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恶性肿瘤范文

2024-06-02

乳腺恶性肿瘤范文(精选11篇)

乳腺恶性肿瘤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疗的100例(共109个病灶)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58岁,平均(41.9±3.4)岁;有流产史者24例,有生育史者78例。本组患者均于我院接受超声检查,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术中取组织样本经病理学检查确诊。

1.2 检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Simenz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作为检测仪器,选择线阵变频探头,并且将探头频率设置为7~10 MHz。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上举双臂,使双侧腋窝和乳房充分暴露,采用高频探头多切面、全方位地扫查双侧乳房以及双侧腋窝。先用二维超声观察乳房的一般情况,确定肿瘤形态、大小、位置、硬度、内部回声、纵横比、边界、是否发生腋窝淋巴转移和钙化等。接着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病灶与其附近的血流分布以及信号形态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加以记录。于不同位置采集病灶内的血流样本,记录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

1.3 判断标准

判断肿瘤内部的血流分级时参照半定量血流分析法,分级标准如下:没有在病灶中发现血流信号的为0级;病灶中血流量少,发现1和2个细棒状或点状血管的为Ⅰ级;病灶中存在中量血流,发现3和4个点状血管或一条明显的主血管(长度等于或大于病灶半径)的为Ⅱ级;病灶中的血流量较大,发现血管相互连通,形成网状或者存在至少5个点状血管的为Ⅲ级[3]。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的符合率

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本组10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1.0%(91/100),其余9例因部分良性肿瘤特征显示于声像图中而导致误诊,误诊率为9.0%。

2.2 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图像表现

经过观察,本组共58例的声像图纵横比达到或超过1,占58.0%,其余42例的纵横比小于1,占42.0%。本组109个乳腺恶性肿瘤病灶病理类型分别为:浸润性乳腺癌44个,浸润性小叶癌25个,导管原位癌18个,黏液癌16个,髓样癌6个。

腋窝淋巴结增大患者占54%(54/100),附近组织有牵拉感患者占76%(76/100),后方回声衰减患者占58%(58/100),带有抵触感患者占69%(69/100),伴微小钙化患者占70%(70/100),内部回声不均匀患者占85%(85/100),边界呈毛刺样改变或不清楚患者占86%(86/100),肿瘤形态不规则患者占84%(84/100)。

2.3 彩色多普勒监测结果

超声检测发现92例病灶内部与其周边存在血流信号,占92%,其中Ⅰ级占20%(20/100),Ⅱ级占50%(50/100),Ⅲ级占22%(22/100)。RI>0.7的占74%(74/100),PSV≥17 cm/s的占78%(78/100)。没有在病灶内发现血流信号的8例肿瘤直径均不足1 cm。

3 讨论

发生于乳腺导管与末梢导管上皮组织中的恶性肿瘤就是乳腺癌,其生长大多呈现膨胀性与浸润性,生长过程中,肿瘤与正常组织平面相脱离,进而增大前后径,使肿瘤呈不规则形态,边界不清晰或粗糙不平,具有毛刺状的周边[4]。在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中,毛刺是一个标志性特征,其产生原因是肿瘤边缘扩散至周围组织中,构成部分包括结缔组织增生带、炎性细胞浸润带与癌床带,这3带共同构成尖端细而根部粗的齿状致密影,所以可将边界不清晰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5]。在人体的众多器官中,乳腺的血液供应十分充足,了解其正常血供情况对于异常血流的辨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更快、更准确地鉴别乳腺癌。恶性及良性肿瘤的血管无论在形态还是功能上均存在加大差异,其中前者的数目多、无肌层、血管壁薄,大多会形成动静脉交通与紊乱血管吻合,呈不规则分布,管径直接或葡行穿入肿瘤中,与正常乳腺相比,血管内氧分压相反对较低[6]。

超声诊断技术不仅能对良性及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还能发现肿瘤浸润性、血管丰富程度等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具备二维超声的优点,而且能获得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可起到与造影相同的效果,却不会造成身体创伤。其可以将血流分布情况直观、快速地显示出来,定量分析血流的面积、长度、宽度等。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其在如下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提高了临床诊断该病的敏感率和准确率[7]。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较高,其余因部分良性肿瘤特征显示于声像图中而导致误诊;患者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主要为腋窝淋巴结增大、和附近组织有牵拉感、后方回声衰减、带有抵触感、伴微小钙化、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瘤形态不规则等;经彩色多普勒监测发现92%的患者病灶内部与其周边存在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0.7的占多数,PSV≥17 cm/s的占多数。所以运用超声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时,要结合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对肿瘤的硬度、横径、纵径、边界、形态、大小、位置等进行仔细观察,通过彩色多普勒监测获取RI,PSV等重要信息,综合分析后做出诊断。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技术具有费用较低、无创性、容易操作等特点,且具有较强的可重复性,在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准确率高,可清晰观察到病灶情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青,翟虹,赵献萍.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3,42(13):1468-1470.

[2]范明,牛智平,杨洲,等.超声弹性成像与二维超声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比较[J].现代医学,2014(5):498-500.

[3]冀佳敏.特殊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9):125-126.

[4]霍兰茹,刘佩芳,徐熠琳,等.乳腺叶状肿瘤超声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9):571-575.

[5]谢建明.34例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诊断结果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6):1034-1036.

[6]邹雪鸣,孙芳芳,徐立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检查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08-110.

乳腺恶性肿瘤 第2篇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准确率的研究分析

作者:张淑华 潘登宇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准确率及误诊情况。方法 收集本院 2008年 1月 ~2013年 1月以来所做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患者 1108例,进行穿刺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组织病理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准确率达 99.49%,假阴性率 1.17%,假阳性率0.51%。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肿瘤准确率高、创伤小,具有其他检查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误诊率,在实际工作要结合冰冻快速来进一步明确诊断,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肿瘤;细针穿刺细胞学;组织病理学

本次研究收集了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 2008年 1月~2013年 1月所做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病例 1108例,经术后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总结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本院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准确率及误诊情况。1 资料与方法

彩超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 第3篇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彩超 良性 恶性 乳腺肿瘤

乳腺癌是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高峰45~50岁,近年来有增多并年轻的趋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力。本文探讨了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

资料与方法

2004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51例,均为女性。其中良性肿瘤32例,恶性肿瘤19例;年龄29~67岁,平均48岁;右侧29例,左侧22例;症状依次有乳腺肿块、不适、隐痛、压痛、胀、痒;发现肿块时间1天~3年,平均8.2个月。

仪器:GE 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及日本东芝6600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7~10MHz。具有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脉冲及连续多普勒等功能。

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上举至头上,以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等部位,检查乳腺外侧象限时可用半侧卧位。按先横切后纵切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逐一切面扫查,每1次扫查都应达到乳腺周围脂肪组织为止。发现病灶后从多个切面观察,获取较好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动态观察肿瘤回声、边界情况以及有无包膜和浸润等情况,观察血管分布形态特征等。确定血流最丰富的切面后,引出脉冲多普勒。对血管走行、血流频谱形态、峰值流速、阻力指数等进行综合分析。

