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构成范文

2024-08-24

素质构成范文(精选12篇)

素质构成 第1篇

一、胜任素质模型简介

1. 胜任素质的概念

人力资源专家对胜任素质有个较为宽泛的定义, 即: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或者出色地完成工作, 他所具有的内在的基本特点。1993年, 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曾给出过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胜任素质是指“能将某一工作 (或组织、文化) 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

2. 胜任力模型的概念

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任务的角色, 所需具备的胜任力总和。胜任力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外显”, 即可见的部分;另一个是“深层次”, 即不易察觉的部分。前者容易被了解, 能够通过培训改变和发展, 但不能预测或者决定是否会有卓越的表现。后者不易被人察觉, 却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和表现。胜任力模型建立后, 给企业选拔、培训人才提供了参考依据,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3. 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的方法

辨别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在技能、知识、动机、特质和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差异, 是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原理。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 可以建立某岗位的胜任素质模型。

建立胜任素质模型的方法常常因企业特点的不同而不同。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确定分析职位→确定绩效标准→选取分析样本 (优秀员工、一般员工) →访谈调研、收集数据、比较分析→素质类别、素质排序。

在收集访谈调研数据时, 主要方法有:行为事件访谈 (BEI) 、360度评定、专家小组、问卷调查、胜任素质模型数据库专家以及直接观察。目前, 采用较多的方法是行为事件访谈。

行为事件访谈, 是通过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 要求被访谈者列出他们在工作中所发生的关键事件, 其中包括正面事件、负面事件各3件, 然后让他们非常详尽地描述那些事件 (包括事件的时间、起因、过程、结果、相关人物、涉及的范围以及影响层面等) , 同时也要求被访者描述自己当时的想法。

二、会计人员素质模型构建

本文以某集团企业和下属各子公司的30名会计人员作为研究样本, 通过工作分析、关键事件访谈、问卷调查,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建立会计人员胜任素质模型。这个模型可以为企业会计人员的招聘选拔、培训开发、评估等, 提供依据与标准。

(1)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要求等, 分析岗位。访谈企业高层来确定要分析的岗位, 财务工作的技术性很高, 该企业现状为财务人员缺口较大。基于上述情况, 选择财务类岗位为研究对象, 其中各岗位素质要求又不同, 因而将财务类岗位分三大类, 分别为会计、主管会计、财务经理。

(2) 研究工作说明书, 以确定工作内容、要求及考核指标。由于企业涉及产业多元, 因此对会计的工作内容及要求有不同界定。

(3) 有选择性地对该集团现有会计人员进行行为事件深度访谈。访谈前, 列出被访谈对象名单, 了解其基本资料, 并设计好访谈内容提纲, 便于访谈的顺利进行。在被访谈对象的选择上,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除会计人员外, 还包括主管会计、财务经理以及相关的人事专员。根据工作分析和对访谈内容的整理, 初步得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胜任素质有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

(4) 进行问卷的设计与调查。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上, 主要是利用问卷调查的结果, 因此在问卷的设计上要比较严谨、完整。对每一个胜任素质都做了解释, 对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所包含的各个素质分别选出最重要的几个。调查问卷发放对象包括上级、本岗位、下级及与该岗位频繁接触的人员, 问卷共发放169份, 收回160份, 其中有效问卷149份。

(5) 对调查结果做统计分析并建立模型。

(6) 权重设置。利用统计软件对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这3个维度进行权重设置, 对于会计人员来说, 最为重要的是专业素质, 特别是其专业知识。

胜任素质模型可以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中。但是, 许多组织发现, 当他们使用胜任素质模型选拔新员工时, 他们遇到的阻力比在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中使用该模型遇到的阻力要小。各级管理者普遍赞同在员工甄选系统中使用胜任素质模型。另外, 基于胜任素质的选拔对提高新员工质量的效果也较易于衡量, 因此, 建议从员工甄选系统开始实施胜任素质模型。

三、结语

会计人员胜任素质模型将为选拔优秀会计人员, 预测其未来的工作成绩, 合理设计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等各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依据。随着商业需求和业务范畴的变化, 对人员各个方面的能力素质要求也会有所变化, 胜任素质模型也将随之变化。

参考文献

[1]安鸿章.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完善[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 (4) .

[2]吴孟捷.职业营销经理胜任特征模型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0 (1) .

优秀的营销人员素质构成研究 第2篇

摘要:作为一名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一定的自我认知力、激励力、坚持、集中精力,基本的知识水平。

关键词:营销人员、营销能力、素质

营销并不是要一味地推销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要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无处不在。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任何组织与个人都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在当今的环境中,好的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必备条件。而且,市场营销也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市场营销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为市场营销下了一个定义,认为市场营销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包括创造、沟通和交付顾客价值和管理顾客关系的一系列过程,从而使利益相关者和企业都从中受益。从事如上所述的交换活动,往往需要完成很多工作和具有相应的技能。当一方考虑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另一方作出预期的反应(如购买)时,就产生了营销管理。因此,我们可以把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看成艺术和科学的结合——选择目标市场,并通过创造、交付和传播优质的顾客价值来获得顾客、挽留顾客和提升顾客的科学与艺术。

那么如果你是一个营销人员,你会怎样提高自己的素质?你是会否经常思考以下的问题吗?

我认为自己的销售如何?

我每天会如何锻炼自己的技巧?

我会花费多少时间去学习新的销售技巧?

我每天会将多少新的想法付诸行动?

我对于成功有多大的渴望和投入?

对于许多营销人员来说,营销生涯就像一场战斗,是一场不间断的、让人无喘息余地的追逐。在一次次胜利中间夹杂着许多次失败和拒绝,在喜悦、期待、得意与兴奋之中往往夹杂着恐惧、拒绝和失望。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况,也不论遇到多少次挫折,但对于顶级营销人来说,他们拥有的优良素质让他们始终相信: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那么优秀的营销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作为一名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一定的自我认知力、激励力、坚持、集中精力,基本的知识水平。

美德如名香,愈燃烧、压榨而其香愈烈

“有德有才 破格重用,有德无才 培养使用,有才无德 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是企业家牛根生先生的著名观点,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中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中国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是注重“诚于中而行于外”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营销活动是一项塑造形象、建立声誉的崇高事业。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诚实严谨、恪尽职守的态度和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的作风。在代表组织进行社会交往和协调关系中,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职充分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经济责任和道德责任。那种玩忽职守、自由散漫、不学无术、损公肥私、投机钻营、趋炎附势、傲慢自大、争功夺利、嫉贤妒能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背离营销人员职业道德的。

“要做生意,先做人”,只有人品端正,别人才能尊重你,把你当朋友,信任你,从而才能成为生意上伙伴。德才兼备,首先要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有才华才能称为真正的人才;否则,品德不正客户不会相信你的,你的老板、领导不会信任你的。一般的企业招聘营销人员时,品德都列为第一重要条件,因为消费者、客户、社会大众一般都通过营销人员来得到这个企业的形象、企业的素质、企业的层次的,营销人员是这个企业站在与社会接触的最前沿,是向社会反映企业的一面镜子。社会大众通过对营销工作的认可来接受这个企业、这个企业的产品。如一个企业营销人员态度好、敬业、品德高尚,则消费者能很快接受企业的产品。

自我认知力

对于一名追求成功的营销人来说,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能深刻地认知自己,明白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你就有了获得成功的可能。认知自己是困难的,但是能够正确而深刻地认知自己,无疑是一种出色的能力——许多出色的营销人共同拥有的素质之一就是:他们都清晰地知道

自己优势何在、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要往什么方向去。在这个浮华喧嚣的社会中,自我认知能力能够让营销人冷静分析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判断出自己优势与劣势,从而清晰地找准自己的位置。

