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前教育范文

2024-09-07

高师学前教育范文(精选12篇)

高师学前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水平,探讨,借鉴

近年来,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师资源日渐紧缺, 学前教育专业也迅速变得火爆起来, 各大中专院校都陆续开办了这一专业。其中, 钢琴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钢琴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的开展。所以, 我们钢琴教师要在不断提升钢琴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水平方面做不懈的努力。以下是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方法探讨上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所做的一些浅显的论述。

一、强调基本功, 抓好基础练习

对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而言, 学生学琴基本功同样至关重要。如果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不仅会阻碍自身进一步的学习, 还会影响到学琴的信心。例如, 手指的触键能力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学生触键的正确与否, 是弹琴的关键所在。然而, 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 教师虽然明白这个环节的重要性, 但由于生源的质量和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导致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赶进度而将触键教学一句话带过, 敷衍了事。同时, 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基础练习太过简单乏味, 从不对其进行认真的训练。为了避免以上这些情况的发生, 我们广大钢琴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 注重学生的钢琴基本功, 并要求学生多加练习, 为自己日后的钢琴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 真正提高学生的弹奏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每个学生的外在条件都有一定的差异, 如钢琴基础不同、手指大小不同、手臂力量不同、身体条件不同等, 而其内在的条件, 诸如乐感、耐性等也不尽相同。因此,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钢琴教学时, 钢琴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之间存在的差异, 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 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使学生得到全面、独特的发展与提高。试想一下, 如果钢琴教师一味地采用单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是差强人意。可见,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 想要上好钢琴课就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三、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丰富教学内容

钢琴的学习是很辛苦而且枯燥的, 学生在学习中也容易产生疲倦的心理, 甚至抗拒练习。而现代视听技术、声像技能为音乐教学扩大了容量和空间, 电脑和网络又使音乐的传播和复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育的资源, 对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手段的种种限制, 使时间、空间、地域构成一种立体的状态, 也使古今中外、世间万象、风土人情一一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他们身临其境、乐趣无穷。因此, 钢琴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 钢琴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钢琴演奏家的演奏视频或音乐碟, 让他们体会到钢琴旋律的美妙。这种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同时这一资源也丰富了我们的课堂。

四、补充多样化教材, 拓展学习范围

新课标指出, 音乐教育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而言, 除了学习弹奏钢琴教材中的一些指定曲目外, 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选修教程作为课堂教材的补充。例如, 学生普遍喜欢流行钢琴作品, 钢琴教师就可以将这些钢琴作品纳入到学生的学习范围中来, 可以让学生弹一些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浪漫曲和一些现代流行歌曲小品等, 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和注意力, 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的学习中;也可以给学生选择一些简单的儿歌, 要求学生进行钢琴的配弹,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拉近师生距离

实践证明, 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针对这一点, 广大钢琴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 决不能一味地摆出高姿态, 而应多多进行师生换位, 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上教师要从传授者的位置上退下来, 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下教师也要放弃权威者的姿态, 成为学生的朋友, 多与学生谈心, 交流学习。相信只要我们以友好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 拉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 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 从而更好地进行钢琴教学。

综上所述,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 以上所提到的几点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 而且要求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更强, 我们对此应抱有充分的信心, 努力学习, 不断研究, 使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方琪.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钢琴弹奏技能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1) .

[2]王英爱, 赵颖.对普高生进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成才之路, 2008 (13) .

[3]赵殿元.探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新途径[J].音乐生活, 2007 (10) .

[4]王兢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3) .

[5]刘杨.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2) .

高师培训教育学总结 第2篇

2.高等教育学制: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3.学位制度:既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4.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

二、1、学制制定的基本依据;1)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3)受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制约

2、如何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1)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体系。2)加强和深化以用人制度改革为重点的综合配套制度改革,改善就业环境,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3)进一步调整改善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和培养模式转变。4)加强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建设,注重发挥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中介服务的重要作用。

3、教师的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简称。其基本含义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与包括教育专业性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如何加强?1)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2)完善教师培训机构3)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4)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5)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4、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与所有教师劳动的共同特点:无私性,示范性,迟效性与长效性

(二)高校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劳动的专业性,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劳动的时空延续性

5、如何理解大学生的社会地位?1)青年中的佼佼者2)具有合法权益的受教育者3)培养中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6、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1)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3)优秀的教学能力和出色的科研能力。

7、课程分类的依据:

1、根据与专业职能的关系,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2、根据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3、根据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4、根据学时或学生人数,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5、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8、课程建设包括:1)师资队伍建设2)教学内容3)教学资源4)教材5)设备、设施和实验专业内涵建设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通过调研,使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围绕培养目标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充实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教学方法。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包括年龄,学历,学位,职称等方面的结构。4专业设施建设。5专业管理建设。

三、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方向。存在问题:校院系或校系间权力结构不尽合理,行政权力过于向校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学院制尚在探索之中,学院的行政权力有待大力加强;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另外,行政管理部门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改革方向:1)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利机构,适当实行权利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2、专业特色:是指所办专业在同类专业中具有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从构成要素看,专业特色具体表现为: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性质的程度高;课程体系合理,能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专业教师群体实力强,学术积淀厚,教师各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高;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职业适应性,在同类职业中竞争力很强。从培养方式看,专业

浅谈高师钢琴教育 第3篇

“高等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演奏技能和音乐修养、又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钢琴人才。”[2]要实现这个目标高师教育一定要实现技能教学与能力教学两把抓,使高师的钢琴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一、钢琴技能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工作需求。

1.重视基础知识的规范教学

高師要培养的不是专业的钢琴演奏家而是普通的中学音乐教师,将来是要从事基础教育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规范教学,重视基础技能的理论教育。如:规范的读谱,正确的指法、准确的奏法,科学地练琴等,以及学会正确的分句、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正确使用踏板,正确地的力度和速度概念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基础范围的内容。在重视这些基础技能训练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与基础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越是基础的知识越要讲究规范,而要做到规范就一定不要让钢琴教学只停留在直观的技术指导上,还要附以严谨地理论解释。只有将基本技能以理论作为依托,才能够使学生得到更规范更系统地教育,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们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注重演奏能力的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重视演奏能力方面做得还不够。以致有的学生一个学期即使只弹一两首曲子还是不能够完全胜任,问题并不是出在演奏技巧上,而是演奏能力。视谱能力差,对键盘不够熟悉,对乐曲理解不全面,等等都是能力差的表现。“在国外,培养钢琴人才还有一些辅助性的专业课。如:Key-board Studies,训练视奏、移调、即兴、键盘和生等能力,有钢琴文献课和钢琴技法史课,让学生了解整个钢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史,并对钢琴文献有全面的认识和丰富的修养。”[3]如果条件不够开设这么全面的课程,也可以用其他的形式或课程弥补一些的。

二、钢琴能力教学要符合社会需求的师范性特点。

1.要开设并重视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学习

“《钢琴教学法》的任务是研究隶属于国民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中,钢琴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内容、过程、方法等问题,以及专业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共性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怎样弹琴、怎样练琴的同时学会怎样教琴,掌握和具备与钢琴教学有关的知识、能力和方法。”[4]

在高师的教法课中引入“钢琴教学法”的内容,或单独开设钢琴教法课程,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首先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习更具成效。另外,对一些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最终为使我们能培养出既有演奏实践,又有教学理论的新型钢琴教师而意义深远。

2.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的能力

即兴伴奏能力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

(1)基础要扎实。首先必须重视、熟悉各种调性调式的音阶,琶音及和弦连接的练习,这对学生进行简谱即兴伴奏和转调弹奏极为重要。也是学习即兴伴奏的基础。鼓励学生多弹正谱伴奏,这也是学好即兴伴奏的前提积累。对程度较高的同学老师还可以挑一些乐曲让学生进行移调练习,尽可能的让学生快速熟悉键盘。

