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差异范文

2024-06-01

中英文差异范文(精选12篇)

中英文差异 第1篇

When discussing palindrome, we’d better to analyze its con-cept first, and then its application.Good application of palindromecan achieve unimaginable effect.

1 The Different Meaning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alindrome

Chinese palindrome has the other name that is called the anti-metabole and the chiasmus;it means the words are dispatched inge-niously when the words are the same;it utilizes the words’differ-ent structure relation and forms zigzagging language form:from thefirst to the last, from the last to the first.This is a kind of very skill-ful rhetorical figure.Utilizing the same vocabulary skillfully, causes word orders to go back and forms reciprocal words or sen-tences, and displays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wo kinds of things orthe reasons or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 of repelling each other;andstrengthen listeners and readers’understanding of objective thingsand experience.

In English“palindrome”is from Greek“palindromoist”.Theword means“running back again.”“A palindrome is a line, word, poem or longer item which reads the same backwards as it does for-wards.” (The Oxford Guide To Word Games) .Palindrome formedlong long ago.Thrace poet Sotades created the first palindromework with his own name in the third century B.C.In English theearly palindrome work came from John Taylor, he wrote”Nippingor Snipping of abuses” (1614) .

This line is the same backward, as it forward, and I will giveany man five shillings apiece for as many as they can make in Eng-lish

Lewd did I live, evil I did dwel..

Taylor used the word“dwel”in this work.“dwel”is the an-cient spelling of“dwell”.At that time, when writing palindromepeople pursued letter orders’“repeating itself in cycle”, that is tosay:palindrome—words, phrase, sentence or poems which areread the same—from beginning to end or from end to beginning.But then, palindrome meant“the letters are read the same back-wards as they do forwards”as a play palindrome then can be usedsometimes, but with less rhetorical value.

E.g.“civic, level, rotator”,

They are suitable to read forwards on backwards.They arebeautiful because they are symmetrical.There is not any rhetoricalvalue.In English the famous example of palindrome that is praisedis

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

It was said it was what Napoleon said.The sentence deservessymmetrical form and it accurately arrogant of Napoleon.But thiskind of sentence is as rare as phoenix feathers and unicorn’s horn.English words, which can be examples of palindrome, are actuallyfew, and similar sentences are difficult to find.In English we canfind palindrome which forms are more flexible.In Chinese we cantoo.

Palindrome is considered as playing with words.The same isin Chinese and English generally speaking.Because Chinese palin-drome regards Chinese characters as the unit, and Chinese charac-ters are with the independent meanings.English palindrome re-gards letters as units and in general letters are with no independentmeaning like words.The differences of palindrome in Chinese andEnglish forms have the following result:palindrome In Chinese ismore flexible than that in English.

2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alindrome

Tight palindrome has the other name of“reversing palindrome”that’s to say using the first sentence’s tail as the second sen-tence’s head.Wide palindrome is word order palindrome.

1) Tight palindrome

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ple:the second sentence is based on the first sentence.This is arare palindrome.But just for playing words here.

2) Wide palindrome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Without mygrandmother I could not have lived to this day, without me mygrandmother could barely live in her4 remaining years.)

From the above,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wide palin-drome will be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We can also divide Chi-nese palindrome more exactly.

3) Successive palindrome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One for all, all for one.)

4) Synthesize palindrome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There is poetry in the paintings, andthere are paintings in the poetry.)

There two sentences can’t be read the same backwards as itdoes forwards, but they are still beautiful because they are symmet-rical.

5) Transfer word palindrome

雷鸣夹着闪电, 闪电带着雷鸣. (The thunder was accompa-nied by flashes of lightning;the lighting, by peals of thunder.)

6) Increase and decrease word palindrome

坎坷的命运使他们命运坎坷. (Their harsh fate made theirlife full of frustrations.) ——徐辉:《长江漂流启示录》

can be divided into common palindrome, homonym palindrome, polysement palindrome, homophone palindrome, homograph palin-drome, assonance palindrome, transfer palindrome etc.

7) Common word palindrome

一切的一, 更生了.一的一切, 更生了. (The one that is all isborn again.The all that is one is born again.) ——郭沫若:《凤凰涅盘》.The fist sentence is pronoun palindrome;the second one isnoun palindrome.

8) Homonym palindrome

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 (The situation at the front was critical, but some people in the rear area were spending thrift in feast-ing.) ——摘自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吃紧”is two mor-phemes.“紧吃”is a compound phrase.The whole sentence ex-pressed that at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1937—1945) the front was serious;soldiers were bathed in blood of the war.

The second sentence criticizes that some Chinese peoplecan’t be strict with government’s policy, just for themselves’bene-fit.Just a few words are full of humor.

9) Polysement palindrome

也不知是老寿背了“时”, 还是“时”背了老寿. (Was Lon-gevity going against the tide or was it the other way round?)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背了时”means“be out of luck”, “时”means“tide”, “times”, “chance”.The whole phrase is a pun.Onemeaning is“be out of luck”, the other meaning is“not suitable totide”.So the sentence has very strong feeling.

10) Homophone palindrome

本来应当受到法律限制的权力, 掌握权力的人却把它当作可以自由行使权利. (The power that ought to be limited by law isregarded by those who wield power as their own right that they canabuse freely.) “权利”and“权力”are homophone words, and havedifferent meaning.That is typical homophone palindrome.

11) Homograph palindrome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摘自:山海关古庙正面一对联

cal couplet, it can be interpreted as:“海水潮, 朝朝潮, 朝潮朝潮落.浮云涨, 长长涨, 长涨长消.

12) Assonance palindrome

有些的士司机每逢载客都要“宰客”, 不能“宰客”变不载客.——摘自:《深圳特区报》“载”and“宰”are assonance words.

13) Transfer word palindrome

群众运动运动群众. (Mass movements move the mass-es.) ——古华:《芙蓉镇》.The first“群众” (mass) is an attribute;thesecond“群众” (masses) is an object.The fist“运动” (movement) issubject:the second“运动” (move) is a predicate.

2.1English palindrom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1) Palindrome word

E.g dad, deed, did, level, pop, radar, rotator

2) Palindrome sentence

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

3) Palindrome definition

That is a language game,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to guessa palindrome word.

Baby’s napkin (Answer:bib)

4) Palindrome riddle

That is palindrome word as the answer.There are few exam-ples.

Palindrome is just like one“round ring”, the head and tail arelinked up and as an article repeatedly.They all have building beau-tiful and have the wonderful music sense of hearing.Because it de-pends on the same or similar morpheme, the words or phrases arereversed.So palindrome sentence can save some conjunctions.

Palindrome is suitable to use some simple language to displayinterdependence or relation of things.So it can apply to variouskinds of style.

E.g.“Come now, really, the more money people have themore miserly they get, and the more miserly they are the more mon-ey they get.”

palindrome can combine the narration, lyric with deep philosophictheory together organically.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English palin-drome differs from that of Chinese palindrome.English palindromearranges different words order and phrase order.It takes the end ofthe former sentence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latter sentence.Its ba-sic form is:AB→BA

Fair is foul, and foul is fair.

A B→B A

Hover through the frog and filthy air.——Shakespeare:Mac-beth

2.2 English palindrome can be divided into various forms like Chinese palindrome:

1) Successive palindrome

Woe unto them that can evil good, and good evil;that put dark-ness for light for darkness that put bitter for sweet, and sweet forbitter.——Isa:5:20

We can read them backwards too.

2) Synthesize palindrome

Every man seeks peace by waging war, but no man seeks warby making peace.——Augustine

This kind of palindrome can not be read backwards, but isstill full of intricate balance and beauty.

3) Transfer word palindrome

Fools learn nothing from the wise, but wise men learn muchfrom fools.In the first sentence, we change“nothing”for“much”.

4) Increase and decrease word palindrome

Martyrs create faith, faith does not create martyrs.——Unamu-no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word like this, though destroys thebalance beauty of palindrome, on the other hand, it indicates thechanging beauty of the language.The great change is a accompa-nied by the small one, which sometimes makes language more suc-cinct and smooth and is used to meet the habit of composing Eng-lish.

Chinese palindrome can be divided into common word palindrome, homonym palindrome, polysemant palindrome ect.

5) Common word palindrome

This palindrome is widely used.What’s mine is yours, andwhat is yours is mine.——Shakespeare

6) Homonym palindrome

A bachelor is a man who is free to choose to be free。

7) Polysemant palindrome

People watch TV in America.In Russia TV watches people.

8) Homophone palindrome

We can make young people groan and grown people young.

