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范文

2024-06-19

小学语文课本范文(精选12篇)

小学语文课本 第1篇

关键词:《开明国语课本 (典藏版) 》,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

社会对语文教学和课改的批判由来已久, 尤其在新学期之初, 批判之风潮刮得格外地强劲。在今年的这场网络与媒体的口诛笔伐中, 有一种声音和现象引起了我的好奇, 很多评论者将上世纪30年代初由叶圣陶先生编写、开明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供初级小学生使用的语文课本翻出来, 与当今权威通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一番PK, 比照之下, 对《开明国语课本》是赞美有加, 对其中所蕴含的叶老先生的教育理念是推崇备至, 并因此还出现开明出版社应时之需再版而热卖脱销的盛况。

一、两套教材的比较

在读《开明国语课本》时, 也特地将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拿来与之进行比较。

以前常听同事们谈论起家里还只是在上低年级的孩子就开始讨厌语文, 我心里还多少有些对孩子的学习品质不以为然。在对两套课本一番比较研读后, 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好的教材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生活品质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很大的断层:一年级上册还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心理和认知水平;一到下册便开始与孩子疏离了, 开始端起学究的架子了, 开始在所谓的“美文”的象牙塔里扭捏造作起来了, 开始摆出一副正经严肃的道学家面孔来进行道德说教了……

而《开明国语课本》让人全然不会有这样隔膜、枯燥和厌恶的感觉。它的八册课本尽管在课文篇幅长短和内容难易上都有层级的区别, 但却能始终保持一种亲切感和趣味性。它之所以能在接受者的心理上产生这样好的效果,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这套课本在课文内容的选取上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浓郁的儿童生活气息

绝大部分的低年级教材都注意到了课文要有生活气息, 但是真正能立足于儿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底的, 我认为开明版的课本是做得最好的。这套课本是在用儿童喜欢的事情来写做课文内容;用儿童式的心理和思维去想象、去追问、去探求【例如第二册的第一单元】;用儿童式的表达特点 (浅显、直率) 或儿童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 (押韵) 去表达【例如第一册的开篇写道:“先生讲/小黄狗/玩皮球/小黄狗/你玩皮球/像吃馒头/哈哈”】……这些浓郁的儿童生活气息, 让人在童趣横生中忍俊不禁, 心中充满着温馨和快乐,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从而因感动而爱上书本上的这些澄澈的文字。这何尝不是深入浅出式的美感———生活美、人情美、文学美———教育呢!

之所以强调是“儿童生活”, 是为了区别于成人的生活以及从成人的视角去定位的儿童生活。就这一点, 且不论人教版小学课本从第二册起就已开始与儿童渐行渐远, 就连它的一年级上册也未能对“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做到“从一而终”的纯正了。例如, 入选的《静夜思》虽有生活气息, 但缺少“儿童意识”, 有着婴儿般良好睡眠的孩子们几乎没有半夜看月光的生活体验, 更何况六七岁的儿童懂得什么是乡愁!……正是这些成人视角、成人思维, 成为孩子理解课本的障碍, 而儿童生活气息的缺乏, 也使得孩子最终不接受这样乏味的、枯燥的说教式灌输。

2. 潜移默化的公民素养教育

正如上面提到过, 开明版的课本是用儿童喜欢的事情来写做课文内容, 因此它的教育是寓教于乐的潜移默化式, 而非生硬说教的灌输式。例如, 两套书都有讲到儿童造房子的游戏, 开明版是用了一个单元三篇课文《纸盒改做的房子》《鸡的家》《大家来住》, 由孩子游戏的纸房子到他们动手给鸡搭下蛋的木房子, 再到用歌谣的形式介绍人们建造新房的流程, 课本通过这样一种由游戏到生活、由具体生活体验到抽象知识介绍的迁移拓展的方式, 在游戏中蕴含着蜜蜂会做巢、人类建房子等知识。

不仅是教育方式上有差异, 在公民素养的教育上, 开明版的课本也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例如, 除去人教版中也有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爱国、礼貌, 以及观察、联想、想象等思维品质的培养等共有的公民素养教育内容外, 开明版的课本还非常着重地强调民主意识、劳动意识、协商合作意识。在第一册第一单元就有写道:“先生讲话, 小朋友听/小朋友讲话, 先生听/小朋友讲话, 小朋友听”, 用非常浅白的话开宗明义地宣扬着民主平等的思想, 并通过对日常行为规范的渗透, 将这一优秀的公民素养落到行动的实处。“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光荣”, 对劳动的由衷赞美、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自豪、对他人的劳动成果欣赏和感恩等劳动意识的教育, 更是在各册课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开明版的课本还常常写到孩子们群策群力, 通过协商、合作, 一起努力把事情办好的生活或游戏事件。如《我们开店吧》, 从中体现出很强的行动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而人教版虽也有类似的内容, 例如“语文园地”中的《这样做不好》《该怎么办》等, 但都只是以提列出几个问题的方式, 这种局外人式的点评, 终究让人觉得教育有种纸上谈兵式的羸弱。

3. 着眼于语感、语用的训练定位

《开明国语课本》不仅在课文内容的安排上有上述优点, 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也与人教版的迥别。前者通过练习重在对语言的表达运用训练, 具体的表现, 一方面是在对课文的回顾, 主要是对文中句子的仿写造句, 尤其是关联词的运用;另一方面则是训练字词, 但它始终秉持“字/词不离句”的原则, 在具体句子语境中训练用词连句。这两方面都可以看出其练习设计的意图着眼于培养语感、注重语用。而后者人教版的课后练习则重在积累, 包括“读读背背”对课文的背诵积累, “说一说”“连一连”的认字和组词练习中对字词的积累, 但是它的字词积累都是没有语境的孤立记忆, 从这可以看出其练习更偏重于语基中积累技能的训练。

二、当今语文教材的反思

通过《开明国语课本》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优劣比较, 我认为当今语文教材在改革中遗失了三个最为重要的传统。

1. 遗失了俯下身与受教育者平等对话的真诚关怀

只有以受教育者的生活、心理、思维基点为出发点的教育, 才是真正能走进心灵、赢得心灵的成功教育。

2. 遗失了对生存基础、生活本身的关注

忽视了人真正的健康发展需求,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其实不是形而上的美育理论或机械空洞的抽象知识, 而是在劳动中体验创造的自豪感、在游戏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协商合作的能力。

3. 遗失了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学是为了生活之用, 而生活之用离不开具体的生活之境, 所以学绝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机械组装, 不是只为应对题海做准备, 它应该有更鲜活的源泉、更广阔的施用天地。

总之, 不是所有的旧往都已过时, 也不是所有的改革都是进步。所以, 我们既要面向前方勇于突破和摸索尝试, 也要时刻不忘在回首中去理性地反思其得失, 并借鉴其精华。唯有如此, 我们的语文课改才能真正地走向更远、更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 (典藏版) [M].丰子恺绘.北京:开明出版社, 2010.