(2)掌握多门知识并加以综合。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课,在钢琴即兴伴奏中有效地运用和声、视唱练耳、作品分析、复调等理论知识,可提高钢琴即兴编配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较丰富的作曲理论知识、扎实的键盘和声基础再加上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才能很好的完成即兴伴奏的编配。其中作品分析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他能够帮我们更好的把握歌曲的结构和风格,且多分析正谱伴奏本身就是一种典范式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对乐曲的讲解中加入对作品结构及织体的分析,提早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印象,以便学以致用。

(3)提高学生选配和声织体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可以把即兴伴奏的内容有机地安排在整个钢琴教学环节。让学生从优秀的钢琴作品中学习伴奏织体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演奏曲目的织体形式,每接触到一种音型就配合一些简单的歌曲让学生亲自尝试,将以往的即兴伴奏课总集中在一学期进行的教学方法变成阶段性的集体授课个别辅导,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实际伴奏水平的提高。

3.强调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

自弹自唱是中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且将有助于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自弹自唱能力的重视还将推动钢琴教学注意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应该成为高师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学生的弹唱训练,其实质就是钢琴教学与声乐教学的结合,如能配合得当,即提高钢琴弹奏水平,钢琴伴奏水平,又可以提高声乐的演唱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直接有效地方法。高师钢琴教育应该把自弹自唱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定期进行观摩考核,一定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高师钢琴教育是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钢琴教育工作者的,那么高师钢琴教育就要以保持自身特点为基础,并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需求为发展目标,坚持科学的教学理念来寻求自身发展的道路。

注解:

[1]摘自《钢琴艺术》,周广仁,莫蕴慧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第三期 第40页

[2]摘自《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 童道锦,孙明珠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第3页

[3]摘自《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 童道锦.孙明珠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第6页

[4]摘自《钢琴教学法》.司徒璧春,陈朗秋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第1页

参考文献:

[1]周广仁,莫蕴慧主编.钢琴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第三期 [2]司徒璧春,陈朗秋编著.钢琴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高师学前教育 第4篇

一、实习教师发展困境的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到, 绝大部分实习教师在实习中都存在困难。而“师幼互动”是实习教师遇到的最大困难, 其次是“与幼儿园教师交往”和“讲课”。

二、影响实习教师发展的因素分析

对实习教师发展困难进行分析, 发现实习角色、指导教师、实习预期、实习准备、解决对策等是影响实习教师发展的主要因素。

1. 角色定位

第一, 实习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定位”对实习教师工作有影响。在“你与幼儿相处的角色关系”一题中, 34.2%的实习教师认为是“朋友或玩伴”的关系;21.1%的实习教师认为是“师生”关系;34.2%的实习教师认为“朋友和师生关系兼有”;7.9%的实习教师没有明确提出;2.6%的实习教师认为充当“妈妈”的角色。

而认为与幼儿是“朋友或玩伴”角色的实习教师中有42.1%的教师, 同时在“管理幼儿与幼儿互动”中存在着最大的困难。实习教师在回答遇到与幼儿相处困难时提到, “ (和幼儿) 就像朋友一样, 导致在日后的管理过程中, 我无法管理好他们, 他们不怕我, 不听我的话, 我只好求助于带班教师”。所以, 实习教师与幼儿交往的角色定位对其管理幼儿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

第二, 实习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对实习教师工作也有一定影响。在“与带班教师之间的角色关系”一题中, 92.1%的实习教师认为与幼儿园带班教师更多的是“师生、师徒”关系, 其中有55.6%的实习教师认为兼有“朋友”的关系, 并认为“首先是师徒, 然后是朋友”“与保育员是朋友关系, 与带班老师是师生关系”;11.1%的实习教师认为兼有“同事”关系, 实习教师在问卷中写道:“师徒关系, 但是, 在课余等休息时间时, 我们常聊天, 聊工作、聊生活, 在平等的关系下相处, 此时为‘朋友、师生、同事关系’”。

5.3%的实习教师认为“带班老师只是把自己当个实习生而已, 不是师徒, 因为很多老师不会真心教你什么经验或本领。也不是朋友, 她只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地与你相处”。2.6%的实习教师认为是“朋友”关系, “带班教师与我主动沟通, 彼此配合完成工作任务”。

在本研究中, 实习教师对带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实习困难之间没有显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但与实习教师的交流中却发现朋友成分较多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 更有利于实习教师的发展。

2. 实习预期

实习教师在实习前的心理预期对实习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实习预期是师范生对自身能力评估的结果, 这可能与师范生自身在某些方面发展不足有关。

实习前问卷中有50%的实习教师预期“与幼儿互动、交往等”存在困难。进一步分析, 实习前与实习后“与幼儿相处”困难存在19.4%的一致性。这可能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师幼互动”和“幼儿管理”等内容和技巧方面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实习前问卷中有28.9%的实习教师预期“与幼儿园教师交往”存在困难。进一步分析, 实习前与实习后在“与幼儿园教师交往”困难中存在13.2%一致性。

3. 实习准备

师范生在实习前的准备没有针对性, 实习准备不充分。调查结果显示在实习之前13.2%的师范生没有进行任何准备工作, 50%的师范生只是作了一点心理上的准备, 36.8%的师范生是对原有的专业知识、技能、见习进行了复习和回顾。这可能与高师在实习准备指导中侧重于实习态度和实习纪律等方面的指导和要求有关。

4. 困难解决策略

在实习困难解决办法中实习教师主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和解决。一般自主解决, 以“少说话, 多做事”“踏实工作”“主动与教师交流”为主, 而请教院系指导教师的则没有。除此之外个别人也采取了消极的应对策略, 如体罚、少说话、注意转移等。

实习教师在解决与幼儿交往和管理困难时, 策略包括“不断留意老师们如何管理孩子”“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简单的小游戏”“目前还在探讨更有效更合理的办法”“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体罚措施”。

实习教师在解决与幼儿园教师交往的困难时, 策略包括“少说话, 多做事”“谦虚谨慎、踏实工作、注意转移”“主动和同事交流, 努力克服”“做好保育工作, 尽量配合老师”“多问、多做”。

实习教师在解决讲课困难时, 策略有“使自身语言尽量生动、优美”“不断练习”“组织简单的小游戏, 手指操之类的, 提高注意力”“向带班老师请教”。

实习教师在解决“适应”问题时, 策略包括“主动和老师沟通”“保持积极心态和良好态度”“摆好心态、积极面对”“多与老师、孩子交流, 融入其中”。

5. 幼儿园指导教师

幼儿园指导教师的指导对实习教师发展有影响。在“实习中讲课次数”一题中, 52.6%的实习教师讲了5次及以内;18.5%的实习教师讲了6~10次;28.9%的实习教师讲了N次。而讲课次数多的实习教师提到“都是老师在上课前拿一本书让我讲, 之前没有充分的准备”。而有些教师虽然给予实习教师讲课的机会少, 但是都提前通知, 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在实习中讲过7次课, 好的有两次, 讲课前老师跟我讲如何去讲这些内容, 给了我一些讲课的经验, 讲完课又作了一些评价”。“每次讲课中都受到老师的指导, 使我受益匪浅。”所以讲课次数与讲课质量在这里没有太大的相关性, 而与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和实习教师的准备有关。

幼儿园指导教师的态度对实习教师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在调查问卷中, 实习教师提到:“老师都不会多和我说话!”“在语言上交流得比较少, 有时候老师们自己打成一片, 感觉自己就像个局外人似的。”研究者在调查中也发现, 有些教师对实习教师进班不介绍, 进班几天幼儿还不知道实习教师姓什么, 有的小朋友认为她们是临时来的, 没几天就要走了, 所以也满不在乎, 给实习教师的工作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可能是由于实际情况等问题, 实习教师所在院校一般对实习单位的要求甚少, 这和实习基地忽视实习的软性管理等有关。

