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手术的体位护理

2024-07-13

腰椎手术的体位护理(精选10篇)

腰椎手术的体位护理 第1篇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65例, 其中男性67例, 女性98例。年龄最大79岁, 最小23岁, 平均年龄51岁。手术时间最长6h, 最短3h, 平均4.5h。

2体位安置方法

2.1 用物准备

头圈1个, 大海绵枕2个, 中海绵枕1个, 小海绵枕2个, 长条海绵枕1个, 棉垫2个。

2.2 体位安置

患者气管插管麻醉平稳、中心静脉输液通路连接、留置导尿完成后即开始安置体位。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由手术推车上的平卧位转为手术床上的俯卧位。手术床与手术推车两端对齐平行摆放, 棉被折叠成20cm宽的长条垫于手术床与推车之间使之连成一个平面。麻醉医生站在床头, 负责患者的头颈部, 保护气管插管的稳定。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分别站在手术床侧及推车侧, 扶持患者的颈胸部、腰骶部及双下肢, 维持脊柱水平位。搬动时先将患者双上肢紧贴于身体两侧, 靠近推车侧的手术医生及巡回护士用滚动法将患者翻转180°, 使其俯卧于手术床侧的手术医生的手臂上, 并迅速辙走手术推车, 共同托起手术患者, 使其高于手术床面呈悬空状态, 再缓缓将患者轻柔地置于已放置好海绵枕的手术床上。患者胸部及髂部各放置一个大海绵枕, 胸部应尽量靠上放, 使胸腹部悬空以保持呼吸通畅。两肩部各垫一小海绵枕, 两膝部垫一长海绵枕, 两小腿胫前置一中海绵枕。使大腿与背部呈20°, 双小腿上翘, 与大腿呈30°~35°, 双小腿悬空避免脚趾受压, 约束带固定下肢。头转向一侧, 卧于头圈上。两臂自然弯曲置于头两侧搁手架上, 肘关节下各垫一棉垫加以保护, 约束带固定。并注意避免手部皮肤与手术床的金属部位接触。搬动患者时要始终保持头与颈、胸椎在同一水平上旋转, 并注意步调一致, 注意躯体的同轴翻转, 避免扭曲而加重脊髓的医源性损伤。

3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1 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患者, 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 尤其要注意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仔细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情况, 有无皮肤压疮、破溃、炎症等。了解患者四肢关节活动度, 特别是肩关节和肘关节, 有无肢体功能不良等情况。

3.2 保持呼吸通畅

当患者处于俯卧位时, 由于地心引力和机械干涉可引起呼吸功能改变。当术者前臂倚靠患者的身体及患者自身体重压迫胸腹壁时可引起胸廓和膈肌运动受限, 造成通气不足、潮气量下降和二氧化碳蓄积。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首先, 摆放体位垫时, 胸部的海绵垫要尽量靠上, 以保持胸腹部呼吸运动不受限制, 同时还可避免因压迫下腔静脉至回流不畅而引起低血压[2]。术中30~60min观察患者体位的变化情况, 有无因手术操作造成体位移动而影响呼吸。其次密切观察术者及助手有无无意识地将肢体靠压在患者躯体的行为, 及时提醒。再次, 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值,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适当处理及调整。

3.3 维持循环功能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首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外周静脉及中心静脉。外周静脉的选择要注意穿刺点在体位摆放后的最佳位置, 无扭曲、无压迫, 便于观察及术中给药。中心静脉选择锁骨上穿刺点, 既便于术中快速输血输液, 又可监测中心静脉压以指导术中补液。术中要注意观察静脉通道的通畅。

3.4 保护器官

女性患者乳房因乳腺血运丰富, 腺体有一定弹性, 受挤压易引起损伤。摆放时将两侧乳房护送至体位垫中空处并展平胸下中单, 避免其受压。男性阴茎和阴囊血运丰富, 皮肤薄、娇嫩, 摆放体位时, 使其不与海绵枕接触, 避免阴茎受压, 发生水肿。一些患者在全麻后会出现眼睑闭合不全, 长时间的角膜暴露会造成角膜干燥, 增加角膜受损机会。而俯卧位时眼部受压可导致缺血, 严重时可造成失明[3]。在摆放体位前将胶布中间部分对折, 两端粘住患者上下眼睑。安置头圈时注意将患者眼部置于头中空部位, 避免眼部直接接触头圈而使眼球直接受压。术中30~60min调整头部位置检查眼部受压情况。

3.5 避免神经损伤

俯卧位不当可致眶上神经、尺神经、足背神经损伤。尺神经易受压损伤的部位是肘管。因此, 摆放体位时, 两上肢自然屈曲置于头两侧搁手架上时, 用棉垫垫高肘部防止受压。俯卧位时上肢摆放要遵循远端关节要低于近端关节的原则。术中定时检查按摩双上肢。摆放头圈时应使额部受力, 避免眉弓处受力, 造成眶上神经受损。巡回护士术中定时检查患者前额受压情况, 并调整按摩受力点。双足部悬空, 使踝关节自然弯曲下垂, 防止足背过伸引起足背神经拉伤。

3.6 防止压疮

俯卧位时身体主要受力点是两肩峰前侧面、两侧肋骨、髂前上棘、膝等部位。这些部位面积小、承受压力大、脂肪肌肉包裹较少, 易发生压疮。手术1h后常规进行检查受压部位的血液回流情况, 并予以按摩。头部固定在头圈时, 前额和颧骨是头面部主要受力点。对于头部偏向一侧的患者, 应特别注意受压的皮肤, 应每30~60分钟托起头部1次, 调整接触部位缓解局部受压。防止因长时间手术而造成头面部皮肤受损。

4结果

本组165例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护士的细心呵护下, 合理、安全、科学的摆放体位, 严谨、细心、敏锐的术中观察与护理, 正确有效的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同时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 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期, 无并发症的发生。

5讨论

正确的手术体位, 可获得良好的术野显露, 防止神经、肢体等意外损伤的发生, 缩短手术时间。反之, 则可造成手术操作困难, 可能导致重要器官的损伤、大出血或严重后果。因此,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手术体位的摆放, 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舒适需要, 不断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 降低因体位安置不当给患者和手术室护士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杨述华.实用脊柱外科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415-417.

