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大学毕业生

2024-05-11

聋人大学毕业生(精选8篇)

聋人大学毕业生 第1篇

1 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现状

1.1 对社会职业的适应

聋人大学毕业生从大学生活进入到社会生活是他们要面对的最大问题,且聋人大学毕业生对职场的适应过程是非常艰辛的一个历程。一般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并适应自己的工作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此对于一名聋人大学毕业生来说,适应职场是更加困难的事情,不仅体现在聋人先天的听觉丧失,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缺少信心及企业管理者对他们的不公平的歧视和怀疑。现实生活中,聋人大学毕业生会因为听觉的原因遭受很多挫折,但是这些挫折能够进一步加快他们适应社会职场的步伐,对此后职业发展的进步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职业适应是聋人大学毕业生必须要重视的一点,也是他们必须勇敢面对的问题。

1.2 对现实社会生活的适应

聋人大学毕业生在生活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听觉上的障碍及他们面对社会的勇气和自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与周围人的交流。聋人大学毕业生最关键的就是要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包括看书、写信,这些都能够很好地加强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这些生活乐趣能够有效帮助他们与他人沟通,以找到更多的话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虽然聋人大学毕业生在听觉上有障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应通过不断与周围人的交谈,加强生活兴趣和乐趣的培养,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1.3 对心理和心态的社会适应

聋人大学毕业生最难克服的问题是他们必须面对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但是能否对聋人大学毕业生造成适应社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此的心理和态度。如果聋人大学毕业生面对别人的质疑和嘲笑自暴自弃,就会使其丧失适应生活的勇气。相反,如果能勇敢面对社会的嘲讽和质疑,聋人大学毕业生则会受到更大的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敢前行。除此之外,聋人大学毕业生还应面对心理问题,包括对突发情况从容应对的心理、对综合事务管理的沉着冷静心理。聋人大学毕业生在适应社会时,不仅要做到物质层面的适应,还应做到心理情况的适应,聋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也应该更强。因此,在聋人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他们对个人心理和心态的调整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2 对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有利的意见和建议

2.1 加强基础教育培训

基础教育是学生最基础的教育,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与聋人交流,久而久之,聋人大学毕业生也就得不到与他人沟通的机会,也就不能尽快地去适应社会。因此,对聋人的基础教育要多面化,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还应加强他们获取信息、与人交流的能力,让他们逐步爱上与人沟通,更喜欢融入社会,从而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2.2 优化学校的教学方式

学校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聋人大学毕业生的发展方向以及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在对聋人学生进行教育时,应采用高端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他们了解知识和交流沟通。不仅如此,学校为了使聋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还应单独设立聋人学生学院,让所有的聋人学生在一起学习,统一教学,既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帮助聋人大学毕业生相互进行交流,团结合作,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这也就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2.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聋人群体是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群体,政府应建立并加强社会对接,建立聋人群体的保障体系,让聋人大学毕业生生活在一个健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下,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更好地去适应社会。通过建立聋人大学毕业生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可能减少社会其他人对聋人大学毕业生的孤立,缩小聋人大学毕业生与普通大学毕业生之间的差距,促进聋人大学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环境、科学和立法方面给聋人大学毕业生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其更快适应社会。

3 结语

聋人大学毕业生是聋人群体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非常优秀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其他方面会比普通人有更多的优点,这也是聋人大学毕业生在适应社会的主要优势之一。不管是聋人大学毕业生对社会职业的适应、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还是对自己心态和心理的调整,聋人大学毕业生在现实社会适应中都需要更多的帮助。在了解聋人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现状的同时,对他们提出几点可行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适应现代社会提供一点帮助。

综上所述,聋人大学毕业生在适应社会的道路上会经历许多坎坷和挫折,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社会应形成一种关心帮助聋人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的社会风气,以帮助他们适应社会。

摘要:残疾人是我国很大的社会群体,也是现代社会必须关注的群体。在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中,聋人大学毕业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残疾人群。因此,国家对聋人大学毕业生有更多制度和生活上的政策保障。但是,聋人大学毕业生必须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去适应现如今的社会形态。对聋人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对其现状的了解给聋人大学毕业生提出几点社会适应问题上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对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的研究,促进社会对聋人大学毕业生的关怀,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研究

参考文献

[1]成彦.聋人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2]刘艳虹,彭莎莎,李茜,等.聋人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职业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01):87-88.

[3]刘艳虹.聋人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职业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01):112-113.

[4]王晓娣.谈如何有效培养聋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新课程学习(下),2012,(09):59-60.

[5]赵泓.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6]李亚红,王有忠.社会适应问题研究述评[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03):113-114.

[7]陈海林,许昆仑.关于聋人社会适应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J].毕节学院学报,2012,(12):47-48.

[8]徐洪震.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群体优势——对聋人现状及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7):94-95.

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解析及对策 第2篇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聋人大学生由于其身体上的缺陷,在就业中,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很多用人企业不愿意招收聋人大学生。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当突出,聋人大学生不能有效就业,就会造成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影响到聋人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这种情况要引起了高校,家长及社会的极大关注。

一、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1.聋人大学生就业形势

聋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存在的就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聋人大学生签约率很低。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乐观,即使是正常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依然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聋人大学生就业更是困难。另外,一些企业宁愿招收一些低学历的人,也不远招收聋人大学生,这种情况就导致聋人大学生就业率是相当低的。第二,就业稳定性差。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聋人大学生不仅存在就业难度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就业稳定性差的问题,有50%左右的聋人大学生在就业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已经离职,这种状况是较为普遍的。第三,聋人大学生就业后薪酬待遇比价低。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即使聋人大学生就业后,他们的工资薪酬待遇也是很低的。不管是那种企业,他们给聋人大学生的工资都是单位最低的。这主要是因为,现在企业更看重的是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和效益,而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人才才能得到丰厚的薪酬待遇,但聋人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在短期内,他们很难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领导及同事沟通也存在问题,这样,他们的工作能力就不是很高,他们的专业能力的发挥也受到影响,因此,他们获得的薪酬待遇也普遍较低。第四,就业岗位层次低。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高职院校培养的聋人大学生,他们在就业后多从事的是最低岗位的工作。聋人大学生在毕业后,多是到一些私营企业中就业,到了私人企业。他们多是从事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基本都是最基础的岗位。他们往往被安置在最基础的岗位上,长期不会改变,企业不会为他们规划职业生涯,也不会为他们提供晋升的机会,他们多是被遗忘于某一角落了,从事最底层的工作。