三、促进实习教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转变角色定位

师范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对教育实习目标的明确程度, 关系到教育实习的成效, 关系到对毕业后的教育工作的悦纳程度, 更关系到未来教师的整体成长与专业成长[2]。

(1) 与幼儿角色定位的转变。教师与幼儿间需保持适当的“情感距离”, 以免教师或保育人员因感情过度投入, 无法负荷而影响正常公平的教学保育工作[3]。

实习教师以“朋友、玩伴、妈妈”的角色与幼儿相处, 会使自己承受不了, 更会影响到正常的幼儿管理工作。所以, 以“师生”或“师生为主, 朋友为辅”的关系更有利于实习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有目的的行为, 配合适度的情感距离, 可以使教师或保育人员客观、实际地按教育目标来评价幼儿的进展, 计划课程活动[3]。

(2) 与幼儿园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从师范生到实习教师角色的转变是非常必要的。把自己完全放置在被动的学习角色是不利于教师角色发展的。而教师角色的定位不仅有利于师范生以学习者的身份学习, 而且更有利于向教师角色的转变。调查也表明“同事”的平等角色关系, 更有利于实习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交往和互动。

2. 加强高师院校实习管理

科学、有效的实习管理工作有利于实习工作的顺利展开, 有利于高师生专业成长。首先, 加强对实习前的教育管理。加强实习前全面、有针对性的教育非常必要。从实习困难角度看, 除了给学生以明确的实习目的和要求外, 还应从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幼儿管理等方面给予切实指导, 尤其要加强学生的角色意识、从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等热身训练[5]。

实习教师存在角色定位问题, 可能与高师院校教育有关。师范院校过于强调“受教育者”或“学习者”的角色, 往往更多地强调爱幼儿、尊重教师, 而忽视了实习教师角色发展的需要。所以, 在今后的教育中应更加强调向“实习教师”的角色转变。

其次, 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在实习过程中, 高师院校指导教师由于其他教学工作任务, 对实习教师的指导不太紧密。应逐步从定时指导向蹲点指导转变。集中精力认真观察实习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实习教师及时交流, 共同分析实习中的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采用“工作坊”等多种策略, 促进实习教师的发展。

最后, 对幼儿园的实习管理提出一定的建议。高师院校不仅要对实习教师提出要求, 对幼儿园也要提出一定的实习要求。如对幼儿园教师素质的要求, 幼儿园对实习教师进行保教、管理工作全面实习的要求等。

3. 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加强班级管理、师幼互动技巧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在学前教育课程中, 师幼互动等具体实施策略的教育比较薄弱, 所以应在课程中加强“师幼互动”等内容的教育教学。另外, 继续加强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的训练。

4. 提高幼儿园指导教师素质

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对实习教师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应细化实习管理制度。幼儿园不仅对实习教师提出实习要求, 而且要对本园指导教师提出指导要求。首先, 营造宽松的实习氛围和平等的实习关系。幼儿园应转变实习教师为“学习者”的观念, 真正认同师范生的教师地位, 认识实习教师对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意义。其次, 规范教师的指导行为。包括初进班的指导、讲课的指导、与幼儿交往的指导、班级管理的指导等的具体要求。最后, 尝试对优秀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以促进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

5. 实习教师自身发展

实习教师是发展的内因, 是发展的关键。从整体上看, 实习教师自身发展的愿望和应对策略是主动积极的, 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从实习准备来看, 实习教师准备不充分;从角色定位看, 定位不准确、不合理;从实习困难解决办法看, 实习教师寻求帮助的意识不强。实习教师一定要对自己树立信心, 加强主动意识, 积极应对, 促进自身发展。首先, 应加强实习前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准备。其次, 明确定位实习角色。再次, 加强实习中的主动意识和积极寻求发展帮助的策略。最后, 加强实习后积极的反思。

本研究只是从实习教师遇到的最大困境角度进行调查分析, 在教育实习中, 实习教师遇到的困难是多样的, 要从不同角度不断地进行研究, 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萍.试谈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二十一世纪幼儿教育发展对高师学前专业的挑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2) .

[2]黄秀琼.论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角色定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

[3][4]丽莲.凯兹.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 :155.

高师美术教育改革思考论文 第5篇

一、新课改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改革措施

1、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

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与生俱来的人文性质,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让人文精神回归到美术课堂,人类的教育最终目的是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理想、拓展人的心灵,而美术教育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师美术教育要回归到人文精神的轨道上来,不但要重视美术的技能性教育更要重视其人文教育,要真正的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合格的美术教育者,从而也更好地培养优秀的美术爱好者和从业者。

2、改革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

美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程体系上更加注重美术教育与文化的结合,把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融入到真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情境中去。在内容上要把生活经验设计到内容中,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教育,与音乐、舞蹈、写作、表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使人表达自我。因此要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加趣味性,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美术技能知识更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审美情操。此外,除了采用以往的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直接感知、实践、陶冶情操和指导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参观法、欣赏法、情景法、实践写生等途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

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美术有着天然的创新属性,因此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战无往而不胜。要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潜能,从而把这种意识和理念转变为实际能力。

4、加强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美术学科实际上是所有学科中素质要求最全面的,他不但要求掌握成熟的美术技能,而且要求具备广博深厚的人文知识,因此要让美术教育者加强中外文学、美学、民俗学、哲学、地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提升人文素质,从而真正成为合格的美术专业教师,要提高美术老师在学校的地位和待遇。要让美术老师有用武之地,不能仅仅把美术当做一种其他课程的补充,在其他方面不让美术老师有后顾之忧,要让他们真正的投入到美术教学中去。

二、结束语

高师学前教育 第6篇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教育实践中,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比较偏重理论知识,而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尤其表现为舞蹈、钢琴、美术等基本专业技能欠缺,这样的毕业生从事幼儿园实际工作的能力就比较低。还有人将幼儿教师等同于就是能够唱歌、跳舞、讲故事的人。其实“说、画、唱、跳”这些技能只是幼儿教师的显性技能,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更应具有隐性技能技巧,即与语言交往能力、教育教研能力相关的师幼互动策略;与家长的交往技巧;教育机智等。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因此,明确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内容、探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的途径,是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含义

关于教师教学技能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尤其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师专业化研究与实践的日益升温,教师教学技能被视为与专业精神、专业理论等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相并列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技能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1]

因此,我们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行为方式, 是幼儿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完成幼儿园教育教学任务必备的本领。

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内容

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幼儿教师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中介和桥梁, 是幼儿教师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

从社会发展对幼教师资的新要求出发,考虑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三个层面。一般教育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幼儿活动所必备的唱歌、舞蹈、弹琴、绘画、手工制作、体育、口语等。基础教育技能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中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如:观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技能、幼儿安全护理技能、幼儿园活动的导入技能、活动组织技能、说课技能、总结评价技能、教学媒体选择运用技能等。综合教育技能是协调运用各种基本技能的教育行为, 包括教育活动的整体设计技能、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技能、教育研究技能、教育分析与评价技能、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利用技能等。这三个层面的教育技能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2]

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

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同时要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是决定教育活动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课内技能训练