李嘉诚早年生活艰苦,经历过无数磨难。少年他曾在香港的茶楼里做侍应生。虽然身为侍应生,但李嘉诚有种强烈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名实业家。可是,像他这样没有后台、没有本钱的人,该怎样才能投身实业呢?自小早熟的李嘉诚对自我有强大的认知能力,他相信自己有做销售员的潜质,而且做销售员可以为自己更快积累资本成就实业家的梦想——在这种强烈自我认知引导下,17岁的李嘉诚大胆地迈出了新的一步,他辞掉茶楼里的安稳的工作成为一家塑胶厂的推销员。在辛苦的推销生涯中,尽管经历种种艰苦困厄,但李嘉诚毫不退缩,因为从17岁那一年他就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定位与能力,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凭着自己的潜质终会成就一番惊人事业。李嘉诚的成功,虽然有机遇的垂青,更多则是他强烈的自我认知以及不懈的努力的结果。

自我认知的能力对营销人来说是如此重要——它让每一名营销人冷静地判断、分析自己职业发展前途,从而制定切实的发展方案,而不是成天抱着一夜暴富的幻想,欺骗自我最终一事无成。自我认知也是一种成功的暗示,可以让我们在充满压力与挑战的营销的生涯中,在最失望、最困厄之时,依然能看到远方摇曳着的希望之灯,鼓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向前,最终抵达辉煌的终点。激励力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激励力很多时候是一种比口才更重要的素质:口才不好可能会让你丢掉某个客户,而不懂得如何激励自己则会让自己的营销生涯提前终结。日本保险界最成功的推销员原一平,小时候因为家境富裕,他从小就象个标准的小太保,叛逆顽劣的个性使他恶名昭彰而无法立足于家乡,后来家境中落,他在23岁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孤身到东京打天下。原一平刚刚涉足保险时,毫无经验,不仅言辞笨拙经常得罪客户,而且由于他身材矮小,而饱受讥笑,作为一名曾经家境辉煌的富公子,生活的天空似乎一下子塌了下来。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原一平,贫富两重天的生活变化令他明白激励自己的重要性——在原一平内内心,他时刻为自己燃着一把“永不服输”的火,激励着他愈挫愈勇。

27岁时,原一平的业绩成为全公司之冠,并且夺取了全日本的第二名。36

岁时,原一平又成为美国百万圆桌协会成员,协助设立全日本寿险推销员协会,并担任会长至几十年。最后因他对日本寿险的卓越贡献,原一平荣获日本政府最高殊荣奖。原一平辉煌的营销生涯是由一连串的成功与挫折所构成的,他的成功是一个自我激励、自我超越的过程。

激励力是自信心与意志力的综合体。作为营销人,最常遇到不会是客户的笑脸与鲜花,而是无穷无尽的压力与挑战。所以,对于追求成功的营销人来说,拥有强大自我激励力是如此重要——他们不再害怕压力,因为没有压力,就不会有辉煌成就;他们不惧挫折,因为生命的乐趣就蕴含在挑战与克服中。在营销生涯中,压力与挫折是磨炼意志的垫脚石,激励力则是协助营销人攀上成功顶峰的助推剂。

坚持、集中精力

作为一名受过生活最残酷磨练的人,乔吉拉德对如何从零起步、成长为一名优秀营销人员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相信每一个人天生都做营销的潜质,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营销人,而我们所要做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发现自己的营销潜质、激发这种潜质发挥这种潜质。

“对于营销人员,我认为应该坚持在现在所从事行业进行发展,像一匹赛马那样。你知道当赛马在比赛的时候,骑手在它们的眼睛边上放什么吗?他们在赛马的前面放一个眼镜,这个眼镜的目的不是为了遮去太阳,而是不让赛马看到周围的景物,只要它看到正前方的目标,直直地冲向终点。集中精力,注意目标,永远不要分散精力,永远不要。记住,你应该学会成为一匹专心的赛马!”

坎坷的人生经历、传奇的销售生涯、富有煽动性的演讲,使得乔• 吉拉德成为了营销界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有着超人的精力和一颗强烈的事业心,他能够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在他眼里,这种富有感染性的特质就是“火花”,而乔• 吉拉德深信“火花能产生熊熊烈火”,他将改变人们的营销理念。知识水平

与传统推销观念相比,市场营销人员观念则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强调企业整体营销活动,即不仅重视产后的推销宣传,也重视产前的调研工作,主张从满足市场需求中获取长期利润,适应于买方市场条件下的营销活动。所以市场营

销人员必须以渊博的科技、文化知识作后盾,其中掌握一般文化知识是基本条件,包括语文、历史、地理、外语、数学、自然、政治、哲学、法律等知识;精通本专业的知识是必备条件,包括商品、心理、市场、营销、管理、公关、广告、财务、物价、人际关系等知识;并且要具备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领域以增加自身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与客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营销素质是否与生俱来,我们不敢妄下定论,但是回顾许多伟大成功者的人生历程时会发现:每一名成功者都是天生的营销大师,无论他们从事何种工作、无论他们的生命起点是如何之低,出色的营销才能帮助他们的事业腾飞发展。

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的命运看似变化莫测,但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已为明天埋下了伏笔。也就是说,我们的明天,是由今天的所作所为决定的。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如同我们随手撒下的一粒种子,在时光的滋润下,那些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最终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参考文献:

双语教师素质构成评价模式探讨 第3篇

双语教学在中国已经展开很久,展开的层面有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初等学校等。双语教学开展的层面还主要是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虽然存在着双语教学但基本上都是名不符其实。如何更好地满足学校、社会、家长对双语教学的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双语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双语教师的培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如何评价双语教师的素质构成做出探讨。

一、双语教师素质构成评价模式

判断一名双语教师是否是一位合格的双语教师,这就需要在双语教师能力构成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标准或设定一个目标,以测量其现有水平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简单的说,可以把这种期望水平视作一种期望值,即双语教育对双语教师提出的一种期望或是期望其达到的目标。传统的对教师素质的评价往往只强调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如今对教师素质多样化的评价模式已取代过去。双语教师素质的评价更是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多样化的评判标准。我们认为双语教师应该具备语言能力、教学能力、知识能力及崇高的师德修养这四项能力,我们将针对这四个方面对双语教师的素质构成进行评价,总的模式如下: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能力是衡量其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优质的教学是成功课堂的保证,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成绩进步,所以教学能力在双语教师能力构成要素中应该占居首位。语言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媒介,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的工具,清晰明了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知识能力是作为双语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学科知识的积累能够让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文化知识则是进行双语教学的辅助条件。师德修养对教师教学方面的影响是非常主要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与崇高的人格魅力,这应该是教师自身力求提高的。

二、双语教师素质构成评价细则

1语言能力评价。在国外,对双语教师的来源是十分重视的,因为双语教师的来源与其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加拿大,当法语作为教学语言时,必须由本族语为法语的教师或是法语相当于本族语的教师施教。由此可见,国外对双语教师的语言有着较高的评价标准。在我国,若想保证双语教师都来源于本族语为英语的教师是很困难的,我们只能尽全力让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提高到其英语相当于本族语的水平。但是,对于这一标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衡量模式。我国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经过中学和大学多年的外语学习一般都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部分学生能达到六级水平。但这只意味着英语理论知识水平的高低,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大多是不合格的。所以,对双语教师的语言应该从听、说、读、写、译和流畅交流的程度来评价。对于双语教师的语言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听、说、读、写能力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包括:①课堂用语的表达:传授知识用语、表扬用语;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语言应该简洁易懂;③语言的输出还要包括“书写”,即对英语字母、英标的规范书写。

