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注射液范文

2024-07-16

双黄连注射液范文(精选9篇)

双黄连注射液 第1篇

1 仪器和试剂

台式离心机 (长沙湘仪) , 微量移液器 (大龙) , 红细胞计数板, 显微镜 (OLYMPUS) , 水浴锅。双黄连注射液 (批号20101028) 。

2 方法

2.1 兔红细胞混悬液的制备

取健康家兔耳缘静脉血约15ml, 置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去除纤维蛋白, 得到去纤血, 将血液移入离心管, 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数次, 直至上清液无色透明。将得到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的混悬液备用。

2.2 样品的配制方法

取7支试管, 1-5号试管依照表1分别加入不同量的双黄连注射液, 6号试管是阴性对照, 7号试管用注射用水代替生理盐水, 作为阳性对照。

2.3 肉眼观察法

将每个试管轻轻摇匀, 迅速置37℃恒温培养箱中保温, 每隔15min观察一次, 1h后, 每隔1h观察一次, 观察4h, 观察各管有无溶血现象。试管中溶液澄明红色, 管底有少量红细胞残留, 表明有溶血发生;红细胞全部下沉, 上层液体无色澄明, 或者有色澄明, 但样品和阴性对照管颜色相比无明显差异, 则表明无溶血发生。

2.4 红细胞计数法

将肉眼观察后的每个试管摇匀, 分别吸取一滴样品滴于细胞计数板上。当红细胞完全沉降后, 先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是否均匀分布, 找到计数室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计数细胞个数,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压线细胞只取右侧线和下侧线。最后计算溶血度 (%) = (1-试验管红细胞数/阴性管红细胞数) ×100%。每组做5份样品, 求平均值, 并计算溶血度和RSD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肉眼观察结果

本实验中阳性对照管中加入注射用水均匀混合后立刻出现溶血现象, 溶液澄明红色, 管底无细胞残留。双黄连注射液肉眼观察溶血情况大致相同, 结果见表2。1-6号试管肉眼观察无溶血现象, 7号试管是阳性对照表现为全溶血。

3.2 红细胞计数法测定溶血度结果

红细胞计数法测得的溶血度与双黄连注射液浓度呈现正相关, 随注射液浓度的增加, 溶血度逐渐增加。测得的溶血度结果见表3, 从表中发现RSD值小于5%, 表明未出现溶血现象, 与肉眼观察结果一致。

4结论

本研究表明双黄连注射液肉眼观察法和红细胞计数法均未发现溶血现象, 临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安全。

参考文献

[1]华丽霞.双黄连注射液的配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4) :524-525.

[2]李健.56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中外医疗, 2010, 7:125-126.

[3]钟琼仙.静滴双黄连致过敏反应21例报告.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1, 22 (4) :33.

双黄连注射液 第2篇

使用双黄连注射液?

2月,我听新闻说青海省有人因使用双黄连注射液而不幸离世。我经常感冒,记得医生也给我开双黄连注射液,这种药还可以用吗?要注意什么?

□河北周明

双黄连注射液是中药金银花、黄芩、连翘的提取物制剂,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也适用于由病毒及细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随之出现了一些过敏反应。这是因为双黄连中的金银花里含有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不仅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还具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双黄连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以皮疹最为常见,也曾出现过由于过敏性休克致死的报道,因此,对双黄连注射液的过敏反应要十分重视。用药前应仔细回忆有无药物过敏史,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应慎重应用。用药时,应注意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特别是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及时给予脱敏治疗。静脉点滴双黄连注射液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开始滴注时应20滴/分,若半小时后患者无不适,可改为40~60滴/分,并经常观察有无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对小儿和老年人尤应注意。

目前,很少有医疗机构对注射双黄连注射液的患者做皮试。 因此,在使用前给患者做皮试,能有效降低使用这一药品后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蒋肖男(执业药师)

室上性心动

过速如何自救?

自去年夏天,我患上了室上性心动过速(俗称心悸),到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且每次发病注射一针异搏定后症状便立即消失。请问,除了用药,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如何自救?

