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2024-05-07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精选9篇)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第1篇

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诞生于科技体制改革及政府对企业放权转型的大潮中。三十年来, 在宏观政策环境的影响下, 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凭借其机制灵活和技术等优势, 成功地跨越了创业初期的成长“瓶颈”获得了长足发展, 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当前, 更是乘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东风, 掀起了一个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以实现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为目标的“二次创业”。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市”, 深圳一直高擎创新的旗帜, 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 大力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政府主动服务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2007年深圳市GDP在全国大中城市排第四位,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7 598.46亿元, 占全市GDP的32.5%,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2%[1], 其中, 以研祥、朗科、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深圳经济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鉴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重要作用, 为了解其在“二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变化和风险, 深入探究成长环境因素与其成长性之间的关系, 笔者以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联合承担的 “深圳市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研究”课题之104家具有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样本为基础, 进行了实证研究。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中小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对中小企业研究的关注始于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 (1973) 一书, 但由于国情不同, 至今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不尽相同。综合来看, 目前大致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以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控制方式如经营者独立性、筹资方式等, 主要通过反映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来界定, 如德国、英国等;二是以若干数量指标如雇员数、销售额、资本金等, 主要通过衡量企业规模大小来界定, 如奥地利、丹麦、韩国、日本等。2003年我国原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等单位根据企业的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 结合行业特点, 联合颁布了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 , 如:工业领域是职工人数2 000人以下, 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 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建筑业是职工人数3 000人以下, 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 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零售业是职工人数500人以下, 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批发业须符合职工人数200人以下, 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

可见, 各国对中小型企业的界定及其依据各不相同,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内外也没有统一的界定, 较为接受的概念是, 一般指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经营管理高效化的从事高科技产品开发的风险性科研企业, 国外称其为“风险企业”、“瞪羚企业”等。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 主要按照市值衡量这类企业, 通常将市值小于 50 亿美元的企业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日本通产省把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额 50%以上、总资产在 5 亿日元以下的小企业划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之列;我国科技部、财政部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 (1999) 中, 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为“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 500 人, 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 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

2.2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环境因素综述

经济学研究中对企业成长因素的讨论由来已久, 其中不乏涉及环境因素。以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 和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 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开始对企业的研究, 认为企业成长在于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追求, 而决定规模经济的主要力量来自外在的因素 (既定的技术条件、要素价格等方面) 。以科斯 (R·Coase) 和诺斯 (D.North) 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通过交易费用理论侧重于探讨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强调了合适的制度安排及制度创新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以熊彼特 (Joseph Schumpeter) 为代表的创新学派认为, 企业成长是“创造性毁灭”的过程, 具动态性、非连续性, 企业家的出现及其创新是企业成长的源泉。以彭罗斯 (Penrose) 为代表的企业内生成长理论认为, 企业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以凡勃伦 (T.Veblen) 为代表的现代组织生态学用达尔文生物进化中的“选择”和“变异”来研究生存在竞争世界中的企业, 认为人为环境因素将决定企业的生存、成长或死亡[2,3,4,5]。

管理学研究中关于企业成长与环境关系的明确描述, 最早可以追溯到巴纳德 (Barnard, 1938) 时代, 他在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中, 从组织与协作理论的角度明确提出了“组织行为可以看作是对环境条件的反应, 组织的存在取决于协作系统平衡的维持。”本尼斯[6] (Warren Bennis, 1969) 通过对组织结构变迁的研究, 前瞻性地提出由于环境的复杂程度急剧增长, 企业不再能随心所欲地取得成功, 被迫开始系统化地研究环境所能提供的机会, 否则无法实现组织目标。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7] (Fremont E.Kast, James E.Rosenzweig, 1970) 运用系统观念和权变理论研究未来组织和管理问题, 提出现代管理者必须把组织视为一个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罗文[8] (Henry Rowen, 2003) 更是通过对美国硅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多年研究, 总结提出了科技企业栖息地环境理论, 认为良好的创业企业栖息地包括高素质和高流动性的员工、开放的经营环境等八个方面。

通过梳理文献可知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多而杂, 既有企业外生成长理论所阐述的外生变量, 即技术、成本结构和市场条件等, 也有内生成长理论提及的企业家、内部各种能力等。国内许多学者也对影响企业成长的内外部环境作了研究, 如席酉民 (2001) 、杨忠直 (2003) 、赵锡斌 (2004) 等[9]。笔者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成长环境”为联合关键词, 在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搜索, 所显示的相关文献只有十几篇, 可见目前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的研究并不多。王立军 (2001) 基于对浙江省千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研, 将其成长环境因素界定为产业、制度、技术、竞争和融资等五个方面。周国红、陆立军[10] (2002) 则提出从产业、技术、法律和政策、融资、制度与社会文化、人力资源、市场、社会化服务等八个方面的环境因素作为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的基本思路。曾小丰 (2005) 提出将政策、产业、融资、技术和孵化作为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环境的基本框架,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王鹏[11] (2006) 通过对青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研, 将其环境界定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包括法律与政策、融资与风险投资、科技中介、产品市场等四类, 内部环境包括产权制度、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等。陈晓红、吴旭雷[12] (2008) 借鉴席酉民 (2001) 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划分, 构建了经济、政治、技术、文化、人才、自然资源等六维分析指标。本文采用周国红[10] (2002) 的思路, 主要借鉴了陈晓红[12] (2008) 的外部环境分类及王鹏[11] (2006) 的指标体系框架, 结合深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 将其成长支持环境要素概括为内部支持环境 (7个方面20个指标) 、外部支持环境 (4个方面10个指标) 等共30个测项, 企业成长性指标则参照朱新玲、黎鹏[13] (2005) 提出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设计思想提炼为3个指标测评。具体指标汇总见表1所示。

3 数据及测量

3.1 关于分析数据的来源

本文以深圳市具有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 样本数据来自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深圳市统计局和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联合承担的“2008深圳市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研究”课题调研数据库。原始问卷表参考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全国工商联等提出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 在征集了相关专家、政府机构及企业界有关人士对该问卷表的意见, 并经测试后最终定稿, 主要内容为:受访企业情况基本描述;企业外部支持环境内容;企业战略规划与市场拓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化与质量管理、产品品牌与技术创新、产品品牌与技术创新等内部支持环境。通过电话调研、实地调研等方法向深圳市成长型科技中小企业的高管人员发放问卷600份, 收回有效问卷为237份。本文剔除数据库中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样本, 得到有效样本104个。原问卷表包含的问题较为广泛, 本文为便于分析, 将从原始问卷中摘录的数据采用Likert五点记分量表重新整理, 即有利于企业成长的测项标记为1, 不利于的标记为5, 不利程度依次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3.2 关于样本的结构特征分析

本文从所属区域、续存时间、注册类型等六个方面对有效样本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如表2所示) ;同时将这些特征分别与《深圳市科技统计年鉴》提供的近年相关数据比较, 发现数据的吻合度较高, 说明有效样本较好地代表了深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状。从续存时间看, 样本企业续存期多为5年以上, 明显高于全国中小企业3—4年的平均续存期, 大体相当于欧美日平均7年的水平;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占有较大比重, 说明公司制度较为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来自港澳台投资的占有多数, 表明外源经济特性较为突出, 同时本土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迅速崛起;经深圳市科技局等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样本企业的76.9%, 表明深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状况良好。

4 研究假设

以贝塔朗菲 (Bertalanffy, 1955) 为代表的系统理论明确指出, 环境不仅是企业管理系统建立的客观基础, 而且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的环境指企业内部和外部影响企业业绩的各种力量及条件因素之总和。综合前人研究可知, 系统管理理论将企业看作一个开放、复杂的投入—产出系统, 认为其成长是物质、信息、人力等各种资源综合作用的结果,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同样离不开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在将复杂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 本文特提出如下假设:表1所列的内、外部支持环境变量对深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具有正相关作用。

H1: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支持环境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1-1:内部战略管理状况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1-2:内部市场营销状况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1-3: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1-4:内部信息化状况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1-5:内部质量管理状况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1-6:内部技术创新状况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1-7:内部节能环保状况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2: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支持环境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2-1:外部政治及经济环境状况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2-2:外部技术环境状况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2-3:外部人才环境状况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H2-4:外部产业环境状况与企业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5 数据分析与结果

5.1 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研究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测量的初始问卷整体信度值为0.808, 各衡量层面的信度值也均达到或接近0.7, 因此, 使用的问卷是可以接受的;之后进行各部分的相关性分析, 剔除了相关系数较低且多数未通过检验的项, 合并高度相关测项 (相关系数达0.8以上) , 并对各部分缺失值较多的样本进行删除, 对缺失值较少的采用均值进行替代;最后, 内部支持环境部分删去测项“核心人员激励方式多样性”和“科研人员素质”两项, 合并了“信息化广度”和“信息化深度”, 整理后的测项整体信度值为0.833, 各分项检测值也相应有不同程度提高, 可见整个研究变量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相对提高了 (具体数据见表3) 。效度检验上, 本文主要衡量指标均来自于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或在其基础上结合试调研具体情况局部创新所得, 特别是原始问卷是多次与相关学者、专家讨论并在小范围内做了试调研后定稿的, 表明从原始问卷中摘要整理的量表也具有较高的效度。

