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病房范文

2024-07-24

无痛病房范文(精选5篇)

无痛病房 第1篇

关键词:无痛病房,骨科,疼痛管理,JCI标准

绝大多数的骨科疾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疼痛不仅影响手术及治疗效果, 而且持续性疼痛会引起患者心理及精神异常[1]。近年来疼痛控制及规范化的疼痛管理的出现, 乃至无痛病房的建立均表明疼痛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2011年2月以来, 我科启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骨科住院患者548例, 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病区, 其中一病区实施无痛病房管理 (为观察组) , 另一病区实施普通病房管理 (为对照组) 。观察组285例, 其中男169例, 女116 例; 年龄10~95岁, 平均47.8 岁。对照组263例, 其中男159例, 女104 例; 年龄7~93岁, 平均46.5岁。入选病例均为四肢骨折患者, 并在入院10 d内接受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疼痛管理模式

以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JCI) 关于疼痛的标准为指导, 结合我院实际, 成立了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小组, 制定了一系例管理规范。疼痛小组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 检查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作出改进。护理人员负责疼痛的健康宣传教育、疼痛的评估及筛查, 执行疼痛的处理方案并记录疼痛控制的效果, 对出院患者进行疼痛控制满意度的随访与调查等。每名医师负责所管理床位患者的疼痛治疗, 协助护理人员做好疼痛的宣传教育,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提出治疗方案;对于疑难病例及难治性疼痛, 由麻醉科提供协助。

1.2.2 疼痛的宣传教育

所有入院患者均在入院6 h内由床位护士及主管医师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其形式包括医务人员的讲解及发放与其疾病及疼痛相关的宣传手册。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疼痛与疾病过程相伴随, 是一种最直接的主观感受;“无痛”并非没有疼痛, 而是将疼痛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绝大部分的疼痛是可以得到缓解及控制的;疼痛不仅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感觉, 而且不利于术后恢复;常见的非药物镇痛方法及使用方法;麻醉及镇痛药品的相关副作用发生率低且可以治疗, 不会延缓切口愈合;绝大部分术后疼痛都能得到控制, 患者有权享受术后无痛经历等。

1.2.3 疼痛评估

对所有住院患者在进行常规生命体征采集的同时, 评估患者的疼痛分值。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使用不同的评估工具:意识清楚的成年患者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 (NRS) ;急性疼痛的成人和小孩 (依从性差) 使用Wong- Banker面部表情量表;重症患者使用危重病人评估工具 (CCPOT) 。对疼痛强度<5分患者采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对疼痛强度≥5分患者提醒医师予以药物治疗。对于急诊创伤或术后患者, 每半小时评估1次, 直至疼痛评分<5分后改为4 h 1次;每天上午9点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1.2.4 疼痛的控制

疼痛的控制坚持个体化、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早期干预、及时评估、合理治疗。常见的非药物止痛法有:呼吸止痛法、松弛肌肉止痛法、音乐止痛法、转移注意力等。镇痛药物的使用严格按照三阶梯镇痛原则:第一阶段采用双氯芬酸钠肛栓剂或塞来昔布口服;第二阶段采用帕瑞昔布肌肉注射;第三阶段使用阿片类药物。坚持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对于创伤早期及术后早期估计疼痛分值>5分的患者采取超前镇痛方案, 对于难以控制的疼痛需找出原因, 必要时在麻醉师的指导下控制疼痛。对于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或对疼痛耐受力差的患者, 预期其术后疼痛分值>5分可使用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2]。

1.3 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估

对两组患者术后6 h疼痛评分进行比较, 同时, 在患者出院后2周内采用自行设计的有关疼痛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用电话回访的形式对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并予以评分 (总分100分)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早期疼痛分值及住院期间有关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差异。对两组结果平均值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观察组术后6 h疼痛评分为 (3.87±0.61) 分, 对照组为 (6.69±0.46) 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观察组为 (97.56±5.23) 分, 对照组为 (90.12±7.56) 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 论

