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甲型H1N1流感

2024-08-09

重症甲型H1N1流感(精选12篇)

重症甲型H1N1流感 第1篇

关键词: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护理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可在人群中广泛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 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1]。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并可以人传染人。危重患儿的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 剧烈咳嗽, 咳脓痰、血痰, 或胸痛,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 口唇紫绀;神志改变, 如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严重呕吐、腹泻, 出现脱水表现;呼吸衰竭;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及出现其它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我院2009年10月13日—2009年12月29日共收治6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儿, 经积极救治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儿6例, 其中男4例, 女2例;年龄8个月至9岁;6例原发病均为不明原因肺炎, 2例有输血史。经积极抗病毒、抗感染、增强抵抗力、对症支持治疗, 6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儿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护理人员的培训、排班、调配

进入一线的护理人员再次进行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 强调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使每个护理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消除对此病的错误认识。培训主要包括防护服的穿脱顺序、医务人员手的消毒、患者排泄物、分泌物的消毒处理、消毒液浓度的掌握、空气和环境的消毒等内容;同时强调护理人员克服困难, 关心体贴患者, 服从组织安排, 全身心投入此次救治工作中。

由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预案中任命的护士长总负责, 担任所用物品的领取、人员排班、工作的协调、消毒隔离的监督等管理工作。护理人员排班采取2人/组, 12h轮换, 4h错时交班, 从而保证病情观察和治疗的连续性。每班半污染区、清洁区各安排1名护士, 以方便物品的传递、标本的送检、输液药物的配置、出入人员的登记等工作。护理部直接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督查护理措施的实施, 每日深入病区了解各项工作的运作及一线护理人员留院观察的生活等情况。

我院立即启动了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预案, 将患儿安置在指定的隔离病区, 与其他所有住院患者隔离开。护理部抽调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好、身体素质好的护士, 特别是经过今年甲型H1N1流感救治及接受过呼吸机培训的人员, 组成一线护理救护队伍。护理部共抽取8人, 其中特护6人, 其余2人在半污染区及清洁区处理日常工作。

2.2 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测

由于患儿均为不明原因肺炎, 病情发展迅速, 入院后即给予特级护理, 并准备好各种防护设施、抢救器械药物等, 行持续心电监护, 认真做好各项记录。特别注意观察PaO2、体温的波动。患儿早期因体温持续升高, 给予多次物理及药物降温, 因护理频率快, 又多次给予镇静剂, 会导致患儿长时间体温不升, 因此采取了保暖、加温、升高室内温度等方法提高体温,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3 加强患儿的基础、临床护理

2.3.1 基础护理

患儿病情危重, 家属不能探视, 每日给与擦浴、清洗外阴、涂爽身粉, 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和舒适。为促进患儿痰液的排出, 每2h给与翻身、拍背一次, 拍背顺序从外到内、从下到上, 叩击频率为150次/min左右。因患儿心肺功能较差且持续卧床, 需加强皮肤的观察与护理。

2.3.2 呼吸系统功能的监护

如患儿出现了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 护理的关键是观察患儿的心脏功能。先后使用鼻导管、面罩、CPAP的方式给氧, 严密观察、评估有无呼吸困难、发绀。在行CPAP治疗中, 熟练掌握CPAP呼吸机的操作步骤, 认真观察、分析CPAP的各种参数, 以评价患儿对呼吸机的反应。经观察患儿在每次吸痰时缺氧症状严重, 可于每次吸痰之前适当增加氧浓度, 缺氧症状即有所减轻;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痰液的量、色、性质及粘稠度, 为肺部感染的治疗和气道护理提供依据。要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吸引器管道、吸引瓶中的消毒液每隔12h更换和倒出1次, 以免逆行感染;同时护士必须戴好手套、N95口罩、眼罩, 做好个人防护。

2.3.3 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

患儿在行CPAP治疗早期, 常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人机对抗的现象。医嘱多次给予镇静剂, 护士需要随时观察患儿的清醒程度, 如睫毛反射、触觉、痛觉等, 以确定药物的剂量是否合适。密切观察患儿的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 从而判断是否发生因缺氧而导致的脑水肿的发生。做好安全约束, 以防坠床。

2.3.4 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

为了确保患儿体内的液体出入平衡, 要严格记录24h的出入量, 各项出入液量分开统计, 并详细记录在体温单相应栏内, 为治疗提供参考。如患儿出现应激性高血糖, 予每2h监测血糖1次, 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并为选择液体提供依据。由于患儿心肺功能及体质较差, 3组液体又同时输入, 应精确计算每组液体的输入时间, 以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在有效的时间内既保证药物治疗, 又不至于造成心衰、肺水肿。

2.3.5 维持正常的排泄功能

患儿早期缺氧明显, 即使轻微活动也会出现气促, 因此, 在大小便时应提高氧浓度, 以确保足够的血氧含量, 从而协助患儿采取舒适的体位排便, 保持大便的通畅, 减少体力的消耗。

2.3.6 预防感染

患儿因接受激素、抗生素治疗, 免疫力会降低及继发真菌感染, 应随时更换尿片、清洗会阴, 以防生殖系统的感染。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2次/d, 注意有无口腔炎或口腔溃疡的发生。病房定时采用臭氧空气消毒机消毒, 相隔4h消毒1次, 1h/次。开窗通风4次/d, 30min/次, 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过精心护理, 患儿均未发生任何继发性感染。

2.3.7 脱机后的护理

在脱机观察过程中, 患儿床边应备好呼吸机, 面罩给氧, 定时湿化气道, 预防痰液干燥阻塞气管;同时进行心电监护、SpO2监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变化, 特别注意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 有无呼吸困难征象。经过治疗和观察观察, 病情稳定且无明显的呼吸困难, 即改为面罩给氧, 达到顺利脱机的目的[2]。在护理操作时, 如行吸痰、气管滴药等时, 必须严格自我防护, 戴手套、眼罩、N95口罩, 并每隔4h更换1次, 如疑污染立即更换。

2.4 营养支持

为了保证患儿足够的营养, 先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输丙种球蛋白、血浆、红细胞悬液, 补充多种维生素等以加强支持治疗。

2.5 出院指导

经过积极救治, 患儿的体温均恢复正常并持续7d以上, 临床症状消失, 胸部X线影像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吸收, 符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出院标准[1], 准予出院。出院时给与详细的出院指导: (1) 精心护理、合理喂养、避免受凉; (2) 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 (3) 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多吸收新鲜空气; (4) 加强营养支持, 增强机体抵抗力。

