(肺功能)、疼痛管理、临床药物管理/抗菌素的合理规范化应用、心电图、放射影像读片、临床科研及临床流行病学系列讲座等。

2 结果

为评价不同层次住院医师培训方式的可行性,对下列成绩进行统计评定。首先,认真填写《住院医师培训登记册》,作为全面考核、培训的重要依据。需根据培训实施细则,对政治思想、临床实践时间、临床培训内容等项目的要求进行考核。

2.1 轮转出科考核

包括日常考核,占35%(出勤、登记手册填写、病例、病种完成情况)、出科考试占65%(临床技能、病例分析、理论、外语)。不同学历专科医师阶段考试各项平均成绩的比较见表1。

2.2 阶段考试

阶段考试分三大模块,包括体格检查和临床操作(各占总分15%)、病例分析、读片(占总分40%)、专业理论(占总分30%)。不同学历专科医师阶段考试各项平均成绩的比较见表2。

2007年阶段考试合格率93%,1名不合格(体格检查部分)为博士生。

2.3 课程学习

2006年起本科生均在业余时间参加了交大医学院组织的理论课程学习(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文献检索)并通过了考试。

3 讨论

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是提高临床医师素质,保障医疗质量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制定不同学历层次的住院医师培训计划能提高住院医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而考核考试的目的在于客观地评价住院医师培训结果,了解不足之处,将考核中发现的普遍不足的问题,作为今后在培训工作中需进一步强化的培训内容。

考核考试结果显示硕博士研究生、本科生轮转出科考试各项平均成绩均无差异。而阶段考试结果显示:博士生的理论考试成绩高于本科及硕士生,P<0.05;但阶段考试不合格者为博士研究生,且为体格检查部分,主要体现在手法不规范,检查过程不熟练,说明研究生仍要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才能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医生终身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范亚可,陈敏怡,敖黎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探讨[J].吉林大学学报,2006,32(3):25-27.

[2]许淼.上海市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的探索[J].中国专科医师培养,2006,3(1):12-14.

[3]张文刚.借鉴美国医学教育经验促进中国住院医师培训[J].医学教育,2005,1(2):77-80.

[4]王兴勇,肖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与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03,17(4):36-37.

谈爱岗敬业的不同层次和内涵 第10篇

盖洛普的研究和中外企业的实际都说明, 从业者如果缺乏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就不会有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才干, 即使他有较高的职业才干, 也只会将工作仅仅看做是谋生的手段, 有些人甚至会将职业才干作为谋取私利的筹码, 这样的“人才”, 企业显然是不欢迎的, 所以, 各行各业、各个企业都将爱岗敬业放在各项职业道德规范之首, 并以之作为选择、培养和考核员工的首要标准。

1 爱岗敬业的不同层次和内涵

爱岗敬业从字面上很好理解, 但从内化为自己的职业信念, 并非易事。我国教育部近几年来提出了对职业教育其发展规模与高中同步的同时, 对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道德的教育三十多年来坚持不变, 我国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成为当务之急。到本世纪中叶, 中国将要实现工业现代化, 职业教育向企业输送大量的技术人才的同时培养爱岗敬业的思想观念的职业道德, 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们知道, 一个人能否做好一件事, 有三个要素在起作用:一是肯不肯做;二是会不会做;三是做到什么程度。爱岗敬业所要求的恰恰是一个从业者对工作必须肯做、会做、做到最好。这实际上就是从业者职业态度的优劣, 职业才能的高低, 职业责任感的强弱问题。

爱岗敬业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工作是美丽的;工作是创造人生价值的;工作是快乐的;工作成就着自己和企业的未来。

爱岗敬业是有层次的。

第一个层次是:为了谋生而爱岗敬业。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个层次的爱岗敬业是被动的, 但却是高度爱岗敬业的基础, 这主要是由职业的竞争性决定的。从业者意识到职业对于生存的意义, 和当代社会职业竞争机制的残酷, 不得不珍惜已有的工作岗位, 尽管这个工作岗位或许并不适合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 这个层次的从业者是大多数人。

