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度通信系统

2024-07-02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精选11篇)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 第1篇

通信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之一,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在全球网络化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浪潮推动下, 通信技术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飞速发展。信息的数字转换处理技术走向成熟, 为大规模、多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应用创造了条件, 各个行业采用的通信手段也在随之不断进步, 国家电网顺应形势发展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电力调度通信网络。近年来, 国家电网对下游用电企业的调度计量监控越来越严格, 且出台了相关的电力调度规定, 中石油企业作为国家电网的重要用电企业之一, 不可避免地需将相关数据纳入当地电力调度通信网络中。

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设计

1. 概述

油气管道沿线工艺站场设备用电均引自当地国家电网供电公司的变电所, 这就势必要考虑工艺站场 (泵站) 变电所与供电公司 (电网) 上游变电所的电力调度通信系统设计。电力调度通信系统设计一般情况下分为上游变电所及调度中心通信设备扩容, 外部通信线路和工艺站场通信系统三部分内容。调度通信系统组网方式根据外电线路引接方案主要分为链形组网和环形组网, 而泵站变电所内的调度通信方案需根据当地供电公司调度网要求进行设计, 各地区略有差异。下面简要叙述一下油气管道建设中电力调度通信系统方案设计。

2. 链形组网

当泵站变电所两回线外电线路均引自同一上游电网变电所时, 通信光缆随其中一回线杆路架设,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采用链形组网方式。上游电网变电所和下游泵站变电所的光传输系统采用1+1线性保护方式。链形组网结构示意图如下:

链形组网优点是结构简单, 投资较低, 缺点是当通信线路损坏时, 所有通信业务中断。

3. 环形组网

当泵站变电所两回线外电线路引自两个不同的上游电网变电所时, 通信光缆分别随两回线杆路架设,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采用环形组网方式。环形组网结构示意图如下:

环形组网优点是当一侧通信线路损坏时, 所有业务可以通过另一侧通信线路传输而不会中断。缺点是组网结构较复杂, 投资比较高。

根据油气管道泵站的电力负荷分级, 一级负荷泵站变电所两回线外电线路通常引自两个不同的上游电网变电所;二级负荷泵站变电所两回线外电线路可引自同一上游电网变电所。因此, 光传输系统组网方案应根据通信光缆的敷设方案和地方供电公司的要求确定。

4. 变电所内通信系统设计

泵站变电所内通信系统包括通信传输、数据网及调度语音三部分, 通信传输指SDH光传输设备及其以上部分;数据网设备指光传输设备与电气终端之间的部分 (包含实时信息和电量信息) ;调度语音一般情况下根据当地供电公司语音设备组网情况, 选用程控交换或软交换语音设备。

各地区供电公司根据当地电力调度数据传输需求略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种传输方案, 组网图如下:

上述两种组网结构均能有效实现电气数据的上传。图3中地调中心对泵站变电所内电气数据的传输要求较高, 在具备将电量、能耗等数据上传的同时, 还应具备实时数据传输功能, 即双通道电气数据传输;图4中地调中心对泵站变电所内电气数据传输的要求相对较低, 变电所内所有相关电气数据均纳入远动管理机统一管理, 地调中心只需通过TCP/IP数据网读取远动管理机即可。

三、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在油气管道工程建设中通常外电线路及上游变电所扩容由地方电力设计院负责设计, 而外电线路进入工艺站场门型架, 门型架以后变电所设计由泵站电气专业设计,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设计界面往往容易被忽略, 设计时应着重注意两方密切配合, 保证系统的完整性。

2) 电力调度通信组网与当地国家电网通信组网结构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泵站变电所内的光通信设备容量及选型、数据网设备和语音设备选型均需与地方通信组网保持一致, 设计时应注意与当地供电公司良好沟通, 确保通信组网的准确性、可行性。

3) 长输油气管道工程中涉及到多个供电公司管辖内的泵站变电所设计时, 由于电力调度通信设备选型受当地电网通信组网的限制, 容易造成一个工程中同类设备不同厂家供货的局面, 设备采购时建议分类分批次采购。

结束语

随着国家电网对下游用电企业的调度计量监控要求不断提高,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在油气管道站场设计与建设中受到关注逐渐增多, 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已成为油气管道按时、顺利投产的必要条件。本文简要叙述了泵站电力调度通信系统设计中的几种常见组网结构, 同时提出了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对今后油气管道工程电力调度通信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 第2篇

一、地下水渗水情况

1、底板

(1)主楼3m厚底板与周边550mm底板交界处靠550mm厚底板一侧。

(2)后浇带与原底板结合处局部渗水。

(3)其它底板局部有渗漏现象。

2、地下室外墙

(1)后浇带与与原外墙给合处局部渗水

(2)其它外墙局部有渗水

二、渗水修补措施

1、其它底板局部渗漏与地下室外墙的渗漏由于较小且成点状分部,故采取堵漏剂进行处理。

2、底板除主楼3m厚底板与周边550mm底板交界处靠550mm厚底板一侧与后浇带与原底板结合处局部渗水较大,呈断续线状渗水,故采取注浆堵漏法进行处理。

三、堵漏剂堵漏法施工要点

用凿子或冲击钻沿漏水口打出深约30~40mm、里大外小的孔洞,要打出新茬并冲洗干净;按堵漏粉:水=1:0.25的比例将拌合粉搓揉成团,放置3分钟左右(以手捏有硬感有宜)后,迅速塞入漏水洞孔,并用木棒轻砸、向四周挤实,约5分钟凝固。止水后,再在孔口

1周围100mm范围内,按堵漏粉:水=1:0.3~0.35的比例制成的刮抹料刮抹一层,涂层硬化后即进行保湿养护3天。

四、注浆堵漏法的施工要点

1、施工设备

新型的高压灌注机机身净重5公斤,可在3秒内提升至35Mpa工作压力,不但便于携带,而且在灌注施工同时提供高压(最高70Mpa),因此,在灌注中,浆液很容易就将水排开,在裂缝中渗透,且与水发生反应,达到止水目的。

2、灌浆材料

(1)材料组成成分

a、水溶性聚氨脂,亦称预聚体:主要成分端基含有过量游离异氰酸根基因(NCO)的高分子化合物;

b、催化物(三乙醇胺):加速浆液与水反应;

c、稀释剂(丙酮):降低浆液的粘度,提高浆液的可灌性和扩散半径;

d、乳化剂(吐温80):提高催化剂在浆液中的分散性及浆液在水中的分散性;

e、稳定性(硅油):提高泡沫的稳定性和改善泡沫结构。

(2)材料基本性能

抗渗等级:≥14P体积膨胀率:280%浆液胶凝时间:2~5min粘结强度:1.8 Mpa粘度:15.5mpas3、注浆孔的设置

(1)注浆孔位置的选择应使注浆孔的底部与漏水缝隙相交,选在漏水量最大的部位,以达到导水性好(出水量大、几乎引出全部漏水)。一般情况下,水平裂缝宜沿缝由下向上造斜孔;垂直裂缝宜正对缝隙造直孔。

(2)注浆孔的深度不应穿透结构物,留10~20cm长度为安全距离。

(3)注浆孔的孔距应视漏水的压力、缝隙的大小、漏水量多及浆液的扩散半径而定,一般为20~70cm。

4、埋设注浆嘴

压环式注浆嘴插入钻孔后,用扳手转动螺母,即压紧活动套管和压环,使弹性橡胶圈向孔壁四周膨胀并压紧,使注浆嘴与孔壁连接牢固。

5、注浆

注浆至多处渗水处见浆后,仍继续压浆,注浆的压力应大于渗漏水压力,使浆沿着漏水通道逆向推进。注到不再进浆时,停止压浆,立即关闭注浆嘴(为防止浆液回流,堵塞注浆管道,应先关闭注浆嘴阀门,再停止压浆)。注浆结束后,应将注浆孔封填密实。