3 结语

通过对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救治, 笔者深深体会到随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发生,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作为一所综合型医院, 必须培养出一支经过严格培训, 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危重患儿抢救能力的护理队伍, 并制定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各方面资源合理配置、保障体系完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都是处理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第2篇

那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它,在避免患有这类疾病的时候,对个人卫生、饮食情况,都是需要合理安排,使得能够避免感染这类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原称人感染猪流感,为避免“猪流感”一词对人们的误导,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一致同意使用H1N1型流感指代当时疫情,并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H1N1指代病毒表面的糖蛋白。H代表红细胞凝集素,共有1-15个类型,N代表神经氨酸苷酶,共有1-9种类型,此病毒H和N均是1型,因此称为H1N1。中国卫生部门则相继将原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症状与感冒类似,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有报道说,美国20疫情中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痛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睛发红、头痛和流涕等症状。

湘雅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谭德明教授表示,青壮年体内免疫力太强,反而会导致抗体反应过于剧烈,形成“细胞激素风暴”,致使肺部组织严重受伤害。

人的肺部受到流感或呼吸道病毒侵袭时,会出现大量被激活的T细胞以抵抗病毒。T细胞被激活的同时导致人体内细胞激素上升,形成“细胞激素风暴”,使肺部出现炎症。几天后,T细胞促使体内OX40分子增多,而OX40分子向T细胞发出“继续存活”的信号,使T细胞继续在肺部停留,“细胞激素风暴”加剧,肺部炎症加重,最终造成人体免疫系统不堪重负,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而不是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老人和儿童。

甲型H1N1流感的启示 第3篇

如果有人不幸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妥善医治,那就可能有生命之虞。问题更大的还不只是感染了的这一个人遭殃,而是极有可能通过呼吸道或身体接触传染一大批人。这下问题就闹大了,怪不得世界卫生组织在不断提高流感大流行警告等级时,会惊呼:照眼前这种扩张趋势,很可能暴发全球性流感!这不,才短短的个把月时间,就随着人们的广泛交往,甲型H1N1流感已蔓延到数十个国家,我国也未能幸免。

提到甲型H1N1流感,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六年前那场令无数人记忆犹新、至今仍心有余悸的SARS。而引发SARS大规模传播的元凶,据说就是广东人餐桌上常见的果子狸。这个罪名对无辜的果子狸来说,实在是冤哉枉也,因为尽管果子狸身上携带有SARS病毒,但它们自己却与病毒相安无事。有的人因捕获、屠宰果子狸时感染了SARS病毒,罪过怎能由果子狸来承担?至于后来那些连果子狸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也被感染了,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则完全是代人受过了。

且不管这种传染性疾病如何来势汹汹,重要的是人类与重大疾病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人们不会忘记,发生于1918年至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据科学家研究,可能就是一种禽流感),曾夺走了5000万人的生命!为了防治各种疾病,人们必须使用研制的药物和疫苗;而随着药物和疫苗的滥用,催生出了一大批细菌、病毒的变种。所幸的是,我们的医药专家又在加紧研制新的药物和疫苗……正如一份权威的《人类瘟疫报告》中所说的那样:“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则是考场。”很可能要长期肆虐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对我们也是一次重大考验。

不必过多地抱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无休无止,倒是应该更多地反思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与动物的关系上有无不当的地方。善待自然,善待动物,善待自己,或许就是我们应对甲型H1N1流感得到的启示。

每个老年人都希望自己远离疾病,然而现实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抵抗力不可逆转地下降,各种疾病也如影随形般纠缠不休。面对疾病的侵袭,我们无需害怕,更不应悲观,而是要努力与疾病抗争,例如不畏惧,有信心、有决心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迎战;有行动,长期坚持行之有效的个人健身强体活动,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好心态,无论遇到了什么难事、急事,都能微笑面对,从容纾解。如果能做到这些,那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愁眉不展的呢?

重症甲型H1N1流感 第4篇

1 急救的护理

本组患儿均以急诊入院。入院时责任护士立即对患儿进行吸氧、心电监护, 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对有呼吸功能障碍者, 立即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本组5例患儿入院时表现为精神差, 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 心率快, 血压不稳定, 立即予吸氧、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按医嘱用药, 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1 神经系统的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有无神经系统症状, 如烦躁不安、头痛、呕吐、嗜睡、抽搐、颈抵抗、昏迷等。本组有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 其中2例出现头痛、嗜睡、肢体抽动, 2例出现昏迷、肢体抽搐。4例都出现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发现后及时报告医生, 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 及时擦去呕吐物, 防止窒息。经对症治疗, 2例3~4天后病情好转并逐渐稳定;1例昏迷患儿5天后神智转清, 无抽搐;另1例昏迷患儿, 入院第2天出现呼吸不规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家属要求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2 呼吸循环系统的观察

均予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心律、呼吸节律、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2例患儿治疗5~7天病情好转并趋于稳定;3例患儿病情迅速进展, 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 予气管插管行机械正压通气, 通气时我们将呼气末正压渐调至11~12cmH2O, 待吸入氧浓度≤50%, 氧分压达到80mm Hg, 氧饱和度>90%时, 逐步调低呼气末正压。本组患儿在下调呼气末正压过程中临床经过顺利。2.3消化系统的观察密切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呕血与黑粪等症状。本组1例机械辅助呼吸患儿鼻饲第1天抽出咖啡色液体约50ml, 即予禁食、胃肠减压、凝血酶冻干粉胃内保留, 两天后无异常液体抽出, 继续禁食及胃肠减压, 至第5天予全奶50ml鼻饲每3小时1次, 第6天撤机后停鼻饲改全奶100ml每3小时1次, 以后逐步至半流质及软食, 期间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现象。2.4体温的观察本组患儿均有发热, 热型不规则, 体温 (耳温) 3 8~4 0℃。体温在3 8~3 8.5℃之间者以物理降温为主, 如冰袋置头部或温水擦浴;38.5℃以上者予药物降温, 辅以冰袋降温。0.5小时后复测体温, 以后每2~4小时测体温1次。在降温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肢端温度, 并仔细记录用药效果, 出汗多时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本组8例患儿入院后1~2天体温降至正常, 1例机械辅助呼吸患儿高热超过4天, 体温波动在38.8~39.9℃之间, 按医嘱予两种退热药物交替鼻饲, 采用头部置冰帽降温等措施, 第5天体温降至正常并稳定。