第二个层次, 为了责任而爱岗敬业。这个责任感首先表现为, 对自己的责任, 对家庭的责任, 而后是对社会的责任。前者是自我责任, 后者是社会责任。我们强调社会责任, 这当然应该提倡, 但是个人责任感强的人社会责任感也更强一些。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个人只有对他自己负责任, 他才能对社会负责任。自我责任感支配下的爱岗敬业, 虽然也有被动的成分, 但主动的成分会更多一些。

第三个层次, 为了地位而爱岗敬业。追求社会地位是从业者爱岗敬业的动力之一, 虽然主观上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 但客观上必须才干出色, 能够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 因此, 企业也会采取措施, 来激励自己的员工, 给予一定的地位, 赋予更大的责任, 则是其中最常用的手段。

第四个层次, 因为兴趣而爱岗敬业。一个人如果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心理学家表明, 兴趣激励下的工作状态是最佳状态, 从业者不但更富有创造性, 而且不计报酬自觉主动的工作, 不知疲倦, 所以, 一些优秀的企业总是让员工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再辅以合理的报酬, 使员工敬业的程度可以发展到极致。

爱岗敬业的最高层次是为了价值, 为了追求个人的社会价值, 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报偿。

爱岗敬业的层次是不断提高的, 当就业者职业稳定, 生活安定时他就会上升到责任, 当职业产生兴趣后他就会感到工作是快乐的、美丽的, 当他的才干得到了肯定后他就会更加努力, 当他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实现, 他就会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从而更上一层楼。企业也要发现人才、重视人才, 合理安排工作上有特殊兴趣的人干相应的工作, 其工作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当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实现, 他的表率作用就会对企业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2 爱岗敬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劳动力市场的建立给从业者以充分选择职业的自由,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职业, 同时也使企业对员工的选择有了更大的余地。这种个人与企业的双向选择是为了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 更充分的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和专长, 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每个从业者都应当从社会全局的角度出发爱岗敬业, 努力才能成为企业欢迎的优秀的劳动者。

早在两千多年前, 孔子就提出:无论为人还是做事, 都应该“敬事而信”, 这里的“敬事”就是指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 也就是敬业。在古代人们对做事就已形成了要聚精会神、全心全意恭敬谨慎的要求。现代人说的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专心、认真、负责任。

目前, 我国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由于人口基数大, 劳动力人口多, 就业矛盾日趋突出, 因此, 人们想要找一个自己满意的职业岗位并不容易, 我们更要提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干一行爱一行, 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摘要:爱岗敬业是企业选择和培养员工的首要标准。美国最著名的全球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盖洛普通过对全球上万家各种企业的长期调查和研究后认为, 一个优秀的现代企业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持续发展, 是因为他们做了其他企业没有做或没有做好的一件事情:培养了一大批敬业的员工并使之发挥独特的内在才干。他们深知, 企业想要永久的增强竞争优势, 惟一有效的途径就是不断的开发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力资源。

不同层次学生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11-01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兴趣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前提,是保证学生自觉进入学习角色,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基础。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直接影响其学习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 抓住好奇心引入新课,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课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比如:学生从掌握数学法则转化成运算技能时,必须运用法则经过多次运算练习才能而形成。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兴趣的减退和注意力的分散,甚至于还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授新课前的导入中,一般要安排2~3分钟的口算比赛,采取小组比、男女生比、对手比等多种形式来唤起学生的好胜心理,并要有意识地“关照”后进生,让他们在享受成功的满足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而不疲,练而不厌的目的。

2 利用教具演示,多进行手工操作,促进接受能力欠缺的学生学习的兴趣

抽象的教学内容,如果再加上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无疑会让学生失去学习乐趣。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幻灯、录像、教具、实物、简笔画等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效果将会更佳。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如教思考题:用一个杯子向另一个空瓶中倒了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5杯水,连瓶各重600克,想一想,一个空瓶和一杯水共重多少克?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及时拿出空瓶、杯子和水,让学生动手演示,并引导演示的学生边做边尝试口述解题思路。其余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在瓶上画记号,学生很快发现了“前后两次的重量差就是两杯水的重量”这一关键性的问题,然后很快求出一杯水的重量和空瓶的重量。

