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游戏模式范文

2024-07-29

全程游戏模式范文(精选5篇)

全程游戏模式 第1篇

1 甜菜种植

1.1 纸筒育苗

1.1.1 育苗场地

育苗场地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做床。

1.1.2 苗棚准备

3月中旬进行平整做床, 苗床四周要夹防风障。床土选用土质肥沃、良好、4年以上未施用高残留除草剂的地表土。

1.1.3 墩土

把纸筒拉开, 固定在墩土机上。配制好的育苗土分3次装入纸筒, 第一次装半筒, 后半筒分2次装满。每装一次都要把土墩实, 装到纸筒里的土要均匀一致, 墩土时不能太快、太猛, 震动中发现局部地方土少, 要均匀补充, 震动后进行翻转。使用墩土板的要扫掉多余的土, 使纸筒上缘露出0.8cm, 以便进行播种。

1.1.4 播种

采用播种板, 规格为上层板直径0.7cm, 下层板直径0.9cm, 圆孔280个 (14×20) , 做到不重播、不漏播。

1.1.5 纸册摆放

在已平整好的育苗床上划好基准线, 把墩好土的纸册整齐紧密排列, 不能有间隙, 放直、放平, 整个床面呈水平, 不能有凸起和凹陷。保证幼苗在等同的温度和湿度下生长, 使幼苗长势均匀, 不出现三类苗。

1.1.6 覆土、培土埂、浇水、扣棚, 做好苗床管理, 培育健壮幼苗

标准为:叶色浓绿有光泽, 叶片肥厚有硬度感, 叶柄和子叶下胚短, 整齐一致, 蹲实, 不徒长细弱, 无病害, 移栽后缓苗快, 成活率高。

1.2 甜菜移栽

近年来, 九三管理局引进日本产HB-SS40四行甜菜移栽机及HB-SS20双行甜菜移栽机。

1.2.1 移栽时间

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 最低温度稳定在0℃以上, 育苗时间25~30d, 4片真叶时即可进行移栽。

1.2.2 移栽密度

根据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品种特性及产量标准确定, 做到合理密植, 达到群体增产的目的。每公顷要求移栽密度为7~10万株。

1.2.3 移栽质量要求

一是栽直、栽正, 不倾斜, 不窝根, 栽在垄中心;二是不上吊、不下窖, 移栽深度适宜, 纸筒上端与垄面相平, 不能露出或压埋;三是株距均匀, 达到要求的密度;四是培土要严, 栽正压实, 防止跑墒。

2 中耕管理

中耕一般包括铲地和趟地两项作业。移栽后立即趟一犁, 扶起垄, 可增温、保墒、防风、防冻, 促进生长发育, 垄两边培土要高。甜菜中耕应在缓苗以后进行三铲三趟。铲头遍时在苗成活后10~20d, 以深度3~4cm为宜, 头遍中耕深度为25~30cm;铲二遍时以深度7~8cm为宜, 二遍中耕深度8~10cm;铲三遍要见草下锄, 避免损伤甜菜根系, 趟三遍要用大铧加上培土板, 趟紧培严, 深度为10~15cm。甜菜生育后期, 要根据田间杂草多少, 拿大草1~2次, 给甜菜增产和顺利起收创造条件。

3病虫害防治

甜菜在生长期间病害及虫害较多, 应及时防治病虫害, 一般8月10日前防病虫害两次。甜菜防病虫害机械要求:喷药机喷杆平直, 压力稳定, 喷量均匀, 雾化良好, 三级过滤符合标准, 喷量准确。近年来, 红五月农场引进大功率多功能自走式喷药机, 如约翰迪尔4730自走洒药机, 配备GPS卫星导航系统, 作业不重不漏, 操作方便, 全液压控制系统, 轮距可自动调整, 工作系统全部由电脑监控, 喷药高度电脑调节, 自动平衡喷药量, 根据车速自动调节, 自身配带装置。