□ 河北汪洋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此病可发于原发性心肌病、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预激综合征和洋地黄中毒,但更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

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在医生监护下静脉注射异搏定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此外,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还可先采取以下方法自救:

刺激咽喉法 用筷子反复刺激咽喉引起惡心或呕吐,心悸症状即可消失。此法安全可靠。

深吸屏气法 深吸气后尽量屏住气,然后用力呼气,反复进行几次。此法也很安全。

指压眼球法 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压迫眼球上部,先右后左,两侧不可同时压迫。按压时用力要适中,以无不良反应为宜。

按摩颈动脉窦颈动脉窦位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颈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先按摩右侧10~15秒,无效时再试左侧,两侧不可同时按摩。按摩时用力要适度,不可过于用力,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另外,预防阵发性心动过速可口服异搏定片,每次40mg,每日3次,且可较长时间维持服药。但此法只适宜于心悸发作频繁的人(数天发作一次,甚至一天发作数次者)。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翟爱华(主治医师)

肿瘤与癌症是一回事吗?

前几天我的一位朋友得了肝癌,住进了肿瘤医院。我也经常听说“肿瘤”这个词。请问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吗?有什么区别吗?

□浙江 陈日宜

它们并不是一回事,肿瘤包括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后者则是我们常说的“癌症”,严格来说,医学上将癌症又分为两种:既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谓“癌”;来源于间叶组织(肌内、血液骨骼、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称谓“肉瘤”。因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千万不能混为一谈,它们之间有质的区别。

良性肿瘤 一般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周围有包膜,只压迫不浸润周围组织,肿块用手触摸可浮动,质地相对较软,与正常组织界线清楚,手术容易切除,不复发、不转移,局部也不发生坏死和出血,对人的生命无影响。如脂肪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线,质地较硬,无包膜,除体积较大外,还常向周围蔓延、扩散,有强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晚期常固定与某一器官组织上,出现坏死、溃疡及出血,并难于止血及愈合。手术不易切除,术后容易复发。而且癌细胞早期就可沿血管、淋巴管转移到其他部位。最后导致人的死亡。如肺癌、鼻咽癌、食管癌、骨肉瘤等。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良性肿瘤虽然不会影响生命,术后不会复发,但少数良性肿瘤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转变为恶性肿瘤,所以也要及早治疗。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杨凯艳 (副主任医师)

沙尘眯眼别用手揉

我们这儿春天经常有沙尘天气,我孩子上学途中常会沙尘吹进眼睛。这种时候,该怎么做最安全,不伤及眼睛呢?

□内蒙古郑晶

沙尘入眼后有人习惯性地用力揉眼,想把异物揉出来,这样做其实很危险,很可能造成角膜损伤。正确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闭上眼睛休息片刻,等到眼泪不断夺眶而出时,再慢慢睁开眼睛眨几下。多数情况下,大量的眼泪会把眼内异物“冲洗”出来。

2.上眼皮轻轻向上提起拉几下,使用眼泪冲洗,眼球转动,再睁开眼,往往能把异物排出眼外。

3.把上眼睑翻开,令被眯眼者向下看,急救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上眼皮,稍向前拉牵,食指轻压拇指向上翻,找到异物用湿棉签、湿手绢将异物取出。注意,禁用干布擦拭眼球,防止弄伤角膜。有时需借助于手电、照明灯,才能发现异物。

4.取出异物后,用白开温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并滴眼药水(膏)。

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可能是异物陷入眼组织内,应立即到医院请眼科医生取出,千万不要用针挑或其他不洁物体擦拭,以免损伤眼球,导致眼睛化脓感染。异物取出后,可滴入适量眼药水或眼药膏,以防感染。

河北省雄县医院外科急诊室 蔡书宁(主治医师)

骨刺疼痛该如何治疗?

我母亲近来发生跟骨骨刺的疼痛,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减轻骨刺的疼痛?