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要适当增加突出专业技能的课程。不仅重视学生的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要特别重视音乐、美术、舞蹈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例如:音乐(声乐和琴法)、舞蹈、美术课程的开设不少于四个学期。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应突出“课程渗透”的教学理念,即在各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注重突出学生技能培养。要依托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进行技能培养与训练。例如:依托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进行幼儿安全护理技能和观察幼儿行为技能的训练;依托幼儿园课程论、学前儿童游戏论进行儿童游戏组织与实践指导的训练等。而学前语言教育、学前科学(数学)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学前艺术教育、学前健康教育等各类教法课程更要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不同教学方法,模拟幼儿园的教育情景,使学生能把课堂学习的理论迁移到具体的幼儿活动情境之中,突出训练学生的基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并进行相应的技能考核。从而增强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

(二)第二课堂技能训练

第二课堂是相对正常的课堂教学而言的,在在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进行的,是对第一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形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一般以学生自愿、教师选拔相结合。以课外时间和晚自习时间为主。

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各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包括学生合唱队、舞蹈队、玩教具制作小组、美术兴趣小组、工艺制品制作、儿童剧小组、科研小组等。在活动中,可以进行集体活动,也可以进行分组训练。活动结束时,筹备组织一场专业技能汇报专场演出。在加强学生综合专业技能的培养的基础上,展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以实践活动检验和促进教学。

(三)幼儿园实践训练

到幼儿园进行实践训练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实践训练要突出一致性,也就是要开展全程式幼儿园实践活动。将教育见习、实习贯串在学前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中,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学期开办幼儿园园长论坛,进行入职教育;第二、三学期通过见习过程中的参观、参与班级管理、写见习手记等形式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第四学期通过调研式、参与式见习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状况,积累实践性经验;第五、六学期结合五大领域教法课程的开设,结合微格训练,对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实践活动的训练,培养教学实践能力;第七学期,教育实习,进行入职教育和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在教育见习实习工作上,首先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并与幼儿园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院可以为幼儿园培训教师,提供科研和教育的指导,并且每年组织“园长论坛”,加强幼教实践经验与理论的交流;幼儿园实习基地为学院的教育见习实习提供支持,为学院师生的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提供方便。在圆满完成教育见习实习任务的同时,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进一步交流。

其次要丰富教育见习、实习的形式。在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实习,可以将集中见习实习与分散见习实习相结合,同时根据幼儿园的特点进行穿插交换实习、顶岗实习,注重实际教育效果。

其三要明确教育见习、实习的内容。在教育见习、实习的内容选择上,根据每个阶段的教育见习、实习的目的进行合理的安排。

(四)竞赛促进技能

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各种竞赛活动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训练与竞赛应突出“强化基础”的教学理念,即把最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能作为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可以有计划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学生竞赛活动,包括活动设计比赛、教案设计比赛、说课比赛、讲故事背儿歌比赛、弹唱跳画技能比赛、自编自导儿童剧比赛、辩论赛等。同时也可以进行有主题的作品展示(展出学生的绘画、手工作品)、不同年级的专业竞赛、以及综合专业技能汇报演出等,充分展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五)科研技能训练

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为大学生提供参加科研项目研究的机会,引导学生科学地观察和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同时引领学生进入学科的前沿,了解学前教育发展动态。

培养学生的科研技能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其一为选题技能。选题首先要科学,要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要有一定的新意。其二为查阅资料的技能。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的进行科学整理,进行分类和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为进一步分析做好准备。[3]其三为论文写作技能。要对学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做好指导工作。尤其要注意把握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从选题到写作到最后答辩,都要进行认真严格的指导。同时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论文写作的进展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提高学生的科研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

高师本科学前教育是职前幼儿教师的专业预备教育阶段,高师学前教育培养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同时要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可以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4] 在夯实好学生的专业理论根基的基础上训练其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出能真正适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优秀幼儿教师。[5]

参考文献

[1]步社民.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J].学前教育研究,2005,(5).

[2]张建波.试论学前教育新师资的教师专业技能培养[J].理论观察,2009,(3).

[3]张颖,周晓倩,等.论师范生专业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其评价标准[J].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9,(6).

[4]由显斌.新教改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J].学前教育研究, 2009,(1).

[5]颜晓燕.试论学前教育新师资的职业培养导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

高师学前教育 第7篇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为此, 社会创办幼儿园这项事业快速发展, 学前教育的需求量剧增。随着社会对学前师资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很多地域有不少高职、高专及本科院校纷纷设置学前教育专业, 代替了原来中专层次的培养模式, 成为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航空母舰”。

但是, 我们可以看到, 由高等师范院校 (以下简称高师) 培养的学前教育师资与以前中师培养的师资相对比, 普遍突出的问题是美术基础薄弱, 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动手能力较差等等。随着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对艺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美术的要求更进一步, 美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掌握, 还对儿童的人文素质、情感陶冶、智能提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 反思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现状, 建立新的合理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 是当前推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不能适应学前美术教育的需要, 还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单科技能的训练, 忽略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姊妹艺术的融合, 忽视了美术教学活动方面能力的培养, 课程比较单一。二是教材的内容陈旧。三是学生实践的时间较短。根据原有的课程设置, 学生的教育实习安排为4~6周的时间。实践证明, 这对于学生教学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二、如何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从多方面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幼儿艺术课程 (音乐、美术) 的改革, 必然对幼儿教师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进行改进, 在课程设置上遵循“五增五减”原则, 即增加实践教学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用性内容减少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地方特色美术内容, 减少不符合实际运用的内容;增加信息技术手段、姊妹艺术渗透, 减少单一的传统教学手段;增加档案袋评量模式, 减少陈旧的课程评价方式。

1. 增加实践教学减少理论课学时

高师学前教育实习目前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为4~6周, 且多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 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相比时间过短, 课程体系的课时分配来看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在这样的情况下, 必然很难达到培养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 完成高师生向幼儿教师角色转化的目的。

因此, 首要改革应该分散实习期, 从低年级抓起, 使师范生尽早的身临学前美术教育第一线, 通过观摩或间接参与教学等实习中获得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接触幼儿园的美术课程改革给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所带来的一系列转变, 吸取其中好的方面和反思不足之处, 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适应目前的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样的学习中, 对知识的获取表现得更为主动, 主动的去学习与此相关的知识, 学习目标得到明确, 增强其毕业后走上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信心及投身学前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距离。而且在高师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这个切实的环境中,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要研究的问题, 并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主要起着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在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下, 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面更加宽广, 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这种做法与在临近毕业时传授几节脱离实际的教学法课程, 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效果上, 都有着极大得不同。

具体做法是, 第一学年中安排师范生到幼儿园见习, 帮助幼儿园教师, 同时加强在校课堂实训;第二、三学年到实习基地或者分几个小组到校区周边的幼儿园实习, 这样的目的是加强学生与实习指导教师之间的共同讨论﹑相互交流﹑利于实习生的及时反馈和提出意见, 对实习中的不足进行系统地反思与总结;第四学年则到幼儿园顶岗实习, 培养学生独力工作能力。

2. 增加实用性内容减少重复的教学内容

现在的教材, 囊括的东西很多, 从设计应用到绘画创作, 应有尽有, 配套光盘层出不穷, 但有些内容根本就不适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有些甚至偏深偏难。有些教师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辅导学生绘画性的技巧, 如果教学方法不恰当, 可能收效甚微, 甚至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有些教师做好课件后, 像放电影一样放给学生, 或者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有些教师照着课本或资料的图形依葫芦画瓢在黑板上画出后, 让学生在下面临摹, 这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在美术课程学习中, 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 如简笔儿童画、幼儿国画、简单手工之外, 更应该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 使幼儿理解艺术中的情感, 而不是以某一种标准模式去让幼儿照搬照抄, 同时学会运用和创设情景辅助自己的教学。

因此, 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中, 应该把美术教学法和语言教学法结合, 培养学生的美术语言能力, 使学生避免只会画不会说的局面, 让学生依据课程设计情景, 把提问设计纳入教学设计中去。