4机械收获

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观察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 按照摸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产妇21~34岁, 中位年龄27.3岁;孕周40~42 (40.8±0.5) 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2~35岁, 中位年龄26.5岁;孕周39~42 (40.2±0.7) 周。2组产妇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加强产程观察和日常护理, 记录宫缩强度、频率等, 产妇出现不适感时要及时给予疏导与安慰;根据产程进展情况协助产妇适当调整体位, 提高其舒适度;嘱其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观察组采用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 (1) 产前护理:产妇入院后, 护理人员需做好访视询问工作, 简单测试产妇基本情况, 充分了解其家庭环境、文化程度及性格特征、对分娩知识了解程度等信息, 依据产妇自身特点合理分配助产人员, 并全程陪护。以耐心、真诚的态度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产妇进行交流, 使其初步知晓分娩基础知识及产程注意事项;向其介绍本院自然分娩成功案例, 使其增强自然分娩的决心和勇气, 尽量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提高其积极主动配合的意识; (2) 产中护理:严密观察产妇情况, 协助其完成各项产前检查和准备工作, 尽量满足产妇生理和心理需求, 提高其依从性。嘱其排空膀胱, 摄入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以增强分娩体力和精力。以产程进展为准调整产妇体位, 并耐心解释, 以免产妇出现思想顾虑和精神压力;生产过程中给予产妇支持与鼓舞, 使其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 保持身心愉悦, 顺利完成分娩; (3) 产后护理:分娩结束后, 就产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有关事宜及时交待给产妇及其家属, 嘱产妇在身体允许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 以加快血液循环, 促进子宫恢复, 防止出现尿潴留等不良情况;为促进正常泌乳, 可适当给予乳房按摩, 建议母婴之间尽早接触和吸吮, 提高母乳喂养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57,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服务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临床产科而言, 新型护理模式体现在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上, 保证母婴生命安全的同时, 控制剖宫产率, 使产妇保持身心愉悦, 使其在围产期得到精心、细致的关心与照顾, 以保证自然分娩顺利完成[2]。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将整体护理作为前提, 根据每位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服务方案, 以尽量满足产妇生理、心理及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需求, 降低其不适感至最低限度, 同时做好产后并发症预防措施, 以提高整体分娩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3]。

本结果显示,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与孙极兵相关研究得到的结果十分相似[4], 充分说明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综上所述, 分娩中应用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 改善分娩结局, 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5]。

参考文献

[1]宋晓荣, 刘彦.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对分娩影响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22) :94-96.

[2]史玉勤.全程护理陪伴分娩模式对于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3 (3) :270-271.

[3]钱爱萍.研究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在妊娠产妇分娩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养生B, 2015, 24 (10) :268-268.

[4]孙极兵.助产士联合家属全程陪产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与探讨[J].河北医学, 2014, 26 (12) :2111-2112.

整体医疗中全程全方位服务模式 第3篇

1“两全”服务模式提出的动因

医院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在服务的过程中侧重于院内服务,对院前和院后服务则重视不够;在服务内容上侧重于医疗服务,对预防、保健、康复、健康促进和心理、社会、文化、生活服务则重视不够,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适应病人和社会的需要。为适应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和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拓展医院的服务功能,实现服务过程全程化和服务内容全方位化,克服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偏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更加有效地利用医院的医疗资源,我院提出了“两全”服务模式的理念,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两全”服务模式的概念

“两全”服务模式包括“全程”和“全方位”两个方面。“全程”服务是指在服务链条上向纵向延伸,实行院前、院内和院后全过程的服务;“全方位”服务是指在服务功能上向横向拓展,实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和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生活等全方位的服务[2]。“两全”医疗服务模式的概念可表述为:“全程全方位服务模式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理念指导下,为病人和社会公众提供院前、院内、院后全过程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以及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生活等全方位的服务”。