□广西任华

一般而言,骨刺产生后常引起疼痛,尤其在行走时。有时骨刺下产生滑囊并发炎,这种情况称为跟骨下滑囊炎,常在骨刺存在的情况下产生跳痛,没有骨刺的情况下也会发生。有时足对骨刺逐渐适应以至于骨刺长大时疼痛反而减轻。另一方面,无痛性骨刺又会因运动等因素造成的轻微损伤产生疼痛。

在详细体检后,跟骨骨刺的诊断一般较易确定。如果有骨刺存在,压迫跟骨中央会产生疼痛。X光片可以帮助确诊但往往不能发现新生的骨刺。如果X线检查出有骨刺但是没有临床症状,无需治疗;如果有行走疼痛则需到医院就医。具体为:

1.症状轻微时可以使用外用及口服药物治疗,当症状明显时可以使用封闭疗法,即将激素和局麻药混合后直接注射在疼痛部位。

2.用鞋垫将足弓抬高或穿矫形鞋可稳定跟骨、减轻筋膜的牵拉和缓解疼痛。

3.大多数痛性跟骨骨刺无需手术,只有当持续性疼痛影响行走时,才需手术切除骨刺。但是,手术效果无法预测,有些病人在术后疼痛仍持续存在。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林湘艳(副主任医师)

怎样服用阿司匹林更安全?

我因患心脏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听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胃肠道出血,因而我想了解怎样能够防范这一风险?

□北京 张庆

阿司匹林是目前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可靠的抗血栓形成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但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患者存在着一定胃肠道出血的风险。轻者无明显症状,仅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较重者可出现黑便现象。一旦发生大出血将引起呕血、便血、进行性贫血、出血性休克等严重问题。

因此,患者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应当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降低胃肠道出血的风险。第一,严格控制药物剂量,用于预防心血管内的血栓形成,每日75~150mg的小剂量就已足够,不宜再加大剂量。第二,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以使药物颗粒以缓慢的方式释放,可以显著减小药物颗粒对胃黏膜的损伤。第三,患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潜血实验阳性的心血管病患者,可考虑加服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有助于降低出血危险。

静点双黄连注射液过敏1例 第3篇

1临床资料

患者, 女, 25岁, 妊娠38周, 孕1产0骶位, 破水2h, 咳嗽、咽喉肿痛1d入院。本人及家属要求行剖宫产术, 术后给予消炎、促宫缩治疗。术后第1天体温升至39℃, 查体:咽喉壁红肿充血, 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双黄连注射液静点, 输至100ml时, 患者出现寒战、呼吸急促、脉率加快, 立即更换液体, 吸氧, 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入壶, 同时, 肌注异丙嗪注射液25mg, 10min后症状缓解。

2讨论

随着双黄连药物的广泛应用, 不良反应日益增加, 轻者出现皮疹, 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 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因此为了将不良反应的危害降低至最小, 建议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应用双黄连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用药前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等, 对于过敏体质和有过敏史者原则上不用、慎用; (2) 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及用法使用, 切勿擅自增加剂量, 且药物浓度不宜过高, 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3) 应注意双黄连使用中的配伍禁忌, 做好单独使用, 不与其他药物混在同一液体中; (4) 熟知双黄连引起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 以便及时识别和处理; (5) 在静脉滴注30min内应加强监护, 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并采取相应措施; (6) 为确保双黄连的质量和疗效, 应采用现配现用的方法,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 在一个疗程中尽量用同一批次药物,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收稿日期2009-07-03

双黄连注射液 第4篇

[关键词]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76-02

双黄连注射液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急症必备药物之一,临床主要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喉炎、急性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治疗[1]。随着临床广泛的应用,有关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其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54.70%)和消化系统损害(23.42%)为主,也可出现其他系统损害[2]。笔者近两年来曾遇到两例双黄连注射液过敏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病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报道

病例1,患者,女,37岁,农民,因“头晕、胸闷、乏力、颤抖2 h”入院。患者因咽痛、咳嗽在当地卫生院输注双黄连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双黄连注射液60 mL),当输注10 min后患者渐感头昏,当时未在意,继续输注至约2/3(约30 min后)时,出现明显头晕、胸闷、乏力、颤抖,无头痛、昏迷、呕吐,当时具体情况不详,立即给肌注肾上腺素1 mg后急送我院,途中未做任何处理,约2 h后送至我科。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时查体:体温40.2℃,心率126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60/40 mm Hg,神清,表情淡漠,精神差,皮肤苍白、潮湿,结膜、口唇苍白,呼吸浅速,心律整齐,心音低弱,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下壁心肌缺血。诊断为双黄连过敏性休克,立即再次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肌注异丙嗪25 mg,补液扩容等处理,约15 min后血压仍低于正常,加用多巴胺维持血压,多巴胺用量最大曾到18μg/(kg·min),使用5 d后渐减量至停用,入院时查肝功、肾功、心肌酶即明显升高,且进行性加重,肝功胆红素、肝酶最高时达正常值高限8倍以上,肾功、心肌酶部分指标也超过正常值高限2倍以上。入院后经积极抗过敏、抗休克、保护内脏功能,对症支持等治疗,16 d后病情基本康复出院,但患者出现焦虑症,出院后一直服药治疗。该患者在使用双黄连注射液之前未使用其他药物,故诊断明确。