结 果

51例乳腺肿瘤大小0.9~13cm,平均3.5cm。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32例。其中乳腺纤维腺瘤21例,乳腺增生11例,其中瘤样增生4例;恶性肿瘤19例。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4例,髓样癌2例,黏液癌1例。根据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谱勒特征,良性肿瘤彩超误诊3例,恶性肿瘤彩超误诊2例。

讨 论

随着科技的方展,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和高频探头的问世,使乳腺小肿块及其内低速血流检出的敏感性有很大的提高。根据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也越来越高。

乳腺恶性肿瘤的二维声像图表现:①轮廓不规整,形态不规则,部分边界模糊不清(其原因可能为肿瘤本身病理学或生物学特性所致[1],肿瘤若呈浸润或匍匐生长,造成肿瘤界限不规则;加之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常有炎性水肿带出现,亦可造成边界不清)。②无包膜。③内部多数为低回声[2],光点分布不均匀,可见砂粒样钙化(病理学机制:癌细胞代谢旺盛,很容易在腺泡和导管内钙盐沉积[3]),后方回声衰减。瘤体内有出血坏死时可见无回声。④呈锯齿状或蟹足状浸润。⑤肿块厚径往往大于横径,故纵横比(L/T)>1。⑥部分患者能在病侧腋窝等部位扫查到肿大的淋巴结。

乳腺恶性肿瘤的彩色多普勒特征:①肿块内可检出较丰富、杂乱、粗大血流信号,血流走行迂曲;②血流频谱呈高速高阻型。AT缩短,峰值前移,峰值流速增高,有的可见动静脉瘘。良性肿瘤血管较少,往往在肿瘤的周边绕行,内部血管管径较小,彩色多普勒可检出散在星点状血流信号。恶性乳腺肿块在肿瘤血管生长因子的刺激下新生大量毛细血管,并向四周嵌入肿块内部,随肿块的生长不断更新其分布,使血管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丰富血管网。这正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乳腺肿块的病理生理基础[4]。乳腺癌肿块内检出粗大迂曲,不规则,较丰富血流信号,部分可形成网络状。探查这些新生血管对诊断乳腺癌有重要意义。恶性肿瘤生长需大量血供而分泌大量的血管生成因子,刺激宿主的小静脉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大量的新生血管,并与动、静脉之间发生异常吻合,“匕首”形血流频谱为乳腺癌的特异性血流频谱形态。19例乳腺恶性肿瘤中,17例检出动脉频谱,其峰值流速SPV 28.5±13.7cm/秒,RI 0.79±0.06。2例未检出血流频谱,可能因为肿块太小或在检查时加压探头,影响了小血管的显示。34例良性肿瘤中,26例检出血流信号,18例检出动脉频谱,其峰值流速SPV 19.5±9.2cm/秒,RI 0.61±0.15,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前者高于后者。

51例乳腺肿瘤中,良性肿瘤误诊3例,恶性肿瘤误诊2例。分析其原因:①肿块太小,未向周围浸润或浸润生长不明显,声像图上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纵横比<1;②部分肿块血流显示不好,从彩色多普勒特征方面无法鉴别;③峰值流速因取样线与血管夹角问题测值可能偏小。因此,血流频谱中阻力指数对鉴别肿瘤良恶性更有意义。

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应以二维声像图为基础,同时结合肿块中血管粗细、走行、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及频谱形态、峰值流速、阻力指数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对于小的肿块未检出血流信号不能明确诊断的,要定期追踪复查,必要时配合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确诊。

参考文献

1 胡永生.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6-78.

2 徐秋华,陆林国.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图鉴.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1-139.

3 Meloni G B.Percutaneous vacuum-assisted core breast biopsy with upright stereotactic equipment[J].Acta Radiol,2002,43(6):575-578.

4 严松莉,秦仕生,汤兵辉.彩超在乳腺癌和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83-85.

乳腺恶性肿瘤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00年3月至2009年6月乳腺肿瘤患者90例, 均为女性, 单侧病变, 年龄19~80岁, 平均46岁。其中恶性肿瘤27例 (单纯癌16例, 浸润性导管癌9例, , 硬癌2例) 。良性肿瘤63例 (纤维腺瘤53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 脂肪瘤2例, 增生结节3例) 。以上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1]

采用飞利浦新5000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7~10 MHz。充分暴露双侧乳房, 观察乳房和乳头外观有无改变, 并行乳房触诊, 了解肿块大小和部位。以乳头为中心分区扫查, 观察并记录肿块的形态、质地、边界、有无包膜、内部有无钙化灶及其大小, 然后应用彩色多普勒探测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2 结果

2.1 90例患者超声检查均发现乳腺内肿块, 最大病灶达5

cm×6 cm, 最小病灶0.8 cm×0.8 cm。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良性肿瘤符合率95.2% (60/63) , 3例误诊, 分别为单纯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88.9% (24/27) 。3例误诊为乳腺小叶增生结节2例、纤维腺瘤1例[2]。

2.2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

乳腺癌多形态欠规则 (22例) , 边界呈毛刺状 (22例) , 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26例) ; 11例肿块内发现钙化;乳腺纤维腺瘤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界清晰, 有完整的包膜。63例良性肿瘤中发现钙化灶4例, 3例为粗大的钙化灶, 1例为微小钙化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2.3 彩色多普勒检测

乳腺癌92.6% (25/27) 在肿块周边及内部可检出丰富的血流信号, 81.5% (22/27) 有穿支血流, 2例 (7.4%) 未探及血流信号的恶性肿瘤直径均<1 cm;良性乳腺肿瘤中98.4% (62/63肿块内未探及血流, 1例 (3.7%) 检出穿支血流。良恶性肿瘤血流检测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 。

3 讨论

目前, 超声得以广泛应用, 发现乳腺肿瘤并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及肿瘤的单发或多发。彩超检查能探查出肿瘤内部结构及血供情况, 二维超声对肿块的细小结构如边缘光滑程度、有无毛刺、实质内有无细小钙化等均能清晰显示, 肿块受压运动时, 超声能清晰观察其与周围组织的运动, 显示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特征, 使诊断符合率大大提高。本组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多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状、无完整的包膜, 而多数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边界清晰, 形态规则, 有完整的包膜, 内部回声分布均匀, 肿块后方回声无衰减, 肿块周围无组织侵润。微小钙化的检出对提示乳腺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7~10 MHz的高频探头, 乳腺癌的钙化灶的显示率为40.8% (11/27) , 而良性肿瘤的钙化灶的显示率为6.3% (4/63) , 显示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表明乳腺癌容易出现钙化灶。这是由于癌细胞内有丰富的钙磷元素, 而癌细胞代谢旺盛, 有氧和无氧糖酵解比正常细胞活跃, 所以生化过程中产生CO2、H2O, 很容易在腺泡和导管内有钙盐沉积所致。而乳腺良性肿瘤中这种微钙化极少见, 这对诊断乳腺恶性肿瘤具有一定意义。因此, 一旦在病灶内发现成堆或散在的针尖样钙化, 则提示其恶性可能性大。本组资料显示乳腺癌肿块周边及内部92.6% (25/27) 可测及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 其中81.5% (22/27) 为穿支血管。这可能与恶性肿瘤分泌肿瘤生长因子, 刺激肿瘤及邻近组织产生大量新生血管有关。如肿块形态不规则, 边界呈毛刺状, 无完整包膜, 病灶多显分叶状, 内部回声不均匀, 肿块后方可出现回声衰减, 有时可见肿块对周围组织浸润, 尤其是肿块中探查到微小钙化点及穿支血管, 常提示乳腺癌。典型图像的乳腺癌彩超容易诊断, 而早期乳腺癌因声像图不具备特征性改变容易误诊。误诊的主要原因为:早期乳腺癌对周围组织浸润程度较轻, 从而使得部分恶性肿块边界光滑;早期乳癌因体积较小, 生长较慢, 内部结构较均一, 从而使部分乳腺癌误诊为良性肿瘤;乳腺增生结节因其在乳腺增生基础上, 边界不很规则, 也会常常被误诊为乳腺癌。所以, 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 结合以上特点的综合, 具有较高的符合性,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图像不典型, 难以确定其良、恶性时, 结合钼钯扫描会提高诊断率, 必要时做活检。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90例乳腺肿块, 并与手术病理对照, 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点。结果乳腺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边界呈毛刺状, 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 特别是病灶内微小钙化点与穿支血管的检出率分别为40.8% (11/27) 和81.5% (22/27) , 明显高于良性肿瘤 (P<0.01)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如肿块中探查到微小钙化点、穿支血管, 常提示乳腺癌。