2.聋人大学生就业制约因素

影响聋人大学生就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第一,聋人大学生身体上的缺陷。由于聋人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他们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在进入到工作岗位后,他们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工作创意,工作设想,即使有才华会也会被埋没掉。另外,他们不能用语言与同事和领导交流,这样,就容易成为被孤立的人群,在被遗忘的角落里,聋人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发展,他们的工作效能不能得到提升。第二,聋人大学生就业期望较高。聋人大学生虽然能够认识到自身的身体方面的缺陷,但他们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应该有较好的发展前途,在择业的过程中,他们会对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有较高的期望,这种期望是不现实的。他们渴望获得与正常人同等的工资待遇,这样,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就会到处碰壁,导致就业困难的问题。第三,聋人大学生综合素养不高。其实现代企业更需要的是综合素养高的人才。虽然聋人大学生具有某方面的专业技能,但他们的综合素养不高。他们智力水平不及常人,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认知能力都不是很强,他们的视野狭窄,知识面狭窄,抗击挫折勇气不足,又较为自卑,这些都造成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受到领导重视,不会受到同事欢迎,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二、解决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学校要为聋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要保障聋人大学生能够有效就业,学校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服务。首先,要培养学生手语交际能力。在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需要配置手语翻译人员为学生提供手语培训活动,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手语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手语能力。另外,要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和指导服务,要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使聋人大学生能够了解就业情况,了解自己的职业方向,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学校还需要能够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开辟第二课堂,使聋人大学生能够与健听大学生融入在一起,不断提升聋人学生的交际能力,认知水平。在聋人大学生进入到单位实习后,学校也需要配置教师跟进,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升他们的岗位适应能力。

2.鼓励聋人大学生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选择,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率,推动大学生有效就业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在聋人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聋人学生的特点,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自主创业培训活动,通过实训方式,提升聋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比如,现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状态良好,学校就可以培养学生开网店的能力,开网店不需要进行语言沟通,恰好是很适合聋人学生。

3.政府要支持残疾人就业

作为政府,要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某种类型的企业要能够接纳残疾人就业,并保障一定的就业比例,要通过政策扶植,支持聋人大学生就业。现在,很多企业歧视聋人大学生,他们不愿意接受聋人大学生,这就制约了聋人学生有效就业,国家要通过政策手段,强制性地要求某些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支持聋人学生就业工作。另外,国家要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企业内残疾人的工作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坚决依照相关政策执法,通过这种方式,保障聋人学生在就业后能够稳定下来,获得有效的发展。国家还可以成立残疾人就业协会,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条件,定期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自身职业素养,培养残疾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展自己,在企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平,王作铁. 以就业为导向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 2014(07).

[2] 李国敏. 我国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 科技风. 2012(19).

作者简介:李业华,硕士,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国特殊群体职业教育及就 业状况研究,课题编号:XJK014BJC006.

聋人大学生理财心理的个案分析 第3篇

案例1:

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二年级聋生小胡, 可能是因为家境比较好或是父母对他有求必应的原因, 自从考入大学, 平时花销几乎没有节制, 心中毫无节省二字, 有多少就花多少。据了解, 该生曾在不足半月的日子里竟然花费高达800多元, 每天上网成瘾 (玩网络游戏魔兽等) 、吃饭时看到什么就点什么、其他小东西随便乱买, 衣服一般都是家里提前帮他买好, 再加上娱乐、通讯等开支, 每月的开支至少千元。

分析:

乍一听小胡的事例, 很是吃惊, 他花钱很没尺寸, 不知道怎样去计划开支, 可谓是寅吃卯粮 (喻指提前花完储蓄和用完积存) , 支出极不合理。聋人大学生应以此为戒, 应养成计划开支的好习惯, 量入为出。千万不可盲目攀比他人消费, 不能花钱没有节制, 不能捉襟见肘。最好的方法是养成记账的好习惯, 把自己每月的费用分成若干份, 如:1、日常吃饭开支;2、衣物和个人用品开支;3、看病花销;4、储蓄结余等, 分开使用。同时还要每月的月底检查各份支出是否合理, 不足的要调整补足, 不合理的支出要压缩减少。

案例2:

某高校大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聋人学生张某, 因家庭条件较好, 加上是因小时候发烧打针致聋, 父母一直抱有愧疚感, 对她是有求必应。张某一直以来性格很任性, 而且做事情没主见, 看到同学有什么自己也想买什么。一次, 因专业学习需要, 任课教师安排同学们借一台数码相机 (老师专门强调因是短暂性需要, 不必专门购买) , 但老师说过之后, 该聋生让听人同学帮她打电话要求家里寄钱买相机, 同学和该生父亲多方反复劝说:现在刚刚买了笔记本电脑, 相机先不要买, 等以后有足够钱买质量好的相机。劝说暂时压制了她的欲望, 没过多久, 恰逢五一节打折, 因为看到少数同学有了自己的相机, 又或许是虚荣心作怪, 该聋生坚持要买好相机, 终于家里父母在孩子的顽固坚持下无奈地替她买了相机。

分析:

张某例子恰好说明了某些聋人因为虚荣心、面子, 而将原本没必要买的东西给买下了, 从而有了一大笔没必要的开销, 也说明了一部分聋人不懂得如何节省, 不懂得去体味父母的良苦用心, 不知道去合理计划开支。

案例3:

某聋人高等教育学校学生李某在学校附近的小吃街一个饭馆做服务员, 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去帮忙, 主要是传菜、倒水、清理桌面, 加上该餐馆每天都有很多聋人去就餐, 还可以和他们交流, 这样下来, 每月可得到200元工资 (午餐晚餐免费) , 既有了工作经验又赚了外快。

分析:

兼职也是一种理财经历。据美国某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 约有过半的大学生有较稳定的兼职工作, 曾经或打算兼职的同学超过了90%。有人说, 兼职是一项不需要预付任何资本的纯增值方式, 而且几乎没有什么风险性。找一份合适的校外兼职, 会进一步扩充自己的财务本金, 这种理财“增值”方式, 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聋人大学生更应该如此, 尽管现在找工作比较难, 但还是可以去尝试一下, 像在学校附近餐馆里做服务员等。

李同学的事例说明聋人“兼职”理财同样很重要, 既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打工赚钱之不易, 能去换位思考父母工作的艰辛, 懂得如何节省开销, 如何减轻父母供应自己上学的压力。知道怎样去合理支配个人开销, 也会让他们提前感受社会生活, 会让自己反思工作的辛苦和找工作的不易, 会促使自己加倍努力去学习更多知识, 以求毕业后会找到好的并适合自己的工作。

作为21世纪的聋人大学生不仅仅要拥有“智商”, 还更应具备一定的“财”商, 在大学时代养成好的理财习惯, 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精打细算, 毕竟听力障碍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 毕业找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大学时期的花销几乎全是父母提供的, 所以更应该注意合理分配, 去节省自己的每一分钱。

总之, 聋人大学生们,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要想真正融入主流社会, 一定要细致入微的去考虑自己的未来, 要在大学时代为自己制定一份合理有效的理财计划, 以求更好的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更好的生存, 更好的生活。

摘要:如何理财一直是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更应该懂得如何去理财, 大学时代应是理财的起步阶段, 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一种理财的习惯, 这不仅仅是针对健听的大学生, 也很适用于听力残损的聋人大学生。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聋人大学生招生规模和数量的扩大, 聋人大学生的日常理财问题也慢慢成为聋教育者们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理财,心理,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品文, 李冠莹.大学生, 你理财了没?[M].大学报, 2007-12

[2]陈少毅.从聋到龙[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9

[3]张宁生.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当代聋人大学生就业的SWOT分析 第4篇

一聋人大学生就业的自身优势分析

(一)聋人大学生相对于普通大学生的优势

1专业优势

聋人通过手势语言和别人进行交流,靠视觉器官的直观形式获得信息,所以,视觉敏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手指灵活、动手能力强,而我国集中招收聋人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手工、园艺、装潢、服装设计、电脑动画等方面,这些专业都是利用聋人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优势,有利于聋人发挥自己的潜能。事实也证明,聋人在这些专业里学习有一定的优势。

2心理优势

在我们专注于某一件事时,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主要是声音,由于聋人可以自然排除外部的声音干扰,因而可以更专心、更执著地学习和工作。

3情感优势

聋人大学生的高中入学率低于正常人,通过一路过关斩将,他们知道能够考上大学是多么不容易,因此,从情感上更珍惜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都不怎么景气的时代,聋人大学生对职业期待低于普通大学生,而职业热情和职业忠诚度高于普通大学生。

(二)聋人大学生相对于其他聋人的优势

1学历

和普通聋人相比,聋人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经过专门训练,不仅掌握一定的技能,而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适应的工作范围广,对新工作适应快,更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2情感

在求学过程中,由于认识、经济或个人等原因,不断地有聋人辍学,能够进入大学的都是聋人中的佼佼者,这使聋人大学生比普通聋人更自信,更有成就感。

3见识

在城市生活的经历、大学的人文陶冶、丰富的文娱活动、系统的知识传授,都为聋人大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供了普通聋人所难得到的机会。

二聋人大学生就业的自身劣势分析

(一)聋人大学生相对于普通大学生的劣势

1言语沟通

言语沟通的劣势首先表现在不是所有的人都了解手语,因而难以理解聋人的意图;其次,手语是用形象的手势比拟具体的事物或特点,大部分的内容带有很强的形象性、直观性,难以表达抽象概念,句子成份也有很多省略,手语交流的质量、深度以及广度不如口语。再次,虽然聋人大学生可以熟练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但是那种交流属于笔头交流,速度慢,容易产生疲倦,而且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直观性,思维和感情难以同步,而且交流的时间、地点都有所限制。第四,聋人大学生由于中小学一直在聋校,与健听人交流较少,影响了他们的交流能力。

2文化底蕴

我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观念也相对陈旧。聋人教育一度被认为是扫盲教育,主要是培养自立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聋人的文化水平和健听人就有很大差距。进入高校以后,由于信息输入量的限制以及忙于专业学习,“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靠自学,大多数聋生由于自学能力较差,到大学毕业时,和健听人的文化差距就更大了”[1]。

3抽象思维

研究表明,在归类(把所有可以归到一起的东西放在一起)和顺序排列(按大小和重量排序)任务中,“掌握一些语言的聋童始终优于语言技能少的聋童,有语言局限的聋童在掌握比较抽象的概念方面总是迟缓的”[2]。由此,可以说掌握语言系统对他们的抽象思维有极大的帮助,但是,绝大多数聋人大学生没有掌握语言,抽象思维能力低于普通大学生。

(二)聋人大学生相对于非大学生聋人的劣势

普通的聋人由于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对职业类型、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要求都比较低,但是聋人大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是天之骄子,对职业期望值较高,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另外,聋人大学生的经历主要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作实践,没有尝试过恶劣的环境,吃苦耐劳方面不如普通聋人。