病例2,患者,男,42岁,农民,因“头昏、胸闷、乏力半小时余,伴晕厥1次”入院。患者因鼻塞、流清涕、咽痛在当地村卫生室输液(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青霉素钠800万U+双黄连注射液60 mL),输注约一半后患者出现头昏、胸闷、乏力,无头痛、呕吐、胸痛,未处理,自行拔除输液管后急送入我院,途中晕厥1次,历时约5 min,约30 min后送至我科。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7.8℃,心率118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测不出,意识模糊,表情淡漠,能简单对答,精神差,皮肤、口唇苍白,呼吸浅速,心律整齐,心音低弱,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诊断为双黄连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肌注异丙嗪25 mg,补液扩容等处理,约20 min后血压75/30 mm Hg,再次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 mg无好转,加用多巴胺维持血压,多巴胺用量最大到12μg/(kg·min),使用2 d后渐减量至停用,入院后也出现肝功、肾功、心肌损害,虽无上一病例严重,但也符合多器官功能不全表现。入院后经积极抗过敏、抗休克、保护内脏功能,对症支持等治疗,病情渐好转,因患者经济条件差, 治疗3 d后带药出院,经随访,半月后病情康复。该患者既往常用青霉素,未发生过敏反应,此次使用前也曾做皮试阴性,且发病前未使用其他药物,故考虑为双黄连过敏。

2 讨论

双黄连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因其疗效确切,且使用前无需皮肤试验,故临床广为使用。双黄连注射剂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金银花中所含有的绿原酸,它既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又具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3]。据统计在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中以清开灵注射液及双黄连注射液发生输液反应最为多见,且静脉系统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4]。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该药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表现为:配伍禁忌用药,儿童超剂量用药,过敏体质患者用药,超适应证用药。部分不合理用药已经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故该药虽为合格药品,但被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确定为“不安全药品”。上述两例病例均符合不合理用药,且用药过程中不注意观察,致使药物进入体内过多,发生反应后也未及时彻底处理,导致病情恶化。

故在使用双黄连注射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1)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严格掌握适应证,权衡利弊,谨慎用药,尽量选择口服制剂,因绿原酸经消化道可转化成无致敏活性物质[5]。若需静脉给药以粉针剂为好[3]。(2)详细询问家族史、用药史和过敏史,对使用双黄连曾有过不良反应者应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或不用[6]。(3)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给药,不得超剂量、高浓度给药,尤其儿童更应严格按体重计算[5]。(4)遵守中药注射济单独使用原则,勿与其他药物混合配制,配药空针也不要混用,对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有其他液体间隔。已确认双黄连注射液禁与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配伍使用[4],也禁与甲硝唑、林可霉素等配伍使用[7]。(5)保证在用药中使用同一批号产品。(6)为保持双黄连注射液的稳定性,应采用现用现配的方法,并且配制后尽量在2 h内使用。配制液可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7],以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为好[8]。(7)静滴双黄连注射液时开始应缓慢滴注,观察30 min左右无反应再加快滴速[6],且滴注过程中滴速均不宜过快,对老年人和小儿尤应注意[5]。(8)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特别是首次应用时,并做好各种应急抢救准备,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9]。在发生反应后经处理虽病情好转,但仍需注意观察,防止病情再度恶化,有条件者最好留院观察24 h。(9)无完善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慎用双黄连注射剂。

[参考文献]

[1] 黄萍.36例患者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安全性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8):989.

[2] 王辉.573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海峡药学,2007,19(4):95.

[3] 趙海东.双黄连粉针和水针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219.

[4] 杨晓.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51-52.