3“两全”服务模式的服务内容与实践

3.1拓展院前服务功能

3.1.1院前急救服务。

我院把做好院前急救服务列入重要任务之一,参加了区域急救网,建立了院前急救制度,成立了院前急救组织,配备了救护车和急救药品、器材,与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院前急救协作关系,凡遇呼救能立即赶赴现场实施紧急救治,并与交通警察部门协作在院外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设立了4个急救站,5年来共救治交通事故伤员9976人,抢救了大量伤员的生命,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3.1.2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1)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医院派技术骨干到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支援,为社区培养卫生人员等。(2)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管理知识宣教、个人健康管理、家庭健康管理、公众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等,医院装备有体检车,积极开展上门健康体检服务。(3)开展家庭医疗服务。如设立家庭病房,开展家庭护理和临终关怀等。(4)远程医疗与咨询服务。医院与具备条件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通过电话或网络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等。

3.1.3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1)开展义诊。

我院每年都开展多次义诊,深受群众欢迎。(2)灾害医学救援。我院多次参加抗洪抢险、抗冻救灾、抗震救灾、重大灾害救援等。

3.2 优化院内服务措施

3.2.1 改革再造门诊服务流程。

我院在改革再造门诊服务流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和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安全的原则。(1)建立分诊、预检、导医制度,为病人提供方便。(2)改革挂号制度。挂号窗口实行医保和自费患者分开;传染病人与普通病人分开;单独设立妇产科和儿科挂号窗口,实行电话挂号、网络挂号、预约挂号、上班前半小时提前挂号等措施。(3)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首诊医师遇有非本专科病人则安排会诊或转科,病人不需要再挂号。(4)实行不同科室工作定量管理,以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疗时间。(5)设立特色门诊。如专家门诊、简易门诊、专科门诊、专病门诊、心理门诊等。(6)计算机管理系统在门诊工作中的应用。如电脑挂号、分诊,电脑查询;建立门诊医生工作站,医生用电脑开处方、各种检查申请单、调阅检查结果和门诊病人排队叫号系统等。(7)落实方便病人的措施。如免费提供借用轮椅、拐杖、担架,在门诊大厅设置公用电话和ATM机,免费提供饮水及一次性口杯、医学科普资料和就医指南等。(8)优化门诊环境。如安装中央空调,设置清晰醒目的门诊布局图和电子屏幕,介绍出门诊专家,设立宽敞的候诊区,输液厅配备电视机和报刊杂志,设立日间床位,各诊室配备专职护士等。

3.2.2 加强院内急诊服务。

急诊医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我院加强了院内急诊服务。(1)加强急诊科人员配备。要求到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2)急诊科的仪器、药品、救护车、通讯工具优先配备。(3)设立“急救绿色通道”,凡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必须优先救治,对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危重患者必须坚持“生命高于一切”原则,积极救治,不得推诿。(4)建立健全急诊工作制度。如急救预案制度、24小时接诊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值班制度、急救制度、病例书写制度、观察室制度、监护室制度、护理制度等。

