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自治区发展论文

2024-05-31

宁夏自治区发展论文(精选12篇)

宁夏自治区发展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全民健身计划,和谐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 民族自治区域占全国土地的64.3%。全民健身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开展, 不但可以使各民族人民强身健体, 愉悦身心, 更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 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事业在狠抓体育事业发展基础, 不断推动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体育工作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 重在建设”的原则, 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城乡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场地得以改善, 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体育工作在构建和谐, 推进自治区社会发展中成效显著, 体育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宁夏民族地区全民健身计划的长远发展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问题。

1 全民健身计划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1.1 全民健身计划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深远意义

民族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大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也是国家安定团结的根本前提, 促进民族大团结有利于形成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这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不单单具有竞技性, 还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还可以促进个民族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体育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部分, 全民健身计划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但起到增强社会大众体质的最基本作用, 还增加了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交往频度, 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距离, 为他们相互注意、相互接触和相互融合提供了契机,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体育为人们搭建公平平等的体育互动平台, 通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 拓宽社会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 大大促进我国人际关系的诚信、友爱、和谐。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 国务院批准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将健康向上的大众体育精神传达给公众, 推广健康生活的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曾讲了四个重要, 体育已经成为推广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已经成为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方法, 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沟通世界、联系世界的重要桥梁。因此, “全民健身日”是一个标杆, 是一个推动力, 推进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化, 推动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8月8日设立“全民健身日”的目的还在于, 让中华民族铭记中国体育的辉煌时刻。通过“全民健身日”的宣传和带动, 让健身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让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更加深远的意义。

在我国跨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为调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群众体育的积极性, 提高全民体育意识, 普及群众性体育, 增强国民体质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群众体育工作的体质, 国家体育总局做出了“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并重的两大战略决策, 并把“全民健身”提到“全社会全民族的事业”的高度来抓。在“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和实施, 对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 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同时它还指明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对指导我国群众体育实践, 促进体育理论建设, 全面提高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都具有重大意义。

1.2 全民健身计划对宁夏自治区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的推动作用

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 不但使我自治区人民群众的体质得到增强, 而且大大促进了各地各行各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自1998年以来, 有101个单位荣获全国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组织奖, 207个单位荣获全区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组织奖。全区共有6个社区被评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有27个社区被评为“全区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发展也极大促进和推动了自治区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体育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力地促进了我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 也积极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多年来, 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事业以创新求发展, 不断探索新的体育健身活动形式, 打造体育品牌活动, 不断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更加科学、广泛、持久、深入开展。城市全民健身活动主要以社区为重点, 充分利用举办大型活动的方式, 着力营造“全民健身周”的浓重舆论氛围, 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空前高涨, 全民健身运动在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从1995年起, 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周活动已连续开展了17年,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据统计, 每年参加全民健身周活动的城乡群众近百万人次。每年全民健身周期间, 各街道办事处把组织辖区内的单位和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纳入工作范围, 重视社区内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和开放管理, 加强全民健身辅导站建设, 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还适时举办全区健身路径大赛和家庭趣味运动会, 向广大群众展示了健身路径的功能和练习方法, 达到了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全民健身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民族团结, 实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宁夏自治区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现状调查

2.1 全民健身计划的资金投入方式与项目发展情况

万丈高楼平地起, 夯实基础是关键。为此, 自治区体育局党组班子统揽全局, 带领全区广大体育干部职工, 把改善全区体育场地基础设施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从2002年至今每年自治区体育局投入体彩公益金1000多万元, 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四期“体育下乡, 篮球进村”工程, 为全区101个乡镇, 2627个行政村, 1300多个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捐赠了体育器材, 全区初步实现了每个行政村建有一片以上篮球场的目标。同时, 投入体彩公益金为全区大部分乡镇文体站捐建了体育场地, 改善了体育设施,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 为广大农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更多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通过几年的努力, “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的实施,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 并在全国予以推广。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长, 全民健身服务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不断加大对体育产业的宏观管理力度, 以积极发行体育彩票为龙头, 以体育场馆为依托, 努力完善体育竞赛、表演、娱乐、培训等, 不断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十五”末, 全区约有各类体育经营实体150余家, 年产值约1亿3千万元。2002年成立宁夏电脑体育彩票管理中心, 开始发行电脑体育彩票, 10年来, 在全区累计销售中国体育彩票6亿1千200多万元, 筹集公益金1亿零900万元。去年突破2亿元大关, 彩票公益金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平罗县体育公园全民健身路径、银川市北安小区全民健身工程因设计全理, 施工质量优良, 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样板工程”。目前, 在国家体育总局支持下, 宁夏体育局利用总局返还得体彩公益金已建和待建的“雪炭工程”共10个, 总投资达1800多万元。另外, 借筹备民族运动会之机, 新建和改建了9座体育场馆, 治理了周边环境, 开拓形成了4个集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广场, 并完善了部分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下, 自治区体育局建起了占地300亩, 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训练基地, 有力地加强和改善了优秀运动队和业余训练条件。同时也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了一批体育场馆和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我宁夏自治区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发展, 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自治区全民健身计划城乡的推动和实施情况

目前, 由各级政府主导, 社会广泛参与, 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全区各市、县 (区) 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及部分行政村都建立了体育领导机构和各类体育协会, 配备了体育专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自治区已成立单项体育协会17个, 行业体育协会16个。8个县 (区) 成立了体育总会, 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网络以逐步健全。自治区体育局与文化厅共同努力, 将乡镇文化工作站统一更名为文化体育工作站, 使体育工作的网络从县级延伸到乡村, 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体育在乡镇没有组织机构, 县级体育部门指导农村体育工作渠道不畅的矛盾。全区各乡镇普遍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和农民体育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单项体育协会。农村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已初步形成。采取确定联系点和创建“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的形式, 努力创新农村体育工作的方法, 进一步加强体育部门与乡镇的工作联系, 发挥乡镇文化体育工作联系点的带头示范作用, 推动了全区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 各级体育组织狠抓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 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 对在营业性体育场所从事组织和指导的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农村体育活动主要以乡镇为重点, 大力开展“体育三下乡”、“农民体育节”等品牌活动, 加快我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几年来, 在全区农村开展了以体育场地设施下乡、体育健身指导下乡、体育科普知识下乡为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 启动了第二批“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 为全区30个乡镇、300个行政村配置体育健身器材;向利通区300家“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捐赠6万元小型体育器材;印发各种体育科普材料5万余份, 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各市县 (区) 结合“体育三下乡”活动, 以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站为重点, 以村文化体育活动室 (中心户) 为基础, 积极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小型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

2.3 和谐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情况

宁夏总人口600余万人, 其中回族人口200多万, 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 约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6, 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集区。散居的少数民族有33个, 共2.8万人, 约占全区总人口的0.5%。缩小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体育、文化与发达地区的距离, 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具有深远的影响。

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换, 有利于拓宽体育事业的发展渠道, 增强体育发展的后劲, 也是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 自治区体育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以发行体育彩票为龙头, 努力做好现有场馆的经营服务工作, 积极引导群众的体育消费, 大力培育体育市场, 体育产业逐步成为拉动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自从电脑体育彩票在宁夏上市发行以来, 体彩公益金为宁夏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体彩公益金成了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自治区体育局努力拓展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部署, 自治区体育局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在全区开展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活动。截止目前, 全区共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294万元, 依托学校和体育场馆, 共创建了22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有团体会员78个, 个人会员1.03万人, 专兼职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248人, 全年参加活动的青少年人数约100万人次。

随着我区体育基础设施的改善, 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体育产业的逐渐壮大, 我区竞技体育也正在奋起攀登。我区运动员在各类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中共夺得金牌12枚, 银牌34枚, 铜牌31枚, 在全国第九届和第十届运动会上, 宁夏代表团分别实现了奖牌总分双超上一届的目标任务, 为我区赢得了荣誉。

3 全民健身与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体育设施条件, 保障全民健身工作的顺利实施

目前各地的体育设施总量还不足、分布也不平衡, 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地各部门要从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 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整体发展规划, 真正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 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 要完善布局, 建立公共场馆与社区体育设施互为依托、互动发展的体育设施新格局, 为群众提供方便、多样的健身设施。同时, 要进一步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改善资金支出结构, 逐步增加群众体育事业费在预算中的支出比重, 并确保经费及时足额拨付。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体育健身活动。要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 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 拓宽体育消费领域, 开发适应群众消费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体育咨询、体育培训等体育市场。

3.2 拓展全民健身的活动项目, 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内容

统筹规划, 将体育事业经费, 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逐年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统筹城乡发展, 努力改善农村体育场地条件, 积极争取“体育下乡, 篮球进村”工程的支持, 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需要, 努力构建以全民健身站 (点) 和社区镇乡体育站 (中心) 为依托, 以群众体育组织机构为纽带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推进全民健身工作深入发展。

在新形势下, 我们既要重视传统特色项目的开展, 又要注重引进符合时代特征、适合本地群众开展的新的体育健身项目, 努力做到每个学校、每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每个社区都有一项以上特色体育健身项目, 从而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健身运动。要进一步重视对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扶持, 加强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 并通过竞赛、奖励等手段提高各校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积极性, 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要进一步加强职工体育工作, 动员组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要进一步积极发展社区体育, 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 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社区特色团队建设, 正常开展活动。

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 增强体育事业活力, 充分利用新建成的体育训练馆、体育馆、体育场广泛开展群众喜爱的民族运动项目, 举办各种民族文体活动, 宣传和引导群众参与体育健身, 合理配置民族体育资源, 鼓励社会各界和体育机构组织承办水平高、影响大、群众基础好、观赏性强的民族体育赛事或表演, 倡导科学健身、文明健身, 专门组织群众开展如太极拳、健身操、秧歌、健身舞、武术、太极扇、木兰扇、健美操等体育健身活动, 对群众进行积极引导。

4 结语

“全民健身”与“和谐社会”理念, 顺应了当下我国体育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 同时更加深刻的使人们认识到体育及体育健身娱乐功能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背景下宁夏自治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 也为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视角下自治区全民健身为体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隆霞.民族传统体育在健身中作用[M].武汉体育学院, 2009:3.

[2]易建取.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融合及发展契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3.