9) Homograph palindrome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weather forecaster and awatch key?One watches the wind and the other winds the watches.

10) Assonance palindrome

He kisses the missus and she misses the kisses.

In Example three, the first“fast”is an adv..It means“quick-ly”.The second“fast”is an adj., it means“loyal”.In Examplefour, “is free to choose”means“自由选择对象”, “chooses to befree”means“决意不要对象”.“choose”and“free”both have dif-ferent double meaning.

All the examples used palindrome and pun.It’s very interest-ing rhetoric.English palindrome like Chinese palindrome has akind of special form beauty, pronunciation beauty and meaningbeauty.It is a very extensive figure of speech on application.Allkinds of styles including argument, narration, lyric and descriptionall can use palindrome.English palindrome changes from a singlestiff structure into a flexible type that taking the word or the phraseetc.as structure unit, which is a progress step.

3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alindrome

Palindrome can be used to produce graceful style or mannerof writing, entertainment and guess palindrome riddle, make com-mercial advertising and be secret signal of liaison and etc.

In modern Chinese context, the rhetoric functions of palin-drome are mainly to express one’s emotion and demonstrate one’sopinion, for example:

想眺望故乡的山冈, 我爬到了阿里山上, 只见茫茫云海, 云海茫茫。想寻觅故乡的小溪, 我沿着淡水河来到海滨, 只隔着汪洋一片, 一片汪洋。啊!阿里山, 我要用你去填大海, 让母亲见到孩子, 让孩子找到亲娘!——《人民日报》

The former sentence describes“云海茫茫”, “汪洋一片”, these express the son’s unspeakable homesickness, and the lastsentence express the mother and the son missing each other andtheir suffering of parting that cherish the memory boundlessly andhas boundless memory.

People usually employ the special rhetorical effect of palin-drome in English.For example, an American factory boss who pro-duces red root can put up an attracting advertisement read forwardsand backwards is the same in order to solicit customers.

RED ROOT PUT UP TO ORD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alindrome, so long as the one thatused properly not only can add much beauty to the language incommunication, but also create the opportunity for business.Soonperhaps palindrome may appear the new development tendency, it’s using in the future on function may be inestimable.

The existence of the palindrome does not deny its negativeside—playing with words and no great achievement and needn’tstudy either.But not all things once appearing in the world demon-strate their vitality, without exception.It needs a long time to devel-op a lot of function.Beside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of language and its figure of speech, Chinese palindrome exceptmanaging on all sorts of word order, develops into getting characterpattern application and shape from the application that is equal totoo.But most of them can’t break away from application of word or-der.And its application breaking away from word order is anotherkind of style.

4 Conclusion

We can now conclude that everyday language is thoroughlysuffused with palindrome and this use of language exists in lots offields.We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andEnglish palindrome, and the purpose is to contribution to further re-search on palindrome as well as to studies language communica-tions.

摘要:回文是修饰的奇葩, 以其特有的格式屹立于辞格之中.通过英语和汉语语言中出现频率极低的回文现象的观察, 阐明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中西回文辞格概念的发展差异.第二, 中西回文辞格分类的发展差异.第三, 中西回文辞格使用与应用的发展差异。

关键词:回文,差异,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曙光.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 1997.

[2]黄伯荣, 廖序.现代汉语[M].兰州:兰州出版社, 1985.

中英文演讲之差异 第2篇

中西方人在思想文化上有着众多不谋而合的地方,然而差异的存在是勿容置疑的。

一、结构布局

一般说来,英文演讲的结构比中文的要清晰。英文演讲往往开宗明义地提出主题,并且提得简单明了,紧接着喜欢用一些具体事实加以论述。一些观点常常在讲故事般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被听众接受了。不用说一些普通演讲,即便是非常正式的政治性演讲也会摆出许多事实,援引许多例证。例如里根总统的就职演说在开始简单得体地表示要尽最大努力不负众望的决心后,就运用实例,他回顾到华盛顿年代,从十三州到现在的五十州,从四百万人口到现在的两亿几千万人口,伟大的发明创造还有登月探索等。他没有枯燥无味地高呼口号以示决心,而是缅怀过去,对比当今,让事实说话,有信心让美国继续繁荣。相比而言,中文演讲所用的事例没有英文演讲用的多,而且主题的位置不像英文的那么固定。中文演讲的主题常会有许多修饰语和大篇想要振奋人心的宣传性的话。在英美人看来,把事实摆得早一点可以很快吸引听众,如果一开始就是一大堆的口号,听众的胃口还没开就够了。在论述过程中,英文讲稿往往论点简单,重视“让事实说话”。在结尾,英文讲稿常是对全篇的简要概括,重申主题,这时候的重申有着深化的作用,并且提出希望或留下令人深思的问题。中文讲稿的结尾有与英文相同之处,但可能有很多一连串的呼吁口号。以上结构布局上的主要差异与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文字习惯的不同都有关系,我在此并不是说哪个好,哪个不好。

二、遣词造句

一篇中文讲稿常会有许多成语、引语。听众则常会为演讲者引经据典而深感他知识渊博,惊讶他词藻华丽。在英美人的眼里,他们并不赞赏多用成语、谚语等,因为他们一方面觉得这些用多了成了陈词滥调,毫无新意,另一方面演讲者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话摆事实讲道理而要鹦鹉学舌似的借别人的话说自己的理呢?在造句上英文演讲善用比喻、联想。例如马丁·路德·金在他著名的演说中曾讲道:“当这个国家的创建者写下堂皇的宪法和独立宣言文句时,他们是在开一张期票,每个美国人都要继承。这张期票是不仅对白人而且包括黑人的所有

人的承诺,所有人都有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从宪法、宣言这样政治领域的东西联想到经济领域的期票,非常接近美国人民的生活。而且在听众的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期票的影子,有了画面的动感。这样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即使在演讲过后还能给人以回味。再如他又说:“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土小丘上,从前奴隶与地主的子孙们能够一起围坐在友爱的桌旁。”这时听众的脑海里不可能不出现一幅彩色的美好画面。多少天甚至多少年过去了,演讲的大部分内容都会被淡忘,尤其是口号之类忘得最快,唯独那些生动的画面包容着演讲的“灵魂”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达到持久的效果。

三、语气态度

中国一向崇尚谦虚的美德,所以有的演讲者往往自谦地说:“我没有什么口才”、“献丑了”之类的话,这在西方人看来觉得虚假多余:确实有演说能力为什么要讲没有口才?如果真是没有口才又何必再站出来献丑?所以价值道德观的不同,说话的语气态度也不一样。在中文演讲时常可以听到“我们应该”“我们一定要”“我们必须”之类的说法,这在英文中是越来越被冷落了。因为人们厌烦管教式的口吻,越是说“必须”“一定要”越会造成逆反心理。再者听众会怀疑演讲者没有真凭实据,只会空喊口号,缺乏可信度。所以在英文中即使是说服性的演讲都很少用“We should”“We must”„„

在这里有一点中英文基本相同,因为它很重要,所以在此也顺便一提,即称呼亲切,说话方式得当,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做为听众,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知识、经历、经验、价值观、感情等来理解演讲者的。为了避免疏远感,演讲者多用“朋友们”、“我们大家”之类,与听众站在一条线上。演讲者在思想上接触听众、相容听众进而影响听众,使听众无形中接受了演讲者的观点。

四、表情动作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演讲时都很注意声音洪亮,把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表情随着所讲内容的变化而自然地变化。(对于用母语演讲的人来说很容易理解句子的感情色彩,而用外语演讲的人恐怕就较难深刻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了。因而有的人用外语演讲时表情麻木甚至与内容不一致。如讲到悲痛的时候表情漠然,讲到幽默的地方表情迷惘。)演讲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还可以借助于非语言的方式,像刚才所说的表情,还有动作,甚至用图表、音乐等灵活的方式。这

样既帮助演讲人表达了思想,又让听众更容易接受。在这一方面英文演讲者可能用的多一些。当然这个方法不要滥用,否则会削弱主题,观众觉得像在看戏,忽视了演讲本身的内容。

简析中英文称谓语差异的文化根源 第3篇

【关键词】称谓语 差异 文化根源

一、中英文称谓语差异

1.中英文文化中“名”的不同使用惯例。中国人常常惊异于美国人直呼对方首名的现象。不管是亲朋好友之间,师生之间,还是上司同事之间,首名的使用都极其普遍。甚至于两个刚被介绍认识的人也会直呼对方首名。在中国,人们只有在爱人、朋友和同学之间才会互称其“名”(非全名),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称呼对方的“名”代表了他们具有更亲密的关系。如果同不那么亲密的人相处,人们更愿意称呼他人或被他人称呼全名。