关键词:乳腺肿瘤,彩色多普勒

参考文献

[1]胡永升.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科学出版社, 2001:59.

乳腺肿瘤456例临床分析 第5篇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病理检查 乳腺癌

乳腺肿瘤以女性常见,男性较少,其中乳腺癌更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及死因之一。近5年来收治乳腺肿瘤患者456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7月收治乳腺肿瘤患者456例,其中单发性肿块402例,多发性肿块54例;右侧肿瘤218例(48%),左侧肿瘤197例(43%),双侧肿瘤41例(9%);位于外上象限134例,内上象限114例,外下象限93例,内下象限92例,乳晕周围15例,弥漫性的8例;合并乳头溢液116例,其中血性溢液75例;有40例可扪及同侧腋窝肿大之淋巴结。

检查:①乳腺红外线扫描:358例术前行乳腺红外线扫描,均发现肿块,未能判断性质。②乳腺B超检查:326例术前行乳腺B超检查,均发现肿块,其中18例报告可疑恶性。③乳腺X线检查:361例术前行乳腺X线检查,均发现肿块,其中23例报告可疑恶性。④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276例术前行FNAC,诊断符合率达72%;其中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FNAC,诊断符合率达83%。

手术方法:398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术,68例行患侧乳腺切除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4例二次手术切除患侧乳腺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

结 果

术后病理类型:206例为乳腺纤维腺瘤(45%),104例为乳腺增生症(23%);恶性肿瘤中67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5%),10例为乳腺髓样癌(2%);乳腺湿疹样癌2例(0.4%),乳腺导管内癌2例(0.4%),乳腺乳头状癌1例(0.2%),乳腺炎症样癌1例(0.2%);其他性质肿瘤中39例为脂肪瘤(8%),男子乳腺肥大20例(4.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例(1.1%)。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纤维腺瘤27岁,乳腺增生症39岁,乳腺癌50岁,其中1例乳腺癌患者年龄26岁。

讨 论

乳腺肿瘤与卵巢内分泌失调,导致雌激素分泌过多,长期刺激乳腺组织有关。其中乳腺癌是妇女恶性肿瘤的第2位,占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的6.1%~17.4%[1],且近年来有逐渐增多且年轻化的趋势。本组82例乳腺癌患者中45岁以下的14例(17%),其中最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年龄26岁。由于乳腺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为良性肿瘤,而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多属中晚期,此时治疗效果极差。当乳腺癌尚在原位阶段期间即被发现和予以切除,预后最佳,可100%获愈[2]。因此,对乳腺肿瘤应当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乳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B超、X线检查、红外线扫描等,其中X线检查易检出较小肿块和微小钙化灶,而B超和红外线扫描则对直径>1cm的肿块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影像学检查在肿瘤良恶性判断上均缺乏特异性。病理学检查中的FNAC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是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最有效方法。而对FNAC可疑患者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则有助于减少误诊率。所以对于年轻患者应普及影像学检查,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应及时行FNAC,做到乳腺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

手术是目前治疗乳腺肿瘤的首选方法。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作放射状切口;对较大肿块的、尤其是位于乳腺下部的肿块,以在乳腺下缘行弓形切口为佳[3]。术中要强调微创操作,组织缝合时各层对合整齐,细针细线皮内连续或间断缝合切口等,尽量减少对乳房美观的影响。手术重点是完整切除肿块,对与周围粘连的腫块应仔细剥离,必要时可行腺体区段切除。术后无论术前何种临床诊断,均要求将每位患者切除的肿块组织常规送病理检查,以排除乳腺恶性肿瘤的可能。对于经病理常规石蜡切片检查证实为良性,要进行随防;若为恶性,要立即行乳癌根治术,术后根据病情选择应用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总之,在乳腺肿瘤的诊治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广大妇女的宣教工作,普及经期后乳腺肿块的自我扪诊,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根据患者综合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切除肿块后常规行病理检查,尽早明确肿瘤性质。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后,应密切随防,培养患者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77.

2 同济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中山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外科病理学上册.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93.

乳腺恶性肿瘤 第6篇

1 乳腺超声图像肿瘤特征

根据Stavros标准, 乳腺超声图像肿瘤特征分为两类, 一类是用常规的超声成像诊断仪器可以测量到的, 这5个特征有:乳腺超声图像纹理、肿瘤几何形状、边缘锋锐程度、肿瘤图像亮度特征和声波回声特性。后2个特征是使用新的超声成像技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才能检测到的特征:肿瘤形状是否随外界压力而改变和钙化特性。超声弹性成像系统可以在一次显像中同时显示正常超声成像和弹性成像两种图像并用于对照, 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2 乳腺超声图像肿瘤特征提取

乳腺超声图像纹理特性、肿瘤几何形状和超声波回声特性是乳腺癌良性和恶性的诊断最主要的依据, 同时也是乳腺肿瘤最基本最可靠的特征。因此, 该文主要介绍上述3个特征的提取。

2.1 肿瘤纹理特征提取

肿瘤图像分割是特征提取的第一步。根据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分割子图像大小应为包含整个可疑肿瘤区域的最小矩形, 以保证笔者可以提取出整个肿瘤所有的医学特征。纹理特征提取分为空域提取和频域提取。空域提取又分为一阶统计特征和二阶统计特征。

空域提取肿瘤纹理特性时, 笔者需要注意肿瘤图像的灰度值和像素之间的距离d。根据图像处理技术, 空域特征提取需要考虑被提取对象超声成像的窗口大小。窗口的大小直接影响提取的结果。如:窗口过大时, 肿瘤微小的纹理特征无法计算, 窗口过小时, 不能涵盖整个肿瘤的纹理特性, 从而使笔者统计的结果毫无意义。新一代的技术自适应量化技术, 可以根据对象的统计函数特征, 自动调整灰度级, 从而使我们的提取更加合理。