3 创设疑难,寻求答案,激发尖子生的学习兴趣

巧设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寻求解决的办法,会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宽松、愉快的情绪中投入学习。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可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要学生动手量橡皮擦等文具的长度和厚度。引出“比3厘米和比1厘米少的数用什么单位表示”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意识。教师不失时机地托出新概念“毫米”,在激发学生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同时,又建立了“毫米比厘米小的认识”。学生的积极性不难调动起来。

4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巧用评价短语,激发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提问和练习,是数学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恰当的评价短语,对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无疑是画龙点睛。不论谁在学习上或生活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哪怕只是星星之火,我都不吝表扬,及时地对其行为表示肯定,促进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比如:一个学生的字写得漂亮了,上课准备工作做的很好,上课坐得很直,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解题方法新颖等。学生回答问题后,根据不同的学生和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选择使用“回答得真好”、“真聪明”、“暂时没想到,请继续思考”、“谁来帮助他”、“老师真为你高兴”等使学生不以一次的失误或暂时的落后而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5 巧设练习,强化兴趣落实“减负”在乐趣中激发怕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题型等做科学的安排,适时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竞赛、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升华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注意作业的层次性和趣味性,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各异的练习,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推进”的原则,真正做到“以少胜多”,“以精制胜”的效果。

不同层次学生 第12篇

一、古代不同年龄层次的德育方法

古人善于根据年龄阶段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分年龄层次教学。童蒙一般八岁入学, 在此之前是童蒙阶段, 主要靠家庭教育。根据朱熹的观点, 他把人的正规受教育过程又分为两个阶段。在十五岁之前接受“小学”教育;十五岁之后则接受“大学”教育。每个阶段又各设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他认为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以事”, 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穷其理”、“以理教”。在德育过程中, 既要坚持每个阶段德育的相对独立性, 又要坚持各阶段德育的连续性。

1.“童蒙”阶段

这段时期的童蒙主要是在家庭的教育下长大, 家训对童蒙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蒙以养正”就是指从童年开始, 智慧初开时, 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古人注重家教, 形成了很多思想, 《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很多关于家训的书流传至今。《颜氏家训》中有“借人典籍, 皆须爱护, 先有缺坏, 就为补制。”可见, 古人充分认识到了行为习惯在家庭德育中的实效性。孩子良好习惯一旦养成, 便会受益终身。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去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2]。张载说:“勿谓小儿无记性, 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 当其婴孩, 鞠之使得所养, 令其和气, 乃至长而性美。”他认为儿童并非没有记性, 他们所经历过的事情都能记得。所以, 善于教育孩子的人, 在孩子婴幼时期, 就应当施以适当的抚育, 使他们性气平和, 致使长大后性情美好。

(1) 慈与严结合。古人对幼儿的道德教育既严格, 又不失慈爱。颜之推认为, 家长应该“树立威严, 严加督训, 忌偏宠。”家长对子女不能溺爱, 对子女的爱是内在的, 外在应该表现为威严, 严加督促。颜之推认为, 正是小时候的溺爱, 形成了儿童蛮横执拗的性格, 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对立, 违背了慈爱的初衷。慈与严是相互联系的, 严是以爱为基础的严。

(2) 注重环境的影响。幼儿时期, 童蒙心地纯洁,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这个时期各种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 可塑性很大, 童蒙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 会对童蒙的观念的养成起关键作用, 对日后的思想道德的品质影响很大, 古人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教育。

这个时期的环境大致又分内部榜样和外部陶冶。“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 除此之外, 还要事理并举, 以优秀的故事来教育童蒙。孔融让梨就是为人熟知的故事。《童蒙训》、《幼学琼林》都列举了贤人, 便于童蒙模仿、学习。古人还注重外部环境对童蒙发展的影响。“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即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 亦与之化矣。”“孟母三迁”的故事和“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俗语妇孺皆知, 都是强调潜移默化的作用。

2.“小学”阶段

古人非常重视小学教育, 朱熹曾专门编著《小学》作为这个阶段的教材。他认为, 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他还从心理特点上分析“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小学时期是人的心智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如果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儿童的教化能够与心智发展相吻合, 就会达到“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的效果, 这个时期养成的品质是很稳固的。他认为这段时期主要是“教事”、“学事”。即便是和儿童讲道理, 也要求浅近具体。小学的教学方法要尽可能具体、明确。古代教育这段期间的一个特点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一, 家训和蒙学结合。