2.中英文文化中亲属称谓的不同使用方式。中国人习惯于用亲属称谓代替他人普通的社交称谓。在中国,对没有亲缘关系的陌生人使用亲属称谓是非常普遍的。在中国人的思想中,这种亲属称谓可以简单有效地拉近双方的距离,制造友好的关系。然而在美国,亲属称谓只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

3.中英文文化中其他头衔的不同使用方法。在中国,人们喜欢用他人的职业来称呼对方,比如老师、教授、医生、护士等等;岗位和官阶也可以作为他人的称谓来使用,如主任、经理、老板、主席、厂长等等。但在英语文化中,只有少数职业可以作为他人的称谓,比如医生和教授,这样的职业头衔非常有限。

二、中英文称谓语差异的文化根源

中英文称呼语差异的文化根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第一,平等观念对孔子的阶级理论;第二,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第三,等同和权势关系也对称谓语的使用有着极大的影响。

1.平等观念对孔子的阶级理论。在英语文化中,人们一直着重强调的就是独立自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平行关系至关重要。他们呼吁平等高于权力。因此,他们拥护这种对称的人际关系,口号是:人们生来平等?——民主和个人解放是所有人的愿望。相比之下,中国社会却被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文化所影响。在超过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中,中国文化一直被孔子的教义“仁”、“礼”所统治,这也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

2.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中国人更具有集体主义精神,而西方人更具有个人主义精神,也加更利己主义(Gudykunst, 1994:43)。集体主义强调以社交单元为中心,比如家庭、组织或者社会,当个人利益和家庭利益起了冲突,个人利益必须为家庭利益让路。从中国人使用的称谓语中,我们也能发现集体主义的存在,比如姓氏永远居于名字的前面。在中国,即使没有任何家庭关系的人,也会被冠以亲属称谓。自我主义和利己主义来源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他们强调的是这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他从属的组织。称谓语的使用习惯,也扩展到社会中,让人们可以不用去仔细考虑一个人的地位和年龄,而轻松的给他们称谓。

3.中英文文化中的权势与等同关系。由布朗和吉尔曼研究得出的语用学理论?——权势与等同关系,作为语用学中的一条理论,用来描述社会中两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布朗和吉尔曼通过研究几种欧洲语言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方法,发现称谓语的选择由两种因素决定,那就是等同关系和权势关系。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条术语,“等同关系”不仅仅代表了平等和日常的人际关系,也代表了对建立平等关系,亲密,共同利益以及相互分享的渴望。不管它代表了什么,它的核心意義就是平等。而“权势关系”一词,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成就等密切相关。权势与等同关系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之中。然而,不同社会对这两种人际关系有不同的态度,也许在某一文化中等同关系比权势关系更重要,反之则亦然。换而言之,在一种文化中,人们可能对等同关系更敏感,而另一种文化中的人则对权势关系更敏感。

英语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接受等同关系导向的人际关系,强调个人主义和低权力距离,所以在这种文化中的人更享受这种平等和独立的社会人际关系。首名作为一种称谓语,以前多用于表现两人的亲密关系,现在则越来越多的用于普通的人际关系之中,即使是年龄和社会地位有差距的陌生人之间,首名都有广泛的使用。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孩子们用首名称呼长辈,这并不代表孩子们不尊重长辈,这只是体现了一种亲密和等同关系。

三、结语

简而言之,复杂对简单,特异性对通用性,是中英文称谓语的最基本区别。称谓语是组成口语交际的主要部分,它显示了独有的文化特征。为了能够成功进行跨文化交流,避免语用学的错误使用和交流时的错误传达,本文建议在中国的英文学习者要更注重自己的交流能力,尤其是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社会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Du Xuezeng.1999. A tentative Comparison of First Naming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English [A]. In Hu Wenzhong(ed).Aspectsof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Proceedings of China’s and Conference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7-219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浅论中英文新闻标题差异 第4篇

关键词:新闻标题,时态,词汇,修辞

有句话叫“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得势,则全文皆振。中英新闻标题有相同点,也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一、时态差异

从语法角度来看,英文标题主要为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而汉语标题则常用现在时,进行时、将来时和过去时。同时,作为新闻报道,英语标题的主语是不能够被省的,而汉语标题则可以;英汉标题中对于系动词或虚词的使用都较少,有时可以省略。如:

明天必将美好(将来时)

——中国社会变化的侧影

得了一个满分(过去时)

北有煤海(暗含一般现在时)

书记会见沂蒙山区老党员(现在时代替过去时)

中国正在顺利地解决接班的问题(进行时)

Husband and Wife Team Unlock New Gene Secrets

(一般现在时)夫妻联手解开新的基因奥秘

Women Are Becoming Experts at Home Repairs

(现在进行时)妇女正在成为家庭装修能手

U.S Analysts Find No Sign Bin Laden Had Nuclear Arms

(一般过去时)美分析人士未发现本·拉登拥有核武器的证据

U.S Will Not Curb Arms for Israel

(一般将来时)美国无意削减对以武器援助

二、词汇差异

A.英文标题中使用的名词较多:

在英文标题中,系动词或虚词通常是省掉的,因此,所剩的只是实词,特别是名词。而名词本身又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例如:

Biggest Festival Moon今年元宵月五十年来最大

Bailout for London Games英国动用应急基金办奥运Cross—Strait Group Wedding两岸新人举办集体婚礼

可以看出,以上标题里使用最多的还是名词,它可以充当着形容词或动词的作用。

B.中文标题用的动词较多:

开放 搞活 改革 致富(连用四个动词)

缓和 对话 希望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

有这样的“摇钱树”,为何不摇

三、修辞差异

A英语新闻标题比较注重事实,因此,用的修辞并不是特别多,常用的有头韵、借代、典故、重复等:

Why We Love to Hate Woman Bosses(对照)

Jazzy in Jeans,Sassy in Sweater(头韵):

穿上牛字库,活泼利索;套上毛线衫,潇洒俊俏

China’s New Ambassadors to Washington(借代:文中“新大使”指的是大熊猫)

To Arm or Not to Arm

——That Is the Question

(用典,套用哈姆莱特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英国警察)携带武器还是不携带武器是个问题

Silent Walk Speaks of Hope for Peace(拟人):人们默默行,心中思和平

Beautiful Minds(移位修辞,一般修饰人和具体事物的beautiful此处移用修饰抽象事物minds):美丽心灵

Gas Prices Going Up,Up,Up(重复):煤气价格一涨再涨

The Newest Data on DVDs数字光盘DVD新趋势

B汉语新闻标题中的修辞格

汉语标题很讲究文采和押韵;因此使用的排比、对照、双关、比拟、比喻、委婉语、重叠、借代、回环、警句、倒装、顶真、对偶等。如:

1. 借问尼庵何处有学童遥指校园中

编者呼吁:维护校园圣洁地位(衍化)

2.(主题)啤酒气足群众气消(重叠)

(副题)南昌啤酒罐头厂接受批评,提高啤酒质量

3.“检查生产”7天吃掉3000

请问电白县经委领导:“像话吗?”(质问)

4. 让外国车穿“中国鞋”(比拟)

5. 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警句、比喻、对仗)

6.(引题)某部把培养训练典型部队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主题)典型带部队部队促典型(回环,指词序颠倒反复排列)

7. 老挝不老,万象更新(双关,比拟)

8. 凤阳农民走州过府进异邦(对照)

往昔逃荒要饭走四方,如今劳务输出下西洋(对照)

9. 唯我“毒”尊

——哥伦比亚毒枭头子莱尔地(双关)

10. 喜看“牡丹”今天开(借代,题中的“牡丹”借来代指无锡产的一种“绿牡丹”牌名牌府绸)

11.(引题)自筹资金自寻场地自找活路自负盈亏自主用人(排比)

(主题)一批待业青年自办集体企业很有生气

四、总结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步伐的加快,人们在阅读报刊的时候主要是通过浏览标题来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或对文章进行取舍。因此,只有理解了中英文新闻标题之间的差异,才能在阅读的时候更好的理解文章,并快速的选择对自己而言有意义的新闻。这对于想要学习英语的人而言,对他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同时,对于想要学习汉语外国学习者而言,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现代汉语;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对新闻工作者,因为只有理解了中英文标题之间的差异,他们的翻译工作才能更顺利的进行。作为新闻标题的灵魂和眼睛,新闻标题除了准确、简洁之外,还需要使读者见题识文。因此,在选择标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要让人一目了然。例如:“2010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将达10%左右”(和讯新闻)。“Australia:Home to Polar Bears?”(澳大利亚出现北极熊?)。同时,新闻是当今传媒中最不容忽视的力量之一,而作为新闻眼睛的新闻标题就会显得尤为重要。英汉不同的语言背景和新闻传统使中英文新闻标题在时态、词汇、修辞等方面各有不同。正确的理解掌握这些异同,才能使我们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更快的捕捉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可以让他们更有利的进行中英文新闻标题的互译,使读者看到更具吸引力的标题,也有利于读者自身对外语新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刘其中.汉英新闻编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中英文的疑问句有什么差异 第5篇

你是加拿大人吗?