5.2 因子分析

由以上指标值可知, 调整后的测项更符合因子分析的条件, 运用主成分法并采用Varimax方差最大旋转, 取特征值大于1, 结果见表4和表5, 测项在对应因子上的标准负荷值均高达0.5以上, 各公因子的信度值接近或大于0.7, 表明问卷建构效度较好。最后, 企业成长性提取1个共因子, 符合假设命名;企业外部环境提取3个公因子, 其中“技术环境”与“经济政治环境”较为靠近, 共同组成了第一主成分, 根据测试内容命名为“宏观大环境”;企业内部支持环境提取6个公因子, 总体上较为符合假设命名, 但“信息化广度”与“战略管理情况”的测项较为靠近, 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内外信息的获得、传递、交流, 对战略决策制定和执行都有很大影响。

注: (1) 样本量:104; (2) 因子负载值低于0.5的数据未列示

注: (1) 样本量:104; (2) 因子负载值低于0.5的数据未列示

最后, 为了验证假设, 需将企业内、外部支持环境的综合水平运用标准化后的因子得分加以重新表达, 然后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将其与因变量的企业成长性因子得分进行回归分析。标准化的因子得分记为:

fk=bk1z1+bk2z2+bk3z3+…+bkjzj (1)

式 (1) 中:bkj为第k个因子在其所属环境指标第j测项上的因子得分系数;zj为标准化后第j项环境测项的变量观测值, k=1, 2, 3…6;j=1, 2, 3…6。

由此, 本文可得到企业成长性1个、外部支持环境3个、内部支持6个, 共10个标准化因子。

5.3 多元回归分析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 通常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 尤其是用于解释性目的的回归模型。本研究由于自变量较多, 共线性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或严重偏差问题, 为此, 先进行了标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 企业成长性与外部支持环境中的宏观大环境和内部支持环境中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质量管理等相关性较显著, 但各因子间较少有0.5以上的显著相关, 且无0.8以上高度相关, 表明进行多元回归可初步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最后, 由表6的回归结果可见, 容忍度多在0.85以上, VIF值也都在1左右, 从而拒绝因素间共线性的假设。结果表明, 只有内部支持环境中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质量管理等状况与企业成长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极为显著 (p<0.01) , 即假设H1-2、H1-3和 H1-5得到了支持, 其他假设均未达到显著性检验的水平, 特别是假设H2-4有负的弱相关性。

6 结论

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 时刻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交换, 其成长离不开外部支持因素 (即外生变量) 和内部支持因素 (即内生变量) 的作用及影响, 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内部支持环境因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明显。表6中的回归系数表明, 获得支持的三个假设都属于企业内部支持因素。总体看, 内部支持因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更为明显, 这或许印证了近十多年来流行的企业能力理论以及核心能力理论的观点, 即在比较规范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下, 企业的成长动力主要源于企业内部, 企业增强各种资源配置的能力是企业持续成长的第一动力。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和质量管理是制约企业成长的内在“瓶颈”。从表6可见, 不同的环境要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程度不同, 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因素, 如经济、政治环境对企业成长的作用似乎只是辅助性的;内外支持环境中诸要素的影响力也不尽相同, 其中影响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和质量管理。首先, 说明了深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最稀缺的资源是人力资本, 笔者对原始问卷的分析也证实了这点, 如在回答“企业发展壮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时, “人才”的提及率高达70.1%, 远高于资金、技术、土地、知识产权等选项;其次, 先生存立足后再求发展是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因此, 在供过于求的超强竞争时代, 不断增强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能力是企业持续稳定成长的重要前提;最后, 产品质量是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大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无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三是解决企业融资难、中介服务差等问题是优化外部环境因素的关键。虽然表6回归数据显示宏观大环境对样本企业成长的影响不显著, 但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则表明宏观大环境与企业成长性在p<0.05下仍是相关的;同时表4的外部支持环境因子载荷矩阵表明, “科技中介组织发达程度”和“外部融资易难程度”在第一公因子上的系数最大, 说明这两者对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度最大。通过对原始问卷分析发现, 企业对这两项的评价多为“一般”或“较差”。在中介服务水平方面, 多数被访谈企业认为“深圳市中介机构发展不规范”, 将“难以辨别中介机构的资质”作为寻找中介服务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在融资方面, 46.2%的企业认为目前“融资门槛过高”, 54.5%的企业将“资金瓶颈”列为企业发展壮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仅次于“人才”。可见, 进一步优化深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外部环境应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

四是产业竞争环境对企业成长呈负相关影响。由表6可见, 产业竞争环境与企业成长性的Beta值为负, 表明两者之间有弱的负相关关系, 即产业竞争强度大的市场环境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 这间接说明了构建公平合理、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政府应将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良好的产业环境作为重要职责。

实际调研表明, 近年来深圳市政府在构建及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创新环境体系和体制机制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营造了有利于企业成长的法制环境、产业竞争环境, 为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提升创新绩效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的主要局限在于, 首先问卷的获取主要靠企业人士的主观判断回答, 虽然主要是由熟悉企业内外部环境的高层管理人员填写, 但也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些偏差;其次, 样本企业主要是深圳市成长性较好的企业, 虽然在分布等特征上符合整体特性, 但分析数据可能会有些偏差;最后, 以主观性的指标来描述企业的成长性等, 缺乏具体财务数据的强有力支持, 在定量指标上的缺失可能导致对企业成长性评价的不足。

摘要:在相关文献综述基础上, 结合深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构建了企业成长环境的三级测量指标体系, 采用“2008深圳市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研究”课题的10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样本数据, 运用SPSS13.0软件对样本企业的内外环境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 最后对成长环境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做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支持环境因素对企业的成长性有更显著的影响, 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和质量管理等是三个最主要影响因素;外部支持环境因素中的产业竞争环境对企业的成长性有负相关影响, 而解决企业融资难、中介服务差等问题是优化外部环境因素的关键。

金融资本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第2篇

为调动社会上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浦发银行推出了“银元宝”模式,通过构筑多方合作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成长全程综合金融服务。“银元宝”模式是以“银行、园区、担保公司”三方为核心建立的一种风险共担合作模式,运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各类金融工具和产品,形成了贯穿中小企业的初创、成长、发展、成熟各阶段的系列融资服务方案,实现企业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有效嫁接。在本次融洽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浦发银行天津在“银元宝”模式下推出了天津“科易贷”产品,以更好地整合天津当地政府和社会资源,共同为天津地区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成长全程综合金融服务。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论坛”吸引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士、金融投资界同仁以及银行业嘉宾。论坛期间,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津渡,浦发银行总行副行长穆矢,浦发银行总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负责人汪素南、市场发展部总经理康蕾以及渤海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光煜等嘉宾就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未来发展、解决方案和案例进行了深入交流。

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津渡说,融洽会的平台改变了中国企业以往的融资模式,对未来将产生深远影响。崔津渡表示,融洽会作为我们国家市场化直接融资的一个手段或者说一个尝试,在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融洽会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使得直接投资人能够找投资的合作伙伴,直接融资人可以到这个市场上找直接融资的基金或者机构投资人,使他们能够非常密切的结合起来,能有效地解决我们国家未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的问题。

浦发银行总行副行长穆矢随后发表演讲,在讲话中穆矢简明扼要概括了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扶植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机制建设的现状,并通过解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未来中小企业金融机制的发展做出了分析。穆矢说:“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现在已经是一个社会各界的共识,包括浦发银行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机制建设,并且把中小企业作为信贷投放的主要领域。”

浦发银行总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市场发展部总经理康蕾就浦发银行“银元宝”金融服务方案进行了介绍。她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对于从事传统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浦发银行正在努力从单纯的资金提供方角色向金融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在“银元宝”平台的支持下,会有更多的机构参与到机构中来,所有第三方一定在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分享成功、收益和喜悦。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 第3篇

(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含义

目前国内外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未形成统一定义, 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现状得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 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 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 以市场为导向, 以追求创新为其核心, 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的中小规模经济实体。

(二) 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 主要按照市值衡量这类企业, 通常将市值小于50亿美元的企业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日本通产省把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额50%以上、总资产在5亿日元以下的小企业划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之列。

综合我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量的标准主要依据《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 其认定标准如表所示。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内容

杨杜指出企业成长包括量的和质的成长, 其中, “量”的扩大即经营资源单纯量的增加;“质”的变革与创新, 如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增强、资源结构的改善等, 特别强调了未充分利用的资源是企业成长的源泉。

中小企业的成长是指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 是企业在各个成长阶段所受到的各方向力叠加作用的结果, 具有持续和不断变革的特征。[6]中小企业更多地采取内生成长的方式, 而大企业则更多地采取并购成长的方式。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是一个量变和质变同时进行的过程, 其成长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般特点是高增长率、高额的研究与开发费用、高技术附加值和知识密集, 但是同时也是高风险的, 这就决定着科技型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 在其发展每个阶段都更有可能出于某种原因被淘汰出局, 真正可以经历企业成长各个阶段直到最后完成蜕变成为大企业的只是极少数。