3 气道管理

3.1 妥善固定气管导管

由于患儿意识不清、躁动、口腔分泌物多, 为防止意外拔管, 我们选用高强度丝绸胶带牢固固定。插管后准确记录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 听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以正确判断导管的位置, 班班交接,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为防止患儿躁动时气管插管移位或脱出, 可按医嘱使用镇静药, 并对患儿四肢做适当约束。翻身、拍背后将患儿头部维持于适中的位置, 过伸或过屈易造成导管扭曲、移位, 引起气道梗阻。本组1例患儿因躁动发生气管插管移位, 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 护士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立即行再次插管, 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3.2 加强呼吸道湿化,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湿化液选用无菌注射用水, 加入呼吸机湿化器中, 温度调至32~35℃, 保持气道湿润。根据痰鸣音、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气道压力增高报警等吸痰指征进行吸痰, 过频的吸痰可致肺泡内负压, 使肺泡塌陷。吸痰前、中、后均用带呼气末正压通气的呼吸囊膨肺给氧, 避免缺氧发生。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规范吸痰,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遵循气管-口腔-鼻腔的吸痰顺序, 吸痰动作轻柔,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秒。

3.3 拔管后护理

本组4例插管患儿除1例家属放弃外, 其余3例患儿置管时间分别为140、261、327小时, 均顺利撤机。撤机拔管后予面罩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注意观察有无鼻扇、气促、发绀、烦躁等缺氧征象。本组患儿拔管后血气值均在正常范围。

4 口腔护理

口腔病原微生物较多, 气管插管时会厌的保护功能丧失, 分泌物易流入气道, 诱发感染, 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具体方法:吸出口咽部分泌物, 确认气管插管内压未降低, 取侧卧体位, 头偏向一侧, 去掉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 用棉签浸2.5%碳酸氢钠溶液擦洗牙齿、牙龈、舌、腭、颊黏膜, 完毕后查看气管导管的刻度, 听诊两肺呼吸音, 确认插管位置正确, 用胶布重新固定。本组患儿无口腔溃疡、霉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5 用药的护理

认真三查七对, 按医嘱准确给药, 根据病情的需要合理安排输液先后顺序, 在注射器和延伸管上分别标记药物的名称及浓度。输注免疫球蛋白前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 (生理盐水) 冲洗输液管, 避免与其他药物混输, 开始输注时速度宜缓慢, 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严密观察患儿心率、血压的变化, 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及输液速度。应用甘露醇时要掌握用药的时间, 密切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血容量突然增加等现象, 而且甘露醇为高渗脱水药, 一旦漏出血管外, 如不及时处理, 即可导致周围组织坏死。因此, 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甘露醇时, 守护在床旁, 随时观察注射局部有无异常。本组患儿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6 消毒隔离

甲型H1N1流感手抄报 第5篇

你知道H1N1吗?希望让大家都能了解和预防甲型H1N1流感。

告别了的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当人们正在快快乐乐地生活的时候,这H1N1流感的消息仿佛是一声晴天霹雳似的,再度毫不留情地向我们人类袭来。而且,长乐也出现了病例,我们学校要我们为促进全校师生提高更好的好做防控工作意识,学校要求我们全校师生要做一份防H1N1流感的手抄报。

我拿着学校发的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通知,看了里面的内容后,我就开始做手抄报了。于是,我拿出一张四开大的素描纸,在报头的地方,用粗笔写着上醒目的大标题“甲型H1N1流感”大标题,接下来,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内容认真地抄到上面。看着端正漂亮的字,然后,我大显身手,把学习了五六年的绘画知识全部使用出来,我用不同颜色的水笔和油画棒,分别画了两个戴口罩的人,再增添一些小花、和小标题,把手抄报点缀得漂漂亮亮。

“甲型H1N1流感”引全球恐慌 第6篇

近些日子一打开媒体,“甲型H1N1流感”字样就gI得人心慌慌。5月6日墨西哥卫生部门统计公布,该国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为913例,病亡人数是29人;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很多国家也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拟似病例。国际卫生组织已将疫情等级由3级提至4级,随后又提到5级(最高6级),并紧急调动5000万美元支援墨西哥控制疫情。禽流感的危机刚过不久,甲型H1N1流感又悄然而至,我们这个世界怎么了?

“甲型H1N1流感”来了

“甲型H1N1流感”突然在全世界各地出现,法新社称它为“杀手”,美联社称其为”致命的怪病”,世界卫生组织称,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对于它的出现,人们没有任何准备,因为,在较短的时间里,仅墨西哥一地,已有4000多人疑似感染,29人死亡,美国的堪萨斯州、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纽约等多处地点也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感染者。以前,人们并没有发现猪的流感会在人类之间传播。但是报道指出,最新的“甲型H1N1流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道的方式传播,而且,这是一个新的变种。关于病毒变种,我们以前曾在艾滋病、禽流感等报道中听到过。然而,这一新的病毒变种却令人难以理解。

有科学家指出,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种,既包含有人流感病毒,也包含有禽流感病毒,还包含有猪流感的病毒,而在这一毒株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还可细分为亚洲猪流感病毒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简单来说,以“甲型H1N1流感”命名的这一新型猪流感病毒变种的毒株,在其基因成分中,包括了人流感、禽流感、非洲猪流感、亚洲猪流感的基因片段。一种新的病毒,居然有那么多致病基因组合1生物的基因在自然界虽然能相互转导,但大自然的魔力不可能这样大。有些科学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可能是人工合成的基因片断,某些基因研究者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将这些自然界里独自存在的多种流感病毒合成在一起,在不经意间使它流出了实验室!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太可怕了。美国纽约出现的患甲型H1N1流感的学生,是因为他们到墨西哥去旅行过。法国、新西兰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患者也刚从墨西哥回来。但埃及、越南出现的个别甲型H1N1流感患者,似乎与墨西哥无关。同样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墨西哥已造成多人死亡,而在美国则显得“比较温和”。绝大多数患上“甲型H1N1流感”的人,也并没有同猪有过直接的接触,也没有发现吃了猪肉和猪肉制品的患上了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的出现,引起了各国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机构启动传染病应急方案,对病人和拟似病人隔离观察治疗,个人防护宣传也都启动。没有发生疫情的国家严阵以待,加强了口岸检疫。我国卫生部已对防控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作出部署,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可疑病例的监测,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报告。要求各地要指定定点医疗机构,对可疑病例立即组织专家会诊并进行医疗救治。紧急组织有关科研机构研制快速诊断试剂,并积极开展病例诊断标准,疫苗和药物的研究,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好技术储备。

人畜共患的疾病有多少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具传染性的。得病者所出现的症状同人流感类似。也有发烧、咳嗽、喉咙痛、畏寒和疲劳等症状;有些人也有呕吐与腹泻。据资料记载,过去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很少,出现过病重的人死亡的病例不多。但这次是病毒新种,具有高致病性,这从墨西哥的疫情可以得到证明。