三聋人大学生就业的外部机会分析

(一)法律法规

自上个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聋人就业的去律法规,除了宏观的《宪法》《劳动法》《残疾人保障法》以外,还有一些比较具体的规定与优惠政策,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规定“单位支付给残疾人的实际工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并可按支付给残疾人实际工资的100%加计扣除”,这意味着有些企业残疾人的工资由政府负责,企业可以免费使用劳动力,甚至可以有所盈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规定:完善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措施。将难以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提供就业援助。2009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中国残联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在实施分散按比例就业政策中要求,将1名残疾人大学生视作2名残疾人计人残疾人职工人数。《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19号)规定:对各类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残疾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为残疾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聋人大学生属于残疾人,个人和聘用聋人大学生的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同时,聋人“除了听,什么都可以”,对无障碍环境要求低,胜任的工作领域广,聋人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环境。

(二)社会重视

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又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也包含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重视。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残疾人就业,建立无障碍环境,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税收减免等。从2006年开始,中央财政投入57.1亿元建立对残疾人就业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各种残疾人就业保障法规的颁布实施,使残疾人就业法制化和制度化;此外,在残疾人就业服务方面,政府积极推进服务机构建设,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3094个,就业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十二五”期间,中国实施城镇百万残疾人就业工程。”“残疾人有创业意愿并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对于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并取得营业执照的,按规定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给予扶持。”[3]

(三)通讯技术

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除了常见的网络聊天和手机信息外,一些针对聋人的软件和通讯工具也蓬勃发展并日益普及,如读唇语电话、通过可视电视用手语聊天,将语音留言转成手机短信及电影字幕、透过特殊的电话机将对方的语音转成文字,仅在阿里巴巴的创业频道上,就有聋人通信的用具专利技术13项,这些通讯技术为聋人尤其是聋人大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四聋人大学生就业的外部威胁分析

(一)就业岗位

由于高校扩招,自2000年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安排工作,2011年达758万。又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有些人的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还想着保险的、稳定的职业,对一些小企业、低起薪、事务性、低技术、差环境的岗位看不上眼,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东部,造成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二)观念认识

社会上仍然存在对聋人的歧视问题,认为聋人只要能够生活自理就行,健全人找工作都有难度,残疾人就不需要工作了。有些用人单位由于怕麻烦,或是出于对聋人大学生的偏见,对聋人的求职持排斥态度,根本就不提供面试的机会。

(三)就业保障

虽然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但是,法律法规实施的主体界定不明确,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个人的处罚也没有明确的界定,残疾人的保障机构由于没有直接的实质约束权力,只能采取协商的方式解决,因此,对保障残疾入就业的力度也打了折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原先解决残疾人集中就业的主要单位——福利企业,也纷纷倒闭、破产。其它一些企业只是为了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而吸纳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保障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高等教育

我国聋人高等教育办学时间短,“在办学层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无法满足聋人大学生的需求”[4]。

虽然聋人大学生就业的劣势不是靠大学生自己就可以全部解决的,如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专业设置,但是,作为个体来说,应该积极降低劣势对自己就业的影响,如通过现代科技降低言语沟通的不足、通过个人的勤奋弥补文化底蕴、抽象思维的劣势、通过学习与了解改变就业观念、职业预期。在就业时充分利用自己的个人优势以及外部环境,必要时寻求专门的服务机构和法律的保护,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当然,作为社会一分子,我们都应该为保障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尽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孟繁玲.聋人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5(7):111-112.

[2]刘淑珍,梁海天.聋童抽象思维形成的心理学问题研究[J].教育探索,2000(5).

[3]国政府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EB/OL].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11203/5191287.shtml.

我国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第5篇

一、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视角梳理

韩梅教授以聋人大学生的就业力为切入点, 运用SWOT理论分析了聋人大学生个体就业力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提出了提升聋人大学生就业力的策略。周彬以聋人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为视角来研究其就业问题, 通过调查得出:聋人毕业生职业成熟度水平显著低于健听毕业生;职业成熟度中的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健听毕业生;聋人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受其个体特征影响;个体的语言能力、兴趣爱好特长、工作实习经历和交流意识能力对其职业成熟度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因此, 聋人高等教育要重视提升聋生的职业成熟度, 以改善聋人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韩梅、鹿彩玲在对中美两国聋人大学生就业服务支持体系的比较研究中, 借鉴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在就业服务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 提出一系列完善我国聋人大学生就业服务支持体系的新做法。张冬冬提出, 通过加强高职院校聋生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 搭建校内外优质的实习平台, 磨练聋人大学生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 促进聋生的社会适应性, 进而提高聋生的就业质量, 拓展就业机会。郑霄峰提出了“准备式就业教育”模式, 高校针对毕业生就业安置进行集中性的、有针对性的带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一种职教新模式。为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前, 作好充分的准备。赵侠从促进聋人大学生职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视角, 分析了聋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缺失与问题, 提出了对聋人大学生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辅导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二、聋人大学生就业障碍因素分析

(一) 自身就业能力的障碍

首先是交流障碍, 语言的障碍使残疾人大学生择业范围大受限制;其次, 情绪障碍, 生理上的缺陷使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时, 还容易受到普遍存在的孤独感, 猜忌心, 情绪化, 自卑感的心理影响。聋哑大学生文化知识储备少、素质偏低。再次, 就业期望值较高, 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某高校在对即将毕业的聋人大学生做的调查中显示:70%的同学回答自己想做聋哑学校的教师, 希望能拿到3000到5000元的月薪。还有的同学说自己想当教授、设计师、老板、工程师等等。这些事实告诉我们:聋人由于种种原因缺少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

