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方案范文

2024-08-02

组成方案范文(精选11篇)

组成方案 第1篇

关键词:二义性,路径识别,分散,交通流量,缓解,交通压力

1 系统构成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解决方案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二义性路径的准确识别,可提供车辆路径信息,为高速公路精确收费提供支持。此方案在保持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运行总体框架、收费方式、车道操作流程、收费结算模式基本不变的基础上,重点对出口车道收费数据的结构、产生和处理方式进行改造建设。系统在现有联网收费系统操作平台上,利用RFID技术,采用RFID电子标签与非接触式IC卡相结合的技术方案,为高速公路收费提供车辆准确可靠的路径信息,便于高速公路收费的准确拆分。高速公路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方便构建,运行可靠,主要由复合了RFID技术的通行卡、能读取RFID和普通IC卡的复合读写设备及能与复合通行卡通信的路侧标识系统三部分核心设备和系统组成。

(1)以复合通行卡代替目前的非接触式IC卡,作为全省高速公路的通行卡。复合通行卡内复合了RFID有源电子标签及MIFARE I逻辑加密卡两个模块,RFID有源电子标签模块用于记录行驶路径标识信息,MIFARE I逻辑加密卡用于记录入、出口收费操作数据;

(2)采用复合读写器代替目前全省高速公路正在使用的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复合读写器同时具备非接触式IC卡读写能力及RFID读写能力;

(3)路侧识别系统主要由标识控制器、标识天线以及标识站监控系统组成,设置在路网关键节点,对过往车辆的复合通行卡发射射频信号,使车辆接收到路径标识信息,并通过路侧标识站监控系统监视路侧标识站的工作状态。

车辆在进入路网时领取复合通行卡,在经过路侧标识站有效范围时,路侧标识系统可将路径标识信息以射频方式写入复合通行卡中;在车辆离开路网时,通过复合读写器读取卡内的车辆入口和路径标识信息,确定行驶路径,实现路径识别,完成收费和拆分结算。

路径识别的基本流程路径识别系统的核心目标是解决通行费按实际行驶路径拆分的问题,整个流程分为以下4个阶段:

(1)复合通行卡唤醒:复合卡内置电子标签平时处于休眠状态,MTC入口车道写入口信息的同时,将内置的电子标签设置成待机状态,并由司机携带上路。

(2)路径信息的写入:车辆行驶至具有路侧标识站有效区域时,路侧标识站会激活复合通行卡内的电子标签成为工作状态,标签接收并记录标识信息,然后自动回到待机状态。

(3)路径信息的读取:MTC出口从复合通行卡里读出标识站信息,记录到出口流水。

(4)路径识别和准确拆分:省中心拆分通行费时,根据出口流水中的路径标识信息,识别车辆实际行驶的路径,将通行费准确拆分给途径的各个业主。

2 系统总体框架

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主要由省中心系统、路段中心(分中心)系统、收费站系统、车道系统、路侧标识系统(含监控系统)组成。核心设备为复合通行卡(OBU)、复合读写设备(ODU)和路侧标识设备(RSU)。系统功能如下所述:

2.1 省中心系统功能

省中心根据含标识站信息的出口流水信息进行路网车辆通行费按实际行驶路径拆分、结算,将车辆通行费资金划拨至每个业主的收益帐户中;对设备以及数据进行管理,包括RSU、ODU程序更新、设备监控与管理、OBU数据的处理等。

2.2 入口车道系统功能

入口车道系统采用复合通行卡代替目前的IC卡,作为高速公路的通行卡;采用复合读写器代替目前的IC卡读写器,作为高速公路通行卡读写器。对驶入路网的车辆发放复合通行卡,并将入口发卡数据实时上传至省中心,入口车道的其它功能维持不变。

2.3 出口车道系统功能

出口车道系统利用复合读写器,读取驶出路网的车辆携带的复合通行卡,获取车辆的入口信息和标识信息,计算并收取通行费,将标识信息汇总到收费数据出口流水信息中,实时上传至省中心。出口车道系统的其它功能维持不变。

2.4 路侧标识系统功能

路侧标识系统根据需要设置在路网关键节点,由天线系统对经过车辆携带的复合通行卡(OBU)进行标识,并将路径标识信息准确地写入复合通行卡内(OBU)。

系统应用流程

二义性路径识别应用流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1)在路网入口

对复合通行卡的内容进行检查,清除残留信息,同时向OBU写入车辆入口信息,并将OBU设置为路上模式(待机状态);

(2)在路径标识处

RSU实时向OBU中写入车辆所经过的路径的编码信息;

(3)在路网出口处

ODU读出OBU中的车辆入口信息,完成正常的MTC收费操作;读取携卡车辆本次通行采集到的全部路径信息,进行校验,将校验正常的路径信息记入出口记录,上传省中心。和车辆行驶路径信息,从而实现精确的收费和拆分。

(4)在省中心

根据含标识站信息的出口流水信息进行路网车辆通行费按实际行驶路径拆分、结算,将车辆通行费资金划拨至每个业主的收益帐户中。

(5)在路侧标识站监控中心

路侧标识站监控中心对路侧标识站进行监控,可监视其工作情况、远程打开/关闭射频输出、远程设置通信天线路径信息、远程查询工作状态/参数。

3 复合通行卡

复合通行卡(OBU)是采集、记录车辆进出路网、实际行驶路径等信息的载体。复合通行卡内复合了RFID(433MHz)有源电子标签和MIFAREⅠ逻辑加密卡两个功能模块,RFID有源电子标签模块用于记录行驶路径标识信息,MIFAREⅠ逻辑加密卡用于记录入、出口收费操作数据。

复合通行卡采用自动上电与休眠(断电)的电源管理机制与智能唤醒方式作为复合通行卡工作机制,以保证路径信息写入通行卡的工作要求和使用寿命的要求。

在二义性路径标识系统中,复合通行卡的主要应用流程如下所示:

(1)复合通行卡在进入收费站入口前,处于断电状态。

(2)在路网入口,复合通行卡接收到复合读写器发射的高频信号自动上电,随即转入工作状态,完成与复合读写器的数据交互,之后由复合读写器通过入口设置,使之进入场强检测与定时唤醒相结合的低功耗状态;