3.1 疼痛观念的正确认识

必须在医护人员及患者心中建立正确的疼痛观念:“无痛”并不是指没有疼痛, 而是以“无痛”作为最终目标, 在医疗和护理工作中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使患者舒适、安全地度过整个治疗过程。“无痛”原则要贯穿医护工作的整个过程。

3.2 加强疼痛知识教育和培训

由于在无痛病房的管理中, 护士起着最直接的作用, 因此, 必须加强对护士疼痛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研究[3,4]表明, 护士的知识水平与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疼痛控制的效果。除了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外, 还针对不同的患者予以宣传教育。通过对护患双方的教育及培训, 使护患双方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沟通, 护士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反馈、解决, 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及舒适度, 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5]。

3.3 疼痛的管理

疼痛的管理是无痛病房病房实施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疼痛管理主要有:患者入院后, 护士即跟据病情、身体条件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疼痛的筛查, 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类, 将病情较重、疼痛分值高的患者列入需重点关照对象, 并以此制定相应的个体化疼痛控制方案;对于需重点关照的患者, 每半小时进行疼痛评估, 直到疼痛分值<5分;在进行疼痛评估及处理的同时, 必须及时对处理的意见、处理的效果、患者的意见、药物的副反应做好记录。对预期疼痛分值较高的患者, 实施超前镇痛[2,6];并采用非药物镇痛联合镇痛的多模式镇痛方案。

3.4 创建以护士为主体的无痛病房, 进一步体现人道主义关怀

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是JCI的宗旨。JCI关于疼痛的标准要求是所有患者享有疼痛管理的权力, 所有主诉有疼痛的患者须予以处理或治疗。实行疼痛管理、创建以护士为主体的无痛病房是现代化医院的基本要求, 是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人道主义关怀的体现, 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MIASKOWSKI C, LEE K A.Pain, fatigue, and sleep disturb-ances in oncology outpatients receiving radiation therapy for bonemetastasis:a pilot study[J].J Pain Symptom Manage, 1999, 17 (5) :320-332.

[2]邱红.骨科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的护理[J].现代医学, 2008, 36 (3) :218-219.

[3]SIMPSON K, KAUTZMAN L, DODD S.The effect of a pain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 on the knowledge level and at-titudes of clinical staff[J].Pain Management Nursing, 2002, 3 (3) :87-93.

[4]张春玲, 孙胜男, 张春燕, 等.创伤骨科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研究[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12, 27 (2) :25-27.

[5]蒋红, 蒋超, 凌玉琪, 等.JCI标准下的疼痛理念在我院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2, 26 (1) :72-74.

无痛病房管理制度(范文) 第2篇

(一)、病房管理以病人为中心,护土长全面负责,科主任和主管医师积极协助,护理人员做好分管病室的管理工作。

(二)、保持病房整洁、安静、安全、舒适、温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三)、做好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及配膳室等的管理工作。

(四)、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摆放整齐,固定位置。墙上不张贴、不挂线,未经护土长同意不得任意变动室内物品。

(五)、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病房内不抽烟。走廊每天至少拖地二次,病室内拖地一次、清扫二次;每日擦拭门窗。

(六)、护理人员上班必须穿戴工作服、帽;服装整洁,必要时戴口罩;挂牌上岗。

(七)、病员被服、用具等按基数配给病员管理,出院时清点收回(一次性用品除外)。

(八)、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账目,每月清点一次,有记录。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九)、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十)、病房内不得接待与病人治疗无关人员,不会客,查房时不接私人电话(特殊情况例外)。病人不得擅自离开病房,有特殊情况必须请假,经医务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

(十一)、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陪护,陪护人员主要职责是协助守护病人,进行必要生活照顾等。

附:住院规则

(一)、住院病人应遵守住院规则,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与医务人员密切合作,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安心休养。

(二)、住院病人应遵守病房作息时间,经常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与安静,不随地吐痰,不往窗外倒水,不乱丢果皮、吸烟和喧哗。地面注意防滑。

(三)、住院病人的饮食应遵守医嘱,由营养室配膳供应。外面带来的饮食须经医师、护士商量同意方可食用。病员饮食应按疾病需要由医嘱规定,特殊病情的饮食,在未征得医师或护士同意时请不要任意更改。