(二) 家庭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 家庭不敢放手, 聋人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 家长的过度保护逐渐养成了残疾大学生对家庭的过分依赖。个别极端的父母, 宁愿孩子没有工作, 也不愿让他们离开自己。另一方面, 有些家庭放任不管。这些家庭带着很强的消极心理, 认为残疾孩子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能让他们上个大学, 己经尽到义务, 至于就业是国家的事情, 孩子毕业后能够做什么, 适合做什么, 家长一概不关注。

(三) 学校教育的缺陷

首先, 高校创办特殊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尚有欠缺, 较高科技含量的辅助教学的支持系统和无障碍设施的准备欠缺,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教师和辅助人员, 能够掌握手语等特殊语言的较少, 难以适应残疾人大学生的需求。其次, 现有聋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过少, 专业口径狭窄, 聋生进入大学后能够选择的专业非常有限。最后, 对于残疾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欠缺, 导致就业能力不足, 使毕业生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格考核。

(四) 社会环境障碍

首先, 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依然相当普遍, 很多人对残疾人的劳动能力持怀疑态度, 传统的“残废”观念极大损伤和歪曲了残疾人的群体形象。有的用人单位宁缴就业保障金, 也不愿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很多用工单位残疾人只是为了赚取免税指标, 成为拿到优惠政策的工具, 这也引起残疾人就业质量下降, 不能人尽其才;其次, 有关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弹性过大, 缺乏强制性, 削弱了应有的保障作用。如《残疾人保障法》第30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 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这项条款中就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比例, 不利于条款的执行和监督。最后, 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就业信息障碍。当前, 聋人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单一, 主要依靠学校推荐和校企合作模式, 而社会上针对残疾人的就业服务机构人单力薄, 供需信息渠道不畅, 服务缺失, 导致聋人大学生特别是毕业后面临二次择业的聋人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

三、聋人大学生就业支持体系的重构

以上分析显示, 聋人大学生作为聋人群体中的佼佼者, 仍然面临着就业压力和问题, 改善聋人大学生的就业状态, 需要从社会、家庭、自身等各个方面入手, 实现从引导大学生“适应“向提供“支持”的转换, 重构一个强大的生态化支持系统。

(一) 建构新型的人文生态环境

建构新型的残疾人观念。通过宣传霍金、张海迪、邰丽华、杨军辉、周婷婷等杰出、优秀的残疾人事迹, 让社会认识到残疾人自身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 摒弃“残即废”的陈旧观念, 发自内心的欣赏残疾人, 形成全社会平等、接纳、人道、关怀的对待残疾人的社会风气。构建信息无障碍环境, 采取国家投资和社会志愿相结合的方式, 依托高等学校成立手语研究中心和手语服务社, 培养手语翻译, 为聋人就业提供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 聋人专用电话的研发和推广以及聋健电话中转传译都已成为可能, 国家和社会应加强这些设施的配备, 切切实实为聋人平等参与就业创造更好的无障碍环境。

依法保护就业权利。积极贯彻《残疾人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深入贯彻实施》, 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 推动社会各单位均衡承担法律义务, 不得拒绝吸纳聋人大学生就业。以政策干预来弥补解决聋人大学生由于听力、语言障碍在就业竞争中弱势的状况, 保障他们的就业权利。严格执行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 要求社会各单位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各级残联部门可以从残疾人就业保证金中, 拨专款进行社区岗位开发或购买公益型岗位, 优先向聋人大学生提供。应该对没有履行相应义务、侵害残疾人劳动权的用人单位, 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处罚。加强对侵权行为的司法监督, 对各种侵权行为进行司法干预, 对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制裁。

完善就业援助体系。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对弱势群体救助的办法, 通过引导、鼓励、减免税费、建立财政补贴基金等经济手段, 刺激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 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灵活就业, 增加对残疾人就业各环节的支持。

(二)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校加强支持性的就业指导。首先, 通过搭建实践活动的平台, 促进聋键的接触和交往, 让聋生学会沟通、合作, 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增强社会适应力,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将与就业有关的内容渗透至各科教学中,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培养聋人大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道德、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其次, 搭建实习、实训技能平台, 在培养过程中增加到企业、单位实践环节, 并聘请专门技术人员和教师加强指导, 切实提高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2010年末全国残疾人总数及各类、不同残疾等级人数.

[2]韩梅, 鹿彩玲.中、美大学聋人大学生就业服务支持体系对比研究[J].教育探索, 2010.

[3]韩梅, 袁群, 贾林.聋人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12.

[4]周彬.中国聋人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调查及对策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 2010.

[5]张冬冬.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聋生校外实习工作的几点思考--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 2012.

[6]郑霄峰.聋校毕业生准备式就业教育模式研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 2004.

[7]赵侠.聋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 2005.

[8]孟繁玲.聋人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 2005.

[9]庆祖杰.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10]庆祖杰, 赵春梅.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 2006.

聋人大学毕业生 第6篇

根据吉林省提供的2014学生就业状况白皮书, 听障学生学习绘画专业的就业率是比较低的, 达到46%。这也向大学 (高等特殊教育) 的职能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是停留在过去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 还是与时俱进,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确实是关系到残疾人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怎样改革和创新高等特殊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要更好地为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能力和素质保障, 为学生量身打造培养计划, 找准听障大学生就业渠道, 为残疾学生的发展谋福利, 最主要的是从“加大绘画技能实践训练、引导课堂作业‘市场化’、构建3 + 3 x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三个方面去付诸努力:

一、加大绘画技能实践训练, 鼓励创意

在专业上, 怎样根据聋人的生理特点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这是我们特教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课题。聋生由于其生理特性, “所见即所得”的思维特征表现明显, 根据其思维特性, 可在教学中采取情境学习、情境认知、 抛锚式教学模式, 为聋生创设富有真实性、复杂性的学习环境 [1]。他们具有注意力集中、模仿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临摹写实具象的事物要比健听人临摹的画面效果好。但同时听障生由于听觉受损, 对外界接收的信息有限, 在分析和综合事物的能力上相对较弱, 他们思考问题时会出现片面、简单的倾向, 甚至容易表面化 [2]。根据听障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 应当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 在课程中强化实践环节。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精简与整合, 在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 加大绘画技能实践训练。加大写实风格的临摹课程和创作课程的课时量, 打破课程内容局限, 可以使听障生较快地掌握专业技能。以油画专业为例:增加设置油画静物临摹、油画风景临摹等专业基础临摹课程并增加专业课程学时, 最大跨度为三个学期, 为听障学生进入社会后从事具象绘画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技能与素养基础。为了发挥听障学生思维专注、动手能力强的特长, 增加设置油画装饰画、商业插画、陶艺等课程, 并增加专业课课外训练学时, 这些课程对于擅长临摹课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但更能锻炼他们的造型能力, 这些课程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更实用, 更具有社会价值, 因此应当根据学生个体情况鼓励其进行创意活动。根据学生自身的爱好、特点及能力, 逐步形成各自不同的表现内容与绘画风格, 为听障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独立创业和分工协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课堂作业“市场化”

因听障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 他们对绘画的高级临摹技能优于艺术创意能力, 对现有视觉图像的处理与加工会更加自如, 因此, 也就可以引导聋生在教学过程中向古典绘画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如临摹古典油画静物、古典油画风景、工笔花鸟、传统山水等泛具象艺术史上的大师作品。

写实绘画, 尤其是写实油画风景和静物题材在当下中国社会是非常受欢迎的, 市场需求非常大。因此根据市场需求, 针对听障生的生理条件, 及其比较擅长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弱的特点, 扬长避短, 在教学上设置两大主线:第一, 临摹名家原作, 训练学生精湛的作品复制能力;第二, 以专业基础课带创作, 把学生的课堂作业转化成创作作品, 大量增设以写实风格为主的课程, 从写生和临摹入手, 内容以风景和静物为主, 利用绘画工作室来增加学时, 加大学生能力培养力度。从绘画专业学生的作品来看, 绘画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技巧, 能很好地独立完成绘画作品。

随着近年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当前社会民众对中西方古典绘画认知度的提高, 绘画作品的市场化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这就有了聋人绘画教学的基本改革思路, 让作品走向社会, 让聋生融入社会, 而聋人又擅于制作这种社会大众所亲睐的视觉文化, 所以, 现阶段聋人教学课堂作业的“市场化”引导亟需深入。在2014年我校 (长春大学) 成功举办听障学生写实绘画作品展, 参展作品将近100幅, 在展览期间展卖出2/3的作品, 激发了每名参展学生的作画激情。此后定期举办了类似的展卖活动, 作品几乎全部卖出, 学生还参加艺博会定期举办的展览进行作品展卖, 还利用互联网创建网络画廊进行展卖, 已经初见成效。由此我们的教学方向变得更加明确了, 可以逐步探索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经过4年的专业训练, 完全有能力自食其力甚至自主创业。听障人在学校时接受全面的作业市场化实践, 以后走向社会更有机会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三、构建3+3x的聋人高等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 3+3x聋人高等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内涵

即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三大体系与校内技术实训基地平台、校外实习平台、校企合作教育平台三大平台进行结合的培养模式, 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互相融合, 互相影响的。

(二) 构建适合聋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三大体系框架

1.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是学生学习绘画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的环节, 如鉴赏课、艺术概论、色彩构成、速写等专业基础课, 这些基础课教学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最基本的视觉素养、绘制方法等知识外, 也为课外专业延伸环节打下良好的专业素质基础。

2.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框架,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是学生融入社会的关键环节, 也是课堂作业“市场化”引导的有效途径。

首先, 在大学一年级, 到校外合作单位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大学二、三年级, 结合校外合作单位的固有特色, 进行带有专业方向的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习平台的综合训练;大学四年级进行专业实践实习和毕业创作。 这是以锻炼听障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导向, 在实践中进行学科专业的实践能力训练, 多角度提升听障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 因聋生的文化水平相对较健听人低, 教师需要把竞赛的征稿主题对学生进行讲解、指导, 其次是对初评照片的尺寸、像素、色彩等主要条件进行示范。从低年级开始引导训练, 大概一年左右, 学生逐渐学会按照竞赛要求进行投稿参赛。近年最好的学科竞赛成绩是2010级学生的油画创作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造型艺术新人展, 其作品于2014年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收效良好。另一种延伸就是课内作品的课外“市场化”改革, 让学生主动去沟通校外买家, 如与客户沟通、 选择外框或托裱等等, 改革成效显著, 仅2014年, 课内作业市场化销售额高达四万一千余元人民币,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课外专业延伸获得很大的成功。

3.素质拓展体系

素质拓展体系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补充, 对于聋人来说至关重要, 在当前的消费社会, 单单有好的绘画基本功是不够的, 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聋人的职业发展。手语培训是比较成功的素质拓展项目, 首个教学点于2013年5月与吉林省博物院联合举办, 到目前, 已成功举办手语培训共39期, 历时已两年。直至2015年初, 手语教学点已增至5家, 分别为吉林省博物院、 吉视传媒方舟美术馆、长春师范大学等。学生根据展览内容或相关主题来进行手语教学, 不仅提高了大多数聋生的心理素质, 使他们自信心更强;同时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如吉林省博物院展出的古罗马帝国文物展、方舟美术馆展出的罗丹雕塑展、长春师范大学美院的油画习作展等等。这些名家名作的视觉素养学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丰富, 在创意过程中也会更强烈地受到大师作品的影响。