(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型与质量型成长内容

企业数量型成长, 指的是企业规模的扩张, 体现在企业各量化指标的变化, 包括财务信息、市场信息、管理信息、生产运营信息等涵盖的内容。企业财务部门汇集企业的财务信息, 如资本规模、营业额、净利润、投资额等;市场信息包括市场占有率、销售规模、顾客规模等;管理信息包括员工数量等;生产运营信息包括生产总值、设备规模等。

企业规模, 就是企业的大小。福特和斯洛科姆认为企业规模的测定有两种方法:一是企业组织的大小;二是组织的领域范围。通常是根据不同情况, 以企业当时的员工人数、年销售额或总资产来测定。

企业质量型成长, 指的是资源有机积累而在重组过程中体现的企业运营效率和效能的提高, 表现在生产能力的提高;决策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企业文化日趋成熟等方面。

(二) 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型成长与质量型成长的关系

企业成长是质与量的统一, 同时也是质与量的互动 (见图1) 。在中小企业成长中, 初创企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 生产、销售, 获得利润, 得到一定的资源累积后, 产品线增加, 经营范围扩大, 实现量的成长。在企业进行一定的量的成长后, 对技术及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迫使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进行质的改变。而企业质的提高促进企业量的增长, 因为质的提高使企业整体系统的效率提高;使企业的产品提高创造客户价值的能力, 提高利润水平, 为企业创新提供了量的增长空间;使企业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 尽管这种变革是通过影响各子系统或单元中的信息和价值活动主体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方式来实现的, 但同样使企业整体效率提高, 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性。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要素分析

(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体成长要素分析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依据各种因素对企业影响度关系, 将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因素划分为企业内部成长因素和企业外部成长因素。

1. 企业内部成长因素:

(1) 企业家才能。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范围相对集中, 经营管理决策的影响面和影响深度相对较大。企业家分析决策能力决定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企业家创新和学习能力影响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家组织能力控制企业的管理工作。因此, 企业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2) 产品或技术资源。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是企业成长的基础。

(3) 管理能力。管理使企业内部资源合理运用, 使企业适合外部环境, 提高企业利润空间, 进而得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4) 融资能力。在科技型企业中, 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市场的开拓、生产规模的形成都需要巨额的资金作保证。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能力差, 导致资金筹集能力薄弱。因此, 良好的融资能力是中小企业成长的物质基础, 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因素。

(5) 企业文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内部信息的高度集成性, 必然要求员工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 且具有团结协作, 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文化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活跃的个性因素。

(6) 人才资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只被少数的几位技术人员掌握, 一旦技术人员留失, 轻则影响企业短期内的活动, 重则给企业造成重创甚至导致企业流产。因此, 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7) 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来源于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和其他技术性活动的智力资本。在实践中高新技术企业要不断地投入研究开发经费并吸引专业技术人才, 创新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企业竞争战略能否持久。

(8) 营销与销售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是科技型企业将创新的产品传播或扩散到市场中去的能力。高技术产品具有生命周期短, 技术更新速度快, 技术容易被跟随者模仿等特点。这更要求企业要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迅速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 扩大市场占有率。

2. 企业外部成长因素

(1) 政府 (法律法规) 。政府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因素, 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制定政策法规, 制定优惠政策, 实行税费优惠政策, 对企业进行信贷扶持,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健全法律政策, 完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

(2) 经济及市场。企业的发展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以及行业市场景气度都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到具体企业和行业的表现。经济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作用于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者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

(3) 中介服务。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布局分散, 中介机构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息、培训、咨询等社会化服务。

(二)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要素间关系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 成长性是由企业内部成长要素相互作用形成, 而外部成长要素是通过与企业的关系 (箭头) 作用于企业内部成长要素, 进而影响企业的成长过程。企业内部成长要素表现为企业的资源与能力, 内部成长各要素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对于企业外部成长要素, 企业需要调节改善与外部成长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的发展。由图3可知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成长要素或者直接作用于企业内部成长要素, 影响企业的成长;或者通过影响与内部成长要素相关的存在于企业外部环境 (外部作用场) 中的因素, 间接作用于企业内部成长要素, 进而影响企业的成长过程。

通过上述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成长要素对企业成长仅是影响性作用, 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企业内部成长要素, 因此,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 其核心任务是提高企业内部成长要素的质量, 通过提升企业各方面的能力, 丰富企业内部资源, 不断改善企业与外部成长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 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与稳定发展。

摘要:本文拟对于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概念上进行界定, 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对中小企业成长定义, 同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内外部成长影响因素解析, 探究影响企业成长的要素间如何相互作用。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特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张明艳, 田卫民.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方式国际比较研究[J].国际经济观察, 2010 (8) .

[2]刘莉, 王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及其成长性的实证研究——以深圳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5) .

[3]姚世斌.基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成长性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5) .

[4]梁锐, 王会芳.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因素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 2010 (3) .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第4篇

如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一样, 科技型中小企业都要经历一个从生到死的演变过程。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包括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在不同的成长阶段, 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收益、资金需求等不同, 企业在各个阶段的金融需求也有所不同。

种子期企业的金融需求。种子期也称创意期, 是高新技术的选择过程。由于研发过程的不确定性, 处于种子期的企业面临较大的技术风险和创业风险。在这一阶段, 由于企业产品处于构想或实验阶段, 创业者需要投入各种资源要素以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 将创意和专利转化为商业产品, 财务状况比较紧张。因此, 该阶段企业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从各种渠道筹集研发费用。

初创期企业的金融需求。初创期是高新技术的转化过程, 也是企业开始进入新型产品生产实验和试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企业已经建立了组织雏形并着手进行试生产。初创企业资金需求数量巨大, 投入密度强, 因此需要多方面多渠道地筹集创业资金。在筹资过程中, 要求市场相关的金融服务, 例如知识产权抵押 (质押) 贷款所需的评估、转让、交易等服务, 以及吸引创业投资所需的项目可行性分析、财务会计等服务。

成长期企业的金融需求。成长期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 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已定型, 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管理经验, 市场前景明朗, 技术风险进一步下降。随着规模扩大和市场拓展, 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较前两个时期有了更大的提高, 仍要利用各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以满足发展的需要。成长企业还需要市场提供诸如抵押、担保、信用评估、财务咨询、投融资等金融服务。

成熟期企业的金融需求。成熟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做优做强的过程。此时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组织结构相对稳定, 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大幅降低。但随着原有的技术优势逐步丧失, 成熟期的企业发展速度开始放缓甚至停滞, 技术风险增大。在这一阶段,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 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 对外部的资金需求较为稳定。该阶段企业的金融需求多样化, 既包括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工艺所需的资金需求, 也包括财务管理、资本运作、并购重组、多元化投资等所需的信用需求和金融中介服务需求。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法律风险对策 第5篇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法律风险成因及种类

1. 法人治理制衡机制缺位风险。

尽管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上摆脱了传统体制的束缚, 但家族式经营管理特征仍然明显, 法人治理结构制衡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职业经理人尚未正式登场。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统计资料, 科技型中小企业中90%的最大股东是董事长或董事长兼总经理, 85%的企业创办人是企业负责人, 其中60%的企业创办人是董事长或董事长兼总经理, 企业最高决策权力集中于企业的最初创办人, 而总经理或经理相当一部分来自经营者家族成员, 尤其是私营科技型中小企业中, 90%的企业总经理就是企业的创办人, 法人治理制衡机制缺位, 企业对创始人依赖性强。股权过度集中甚至家族制管理, 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较普遍存在组织结构不规范、产权结构不合理、权属不清, 运作独立性差、内控机制不健全、社会信用观念缺乏的组织管理法律风险。

2. 税收歧重和税收优惠缺失风险。

现行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和印花税规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不利, 税负重、税收优惠不到位, 表现为:其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值税税负较一般企业重。我国“生产型”增值税, 对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不予扣除, 而科技型企业成本中的长期资本投入比重大, 资本有机构成较高, 高新技术产品大多为高附加值产品, 消耗的原材料少, 准予扣除的进项税额较少, 而不属于抵扣范围的技术转让费、固定资产购入费所占比重很大, 增值税的规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 尤其对从事软件开发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不利;其二,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无形资产证券化筹资视为特殊目的, 现行税法规定对特殊目的企业缴纳所得税、营业税和印花税。对特殊目的企业征税, 企业无形资产证券化的任何收益都会记入损益, 并纳税, 对遭受的损失, 因其出售不在企业正常经营范围以内, 不能抵税, 加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税收负担;其三, 现行税收优惠主要是对科技型企业科研成果的优惠, 而忽视对具体研究开发项目、研究开发环节的优惠, 另外, 税收优惠鼓励科技型企业加大风险投资, 对中小微利企业实质没有优惠, 尤其对不断投入风险资金和正处在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优惠政策毫无作用。

3. 融通资金法律风险。

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大、风险高, 现金净流入少、投入却较多, 加之初始投资有限, 存在创新潜力与资金短缺的矛盾。这一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 由于绝大多数技术吸纳型中小科技企业在创业成长期因无业绩、信誉和可供抵押的物质资产, 融资能力薄弱, 加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蕴涵技术和市场风险, 依据各银行信贷现行规定, 金融机构为回避风险, 一般不会提供贷款。银行间接融资难的直接原因是企业自身信用不足, 而深层次原因则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产权法律保障不利。