[2]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 (M) .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33-37.

常见手术体位的摆放及其注意事项 第2篇

时间: 地点: 实习生:

手术体位是指术中患者的位式,由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纵3部分组成。正确摆放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结合本人十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安置原则

1、患者安全舒适、骨隆起处衬软垫或防压疮垫;在摩擦较大的部位,衬以棉垫、油纱以减小剪切力。

2、充分显露手术部位,保持手术体位固定。

3、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运动不受限。

4、大血管、神经不能受压,保持静脉血液回流良好,肢体固定时要加衬垫,不可过紧。

5、上肢外展不得超过90度;保护下肢腓总神经,不可受压;俯卧位时小腿垫高,使足尖自然下垂。

6、安置体位,告知麻醉医生做好相应准备;移位时应动作轻缓,用力协调一致。

二、安置方法

1、仰卧位 如水平仰卧位:患者仰卧,头下垫头圈,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中单固定双手;双下肢伸直,膝下放一软垫,约束带固定膝部,松紧度适宜。液体一般建立在下肢。上肢外展不超过90度。器械托盘架的高度调整适度。

2、俯卧位 将四个水袋分别用无菌包布平整包裹,呈菱形摆放于手术床上,配合医生将病人从手术床上翻至手术床俯卧于睡袋上,根据病人体型调整水袋位置使腹部悬空,将患者头转向一侧,头下垫软垫或用俯卧位专用头托、头架,双上肢自然放于头两侧用术臂带固定,或平放、置于身体两侧,中单固定;双膝下垫软枕使双髋双膝关节屈曲20度,双足部垫软枕,使踝关节自然下垂,约束带固定下肢小腿部。上麻醉头架,上臂外侧铺盖敷料,使上肢与金属头架隔开。骶尾部及痔手术时摇低床尾约60度,分开两腿以便充分暴露术野。

3、侧卧位 如泌尿外科侧卧位:将患者向患侧移动,肾对准手术台腰桥并垫腰枕,将患者翻向健侧,身体与床成90度;用约束带固定大腿上1/3处,铺无菌巾后升高腰桥,将四个支架分别固定于两乳之间、两肩胛之间、耻骨联合、腰骶尾部,并用棉垫保护受压皮肤,将手术床设定为肾体位,上侧下肢伸直,下侧下肢屈曲90度,两腿之间放软枕,双手用包布包裹好放于自然适位置,约束带固定于病人大腿处。

4、截石位 铺中单于手术床中央,患者平卧;将建有静脉通路的上肢妥善固定于托手板上;另一上肢用包布包裹好并用中单固定于患者身旁;为患者穿上棉脚套,两腿抬高放置于脚架上,腘窝处垫棉垫保护;取下手术床尾板将臀部移至手术床缘,臀下垫护垫;将手术床调至头低脚高约15度;器械托盘置于右小腿上方。

三、注意事项

1、摆体位前与麻醉师、手术医师一起认真查对手术通知单及病历记载的手术部位,体位固定牢靠舒适,身下铺的中单平整、干燥、柔软。应注意患者身体各系统的适应能力和各部位所能承受的压力,应按人体力学要求,摆放安全有效,既暴露切口,又减少各部位压力。大血管、神经无挤压,骨突处受压部位垫海棉垫。上臂外展不超过90度,以上肢与身体成70°~80°为宜,将病人各部位妥善固定。下肢约束带不过紧。四肢如无必要不可过分牵引,病人体表不可接触金属。

2、摆放截石位时,支腿架外侧要垫软垫,支腿架不宜过高,大腿与躯干纵轴呈90°~100°,腿托应托小腿肌肉丰满部位,与小腿平行,膝关节弯曲90°~100°,双下肢分开约80°~90°;腘窝部衬垫应选择质地柔软的海绵;双上肢尽量不要外展,应妥善固定在身体两侧。

3、垂头仰卧位,手术开始,将手术床设置于头高脚低位,倾斜度为30°;头板下调15°使颈部保持过伸位。手术时局麻病人,应嘱其睑裂闭合。全麻病人,注意眼角膜的保护。术前双眼均匀地涂上一层金霉素眼膏,并用透气的3M透明敷贴固定。

4、摆放小儿体位时,四肢要用纱布绷带固定,松紧适度;特别注意保护小儿的呼吸和循环功能,注意保暖。

四、总结

病人的体位由手术的性质来决定,体位不仅应便于医生的手术操作,还须顾及到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功能,此外,取某一体位时,应保护病人,不使其神经和血管受伤,手术体位的正确摆放,不仅使医生能得到最佳的手术部位暴露,也便于麻醉师观察病人,病人在被充分支持和暴露后也能在手术全过程中保持尽可能舒适安全的体位。

五、讨论

新生儿手术体位摆放的护理探讨 第3篇

【关键词】 新生儿;手术体位;护理探讨

由于新生儿特殊的生理条件,器官及组织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小,对新生儿进行手术时,外界的环境变化较大,加之未知的手术风险,对于新生儿来说,手术的难度较大,为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顺利进行手术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进行手术操作[1]。笔者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6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出生后的资料及手术需要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科学的手术摆放体位,保证了手术过程的顺利完成,无姿势不当、不适及并发症出现,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新生儿系我院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男31例、女29例,出生时间为3h至27d。临床症状上:5例先天性脊髓突出,6例先天性肛门缺失,9例先天性脐膨出,10例先天性膈疝,6例新生儿肠扭转梗阻,3例先天性胆道闭锁,4例先性直肠闭锁,9例先天性幽门狭窄,8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麻醉选择为气管插管全麻,患儿手术进行1-3.5h,均顺利完成,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术后于病房进行康复治疗。

1.2 术前准备 术前均进行常规交流,向家属告知手术情况,说明患儿手术后需要注意的情况。术前准备手术姿势辅助用具:新生儿半月弯头架,大字架(52cm×43cm),字架覆盖3cm海绵垫进行使用;臀部海绵垫(20cm×10cm×4cm);胸枕(25cm×13cm×9cm);枕头(20cm×13cm×5cm),小型海绵垫两种(12cm×12cm,14cm×14cm),上述用具使用时候需套以棉布套,布套为一次性用品[2]。双层纱布(13cm×13cm),单层纱布(30cm×8cm)。