Are you Canadian?(Canadian作形容词)

Are you a Canadian?(Canadian作名词)

汽车站在哪里?

Where is the bus station?

你在哪里学英语?

Where do you learn English?(do you learn English 是一个一般疑问句,状语是修饰谓语的,状语都放在一个完整的句子后面)

你昨天晚上在哪里?

Wherewere you last night?(一般过去时)

你在做什么?

What are you doing?

你为什么学英语?

Why do you learn English?

你什么时候走?

Whenwill you go?

When are you going?

英语外刊中一个题目的语法结构分析,如下:

U.S. Conducts First Direct Military Strike Against Assad RegimeInSyria

主语:U.S.

谓语:Conducts

宾语:Strike

前置定语First,Direct ,Military分别修饰Strike

介词:Against

介词词组:Against Assad Regime和In Syria,其中In Syria作Regime的后置定语

作者|丹丹英语

中英本科教育模式差异研究 第6篇

[关键词] 本科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育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5-0058-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化,中国高校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学者前往国外高校研究学习。因此,对于不同学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并且帮助更多的中国留学生体会中英教学的模式差异,现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四个方面,分别对中英两国本科教育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 英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1 英国高等教育模式介绍

英国的高等教育培养机制与多数国家不同,英国高校一般有三个学期、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和夏季学期。三个学期各为13周、12周和6周。学生一年只有31周左右的时间在校学习,占了全年时间的五分之三,因此学生在英国学习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英国大学没有课间课堂的硬性规定,没有上课铃声和下课铃声。任课老师和学生都根据课表安排到相应的教室上课,时间依课表决定,也由任课教师自由把握。上课时间通常从上午9点起,下午时段到6点结束。

2 两校本科教学课程分配

两所高校本科的课程分配可以从课程属性设置的三方面比较: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分配比例;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分配比例;以及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分配比例。上海商学院作为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都很强的高校,其专业课和理论课、必修课的比例占到了绝大多数;而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和上海商学院最明显的区别是,其理论课的比例较少,并且在专业课和选修课的这两种课程分配上各有增加和减少。具体分配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二 课程体系

1 中国和英国本科教育内容的区别

中英两国本科教育的内容区别从本质上是由不同的课程体系所决定。课程体系的合理会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分配上。

(1)教材来源。与中国不同的是,英国本科以上教育没有国家法定教材。课件以及课程安排,都是由教授提出的方案所初步拟定,经学院内部讨论,最后由院系主管教师敲定。教授的专业课程内容大多是涉及自身研究的领域,一方面可以方便教学,减少备课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吸引优秀学生参加自己的讨论小组。这样的课程制定系统保证了课程体系的随机性与独立性。在同一学校不同时期的专业课内容就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很难像国内一样,构成脉络分明、条理清晰的课程体系。

(2) 课程设置。此外,在北安普顿大学的课程设置上,减少了非专业课程的教学量,课时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的学习,其余时间则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实践。这一点和上海商学院课程设置颇为不同,上海商学院设置了一定数目的非专业课程供学生学习,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机会,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发展。

英式教学体系的优点是:一方面对校方,便于结合自身的领域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对学生,也便于学生能够做自身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造;而这种体制下的缺点是专业课程统一度很低,课程覆盖面也比较窄,使知识的适用性有所降低。

而对于中式而言,优点是校方便于统一安排课程并给予管理,对学生适用性强,可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强大的理论基础;而缺点,则是使学生有较少的时间参与自身的研究,并且对科研思维发展帮助不足。

三 教学内容

1 课程安排

和中国相比,英国本科学制短,课程数量少,课程内容浅,但涵盖范围比较广。英国本科教学更注重理念和思想而不是复杂的计算和概念的背诵,也没有类似于国内的公共选修课,学生接触其他专业课程的机会就会少很多。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上海商学院专业课程深度较高,教师会把细微重要的知识在课堂上传授,遇到难的理论定理都要求能够推导和应用;然而在北安普顿大学,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范围很广,但深度则浅,对于理论只要求理解和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并把精力用在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上。

与本国普遍使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同的是,英国本科授课时会使用教师自己总结的课程课件,以及推荐的书籍。这些内容一般是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学生知识特点编写的。英国教材侧重解决问题独立的实际能力,重实用性;而国内的教材着力于构建知识体系,重理论性。换言之,英国的每门课程都能自成一体,所有必要的理念都会有所侧重地参杂其中,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课程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教材在知识脉络的构建上有着相当深厚的功底,目的在于让学生理清知识模块之间的关联。英国的授课教师大多会在课堂上推荐很多优秀的参考书籍,让学生能够在不理解的地方自行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

英国教育简单实用,课程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都是解决独立问题的分散模块;中国教育承上启下,详细具体,条理分明。

英式课堂教学优点是实用性强,知识都自成一体,很利于学习,而缺点是知识的模块间的漏洞较大,不便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宏观知识体系;中式的教学恰恰弥补了这些不足,它的优点是知识体系层次分明,一目了然,逻辑性很强,整体上有助于融会贯通,而相应的,它就会有一些概念侧重过多,学习吃力的缺点。

四 实践环节

1 实践要求

英国本科教学的实践部分包括作业、报告与论文等。英国本科课程对于作业的要求比较严格,所得成绩会计入总成绩。同时,作业抄袭是严格被禁止的,一旦被发现有抄袭现象,轻则有不及格处分,重则到更严重的处罚处理。报告论文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从格式到内容都有一定的规范。两所大学在这一环节的不同体现在:北安普顿大学的实践讨论环节占整个教学比重比较大,要求较严格 ,大多时间是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而相对于上海商学院来说,实践计入学时较少,并且更依赖于教师给定的格式和演示,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差,学生易产生依赖心理。

2 实习安排

在实习安排的方面,英国大学本科阶段没有统一的实习环节。学生需要自己去和公司及企业联系,寻找在读实习的机会,一般会集中在暑假期间进行。此外,在完成英国本科三年学业之后,学生可以选择再多读一年。这一年除了少量课堂教学外,很大一部分时间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贴近实际的项目,以锻炼自己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生毕业后拿到的文凭也与一般本科生不同。英国的实践实习占了学习的一半,这是由他们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本的理念决定的,使英国高校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比较强。

五 研究总结

1 研究结论

中英本科教育模式差异研究,是以上海商学院与北安普顿大学两所优秀的高等院校为例,分别从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中英两国本科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由于中英两国本科教育理念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两所高校的本科教育各有千秋。上海商学院的本科教育基础扎实,学生知识面比较宽,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英国大学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标是学以致用。因此北安普顿大学的教学模式更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国内大学来说,英国大学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安排也同样值得中国大学学习和借鉴。

2 论文不足

由于研究是鉴于自身经历,仅以中国的一所高校和英国的某所大学对比分析,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的要点包括:(1)在更广泛的本科教育案例中验证该差异模式研究的适应性。(2)怎样拉近中英本科教育差异的距离,使本科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俎云霄.中英高等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74.

[2]陈素燕,陶海飞.中英金融专业本科教育比较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23(1):85-88.

[3]董福贵.中英两国本科教育比较[J].教育探索,2011(12):3-4.

[4]单中惠.当代英国基础教育政策及其影响浅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2).