知识产权证券化 (风险投资) 是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新途径, 但是,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证券融资也会遇到一系列法律障碍, 如在知识产权转让过程中, 知识产权抵押、定价、转让缺乏法律依据;现行法律对机构投资者的准入资格和投资方向界定严格, 阻碍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由于《企业法》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限制, 特殊目的公司不能以发行证券的收入购买基础资产, 知识产权难以实现“真实出售”。此外,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上市存在着更大的隐性风险, 企业上市通常采取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 目前国内企业直接上市标准过高, 成长期中小科技企业可行的只能是买壳上市。表面上看, 买壳上市可以不必经改制上市程序, 在较短期内上市,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财务公开和补交欠税的麻烦, 但是上市公司壳资源大多数债务或担保陷阱多, 职工安置包袱重, 如果买壳方没有对“壳”公司历史做出充分的了解, 没有对债权人的索债请求、偿还日期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而产生的一些或有负债等债务问题做充分调查, 债权人可能会趁机通过法律的手段取得上市公司资产或分割买壳方已经取得的股权, 令中小科技企业失去资本控制权, 这种潜在的法律风险往往是企业始料未及的。

4. 市场经济转型期不当竞争风险。

目前, 我国处于经济与政治体制转型时期, 体制转型和开放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大量的市场机会, 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希望通过把握市场机会上项目寻求发展, 然而, 转型期市场存在一些不正当竞争、不规范经营, 企业在识别和把握市场机会时可能投机, 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活动及资源配置的有序性与计划, 破坏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经营战略的连续性与稳定, 产生企业组织、控制和正常管理活动风险。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期法律风险应对策略

现实环境中, 必要从社会、政府和经营者角度, 多层面、系统地创设涉及组织机构、资金融通、证券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正当竞争等法律风险的应对策略, 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法制化要求, 主动意识和规避法律风险, 优化产业结构。

1. 完善政府立法, 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法律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极具创新活力和生命力, 是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风险密集型为一体的最具潜力的高成长性企业群体, 其发展有赖于政府协调支持和相关立法健全。须完善的立法包括:《科技进步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增加国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现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技术创新活动等相关内容, 以实现国家对成长期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 但又严重匮乏资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 帮助降低技术开发和转化中的风险, 培育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知识产权法》中立法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专利、商标、技术秘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最主要的无形财产, 加强相关立法是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存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完善《税法》, 从税收中性原则出发, 实现公平计税, 对特殊目的公司成长中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印花税, 待特殊目的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逐步征税;《政府采购法》中规定各级政府实施集中采购时,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采取倾斜政策, 为科技企业拓宽产品市场, 间接支持中小企业成长期发展。此外, 还须建立和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有关各种法律, 如中小企业促进法、金融法、环境法、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使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2. 加大国家创新基金资助, 提高知识创新抗法律风险能力。据国际社会经验, 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以政府投入和提供贷款贴息为主。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我国政府自1999年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及资本金注入等方式, 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水平高、具备产业化前景、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增强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创新抗风险能力, 应该加大国家创新基金资助, 具体实现方式为:其一, 加强政府与市场组织的结合, 以支持企业竞争前研究开发为重点, 在中央建立创新专项基金和火炬计划, 建立专门用于科技成果转化、中小科技企业孵化的“种子资金”和孵化基金、担保基金, 注重创新基金与其他相关科技计划的衔接, 集成资源, 明确创新基金发放程序、资产抵押、投资主体方面的规定, 发挥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 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项目支持环境;其二, 依靠地方, 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和积极性, 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火炬计划与对科技型企业的地方财政补贴相结合, 地方科技部门、财政部门扩大和推进地方性的创新基金, 明确地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加强与国家创新基金的互动和集成优势, 共同促进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3.健全融资机制, 减少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障碍。 (1)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担保贷款和贷款优惠政策。其中, 银行担保贷款是指借款方向银行提供符合法定条件的第三方保证人作为还款保证方, 借款方不能履约还款时, 银行按约定要求保证人履行或承担清偿贷款连带责任的借款方式;贷款优惠政策是指建立振兴科技企业的特别贷款制度, 例如, 对成长期科技企业通过银行透支、贸易信贷方式进行短期融通资金, 通过银行信贷、财产抵押、自发信用券、发行股票等方式取得中期资产。通过担保贷款和贷款优惠, 解决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信用贷款难的问题。 (2) 建立风险投资体系, 实现制度创新。风险投资被公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的最主要融资方式, 作为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目的在于转变风险企业资金筹措方式, 变间接融资为主为直接融资为主, 使风险企业在不用担保的情况下筹措到低息资金。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风险证券市场和风险投资鼓励政策。为此, 应积极探索保障实际资本与知识资本相结合的风险投资, 促进企业科技发展, 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法律风险。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第6篇

1研究现状与趋势

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存在着“死亡”的可能,为了保障科技型中小企业顺利度过“死亡之谷”,实现企业快速成长,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搭建了多种服务平台,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效果最为明显。从企业发展需要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死亡期(或二次成长)的发展阶段来看,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服务于初创期的小企业,其政策目标是促进企业创业,减少企业创业失败率;科技企业加速器主要服务于发展期企业,其政策目标是突破企业成长瓶颈,平抑成长风险,加速企业成长。孵化器和加速器从企业成长的前两个阶段给予了一定的发展保障,对于企业进入成熟期以后的发展阶段则没有形成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体系,鉴于此,部分省市已经做出对科技企业的整体成长过程进行科技服务的谋划。例如,深圳市在建设企业加速器后,已有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专业产业园”的系列平台支持模式的计划[1],无锡也在酝酿企业加速器的“三级跳”模式,在高新区建立一个从创业项目到孵化服务,再到加速器加速发展,进而进入大园区发展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2]。目前我国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支持,还停留在需要不同种类服务平台来完成的状态,即需要不同的机构配合完成,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可以实现对同一个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一站式”服务。

2基于企业成长需求的载体功能分析

从服务效果看,目前这种多机构、多阶段服务模式不利于对企业形成连续性、深入性服务,同时也会造成部分服务资源的重复和浪费;从企业成长过程看,这种服务模式需要企业付出较多的精力进行服务机构选择、沟通和交流,从而造成企业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因此,下面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特征和需求出发,结合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相关服务功能从理论上深入探析一个较为完整的科技企业孵化转化载体所需具备的功能,并给出孵化转化载体的运作实质。

2.1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需求

在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需求时,本文主要结合查询的参考文献及本人多年从事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工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风险进行深入识别[3],结果见表1。

2.2基于企业成长需求的载体功能分析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上述问题,以解决或缓解这些问题为出发点,结合目前天津市颁发的《科技企业孵化转化载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拟合科技企业孵化转化载体应具备的功能,见图1。

经过拟合孵化转化载体需要提供4类针对性服务:

一是办公场地(空间)服务。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企业运转所需的物理空间,包括初创期企业的孵化场地、发展期及壮大企业的转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二是餐饮、住宿、娱乐配套服务。主要为入驻企业员工提供基本的住宿、饮食、休闲等基本生活设施保障。

三是各种公共服务平台(机构)建设服务。主要包括市场服务平台,协助企业举办各种会展、论坛、宣传,搭建国际合作通道等,增强企业对外的联系,了解市场动态,提升企业知名度;构建投融资服务平台,搭建企业和各类风投机构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通道,帮助企业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构建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进行企业家培训、战略指导、管理优化、绩效考核、薪酬设计、业务重组、跟踪调研等各类企业诊断与咨询服务,帮助入驻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明确企业成长路经;构建科技人才服务平台,以人才代理和人员培训服务为重点,代理企业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为企业代聘、推荐高级人才和急需人才,并负责向企业派遣创业导师、科技特派员等服务,解决企业成长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人才匮乏问题;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载体内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研发服务、信息服务、产品设计、测试服务等,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加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构建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为企业产品检测提供便利,缩短企业检测时间和节省企业检测费用;构建政策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全面的政策解读和科技咨询服务,使企业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相接轨,争取更多国家和地方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缓解企业发展压力,加快企业发展步伐;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进行专利、商标、标准等的申请培训服务、申报代理服务、布局方案策划、发展战略制定等,使企业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是载体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服务。构建专家网络、设备资源共享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联盟伙伴网络、管理支持服务网络、产品信息展示网络、企业宣传网络等,帮助企业广泛地结网和建立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其在积极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4]。

以这4类服务为基础,孵化转化载体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向企业提供从初创到壮大的整个成长过程的物理空间环境,解决企业“住宿”问题,使企业来之能用,用之能产,避免企业不必要的厂房扩建和巨大的资金投入,减轻企业发展负担,缩短企业成长历程。二是帮助企业突破成长资源的束缚,引入各种服务机构,帮助企业获得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政策等诸多方面的有效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营养成分”[5]。三是帮助企业形成神经网络,通过搭建载体网络服务平台,使服务载体具备一个巨大的“神经”系统,企业可以借助该系统,加强与上下游企业、行业、市场、客户等外界信息的联系,扩充企业的信息源。