(1) 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知行合一。这段时期提出的道德教育要求具体、明确,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便于实施。“小学是事, 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 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去做。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做这些“事”是养成良好道德的基础。而这些事背后是有“理”存在的, 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当然, 朱熹也不是说“小学”就不去“理”, 而是尽量地浅显。这些事具体又分为五个部分:“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事”与“杂细事宜”。这些崇高的理想不是停留在概念上, 而是放在日常的道德实践中具体地实践, 逐渐养成。正如《弟子规》“余力学文”中所说“不力行, 但以文, 长浮华, 成何人”。力行是在任何阶段都非常强调的, 中国道德非常注重实践。孔子始终强调把“躬行”放在首位, 认为“力行近乎仁”, 努力按道德规范实践的人接近于仁德。荀子也提出“道虽远, 不行不至;事虽小, 不为不成”、“知之不若行之”。

(2) 符合心理特点, 寓教于乐。这段时间的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 阅读起来有新鲜感, 不觉得冗长枯燥。注意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的程度, 把教育趣味化、通俗化、情感化。程颐说:“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欲且教之歌舞。”此间很多道德养成的读物都是朗朗上口, 在诵读记忆的同时, 渐渐体会其中深刻的道理, 并受益终身。

(3) 以身作则。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说明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班都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也说明了这一点, 观察学习是大量存在的, 这要求教师不仅自身要做好榜样, 也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3.“大学”阶段

“大学”阶段既重视社会道德教化, 又注重个体的道德修养, 这个阶段, 社会教育和人生修养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朱熹认为“大学”这个阶段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靠学生自觉;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穷理。

(1) 注重修身。《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被称为“三纲领”, 为了实现“三纲领”, 又提出了“八条目”。在八个条目中, 修身是根本的一条。

在孔子看来, “仁”和“礼”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从“仁”出发, 引申一条内发的道德修养路线。“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推己及人的积极方面, 孔子称之为“忠”。推己及人的消极方面, 孔子称之为恕, 即“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 就叫作忠恕之道, 就是“仁之方”。从“礼”出发, 强调人必须接受外在行为规范的约束。社会行为规范就是“礼”, 这是一条外烁的道德修养路线, 如“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他还提出如下四个道德修养的方法。

(1) 立志:“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认为, 志向的确立和坚持取决于个人的信仰和自己的努力。教育学生要坚持志向, 不要因为外来的种种因素的干扰而动摇。立志是一个人发展的起点, 长期不懈的学习修养是关键。这还说明德行培养不仅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 而且还有终身性[3]。

(2) 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要着重对自己的要求, 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君子求诸己, 小人求诸人。”应该给人以高度的尊重, 涉及相互关系时, 应“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3) 内省:内省是日常必要的修养方法之一。“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说明这个道理。

(4) 改过:“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即便是君子, 要不犯错误也是不可能的。正确的态度是重视改过。“君子之过也, 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 更也人皆仰之。”公开改正错误会受到大家的尊敬。

(2) 化民成俗。制约道德行为的另一个主要手段就是社会舆论的约束。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里, 行为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 社会舆论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人的行为。它弘扬高尚道德, 推崇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而那些未达到甚至是与道德规范相悖的行为则受到了唾弃。《学记》开篇便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这就是强调社会公论, 把道德内化到群体之中。古代化民成俗的方法很多, 一是内化道德, 在群众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规定许多特定礼俗, 将儒家道德要求融进日常生活之中, 在民众中经过推广普及形成民俗文化。二是制定规则, 乡规民约、家法族规等就属于这一类。“乡约是儒家以礼来建构社会秩序的社会实践形式, ……以儒学礼教作为指导思想, 以劝善惩恶、广教化而厚风俗为目的。”[4]

二、古代德育方法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可以说, 中国古代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统一, 这为道德养成提供了和谐统一的环境。而今天, 这三个环节的德育存在脱节甚至矛盾的现象, 因此, 我们要加强各方面的合力。首先是家庭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 家长要首先正其身,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示范作用, 并做好衔接工作, 使学生的教育影响保持一致。另外, 还应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实践, 主动地内化道德、强调内省、注重自身修养, 以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并且要按照其年龄阶段进行符合其年龄特点的道德教育。