文化差异下商标的中英文互译 第7篇

关键词:商标,文化差异,翻译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品牌已经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最主要手段。商标是用来区别某一工业或商业企业的商品的标志。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Richard Hise T.曾说:“商标是一个名称、词语、标志、设计或者是上述的结合体;商标标明了商品的制造者和销售者, 使一种商品区别与市场上制造和销售的其他商品。”商标不仅是商品的“身份证”, 更是商品质量的象征。任何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好的商标无疑是必不可少的。面对这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一个被他们所广泛接受的译名显得同样非常的重要。影响商标翻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然而文化差异因素应当是最重要的一个。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 对商标的中英文互译进行了探讨。

二、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 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文化主要包括语言及非语言行为、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四个方面, 文化差异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始终,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不同于别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差异, 导致语言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辨证思维和逻辑思维上。中国人偏重辨证思维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中庸之道, 认为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 又有坏的一面。相反, 英语文化的逻辑思维强调非矛盾性和排中性, 即某一事物或好或坏, 或对或错, 无中间行。这些差别在语言上形成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行合。

2.价值和审美观念的差异。价值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必然导致文化出现差异, 也必然影响了语言交际。比如, 中华民族将“龙”视为自己的祖先, 故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中华民族的精神被比作“龙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思维概念中, “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 是神圣的象征。但在英语国家人的思维概念中, “龙”却是一种有翼的、会喷火的怪物, 是魔鬼和罪恶的象征。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是集体主义, 他们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因此中国人以和为贵, 非常重视特定集体的利益和价值。英美等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个人主义, 即以个人为本的人生哲学, 其主要内容就是相信个人价值, 高度重视个人自由, 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

3.文化禁忌差异。禁忌 (taboo) 是指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或忌讳人们做某件事或说某种话。禁忌可以细分为社交禁忌、饮食禁忌、送礼禁忌、宗教禁忌、颜色禁忌、数字与日期禁忌以及动植物禁忌等。比如, 在英语国家, 人们强调个人独立, 故谈论个人的隐私是人们最大的禁忌。宗教信仰、婚姻状况、个人收入和财产、年龄大小都属于个人隐私, 不应打听, 否则就是冒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的禁忌, 但几乎没有“隐私”这一概念。长辈或是上级询问晚辈或下级的婚姻状况、个人收入、年龄大小反而表示一种关爱。如果说与中国人交谈有禁忌的话, 那就是性。可见, 隐私的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相当大。

因此, 商标的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理所当然的要考虑各种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这就给我们在商标的翻译中设置了更多的障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商标翻译的特点及原则

1.商标翻译的特点。商标的翻译是由解码到编码的逆向转化过程, 融入了译者思想感情、知识水平、精神状态、文化修养、宗教信仰、生活环境等各种相关的语境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而且商标翻译符合符号学的翻译观, 即翻译是跨文化意义上的语言交际活动, 符号的意义要置于一定的语境下的整个交际过程中来考察。好的商标翻译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反之, 糟糕的商标翻译可以让企业损失惨重甚至不能上市。

商标的翻译同任何翻译一样, 涉及到语言规律、地域文化、民族风俗、美学特征、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在商标翻译中要全面考虑国内外消费者的社会文化特点和消费心理, 在宣传民族文化和产品的同时, 追求语言朴实、形象鲜明的商品形象。

2.商标翻译的原则。商品是销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因此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反应到语言中。面对激烈的竞争, 要译出音译俱佳且且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商标名, 译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冲破追求语言形式对等观念的束缚。

(1) 尊重民族心理差异, 确保译名达意。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由民族文化积淀而成的心理特征。例如:鹤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 预示着长寿和福气。但是在法国, 鹤却是厚颜无耻恶毒的女人的别称。因此, 我国著名的的酒品牌“松鹤”就不能直接译为Pine and Crane。又如海燕牌电视机, 在中国人眼中“海燕”象征着搏击风浪的勇者, 然而在西方国家的观念中Petre却有不祥之兆的含义, 因此若直译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 突出商品特点, 反应商品信息。译名必须符合商品本身的性质, 体现原文的定位概念。如:Procter&Gamble公司的原译名“宝碱”就不如现在的译名“宝洁”好, 后者充分体现了公司生产洗涤、护肤、口腔保健品等属性。如:Avon (雅芳) 、Vichy (薇姿) 、Maybelline (美宝莲) 等译名都是针对女性及其爱美心理, 选用“芳”、“姿”、“莲”等女性都比较喜爱的字眼。

(3) 语言朴实规范, 节奏简练明快。商标翻译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广大消费者通过译名“一劳永逸”地记住自己所代表的产品建立长久的销售网络。为此, 商标的译名必须语言朴实规范, 简单易记, 形象生动。例如;Head&Shoulder原译为“海伦仙度丝”, 译名过于冗长让人不知所云, 远远不如现在的译名“海飞丝”。全球最大的电脑生产商HewlettPackard, 最初大陆的译名为“休利特—帕卡德”, 后逐渐被港台的“惠普”所取代, 成为家喻户晓的商标。

四、中英文商标翻译的方法

1.音译法。音译法是指在翻译中英文商标时, 根据商标原文的的发音特点, 直接译出与译入语相同和相近的译文。其主要的优点是简单易行, 译文有异域情调。根据译名的特点又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1) 纯音译法。纯音译法即完全忠于商标原文, 用和译入语相同的发音的译出语来做等价替代。例如:

白酒“茅台”——Maotai, 茅台酒因其品质上乘早已驰名中外, 将其直译为Maotai仍然不失其本色;

运动品牌Nike——“耐克”, “耐”意指经久耐用, “克”指克服困难, 向消费者展示了商品的质量;

轮胎Goodrich——“固特立”, 译者将原来的人名直译为能表明产品经久耐用特点的名称, 非常新颖且极具吸引力;

诸如此类的商标还有“海尔”——Haier, Sony——索尼, Buick——别克。

(2) 谐音译法。谐音译法是在纯音译法的基础上对个别词语做稍许的改动, 这样不仅使得译名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更能体现商品的特征。例如:

瑞典家具品牌Ikea—“宜家”, 这个商标准确地表达了该品牌旗下产品的全部内涵, 同时也寓意该品牌的家具适宜每个家庭, 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香皂Safeguard——“舒肤佳”, “舒”给人以清凉舒服的感觉, “肤”则表明商品的用途, “佳”向顾客展示了商品的效果和质量;

2.意译法。

(1) 直接意译法。直接意译法是根据商标原文的意思直接翻译成与其相同或相近的译出语。这种方法具有能够很好的体现商标原文初衷的优点。大多数由普通词语、特殊词语或创造组合的词语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例如:护肤品“小护士”——Mininurse, “mini”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nurse”向消费者表达了本产品可以像“护士”一样的呵护你的皮肤。

电子产品Apple——“苹果”, 译名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水果, 虽然外表朴实却非常的爽口好吃, 备受消费者爱戴, 这也体现了苹果简约而不简单、面向大众的经营理念。

(2) 半意译法。在很多时候, 译出语无法找到相应的词语或直译的词语含有不良含义,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半意译法。例如:风扇品牌“红星”——Shining star, 红星在中国是褒义词, 象征着吉祥如意, 而在西方国家则意味着血腥和暴力, 因此若直译成Red star显得不妥, 翻译成Shining star则更为合适;

饮料Seven-Up——七喜。如若直译成“七上”则会无任何意义, 甚至还会使消费者联想到成语“七上八下”, 造成不良的影响。半意译成“七喜”就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仿佛给消费者带来很多的喜悦。

3.音意结合法。音意结合法就是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这种译法要求既能以音传行, 又能以意传神。使用该法翻译成功的典型之作当属Coca-cola——“可口可乐”, 既保持了原词的音节和响亮, 又使人一听便知道商标的用处。Goldion (金利来) 如果按照意思译为“金狮”, 前景不妙。因为“狮”的发音与粤语的“输”相似, “输”对商家而言是不吉利的。而“利来”就意味着财源滚滚。这样“金利来”这个译名就做到了音意兼顾, 转换文化信息了。

总之, 从以上的中英文商标翻译分析中, 可以看出商标名称翻译虽只是市场竞争战略中的一小部分, 但是却能直接影响到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而文化差异在商标翻译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 无形之中也给商标翻译制造了一种羁绊。倘若无视文化差异的存在将使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寸步难行, 甚至灭顶之灾, 当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因此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应了解商品销售目标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消费心理, 尊重其民族风俗习惯, 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商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 开辟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腾延江.商标英语中的文化失语现象[J].山东外语出版社.2004, 2:95-97

[2]史玉娟.从文化差异看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原则[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2:78.

[3]杜芳, 毛阿丽.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商场现代化.2009, 8.

[4]魏彩霞.浅谈国际贸易中商标的翻译[J].中国翻译:1997, 3:33-34.

[5]余富林, 王占斌, 岳福新等.商务英语翻译[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3.

[6]贺川生.商标英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1997.