6、效果观察

待浆液凝固后,观察注浆效果,必要时可重复注浆。

五、施工注意事项及安全技术

1、注意事项

(1)所选用的输浆管(金属或胶管)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浆液在管

内要流动通畅;管件装配及拆卸方便。

(2)注浆系统的工作能力必须达到所需的注浆压力和流量。

(3)注浆施工力求一次注好,对于吃浆量大的部位,要采用可连续注浆设备。

(4)注浆过程要始终注意观察注浆压力输浆量的变化,当泵压骤增,注浆量减少,多为管路堵塞或被注物内通路不畅,当泵压升不上去,进浆量大时,应综合考虑被注结构的厚度,分析裂缝走向,调整浆液粘度和凝固时间。

(5)注浆过程中往往由于局部道路被暂时堵塞引起的假压,随着由于在高压下充塞物被冲开,压力复而下降,这是注浆中正常现象。

2、安全技术

(1)注浆施工前应严格检查机具、管路及接头处的牢靠程度,以防压力爆破伤人。

(2)有机化工材料均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操作人员在配浆液和注浆时,应戴眼镜、口罩、手套等劳保用品,以防浆液误入口中或溅到皮肤上。

(3)在通风不良的地方进行灌浆施工时,应有通风设备或排气设备。

铁路综合业务数字调度通信系统 第3篇

关键词:铁路调度通信系统;组网;数字中继

中图分类号:U2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7-0000-02

Railway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Dispatch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ao Qing

(Chengdu Communications Section,Guiyang Integrated Workshop,Guiyang55003,China)

Abstract:Railway dispatch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the section of road dispatcher for the command section of its jurisdiction and within the operational links between the station attendant special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for the rail transport industry to provide real-time information and achieve unity command of the important railway means of transport,thus scheduling the produ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railway transpor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With high-speed rail is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developed in line with China Railway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with digital,integrated,flexible networking features such as dispatch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railway digital dispatching system,the railway scheduling system discussed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about the railway scheduling system introduced features of the hardware components

Keywords:Railway dispatching communication system;Networking; Digital relay

一、现有调度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铁路调度通信作为一项专用通信手段,因其功能的专业性和应用的特殊性造成与公网在通信、信令、组网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下,铁路专用通信网不可能得到像公网一样的发展机会。首先,通信系统有全程全网的特点,网络达到一定的规模才可以产生效益,如果仅仅用来满足铁路运输行业内部需求并依靠自身的投入产出而达到迅速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其次,为了保证专网的安全性、完整性,铁路专用通信网的发展也受到各种政策条件的限制。故铁路调度技术发展缓慢,现有的铁路调度电话多为模拟制式,设备故障率高,通话质量较差,且业务单一,难于适应日益繁忙的运输生产形势。

(一)铁路调度通信存在的问题:

1.技术落后:既有的专用通信设备大部分仍为模拟电路,选叫速度慢,接续时间长,通话质量不高。

2.组网方式单一:调度总机与其所管辖的调度分机的拓扑结构为模拟共线方式,且仅完成调度选叫和通话功能。而且铁路现有专网内通信基础设备繁多、机型复杂、各种专用设备自成体系,造成了分散在铁路现场的专用通信设备重复设置,无法实现技术综合,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这种单一的组网方式,难以满足现场复杂多样的需要和向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演进的要求。

3.可靠性低:系统采用分立器件构成,易损件多,故障多,维护费用高,可靠性差。针对现有铁路调度系统的弊病,应采用一种全新的数字调度系统淘汰原有模拟调度设备,改变铁路专用通信落后的局面。在数字调度系统的开发研制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二)解决思路

1.采用先进的程控交换技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等技术开发研制新一代的数字调度系统设备仁总机、分机、通话选叫设备),使其具有模拟调度设备无可比拟的集成度高、容量大、呼叫处理能力强、接续快、服务功能丰富等特点;传输平台选择光传输网,使其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具有全数字化、低衰耗、高清晰度、高容量等优点,以适应现代通信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的发展方向。

2.设计多种网络拓扑结构,改变模拟调度电话组网单一的弊病,适应各种传输业务和传输技术;具备数字中继、2B+D、环路中继、模拟等多种接口,适应铁路专用通信网内设备机型的复杂多样。

3.系统采用无阻塞交换技术,具有大话务量处理能力;采用模块化设计,保证系统易于升级、扩充方便;重要模块双热备份;采用自愈技术提高传输通道保护能力等,从多方面保证统稳定可靠工作。

二、铁路数字调度系统总体结构

铁路数字调度系统由调度总机(主系统)、调度分机(分系统)、调度所通话选叫设备(调度台>、传输通道组成。

一般地,调度总机(主系统)设置在各铁路局或大站,是系统的调度指挥中心;分机(分系统)设置在铁路沿线各车站,供车站值班员使用。通话选叫设备放置在调度所内,主要为调度员提供一个适合工作环境、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的操作平台。调度总机通常设置在调度所附近的调度机械室内。

由于调度总机与分机之间、调度分机与分机之间的物理距离较远,所以需要通过传输系统实现通信业务,可用实回线、电缆、光缆作为传输通道。

(一)铁路调度通信的特殊性

铁路调度通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通信方式;总机到分机为指令型,分机到总机为请示汇报型

总机(调度员)对各车站分机(值班员)的通话有主控权,根据工作需要,总机能单呼、组呼、全呼该调度区段内的分机,可随时与分机通话、下达调度命令、收点、询问列车运行情况等。分机呼叫总机按热线方式。而各车站分机之间不经调度员同意不允许互相通话,亦不允许监听调度区段内的通信。

2.操作方式:双向呼叫一键到位

调度指挥要求时实性高,操作简单,只需按键,呼叫自动实现,无须拨号过程。

3.区段调度通信网络结构:点对多点,网内设备复杂

区段调度电话完成的是调度所调度员仁总机)与其所管辖的调度区段仁沿铁路沿线)内各车站值班员之间的通信,属于集中式多点专用系统,通常需要在一个车站上下几条话路,且区段内各种调度设备和种类繁杂多样。

(二)铁路调度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铁路调度通信由于其功能的专业性和应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铁路调度指挥功能

铁路调度指挥功能是调度通信设备最重要的功能,且具有与其他通信设备不同的重要特点。调度员具有主控权,与值班员之间可以实现优先通话和无阻塞通话。调度员利用按键或摘机,直接呼叫或应答某个被调度用户,也可同时呼出或应答一组或全部被叫调度用户,实施调度分接或并接功能。调度员可进行中继调度、中继汇接、限制出中继等有关调度通信事项,还可直接利用中继与上级调度通信连接,构成树型调度指挥网。

2.自动交换功能

调度员与值班员员间、值班员间、调度用户与中继间可直接拨号。需要说明

的是,调度通信的自动交换功能属于辅助功能,对新业务的增设要依据用户的要求设定,必要时,可限制拨外线和长途电话。

3.中继组网功能

调度系统设有标准的2Mbit/s接口,可与其他数字传输系统配合,组成数字调度系统网络。调度系统具有数字、模拟兼容组网能力,配备环路、数字、磁石等各种中继接口,整合现场各种现有设备,满足专用通信网各种业务传输的需要。调度系统设备可多台互连,组成自动数字调度网,或与其他调度设备配合,实现多级调度。

4.其他功能

通过键盘、鼠标、触摸屏的配置,为调度用户提供友好界面,实现远端实时视频监测,通信状态显示直观,操作简单方便;数据传输功能;电话会议功能等。

三、调度系统硬件组成特点

(一)开放平台上的模块化设计

系统基于全数字程控交换技术,采用开放平台上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其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结构,几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软硬件模块,构成自己的应用系统。机架采用国家标准尺寸的积木式结构,根据不同容量的需求,进行灵活配置,任意叠加。主要模块有:主处理机模块、时钟模块、普通用户模块(Z),2M数字中继模块、调度台2B+D)接口模块、双音多频仁DTMF)模块、会议模块、环路中继模块、模拟电路模块及各种数据接口模块、无线适配口仁RI)等。除主处理机模块、时钟模块、电源模块外,其余模块主要完成对外接口及对内通信功能。各模块均有自己的CPU单元,模块间做到相互独立,其中主处理机及时钟模块可1:I冗余配置。为完成调度通信、数据传输及不同组网要求,主处理机的数字交换网((D SN)的PCM母线分别直接和用户电路、2B+D电路、2M数字中继电路、信号收发电路等连接以实现话音、数据处理和处理机间通信。