(四)、住院病人不得自行邀请院外医师诊治,不要随意到院外购药服用,以免影响疗效。

(五)、住院病人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诊疗办公室,不得翻阅病案及其它有关医疗记录,有事可向医生、护士查询。

(六)、住院病人不得随意外出或院外住宿,如有特殊情况须经医师或值班护士同意方可离开。

(七)、住院病人应爱护公物,如有损坏须按价赔偿。

(八)、住院病人可携带必需生活用品,其他物品尽可能不带入病房,贵重物品请勿带入病房,以免失窃。

(九)、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病员请不要乱串病房或自行调换床位,非探望时间不要会客,上午医疗查房时请不要外出,查房时不高声说话。

无痛病房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6月-2012年12月200例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病例, 其中入院后实施无痛病房管理100例为实验组, 其中男52例, 女48例;年龄23~75岁, 平均 (41.15±5.35) 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7例, 跌倒伤15例, 高处坠落伤18例;骨折类型:肱骨骨折26例, 外踝骨折18例, 髌骨骨折22例, 锁骨骨折24例, 桡骨远端骨折8例, 其他2例。入院后按骨科传统镇痛常规管理100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53例, 女47例;年龄23~76岁, 平均 (41.26±5.41) 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8例, 跌倒伤14例, 高处坠落伤18例;骨折类型:肱骨骨折27例, 外踝骨折17例, 髌骨骨折23例, 锁骨骨折22例, 桡骨远端骨折9例, 其他2例。全部患者均在本院接受系统治疗,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观察组给予无痛病房管理模式进行护理, 具体如下。

1.2.1 疼痛评估

实验组以实施骨科患者镇痛任务为中心, 患者入院后1 h内首次全面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 (包括个人史、既往史等) , 大系统症状、专科情况等。此后, 每天的9点都进行疼痛评估。手术完成, 自麻醉药失效后, 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再进行全面评估。实施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 以及蛛网膜下腔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需要评估8次, 每小时1次。对于疼痛的评估主要有数字评定量表 (NRS) 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PRS-R)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是用0~10个数字, 表示疼痛的强度等级, “0”表示无痛, “10”表示最剧烈疼痛, 分值越高, 疼痛越剧烈[2]。4岁以下幼儿、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使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进行评估。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中, 疼痛评估≥5分者, 应该报告医生, 给予镇痛处理 (静脉或肌内注射后30 min, 或者口服药后1 h) 后, 再进行评估1次, 并在《疼痛评估表》上作好记录。以后每隔2小时对患者评估1次, 直至疼痛评估数字等级≤3分为止, 并记录。对照组以骨科传统镇痛常规管理, 疼痛尽量让患者能忍就忍着, 患者疼痛剧烈时才使用止痛药。

1.2.2 疼痛干预

(1) 室内要保持安静整洁, 以利于患者心理压力的减轻。 (2)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能够怀着同情倾听患者的倾诉, 保持沟通的顺畅。 (3) 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介绍, 改变传统观念, 解除患者害怕镇痛药物成瘾的顾虑, 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同时在疼痛管理过程中引导患者和家属进行配合。 (4) 对于能够引起疼痛加重的因素, 如体位不当、固定过紧、角度异常、伤肢位置, 过于频繁的操作等, 都应该尽量避免。 (5) 适当进行非药物因素干预, 如心理疏导、音乐疗法, 以及一些冷敷、热敷、按摩等的物理治疗。 (6) 在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 要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 采取多模式个体镇痛, 按时给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2天NRS评分、24 h疼痛频率及24 h需临时应用止痛药次数和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2天NRS评分、24 h疼痛频率及24 h需临时应用止痛药次数和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骨科围手术期无痛病房管理的开展, 使医生、护士对疼痛管理的意识大大增强