频域提取具有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由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FFT算法的提出以及高效率的DSP芯片的开发利用, 使笔者的分析更具有实时性。然而,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频域分析更适合对图像的周期特性进行分析, 对很多其他咋空域很难检测的特征, 如两个周期模式间的差别等也非常有用。

2.2 肿瘤几何特征提取

根据Stavros博士的研究, 良性肿瘤几何形状一般比较规则, 近似圆形或者椭圆形, 而恶性肿瘤的几何形状则呈现不规则的状态。因此, 肿瘤的椭圆相似度也成为判别肿瘤恶性或者良性的重要特征。另一方面, 由数学知识可知, 圆是椭圆的特例, 因此笔者计算出椭圆的离心率e, 自然得出圆的相似度。肿瘤几何特征的提取的第一步就是计算出肿瘤轮廓的最佳拟合椭圆。此外, 椭圆相似度, 肿瘤的方向角, 肿瘤形状紧凑度, 肿瘤的深宽比, 均是判别肿瘤良性或恶性的有效特征。

2.3 肿瘤后回声特性特征提取

肿瘤后回声特征之所以能成为肿瘤特征提取的重要部分, 是由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不同的后回声特性:恶性肿瘤一般具有肿瘤后回声阴影, 而良性肿瘤一般会呈现回声增强现象。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组织的存在如库伯韧带、瘢痕、纤维组织、异物等, 也会造成不同的特征阴影。因此, 在提取肿瘤后回声特性时, 要注意上述组织的影响。

在提取特征时, 需要3个32×32个窗口:肿瘤正下方, 同一深度肿瘤左、右两侧, 然后根据这3个评估窗口定义肿瘤后回声特性特征度量———最小边差异 (MSD) :

MSD=min (Ap-A1, Ap-Ar) , 式中, Ap、Al、Ar分别为肿瘤正下方、左边、及右边框内的灰度平均值。

3 基于SVM的乳腺肿瘤分类

3.1 SVM基本理论

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 中文名称为支持向量机, Vapnik等人在多年研究统计学习理论基础上对线性分类器提出了另一种设计最佳准则。它由浅入深, 从线性可分, 然后扩展到线性不可分的情况。支持向量机在很多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许多优势, 如最小样本问题、非线性问题、高维数和局部极小值等。支持向量机在肿瘤分类中的研究已经成为继神经网络之后新的研究热点。因此, 把它作为乳腺癌良性和恶性分类器是非常实用的。

3.2 线性可分类

SVM是从线性可分说起的, 设ω1, ω2, 是待分的两类, 所求的最优分类面ωχ+ω0=0应满足: (1) 能够无间隙彻底将ω1, ω2分别开来, 最优分类面上不存在其他不可分点; (2) 最优分类面与其各自空间的支持向量之间的距离d相等; (3) 分类平面在所有满足特性 (1) (2) 的分类面中, 与支持向量的距离d是最大的。

3.3 线性不可分类

对于线性不可分的情况, 通过使用非线性映射算法将低维输入空间线性不可分的样本转化为高维特征空间使其线性可分, 从而使得高维特征空间采用线性算法对样本的非线性特征进行线性分析成为可能。这种情况属于下面三类中的一种: (1) 向量位与分离段外, 这些点满足不等式yi (ωχr+ω0) ≥1; (2) 位与分离段内且被正确分类的向量, 满足不等式0≤yi (ωχr+ω0) <1; (3) 错位分类的向量, 这些点满足不等式yi (ωχr+ω0) <0。

这种情况需要根据Mercer定理来找到最优的分类平面:令x∈Rn和映射Φ, x→Φ (x) ∈H, 其中H是欧式几何空间。内积运算表示为:∑Φr (xi) Φr (xj) =K (xi, xj) , 式中, Φr (x) ———x的映射Φ (x) 的r分量;K (x, z) ———满足∫K (x, z) g (x) g (z) dxdz。对任意g (x) , x∈Rn, 有∫g (x) 2dx<∞。也就是说, 任意满足上述条件的K (x, z) 都存在用K (x, z) 定义的内积空间。这样的函数也称为核函数。

4 结语

该文根据Stavros标准, 对乳腺肿瘤的几个重要特征:乳腺的纹理特征、肿瘤的几何特征、肿瘤后回声特征等作了简单的描述, 并提出了用支持向量机SVM来对我们提取的特征经行肿瘤良性和恶性的分类。根据特征提取和肿瘤分类, 结合计算机技术制造出的计算机超声图像辅助诊断系统, 可以在一定程度是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和人为的模糊性, 从而使乳腺肿瘤的诊断更加可靠。

摘要:现有的乳腺早期检查工具乳腺X射线成像, 会导致大数量的假阳性。乳腺超声图像辅助补充诊断乳腺X射线成像检查, 使其结果更加可靠。然而, 超声图像的阅读需要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而且诊断结果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给检查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的主观因素。因此, 该文提出了最能体现乳腺肿瘤恶性和良性的典型特征, 并对肿瘤的良性和恶性经行了分类。

关键词:乳腺超声图像,特征提取,肿瘤分类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Breast Cancer Facts&Figure, 2006.

[2] K.Bovis, S.Singh, Fieldsend J., Printer C.Identification of Masses in Dig-ital Mammograms with MLP and RBF Net[J].IJCNN2000, 2000, 1:1342-1348.

[3] Chen SC, C.Y, Su CU.Analysis of sonographic features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of different sizes[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4 (33) :188-193.

[4]任树军, 阮秋琦, 李玉, 等.基于各项异性扩散方程的超声图像去噪与边缘增强[J].电子学报, 2005 (33) :1260-1270.

[5]吴君, 贺超, 赵兴友, 等.基于超声图像的纹理特征分析算法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7, 26 (2) :166-169.

乳腺恶性肿瘤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化疗的124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 均为女性, 患者年龄为34~75岁, 平均 (53.2±2.9) 岁;病程为2~12年, 平均 (6.2±1.4) 年;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60例, 观察组64例, 两组患者年龄、病情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方案为紫杉醇、环磷酸胺与表阿霉素28例, 顺铂、环磷酸胺与表阿霉素32例, 环磷酸胺与表阿霉素64例。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均应用止吐药物, 在护理工作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环境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展开循征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①提出问题: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资深护士组成循征护理小组,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由全体护理人员通过集体讨论提出乳腺癌化疗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焦虑情绪、担忧化疗引发的不良反应、静脉损伤及营养失调等。②寻找证据并制定护理方案: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中搜素乳腺癌化疗护理相关文献, 输入的关键词为“乳腺癌”、“化疗”、“焦虑”、“不良反应”、“营养情况”、“静脉损伤”等, 结合临床护士护理技能及患者实际需求与愿望, 制定护理方案。③在临床中实施:在制定好护理措施后,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护理,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用药指导、静脉损伤预防护理、营养指导、口腔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4]:

在护理前后利用生活质量评分表 (QOL) 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统计两组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主要包括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口腔溃疡、心慌及胸闷、腹泻等, 利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关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展开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 以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 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 , 观察组恶心呕吐、脱发、口腔溃疡、腹泻、心慌及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析: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 , 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 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63.3% (38/60) ,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0.6% (58/64) ,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5.63, P<0.05) 。