2.3实质认识

孵化转化载体的管理机构既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载体管理者和各类平台服务机构的中介联接者,作为服务提供者,载体运营机构以提供生产厂房、基本生活配套设施为基础,其他商务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政策咨询服务等服务项目由运营机构的特点和能力决定。作为平台服务机构的中介联系者,孵化转化载体要组织和整合外部优势资源,包括大学、科研院所等技术研发机构,管理咨询公司等企业咨询机构,偏好科技企业的投融资服务机构,各类检验检测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政策服务机构等,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广泛与国内外的行业协会、联盟、相关政府机构、俱乐部等密切沟通,形成联合,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作为载体的管理者,既要全盘考虑各种机构的整合模式和协作关系,又要形成顺畅的运营模式和服务链条,以促进企业又快又好成长为目标,成为企业成长的乐土和家园。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构建这样一个“超级”服务机构,资源汇聚和整合是关键,而要很好的做到资源汇聚和整合,保证载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一个体系,构建良好的政策性制度框架必将成为其核心内容。因此,本文认为孵化转化载体实质上是一个政策性的制度框架,其政策目标是为了加速企业发展,从而带动某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的经济繁荣,其发展手段和服务方式就是对载体内企业的“成长支持计划”,其有效运作的关键是合理的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孵化转化载体的管理模式和内部机制建设

对于孵化转化载体建设,制度创新是关键。目前,天津市孵化转化载体建设尚未形成明确的管理模式,只是在形式上由原建设单位部分人员负责,普遍存在管理人员分工模糊,责任不明确,管理各部门协作力度和执行力度较差等情况,更没有形成明确的孵化转化载体内部管理制度。

对于载体的管理模式建设,本文建议根据建设者的实际状况采取三种方式:一是由建设方成立专门管理小组负责载体运行,管理小组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针对小组成员建立绩效考核和相关激励约束制度,使考核结果和奖金、政绩挂钩。二是由建设方成立管理公司,再以公司名义招聘专职管理人员对载体进行运营管理,每年对管理公司规定任务目标,年末进行考核,以此决定管理人员来年聘用计划和薪酬水平。三是委托或联合专业管理服务机构进行代管,根据管理业绩或双方合同约定支付相关管理费用。

对于载体的内部管理机制建设,一是重点突出载体对外部服务资源的整合和集聚能力,着重探索各类服务机构的业务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注重产业服务链条和服务集群的形成;二是注重各个建设单位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机制建设,避免出现问题时各建设单位之间互相推诿现象;三是积极探索在企业化管理模式下,孵化转化载体如何实现更好的企业服务和培育模式;四是需要探索孵化转化载体管理小组的管理能力培养、绩效考核、激励约束制度的建设。

4建议与对策

根据对孵化转化载体的功能理论分析、实质性认识和天津市孵化转化载体建设现状,结合近几年对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经验,从建设模式、政府管理、品牌和形象、文化氛围、长远规划等5方面对载体建设提出建议。

4.1建设模式方面

4.1.1 探索多元投资模式,形成多方共建方式

面对目前天津市孵化转化载体投资主体过于单一的问题,建议探索载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形成政府、园区、大学、科研机构、大企业、民间机构甚至国外资本共同参与的投资新模式,积极探索形成有利于官产学研金用的多方共同建设方式,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发挥各方能力,调动载体建设积极性。

4.1.2 不断创新招商模式,切实加大招商力度

招商引资是区域发展的龙头,同样,科技招商是科技创新的突破口。面对载体建设,应注重强化科技招商,积极调动载体管理团队的招商积极性,不断创新招商模式,不再局限于对某个项目的单体引进,而是利用载体具有的孵化功能、转化功能、产业化功能等各项功能互补的综合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特性,挖掘企业的产业聚集能力,着力实施“管理+制造+研发+配套”四位一体的复合招商模式,实现招商理念、模式和招商效率的全面跃升,推动载体科技产业集群式发展。

4.1.3 探索风投合作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企业融资是实现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关键成功要素之一,投资机构进行有效投资的前提是对投资企业和投资项目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而孵化转化载体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具有深入的对在孵企业、项目了解和掌握能力,如果孵化转化载体能与专业风险投资机构联合,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发挥各自所长,选择某些重点企业进行种子期、发展期或壮大期风险投资,不仅能够加速该企业的成长,而且还可以使载体和投资机构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一举两得,互赢互惠。

4.1.4 建设载体网络联盟,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载体网络联盟不仅包括各个孵化转化载体之间的联网,也包括大量的能够帮助企业成长的咨询服务机构或相关科技服务企业,这个网络组织实际上是把所有与企业服务有关的主体联合起来,纵向协调和组织孵化转化载体内已有的各类中介机构,横向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形成合力,结成网络,实现服务、信息、知识、资金、空间等资源的共享,为在孵企业建立一个快捷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提高企业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

4.2政府管理方面

重点完善政府配套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加强政府管理角度考虑,尽快制定完善的载体配套管理制度。首先,依法建立、资助、管理孵化转化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推行孵化转化载体建设期的监理制度、建设期满的验收制度、优秀孵化转化载体的后续支持制度等。其次积极探索现有半政府管理模式下实现孵化转化载体企业孵化培育功能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孵育载体要通过自身优势,集聚更多的科技服务优势资源来实现更好的为成长企业服务的目的。为此,采取怎样的政策和办法来加大对载体建设的支持力度,才能使载体更好的发挥资源集聚能力成为政府部门考虑的重要问题。三是鼓励载体创新管理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人才管理机制、载体运作机制等建设,帮助载体寻求实现良性运转、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

4.3品牌和形象建设方面

品牌建设是指孵化转化载体在对外服务过程中,有意识地打造载体自身的品牌,并注重提高载体知名度。例如,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孵化转化载体服务成果的宣传报道;发挥网络平台展示作用,开辟载体宣传栏目,及时报道和更新孵化转化载体的重要新闻;广泛调动统计部门应用统计等手段,及时向社会展示载体服务成果等。

4.4文化氛围建设方面

重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培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增强载体内各主体之间的相互支持、共同学习以及成长发展的意愿和动机,运用环境与氛围满足企业创业、成长、发展、壮大的精神需求。形成、强化这种文化环境要素,一是要注意加强载体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多元化的合作与交流窗口,广泛接纳和吸引多样化的服务主体和要素;二是要形成载体内企业的动态合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促进各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对话,组织开展各种企业培育活动,宣传快速成长企业的发展经验,树立成功典范,形成“比、学、赶、超”的文化氛围。

4.5长远规划建设方面

重点帮助载体做好成长发展路线图,注重载体内外部的产业结合及产业链条的形成。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划拨出部分专项资金,聘请专业咨询机构,针对不同产业、不同类型的孵化转化载体制定专门的孵化转化载体成长发展路线图,做好载体建设长远规划,使各孵化转化载体发展紧密围绕天津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强各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注重载体内部之间、载体内部与外部之间形成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提高载体凝聚力,提高载体内企业抗风险能力。

5结论

科技企业孵化转化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科技服务平台,它为企业构建了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为一体的创新发展空间,提供各种生活、娱乐等基本服务配套设施,提供企业从初创到壮大发展的全程管理咨询服务、技术咨询服务、融资服务、检测服务、人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服务、网络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其目的旨在加速企业成长,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孵化转化载体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形态的楼宇和空间,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政策性的制度框架,该制度框架集聚了各种科技服务资源、企业成长性环境与文化,形成了企业快速成长的渠道。因此,在建设孵化转化载体过程中,不应该局限于其物理空间限制,而应该突出其内涵与功能,重点构建合理有效的资源整合制度、政策保障措施和强有力的政策执行办法,并形成载体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钟卫东,孙大海.我国企业加速器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产业,2007(12):56-59.

[2]何科方,钟书华.国内“企业加速器”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0):152-155.

[3]傅梅烂,秦辉,王义嘉.科技型中小企业各成长阶段的生命体特征[J].商业研究,2005(9):34-36.