[5] 关俊威,史凤英,鄂恒杰.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原因、现象及防止措施[J].黒龙江医药,2011,24(3):383.

[6] 李永俊.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327例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1):35.

[7] 何思陆.双黄连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变化[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1):38-39.

[8] 彭单云,杨忠兰.双黄连粉针与4种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587-1588.

[9] 彭桂芝,徐燕.61例儿童注射双黄连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J].医药与保健,2010,18(1):78.

54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第5篇

1资料

收集我市2007年度双黄连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告54例, 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其发生的来源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年龄和性别

54例中, 男28例, 占总例数51.85%, 女26例, 占总例数48.14%;年龄最小的为1.5岁, 最大为68岁, 14岁以下10例 (18.51%) , 14~59岁39例 (72.2%) ) , 60岁以上5例 (9.25%) 。

2.2 给药方法及用量

54例患者均为静脉注射, 1次/d, 每次10~40毫升 (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计算) 双黄连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

2.3 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类型和报道来源:按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规定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分类, 见表1。由于部分ADR表现涉及多个系统, 故双黄连注射液所致ADR例次 (61) 多于实际发生例数。不良反应报告来源见表2。

3分析与讨论

54例患者中, 男女性别比例基本无差异, 而各年龄组分布情况表明, 以青壮年组 (14~59岁) 较高, 占72.2%, 这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用药机率较高有关。其次为14岁以下儿童组, 占18.51%, 老年组占9.25%。

54例患者中,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 与国内报道一致[1]。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发生率最高, 占78.68%, 主要表现为药疹、瘙痒等症状。上述不良反应通过抗过敏治疗或停药后, 不良反应症状减轻并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次为过敏性休克, 占8.2%, 过敏性休克发病急, 进展快, 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因此应特别注意。其它不良反应还有药物热占6.56%, 表现为寒颤和高热,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6.56%, 其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和呕吐, 上述症状经积极对症治疗后, 没有留下后遗症。同时从表2可以看出, 不良反应发生来源主要为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 分别占40.98%和39.34。%, 其中危害性较大的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2例, 而我地区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规模小, 抢救设备和技术较落后, 因此使用时应提高警惕和采用一定的防范措施。

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过敏体质有关。有报道[2], 双黄连针剂不良反应中有23.3%的患者有药物过敏史, 过敏体质发生不良反应概率较大。②与药品质量有关。中药注射剂成份复杂, 不同厂家有效成份的提取和杂质的去除程度有差异, 在储存过程中可因温度、PH值的改变使其内在质量也很难保证, 即使同一厂家的双黄连注射液, 不同批号所致的不良反应可分别达20余种[3]。③与合并用药有关, 双黄连注射液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时, 不溶性微粒会增加[4]。④与注射速度有关。静脉滴注速度过快, 短时间内输入药量过大易出现不良反应[5]。

因此医院应选购信用度较好、质量较高的药品。同时临床使用时务必加强用药监护, 严格按照本品适应症范围使用, 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年老体弱者、心肺严重疾患者应避免使用。静脉输注不应与其他药品混合配制, 并避免快速输注, 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分析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点, 为临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提供参考, 预防和减少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永州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2007年内收集的54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 (占93.44%) , 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 (占8.2%) , 上述不良反应以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报道居多 (分别占40.98%和39.34%) 。结论应重视和防范双黄连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 特别是乡镇医院和个体诊所。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参考文献

[1]刘艳萍.111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药物不良反应, 2002, 4 (2) ∶81.

[2]翟向京.静滴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15例.四川中医, 2002, 20 (2) ∶37.

[3]伍少雄.双黄连注射液7例报道.时珍国医国药, 2000, 11 (5) :466.

[4]曹学东, 李晓霞, 李巧圣.9种中药注射液不溶性微粒观察.中医药研究, 2000, 16 (2) :55.

双黄连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第6篇

讨论

双黄连注射液为中药复方制剂, 成分:连翘、金银花、黄芩。主治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正常治疗量每次60mg/kg, 每天1次。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轻微血管疼痛, 既往曾有双黄连注射液等中药制剂致过敏性皮疹的报道[1,2]。本例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与机体不同时期的机能状态、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有关, 也可能与药品的生产厂家、批号不同有关。双黄连注射液中的金银花里含有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 , 不仅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 还具有致敏原作用 , 可引起变态反应 , 也是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之一。由此提示临床医师在使用中药制剂时, 除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外, 用药前应注意观察药液有否浑浊或沉淀, 静脉滴注初期, 速度宜慢, 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以防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过敏性休克

参考文献

[1]张敬道, 胡金荣.双黄连注射液致过敏性皮疹1例[J].新医学, 2000, 31 (12) :726.