四、培养方式灵活多样, 构建聋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大平台建设

三大平台即校内技术实训基地平台、校外实习平台、 校企合作教育平台。通过平台构建学、研、产一体化的听障人高等教育模式, 三个平台互相补充、互为交叉, 是一个集教学、作品研发、自主创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学一年级, 到校外合作单位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大学二、三年级, 结合校外合作单位的固有特色, 进行带有专业方向的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习平台的综合训练;大学四年级进行专业实践实习和毕业创作。三大平台构建是以锻炼听障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导向, 在实践中进行学科专业的实践能力训练, 多角度提升听障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 应当以聋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 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 强化特色, 将特色化发展之道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战略, 打造品牌; 根据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 充分注重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相结合, 训练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创构独到而杰出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全面提升学校的学术声望和社会影响力。

摘要:从就业、创业的角度来看, 美术专业聋人大学生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 是美术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针对现阶段美术专业听障生就业率低下、自主创业难度较大的现状, 本文提出了加大绘画技能实践训练, 鼓励创意;突出专业课程与创业实践相融合, 引导课堂作业“市场化”;培养方式灵活多样;更好地与艺术市场接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聋人高等教育专业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聋人,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爱国.《中美聋人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研究》研究报告[R].2009-7-6.

聋人大学毕业生 第7篇

1“柔性管理”的含义

“柔性管理”是与“刚性管理”相对应的。“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制度、纪律和奖惩等手段进行管理。而“柔性管理”则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根据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观进行管理,采取非强制性原则,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发掘管理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尊重管理对象自身的特点,从人的心理、行为和形象等方面去实施,使管理变得具有情感性,具有亲和力,调动管理对象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以这种“柔性管理”方式进行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发掘自身潜力,具有深刻意义。

2 从“柔性管理”的角度看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2.1 缺乏平等意识

聋人大学生群体特殊,由于一些生理的局限性,很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应有的平等意识,有时过分注重他们的感受,有时又忽略他们的生理缺憾,思政教育工作很难顺利推进。但是聋人大学生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改变,特别是进入大学后视野变得开阔,对自身的探索加强,更希望能发掘自身潜力,并且由于自身同一性的混乱和青春期特点,对教师和家长有抵抗心理。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些,以管理高中生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仍然强加规则和制度,并简单地奖惩的生硬方法对待他们,会使聋人大学生群体越来越远离老师和家长,无法走进他们内心,帮助他们成长。

2.2 忽视聋人大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

和一般大学生类似,一些地方聋人大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不容乐观,宣扬色情暴力的非法音像出版物、口袋书和黑网吧充斥街头,危害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引诱毒害他们。聋人大学生心理相对比较单纯,防范能力较弱,自我约束力不强,如果高校学术活动氛围不浓厚,学术活动无法吸引聋人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让聋人大学生忘记学业,沦落于网络游戏等对他们不利的活动中。

2.3 对聋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视性不够

当前的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停留在高中式的聋人班级化管理模式,班主任对学生所有的事情亲力亲为,由于班级学生数量有限,学生所有事务交予班主任管理,学生有了“有事找老师”的依赖性,没有了自我探索的积极性。大学阶段,聋人大学生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管理,学生数量众多,辅导员无法事无巨细的帮助每一个聋人学生处理他们的个人事务,这就需要发挥聋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调动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出现“老师在,秩序存,老师走,乱一团”的局面。

3 运用“柔性管理”解决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

3.1 尊重差异,树立平等意识,促进聋人大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差异就是要注重聋人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而不是按老师推测的标准和方式来管理,尊重他们的意见,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注重他们的内心世界。首先要关注每一个聋人学生,体谅他们的生理缺陷,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调整与学生的交流和管理方式,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相信他们的潜能。其次,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尊重他们的想法并且欣赏他们的,并且努力按着他们的思维去融合到他们的群体之中。由于辅导员作为正常人和聋人之间还是有差别,不能完全体会他们的感受和思想动态,这要求辅导员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并且获得更多的关于聋人心理的知识,用更新颖、灵活的方式来管理聋人大学生。

3.2 营造适合聋人大学生的成长环境

聋人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受到自身特点的限制学校和社会更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扩展学生能够发挥自身潜力的范围。一方面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举办和聋人大学生相契合的学术讲座、召开名人论坛等,也要鼓励聋人大学生走上各式各样的“舞台”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激励聋人大学生走向社会,多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锻炼出不怕挫折,拥有平和心态的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提醒聋人大学生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和权益,宣传社会生存知识,同时净化聋人大学生的生活环境。

3.3 发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要让聋人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而不是按高中“全盘端的管理束缚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潜力,在恰当的时候学会适当的放手。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的体制,从教师到每个学生都有一条清晰的联系网络,保证学生有互助的平台。其次,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生干部采取竞选制、轮换制,并培养出一支能自我管理的学生干部队伍,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能管理好自己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享受表现自我的机会的同时鼓励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勇于承担自身的职责,分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帮助其梳理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柔性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从以人为本角度分析当前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 如缺乏创造平等意识, 忽视聋人大学生自身的环境特点,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等, 鼓励重视聋人大学生身心变化, 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自我管理能力。最后指出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将辅导员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结合, 建立聋人大学生“柔性化管理”标准。

关键词:柔性管理,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薛世贵.高等教育转型中高校学生工作的柔性管理[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 第4期.

[2]牛军科.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应提倡“柔性管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年, 第7期.

[3]张旭虹.关于大学生柔性管理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 2003年, 第6期.

[4]童欣等.影响聋人大学生能力培养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11年, 第1期.

[5]苏显学.聋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初探[J].长春大学学报, 2002年, 第2期.