3. 增加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 减少不符合实际运用的内容

建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园本课程:是指在充实、完善园本课程的基础上, 以美术领域课程为载体, 以地方文化为背景, 以古人传承下来的显性、隐性资源和现代社会自然环境中的人、事、物为资源, 在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的同时, 对幼儿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等进行修改与调整, 让幼儿在伟人事迹的熏陶下, 在古人留下的器物的感染下, 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 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丰富审美经验, 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塑造良好的心理美德。

园本课程的增设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当地的风景资源、人文资源为依托;

(2) 以当地的民俗、民风、民情为主线, 挖掘当地的民间艺术;

(3) 美术馆与幼儿园牵手合作, 共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等等。

4. 增加信息技术手段、姊妹艺术渗透, 减少陈旧的传统教学手段

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 现在的课堂的教学应该多采用多媒体课件, 首先, 图文并茂, 能迅速吸引幼儿的好奇心, 其次, 教学图例可以运用电脑完成, 网络资源丰富, 简便且能重复利用, 减少备课时间。

此外, 随着中小学综合课程的普遍实施, 学前教育的美术音乐等课程必定也将朝着整合的方向改革, 在一节课中如何把美术、音乐等课程互相穿插, 需要高师学前教育的学生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注戏剧、舞蹈、物理、文学、英语等学科都属于与美术有关的相关课程资源。不少名画家是以戏剧人物速写见长的, 而舞蹈中的节奏感也常给艺术家启迪, 自古“诗画同源”也注定了美术与文学的不离不弃, 还有的前卫艺术家专以英文字母为创作的语言符号,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时刻关注与美术有关的姊妹艺术。

5. 增加档案袋评量模式, 减少陈旧的课程评价方式

过去的实习结束后就是交一份实习自我总结, 和两份教案, 实习指导教师写好评语归档后束之高阁, 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教育见习和实习只是对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一种感性的认识, 要真正做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为了做好实习教学研究, 应该学生在学校《实习手册》的基础上做成《实习档案袋》, 这里面包括:

(1) 听课笔记、教案、学生名单、会议记录、各种班级活动;

(2) 师范生的课程设计、公开课教学计划、教具和教学课件、教学成果 (如教学现场、学生作业、体会) 、教学案例、实习反思报告 (包括师范生对自己教育实习的描述、评价、进步及其随笔、日记、语录等) ;

(3) 课外活动计划 (如课外兴趣小组、布置晚会、参观美术馆及博物馆等) ;

(4) 他人评价 (包括其所在高师院校、实习学校, 美术实习指导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实习幼儿园的学生、班上的其他师范生对该师范生的评价等) 。

这些收集的材料不仅能反映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全过程, 也真实的反映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情况和变化情况, 便于师范生自我检查、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并逐步学会如何解决这些实际的教学问题;评价方式也有所改变, 教师评价、师范生相互评价、师范生自我评价相互融通, 使评价和具体的教育实习融为一体, 使师范生拥有判断自己教学质量和进步的机会, 也改变各高师美术教育实习成绩无统一标准和“全优化”的弊端。从就业的角度讲, 《实习档案袋》又是一种向应聘学校介绍并展示自己教学、工作能力很直观的材料, 我们看到几乎每个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个人简历附有几张平时的绘画作品, 这样反映出的水平不是很直观, 所以, 实习档案袋的制作更能体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教育水平。

目前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 其改革也是一个对旧的课程体系挑战的过程;积极拓展高师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的形式, 探索教育领域的知识理论, 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根据客观实践的需要不断探索、修改和充实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高师学前教育才能有竞争力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摘要:随着幼儿园的迅猛发展, 对学前教育师资美术方面提出的高要求, 如何改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 是我们需认真对待的课题。本文在此背景下, 提出在课程设置上遵循“五增五减”原则, 即增加实践教学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用性内容减少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地方特色美术内容, 减少不符合实际运用的内容;增加信息技术手段、姊妹艺术渗透, 减少单一的传统教学手段;增加档案袋评量模式, 减少陈旧的课程评价方式, 从而为构建新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能力,姊妹艺术,园本课程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0.

[2].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高师学前教育 第8篇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现状研究

专家指出美术素养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 具体指:审美表达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美术的情趣表达及美术价值体验[1]。四个要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是相互影响, 构成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主要方向。

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显示, 我国目前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不够完善, 很多措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重重障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培养优秀的幼儿园老师, 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因此美术教育在高师学前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2]。时代的发展对该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备过硬的美术专业知识, 并且应该有极高的美术审美情趣。能够根据幼儿园儿童的发展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计划, 但是当下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过多地让学生进行绘画模仿, 长此以往, 会严重影响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本次国家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美术教育理念之一。我国本次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这一新理念, 是基于从根本上扭转把美术学科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的观念, 而是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的理念提出来的,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 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参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 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1.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专家指出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抹杀孩子天生的创造能力, 因此在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具体教学过程中, 指导老师不能照搬死板的教学模式, 一定要注重加强学生基础的美术知识培养, 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让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根据幼儿园儿童的特点, 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技能类的教学, 利用多媒体, 播放一些相关的电影、电视、录像或图片, 让学生了解各种技法的来龙去脉, 尤其是对我国的一些民间艺术, 有许多制作技法已经面临灭绝的危机, 更要让学生了解, 甚至可以请一些艺术家或当地的艺人来学校进行讲座、演示, 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

2.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的审美培养。

在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注重自身情感和外界事物之间的自然联系和相互关系。因此, 指导教师一定要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培养”, 让学生充分了解幼儿园不同年龄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需求, 从而有重点地实施美术教学计划, 帮助幼儿园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眼光, 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从而关注美的本身[3]。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并且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3.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美术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来自实际的美术教学工作, 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 美术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具体教授的美术课程内容、学生应该思考怎样的美术问题、教学效果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等。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材, 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 灵活地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增进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所以指导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 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新型的美术教学系统, 不断培养该专业学生对美的审美体验、鉴赏美的艺术价值, 并且教育该专业的学生运用恰当的、科学的、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把鉴赏美术的能力传授给幼儿。

4.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要优化课堂体系。

在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过程中, 指导老师要优化课堂体系, 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该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上讲台, 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 通过反复练习和总结反思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注重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渗透性, 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美就在生活中, 美就在你身边。绘画作为一种美的语言, 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才是美术课最终的学习目的。

5.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要平等对待学生, 培养合作意识。

高师美术教学都是大班额的教学模式, 平均每个班有50多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智商和生活经历, 所以他们的认知、情感和体验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美术成绩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较差。主要原因是他们学习不是自愿的, 来自多方面的压力, 如学校、教师和家长等。美术教学课堂缺乏激情, 导致很多学生对美术课望而生畏, 因此, 美术成绩很不理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首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 在感情上多关心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 尤其是美术基础差点的学生, 更需要教师的关心。给学生一片蓝天, 学生会还给我们一片森林。这样就为合作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美术教学中, 让学生明白, 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 必须依赖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才能得以生存。通过合作学习, 小组之间的同学相互合作, 共同努力向着共同的目标迈步,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美术课堂教学, 从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 社会和家长日益重视对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培养, 格外重视对孩子美术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美术涵养。在对该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的过程中, 指导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美术审美情趣, 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要求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美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明确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方向, 从而注重自身的艺术熏陶, 强化艺术赏析能力, 对自己严加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摘要: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传统美术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因此, 教育专家指出美术教育者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作者主要针对现下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途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素养,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杜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17:173.

[2]王崇丽.试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2, 01:50-53.