从历史上看,人类曾有多次与动物疫病相对的记录。1967年夏天,德国马尔堡的一个动植物检疫实验室,一位工作人员突然高烧不止,呕吐大出血,循环系统衰竭休克而死。接着实验室37位工作人员和他们的亲属全染上了这种怪病,经全力救治,还是有1/4的人悲惨地死去。3个月后,德国专家捉住了罪魁祸首,

种由非洲绿猴传染给人的新病毒,非洲人给它冠以尼罗河水怪的名字——埃博拉。

艾滋病也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从出现至今不过20余年,已迅速传遍了世界各地,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中国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至今已有85万人感染了HIV,患者达20万,其中约有10万已经死亡。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到2010年中国的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

2003年春节前后,我国广东中山市的医院收治了一些发烧干咳、浑身酸疼、胸闷、肺部急性感染者,少数病人入院才几天就因呼吸衰竭而死,不少医务人员因传染而病倒,有些患者的家属和有过接触的亲友也相继得病。疫情很快在广东蔓延,住院病人不断增加。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首的医务人员,夜以继日,很快研究出用激素、吸氧加抗炎药的办法,稳定了危重病人的病情。联合国的医学专家对香港、广东、泰国等地考察后,以“非典型性肺炎”(SARS)给此病定名,在电子显微镜和先进的化学分析技术下,病原体露出原形:是一种本应在呼吸道中的冠状病毒,与传统的冠状病毒基因结构有异,是一个新的突变种!

2006年春,一种由家禽传播的疾病,在亚洲、欧洲、美洲24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这就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它不仅使大量家禽感染,而且影响到了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那年10月24日公布的数据,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为121人,死亡62人,感染死亡率超过50%,而且发病的区域不断扩张。各国医疗机构迅速出动,有效控制了疫情,疫苗的研制也取得了成功。

重症甲型H1N1流感 第7篇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24岁, 因发热、咳嗽5d而入院, 已孕32周, 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最高时达38.9℃, 伴咳嗽、咳痰, 就诊于我市第二人民医院, 拟“上呼吸道感染”收入妇产科住院治疗, 经过3d的治疗, 病情无好转, 经咽拭子检查为甲型H1N1流感阳性而收住我院。入院后经专家组会诊, 根据患者有胸闷、气喘症状, 血氧饱和度86%, 考虑有甲型H1N1流感重症可能, 随即请省专家组会诊, 考虑患者已并发Ⅰ型呼吸衰竭、病毒性心肌损害, 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抗病毒、抗真菌、抗细菌、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 经过治疗和护理, 病人已经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因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疾病, 传染性极强, 患者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 又因呼吸衰竭而导致呼吸困难, 预感病情危重, 可能危及胎儿及自己的生命, 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应该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 特别是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经常巡视, 让患者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 指导患者应用放松、分散注意力和指导性想象技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和焦虑。

2.2 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安排患者住在隔离重症监护病房, 地面和床头柜用次氯酸钠消毒, 患者使用过的检查器械集中放在专用容器中, 送消毒供应室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加强通风和空气的消毒, 拒绝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 必须穿防护服、戴特殊防护口罩、防护眼罩才能进入隔离病房, 隔离区和非隔离区应严格划分, 防止交叉感染。

2.3 用氧护理

合并Ⅰ型呼吸衰竭和ARDS病人给予高浓度 (大于35%) 吸氧,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给予低浓度 (小于35%) 持续吸氧, 使氧分压控制在60mmHg (1mmHg=0.133kPa) 或血氧饱和度90%或略高。给氧方法:对于轻度呼吸衰竭和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用鼻导管和鼻塞法, 而对于低氧血症比较严重的Ⅰ型呼吸衰竭应给予面罩吸氧, 一般用无重复呼吸面罩带有储氧袋, 这种面罩的吸入氧分数最高可达90%以上。在用氧过程中, 应注意观察氧疗效果, 注意保持吸入氧气的湿化, 定时更换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如果通过普通面罩或无重复呼吸面罩进行高分数氧疗后, 不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低氧血症, 应做好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准备。

2.4 饮食护理

给予富有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饮食, 原则上少食多餐, 不能自食者, 给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量及水分的摄入。

2.5 休息、体位与活动

帮助病人取舒适且有利于改善呼吸状态的体位, 一般呼吸衰竭的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 为了减少体力消耗, 降低耗氧量, 患者需卧床休息, 并尽量减少自理活动或不必要的操作。

2.6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促进痰液引流

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经常给予翻身拍背, 促进痰液排出。病情严重、意识不清的病人应取仰卧位, 头后仰, 托起下额, 并用多孔导管经鼻或经口进行机械吸引, 以清除口咽部分泌物, 并能刺激咳嗽, 有利于气道内的痰液咳出。饮水、口服或雾化吸入祛痰药可湿化痰液, 使痰液便于咳出或吸出。

2.7 用药护理

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 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病人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适当提高吸入氧分数, 静滴时速度不宜过快, 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 以便调节剂量, 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8 病情监测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需收住ICU病房进行严密监护, 监测项目包括:缺氧及CO2潴留情况、呼吸状况、循环状况、意识状态及神经精神症状、液体平衡状态, 胎儿活动度、胎心率以及宫高腹围的监测、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9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备齐有关抢救用品, 发现病情变化时需及时配合抢救, 赢得抢救时机, 提高抢救成功率, 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 如果胎儿出现异常, 应立即择时行剖宫产术。

2.10 应用呼吸器患者的护理

(1) 掌握呼吸器的性能:在呼吸器发生故障或病情变化时, 采取有效应急措施。 (2) 严密观察病情: 观察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和均匀程度, 以便适当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节律。观察患者有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与呼吸器是否同步, 是否因通气不足、呼吸道阻塞引起烦躁不安, 注意管道衔接处是否漏气。观察生命体征以及神志、瞳孔的变化。 (3) 保持呼吸道畅通:掌握适宜的氧分数, 及时吸痰, 防止痰栓形成, 注意防止套管脱落。 (4) 预防并发症:注意呼吸道湿化, 防止物塞而窒息。监测血气及电解质变化, 注意缺氧、低血压、休克的发生。经常翻身叩背, 防止肺部并发症和褥疮的发生。

3 案例探讨

重症甲型H1N1流感具有传染性强、危险性高、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等特点, 愈发显出护理观察的重要性。抢救重症甲型H1N1流感过程中, 医护人员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与急救技术, 相互紧密配合, 争分夺秒, 是提高抢救成功的根本保证, 加强呼吸道的护理, 加强病情观察, 加强基础护理, 以减少并发症, 在临床实践中, 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 能够使抢救工作急而有序, 行之有效。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妊娠,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重症甲型H1N1流感 第8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12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分院收治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5~61岁,平均39.83±12.41岁,所有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实时检测,结果均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并符合卫生部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之重症标准[2],均为本地疫情,无外出史。临床症状包括:发热(>37.5℃)4例,鼻塞流涕4例,咳嗽、咳痰5例,呼吸困难4例,胸闷4例,全身酸痛、乏力2例。