(3)在路网上,车辆进入路侧标识站的射频信号有效覆盖区域时,复合通行卡被唤醒后,即进入接收路径标识信息的工作状态,接收并记录路径信息;

(4)复合通行卡远离路侧标识站,则重新进入场强检测与定时唤醒相结合的低功耗状态;

(5)在路网出口,复合通行卡接收到高频信号后被唤醒,复合通行卡从之前的低功耗状态转入工作状态,完成与复合读写器的数据交互;

(6)复合读写器通过出口设置,复合通行卡检测到高频信号消失5s后自动断电。

4 路侧标识系统

路侧标识站根据需要设置在路网关键节点,通常采用节点标识站法来设置路网的标识站:即在任意相邻两个节点之间设置一个标识站。标识站选址原则具体如下:

(1)标识站设置在每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公路主线上:两个标识站的路侧单元的直线距离大于1公里;

(2)距枢纽3km以上,收费站2.5km以上,此为必要条件;

(3)尽量位于直线段区域,切周边空旷,无较高大建筑物、机场、高压线或无线基站,距隧道1.5km以上;

(4)在满足正常标识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可变情报板或外场摄像机,以利用情报板安装支架或监视摄像机,可以便于就近取电及安装维护。

由于路侧标识站一般距离收费站较远,为了保证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需要对路侧标识站进行监控和远程操作。外场监控设施包括状态监视、远程控制、路侧标识站安全监视三方面。路侧标识站安全监视主要通过在外场监视节点附近设置遥控摄像机实现,路侧标识站附近的摄像机视频及反向控制数据传输到附近的路段中心(分中心),再通过路段中心(分中心)与省中心的骨干网上传到省中心。

视频传输方式:

(1)各相关高速公路路段视频图像、数据的传输方式,均与其原系统的传输方式一致,视频传输到路段中心(分中心)后,并入原系统中,进行相应的存储和显示;

(2)省中心可通过硬件或软件方式调用各路段中心(分中心)视频图像,实现对需要的路侧标识站视频进行调用和切换显示的功能,从而实现对路侧标识站的监控。各路段中心(分中心)也可以通过视频对设置于本路段的路侧标识站进行监视。

而对路侧标识站的状态监视及远程参数设置具有三种方式:

方式一:通过有线传输方式(先传至分中心再上传至省中心);

方式二:通过无线传输方式(GPRS/CDMA 1X);

方式三:通过将状态信息写入复合通行卡的方式。

本项目采用有线传输方式,同时以无线传输及复合通行卡携带信息为辅,提供系统监控的冗余,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5 结束语

路径二义性问题已成为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在全国各省普遍存在,并随着联网收费的发展而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是个不可避免的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从技术角度分析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利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平台,实现多义性路径识别,完成精确收费和拆分结算,本方案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徐之青,彭利人,李志高.高速公路路径识别技术的分析与选择[J].交通信息产业,2007(5)

企业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第2篇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和时间、培训场所与设备以及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一般可以有以下几个组成要素:

第一,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的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在培训需求分析中我们讲到了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明确了解员工未来需要从事某个岗位,若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现有员工的职能和预期职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消除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培训目标。

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的导航灯。有了明确的培训总体目标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对于培训指导者来说,就确定了施教计划,积极为实现目的而教学;对于受训者来说,明了学习目的之所在,才能少走弯路,朝着既定的目标而不懈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的受训者具体情况而决定的。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职员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它最终是由受训者的“职能”与预期的“职务”之间的差异决定的。

第三,谁来主导培训

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资源来决定。

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各有优缺点,但比较之下,还是首推内部培训资源,只是在组织业务确实繁忙,分不开人手时,或确实内部资源缺乏适当人选时,才可以选择外部培训资源,但尽管如此,也要把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结合使用才最佳。

第四,确定受训者

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组织规章制度、文化以及组织的业务和员工。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的职务或预期的职务出现了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而无论采用那种培训方式,都是以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确定了不同受训者。在具体培训的培训需求分析后,根据需要会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根据需求分析也确定了哪些员工缺乏哪些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与缺乏的知识及技能相吻合即为本次受训者。

第五,培训时间

培训日期的选择,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培训,这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组织的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即使新员工年进入组织时已拥有了优异的工作技能。他们必须了解组织运作中的一些差别,很少有员工刚进入组织就掌握了组织需要的一切技能,而晋升到新岗位或轮换到新岗位,从事新的工作,则产生新的要求,尽管员工在原有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对于新岗位准备得却不一定充分,为了适应新岗位,则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

此外,由于多种原因,需要对老员工进行不断培训。如引进新设备,要求对老员工培训技术;购进新软件要求员工学会安装和使用。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组织都在不断调制自己的经营策略,每次调整后,都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制作字符组成的图片 第3篇

首先在浏览器中访问www.black-text.com,点击网页右上角的“Start Conuerter”按钮。然后后点击左侧的“Load”按钮,在弹出的窗口选择一张图片作为字符图案框架。上传完成以后,在“Type your text”输入框里面设置需要使用的字符串信息,网站支持所有常见的中英文与特殊字符串符号。除了设置显示的字符串信息,还需要设置一些字体属性。比如分别在“Size”、“Font type”、“minimum”以及“Paper size”选项中,设置字体的大小、类型、间距以及页面的大小(如图1)。

接下来在“Colors”选项中设置自己所需要的背景颜色。设置完成以后点击“Processing”,选择“Quality”选项并点击“Create”按钮,生成字符图片(如图2)。如果用户需要加快图片的处理速度,选择“Processing”选项中的“Fast”项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字符间隔的大小直接影响图片效果,如果用户对生成的效果图不满意,可以点击“Processing”中的“Reset”按钮重新调整字符间距。最后,点击“Save”按钮将其保存到本地硬盘即可。

组成方案 第4篇

本项目由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组成。这两期工程的特点是:一期工程的负荷等级高, 是供电部门的一级负荷用户, 但其总的用电容量较低, 小于一路市电的供电容量;而二期工程的负荷等级一般, 是供电部门的二级负荷用户, 但其总的用电容量较高, 大于一路市电的供电容量。

由于一期工程的负荷等级高, 因此供电部门将其定为调度户, 采用备用电源自投方式。但如何能更好地保证一期工程供电的可靠, 避免电源投切时的过负荷?经反复比较和论证, 最后确定了如下投切方案。