(二)具有多种中继方式便于组网

系统配备数字中继模块和环路中继模块,通过数字中继与长途通信系统组网.数字中继上传送的信令既可以是中国一号信令,也可以是七号信令。系统通过环路中继与公用电话交换网连接,完成调度用户与公用电话交换用户之间的通信,通过环路中继还可与其他调度系统相连接,完成台联通信功能。系统终端接口方式还有磁石用户线接口、模拟用户线接口、ISDN接口等。

(三)分级控制提高系统可用性

调度总机的控制方式采用主处理机和功能模块处理机两级方式控制,每块功能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都具有智能处理功能,负责本模块的一些基本操作并通过异步串行通信总线与主CPU通信。采用多处理机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提高可靠性与可用性,改进实时响应速度和方便地进行扩容。

(四)信号方式灵活

使用的信令方式有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两种。用户信令有模拟用户信令和数字用户信令,模拟用户信令用于普通电话终端与交换机之间的协议;数字用户信令在ISDN的用户终端与网络接口间使用的协议,通过ISDN的基本数率接口或基群数率接口的D通道进行信令的双向传送,局间信令具有中国一号信令和七号

信令功能。

参考文献:

[1]罗军,铁道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2]王维汉,李忠民等.程控调度电话,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

[3]王壮锋等.对我国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思考,中国铁道科学,2003年第24卷第2期

[4]白昭.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模式探讨,铁道工程学报,2003年第3期

[5]铁道部电务局通信处,铁路专用通信技术体制,2000年

[6]曾广坤.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数字化改造,铁道通信信号,2003年第39卷

第5期

[7]黄庆贵.接入网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铁道通信信号,2002年第38卷

[作者简介]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 第4篇

1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1转换交换技术的应用

转换交换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电路调度系统和现有电力调度系统的融合基础上的,而转换交换技术之所以能够在电力调度系统中得以应用,原因就在于原有的电力调度通信系统无法适应目前电网发展的需要。在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应用转换交换技术不仅可以使各种指令和协议得到及时传递,也可以促进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信息共享。同时,计算机系统也可以为通信网络的安全性提供实时监控。不同通信网络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也因为转换交换技术而更加简易[1]。此外,利用转换交换技术,语言和数据的传输速度也大大加快,开放式网络结构的使用使得文件的使用更加便利。

1.2系统结构和功能

作为多媒体技术的核心部分,软交换系统是整个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主要支撑,软交换系统不仅可以促使电力的使用以及记录受到全程控制,也可以使得指令在通信终端上得以显示。信息的映射是多媒体技术最为鲜明的特点,作为电力调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映射已经成为信息定位的主要参照,而为了同时支持多个通信系统进行工作,通信终端上的信息映射器也是必备的。在信息映射器的作用下,无论是呼叫转移,还是呼叫重定,都可以共同在移动终端上发挥作用。

1.3可视化调度台

在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可视化调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想真正实现可视化调度的效果,需要对语音和视频进行融合,实现语言传递及视频共享的一体化运作。在可视化调度系统中,呼叫转移及呼叫处理是比较常见的功能,呼叫转移最大限度地尊重了用户的需要,而呼叫处理作为待定功能的一种,也是可视化调度的集中体现。同时,可视化调度台也可以支持电视会议的召开。

1.4 E1语言网关

E1语言网关主要指的是多媒体技术系统和电话系统之间的有效配合,从而使得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控制。在E1语言网关的控制下,电话系统将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强拆以及强插等功能的实现也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5数字记录系统

数字记录系统主要是和可视化调度台相互配合运行的,而可视化调度台主要是借助了可视化操作的原理,数字记录系统则是运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在数字记录系统作用下,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可以利用相关执行指令对可视化素材进行查阅和记录。同时,若可视化调度的距离比较远,数字记录系统将会自动准确定位。在数字记录系统中,可视化操作和数据记录同样重要,都是实现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稳定性以及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1.6系统的实现和应用

多媒体调度通信网结构是目前系统实现以及应用的主要途径,而客户端程序的建立则是信号之间传递的关键,在调度台之间建立的工作流程图将清晰地显示目前的存储状态,客户端和工作表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这和软交换系统的运行原理是一致的。而系统的实现和应用则主要依靠的是多媒体文件以及安装包之间分析数据、截取信息以及存储信息的功能。

2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多媒体应用模式的选择

软交换技术作为目前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主要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主要致力于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的分布式控制工作。首先,软交换应用模式可以实现全省集中控制的效果,例如对于全省电力供应而言,软交换可以进行整体性的控制[2]。而对于地区之间的电力控制,软交换模式的应用则可以实现大容量安装机器的运行。在网关终端上,各个地区之间的中继网关以及软交换设备可以控制全省的电力。同时,不同地区电力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报废处理也可以利用软交换技术。分区集中控制模式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地区电力调度通信系统运行的效率,软交换机的数量也是保证地区之间电力稳定供应的重要因素。此外,软交换系统的应用可以对不同地区之间通信网络进行连接。

3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多媒体应用的注意事项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为电力系统的稳定以及安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潜在的威胁。因此,如何正确及安全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优化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关键。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多媒体应用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2个方面[3]。

(1)和原系统相容的问题。在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电力调度通信系统时,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新系统和原系统共融的问题,尤其是软交换系统的适应问题。为了实现通信系统强大的业务传输功能,需要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对网络汇接技术进行改造,同时要利用汇接层面的程序交换软件进行功能转换。信号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需要新系统和旧系统的良性融合。利用具有转换功能的媒体网络关口可以分析原有系统电路交换网在网络传输面上所产生的振动,从而及时预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此保证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和原有系统之间共同支撑,促进电力稳定供应,保证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2)系统安全性问题。随着热电力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加普遍,而随着数据存储量的急剧增加以及信息种类的不断丰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无论是数据的存储,还是影音信息的交换,都需要以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作为基本保障。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可以将防火墙技术、检测技术、安全协议技术等计算机技术融合在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同时要对系统信息实施加密处理保证安全控制技术能够切实发挥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转换交换技术、系统结构和功能、可视化调度台、语言网关、数字记录系统、系统的实现和应用等方面。因此,对于多媒体应用而言,应用模式的选择就显得十分关键。目前主要存在2种主要的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建设模式,而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电网的安全性及安全控制技术的应用,以此提升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思培.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2(13):88,90.