树立无痛观察、全程无痛、超前镇痛、安全镇痛等新理念, 采用多模式、多阶段、多途径、多靶点、多学科合作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 在恰当时点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和方法组合起来使用的治疗方法, 并及时观察、有效处理镇痛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科学制定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的有效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 将疼痛降低到最小, 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3]。

3.2 骨科围手术期无痛病房管理的开展, 可减少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恐惧感

疼痛对于机体的刺激是强烈的, 而人们也很难抑制和克服剧烈的疼痛, 凡是经历过疼痛体验的人, 再想到疼痛时, 都会心怀恐惧。因此, 在手术前大部分患者都会产生对手术的恐惧感。故部分患者由于惧怕手术带来的疼痛, 不敢接受甚至放弃手术治疗。随着无痛病房的开展, 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增强了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3.3 骨科围手术期无痛病房管理的开展,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国际慢性疼痛协会研究发现, 疼痛的潜在危险要远高于一个疾病, 持续的疼痛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如神经系统的改变引发恶性循环, 从而加重、延长疼痛[4]。也会诱发心脏病、高血压等, 疼痛会导致失眠焦虑和抑郁, 这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负性影响, 会反映到患者的内分泌、免疫和神经系统上, 从而产生这些系统的功能改变, 使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5,6,7]。疼痛对身心造成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镇痛来消除或者减轻。减轻或消除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因疼痛影响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

3.4 骨科围手术期无痛病房管理的开展, 使患者疼痛下降到最低点

患者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能在无痛或者微痛的情况下早期积极主动进行康复功能训练, 促进肢体功能早日康复, 减少骨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可明显减少患者住院天数, 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提高患者满意度[8,9,10]。

3.5 骨科围手术期无痛病房管理的开展, 能更好地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创建骨科无痛病房, 是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一部分。在临床护理的工作中, 最常见的就是骨科患者的疼痛, 引起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创伤、手术、术后的固定、特殊的体位、功能锻炼的过程, 康复治疗的过程等。无痛管理的理念, 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主动地接近患者, 关注患者, 了解患者, 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 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服务[11], 同时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这是更人性化服务理念, 这也是开展无痛病房管理的目的所在[12]。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要求无痛的基本权利, 患者也渴望和要求给予无痛的治疗和护理, 并且有对医生护士提出进行无痛技术治疗和护理的权利。因此, 在2004年国际疼痛协会 (IASP) 把每年的10月11日确定为“世界镇痛日”, 还提出了“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的口号[13]。骨科围手术期无痛病房管理的开展, 使患者安全、平稳、顺利、舒适的接受相关治疗和积极配合功能锻炼[14,15]。因此, 提高骨科围手术期疼痛控制质量是提高医护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围手术期限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实施无痛病房管理后围手术期患者对疼痛的自我感受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选择骨折需行内固定治疗病例200例, 其中入院后实施无痛病房管理100例为实验组, 入院后按骨科传统常规管理100例为对照组。采用 (NRS) 和面部表情量表评分法 (PRS-R) 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评分结果, 发放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表, 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骨科无痛病房的建立, 以及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的规范化疼痛管理, 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及病人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无痛病房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06~2014-06所收治的10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 男62例, 女38例, 年龄18~75岁。其中痛风27例, 风湿性关节炎40例, 骨关节炎22例, 纤维肌痛综合征11例。本次研究排除心肾功能严重障碍者、有明显精神疾病者, 所选患者均了解自身病情及护理相关事项。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50例) 和对照组 (50例) , 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按正常流程接待入院患者, 讲解住院须知, 结合患者病情告知日常禁忌。每天检查患者身体情况, 保持病房卫生。患者出院时加以指导。