上海小学语文课本 第2篇

昨日,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小升初的分班考,我看了看小学语文课本。确实,古诗词很多,很多我也没有学过。其它的文章,基本是垃圾,没有作者,没有出处,估计是教材编写组闭门造车和摘抄改编的结果。又看了课本封底的说明,自己就以小人之心猜测,这么组织文章,原来是为了省版权费。李白和杜甫还有很多唐宋的诗人,估计是不会来收版权费了,这些多些,对孩子倒是没有坏处。很多近现代的优秀作者的文章,一篇不见,或者是被改的面目全非,不知所云。为了省几个小钱,或者说是编写组为了多赚些钱,做出了置孩子们利益于不顾的举动,实在是可耻!

应试教育害死人,可是自己很无奈,女儿是受害者,自己到现在也只好部分的妥协了。已经是大大的吃亏了,该怎么办?!还是多做些无用的功夫,让她考试个好成绩吧。现阶段也只能让她不看电视,多做些题目,进行些强化的训练了。衡量的标准在别人手里,一己之力是没有办法抗争的。

简述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有效使用 第3篇

关键词 课本插图 有效使用 主次分明 使用策略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漂亮的插图。对于课本插图不同方式的使用,在达成教育教学效果方面,表面看、短期看差距不大,实质上却大相径庭。不合理地使用插图,很可能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质目标,转移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束缚学生想像力的自由发挥,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人物形象的理解、诗词意境的感受方面千人一面。如果在教学中巧妙、策略地利用插图,突出发挥其辅助功能,就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文拟就上述几类插图使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简要阐述。

一、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主次不分问题就是喧宾夺主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语文课必须是语文课,它不是美术课,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为归宿,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图片鉴赏课,弱化课堂的语文特点,冲淡学习效果。

当然,几乎不会有人反对,语文课上语文目标的达成方式主要应该是凸显语文特点的“读写听说”,也就是说,学生只有通过与典范的语言材料的亲密接触,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深入理解文本,创造性的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或者文本意境。图片哪怕再精美,由于上述的接受方面的特点,其作用应该是辅助性的。

有位教师在公开课上教读陈毅的《青松》一诗,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仔细观看、描述课本插图,这还不够,还在其课件上每一页都附上不同姿态的青松的图片,使得学生在聆听老师朗读的过程中还对画面指指点点,转移了对文本的注意,这种做法显然削弱了课堂的语文性,值得商榷。

二、诗词意境插图和人物形象插图的使用策略

人物形象插图和诗词意境插图在类型和使用上有共同点,因而放在一起说明。在语文课堂上,是先由插图到课文,还是先从课文到插图,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区别甚大。

一次班级讲故事活动,有一个学生给大家讲《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学生讲得绘声绘色。我注意到学生主要是根据电视连续剧《三国》的镜头来描述这个故事的。在他讲完之后,我就特意提了一个问题,请他描述一下曹操的形象。他的描述结果很显然就是演员鲍国安饰演的曹操形象,并且他也承认不是通过小说和故事书而是通过电视了解赤壁之战的。

这个例子发人深省。从电视画面的形象入手把握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学生头脑中的人物基本是画面给定的,固定的人物造型和性格。即使他长大之后阅读《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他对曹操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大概很大程度上仍会受到影视图像——演员扮演的人物形象的束缚。反之,如果他首先接触的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体的文本,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首先就是主动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此后无论是图画还是影视形象,都只能是对他的个性化解读的补充、完善。因此,在教学当中,课本中人物形象插图和诗词意境插图的使用,适当的顺序很重要,即先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理解,然后再细读插图,对插图作描述和品评,对自己个性化的或不全面的理解作丰富、补充或修正。

苏教版小学教材五年级(上)第三课《寻隐者不遇》一课,文本页旁边配有一幅诗意插图。这幅插图的画面色彩淡雅清新,境界高远。近景是几颗高大的苍松掩映,松间小径之上,一位老者斜挎包袱,背插雨伞,正在向童子询问着什么,童子手持树枝应答,身后跟着一只小狗,面对来客正警惕地张嘴吠叫。远景是云雾笼罩中隐约呈现的高大山峦。由图片引入课文:初读古诗时,教师先出示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幻灯片,配上舒缓的民族音乐,教师进行范读。接着让学生对照幻灯片、自读古诗来进行说话练习。结果,学生几乎全盘接受了來客与童子的人物造型,包括形象、年龄、装束等,甚至包括插图中的一条小狗。

由文本研读到图片欣赏,在充分朗读诗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文字进行大胆想象:谁问?问了什么?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回答问题时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师傅有没有出现?寻隐者而不遇,师傅没有遇到,但是你有没有感受到隐者形象的存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照插图,看看插图上少了什么?评价插图是否充分表现出了诗歌的情景?

由此一来,人物的朝代、来访者的年龄、身份、衣着、来意,学生们都莫衷一是,对童子的年龄、身高、衣着、身边有没有狗、回答问题时的神态动作也态度不一。有的学生认为仅从图片是不能感受到隐者形象的,但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就能想象出图画中所没有能表现的隐者的形象。对于诗歌主旨的探讨也是动态性的,个性化的:有的学生认为通过对话感受到了隐者的高洁的品质,作者对隐者非常仰慕;有的学生认为诗人的情绪变化很大,由充满希望到失望,到还有一线希望乃至最后绝望;有的学生认为虽然诗人没有探访到隐者,但是置身于这云雾迷蒙的景色中,心情还是愉悦的……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第4篇

一、前言:

科学研究表明,5~15岁是人生最佳记忆时间,牢记的内容将终生受用,因此提升此阶段内学生的阅读量加大其知识的积累势在必行,因此小学语文阅读量的增加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重点研究问题,因此学术界针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现在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对此问题进行个人的思考,并在本文中进行阐述。

二、各套教材课本阅读量课文数量现状比较分析

课本阅读量指全套课本阅读完整文章的数量(不包含配套阅读品种)。包括课堂教学用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以及“阅读链接”中的附加文章,还有练习系统(如“语文园地”“积累·运用”)中出现的完整诗与文。为方便计算研究,统称为课文数,作为考察学生阅读量的基础参数。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并出版的三套教材、江苏版、北师大版教材为蓝本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研究。探究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相应教学理念和编写指导思想下课文数的量化情况。