高师声乐教育教学方法探究 第9篇

一、讲授式教学法

讲授式教学方法是通过语言的交流传递知识,它可以描绘作品的内涵、阐释艺术的灵感、交流作品的情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如课专家讲座主要应用于高师学生的师德修养、专业理念模块的培训,请声乐教育做得好的专家、名师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座谈式讲座,加深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积累好的声乐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声乐理论素养。名师名家示范课以名师工作坊为主要形式,所有参与学生要根据探究主题进行现场教学评析和交流,针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点评并给予指导。

二、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是模仿实践环境、演出场地进行声乐表演及教学演示,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情景体验与参与式学习、模式实践学习、教学实践紧密相连,要求各模块的学习必须在相应的情境下,在现实的课堂及实践舞台中进行,随学习、随指导、随修正、随提高。参与式培训强调在专业学习时间内以及跟踪学生的深度参与,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专业模仿,要求学生进行舞台实践模拟以及教学实践模拟,教学之后便给予模拟,同时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做教学反思,主要以记写教学之后的学习心得、训后教学实践反思提交、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通过教学预设及现实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的比较,形成教学反思,以利今后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互动。舞台及课题实践参与经常组织学生对舞台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观摩、考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参与教学和活动的组织,实现自身情感体验和培训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听课评课法,让学生参与其它声乐课程的教学,30%的课程让学生参与式听课,对其它声乐课程进行评价,评价附以教师引领点评的形式进行,重点强调在实践中的指导和引领。

三、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主要在于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与交流,最终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自主研修教学法主要体现在自主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即兴创编,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结合教学收获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任务驱动法,以“声乐教学法的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实践命题,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课程任务,找出某一问题教学的最佳教学方法,以任务为驱动反推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学中评价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和随机成果。问题研究法,在教学中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在情境式参与、评课、参与式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相互研讨的过程,结合具体案例,以问题为牵引,形成开放性的成果。教师教学反馈与跟踪,对于自己教学成果要给予跟踪和反馈,定期设置自主研修主题和互助学习内容,并通过定期提交作业、批改并反馈,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四、交流互动教学法

交流互动式教学法是目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团队的合作力量,注重集体的智慧,在集体的智慧中形成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普遍中寻求个性。如合唱团队的建立,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表演过程中凝聚集体智慧力量,形成自主创意、自主合作成果,并将其完整展示。再如网络交流与互动,在目前网络高速发达的现状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从中筛选出优秀的声乐作品进行模唱,以专家在线、建立论坛交流机制、设置时段交流热点问题等途径,吸引学生加入其中开展互动式交流研讨,进行思维碰撞,形成良好的合作体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长期乃至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五、结语

总之,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教学方法选用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尤其在高师的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学生未来从事教学的手段,高师的教学如果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未来的教学影响甚大,如何实现高师声乐教学的多样化与高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除了本文探讨的教学方法之外还有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去开发与研讨。

参考文献

[1]孟卓.高师声乐教学之我见.当代音乐,2015.

[2]李静.高师声乐教育发展趋势之我见.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

[3]王燕.高师声乐授课形式改革之我见.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

高师学前教育 第10篇

1 认清我国幼儿园环境布置现状是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个体始终处于环境影响当中, 并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幼儿园环境承载着对幼儿所有的教育活动, 是构成幼儿教育的要素之一。创设适宜的幼儿园环境, 使儿童能够感受到快乐, 并在快乐中得到知识, 获取经验, 培养技能, 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当前我国幼儿园环境布置还存在一些误区或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过分注重环境的美观, 却忽视了环境实用性的问题

我国的幼儿教育, 虽然也十分重视幼儿园环境布置和创设, 但在一定程度上, 即只是为了追求美观而进行环境布置, 却较少考虑环境的教育性。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幼儿园的环境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幼儿园的墙是一面“会说话的墙”, 幼儿园的环境良好, 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与心理素质的形成。要知道, 幼儿园环境为儿童提供了能够接触, 并提供刺激的一切物质。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应当有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 告诉幼儿应当怎样做, 要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幼儿教育成功与否, 实有赖于环境中各要素是否具有教育成分, 是否有助于幼儿知识的建构等。因此, 幼儿园的环境绝不仅只是装饰品, 更不该是硬件设备的简单堆砌, 而应是与教育相互依赖、互相影响, 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具有较强的教育实用性。

1.2 环境布置只是教师的事, 和园内幼儿关系不大

通过新《纲要》的学习, 我们也都意识到环境并不只是幼儿教师自己“一厢情愿”的事情, 它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来完成。但现实是每当幼儿园开学之初, 园内教师都会非常地忙碌, 其中自然包括花费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 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布置。当孩子们进入校园, 步入班级教室大多会觉得十分漂亮, 使教师欣慰地感到, 通过自己的忙碌工作为孩子们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然而, 归根到底幼儿并未亲身参与到环境布置过程当中, 所以他们对环境所产生的兴趣自然就十分短暂, 无法起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作用。笔者认为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师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使幼儿由单纯的欣赏者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 幼儿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意识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当幼儿有了这种意识, 才能真正融入进去, 真正展示自己。例如, 活动室等墙饰设计可预留适当的环节与空间, 让幼儿参与、操作, 即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又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同时又能培养幼儿创造美的热情和动手能力。例如, 活动室的生物角、气象记录、美术画廊的设计与管理, 均可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 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教学方法运用得当, 幼儿园环境布置教学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若将高师学前美术教育中的手工制作教学看成是通过教师指导, 让学生学会走路了, 那么, 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教学则是帮助学生学习跑、跳的过程。相比美术手工制作教学, 幼儿园环境布置教学, 需要对发散思维进行归纳和整理, 使之在有限空间内发挥出无限的创意。而这需要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

2.1 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作能力

在幼儿园环境布置课堂教学中, 要注重学生自主创作能力的培训。老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努力让自己成为教学活动和引导者, 只在学生需要时, 对学生创作及表现方式加以必要的指导、修正,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1 通过项目学习法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幼儿园的环境涵盖范围较广, 且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定位也不尽相同, 所以幼儿园环境布置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在课堂教学中, 授课教师绝不能把对每个环境讲授规定的设计和制作法则, 而应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创意思维, 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表现和体验等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分析和学习。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 讲授幼儿园主题墙饰教学内容时, 教师除了讲授主题墙饰布置所需内容、材料和表现形式外, 可让学生依据讲解内容, 分析和查找收集布置所需资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只需对学生知识掌握过程进行适当引导和修正, 这样往往能够取得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

2.1.2 指导学生利用模型制作了解幼儿园环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如果学生不能触摸到真正的幼儿园环境, 就无法进行幼儿园环境设计和布置的有效教学。而且, 因为幼儿园环境的多样性, 想要掌握纷繁复杂的布置方法, 学生就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练习。为在有限教学时间中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素质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 应当允许学生以模型制作为主要练习形式, 用微缩模型替代真正幼儿园环境进行制作练习。

2.2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待环境布置问题

在高师学前教育美术幼儿园环境布置课堂教学中, 由于缺少幼儿这一幼儿园主体的参与, 设计出的作品, 其表现形式往往会从学生审美观出发, 以成人眼光来看待幼儿环境的设置。然而不容忽视的是, 在幼儿园中, 环境不只是一种摆设, 而是园内幼儿生活、学习的一部分。因此, 在教学中, 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布置时, 抛弃表面“漂亮”、“好看”的追求, 而应从幼儿认知及欣赏水平切入, 对幼儿园环境进行符合幼儿思维的观察和分析。幼儿喜欢充满童趣的形象, 所以造型要进行夸张变形, 要尽量拟人化, 但又不能过于夸张, 要考虑幼儿的理解能力, 所以要适度夸张。如可以取材于幼儿亲身经历的自身生活, 或者为他们所熟悉的童话故事等, 幼儿会感到亲切, 也会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另外, 幼儿对色彩鲜艳的物体感知性更强, 所以应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特点, 从造型和色彩中设计和制作出对幼儿具有教育、教学作用的环境布置。