[4]程郁,王胜光.从“孵化器”到“加速器”[J].中国科技论坛,2009(3):76-81.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第7篇

该系统的构建有助于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全方位动态评价,对企业的融资申请做出更全面的评判,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对于高成长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银行还可以将融资拓展到企业发展的多个阶段,实现连续资金支持,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人员、知识,作为企业的财务、战略顾问,深入渗透到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活动中,实现“融资”向“融智”的转化。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促进企业发展,也有利于银行将获利能力从建立在资金基础上拓展为建立在“资金、 资源、智才”上,提高银行的发展潜力。

1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

本研究将评价目标层次化,构建关于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的递阶层次评价系统。

该系统共分为两大部分: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和评审体系。评价体系各项指标体现了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的客观评价,评审体系各项指标则体现了主观评价。

1.1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研究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充分考虑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统一、外部间接推动因素和内部直接决定因素相协调的方法,从成长的时空立体角度设置多个测试点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状况和潜力进行评价[3]。

1.1.1指标遴选和设计

本研究结合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特点和国内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部门高管、投资公司高管、科技型小微企业高管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影响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的众多因素里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性影响最为显著的四大因素:战略管理能力、研发创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社会支持能力。具体而言,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层: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为目标层;战略管理能力、研发创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社会支持能力为准则层(4个一级指标);通过对准则层关键因素的详细分析,进一步确定具体的指标层(30个二级指标)(见表1)。

战略管理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未来进行战略规划、主持和实施的能力,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和收益规模,决定了企业面对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的环境,是否能够实现长远利益与发展。 根据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选取了企业家学历、 海外经历、工作经历、社会联系、信用记录、管理团队学历比重、海外经历比重、股权激励,企业内部控制等9个指标,来评价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

研发创新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研究开发、 技术创新的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 本研究选取了研发人员比重、股权激励,研发经费比重,三年研发经费增长率,员工学历比重,核心技术先进水平,核心产品专利状况等7个指标进行评价。

价值创造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为企业、股东、员工等相关利益主体创造经济效益、提高发展潜力的能力,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目的和存在的基础。本研究选取了核心产品市场地位、净资产收益率、核心产品净利率、三年核心产品收入增长率、三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增长率、三年资产总额增长率、三年净利润增长率、核心员工劳动生产率、自主品牌等9个指标进行评价。

社会支持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提供的各种经济支持和制度支持,是企业持续成长的间接推动因素。本研究选取了企业所处地区、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处发展园区、行业景气指数、行业发展前景等5个指标进行评价。

1.1.2指标的无量纲化

在30个评价指标的测度过程中,因为各指标值量纲不同,必须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于定量指标, 本研究采用改进后的功效系数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方法如下:设样本科技型小微企业第i个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为xmini和xmaxi,因为本研究选择的指标均为正指标(数值越大表示越好),因此指标的评估值得分(改进的功效系数)如式(1)所示:

其中:F为第i个指标的得分,最低60分,最高100分。考虑到科技型小微企业一些指标的实际情况、政策的相关规定以及评估的便利性,本研究对这些指标的无量纲化进行了分段处理。比如研发人员比重,如果处于[30%,100%],直接得分100分,因为30% 的比重在科技型企业中已经相当高了;处于[0%,10%],直接得分60分,因为10%的比重只是达到了政府政策对科技型企业的基本要求;处于(10%,30%),则利用式(1)的功效系数法计算实际得分。

对于定性指标,本研究通过由银行、投资公司、科技型小微企业高管和高校学者等组成的专家会议进行量化。在相关资料和调查问卷基础上,把定性指标的标准由高到低分别划分为ABCDE、ABCD、ABC和AB等档次,同时规定每个标准对应的要求,确定等级参数。 其映射关系分别为[A,B,C,D,E]→ [100,90,80,70,60],[A,B,C,D]→ [100,80,70, 60],[A,B,C]→[100,80,60],[A,B]→[100,60]。 对于某些特殊指标,则以符合选项的数量多少作为得分标准,比如企业家工作经历,符合ABCDE中任何两项及以上得分100分,符合其中任何一项则得分80分。此外本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加分项目,比如企业家工作经历中,如果有高层管理岗位经历加20分,有中层管理岗位经历加10分。具体赋值方法见表1[4-9]。

1.2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权重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准则层对目标层以及指标层对准则层的影响权重。首先,通过专家会议法对各层指标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其相对重要性,采用SATTY1-9标度法(见表2)构造判断矩阵A;然后,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各层面判断矩阵的行几何均值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即可得到指标权重向量W ;最后,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和一致性比率CR,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若一致性比率CR≤0.1,则可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很高,行几何均值归一化向量即为指标权重向量, 否则需重新构造判断矩阵[10-12]。

注:1小微企业:具体划分标准见《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财政部2011年6月联合印发。2企业家:从事科技型小微企业经营管理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企业所有者。3管理团队:科技型小微企业部门经理及以上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集合体。4核心技术:科技型小微企业所独有的、难以模仿的、高价值的技术资源,具有独特性和关键性。5核心员工:在科技型小微企业中工作一年及以上的员工。6核心产品:承载核心技术的产品和服务,计算方便起见,本项目是指主营产品或主营业务。7自主品牌:由科技型小微企业自主开发,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归企业所有的品牌。8数据来源与计算依据:会计数据均以会计报表为计算依据;其他统计数据来源于同年度国家或省市经济年鉴、金融年鉴、统计年鉴。

下面以一级指标权重的赋予为例进行说明。一级指标含义如表3所示,分别以W1、W2、W3、W4代表战略管理能力、研发创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社会支持能力的判断值,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如表4所示。

据此构造判断矩阵A如下:

由判断矩阵A,根据式(2)可求得Y1=3.2011,Y2=1.5651,Y3=0.7186,Y4=0.2778。

因此各指标的权重Ri根据式(3)可计算出分别为:0.555 5,0.271 6,0.124 7,0.048 2。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求解方法如公式(4)所示:

求解出的特征根如表5所示。

根据表6可求出随机一致性比率:

一致性程度很高,权重系数可接受。

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均以同样方式进行确定,并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评价体系的最终合成权重见表7。

2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评审体系

2.1成长性评审指标体系的构建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评审体系主要体现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的主观评价,构建方法与评价体系相同,分为四个层次:企业家、管理团队、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共设置38个评审项目(见表8)。 其赋值方法为:符合、基本符合和不符合分别对应100分、80分和60分。

2.2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权重

在权重赋予中,对于四个层次,我们采用与评价体系相同的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对于评审项目,我们采用专家会议法,首先将每一层次的评审项目依据其重要性将其分为两大类,然后对这两大类加以比较,赋予不同的权重,而同类中各评审项目权重相等,且权重总和为100%。评审体系各项目权重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其最终合成权重见表9。

3评价模型

本研究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性的评价最终以得分的高低进行体现,得分计算方法如式(8)所示:

S为最终得分,i为评价体系的第i项指标,Si为第i项指标的得分,Ri为第i项指标的权重。j为评审体系的第j项指标,Sj为第j项指标的得分,R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S在60分到80分(不含80分)之间, 企业成长性不理想,银行贷款面临风险较大;得分S在80分(包含80分)以上,企业成长性较好,银行可以考虑长期合作。

4总结

传统企业转型面对的悖论与矛盾 第8篇

必须要踏准互联网时代的节拍

企业就是时代的。所谓“时代性”是指,只有赶上了时代的节拍,企业才可能做起来。所以,在企业的字典里没有“成功”这两个字。有人说,“台风来了,猪都会飞”就是这个意思。海尔能有今天的一点成绩,就是踏准了传统时代的节拍,但现在能不能踏准互联网时代的节拍,还是个未知数。

有一次,国外一家媒体采访我,问我如何看百年企业。我说,所有百年企业都是多次自杀重生、涅槃的结果。所以,企业要做到百年很难。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时代就像这条河,每天在不断变化,用昨天成功的办法做今天的事肯定不行。

《桃花扇》结尾中的《哀江南》也有一句类似表达,“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在互联网时代,“楼塌”得非常密集。柯达,百年老企业,美国文化的象征,塌了;摩托罗拉的全球第一很快就被诺基亚取代,而诺基亚还没有坐稳第一的宝座,就被苹果取而代之。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踏准时代的节拍。踏准时代节拍不是指有时代的技术,尽管技术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这个时代的观念。

而互联网时代主要的特征有三点:

1.零距离。

过去,厂家销售好不好,广告很重要。

有一次我跟中央电视台台长开玩笑说,你们赚钱太容易了,播一次广告,可能我们一辆奥迪就没有了。但是,现在所有用户都可以直接和厂家联系,网上所有产品都可以知道,所有价格都可以比较。简言之,就是德鲁克的判断,“互联网消除了距离”。消费者能够很便利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这使得个性化定制的价值日益凸显,而大规模制造的“零区别”就行不通了。

2.分布式。

资源不是集中在某处,而是全球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它颠覆了法约尔的内部职能再平衡主张。因为,你不需要内部平衡,而是要全球平衡。

3.去中心化。

每个人都说我是中心,谁都可以发布意见成为“主播”,每个人都是中心。它颠覆了科层制。去中心化的实质就是去领导。员工掌握的信息不比你少,为什么一定要听你的?海尔把中层都要去掉。查尔斯·汉迪有个比喻,“中间层好比是一群烤熟的鹅”,因为没有神经,不能把市场的情况反映进来。

美国人保罗·纽恩斯、拉里·唐斯写的《大爆炸式创新》指出,现在的创新,不像过去,是在原来基础上的继续递进式的演进,而是彻底的破坏性创新,彻底的颠覆性创新,也即“大爆炸式创新”,它有三大特征:

第一,无可遵循的战略。现在用的战略过去找不到,必须自己创新。

第二,无法控制的增长。过去的增长是,今年增长10%,明年争取增长12%,现在是倍速增长,也即“荷塘效应”——荷叶在池塘里面每天增长一倍。去年,马云到海尔来,他对说我现在根本不去想“增长”了;当时,网上交易额已经到了一万亿元,而全球实体店能够做到一万亿元的只有沃尔玛。马云说,增长是倍速的增长,非常非常快。为什么?这个网太大了,涵盖全球。过去没有办法做到,为什么?因为你的覆盖太少了。