从纵向看,代表不同时期的人教统编版(1987年)429课,九义版(2011年)507课,课标版(2001年)615课,数量呈递增趋势,课标版的阅读量为最高,统编版最低,各套间相差约100篇左右,比例差相对均匀。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教育的发展,课文数自统编教材之后在稳步上升,课标教材达到最高点。这三个数值给我们的思考是:统编版、九义版、课标版在不同时期内,承担小学语文的识字学习、基本阅读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在课时数相对等同的情况下,其中哪个是最佳课文数数值,使学生能在轻松的学习中,既达到2500~3000字的识字需要,又培养了基本的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因为涉及诸多隐性因素,不能作出简单的判断,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验证。但就一般情况而言,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能力成正比,也就是说在不改变课时的情况下,能够让学生达到最大阅读量,吸收最多的信息,从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仅从这一点上来说,课标教材的优势最为突出。

但是从横向上看,人教版、北师大版、江苏版这些同一时期的课表教学文件是由高向低进行排列。江苏版的课标教学文件相对最低,但是其产生的效果依然良好,而人教版的课标文件相对被时代课标文献少了140多篇左右,这证明人教版的课标文件在阅读量处理上既不采取精装原则也不采取高阅读量原则,而是适度的平稳推行,每一个课标文件的制定都受到地方或者其他因素的制约,在这里并不对其进行评论,但是能够从其安排的课标文件上,窥探到他们对小学语文阅读量对小学语文阅读作用上持有的态度。

三、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思考

作者本身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偏向于大量累积阅读量这一教学模式,原因有三:第一通过多年教学发现,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非常强,普通课文孩子阅读三遍左右就能记住大概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解,基本都能够完整的掌握课本的内容,且作者与初中语文教师探讨过,初中语文教师则表示,孩子的理解能力超强,大部分孩子对于课文的基础掌握没有任何问题。这就表明小学时期学生的理解能力偏弱,再精准的课文讲解也未必能让孩子记忆深刻,因此我们只需为孩子添加知识内容,为他们打好基础即可。第二小学生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在课堂上小学生的几种能力只有10分钟,其余的时间集中力会慢慢下降,如果再出现某些吸引状况,则会直接导致小学生丧失几种能力,那么在十分钟的时间当中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快速的讲解课文要点,剩余的时间则是用各种学习方法,如情景代入法、快乐学习法、建构教学法等带孩子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这时的教师不是教育者而是引导者,因此精准化的教学只有十分钟,那么再多的精准解释也无法弥补学习上的欠缺,因此倒不如增加孩子接触知识的阅读量,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反复讲解的知识往往缺乏耐心,增加小学课文阅读量,配合教师引人入胜的引导教学,能够迅速抓住孩子的心里,在课堂上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学习知识的时间,让孩子对语文学习保持积极的态度,而过分的、反复的精准教学,则会导致小学生丧失学习动力,如此会让孩子陷入到枯燥乏味的学新环境当中,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针对小学语文课文阅读量是否增加,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们应当正确针对孩子的年龄段以及接受知识的方式,接受知识的水平做出正确的反应,而不是一概而论的强调精准教学的重要性,因时、因地的针对性教学,发挥多变的一到风格,才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考虑的切实问题。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本目录(人教版) 第5篇

(一)1 一去二三里

口耳目

在家里

操场上

语文园地一

有趣的游戏 课文

四季 小小竹排画中游

哪座房子最漂亮

爷爷和小树

语文园地二

我们的画

静夜思

小小的船

阳光

影子

比尾巴

语文园地三

这样做不好 识字

(二)1 比一比

自选商场

菜园里

日月明

语文园地四

我会拼图 课文 我多想去看看

雨点儿

平平搭积木

自己去吧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语文园地五

该怎么办

小松鼠找花生

雪地里的小画家

借生日 雪孩子

小熊住山洞

语文园地六

小兔运南瓜 生字表

(一)生字表

(二)汉字笔画名称表

一下(人教)目录 识字1 柳树醒了

春雨的色彩

邓小平爷爷植树

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语文园地一 识字2

看电视

胖乎乎的小手

棉鞋里的阳光

月亮的心愿

语文园地二 识字3 两只鸡蛋

松鼠和松果

美丽的小路

失物招领

语文园地三 识字4 古诗两首

所见

小池

荷叶圆圆

夏夜多美

要下雨了

小壁虎借尾巴

语文园地四 识字5 四个太阳

乌鸦喝水

司马光

称象

语文园地五 识字6 吃水不忘挖井人

画家乡

快乐的节日

语文园地六 识字7 小白兔和小灰兔 两只小狮子

小伙伴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语文园地七 识字8 棉花姑娘

地球爷爷的手

兰兰过桥

火车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春风吹 2 好孩子 3 象鼻桥 4 咕咚 5 小猴子下山 生字表

(一)生字表

(二)二上(人教)目录 识字1 秋天的图画

黄山奇石

植物妈妈有办法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山行

语文园地一 识字2 一株紫丁香

我选我 7 一分钟

难忘的一天

语文园地二 识字3

欢庆

北京

我们成功了

看雪

语文园地三 识字4 坐井观天

我要的是葫芦

小柳树和小枣树

风娃娃

酸的和甜的 语文园地四 识字5

称赞

蓝色的树叶

纸船和风筝

从现在开始

语文园地五 识字6 窗前的气球

假如

日记两则

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赠汪伦

语文园地六 识字7 “红领巾”真好

清澈的湖水

浅水洼里的小鱼

父亲和鸟

语文园地七 识字8 我是什么

回声

太空生活趣事多

活化石

农业的变化真大

语文园地八

四季的脚步

秋天

三只白鹤

小鸟和牵牛花

鸡妈妈的新房子

骆驼和羊 生字表

(一)生字表

(二)二下(人教)目录 第一组 1 找春天 2 古诗两首

宿新市徐公店 3 笋芽儿 4 小鹿的玫瑰花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泉水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 日月潭 10 葡萄沟 11 难忘的泼水节 12 北京亮起来了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动手做做看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15 画风 16 充气雨衣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 18 雷雨 最大的“书”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画家和牧童 我为你骄傲 23 三个儿子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 玲玲的画 26 蜜蜂引路 27 寓言两则 28 丑小鸭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数星星的孩子 30 爱迪生救妈妈 31 恐龙的灭绝 32 阿德的梦