3 讨论

化疗是乳腺癌临床治疗常用方法, 诸多临床实践[5,6]证实该疗法具有确切疗效, 然而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的实现有严重影响[7], 若不能对不良反应予以有效控制, 很容易引发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故而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给予有效护理干预, 对不良反应加以预防具有重要意义[8,9]。

循证护理也称为求证护理或实证护理, 是将可信的、有价值的科学研究结果作为证据, 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提出并寻求实证, 利用实证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循征护理强调证据[10], 是在严格科学证据基础上, 将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患者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可保证护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11]。我院在为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时, 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寻找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证据、制定护理方案基础上, 给予患者如下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担忧等情绪, 护理人员给予有效心理护理。首先详细回答患者疑问, 耐心讲解乳腺癌相关知识, 告知患者在新的治疗药物逐渐研发下, 乳腺癌化疗效果逐渐提高。为患者展开化疗药物作用机制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讲解, 倾听患者倾诉, 给予充分安慰与鼓励;和患者家属展开积极沟通, 鼓励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 从而给予患者更多鼓励, 增强其治疗信心, 使之坚持治疗。②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患者常见化疗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呕吐及恶心、脱发等, 在化疗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为患者展开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血常规检查, 做好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准备。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后容易拒绝治疗, 在化疗前、后立即给予阿扎司琼、胃复安等止吐剂, 注意化疗时间应安排于饭后2~3 h, 在化疗中以放音乐、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不良反应, 在化疗期间应定期为患者展开血常规复查,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升白细胞的药物。提前告知患者化疗可引发脱发, 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头皮冷敷, 促使头皮血液供应减少。③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对各种化疗药物准确把握, 严格把握给药途径、用药顺序、药物配制方法及给药速度。同时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密切观察, 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给予有效处理。④静脉损伤预防护理: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不断提升自身穿刺技术, 在穿刺时保证一针见血, 选择适当穿刺部位;在静脉通路建立后, 现给予无化疗药物的液体对血管进行穿刺, 成功穿刺且液体无外渗后, 换用化疗药物滴注。⑤营养指导: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导致营养失调,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饮食习惯予以准确了解, 创造良好就餐环境, 提供患者喜欢的食物, 鼓励其加大进食量;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无刺激、高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食物, 禁食油腻、刺激性食物。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患者给予健脾养胃食物, 如有必要给予患者静脉营养。⑥口腔护理:为患者每日展开2次口腔护理, 指导其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 保持口腔湿润、清洁, 对于口腔溃疡及口腔炎患者及时展开相应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恶心呕吐、脱发、口腔溃疡、腹泻、心慌及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在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 采用循征护理方法可促使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 对循征护理在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化疗的124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在化疗期间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64例给予循征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恶心呕吐、脱发、口腔溃疡、腹泻、心慌及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 采用循征护理方法可促使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乳腺恶性肿瘤 第8篇

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4年8月收治术前均进行乳腺常规超声检查的患者407例 (共488个乳腺病灶) , 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乳腺肿块直径最大50.748 0 mm, 肿块平均直径 (18.61±9.53) mm;年龄18~73岁, 平均 (40.15±13.89) 岁。其中良性组419个病灶, 病灶最大直径50.480 0 mm, 病灶平均直径 (16.7±8.52) mm;年龄18~65岁, 平均 (34.75±12.33) 岁;恶性组69个病灶, 病灶最大直径50.430 1 mm, 病灶平均直径 (21.89±10.37) mm, 年龄24~73岁, 平均 (41.75±11.27)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方法:使用本院常规超声成像诊断仪,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13 MHz。采用常规超声成像对患者乳房进行检查, 对病灶灰阶声像图的形态、大小、边缘、边界、内部回声以及后方回声进行仔细的观察, 另外还要观察病灶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 并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乳腺恶性肿瘤征象。良性组进行常规超声成像的诊断依据是患者乳腺肿块的形态及边界, 形态及边界的判定标准为清或尚清, 病灶中血流分布是规则的。恶性组进行常规超声成像的诊断依据也是患者乳腺内肿块的形态及边界, 形态不规则, 无包膜, 边界模糊, 垂直生长 (纵横比>1) , 并且肿块的边缘为“毛刺样”或者“蟹足样”[1], 另外, 肿块内回声也不均匀, 可有沙砾样钙化, 后方衰减, 周边高回声晕, 周围结构扭曲, 内部血流丰富, 分布不规则, 腋窝淋巴结肿大, 皮肤增厚、水肿等恶性征象。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SPS 17.0统计软件[2],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488个乳腺病灶病理类型, 见表1。

常规超声成像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常规超声成像正确诊断良性肿块363个 (86.0%) , 误诊5个, 误诊率1.4%;正确诊断恶性肿块共46个 (66.7%) , 无误诊病例, 误诊率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确定的肿块 (BI-RADS4类) 74个 (15.2%) , 其中良性56个, 恶性18个。见表2。

讨论

常规超声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声束在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基础上, 但是由于声速在不同介质中具有不同的状况导致实际情况下的相同成像得不到满足, 因此, 会造成声像图上形状、位置以及亮度出现失真的状况, 另外, 仪器的灵敏度、检查者的经验、肿块的不同角度探查及探头对肿块的压力不同都能使肿块的血流显像不同, 不可避免地使得一些病灶出现漏诊或误诊的现象。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时, 除特殊需要外, 应避免探头压迫乳房, 有时探头可从肿块的侧面不同角度扫查, 以免造成血流信号丢失[3]。

我院曾在定期乳腺体检的人群中, 发现2例4~6 mm的结节, 其垂直生长 (纵横比>1) , 无包膜, 边缘欠整齐, 但内部无钙化、无血流, 超声提示BI-RADS 4类, 但患者拒绝手术, 选择定期观察, 其中1例观察1年, 结节大小、形态不变, 但1年后, 结节内部可见细弱的点状彩色血流信号, 频谱多普勒显示RI>0.7, 患者接受手术, 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另1例观察2年, 结节大小、形态不变, 但2年后结节内形态不规则的血流信号出现, 患者接受手术, 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小叶癌, 值得探讨及反思。

常规超声成像是乳腺癌主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不仅能较好地鉴别出良恶性肿瘤, 还能使乳腺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常规超声成像良性肿块 (BI-RADS 2类或3类) 的正确诊断率86.0%, 误诊率1.4%;恶性肿块 (BI-RADS 5类) 的正确诊断率66.7%, 误诊率0。不确定 (BI-RIDS 4类) 的74个病灶经外科手术病理确定为恶性 (24.3%) 。因此常规超声成像诊断乳腺肿块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医学影像设备以及各项技术的成熟发展, 使得乳腺疾病的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前景愈发广阔, 常规超声成像这种具有无创、无辐射、经济实惠、简便快捷以及可重复操作等明显优势的技术在乳腺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作为乳腺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超声成像检查在进行乳腺恶性肿瘤诊断时应当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成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体会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术前均行乳腺常规超声成像检查患者407例 (共488个乳腺病灶) 的临床资料, 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与分析。结果:常规超声成像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灵敏度、特异度以及正确率价值相当。结论:常规超声成像对乳腺恶性肿瘤征象十分敏感, 可以及时鉴别出乳腺良恶性病变。

关键词:常规超声成像,乳腺恶性肿瘤,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程琳, 李杰, 刘淼, 等.多中心前瞻性对比动态光学乳腺成像与乳腺钼靶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安全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3 (17) :76-78.