2 系统结线简图

系统简图 (见图1) 中各符号、各数字代表如下:

●表示断路器闭合;表示断路器断开;×表示联络失败。虚线及箭头表示供电方向。

主用电源进线 (简称“主进”) 断路器 (201、202)

备用电源进线 (简称“备进”) 断路器 (203、204)

备用电源出线断路器 (215、225)

联络 (简称“母联”) 断路器 (245)

3 统一要求

3.1 备自投操作方式时的基本原则

主接线中共有两个站, 即:一期和二期, 其中一期站的供电优先级要高于二期站, 因此, 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优先保证一期站的供电。

由于存在过负荷情况, 因此, 无论是在“自投”还是“手投”时, 均不允许一条进线同时带三段及以上母线运行, 为了避免自投关系过于复杂, 将二期站的母联 (245) 取消备自投, 仅工作在手投方式。

备自投具备两级功能:

1) 当主用电源失电时投备进 (203、204) , 作为第一级备自投 (一期、二期均适用) ;

2) 当备进自投不满足动作条件或者自投失败时, 投母联 (245) , 作为第二级备自投 (仅适用于一期) 。

当发生任何两路电源失电、备自投完成后, 应发信号去闭锁所有备自投。当再出现一路电源失电时 (即三路电源失电的情况) , 均采用手投操作。

3.2 高、低压系统电源切换顺序

一期:末端双电源互投已经实施, 由业主根据实际需要处理。先10k V自投, -→再低压母联联络。

二期:优先末端ATS自投自复、瞬动, -→再10k V系统自投, -→再低压母联自投或手投。

3.3 负荷情况

当竖向 (一、二期间) 联络时, 联络后的总计算负荷不会大于10 000k V·A, 不用卸载负荷;但当发生2路电源失电, 均竖向联络, 而有1个未自投成功时, 由于末端ATS的自投, 可能会出现少量过载, 此时应尽快切除部分非保障负荷。

当横向 (一、二期各自) 联络时, 联络后的总计算负荷:一期不大于10 000k V·A, 不用卸载负荷;而二期大于10000k V·A, 需卸载部分负荷。

4 备自投及投切联锁说明

4.1 正常工作时

每路 (四路) 电源分别供电, 即:主进201、202合, 备进203、204断, 备用电源出线215、225合, 母联245断。

除二期母联 (245) 仅工作在手投方式外, 其余备进及母联正常时应工作在备自投方式下, 特殊情况时可临时工作在手投方式下。

4.2 当一路电源失电时

基本投切原则:先由另一用户对应的电源供电。但如果该电源不能联络或联络失败, 再改由本用户的另一路电源供电。

1) 当1#电源失电时:先由3#电源供电, 但如果该电源不能联络或联络失败, 再改由2#电源供电。

(1) 当1#电源因维护需断电时, 先合一期备进 (203) , -→再断一期主进 (201) ---手动合环操作方式。

(2) 当1#电源因故障失电时

(1) 本段 (一期I母) 主进 (201) 无压、母线无压、备进 (203) 有压:先断主进 (201) , 同时闭锁相应自投装置中可能导致两电源并联运行的自投方式, -→然后再合一期备进 (203) ---第一级备自投方式。

但在上述自投方式时:

如果一期备进 (203) 自投失败时:则先判断一期II母有压, -→再联跳开一期的215、225, -→再合一期母联 (245) , 改由2#电源供电---第二级备自投方式。

如果一期备进 (203) 自投成功后又发生该备进失电:先断该备进 (203) , -→同时联跳开一期的215、225, -→再合一期母联 (245) , 改由2#电源供电---第二级备自投方式。

如果一期备进 (203) 自投成功后又发生故障保护动作:闭锁本段所有的自投方式。

(2) 本段 (一期I母) 主进 (201) 无压、母线无压、备进 (203) 也无压, 此时再判断一期II母有压:先断主进 (201) , 同时闭锁相应自投装置中可能导致两电源并联运行的自投方式、联跳开一期的215、225, -→再合一期母联 (245) , 改由2#电源供电---直接进入第二级备自投方式。

(3) 本段 (一期I母) 主进 (201) 故障保护动作、母线无压:闭锁本段所有的自投方式。

(3) 当1#电源恢复供电时, 先合一期主进 (201) , -→再断一期备进 (203) 或一期母联 (245) ---手动合环操作方式, -→再检查本期工程断路器的状态, 将操作过的开关恢复到正常供电方式时的状态, -→恢复到正常备自投方式。

2) 当3#电源失电时

投切方式与上述4.2条1) 相似。

4.3 当一路电源失电后又出现另一路电源失电时

1) 当1#电源失电后, 已由3#电源的备进电源供电下, 又发生3#电源失电时

应该是二期进行母联 (245) 手投、一期进行母联 (245) 自投。

(1) 当3#电源又失电时

对二期工程:

(1) 本段 (二期I母) 主进 (201) 无压、母线无压:先断主进 (201) , -→然后发报警信号, 改由手投二期母联 (245) , 此时二期工程低压侧需先卸载部分非保障负荷。

(2) 本段 (二期I母) 主进 (201) 故障保护动作、母线无压:闭锁本段的自投方式, -→然后发报警信号。

对一期工程:

应自投其母联 (245) :先断备进 (一期203) , -→同时联跳开一期的215、225, -→再合一期母联 (245) , 改由2#电源供电---第二级备自投方式。

(2) 当有一路电源恢复供电时, 先合该电源的主进 (201) , →再断母联 (245) , ——手动合环操作方式, -→再恢复该期工程的备进回路到正常供电方式时的状态。

2) 当3#电源失电后, 已由1#电源的备进电源供电下, 又发生1#电源失电时

投切方式与上述4.3条1) 相似。

3) 当1#电源失电后, 已由3#电源的备进电源供电下, 又发生4#电源失电时

应先由一期的2#电源自投 (自投过程同前述) ;但如果自投不成功, 则二期高、低压系统联络开关均不再投切, 仅靠末端ATS自投。此时为了保证重要负荷的供电, 二期低压侧需由人工尽快卸载非保障负荷。