1.2 方法

严格按照《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规范操作[3],做好必要的CT防护和消毒。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机行胸部HRCT容积扫描。患者仰卧、屏气,自头向足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140mA),准直器64×0.6mm,层厚5mm,球管旋转速度0.5s/r,螺距1.25,矩阵512×512,均行平扫,重建图像层厚1.0mm,间隔0.8mm。重建算法Kernel B65s sharp,传输至工作站(软件版本syngo CT 2007s),利用多平面重建法(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进行冠矢状面成像。标准肺窗窗宽1 200Hu,窗位-500Hu,纵膈窗窗宽350Hu,窗位40Hu。

1.3 图像重建与影像学分析

图像重建和分析由2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双盲操作,意见分歧时相互讨论达成共识。图像观察内容包括:(1)肺部是否有异常征象;(2)病变部位:累及一侧或两侧肺,外周或中央区,具体累及的肺叶;(3)病灶数量和大小:单发或多发,病灶直径以3cm为界(<3cm为小病灶,≥3cm为较大病灶);(4)密度和境界:磨玻璃阴影、斑片状、实变、淡云雾状等,密度均匀或不均匀;(5)继发改变: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等。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均经临床综合治疗后好转,病情稳定,符合卫生部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出院标准(试行)[4],无死亡病例。住院天数20~36天,平均天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初期确诊后3天内)行首次64层螺旋CT检查,出院前3天内行末次检查,其中2例治疗1周和3周各复查一次,2例治疗2周复查1次,2例治疗2周和4周各复查一次。本组6例患者首次CT检查均有明显的肺部阴影,并且两肺多叶弥漫分布,其中仅1例左肺上叶无累及,其余患者两肺各叶均有累及,肺部病灶形态多种多样,均为多发改变。

2.1 发病初期表现

(1)多发斑片状磨玻璃阴影6例;(2)单发小圆形磨玻璃阴影4例;(3)小结节状高密度影4例;(4)大结节状高密度3例;(5)磨玻璃密度影内出现结节或索条影1;(6)不规则肺实变3例;(7)部分肺不张2例;(8)细支气管扩张2例;(9)少量胸腔积液3例;(10)胸膜增厚2例;11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由于本组6例均为重症患者,发病初期表现相对较重,首次CT均显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图1),并且为两肺弥漫性分布,5例两下肺显著,2例两肺散在分布,4例呈现明显的中外带分布,部分病例发展迅速,出现融合实变形成结节状高密度影(图2~4)。

2.2 治疗1~4周CT表现

主要表现为(1)磨玻璃阴影密度变淡6例(图5);(2)磨玻璃阴影中出现条带状高密度影4例;(3)实变吸收好转3例;(4)胸腔积液吸收消失3例;(5)胸膜增厚4例;(6)病灶吸收形成纤维索条影4例(图6)。本组中未发现空洞形成和淋巴结钙化征象。

3 讨论

关于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其特点亦成为放射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3.1 重症H1N1甲流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2009年全球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A/H1N1 influenza)是由新型H1N1病毒亚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7d,人群缺乏天然免疫力。临床症状有发热(94%),咳嗽(92%),咽喉痛(66%),部分患者肌肉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5,6]。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2]中的重症标准,均出现1~4项临床表现,符合重症病例诊断。重症甲流的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包括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出血、水肿和纤维化,若支气管管腔反复感染阻塞,可继发支气管扩张和慢性纤维化[7],合并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葡萄球菌[8]等细菌性感染。

3.2 重症H1N1甲流的HRCT表现特征

重症甲流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病变早期即出现较明显的肺部病灶,结合本组6例患者的HRCT表现及相关文献报道[6,7,9,10,11,12],甲流H1N1 HRCT有如下特征:(1)相对而言成人患者更容易表现为重症,本组6例均为成人患者,中位年龄为39岁;(2)肺部病变较明显,两肺呈弥漫性病变,形态多样,以多发斑片状磨玻璃阴影为主,可伴有融合的实变、结节状、索条状,可伴发细支气管扩张;(3)可继发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甚至可出现纵隔气肿和脓胸;(4)肺内病变进程发展迅速,1d内可有很大变化,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和ARDS,严重者死亡。本组2例发病时胸片仅有两肺纹理增粗,三天后出现弥漫性阴影;(5)病变可累及肺间质,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胸膜的牵拉和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6)若积极的正规抗病毒治疗,肺内病变吸收较快,仅残留少许纤维索条状阴影,且病灶延时时间短[12],至于肺部病灶是否能够完全吸收还有待较多病例、较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3.3 64层螺旋CT动态监测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部病变的价值

目前甲流患者的影像检查主要为床边或由于其费用低简单易行常作为发热门诊的筛查和动态观察,但其密度分辨率较低,早期细小病变容易漏诊而多层螺旋CT成像速度快,分辨率相对较高,能够准确判断肺内有无异常,且可以全面地显示病变形态、分布、范围及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且在显示间隔病变及小结节病灶上敏感性很高,因此对于临床高度怀疑重症甲流的患者,如条件许可在必要的防护措施下,进行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是可取的。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准确的发现肺部病变细节,为临床诊治和深入研究重症甲流的影像特点提供有力的证据。

综合本研究的资料和部分文献报道[9,10,11,12],我们认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CT表现多种多样,缺乏明确的影像特异性,诊断要点有:病变形态多样,发展迅速,双肺受累,弥漫分布;大片磨玻璃阴影伴有实变、结节,多累及两肺中下叶呈外周分布。胸部CT检查的价值在于发现肺内病变,观察病变的范围和动态变化,为临床判断病情和明确诊断提供科学的影像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通报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展.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 mlfiles/H1N1/s10624/201001/45520.ht 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印发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http://www.gov.cn/gzdt/2009-10/13/content_1437636.ht m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2009年修订版)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cmsresources/H1N1/cmsrsdocument/doc6850.doc

[4]钟南山,李兰娟,王辰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出院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5):1734.

[5]蔡闯综述,钟南山审校.2009年甲型H1N1流感研究近况[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6):553-555

[6]杨钧,马大庆.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炎的影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2):219-220.

[7]Perez-Padilla R,de la Rosa-Zamboni D,Ponce de Leon S,et al.Peumonia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fromswine-origin influenza A(H1N1)in mexico.N Engl J Med,2009,361(7):680-689.