[2]徐珊.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河北南网多媒体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 第5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节能调度;经济调度;电力市场

发电格局改革之前我国大多电力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发电模式既不利于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亦不利于电力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改革电力行业现行调度方式、开展节能发电调度,对电力资源的有机配置至关重要,体现了电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合理利用资源以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制度上的优化。

一、节能发电调度系统与办法

节能发电调度的关键是将现行的以价格为标准的竞价上网模式变更为以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为标准的调度模式。同时电网企业由原来的偏重商业化转变为偏向社会化功能,这必将导致发电成本的增加,面临长短期节能调度优化等诸多的问题。节能调度电力市场与传统电力市场的主要区别是使用“队列”的方法优先让可再生能源、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节能发电调度办法》指出节能发电调度是指,在保障电力充足供应的前提下,本着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发电,按照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的由低到高排序,依次调用化石类发电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节能发电调度是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提出的发电调度理念。在优先调度清洁能源的基础上,对火电机组进行节能与市场机制的结合调度,如果完全按能耗量排序进行发电调度,虽然能达到节能降耗目的,但必然会引起电网公司购电成本的上升,忽视了市场的主体意愿,而假如仅仅考虑发电厂报价的经济调度,忽视机组煤耗、排放等因素,节能减排又不能实现。

火电机组作为电力市场中的主体,在集中竟价的电力现货市场中,按机组报价进行发电排序,这一过程不但给出了调度依据,而且给出了系统边际电价,最终实现了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节能调度是按煤耗排序,暂时仍按批复电价作为上网电价。在此情况下,为保证各发电企业公平竞争与实时经济调度,其调度原则、方案应该模型化。电力市场条件下的节能日发电计划模型应该是多目标优化模型。从电网公司的角度出发,短期交易计划可以改变原有的以购电成本最小的经济调度,在其基础上增加煤耗指标,变单目标优化调度为双目标优化调度,引入多目标优化决策的方法。

二、电力系统节能调度与经济调度的结合

经济调度,是以全网的供电成本或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按照等微增率法和协调方程式进行调度,既是运行环节中科学的方法,又能兼顾实施节能、环保调度,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优化。

实行电力系统节能调度与经济调度相结合,首先是要有足够的电力供应,即以保证电力可靠供应为前提,其次是要有合理的效数益再分配机制,不能因为节能调度而忽视了最基本的效益问题。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以全网供电能耗最低或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以牺牲高能耗机组的局部利益为代价换取全网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体现的是整个社会成本的最优化。为了改变高能耗的现状,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改变发电计划的形成方式,要在政府可控的范围之内,加大不同类型机组年度发电利用小时数的级差,积极提倡低能耗、少排放、节水型机组多发电。与此同时,应该逐步解决高能耗机组挤占发电市场空间的问题,使其淡出市场。

电力系统节能调度与经济调度的结合的关键点在于适合当前电力市场的节能发电调度优化模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要根据节能发电调度原则,针对电网不同电机机组提出既考虑电网购电成本最小、又考虑机组发电能耗消耗量最小的双目标模糊优化短期交易计划模型,建立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建立兼顾节约能源和降低发电成本的日交易计划的优化模型。按照能耗从低到高、能耗相同的机组低价格的优先、能耗与报价相同的机组容量大优先的原则将所有竞价机组排序,形成一张顺序表,即“发电序位表”,来作为调度依据。交易中心应尽可能满足清洁能源机组的上网电量要求,交易价格严格依照国家规定价格执行。在序表上各类型机组的上网电价和能耗水平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建立购电费用最小和发电煤耗量最小的双目标函数模型。

三、结论

本文结合了电力系统节能调度与经济调度的特点,提出了建立目标函数模型的办法,分析了电力系统节能调度与经济调度的辩证关系。电力系统的合理调度对于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经济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53号文)[z],北京:国务院,2007

[2]尚金成:兼顾市场机制的主要节能发电调度模式比较研究[J],电网技术,2008,52(4):78-85

[3]尚金成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 第6篇

关键词: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多媒体技术,应用

在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 应用多媒体技术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多媒体技术水平。多媒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保证了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本文中可以就多媒体技术在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 从而提高电力调度系统的性能。

1 基于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1 转换交换技术的应用

首先必须要融合传统电路调度系统与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多媒体调度系统。利用软交换技术, 可以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口, 这样可以将计算机网和电话网之间的信令互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同时不同网关间的互操作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实现, 从而在进行电网调度时, 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利用软交换技术, 可以提供语言和数据业务, 同时也可以提供视频等业务。软件换技术具备的开放式应用接口, 可以有效的扩展其它业务。在应用流媒体技术时, Web用户在观看视频和听音乐时, 可以以一种恒定的速度进行媒体文件的下载, 从而可以边显示边到达, 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

1.2 系统结构和功能

首先是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调度通信系统中, 软件换系统是其核心内容。利用软交换系统主要是实现终端之间的交换, 以及对呼叫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软交换系统主要具备着几个方面的信令功能:名字解析和用户定位:主要是对参见通信终端用户的位置进行确定, 并且被叫用户是不会受到地点的限制, 能够使任何描述信息到定位信息的映射得到有效的实现。判定用户可行性:主要是为了对被叫是否愿意进入通信进行确定, 同时支持多个通信终端用户的呼叫。呼叫处理:主要是将主叫和被叫之间的呼叫参数进行确定。呼叫的特殊处理和控制:可以将呼叫转移、呼叫重定向和中止呼叫进行实现。

1.3 可视化调度台

可视化调度台有效的实现了语音和视频的一体化功能, 同时还具备其它功能, 比如强插、强拆、呼叫转移等等, 并且也可以实现电视会议。

1.4 E1语音网关

使多媒体通信系统和PSTN电话系统之间的互通得到有效的实现, 从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后, 电话也可以实现强拆、强插等功能操作。

1.5 数字记录系统

可以记录各个可视化调度台之间的可视通话, 并且根据相关指令, 可以查询和回放可视通话的记录。通常情况下, 数字记录系统和可视化调度之间的距离较远, 为了节省时间, 便于操作, 可以利用流媒体技术, 在数字记录系统中进行有效的应用。流媒体技术在数字记录系统中的应用, 可以将可视化调度台之间的影音文件进行实时保存, 同时可以对其进行实时的查询和回放。

1.6 系统实现和应用

首先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多媒体调度通信网结构, 同时在调度台之间安装点对点通信的SIP客户端程序。当调度台之间在进行通信时, SIP客户端就可以对信令的流通进行控制, 从而使它们之间建立有效的信令并可以实现接通, 以此在调度台之间就可以建立媒体流。其工作流程主要是:数据包的截取、分析和存储以及多媒体文件的上传、查询和回放。

2 基于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多媒体应用模式选择

基于电力调度通信系统进行多媒体应用时, 主要是利用软交换技术。在多媒体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有两种建设模式, 主要是全省集中式控制模式和各地区分布控制模式。全省集中式控制模式主要是在全省地区安装多台较大容量的软交换机, 同时要保证在各个下级区域设计中继网关和程控电话, 并保证其能够有效连接。在全省集中式控制模式中, 设置最高权限可以利用省网管中心, 要积极的管理全省中继网关和软交换终端设备。各地区分布控制模式主要是在各个地区进行网管终端的配置, 同时要管理各个地区的中继网关和软交换终端设备。

全省集中控制模式可以投入较少的资金成本进行设备安置, 同时可以集中维护管理设备。在对各个地区进行设备的新建、更换和扩充时, 可以进行地区分布控制模式, 并且在地区设置专用的中继网关和软交换机。在地区分布控制模式中, 可以相应的增加软交换机数量, 同时可以提高资金投入量。这样可以降低故障点的影响区域, 方便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和维护。在选择控制模式时, 可以选择全省集中式控制模式, 设置调度中心, 并且在各个区域之间利用网局的软空换设备, 对通信进行有效的号码解析, 然后建立相应的会话。

3 基于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应用多媒体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与原系统的互通。在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依然进行着大量的语音用户业务,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 要对原系统电路交换网在网络汇接层上的互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在软交换技术和汇接层面的互通方面, 为了使它们之间可以有效的实现互通, 可以使用具有SIP/7号信令转换功能的媒体网关MG;当汇接层面的程序交换机能够使用ISDNPRI方法时, 就需要尽量使用ISDNPRI信令转换功能的媒体网关。

其次是系统安全问题。在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时, 电力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不断进行大量影音数据的存储,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安全。从而为了保证各类数据的安全性, 首先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因此, 可以使用配套的防火墙技术, 同时要使用网络安全协议技术、检测技术以及加密技术等安全控制技术, 以此保证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4 结语

基于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分析, 为了提高提高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必须要加强多媒体技术在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水平。基于电力调度通信系统, 必须要对多媒体应用技术、模式选择和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 并严格按照规范, 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思培.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 2012, 32 (2) :56-58.