第三,无法阻挡的发展。不仅是这一块业务,整个业务的发展都可以非常非常大。

此外,两位作者还指出,如果你抓住了一次颠覆性创新的机会,必须赶快找下一次,否则你自己会被颠覆。

试错:战略、组织与薪酬

海尔的战略怎么变?从原来的科层制——上级下达命令、下级执行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人单合一。“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合一”也就是要内部员工和用户连接起来,给客户创造价值越大得到越多,创造越小得到越小;如果不能够创造价值,就应该离开。

美国人格哈拉杰达基在《系统思维》中提到,组织转换有三个模式:从无思想的机械模式到单一思想的生物模式,最终变成复杂的、多思想的文化模式。援引到企业,“无思想的机械模式”就是工业化初期;“单一思想的生物模式”的企业就是一个人,老总非常厉害,带领这个组织就没有问题;如果老总不行,组织也不行;现在是多思想的文化模式,所有人都有思想,给他一个机会、一个空间,都可以发展,不一定需要其他人指挥。

海尔的员工如果看到市场机会,可以不再听上面领导的,可以自己出来创业。只要你有用户,其他的资源也未必要在海尔内部,代工、设计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洽谈。现在用户都在网上,可以直接交互。我们的口号是“我的用户我创造,我的超值我分享”。

我们提出了“企业即人,人即企业”,意思是为所有人搭建一个创业平台,把海尔做小,小企业在市场上成长,变成大的企业。小企业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造,在迭代中实现引领。传统时代的产品开发是“瀑布式开发”,时间长,不可逆,出了问题相互推诿,研发指责采购,采购归咎制造,制造对销售不满。迭代开发是一边开发一边与用户交互,实际是一个用户参与的试错过程,正如硅谷有一句话,“如果你推出的第一代产品不能使你感到羞愧的话,那就是推出得太晚了。”

传统的“宽带岗级薪酬”最大的问题是与市场不挂钩。现在,海尔自己探索出了“二维点阵”,横轴是一般企业都采用的“企业价值”,如销售收入多少、利润多少、市场份额多少等等。纵轴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价值”、“网络价值”。顾客和用户是两回事:顾客与企业的关系止于交易完成;而用户从前端设计开始全程参与。用户的价值在于它的网络价值。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与网络规模平方成正比。网络规模主要有两点:一、网络节点;二、参与的用户数。节点越多,用户越多,网络价值越大。用户会不断记录他们的需求,我们要根据这些需求不断地去改进产品,和用户共同演进。

海尔把网络价值分为三个关键点:迭代、拐点和引领。“迭代”,就是要跟用户交互起来;“拐点”,即网络效应爆发点,进入此阶段后企业发展就势不可当;“引领”,引导用户跟你走,一定要成为原住民,成为赢者通吃的元赢家。

nlc202309040628

此外,我们把国际通用的360度评价体系也放弃了。当初,我就说这个恐怕不行,在中国文化里一定没用。现在,我们改为用户直接评价。例如,海尔物流给用户的承诺是“按约送达,超时免单”,力度非常大,使得企业自动高效运转起来。

创业团队的激励机制设计需要符合美国经济学家赫尔维茨提出的两个原则:参与约束、激励相容。所谓“参与约束”就是自己愿意干,而不是逼着他干;“激励相容”,个人所得和公司所得是相辅相成的,个人创造越多,公司得到越多,个人也得到越多。

机制一定要设计好,不要让员工和公司博弈,不要和上面博弈,让他自己和自己博弈。作为领导,千万不要和部下博弈,可以设计机制,和他博弈绝对博不过。庄子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虽有至知,万人谋之。”

海尔管理创新的目标是“三化”: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互联网时代的驱动力不再是传统经济时代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而是平台,一个快速配置资源的框架。当然,前提是能不能让所有人都得利,形成利益共同体。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有句话说得很好,如果一件事不能让所有人得利,这件事情就不会成功,成功也不会持久。企业平台化的目标是生态圈而不是一个管制圈。生态圈是什么?就像一个森林,树木每天都有死,但每天也有生,总体充满了生气。过去的企业是修剪过的花园,看起来很好看但没有个性。

员工原来是什么?是执行者,叫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现在应该人人是创客,是把个性化与数字化相结合的创业者,因为互联网可以集合很多资源。

所有的用户,都有他的个性。整齐划一的产品,那不行。美国人查克·马丁写的《决胜移动终端》指出,消费者现在是“在购物”,不是“去购物”,随时随地,在家里,车上,走在马路上,都可以购物。而且,如果体验不好,就能把他的感受变成新闻直播,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在互联网时代,康德“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教诲尤其值得倾听和践行。康德说,每个人不管是你自己还是他人,都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当成工具,因为人本身就是目的。员工、消费者、企业领导者、合作伙伴等等都是如此。因此,在我看来,跨文化的融合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你能够尊重人,不管哪个国家的人其实都一样,就好比人有吃西餐,有人吃中餐,但营养是它的本质。

悖论和矛盾

美国《连线》杂志创刊主编凯文·凯利来到海尔交流。他认为,现在海尔到了一个高峰,要转型需要先到谷底,再爬上来。但是,海尔有几万人,下到谷底,这些人怎么办?吃饭都没有办法;再爬上去时没有人去爬了。所以,我们是边破边立。

前面讲到的小微公司,就像森林里自己生长的植物,但也会越来越大。小公司的目标都是变成大公司,但大了就容易失去活力,这也是一个悖论。《创客》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现在不写书,在做无人机公司。我问他,无人机公司做大了之后组织怎么办?他说还是原来的传统组织,科层制的组织,还有什么别的组织可以仿照的?没有。我在美国专门和IBM的前总裁郭士纳交流,他说自己在IBM时非常想做组织的变革但始终不敢。为什么?二十多万人,万一变不好全都完了。

海尔希望变成一个创业平台,达到像《易经》乾卦所说的“群龙无首”,每一个员工在创业平台上变成一条龙,充分发挥他的能量,而整个企业也就充满了活力。《YC创业营:硅谷顶级创业孵化器如何改变世界》有句话很刺激,“硅谷,一个疯狂即正常的地方”。任何事情都可以质疑,可以创新,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

《易经》“否卦”爻辞有言“倾否,先否后喜”。主动颠覆、消除闭塞,这个过程中肯定有很多艰难,海尔探索了很多年,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全做成,但坚持下去一定会否极泰来。

科技型企业成长悖论 第9篇

成长性指的是企业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 是对企业成长状态的描述。企业的诸多状况可体现高成长性:企业所处产业及行业极具发展潜力, 产品在目标市场的认可度高, 研发成果数量逐年增加且成果转化很见成效、企业规模逐年扩大、效益不断增多。企业成长性的高低在反映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同时, 还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因此, 企业成长性是未来价值的较好体现, 企业管理者、投资者等相关利益方都需对其投入更多的关注。

国内外学者们对企业成长性的研究主要基于两种思路:一是建立成长阶段模型来研究企业的成长过程, 即通过研究企业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来说明企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应具备的条件和驱动因素;二是通过综合分析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各主要因素来研究企业的成长性。固然, 通过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特征研究成长性能够动态全面的了解企业的整个成长过程, 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活时间短且不同成长阶段的划分也不是非常明显, 因而, 本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的研究采用第二种思路。而且, 通过分析影响成长性的因素来研究成长性, 还能切实给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实践中带来操作指导。

二、成长性评价思路及指标体系

在选择企业成长性评价的主要因素时, 可发现学者们对其维度划分多样, 但大多集中于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几方面, 体现出学者们对成长性评价不仅关注企业量的增长还关注质的发展。本文同样从量和质双维度来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人们在提到企业成长迅速时, 第一反应通常就是企业规模增长快, 其体现的就是企业量的增长。企业成长是个动态发展过程, 受所处外部环境及自身内部条件的双重影响, 但外部利好状况仅是助燃剂而已, 发展成长的根本动因还在于企业内部能力和整体实力。本文选取扩张能力来衡量科技型中小企业量的增长;选取技术创新能力、融资能力、盈利能力来衡量质的增长。扩张能力分析可说明企业的未来生产经营实力和长远扩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可以通过判断企业的竞争优势揭示企业的长期成长性。融资能力分析可发现企业成长过程中所需资金的支持力度, 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才可保障企业的成长。盈利能力分析能够发现企业各产品种类、各种业务类型的盈利潜力, 利于企业据此分配资源, 提高资源收益产出率, 从根本上有效保证企业持续稳定成长。

学者们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仅依靠财务指标, 一种是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它们的原理是:利用企业过去经营业绩、资源整合等各项表现来预测未来成长可能空间。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显然是企业内外部繁杂因素的作用综合体, 仅仅依靠财务指标很难揭示, 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综合考虑才能将反映成长性的资源配置和利用能力的诸要素均囊括。不过, 这种综合评价指标设计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非财务指标通常需要通过连续实地考察才能取得, 实际操作难度较大;非财务指标往往包含的内容较复杂, 不同类型指标数据若想在同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共存还需要利用不同标准和计算方法的处理, 这些都给利用非财务指标评价企业成长性带来困难。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企业非财务因素会通过相互作用集中导致财务变化, 财务指标本身就是企业经营状况的客观反映, 它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就能揭示公司整体状况的改变。故此, 在财务指标设计得当的情况下, 同样可以综合衡量企业成长发展等基本面状况。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实际管理水平有限, 运用他们易于获取的财务指标数据更能有效的得到他们的理解认同, 并提升实际中他们对所在企业成长性的认识能力。本文在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时选用了技术创新能力、融资能力、扩张能力、盈利能力四方面的因素, 并选用财务指标来衡量。而每个因子的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当然也结合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如表1所示。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四维度评价因素分析