(2)从教师的语音、语调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包括:①语调的升降。语言的升降包括对课文朗读时语调要有升降,也包括课堂用语的有升有降;②切分单词。为了使语言有声有调,一定的单词切分是必要的;③区分重读与轻读,学生们更容易把握重点。

(3)从语言的联想方面评价。其中包括:①对英语chant、song的自编自创;②对英语单词的中英整合;③英语单词的联想记忆。

(4)从发音的准确与否评价。其中包括:①认识音标;②正确发音。

(5)从课堂上中、英文的平衡使用评价。其中主要是根据学生英文水平确定双语课堂上英文和中文比例。

2教学能力评价。有学者认为教学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组成的系统。按照系统论,系统的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主要由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所决定。各项教学技能因素在教学能力结构中的比重是不一样的。结合王宗旎在《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中对教学能力的评价,我们将教学能力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对双语教师双语教学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双语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是否:①具备编写教材的能力;②具备选择教学方法能力;③具备制作和选择教具的能力;④具备编写教案的能力。

(2)双语教学的实施。其中包括是否:学习组织教学的能力;②具备板书板画的能力;③具备课堂语言的表达能力。

(3)双语教学评价。其中包括是否:①具备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的能力;②具备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的能力;③具备对学生学习状况诊断的能力。

3知识能力评价。作为双语教师,其具备的知识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双语教师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名双元文化者。双语教师可以通过他国文化来引导学生的语言发展,引起学生的兴趣。知道一定的中西方历史文化知识。

兰伯特的态度一动机模式理论正是双语教师应具备文化知识的理论依据,因为这一理论强调的不仅仅是认知能力,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如何让学生们有着积极的态度,丰富的情感来投入双语学习,侧面的知识引导是必要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扎实的学科知识更是必不可少的。知识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文化知识。主要评价双语教师是否①知道一定的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知识;②知道一定的中西方文学知识;③知道中西方不同的风俗习惯;④知道了解中西方的节日及不同节日来源;⑤知道了解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信仰。

(2)学科知识。主要评价双语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包括听、说、读、写及流畅的语言交流;是否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是否具备扎实的教育学知识,包括对教育心理学、中西方教育史、教育学原理的掌握;是否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及创新的教育理念;是否具备画简笔画、唱英语儿歌、做手工等艺术特长。

4师德修养评价。对师德修养方面的评价却是一个长时间的考核过程。师德修养评价分成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他评”来完成,二是“自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是必须具备的,这里所提及的自评是对自身师德修养方面的评价。作为一名双语教师,对自己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下:

(1)他评。主要为:①他人对自己言行举止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其一言一行是否符合一个合格的教师,至少要看其是否符合一个合格的公民;②他人对自己为人处事方面的评价,可以从其处理事情的态度、能力、责任心、耐心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也可以从其说话的方式、内容来评价。

(2)自评。主要包括:①自我价值观的评价;②自身对教育、教学的看法、态度方面的评价;③对学生的看法、态度方面的自我评价。

新型指挥人才素质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第4篇

一、新型指挥人才应具备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军事指挥人才素质的核心。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 新世纪新阶段, 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坚强保证是我军的重要使命。这必然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中居首要位置的就是政治上必须过硬, 即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指挥员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 就是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始终保持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所具有的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是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代先进的思想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等内容的结合体, 这些素质的获得, 是学与思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只有坚定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执著追求, 才能在成才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

二、新型指挥人才应具备坚实的科技信息素质

科技信息素质是指挥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基础素质。注重知识复合, 强调能力综合, 是培养新型指挥人才的重要目标。伴随着多样化军事任务中人的作用由“力”向“智”的转化, 要求新型指挥人员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 文武兼备, 指技合一。具备坚实的科技信息素质, 就是要具有宽广的知识视野, 博学多才、博古通今, 具有完备的军事、科技、管理、人文、历史、法律等知识储备, 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 熟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精髓, 能熟练运用一门以上外语, 有强烈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2]就是要具有战略眼光, 了解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 能够洞察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 具有较强的联合意识, 懂得一体化联合作战和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指挥和信息化军队建设;就是要具有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作战为基础的复合知识结构, 掌握信息化作战理论、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和信息化的作战手段, 适应战场信息共享化、指挥控制自动化、作战要素一体化、战争对抗体系化和作战力量联合化等主要变化, 有敏锐的信息感知意识和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要求指挥人才由经验型向科学型改变。仅凭借个人积累的经验来指导指挥工作的经验型人才, 将难以驾驭现代战争, 难以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求。指挥员能否实现自己的作战意图, 参谋人员能否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已经不能以经验来定夺, 而是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驾驭高技术武器装备, 并在战斗中正确运用。只有具备广博的科学知识和军事高科技知识和全面过硬的素质和能力, 才能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牢牢把握主动权。

三、新型指挥人才应具备超人的谋划决断能力

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行动中, 指挥员的谋略、决策正确与否是决定战争行动成败的关键因素。获取“信息优势”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决策优势”。不论是战场上还是应付各种突发事变和危急情况, 优秀的指挥员都应当足智多谋, 临危不乱、反应敏捷、沉着果敢、审时度势, 有先见之明, 能神机妙算, 做出又快又准的英明决策。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是一种不确定的境界, 每个人都处于疲劳和紧张的状况下, 所有的情报都有疑问, 一切思考和行动都受到突然的冲击, 其结果与平时或正常情况下大有差异。”各种不确定性、复杂性、偶然性, 使得指挥员所得到的情报信息很多时候是矛盾的, 甚至是假的, 而绝大多数是不确实的。在各类突发灾害和事故层出不穷、灾害现场情况瞬息万变的条件下, 及时做出谋划决断绝非易事。指挥员必须具备敏捷的应变能力,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迅速判明真相, 当机立断。实践证明, 善于把握参与谋划的时机非常重要, 那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谋划, 虽然可起到汲取经验教训的作用, 但往往错过了实现谋划方案最佳价值的时机。另外, 指挥员要确保谋划的正确性, 不能仅凭个人的直观和经验, 而应是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对各种情况全面掌握的基础上, 以客观实际为依据的科学分析和谋划。还要保证谋划可行, 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做到谋之有据、谋之可行。

四、新型指挥人才应具备过硬的身体心理素质

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 就是要求新型指挥员具有健康的体质和强健的体魄, 能够经受住恶劣外界环境和超强任务压力的考验, 这是军事指挥人才成长的物质基础。高度重视军人的身体素质是各国军队的通行做法。美国西点军校考夫曼校长强调:“身体素质在紧要关头决定着人的生死存亡”。西点军校每个月都有医生为学员检查体内脂肪含量, 一旦超过22%就要求加强体育锻炼, 并且严格规定饮食。只有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 才能在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尽可能地少受疲惫、劳累、饥渴、寒热等干扰, 才能保证指挥员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做出正确判断与决策。

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 就是要求新型指挥员具有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具有积极稳定的情绪和临危不惧、机智、果断等心理素质。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必须着力培养一支身心素质过硬的指挥员队伍, 这也是全面提升我军战斗力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军事家强调:“用兵之道, 攻心为上”;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也认为, 在战争中“首先受到考验”的是指挥员的“沉着与坚定”, 指挥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古今中外, 战争几乎都是在两条战线同时展开, 即战场拼杀和心理较量。尤其在现代战争中, 一些高精尖武器的“超杀伤”能力空前增大, 使战争的危险性、残酷性增加, 对军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各级指挥员, 作为具体战斗战役的组织者实施者, 心理素质的好坏, 直接影响作战意图的实现, 甚至关系整个战斗的胜败。不论是传统战争还是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非传统战争军事行动, 心理战往往与军事打击紧密结合在一起, 心理“软杀伤”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无法预料的各种突发性和危险性因素, 如信息迷茫的环境、孤军作战的情境、猝不及防的打击等, 对指挥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战争环境多么残酷, 条件多么艰苦, 需要指挥员都能够时刻承受强大的压力, 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旺盛的精力和敢打必胜的信心。