[2]赵高峰.多媒体电力调度通信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1, 31 (25) :13-15.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 第7篇

光纤通信技术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 以光纤作为传输通道的通信方式。与铜线或者电缆相比, 光纤具有以下特点:一、光纤通信容量较大, 传输宽带更大。在传输中, 由于光波频率要比铜线或者电缆高出很多, 加上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损耗比同轴电缆或者导波管低很多, 所以光纤传输的容量是微波通信的几十倍。二、光纤的抗电磁干扰性更强。光纤的材质是由石英制成的绝缘体材质, 不易腐蚀、绝缘性好, 因此它不受电磁、雷电、太阳黑子活动及人为释放的电磁干扰, 可以与高压线平行架设。三、光纤的保密性好。电磁波的泄露会造成各种传输通道的干扰, 容易被窃听, 保密性差, 光纤传输光波信号被完善的限制在光波导结构中, 相邻通道也不会出现串音干扰。四、光纤损耗低。石英光纤的损耗比其他任何传输介质的损耗都低, 若以后采用非石英系统, 理论上其损耗更会降低, 光纤系统可以跨越更大的无中继距离, 减少了中继站的数目, 降低了系统成本和复杂性。

2 电力通信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电力系统规模逐渐增大, 电力通信网也由此诞生。最初, 电力通信网采用微波通信的方式。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 电力通信的业务量随之增加, 微波通信的缺点也日益暴露出来。微波通信具有容易受到干扰, 宽带较小, 稳定性差等特点, 这些特点导致微波通信无法满足电力通信系统的要求, 通信技术的改革迫在眉睫。此时, 光纤通信技术出现并得到不断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光纤通信的优点越来越显性化。光纤通信技术具有稳定性强、安全性高、保密性好、损耗小的特点, 这些优点符合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要求, 满足了电力通信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在电力通信中, 光纤通信逐步取代了微波通信方式, 现如今已占据主导地位。

3 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

由于电力通信业务量的日益增长, 供电单位对供电系统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有关的电力信息需要更为可靠、稳定、安全的传输中介, 电力系统通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光纤技术不断发展完善, 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光纤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实时性、有效性等特点正好符合了电力通信系统的要求。因此, 光纤通信技术也就成为了电力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3.1 光纤通道的配置方式

电力系统主要是由发电厂、输变电系统、配电系统等共同组成。而在系统中, 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是其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因此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双光纤通信的组网方式极其灵活, 大致分为树形、星型、链型、网状、环状等。按照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光纤网通常采用环型网或者树型环型相结合的网络, 并通过与计算机的连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由于环路节点较多, 为防止光缆设备故障、通讯中断等通信事故出现, 大多数企业采用双光纤环路自愈网, 并配置具有自愈功能和自动切换的光纤收发器。当光缆出现故障时, 断点两侧的光纤设备通过双环路切换器构成新的光纤路径, 实现自愈功能, 为电网的运行调度和继电保护系统保驾护航。

3.2 光纤通信有利于保护输电线路

供电单位作为一个特殊的部门, 对电网可靠性的要求极高, 因此对继电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系统发生故障时要求必须做出及时高效的反应, 快速切除, 及时解决故障, 绝不允许出现任何纰漏, 继电保护发生拒动的现象更是不被允许的。另一保护电网的有效方法是全线速动的纵联保护, 其保护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高压电网的稳定运行。当出现故障时, 高压线路纵联保护两端的保护装置通过故障信息的交换, 可以甄别出是本线路故障还是区外故障, 并根据不同的故障采取不同的方法。在遇到区外故障时不动作, 在甄别出是区内故障时, 快速反应及时切除故障以达到保护的作用。光纤抗干扰性, 容量大的特点为电流差动保护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3.3 光纤通信在电网中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 光纤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现代生产生活中。光纤通信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广泛,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发展趋势。通过数字传输手段传递电量讯号、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取代金属电缆共同构成了网络通信的二次系统, 这种网络二次系统成为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智能化电力系统的基础。而智能化电力系统则是对信息传输全程实现数字化, 这对光纤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纤通信技术也应积极创新, 与时俱进, 实现应用上的平稳发展, 并对重点技术及科技难题进行逐一突破、逐步完善。

电网现代化要求调度自动化进一步加强, 要求人力从繁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调度自动化有利于优化配电网络结构, 简化保护和运营程序, 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作为新的传输媒介, 将光纤运用到电力通信系统中, 并依据电力系统自身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的改进, 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运转能力, 也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转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光纤的不断发展进步, 电力通信会越来越完善, 光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深化。

4 小结

综上所述, 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调度自动化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为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光纤因其可靠性、实时性、有效性的特点使其具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电力系统自动化对光纤通信技术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 应当高度重视这一光纤通信技术并且与时俱进, 充分发挥光纤通信技术的优势, 使其为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一大助力。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开始了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建设。与此同时, 光纤通信技术迅速发展, 已经达到可以满足各种制式的光纤通信网络系统的水平, 并以其高效、可靠的特点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电力系统工作者根据光纤独有的特点, 将其引入了电力系统, 相继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光纤通信网络系统, 为相关信息的采集和传输提供了可靠的媒介, 使得光纤为电力通信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本文从光纤技术的特点和电力通信的发展历程着手, 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光纤,电力系统

参考文献

[1]郭传铁.光纤传输组网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09) .

[2]陈希.电力特种光缆的发展和展望[J].电力通信, 2009, 30 (195) .

110kV及以下电力调度通信研究 第8篇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直接决定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正常运行。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设备日益复杂,电网结构也随之复杂,应对不同的电网结构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调度通信方式。目前,国家电网调度数据网主要由220 k V及以上变电站数据网、110 k V变电站和35 k V变电站的网络数据组成。其中,110 k V变电站的电力调度通信方式中数据网主要采用传统的路由技术:变电站内部的网络拓扑结构较为简单,不存在虚拟网络的划分;变电站外部电网汇聚层采用E1(2 Mbit/s)接口汇接接入层节点即变电站的信息,利用以太网接口与原有调度数据网设备互联,调度主要采用话音人工调度的方式。可以看出,目前较为陈旧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110k V及以下电力调度通信系统需要引入新兴技术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电网调度通信需求。

1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数字电路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现状来看,尚且存在较多问题。一般来说,电力调度中心下设:运行方式处、调度运行处、市场交易处、自动化处、继电保护处、通信处等一系列二级调度机构,繁多的调度部门导致部门间沟通难度大,对于原始的路由网络组成的通信系统来说效率低下,存在着数据量大,信息滞后等问题。目前110 k V以及下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现状具体总结如下:(1)基础数据不完整。由于信息收集手段的落后或是不规范,源数据准确度较低,经常出现差错。同时,由于信息的来源渠道多样,常常出现不同渠道的信息格式不统一的问题,从而导致数据混乱。并且目前还有很多地区信息收集手段落后,不具备完全的自动化检测,导致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差,往往耽误数据分析和决策。(2)信息保障手段落后。目前的电力调度通信中,信息的检索管理较为简易已不适应于当今急剧上升的数据量。由于信息检索手段较为落后,导致检索速度较慢。(3)信息传递不通畅。由于不同调度机构之间缺乏合理的沟通调度,信息传递方式常常出现烦琐、不能及时响应的状况,同时各个部门间缺乏完备的制度细化职责,导致部门间相互推卸责任,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4)数据分析不到位。由于信息存储手段的原始,大量数据都依靠报表的形式存储,统计工作效率较低,并且数据加工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对整体数据的分析十分粗浅。

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深入,互联网趋势的不断冲击,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产生了新的需求。目前的电力调度系统除了以话音的形式外,必须要引入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应用软交换技术取代硬交换技术,利用基于多媒体计算的电力调度通信系统来适应当前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的需求。