语文园地八 1 春的消息 2 一次有趣的观察 3 特别的作业 4 看浪花 5 精彩的马戏 6 画鸡蛋 生字表

(一)生字表

(二)三上(人教)目录 第一组 我们的民族小学

金色的草地

爬天都峰

槐乡的孩子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灰雀

小摄影师

奇怪的大石头

我不能失信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风筝

秋天的雨

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花钟

蜜蜂

玩出了名堂

找骆驼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孔子拜师

盘古开天地

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富饶的西沙群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

香港,璀璨的明珠

语文园地六

矛和盾的集合 科里亚的木匣

陶罐和铁罐

狮子和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掌声 一次成功的实验

给予树

好汉查理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不懂就要问

做风车的故事

五花山

六个矮儿子

神笔马良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喜爱音乐的白鲸

信箱

生字表

(一)生字表

(二)三下(人教)目录 第一组燕子 2 古诗两首 3 荷花 4* 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翠鸟 6 燕子专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8* 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寓言两则 10 惊弓之鸟 11 画杨桃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和时间赛跑 14 检阅 15 争吵 16* 绝招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可贵的沉默 18 她是我的朋友 19 七颗钻石 20* 妈妈的账单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太阳 22 月球之谜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4* 果园机器人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太阳是大家的 26 一面五星红旗 卖木雕的少年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古诗两首 30 西门豹 31 女娲补天 32* 夸父追日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山城的雾 2 我爱故乡的杨梅 3 小狮子爱尔莎 4 在金色的海滩上 5 七色花 妙不可言的位置 7 手术台就是阵地 8 除三害

生字表

(一)生字表

(二)词语表

四上(人教)目录 第一组

观潮 雅鲁藏布大峡谷

鸟的天堂 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巨人的花园

幸福是什么

去年的树

小木偶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白鹅

白公鹅

母鸡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长城

颐和园

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搭石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卡罗纳 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乌塔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呼风唤雨的世纪

电脑住宅

飞向蓝天的恐龙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延安,我把你追寻

五彩池

小青石

麻雀 迷人的张家界

一个苹果

真实的高度

人造发光植物 生字表

(一)生字表

(二)四下(人教)目录 第一组 古诗词三首

桂林山水

记金华的双龙洞

4* 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中彩那天

6* 万年牢

尊严

8*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自然之道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 蝙蝠和雷达

12* 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夜莺的歌声

14* 小英雄雨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触摸春天

18* 永生的眼睛

生命 生命

20* 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乡下人家

22* 牧场之国

古诗词三首

24* 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 全神贯注

鱼游到了纸上

28* 父亲的菜园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寓言两则

30* 文成公主进藏

普罗米修斯

32* 渔夫的故事

语文园地八

趵突泉

小珊迪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黄继光

生命的药方

可爱的草塘

到期归还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生字表

(一)生字表

(二)五上(人教)目录 第一组

窃读记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走遍天下书为侣

4* 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古诗三首

泊船瓜洲

秋思

长相思

梅花魂

7* 桂花雨

8* 小桥流水人家

口语与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10* 松鼠

新型玻璃

12* 假如没有灰尘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钓鱼的启示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落花生

16* 珍珠鸟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

我爱你,汉字 第六组 地震中的父与子

18* 慈母情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 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 第七组 圆明园的毁灭

狼牙山五壮士

23* 难忘的一课

24* 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七律·长征

开国大典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28* 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黄果树听瀑

斗笠 太空“清洁工”

鞋匠的儿子

剥豆 你一定会听见的 7 木笛 百泉村(四章)

生字表

(一)生字表

(二)五下(人教)目录 第一组

草原

2* 丝绸之路

白杨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 拓展一 第二组 古诗词三首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7* 祖父的园子

童年的发现

9* 儿童诗两首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 拓展二 第三组 杨氏父子

晏子使楚

12* 半截蜡烛

13* 打电话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 拓展三 第四组 再见了,亲人

15* 金色的鱼钩

17* 梦想的力量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 拓展四 第五组

将相和

草船借鉴

20* 景阳冈

21* 猴王出世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 拓展五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七组 人物描写一组

23* 刷子李

24* 金钱的魔力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 拓展七 第八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6 威尼斯的小艇

27* 与象共舞

28* 彩色的非洲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 拓展八 选读课文

拉萨古城

故事两则

一件运动衫

丰碑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我们家的男子汉

孔明智退司马懿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生字表

(一)生字表

(二)六上(人教)目录 第一组 山中访友

2* 山雨

草虫的村落

4* 索溪谷的“野”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詹天佑

怀念母亲

7* 彩色的翅膀

8* 中华少年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穷人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唯一的听众

12* 用心灵去倾听

口语交际·习作三

第四组 只有一个地球

14* 鹿和狼的故事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 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少年闰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 一面

20* 有的人

口语交际五·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与诗同行 第七组 老人与海鸥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最后一头战象

24* 金色的脚印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伯牙绝弦

月光曲

27* 蒙娜丽莎之约

28* 我的舞台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林海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小抄写员

城市之肺

军神

我们的方阵

军犬黑子

看戏 生字表

六下(人教)目录 第一组文言文两则 2 匆匆 3 挑花心木 4* 顶碗少年 5* 手指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北京的春节 7* 藏戏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9* 和田的维吾尔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十六年前的回忆 11* 灯光 12 为人民服务 13* 一夜的工作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卖火柴的小女孩 15 凡卡

16* 《鲁滨孙漂流记》 梗概 精彩片段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精彩片段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跨越百年的美丽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 我最好的老师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 依依惜别

古诗词背诵七步诗 2 鸟鸣涧 3 芙蓉楼送辛渐 4 江畔独步寻花 5 石灰吟 6 竹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 已亥杂诗 9 浣溪沙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综合复习养花 生活是多么广阔 3 中华第一龙 4 狱中联欢 5 名碑荟萃 6 琥珀 7 智慧之花 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 9 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现状;对策

课本阅读就是在教学课堂中组织学生对语文课本展开阅读,以此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针对当前课本阅读存在的不足之处深入探究,找出能够转变当前课本阅读现状的策略,将其切实落实到课本阅读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课本阅读,对相关知识全面掌握,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一、小学语文课本阅读现状

(一)缺乏重视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往往直接切入主题,对课本进行讲解分析,没有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对课本进行阅读。教师对课本阅读缺乏重视还体现在不少语文教师留给学生进行课本阅读的时间偏少,学生还没有对课本内容产生足够的认识,就被迫转入到教学流程,这样的课本阅读是无法发挥出实际效用的。