双黄连注射液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经确诊的慢性咽喉炎病人均有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同时伴有异物感或吞咽梗阻感等慢性咽炎典型临床表现, 查体可见局部黏膜充血、水肿, 多个淋巴滤泡红肿, 呈结节状隆起。80例病人中, 男43例, 女37例;年龄14~63岁, 平均年龄46岁;病程2个月~4年不等。

1.2 治疗方法

采用超声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先将冷蒸馏水250ml加入到超声雾化吸入器水槽内, 此时液面高度约3cm, 刚好浸没到雾化罐底部的透明膜。将双黄连粉针剂1支 (1.2g)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后加入雾化罐, 接通电源30s左右蒸汽喷出。病人取坐位, 将含嘴放在距口鼻约5cm处, 张口做深呼吸。每次20~30min, 2次/d。一般治疗4~7d。注意每次使用前均要浸泡消毒含嘴和雾化罐及螺纹管, 连续使用时必须更换螺纹管和含嘴, 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嘱咐病人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及饮食, 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禁烟、酒;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温、湿度适宜。

1.3 疗效标准

用药半个月后复查, 3个月后随访。并根据下列疗效标准 (自拟) 进行疗效判断: (1) 治愈:咽部发痒或灼热、异物感或吞咽梗阻感等典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查体咽部无红肿及滤泡增生, 3个月后随访无反复发作; (2)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查体咽部无红肿, 但仍有少数滤泡, 随访无反复发作; (3) 好转:咽部不适和异物感减轻, 查体咽部无红肿, 有少数滤泡; (4) 无效:咽部仍有不适和异物感, 咽部充血红肿, 淋巴滤泡红肿呈结节状隆起。

2 结果

本组80例中, 治愈28例, 显效24例, 好转18例, 无效10例, 治愈率35%;临床总有效率87.5%。3讨论

慢性咽喉炎的病理基础是咽喉部黏膜慢性充血和血管扩张、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和炎性渗出。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肺肾亏损、津液不足导致虚火上炎、循经上行、熏蒸咽喉而成;或因外感风热引起的咳嗽、咽痛, 因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反复发作转变而成。双黄连注射液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味中药的提取物组成, 这些中药都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止痛的作用, 即现代医学所指的抗菌与抗病毒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及咽炎等病毒及细菌感染性疾病。其中的金银花有疏散风热、凉血解暑的功能;连翘有疏散风热、消痈散结的治疗作用;黄芩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抗菌、抗变态反应之功能。现代医学发现, 黄芩的有效成分双黄苷、黄芩素能伤害肥大细胞的酶激活系统, 抑制过敏介体的释放, 因而不产生过敏反应。双黄连注射液除了具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之外, 还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炎性介质,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抗炎作用, 促进上皮细胞的修复和功能恢复[2]。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表明[3], 采用双黄连注射液与地塞米松联合雾化吸入的方法对急性咽炎具有较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联合雾化更好的临床疗效 (P<0.05) 。

对急、慢性咽喉部炎症者, 将双黄连注射液采用超声雾化的吸入疗法, 药物可以通过超声雾化细微的雾滴, 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呼吸使之迅速均匀分布于咽喉部黏膜、声带、喉腔及声门下呼吸道黏膜, 直接接触病变部位并达到一定浓度, 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另外雾化吸入还有热敷、湿润的物理作用, 可以使药液的有效成分能更好地吸收, 使双黄连的消肿止痛、杀菌退热的功效充分发挥, 即现代医学所认为的减轻黏膜充血水肿, 促进炎症消除。

采用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治疗本病具有下述诸多优点: (1) 由于它对于不耐热的药液破坏性较小, 血液中药物浓度很低或无药物浓度, 因此避免了全身用药时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2) 通过超声作用将药物分子雾化成为极其细微的粒子, 便于药物吸收, 因而增强了药物的临床疗效; (3) 药物通过咽喉部黏膜、声带局部的直接吸收, 能使病变部位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因此能迅速缓解症状, 缩短疗程。

总之, 采用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本病, 具有安全、病人无痛苦、疗效好、起效快、无需皮试、经济方便等优点, 因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咽喉炎,雾化吸入,双黄连注射液

参考文献

[1]张兵, 安静.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喉炎200例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 15 (11) :1290-1291.