2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技术应用分析

软交换是当前电力调度通信系统改革的关键技术,基于软交换的多媒体调度通信系统利用软交换技术的交换控制能力,提供基于软交换控制、IP承载、语音视频以及数据等多种数据类型业务并存的新型电力调度通信。对于110 k V及以下的变电站组成的电网,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方便管理,并且对新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易用的接口,高度满足电力通信系统的新需求。由于软交换支持多种信令协议的接口,解决了数据网与电话网之间的信令交互以及不同网关间的互操作,因此对于目前已有的传统调度通信系统,基于软交换技术的调度通信系统可以有效融合。同时,软交互技术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类型的多媒体业务,并且提供了开放式应用接口(AP)以适应新业务的加入。

一个通用的110 k V及以下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主要包含:软交互机、可视化调度台、E1语音开关、数字记录等四个子模块。(1)软交换机是系统的核心,负责终端之间的交换和控制呼叫的全过程,包含命名解析、用户定位、用户可行性判定、呼叫处理、特殊处理及控制等信令;(2)可视化调度台用于实现语音和视频的一体化,同时具有一键直呼、强插、强拆、呼叫转移、调度台分组等功能,也可进行电视会议;(3)E1网关用于实现既有电话系统与多媒体通信系统间的互通,从而使电话在多媒体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也具备强拆、强插的功能;(4)数字记录系统用户记录其他子模块间的数据交互,同时可以根据指令执行查询可视通话记录、回放等功能。由于数字记录系统与各可视化调度相隔较远,为了节约时间,方便操作,可在数字记录系统中应用流媒体技术。

基于软交换的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在建设上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集中式控制是在全地区设置数台大容量软交换机,下级区域设置中继网关与程控电话相连,整个系统分权、分域管理。分布式控制是在各地区分散设置小容量的软交换机,连接所有软交换机成为一个分布式网络,全网分散控制。这两种控制方式的区别在于,集中式控制一般用于系统建设初期,在网络规模较小时成本预算较小,并且可实现集中维护管理。当各地区新建、更换、扩充设备规模数量较大时,分布式控制的成本较低,且在出现故障点时影响区域较小,方便分级管理。对于上海市的电力调度通信网,建议采用集中式控制,网局设置调度中心,各个地区间可通过网局的软交互机进行命名解析寻址,然后在相应域之间直接建立会话。

3 结语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改造是当今我国电力系统研究的重点。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多媒体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可以很好的应用于110 k V及以下变电站组成的电网中。在实践过程中,除了考虑技术和方法外,还需要结合本地电网的实际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控制技术的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应不断用新的技术更新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以便合理地整理出一套具备综合性、战略性、适应性和高效性的电力调度通信系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张,电力调度通信的建设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其功能的正常发挥直接决定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正常运行。目前,从电力调度系统的现状看,110kV及以下电力调度通信系统还存在诸多问题,已不适应于电力系统的长期发展要求。文章分析了当前110kV及以下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现状,研究了目前主流的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多媒体电力调度通信系统,探讨了110kV及以下电力调度通信系统的更新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力调度,通信系统,软交换技术,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郭世懿.电力调度通信管理信息系统[D].天津:天津大学,2006.

[2]陈思培.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2(13):88.

[3]周俊礼,赵旻,陈婧.110kV/35kV变电站调度数据网配置方案[J].电力系统通信,2008(192):65-67.

[4]刘英男,赵久涛.提高电力调度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17):10.

提高电力调度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 第9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可靠性,研究分析

在当代社会中, 电力网络的建设发展的道路异常艰难, 许多电力调度的建设现在已经暴露出很多不足的地方, 并且还有很多的不定性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 要充分的加强电力调度和通信网络的结合, 能有效的从根本解决问题。

一、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的评估

电力通信的可靠性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生产具有最直接的关联, 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密切的关系到整个电力调度自动化的程度以及整个电网安全的水平[1]。电力调度通信网络对大大小小的电力部门都有着连接和沟通的作用, 是电网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人们对其的安全可靠性作了深刻的研究分析。

二、电力影响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因素

通信网络是一个复杂的、多样的、开放性的综合系统, 对通信网络的影响因素也具有多样性, 可以通过对其的了解大致分为两个因素, 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由设备的可靠性、网络工程的设计、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组织以及维护管理等等所组成, 通信技术的实际性情况对于内部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外部因素指的是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通信设备和通信网络所依存的重要条件, 通过理论的分析和现实当中实践的结合, 可以进一步的总结为可控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2]。

三、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工程的研究

(1) 要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从细致分析来说, 通信网络可以分成基础网络、业务网络和支持网络, 如果要从更加的等级上来划分, 还可以分为长途网和本地网。面向大众用户的应用层面是最基本的业务网, 大众用户通过对业务网的使用情况, 最后可以总结反映出通信网的可靠性以及服务质量的好坏, 所以, 将业务网为中心进行研究, 可以对基础网和支撑网的可靠性有较大的帮助, 可以对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展开全面深刻的研究。 (2) 要对通信网络所研究的问题, 进行深刻的分析总结。通常, 通信网的破坏性作用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分别是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例如像设备出现正常的使用故障, 这种情况称之为正常状态。而异常状态指的是人为的或者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因素所造成的设备故障。我们应该深入的研究通信网的可靠性, 提高其运行和质量水平。

四、提高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的举措

(1) 利用宽带卫星的技术, 对于整套的电力系统运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怎么样才能找到能够大大提升电力网络可靠性的办法, 一直以来都是广大电力系统维护人员的头等难题。根据大量的分析和研究, 以及实际情况的实践, 我们发现一主一备的传输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网络通信的可靠性, 并且可以能够合理地充分地利用宽带实用技术。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与地面的通信网络相辅相成的方法[3], 更好的保障了电力网络的可靠性。 (2) 利用人工的切换技术。人工切换的技术应用, 对我们将对某个正在处于长期使用的设备状态进行检测, 有着很大的优势作用。我们可以用人工切换的技术, 对电力各个系统进行操纵, 这种技术主要是对电力设备发生故障而最终导致瘫痪起着预防的作用, 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 加强电源的维护。因为电源作为电力系统最根本的地方, 它以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在当今社会, 电力供应也有着渐渐的改变, 由集中供电的方式现在慢慢转变为分散的供电方式。运用联排的设计, 对设备进行多个电源的提供, 保障了电力设备的可靠性, 加大的了网络的稳定性。 (4) 要合理的选择设备的运行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在一定条件上也影响着电力通信设备的运行。在这一方面, 我们完全可以更好控制好这个方面。

五、总结

电力调度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是当今社会所要研究的重点, 伴随着当今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 可靠性的问题也将更加的突出, 我们要更加完善的整理出一套管理、运行的体系, 才能更好的维护和发展电力通信网络, 才能更好的为我们自己服务。

参考文献

[1]严伟雄“.十二五”规划中电力通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电力系统通信2009 (27) :162

[2]侯莉.浅谈通信电源维护管理中安全理念[J].硅谷.2011 (12)

电力调度系统的信息化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电力调度;信息化;电力系统的研究

0.前言

电力系统的智能调度建设不仅已经成为国内电力调度领域的发展趋势而且信息化正在成为供电部门提升绩效的一条便捷而重要的途径,因此我们必须熟知电力调度系统的基础硬件、技术架构、集成架构,还要加以研究如何建立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维护方式、保证信息安全。这些都应以需求需要为主线,采用科学研究进行。

1.电力调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以下部分电力调度的问题展开探讨,首先在调度系统内部,各个应用系统连接性不完善,还有比较独立趋势,缺乏整合性和统一性。其次在调度系统内和调度端(发电厂、变电站、电网公司以及其他部门系统)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互联贯通,导致从整体上来看采集来的各类信息的价值没有充费得到体现,信息的应用率极低。

2.关于改善电力调度系统的措施

2.1从智能化调度依赖于调度信息化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信息是智能的基础,所以智能调度信息要在其他的相关领域的信息整合与共享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种共享与整合分为三个层次:(1)调度机构内部信息整合共享。(2)调度系统及厂站端信息的纵向贯通。(3)调度系统信息与其他部门系统信息的横向集成。