(一) 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 以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和归宿, 对所拥有的各种技术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对轻资产、高风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程度则是不言而喻: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升无形价值, 还可通过与产品或服务的融合提高其市场受众面, 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价值, 这样既可带来利润上的实惠还能在价格战频发时有更好的承受力, 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竞争对手不易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长期生存提供支撑。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是推动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创新能力水平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成长发展潜力起到决定性作用。

诸多学者在各自研究中证实了该观点。刘林 (2007) 认为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持续性成长起主导作用。胡经生、蔡慧 (2009) 以企业管理视角总结了包括自主创新能力在内的五个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关键要素。Graham.Beaver通过研究得出创新和战略管理能力作为关键因素, 共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创业到成功。李颖灏 (2007) 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本身就蕴含着企业创新体系的不断发展。张保胜以核心能力研究基础, 发现技术创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是基本驱动力。曹兴 (2009) 发现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 在其成长过程中起支配和核心地位的是技术创新能力, 且这种地位是绝对的。于新宇 (2010) 分别从创新能力及经济效益两维度解读了哪些因素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性有影响并构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模型。叶成 (2013) 在对170家中小板上市高科技企业的研究中, 验证了研发创新能力对企业成长性的作用, 对研发创新能力的测量选用的是研发投入率。张君慧 (2013) 利用拥有的非专利技术、是否具备科学的创新战略等非量化指标和研发技术人员占比、研发支出占比、科研创新产品利润率等量化指标综合评测创新能力。

但还需关注, 在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时, 不仅应关注研发费用、研发人员等研发投入, 还应关注研发成果。陈晓红 (2012) 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时, 发现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转化效率普遍偏低, 较低的技术创新转化效率使得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 成长性不一定高。王勇、雷家骕 (2010) 在对501家IT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也指出了重视技术创新的转化效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科技型中小企业越看重技术创新, 就越会在人员、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然而, 研发投入的增多仅能部分代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通过资源投入调整保证研发成果更是提升技术创新的表现。因此, 本研究采用:研发技术人员比、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研发成果数量来度量技术创新能力。

(二) 融资能力

资金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必不可少的, 原材料、人工、办公用具、水电等基础投入均需耗费资金, 至于厂房、土地等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是体现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可能无须大量资金便可启动, 但若想发展壮大, 对资金的需求也是很急迫, 这就显示了融资能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性。较好的融资能力可以给企业新产品或服务、新技术的研发提供保障, 可以解决企业缺少自有资金的困境, 为企业迅速发展提供依托。

Thorsten (2005) 通过对五十多个国家企业的研究, 发现中小企业的成长对于融资的依存度远胜于大型企业, 而融资依存度对欠发达国家企业影响程度也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依存度也一直居高不下, 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不例外。Coad (2007) 通过研究得出公司成长性与公司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及股本扩张能力具有相关性。王怡 (2007) 的研究重点也集中在融资能力对企业成长的重要影响上, 且通过2004年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38家企业进行了验证。姚世斌 (2010) 在关注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性构成因素时也提到了融资环境这一因素。前人的这些研究都有效论证了融资能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侍文庚 (2012) 在对浙江省82家高新技术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 高新技术企业结构资本、认知资本以及关系资本都对知识管理能力产生积极作用。王雅莉 (2013) 在对我国2010—2012年间中小板市场部分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 得到关乎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性的主要因素是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能力。崔璐 (2011) 通过对创业板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研, 发现资金运营能力能促进企业成长, 对其测量指标选用的是平均资产周转率、平均现金流/主营业务收入。

针对中小企业难于融资的问题, 社会各界也都在积极探索新形式新举措。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科技部制定出台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中关村探索出了一套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希望能帮助科技型企业借助知识产权质押、流转、交易等形式扩大债券及股权融资;科技租赁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社会各界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群策群力, 使得本研究在关注企业自身资本结构、现金流量等影响融资能力的内部因素时, 进一步考虑企业对新兴外部融资渠道的敏感程度。资本结构在反映债务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关系时, 也揭示了企业所占有资金的来源, 很显然, 可以表示企业的融资方式和各自融资金额。现金流量表是上市企业对外报出财务报告时必须有的, 可见对现金流量的关注很有必要, 又由于不同企业的现金存量不易比较, 本文采用的营业收入现金比率, 该比率可以表现出企业内部融资能力, 自然影响企业整体融资能力。故, 本研究采用:资本结构、现金流量、对融资渠道的了解应用程度来表示融资能力。

(三) 扩张能力

扩张能力指企业扩大生产、销售规模的能力。过去扩张能力不能完全预示将来, 但其本身就代表着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成长规模扩张的偏好。扩张能力是表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量的成长的重要能力, 它可以明显的体现企业规模的变化, 从规模上给企业外部人士带来企业成长的印象。何朝晖 (2009) 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做因子分析, 将规模扩张能力因子分为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员工总数增长率。齐经民 (2010) 通过对100家秦皇岛开发区中小企业调查数据利用方差极大法进行因子旋转, 得出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四因子:企业获利因子 (可用营业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毛利率表示) 、企业经营稳定因子、企业规模因子 (可用总资产对数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代表) 、企业资源利用因子。崔璐 (2011) 在选用平均净利润增长率、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对创业板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 发现可以利用财务增长来表示企业成长。张君慧 (2013) 在对13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调查时, 采用了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平均增长率和总资产平均增长率来测量增长能力。叶成 (2013) 在对170家中小板上市高科技企业的研究中, 验证了扩张能力对企业成长性的作用, 对扩张能力的测量选用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扩张能力指标是从动态视角描述企业竞争力, 由于企业的立足之本还在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能满足市场需求, 业绩增长主要还是销售收入推动。本研究采用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来反映企业扩张能力。收入增长率高, 说明企业产品或服务为其带来的收入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增长势头, 且势头还越来越强劲;整体市场需求大, 受欢迎程度高, 业务外扩能力佳, 市场占有份额趋势增大, 故而成长性越强。同时业绩的增长也伴随着企业资产总量的扩张, 因此在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总资产平均增长率的指标。

(四) 盈利能力

获取利润是企业存在的重要前提, 它能为企业扩大发展提供资金来源, 为企业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等提供重要支撑。其一, 盈利能力好, 不仅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再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还能成为其扩大再投资的重要合理缘由。其二, 良好的盈利能力也间接揭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很有市场前景, 企业所做的战略部署和资源分配较合理, 企业层面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可以加强企业内部人员 (管理者、员工等) 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成长的信心。

崔璐 (2011) 选取了创业板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样本, 经实证研究后发现盈利能力是推动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对其测量指标选用的是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张秀生 (2013) 调研了2011年以前上市的30家创业板信息技术产业公司, 在对其财务报表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在推动企业成长过程中意义重大。叶成 (2013) 在测量盈利能力时选择的指标为每股收益、权益净利率、息税前利润资产比, 并通过对170家中小板上市高科技企业的实证研究, 使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成长得到了验证。张君慧 (2013) 对盈利能力的评价利用的则为销售净利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成本费用利润率五指标。

销售利润率能够对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进行揭示, 是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来源, 通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能更准确的反映管理层通过自身经营赚取收益的水平。该指标数值与表示每单位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提供营业利润正向变动, 指标越高代表的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和它相仿的有, 用于表示现有资产所获取利润的资产报酬率同样也是数值越大代表的盈利能力愈佳。成本费用利润率表现了每单位成本所获利润, 类似于检验投入收益率, 也是同盈利能力正向变动。故选用销售净利率、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率来表示企业盈利能力。

四、结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具有阶段性, 从哪些方面较客观准确的评价其成长性一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 结合已有的理论分析,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 提出了从技术创新能力、融资能力、扩张能力及盈利能力四方面的评价体系, 并对四维度的指标进一步细化, 希望能对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正确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状况有一定的借鉴。今后还需对相关指标进一步补充, 并通过实证和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检验。

摘要:科学客观的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 提出了从技术创新能力、融资能力、扩张能力及盈利能力四维度的评价体系, 并对四方面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指标细化和解释。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评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因子,评价维度

参考文献

[1]姚世斌.基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成长性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0年05期:12-15.

[2]张秀生, 刘伟.创业板上市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3年15期:181-183.

[3]王雅莉.我国中小板上市企业的成长性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9:49-52.

[4]陈晓红, 马鸿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成长性影响-科技型企业不同于非科技型企业 [J].科学学研究, 2012年11期:1749-1760.

[5]朱彦杰.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及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3年13期:75-78.

上一篇:高师学校管理下一篇:主题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