[7]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分析中英文新闻翻译语篇结构差异 第8篇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外语学习者在进行新闻翻译时, 由于受到了长久以来母语的语篇组织规律与原则的影响, 经常会将母语语篇中的规律运用到目的与当中, 造成翻译不准确和疑问结构片偏差的现象。就新闻英语而言, 中英文新闻稿在英译过程中要因结构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改动, 这样才能最生动的将新闻中的意思传达出来。下面我们以新闻导语为例, 对中英文新闻翻译中的改动进行简要的探析。

二、调整或取舍要素

新闻要素是新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让人一目了然的接受信息的根本。新闻要素中, 人事、时间、事件、地点以及原因方式等都是重要的内容, 但是, 在一个新闻导语中, 并不是需要全部的新闻要素都出现, 而是选择重要的要素, 合理的组织语言, 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的事件全貌, 在新闻要素的处理上, 中英文新闻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说, 以下这则中文新闻导语:昨天下午, 长江太仓段7号浮标附近发现一条特大中华鲟, 但已经死亡。定稿导语:A Chinese sturgeon was found dead Saturday afternoon in the Yangtz River of Taicang, a small city in east China’s Jiangsu province.

在中文新闻导语中,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十分齐全。在这四个要素中, 事件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而其他三种要素则并不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 在进行翻译的时候, 往往在这些要素上进行的改动是比较大的, 如果将这三种要素进行了良好的处理, 则就会呈现出很好的新闻效果。在中英文新闻对这些要素的不同处理上, 可以清晰窥见导语语篇结构上存在的差异。

首先, 在时间上, 中文导语中就一笔带过, 十分简单, 在英文导语中也仅仅用“afternoon”交代了时间。

其次, 在地点上, 由于地点并不是新闻中的必备要素, 所以, 在英语新闻中则会尽量的简化。比如说中文新闻中的“长江太仓段7号浮标附近”, 翻译成英文新闻之后就变成了“in the Yangtz River of Taicang”, 因为即使将中文新闻中的地点全部交代清楚, 对于外国读者来说, 仍然仅仅只是一个地点, 并没有直接的感受, 所以事件发生在哪, 可以用概括的描述一带而过。

最后, 在人物上, 这篇新闻中的“人物”就是中华鲟, 在中华鲟作为知名的珍稀保护动物, 外国读者对于中华鲟是不陌生的, 所以, 在英文新闻中也可以直接将中华鲟表述出来, 而如果是一长串的人名和身份, 外国读者无法感同身受的理解的话, 则应当尽量的进行省略。

三、调整原导语结构

在中文新闻中, 主题经常在相关信息之后出现, 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将最重要的新闻部分凸显出来, 而中英文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 如果用中文新闻中的结构方式进行相关新闻信息的排列组合, 那么就会让新闻主题变得模糊, 所以在很多时候, 英译新闻需要调整原导语结构。

可以采用后置相关信息的方式, 将肢体首先交代出来, 再逐一的介绍信息, 比如说这则新闻:黑龙江检验检疫局近日公布对流通领域部分进口商品检查的结果。在检查的计算机等10大类进口商品中, 未加贴CCIB安全标志的高达33.5%, 并发现有加贴假冒标志的现象。这则新闻就是典型的将新闻主题放到了后面的结构, 但是在英译过程中, 为了便于外国读者理解, 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翻译:A spotcheck of ten categories of imported goods has revealed large proportion of imports lacking safety certification, according to Hei-longjiang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这样更加方便外国读者抓住主题, 理解内容。

四、明确信息

中华语言发展时间长, 博大精深, 在中文新闻中, 许多说法在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都比较困难, 十分抽象, 让外国读者难以理解。在这个时候, 我们可以用明确信息的方式进行解决, 将中文新闻中一些比较含蓄的内容直接表达出来。例如, 这则新闻:从这个月15号起, 南京就开始实行“阶梯式”水价的收费了, 您如果还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那恐怕就要多掏腰包了。在英文翻译中, 可以这样表达:Households in east China’s Nanjing city will have to pay more for water consumption soon, according to an announcement released by the city authorities last week.The price use, to be effective in September 15, is meant to call for people’s enhanced awareness of water conservation while responding to the rising cost of water supply.这样一来, 外国读者就可以清晰的接收到新闻的意思了。

五、结语

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无论我们付出什么样的努力, 都无法完全将这些文化形成的隔膜消除, 但是, 中英文新闻语篇结构上存在的差异, 是可以通过翻译人员不断的努力而尽可能的消除的。我们相信, 在未来的日子里, 只要翻译人员不断按照本文中提供的几种方式来进行翻译, 就一定能够翻译出越来越生动, 让外国读者接受的新闻作品。

摘要:本文就中英文新闻翻译的语篇结构差异进行了简要的解读, 并且简要的分析了这些差异生成的根本原因, 旨在更好地进行英语新闻的写作、翻译与阅读, 为我国的新闻翻译事业, 贡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关键词:中英文,新闻翻译,语篇结构,差异,原因

参考文献

[1]魏向清.语义分析与双语词典[Z].见张伯然.双语词典研究[M].商务印书馆, 1992.

[2]唐文卿.英汉词典中例证选择和翻译——写在《英汉大词典》修订之际[J].辞书研究, 2003 (4) .

中英文差异 第9篇

关键词:语用学,跨文化,差异,交流

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甚至不同民族的人们,他们都熟悉各自的文化和语言,相互间存在的差异在不同种族间划出鸿沟。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及语言的差异,以期避免交流中的误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哪些方面容易产生误用呢? 在研究领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Tannen在跨文化交际中提到,由于不同的文化,交流者有八种可能的说话方式差异。它们是“什么时候说,说什么,语速及停顿时间,听者表达的行为,语调和韵律,公式语言,间接语言,结构联合和意义联合。”Tannen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说话方式的差异既不属于非语言学,也不属于副语言学,而是语言的本质。因此分析跨文化语用学就是分析语言本身。

从1980年开始,我国开始关注中英文之间的语用差异,特别侧重于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与原语言者沟通过程中出现的语用失误。阎庄的试验是在1985年,79名年轻的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被试用于区分中文和英文的语用差异。这是我国在该领域的首个综合性的调查。测试的内容共包含20道选择题,每一个主题都有一段简单的场景描述,它包括说话人,他们的社会关系,地理位置和环境等等。每个主题包括许多常见的语用现象。他们用托马斯理论判断测试的结论。显示出中国学习者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语用失误。首先是不符合原语言者的语言习惯,错误地使用英语表达形式;第二,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形式,只是根据母语,使用中文的词义和结构来构造英语。

例如,A secretary (B)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country joint company,one day did a good job,the manager (A) was very satisfied with her,and said:A:Thanks a lot.That a great help.B: Never mind.

在这里B想表达“这没什么。”“你太客气了。”之类的话,但是她用了英语“Never mind.”,在英语中“Never mind.”用来表达某人不介意道歉者的错,这是一个惯用词组。B明显使用了不正确的短语,导致了语言错误。

阎庄在《汉英语用文化》中提到“中国学生在交流中产生的社交语用错误是因为不了解彼此间的文化背景差异,因此影响了语言形式的选择。这与说话人的地位,语域和对话题的熟悉程度有关。”

例如,对于祝贺的回答,用英语我们说:“Thank you.”,用汉语总是说:“您过奖了。”“惭愧惭愧。”之类的。

Oatey认为中西方在交流中的文化和语言差异涉及八个方面的内容,“称谓、问候、开始话题、安排、拜访、采访、告别和使用谢谢”。Oatey指出,陌生人应该从一开始就根据环境找到合适的话题。他们不能唐突地问这些问题:Where are you from?/ Are you from America?/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Where is your husband (or wife)?/ How many children have you got?/ How much do you earn?/ How can I improve my English? 很多的话题都可以同时为西方人和中国人所接受,如个人爱好,假期,天气,本地的或国内的新闻事件、职业、电影或书籍。但许多西方人认为以下话题属于私人信息,所以应该小心选择。

例如,西方人认为询问年龄是不礼貌的,特别是对女性而言。我们应该避免直接询问: How old are you?西方人往往会拒绝回答或间接回答。例如,A: How old are you? B: I am a very wise person.另外,西方人认为薪水是一个完全隐私的话题,那么你最好不要问: How much do you earn? 西方人谈论家庭通常通过这种方式:Is your family a large one?/ Are there many in your family? 这些询问听起来更加灵活,回答者可以谈谈父母,兄弟姐妹,如果已婚,也可以谈论配偶或孩子。我们看到这两个问题: Is your husband (or wife) with you?/ How many children have you got?单身或离婚的人会感到尴尬。