2.2调度的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关系首先在广义的概念上讲,调度自动化是包含在调度信息化里面的,再从调度的智能方向思考,调度信息自动化又是能够组成调度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存在着,所以必须要站在这个广义的概念上对信息化与自动化实施统筹规划。其次就当前而言,调度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还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要在逻辑上加以区别它们二者关系以便更好的掌握电力调度系统这门技术。在传统的意义上讲,调度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系统仍保持着各自内在的独立性,有了这一内在区别,笔者认为信息化与自动化的联系与区别是:(1)就信息交互关系而言,调度自动化的应用需要发供电计划、稳定限额、电网模型数据等各项管理数据,而这些管理数据都是由调度的信息化产生的,所以两者之间是双向交互的关系。(2)从信息集的从属关系上讲,调度自动化的信息集包含在调度信息化的信息集里面。调度信息化进行运行管理与分析的应用依赖于调度的自动化应用产生的的综合的实时、历史数据信息,逻辑上讲,所有调度自动化相关数据都可以通过正向隔离器装置以镜像库形式提供给调度信息化使用。(3)调度系统信息化的应用主要位于III区,从传统的意义上讲更加侧重于对电网进行运行、管理,但未来在III区的调度信息化应用将建设出强大的电网分析、运行、决策功能,密切结合电网的实时运行进行分析,而这些建立在对信息整合与共享的基础上;而调度自动化的应用则主要分布在安全I、II区,侧重于对电网的运行控制和电网的分析应用。

2.3调度系统的发展方向还是比较明确,但是究竟应该采用何种模式却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一种模式是调度信息化由调度部门独立进行设计规划与建设;另一种模式是依靠其他的一些非调度系统来完成调度信息化的建设。笔者认为采取第一种模式是明确的选择,首先如上述调度的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关系中所指出的调度自动化作为调度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着,相信日趋重要的电力调度信息化系统将对调度实时监控、分析、运行、运维等业务进行更为严谨的支撑,其功能将远远超出传统的以信息交互、流程管理为主的调度信息系统的业务支撑范畴。注意到调度系统突出的专业性,调度信息化与调度自动化、与调度实时业务结合得越紧密,所以在这种条件下,由非调度信息系统去实现调度系统的信息化功能是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和挑战。其次非调度业务系统往往不具备在上下级调度机构之间进行频繁垂直交互的特征。所以由调度系统统筹规划更具备生产职能,并且职能范围更加丰富。

2.4调度信息化的数据架构:数据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这里对数据架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其他类似架构问题亦可参考数据架构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数据架构包含了三个层面:数据业务架构、数据逻辑架构和数据物理架构。(1)数据业务架构是指在对调度业务的分析与划分的基础上,对支持业务开展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与划分。(2)数据逻辑架构是指针对所布局的应用功能与系统,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逻辑数据库分类。(3)数据物理架构以逻辑数据库作为桥梁,描述了相应的物理部署,数据整合与数据管控模式。在数据架构中,纵向贯通和横向互联是两个重要目标,数据与业务则是两个主要的交互内容。

2.5调度信息的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重点,目前电力信息网络已经深入发展到电力生产和管理的全部过程,涉及到电力生产的各个层面上来,所以电力的生产与管理对调度的信息化依赖也日趋强烈,对于信息的安全管理要求级别也更加提高,所以信息的安全已经纳入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

2.6调度业务的分析与划分是调度信息化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调度业务可以概括为:以电网运行控制为核心,以发供电平衡为原则,进行运行方式编排,监视控制电网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通过各种电网运行技术的支持,以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专业管理、职能管理为保障手段,实现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的目标。

3.结语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的基本任务在于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以质量合格的电能满足用户用电的需要,并使发电成本为最低。调度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远非本文探讨的内容所能涵括。论文重点关注电力调度信息化系统性能、可靠性的提升,提出了相关针对性措施,有助于切实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提高处理事故能力。所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都应贯穿需求与目标的主线,采用逐层推导的科学方法进行。

【参考文献】

[1]高明,袁玲,李文云,罗学礼.调度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云南电力技术.2011(03).

电力调度通信系统 第11篇

目前四川省电力调度通信主要依靠传统电路通信,电路通信方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和稳定,但只能实现基本的语音通信,沟通方式比较单一,设备建设和维护投入高,系统扩展也相对困难。电力调度通信的主要载体是调度台,调度台硬件也逐渐从普通的话机发展为专业的硬件设备,调度台的屏幕越来越大,对调度台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硬件上有了如此大的改进后,调度台的业务功能却还是限制在诸如强插、强拆、组呼[1]等基本语音功能。而随着调度业务系统的整合和复杂度的提升,调度员的操作习惯发生了变化,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转变工作方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除基本通话外,对于复杂语音、数据、视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2],对于多媒体通信方式的需求日益突出。

通信IP化是业界公认的未来通信发展方向,软交换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较为成熟,同时软交换也是下一代电力调度的主流解决方案[3,4,5,6]。软交换以IP分组交换为基础,核心的协议以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为主,在通信业务上则以实现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多媒体通信方式为目标。对于调度用户而言,无论采用何种技术,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业务才是关键,因此IP软交换通信也必须结合具体调度业务才能够更好地应用,以便更好地发挥出其特点和优势。

四川电力以电力调度通信需求为出发点,结合IP软交换通信技术,形成了具有四川电力调度特色的多媒体通信业务,同时又保留了电路调度通信方式,将软交换和电路调度2种异构通信技术进行融合,在实现了新的多媒体应用的同时又保持了电路稳定的特点。本文从广播调度和视频调度2个实际的调度通信业务需求进行分析,阐述IP软交换通信的应用方式。

1 广播调度

广播通知在电力调度中主要用于发生故障需要通知多个站点、多个厂站需要拉闸限电或者主调需要切换到备调时使用。调度员需要通知多个站点进行相同操作,目前四川电力采用逐个站点依次电话通知的方式,紧急时甚至需要多个调度员进行通知,这种方式耗时费力,相同的指令需要重复多次,效率低下。调度人员亟需便捷、高效的广播通知手段,而且应简单易用,提高广播通知的效率。

根据以上需求并结合调度台的功能和操作方式,总结出广播调度业务的功能需求如下:

1)调度员可在调度台上通过手柄直接即时录制通知内容,一键发布广播通知;

2)站点广播终端自动接听,接收广播通知人员可立即收听到广播通知内容,收听完毕后进行数字按键确认;

3)发布广播通知的调度台接收到确认信息,将广播成员状态直观呈现给调度员,以便实时查看被广播对象的状态;

4)对于未接通或未确认的成员可再次发起呼叫,直到通知完毕,并记录通知结果。

上述广播业务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可大幅提高广播通知的效率,但由于广播对象是大量的专用广播终端或出局的中继呼叫到话机,在通信系统内需要形成大量的并发呼叫,利用IP软交换通信系统灵活的业务扩展性,只需增加单独的广播业务服务器即可实现。广播调度消息流程[7]如图1所示。

调度台以INVITE发起广播呼叫,通过软交换路由到广播服务器,被广播终端信息以INFO消息方式发送到广播服务器,广播服务器以此发起对多个广播终端的呼叫(多INVITE消息)。广播终端应答后,广播服务器对广播终端进行媒体流的单向发送,广播终端的确认消息也通过INFO消息发送到广播服务器,再转发到调度台上进行状态更新,由此形成了整个广播业务的流程。

在实际应用中,广播调度的组网部署利用调度数据网承载,可以分为软交换系统内和系统外2部分。广播调度部署架构如图2所示。

软交换系统内部通过IP网络部署广播终端,实现远端站点的广播通知,而对于系统外部则需要通过中继方式和已有通信设备互联互通,充分利旧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投资,同时扩充广播对象的覆盖范围。从技术上看,语音的互通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终端数字确认的双音多频信号(Dual-Tone Multi-Frequency,DTMF)能够通过中继网关或SIP中继传递到广播服务器上,即需要中继网关或SIP中继支持SIP INFO消息的透传,否则终端广播收听状态将无法呈现。