2 手术体位的选择

2.1 侧卧位 体位适合于先天性膈疝修补术。操作时将胸枕垫于患儿侧卧腋下,保持上腿平直,下腿弯曲45°的姿势,头部放一头枕,双腿间放一海绵垫,取小型海绵垫于患儿骨盆内外侧,使用纱布进行固定操作。体位变换时,需注意新生儿的气管导管,防止脱出,注意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顺畅,放置的辅助物应柔软适度,防止患儿皮肤及组织损伤。

2.2 侧俯卧位 体位适合于进行先天性脊髓膨出术的患儿。体位准备时将胸枕放于患儿腋,注意防止压迫臂丛神经,使胸部突出并使心脏正常体。由于新生儿呼吸肌力量较小,呼吸运动以膈肌为主,所以新生儿呼吸模式为腹式呼吸,可将一海绵垫于患儿双下肢间,托起患儿肢体,减少腹部压迫对呼吸的影响。小儿骨盆固定时,选择海绵软垫,操作时动作要轻,防止损伤皮肤,骨盆固定要求为,空隙以成人1指最佳,松紧性良好[3]。手术中应注意体位的保持,术后平卧患儿时,及时对呼吸系统进行清理。

2.3 仰卧位 体位适合需要进行腹部手术的患儿,如肠梗阻,先天性脐膨出修补术,先天性幽门狭窄等。操作时需将小儿固定在大字架上,将小块海面垫于肩下,保持头后仰稍偏向一侧的姿势,患儿手、脚均需要进行双层纱布包裹,固定四肢到时使用单层纱布,纱布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以成人2指最佳,手术及面部之外部位,使用棉被覆盖,操作时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由于新生儿皮下组织中,棕色脂肪含量较少,含有的饱和脂肪酸较多,因此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容易凝固引起新生儿的硬肿症,因此手术中应注意患儿的保暖,手术温度保持在28-32℃[4]。

2.4 截石卧位 患儿体位摆放在仰卧位的情况下,屈曲膝关节,使下肢保持分开姿势,暴露会阴部位,此体位应用于先天性肛门缺失,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直肠成形术。使用大小为(14cm×14cm)的海绵垫2个进行折叠,垫于患儿膝下,用双层纱布对小儿小腿进行包裹,使用纱布固定于软垫,将一海绵垫放置于小儿臀部,使患儿双腿分开保持在45°,动作应轻柔,防止外展、牵拉过度造成皮肤组织的损伤。在此体位下静脉输液操作多选择上肢进行。

3 体 会

新生儿由于机体能力尚在发育中,对于外界的环境的感知能力及应激反应较弱,而且手术对于新生儿而言,环境变化较快,小儿自身表达能力欠佳,因此手术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在一定的特殊体位下进行手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于手术体位的摆放来说,海绵垫、单双层纱布是必要的辅助用具,材料取用简单,操作过程简便。

在对新生儿进行手术体位的摆放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生儿的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比成人薄,保温能力差,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因此,新生儿身体散热的速度也快。完全靠新生儿自己来保持正常体温非常困难,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补救。除了控制新生儿的室温外,还需要借用衣服被褥的保暖作用。手术当日,换上手术衣包被后,可将包被平铺于手术台上,可有助于包被吸收恒温毯的热量,术后及时保暖,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新生儿受到的冷觉刺激。

参考文献

[1] 余宇熙,冯泽康,曾振锚.实用小儿外科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12-813.

[2] 潘少川,张金哲,黄澄如.中华新生儿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89-820.

[3] 保玉兰,刘勤,李万凤.新生儿出生后保暖预防并发症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1,18(3):185.

颈椎后路手术体位的护理 第4篇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行颈椎后路手术26例。其中男24例, 女2例, 年龄21岁~71岁, 平均年龄56岁, 平均手术时间4 h~5 h, 麻醉方式为全麻, 手术体位为俯卧位。术后第1天对患者进行回访, 98%无不良反应发生, 1例手指轻微麻木, 与术中神经损伤有关。

2 护理配合

2.1 用物准备

除准备常规的椎管手术器械及内固定物和专用内固定物特殊器械外, 还需高速磨钻、C形臂X线机及无菌套, 3L手术粘贴巾、红霉素眼膏、手术头架及俯卧位的体位垫、棉垫等。

2.2 手术体位

术前认真检查俯卧位床的各种部件, 准备好体位垫, 调节好头架各个关节。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及气管导管的固定。体位摆放正确, 麻醉后用红霉素膏涂眼, 眼部并用保护膜粘贴。手术室护士积极主动配合, 调整好头架与手术床的距离, 翻身时要保护好气管插管, 注意使口鼻部置于头架空隙处, 眼部与气管插管悬空。头面部用头架支撑固定, 头架接触前额、双侧面颊的各着力点用棉垫包裹固定好, 颈下部用棉垫垫好, 防止额部、眼睛、面颊部、耳廓压伤, 颈部悬空不稳, 耳内放置棉球, 手术粘贴巾贴住。调节头架保持屈颈位, 以开大椎板间隙, 防止颈椎反屈畸形, 减少脊神经的损伤机会[2]。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以中单包裹固定, 然后用两条宽约4 cm~5 cm胶布, 一条自枕后结节经两侧颞部贴于头架上, 另一条自枕后结节经矢状缝贴于头架上。双肩部也用4 cm~5 cm宽的胶布斜贴至对侧髂后上棘至床挡, 以充分暴露颈椎间隙, 胸腹两侧、骨盆用长枕头垫起, 使胸腹悬空, 勿受压, 以防影响呼吸功能, 膝下垫一薄海绵枕头, 脚踝垫软枕, 防止垂足, 固定双下肢[2]。纱布手术粘贴巾封肛, 防止术中污染。粘贴固定好负极板, 中单覆盖下肢, 约束带固定好。调节手术台将上床板摇高至暴露术野, 预防并发症, 患者舒适及与水平位呈45°角, 下床板与水平位呈15°角 (见图1) [3]。最后全面检查一遍, 注意男性患者阴囊、阴茎和女性患者的乳房是否受压, 保护好小腿皮肤和腓总神经。