1. 家庭道德教育

当代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1) 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 功利熏陶多, 人格培养少。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当今社会, 家长却忽视了家庭道德教育, 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 追求“学而优则仕”, 读书仅仅是为了考大学, 片面地追求学业成绩。从进入小学开始, 家长们便将一个明确的目标摆到了学生的面前:考大学。甚至从幼儿阶段便开始上各种“特色班”、“兴趣班”。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期建立适当基础, 如果抓住这一时段的有利时机, 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教育, 就能为日后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5]。因此, 家长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2) 教育方式的极端化, 慈与严失衡。为追求确立的“目标”, 学生陷入了无穷的题海之中, 而人的培养, 人格的培育则成了可有可无, 最终成了没有必要的因素。家长要么溺爱, 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其认真学习, 要么过于严格, 严加管束, 即便是教育, 也基本采取单纯的道德说教形式。但是儿童品德的发展要在活动中能动地形成, 学生不仅仅是被影响、被教育的对象, 他们是能动的主体, 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 才能被他们所理解、选择并吸收, 从而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观点和追求。

2. 中小学道德教育

多年来, 升学越来越成为中小学教育追求的目标, 固然要将考上下一阶段更好的学校作为中小学阶段的目标来追求, 但应该还有更多的追求才行, 不能将考试当作人生的唯一目标来追求。中小学道德教育没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并且有僵化的现象, 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也常流于形式。据有关统计反映, 在学校五年来变化最大的选项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学校管理, 排在最后面的是课程改革和德育[6]。

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1) 在内容上要求高而抽象, 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尚不会“穷理”的时候, 教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看来大而空的“理”, 而在该穷理的时候, 却以具体的“事”来衡量他们 (这可能是前阶段的不成功)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实施德育活动时, 看重表面形式, 喜欢拔高, 推崇“道德高标”, 把思想道德教育超高定位, 反而使教育空泛化、说教化。往往道德教育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内在的要求却被忽略了, 所取得的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2) 在方法上一味地灌输理论, 缺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道德现实活动中去体验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品德认识过程及其认识结果被教师所“包办”, 道德教育试图通过几堂课来讲大道理, 并没有内化道德, 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拒之门外, 教育内容、手段、形式与教育效果的背离, 导致学生在价值认同上轻率、随意、趋向实用主义, 使得价值目标的严肃性、做人准则的一贯性受到冲击, 出现了“说是一回事, 做是另外一回事”的现象。

3. 大学道德教育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社会, 大学生由于刚刚脱离家庭和中学, 以及家庭教育和中小学德育的方向偏差和缺失, 此时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形成, 大学生在经历了长期教育后, 理论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对道德的功能、规范也有较正确理解, 但在实践中往往表现出理论与认知严重脱节。而且在评判标准上呈现二重性, 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 却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

德育阶段不是孤立的、中断的, 而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各阶段互相衔接、承前启后。大学阶段是前阶段的扩充和深入。在大学阶段, 应更加重视社会道德教化, 注重个体的道德修养。

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 我们发掘并扬弃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珍贵的文化遗产, 能获取重要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为我们今天的道德理论实践提供重要经验, 提高我们的德育工作水平。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重视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和文明的习惯,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目前, 这三方面教育都存在一定问题, 我们必须优化整个大环境的道德教育, 注重人生每个阶段连续的道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兴.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思想的意义.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 (2) .

[2]涂爱荣.朱熹德育方法的特点探微.社科纵横, 2007 (5) .

[3]曲士培.中国大学发展史.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 1993.

[4]黄书光.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

[5]张静.从朱熹的小学教育思想看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滁州学院学报, 2007 (3) .

[6]何敏, 叶澜.关于“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状态”的调查研究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9) .

[7]张冬秀.试论中国古代小学道德教育.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4 (6) .

[8]李雪虹.中国古代大学德育思想的历史发展.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4) .

[9]门里牟.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精髓.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3) .

[10]林忠伟.中国古代德育方法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11) .

上一篇:核电阀门论文下一篇:未来的智慧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