(二)浅尝辄止

浅尝辄止的现象在小学语文课本阅读中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课本阅读的意义被抹杀。从实际情况说来,浅尝辄止的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方面,二是学生方面。就教师方面的原因说来,基于其对课本阅读不重视的原因,导致教师没有对课本阅读的意义、作用等展开深入辨析,进而没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课本阅读,缺乏深度。就学生方面的原因说来,小学生身心发育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集中力还是认知水平都存在很大局限,因此难以深入到课本阅读之中,必须要外部因素的引导。

(三)方式不当

课本阅读的展开方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来,其开展途径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预习这一环节进行,即在教学开始前的几分钟,教师让学生对课本进行阅读,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准备相关内容。教师准备好之后,常常忽视了学生是否已读完课文,也不管学生是否存在疑问就直接开展教学。这种方式背离课本阅读的实际情况。

(四)主体不当

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其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但是,在当前的课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从属客体,未能真正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对策

(一)加强重视

想要课本阅读取得预期中的效果,必须加强对课本阅读的重视,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课本阅读的重视,并且在教学活动中落实下来。比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教材特点,在教学流程中合理规划出用于课本阅读的时间段,让学生进行专项课本阅读活动。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拿出10分钟,让学生对全文进行阅读,理清整个故事进行的先后顺序。通过阅读,学生就能对课文的内容大致了解,保证教师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二个方面,学生必须重视课本阅读,这需要教师通过以身作则的形式加强对课本阅读的重视,为学生树立榜样,逐步引导学生重视课本阅读。

(二)深入阅读

进行课本阅读的意义就是要对课本的内容形成全面了解,同时深入课本背后,挖掘更深层次的具有更高价值的内容。所以,浅尝辄止的行为必须予以纠正,这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本阅读进行深入。比如,在教学《惊弓之鸟》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本进行深入阅读。首先,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浏览一遍,同时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并在书本中勾画出来。然后,教师可以随机点名几名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同时其他学生结合课本,对复述正确与否进行判断。待这几名学生对课文复述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另一个话题:“同学们有没有类似于课文中的相关经历呢?”这时学生就会纷纷发言,说出“放鞭炮被吓到”、“看到蛇害怕绳子”等经历。这时教师再结合学生经历,组织学生对课本再次进行阅读,就可以深入课文背后,理解其正真含义。

(三)优化方式

课本阅读不能局限于一种方式,而应该对其进行多元化的创设,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展开课本阅读。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立体化的阅读。像在阅读《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若单纯通过书面文字进行阅读,学生可能对其中的人物关系或是故事发展难以清晰认知。这是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将晏子使楚的过程制作成动画,再配以文字说明,就能让学生通过图像和文字对课文内容产生深入了解。此外,还可以利用表演的形式进行课本阅读,像一些对话比较多的课文,教师就可以组织分角色进行朗读。通过分角色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投入阅读当中,更可以通过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对文章深入体会。

(四)突出主体

在语文课本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但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是需要一定方法的。首先,在课本阅读教学设计上,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特点和需求的考量。比如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低,因此课本阅读每个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尽可能多的发挥学生自身作用,教师应该从旁协助,避免对教学活动过多干预。最后,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各个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此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进行《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阅读流程划分为预读、细读、总读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时间保持在8分钟以内。然后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查字典辨析生字生词,归纳文章内容。最后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文章思想。如此,就可以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三、结束语

课本阅读就目前的实际现状看来还存在不少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负面影响。因此,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家中重视、深入阅读、优化方式以及突出主体等途径,切实提高课本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效用。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第7篇

一、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持续提升

随着家长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的逐步提升,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阅读期望值也在持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合理规划课本阅读量的情况,也知道 “贪多嚼不烂”的教学道理。但是,在这些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也只是注重延续教学大纲的要求,并没有从骨子里进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进。

具体的来说,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简简单单按照教学课本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按照课本的阅读量进行教学设计。 但是,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过程中,有没有将这些知识有效地和小学语文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导致小学语文课本的教学任务形成了对小学生的沉重负担,这就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例如,根据对以人教版为代表的多种小学语文课本的研究,可以看出,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呈现出了递增的趋势。虽然在这些教材中,为了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添加了一些趣味性更强的教学内容。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本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呈现出了大幅度的增长趋势,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完全没有发挥出先进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应有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规划程度不高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规划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的规划程度还不够完善,所形成的小学语文课本阅读知识体系也不够健全。但是,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小学语文内容的教学设计, 往往难以拿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就导致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例如,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对于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合理值”的规划。具体来说,就是没有把小学语文课本阅读过程和小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吸收归纳两者的平衡点归纳好,只是一味地进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灌输和积累,忽视了对于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的锻炼,这就导致小学生难以掌握到进行语文阅读分析的基本方法,也就难以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效率。

二、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思考

(一)合理规划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

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设计。

例如,在进行小学课本阅读量设计时,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的课本知识程度进行检验,进而有效地了解到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定期让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总结,增强教师对小学生学习程度的了解。与此同时,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调查问卷设计的方式,合理地考查出合适的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保证规划出合理的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

(二)控制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数量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意识到设置合理的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具体的来说,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控制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地把握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平衡,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阅读分析方法和阅读理念同时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学习理念,通过合理地控制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设计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小学生充分地表明掌握住基本的语文知识是提升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根本。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就可以得到合理的控制,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进而有效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本 第8篇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阅读能力

在小学阶段, 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是课本阅读和课外阅读, 现今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主要由一些优秀的文章组合而成,其中涉及的内容各方各面,有天文、地理、生物、科技、文化及艺术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优秀文章作品,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生的语文知识, 更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但现阶段,对于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该如何制定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生语文基础能力这一问题,是广大语文教育者心中的困惑,也是他们不断付诸思考与实践去解决的主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课本阅读的重要性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需要背诵160篇文章,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以上,一至六年级有不同的阅读量要求。这一要求的制定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目标设定,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包含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广泛涉猎不同类型的优秀文章,对日后提高其语言能力大有裨益,充足的课本阅读量不仅是学生日常学习的必须,还是充实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毫不夸张地说, 只有在足够的阅读量下才能培养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而语文阅读能力往往又是决定写作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本阅读意义重大。目前,对小学生语文课本阅读量到底应达到多少并没有明确规定, 还仅仅是一个模糊概念, 因此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数量多少的设置具备相当大的裁定空间。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一 )课本 阅 读 书 目 有 所 增 加

何谓小学语文课本阅读? 顾名思义,课本阅读是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性文章, 不包含课外配套的一系列阅读读本。它主要包括教材文本中的精读课文、选读课文及课后附加的文章等,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构成小学语文的教学材料。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阅读量的要求逐渐提高,这点从近几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有关阅读材料数目不断增加便可得到印证。增加教材文本的阅读数量,是为了让小学生增加识字数量及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语文整体综合能力。