4) 当3#电源失电后, 已由1#电源的备进电源供电下, 又发生2#电源失电时

应先由二期的4#电源自投 (自投过程同前述) ;但如果自投不成功, 则改由一期的1#电源自投。

(1) 当2#电源又失电且4#电源自投又不成功时:先断一期主进 (202) , 同时联跳开一期的215、225, -→然后再合该母联 (一期的245) , 改由1#电源供电---第二级备自投方式。

一期母联 (245) 合闸后, 将所有备自投装置总闭锁。

同时二期改由手投母联 (二期的245) :投切过程同前述。

(2) 当有一路电源恢复供电时, 先合该电源的主进 (201) , -→再断母联 (245) , ---手动合环操作方式, -→再恢复该期工程的备进回路到正常供电方式时的状态。

5) 当一路电源失电后, 又发生另一路电源失电, 且该两路电源位于同一期工程时

应由另一期工程的对应电源自投, 如果自投不成功, 发报警信号, 由值班人员处理。

4.4 当4路10k V电源发生n-3时

此种情况不再考虑, 手动卸载变压器。

5 结语

对于一个由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组成的供电系统, 需兼顾各期的负荷等级, 合理规划电源投切顺利, 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电源, 减少造价投资。

参考文献

[1]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S].

组成方案 第5篇

作者:综合2008-03-11 22:45:47

关键词: 机构改革 两会 两会2008 2008两会 政府机构改革 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大部制改革方案 机构改革方案 两会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国务院 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务院机构改革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1日下午3时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本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具体内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一览表

新部委 合并或包含的原部委 新增下级机构 说明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发改委(部制不变)国家能源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交通运输部 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 国家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公务员局

环境保护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设部

卫生部 卫生部、药监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

在本次会议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作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他指出,国务院将组建交通运输部,以加快形成综合运输体系。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华建敏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后几年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为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发挥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组建交通运输部。将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整合划入该部。交通运输部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公路、水路、民航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等。

同时,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为加强邮政与交通运输统筹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考虑到我国铁路建设和管理的特殊性,保留铁道部。同时,要继续推进改革。

华建敏指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了4个。改革突出了三个重点:

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按照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总的看,改革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出发,着力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既迈出了重要的改革步伐,又保持了国务院机构相对稳定和改革的连续性,并为今后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建敏强调,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一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不论是新组建和调整较大的部门,还是机构未作调整的部门,都必须进一步转变职能。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

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二要力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抓紧制定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能,明确相应的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对等;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避免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着力解决权责脱节、推诿扯皮等问题;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三要精简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该撤销的坚决撤销,任务交给职能部门承担。今后要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设置,涉及跨部门的事项,由主办部门牵头协调;确需设立的,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

四要抓紧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根据各层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合理调整和设置机构,除中央有原则要求上下对口外,地方政府可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设时间限制;调整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五要适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要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要整合资源,强化公益属性,加强政府监管。同时,配套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财政政策。

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5次政府机构改革,五次改革,不断深化,都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1982年。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

第二次:1988年。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

第四次: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第五次:2003年。这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

交通部职能沿革

交通部是国务院对全国水路、公路交通实行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归口进行行业管理的职能部门。最初成立于1949年10月,当时主要负责公路、港口建设和运输。1970年7月,交通部、铁道部和邮电部的邮政部分合并组建为交通部。1975年1月,交通部与铁道部分开,邮电业务归还邮电部,成立了独立的交通部。

民航总局职能沿革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成立于1949年11月,后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局。

1993年4月19日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年12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定为正部级机构。

邮政局职能沿革

1949年11月成立邮电部,下设邮政、电信两大总局,分别经营全国邮政、电信业务。1970年1月撤消邮电部,实行邮电分营,同时成立邮政总局,由交通部领导。1973年5月,中央决定恢复邮电部,邮政、电信再次合并。1998年3月根据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消邮电部、电子部,组建信息产业部。同时成立国家邮政局,由信息产业部管理。

组成方案 第6篇

1 3G基站电源系统的运行原理及构成

1.1 交流系统

基站交流供电系统通常配备交流配电屏, 由交流配电屏控制开关电源的交流输入, 同时还能控制铁塔的航空障碍灯、空调、照明、墙壁插座等。交流配电屏包含市电/油机倒换开关。当市电中断时, 先由蓄电池供电一段时间, 值守人员发现问题后可以启动油机发电机供电。按照机房规范, 3G通信基站采用TT供电方式, 其输出电源为三相五线制交流电。通信基站通常采用一路二类或以上的市电电源。考虑3G业务的大量耗电需求, 郊区基站交流电源一般为15k W;而市区、城郊及县城基站交流市电引入容量为20k W。采用阻燃型电缆可提高机房防火的要求。机房的低压引入电缆采用≥5x25mm2ZR-BVV电力电缆, 插座采用面积为3x2.5mm2ZR-BVV铜芯电力电缆。交流配电屏至开关电源采用铜芯电力电缆面积为4x16mm2RVVZ-1k V, 而空调采用5x16mm2ZR-BVV铜芯电力电缆。

1.2 直流供电系统

蓄电池组和开关电源在通常的情况下都是以并联的方式进行工作的, 主要是负责无线设备、监控设备等的电力供应, 为了能够对蓄电池的放电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一个能够提供低压保护的电源来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行, 市电在停电的状态下, 蓄电池应该向负荷供电, 在电池处于放电的状态下, 电池就会与整个信号机进行有效的脱离。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传输设备和监控设备的正常供电, 从而能够确保传输设备和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当电池放电电压达到一定的值时, 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改善, 这样就能够很好的防止电池因为过度的放电而无法正常的使用, 电池组有可能脱离整个系统。在市电恢复正常的供应之后, 开关电源能够自动开启充电模式, 在通常的情况下, 如果只是一个基站, 应该设置两组以上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将其以并联的方式进行对接并予以适用。在蓄电池后备时间的确定上, 要综合考虑基站的重要性、机房的具体条件等等因素, 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电池使用的合理性。