聋人大学毕业生 第8篇

一、聋人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本文作者通过调查北京、南京、长沙、郑州四所聋人高等学院的聋人大学生就业现状,发现聋生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聋人大学生就业率低, 聋人大学生就业率与国内就业总体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社会现状影响了聋人大学生社会参与度,更谈不上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二是聋人大学生就业岗位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聋人大学生大多低端就业;三是聋人大学生就业的风险大,已经就业的聋人大学生随时都可能失业,聋人大学生隐性失业现象较多;四是就业薪酬、待遇低。一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聋生怀有歧视和偏见,心理上会认为他们身有残疾,岗位工作能力不如健全人,常安排聋生做最简单最低级的工作,所以每月聋生拿到的薪资也比健全人少。

调查同时发现,影响聋人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聋生自身沟通不便、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聋人高职学院对聋生的就业指导不重视、指导成效不明显;社会对残疾人的就业偏见与歧视;以及残疾人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此,根据聋人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建构针对性强且符合聋生大学生实际的就业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建构“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四方联动”的一站式聋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1.政府主导。1以优惠扶持政策支持就业。政府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具有主导作用,各级政府以及残疾人联合会在促进残疾人就业中负有重要职责。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负责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与监督。为保障残疾人就业, 国家已出台多项优惠扶持政策。政府和社会依法兴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应当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保障残疾人就业。另外,国家还发布了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实施收费减免、税收扶持等有关政策,减免增值税或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减免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0人以下小微企业3年内免征残保金,政府优先采购残疾人就业单位的产品与服务。为保障聋人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挣得一席之地,政府还应继续出台优惠扶持政策。2以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就业。国家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就业,如已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就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拒不缴纳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中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残疾人职工,应当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以上。如果用人单位弄虚作假,虚报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骗取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享受的税收优惠待遇的,由税务机关依法处理。为保障残疾人就业,国家应继续出台刚性法规,对不按照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不依法与残疾人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歧视残疾人等情况加重惩处力度。

2.行业指导。1以岗前培训提升就业。行业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具有指导作用,行业指导委员会为促进聋人大学生顺利就业,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聋生进行系统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行业发展前景, 行业人才市场需求、面试求职技巧、行业中优秀聋人创业先进典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行业的精心指导将给即将毕业的聋生在确定自身的职业定位、调整就业心态、寻找就业渠道和搜集就业信息方面提供帮助,促进聋生勇敢地面对职场,成功就业、满意就业。 2以现场招聘推动就业。行业指导委员会应履行社会责任,根据聋人特点,提供本行业若干适合聋人的就业岗位,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会,吸纳大批聋人大学生就业。例如,2014年11月,湖南省特教行业就在我院举办了以“起航”为主题的特教人才招聘会,邀请湖南省残联就业服务中心和学校领导出席招聘会,让学生投简历,参加面试、笔试,共邀特教行业的企事业单位52家来校招聘人才,近200名聋人毕业生参加了应聘,湖南广播电台、红网等媒体,对招聘进行现场采访,并做了相关特色报道,社会反响很大。实践证明,行业组织的现场招聘已经成为聋人大学生就业主要途径,值得推广。

3.学校主体。1以德能并重促进就业。学校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应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学院既重视聋人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又重视聋生的职业品质培养。学院以聋人节、助残日、职业技能竞赛、体育节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教育、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学院还开展了“做雷锋式职业人”素质培养工程,着重训练聋人大学生具备8种职业品质:感恩、 自信、诚信、敬业、坚持、友善、创新、协作。通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训练,达到提升聋生就业竞争力,顺利就业创业的目的。2以残健合一夯实就业。“有限隔离,无限融合”是许多聋人高职学院的办学特点。“有限隔离”是指聋生与健全学生相互隔离的程度,是由聋生残疾的程度和类型来决定的,主要考虑其特殊性与个性;“无限融合”是指聋生与健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能达到的最高融合程度,主要考虑两者之间的普遍性和共性。聋生最终都要融合到主流社会中去。 学校要有意识地安排健全生和听障生在一起活动,让他们掌握交流语言—手语。聋生在校期间如果能与健全生一起参加校内外活动,就可以增进对健全人的了解,提高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的适应能力,为聋生将来就业、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4.企业参与。1以实习实训强化就业。企业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应发挥主动参与作用。企业应主动与学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聋人大学生提供专业实训器材以及实习实训场地,主动安排聋人大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岗位实际工作技能。通过实习岗位的磨练,聋生能逐渐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熟悉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了解企业运作,工薪发放标准,熟悉企业环境及企业文化,较早介入到岗位工作中来,较早熟知自身在企业工作的不足以及今后改进的方向,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为毕业后的真正就业做好准备,从而达到以实习实训强化就业的目的。2以订单入职改善就业。企业可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共同指导实习实训。这些举措可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订单式培养,也意味着聋生一入校就有了实习就业单位,毕业后可直接到企业就业,打造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一站式就业新途径。3以聋人文化稳定就业。聋人群体间,有一种文化叫聋人文化,他们抱成团,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相互之间还有一种奇妙的默契感。基于此,企业在安置聋生就业时,可推行班组负责制,推选聋人当选组长,负责管理整个聋人团队,促进聋人团队的稳定就业。另一方面,企业可鼓励有恋爱关系的男女聋生同时到企业就业,企业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比如,烽云光电科技及蓝思科技两个公司在招聘聋生就业时,企业就特意为他们提供夫妻房,这对聋生异地就业的稳定以及突出聋人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达到提高就业率、稳固就业率的目的。

实践证明,根据聋人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四方联动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能有效发挥政府主导职能、调动行业企业主动参与就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就业助推合力,有效改善聋人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摘要:破解聋人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四方联动,发挥助推合力。文章从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个层面提出构建“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有效提升聋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改善其就业状况。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沈幼生,沈玉林.市场经济与残疾人职业教育研究[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宁生.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韩梅,鹿彩玲.中,美大学聋人大学生就业服务支持体系对比研究[J].教育探索,2010,(11).

[4]韩梅,袁群,贾林.聋人大学生就业力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2,(2).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下一篇:经济资源配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