宁夏自治区发展论文 第2篇

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20100730(颁布时间)20100901(实施时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七十五号(文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2010年7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创业扶持 第三章 资金支持 第四章 技术创新 第五章 市场开拓 第六章 服务体系 第七章 权益保护 第八章 附则

《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0年7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〇一〇年七月三十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第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对中小企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四条 自治区负责中小企业工作的部门组织实施国家和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对中小企业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指导和服务。

自治区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中小企业工作进行指导和服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中小企业工作的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其依法参与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的权利,不得歧视,不得附加不平等的交易条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中小企业财产及其合法收益。

第六条 中小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劳动用工、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产品质量、财政税收等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承担社会责任,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中小企业应当为职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按时支付工资,保障职工各项合法权益。第二章 创业扶持

第七条 自治区应当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的创业,适用自治区有关全民创业的优惠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国家和本地区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第八条 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中小企业可以平等进入。

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进入电力、石化、通信、金融服务等行业和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建设、社会公用事业以及科技研发、技术咨询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领域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在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拓展。鼓励和引导创办科技创新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环保节能型等类型的中小企业。

第九条 设立公司制中小企业(不含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实行注册资本分期缴付制。除法律法规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以外,首期出资不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其余部分在登记后的三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六年内缴足。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中安排必要的场地和设施,为中小企业创业提供条件。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协作配套和产业集聚化发展。对中小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和产业集聚化发展的项目用地,应当优先统筹规划和安排。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闲置厂房等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第十一条 鼓励法人或者个人依法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投资创办中小企业。

第十二条 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共同创办中小企业。

第十三条 下列中小企业依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享受税费优惠:

(一)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创办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当年吸纳失业人员人数达到国家规定条件的;

(三)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和鼓励发展政策并属于高新技术的;

(四)安置残疾人员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

(五)其他符合政策规定的。

第十四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具体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费减免政策。第十五条 外地来宁夏投资创办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主、应聘的高等院校毕业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在本自治区落户。

第三章 资金支持

第十六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设区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本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应当根据财政收入情况适当增长。第十七条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下列事项:

(一)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二)创业、人才培训、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信息化建设;

(三)产业集聚化发展以及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

(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五)对劳动密集型或者新增就业岗位明显以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中小企业的补助;

(六)对创业服务机构的补助;

(七)会员制或者互助式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

(八)其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事项。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等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

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自治区、设区的市和县三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支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出资或者与企业联合出资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种资本依法设立担保机构,参与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第十九条 有条件的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商会设立会员制或者互助式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本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和商会内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

第二十条 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建立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第二十一条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开展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并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及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国家信贷政策,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效率,建立和完善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中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

第二十二条 鼓励中小企业依法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债券融资、境内外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支持中小企业依法使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捐赠。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融资沟通协调制度,组织开展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与企业之间的项目推介活动。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会同证券监管部门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引导中小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培育中小企业上市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第四章 技术创新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动技术创新,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产业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

第二十六条 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平台,培育建立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技术中心和技术服务机构。

第二十七条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鼓励大型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等方式,与中小企业进行协作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配套。为大型企业产品配套的技术改造项目,经过评审后,可以享受有关优惠。

第二十八条 鼓励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中小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工艺,改善经营管理。

第二十九条 支持节能减排技术、低碳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应用。对纳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低碳、节水、安全生产等所得税优惠目录的投资项目,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外,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所得税优惠。

第三十条 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工商、知识产权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中小企业申请注册商标或者国内外专利以及保护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提供服务。

自治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创新科技人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资源。第五章 市场开拓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鼓励电信、网络运营企业以及新闻媒体发布市场信息,帮助中小企业宣传产品,开拓市场。

第三十二条 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开展合资、联营、并购等业务;对企业作为实物投资的出境设备、器材、原材料,依据有关凭证享受国家出口退税和资金、外汇管理等优惠。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中小企业参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加国际、国内或者区域性的商品展览展销会,定期举办中小企业产品展销会。

对中小企业参加国际性展览展销活动、申报国外知识产权、建立国外营销网络、研发机构和开展进出口业务培训,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有关优惠。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制度,为中小企业获得外包合同提供指导和服务,支持和协助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开展国际化经营。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的中小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优惠。第三十五条 鼓励和推动中小企业通过并购、收购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提高政府采购信息透明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

第三十七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帮助、引导中小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鼓励企业采取先进的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方法,提高竞争力。

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争创名牌。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专利奖、宁夏名牌产品、宁夏著名商标的企业,应当给予奖励。第六章 服务体系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与创业和就业有关的服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指导和协助中小企业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及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各类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托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培训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培训。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和技术人才培养。企业当年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前扣除。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通过部门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查询服务。

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质监、环保、税务、工商、金融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提供中小企业的基础信用信息。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当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第四十二条 自治区负责中小企业工作的部门负责推进中小企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第四十三条 统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中小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制定中小企业统计制度,采集并定期发布中小企业相关数据。第七章 权益保护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变更中小企业的产权关系,不得非法占有或者无偿使用中小企业的财产,不得非法干预中小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四十五条 征收、征用中小企业合法使用的土地,拆迁其经营场所、生产生活设施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安置和补偿。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申请办理的事项,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办理完毕。不予办理的,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书面说明理由。

第四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不得向中小企业摊派财物。未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收费的,中小企业有权拒绝交费。

第四十八条 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进行抽查检验,不得违法收取检验费用。

行政执法人员进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执法检查的,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第四十九条 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行政许可、年检、审核、登记和实施检查中不得为中小企业指定中介服务机构;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广告服务和加入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提供赞助、资助;不得违反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强制中小企业参加达标、评比、升级等活动。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受理中小企业的投诉和举报机制,公布受理程序和方式,依法查处侵犯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中小企业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拒绝或者向有权处理的机关举报、控告。有关部门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或者移送相关主管部门处理。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受移送后的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未能作出处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第五十一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侵犯中小企业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截留、挪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或者其他专项资金的;

(二)非法变更中小企业产权关系,非法占有或者无偿使用中小企业财产的;

(三)非法干预中小企业自主经营的;

(四)对中小企业违法检查的;

(五)向中小企业违法收费、罚款和摊派财物的;

(六)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中小企业接受指定产品或者服务的;

(七)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广告服务和加入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社会团体的;

(八)强制中小企业提供赞助、资助的;

(九)违反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强制中小企业参加达标、评比、升级等活动的;

(十)接到中小企业投诉、举报后,拒绝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不在规定时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

(十一)其他侵犯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第八章 附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网站(来源)地方性法规(类别)Y(采用标识)1(级别)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在创新中发展的宁夏产业园区 第3篇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地和平台。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银川的产业园区,主要是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生态纺织园、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灵武羊绒产业园)和银川科技园。基于其不同的功能定位,银川市正在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引领全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把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引领新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地,把银川生态纺织园建成全新现代化生态环保集约型纺织工业基地,把灵武羊绒产业园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验中心,把银川科技园作为破解科技、人才瓶颈,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以园区经济作为实现银川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载体。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打造一流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银川市灵武境内,规划区面积645平方公里,远景规划区面积约2855平方公里。2004年9月28日,宁东基地项目建设全面展开。目前,羊场湾千万吨级煤矿、25万吨甲醇、21万吨二甲醚、灵武电厂一期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宝丰百万吨级采煤、洗煤、焦化项目,神华宁煤集团的52万吨煤基烯烃、60万吨甲醇等一批煤炭、煤电、煤化工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

从2003年至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累计完成投资600多亿元,到2020年预计将形成煤炭生产能力1.3亿吨,电力装机2700万千瓦以上,煤炭间接液化生产能力1000万吨,煤基甲醇、煤基二甲醚、煤基烯烃、合成氨、尿素等年生产能力均超百万吨,每年可新增财政收入180亿元,并拉动其他行业形成产值897.39亿元,新增就业超过80万人,成为以煤炭、电力、煤化工三大产业为支撑、全国一流的千万千瓦级火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和煤炭基地。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产业的摇篮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省级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基础上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近30平方公里,先后获得了“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众多称号。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及再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和现代服务五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数控机床、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设备、特种铸钢铸件、煤矿机械和轮胎生产基地。

目前园区共有人员近6万,建设了宁夏创业服务中心、宁夏留学人员创业园,宇夏软件园、宁夏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银川动漫基地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形成了“一区六园”侧重各不相同的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创业之路。

装备制造及再制造产业领域年均增速达70%,预计今年年末可实现产值80亿元。小巨人机床、银起重工,共享铸钢等骨干企业生产的数控机床、起重机械、特种铸钢等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其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西北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小巨人”企业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无论是产量和质量均在国内排名领先。

在风力发电机和光伏发电设备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名不见经传成长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光伏材料生产基地和陕甘宁蒙毗邻地区最大的风力发电塔筒制造基地,产品出口阿拉伯国家及欧洲。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宁夏资源优势把高纯硅、多晶硅、单晶硅作为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加以发展。目前高纯硅产能达到1万吨,多晶硅产能达到3000吨,单晶硅产能达到5000吨。西安隆基、宁夏发电集团及银和新能源等企业借助这一“朝阳”产业迅速壮大。西安隆基硅五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单晶硅产能将达到世界第一。镁铝合金、碳化硅粉体材料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在精细化工产业领域,以佳通轮胎、长城轮胎及部分医药企业的骨干企业在继续成长壮大。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除金融、保险、咨询等传统服务行业外,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了银川陆港,并与天津、连云港等港口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宁夏货运量最大的陆港口岸。银川开发区保税物流区和出口加工区建设也已启动。

在信息产业领域,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宁夏软件园为依托,大力发展软件动漫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已近千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亿元,成为宁夏软件和动漫核心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超前眼光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已投入运行的“宁夏物联网研发与应用示范中心”,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建立起两个院士工作站,三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个自治区级研发中心以及19个企业研发中心。

2011年末,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2777家企业,除了半数以上宁夏现有的2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舍弗勒、恩德、奥钢联、山崎马扎克、磁性流体技术株式会社、佳通、隆基硅、张裕、蒙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增长14.9%工业总产值206.3亿元,增长23.8%;工业增加值64亿元,增长10.3%;技工贸总收入370亿元,增长22%。

2012年前7个月,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依然逆势增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成为宁夏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预计到2015年末,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望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810亿元。

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关键项目带动相关产业

新近启动的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是西部继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三个国家级承接东部产业示范园区。

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规划占地346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609.38亿元,到2015年建成120万吨彩色涤纶生产规模及配套的纺织生态产业园,年产值及营业收入982.99亿元;二期工程投资588.02亿元,到2020年建成300万吨彩色涤纶生产规模及配套的纺织生态产业园,年产值及营业收入2574.43亿元。

根据规划,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拟建8家以原液着色彩色涤纶丝为核心技术的大型龙头企业以及100多家以彩色涤纶丝为原料的中下游企业。今年8月2日,自治区对示范园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关键核心项目——聚酯聚合熔体直纺纤维生产线即将启动建设,同时打造上游原料供应链,延伸下游产业链,确保基础原材料供应与产品销售与增值。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始建于2003年4月的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灵武羊绒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66.8平方公里,2010年11月29日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羊绒产业是园区的主导产业,也是自治区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和银川市“一强五优”产业。灵武羊绒产业园重点以发展羊绒精深加工为主,区内有中银、嘉源、荣昌三大羊绒集团公司。截至2011年底拥有企业52家(其中羊绒企业43家,皮草企业4家,粮食加工企业2家,乳制品等加工企业3家),培育了“绒典”、“灵州雪”、“帕雪兰”等一批自主品牌,形成了集羊绒分梳,绒条、纺纱、制衫、面料为一体的生产加工产业链,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羊绒集散地和羊绒制品加工基地。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灵武羊绒园区)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项目,开展了“CAD、CAE在羊绒针织服装中应用”、“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基于质量管理控制的羊绒企业敏捷生产供应链系统”等课题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目前,CAD设计系统、CAE辅助制造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在中银、嘉源等5家重点骨干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示范,有效提高了产品创新能力,管理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

2011年,灵武羊绒产业园生产无毛绒4980吨,生产羊绒条862吨,生产羊绒纱1345吨,生产羊绒衫339万件,实现工业总产值达81.66亿元,同比增长22.74%出口创汇1.7亿美元,累计解决就业8000余人。

银川科技园:后起之秀推前浪

2011年11月25日正式启动建设的银川科技园规划建设面积为3.57平方公里,围绕“一强四优五新”产业,重点突出煤化工、光电风电,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羊绒等领域。