观察组:行优质护理, ①夯实基础护理。在生活护理方面, 通过适度锻炼保证患者能够进行穿衣、就餐、如厕等日常活动, 以防出现关节僵硬等不良症状[4]。有12例患者住院后生活不能自理, 则生活起居均由护理人员负责;在休息活动方面, 结合自身病情合理休息、适度活动, 如伸腰踢腿、关节屈伸、按摩全身关节等;在饮食护理方面, 予以科学指导, 不食禁忌食物, 增加钙质营养, 住院期间戒烟戒酒[5];其他护理方面, 调整病房温湿度, 保持病房安静, 不得影响患者睡眠, 晨晚间需保持病床卫生;②疼痛评估。优质护理要求全面了解患者资料及病情, 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 以减少盲目性[6]。医院内部编制有评估表, 以疼痛部位、持续时间、程度、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等为重要指标, 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患者入院6h内完成首次评估, 住院期间每日8:30—9:00做一次评估, 对于疼痛评分超过3分, 或睡眠严重受到影响者, 应及时报告医师并予以处理, 4~5h后再次评估;③合理制定方案。无痛病房主要是为了减轻患者疼痛, 帮助患者轻松度过治疗期, 需指定一套详细方案。若患者疼痛评估分数超过3分, 护理人员应及时报告医师, 遵医嘱予以镇痛治疗护理。药物治疗可采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若阿片类药物, 控制好剂量[7];非药物治疗, 一方面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另一方面要使患者保持身心愉悦, 可用音乐放松疗法加以开导, 减轻患者压力, 消除其负面情绪[8];④实行健康教育。风湿性免疫疾病容易致使患者躯体功能逐渐丧失, 因此必须开展健康教育, 令患者了解所患疾病性质、治疗方法等, 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护理人员告知简单的减轻病痛的方法, 以及日常注意事项, 使患者自身能够树立起减轻病痛的意识。

1.3 观察指标[9]

疼痛评分:无痛0分, 轻度疼痛1~3分, 中度疼痛4~6分, 重度疼痛7~9分, 剧痛10分。睡眠等级:A级说明患者睡眠质量不受影响, B级受到一定影响, C级则患者不能入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研究数据, 以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 且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睡眠等级比较

观察组A级睡眠质量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睡眠受影响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入院72h疼痛评分比较

入院72h后对患者疼痛评分进行统计, 观察组在优质护理下, 评分低于3分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例疼痛评分超过3分患者接受再次处理后, 全部得到改善, 疼痛评分均低于3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因风湿免疫疾病引起的疼痛对患者身心都是一种较大伤害, 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随着医学技术进步, 止痛药越来越多, 为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 尽快恢复健康, 还需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无痛病房因此而出现, 同时还应采取优质护理模式[10]。具体优质护理措施, 首先是在基础护理上不断完善疼痛管理, 疼痛是风湿免疫疾病的主要症状, 患者在难以忍受的同时, 许多身体功能也在丧失, 且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严重者还会损伤到患者心肺、血管, 对其正常生活危害极大[11]。建立无痛病房, 实行优质护理, 应转变护理模式, 从治疗、心理、环境、教育多方面予以护理, 并制定可行的方案加以落实, 以体现现代医学人文主义关怀。其次要重视继续教育, 在常规护理中, 护理人员多是遵照医嘱行事, 缺少与患者深度沟通。在优质护理中, 为保证各项工作能够以患者为中心顺利开展, 需加强相关培训, 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 并提升自身素质技能[12]。开展继续教育可使护理人员更加精通业务, 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打造个体化疼痛护理方案, 从而减轻患者病痛。此外, 为促进无痛病房与优质护理能够更广泛地应用, 医院还应重视市场竞争, 成立优质护理小组, 打造特色护理品牌。本研究中, 应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 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说明, 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服务于风湿免疫疾病患者, 可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减轻患者疼痛, 其临床效果显著高于临床的常规护理,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君, 李桑.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21) :19-21

[2]杨晓丽, 张建华, 赵秀兰.风湿免疫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 2011, 25 (12) :3277-3278

[3]韩丹莹.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风湿免疫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6) :240-241

[4]唐丽娟, 莫才英, 王业玲.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健康指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 (11) :156-157

[5]张翠兰, 邱懿, 谢晶芹.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风湿免疫科患者满意度影响的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 2 (10) :79-80

[6]莫献洁, 黄梅.精细化管理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6) :164-165

[7]苏瑞芳.风湿免疫科无痛病房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23) :210-211

[8]陈慧丽, 姜明华, 王新, 等.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 (6) :1157-1159