[2]夏进娥, 李雅琼.双黄连超声雾化吸入治疗风热感冒疗效观察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9, 25 (12) :805.

双黄连注射液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研究的192例患者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例, 所有病例均经严格检查和诊断确诊为急慢性咽喉炎患者, 所有患者在知情的前提下自主的签署了就诊协议书, 自愿充当本研究的志愿者。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本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双黄连组和对照组, 其中双黄连组96例, 男43例, 女53例, 年龄段为19~70岁, 平均年龄为 (33.3±5.4) 岁, 病程段为3~180 d;急性咽炎36例, 慢性咽炎22例, 急性喉炎20例, 慢性喉炎18例。其中急性喉炎中声带充血8例, 声带水肿12例;慢性喉炎中声门闭合不良者11例, 肥厚性喉炎7例;对照组96例, 男44例, 女52例, 年龄段为18~72岁, 平均年龄为 (35.4±5.9) 岁, 病程段为2~190 d;急性咽炎38例, 慢性咽炎20例, 急性喉炎21例, 慢性喉炎17例。其中急性喉炎中声带充血9例, 声带水肿12例;慢性喉炎中声门闭合不良者10例, 肥厚性喉炎7例。经SPSS14.0统计软件分析,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征等方面互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双黄连组患者进行为期连续14 d, 每日1次, 每次20 m L的双黄连静脉注射治疗 (20 m L双黄连注射液注入250 m L 0.9%生理盐水) 。同时对照组进行为期连续14 d, 每日1次, 1次10万U的庆大霉素静脉注射治疗 (10万U庆大霉素注入250 m L0.9%生理盐水) 。

1.3 观察及评价方法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临床表征。严格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耳鼻咽喉科诊断学指导原则”对药物的疗效按其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表征将其分为4类:痊愈 (咽喉部疼痛、充血、水肿、症状消失, 声音恢复正常) 、显效 (咽喉部疼痛、充血、水肿、症状有明显改善, 声音有轻微沙哑) 、有效 (咽喉部疼痛、充血、水肿、症状有部分改善, 声音沙哑症状减轻) 、无效 (咽喉部疼痛、充血、水肿、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声音仍然沙哑) 。本研究认为药物显效和有效都可将药物认为总体有效。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 不符合者采用t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

临床数据表明, 经治疗后, 双黄连组96例患者中, 痊愈51例, 显效33例, 有效6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96例患者中, 愈37例, 显效25例, 有效22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P<0.05) , 结果见表1。

2.2 安全性

本研究密切注意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生理指标。双黄连组96例患者中除2例出现症状轻微的恶心、食欲不振外, 其他94例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 其药物的安全性高达97.91%。而经庆大霉素治疗的96例患者中4例出现症状较重的皮疹, 还有2例出现耳鸣, 4例出现极度口渴, 还有4例出现较厌食的症状, 其药物的安全性仅为85.42%。两组的安全性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急慢性咽喉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发病时伴随有喉部肿痛、声音沙哑、咽部有异物感等一系列症状[4]。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生活的不规律以及抗药性的增加, 加重了其治疗难度,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安全的药物已成为急慢性咽喉炎领域的热点话题。双黄连注射液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注射液,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金银花、连翘、黄芩。因其具有杀菌、抗病毒的功效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上[5]。本研究采用双黄连注射液和庆大霉素注射液对192例急慢性咽喉炎患者进行了治疗, 并对双黄连注射液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安全性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双黄连注射液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96例患者中, 痊愈51例, 显效33例, 有效6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3.75%。此外双黄连注射液还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的优点, 治疗期间只有2例患者出现症状轻微的恶心、食欲不振, 其药物安全性高达97.91%。综上所述, 双黄连注射液在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临床应用上具有有效性、安全性高的特点,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子瑞.中药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 36 (59) :57-59.