2.3 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有利于发挥自身情绪调节作用, 对维护生理指标的稳定有积极作用[4]。术前1 d巡回护士需到病房访视患者, 讲解有关此类疾病的一些手术常识, 介绍手术体位的方法及头颈过伸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建立信心, 解除心理压力, 取得主动配合。加强巡视, 严密监测血压,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输液的速度等。手术中发现有顽固性低血压应及时查找原因, 发现因体位不当而引发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并进行适当调整[5]。由于颈椎手术部位特殊, 操作失误可致大出血, 因此要随时观察手术进展, 术前备好可靠的静脉通路, 以18号静脉留置针穿刺, 固定稳妥, 接延长管及三通[2]。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眼球、鼻孔是否受压, 每隔20 min~30 min对患者的额面部进行按摩并检查头部是否移位, 气管插管、各种导管是否扭曲,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术中由于颈椎板切除, 椎管减压, 会有许多碎骨片掉落在地, 加之切口冲洗, 会污染手术间及切口周围敷料, 防止感染可用3L手术粘贴巾。

3 体会

颈椎后路手术风险大, 加之俯卧位易造成患者生理的改变, 使膈肌活动受限, 纵隔和双侧肺受压, 导致循环、呼吸、神经、皮肤等并发症[3]。由此为了保证术者在术中能顺利操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并确保患者的安全, 我们在护理配合上一定要高度重视, 术前须充分准备, 术中严密观察, 体位固定稳妥。将手术台调成头高位, 可减少头颈部的血液供应, 加速头颈部的静脉回流, 减少术中出血量, 有效地防止术中对血管、神经、硬脊膜等的误伤;保持颈椎生理弯曲, 防止颈椎反屈畸形[3]。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限制人员流动。另外, 由于患者术中身上带有多种管道、导线, 变换体位时, 易发生导管脱落、移位及循环功能紊乱, 故翻身时应加强监测, 妥善固定好各种导管, 并应有专人站于患者头侧做有效牵引, 以维持正常的生理轴线, 多人协作且动作协调、缓慢、稳妥, 防止意外发生。总之, 只要我们配合默契, 准备周全, 认真观察病情, 手术就一定会大大增加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左振芳.颈椎后路手术体位安置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6B) :38~39

[2]曹新平.颈椎后路手术28例护理配合[J].南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7, 1 (6) :592~593

[3]张芹, 任素珍, 岳迎新, 等.一种改良的颈椎后路手术体位[J].齐鲁护理杂志, 2002, 9 (6) :50

[4]刘秀杰, 杨华赏, 彭瑞敏.对创伤患者及家属实施即刻心理护理的观察[J].当代护士, 2002, 4 (1) :25~26

骨科手术患者体位的护理体会 第5篇

手术室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即安置好各种体位。手术体位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 骨科手术尤其对体位的要求更高, 不但要使手术体位充分暴露, 还应便于医生的手术操作, 顺应重要的呼吸及循环功能, 同时使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现将我对骨科手术体位安置护理体会做如下总结。

1临床资料

我院每年骨科手术均在600例以上, 手术时间2 h~6 h不等。经笔者精心护理, 均未出现术后因体位固定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2骨科手术体位对生理的扰乱

正常情况下, 机体借各种反射性的调节机制能适应一定程度的体位改变, 但当体位改变过速或反射机制由于麻醉或其他病理原因失调时, 即可产生呼吸或循环功能的紊乱, 麻醉使患者的主观感觉消失, 丧失了体位不适的主诉, 消弱了机体的调节能力, 此时只有依靠护理工作者来注意各种体位对患者可能产生的生理影响。对呼吸的影响主要由于胸廓周缘组织和横隔运动受限所致。另腹内压的改变也可传导于胸腔,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肺的缩张, 如骨科手术常采用的伏卧位和侧卧位。对循环的影响主要由于体内血液及其他体液因其流变的特征。在体位改变时常发生改变或重新分布, 使回心血量减少或增多, 而引起血压的波动。另外体位的改变还可致神经损失, 主要是神经受压或牵引所致。臂丛神经麻 痹是最易因体位不当而遭受损失的神经丛。上肢外展超过90°, 侧卧位时腋部受压或上肢过度牵引, 都可招致臂丛神经的麻痹。

3一般护理

3.1 对仰卧手术患者 如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外伤清创神经肌腱吻合术等, 应保持床单平整无皱褶,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 自然放松, 膝下软枕, 棉枕垫高20°。使膝和髋部适当屈曲, 有利于腹壁肌肉放松, 感到舒适。

3.2 约束带应固定在膝关节上3~5 cm处, 松紧度以固定好后能容纳一手指为宜。以免压迫胭窝处通过的血管及神经, 引起术后并发症。

3.3 如要在上肢输液输血, 应注意上肢外展不宜超过90°, 以免引起臂丛神经损失, 过度外展可使锁骨下血管和腋部血管牵连受压于锁骨和第一肋, 使桡动脉搏动消失, 供血阻断。所以要随时注意桡动脉搏动情况, 及时纠正, 直到血供改善。

4体位护理

4.1 平卧位

对患者生理干扰小, 所以只需随时观察脉搏搏动、皮肤温度等一般情况即可。

4.2 伏卧位

如腰椎压缩性骨折鲁克氏棒内固定术等手术时常采用此体位。因其特殊体位对生理干扰较大, 尤其对呼吸的影响更明显。这时我们分别在胸腹部两侧及锁骨下各垫一软枕, 使腹部不接触床面, 以保持腹肌及横隔正常活动, 颈部床垫下横插托手架, 两上肢向外, 前臂屈曲放在托手架上以约束带固定, 小腿下垫一软枕, 使小腿自然下垂, 不影响血液循环, 因上肢和小腿的神经都比较表浅, 缺乏软组织保护, 因此一定要注意不能置于硬物上, 紧靠手术台, 托盘和麻醉头架边缘时, 都可伤及神经。要十分小心。

4.3 侧卧位

俯卧位手术体位的护理方法研究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76例, 女性68例, 年龄22-76岁, 全部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脊柱减压内固定术108例 (其中胸椎26例, 腰椎74例, 颈椎8例) , 骨折复位术6例, 脊柱内固定取出术30例。