与一般工业园区不同的是,银川科技园集“科研中试基地,科研办公、人才居住、生活服务等功能性场所为一体”,更侧重人才居住、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改变了很多园区以生产作为单一性的功能而造成的不便。

启动仪式当天,银川科技局与中科院8个研究所签订了建设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绿色过程工程、智能控制、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应用等中试平台子协议;自治区14家企业也提出入驻银川科技园申请。

今年8月29日,占地面积277.52亩,总投资约82524.95万元的三个重点项目、三个企业投资项目以及科技园研发中心、人才公寓、人才科技大厦共九大项目同时开工建设。

宁夏林业发展建议 第4篇

1.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是牵动“三农”工作全局的一件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把林业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扎实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1.2 进一步明确领导责任

对造林质量出现问题或挪用挤占造林资金的, 要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林改是林业的头等大事, 林改各试点县要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其他有条件的市县, 也可先行建立组织领导机构, 保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扎实推进。要坚持一把手负总责, 分管领导亲自抓, 林业部门组织实施。要通过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形成自治区、市、县 (区) 、乡镇和村组五级共同抓林改的良好格局。

1.3 加大对林业的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把林业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 每年列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予以投入。公益林建设管理、重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国家、自治区级林业重点工程配套资金, 要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用于地方公益林的管护, 财政厅、林业局要尽快调研, 拿出实施意见。市县两级政府也要根据生态建设需要, 投资启动一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林业的信贷扶持, 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林业建设贷款。要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林业税收优惠政策, 清理取消对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对公益林建设用地, 要按国家规定享受土地税费优惠政策。

1.4 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

林业是项社会事业,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关系全局, 不单是林业部门的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1.5 加强林业部门自身建设

要切实加强各级林业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培训。林业部门的广大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2 以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工程为依托, 加快实施全区林业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要把重点放在现有成果的巩固和后续产业的培育上, 三北五期工程要进一步调整结构、突出重点, 同时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工程, 加快防沙治沙步伐。要以“六个百万亩”林业建设工程为重点, 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整合发展的原则, 遵循“一线三区、十二庄园”的总体布局。灌区百万亩黄河湿地保护林体系建设项目, 按照点、线、面相结合, 沟、渠、路相配套的总体布局, 特别是使中部干旱带的生态环境有一个大的改善。

3 大力培植林业产业, 加快林业产业化步伐

以发展工厂化育苗、良种壮苗和特色花卉为主, 着力培育林业新的增长点;加快开发六盘山、贺兰山、黄河、湖泊和湿地等生态旅游资源, 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纸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加快以速生优良树种为主的纸浆原料林基地建设, 大力推行产业化经营。认真落实已经制定的全区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加快林业产业化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切实抓好标准化生产。

4 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严管林”的要求, 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增加管护投入, 改善管护基础设施, 确保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坚持依法治林、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确保不发生大的病虫害。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确保万无一失。各级政府都应深刻认识森林资源管护的重要性, 努力增加管护投入。

5 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切实搞好部门绿化和社会造林

要建立义务植树基地, 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实现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教育、交通、铁路、水利、城建和农垦等部门, 要把环境整治、道路建设、河渠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林业工程建设结合起来,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同步建设, 同步验收。要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全社会参与造林的强大声势。

摘要:清晰宁夏林业发展思路, 明确宁夏林业发展目标和改革的重点, 真抓实干, 圆满完成林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为实现宁夏大地山川秀美的目标, 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宁夏旅游业发展规划 第5篇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对西部的大开发,宁夏旅游业行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开发和建设 了“小滚 钟”、“西夏王 陵”、“沙坡 头”、“沙 湖”等 著名的 旅 游 景点,而且,许多 旅游 景点和旅 游项目正处于开发建设之中,已开发的黄河漂流、沙漠探险、六盘 山 消 夏、生态观光农业等特色旅游项目已受到了海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2000年,宁夏旅游业实现总收入9.3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2%,接待旅游者人数和旅游创汇分别比上年增加了29%和55%,2001年“五一”黄金周,宁夏各大景区接待游客35.73万人次,景点门票和娱乐收入857万元,又比2000年同期分别增长了57.7%和47.6%,旅游总收入超过500万元。宁夏已不再是被海内外人士称为“中国旅游的最后处女地”和“被中外游客遗忘的角落”。但是,由于宁夏特色旅游业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总体规模小,旅游饭店总数、旅行社总数、从业人数等均居西部各省之末;旅游资源处于粗放开发阶段,有些景点的景区建设、服务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未达到标准;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缺乏体系和层次化,不 能完 全适 应 多层 次 的 市 场 需求。旅 游企业 规 模 化、集 团 化、综 合化 经营 程 度 低,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宁夏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过审议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打造“一个轴心旅游带、三大旅游板块、五个城市乡村旅游圈”的产业空间布局。会议听取了自治区旅游局关于宁夏旅游也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的说明。“十二五”期间,我区要建成以首府银川市为集散中心,以石嘴山、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为副中心的“一个轴心旅游带、三大旅游板块、五个城市乡村旅游圈”的产业空间布局。一个轴心旅游带就是以402公里“黄河金岸”为轴心的沿黄城市旅游带。自治区旅游局局长李春阳说。

【出录音】“黄河金岸”旅游建设内容主要有:规划与建设500公里生态文化景观带和旅游观光休憩区;规划与建设黄河陆路、水路观光和水上运动、娱乐项目,开辟横城至兵沟段夜游黄河线路;合理规划与整合黄河与滨河大道周边景区景点,避免重复建设和低层次开发;建成3—5个自驾车营地;规划与建设分层级住宿与度假设施;建设门户空间项目。完善“中华黄河坛”等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使之成为黄河宁夏段的地标式建筑群。

三大旅游板块包括,塞上江南新天府,贺兰山历史文化,六盘山红色生态。塞上江南新天府板块,重点建成一批具有现代旅游功能的大项目,包括:中阿论坛会议中心、中国国际穆斯林商品交易中心、中国区域性(宁夏)影视基地等。贺兰山历史文化板块,完善贺兰山东麓一线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建成贺兰山东麓百里葡萄长廊;扩大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规模;完成贺兰山岩画景区保护工程;完成西夏陵景区扩建工程和拜寺口西夏皇家寺院遗址保护工程;规划西夏城(主题公园);建设三关口(赤木关)明长城陈列馆;认真规划滚钟口景区,突出民国建筑特色和民国时期的宁夏历史文化主题。六盘山红色生态板块,重点建设固原须弥山石窟扩建与保护工程,泾河源老龙潭生态文化区扩建工程,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扩建工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地保护工程,固原古原州文化一条街

和固原博物馆扩建工程,建设泾河源、白云山度假基地,火石寨生态休闲度假基地、彭阳农业生态观光园区、隆德杨家店红色生态和乡村旅游基地等。

五个城市乡村旅游圈是以五个地级市为中心,半径50公里左右的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圈。同时,完善建设观光旅游产品、休闲度假产品、户外运动和康体健身产品、科普教育产品、深度体验产品、自助游和自驾游产品、节庆会展产品等七大旅游产品体系。

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说,旅游是个朝阳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一定要规划好论证好,从长远着眼,整合旅游资源。

【出录音】要想把宁夏的旅游做大做强做优做亮,如果各自为政根本做不大。怎么整合好这些资源就是要成立一个自治区的旅游集团公司,目标就是要上市。借鉴外地成功的做法。总体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有利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王正伟说,要完善服务设施,做优旅游产业。保持目前的旅游主要指标的增长态势,旅游相关投入不能减;要增加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要求今年以银川为龙头,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反映宁夏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强宁夏旅游市场吸引力。

王正伟强调,要扩大旅游产业的对外开放。加大向西开放的步伐,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加强旅游市场的区域合作;适应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要求,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宁夏旅游的对外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旅游经济综合实力。

《宁夏旅游信息化2013-2015发展规划》通过评审

宁夏智慧旅游建设迈上新台阶

1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组织召开《宁夏旅游信息化2013-2015发展规划》暨《宁夏智慧旅游行动计划》和《宁夏旅游目的地数字系统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由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旅游局、国家科技部以及区内相关部门的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规划》进行了评审,这标志着宁夏旅游信息化和宁夏智慧旅游建设又向前迈出跨越性一步。

随着全球信息化风起云涌,旅游行业信息化和智慧旅游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国家旅游局也将2014年确定为“智慧旅游年”,旨在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为了与国家智慧旅游建设保持同步,今年,宁夏将智慧旅游建设作为一项关系全局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正大力实施旅游信息化及智慧旅游建设,从旅游管理、服务、营销三个方面展开旅游信息化工作。本次评审的《规划》,将为宁夏旅游信息化发展及宁夏智慧旅游建设提供顶层设计和实施指南,此外,宁夏智慧旅游一期项目也将于近期完成招标,包括“宁夏旅游目的地数字系统”“宁夏旅游信息电子认证系统”“宁夏旅游景区游客流

量动态监测和服务系统”“宁夏旅游手机APP系统”“宁夏旅游电子门票分销系统”等系统将进入开发实施阶段,预计今年旅游旺季来临前完成建设并运行。

据了解,随着《规划》内容的落实以及智慧旅游各项目建设的推进,将进一步健全宁夏旅游行业信息化发展体系,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提高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同时,从游客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为游客带来更多便利,使游客利用手机和网络就能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全新服务体验,真正的实现“一机在手,游遍宁夏”。

《银川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方案》出炉

银川有望成为中国西部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

银川日报讯(记者鲍淑玲)将原有的“把银川规划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目的地城市”修改为“把银川规划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在区域目标定位上,将原“国际回乡风情旅游目的地”改为“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昨日,银川市旅游局组织旅游业内专家对新出炉的《银川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方案》(简称新《方案》)暨《兵沟旅游区重点区域提升规划》进行论证。

新《方案》进一步强化旅游业作为银川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新增做优黄河旅游观光带(中华回乡文化园、水洞沟、黄沙古渡、兵沟大峡谷)和贺兰山文化旅游观光带(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夏陵、贺兰山岩画、苏峪口);开发建设若干旅游综合体,包括永宁穆斯林文化旅游综合体、西夏遗址与西夏城旅游综合体、阅海旅游综合体等;把永宁县建设为旅游强县,建设镇北堡、杨和、玉泉营、掌政、黄河金岸华夏河图等一批旅游强镇。

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一城两核、两带三区”的总体战略格局,(一城:即银川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区,两核:即都市休闲核心体、滨河新区度假核心体,两带:贺兰山东麓旅游发展带、黄河金岸旅游发展带,三区:贺兰生态历史旅游发展区、永宁回乡风情旅游发展区、灵武—宁东镇基地文化旅游发展区)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城引领·两核联动,两翼齐飞·三区驱动”的空间动态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阅海、爱伊河、唐徕渠等重点水系、水景、公园等扩整、连通、绿化、亮化和美化,积极推进黄河银川段建设与发展,打造“塞上湖城,西北水乡”。在空间动态发展战略中,重点发展都市休闲度假、都市休闲娱乐、商务会展、文化体验产品,承担旅游集散、信息咨询、旅游综合服务等功能,重点建设夜间旅游、水上旅游、餐饮美食和休闲娱乐等几个特色系统。都市休闲核心体和滨河