广播调度业务功能如即录即播、状态呈现、结果统计等的应用,能够改善当前广播通知时需要耗费大量调度员人力的情况,可大幅提高调度员在调度广播时的工作效率。

2 视频调度

目前调度数据网带宽也已经越来越充足,双平面结构也能够保证网络的可靠性[8],因此能够承载更多的高级业务。而实际生产中调度中心对于调度现场的实时情况也越来越关注,网络承载和业务需求2方面都是视频调度的推动力,而且对于视频的清晰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标清视频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高清甚至全高清视频通信已经成为基本要求。

视频通信应用能够实现面对面的高清通信,将传统的只闻其声的调度模式变为面对面的调度,更加便于双方的交流和理解,有利于调度指令的下发和确认,目前其主要应用在以下2个方面。

2.1 高清视频协商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关于国网总调、分调一体化调度的要求,对于省、地、市也逐步开始提出一体化调度的要求,而异地一体化调度的基本要求就在于省、地、市的调度互联互通和共享,对于调度通信的一体化要求则主要体现在调度日常工作中,包括交接班、主备调切换和电量交易等过程中。

由于调度工作轮班制,日常交接班比较频繁,基于调度大厅的全景视频呈现,可以更加顺利地实现上下级调度之间的交接班过渡。同时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的例行主备调异地切换时也能应用高清视频协商,面对面式的交接和工作切换更加高效和准确,也能为主备调值班人员提供更准确和直观的视图。

在高清视频协商过程中,多路实时的高清视频处理需要专用的视频编解码处理芯片来进行[9],利用IP软交换通信系统灵活的业务扩展性,只需增加单独的高清视频协商服务器即可实现。高清视频协商消息流程如图3所示。

图3中,调度台A通过INVITE消息发起视频协商,软交换路由到视频协商服务器进行应答,根据预定义的成员信息,服务器再发起到调度台B和视频终端C的SIP呼叫消息(INVTITE消息),对应的调度台和终端应答后,上传各自的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视频流到视频协商服务器进行视频合成,再分发到各个成员,以此实现了多方视频的合成和转发流程。而对于协商画面和声音控制,则直接在调度台上进行,调度台发送INFO消息通过软交换路由到视频协商服务器,完成交互操作。

高清视频协商在调度台上的融合呈现,可简化调度员的操作,避免调度员在多个系统间切换。高清视频协商应用方式更加简捷化和桌面化,同时结合数据呈现功能,还实现了高效的桌面培训、桌面会议,提高了调度员日常工作的效率。

2.2 视频监控接入

目前电力调度也有专门的监控摄像头和监控系统,当调度员需要查看视频监控内容时,需要手动到网络硬盘录像机(Network Video Recorder,NVR)或数字硬盘录像机(Digital Video Recorder,DVR)中查找视频通道,必须对其非常熟悉,否则难以快速准确地找到要查询的内容,而且不同系统间的切换十分繁琐,因此高效的查询和查看监控视频功能成为比较迫切的需求。

该业务需求的关键点在于将视频监控系统和IP软交换通信系统整合互通,实现调度员直接在调度台上即可查看监控视频,更加方便快捷。且现在越来越多的视频监控系统都部署了IP网络摄像头(IP Camera,IPC),其通信协议也是基于SIP协议变化而来,因此两者在协议层面具有整合的基础。国内主流的视频监控厂家包括海康、大华等,其设备对外接口基本都遵从公安部的GB/T28181标准[10]并提供了相关的SDK开发包,该SDK开发包能够提供图像预览、云台控制等功能,因此利用SDK接口可以实现和视频监控系统的互通。

但视频监控系统对外连接的协议并不是标准的SIP协议[11],而监控厂家也不可能将其修改为标准的SIP协议,同时监控视频格式也不是通信系统能够识别的格式,需要转换适配为软交换系统能够识别的格式,因此需要增加协议转换和格式转换网关,该网关应具备以下功能:

1)将监控终端对外连接的私有协议转换成标准SIP协议;

2)内建监控视频地址号码映射表,将监控视频赋予号码属性;

3)将监控视频媒体流进行格式转换,转换为通信系统能够识别的H.264码流。

具备上述3个功能即可实现软交换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互通,将视频监控系统的通道赋予可呼叫的号码属性,将视频监控系统的媒体流转换为可识别的H.264媒体流,使之成为软交换系统内可呼叫和可寻址的终端。视频监控接入消息流程如图4所示。

调度台以INVITE消息发起到视频网关的呼叫,通过软交换路由到视频网关,视频网关进行SIP信令消息应答,同时进行协议转换寻找目的通道,将对应通道的视频流调取出来,将视频流转换为标准的RTP流,通过软交换系统发送到调度台,在调度台上进行媒体流解码并显示对应的视频图像。

上述互通的信令和媒体转换都由视频网关来完成,对于软交换系统只需要进行路由控制即可,充分利用了软交换系统业务与控制分离的特性,扁平化和松耦合的特征不会对软交换核心系统造成额外的负担,也不会增加系统复杂度。

高清视频协商和视频监控接入2个业务之间存在互相融合关系,在高清视频协商中还可以整合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在故障抢修时将现场视频监控画面直接加入到协商中,以便直接了解变电站等故障现场的情况,有助于快速解决问题。视频调度部署架构部署如图5所示。

通过视频调度的应用实现将单纯的语音指令式调度转变为360°场景化全面调度,能够大幅提高调度员对现场情况的了解程度,提高对现场的控制力度,提高电力调度的效率和准确率。

3 结语

IP软交换通信替代传统电路通信是电力行业技术和业务发展的趋势,在软交换通信模式下,调度通信已经从单纯的语音方式转变为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多媒体方式,同时利用IP软交换通信系统业务、控制和承载分离的特性[12]和扁平化的结构体系,通信业务扩展只需要增加相应的业务服务器即可实现,相比传统电路通信系统更加便捷。

目前IP软交换通信的业务应用在四川省已经逐步开展,实践表明其能够满足四川省电力调度通信的实际需求,通过调度业务应用的推广,能够让电力调度业务更加高质和高效,大幅提高电力调度处置的效率和准确率,对于四川省电力调度通信的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四川电网的“大运行”提供更加可靠的业务和技术保障。

沈伟年

参考文献

[1]DL/T 795-2001.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S].2001.

[2]王艺桦,张朝霞,黄鑫,等.基于软交换的电力调度系统的应用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9):1-6.WANG Yi-hua,ZHANG Zhao-xia,HUANG Xin,et al.Application research on electric power dispatch system using soft switching technology[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5,13(9):1-6.

[3]刘伟红.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4]赵高峰.多媒体电力调度通信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18):48-50.ZHAO Gao-feng.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ower dispatching[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1,25(18):48-50.

[5]张铠诚,何光宇,王彬,等.调度中心智能调度业务成熟度模型及其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3):1-7.ZHANG Kai-cheng,HE Guang-yu,WANG Bin,et al.A smart dispatching business maturity model of dispatching center and its applic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2,36(13):1-7.

[6]王志英,张诗军,邓琨.统一电网信息模型在南方电网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5):127-130.WANG Zhi-ying,ZHANG Shi-jun,DENG Kun.Application of unified power grid information model in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4,38(5):127-130

[7]GB/T 31998-2015.电力软交换系统技术规范[S].2015.

[8]张思拓,谢尧,李钢,等.电力调度数据网双平面演进方案[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7):50-55.ZHANG Si-tuo,XIE Yao,LI Gang,et al.The scheme of dualplane evolution for electric power dispatching data network[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5,13(7):50-55.

[9]李超,柴文磊,刘劲松.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技术浅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0(8):50-51.

[10]GB/T 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S].2011.

[11]崔燕明,刘孝先,马超,等.电网视频监控系统及接口技术标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20):13-16,44.CUI Yan-ming,LIU Xiao-xian,MA Chao,et al.Electric network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standar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0,34(20):13-16,44.

上一篇:腹膜后畸胎瘤下一篇:性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