五、新型指挥人才应具备很强的开拓创新能力

开拓才有出路, 创新才能发展。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应该是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人才, 应该具备适应信息化发展速度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无论是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新世纪现阶段历史使命, 还是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无论是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还是全面加强和推进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都需要一批又一批具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素养的新型军事指挥人才。

现代人才学认为, 人才与一般人最基本的区别在于, 人才是具有一定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 人才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实践活动, 人才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进取精神、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样, 开拓创新能力是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与传统指挥人才的根本区别。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就是要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科学的创新思维和较高的创新能力, 具有敏锐洞察力和丰富想象力, 具有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 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论, 有创新的信心、胆识和魄力, 不畏艰难, 不怕挫折, 始终怀有强烈的进取之心, 不断自我开发潜能, 具有创造性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精神和能力。

六、新型指挥人才应具备坚强的意志毅力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 战争既是物质力量的较量, 又是精神力量的较量。“精神力比物质力往往更能决定胜利”, “战争中精神与物质是三比一”。坚强的意志、毅力是优秀指挥员的首要品质。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 从长江抗洪抢险到今年初南方抗击雨雪冰冻灾害, 我军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和英勇顽强精神, 真正可谓令山河动容。作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现代军人, 官兵在抢险救灾的战场上, 同样经受着意志品质的考验。作为战场指挥员, 新型军事指挥人才必须具有如终保持坚定的必胜信念, 坚定果敢, 无所畏惧, 不怕牺牲, 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有关心理专家指出, 在战争和重大灾害救援中, 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持续死亡等惨烈场景, 大多数官兵心理压力会骤然加大, 部分官兵会出现急躁、恐惧、厌倦、抑郁等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大都是正常的, 但有句古语说得好:“一人向隅, 众人不欢”。作为行动的领导核心, 如果指挥员没有坚强的意志毅力, 会极易在官兵中引起情绪传染, 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相反, 指挥员把他的热情、意志和毅力灌注到战士之中, 就会激发出高昂的战斗热情, 进而精神振奋, 情绪高涨, 信心倍增, 就会形成一种冲决敌阵、敢打必胜的强大力量和声势。

人和武器的最本质区别在于人是有意志的, 进而是有精神的, 并能把这种意志和精神转化为与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发挥紧密结合的高明的谋略、科学的计划、灵活的战术和勇敢的行动。这一转化的内在过程就是毛泽东所讲的发挥自觉能动性, 其外在表现就是毛泽东所讲的争夺战争主动权。由此可见, 战争意志和精神是作为对战争胜负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发挥自觉能动性的核心和灵魂, 更是其争夺战争主动权的核心和灵魂。从败于西方列强到败于日本, 晚清王朝的失败不仅仅败在战争能力, 更在于战争意志;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则从根本上取胜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战争意志。[3]

军事指挥人才是战争的产物, 是为战争服务的。不同时期的军事指挥人才, 在素质能力要求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是素质全面发展、能力全面过硬的人才, 必须把新型军事指挥人才能力素质的培养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结合起来, 有针对性地在国际维和、联合军演、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锻炼提高, 磨砺指挥素质, 拓宽国际视野, 增强战略思维, 才能尽快满足现实急需。[4]

摘要:当今世界, 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日益呈现出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等新态势, 要求军队必须具备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根本在于锻造一批高素质指挥人才。文章着眼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提出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应具备全面、过硬的素质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好、科技信息素质高、身体心理素质强、善于谋划决断、勇于开拓创新、富有坚强的意志毅力。

关键词:新型,指挥人才,素质能力,构成要素

参考文献

[1].王西欣.多样化任务呼唤多样化军事装备保障[N].解放军报, 2008-6-19, 第12版

[2].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N].学习时报网, 2008-4-28, 第07版

[3].王宏社, 刘敬立.论战争意志是战争制胜之魂[J].军事学术.2008, 3:34

素质构成 第5篇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素质构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日益发展的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已成为我国咨询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条件下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是一项复杂且具有创造性的高智力服务工作,提高参考咨询馆员的.素质也已提上日程.以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各种信息搜索技术为依托的咨询,对参考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 者:张玲 ZHANG Ling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刊 名:农业网络信息英文刊名:AGRICULTURE NETWORK INFORMATION年,卷(期):“”(3)分类号:G251.6关键词:图书馆 参考咨询工作 馆员素质 网络环境

略论现代校长领导力的素质构成 第6篇

关键词:领导才能 现代校长 素质构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138-0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的成败决定了国民的素质,人才的培养攸关国家的竞争力。校长是学校教育与发展的关键,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更是决策者和实施者。西谚有云:“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校长在学校经营上面临如企业般的生存竞争压力,如何发挥其特质与影响力,带领学校全体成员,重新改造学校组织,转化既有的人事与运作流程,为学校组织开创新契机,乃刻不容缓之事。传统意义上的“好校长”只能引领学校“一时之发展”,因缺失“后劲”而很难走远;现代意义上的“好校长”必能引领学校“持续发展”。因此,造就越来越多适合于现代教育的校长是一项影响我国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工程。

现代校长要有前瞻性的视野和凝聚愿景的能力。校长具有前瞻性的视野,方能预见学校未来的发展,透过参与凝聚共识,促进成员为实现学校愿景而努力。有战略眼光的校长,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办学风险,趋利避害,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能预设最佳办学路径,合理配置资源,防止资源浪费。成功的领导不是让部下去服从自己,而是让自己和部下都服从于一个共同愿景。当然,学校愿景的制定过程中,校长应主动邀请学生、教师、家长或社区人士共同参与,依据学校的传统、社区特性、教学资源和教师素质等,共同集思广益,拟定学校未来发展的共同愿景,以作为学校成员努力的方向。实践证明,科学描述学校的发展前景,对凝聚、引领教职员工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校长要有哲人般的思想深度和生命意识。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潜能,已是国内外各教育流派的共识。现代校长学识丰富,其个人魅力特质与行事风格就足以成为成员的表率,成员自然身受影响而愿意遵照指示完成任务。思想的深度成就事业的高度,决定生命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来源于哲学思考。教育的原点是“生命教育”,其终极价值就是“止于至善”。因此,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教育来不得瞎折腾。所以有人说,在想就是在做,有了思考,做少就是做多;没有思考,做多即是做少。

形成真正独立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想是校长的基本素质。现代校长应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文化良知、文化使命和超群的文化建设能力。文化是一个学校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对学校的影响是全方位和深刻的。蔡元培作北大校长时,对北大影响之所以深远,是因为他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理念来改造和治理北大,并一直成为北大之魂;清华人难忘他们的梅贻琦校长,因为梅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也许是今天清华人务实、理性的渊源。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校长应坚持立足于学校本身的文化传统,深刻审视学校所处的教育文化背景,将学校文化的建设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追求,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立校”。

现代校长要有强烈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教育的国际化,了解当今国际教育大势,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及管理手段接轨,以国际视野审视、观照身边的教育,是现代校长履行职责的需要。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生及家长“顾客”意识不断觉醒、教职工民主意识逐步提升,必然要求学校管理层必须“经营”好学校。实践证明,只有紧紧依靠全体教师,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依法治校,学校才有出路。没有教师积极的情感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健康情感的学生,学校不仅要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更要成为教师向往的地方。校长要懂得鼓励成员以新思维、新角度来分析处理问题,并提供教育训练与进修等方式来激发成员的创造力与应变力。