[2]贺红艳, 张大伟, 韦德湛, 等.钼靶、超声检出微钙化灶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8 (1) :137-139.

乳腺恶性肿瘤 第9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与总结2009年7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 20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乳腺恶性肿瘤;均为女性;乳房肿块者1 100例,采用彩超或钼靶体检时发现病灶者84例,乳头溢液而来院就诊者16例。

1.2 方法

所有切除标本均采用10%甲醛固定,并采用梯度酒精脱水处理;然后使用二甲苯透明、浸蜡、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切片厚度为4μm,并进行HE染色,部分难以诊断标本可采用免疫组化SP确认。镜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3)进行病理分类[2]。将此次调查的1 20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从21岁开始按照每5年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段研究,并统计每个年龄段患病人数及患病类型。对发病较高的前5位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髓样癌和导管内原位癌临床好发年龄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乳腺肿瘤相关知识进行调查,包括乳腺基础知识和良恶性肿瘤区别及危害性、早期症状及治疗方法、预防方法。乳腺肿瘤的相关知识每个项目20分,共100分;<60分为不了解,60~80分为部分了解,>80分为了解[3]。正确的乳房检查方法:知道方法且会操作的为了解,知道方法而操作不规范的为部分了解,既不知道方法也不会操作的为不了解[4]。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

2 结果

2.1 病理类型

微浸润癌:微浸润导管癌为10例,导管内乳头状癌伴微浸润癌为4例。原位癌:导管内原位癌65例,小叶原位癌6例。浸润性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为916例,鳞状细胞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57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4例,横纹肌肉瘤2例,大汗腺癌3例,浸润性小管性癌6例,浸润性筛状癌11例,髓样癌21例,黏液癌28例,实性神经内分泌癌3例,腺样囊性癌2例,印戒细胞癌2例,恶性叶状肿瘤2例,梭形细胞化生癌2例,基底细胞样癌2例,浸润性乳头状癌5例,富脂质癌2例,富糖原透明细胞癌2例,恶性肌上皮癌3例,佩吉特病8例,分泌性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为主的混合型癌(并微乳头状癌5例,并脂质癌2例,并浸润性乳头状癌和黏液癌2例,并黏液癌6例,并小叶癌6例)21例,黏液样脂肪肉瘤3例,恶性淋巴瘤2例,乳腺转移性肿瘤3例。

2.2 临床发病年龄情况

调查发现,41~55岁为乳腺恶性肿瘤高发年龄段,占52.83%(634/1 200);最高发年龄段为46~50岁,占18.75%(225/1 200)。

2.3 乳腺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与发病年龄分布情况

1 20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前5位发病较高的乳腺恶性肿瘤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916例,占76.33%,平均年龄为(48.78±30.74)岁;浸润性小叶癌57例,占4.75%,平均年龄为(51.42±11.27)岁;黏液癌28例,占2.33%,平均年龄为(57.89±15.81)岁;髓样瘤21例,占1.75%,平均年龄为(48.47±11.31)岁;导管内原位癌65例,占5.42%,平均年龄为(48.69±13.97)岁。浸润导管癌发病年龄与髓样癌及导管内原位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506,P>0.479;χ2=0.526,P>0.05);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与浸润性小叶癌及黏液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89,P<0.05;χ2=4.747,P<0.05)。

2.4 乳腺肿瘤相关知识及正确自我检查掌握情况

乳腺肿瘤相关知识掌握率为24.42%(293/1 200),正确自我检查掌握率为51.00%(612/1 200)。见表1。

表1 乳腺肿瘤相关知识及正确自我检查掌握情况

例(%)

3 讨论

近年来,全球乳腺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且这种疾病随生活水平提高而发病率增加。导致患者发生乳腺恶性肿瘤疾病的因素较多,但主要与其雌激素刺激有关[5]。由于目前生活压力增加和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使得女性人群极易出现内分泌紊乱情况,同时受到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使得女性发生乳腺癌几率增加[6]。此调查中共1 200例乳腺恶性肿瘤标本,而同期来院切除乳腺肿瘤的标本共11 789例,乳腺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为10.18%,较国内报道的17.5%为低,这可能与地区位置及影响因素等有关。临床上,乳腺恶性肿瘤主要有乳腺癌和非癌性恶性肿瘤及乳腺转移瘤等,但绝大多数为乳腺癌疾病。乳腺癌是一般发生于患者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产生严重影响。对于乳腺癌临床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清楚,但生育次数少、初潮年龄早、良性乳腺疾病史和口服避孕药等因素与乳腺癌发病有关。患者平时饮食结构及习惯也会增加乳腺癌发病几率,如肥胖和饮酒及抽烟、摄入大量脂肪等。乳腺主要受人体卵巢激素调节,雌激素是人体乳腺发育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乳腺肿瘤疾病发病的关键因素。目前雌激素主要有雌二醇和雌酮及雌三醇,经研究发现,雌二醇及雌酮异常增加及雌三醇缺乏会增加患者发生乳腺肿瘤疾病几率[7]。此外,患者绝经前及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关键因素,且绝经前后及40~60岁为女性发生乳腺癌疾病的高发时期。

此调查发现,41~55岁为乳腺恶性肿瘤高发年龄段,占52.83%(634/1 200);最高发年龄段为46~50岁,占18.75%(225/1 200)。浸润导管癌发病年龄与髓样癌及导管内原位癌比较,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与浸润性小叶癌及黏液癌比较,均有明显差别。因此说明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存在不同预后,同时也说明乳腺恶性肿瘤疾病发病可能与其生活区域及种族等因素有关。年龄对患者预后影响未被证实,但随着患者发病逐渐年轻化,其作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已成共识。

乳腺肿瘤相关知识掌握率为24.42%(293/1 200),正确自我检查掌握率为51.00%(612/1 200),这可能因大多数育龄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低,同时乳腺健康宣传知识较为贫乏,且自我保健意识较差所致。有的患者对所查处早期乳腺肿瘤并不重视,从而致使其恶化[8]。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也不断恶化,导致乳腺癌患者不断增加。

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分类、特征及发病年龄,并比较不同类型乳腺癌发病年龄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健康教育情况,以探讨相关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与总结2009年7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 20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发病较高的前5位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髓样癌和导管内原位癌临床好发年龄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健康教育情况,并实施相关对策。结果 调查发现,41~55岁为乳腺恶性肿瘤高发年龄段,占52.83%(634/1 200);最高发年龄段为46~50岁,占18.75%(225/1 200)。1 20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前5位发病较高的乳腺恶性肿瘤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性)916例,占76.33%,平均年龄为(48.78±30.74)岁;浸润性小叶癌57例,占4.75%,平均年龄为(51.42±11.27)岁;黏液癌28例,占2.33%,平均年龄为(57.89±15.81)岁;髓样瘤21例,占1.75%,平均年龄为(48.47±11.31)岁;导管内原位癌65例,占5.42%,平均年龄为(48.69±13.97)岁。浸润导管癌发病年龄与髓样癌及导管内原位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发病年龄与浸润性小叶癌及黏液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肿瘤相关知识掌握率为24.42%(293/1 200),正确自我检查掌握率为51.00%(612/1 200)。结论 乳腺恶性肿瘤临床发病高发年龄段为41~55岁,最高发年龄段为46~50岁。因此,临床可根据调查结果对广大妇女实施宣传教育,加大健康体检,减少乳腺恶性疾病发生,保障妇女生命健康。

关键词:乳腺恶性肿瘤,发病年龄,病理特征,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刘雪娟.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华西医学,2011,26(2):207-209.