1.3 防雷接地系统

基站机房的接地系统采用的是等电位连接。其最常用的为星形等电位连接方案。设置在室内一块接地铜排, 通过这个铜排上引接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接地线。按照机房规范, 交流配电屏机架内防雷器至开关电源的电力电缆长度应≥5m, 而室内接地排的接地线长度非常短, 无形加大了机房内设备的布局和布放线缆的难度。近来通信运营商对机房进行整改, 使得交流配电屏拆分为交流配电箱和防雷箱两个设备, 并挂墙安装。为提高防雷电的效果, 防雷箱靠近室内接地排安装, 接地线≤1m。室内接地排至开关电源工作接地排采用面积为70mm2铜芯电力电缆。室内接地排至用电设备外壳, 走线架均采用面积为35mm2铜芯的电力电缆。

2 电源故障原因分析

2.1 二次雷击效应 (即感应雷) 是当前危害基站电源设备的主要原因

在长期的维护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 绝大多数基站设备在雷暴季节的损坏都是在基站避雷天线、避雷器件和接地装置完好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说明对基站的危害并不是直击雷。实际上当移动基站铁塔的接闪器通过引下线将雷击引入大地的一瞬间, 由于入地雷电流强度大 (可达几百KA) , 放电时间短 (通常为几十μs的强脉冲) , 因此会在引下线周围产生瞬时强大磁场。在强磁场作用下, 处于磁场之中的导体上将产生幅度可达几千V或更大的感应电动势。如果基站设施, 尤其对外部的链接线路没有很好的屏蔽措施, 就极易在上面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 如此高电压势必造成通信设备的损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二次雷击效应。目前, 通信基站装的防雷设备的底限值基本上都选择在3KV以上, 而对于3KV以下, 尤其是0.5-1.5KV区段的电源设备的安全防护, 在基站设备上基本没有设置。

2.2 电网的异常电压波动所引起的基站电源设备瞬间过荷

通信基站通常都会建设在相对比较偏僻的地方, 这部分基站的电力基本上都是使用农村的电力网络实现的, 在我国很多的农村电网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例如:电线老化、电压稳定性差等, 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供电电压经常会出现非正常波动现象, 这也是很多电源设备被损坏的直接原因, 特别是在夏季用电量很大, 同时也相对比较集中的时期, 有关部门为了能够更好的对这一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经常会采取提高供电电压的方式来使得供电能力能够满足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所以这种现象也就使得电压呈现出持续走高的现象, 当电压大幅下降时, 电压的不稳定性就会导致很多电源设备都会损坏, 整个系统无法正常的运行。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以外, 基站在电源设备防雷措施的应用上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也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加强, 在经过雷击之后, 电源设备势必要经过相关人员的维修才能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和使用, 但是在多次的维修之后, 设备的各项性能一定会受到一些影响, 基站的内部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一定的防护, 电源设备也会非常容易损坏。

2.3 采用中央执行控制电路

中央执行控制电路是防护系统的核心, 它主要是能够起到接受电源设备异常情况的警报信号, 并且能够通过执行电路将基站的高电压电路切断, 将高电压转换成48V的低电压进行供电, 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对电源设备起到保护的作用。

结束语

基站电源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的专业领域有很多, 同时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也有很多, 通信电源是电信网络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对通信网的正常运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通过相关人员的努力, 通信网络的运行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在很多相关的维护工作上都出现了很大的转机, 所以也更好的推动了通信技术的发展, 促进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胡波, 宋志国.通信网中通信电源系统的维护与管理[J].中国新通信, 2012 (23) .

[2]王春鹏, 拜俊鹏.浅析通信电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信息通信, .2012 (1) .

[3]吴明.浅析通信基站电源设备安全运行防护原理与解决办法[J].信息通信技术, 2009 (6) .

组成方案 第7篇

3G通信基站电源设备随天气及环境大批损坏,是影响通信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均投入了大量资金对电源设备进行维护。然而,由于并未认识到内在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往往采取被动性的事后维修外,至今仍无有效的防范措施。随着3G业务的快速发展,各省的通信基站数量又出现了一轮快速增长,每年用于季节性毁损通信基站设备的维修费用不断攀升。大部分通信基站(指移动、固话和数据两大类通信基站)建设在远离城镇的高山、阔野等易遭受雷击的空旷地带,这些地区的基站设备,尤其是电源设备在雷雨季节往往因为雷击,而造成大量损坏,严重影响了基站设备的正常运作。同时,由于为基站供电的大多为为供电质量较差的农村电网,电压异常波动和断相等情况会时常发生,这就使得基站设备被持续损坏,成为严重影响基站设备正常运行的又一主要因素[3]。

本文首先介绍了3G通信基站电源系统的原理及组成,然后针对其特点,提出了应通信基站安全运行防雷的解决方案。实践证明,方案简单可行,对通信网中通信电源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起到较好作用[4],符合通信电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5]。

1 3G基站电源系统的运行原理及构成

3G通信基站电源系统通常由接地系统、交流、直流供电系统组成。图1为典型3G通信基站电源系统构造示意图。交流供电系统通常由低压变压器、油机发电机和交流配电屏组成,而直流供电系统主要由蓄电池和开关电源构成。基站交、直流供电系统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便提高通信质量,确保通信设备与人身的安全。基站供电系统的接地主要涵盖了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保护接地、机架屏蔽接地。

1.1 交流系统

基站交流供电系统通常搭配交流配电屏,均从交流配电屏相图1控制开关电源的交流输入、铁塔的航空障碍灯空调、照明、墙壁插座等。交流配电屏包含市电/油机倒换开关。当市电中断时,先由蓄电池供电一段时间,值守人员发现问题后可以启动油机发电机供电。

按照机房规范,3G通信基站采用TT供电方式,其输出电源为二相五线制交流电。通信基站通常采用一路二类或以上的市电电源。考虑3G业务的大量耗电需求,郊区基站交流电源一般为15 k W;而市区、城郊及县城基站交流市电引入容量为20 k W。采用阻燃型电缆可提高机房防火的要求。机房的低压引入电缆采用≥5x25mm2 ZR-BVV电力电缆,插座采用面积为3 x 2.5 mm2ZR-BVV铜芯电力电缆。交流配电屏至开关电源采用铜芯电力电缆面积为4x 16 mm2 RVVZ-1k V,而空调采用5 x 16 mm2ZR-BVV铜芯电力电缆。