现代校长要有团队意识和个性化关怀。一所学校能否维持生存及发展,取决于校长是否能够顺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主动发掘有利的机会并创造一群高士气、有认同感的团队。建设学习型团队,倾听教职工心声,实施人性化管理,建构和谐人际关系,提升每个教职员工的幸福感,理应成为现代校长办学的基本诉求。校长要关心每位成员,尊重每个人的感受,并适时地提供关怀与协助,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毕竟每个人都有长处,要互相学习;每个人都有短处,要互相包容;每个人都有难处,要互相支持;每个人都有苦处,要互相理解。因此,现代校长应透过不同的方式组织成员沟通,说明事情背景、属性,以获得成员认同建立共识,使全体成员愿意为组织愿景目标尽力,进而能创造出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使学校组织充满生命力。

现代校长要注重细节和懂得规范。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事故往往出在对事故隐患和苗头的忽视上。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谁能够把握细节,追求办学的精细、精巧、精致,谁就能够赢得发展。制度是有形的,规矩是无形的,所以复杂的过程要简单化,简单的东西要量化,量化的东西要流程化,流程化的东西要表格化,表格化的东西要标准化,标准化的东西要合理化,合理化的东西要制度化,制度化的东西要有效化,有效化的东西必须做到精细化。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而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那当然就是伟大了。因此,做好细节可以让校长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迈向卓越。

现代校长要掌握先进的领导科学理论。当前,转型领导理论强调领导魅力、塑造愿景、智能启发、激励鼓舞、形成共识与个别关怀等行为特征,适合运用于目前学校行政领导,能将有效地让领导者与组织成员获得共同成长,促成学校组织革新与活化。实践表明,现代校长需深切了解成员需求与潜能,有效加以激励、引导,以沟通化解阻力,创造领导附加价值。在经营层面上,需将转型领导内涵转化为行动力,激励组织成员自我实现的创新需求,应用领导魅力特质与用心体恤关怀成员,赢得信赖与承诺。以尊重教师专业教学的态度,让营造健康、进步的校园文化与学校特色,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生活实践。至此,学校组织团队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学校愿景目标亦易于达成。

作者简介

论高职学生的素质构成及发展策略 第7篇

高职学生的素质构成

美国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曾向美国劳工部提出,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应具备“资源合理支配、人际关系处理、信息获取利用、系统分析综合、多种技术运用”的五种能力以及“技能、思维、品行”等三种素质。借鉴这一观点, 结合高职学生的现状和未来就业趋向, 高职学生的素质构成应主要包括思维方式、职业技能、知识应用以及品德修养等几个方面。

1. 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在事业、生活中做什么和怎样做, 是在事业和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核心要素。

因此, 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思维方式应成为高职学生首要发展的素质。

2.熟练的职业技能是高职学生就业和走向社会的基本前提。掌握熟练一种或多种职业技能才具有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立足之地, 才具有在就业和创业竞争中取胜的可能。当人的技术与能力也成为衡量国家财富的标准之一, 具备一技之长就更应成为高职学生的必备基本素质。

3.知识应用能力是高职学生在工作中有所成就的重要条件。从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 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对于创业、创新、发展和取得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高职学生创造社会财富能力的重要基础。

4.品德修养则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必备素质。把品德修养作为高职学生的必备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学生的特点及素质结构需求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1.凸显因材施教。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高职学生的能力特点告诉我们, 我们不能期望高职学生成为高层次的科研人员,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使他们获得有效发展, 即个体在原有智能基础之上的提高与进步。马斯洛所说“一流的菜汤胜过二流的绘画”讲的也正是这个意思。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造就国家需要的大批合格劳动者, 就是高职教育的成功。

2. 关注职业技能。

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全面发展的同时, 应突出掌握一门乃至几门职业技能和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所以, 高职教育既要强调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必须突出其职业教育的特点。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特长。

3. 知识技能并重。

高职学生接受的虽是职业教育, 但又不同于社会上众多的如汽车维修、美容美发等职业培训。高职学生应该是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人才, 他们不仅掌握一技之长, 而且又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具备在社会上不断发展和开拓创业的潜力。

4.面向未来发展。鉴于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社会定位, 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他们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培养向自己问责, 从细节做起, 抓住机遇。勇于挑战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 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沟通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 应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出特征。

高职学生素质发展策略

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着手于全方位培养, 着力于开拓创新能力的提升, 应成为促进高职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理念与策略。

1.提升教师水平促进学生成长。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最直接最具体的承载者和媒介, 教师对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强烈和显著的影响, 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专业理论水平、职业实践经历以及师德表率作用等, 都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他们的能力发展, 才能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成效。

2.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专业特长。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 在职业技能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专业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相比, 他们具有理论知识的优势, 但职业技能却不如中职生熟练。这种比较可能会使高职学生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但如果换一种角度审视, 这种差异又可能成为一般高校和中职学生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扬长避短, 使高职生成为市场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

3.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能力。职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不同于一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技能尤其是操作性技能主要是一种程序性知识, 它的学习掌握更多地依赖于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因此, 高职院校的技术性学科较多地强调技能训练。但同时又要避免在加强技能训练的要求下, 产生重技能轻理论的偏向。在高职教育中不能不要技能, 但更应加强创造性智力技能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惟有如此, 高职教育才会有新的发展。

4. 丰富校园文化加强社会交往。

不能把高职院校校园内的各种文化活动看作是游离于教育之外的东西, 实际上, 它们是极其重要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渠道。积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如体育竞赛、文艺演出、演讲、辩论、舞会、讲座等等, 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精神、自我展示技巧和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发思路等具有重要价值。

5. 完善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评价。

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并将这种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 使他们获取个人在素质发展上的信息, 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这对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可以是多元的, 但过程性评价却是高职院校必须强化的重要一环。如教师在课堂内外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表扬批评, 学校对学生的平时考勤与考核等均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学生将在来自方方面面的过程性评价中发现自身问题, 提升元认知水平, 长善救失, 取长补短, 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水平, 逐渐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杨君莲.高职教育与素质教育探析.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2]王丽华.吴宝印.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04

素质构成 第8篇

外贸企业的营销工作, 主要是通过企业的外销人员在各种场合 (如国内外的出口展销会、洽谈会等) , 利用各种形式 (如现场介绍推销、往来函电、产品样品、图片及报价表等) , 向国外购买者推销本国或本企业的产品。一个外贸企业, 可能拥有雄厚的资金、质优价宜的产品或丰富的供货渠道, 但这些信息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推销渠道让国外的顾客了解, 并以某种方式劝说他们购买自己的产品, 与企业建立贸易关系。外销人员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式, 激发国外顾客 (进口商) 购买自己的产品, 与他们建立长期良好的贸易关系。可以说, 外贸企业的外销人员是沟通企业或产品与客户的桥梁, 他们的工作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提高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2 外销人员的作用

所谓外销人员, 就是外贸企业负责出口业务的营销人员。他们在对外开展出口业务中, 代表外贸企业, 既联系国内生产厂家又联系国外客户, 既要对内确定供货渠道又要对外确定销售对象, 在推销产品的同时又提供相应的服务。他们在成功地推销某一产品或与国外客户达成出口合同以至完成该合同的过程中, 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涉及各个环节的工作, 在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讲, 外贸企业的外销人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其作用:

(1) 他们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者;

(2) 他们是企业和产品信息的沟通者和传递者;

(3) 他们是企业国际市场的开拓者;

(4) 他们是国内产品供应者和国外产品购买者 (客户) 的服务者。

3 外销人员的素质构成

由于国际营销工作在外贸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和工作本身的复杂性, 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外销人员应该是企业职员中的佼佼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和有成就的外销人员, 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较高的素质, 才能代表企业出色地完成外销任务, 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3.1 外销人员应树立现代的国际营销观念