[2]张连成.乳腺恶性肿瘤127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6):466-468.

[3]谭敏华,雷伟华,谭冬玲,等.浸润性乳腺癌ER、PR、HER-2、E-cadherin、CK5/6检测与临床预后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9):933-938.

[4]孝梦,朱庆莉,姜玉新,等.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与超声声像图特征[J].协和医学杂志,2014,5(1):35-40.

[5]黄泽楠,曾维根,刘宇,等.乳腺叶状肿瘤60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4,8(3):223-227.

[6]孝梦,朱庆莉,姜玉新,等.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与超声特征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12):1083-1088.

[7]左怀全,夏冬,权毅,等.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附19例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12):2085-2087.

乳腺良性肿瘤100例手术治疗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 乳腺肿瘤;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乳腺肿瘤多为良性,一般以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或有乳头溢液以及乳头改变等症状。乳腺良性肿瘤中较多见的有腺纤维瘤和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临床上乳腺良性肿瘤是一种较常的疾病,一般治疗可采取手术切除而彻底治愈。因此,采取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已被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經过鉴别诊断及影像学检查已确诊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该10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切除治疗,均为女性,其中有47例患者采用美容切口法,53例采用放射状切口法,年龄分布:18~40岁患者86例。40岁以上患者14例。其中30例确诊为乳腺民囊性增生,35例确诊为乳腺脂肪瘤,其余35例确诊为乳腺纤维瘤,

1.2 手术方法:取患者仰卧位,采取局部浸润的麻醉方式。准确的选择切口部位取决于乳腺肿物的部位,手术切口一般选择在乳腺肿物相对乳晕或乳晕旁,采取弧形切开,范围在3~5厘米(不宜超过乳晕1W1/2,以免影响乳晕、乳头感觉),然后从外向内经皮肤、皮下组织,至乳腺腺体表现。如果肿块在腺体表现比较浅,可直接用拉钩打开皮瓣,同时利用血管钳牵拉肿块周边的腺体,以至肿块在切口处完全暴露,进而切除;如果肿块小而深,(肿物小于1cm),寻找肿物较困难时,手术前应对肿物定位,常用美蓝标记法或细针定位法。美蓝标记法,术前用左手拇指固定肿物,普通5ml注射器抽取美蓝1ml,右手持注射器刺入肿物,注入美蓝约0.3~0.5ml,拨出注射器,开始手术。细针标记法,术前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肿物,心包穿刺针刺入肿物,助手固定心包穿刺针,在心包穿刺针引导下开始手术。手术中,注意对乳腺导管的保护,充分止血后,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可用吸收线或普通丝线间断缝合腺体、皮下组织,皮内缝合皮肤切口,切口局部加压包扎。术后应常规换药及口服消炎药、止痛药等。

2 结果

100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因为手术切口部位的选择是在乳晕或乳晕旁,手术后遗留的疤痕不是十分明显,而且切口较隐蔽不易被察觉。本组患者中最短住院时间为3天,最长住院时间为8天,平均住院日为5天,其中痊愈患者在手术后6~7天拆线;手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2例出现感染。经手术后6~12月,对100例患者进行随访,均无原发部位复发案例。切口恢复较好,而且术前诊断与病理完全相符。

3 讨论

3.1 病因 乳房良性肿的最基本表现为乳中结块,为临床常见病症。其特点乳房外上位出现无痛性的,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硬结肿块,发病缓慢,可由数日、数年乃至十余年之久,以中青年妇女多见。 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 50% 左右,良性肿瘤中以纤维腺瘤最为常见,约占 3/4 ,其次为乳管内的乳头状瘤,约占 1/5 ,其它如脂肪瘤等较为少见。乳腺良性肿瘤与黄体酮增多而雌激素减少密切相关。

3.2 乳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乳腺良性肿瘤病发在乳腺的外上象限处,手术切口常采用发射状切口,这种切口的优点是可使肿物较好的暴露,但是手术后会遗留下明显的疤痕,影响乳腺外形的美观。当前,乳腺良性肿瘤手术运用人为张力辅助切除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时尽量将乳腺肿物推至乳晕处、腋下或乳腺下缘做一个不易外露之弧形切口,符合治疗与美观兼备的要求,也迎合女性爱美的心理需要。手术要求乳晕切口位于乳腺外形轮廓线上,要同皮肤张力线一致,乳晕皮肤颜色较深。手术后应采取皮内缝合技术,去除切口两侧的针孔疤痕,保持良好的皮肤对合,从而较好的维持乳腺外形。对于较小的乳腺肿物(肿物小于1cm),寻找肿物较困难时,手术前应对肿物定位,常用美蓝标记法或细针定位法。美蓝标记法,术前用左手拇指固定肿物,普通5ml注射器抽取美蓝1ml,右手持注射器刺入肿物,注入美蓝约0.3~0.5ml,拨出注射器,开始手术。细针标记法,术前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肿物,心包穿刺针刺入肿物,助手固定心包穿刺针,在心包穿刺针引导下开始手术。对于较大的肿物(肿物大于5cm),因乳晕切口不宜超过乳晕1W1/2,以免影响乳晕乳头感觉,不能采用上述方法,应采用直接切口手术。

综上所述,乳腺手术为临床常见手术,虽然手术相对比较简单,操作比较方便。但必须掌握多种手术方法,并根据病因和乳腺肿物大小进行操作;对一般肿物(肿物小于5cm)应采用弧形切入法,使切口较隐蔽、瘢痕少,对乳腺外形无影响,较好地适应了患者的审美要求,并治疗效果好。对较大肿物(肿物小于5cm)仍然需要采取直接切入法,确保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吴锦昌, 何琳, 邹立新, 李雄, 班振, 洪峰. 经乳晕切口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的临床意义[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6, (02)

[2] 孙湄杨. 乳晕小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临床治疗分析[J]. 中外医疗, 2010, (32)

[3] 王东亚, 付晓. 腔镜下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8例报告[J]. 现代实用医学, 2011, (07)

[4] 沈克生. 乳晕切口治疗乳房良性肿瘤128例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7, (05)

犬乳腺肿瘤的诊治 第11篇

1 病因

乳腺肿瘤的发生还可能与饮食因素有关。一岁犬的肥胖和红肉类食谱是乳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激素也可能影响乳腺肿瘤的发生。早期作卵巢子宫摘除术的犬, 可以降低乳腺肿瘤的发病率。在首次发情之前摘除卵巢子宫的犬, 乳腺肿瘤的发病率仅为0.5%;首次、第二次发情后卵巢子宫摘除术的犬, 乳腺肿瘤的发病率可达8%、26%。