新区度假核心体差异互补、联动发展。阅海板块建设中阿经贸博览会永久会址、阅海旅游综合体、银川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打造一台集回族文化、西夏文化、黄河文化于一体的“印象银川”歌舞晚会;扩整、连通阅海、爱伊河、唐徕渠等重点水系,开通水上游线,修建码头,绿化美化亮化两岸景观;以鼓楼、玉皇阁、南关清真寺为核心,修缮和恢复老街景观;将文化城、新华街和解放街打造成特色旅游购物街区;建设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美食城或美食一条街。滨河新区以国家两区建设的战略构想为指导,依托“旅游既城市、城市既旅游”的建设理念,引进国内外投资集团建设空港保税区、黄河金岸·华夏河图、希诺国际健康城、三弦国际穆斯林城等大型项目,重新打造以康疗、文化及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河旅游核心体。

新《方案》将“西部自驾游线”修改为北京-太原-延安-银川-兰州-西宁-拉萨;北京-银川-阿拉善-额济纳-酒泉-嘉峪关-乌鲁木齐;北京-鄂尔多斯-银川-延安;西安-固原-中卫-银川;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海-银川-兰州-西宁。将银川东线旅游修改为“银川市区-中华回乡文化园-水洞沟-黄沙古渡-兵沟大峡谷-华夏河图”;将回乡风情旅游修改为“银川市区南关清真寺-中阿论坛永久会址-永宁穆斯林文化旅游综合体-鹤泉湖湿地旅游区-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玉泉营葡萄酒小镇”。

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规划单位对《方案》的汇报后,分别针对城市形象定位、集群发展、交通配套等,对《规划》进一步修改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智慧旅游建设助力宁夏旅游产业发展

近一年来,自治区旅游局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宁夏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加快推进宁夏智慧旅游建设工作,从旅游信息化顶层设计到智慧旅游系统开发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宁夏智慧旅游一期项目,主要包括宁夏旅游目的地数字系统、宁夏景区游客流量动态监测与服务系统、宁夏旅游电子门票分销系统、宁夏旅游信息电子认证系统、宁夏旅游电子政务平台和宁夏旅游APP应用平台等已经基本开发完成,正在进行内部测试和部署,将于近期上线。宁夏智慧旅游一期建设为我区旅游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起点编制2013-2015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为了充分发挥我区智慧旅游建设的后发优势,自治区旅游局在借鉴兄弟省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我区旅游信息化的现状,先后对五市旅游局和100多家旅游企业进行调研,反复论证宁夏智慧旅游项目,去年编制完成了《宁夏旅游信息化2013-2015发展规划》,确定了以“一个中心、三大体系”为宁夏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即,以建设宁夏智慧旅游云数据中心为依托,构建宁夏旅游产业管理与网络运营体系、宁夏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和

宁夏旅游资源市场营销推广体系“三大体系”,开发宁夏旅游目的地数字系统、宁夏景区游客流量动态监测与服务系统、宁夏旅游电子票务分销系统、宁夏旅游信息电子认证系统、宁夏旅游运行监测系统、宁夏旅游智能导游系统、宁夏旅游网络营销管理系统、宁夏12301旅游服务热线系统、宁夏旅游政务平台、宁夏旅游APP应用平台等多个支撑系统。作为宁夏首部自治区级旅游信息化规划,这部规划立足宁夏旅游产业发展,对宁夏旅游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为宁夏智慧旅游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

二、建设智慧旅游一期项目,夯实宁夏旅游信息化基础。

今年,自治区旅游局按照《宁夏旅游信息化2013-2015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智慧旅游一期建设,主要包括宁夏旅游电子门票分销系统、宁夏旅游信息电子认证系统、宁夏景区游客流量动态监测与服务系统、宁夏旅游目的地数字系统、宁夏旅游电子政务平台和宁夏旅游APP应用平台等,构建宁夏旅游信息化的基础。

宁夏旅游电子门票分销系统为我区各景区搭建了一个电子门票公共分销平台,全国以至境外旅游线上服务商和旅游企业均可通过此系统销售我区旅游门票。在解决我区门票多渠道分销预定的同时,此系统累积的大数据也将对我区旅游精准营销提供支持。通过后期扩展,这一系统还可应用到餐饮、住宿和娱乐等在线预定销售领域。

宁夏旅游信息电子认证系统是对区内各类旅游企业以及导游等旅游管理服务对象进行动态电子认证的诚信信息管理系统,每个经认证的对象将获得唯一的电子认证标签(二维码)。游客可以更放心便捷地享受认证旅游企业和导游提供的服务,行业管理部门可通过监督检查和系统投诉留言等对旅游企业和导游服务质量进行跟踪和动态管理,旅游企业可通过获得高等级的电子认证进行企业诚信宣传等。此系统将奠定我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

宁夏景区游客流量动态监测和服务系统充分利用手机定位和小区短信技术,实现对景区游客流量的实时动态监测。利用监测数据,可对景区游客流量提前预警,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对游客来源构成和驻留习惯等进行分析,对旅游营销决策提供支持;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发布定向的提示引导信息,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宁夏旅游目的地数字系统是为到达宁夏和计划来宁夏的游客提供专业和完善的旅游信息的服务型网站系统。其提供的信息服务不是简单的陈列旅游资源和要素,而是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注重信息之间的关联,按照游客思维逻辑组织和呈现旅游信息,为游客提供整体性的信息和相关服务。

宁夏旅游电子政务平台以实现“一站式”政务服务为建设目标,力图解决多个政务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流程整合问题。平台按照区、市和县三级行政管理进行设置,实现政务信息的分级报送、审核和发布管理,是我区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网上办公、政务公开、政策法规发布、招商引资等工作的在线平台。

宁夏旅游手机APP平台是目的地数字系统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补充。平台提供信息查询、线路预订、旅游点评、行程规划、社区分享等功能,后期开发还将增加在线导览和电子导游等服务。

三、注重新媒体应用,拓展旅游营销渠道。

自治区旅游局高度重视新媒体和自媒体在宁夏旅游宣传推广中的应用,专门研究境内外新媒体特点,逐步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宁夏旅游营销实际的境内外新媒体营销系统。目前,自治区旅游局已开通宁夏旅游官方微博和微信。其中,宁夏旅游官方微博粉丝数量已突破14万。宁夏旅游官方微信正在结合智慧旅游一期建设进行二次开发升级。利用境外社交媒体如脸谱网(Facebook)和推特网(Twitter)等推广宁夏旅游的工作也已经启动。

宁夏智慧旅游一期建设完成后,自治区旅游局将立即启动智慧旅游二期建设,主要包括宁夏旅游运行监测平台、智能导游系统、目的地数字系统的客源地本地化平台等。通过智慧旅游一系列项目建设,将逐步实现我区旅游业的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营销,为将旅游业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将我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昨天召开的自治区政府第1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宁夏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送审稿)》。新的“旅游版图”用鹅黄、天蓝、碧绿和金黄四种颜色将宁夏大地划分为“一个轴心旅游带,三大旅游板块,五个城市乡村旅游圈”,推出15条精品旅游线路,7大旅游系列产品,深度挖掘宁夏的胜利之红、生态之绿、大漠之美,重构“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版图。

旅游业发展新五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奔跑,到2015年达到168亿元,旅游业年总收入占全区GDP的5%。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增加2万人,旅游业占第三产业收入比重达到12%,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十二五”期间,全区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500亿元,主要用于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专线公路和旅游宣传等方面。

“十二五”期间,宁夏将构建以银川为中心,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为副中心的“一个轴心旅游带,三大旅游板块,五个城市乡村旅游圈”,即以402公里“黄河金岸”为轴心的沿黄城市旅游带,“塞上江南新天府、贺兰山历史文化、六盘山红色生态”三大旅游板块和以五个地级市为中心、半径50公里左右的城市和乡村旅游圈,把宁夏建成海内外旅游者向往的、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中国西部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面向穆斯林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宁夏自治区发展论文 第6篇

自2008年开始,西吉县充分利用當地气候冷凉的自然条件,把以西芹等为主的特色蔬菜种植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实施葫芦河百公里蔬菜产业带建设。西吉西芹逐步成了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到2011年年底,西吉西芹种植规模达5.2万亩,总产39.5万吨,农民人均西芹产业收入达到460元。

为了加快西芹产业发展,西吉县主打西吉西芹的品牌效益。一是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聘请特色蔬菜专家,培养农民技术人员,建立县、乡、村、示范户四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等;二是加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设施温棚1万座、日光温室1200座,建成西芹种苗供应中心2处等;三是扶持组建72家西芹销售代办点,培育农民经纪人116人,建立冷藏保鲜库和制冰车间等,还开拓了陕西、河南、湖北等省的20个大中城市的35个外销市场。

今年,西吉县将按照“建基地、抓服务、增效益、拓市场、创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推进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做好技术指导服务等,计划种植西芹6万亩,西芹总产量达到46万吨,西芹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00元,同时积极保障农户及客商的切身利益。

宁夏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第7篇

一、设施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设施农业”是外来语词汇, 在我国也称“工厂化农业”。一般来说, 所谓设施农业是指利用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象环境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效生产的集约化农业。具体地说, 设施农业是通过实施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和管理技术改善局部环境, 为动植物生产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相对可控制的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分、肥料、空气等环境条件, 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 在有限的土地上使用较少劳动力, 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进而达到促使农业生产实现速生、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宁夏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一) 宁夏发展设施农业的基础条件。

宁夏发展设施农业具有四方面的基础条件:一是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适宜, 日照时间长, 热量资源丰富, 昼夜温差大, 无梅雨台风, 不潮湿, 作物病虫害少, 土壤、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好, 工业污染少, 可以发展成为我国冬菜北上、夏菜南下和无公害、绿色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二是良好的前期基础条件, 宁夏设施农业的种植面积截止2007年已累计发展41.1万亩, 比上年增加14.3万亩。三是农业科技研究领域广泛, 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四是设施农业主导品种突出, 茬口安排灵活多样。

(二) 宁夏发展设施农业的基本特点。

现在宁夏设施农业表现出突出特点, 具体表现为:灌区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设施果树面积成倍增长, 中卫市城区、青铜峡市、永宁县和贺兰县在2007年新增面积超过万亩。设施蔬菜和食用菌成为山区节水高效农业和农民增收的亮点。彭阳县建设辣椒拱棚5, 000栋, 每栋纯收入1, 000多元, 新建菇棚350座, 累计900座, 每座纯收入达1万元。设施产值是旱作粮食产值的100倍以上。规模化水平和企业参与程度提高, 各市县新建基地多为500亩和1, 000亩以上连片基地。

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 宁夏各县市设施农业的发展, 主要集中在瓜果、蔬菜、花卉、林木、食用菌等方面, 它不仅拓宽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 而且带动了当地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 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手段和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三、宁夏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宁夏设施农业发展较晚, 受资金、技术和干旱等条件的制约, 设施农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 设施农业发展资金相对不足。

设施农业特别是日光节能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 建设二代日光温室需要资金2万元以上, 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投入更大, 再加之银行贷款难, 依靠群众自筹建设困难多, 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宁夏设施农业的发展。

(二) 设施农业科技服务滞后。

新技术推广仍处于较低层次, 设施农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目前, 宁夏地区从事设施农业的技术人才少, 专业对口的科技人员缺乏, 使一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施农业在本区得不到发展。