国际化分工和大生产、跨国公司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等因素正不断地影响国际市场, 并产生许多新的营销观念和方式。这些观念和方式推动国际交往和国际贸易不断发展, 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外销人员如果仍停留在旧的推销思想和方式上, 必将落后于国际市场的变化, 影响企业保持和维护原来的客户关系和市场份额, 开拓新的国际市场。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缺乏创新的思想, 势必使我们目光短浅, 缺乏超前的营销意识, 而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国际市场。因此, 外销人员应树立现代的国际营销观念。

3.2 外销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外销人员是外贸企业出口业务具体的经营者和操作者, 他们既区别于企业高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 又区别于企业的后勤和职能部门 (如财务、人力资源、仓储等) 工作人员, 他们面临和联系既有国内外客户 (国内的生产厂家和国外的进口商) , 又涉及与业务有关的协作单位, 如银行、保险公司、海关、商检、运输公司等。这些单位所涉及的工作, 构成了整个外贸业务中的许多环节, 影响着每宗业务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影响着业务的成本和利润, 乃至企业的绩效和发展。与整个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有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构成了外销人员必备的综合业务知识和技能, 决定了他们的专业素质构成和水平。从这个角度说, 外销人员的专业素质构成是由其具备的综合业务知识和技能决定的。具体地讲, 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

(1) 国际营销理论知识。例如, 国际市场营销学、消费行为心理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和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 国际营销环境知识。外销人员必须掌握国外客户所在国的社会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情况、市场竞争情况, 了解与外销业务有关的当地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消费习惯、环境卫生要求、海关关税、港口运输、地理气候等方面情况, 甚至应了解当地的政局稳定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区域中的战争和冲突情况等, 以使外销业务顺利进行。

(3) 外销实务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外贸业务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中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如客户资信、外贸函电、谈判技巧、产品知识、成本构成和核算、合同和价格条款、运输、保险、国际结算、商检、报关, 等等。

外销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综合业务知识和技能, 不但直接影响其业务的顺利开展和绩效, 影响其专业素质的水平, 而且关系到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 外销人员必须全面掌握业务知识和技能, 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质的水平。

3.3 外销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外销业务工作中, 外销人员的心理素质往往会影响到外销人员与客户的沟通, 影响到业务能否成功开展。在开展业务中, 外销人员要自己独立处理各类情况, 尤其是在国际国内洽谈会、交易会中, 独当一面更是常事。外销人员要同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客户打交道, 通过面对面的谈判或是有关的往来函电, 推销产品, 开拓市场。这就要求外销人员必须有活泼开朗的性格, 善于交际, 反应敏捷, 容易适应不同的环境, 能够接纳各种与自己性格、风格相异的客户, 能与各种类型的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外销人员应充满自信、不卑不亢、冷静地对待业务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热情诚恳的态度、随机制宜的方式去取得客户的信任, 去克服各种困难, 处理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问题, 以达到成功的目的。

4 外销人员的能力要求

专业知识素质是一种基础素质, 把知识很好地运用和发挥出来就表现为业务能力, 专业知识素质和业务能力构成了外销人员的整体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的外销人员, 充分利用一些技巧, 就表现为出色的业务能力。这些技巧, 包括与客户沟通、交际、谈判的技巧, 协调客户和我方贸易条件差异的技巧, 推销产品的技巧, 往来函电文字、交往中语言、表情、动作的表达技巧, 处理客户投诉、索赔的技巧, 等等。外销人员应具备的业务能力包括:

4.1 外销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国际市场是风云变幻的市场, 影响外销业务的许多因素, 如汇率、价格、成本、关税、贸易壁垒、地理气候、政治, 等等, 也是经常变化的。由于涉及谈判、签约、生产、运输、国际结算等环节, 每宗业务从开始至终结, 其周期也是较长的。在这期间, 原来所处的环境因素也会出现不断的变化, 影响着业务的开展和完成。因而, 外销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 涉及国内外两个不断变化的市场的工作。这不仅要求外销人员精通业务知识, 而且要求其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 能对不同情况和变化作出超前的预测和迅速的反应。尤其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与国际市场更加接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对外销人员应变能力的要求就更高。外销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把握好营销机会, 在变化的环境中占据主动地位, 在各种复杂的、多变的甚至是突变的恶劣环境下, 采取灵活的应变措施, 化险为夷, 成功地开拓国际市场。

4.2 外销人员应具有较好的沟通交际能力

一个成功的外销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是否具有较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外贸企业的外销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 如国际性的贸易洽谈会、产品展销会、出国推销小组、书面和电话联系等, 与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客户进行联系。为了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外销人员必须善于与客户进行交际和沟通, 建立个人之间的朋友关系, 以达到公司与客户及其公司建立起业务关系。从某个角度上讲, 外销人员也是企业的外交官、社会活动家, 代表企业与各种各样的客户打交道。因此, 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好的交际能力。通过广交朋友, 稳住老客户, 开拓新客户, 与客户建立一种长期的、良好的业务关系。同时, 外销人员不但要与国外的客户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 也要与国内的生产厂家、供货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得到他们的支持配合, 取得稳定的、质优价宜、适销对路的产品供货渠道。这一点对发展业务、开拓市场是很重要的。如果外销人员不善于交际, 不善于沟通, 往往会人为地在自己与周围环境、自己与客户之间设置一道心理屏障, 这显然不利于业务的开展和顺利完成。

5 结论

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 处于对外交往前沿、沟通国内外市场的外贸企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必然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外销人员。外贸企业中的外销人员, 只有全面掌握业务知识和技能, 更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 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 使自己的整体素质与业务工作要求相符合, 才能适应国际贸易这一富有挑战性领域的要求,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摘要:本文根据外贸企业营销工作的要求和外销人员的作用, 从国际营销观念、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分析外销人员的素质构成;从应变能力和交际沟通能力等方面分析外销人员的能力要求, 指出外销人员只有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才能适应国际贸易这一富有挑战性领域的要求, 才能在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外贸企业,外销人员,素质构成,能力分析

参考文献

[1]纪翠杰.能力素质模型在外销人员管理中的应用[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2]张世明.怎样做好外销工作[J].对外经贸实务, 2004 (7) .

中职教师素质构成及培养途径的思考 第9篇

教师的工作看上去很单一, 只不过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教学的相互作用, 然而在这样的相互作用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中人与人各种关系的缩影, 教师在其中实际上扮演着多种角色, 如家长的代理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终身学习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心理治疗师、朋友和知己、侦探、执法者等等。而中职学校教师是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面临的对象往往是学习的失败者, 而他们的任务恰恰是要把这样的对象陪养成国家和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这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 对中职教师的素质要求之高是其它职业甚至是其它教师所难以比拟的。

一、中职学校教师素质的构成

中职学校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至少应包括以下成分:职业价值, 教学观念、心理素质、教学能力。

1. 职业价值的信念认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教师对于其职业价值的信念认同是其素质结构的基础。

中职教师与其它教师的主要不同在于挫败感比较强, 很多教师经常觉得花了心血, 却看不到回报, 从而逐渐丧失职业价值的认同, 把教师仅仅当作是养家糊口的工作, 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殊不知教学对于教师而言, 并不仅仅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 也不只是完成别人交付的任务, 它更是教师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师的职业价值特性决定了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而绝不能简单地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2. 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师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根本保障, 它包括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自身学习观念的更新。

职业教育正从传统的学科体系模式向一体化模式转型, 教学的重心从教学生技能转移到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学习顾问, 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观念应牢牢植根于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中。

3. 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意志品质、情感过程、职业兴趣、智力与能力、人格特征和教育信念等。

教师健康的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中职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 教师的优秀人格魅力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中职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4. 教学能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属于较“另类”的一个群体, 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及信心, 他们感性, 他们好动。面对这样的群体, 如何能够真正因材施教, 将他们培养成社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 这就需要教师有着很强的教学能力, 能够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框框, 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应包括基本教学能力、专业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研能力等。