[8]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Bac-terial coinfections in lung tissuel cases of speci mens from fatal2009pandemic influenza(H1N1):unite states,May-August2009,MMWR,2009,58(38);1071-1074

[9]陈枫,赵大伟,文硕,等.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2):123-126.

[10]Lee CW,Seo JB,Song J W,et al.Pul monary complication of novel influenza A(H1N1)infection i maging features in two patients.Korean J Radiol,2009,10(6):531-534.

[11]杨钧,徐云良,吕志彬,等.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影像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2):119-122.

重症甲型H1N1流感 第9篇

1 病例介绍

病人, 男, 14岁, 2009年11月1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 体温达39.5 ℃, 伴咽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偶咳嗽, 发病后在当地医院就诊, 给予“复方氨基比林”及补液治疗, 11月20日13:00病人症状加重, 并出现意识不清, 11月20日18:10转入我院住院治疗, 病人既往体健,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接触史, 无药物过敏史, 无长期用药史, 现在当地县中学读书, 近1周有与发热病人接触史。查体:体温39.6 ℃, 脉搏100/min, 呼吸30/min, 意识不清, 急性面容,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 咽充血, 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 两肺可闻及干性啰音, 抬入甲型H1N1流感重症监护病房。入院后南昌市疾控中心检查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查阳性, 诊断甲型H1N1流感明确, 属于重症;病人病理征阳性, 脑脊液检查符合病毒脑膜炎表现;病人心肌酶谱示乳酸脱氢酶 (LDH) 332 U/L, 肌酸激酶 (CK) 2 805 U/L,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27.9 U/L, 考虑合并心肌炎;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均高, 胸部X线片提示支气管炎, 痰培养示肺炎链球菌, 考虑伴肺部感染, 可能混合病毒和细菌性肺炎。治疗上及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 硫酸奥斯他韦胶囊抗病毒, 头孢曲松钠、青霉素钠抗感染, 甘露醇降颅内压, 地塞米松保护脑细胞, 果糖等营养心肌, 异丙嗪亚冬眠疗法及退热、降温补液对症支持治疗, 11月21日18:00病人意识清楚, 体温37.6 ℃, 11月28日复查甲型流感筛查阴性, 血常规、生化均正常, 11月29病人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传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因此, 做好隔离非常重要。应将病人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 (至少每5 min空气交换1次) 的隔离病房内, 需要时可采用动态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有条件可安置在负压病房内进行隔离, 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1]。物体表面和地面用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按照常规的方法消毒;病人使用的体温计, 用75%的乙醇浸泡15 min, 干燥保存, 接触病人的精密仪器表面用75%的乙醇擦拭2遍;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 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 mg/L, 再接入污水处理系统。病人使用的床单、被套等物品用250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 min, 送洗衣房单独清洗、消毒。严格探视制度, 向家属宣教甲型H1N1流感知识, 不设陪护, 原则上不探视, 若病人病情危重必须探视时, 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前, 在缓冲间内穿戴防护用品, 离开隔离病房时, 在缓冲间脱摘防护用品, 严格进行手卫生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准确记录24

h尿量 病人进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后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 但病情发展迅速, 住院确诊重症甲型H1N1流感合并病毒性脑膜炎、心肌炎、肺部感染。针对这种情况,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 h观察病人体温、心率、呼吸、意识、血氧饱和度及末梢循环情况1次, 给予吸氧2 L/min。1 h记录出入量1次, 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按医嘱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由于严格执行了出入平衡的原则, 病人尽管在抢救中用药多, 但未造成不良伤害, 给后期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高热护理

病人入院前已经出现连续2 d发热, 入院后体温持续高至40.1 ℃, 因此对病人进行高热护理。给予降温及预防高热惊厥, 可保护大脑, 预防脑缺氧。采用冰袋、冰帽、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温, 并遵医嘱给予安乃近滴鼻、肌肉注射等。降温期间密切注意病人体温变化, 以观察降温效果, 并做好记录。病人大量出汗后给以温水擦拭, 及时更换衣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使病人舒适, 防止感染。病人如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虚脱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 同时注意保暖。加强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 防止口腔炎, 口唇干裂时涂液状石蜡保护, 口角起疱时或口腔黏膜溃疡, 可涂锡类散。

2.4 气道管理

因病人意识不清, 呼吸急促, 痰多, 听诊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干性啰音, 易引起呼吸道阻塞, 造成窒息, 故应做好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用棉签、纱布及时清除病人口鼻咽异物。痰多时, 做到每次充分吸痰, 每次负压控制在0.04 MPa~0.053 MPa, 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吸痰前后给予2 min~3 min纯氧吸入。

2.5 心理护理

病人意识清楚时, 表现为恐惧, 因其家属不在身旁, 对甲型H1N1流感知识缺乏, 护理人员应陪伴在床旁, 并鼓励病人提出问题, 耐心解答,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向病人介绍发热时的休息、饮食要求及物理降温方法, 使其参与护理活动, 学会自我护理。在医生为病人行腰椎穿刺前, 护理人员主动向病人讲述穿刺的目的、注意事项, 示范体位及术后要求, 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配合医生操作。

2.6 输液管理

病人在抢救过程中每天输入了大量液体, 如抗感染、补充电解质的药物, 此外还用了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等高渗性药物, 增加了静脉保护的难度, 故应认真做好输液管理。选择弹性好、较粗直、便于观察的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并采用交替注射法, 如上肢静脉交替使用, 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病人输入甘露醇、果糖等高渗性药物4 h后, 用热毛巾敷局部, 毛巾温度大约40 ℃, 以防止烫伤[2]。据文献报道, 静脉输液温度最低限为15 ℃, 最高限为35 ℃, 当液体维持在最低限时, 发生静脉炎的几率较高, 病人的自觉症状也比较重, 血管使用数减少[3]。因此根据治疗用药的理化性质和病人的感觉, 调整液温为25 ℃~33 ℃。

3 讨论

本例病人以重症甲型H1N1流感收入住院, 当时高热、意识不清合并病毒性脑炎、心肌炎、肺部感染, 对医护人员来讲是一个挑战, 治疗重点是保护心、肺、脑功能。护理上配合治疗要点是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加强气道管理、保护静脉、退热降温等。在本例病人降温过程中积极采取各种物理降温, 如冰袋敷头部及大动脉处, 同时给予乙醇擦浴, 安乃近滴鼻、肌肉注射, 入院12 h达到了降温效果;病人意识清楚后, 护理人员鼓励病人正视疾病以减轻其心理压力, 增强其战胜疾病信心, 从而使病人配合治疗护理;静脉注射时, 由于注意了静脉血管的保护, 该病人未出现静脉皮肤处红肿及静脉炎现象;医院感染方面, 医务人员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未发生病人、家属、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现象。在护理过程中, 前期着重做好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在病情稳定后侧重心理护理与饮食行为、健康行为的指导。本例病人治疗护理非常成功, 为以后症状重, 特别是多器官受累的病人抢救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9, 8 (3) :1.