1.2 用物

凝胶俯卧头架一个、中空俯卧位架一个、凝胶护垫两个、凹槽护垫两个、自动托手板两个、固定带一条、胸垫一个、长软枕一个。

1.3 方法

将凝胶俯卧位头架安置于床头, 中空俯卧位架放于手术床上部, 将凝胶护垫铺于弓形架上, 上面再横铺一床单, 胸垫放于手术床下半部, 患者在平车上麻醉后由麻醉师、护士、医生共同将病人轻轻搬到手术床上, 摆成俯卧位, 双上肢自然弯曲放于床头两侧托手板上 (其上铺凹槽护垫) 将小腿置于胸垫上, 大腿及膝下垫长软枕, 固定带固定下肢, 头部置于俯卧头架上, 检查位置是否合适, 眼部有无受压, 放低床头, 使手术部位在同一水平线上, 连接并理顺各管道和心电监护。

2 结果

本组患者体位安置均达到手术要求, 无一例发生体位并发症。

3 术中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3.1 面部损伤的预防

俯卧位时前额和颧骨是头面部主要受力点, 长时间受压造成局部坏死是俯卧位并发症之一, 长时间眼球受压, 可致视网膜受压而失明, 部分患者眼睑不闭合, 长时间角膜暴露, 会造成角膜干燥, 患者手术后眼部也会疼痛不适。因此, 本科采取凝胶俯卧位头架, 效果满意。为保护患者眼睛又防止消毒液流入眼内, 麻醉后为病人双眼内涂少许金霉素眼膏, 使眼睑闭合, 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体位安置后, 使眼部面部空虚, 术中勤观察及时调整头部位置防止压伤。

3.2 保护器官避免受损伤

女性患者俯卧位时注意保护双侧乳房, 应将双侧乳房送至体位垫中空处, 并展平胸下中单, 避免损伤。男性患者注意外生殖器的保护, 阴茎和阴囊血运丰富, 皮肤较薄应避免与体位垫接触受压, 以避免阴茎受压导致水肿的发生。

3.3 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的预防

俯卧位时患者胸腹部受压易引起通气不足还可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出现血压下降, 当患者由仰卧位搬至俯卧位时不仅容易出现气管导管移位, 也容易出现上述情况。要求俯卧位时务必使胸腹部悬空, 以保持膈肌呼吸运动不受限制。我院使用中空俯卧位架可以保证不压迫胸腹部和腹股沟, 不影响下肢及腔静脉回流, 保证了良好的循环呼吸功能。

3.4 神经麻痹或损伤的预防

全麻患者感觉和保护性反射消失。俯卧位后, 长时间固定于一种体位, 有可能发生脊髓、眶上神经、臂丛神经、尺桡神经和足背神经的损伤, 头颈部固定时要根据颈部生理弯曲, 调节头架的高度和位置, 防止脊髓损伤, 避免眉弓处受力受压, 保护眶上神经, 双上肢肘部自然固定于身体两侧或屈曲放于头部两侧, 避免臂丛神经损伤, 前臂及手的大小鱼际不应承受身体的任何重量, 防止长时间受压引起尺桡神经损伤。将小腿垫高30°足尖悬空, 使足部处于自然状态, 避免过度背伸, 损伤足神经。

3.5 皮肤压伤的预防

俯卧位时身体受力点在前面较小面积处且都是骨隆突或肌肉脂肪较薄处, 手术时间>2小时容易引起压疮, 摆放体位时应仔细查看各受力点情况, 我院使用各种规格凝胶垫, 缓解局部压力, 预防压疮取得较满意效果。

4 讨论

经皮肾镜手术改良体位的护理配合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453例病例均为2007年3月以来在慈利县人民医院进行经皮肾镜手术的患者, 分为实验组 (220例) 和对照组 (233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手术配合方法

实验组: (1) 术前访视。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 全面检查患者身体状况, 并评估患者手术耐受力, 针对患者身体素质做好预见性防护措施。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先进性、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了解, 增强信心。对于存在较大心理问题的患者, 护士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 通过健康教育、沟通、鼓励等方式改善患者心理素质, 让患者以最佳的身体状况和心理迎接手术。 (2) 体位训练。此手术主要有两个体位, 输尿管镜下经尿道插管时的膀胱截石位和手术中改良后的平卧位。对于膀胱截石位, 要告诉患者尽量放松, 要全力配合训练, 不要因体位不雅而拒绝或者不坚持训练。对于平卧位, 虽然此种体位患者比较容易接受, 但因需在患者两侧腰肋部下垫3L水袋已使腰、肋部悬空, 对患者的坚持是种考验。因此, 术前我们进行此体位的训练, 在进行训练前向患者讲解采用此种体位的目的、优点、训练方法, 在取得患者合作后再进行训练[2]。训练时间和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以确保达到手术要求。 (3) 术中体位护理配合。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常规进行椎管内麻醉后由2名以上的护士共同协助摆放膀胱截石位, , 经输尿管进插管完成后, 将患者恢复至平卧位, 并在患者两侧腰肋部下垫3L水袋, 使腰、肋部悬空, 将手术床下半部摇低, 上半部稍摇低, 双手自然放于身旁两侧托手垫上。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一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麻醉显起效后, 协助患者屈髋, 并将腿放于腿架上, 在关节与腿架间放软垫, 以防止皮肤压伤。双腿稍分开, 以90°~100°为宜, 原因在与角度过大或过小都容易造成神经血管损伤。在摆放过程中动作要轻柔, 避免拉扯造成患者皮肤损伤。 (4) 术中取石的配合。术前准备好手术所需仪器, 并记录在案;检查器运转正常与否, 并根据手术所需进行调试。麻醉起效后向输尿管内注入76%的泛影葡胺和生理盐水配置的溶液, 以利于结石的观察。在B超定位下, 确定穿刺点, 并穿刺目标肾盂或肾盏, 用16F至20F穿刺鞘套管逐步扩张, 找到结石后, 用钬激光碎石至3mm以下, 在灌注泵加压的生理盐水的冲洗下, 让结石冲洗出来, 不易碎的稍大结石可用取石钳夹取。如为连硬麻醉的患者, 术中可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鼓励其说出自身感受, 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根据医嘱应用药物。 (5) 术后体位护理。手术完成后, 清点手术器物, 并与手术前记录相比对, 确保其完整性;清点完后进行清洗、消毒和存放。患者术后常规放置双J管于输尿管内, 以达到引流尿液及保护肾盂, 输尿管的作用。手术完毕后, 医师、麻醉师、护士共同协助将患者移至平车, 患者回到病房后, 通过几名护士采用平抬法将患者移至病床上, 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班。