中英文差异 第10篇

语言是一种人类文化和社会的产品,任何一种语言都以其文化为基础,所以要理解一种语言必须先了解其文化。文化是游离于物质之外但又凝结在物质之中,能够被传承的一个国家( 地区) 或民族的地理、历史、生活方式、 行为规范、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文化的集中体现为———习语( idiom) ,是指字面意义不同于实际意义的词组或句子,是语言最为精华的部分( 张春柏,2003) 。英国专栏作家约翰 ·欧·伦敦曾说过: 没有习语就没有生动的思想交流( Without the idiom there can be no vivid communication. ) ,那么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习语翻译的文化因素

习语的含义甚广。狭义上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或句子,其含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广义上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 张春柏,2003) 。它是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已约定俗成,是地道的本土语。

翻译,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外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许建平,2003) 。每一种语言都是所属的民族、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及此历史阶段过程中积累出来的文化结晶,即语言与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因此,翻译时要理解原作所包括的内容———使用词语、风格和态度,并且在译语中忠实原作的内容,保持原作风格和态度,如实地传达原文的思想,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篡改原作,而是一个再创作过程。

在翻译工作中,要理解两种语言中蕴藏的文化背景, 找出两种语言的异同,对具有不同特征的两种语言所表达的原文和译文的词汇、修辞、逻辑、语法等进行对比研究, 准确地了解原作,用准确的译语来表达。虽然,同一件事情用不同语言都可以表达,但因文化背景不同,理解也不一样。比如: 白色在西方人眼里象征纯洁,所以用作婚纱之色,而中国文化里,白色在传统上却与丧事有关。所以, 要想准确通顺地表达,必须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尽管译者没有必要逐句翻译每一个词语,但必须理解原文的每一个词语。所以文化背景在习语翻译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词语和语句的形式及表达方式。

1.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行为的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文化心理

文化心理是指一定的民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稳固的心理定式。不同国家的文化会导致不同的文化心理,虽然是无形的,但民族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的心理、情感、行为和语言,从而给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活动带来了障碍( 包惠南,2003) 。翻译时,若过度归化也会使译文缺乏甚至散失原文的文化背景,读者也会觉得阅读中的故事发生在自己国家。

3. 思维方式

思维与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它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和角度( 贾玉新,1997) 。不同国籍( 地域)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方式、角度不同,其思维方式也不同。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译者及其所进行的翻译工作必须认识和体现此点。

4.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是指某一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土地、河流、湖泊、山脉、气候、矿藏及动植物资源等,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住行、饮食、衣着、呼吸等( 李小园,2008) 。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中西两种文化截然不同。在地理环境上,中国几乎没有内海,辽阔的内陆远离海洋,属于半封闭的大河大陆性质。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社会逐步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农耕型社会,并倾向于固守耕地,较少流动,整个民族特性倾向于“保守”。西方则相反,欧洲大陆实际上被黑海、地中海、波罗的海等内海所分割,古罗马、古希腊属于海洋———商业文明社会,因而欧洲人适于流动生活,并具有向外开拓的精神。

5. 风俗习惯

风俗是指集体或个人的礼节、习性、传统风尚,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通常,人们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为“风”; 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的不同,称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

二、从中西文化差异看习语翻译方法

1. 直译法

直译法,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习语的语言格式,包括句子结构、用词、比喻手段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 司显柱等,2012) 。直译法能够保留原文独特的意义和语言形式,同时向译文读者介绍了源语文化,并丰富了译入语及其文化。

如“crocodile tears”直译成“鳄鱼的眼泪”,保留了原文 “鳄鱼”和“眼泪”的文化意象,起初,读到这个词时许多中国人或许不会把它和虚伪的意思挂钩,久而久之,时间证明中国人接受了这个译法。“一国两制”直译为“one coun- try,two systems”保留了中国特色。又如将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译为: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提到它时又有多少人不会想到它是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笔下的名言呢!

2. 意译法

意译法,主要是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原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译文流畅即可( 赵海燕等,2012) 。如He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如果直译为“跟狼在一起,就会学会狼叫”,中国读者很难联想到它的比喻义,这时译者就需要提炼原习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并舍弃原文的意象,将其译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再如Justice has long arms,如将其译为“正义有长胳膊”,很多时候大家难以理解,这时在汉语中找到与原习语对等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直接进行翻译,这样读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比较亲切,是地道的本国语,但这种译法不能保留译文中的意象,有点美中不足。

3. 套译法

中英文化的差异导致语言表达上的悬殊,使得许多习语无法使用归化或者异化译法进行翻译,勉强使用的话, 只会产生意义扭曲和风格不符等问题,令读者无法理解和接受。这种情况下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在不影响原文信息传递和语义表达的基础上,套用译语中固有的表达模式,如习语、口号、诗歌等进行翻译( 孟琳等,2001) 。如将teach fish to swim译为“教鱼游泳”,可能很多人会不得其义,但在理解译文后就会知道它与我们所知道的“班门弄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又如Some prefer turnips and others pears,译成“有人喜欢萝卜,有人喜欢梨”没有“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更能为中国读者接受。再如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译为“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就是一个很好的舍弃译文字面意义而译出其精髓的例子。

汉译英时套译法同样适用。比如“打开天窗说亮话” 可以译为“frankly speaking”,“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译为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又如可以将“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套译为“You cannot take back what you have said. ”这样译入语读者就会很容易理解并掌握译语的深层含义,为日后的应用注入活力。

4. 略译法

略译法,是指将涉及特定文化内容的部分略去,只译出对译文读者来说意义明确的部分( 张春柏,2003) 。比如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若译为“Of the thirty-six strata-gems,the best is to quit”,英美读者未必能领略其含义,而且还会分散其对实质问题的注意力,甚至纠结于“thirty- six”这个数字上,因为他们不一定知道我国古代兵法中的 “三十六计”。实际上,说这句话时许多人主要还是表达实在不行就尽快脱身,所以也可译出其核心意义: The best stratagem is to quit,略去前半句的“三十六计”。又如在翻译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时,就可以略去作定语用的物主代词it,将其译为“活到老,学到老”。

5. 补译法

补译法,是指为帮助读者理解可能因直译而难以理解的译文,在直译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原文所隐含的文化信息( 张春柏,2003) 。例如若用汉语拼音直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习语中“诸葛亮”的文化形象,英美读者很难领略其中的韵味,因为 “Zhuge Liang”这个名字对他们来说是毫无意义。因此,如将此句译成“Even three common cobblers can surpass Zhuge Liang”,仅传达了字面意思,而完全没有译出其核心意义。因为,“诸葛亮” 不仅仅只是一个人名,而是智慧的象征。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适当的增加解释性的补译,译成“Even three common cobblers can surpass Zhuge Liang,the Mastermind. ”效果明显增加。

另外,在It's the old story of the stitch in time中,句中stitch in time是英语谚语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一针及时顶九针) 的省略说法,但译入语读者不一定了解其背景, 所以翻译时需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以使句意完整。

6. 直译加注法

许多习语含有比喻和象征意义或反映当地人特有的文化心理,为了便于理解,一般要在直译后附加解释性注释,即直译加注法( 张震久等,2009) 。如“It was Friday and soon they'd go out and get drunk. ”星期五[Friday]为英国的发薪日,如不解释,读者就不会明白英国人为什么要在这一天上街大吃大喝。

若我们要翻译“杀鸡给猴看”这个习语,我们可以先形象地说To kill the chicken to frighten the monkey,然后再加注解释说明It means: to punish somebody as a warning to others。又如在In the opera,she played the male role o Judge Bao,the just and impartial judge in Chinese history中 “包公”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人物,只有加以解释才能让读者读的明白。

结语

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比起掌握两种语言、了解两种文化更为重要,因为习语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也就是说,习语翻译离不开文化背景,否则将失去两种语言交流的价值。

总之,习语翻译是个相当艰难的过程。一条习语往往可以有多种不同译法,译者可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及具体语境决定使用何种译法。各种译法之间也不具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切忌将任何一种译法绝对化。有时更需要糅合数种翻译方法进行综合处理,灵活应用。

摘要:习语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特征的集中反映。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习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和文化意象,通常有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两层含义。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它们源于不同的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文化心理等,翻译时要灵活使用不同方法,如直译、略译、套译、意译、直译意译兼用或直译加注等方法。

浅议中英姓名文化的差异 第11篇

关键词:姓名;姓;文化特色

姓名作为一个人的代号和标志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每个人从孩提时就把父母为自己所取的名字与自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姓名还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几乎没有一天不和姓名打交道。其次,对姓名的称呼还带有许多感情色彩,有尊称、昵称、爱称,这些都是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凝聚。因此,不同的文化对姓氏习俗都有不同的传承。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英姓氏习俗的差异。