[2]陆玉全.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5) :62-62.

重症甲型H1N1流感 第10篇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症状相似, 部分病人病情发展快、来势凶猛, 突然高热, 甚至继发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休克、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而导致死亡。2009年11月我院收治1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人, 经积极救治及精心护理, 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抢救及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 女, 23岁, 理发师, 2009年11月15日因“头晕、头痛、轻微咳嗽”在社区门诊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17日病人咳嗽加重并发热, 体温39.1 ℃, 在当地卫生院做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2×109/L, 中性粒细胞78.9%;肺炎支原体检查阴性。回社区门诊静脉输注头孢氨苄等药物治疗后未见好转。21日夜间咳嗽加重, 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于11月22日09:45由“120”接诊入院。立即组织相关科室会诊, 查体:病人意识清楚, 体温37.4 ℃, 憋喘状, 口唇发绀, 咽部充血, 呼吸窘迫, 呼吸30/min, 面罩吸氧下血氧饱和度70%, 双下肺闻及湿啰音;胸部X线片示:双肺炎症并感染;血常规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63×109/L, 中性粒细胞86.84%;血气分析:pH为7.496, 血二氧化碳分压30 mmHg (1 mmHg=0.133 kPa) , 血氧分压41.8 mmHg。监测生命体征, 给予抗感染、抗病毒、祛痰等对症治疗。即刻请市人民医院及省级专家会诊, 会诊后根据病人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考虑为甲型H1N1流感高度疑似。请县疾病控制中心取病人鼻咽等呼吸道标本送检, 结果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专家组听取结果后, 病人目前诊断为:极重型甲型H1N1流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Ⅰ型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建议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增加激素用量, 抗感染、镇静, 保持出入量平衡, 对症处理等治疗措施。病人11月28日15:00出现发热, 体温38.3 ℃, 心率、呼吸加快, 血氧饱和度下降。11月29日上午在局部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加强呼吸道及胃肠道护理, 翻身、叩背、及时吸痰, 防止误吸, 各脏器功能支持, 12月4日撤离呼吸机后, 生命体征稳定。经过27 d的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 病人于12月18日治愈出院, 1个月后复诊, 恢复良好。

2 护理

2.1 组织抢救

本例病人为我院收治的第1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人, 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逐级上报, 组织院内、院外专家会诊, 成立专家组、抢救小组, 从全院各科室抽调业务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护士组成特护小组。值班人员每日将病人的基本病情、治疗、护理措施向专家组汇报, 听取指导意见。各相关科室、后勤积极配合, 及时沟通信息, 保障人员调配和物资供应。

2.2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持续心电监护, 定时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由于病人持续镇静治疗, 应密切观察意识和瞳孔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做好危重病人护理记录。

2.3 人工气道的管理

2.3.1 气管插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随时检查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每班记录插管外露长度, 防止导管滑入一侧气管或脱出。选择合适的牙垫, 防止病人将导管咬扁, 每隔4 h将套囊内气体 (3 mL~5 mL) 放掉15 min, 以防止气管套囊对气管黏膜的长时间压迫[1]。

2.3.2 气管切开的护理

观察局部有无充血、皮下气肿等, 防止局部感染。每日更换气管切口处敷料, 分泌物流出较多时应及时更换, 严格无菌操作。用布袋妥善固定气管套管, 松紧以容纳2横指为宜。气管套管与呼吸机连接处要保持直立, 防止过度牵拉而脱管, 常规备气管切开包, 以备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急用。

2.3.3 气道温化

建立人工气道后, 人体失去正常的加温、加湿作用, 使呼吸道黏膜干燥, 纤毛上皮细胞受损, 易发生黏膜糜烂、痰液阻塞、细菌感染等。采用呼吸机加温湿化和间歇气管内滴注湿化液相结合的气道湿化方式, 呼吸机湿化器内应及时添加蒸馏水, 温度应保持在32 ℃~36 ℃, 2 h滴注湿化液1次, 湿化液为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16×104 U+α糜蛋白酶4 000 U, 每次滴注3 mL~5 mL,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2.3.4 吸痰

①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 采用密闭式吸痰法,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减少病人的医院感染, 护士在操作时应加强防护, 避免造成自身感染。②掌握好吸痰时机, 在吸痰前后给予1 min~2 min的纯氧吸入, 负压调至10 kPa~20 kPa, 动作要轻巧, 切忌上下多次反复提插, 以免造成血氧饱和度急骤下降, 加重肺部炎症渗出和刺激黏膜加重损伤。③先吸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 然后更换吸痰管再吸气道内的分泌物, 若痰液黏稠不易吸出, 应先在气管内注入2 mL~3 mL湿化液, 然后再吸引。

2.4 脱机护理

病人病情稳定、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平稳, 可给予试撤机, 改用气管切开处套管内吸氧。在整个撤机过程中, 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 有无咳嗽、咳痰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生命体征有无波动, 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积极配合抢救。

2.5 一般护理

由于病人病情危重, 每班加强基础护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①口腔护理:每日2 次或3次口腔护理, 以保持口腔卫生。②皮肤护理:定时翻身、叩背、按摩受压部位, 勤擦洗, 做好会阴部护理, 定时更换内衣。③保持各种引流管和导管畅通, 妥善固定, 避免扭曲、阻塞、受压、脱管等, 防止反流, 以免造成感染[3]。及时观察各种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④病人由于长时间鼻饲, 胃管应每周更换1次, 每次饲食前必须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每次注入量不超过200 mL, 每次饲食和注药后应注入少量温开水清洁胃管。⑤病室内应保持安静、整洁, 定时开窗通风, 为病人提供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 以促进病情恢复。

2.6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的病情危重, 特别是在机械通气期间,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导致病人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经常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表情。因此采取书写、肢体语言等方法与病人沟通, 认真观察病人的各种情绪, 领会病人的意图, 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 讲明各项治疗护理的目的和必要性, 使其积极配合。由于病人被隔离, 不能与家属接触, 易产生孤独感, 应尽量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 安慰、体贴病人, 给予生活上的照顾, 经常与其谈心, 传达家属对病人的关心和问候, 使其情绪稳定,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7 消毒隔离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遵守各项工作流程, 防止医院感染[4,5]。①将病人安置于单人病房, 以便于抢救及隔离。病房内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 h, 病房内的地面用消毒液擦拭, 每日2次。②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和进行各项操作时, 要戴口罩, 穿防护服, 戴手套。每次操作后要用流动水洗手, 采用六步洗手法, 做好自我防护。③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液配成1∶100的浓度, 混合后加盖2 h倒掉, 病人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 用双层医疗垃圾袋密封, 焚烧处理, 衣物、被褥等先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后, 用1︰1 000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后, 单独洗涤。对耐高温、高压的医疗用品和生活用品先用1︰1 000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后, 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3 小结

为了更好地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 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水平, 我院护士积极应对各种困难, 认真观察、精心护理, 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本例病人的成功救治, 为基层医应对突发事件、危重病人的抢救和传染病的管理工作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边晖.呼吸机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0, 27 (5) :555.