2.3 教学要把握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多功能性

创造良好的幼儿园环境, 应使之具备参与性、教育性和装饰性等多种功能。其中尤其要重视教育功能的发挥。要知道, 好的幼儿园环境是多彩的、立体的, 且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 通过幼儿园环境布置, 影响幼儿思想、行为, 应使之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 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适时更换幼儿园环境布置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以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当然, 环境的创设尽可能地让孩子参与进来, 绝不是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通过统筹安排使教育内容可以用美术语言加以呈现, 真正实现环境教育性、参与生和装饰性的统一。例如, 幼儿园大班开设《青花瓷》这一主题课程, 幼儿在纸盘和饮料瓶上画青花瓷图案, 可以把画好的纸盘和瓶子用丝线穿起来作为窗帘装饰窗户。

2.4 教学中要掌握环境布置中色彩的合理搭配

在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各个要素当中, 最易引起幼儿注意的是色彩。色彩所构建的特有的信息功能对陶冶孩子情操极有帮助。在部分幼儿园环境布置实例中, 不难发现很多幼儿教师片面认为:尽可能多地运用艳丽色彩才符合儿童审美趣味。其实这是误读。幼儿固然喜欢明快、鲜艳的色彩, 但色彩只有搭配得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过量的色彩对比只能带来视觉疲劳甚至污染。因此, 在教学中, 老师必须要对“色调”问题加以关注, 详细讲解色彩的性质、特征和含义, 最好能结合幼儿园环境布置实例, 深入分析色彩搭配成败之因, 以达到提升学生色彩运用能力的目标。例如, 主体墙饰《秋天来了》, 教师让学生谈谈对秋天的感受, 分析秋天的整体色调, 指导学生规划秋天的表现形式, 先设计和制作出秋天黄红色调的树林和落叶, 黄色的落叶也可由学生辅助幼儿绘画剪切成形, 再粘贴于墙上, 画面上除了黄红色调的树木, 还可以出现一些幼儿或小动物的活动, 那么这些幼儿和动物身上的色彩可以用黄色的对比色——蓝色紫色, 来提升画面的亮度!

2.5 幼儿园环境布置教学还应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生, 能否在今后美化幼儿园环境实践中发挥正能量, 归根结底在于其是否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这不仅包括掌握较好的技能技巧, 还包括:有对美术理论、表现技法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并由此形成一定创造力。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老师不能单单满足于学生掌握了专业化的美术技巧, 而更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更加宽泛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对每一个主题墙饰学生都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制作方法, 不能死板的临摹, 要把自己对每个主题的想法用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

3 结语

环境创设作为教育的“隐形课程”, 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使幼儿在这一天地里去观察、探索、创造, 寻找快乐, 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 使环境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高师幼儿园环境布置教学不只要培养学生精湛的手工制作技巧, 还要培养学生敏锐的环境观察、分析能力及创作能力, 才能使学生结合幼儿发展规律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合理布置。

参考文献

[1]刘沛芬.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7) .

[2]南楠.探究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质量的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12) .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高师舞蹈教育的师范性体现 第11篇

【关键词】舞蹈教育 师范类 教案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4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4jyxm381;安徽省宿州学院校级一般科研项目《本土传统戏曲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思考与实践——以宿州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2yyb28。

【中图分类号】J70-4;G6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216-01

舞蹈课教案是舞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需要精细的设计和策划。

在舞蹈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案的设计和编写,合理安排教学课程的分配、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实施等。由于舞蹈课不同于体育课单纯的肢体运动,它还涉及艺术审美的感知,以及形体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掌握编写舞蹈课教案的基本方法,综合考虑舞蹈课教学的特殊性,十分重要。

一、舞蹈教案是舞蹈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阶段性体现

舞蹈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总结,仅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作概括性规划,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但往往缺乏实际的可实施性。只有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舞蹈教案,才能有效的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中。例如在芭蕾基训的形体课训练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芭蕾舞的基础训练手段,塑造学生的正确身形和优美体态,同时对芭蕾舞的基本动态特征、肢体语言表达方式、基础训练内容等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课程内容包括:地面热身训练、把杆上的训练、把杆下的训练以及表现力组合训练。在舞蹈教案中就可以将这些课程的训练细节作明确的书写和规划,如将地面热身训练分为具体的腿与脚的练习、上肢和上身的练习以及整体的配合练习等;将把杆上的练习分为基本脚位、擦地、蹲、小踢腿、划圈、小弹腿、单腿蹲、大踢腿的练习等等。

二、舞蹈教案是教师在掌握舞蹈理论知识、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之后,向课堂教学的过渡环节

舞蹈教案是舞蹈教师在掌握舞蹈理论知识后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的必经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通常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四部分组成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相互对立统一的整体,其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只有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运用正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处理好“教”的环节。只有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身体素质状况、及学习舞蹈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等,才能处理好“学”的环节。再在舞蹈课堂实践中努力实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处理好“教”与“学”的这个主要矛盾。没有舞蹈教案的设计编写,再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无法在教学过程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如,在教授民族舞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及这种历史文化传统下形成的特殊的舞蹈语言,将这些“舞蹈理论”渗透到舞蹈教学中。像蒙族舞蹈中有很多的手臂和肩部动作,如常出现在蒙古族舞蹈中的抖肩、柔臂、碎肩的舞姿,是与蒙古族人民常年骑马游牧有关;藏族舞蹈则以松胯、弓腰、曲背、屈膝、“一边顺”为典型特征,是受制于其高海拔寒冷的气候和山地环境等多重影响;维族歌舞中以节奏明快的手鼓、忽旋忽跃的舞步、委婉辗转的散板形成独具特色的西域舞蹈,歌舞中反映乐天知命、欢快、喜庆的美好愿望,是与其沙漠干涸的居住环境,以及受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影响有关。舞蹈教案要能提出这些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的同时,了解动作背后更深更广的文化背景。

三、舞蹈教案体现教师的逻辑组织能力,提高教师的全面教学能力

舞蹈教师要进行教案写作,就必须搜索整理相关资料,包括采风观摩笔记等第一手资料及利用网络、舞蹈类书籍、报刊、舞蹈文献、摘要等第二手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归纳总结,对教案进行合理布局。对教学重点、难点作明确的设定并选择好解决方法。而课堂教学要以这些为基础,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案编写的好与坏,体现舞蹈教师的文案写作能力以及逻辑组织力,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力、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力以及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等。其中教学组织要求教师按照大纲的总体要求,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有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的、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分理条目,选择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切资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求教师对选择正确的教学手段,并根据教学反馈进行适时调整。因为在课堂教授针对的是整个集体,教学方法一旦出现偏差,将会影响整个班级学习水平的提高。舞蹈教师要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制定教学方法,因此对于教案而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个性;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即在规定的时间和教学范围内对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步骤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这就需要教师对时间的安排进行灵活且准确的拿捏。从教案实施的效果来看,有充足准备的教师,即便在教学中有口齿之失,或是临场应变能力不足,却最终能够清晰地讲授整堂课的内容。仅凭经验授课的教师,看似能有一堂生动活泼的舞蹈课,但从整体上看,缺少了稳定性和持久性,终不能创造一流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由于舞蹈课的特殊性,它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既要传授舞蹈理论知识,又要体现舞蹈训练人体肢体功能的特性。因此写好舞蹈教案,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舞蹈教学的四个子系统,即:备课系统、教授系统、学习系统、自学系统。在课堂中实施教授行为,都是以教案为依托的,教案是备课子系统向教授子系统的过渡转化,没有教案这个中介,舞蹈教学活动就变得无章可寻。