目前尚无证据显示乳腺肿瘤和病毒感染有关。但肥胖似乎会使乳腺肿瘤发生率增加, 尤其是老年性肥胖, 由于脂肪堆积过多, 雌激素分泌增加, 多余的雌激素被酯化后贮存于脂肪内, 并不断释放进入血液, 对乳腺组织产生刺激, 久而久之, 可能会生成乳腺肿瘤。

2 临床症状

乳腺肿瘤的特征是乳腺组织可摸到或看到所谓的“肿块”。“肿块”的大小不一, 或硬或软。肿瘤的发育速度差异很大, 有的2~3个月就迅速长大, 有的经数年才能长大。

患良性肿瘤时, 无特征性症状, 无痛感, 有时会从乳头孔中流出血样分泌物或脓汁。犬的良性肿瘤常为混合瘤和腺肌上皮瘤。由于乳腺被覆上皮细胞在组织发生学过程中可能转化为软骨成分, 导致异常的组织学表现, 乳腺组织中出现软骨细胞, 是犬乳腺肿瘤的特征性变化之一。

患恶性肿瘤时, “肿块”部位发热, 皮肤表面坏死、溃烂出血, 并可向淋巴结、肝脏、肺部以及其他腹腔、胸腔的器官转移, 表现多种临床症状。浸润性乳腺癌在犬乳腺肿瘤中是愈后最为不良的一种类型。

患有乳腺肿瘤的犬局部淋巴结正常或者增大。10%~50%患有乳腺肿瘤的犬伴有淋巴结肿大。病犬表现疲劳、昏睡和体重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转移灶的程度和位置。患有炎性乳腺肿瘤的犬表现更加明显的临床症状, 包括浮肿、疼痛和受累的乳腺炎性扩散, 全身虚弱, 体重减轻, 多尿症, 烦渴。

犬的肿瘤多发生于第4或第5对乳腺, 这可能与此处乳腺组织的含量较多有关。一部分动物会出现溃疡或伴有炎性反应。炎症性癌有慢性肿胀的倾向, 正常组织和异常组织的界限并不明显。但在相邻的一侧或两侧后肢的淋巴结会发生广泛性的浮肿。炎症性癌初期常被误诊为急性乳腺炎而使用抗生素或皮质酮进行治疗。炎症性癌非常硬, 同时表现为广泛性的肿胀, 而乳腺炎相对较软, 且比较局部, 多发生于发情和假孕后。

3 诊断

活组织检查是犬乳腺肿瘤首选的诊断方法。活组织检查既用于组织病理学诊断也用于良性肿瘤的治疗。如果肿瘤界限完整, 切除活组织可以治愈尺寸较小、分化良好的良性肿瘤。

局部淋巴结状态对病犬的生存时间有重要影响, 因此病犬都应该进行局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细针抽取内容物、活组织检查和淋巴结整体切除。细胞学检查淋巴结准确率较高, 可用于所有患有恶性肿瘤的犬。如果细胞学检测阳性或者可疑, 可以进行受累淋巴结的完全切除。切除淋巴结可以改善局部肿瘤的状况, 防止与淋巴结肿大进一步发展相关的症状出现。

3.1 X光检查

乳腺组织由腺体组织、导管、脂肪及少量结缔组织组成, 这些软组织密度相似, 对普通X线的衰减无明显差别, 而钼靶所放射的软X线波长适用于乳腺组织投照的最佳波长 (0.63~0.90A) 对乳腺组织投照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钼靶X线摄片法有简便、快速、安全等优点, 非常适合临床乳腺肿瘤的普查, 但少数乳腺良性病变患畜, 肿块密度高、边缘不规则或肿块周围水肿时, 钼靶X线摄片显示乳腺致密度对比度差所致, 因此对少数疑难病例必须结合病理切片等手段进行检查。

3.2 超声波断层扫描

超声断层扫描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害性技术, 可直接得出器官和组织的二维图像, 以灰度变化来反映组织特性。用超声扫描能够确定肿瘤的位置、形状、范围以及它们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并可以测量和评价肿瘤内部回声图像类型和周围声影。

通过矢向和横向扫描确定每个肿块的声影 (规则或不规则) 、形状 (球形、卵圆形、多边形) 、大小及超声图像特性。通过分析肿瘤内部及周围的回声特性确定肿瘤的性质。肿瘤内部回声被分为均质及非均质两类, 并将肿瘤的回声人为划分为边缘声影、中心声影或回声增强。边缘声影常见于具有规则声影的球形肿瘤结构周围, 而中心声影或回声增强则分别出现在声影高度减弱或低度减弱区域。在超声断层扫描的当天切除肿瘤进行组织学检查。

4 鉴别诊断

4.1 与脓肿的鉴别诊断

脓肿临床表现: (1) 浅表脓肿略高出体表, 红、肿、热、痛及波动感。小脓肿, 位置深, 腔壁厚时, 波动感可不明显; (2) 深部脓肿一般无波动感, 但脓肿表面组织常有水肿和明显的局部压痛, 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4.2 与急性乳腺炎鉴别诊断

急性乳腺炎临床症状受侵乳腺通常出现肿胀、发热和疼痛。炎性乳腺挤出的乳汁可能带血, 若为化脓感染, 可挤出脓液并混有血丝。血液学检验, 白细胞总数增多, pH偏高, 并且比正常乳汁显得浓稠, 多成絮状。患病的母犬可出现全身症状, 如体温升高,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但有时也不出现全身症状。

4.3 与腹股沟疝鉴别诊断

腹股沟疝指腹腔脏器经腹股沟环脱出至腹股沟处形成局限性隆起。疝内容物多为网膜或小肠, 也可能是子宫、膀胱等脏器, 母犬多发。

5 治疗

5.1 手术疗法

手术摘除是乳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作简单的肿块摘除、乳房切除术、区域性乳房切除术和乳房彻底切除术。简单的肿块摘除适合于小的、结实性、无粘连的乳房肿块摘除。乳房切除术是摘除单个乳房, 适合于乳腺中心直径小于1 cm、与皮肤或深层皮下组织粘连的乳房肿瘤摘除。区域性乳房切除术是摘除前部 (第1~3乳腺) 或后部乳区 (第3~5乳腺) , 适合于连续多个乳腺肿瘤的摘除。乳房彻底切除术适合于多发性乳房肿块的摘除。手术切除可以治愈犬的第一期、小的、非浸润性的、分化良好的肿瘤。

5.2 放射线疗法

乳房手术后进行放射线治疗, 经常用于根治性乳房切除术, 也是原发性较大肿瘤患犬、腋窝淋巴结阳性肿瘤患犬交替性的治疗方案。研究发现乳腺切除后进行放射治疗的女性, 肿瘤局部控制和肿瘤特异性存活时间显著改善。

5.3 激素疗法

通过给予芳香酶抑制剂或黄体化促黄体 (生成) 激素–释放激素可以抑制雌激素的合成。他莫昔芬是特异性雌激素受体调整剂, 是首选的抗雌激素药物。最近的跟踪调查显示, 乳腺肿瘤切除的同时进行卵巢子宫切除的犬要比单纯进行肿瘤切除治疗的犬存活时间显著延长。子宫卵巢切除的时间很重要, 与肿瘤切除同时进行或者在肿瘤手术前两年内进行的犬的治疗效果最佳。

5.4 化学疗法

上一篇:企业集团财务管控问题下一篇:非政府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