基本教学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评价能力。

教研能力包括发现、形成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 确立、设计教学课题的能力, 总结教学课题研究的能力;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教师素质途径的探讨

目前中职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存在着很多问题:职业道德有待加强;专业知识陈旧、知识面窄, 缺少相关专业的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缺乏、教育教学能力差;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差;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 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在目前情况下, 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解决中职教师思想问题。加强师德建设, 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这是教师素质提高的基础;其二是培养中职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培养的实质就在于培养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培养教师对学生反应的敏感性。这两个问题的解决, 中职教师存在的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由此, 我认为除了常规的“走出去, 请进来”、增加教师培训、开展教学竞赛、教师参与教科研等途径外, 可以从如下途径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 优化教师队伍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及历史原因, 使得教师的来源非常复杂, 教师队伍鱼龙混杂, 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故要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应对教师队伍进行整顿, 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当教师, 剔除不合格的教师, 净化教师队伍。

2. 深化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应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真正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这样才能促使教师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才能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3. 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应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通过措施保证在教师考核、职务聘用、评先选优等工作中落实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可以通过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的评选, 树立榜样;通过广泛的、多样性的、具有时代特点的主题教育活动, 将塑造师表与培养人才相结合, 外在氛围与内在需求相结合, 树立典型与整体提高相结合, 逐步形成促使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氛围。

4. 强化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实际上就是对教师的素质表现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措施予以肯定和否定的方法, 这也是管理科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激励有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两种做法, 正面激励是指对职业素质表现突出、工作成绩明显的都是予以奖励, 以促进其继续努力的激励办法。负面激励是指对职业素质较差或工作有失误的教师予以批评和处罚的办法, 以推动其提高自身素质的激励措施。

5. 加强教育理论的培训

中职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并非来自师范院校, 故教育理论的欠缺往往成为其硬伤。而中职学校的教师培训往往比较注重各类专业技术培训, 而轻视教育理论的培训。很多教师对于教育理论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学习, 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 所以对教与学的规律往往一知半解, 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创新。

6. 提供精致化的有效培训

教师培训必须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 要因需施教。中职教师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但中职教师在每一发展阶段上的关注点有区别, 除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注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外, 新教师一般关注如何适应岗位和熟悉教材, 成长期教师一般关注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老教师一般关注的是如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所以要分层次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新老教师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 中职教育的教师面对的是弱势的学生, 却承担着国家的重托。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也正是这种挑战, 对中职教育的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师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 而应该是一个既能全面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又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 不断升华的教育者。

摘要:当前,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 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 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也就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本文中职学校教师素质的进行了构成分析, 并从我校提高教师素质的举措出发, 探讨了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教师,素质构成,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董大远.关于中职专业教师群体构建及其教师素质培养问题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31期.

[2]黄兴帅.提高教师素质适应创新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年05期.

[3]唐恒钧.顶岗实习中师范生专业素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 2011年.

素质构成 第10篇

一、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构成

高校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素质, 这些能力素质应该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一个完整能力结构系统, 这些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教师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丰厚的知识素质和完善的能力素质。这些素质彼此作用, 彼此支持, 形成一个合格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

首先, 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高校体育教师是否具有完整素质结构的重要衡量标准, 这个衡量标准决定了高校体育教师的道德行为趋势。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有着自己的独特性的, 这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在道德认识上具有比其他科目教师更高的师德水平, 要在道德行为上具有更强的典范性, 要必须具有更广泛深远的道德影响之特点。高校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 必须从心底里热爱学生, 做到为人师表和团结协作, 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同时, 一方面要不断强化体育专业素质, 另外一方面要尝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水平, 通过积极完善的人格和言传身教的影响力为学生作出表率作用。

其次, 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厚的知识结构。高校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努力构建起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知识体系, 用扎实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 用先进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以及专业体育教育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 除此之外, 高校体育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自然和艺术等广泛的知识素养。另外, 高校体育教师要对自己从事的体育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努力做到精通, 并且一定要能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当然, 高校体育教师还要有掌握和预测本学科发展趋势的能力, 以便能把体育学科的最新知识和最新信息有效传达给学生, 丰富学生的信息源。最后, 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完善的能力素质。高校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完善的能力素质, 才能有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日常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 高校体育教师不但要努力采取措施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 而且还要在学生的心理完善和人格完善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以便使他们能尽快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 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慢慢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对自己教育新理念的制约, 通过不断改革, 努力探索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结合大学生基础现状和条件来优选和增减教材的内容和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好学生的运动负荷、预先设计好使用的场地器材, 提前选择好使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才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这样也可以不断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另外, 高校体育教师还要经常学习和不断借鉴国内外的新的教学方法, 注意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启发性和激励性, 从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

二、优化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途径

1、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起新的科学的高校体育教育理念。

当前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高校体育工作者要想适应这个改革发展的要求, 就必须要不断更新传统的体育观念和教学模式, 努力构建起现代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意识和教学模式, 从而在理性对待体育教育教学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走出过去单纯追求学生外在技能水平的教育教学, 走向全面追求学生身心协调和谐发展的道路上来, 使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实现有机地结合, 从而不断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 同时传授先进体育文化, 最终使学生能通过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

2、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深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高校体育科研工作是高校体育工作者探索体育学科领域内在规律的必然途径, 高校体育科研也是推动目前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 体育科研水平也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师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及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准。新时期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意识, 具有科研意识, 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就必须要不断地更新修正和优化自己现有知识结构。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通过新知识、新发现, 探索新途径, 提出新见解, 从而不断积累新经验。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还应具有对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预测能力, 能及时准确把握体育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然后根据发展趋势调节自己的体育教育和教学手段, 及时设计和安排科学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高校体育教师要善于探索和进行科研, 创造性地把通过科研工作获取的新思想和新理论有效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 以便能指导自己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

3、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 提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的新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必须通过自学方式、在职进修方式、继续教育或攻读研究生学位、参加各种进修班和培训班等途径来接受新知识, 通过这些途径有效更新和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 通过后期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及科研业务水平。通过学习和接受培训不断提高自我完善的教育意识, 使广大体育教师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性学习,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 各高校应该创造条件为体育教师的继续学习提供机会, 高校应定期集中组织教师学习和接受培训, 还可以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进修来提高目前体育教师的理论和专业水平。最后, 高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定期组织在职教师参加新理念和新知识的学习和讨论活动, 积极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培训方式, 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能力。

4、高校必须建立严格的体育教师聘用制度和教学考核评估制度。

高校采用体育教师聘用制度是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手段之一。通过实施聘用上岗制度可有效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大大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同时还能够有效挖掘体育教师内在的潜力, 最终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 高校体育教师聘用制度实施时, 要充分体现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采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另外, 高校严格执行对体育教师实施教学效果考核评估制度也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和促进教师不断学习的管理手段。具体可以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教案动态评估, 每学期进行不定期的教案评估, 然后由教研室主任和教师评委对所有教案公开评奖, 对优秀者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对于不合格的教师给予指正。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公开课使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发现别人或自己存在的问题, 然后积极改进, 进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日益被教育界重视起来, 而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恰恰是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 高校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自身需求, 必须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 使自身具有全新的高校体育教育观念, 具备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全面扎实的体育教学业务能力。另外体育教师还必须通过优化素质结构, 使自己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广博的体育科学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用当前高校教育的内在发展要求。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教师素质结构,素质教育,优化

参考文献

[1]邓雪:《浅议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 《教育与职业》, 2008年第3期。

素质构成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构成;问题;对策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基础,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顺利实施和质量。因此,明晰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找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解决的路径及策略,是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构成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是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集中体现,专业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幼儿教育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幼儿教育的专业能力和对于幼儿教育事业的专业情意。