1.2 直流供电系统

蓄电池组与流器并联工作,主要供电给基站微波及光传输设备、无线设备、监控设备。为了防止蓄电池过度放电,需采用具有二次低压保护功能的开关电源。市电停电时,蓄电池向负荷供电;电池放电时,将脱离出基站收发信机,以保证传输和监控设备的用电;当电池放电电压达到二次下电电压时,为,以防电池组因深度放电而损毁,电池组脱离出供电系统。交流市电恢复供电后,开关电源的监控模块自动启动整流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一般情况下,单个基站至少设置2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并联使用。根据每个基站的重要性、市电可靠性、运维能力、机房条件等因素,确定详细蓄电池后备时间。

1.3 防雷接地系统

基站机房的接地系统采用的是等电位连接。如图2所示,为最常用的星形等电位连接方案。设置在室内一块接地铜排,通过这个铜排上引接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接地线。按照机房规范,交流配电屏机架内防雷器至开关电源的电力电缆长度应≥5m,而室内接地排的接地线长度非常短,无形加大了机房内设备的布局和布放线缆的难度。近来通信运营商对机房进行整改,使得交流配电屏拆分为交流配电箱和防雷箱两个设备,并挂墙安装。如图3所示,为提高防雷电的效果,防雷箱靠近室内接地排安装,接地线≥1m。室内接地排至开关电源工作接地排采用面积为70 mm2铜芯电力电缆。室内接地排至用电设备外壳,走线架均采用面积为35 mm2铜芯的电力电缆。而至开关电源保护接地排采用35 mm2 RVVZ-1k V铜芯电力电缆。

基站设备受到雷击损坏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适当的雷电过电压保护措施或机房等电位连接不当。根据《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6](以下简称“邮标”)规定,接地电阻的最小值应大于10Ω。由此可知,当大地电阻率较大时,接地电阻不作限制。然而,作为补偿措施,我们应适当提高电源系统B级过电压保护以及设备端口的保护水平。

2 电源故障原因分析

2.1 二次雷击效应(即感应雷)是当前危害基站电源设备的主要原因

在长期的维护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基站设备在雷暴季节的损坏都是在基站避雷天线、避雷器件和接地装置完好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说明对基站的危害并不是直击雷。实际上当移动基站铁塔的接闪器通过引下线将雷击引入大地的一瞬间,由于人地雷电流强度大(可达几百KA),放电时间短(通常为几十μs的强脉冲),因此会在引下线周围产生瞬时强大磁场。在强磁场作用下,处于磁场之中的导体上将产生幅度可达几千V或更大的的感应电动势。如果基站设施,尤其对外部的链接线路没有很好的屏蔽措施,就极易在上面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如此高电压势必造成通信设备的损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二次雷击效应。目前,通信基站安装的防雷设备的底限值基本上都选择在3KV以上,而对于3KV以下,尤其是0.5-1.5KV区段的电源设备的安全防护,在基站设备上基本没有设置。而恰恰就是在这一段,电压防护出现空缺,这是当前对基站设备的主要危害。

2.2 电网的异常电压波动所引起基站电源设备瞬间过荷

通信基站大部分建立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这部分基站的电力供应基本上都是采用农村电网。农村电网普遍存在着线路老化、线损大、电压不稳定、管理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尤其是电压经常发生异常波动的情况,更是造成基站电源设备烧坏的直接原因。例如在夏季用电高峰期,供电部门为弥补线路老化和线损大等问题,往往采用提高供电周率和电压的方式加大供电能力,这引起了供电电压持续的增高。然而在用电量突然下降时,会造成供电电压大幅度骤升,从而引起电源设备尤其是电源模块的大批毁坏。

除上述因素外,基站的一次电源设备的防雷击措施不完善,多次电源设备维修所导致的电源设备性能下降,通信基站内部防护功能不足同样导致基站电源设备损毁。

2.3 3G电源系统防雷方案研究

2.4 交流系统的防雷

通常,为防护交流动力电缆,均应埋地安装变压器的高压侧电缆和低压侧电缆。根据工程设计规范,使用专用变压器时,高压电力电缆的埋设长度应大于200m;而采用低压电缆时,其埋地长度应大于15m。此外,低压埋地电缆应采用穿钢管埋地或有金属铠装层的电力电缆引人机房。由于埋地安装电缆投资及施工难度比较大,一般的基站应沿架空线架设避雷线,同时在变压器高压侧加装高压防雷设备。

2.5 采用中央执行控制电路

中央执行控制电路是整个防护装置的电路控制中心。它的功能是接收由电压超限自动检测、欠压、断相自动检测电路输人的告警信号,并通过执行控制电路将基站供电的380V动力电源线路切断,自动转换成基站的48V直流供电,以达到保护基站电源设备的目的。

2.6 基站地网与站内设备的地线连接

较低的接地电阻搭配良好的地网设,可以使得提高基站的防雷性能,然而这远远保护不足。基站地网应按照“邮标”进行地网设计,接地电阻也应满足小于10Ω的标准。防雷接地系统的性能通常决定于站内设备间的地线连接状况。

基站的总备机架与总汇流排远距离连接时,根据“邮标”规定“可采用星形等电位连接,多级汇流排。

为提高防雷效果,采用“邮标”规定的等电位地线连接方案,基站地网和站内设备的地线连接,发挥各级防雷器的效果。

3 结束语

基站电源系统为移动通信基站及传输设备的配套支撑系统之一,涉及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监控、计算机应用等多种专业学科知识。其中通信电源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通信网的安全影响明显。日常通过通信人员的不懈努力,基本维持了整个通信网的运行,但运行情况还不理想。踏实做好移动基站电源监控与维护的工作,加大保证通信设备获得持续、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通信设备提供正常运行。随着技术提升机制度健全,通信电源在安全生产方而的重要作用也将会受到高度的重视,通信电源行业一定能适应我国现代通信发展的需求,更上一个台阶。

文章首先介绍了3G通信基站电源系统的原理及组成,然后针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雷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大量基站电源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实践证明,方案简单可行,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陶纯新.通信基站电源系统的组成及其雷电防护措施[J].通信电源技术.2008,(25):66-68.

[2]叶家炬.3G移动基站电源防雷解决方案[J].通信电源,2009,(10):60-61.

[3]吴明.浅析通信基站电源设备安全运行防护原理与解决办法[J].信息通信技术,2009,(06):67-70.