3.2.3 创新住院伤病员的服务措施。

我院对住院伤病员的服务除认真落实医疗护理常规的服务措施之外,还创新了下列服务措施。

(1)实行责任医师与责任护士负责制[3],由1名医师和1名护士负责数名伤病员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医疗护理服务,实行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2)实行整体医疗服务在医学整体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我院创新了整体医疗模式。即坚持”以人为本“,在医疗服务中更新医疗观念,注意病人参与,把人视为一个整体,为病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促进和生理、心理、生活、社会、文化等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率、低消耗的服务[4]。(3)对住院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为给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和针对性强的服务,我院对每1位住院患者均进行躯体疾病、病例分型、心理状况、营养状况、社会支持、疾病认知和整体评估,从而保证了医疗护理措施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更有针对性。(4)引入医疗护理新观念。我院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引进了循证医学、循证护理、质量实时控制、持续质量改进、临床路径等新观念,并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应用,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5)实行感动服务。感动服务是指医院所提供的服务超过了病人的期望值,使其深受感动。具体措施是:(1)加强医患沟通。我院除要求科室医护人员加强与病人沟通外,安排了3名专职联络员与病人联络沟通,病人入院当天联络员及时到病房代表医院进行访视,了解有何困难需要帮助,征求意见,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并送上联系卡,病人可随时与联络员进行联系。病人住院期间,联络员每周至少访视1次。病人出院后负责检查责任医师是否进行了随访。(2)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在服务中做到热心、精心、细心、耐心、诚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尊重病人的医疗权、知情权、决定权、隐私权等权利。(3)优化住院环境。改善病房条件,使每个病房都有卫生间、电话、电视、空调和热水洗漱。绿化美化病区环境,种植花草树木,设立雕塑,修建音乐喷泉,设置健身器材,医院被广西评为“三星级绿色环保医院”。(4)加强营养管理,改善伙食,保证治疗饮食的供应。(5)建立服务质量调查和奖惩制度,对服务中成绩显著者给予奖励,对发生问题者给予相应的处罚。

3.3 加强出院后服务

3.3.1 出院时康复指导。

我院规定病人出院时责任医师和责任护士要进行健康教育,交待康复注意事项,并为其提供书面的康复计划。

3.3.2 出院后随访。

我院规定病人出院后的10天、1个月、2个月责任医师要进行不少于3次的电话、信函、网络或上门随访,了解康复情况并进行指导。医院印制了“随访登记本”,医师随访后要进行登记,科主任和医院机关负责检查随访落实情况。

3.3.3 复诊制度。

凡出院后需复诊的病人,出院时责任医师预约其复诊时间,并亲自接诊。非预约的复诊病人可事先与责任医师联系进行复诊。

摘要:论述了全程全方位服务模式。内容包括全程全方位医疗服务模式提出的动因和概念,拓展院前服务功能,优化院内服务措施,加强出院后服务。

关键词:服务模式,全程全方位

参考文献

[1]候艳宁,刘爱兵,徐海涛.科学发展观引领医院创新发展的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6):501.

[2]向月应,王庆林,朱世和,等.军队医院建立为部队全程服务保障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7,11(1):54.

[3]向月应,王庆林.现代医院整体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57.

初中音乐全程化成绩评价模式初探 第4篇

一、评价模式的特征

档案记录全程化,就是将成绩考评与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过程结合起来,客观地、全面地、公正地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以消除期末“一考定乾坤”的弊端。档案记录全程化的评价方法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使教师能多层面地评价学生,也使评价更具针对性,以保证音乐成绩的公正、公平和合理。

二、评价模式的原则

1. 自主化原则

所谓自主化,就是把参加考评的权力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之间的参评这一原则来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评价倡导主评与被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发挥被评者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对学生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参评而得出结果性成绩。其中对学生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应积极加以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去对他人、自己做出评价。

2. 激励化原则

考评过程激励化,即评价学生的音乐成绩,要以发展的眼光出发,而不是约束,不是惩罚,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评价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点滴进步,就要给予鼓励;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表现,确定学生的发展需求,制订发展目标,提供发展条件和机会。评价过程激励化,就是将评价带上激励机制,如平时考查发挥在“良好”档以上的学生,期末可以免考。平时考查中达不到自己希望成绩的学生,可以在努力后再考,若有提高,成绩相应改高。针对个别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还可根据平时课堂各个方面的综合表现,在原有成绩上加分。

3. 等级公开化原则

教师应及时将评价所得出的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将音乐评定方案在开学时就公布于众,让他们熟悉了解音乐成绩的评价标准,使他们清楚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强项与弱项,找出闪光点,纠正不足处,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我每项成绩均以等第制表示并及时让学生知晓。必要时,教师还以各项指标为依据,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性评价,评价文字以鼓励性为主。