(三) 产品结构单一。

宁夏设施农业主要还是以大路菜为主栽品种, 一些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花卉、药材等没有发展, 设施农业效益还不高。由于自动化和智能化高科技的应用, 栽培环境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使农业产品现代化生产成为现实。目前, 宁夏现有的现代农业设施除银川市近郊外, 一般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立的简易保护性设施,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耐久性差, 一些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环境调控设备尚处在初级阶段。

(四) 设施农业布局分散, 发展缓慢, 难以形成大的产业。

总体上看, 宁夏的设施农业布局呈现相对集中的局面, 但具体到每一个生产小区, 则表现为生产规模偏小, 且分散, 影响了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的发挥。近年来, 有关部门已认识到这个问题, 各市县纷纷出台了一些政策, 积极引导农户进行规模建设。如青铜峡市对每座温室占用土地每亩给予500元的补贴, 吸引和鼓励农户加强设施的规模化建设。

(五) 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低, 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现代设施农业技术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现代农民, 那些从来未上过学或文化水平低的农民, 大部分都是粮农转菜农, 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 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 蔬菜栽培水平不高;加之各级领导对发展设施农业的认识不够, 特别是懂技术、懂生产的行政干部不多, 缺乏对农民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 推广科学技术不够深入, 也没有在栽培技术上进行系统的培训,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四、加快宁夏设施农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近年来, 宁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 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据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宁夏农民人均纯收入2, 760元, 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所以, 加快宁夏设施农业发展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坚持设施蔬菜、果树、花卉、食用菌多样化发展。发挥区位和季节优势, 选准优势品种, 明确目标市场, 安排好季节茬口, 坚持“冬季北上”、“夏季南下”发展战略, 发展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主, 大中棚、小拱棚为辅的多种设施栽培形式。冬春日光温室生产瞄准宁夏同纬度和高纬省区及外蒙、独联体等国家冬春季市场, 早春小拱棚、夏秋大中棚瞄准我国南方、港澳、东南亚夏季市场, 扩大设施优势主导产品市场份额, 实现周年生产, 均衡供应, 全年增收。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推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 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储藏、分选、净洁、加工和包装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实现设施农业扩张规模, 提高效益, 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二) 集中力量优先扶持。

一是引黄灌区和山区重点县设施农业的发展, 使之与节水农业和高效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引黄灌区以日光温室为主, 大中棚、小拱棚生产为辅, 南部山区以大中棚、小拱棚为主, 日光温室生产为辅, 优先发展高效益的设施农业;三是蔬菜以番茄等茄果类, 西瓜、甜瓜为主导产品, 果树以葡萄、油桃、桃、李、杏、草莓为主导产品, 花卉以鲜切花、盆花为主导产品;食用菌以双抱菇、平菇等为主导产品, 瞄准区外市场, 选准适销对路的品种, 紧紧依靠科技, 培育品牌,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 加强组织领导, 搞好协调服务。

设施农业建设涉及面广、范围大, 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搞好协调服务, 保证设施农业建设有序发展。各地成立设施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指定专人负责, 将设施农业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围绕确定的目标任务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 严格目标管理, 完善工作措施, 抓好任务落实, 各部门密切配合, 加强协调工作, 在土地调整、征用、项目申报、资金的协调和发放工作中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业务技术部门切实搞好技术指导、物资供应, 促使农民种植技术不断提高。

同时, 要重点组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管理者对新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 加强对设施农业生产者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尽快掌握设施种养技术、管理技术, 真正成为设施农业方面的技术人才, 指导和帮助农民依靠科技力量来发展设施农业。

(四) 多方筹集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

设施农业对地区经济条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如果没有一定的投入很难产生相应的规模和效益。今后, 要进一步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 支持农民发展设施农业, 提高生产水平, 同时引导农民、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设施农业的投入, 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温棚、科学种植的积极性;要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 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 把争取国家支持、农民投资、社会投资和企业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金融部门要充分发挥投资主渠道作用, 采取国家投入、财政贴息贷款、引进资金、农民自筹等多元化投资方式, 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

摘要: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集中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 形成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型、高效型产业。本文结合宁夏实际情况, 分析宁夏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发展设施农业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宁夏,设施农业,现状,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食品质量报》, 2008.

[2]胡跃高, 《农业总论》,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3]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农牧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宁政办发, [2006]212号.

宁夏金融市场发展问题探析 第8篇

一、宁夏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 宁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有力支持了宁夏地方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

(一) 银行业稳健发展。

1、银行业金融机构门类数量大幅度增加。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入驻银川市, 为金融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同时, 银行业机构网点不断下沉, 金融资源逐步向县域和偏远地区倾斜, 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存贷规模逐年扩大。2014年末, 宁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209亿元, 同比增长8.8%, 宁夏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578亿元, 同比增长17.1%;全年新增贷款654亿元, 同比多增86亿元。

3、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深入推进,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改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充实资本, 不断增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3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施理财业务事业部制、同业业务专营部门改革;村镇银行业务经营保持健康, 资金实力快速增强;新增小额贷公司12家, 总数达219家;新增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110个, 总数达1230个。

(二) 证券创新业务加快发展。

1、证券机构加快完善网点布局。截止2014年共有15家证券公司在辖区设立33家分支机构。各证券机构积极开展融资融券、资产管理、证券发行保荐及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承揽等各类创新业务, 在帮助企业发行私募债、城投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积极推动新三板挂牌。新三板挂牌试点扩大至全国后, 宁夏积极推动辖区企业到新三板挂牌, 目前已经有上陵牧业、早康枸杞、晓鸣农牧、国龙医疗、红山河等17家企业先后在新三板挂牌, 不仅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 规范了企业运作, 而且助推企业实现了多种方式融资, 促进了企业发展。

3、推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截至2014年, 陇夏红、天人和等25家企业成功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犇褋源农牧、福之源生物油脂两家企业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宁夏爱飞翔畜牧也在上海股权托管中心成功挂牌, 宁夏中小微企业利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三) 保险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保险业务稳步发展,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保险服务网络。农业保险持续快速发展, 大病保险试点扎实。率先在石嘴山市、固原市启动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责任保险覆盖了所有道路运输承运人, 学校、幼儿园, 旅行社和公立医院。

(四)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经过多年努力, 宁夏征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9家村镇银行获准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6家慈善园区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推动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宁夏第一家信用评级机构。同时, 以生态移民地区为重点, 加大对金融生态环境薄弱地区的征信宣传力度和信用建设, 使支付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宁夏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 金融规模总量偏小。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 宁夏金融市场也伴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壮大, 但与全国相比, 宁夏金融市场特别是融资规模是全国最小的省份。自2011年起公布全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之后不难发现, 宁夏融资规模排名靠后, 2011年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浙江和上海等东部六省融资规模合计占全国比例为37.9%, 2013该六省市年融资规模分别为13826亿元人民币, 12556亿, 12070亿, 10838亿, 8345亿及7964亿, 而宁夏社会融资规模最少, 仅664亿元, 其中广东是宁夏的20.8倍。与中部和发达地区相比, 宁夏经济总量小、底子薄, 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薄弱并且缺乏, 在国家大型金融机构金融资源的分配中不具有优势, 造成了全区金融资源总量规模偏小, 实体经济多元化融资渠道匮乏。

(二) 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导致融资手段单一。宁夏金融市场虽然发展快速, 但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严重。从业态看, 银行业发展速度较快, 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 出现了社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问题, 2013年宁夏社会融资总量中, 银行信贷占85.5%, 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4%, 2014年宁夏全区对人民币贷款的依赖程度依然达到70%以上,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区域性融资结构失衡、融资手段单一等问题严重。

(三) 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从1994年宁夏出现第一家上市公司至今, 20年间仅有12家公司在主板上市, 不到全国上市公司数量的1%, 从融资规模上看, 以2011年为例, 宁夏辖区上市公司再融资44.42亿元, 这一规模相当于前18年累计再融资的总和;债券融资具有种类多、规模大、期限长等特点, 融资成本普遍低于银行贷款, 是企业理想的融资选择, 但是宁夏的各种债券的发行规模及发行频次也十分有限, 2013年, 宁夏实现各类债券发行30亿元, 2014年上半年实现债券融资90.7亿元, 从规模来看, 公司债、城投债、私募债、集合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过度依赖间接融资, 致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企, 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反过来又制约了本地金融业的创新发展。

(四)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宁夏中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6.7%以上, 由于金融创新能力不足, 中小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有限, 担保公司规模小能力弱, 加之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身制度不完善, 导致银行对企业融资用途的监控、经营风险的分析判断困难, 很少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基建和技改贷款等长期性融资, 而在直接融资渠道中, 中小微企业很难达到市场的上市条件, 从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时间难以解决。

三、大力发展宁夏金融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 转变观念, 简政放权。十八大后, 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以确立, 政府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的程度将会逐步弱化, 政府应逐渐转变观念、简政放权成为制度的提供者、秩序的维护者, 最终成为市场经济的“守夜人”。在完全市场环境下, 资金同原材料、劳动力、技术和土地一样, 均为市场要素, 其供给和需求符合市场规律, 价格由供需决定, 资金所有者, 他们组建什么样的机构, 推出什么样的产品, 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怎样定价均由其依据市场供需自主决定。

(二) 做强实体经济, 改善融资环境。作为第一、二产业的农业、工业实体经济是金融服务的落脚点。只有以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实体经济为基础, 才能发展健全和创新的金融市场。近年来, 央企对宁夏地方国有企业形成兼并潮, 原有区属重点企业均已成为央企的子公司, 所剩区属国有企业从规模、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方面同国内同行业企业相比均处于劣势, 其发展后劲、盈利模式均不能得到市场认可, 企业市场估值较低, 无法获得资本募集。宁夏应针对现存国有企业进行了深度改革, 打破原有格局和条块分割的部门利益, 重新整合资源和资产, 组建有竞争力的专业投资集团和产业集团, 在主板市场证券市场上发挥募资优势。对特色农业产业化公司和科技类中小企业给予税收、技术、企业管理咨询、人才培养和中介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秩序环境, 促使其规范运营, 争取在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募集发展资金。

(三) 集中资源, 完善金融体系。区域性的地方金融机构规模小、业务单一、资金筹集渠道单一是宁夏地方性银行的共性和困境, 而地方性的证券、信托、基金、保险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是空白, 现有的机构均为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因此, 组建地方性证券、基金公司, 增加地方银行的金融产品, 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宁夏金融市场发展的重点。宁夏应立足现有地方性股份制银行, 加大其他民营资本引入力度, 并同时丰富现有银行的经营业务, 增加金融租赁及投行业务, 形成较完善的金融体系。

金融中介结构的薄弱是宁夏金融发展的短板, 因此应多方位加强中介机构建设。第一、培育宁夏本地区的相关机构快速健康成长;第二、在条件许可时设立自己的投资银行, 它是金融市场中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行业, 是资本市场中所有从事有偿中介业务的金融性机构, 是提供融资中介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资本运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 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一是大力引进、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业人才。企业金融资本运营, 需要熟练掌握资本运营知识, 富有实战经验的高素质的资本经营人才。但宁夏能开展资本运作的人才奇缺, 导致企业资本运营基本无法开展。对高素质领军人才要采取“引进来”的办法, 对骨干人才要采取自身培养和“送出去”相结合, 对一般的业务人员则加大自身培养力度。 (1) 建立起金融人才需求目录, 把各类金融机构、各类金融市场组织和各类新的金融业态, 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编成目录; (2) 开发建立宁夏金融人才网, 搭建金融人才供需平台, 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意识的金融人才。此外, 不光要注意吸引人才, 还要加强人才的培养, 加大对人才的激励。