[4]胡波.通信网中通信电源系统的维护与管理[J].中国新通信.2012.(23):87.

[5]王春,拜俊鹏.浅析通信电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信息通信.2012.(1):238-239.

组成方案 第8篇

至2010年底, 我国沥青混凝土的路面约为48.89万公里, 比上年末增加了4.78万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天然集料的大量需求, 使得优质的天然集料已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而且, 优质的天然集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开采及生产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坏。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逐步贯彻, 势必将逐渐减少天然石料的开采, 保护现有环境。以钢渣代替天然石料作为沥青混凝土用集料, 是解决天然石料短缺的有效途径。目前在钢渣在道路工程无害化利用成套技术研究领域中, 钢渣稳定碎石沥青混合料是一项重要的攻关项目。

另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日益提高, 对交通量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 这对高速公路本身亦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我国现有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基本上均以半刚性材料为基层。这是由于我国道路沥青资源的匮乏, 基于“强基薄面”思想, 大面积采用了半刚性基层结构。但是,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交通荷载的不断增长, 半刚性基层路面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半刚性基层结构的缺点之一是其温敏特性较高, 容易形成温缩裂缝, 进而使沥青面层出现严重的反射裂缝。而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Asphalt Treated Base、ATB) 通常认为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较高的抗弯拉强度和较好的耐疲劳性能。美国沥青协会在路面设计规范中加上了沥青稳定基层, 认为沥青稳定基层能有效的解决车辙、疲劳开裂等早期损害, 让各层路面之间的受力能够更为协调。哈尔滨大学对沥青稳定基层的结构和力学特性做了深入研究。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与其他单位合作, 在数条高速公路上铺筑了沥青稳定碎石的试验段。

作为一种新型道路柔性基层材料, 钢渣稳定碎石沥青混合料拥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但目前对其性能研究还比较匮乏。针对柔性基层的材料的性能特点, 本文将重点研究不同组成设计方案的钢渣稳定碎石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 对其进一步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本次试验采用的钢渣为武钢冶金渣分公司出产的转炉钢渣, 在自然条件下陈化半年后作为集料使用。石灰岩为内蒙古产石灰岩, 在道路工程得到广泛使用。

沥青为湖北国通道诚生产的A级70#重交通石油沥青, 针入度为71 (0.1mm) , 软化点为47℃, 延度大于100cm。另外, 本实验所用矿粉是内蒙古产石灰岩矿粉, 其表观相对密度为2.689, 粒度分布结果符合我国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的相关要求。

2.2. 组成设计

钢渣稳定碎石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采取钢渣与石灰石共同。通过调整各组成比例, 最终得到如下的三种组成设计方案, 实验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5%:

(1) 全部集料使用钢渣, 记为混合料1#。

(2) (0-5mm) 钢渣细集料使用石灰岩代替, 其余使用钢渣, 记为混合料2#。

(3) 最小的两档 (0-5、5-10mm) 钢渣细集料使用石灰岩代替, 其余使用钢渣, 记为混合料3#。另外再包括对比组, 即全部集料使用石灰岩, 记为混合料4#。混合料的合成级配图见图1:

依据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2-2000) 中的T0175-1993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在0℃下测试混合料的弯曲破坏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为UTM-25万能试验机。

3 实验结果

3.1 基本原理

由试验得出的试件破坏时的最大荷载PB (N) 与跨中挠度d (mm) 可计算出破坏时的抗弯拉强度RB (MPa) 、弯拉应变εB (MPa) 和劲度模量SB (mm) 。计算方法如下所示。其中, b是跨中断面试件的宽度 (mm) , h是跨中断面试件的高度 (mm) , L是试件的跨径 (mm) , 在本试验中为200mm。

一般认为, 沥青混合料的弯曲应变能越大, 其低温抗裂性越好。弯曲应变能综合考虑了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与弯拉应变, 只要知道抗弯拉强度与弯拉应变的关系曲线, 便能够计算出沥青混合料的弯曲应变能。计算方法公式 (4) 所示, 其中, d W/dV指的是应变能密度函数;σij, εij指的是应力, 应变的分量;ε指的是应力的峰值所对应的应变。

3.2 结果与分析

弯拉应变反映了混合料的变形能力, 弯拉应变越大, 形变能力越好[36-37]。应变能综合考虑了弯拉应力和混合料自身变形的影响, 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混合料在受外力变形的情况下, 不被破坏的能力。试验结果见图2至图5。

单就应变能来看, 1#混合料高于4#混合料, 即使用钢渣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优于石灰岩所成型的沥青混合料。而且, 从1#混合料到3#混合料的应变能也是呈下降趋势, 也就是说,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随着钢渣细集料的减少而下降。以上的分析结果与弯拉劲度模量对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是一致的。整体而言, 使用钢渣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更好, 其弯拉应变能力更强。

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半刚性基层温敏感性高的问题, 对钢渣稳定碎石沥青混合料这种新型的柔性基层材料的低温抗裂性能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 钢渣稳定碎石沥青混合料相对石灰石混合料, 拥有更好的低温抗裂性能。大面积使用这种路基材料, 可以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提高路基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2009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S].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0.

[2]霍凯成, 郝东强.不同半刚性基层参数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5 (6) .

[3]武建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 2005.

[4]Jayawickrama P.W.and R.L.Lytton.1987.Methodology for Predicting Asphalt Concrete Overlay Life Against Reflective Cracking.Proceedings[C].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Asphalt Pavements, 1987 (1) .

[5]Lytton R L.Use of Geotextiles for Re-inforcement and Strain Relief in Asphalt Concrete[J].Geotextile&Geomembranes, 1989.

[6]Monismith C L.and N F Coetzee.Re-flection Cracking:Analysis, Laboratory Studies and Design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sphalt Paving Technology, 1980.