[9]杨芳.疼痛专项护理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睡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29) :124-125

[10]何碧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7) :788-790

[11]高超, 陈立红, 黄晓玮, 等.全程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4 (11) :90-91

无痛病房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200例研究对象均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治疗, 其中, 男性120例, 女性80例;年龄为21~72岁, 平均年龄为 (39.4±8.5) 岁;骨折类型:由于四肢骨折而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 多发性骨折患者50例, 由于闭合性损伤而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将2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每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内容均得到了患者以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的疼痛控制方式。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临床路径参与的疼痛控制方式, 临床路径参与的疼痛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1) 药物控制:为了使创伤骨科患者免于疼痛困扰, 可以利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如通过自控止痛泵为患者注射丙泊酚, 合理调节注射剂量, 在规定时间内给患者注入, 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调节注射速度, 保证用药的准确性。 (2) 技术控制:适用于疼痛感不太顽固的患者, 一旦处于顽固性疼痛, 可在患者硬膜外腔注射吗啡或可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物;合理控制注射剂量与时间, 注射1~2 mg/次, 可以使患者免于疼痛16~24 h。 (3) 心理护理:创伤骨科患者入院后,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伤势情况与治疗情况进行细化分析, 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提醒患者自觉按照康复计划进行锻炼, 让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恢复健康。 (4) 消除导致疼痛的因素:引发患者疼痛的因素有很多, 如对胸外科患者来说, 深呼吸或轻微咳嗽都会造成疼痛感, 可以用胸带固定受伤处或手掌轻微按压, 这样可以减缓震动造成的疼痛感, 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与深呼吸, 避免引发并发症。 (5) 皮肤刺激:采用冷敷、热敷、按摩、震颤、涂抹药膏等刺激皮肤的方式, 以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效果。 (6) 中医止痛:针灸是我国用来治疗疼痛的传统方式, 在临床应用上效果明显。

临床路径实施方式具体如下。

(1) 临床路径的设计思路。在对骨科无痛病房临床路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整个设计过程处于模块式状态, 所有临床路径内容以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时间轴线作为顺序, 对每一个时间点的患者疼痛护理工作的细节进行明确, 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的规范性。此外, 在临床路径设计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也要对患者的镇痛计划的制定与修正的动态过程加以重视, 并采用现代化手段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价, 为无痛病房的建立创造条件。

(2) 评估内容分析。在对患者进行基本的疼痛教育之后, 相关人员要对患者基本的疼痛掌握状况进行评估, 内容包括患者对疼痛的认知状况及对疼痛的心理准备等。同时, 患者对疼痛治疗的了解程度也可以被划分到评估内容中。

(3) 对患者进行相关教育。为了更好地对患者的疼痛水平进行评估, 在研究组患者入院之后, 相关人员要对其进行教育, 使其在接受教育之后可以熟练地对数字评分量表进行应用, 从而更加客观地将自我疼痛表达出来, 确保患者具备客观自我疼痛评价的能力, 在患者疼痛评分处于3分以下时要教导患者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缓解疼痛, 并及时地把疼痛状况告知护理人员。当患者疼痛评分大于3分时, 要告知患者把疼痛情况及时反映给医护人员, 使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地对患者疼痛进行处理[1]。在患者入院第2天, 通过专业的培训医师对患者进行探访, 以患者的年龄、病情、创伤程度等为依据制定手术方案、手术时间、手术围术期镇痛方案等, 在方案制定完成后, 相关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讲解, 以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可以对治疗方案及镇痛方案有所认同, 这对患者疼痛治疗有效性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