一、中国

我们首先分析分析中国的姓名文化特点,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的姓名文化,曾是中华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主要环扣之一,在政治、文化及社会活动诸领域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姓”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的姓名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名字担负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父母的情趣爱好。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就给孩子取名“鹏飞”,父母喜欢冬天的红梅,便为女儿起名“丹梅”。

2.名字中包含着消灾免病、逢凶化吉、弥补命运缺憾的意义。如给孩子取名“去病”、“长生”等。

3.生活的地域和时代以及出生时的重量也会反映在名字当中。据调查,北京人喜欢用“荣”,上海人喜欢用“宝”、“妹”等。“九斤”、“六斤”等是其出生时的重量,也是一些地方命名的习俗。解放初有人叫“建国”,改革开放年代有人叫“开放”。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又有人起了洋名叫“珍妮”、“莉莎”等,这些名字都带有时代的痕迹。

4.伦理、道德以及宗族观念在中国人的名字中也有所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这一特点在姓名中有充分体现。“德”、“仁”、“忠”、“孝”等字眼在名中的出现,对高尚人格的景慕而与其同名、同字,根据族谱中按辈序规定好的辈分取名等等都是传统文化思想在名字上的体现。

二、英语国家

英语姓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其结构为:教名+中间名+姓。首名或教名一般是父母或牧师取的,中名多是以父母亲朋的某个名为己名,这样可以表明孩子与父母亲朋的关系,所以孩子是可以以父母亲朋的名字为己名的,如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的全名是Charles Robert Darwin(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达尔文的父亲名叫罗伯特,叔叔名叫查理斯,所以取名为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目的就是希望达尔文能够继承父亲和叔叔的事业。和中国敬慕英雄人物而与圣贤或名人同名一样,英语国家的人们也有用圣贤的名字取名的习惯,这反映了人们崇拜英雄的社会心理。不少人直接以名人的姓为名,如Washington(美国第一任总统)这本来是姓,但后来为了表示对他的热爱和尊敬,也就广泛用作名字了。除此之外,英语个人名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六种情况1.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2.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作为教名。3.教名的不同异体。4.采用(小名)昵称。5.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如倒序,合并。6.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英语民族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John,David,Daniel,Michael,常见的女子名为:Jane,Mary,Elizabeth,Ann,Sarah,Catherine,

在英语国家里,人们还会用一些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的名字或祖父母的名字给孩子起名,这样做是为了向政治人物或他们的祖父母表达敬意。这一点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是不允许的,中国的传统社会等级分明,上辈亲属的名字、官员的名字对普通中国人来说是“讳”。

三、共同点

取名应该男女有别,并且要悦耳动听,能够引起听者美好的联想,这是取名的原则。因此,英汉人名都具性别特征,男性名字通常体现阳刚威武之气,气字轩昂之态。如中国人喜欢用志坚、治国等词为名。英语中则多用Andrew(安德鲁)源于希腊语,意为勇敢直率;Peter(彼得)源于希腊语,意为岩石,是坚忍不拔的象征。女性名字则蕴含秀美靓丽之貌,文雅高尚之德。如中国人喜欢用静娴、丽娟等词为名;英语中则是用Hellene(海伦)源于希腊语,意为迷人的,Susan(苏珊)源于希伯莱语,表示优雅、亲切的意思。当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男取女名或女取男名的现象都不少,但是无论如何,取名时都应兼顾到音美、义美。

四、结束语

中英存货核算之差异分析 第12篇

一、账户设置的差异

我国《基础会计》中与存货 (以库存商品为例) 核算相关的账户有:“物资采购 (或在途物资) ”账户、“库存商品”账户、“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其中“物资采购”与“库存商品”属于资产类账户, “主营业务成本”属于损益类账户。而英国F3 (ACCA考试中的Finance Accounting) 中存货核算涉及的账户有:Purchases account, Income and expense account以及Inventory account账户。Purchases account属于费用类账户而不是资产类账户, Income and expense account属于损益类账户, 而Inventory account属于资产类账户。

在账户设置上, 两者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一方面是采购账户的性质在《基础会计》中属于资产类, 而在F3中却属于费用类, 期末要结转至损益类账户Income and expense account中。另一方面是两者虽都将存货划归于资产类账户, 但在《基础会计》中是借方登记存货的增加, 贷方登记存货的减少, 期末余额在借方, 而F3中存货平时并不进行任何登记, 只是在期末时才进行登记与结转, 期末存货的成本由期末存货的数量与单价决定, 数量可以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与账面永续盘存的方法来获得, 而单价则可以采用FIFO或AVCO的方法来确定, 然后再将其结转记入Income and expense account账户的贷方, 正是以上这两方面的差别导致了存货核算方法的差异。

二、具体核算方法的差异

《基础会计》对存货的登记方法分为永续盘存制与实地盘存制两种,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平时都要在账户中进行登记, 只不过是永续盘存制平时既登记增加, 又登记减少, 而实地盘存制平时只登记增加, 不登记减少, 减少的金额通过“倒挤”的办法获得, 到期末再将发出存货的成本结转记入“营业成本”账户, 最终列示于损益表中。

F3则平时并不在“存货”账户中进行任何登记, 既不登记增加 (存货增加记入Purchase account账户) , 也不登记减少, 而只是到期末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并进行计价后才在账户中登记期末余额, 同时结转记入损益账户Income and expense account, 然后将本期期末余额结转到下期变为下期的期初余额。发出存货的成本则通过损益账户进行加减计算以后获得, 并分别以Opening inventory, Purchases, Closing inventory列示于损益表中。

《基础会计》中存货的核算程序为:当购进存货时, 借记“物资采购 (或在途物资) ”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相关科目;存货入库时, 借记“库存商品”科目, 贷记“物资采购 (或在途物资) ”等相关科目;存货发出时,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贷记“库存商品”科目。主营业务成本是通过计算得出的, 如果采用的是永续盘存制, 平时就可计算得出;如果采用的是实地盘存制, 则只能到期末时通过“倒挤”的办法计算得出。

而F3中存货的核算程序却有很大的不同:当购进存货时, 借记Purchases account科目, 贷记Cash account科目。存货入库、出库时, 存货账户并不进行任何登记, 只有到期末对存货进行盘点时, 才进行登记, 分录为:借记Inventory account (Closing inventory value) 科目, 贷记Income and expense account科目, 同时, 将上一期的期末存货, 也就是本期期初存货的金额结转到Income and expense account账户, 分录为:借记Income and expense account科目, 贷记Inventory account (Value of opening inventory) 科目。另外, 在期末时, 还要将Purchases account科目的余额也结转计入Income and expense account, 分录为:借记Income and expense account科目, 贷记Purchases account科目。

下面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 具体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

例:A企业本期购买了存货2 000, 上一期的期末存货为1 000, 本期的期末存货为500, 则相应的会计分录见下页表。假定金额单位均为记账本位币。

三、小结

两国存货核算差异较大。《基础会计》是通过先计算, 后记入“营业成本”科目来核算发出存货成本的, 存货采购记入“存货”科目 (资产类) , 在损益表中合并反映, 即只有一个“营业成本”项目来反映已售存货的成本。如果采用的是永续盘存制, 发出存货的成本就是本期实际发出存货的成本, 不包括存货由于被盗或毁损而造成的损失。如果期末存货的账面数量与实地盘点的数量存在差异, 则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处理, 属于计量差错的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应由相关责任人赔偿的部分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属于自然灾害等非常损失的, 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F3则是将存货采购记入Purchases account科目 (费用类科目) , 存货的期末余额记入Inventory account科目, 再在账户中进行加减计算来获得发出存货成本的, 这种方法得出的发出存货成本是通过“倒挤”的办法得到的, 所以发出存货的成本不仅包括实际发出的存货成本, 还包括被盗或毁损的存货成本。要想得到发出存货的真实成本数据, 就必须剔除被盗或毁损的存货成本:如不能获得保险赔款, 借记Expenses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科目, 贷记Cost of sales科目;如能获得保险赔款, 则借记Insurance claim account (Receivable account) 科目, 贷记Cost of sales科目, 然后再将各项目在损益表中分项列示。

但是如果采用的是实地盘存制, 《基础会计》中的营业成本数字恰好就等于F3损益表中Cost of goods sold的数字, 即为Opening inventory加上Purchases再减去Closing inventory, 也就是说, 发出存货的成本都等于期初存货成本加上本期购买再减去期末存货成本, 所以两者进入损益表的数字是相同的, 对本期利润的影响也是相同的。由此可见, 两种不同的核算方法最终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漳泽电力下一篇:社交网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