二是搭建政府、商会、银行、民营企业的信息交换平台。加快民营经济资信制度建设力度, 发展诚信企业, 依法合理地从银行、工商企业、政府机构等部门收集和发布信用信息, 依次对民营企业和个人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为民营经济融资和提高市场信誉提供依据。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宁夏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以期对宁夏金融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市场,现状

参考文献

[1]《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资本市场建设的若干意见》2014年

宁夏电视台发展现状研究 第9篇

宁夏电视台地处西北腹地小省区, 就其在宁夏传媒中的传播范围和广告经营来说, 属于强势媒体, 但和西北地区其他电视台相比, 由于受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制约, 处于中间地位;与全国其他卫视相比, 则属于弱势媒体。长期以来, 面对央视、省级卫视、城市台及数字电视的激烈竞争, 宁夏电视台一直积极应对媒体市场挑战, 尝试寻求突破,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顺应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 发展较快,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表现在:

电视频道由1980年的2个增加到5个, 电视人口覆盖率较高, 数字电视用户所占比率较大。宁夏电视台现有5个电视频道:卫视、公共、经济、影视和少儿频道。2004年以来, 宁夏卫视、公共、经济、影视频道本地覆盖率达85%以上, 其中公共频道覆盖率为97%, 在银川城区所有的频道覆盖中排名第一, 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宁夏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普及率较高, 2000年底, 已基本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05年, 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率达30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6%。2010年9月宁夏广电网络实现“一省一网”, 目前全区数字电视用户总数达62万, 平移率达到99%。数字平移后宁夏观众收看到的电视频道更多。

广告收入不断增加, 广告经营管理有了较大起色。1998年, 宁夏电视台“上星”。1999年, 宁夏电视台广告收入比过去增长4倍, 占全自治区广告份额的50%。2003年, 广告收入比过去增长5倍。2004年, 比照各电视台的时段刊例价, 在各卫视频道广告花费中, 宁夏卫视1~5月广告费比去年同期增长207%, 名列西部各卫视第一位。2005年经营总收入1.5亿元, 比上年增长50%以上, 频道广告收入首次冲破亿元大关, 实现了宁夏传媒广告业绩新突破。2006年, 宁夏广电总台广告中心对广告业务实行片区管理和行业管理, 在相关频道和行业试行广告代理制, 谋求以更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来推进广告创收。同时, 电视台对广告经营部门制定了激励措施。一是制定业绩提成比例, 对员工创收进行奖励。二是实行和完善用工制度, 将广告部完成创收任务多、爱岗敬业、工作到一定年限的部聘人员转为台聘人员, 为其办理“三险一金”, 纳入电视台正式人员管理。这些激励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告创收的提高。

本地收视率有所攀升。据央视索福瑞2004年1~6月数据表明:在黄金时间段以及后黄金时段, 宁夏电视台频道组合在宁夏所有可接收的频道中占有30.9%的市场份额;公共、影视、经济频道收视率分别名列本地频道第一、二、三位;宁夏电视台新闻节目、综艺类节目、专题类节目和其他类节目, 收视率均在所有本地频道中占据领导地位。其中宁夏公共频道在银川地区观众认可程度很高, 是银川地区的强势媒体。观众平均忠实度为23.9%, 位居银川地区电视收视市场第一位。 (1)

不断谋求电视节目创新。宁夏电视台面对电视市场的激烈竞争, 不断谋求节目创新。创新之前的电视节目, 虽然也在传播伊斯兰文化、西夏王朝的神秘历史、移民文化以及宁夏的新面貌新发展上有所侧重, 但频道的节目架构不够清晰, 频道定位不够精准, 节目质量方面参差不齐, 节目的编排也不尽合理。2003年以后, 宁夏电视台加大了栏目改版和创新的力度。经济频道率先改版, 从2003年3月10日起, 其新闻主打栏目《宁夏经视报道》压缩了常规性的时政新闻、会议报道, 重点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 向经济报道的专业化方向迈进。新栏目重点关注经济生活新动态, 内容更全面和时尚, 播出时间也大大延长。

2005年7月, 宁夏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 推出了26个创新的电视栏目, 栏目类型包括新闻资讯类节目以及电视杂志栏目、综艺娱乐节目等。自此以后, 宁夏电视台开始精心打造特色频道和品牌栏目, 对频道节目架构和内容进行大幅调整, 着力把宁夏公共频道打造成以“新闻和综合”为特色的主导综合频道。同时, 采用强有力的节目编排手段, 进一步加强对受众心理及节目走势的观察分析。建立起一套以提高收视率为核心的节目编排协调控制机制, 把收视率指标逐步与编排部分的奖金连在一起。在提高节目质量上加大力度, 强化了宁夏卫视作为宁夏对外宣传的窗口和宁夏电视台特色节目的播出平台作用。

这时期较有影响力的栏目是《印象宁夏》。这是电视台自制的全面展示宁夏的杂志性节目, 宗旨是向全国观众更全面地介绍宁夏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 展示一个朝气蓬勃不断发展的新宁夏。这档栏目最终被打造成了一张“宁夏名片”, 获得了较多的肯定和赞誉, 较好地宣传了宁夏的发展面貌。

技术设备逐渐完善, 技术改造不断升级。宁夏电视台技术装备虽受地域和区域经济的影响而落后于许多省区, 但与自身相比, 改观明显。2000年以来, 宁夏电视台对原有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换代, 4部米波发射机实现了影未前级、声机全固态化改造;组建了全自动播控中心等不同类型的机房;引进了部分数字摄录设备和非线性制作设备;调整改造了微波路由、信号系统和天线系统, 组装了5讯道电视转播车, 为宁夏电视台进行节目现场直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宁夏电视台卫星地面站投入运行两年来, 管理日渐健全, 保证了卫视节目的传输。 (2) 2003年, 宁夏电视台综合频道对自动播出系统进行了改造, 进一步提高了播出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电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宁夏电视台员工队伍有330人, 平均年龄36岁, 采编、技术部分90%有大专以上学历, 高级职称有45人。对员工实行全员聘用制, 同时实行第二用工制度。目前宁夏电视台共聘用各类专业人才100多名, 他们活跃在编采一线。在体制改革方面, 宁夏电视台实行三级管理体制, 即在台长办公室的领导下, 发挥编委会、技术委员会和办公室行政管理的作用, 加强了全台系统间的综合协调, 形成了台、中心、部的三级管理模式, 确保政令畅通。 (3)

宁夏电视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宁夏电视台在媒体产业化发展进程中, 不断把握发展机会, 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调整创新, 力争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 深挖各种资源, 促进电视频道良性循环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 也出现一些发展难题。表现在:

宁夏卫视频道的覆盖率在众多卫视中并不突出, 宁夏电视台的节目在本土的收视率尽管不断攀升, 但总体偏低, 观众对本土电视节目品牌认知度一般。以2006年公共频道2~4月举办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宁夏赛区选拔赛为例, 其在22:30~23:30的最高收视率达13.99%, 而以往同一时段的节目收视率只有3%左右, 日常收视情况可见一斑。2006年据央视索福瑞收视调查显示, 宁夏影视频道平时收视率为0.3%~0.6%, 在举办“颐安杯”电视主持人大赛时, 节目收视率才达到3.57%, 其最高收视率为6.7%左右, 这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

学者宫京成、苗福生针对宁夏电视受众的调查显示, “宁夏受众在对众多电视频道的选择中, 更为偏重选择央视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卫视频道”, “96.4%的人经常收看央视一套, 66.2%的人收看央视影视频道, 收看宁夏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占60.2%, 53%的人收看银川电视台频道”。“对于宁夏本土电视台各频道播出的节目, 观众主要观看新闻类节目, 如宁夏电视台的《宁夏新闻联播》、银川电视台的《银川新闻》等。但大多数观众对宁夏本土电视节目品牌认知度较差。调查显示, 大多数受众在瞬间只能想起如《宁夏新闻联播》等固定的综合性新闻节目。对其他节目则往往叫不上名字。尽管宁夏电视台《小燕子》、访谈类节目《卢佳相约》等有一定品牌认知度”, 但总体而言, 能被当地受众记住并叫出名字的节目少之又少。调查显示, “观众普遍认为宁夏电视媒体的节目画面色彩饱和度不足 (87.9%) 、动感较差 (79.5%) 、包装质量的现代感不足 (60.2%) ”。

部分电视广告播出不规范, 受整顿后面临经营难题。2007年, 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广告行业的调控下, 宁夏广电总台频道广告先后两次遭到停播整顿。宁夏电视业收入95%以上靠广告, 整顿后优质广告资源离宁夏广电总台越来越远, 这让广电总台步履维艰, 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2009年, 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广告收入超过75亿元, 而宁夏卫视只有1.6亿元, 尽管总台电视广告经营中心的人员对这个数字略感欣慰, 但总体上是处在亏损或微利经营的边缘。

宁夏电视台自办节目较少, 又各自分散, 题材相差较大, 难以形成合力。靠引进电视剧吸引受众, 有限的经济实力又拼不过其他卫视。以2005年为例, 安徽电视台年收入7.38亿元, 湖南卫视年收入7.04亿元, 而宁夏、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5个电视台一年的收入总和只有约4.46亿元, 还比不上中部地区一个大台的收入。在节目形态上, 尽管不断谋求创新, 打破了单一的节目形态, 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有所凸显, 但在语言风格和形象包装上缺乏地域文化特点。加上地处经济落后的西北、经济总量较低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宁夏电视业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

宁夏卫视变脸后的利弊透视

2010年2月, 宁夏电视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达成协议, 将宁夏卫视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并机直播, 宁夏卫视只保留《宁夏新闻》、《印象宁夏》、《全国新闻联播》等两个半小时的节目。2010年10月18日宁夏卫视改版, 在《早间新闻》中扩大了本地新闻的比例, 增加了午间、晚间时段两档本地新闻节目, 《宁夏新闻》改为22分钟 (原为30分钟) , 全部播出本地新闻。在整点新闻节目《最新闻》中增加宁夏资讯内容。宁夏新闻节目和自制专题节目在全天播出总量中的比例提高到11%。

宁夏电视台与上海第一财经合办宁夏卫视, 这是宁夏电视台实行制播分离的尝试, 第一财经也借此实现了借壳上星。这是电视媒体跨区域深度合作的体现, 也是继青海卫视与湖南卫视合作后, 跨省电视台的再度合作。电视媒体跨区域合作, 突破了地缘限制,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是传媒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加强媒介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但是, 要看到宁夏电视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相比, 处于弱势媒体地位, 在媒介资源、内容产品、市场经营和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中, 双方是不对等的。上海第一财经属于合作中实力强势的一方, 在对资源的利用、盘活方面, 更具主动性, 这也将造成两者在资源共享上的不对等。从2010年改版后的播出情况看,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档新闻节目有宁夏新闻之外, 宁夏卫视已变脸为专业的财经频道。如何在这短短的新闻时间内, 达到宣传宁夏和为西部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 如何提升宁夏形象, 这是宁夏电视台面临的关键课题。