对照组:患者取俯卧位, 在由截石位换为俯卧位时, 患者头偏向一侧, 上肢自然弯曲, 放于头部两侧, 并在肘部垫好软垫和胸腹部垫“U”形垫。为确保安全, 用约束带进行固定肘部。其余方式同实验组,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舒适率的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无差异 (P>0.05) ;实验组舒适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注:*, 与实验组比较, P>0.05;#, P<0.05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经皮肾镜手术具有手术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 在泌尿外科被广泛使用。而手术能够取得成功与手术体位有密切关系, 良好的体位能够让患者身体各部位放松到最佳状态, 也能够保持肌群的平衡, 能够避免过度伸张和屈曲, 确保韧带的完整性[3]。

注:与实验组比较, P<0.05

经皮肾镜手术的传统体位是取俯卧位, 此种体位能够提高较大的穿刺区和足够的手术视野, 便于手术的操作, 但此种手术由于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迫在胸腹部, 极容易导致呼吸困难和循环障碍。表3中结果也表明, 对照组出现呼吸困难的概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尤其对于肥胖和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俯卧位难受度比较差, 无法耐受此种手术的时间, 导致手术的中断;此外, 俯卧位也容易导致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的上升而出现呼吸抑制。

基于以上的因素, 我院采用改良式体位, 即平卧位, 符合患者的生理特点, 术前的体位训练更容易, 而且患者也更容易接受, 能够避免传统俯卧位对胸廓和膈肌运动的压迫, 确保正常通气, 降低了因呼吸困难而终止手术的现象[4]。从表3中可以看出, 实验组出现呼吸困难明显少于对照组, 说明平卧位有助于改善呼吸困难的现象, 而且负面心理、皮肤压缩、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也少于对照组, 同时能够确保手术成功率和穿刺成功率, 又能提高患者体位舒适度。不难看出, 改良后的体位是经皮肾手术的首选体位,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国华, 李逊, 吴开俊, 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24) :671-672.

[2]杨广清.体位护理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6, 2 (20) :36.

[3]吕珍香.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体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1) :51-52.

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体位护理方法 第8篇

关键词:脊柱外科,手术,体位护理

体位护理是临床基础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患者在脊柱手术后加强体位的护理对并发症的预防、切口引流情况、功能锻炼、患者舒适度均有直接相关性[1]。如不及时恰当实施体位护理会导致内植入物发生脱勾、松动、滑脱等情况,及褥疮、疼痛、足下垂、脊髓神经再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故依据患者手术类型、病情状况、人体力学原理、切口部位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体位护理,对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功能康复有重要意义[3]。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脊柱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体位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6~77)岁,平均47岁。硬膜外麻醉17例,全身麻醉43例。行颈椎板减压8例,腰椎间盘摘除22例,腰椎椎管肿瘤摘除术4例,颈椎板减压联合植骨融合及内固定6例,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20例。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19例,初中及以上31例,小学10例。随机将患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体位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正确体位摆放

准备协助体位摆放物品:棉垫、凝胶海绵垫、凝胶头托、马蹄型头架、凝胶足垫、特制俯卧位垫等。胸腰椎手术全麻后:为对气管插管的稳定性起到保护作用,麻醉师需站在患者床头,一人对静脉通路进行保护,另外至少三位护理人员在床尾和床两侧分别站立,对患者的双下肢、背部及腰骶部进行扶持,将脊柱维持在水平位。搬动患者时需将步调协调一致。密切观察躯体的同轴翻转[4],以免发生扭曲使脊髓的伤情加重而引发医源性损伤。可用滚动法[5]将患者向手术床另一侧平行翻转,同时在手术床上放置俯卧位垫,将患者正确安置在俯卧位垫上取俯卧位,以髂骨和锁骨为支点,胸腹尽量与手术台有一定距离,以降低呼吸循环受机械性压迫的影响。用特制的凝胶状头托将头部固定,头托空隙处为口鼻部位,防止气管导管发生扭曲或打折对正常的通气功能造成影响。采取硅胶海绵垫放置两小腿胫前,将棉垫置于肘关节下起到保护作用,对下肢进行固定,将小腿放置呈微曲状,为防止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将双脚悬空放置。两上肢呈自然屈曲状向上在搁手板上分别放置,保护肘关节做维持其固定性。颈椎手术:在实施颈椎后路手术时,需充分暴露颈部,取头部为屈曲位,使胸骨柄与下颌的间距以1.5~2.0横指处,在头托上放置固定。手术床在下肢固定后抬高(15~20)°,利用反牵力的方法将椎间隙拉开。