参考文献:

[1]《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2]《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田培培.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3

[3]《舞蹈文化与审美》.于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作者简介:

高师学前教育 第12篇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缺乏整合。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忽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幼儿教师教育理论课程比例大,实践课程不足。由于大部分学时用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教学实习见习时间不足,学生缺少试讲和深入幼儿园实习的机会,导致学生入职适应时间长。课程内容缺乏整合,内容重复,部分内容陈旧,针对幼儿园实际的教育类课程少,脱离幼儿教育实际,尤其是在教育理论有关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知识广度不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当欠缺且缺乏前瞻性,难以胜任幼儿教育工作。

(二)艺术类课程形式单一,基本技能训练不够。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对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水平要求很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对早期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目前幼教很重视特色教育,开设了英语口语、电脑绘画、幼儿体操、舞蹈、音乐、书法等特色课程或兴趣班,开发幼儿特长、潜力及培养幼儿艺术修养与兴趣。长期以来,高师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这种单一教学手段为主,情景性、实践性、综合性技能培养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本科生教学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需要。

(三)实习实践较少,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高师课堂教学把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由于受传统高校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使幼师生缺少进行主动、互动、讨论式学习的机会,对新形势下幼师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缺少深入研究,使技能训练实效性不强。学生缺少在幼儿园体验、适应、熟悉、提高和自我培训的过程,尤其是缺少对幼儿园教改的感受,导致教学技能弱,实践能力不强。

虽然近些年教师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幼儿教师的工作繁重,待遇不高仍然是现实问题,幼儿教师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付出不成正比。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学习主动性,对专业技能培养不感兴趣,投入的时间不够,教学技能培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策略

(一)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幼儿园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为依托,构建具有前瞻性、多元化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可以包括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和技能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四部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如何根据学前教育的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的理论依据;专业实践和技能课程为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供必需的弹、唱、跳、讲、画等专业技能和操作方法及教育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的体验思考理论的运用和创新,获得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方向课程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所需设置不同的发展方向,课程的设置体现社会需求和专业的长期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为拓宽学生视野和满足学生兴趣而开设的课程。

(二)改革传统教法,艺术类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技能课程只是为了满足幼儿教育的需要,艺术类课程设置应根据现实需要及课时少、学生多、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进行整合,加强艺术技能课程的综合,避免知识的交叉、重复,同时将专业课程中有关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等理论知识纳入技能课程的视野中,以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的技能是适应幼儿园教学需要,而不是训练艺术专长的教育观念。因此,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技能课的特点,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教学需要,进行技能课的“教法”改革。第一年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的基本功,第二年在基本功练习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及幼儿园实际需要的技能,如简笔画、幼儿舞蹈、儿童歌曲演唱与弹奏等,使艺术类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此外,教学模式实行多元化,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多深入幼儿园参观、考察,与幼儿教师进行座谈,及时了解幼儿园需要的艺术技能;还可邀请技能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幼儿园教师做兼职教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园音乐、舞蹈、美术等教学,并掌握弹、跳、唱、画、做等基本技能,实现学校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良好对接,缩短学生到幼儿园任职适应的时间。

(三)有效运用幼儿园资源,拓展实践课程教学。

为了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智慧,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学校改革实践教学贯彻“全程实践”的理念。“全程实践”指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做一个整体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专业技能课、各学期安排的教育见习、试教与微格教学、短期的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及毕业论文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操作技能和智慧的课程教学环节。实践的时间从第一学期开始,就让学生接触幼儿园实际,一直持续到毕业,使实践教学与所学课程贯通。实践基地不仅包括琴房、舞蹈房、手工室、画室、手工作品展览室等场所,还包括学生见习和实习指定的幼儿园实践基地。

有效运用幼儿园各种资源对培养学生教学技能也非常重要。高校要积极主动、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安排,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如某幼儿园进行教师玩教具制作比赛,可组织学生前往参观;某幼儿园进行教学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前往观摩学习,等等。

(四)改革技能课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根据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和幼儿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专

对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专业教学问题的研究

贾文杰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重庆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普及,档案管理工作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本文分析了档案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教学当中的特点及所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教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重要性随之日益凸显,使得各行各业的档案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专业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阶段,使得教学和实际工作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处理的问题。笔者结合高职院校教育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此以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专业教学当中所存在的诸多有待尽快处理的问题,以及其所具有的特点进行着重分析,针对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专业教学的后期发展方向做出了深入的阐述,并且在后文提出了在今后教学过程当中所需要进行改革的意见及措施。

一、高职档案管理专业教学的特点

高职教育对实践环节的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职在档案管理的教学方面主要以档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侧重点,与普通高校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软件和硬件方面没有太高的要求,然而在实践技能和应用技能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高职档案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体系滞后。

目前很多档案管理的教材是对已经成熟技术的理论总结,然而针对高职院校现状而言,存在教材内容体系明显滞后,特别是实践教学任务指导不足等情况。这就要求具体的教材编写工作人员在选编教材的时候,针对高职学生所学习的学科,针对档案管理专业所需要的实际工作应用能力,在社会中的发展状况、趋势做好分析考虑。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教学,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普遍都是最为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和一般的实践操作,但是对于工作岗位中所需综合应用的系统知识及在实践当中运用技术解决工作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不足,对于指导实际工作任务存在一定的缺陷,缺乏完整的、系统的实际工作案例。

(二)实训指导教师有待学习。

在高职院校当中,师资力量略显薄弱,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人才缺乏。很多理论教师兼顾实训指导教师,导致教学过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机制方面都显得十分不健全和不完善。业考核方式应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在传统的以试卷形式考核理论知识方式外,加强对专业技能的考核,改革技能课传统的评价方式。首先,建立多元考核和评价体系制。考核时按年级、分阶段层层考核,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其次,考核项目上包括必考技能和选考技能,必考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要全部考核,如钢琴、声乐、简笔画、舞蹈等技能和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案例分析。选考技能包括微型课、说课、讲故事等,学生可以任意从中选择几项,促进多种技能的发展。同时,在一些相关专业课程测试中,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或模拟环境进行现场操作。

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这样也导致教师在知识层面上及职业技能锻炼方面,都很难有所提高。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教学滞后。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化的重要性随之日益凸显,这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并满足信息化提出的要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专业的教学,还有相当大部分停留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的讲解和实训指导相当缺乏,导致学生在知识层面和实践技能方面都有所欠缺。

三、高职档案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信息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现代档案管理系统,帮助管理人员方便、快捷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使档案管理人员有更多时间完成其他工作;能够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传统档案查询费时费力,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档案管理信息化后,能够快速查找信息资源,省时省力,对于决策的形成具有指导作用;有利于为科研工作提供智能化服务,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为现实资源共享和远程服务,大幅提高服务效率。

(二)实用性。

不管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都应当是全面朝向应用技能,这应是广大师生的一个共识,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最终努力的目标。课程的实时性,也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更应注重企业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档案管理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学理念和内容都应发生转变,由原来的理论知识转变到实用技能教学,由原来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转向档案管理工作中具体的各个环节,由传统档案管理教学转向档案管理信息化教学。

(三)综合性。

高职院校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及学校所安排的课时相对较少,所以导致一门基础课通常都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领域,覆盖多个知识单元。比如《现代档案管理》,它涉及理论信息学、信息检索前沿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文件档案计算机管理、企业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文献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等多个领域,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将不同知识领域的知识单元综合为主题明确、思路连贯的综合课,给任课老师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

四、高职档案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提高教师水平,深入行业学习,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从事档案管理教学的教师基础理论知识已经具备,但更最后,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1.

[2]林菁.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11).

上一篇:资源不确定下一篇:定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