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 地理人文独特, 民族文化丰富多元, 西域文化气息浓厚, 在电视内容生产和运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潜力。如果上海广播电视台既能结合第一财经的成功特点, 又能兼顾宁夏的文化资源特点, 真正做到认真了解宁夏地域的内涵, 寻找适合西部文化与全国市场相适应的切入点和平衡点, 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差异化特色, 就能彰显出宁夏电视台的独特品牌魅力, 就能在双方的长期效益上实现持久发展。 (该课题是北方民族大学校级科研立项课题, 项目编号:2009Y005)

参考文献

[1].宫京成、苗福生:《当前宁夏电视观众的收视特征与传媒对策》, 《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宁夏枸杞产业的发展问题探究 第10篇

(一) 枸杞产业的种植现状

近年来, 种植枸杞的面积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和品种专业化的趋势明显加强, 一种新型的宁夏枸杞农业联户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农户采取合作互利的经营方式, 农户之间进行统一浇灌, 连片连户打药防虫, 在采摘季时, 各户之间相互合作采摘, 按每日采摘量核算工资。同时, 许多枸杞加工企业, 通过基地化种植枸杞, 重点经营枸杞的深层次加工, 拓展企业品牌产品增值空间, 打开市场销路, 实现“种、加、销”一体化的示范性产业, 使枸杞产业成为宁夏种植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近几年, 宁夏自治区政府把宁夏农业发展的战略主导产业定位为枸杞产业, 并出台扶持政策, 在资金上进行不同层次的支持, 这让枸杞产业的发展, 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枸杞的种植面积也以5万至6万亩的速度, 每年平稳又快速地发展。我国现有枸杞种植面积150万亩, 宁夏的种植面积达到85.7万亩, 占全国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全国的枸杞行业直接产生70亿元的价值, 而宁夏产枸杞干果总量约13万吨, 直接产值超过50亿元, 这让宁夏成为枸杞种植区内, 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榜首。

(二) 枸杞加工业的现状

宁夏枸杞现有的生产加工销售商圈, 具体分为中卫、银川两大市场, 在这两个市场中, 存在大中小的枸杞加工企业大概550多家, 这些企业主要引导了枸杞的生产平台和销售市场, 间接形成了800多家零售商企业, 促使这两大商圈的枸杞产业各具特色的发展。

1. 中卫枸杞市场

枸杞的源头是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中宁在栽种枸杞的几百年中, 根据自身优势, 因地制宜, 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宁枸杞产品。尤其是近几十年, 中卫市以中宁县枸杞为入手点, 在扩大枸杞的种植面积, 大幅度提高枸杞的每亩生产量和总生产量, 优化种植优等品枸杞, 增值枸杞生产的总价值, 逐渐让中宁枸杞得到长期发展, 成为中卫市的主导产业和致富性产业, 同时中卫枸杞的产业化发展已具有雏形, 这为拉动中卫市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摆脱贫困、发家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卫枸杞市场现如今已发展成为枸杞的集散地, 该地区主要是以枸杞的干鲜果原料贸易为主, 同时发展干鲜果的初加工销售, 年销售量可达到13万吨左右。与此同时, 中卫是宁夏红的故乡。宁夏红公司以枸杞为原料, 酿造枸杞果酒、枸杞白兰地、枸杞酒 (露酒型) 等产品, 受到海内外的关注。长期以来, 宁夏红公司自主研发枸杞酒, 通过产学研相结合, 形成了枸杞酒的标准, 尤其是其公司的低温发酵技术、榨汁技术、冷灌装技术、枸杞氮气保鲜技术, 企业独自拥有其自主知识产权, 还是国内外的首个创新发明, 还曾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宁夏红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枸杞系列产品开发研究基地, 通过系列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 全面利用枸杞的所有价值, 进行更深层次的枸杞深加工, 研发出枸杞系列的功能性产品, 比如:“枸杞保健饮料”、“枸杞油胶囊”、“枸杞油”、“枸杞系列果酒”等。这些枸杞产品在国内遍布各个省市, 在国际拓展广阔的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市场, 目前已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银川枸杞市场

在银川的枸杞市场中, 侧重面是零售和深加工。科技人员通过因地制宜, 实时分析, 采用建立相同的枸杞种植园, 进行优等枸杞品种培育、种植, 实行统一的耕作、修剪、施肥、灌溉、打药、防虫等, 最后采摘烘焙, 进行加工销售的新型生产方式, 区别了传统自种自采、单独分散的生产方式。对此, 银川枸杞市场, 推行出一系列规范化 (GAP) 种植技术措施:合理选择栽培区域、择优选高质量品种、对栽培环境详细评价、实行苗木无性繁育、分类型规划建园、整形修剪苗木、土壤无农药培肥、滴灌节水、适度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合作采收鲜果、晾晒热风烘干、针对质量分级包装、加强质量检测、管理种植档案等。这一整套的种植技术改变, 让银川枸杞市场的深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 如“杞农”、“百瑞源”、“沃福百瑞”等, 也使各个企业树立品牌形象, 产生固原品牌、惠农品牌等区域性枸杞产业标志,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三) 枸杞产品的流通现状

近年, 宁夏枸杞产业正在稳步发展, 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可伴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扩张, 电子商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让网络购物风靡全球, 足不出门的购物成为一种新颖时尚的生活方式。2013年淘宝的“双十一”仅一天就达到350.19亿元交易额, 这充分地说明, 网络购物在销售过程中, 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据统计, 2013年, 中国网络购物达1.85万亿元的成交额, 同比增长42%;这些数据明确的体现出: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将进入成熟期, 预计在未来一两年, 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量将达到4万亿, 网络购物市场的增速将趋于平稳。所以说网络购物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销售大平台, 而枸杞的购买, 在2010年之前, 没有出现专门的网购平台。目前, 有500家枸杞生产公司是在宁夏注册登记的, 其中接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占90%以上, 在这些企业中, 建立自己的品牌网页和门户网站的企业有80%以上, 这些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 建立自己的网络购物平台, 为宁夏枸杞产业的电子购物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为新的契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高成本投入生产枸杞, 效益低

枸杞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 依靠投资才能拉动增长, 之所以这么评价它, 最突出的原因在于, 枸杞产业需要高投入, 才能得到高的产出。宁夏区内现存4个万亩枸杞园区、30个千亩园区、百余个500亩以上的联片种植区, 还有几百个分散种植的枸杞农户, 在一般的情况下, 每亩枸杞需要投资千元, 才能获得收入。按照宁夏现有85.7万亩的规模种植面积, 枸杞产业每年大约需要流动资金10亿元, 这巨额的资金, 只是包含枸杞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并没有真正加入开发研究的费用。面对这项耗资巨大的投资, 如果仅靠国家和政府的补贴, 及自身的投入, 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这严重制约着枸杞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扩张。

枸杞产业的生产量正在逐年增加, 可杞农 (种枸杞的农民) 的收入却没有大幅度的增长, 由于过高的投入成本, 支出种植枸杞日常花销, 支付采摘劳动的报酬, 落实到茨农手里的钱, 往往低于最初的投资。再加上一些枸杞加工企业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规模较小, 原产地的分布较分散, 所经营的品牌杂乱, 这更导致企业的高投资并不能收到高利润的回报。

(二) 枸杞产品深加工能力弱

宁夏加工枸杞产品的企业, 大部分是民营和私营。这类企业的规模不大, 流动资金较少, 一般只经营销售干果, 对枸杞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不强, 开发枸杞系列产品的品种很少, 只有最基本的各种果汁饮料、茶、蜜饯、酒、化妆品等, 这些产品, 大多产品进入市场的形式为初级品, 商品化的程度低, 枸杞加工转化的增值率低。加之, 枸杞加工业的发展比较滞后, 整体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 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差别明显, 这使加工企业必须迫切按照市场规则重新整合, 调整企业市场定位, 增强企业对枸杞深加工的能力和产品转化能力, 实现枸杞加工企业市场营销的组织化和规模化。

(三) 枸杞产业市场份额较低

我国现有的枸杞生产省份有新疆、青海、河北、湖北、内蒙古等, 宁夏枸杞虽然在全国枸杞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国内各地区的枸杞行业竞争是不可小觑的。宁夏枸杞不再如最初几年, 在枸杞行业中独占鳌头, 它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伴随而来。面临这种状况, 本文认为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收入水平不同, 对枸杞进行差别定价。当生产者看到效益, 生产者会扩大生产, 自主调整生产的产品结构, 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成本来赚取利润。当生产者得不到利润时, 生产者会减少现有生产商品, 转向开发新的农产品。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 枸杞产业的市场份额总是不稳定且较低。与此同时, 枸杞产业在市场营销体系中也存在薄弱环节:缺乏龙头企业领导行业, 使一些杂品牌、外来品牌占领市场;分散销售的流通渠道较长, 让消费者不能及时得到产品;农产品有自身的缺陷, 不能积极调集职能, 有效地进行市场调节功能;农产品的集聚和扩散, 需要有序的运输体系和网络体系相结合。

(四) 枸杞产业劳动力流动性差, 科技服务滞后

当前的宁夏枸杞, 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 存在最突出的矛盾是供求关系, 这不仅包含国内和国外, 还包括各种不同特色的产品相互激烈复杂的竞争关系。要逐步解决供求之间的关系, 从产业内部分析是切入点, 宁夏全区的枸杞产业, 劳动力资源的流动性约束是很严重的。据统计, 宁夏枸杞产业的劳动力达到200万人左右, 而采摘枸杞的劳动力就需要110万人, 其余从事枸杞生产、加工、销售大约80万人, 而枸杞是按季节采摘的, 只有到每年的成熟期, 才会需要110万人的采摘, 而成熟期六月到十月时, 劳动力往往匮乏, 杞农根本雇佣不到劳动力, 这让枸杞的生产成本无形加重。

宁夏枸杞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建议

(一) 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发展政策

1. 自治区政府加强基地设施建设质量, 推进枸杞产业化

自治区政府在选择建立枸杞基地时, 需要实现科学、合理的布局。种植枸杞的战略布局原则应该是:不侵占耕地为种植地, 集中种植枸杞, 有利于连片管理枸杞, 根据枸杞的生物特性, 再结合宁夏自身的土地资源情况, 最终实现生态保护和开发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2. 通过立法, 改善枸杞产品的市场环境

自治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政策, 涉及到枸杞的种植、采摘、加工、生产、深加工等方面, 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宁夏枸杞品牌, 打击假冒、伪造、添加有毒物质等现象, 严惩违规生产经营的行为, 为营造健康的枸杞产品市场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为保障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 区政府应该调动有关部门的监督权力, 完善技术监督、销售监督、宣传监督、市场监督的各个体系, 搭建一个有利于枸杞产业良好发展的平台。

3. 以龙头企业引领组建宁夏枸杞产业航母

宁夏枸杞产品的品牌, 现在面临着杂乱的局面, 所以自治区应该加强品牌和商标的保护管理工作, 通过加强企业之间的品牌整合力度, 提高品牌的认知度, 以龙头企业的优势品牌为中心, 融入资本, 扩大龙头企业的营销规模, 使市场运作, 来推进龙头企业的战略重组。这样的重组, 可以分为多种形式, 形成若干个年销售额超亿元, 甚至超5亿元、10亿元的“联合舰队”, 使用统一的品牌、商标、标准化体系、营销手段, 从而用知名度提高枸杞产业的综合效益。同时, 重组的各种形式, 也有利于企业研发新的产品, 升级企业产品结构, 有利于企业扩大自身规模, 也有利于企业创办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4. 建立健全枸杞市场信息系统、营销安全保障、市场反馈体系