1.2.2 并发症的护理

(1)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护理患者在全麻后,机肉呈完全松弛状态,大部分保护性反射减弱或消失,使患者自我调节功能丧失,尤其患者为脊柱骨折时,脊柱具有较差的稳定性,因脊柱不慎扭曲而造成脊髓损伤进一步加重。故应有专业医师对体位的变换进行指导,动作需最大程度的协调一致,使脊柱尽量保持在正常生理轴线状态。需稳、慢、轻的操作,对患者的安全进行有效保障。特别是患者行骨折内固定手术后,为防止植入物在体位变换时发生滑脱,需有足够的医师协助患者确保以轴心的形势翻身。(2)呼吸及循环系统并发症的护理:患者呼吸功能在俯卧的情况下因机械性干涉和地心引力等作用导致呼吸功能发生改变。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胸腹腔脏器对胸腹壁产生压迫,患者前壁在术前倚靠身体,及自身重压的影响使胸膜壁受到压迫,均可导致隔肌和胸廓运动受限,导致潮气量下降、通气量不足及二氧化碳发生蓄积。另外轻微用力按压腹部,下腔回流受到阻碍,远端静脉压即成上升的趋势,病情重时血压会呈下降反应。可采用多重护理的方法对上述情况进行预防[6]。首先,可依据患者腹腔容量和胸廓宽窄情况来调节俯卧位垫的中间空隙,对胸腹部不造成压迫,胸廓在患者呼吸时可呈自然状态,腹腔舒缩自如,对正常的呼吸功能可起到维持效果,以促进静脉通畅回流。其次,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密切观察,避免肢体无意识的靠压患者躯体而造成压迫现象发生。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血氧饱和度做密切观察,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3)皮肤护理:患者两侧肋部、肩峰前侧面、膝、肘、髂前上棘等部位在患者取俯卧位时为主要的身体受力点。并且以上部位皮肤脂肪较薄或骨隆明显突础皮肤在长时间压迫情况下易出现压伤,故对每处受力点在体位放置后应做好检查,患者体质瘦弱时可用棉垫在关节骨隆突处放置,以起到保护作用,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应对患者的体位做到定时检查,着重观察髂前上棘、两侧肋骨、颧骨、前额等主要受压部点。对受压的肢体行每次(3~5)min的有效按摩,四肢末梢血运进行着重观察,避免因麻醉不完善或手术操作使患者体位移动造成严重后果。术毕,患者体位需及时改变,按摩受压部位,以使局部压力缓解。(4)头面部压伤护理:头部在头托中固定后,头面部颧骨和前额为主要的受力点。故需将头托和面部的接触点在摆放时进行有效调整,保证头托或充分接触两颊部,并受力均匀。局部组织在头托与面部接触面积越大时受的压力越小[7]。患者头偏向一侧时,应将患者的下额部和下颌用手托扶,防止对面部从两侧进行托扶。对接触部位进行调整以使局部的受压状态得以缓解,避免手术时间长对头面部皮肤造成损伤。患者在凝胶头枕上伏头面部时,要防止嘴巴、鼻、和眼睛受到压迫,下颌禁低在手术床沿处,应悬空放置。另外,头托高度应与胸腰体位垫的高度要保持一致必要时可将胸腹体位枕垫高或降低头托的高度,使头颈部不发生后仰并呈自然前伸。患者为强直性脊柱炎时更要重视头部的放置,注意头托的高度,以免造成脊髓损伤或颈椎骨折等严重并发症。颈椎脱位或颈椎骨折的患者行颈椎后路手术时,需持续在术中行颅骨牵引。对体位进行安置时需对颅骨牵引的滑轮高度密切注意,以使其比马蹄形架高度略高或与牵引弓呈水平位。牵引头部时有一略向上或水平的拉力,防止面部与头托间因牵引砣的向下重力产生压力,导致面部压疮的发生。患者头偏向一侧时,对受压的皮肤要着重观察,将头部每(30~60)min托起一次,额部及下颌用手托扶,禁止对面部从两侧托扶[8]。对局部受压情况进行调整,以免头面部皮肤受到损伤。(5)眼部护理:全麻后部分患者眼睑存在闭合不全的情况,长时间暴露使角膜干燥,易发生受损现象。而眼部在俯卧时受到压力甚至会发生缺血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失明[9]。故可用金霉素眼膏在摆放体位前应用再闭合眼睑。患者眼部在头托安置时需置于头托凹陷处,避免眼球因眼部直接接触头托而出现受压状况,对眼部在头部位置每次调整后进行检查。(6)器官受损的护理:因女性患者乳腺组织有丰富的血运,双侧乳房是重要的保护器官,在俯卧时因挤压而易发生损伤,故应将双侧乳房在体位摆放时置于悬空处,以免发生损伤。男性患者应着重保护外生殖器,因阴茎与阴囊皮肤较薄,血运较丰富,故摆放体位时应避免局部受压损伤。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便秘、褥疮、血栓性静脉炎、泌尿系感染、皮肤破损的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腹胀便秘、褥疮、血栓性静脉炎、泌尿系感染、皮肤破损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者在手术后的体位护理是指即要使脊柱的整体生理曲度得到维持,并让患者处理舒适的状态,使机体各组相拮抗的肌群没有过度的屈曲或伸张,各韧带、关节呈相应的稳定,无过分牵挂限制,以达到肌肉松弛的目的,同时可充分引流,促进血液循环[10]。护士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巧,依据人体力学原理对体位进行有效护理,护士需对患者的体位情况做出正确评估,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并询问患者是否舒适,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以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在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时,需在术前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加强术中巡视力度,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做密切观察,以确保患者安全,术中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术后行有效体位指导,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陈正香. 脊柱手术后的体位护理[J].吉林医,2007;28(3):406~407

黄英,曾俊,岳蕤,等. 脊柱手术术中唤醒的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 288~289

张立荣. 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2): 113郭桂芳,姚兰. 外科护理学[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71

孙玉珍,高小雁,田伟脊柱外科病人的体位护理1480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25

王云. 脊柱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河南中医,2010;30(10):1036

刘其荣. 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0;(16): 82~83

周亚昭,华薇. 脊柱后路手术体位护理的难点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2):1126~1127

侯军,魏民,边秀莲. 脊柱后路手术2400例体位摆放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37~39

腰椎手术的体位护理 第9篇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腰椎穿刺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57-01

在神经外科中,腰椎穿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操作技术,受到腰椎穿刺操作具有侵入性的特点,需要对其进行特殊检查和治疗,进而导致大多数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进而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最终延误病情[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3例神经外科患者行腰椎穿刺术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较好治疗、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治疗的8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神经外科患者。其中,男54例,女29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2.4±5.3)岁;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脑室系统出血。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取患者侧卧位,使患者头部和双下肢屈曲,在腰部3~4或者腰部4~5椎体之间,对其进行硬膜外麻醉后,采用穿刺针进行穿刺术,患者脑脊液流出后,放置1cm硅胶管于患者腰椎管蛛网膜下腔约6cm位置,如管内的脑脊液流通后,固定硅胶管,避免出现脱出现象。然后将管外接到无菌密闭式引流瓶中,持续性引流。对所有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给予腰椎穿刺的治疗方法、目的以及重要性,缓解或者消除患者内心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另外,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术前用药护理

术前半小时,对患者静脉滴注125mL的20%甘露醇,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避免手术过程中发生脑疝。P[

(3)注意事项

如患者穿刺部位发生褥疮或者炎症,则不适宜进行穿刺;对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脉搏、面色、呼吸等体征,如患者出现呕吐、头痛情况,则监测患者血压,对症处理,如情况较严重,则停止腰椎穿刺。术后嘱咐患者去枕平卧约6小时。