(二)不同年级设定 不 同 的 阅 读 量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在小学阶段 ,学生应当背诵160篇文章,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所区分和侧重。比如对不同年级学生设定的阅读量需要有所不同, 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的发展都有所不同,不能实行“一刀切”,或是简单粗暴的“平均主义”。在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不同年级的语文阅读量,实行的是逐量递增的方式, 对一年级学生, 要求更多的是他们的拼写和识字,因此对课本阅读只做简单要求。而对六年级学生,则需要将阅读摆在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力, 且他们对不同领域的好奇心随之增大。所以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关拼写方面的要求已经基本达到和实现, 此时需将重点放置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上。所以,对不同年级学生所要求的语文课本阅读数量也是不一样的,低年级可适当少点,高年级可适当多点,只有这样,教材的编排才更加合情合理,更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对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量的一些思考

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满足一定量的阅读基础上,需要积极探索其他有效途径, 一味地增加小学语文课本阅读文本数量并非万能,相反,还可能带给小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那么, 该如何在定量的课本阅读下,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呢? 首先是应当注重材料的选择。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对学习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自身兴趣,因此在进行教材编排时,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让选择的材料更加符合学生兴趣,能够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针对小学生的猎奇心理,就可以通过具有一定故事悬念的教材读本,让学生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一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来增强课本的情节性和趣味性, 引人入胜,一举两得。其次是传授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只有学生掌握真正适合自己的语文阅读方法, 才能够切实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水平。比如教师在教学教材要求的重点篇章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熟练运用精读法、略读法、摘写批注法等,对文章进行分析和学习, 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养成,而且对提高学生字句解析能力同样有利。

小学语文课本 第9篇

一、小学语文课文阅读量现状

(一)小学语文课文数量的特点

小学生的课文阅读量需要达到160篇,并且达到两千五到三千的识字要求。近几年,课标版的小学教材中,课文数都在呈现增长趋势,这会在相同的课时中,扩展小学生的阅读量,进而可以提高其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小学语文的课文数量的提升,也会造成小学生课业压力大,兴趣减少,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这是提高阅读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因此也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二)小学语文课文印张数特点

小学教材在几年的演变中,厚度在逐渐增加,每页的字数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插图也在增加。这些变化,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丰富多彩的插图还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图文印刷排版质量的提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能使其享受阅读语文课本的乐趣。但另一方面,课文增多,相对阅读时间减少,容易造成一些学生过于求快,而难以真正的消化吸收文章。这些既造成老师的教学负担,也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这一负面影响急需有高水平教学能力的老师来引导学习。

(三)年段课文阅读数量特点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低年段的学生以识字为主要目的;中年段训练以作文为主的写作思想;高年段拥有大量汉字的积累后,能够进行自主阅读的学习,主动阅读课外书籍,接触更多的信息量,并且拓展编写思路。总体上,小学课本中需要背诵的文章数量一直占有大量比重。在小学生的记忆黄金期,大量经典篇目的背诵能够丰富其精神世界对其以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的影响。

(四)课文语言积累特点

小学语文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背诵语言优美、段落整齐的文章,以达到语言积累的效果。因此,各套教材的内容多以方便记诵的古诗、散文等传统篇目为主。这些文章在小学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学生烂熟于心,这对其在长远发展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拥有难以割舍的情怀。

二、对小学语文阅读量现状的思考

(一)阅读量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

增强小学生的独立能力与课本阅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该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阅读任务。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以兴趣为主导,设置篇幅短小,内容引人入胜的课文;中年级的课文需要提供一些段落逻辑清楚,思想严密的能够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文章;高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便可扩展提供多种类型的文章,并且课后安排思考性问题的提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增加课文阅读的趣味性

小学生多是靠着兴趣来进行课本阅读学习的,所以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由被迫阅读转为自主阅读,保证阅读质量。对此,老师可以在结合课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其兴趣。例如:将不同性格的学生安排一起,进行分组阅读,使其进行交流讨论,并且交换意见与看法,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运用多媒体进行课文形式的转化,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在课文讲述过程中,营造一种更加有趣的阅读气氛,使学生能够更加心领神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安排表演,使阅读课文变成一项“活动”,分角色阅读,在全班进行表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好的吸收课文内容,能够认真完成课文的阅读任务。

(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小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对反复学习的事物具有很强的抗拒心理。因此,教师应该避免过多的反复的精准教学,这样会让小学生陷入枯燥的学习环境中,很难接受新的知识。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可在班级建立一个图书角,提供不同类型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通过拓宽其接触书籍的广度,培养其自主阅读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的消化吸收能力远高于被动的一味灌输式学习。

三、总结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的学习对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涯具有重大的影响,但这种文字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各个专家对小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进行不断地调研,对小学课本不断优化,也需要老师提高教学能力,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真正消化吸收课文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需要学生配合老师,主动学习、记诵优美的课文段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不断地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在小学这个学生分辨能力不强,课文阅读以老师教学为主的情况下,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科学的预读计划,让学生爱上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更有效的接受新的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夯实基础。

摘要:小学是很多孩子提高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本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阅读书籍。而小学生需要被动的引导去学习知识并且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小学课本对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小学生对课本阅读量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对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有何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贺玲.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2]陈平.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6).

小学语文课本 第10篇

一、小学生提高阅读量的作用

(一)增长见识,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学习知识,可以扩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唐代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丰富别人偷不走、抢不掉的知识,只有学好知识,在写作时才能灵活运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阅读使人聪明

古人云:“读书使人避恶,读书使人友善,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聪明,成语“吴下阿蒙”的由来便是最好的例证了。这个成语的大概意思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吕蒙本是一个未曾读书、行事鲁莽之人,吴国的大都督鲁肃经常嘲笑吕蒙,后来吕蒙受孙权影响,开始勤奋读书,最后成为一位饱学之士。一次吕蒙和鲁肃相遇,吕蒙找鲁肃谈起学问来,鲁肃却答不上来。“吴下阿蒙”的故事便是告诉后人要勤奋读书,读书使人聪明,只有变得聪明,才不会成为被戏谑的对象。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一)课本阅读知识单一落后,课本中各类型的文体占据比例不平衡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普及,虽然小学语文课本中诗歌和散文的占据比例有所增长,但是依旧以现代文为主,而且其中的认字、写作以及口语交际还占了一部分比例,导致阅读量少之又少。此外,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阅读面仅仅只是课本内的文章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所以课本阅读知识比较单一且落后。