从收集信息、分类处理信息、到发布最新枸杞产品信息, 到建立一个完善的枸杞产品市场信息系统, 是为指导枸杞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作保障, 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运输灵活的枸杞产品市场营销信息体系, 也是以培育多样化的信息主体, 构筑多层次的枸杞产品市场信息载体和专业的信息中介服务组织为目标, 来适应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市场营销的实际需求。若考虑枸杞产业的营销安全, 可从垂直角度的自治区、地级市、县、乡四级部门进行组织和管理, 在结合平面角度的枸杞产品市场准入原则、检验质量的标准、检测成分的管理、市场营销的信息、市场环境的管理、执法监督的实施, 形成上下协调, 部门左右之间权责细分, 结构合理的安全保障体系, 来促进枸杞产品市场营销规范有序发展。同时, 市场安全反馈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跟踪监督枸杞产品营销的全过程, 将监督情况及时反馈给专门机构, 使相关部门得到妥善解决。

5. 搞好枸杞产品营销网络的合理布局

针对当前宁夏枸杞产品市场营销网络缺乏统一、系统布局的问题, 应重点搞好市场营销网络的层次布局, 从当前来看, 要坚持以国内营销网络布局为主, 以区内、国际布局为辅的总体发展思路。要特别注重在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 采取多种方式建销售网点, 设专柜或打入超市, 要注意发挥联合经销和委托代理制的重要作用, 设专门机构协调全区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对于国外市场开拓, 除与国际标准对接外, 采取合作、合资等形式更容易进入, 先进入后发展是一个可以采取的策略。

(二) 组建协会, 充分发挥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是会员自愿参加的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非盈利性、自律性行业组织, 是独立的经济社团法人。它是企业合法利益的代表, 也是政府的助手。但它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 它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加入WTO后, 行业协会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枸杞协会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方面。

1.提供技术和生产服务

一是信息引导, 协会通过全面系统的信息搜集整理, 提供关于枸杞的市场行情, 减少盲目性, 增加预见性, 把杞农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二是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 通过示范效应扩大枸杞种植、加工规模。三是开展枸杞种植技术培训, 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推荐给会员。

2.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进而加强市场的竞争力

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 将会员组织起来, 共闯市场。通过筹集发展资金, 建立统一标准, 协调行动, 产前抓定单, 产中抓销售, 产后抓服务。统一销售, 统一开拓外地市场, 统一组织促销活动。这样能明显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知名度, 增加市场竞争力。

3.加强行业自律, 维护竞争秩序

在执行政府法令规范的前提下, 通过行业协会会员的自我协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机制, 拟订这个行业发展战略, 制定行业标准, 信誉规范, 调解纠纷, 代表行业对价格进行指导监督, 监督约束会员和企业遵纪守法, 维护各方利益, 维护行业竞争秩序。

4.作为分散的会员整体利益的代表, 维护自身权益

例如与枸杞加工销售企业进行协商谈判, 沟通各方意见, 协调各方利益, 维护自身权益, 从而使生产与加工运销各个环节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减少摩擦, 进而推动枸杞生产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 加强企业营销力度

1.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是搞好枸杞产品市场营销的前提。一方面要切实建立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观念, 营销的主要目标是追求消费者的满意;另一方面, 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把握消费者的心理与欲望, 引导消费者树立现代消费的观念, 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注重市场调研与细分, 实施目标市场营销

由于该区大多数枸杞产品品质和服务要求不能够满足现有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必须针对顾客消费需求改进和开发新产品, 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种市场开拓应建立在技术开发基础上。同时, 枸杞加工企业应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在世界大市场里, 做好国际市场的调研, 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 确定不同的目标市场, 促进产品出口营销, 解决国内产品相对过剩问题。

3.运用营销组合策略

宁夏自治区发展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互动发展

一、宁夏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值逐步增加,特色产业格局初步显现。近年来,宁夏农村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85.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30.0亿元。宁夏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由1990年的2655(千克/公顷)增加到2013年的4658(千克/公顷),说明农业效率逐步上升。特别是特色农业、清真产业等发展的路径越来越宽,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如中宁枸杞、灵武长枣、清真牛羊肉、西吉马铃薯、中卫硒砂瓜等。农民也依托特色产业、现代化农业进程,可支配收入也从2005年的2509元增加到2012年的6931元,提高了近三倍。

(二)农业逐步走向机械化、规模化。宁夏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增加,农业效率逐步上升,而最明显提升效率的方法为某些地方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宁夏绝大部分种植业家庭农场实现了耕、种、收、脱、运、储、销的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80%。

二、宁夏金融深化状况分析

(一)金融机构数量、资产总额有所增多。宁夏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银行业运行平稳,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金融市场融资功能显著提升。2007年,宁夏银行业金融机构1076个,总资产1544亿元,到2013年,金融机构增加到1201个,资产总额达5764亿元。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也从367增加到405个,资产总额从283亿元增加到1296亿元,即机构数量相对城镇银行增幅较小,资产总额增幅也较小。

(二)金融扶贫多措并举,特色鲜明。截止2013年末,宁夏贫困人口达100人,其中南部山区7县的贫困人数占全区贫困人口总人数的70%以上。自2012年以来,宁夏启动中南部山区贫困人口扶贫工程,如贫困村“千村信贷”发放贷款2.0亿元,受助农户7163户。

(三)新型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信贷模式多样化。宁夏新型金融机构数量逐年增加,贷款额度也呈上升趋势,截止2011年末,新型金融机构数由2007年的42家,增长到557家;贷款额度也从2007年的10.8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24.2亿元。同时,宁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推出了适合宁夏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模式,如全国首创的 “资金+农户+市场” 掌政模式、“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全民创业者”的三点一线贷款直通车模式等。

三、宁夏农村金融与经济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农村金融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程度分析。宁夏提出了“金融富区”的长远战略,那么宁夏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影响,影响有多大。本研究选取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表示农村经济的增长情况,选取金融资金聚集率、金融资金转化率、金融资金应用效率作为金融指标,建立计量模型。

一般而言,GDP直接反应农村经济的增长,而人均GDP比总GDP更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真实情况。由于数据统计限制,所以本研究依据学术界的普遍方法,用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表示农村经济的增长情况(Y)。同时,本研究将农业存款与宁夏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作为反映宁夏农村金融资金集聚效率的指标(X1);宁夏农业贷款额与宁夏农业存款额的比率来描述宁夏农村金融资金转化率(X2);宁夏农林牧副产值增量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来表示金融资金应用效率(X3)。

运用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指标数据,运用STATA软件进行模型估计,在分析拟合优度、T检验和F检验的基础上,得方程:y=-0.818+0.167x1-0.011x2+0.557x3+u

从模型可以看出,表示农村金融的三个指标对农村经济发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投资投向效率对经济的影响最显著,即投资投向效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村经济将增加0.557个单位的产出。说明宁夏农村金融在需要资金量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就是要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职能效率,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二)金融业与农村经济的互动关系分析。金融业与国民经济的众多产业部门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投入与产出联系,金融业发展需要直接消耗其他产业产品,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文章运用宁夏投入产出表①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来分析两者关系。直接消耗系数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产品(或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产品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完全消耗系数指第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

计算数据结果表明,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自身的价值量最大,其次是食品制造业、化学工业等,而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008,在42部门中排名第七;完全消耗系数与直接消耗系数呈现相似的特征,对金融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为0.027,在42部门中排名第十一。说明农业与自身、食品制造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等联系较紧密,对这些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反过来,这些产业对农业部门的拉动作用也较明显。

从金融业来看,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价值量较大的是工业、现代服务业等,而对农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完全消耗系数为0.029,都相对较小。说明金融业与工业、现代服务业的联系紧密,对这些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很小。这也说明,现阶段宁夏金融业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较小,不足以拉动农业的发展。

四、总结

宁夏农村金融与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动关系,但是从消耗系数来看宁夏农村金融与经济并没有起到预期的良性互动作用,即存在“门槛效应”。那么,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找到有效发展路径。

宁夏农村经济不断增长,对资金的需求较迫切,需求面广,如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道路建设、村镇医院建设改造,甚至是龙头企业和城镇建设等,所以需要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特别是提供便利、快捷、贴近“三农”的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农村金融咨询、涉农理财业务、农业保险业务、贷款担保业务等,加大力度整合资源,使资金得到有效供给、有效利用,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收入。

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基石,只有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能形成一定的剩余资本,才能有金融机构的产生、发展和持续作用的平台,以便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所以,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能源、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等,从不同角度的农业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金融机构扩大投资区域、指明投资方向,以便金融能够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建波,杨国颂.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0 (4)

宁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探索 第12篇

自2005年自治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和在银川举行的循环经济与中国西部大开发会议召开之后,宁夏农业就已经开始走循环经济道路,但是在实践中,仍旧存在以下几点因素制约农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1 农业循环经济意识淡薄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大众,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虽然说国家一再强调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但是仍旧有部分地方政府在狭隘的经济利益面前,或多或少的存在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的行为;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当前普遍存在一种观点:清洁生产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由社会所得,无助于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从大众的角度来看,很多人认为环境保护以政府为主体,是政府的主要责任,再加上自身收入水平较低因此普遍缺少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从整体来说,宁夏当前农业循环经济意识是较为淡薄的。

1.2 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薄弱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农园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回收再利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等技术支持,只有这些技术实现了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够得到有效发展。

1.3 农业循环经济体制不完善

理论上来说,循环经济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主要是从源头进行控制,以此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然后通过相关技术对已排放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会在无害化处理,如此方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农业废弃物消灭在系统内部,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但是宁夏当前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仍旧侧重于后期治理,忽视了前期防治的重要性,这是农业循环经济体制不完善造成了,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而农业循环经济体制对此也没有强制性规定,从而使得循环经济发展事倍功半。

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其涉及到众多的研究理论和技术,因此笔者在可持续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科技先导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对策:

2.1 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在于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宁夏地区大致可以分为半阴湿石质区、干旱黄土丘陵区、干旱半荒漠区等地质类型,对此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半阴湿石质区一般来说森林草原资源较为丰富,因此适合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模式,在发展农业时要严格控制好农业用地的比例,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体系。

2.2 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充分利用宁夏的资源优势和农业优势,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是实现宁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是着眼于农民最熟悉、最直接、最易行的小规模加工致富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以此来促使那些不适合产业化经营的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干果加工、野菜加工、草产品加工等;其次是发展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秸秆养畜等农村新兴产业,整合农村物流配送、产品贮藏等业务,实现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最后是发展科学教育,帮助农民选择最合适的路径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2.3 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

对此,种植业要建立起种“养加一体化模式”。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质的使用量来积极的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这是改善当前宁夏耕地土壤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畜牧业则要重视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应用,通过畜牧业消耗农业产生中产生的一些废弃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杨文.宁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06).

[2]李媛,谢应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宁夏农业循环经济相对效率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45-47.

上一篇:船舶建造周期下一篇:科技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