三、评价的方式

将期末音乐考试改为班级音乐会的形式是一种创新的艺术实践活动,因为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多少,还要看重课外的素质发展与提高。以演出代替考试,既有利于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又有利于减轻学生期末学业负担,调节紧张心理;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有利于教师调整个别学生的平时成绩。

武夷山茶树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第5篇

1 主要技术模式

技术模式组成结构为:病虫害监测预报+杀虫灯+农业防治+害虫性诱防治+信息素粘虫板+植物源农药+冬季清园

2 预期防控效果和产量减损目标

通过加强预测预报, 进一步充实、完善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物理诱避、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积极推广使用植物源、生物源农药,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0%以上。茶叶中农药残留量100%达到绿色农产品标准。

3 关键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牢固树立“科学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 积极应用成熟、高效的现代植保防控技术, 努力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 科学地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3.1 安装虫情测报灯

在茶园安装虫情测报灯, 通过加强预测预报, 掌握病虫害最佳防治适期, 及时指导防治, 提高防治效果。

3.2 推广使用杀虫灯

通过政府带动, 企业跟进的模式, 推广使用杀虫灯。政府首先投入采购太阳能杀虫灯, 分发给项目企业, 是茶树绿色防控技术的近年来推广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市先后免费分发太阳能杀虫灯200盏, 投入使用后, 杀虫效果良好, 受到广大茶企的欢迎。

3.3 加强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是茶园日常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通过农事操作, 有目的地定向改变某些环境因素, 创造不利于病虫滋生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 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茶园病虫害的作用。

3.3.1 及时、分批、多次采摘。

茶树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黄蓟马、茶二叉蚜、茶细蛾等主要在嫩梢为害, 通过及时摘除嫩梢嫩叶, 可以带走相当数量的虫口, 恶化这些趋嫩害虫的取食产卵环境, 从而减轻这类害虫的为害。同时对以嫩梢为害为主的病害, 如茶白星病和茶饼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3.2 合理修剪与台刈。

修剪可以直接清除大量病虫, 修剪程度越深, 剪去的病枝、虫枝越多, 控制病虫害效果越明显。对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白星病发生严重茶园, 通过合剪修剪与台刈措施, 改善茶园的通风透光条件, 显著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为害。重修剪、深修剪及台刈不仅可去除叶部病虫, 还可去除茶梢蛾、茶蛀梗虫等钻蛀性害虫及不易根治的蚧壳类害虫。同时将修剪下的枝叶压肥, 还可以改善土壤,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3.3 茶园铺草, 合理除草。

茶园行间铺草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保蓄土壤水分, 稳定土温, 抑制杂草生长,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 冬天可提高地温防止冻害, 减轻采茶人员对土壤的践踏, 保持土体良好的构型, 保护茶园蜘蛛安全过冬等, 是有机茶园一举多得, 最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茶园铺草, 一般不少于15000kg/hm2, 厚度5~10cm, 铺草时间宜在雨季或干旱季节来临之前, 草料可利用山草、作物秸秆、绿肥等。对于有机茶园的恶性杂草切忌使用除草剂, 至于一般杂草不必除草务净, 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有利于天敌的繁衍、栖息, 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3.3.4 及时中耕, 合理施肥。

中耕可使土壤通风透气, 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 有利于天敌入土觅食。但一般以夏秋季节浅翻1~2次为宜。对茶丽纹象甲、茶角胸叶甲幼虫发生较多的茶园, 也可在春茶开采前翻耕一次, 秋冬季茶园结合深耕挖蛹施基肥, 杀死部分虫蛹如多数的茶尺蠖蛹、茶丽纹象甲的卵、幼虫等。还可将表土层中越冬的害虫如象甲类、蛴螬幼虫暴露于地面, 使之因环境不适或机械损伤或被天敌捕食而致死, 减少出土成虫数量, 减轻为害。