煤矿系统组成 第9篇

采煤工作十分复杂, 其构成系统也相应较多。一般煤矿系统有:采煤系统、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等。

a) 采煤系统。采煤巷道掘进一般是超前迂回采工作面工作进行, 它们之间在时间上的配合及在空间上的相互位置, 称为采煤巷道布置系统, 即采煤系统;b) 运煤系统。运煤系统实际上是把煤炭从采场内运出, 并通过一些关联巷道、井硐最后运到地面的提升运输路线和手段;c) 通风系统。包括通风方法、通风方式和通风网络。 (a) 矿井通风方法指矿井主风机的工作方法, 包括抽出式、压入式和混合式三种; (b) 矿井通风方式指矿井进风井和回风井布置方式, 有中央式、对角式和混合式三种; (c) 通风网络是对通风系统的抽象描述, 包括串联风网、并联风网、角联风网;d) 运料排矸系统。采煤工作面回收的材料、设备和掘进工作面运出的矸石由井下运至地面, 这就形成运料矸石运输系统;e) 排水系统。为保证井下安全生产, 井下自然涌水、工程废水等都要必须排出井外。由排水沟、井底水仓、排水泵、排水管路等形成的系统, 其作用就是储水, 排水、防止发生矿井水灾事故。一般情况下, 水仓容量、水泵排水量等, 只比正常的涌水量略大一些;f) 供电系统。矿井供电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系统, 是采煤、运煤、通风、排水等系统各种机械、设备运转时不可缺少的动力源网络系统。为确保矿井生产的安全, 一般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 一条供电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切换到另一条线路供电, 对供电要求严格的矿井, 可以采取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方式。

矿井的生产系统既各自独立运行又相互关联, 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必须协调各生产系统, 使其都保持正常运作。

隔离断路器的组成 第10篇

【摘要】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力建设的土地征用面积逐步减少。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方针,保证电力基础建设稳步进行,一种新型的断路器产品—隔离断路器便顺应趋势的开发出来。本文以110kV电压等级隔离断路器为例,介绍了隔离断路器的定义、部件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隔离;断路器;DCB;绝缘;闭锁

1、概述

过去,由于受机加工水平的限制,结构复杂的断路器在投运后需要大量维修,一般的维护周期为1~2年,而隔离开关的维护周期能达到4~5年。因此,在变电站设计时,断路器两端需要设置隔离开关,以防止在维修时不影响邻近线路。这样的设计,直接导致了材料使用量的增加,土地使用面积的增加。

随着科技的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加工水平大幅提高,断路器的制造水平也随之提升,断路器的维护周期大幅加长,原本设置在断路器两端的检修用隔离开关的作用变得不重要了。只要在检修时,断路器的断口能够对下游设备进行有效的隔离、保护,隔离开关就可以在设计时被取消。这样,能够兼顾着起到隔离作用的断路器—隔离断路器便应运而生。

2、定义

根据《GB/T 27747-2011 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交流隔离断路器》标准给出的定义,隔离断路器是触头处于分闸位置时,满足隔离开关要求的断路器。隔离断路器(Disconnecting circuit-breaker),可简写为DCB。【1】

3、部件的组成

为最大程度的实现电力设备的集成,结合电子科技的成果,目前国内开发的隔离断路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隔離断路器本体、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接地开关、接地闭锁装置、断路器闭锁装置。

隔离断路器本体(简称CB):具备隔离开关能力的断路器。因为目前开发的断路器,其绝缘性能均按照隔离断口(见表1栏4、栏7)要求进行,所以断路器早已满足标准要求。(见图1序号1)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3】(简称ECT):安装于主电流通道,产品采用低功率互感器传感测量电流,采用空芯线圈传感保护电流。电子式互感器的空芯线圈及远端模块可根据工程需求进行双重化冗余配置,保证了互感器的可靠性。(见图1序号2)

接地开关(简称ES):负责线路检修时设备接地的开关,侧挂于断路器框架外。(见图1序号3)

接地闭锁装置(简称ESBS):断路器合闸时,避免控制线路误动作,造成接地开关合闸的一种机械闭锁装置,安装于断路器传动轴处。

断路器闭锁装置(简称CBBS):接地开关合闸时,避免断路器误动作合闸的一种机械闭锁装置,安装于断路器机构处。

4、工作原理

隔离断路器在动作过程中仅有一套运动触头,当DCB处于开启的位置时,传统隔离开关的功能通过DCB灭弧室触头来实现,在隔离断路器灭弧室内,没有多余的触头和部件用于隔离开关的功能。

隔离断路器,是一个敞开式开关的组合电器,具备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的功能。同时,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DCB还附带保护功能的闭锁装置。

当DCB正常运行/操作时,CB可操作,ESBS闭锁作用,ES保持分闸工位,CBBS闭锁解除,ECT正常测量电流;

当DCB需要检修时:CBBS闭锁作用,CB保持分闸工位,ESBS闭锁解除,ES可操作,ECT停止工作。

5、特点

(1)断口绝缘性能优异,可满足隔离断口的要求;

(2)采用符合套管,安全性更高;

(3)集成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利用光纤传送信号,抗干扰能力强,适应了新一代智能化变电站技术发展的要求;

(4)简化接线方式,降低电力设备使用量,节省空间和占地面积;

(5)集成式结构,整体运输,易于安装调试。

6、存在的不足

虽然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经受了相关标准的考核试验,但是由于其远端模块安装于高压侧,受到断路器操作振动的影响是必然存在的,在日后维护检修很不方便,这点不足也是制约隔离断路器发展的瓶颈。

7、结语

隔离断路器的开发应用,是未来集成式开关设备的发展趋势。结合前期开发过程的经验,融合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必然会开发出更多集成式电力设备,更好的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GB/T 27747-2011.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交流隔离断路器.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GB/T 11022-2011.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Forcepoint公司组成 第11篇

2016年1月15日, Websen se推出了全新的公司名称Forcepoint, 并同时推出了多款新产品。经过成功整合Websense, Raytheon网络安全产品和最近收购的Stonesoft下一代防火墙 (NGFW) 业务, 使得Forcepoint为企业和机构带来全新的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挑战和监管需求。Forcepoint的创建旨在保障各机构安全拥抱云技术、移动技术、物联网 (IoT) 以及其他的新技术变革, 从而向前推进自己的业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组成方案】相关文章:

组成材料05-12

组成原理06-17

水的组成08-31

物质组成教案05-29

相框组成范文05-20

设计原则和组成06-26

三个组成部分08-18

微机组成与维护09-13

科技论文的组成05-25

4的组成教案06-04

上一篇:通信电路下一篇:农村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