1.2.2 术后护理[2]

(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对患者进行引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变化以及瞳孔等进行严密观察,对颅内高压和颅内低压性头痛进行正确区分。如患者为颅内低压综合征,则患者坐立或者抬高床头时,其头痛程度加重,平卧后,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放低床头或者减慢引流速度后,患者头痛症状也明显缓解。另外,还要对局部体征变化进行观察。

(2)防止引流感染

给予腰椎穿刺时,会将颅腔和外界相联系,进而提高颅内感染率,因此,为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率,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房进行消毒,每日消毒两次,尽量减少探视人员的流动;对置管部位的敷料进行消毒,保证其无菌,随时观察患者置管部位皮肤是否出现发红、肿胀现象;使用75%酒精对暴露在患者皮肤外面的引流装置进行消毒,每日三次;挪动患者时,先关闭开关然后再挪动,能够避免引流液出现逆流现象;坚持无菌操作,尤其是在测量颅内压、更换引流瓶以及在椎管内注射药物等方面;更换引流瓶时,要汲取少量引流液标本进行脑脊液检查,主要对脑脊液的蛋白、细胞记数以及糖等进行检查,能够防止发生颅内感染。

(3)控制流速

腰椎穿刺引流时,引流管固定较好,引流量较少,为使引流通畅,要将引流瓶放置在床下,低于脑脊髓平面位置。另外,引流装置要高于床头15cm位置,距离脑室前角水平约15cm位置,避免颅内压下降速度过慢或者过快。另外,使用的引流装置要包括调节器,如不控制引流速度,那么则会降低颅内压,发生气颅等并发症。

2 结果

本组83例神经外科患者中,經过治疗和护理后,1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3 讨论

腰椎穿刺不仅可以用来诊断,而且还可以用来治疗。为有效将腰椎穿刺的作用发挥出来,需要医师对腰椎穿刺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在本组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治疗,对其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经过治疗和护理后,1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其余患者均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行腰椎穿刺治疗时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乐英,肖燕,黄静芳等.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内科腰椎穿刺中的应用[J].蛇志,2012,24(04):367-368

[2]李立花.腰椎穿刺持续外引流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8,14(03):363-364

腰椎手术的体位护理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一定标准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患者近期无感染或发热症状, 排除心脏病、高血压、偏头痛、颈椎病、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 研究组男30例, 女20例, 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 (38.9±2.7) 岁, 手术平均时长 (72.4±8.5) min;对照组男29例, 女21例, 年龄19~71岁, 平均年龄 (39.5±2.9) 岁, 手术平均时长 (73.0±8.7) min。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以进行统计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常规宣教、心理干预、饮食指导、术后康复锻炼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的体位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心理护理、术前体位训练、术中体位变换、术后基础护理等。

1.2.1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时需要安排专门的接待人员, 引导患者参观医院病房环境, 帮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 尽量减小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排斥感, 增强患者对医生、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护理工作开展前根据患者心理状况、文化水平、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帮助患者了解甲状腺疾病相关知识与手术治疗原理, 重点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气喘等重症[3]) , 引导患者了解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并积极指导患者做深呼吸等自我放松方法。

1.2.2 术前体位训练:

术前护理人员着重讲解体位训练必要性与重要性, 充分激发患者参与术前体位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术前体位护理训练方法:引导患者取仰卧体位, 用垫子将患者肩部适度抬高, 让患者颈部保持过伸位, 充分暴露其颈前部位, 后逐渐施力。训练时间一般为餐前2.5~3.0h左右[4], 三餐后各训练1次, 30~40min/次, 训练期间观察患者反应, 在未见不良反应的情况下适当延长训练时间。

1.2.3 术中体位变换:

手术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麻醉师等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帮助患者调整体位。术前麻醉后将患者肩部适当抬高, 充分暴露甲状腺后使患者头部后仰;术中甲状腺切除后恢复正常体位, 并在病理检查期间将其头部抬高, 以减少术中患者颈部后仰时间[5]。

1.2.4 术后基础护理:

术后参照患者喜好与舒适度要求进行病房环境护理, 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体位, 并用充气垫支撑患者肩部, 以免出现悬空, 并指导患者放松身体肌肉, 定时对患者进行康复与心理状况评估, 指导完善护理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头痛 (术后患者颈部、头部出现持续性疼痛, 且疼痛持续时间超过4h) 、呕吐 (呕吐1次以上便可视为呕吐) 、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记作 (±s) 形式, 计数资料记作百分数形式, 分别行t、χ2检验, 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甲状腺手术操作过程中受甲状腺部位与解剖结构等因素影响需要充分暴露术野, 以便于手术医生操作, 减少手术操作失误与意外损伤。甲状腺手术实施过程中要求将患者肩部与背部垫高, 并保证患者头部后仰, 使下颌骨、气管与胸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6], 该手术体位难度较大, 且舒适度较低, 术后大部分患者因无法适应体位而出现各种不适感, 手术实施过程中与术后患者发生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几率极高。基于该种特点, 甲状腺手术实施过程中体位护理已经成为当前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的关键性环节。甲状腺手术患者体位改变对其自身机体功能影响极大, 尤其是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 基于患者体位改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院针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给予积极的手术体位综合征防控护理干预, 发现手术体位综合征并发症防控效果较为理想。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加强体位锻炼能够提升患者对手术体位的适应度, 还可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术中加强体位调整能够提升患者舒适度, 缓解患者肌肉酸痛程度, 术后强化基础护理指导可以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与生活习惯, 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预后效果的改善具有极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中, 研究组针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给予积极的体位护理干预, 术中与术后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体位综合征的几率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在20.0%~30.0%) 明显低于对照组。本文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 提示对甲状腺病变手术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减低术后体位综合征发生率, 提升患者舒适度, 护理效果极佳,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芳歌, 范军.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预防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 2009, 12 (2) :30-31.

[2]蒋新, 李莉.体位干预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不适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 34 (7) :638-639.

[3]崔苗, 赵峰, 王万霞, 等.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19 (1) :107-108.

[4]林丽娟.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预防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24 (14) :59-60.

[5]周碧华.术前体位训练对甲状腺术后体位综合征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36 (11) :160.

上一篇:中国书画的春天下一篇:政府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