(二)语文课本容量小,阅读量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期间,学生的阅读量必须达到能够背诵诗文160篇,课外阅读量必须达到145万字以上。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读本每一册的课文数量较少,而且课时数量有限,课本阅读量变小,从而导致学生每日的阅读量达不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思考

(一)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加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督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创设一些情境。

1.创设活动情境。可以用“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画一画”等活动方式,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快速又形象地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

2.再现课文情境。以课文《黄继光》为例,黄继光是小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很容易勾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自由朗读,通过整体感悟的方式,把学生置身于课文环境中,体会黄继光英勇牺牲的壮烈情感。

(二)提倡师生互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在课堂45分钟时间内,更好地达到阅读量标准。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严格的要求。此外,由于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分辨事物的能力较差,所以教师要适时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

首先,在读物选择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阅读积极向上的文章,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积极向上的阅读材料,传递正能量;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比如粗读法、精读法及选读法等,并指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写读后感等;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外延伸阅读,在课下寻找与课内所学文章类似的阅读资料来读,加深印象。

(三)丰富阅读实践,发挥阅读自主性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验到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综上所述,应把小学语文课本阅读的积累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基础,教育部门必须加以重视。对于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提高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引导。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文的学习效率的,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课本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对阅读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小学语文课本量的现状,从而得出一些相关性思考。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一)整体来讲,小学语文的内容有所增加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不是仅仅指教材方面的内容,从广义上讲是指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文章,包括作业、练习题和选读文章等方面。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是有所增加的,就拿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来说,十几年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多次的改版,力争与小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相结合,2001年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文章大概有500多篇,现在已经增加到了600多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十几年的历程中,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的文章并不是一直增加的趋势。在考虑到现实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对合理的阅读量,而整体阅读量的增加也是与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密切相关的。

(二)局部来讲,每个年级的小学课本阅读量也是有所不同的

小学生要经历6个阶段,12个学期,在这段时间里,小学生由最初一年级刚入学的懵懂无知到六年级的有所长进,其在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素质都是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的。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状况,在阅读量的设计方面也是深思熟虑的,这种深思熟虑体现在阅读量的设计并不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阅读量,而是在三四年级时阅读量最大,五六年级相对较少,而一二年级的阅读量是最小的,在一二年级的语文基本上是为了小学生能够识字,因此这个阶段的阅读量相对最少,而且其内容也是最简单的,而五六年级不同于一二年级的懵懂,在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了相当的提高,阅读量理应稍多一点,而三四年级的阅读量最多是在经历一二年级的识字阶段之后,三四年级不但对阅读量的要求会增大,而且这个阶段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最好阶段,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既不用为全篇的字都不认识而发愁,也不用为未来的升学而苦恼,他们有大量的时间与好奇来完成这些事。因此,阅读量的设计上有这样的不同。

二、对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思考

对小学语文阅读量的现状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阅读量的设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添加文章或者减少文章的过程,也不是减压减负所能完全替代的,影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小学生自身的能力,现实社会条件等方面。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外部因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小学课本阅读量会有很大的不同。相比较于上个世纪,现如今的小学课本阅读量有着明显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但为小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社会信息的传播,为小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章与书籍以供学习。在这个基础上,现今的小学生相对上个世纪的小学生有着更明显的社会优势。另外,社会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这样一个问题上,大量的教育家、学者在考虑学生的具体实际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上,科学合理设置语文课本的内容与数量。因此,在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设置问题上,不能以一概全,应当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地区可以有不同的教材,以便能够更好地符合当地小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影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内部因素

所谓的内部因素,实际上就是指学生自身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决定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关键所在。一本好的小学语文课本,不是仅仅依靠书籍的编排者的凭空猜测、妄加揣摩而成的,而是在充分实践调查分析、综合考虑影响课本形成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换句话说,小学语文课本设计与形成的意义不仅是功利地完成某个工作任务,而是以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为核心,以直接、便捷的方式方法提高小学生素质,从而形成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衔接的人才。因此,同一时期,不同发展程度的地方的小学生总体的能力是不同的;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的小学生在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也是有所不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设置应当着重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一二年级的课本阅读量与难度不能像三四年级那样,反过来也一样。

(三)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合理值

所谓合理值,不是以资质高或者资质低在某个时间段内,正常阅读,所能吸收的阅读量为标准的,而是以中等资质的人的要求为准则的,这是兼顾到了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中等资质的具体实际的。这样既能考虑到资质较低的人不会因为内容和数量太大,而产生较大的压力和厌烦抵触的情绪,又能照顾到资质较高的人不因内容过于简单无趣,丧失对阅读的兴趣,产生骄傲自满等心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除了依靠资质的高低为标准之外,年龄的差别也是一个重要标准,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还需要考虑一篇文章的篇幅方面的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对于篇幅的要求有着明显的不同,要找到相对合理文章篇幅,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应给资质较高的学生更多的自由阅读的空间,发展他们精读、细读的能力,而对于资质较低的也应当相对减压,但不放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为教学的目标。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设置是一个难题。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应当多做一些实地的调查与研究,考虑到当地小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社会发展的程度,这是一件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一个科学合理的阅读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培养出与社会发展想衔接的人才,与时俱进。

小学语文课本 第12篇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这套语文课本经过十余年的使用,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方面总体状况是比较好的,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注音、词形、语法和标点等方面。这些问题是就我们的学识和能力发现的,未必全面,也不一定都恰当。现列出发现的问题,提出我们的商榷意见,向教材编者和学界请教。

一、注音问题

1.部分轻声词语注音

“葡萄”在《现汉》第6版中注为轻声,课本注为原调。值得注意的是,《现汉》2005年第5版以及此前版本均注为pú·táo。根据词典的“凡例”说明,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字,注音上标调号,注音前再加圆点。《现汉》第6版之前,课本把“葡萄”注为原调是可以的,现在《现汉》明确注为轻声,课本宜改为轻声。

《现汉》中“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字,课本注音分为两类:“太阳”“知道”注为原调,“母亲”“打算”“棉花”注为轻声,结果造成注音体例不统一,显得随意。对于这类词语,小学课本可在《现汉》注音基础上选择一种,但原则应该统一。从减少轻声、减轻小学生学习语音难度方面考虑,建议这类词语统一标注原调,如“母亲”注为mǔqīn,“打算”注为dǎsuàn,“棉花”注为m ián h uā。

2.其他零星注音

(1)有的像人在打呼噜(lū)(三下125页)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lū)着(四上58页)“呼噜”在《现汉》中有两个:

【呼噜】hūlū拟声形容打鼾或吸食流质食物等发出的声音:他气管炎犯了,嗓子里~~老响。

【呼噜】hū·l u名睡着时由于呼吸受阻而发出的粗重的呼吸声;鼾声:打~。

课本中第一个“呼噜”显然是名词,应读轻声。虽然只是给“噜”字注音,但注的是“呼噜”中“噜”的读音,应注为轻声lu,否则容易误解为拟声词。第二个“呼噜”是拟声词,注音正确。

(2)嗯(èn g),奶奶听懂了。(二上30页)

“嗯”在《现汉》中有ńg、ňg、g三个常见读音,但没有èn g这个音。“嗯”是仅有鼻音的音节,发音时口腔闭合,气流从鼻腔出来。根据文中“表示应答”的意义,注音应为g。

二、词形问题

1.“啊”的词形及变化

语气词“啊”发音时往往受到它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而产生音变,随着音变,“啊”也通常习惯写成“呀、哪、哇”等不同的词形。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现把黄廖本《现代汉语》[4]该部分音变规律抄录如下:

经查,课本“啊”的词形变化存在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地方(选用部分正确例子用于对比):

当然,课本中“啊”的词形运用(变化)多数还是符合音变规律的,如:

从规范运用语言的角度考虑,我们建议课本应统一、正确地使用“啊”的音变规律,为学生提供规范的普通话文本。

2.“树阴”等“~阴”类词形问题

课本出现的这类词语主要有:林阴道(一上104页)、树木成阴(三下113页)、绿树成阴(四下104页)、绿阴(五上24、68,六上91页)、树阴(六上90页)。

依据最新汉字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表》和《通用规范汉字字典》,“树荫”“林荫道”“绿树成荫”等词语不仅是规范的,而且是“阴—荫”系列词语的推荐词形。因此,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之后,我们建议课本一律使用“树荫”等用“荫”字的推荐词形。

3.数字使用问题

(1)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五上113页)

2011年发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如果一个数值很大,数值中的‘万’‘亿’可以采用汉字数字,其余部分采用阿拉伯数字。”划线数字的规范写法应是:428万4000字,或428.4万字。

(2)为什么要在12月10日下午4点半颁奖呢(五上115页)

“4点半”宜写作“四点半”或“4时30分”。

(3)王冕已经十岁了(五上133页)

海伦10岁的时候(五下55页)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如果表达计量或编号所需要用到的数字个数不多,选择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书写的简洁性和辨识的清晰性两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时,两种形式均可使用。”那么,用“十岁”或“10岁”都可以,但从规范和统一角度考虑,课本使用体例宜保持一致。

4.其他零星问题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 iàn)(二下100页)

“见”字现在已经没有x iàn这个音,对小学生来说直接注x iàn音,学生不能理解,甚至会误以为“见”是个多音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5]“见”字头下第5义项为:“x iàn(现),出现。“注意”上古没有‘现’字,凡‘出现’的意义都写作‘见’。”这就是说,这句古语产生的时候用“见”是理所当然,但在今天,特别是小学课本中,我们认为从方便理解的角度,写成“现”字为好。如果出于保持古语原型的考虑用“见”字,则应该加个注解进行说明。

(2)发奋图强(三上75页)

“发愤”和“发奋”是一对有包孕关系的异形词。《辞海》[6]只收“发愤”。《现汉》二词均收,“发奋”有两个义项:1振作起来;奋发。2同“发愤”(决心努力)。组合成“发fèn图强”这个词语,《现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7]《应用汉语词典》[8]都只收“发愤图强”,《新华词典》[9]收“发愤图强”,解释是“也作发奋图强。决心奋斗,谋求强盛。”2014年11月7日检索《人民日报》,“发愤图强”122例,“发奋图强”96例。从以上权威辞书处理和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发愤图强”是这个词语的常用词形。再联系这个词语在课本中出现的语境(课本为“读读背背”的一组词语: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发fèn图强、救亡图存……),使用“发愤图强”可能更好。

三、语法问题

1.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五下105页)

句中的量词在今天看来不是很恰当。课文选自萧红于1941年出版的《呼兰河传》。现代白话文的量词使用有一个逐渐发展、规范和稳固的过程。早期白话文中往往有一些和今天不同的特殊量词用法,如:

鲁迅先生叹息说:“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唐弢《琐议》)

再如鲁迅作品中也有“一匹老鼠”(《故事新编·铸剑》)、“一匹猹”(《故乡》)等量词用法,但今天一般都不这么用了。我们认为,为了给小学生提供典范的现代汉语文本,宜将这类量词改为今天一般常用的量词,或者加注释说明今天一般应使用的量词。课本中的“一头谷穗”可改为“一根谷穗”。

2.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六上71页)

“冒”是个官话方言词,有“超出、越过”的意思,如北京话“钱花冒了”,山东淄博话“坐车坐冒了站”等。[11]课文中从姥姥的口中说出这个方言词本属正常,但作为语文课本,使用这个方言词就不太规范、妥帖,和推广普通话的目标相悖。而且由于课本使用范围广,对不是这个方言区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把划线处改为“按出来了”。

四、标点问题

1.并列引号之间是否用标点

“河”、“池”都带“氵”

“跑”、“跳”都带“足”(一下35页)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六上117页)

《标点符号用法》(2011年版)明确指出:“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这是因为引号在客观上已经对并列成分起到分割作用,为了标点使用的简洁,就不再使用顿号了。因此,上面前两例中的顿号应去掉。第三例考虑到句子较长,引号间的逗号去掉后,可在“说法”后加个逗号,这样读起来比较顺口。事实上,课本有的地方对这种情况的标点处理又是正确的,如:

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四上54页)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论“入网”“上网”的话题(四上100页)

2.特定日期是否用引号

我们怎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呢(三下58页)

为了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五下111页)

同是“六一”儿童节,一个用了引号,一个没用,显然不统一。按照《标点符号用法》,“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六一”应加上引号。

3.引号内末尾是否用标点

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四上117页)

引号内末尾是否使用标点,应视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句中“救命啊,救命!”做“呼喊”的定语,它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因此叹号应去掉。课本也有类似的例子,引号内末尾处就没用标点,如:

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四下88页)

如果引用部分可以独立成句,则句末需要标点,如:

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哩!”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天鹅。(四下87页)

4.其他零星标点问题

(1)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五下42页)

该句连用两个顿号,但却不是同一层面的并列关系,容易造成误解,如将第二个顿号改为连词“和”,句子就顺多了。

划线部分句子很长,读起来显得吃力,宜在“小主人”后加个逗号。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通用规范汉字表[S].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3]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通用规范汉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6]夏征农.辞海(1999年版语词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7]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

[8]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应用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上一篇:中学生心理偏差下一篇:大连市甘井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