(一)专业知识

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通识类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知识。通识类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类基础知识,这是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最基础层面的知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则主要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等科目,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认识和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理智地分析对待幼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业基本技能知识则有助于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艺术技能的学习,更加准确地掌握技能的要领。

(二)专业能力

1.专业技能

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阶段所决定,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艺术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引导,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顺应幼儿的天性,在快乐中健康地成长。

2.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指幼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合理制订适合幼儿发展的适宜目标,有效创设教学环境,积极主动与幼儿沟通交流,并高效组织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力。

3.教育研究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培养研究型的幼儿教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好幼儿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对幼儿的仔细了解和观察,发现并深入研究幼儿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表现,从而总结教育经验,撰写研究论文和报告的能力。

4.教育反思能力

教育反思能力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以自己为研究中心,不断分析、检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讨论其对于教学的利弊,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的能力。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质,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实践向理论层面的转化,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

(三)专业情意

幼儿教师专业情意主要表现在专业情感、专业态度和专业信念三个方面。专业情感主要指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把幼教事业真正地汇入自己的生命历程;专业态度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责任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保持激情和魄力;專业信念主要指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事业表现出来的坚持力,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魄和意志力。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当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社会、学校、幼儿教师自身方面分析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与实践相脱节、专业能力不足、专业情意淡薄三个方面。

(一)专业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一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定位于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课程设置方面以教育学、心理学体系的理论课程为主。而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的师资力量逐渐饱和,使得许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得不走向幼儿教师岗位。而先前设置的课程体系由于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必然不利于新型幼儿教师的培养。

(二)专业能力不足

1.专业技能差

我国很多幼儿教师在入职之后表现出专业艺术技能差,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原因在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学习专业基本艺术技能,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况且在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设置中,这类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半年,很多学生只是掌握了皮毛却不知如何运用,或流于形式,纯粹为了应付考试。

2.教育教学能力弱

在当前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普遍设置教育实践课程,但许多学生在此并没有得到锻炼。一是因为实践时间太短;二是幼儿园教师不敢放手,很少给予我们学生在课堂中实践的机会;三是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认真实践,消极应付,去实践纯粹是为了能够拿到学分。

3.缺乏教育研究意识

大多数在职幼儿教师认为教育研究与自身关系不大,那是属于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事。这种思想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缺少了内在学习的意识和动力,松懈了对自身的要求,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4.盲目教学,教学反思意识差

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优劣势,从而扬长补短,更加审慎和严密地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更好地引导和教授儿童。但许多幼儿教师在这方面却盲目教学,得过且过,忽略了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和估量。入职后更多地忙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造成自身专业化发展缓慢。

(三)专业情意淡薄

相关调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中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绝大部分并非是自愿报考的学前教育专业,而是被调剂的。许多学生对这一专业并不喜欢甚至可以说很讨厌,也有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结果修习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以后只是做一名幼儿教师,与自己先前的理想相比心理落差较大。

三、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及策略

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主要应该从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高校优化教师培养、幼儿教师实践提升三方面进行改革,合力促进问题的解决。

(一)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国家应加大重视力度,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对学前教育专业性质的认识;增加资金投入,鼓励支持高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并完善相关配套教学设施,提高幼儿教师的职前专业水平,夯实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第一步。

(二)高校优化教师培养

高校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中课程设置要从过去过于偏重理论知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增加专业技能练习课时,平时经常举办才艺展示比赛,技能考试标准多样化,防止考试流于形式;增加教育实践课程的比重,延长实践时间,拓展多种实践形式。

(三)幼儿教师实践提升

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体的幼儿教师应该紧随时代发展趋势,吸收新知识、新理念,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加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保持问题意识,积极思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来源及解决策略。

作者简介:

毛灿,女,生于1988年8月,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方向。

孙桂芹,女,生于1984年9月,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方向。

参考文献:

[1]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3).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黄绍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J].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06(6).

(作者单位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浅谈新时期医院政工干部的素质构成 第12篇

关键词:新时期,医院政工,素质,构成

新时期我国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随着卫生体制的改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巩固生命至上、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道德观、价值观, 同时也为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新时期医患关系, 医院的思想工作变成了重中之重, 政工干部素质构成已经变得极其重要。高素质的政工干部是正确解决医患关系的基础, 能否带领全部职工树立良好风气, 正确对待医患矛盾, 完全取决于政工干部的素质高低。

一、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政治素质

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主要通过立场、观念和政策水平反映出来。作为政工干部的根本素质, 它决定和支配着其它素质, 具备较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与能力相比, 责任先行。较高的政治素质同时也是做好医院思想工作的根本, 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观正确的政治立场, 不断坚持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 医院政工干部都会从无产阶级党性立场出发, 坚持走群众路线, 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利益, 维护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利益。通过新闻宣传, 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政工干部能使自身和医院全体员工跟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提高政策水平, 运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做好相关思想工作。

二、奉行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对人进行灵魂塑造的过程。医院政工干部在具备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同时, 还要具有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素养。热爱尊重生命的同时, 还要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 这样才能帮助政工干部打开受教育者的心灵。另外, 热爱、服从、坚持真理是政工干部最可贵的品质, 只有热爱服从真理, 才能真正成为医院思想工作的掌舵人。做好中国卫生事业是医院政工干部的远大理想, 政工干部应该时刻具备献身于卫生事业的决心和责任感。道德品质是政工干部进行思想工作的内在动力, 也是搞好党的卫生事业的内在要求, 从而促使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树立良好风气, 抵制“拜金主义”的思想素质

对社会善美丑恶以及其他现象的认识、行为和做法被称之为思想素质。影响和决定人的被称之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的行为, 其中,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思想素质的基础, 这两个方面决定价值观的取向。因此, 树立良好风气, 抵制拜金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 才能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才能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医务人员, 从而对广大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产生积极的影响, 达到帮助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树立良好风气, 抵制“拜金主义”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和条件。

四、坚持博学多才, 理论过硬的业务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高度综合性、专业性、知识性等特点, 知识面狭窄、业务素质低下的政工干部无法满足政治思想工作的需要。丰富知识面, 用理论高度武装自己是新时期医院政工势在必行的选择。博学多才是对新时期政工干部新的要求。首先, 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 坚持群众路线理论。其次, 要认真学习心理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只有具备了做思想政治工作所需的理论武器, 才能够更好地把握认知、情感, 有助于深入了解工作对象的详细情况, 能够一步到位, 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再次, 实时更新医院管理和政策法律知识。熟悉医疗法规和医疗知识, 是医院政工干部的必备技能, 这些知识具有时代性。政工干部如果知识僵化, 跟不上形势, 就难以与时俱进, 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学习法律医疗知识, 可以增加与工作对象之间的共同语言, 促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成效性。

五、保持身心健康, 增强生理心理素质

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生命体征的综合表现被称之为生理素质。各种心理品质的综合状况被称之为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是完成工作的先决条件, 没有健康的体魄, 所有任务、理想都是空谈。心理素质主要通过不同场合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 心理状态的稳定有助于政工干部良好地开展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体力, 还需要有充足的心力。不断加强体质锻炼, 时刻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有助于政工干部保持身心健康, 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时期医院政工干部的素质构成具有时代性, 上述五种素质既是统一的关系, 又是独立与相互制约并存的关系。医院注重政工干部在实践中的培养, 政工干部自身不断提高自我修养, 在工作环境中, 日积月累, 最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工干部, 更好地为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旭东, 谈洪波, 刘玉秀, 杨霜英, 盛梅.医院医学信息网建设体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6 (02) .

[2]明春梅, 李初民, 张渝.办公自动化技术及其在医院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6 (04) .

上一篇:虚假广告的伦理分析下一篇:三高