[2]包新华, 王昌荣, 黄颖, 等.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1例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6) :84-86.

[3]杨红雨, 肖慧林.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人救治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12B) :2343-2344..

[4]胡素玲.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19) :90-91.

让甲型H1N1流感远离孩子 第11篇

幼儿园要成立相应的防控领导小组,要落实防控甲型H1N1流感责任制,做到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同时幼儿园要主动、及时了解疫情发展情况及防控要求,在原有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制订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措施,随时做好启动预案的准备。

一、开展甲型H1N1流感基本常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既要避免幼儿园师生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又要普及科学防范知识。利用发放宣传册、展出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科学防治知识,力争宣传到每一个人,使广大师生家长认识甲型H1N1流感、了解甲型H1N1流感。同时要通过适当形式对家长进行宣传,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流感样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治疗,并及时让园内了解掌握情况。

二、加强晨检,定时测量幼儿体温,做好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强化报告意识,发现病人后必须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三、落实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的预防措施。大多数冬季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净化室内环境,保持空气清新。幼儿入班前老师应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入室内。每周一、三、五,幼儿喝冰糖绿豆水、红梨萝卜水。每天孩子在户外活动不少于两小时,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引导和鼓励幼儿不挑食,科学饮食,健康生活。防止幼儿病从口入,幼儿在饭前便后用流动水、肥皂洗手。下班后开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同时各班每天进行熏醋半日活动。幼儿离园后,教师先用84消毒液擦拭玩具柜及室内家具等处,然后用清水擦拭一遍。

四、做好幼儿生活卫生工作,加大对幼儿园环境的整治力度,积极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幼儿生活场所的通风、消毒与清洁卫生工作,消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同时要加强食堂、生活饮用水源的管理,严防各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开园期间坚持每周检查一次卫生。

重症甲型H1N1流感 第1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09年12月, 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产期患者8例, 年龄24~34岁, 孕龄20~37周。其中, 初产妇6例, 经产妇2例, 合并糖尿病2例, 高血压3例, 先兆子癫2例。8例患者均符合卫生部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诊断标准[1]。

1.2治疗方法

用“先锋S33”无创通气机和“西门子SERVO-S”多功能呼吸机, 8例患者均采用了无创通气, 模式为S/T。2例患者因无创通气效果不佳 (Sp O2<92%) 后改为有创通气, 1例患者2周后死于MODS, 另1例患者3周后改为无创通气, 后治愈出院。

2结果

8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产期患者, 治愈7例, 1例死亡。

3讨论

孕产妇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妊娠中晚期的时候, 孕妇的子宫增大, 膈肌升高, 腹式呼吸受限, 胸式呼吸代偿性增加以维持肺功能。一旦感染甲型流感, 肺部出现炎症, 就使得胸式呼吸减弱, 肺功能降低。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肺部的早期的主要病理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内皮损伤, 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 肺间质水肿, 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 出现急性肺损伤 (ALI) 和ARDS, 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 甚至导致孕产妇死亡。孕妇为了胎儿的健康, 对药物及放射学检查均有抵触情绪, 患病后不能及时就医, 往往贻误病情诊治, 致使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的重症发生率高, 为非孕人群的10~20倍;病死率高, 为非孕人群的20~40倍[2]。妊娠期妇女甲型流感重症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减少肺泡渗出水肿, 减轻炎症反应, 维持肺泡膨胀, 改善V/Q比值, 提高氧合, 从而改善病情。重症甲型H1N1流感与SARS的肺部病理表现均为肺泡间质渗出性病变, 结合SARS的治疗经验, 我们主张呼吸机的使用要在早期, 不要等患者出现ARDS后才使用[3]。使用无创通气的指标是:重症病例经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不能维持Sp O2≥92%[2]。应用无创呼吸机后大多数患者能逐渐康复。对于少数肺部病变较重、炎症吸收较慢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在患者咳痰、饮水或进食时Sp O2即有明显下降, 应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IPPV治疗。笔者选择的呼吸机模式为小潮气量高呼气末正压 (PEEP) 通气。由于甲型H1N1流感肺部的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肺间质, 故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严重受损, 因此对于呼吸机吸入气压力 (IPAP) 的设定不宜过高, 使患者保证一个合适的潮气量 (5~8 ml/kg) 即可。吸入气压力若设置过大, 患者不易耐受, 严重者还会出现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气胸等副作用。选择合适的呼出气压力 (EPAP) 尤为重要, 合适的EPAP可以减少肺血分流, 改善V/Q比值, 增加功能残气量, 改善氧合。笔者的治疗经验是EPAP设定的在6~11 cm H2O时, 无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能达到满意的氧合。对所有的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都应该24 h持续监测。监测的主要内容是:ECG、HR、Temp、P、Sp O2、RR、Ni BP等基本参数指标;医护人员对患者一般情况的观察;胸部X线片 (注意胎儿的屏蔽保护) 、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尿常规等辅助检查。除监测外, 机械通气期间患者易并发多脏器损害, 应注意保护各脏器功能, 防止MODS的发生。对于应用机械通气后呼吸改善不明显患者建议尽早终止妊娠[4]。患者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 一定要持续使用, 暂停时间一般不超过15 min (最长不要超过30 min) , 更不要病情一时好转或感觉不适就放弃。由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及对呼吸机的不适应, 易烦躁, 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 影响治疗效果。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巡视, 耐心指导患者正确使用, 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让患者配合治疗, 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第三版) [Z].卫发明电[2009]188号.

[2]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诊疗手册 (试行) [Z].2009.

[3]曾庆, 李刚, 谭召, 等.无创正压通气与静脉内给氧治疗危重SARS36例[J].中国急救医学, 2003, 23 (8) :586-587.

上一篇:条件分布下一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