[2]张京, 闫荟, 孙世光, 等.利咽茶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5 (35) :131-133.

[3]李梅秀, 吴疆.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2010, 10 (18) :36-39.

[4]李子瑞.中药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 2011, 5 (9) :231-234.

双黄连注射液 第9篇

1 仪器与材料

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HP1100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Agilent Chem-Station色谱工作站(美国Agilent公司);XS205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绿原酸(批号110753-200413)、连翘苷(批号110821-200711)、黄芩苷(批号110715-201016)对照品均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双黄连注射液(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91123,规格:每支20mL)。甲醇为色谱纯,磷酸为分析纯,水为娃哈哈纯净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试验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XDB C18柱(250mm×4.6mm, 5μm);流动相:甲醇(A)-0.2%磷酸溶液(B)线性梯度洗脱,0~35min, A:10%~65%;检测波长:0~16min, 324nm, 16-35min, 280nm;柱温30℃,流速1.0mL/min,进样量为10μ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3种待测组分与邻近组分达到了基线分离,各对照品的理论塔板数均大于3000。色谱图见图1。

2.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绿原酸、连翘苷和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50%甲醇溶解,制成浓度为0.093、0.022、0.328mg/m 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备用。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吸取双黄连注射液2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50%甲醇适量,超声处理5min,放置至室温,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过0.45μm微孔滤膜,即得。

2.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绿原酸、连翘苷和黄芩苷混合对照品溶液1、5、10、15、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分析,记录色谱图。以峰面积为纵坐标,各组分的质量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绿原酸Y=3042.5X-7.2633;r=0.9999;连翘苷Y=583.76X+1.2042, r=0.9999;黄芩苷Y=3256.2X+175.3, r=0.9998;结果表明绿原酸、连翘苷和黄芩苷分别在0.093~1.860、0.022~0.440、0.328~6.560μg线性关系良好。

2.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绿原酸、连翘苷和黄芩苷混合对照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连续进样5次,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峰面积RSD分别为0.98%、1.32%、0.75%。

2.6 重复性试验

取双黄连注射液,按“2.3”项下方法平行制备5份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结果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质量分数的RSD分别为1.27%、0.85%、1.53%。

2.7 样品测定

取双黄连注射液,按“2.3”项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按“2.1”项下色谱条件分别进样测定,结果为绿原酸0.043mg/mL、连翘苷0.13mg/mL、黄芩苷7.90mg/mL。

3 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经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全波长扫描,得各待测物质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绿原酸为324nm,连翘苷为280nm,黄芩苷为274nm,由于连翘苷的含量较低,并且在324nm基本无吸收,因此确定连翘苷与黄芩苷的检测波长为280nm;但绿原酸在280nm左右吸收弱,而且在注射液中绿原酸含量很低,故绿原酸的检测波长设定为324nm。综合考虑各峰高及峰面积的比例,选择324nm和280nm为检测波长,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双波长切换检测。

3.2 流动相的考察

试验中分别比较甲醇-1%冰醋酸、乙腈-1%冰醋酸、甲醇-0.2%磷酸、乙腈-0.2%磷酸等不同流动相,并进行梯度洗脱考察。通过比较发现以甲醇-0.2%磷酸为流动相,在0~35min内进行线性梯度洗脱色谱峰峰形较好,3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而且时间短,操作简便。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双黄连注射液中绿原酸、连翘苷和黄芩苷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XDB C18柱 (250mm×4.6mm, 5μm) ;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 线性梯度洗脱, 流速为1.0 mL/mi n, 检测波长为324nm、280nm, 柱温30℃。结果: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93~1.860、0.022~0.440、0.328~6.560μg, 三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绿原酸0.043mg/mL、连翘苷0.1 3mg/mL、黄芩苷7.90mg/m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可作为双黄连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法,绿原酸,连翘苷,黄芩苷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611-615.

[2]黄敬群, 杨娟, 李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汉黄芩苷的含量[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 15 (5) 53-55.

[3]覃薛文.R P-HPLC测定双黄连颗粒中连翘苷的含量[J].中国药师, 2008, 11 (5) :550-551.

上一篇:激光脱毛下一篇:假日营销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