3.4 使用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配合性诱器诱杀害虫是利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的新方法。昆虫信息素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在自然界中成虫在性成熟后, 会释放一种叫性信息素的化合物, 它释放至空气中后随气流扩散, 刺激雄虫触角中的化学感觉器官, 引起雄性个体性冲动并引诱雄虫向释放源定向飞行, 与释放信息素的雌成虫交配以繁衍后代。利用性诱剂诱捕器诱杀害虫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茶树绿色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据我市试验观察显示, 茶尺蠖、茶毛虫信息素及诱捕器对茶园茶尺蠖、茶毛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42.36%和32.49%, 能够较有效的控制茶尺蠖和茶毛虫田间虫口数量, 降低损失。随着该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应用, 会有越来越多成熟的性诱剂诱捕器新产品投入使用。

3.5 应用信息素粘虫板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始终是茶树绿色防控必须解决的头号害虫, 通过信息素加粘虫板的叠加使用, 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黄色粘虫板的使用方法:在成虫大发生期, 每亩插25cm×30cme黄色粘板20片, 粘虫板底边高于茶蓬面10-20cm。近年来我市累积示范推广面积达到800 hm2, 效果比较理想。

3.6 使用植物源农药

在害虫大发生的时节, 还是得采用植物源、生物源农药。如应用苏云金杆菌 (Bt) 制剂防治茶毛虫、茶尺蠖等鳞翅目幼虫, 应用白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等, 应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尺蠖、茶毛虫等鳞翅目幼虫, 应用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椰圆蚧等均有良好的防效;用捕食螨和99%绿颖矿物油乳油防治茶橙瘿螨;用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除虫菊素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茶毛虫等。

冬季茶园封园, 喷施石硫合剂。结合冬季修剪, 剪除病虫枝, 清除园内和园边的杂草、枯枝、落叶, 并喷洒45%石硫合剂150倍或专用清园剂, 对防治茶橙瘿螨、黑刺粉虱、蚧类和茶树病害等效果良好, 对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减轻来年病虫为害有着重要作用。

4 效益分析

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 无论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上, 还是在社会效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得到了我市茶农的积极响应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4.1 经济效益高

经测算, 绿色防控示范区平均用药次3次, 比自防区减少2次, 农药亩成本减少50元, 亩用工投入减少1日, 防治效果提高5%。亩增茶茶青产量20公斤, 亩新增产值300元。

4.2 生态效益佳

茶园通过农业、物理、生物、专业化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的综合配套应用, 减少了农药施用次数和农药使用量, 大大降低了茶产品农药残留, 示范区茶叶经检测农残合格率达100%, 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同时, 农业多项措施及物理防治的运用, 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 茶园有益昆虫明显增多, 据测算, 示范区内蜘蛛数量由去年的平均6头/㎡增加到10头/㎡, 增加了67.7%;瓢虫数量由平均4头/㎡增加到7头/㎡, 增加了75%;草蛉数量由平均3头/㎡增加到5头/㎡, 增加了67.7%。

4.3 社会效益好

我市茶叶绿色防控工作, 不仅提高了茶农的经济效益, 保护了茶园生态环境, 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媒体的密切关注及茶农的一致欢迎, 社会反应普遍称好。

5 适用的最小规模和其他适用条件

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由于加大了监测及预报, 面积不宜太小, 以相对集中连片1万亩为最小规模。适用的茶园必须是生态条件好, 交通方便。茶农生产水平较高, 接受新鲜技术能力较强, 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

摘要:茶树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 现有茶园面积9200hm2, 占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0.7%。我市茶叶加工企业数千家, 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多年栽植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茶假眼小绿叶蝉等病虫害呈加重趋势, 但采取化学农药防治, 极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 影响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为此, 本市积极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和示范, 着重推广了以病虫害监测预报+杀虫灯+农业防治+害虫性诱防治+信息素粘虫板+植物源农药+冬季清园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不仅较好地控制了病虫危害, 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城市燃气安全下一篇:电力生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