1.3 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使用数字评分量表 (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对自身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0分为无疼痛, 1~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10分为重度疼痛[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疼痛控制措施采取之后, 研究组手术当天、术后第1、2、3天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对照组患者术后3天内疼痛控制有效75例, 有效率为75.0%, 研究组患者术后3天内疼痛控制有效96例, 有效率为96.0%,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路径指的是以某一医疗健康机构为依托, 由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员所组成的对某一类疾病或者手术患者进行标准化照顾的计划。实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的意义为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 促进医护、医患、护患之间的交流, 保证护理项目规范化、标准化、细致化, 从而提升对医院资源的利用率与合理管理率, 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 为无经验的医护人员提供宝贵的教育机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 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为了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要采取疼痛管理措施, 同时要注重规范化的提升, 并加以临床路径的应用, 这对于疼痛管理有效性的保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总结发现, 导致患者疼痛的因素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 注意力。患者过分将注意力集中在疼痛时, 会将疼痛感放大, 若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疼痛感会降低。 (2) 痛觉阈。痛觉阈引发疼痛的刺激强度最低, 也就是感知疼痛程度强度最低, 健康人的感知痛觉能力具有相似性, 当患者出现炎症时, 痛觉阈的感知能力会下降, 对患者局部麻醉、神经系统受损或注射中枢止痛剂, 会提高痛觉阈的感知程度, 在对患者治疗康复阶段, 可利用分散注意力和暗示法降低疼痛感。 (3) 暗示与催眠。创伤骨科患者在手术之后, 可以通过安慰的方式对其进行暗示与催眠, 患者进入催眠状态之后, 疼痛意识会逐渐薄弱, 疼痛感会逐渐减低。 (4) 患者情绪。一旦患者处于悲观、绝望、恐惧、焦虑不安、紧张焦躁的状态下, 疼痛感就会陡然提升, 而当患者处于心情愉悦、自信、兴奋等状态下疼痛感就会有所降低。 (5) 患者的个体生理差异。每个患者的身体机能存在差异, 对疼痛感的感知程度也不同, 对疼痛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差异, 所以虽然创伤程度相同, 但是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因素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进行疼痛管理的过程中加以临床路径, 这使得医务人员工作更加规范化, 对保证医疗及护理的完整性极为重要[2]。此外临床路径的应用能够避免由于医护人员个体因素而对患者诊治造成疏忽和遗漏的现象, 这对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的意义十分明显。临床路径的应用使得护理人员在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过程中打破了常规只遵循医嘱的状况, 而是更加有计划和预见性地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 这不仅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护理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3]。

在创伤骨科无痛病房疼痛管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视。由于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疼痛评分制度并不是以某一个时间点为基准, 而是把某段时间内患者的疼痛情况作为评价对象, 并把次时段中所出现的最高分作为记录对象, 医护人员很难实时地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了解, 这就要依靠于患者自评结果, 也就是说患者自评结果准确性不足则将会直接影响医生对于患者疼痛状况的掌握, 这十分不利于保证患者疼痛管理的有效性[4]。因此在患者入院后, 相关医务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视, 最大程度地教会患者熟练地应用NRS评分, 以使其及时地对自我疼痛进行客观反映[5]。

(2) 加强患者对临床路径的参与程度。在整个创伤骨科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直接取决于患者对于临床路径的认识程度以及接受程度, 作为整个疼痛控制的接受者, 只有让患者真正从内心接受疼痛控制, 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疼痛控制的效果。为了提升患者对于疼痛控制的认可程度, 在对临床路径制定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必须加强患者参与程度, 高参与度能够增加患者对于疼痛控制的认可, 这对于调动医、护、患三方面作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6]。

综上所述, 在创伤骨科治疗过程中采取疼痛控制措施, 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治疗痛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发现在创伤骨科无痛病房疼痛管理的过程中, 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明显, 相关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其的重视, 在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疼痛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地加以应用, 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侯丽莉, 王峻, 张艳华.规范化疼痛教育对创伤围手术期疼痛控制的影响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4, 32 (8) :321-322.

[2]王峻, 李靖忠, 段宝凤, 等.改进三测单在创伤病房疼痛记录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11 (5) :369-370.

[3]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6, 11 (9) :1234-1235.

[4]张筑华, 李红灵, 雷玉萍, 等.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5, 13 (9) :1258-1259.

[5]陈芳华, 李旭春.术前宣教和心理安抚对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 14 (2) :3334-3335.

上一篇:矛盾下一篇:士兵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